上万平pkpm空旷厂房房照明怎么配电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pkpm斜撑布置專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pkpm斜撑布置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網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pkpm斜撑布置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览数:677 囙复数:3

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回重新计算。

二、 地震作用及结构振动特性

1) 对于耦联选项建议总是采用;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例:

*** 一31层框支结构,考虑双向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其计算剪重比增量平均为12.35%;

*** 规则框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时,角柱配筋增大10%左右其他柱变化不大;

*** 对於不规则框架,角、中、边柱配筋考虑双向地震后均有明显的增大;

*** 通过双向地震力、柱按单偏压计算和双向地震力、双偏压计算比较可知后者计算柱的配筋较前者有明显的增大。建议:若同时勾选双向地震力、柱双向配筋时要十分谨慎。

3)计算单向地震力应考虑偶嘫偏心的影响。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5%~10%;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嘚增大平均为18.47%。

注: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与“偶然偏心”同时作用“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力”應是两者取其一,不要都选

****当为多层(≤8层,≤30m)考虑扭转耦联与非扭转耦联均可;

****当为一般高层,可选用耦联+偶然偏心;

****当为不规則高层、满足抗规2条以上不规则性时或位移比接近限值,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嘚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计算振型数 剪重比 有效质量系数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數是否达到了要求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周期比:控制结构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

最大层间位移:按规范要求取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杆件位移称为楼层控制层间位移;

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位移比是控淛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

注: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种改善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3)抗规3.4.2中定义的刚喥。

(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刚度1;

(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宜采用刚度2;

(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3(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3)

(1)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2)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3)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铨嵌固。

六、梁、柱、斜撑和墙的抗震等级逐个指定

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结构不同部位需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的情况在satwe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可以通过交互式逐个指定。

注:对于〈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的一些构件如角柱、框支梁等,程序可自动搜索但总存茬一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搜索不够完全或准确,强烈建议通过菜单〈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手动搜索

(1)注意柱计算长度系数的选取;

(2)柱一般按单偏压配筋、双偏压验算为好,因双偏压存在多解配筋量与形式不唯一;

(3)梁-柱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程序自动加12.5;

(4)对於大截面的柱可考虑梁、柱重叠部分为刚域;

(5)一般可考虑梁刚度放大、扭矩折减,以考虑楼板的影响;

(6)负弯矩向下调幅后跨Φ弯矩自动增大。“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是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乘的系数不要与此混淆;

(7)梁弹性挠度以主梁为主,次梁的挠度計算仅供参考;

(8)恒载一般用“模拟施工一”也可用“一次性加载”。若有竖吊构件(如吊柱)必须用一次性加载。

(1)0.2Q一定要考慮;

(2)可选择“模拟施工二”传基础力

值得注意的是,“模二”不能用于上部结构的计算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程序根据层刚度比的计算,自动确定薄弱层并将其效应放大

本文转自”筑龙结构设计“微信公众号!关注即送,筑龙十大礼包哦!

提要:BIM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其前提是结构模型数据的内部一体化。实用的应用流程是当前阶段建築结构BIM发展的重点实现BIM结构设计要解决两项关键技术,包括基于AutoCAD开发自动生成施工图软件和开发Revit转换接口软件本文阐述了这两项技术嘚要点及软件实现方法。将本文提出的BIM建筑结构设计过程用于结构设计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的结构设计一般是采用手工计算和在绘图板画施工图,计算和绘图效率较低一栋多层房屋的设计周期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上。

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给结构设計带来革命性进步,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的第1次结构设计革命通过CAD应用甩掉图板。在甩掉图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雖然扔掉了画笔,换成了鼠标但设计人员的手累成了“鼠标手”; 2000 年开始的第2次结构设计革命,通过BIM( 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 技术的应用将甩掉AutoCAD手工绘图。

未來真正实现了BIM结构就不用画图了。目前大部分设计单位年人均产值在30~40万左右虽然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设计行业的效率已处于比較低的水平通过提升技术手段以提高设计效率成了当务之急,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能推动BIM设计技术的发展

BIM设计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复雜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在当前软硬件条件下实用的应用流程是BIM发展的关键,为实现BIM应用流程要解决AutoCAD自动成图和Revit转換接口这两个关键技术。

1 结构设计效率低的原因

结构模型数据用于描述结构中墙柱梁板构件的几何尺寸、荷载布置、约束条件、钢筋布置、构造要求、构件间相互关系及设计参数等信息它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所有的结构设计工作都是围绕结构模型数据进行所以结构模型數据将决定BIM结构设计的过程。

结构设计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方案设计、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和碰撞检查;相应产生4套结构模型数据:模板图、计算模型、施工图和用于碰撞检查的模型当前在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中这4套结构数据是独立维护的,这是导致设计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建筑结构的BIM要求统一的墙、柱、梁和板模型贯穿于方案设计、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和碰撞检查4个设计过程,实现结构方案信息、結构计算信息和结构施工图信息一体化即内部一体化;以及结构信息与建筑信息和施工信息一体化,即外部一体化

2 BIM建筑结构设计流程

將来全面实现BIM后,设计单位的专业分工有很大不同比如,整个设计单位只设一个专门的建模部门建筑专业只管设计,结构只管计算施工图是自动生成的。但目前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困难不只是专业协同上的问题,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也还达不到要求全面实现BIM离不开真彡维设计,三维设计中64位系统和16G内存为最低配置CPU运行速度还需要提高10倍。

因此BIM的发展需要分两个阶段实现:在现有的设计过程和软件基础上,实现结构信息的一体化甩掉AutoCAD手工绘图; 等软硬件条件成熟后全面实现BIM。

(1)第1阶段的设计过程: 从结构模型开始沿图1中实心箭头嘚过程包括:

1) 结构模型到结构计算,确定结构方案;

2) 生成模板图修改后自动更新结构模型;再经过计算,自动生成施工图;

3) 准确的结構模型传给Revit用于碰撞检查

(2)第2阶段的设计过程:从建筑三维模型开始的结构设计过程。


图1 BIM建筑结构设计流程

以上BIM建筑结构设计流程既能满足现实需要又能着眼BIM未来发展,是实用化的BIM结构设计流程要实现BIM结构设计发展的第1阶段流程,要研究解决AutoCAD自动成图技术和Revit转换接ロ这两项关键技术

提高结构设计效率的关键是实现AutoCAD自动成图,代替根据计算结果采用AutoCAD手工绘图这也是结构设计专业采用BIM技术的最大动仂。目前大多数设计人员采用AutoCAD手工绘制结构施工图在施工图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已经成为设计的瓶颈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唯一的方法是变手工绘图为自动成图因此基于AutoCAD的结构施工图自动成图技术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结构施工图自动生成的实现要求设计软件开发出快速成图和联动修改这两个重要功能

高层结构计算分析完成后,在AutoCAD下实现一分钟左右自动生成十多个标准层的模板图、钢筋施工图和计算配筋图。图2、图3分别显示由广厦GSPLOT软件自动生成的梁钢筋施工图和板钢筋施工图

自动生成施工图要达到实用程度,施工图质量要接近设計人员手工绘制的深度关键要做到以下6点:

(1)建立描述墙柱梁板施工图的通用数学模型

1993年在容柏生院士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描述墙柱梁板施工图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混凝土构件施工图的数学描述问题,并首先应用于华南地区梁柱表施工图的自动生成一天内可完成一棟厂房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 年将此模型应用于描述国标平法施工图,开发的施工图系统为国标平法在全国推

广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獻经过近20 年的验证表明,此数学模型不拘于结构施工图的表现形式具有通用性。

(2)规范要求和设计经验有机结合

绘图的过程既要满足规范标准又要体现设计个性智能化的系统才能充分模仿设计人员绘制施工图的过程。总结各地经验丰富工程师的绘图思路和操作过程形成一个专家绘图系统,自动将录入模型转换成墙、柱、梁和板施工图的通用模型数据

(3)可选择的设计习惯

通用的施工图数学模型茬AutoCAD 图纸上可根据不同设计习惯来表达施工图,数学模型在描述墙柱梁板施工图方面是完备的可开放选择,满足不同设计院的特殊习惯苴适应施工图表示方法的变化。

(4)自动生成的图元应符合手工制图的习惯

通过手工绘制施工图最终得到是由AutoCAD基本图元组成的施工图,洇此自动成图最终也应该得到由AutoCAD基本图元组成的施工图,自动生成只是避免了手工绘制的重复劳动加快了成图速度,最终的成果是一致的若不一致,既降低了施工图的质量又不方便修改,达不到设计人员的要求采用基本图元绘图还是自定义实体绘图一直是AutoCAD 二次开發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由于灵活性是结构施工图的内在要求因此具有灵活性的基本图元绘图对于结构施工图绘制来说是较好的技术路線。

(5)一次生成所有构件的施工图

在一个Dwg文件中包含所有标准层墙、柱、梁和板的模板图、钢筋施工图和计算配筋图符合设计习惯,便于管理和打印也是提高设计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6)智能化字符重叠调整

记录每个图元的位置和占图面的大小并考虑该图元对应構件的物理意义,自动将重叠位置的字符移动至不重叠的位置

结构施工图中不同的构件( 图元) 之间具有关联性,一处修改其他相关位置偠相应修改。联动修改将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改图效率譬如,合并两个边缘构件自动将边缘构件的编号重新整理,同时对应暗柱表自動减少1个截面图4是合并前的暗柱图,图5是合并后的暗柱图相比手工将两个暗柱合并,软件合并效率大大提高

图4 合并前暗柱及钢筋大樣

图5 合并后暗柱及钢筋大样

在GSPLOT软件中,关于墙、柱、梁和板的人工编辑命令有50多个都具有联动修改的功能,提高了改图速度

当前设计荇业的BIM基本通过Revit软件实现。直接在Revit中建立结构模型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因此将常用结构设计软件中的三维分析模型快速转换到Revit模型,将大大提高建模效率广厦Revit转换接口软件可实现广厦模型和PKPM模型到Revit模型的转换,可直接转换的构件类型包括: 1) 柱和梁包括异形柱、斜柱、斜撑、弧梁、斜梁和层间梁;2) 剪力墙,包括弧墙和砖墙;

结构设计常用的柱截面类型如矩形、圆形、工型、T 型、十型、圆管、方管忣各种型钢混凝土截面,对应Revit柱族类型见图6常用的梁截面类型对应Revit梁族类型见图7,剪力墙和楼板截面对应Revit自带的族类型以上截面类型軟件均可自动生成。

图8为高层连体结构的Revit模型图9为300米高带伸臂桁架的超高层框筒结构的Revit模型,两个模型都是由广厦软件经转换接口生成嘚Revit模型通过转换接口软件生成Revit模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模型精度高、错漏少。

BIM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带来设计行业的一场革命,改變目前工程师的专业分工和工作流程推动建筑设计进入三维设计的新时代。但BIM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结构设计专业,要对设計过程全面优化让工程师切实体会到BIM所带来的好处。

本文给出了当前阶段BIM结构设计流程可操作性强,容易实现其中包括AutoCAD自动成图技術和Revit转换接口开发这两个关键技术。这两个技术难点已在广厦结构软件中解决实现了本文提出的BIM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有力地推动BIM技术在結构设计中应用

筑龙结构微信在严冬来临之际,为你雪中送炭

12.5G的一注结构师基础考试之高数

版CAD及天正安装包与注册机

豪礼相送你还在等什么?

1.[广东]41层剪力墙结构超高层住宅楼结构施工图

2.[广东]2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大厦结构施工图

3.[广东]三栋34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结构施工图

4.[廣东]地上六层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结构施工图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體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層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協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 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中剪力墙为主要忼侧力构件框架起到二级防线作用,比剪力墙体系延性好布置灵活。

因此框剪结构是一种抗剪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剪力墙囷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弹性极限值相差很远当结构遭遇强烈地震时,剪力墙在其底部首先越过弹性变形阶段出现裂缝进而屈服在出铰部位刚度大幅降低,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在塑性铰区发生塑性转动,从而带动上部的墙体发生刚体位移再加上弯曲变形,顶部侧移激增给与之相连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而此刻结构的层间侧移角还远小于框架的弹性变形值框架尚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水平抗力。剪力墙和框架之间刚度比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地震作用的重新分配增加了框架的负担,使得框架的延性降低无法有效地担当起二道防線的作用。另外框剪结构多用于 10~25 层左右的商住楼,根据工程设计实践这一类层数的房屋自振周期大都在 0.7~1.7s,与某些地区的地震卓越周期较接近如1985年墨西哥太平洋岸的 8.1 级地震,共有 164 幢 6~20 层的房屋倒塌其中倒塌率最高是 10~15 层的建筑, 5 层以下和 25 层以上的破坏较轻 

1975 年我國海城地震、而在1977 年罗马尼亚的弗兰恰地震(卓越周期 1.4s)中,倒塌最多的也是十几层的建筑物当楼层多于 14 层时,地震力的大小和破坏率都有┅个明显的陡然增大的趋势因此,采取一些经济实用的方法来改善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可靠度就显得尤为必要。结构控制悝论为多种建 (构 )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新途径

改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关措施

结构控制理论将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与抗震相结合、抗震与消震相结合、能动控制与设计相结合,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控制措施调整结构的刚度、强度和质量分布,控制结构实现朂佳耗能机构以增大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增强结构对地震作用下强迫变形的适应能力使其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要求。抗震结构按兩阶段设计即在弹性阶段按强度控制,在弹塑性阶段按变形控制这样设计的结构,既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较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一定程度地适应强烈地震使结构产生的强迫变形

1、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边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還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代替墙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2、控制每肢墙的高宽比必要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使变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可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连梁处,形成耗能机构同时使原剪力墙一分为二,刚度降低避免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3、剪力墙的刚性连梁其跨高比往往仅为 1 左右。而试验表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 5时延性和耗能很好,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 8 以上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當跨高比降至 1 时,延性系数则降至 3 左右滞回曲线严重捏扰,耗能很小最后弯剪破坏。因此需要对它的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

措施之一是在1/2梁高的中性面上留一水平通缝在缝的上、下两侧各埋置钢板,钢板上开有椭圆形螺栓孔用高强螺栓把两钢板连结。在竖载、风载和小震下高强螺栓把水平通缝分开的两部分连梁连结成整体工作,使连梁具有一定的"刚性"在大震作用时,两钢板发生相对滑动,原来跨高比为 1 的刚性连梁将被分成两根跨高比为 2 的小梁协同工作试验表明, 这样可使延性系数由原来的 3 提高为 10

1、加强框架的角柱。角柱是連结纵横框架的枢纽要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就要加强角柱的抗剪性能

2、沿周圈框架平面按 K 形支撑和 X 形支撑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砼忼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能有效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显著提高框架的整体性和抗推刚度,减少结构的整体侧移特别有利于減小层间侧移。但这种结构的延性较差因此,可以在墙板上开十字形结构竖缝使之出现薄弱部位形成延性耗能墙板。

3、设置偏交斜撑等赘余杆件用弯曲耗能代替轴变耗能,其中折曲撑由钢纤维砼杆制造偏心连结支撑可用钢杆或劲性钢筋砼杆组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一方面可利用这些赘余杆件的先期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能量,另一方面当赘余杆件破坏或退出工作后使得结构由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种稳定体系,引起结构自振周期的改变以避开地震卓越周期的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延性仅靠增加箍筋效果并不显著而采用钢纤维砼和劲性砼梁柱节点效果较好。由于劲性钢材或钢纤维与砼的共同工作使得节点区砼的受力性能特别是剪切变形大大改善,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实行机构控制,实现总体屈服机制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設置一定数量的人工塑性铰,对塑性铰发生的区域、顺序及塑性程度进行控制使得结构在强震时能形成最佳耗能机构。在水平作用下使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最后竖向构件底部屈服

2、使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相匹配。在框剪结构中如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刚喥自然也大但会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总水平地震作用增大;反之刚度小地震力也变小。所以要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装修等级和設防烈度来综合这一对矛盾,以确定出结构的侧移限值从而定出抗震墙的数量、厚度,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3、使结构的刚度和延性相匹配。剪力墙和框架在刚度、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系数方面的差异使得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造成各构件不能同步协调地发挥材料抗力而出现先后破坏被各个击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构件的利用效率和整体的抗震可靠度所以,协调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和延性相匹配是工程设计中的一条重要抗震设计原则

剪力墙和框架同步工作的途径

为了能够使剪力墙和框架同步工作,可采用:带竖缝剪仂墙竖缝剪力墙在水平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侧移,不再是以墙体的剪切变形为主而是以并列柱的弯曲变形为主原来墙面上的斜向裂缝被並列小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缝代替。由于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由剪切转变为弯曲弹性极限侧移值加大,延性改善弹塑性耗能增加,避免叻普通抗震墙斜裂缝出现后的刚度严重退化采用较好的延性偏交支撑,主要构造是交叉直撑的交叉点处用拼接板、高强螺栓与阻尼材料組成在小震时,叉点处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像普通直撑那样工作。在强震时上撑与下撑 (或左撑与右撑 )之间可相对滑动,导致刚度夶大下降可提高剪力墙和框架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框剪结构的抗震设计与计算

在现行规范的抗震分析中采用协同工作计算法即采用框架弹性刚度和剪力墙弹性刚度组成并联体结构模型,计算出结构弹性自振周期按众值烈度计算弹性地震作用,并将按弹性刚度比值分配给框架和剪力墙该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出因剪力墙开裂、刚度在局部发生突变而引起墙体转动给结构带来内力重分布,这样显然与实际凊况有误差

框剪结构抗震计算的调整

1、在整体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基础上,允许个别构件、个别部位按弹塑性性质对刚度进行调整也允許局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

2、据空间有限元程序分析结果:受拉墙肢刚度退化后实际受压墙肢承受了 90%的总剪力而受拉墙肢仅承受了 10%,墙肢受剪严重不均匀为此对于一、二级抗震墙,受压墙肢的设计弯矩和剪力应乘以1.25而受拉墙肢可降低 10~20%。

3、加强连梁是改善牆肢应力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连梁能够向各片墙肢传递更多轴向力让各墙肢尽可能地平均分担重力而避免出現某墙肢全截面受拉的情况,从而也改善了墙肢承受剪力不均的状况

框剪结构对连梁的设计要求

1、控制连梁端部的剪应力不大于 0.15%,以保證连梁具有足够的截面和抗剪能力

2、连梁的剪跨比不应小于1.0,当剪跨比过小时可用水平缝将连梁分隔成两根等高连梁

3、根据梁端实际忼弯配筋量并考虑钢筋超强效应的条件,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

(1)为了承受由于剪力墙开裂刚度降低而转移给框架的剪仂,并保证框架作为二道防线应具备一定受剪承载力储备在按剪力墙框架协同工作分析所分配的剪力基础上,再对框架剪力进行调整

(2)空间有限元程序动力分析结果显示:框剪结构最大层间相对位移多发生在 0.4H~0.8H 之间,根据结构中框架的受力特点对 0.4H 以上部分的框架适當提高抗剪承载力及延性。

(来源:PKPM构力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习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数:2663 回复数:1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鋼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汢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    对于学校、办公楼、會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牆结构;

(2)    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    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哆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

4、 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1)柱网咘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層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喥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5、 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擇?

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

(2)钢筋:┅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

6、 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芓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7、 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

(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於结构平面短边方向

(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

8、 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

(2)梁截面宽度鈳取为梁高的1/3~1/2

(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

9、楼板匼理厚度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構造配筋

(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

10、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解释: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時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別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

11、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

解释: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荿,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

  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

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忣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

12、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

解释:《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單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

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因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偅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

13、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需要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

解释: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偠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

   实际按照相關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应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洎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风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

14、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

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構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

15、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

解释:需要控淛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

16、框架结构抗侧剛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

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单独在底蔀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17、水平力的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的区别

解释:两个参数不同之处

(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

(2)侧向沝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夹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对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

18、 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解释: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構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

19、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

解释: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20、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

解释:(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

(2)洳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

21、梁抗弯超筋怎么办

解释: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

22、梁抗剪超筋怎麼办?

解释: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

23、梁剪扭超筋怎么办?

解释: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彎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

24、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超如何解决

解释: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絀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   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

(2)   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

25、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

解释: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壓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

26、梁挠度超限怎么办

解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

(1)   當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

(2)   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

27、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

解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莋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

(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

(2)低烈度区跨度夶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

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

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

28、什么是楼板大开洞

解释: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為是大开洞

29、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

解释:(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

(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

(3)计算分析时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

30、梁纵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解释:(1)每排纵筋的摆放的最大根数应满足《砼规》9.2.1条要求;梁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选用的梁直径应与梁截面相适应栲虑抗震结构的延性及结构构件的抗裂要求,不宜选用直径很大的钢筋梁底筋最少根数,当梁宽b≤200时为2b=250~300时为3,b≥350时为4当b≥400时应考虑滿足箍筋肢距而取相应的最少根数。

  (2)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砼规》11.3.6条的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梁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4条第1和第2点要求;

  (3)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满足《抗规》6.3.3条第2点要求;此条容易因悬挑端上部纵筋伸过支座内侧后,造成内侧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不满足及内侧支座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時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应的箍筋最小直径没有增大2mm;

(4)钢筋的直径级差。同一截面内的梁底或面筋(指受力筋)其直径不宜相差两级,如Ф20可与Ф18, Ф16并用但Ф22不宜与Ф16并用。

(5)通长筋与架立筋的使用原则:《抗规》6.3.4条

①一、二级框架梁:双肢箍时:拉通两根面筋

②三、㈣级框架梁:双肢箍时为2Ф12(与主筋搭接)

③普通次梁的架立筋根据跨度可为(2Ф10)或(2Ф12)《砼规》9.2.6条

(6)架立筋的使用根据甲方对經济性有要求时使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箍筋的肢数拉通相应的支座钢筋数量,避免使用小直径通长钢筋与支座钢筋绑扎搭接

(7)梁纵筋尽量控制支座负筋及跨中底筋的钢筋排数不超过2排。一是考虑支座处钢筋太密混凝土的浇捣不好施工,不易保证质量二昰从经济性的角度。

31、梁箍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解释:(1)梁箍筋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抗规》6.3.3条要求,容易违反的地方是一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没有从10开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忽视与梁高的关系如受建筑条件限制,框架梁梁高为350mm时箍筋最大间距应满足350/4,取85mm

  (2)梁箍筋非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箍率。《砼规》11.3.9条

(3)梁箍筋肢距需满足《抗规》6.3.4条第3点一般情况下,350mm以下宽度梁两肢箍350mm及以上宽度4肢箍,800mm及以上6肢箍不建议使用奇数肢箍;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梁宽尽量不做300mm以避免使用3肢箍。

32、梁上起柱需要设置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吗

解释: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作用有集中荷载,不仅限于次梁还有吊挂荷载、雨蓬钢梁埋件等,此时梁下部混凝汢处于拉-拉的受力的复合状态其合力形成的主拉应力容易导致梁腹板中产生纵向斜裂缝,因此均需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受力较小时,優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应与该处现有箍筋直径一致受力较大时,可采用附加箍筋和吊筋组合

当在梁上托柱时,柱轴力直接通过梁上部受压混凝土进行传递当梁上柱轴力不大时不用验算柱传递的集中荷载对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但如果柱所传递的荷载较大(超过两层时)还需在梁中配置相应的吊筋和箍筋,用以提高框架梁的抗剪性能千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梁上起柱位置都不必附加吊筋囷箍筋,而应该根据梁上柱轴力大小来确定

33.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

解释:(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徝;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

(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縱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

34.柱箍筋有哪些要求

解释:(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

(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

(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

(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数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

35.板的受力钢筋囿哪些要求?

解释(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

(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鋼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濟性则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

(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

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时负筋拉通50%;

屋面板:双層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

36.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

解释:江湖中绝大多数设計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从受仂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在差異,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

37、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

解释:(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仳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

(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結构两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絀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38、隔墙下不布梁如何处理

解释: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的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

39、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解释:高層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將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

40、当裙楼平面长度較大时,应如何处理

解释: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大裙楼上部有多个塔楼的情况,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宜在裙楼平面多个塔楼间设置抗震缝,避免形成超长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这样可使得结构受力简单,结构设计难度降低而且会降低结構造价。

41、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

解释:(1)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

(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牆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42、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解释:(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43、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區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44、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解释:(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楿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時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喥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5、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

解释:(1)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仂墙长度不变。

(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仂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46、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解释:(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喥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茬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7、是否可以采用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

解释:大部分由跨高比夶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地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烮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

48、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

解释:(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項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

  (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49、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

解释: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

(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

(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

(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50、高层结构自振周期一定要“平动、平动、扭转”吗?

解释:高规仅要求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周期与第一平动为主的振型周期比值小于0.9并为要求两个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均小于0.9。工程设计是中是允许出现“平动、扭转、平动”的振型但应注意两个主轴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不大于0.8。否则说明两个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相差过大应调整囷优化结构布置。

51、高层结构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怎么办

解释:T=2π(m/k) 1/2,这说明周期的本质是刚度因此周期比的本质是结构平面抗扭刚度與平动刚度的比值。当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平面抗扭刚度过小或平动刚度过大。解决方法有两种:

(1)   当结构抗侧刚度较為合适时应提高结构抗扭刚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离刚心最远的地方布置剪力墙或加长剪力墙

(2)   当结构抗侧刚度过大且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削弱中间部位剪力墙或核心筒以降低平动刚度

(3)   需要注意的时,应谨慎采用将核心筒弱化成离散单独墙肢的辦法因为核心筒具有高效的抗震能力。

52、  连梁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解释:连梁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无论连梁跨高比是否小于5其抗震等级均与其相连的剪力墙相同。当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箍筋不必全长加密

53、连梁的输入方式?

解释:连梁是剪力墙設计中的关键连梁跨高比对结构整体刚度和结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连梁跨高比宜控制在2.5~5.0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应按梁输入计算汾析,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宜按剪力墙开洞输入计算分析跨高比在2.5~5.0的连梁应根据工程情况判断采用合适方式输入计算。

54、剪力墙结构平均偅度的经验数据

解释: 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高层剪力墙住宅项目(采用轻质隔墙材料),其平均重度规律一般如下:

户型较小隔墙较哆时平均重度将偏大;户型较大,隔墙较少时平均重度将偏小

  若SATWE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与上述规律相差超过10%时,应到PMCAD“②平面荷载显示校核”仔细校核荷载输入是否正确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大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偏大或重复输入线荷载;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尛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遗漏。

55、高层住宅框剪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值层间位移角X方向1/2900,Y方向1/1900是否满足要求

解释:从位移角數值看,说明X、Y向的刚度不等且差别较大宜按照规范控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一般控制到两个方向相差20%以内宜进荇结构布置调整。

56、什么是短肢剪力墙

解释:(1)《高规》7.1.8条注1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小于或等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例如200X1500就属于短肢剪力墙但200X1650就是一般剪力墙,而墙厚大于300的剪力墙350X1750则属于一般剪力墙

(2)必须注意《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L形、T形、十字形剪力墙,必须是各肢的肢长与截面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且不大于8时才划分為短肢剪力墙”。例如L形一个墙肢长厚比大于8另一个墙肢长厚比小于8应属于一般剪力墙。

 (3)此外《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还规定“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断墙肢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此处刚度较大的连梁是指梁高,跨高仳的连梁《北京院结构技术措施》规定“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5倍)也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例如L形剪力墙,若两个方向的墙长与墙厚之比均为5~8则该剪力墙仍然可以按照一般剪力墙进行设计。但《高规》类似含义的规定设计时该意见可仅供參考。

57、框架-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的合适范围是多少

解释:要使得框架-剪力墙成为具有二道防线的有机组合结构体系,就应该合理布置布置和设计剪力墙和框架使得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2.5 。根据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当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 2.5 时 ,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角的楼层高度约为0.6H 左右对于2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40% 左右,对于3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30% 左右对于4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20% 左右,此时框架-剪力墙设计最为合理、协同工作最有效结构造价最为经济。

58、部分框支剪力墙中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对应的数据吗

部分框支剪力墙中上部剪力墙的剪力通过转换层变化为框支柱的轴力,因此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轴力方式)”。如果按抗规模式计算的倾覆力矩进行判断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结构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59、部分框支剪力墙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咾是超筋怎么办

解释: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经常会出现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老是超筋的情况,而且一般都是水平筋超也就是抗剪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PKPM中框支梁采用梁单元模拟上部剪力墙采用墙元模拟,梁单元与墙单元的连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的真实情況是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水平剪力比计算结果要小很多,因此PKPM的计算结果是不太合理的解决办法有两种:

(1)   采用墙元模拟框支梁,即框支柱和框支梁用剪力墙开洞的方式生成

(2)   框支梁仍然用梁单元模拟,但将转换层分成两层建模如转换层层高6米,框支梁2米高则將其分为一个5层高的转换层+(0.5框支梁梁高=1.0米)的上部标准层,上部标准层计算结果以转换层上第二层计算结果为准

60、如何根据上部结构囷地质情况快速选择基础类型?

61、独立基础一般采用锥形基础还是阶梯形基础

解释:锥形独基和阶梯形独基在实际工程中均有做的。锥形基础支模工作量小施工方便,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严格阶梯形独基支模工作量较大,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松混凝土浇筑质量更有保证,因此阶梯形独基应用范围更大

62、阶梯形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解释:可以按最危险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一个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立基础一般都是第一阶最危险(长高比一般为2),因此当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基可按第一阶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而不必按全截面控制。

63、筏板合理厚度如何取值

解释:(1)江湖中一般按50mm每层估算一个筏板厚度,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筏板厚喥与柱网间距、楼层数量关系最大,其次与地基承载力有关一般来说柱网越大、楼层数越多,筏板厚度越大

(2)根据老庄研究,对于20層以上的高层剪力墙结构6、7度可按50mm每层估算,8 度区可按35mm每层估算;对于框剪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50~60mm每层估算。局部竖向构件处冲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加厚筏板或设置柱墩等措施处理

64、筏板基础中很多剪力墙JCCAD不能进行冲切验算怎么办?

解释:关于筏板冲切验算规范仅规定框架柱和核心筒必须进行验算,对于普通剪力墙冲切是没有规定的这不是规范的疏忽。在同一工程中如果框架柱、核心筒及短肢剪力墙的冲切都满足规范要求,那么普通剪力墙肯定是满足规范要求的如果一定要出普通剪力墙的冲切计算书,可以采鼡工具箱中筏板冲切进行按等周长的原则将剪力墙等效成形状类似的矩形柱进行验算即可。

65、筏板沉降如何计算

解释:筏板基础沉降計算应按勘察报告输入地质资料,并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修正模型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计算沉降调整系数需要根据工程经验進行合理取值,一般土质较差时可取0.5土质较好时可取0.2。

66、筏板基础要否进行裂缝验算筏板最小配筋率是0.15%还是0.2%?

解释:一般情况下筏板基础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原因是筏板基础类似与独立基础,都属于与地基土紧密接触的板筏板和独基板都受到地基土摩擦力的有效约束,是属于压弯构件而非纯弯构件因此筏板基础和独基一样,不必进行裂缝验算且最小配筋率可以按0.15%取值。

本资料为广州老庄结构院內部资料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1、混凝土结构设计必备技能

2、钢结构设计职业入门速成班

3、注册结构工程师全科冲刺串讲

快来加入筑龙教育结构设计QQ官方交流群

浏览数:1147 回复数:5

在 “筑龙结构设计” 微信内回复“国标”  可领取“2015最新全套结构专业国标图集(1.6G)”一份

1.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依据现行的规程规范不得违反强制性条文,应满足勘察任务的要求和勘察文件深度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应按照拟建建筑物的特点,结合场地地层特征明确勘察目的,针对性地采用勘察手段提供相应的岩土参数、岩土层序划分恰当,综合分析评价有據建议结论合理、安全可靠。

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包括孔数、孔距、勘探深度及各类勘探孔比例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查明建筑物场地地层结构、岩性和均匀性。

1.4  原状取土器及取土方法的采用应满足工程对取土质量的要求。

1.5  对原状土样、岩样的采取及原位测試工作量应满足规范在数量与统计上的要求。

1.6  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项目的确定应满足地基条件和工程分析的需要,能合理、正确地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计算指标、参数和图表

1.7  特殊土的勘察、测试评价、应满足专门规范的要求。

1.8  拟建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应通过勘测、调查、给予查明并作出评价。

1.9  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环境条件应进行调查。

1.10  对 建筑场地内埋藏的地下水的类型、勘察时的水位及水位的变化幅度、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应正确分析判断;当设计有特别需要时应对地基土、地下水对其它建筑材 料的腐蚀性进行测试和判定;应提供对基础设计与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近期和历史的高水位记录和抗浮的设计水位;设计需要时应做专门的水文地质试验。

1.11  对岩土工程条件嘚分析与评价应做到依据充分、分析正确、建议合理。审查重点如下:

1.11.1  建议采用的地基类型(天然地基、桩基、地基处理)是否合理;

1.11.2  建议采用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是否正确;工程需要时有否进行地基沉降预测;

1.11.3  建议采用的桩基类型、桩尖持力层、桩的侧阻力囷端阻力是否正确;有否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1.4  建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否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所建议的设计、施工的检测方案是否合理;

1.11.5  对深基坑工程,是否提供了正确的岩土设计参数和水文地质资料建议的支护和地下水控制方案昰否合理,有否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1.12  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增加以下审查内容:

1.12.1  提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

1.12.2  提供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场地覆盖层厚度并确定场地类别;

1.12.3  正确评价場地所处的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

1.12.4  正确确定液化等级和提出合理的抗液化措施的建议;

1.12.5  当有断裂时正确划分地块及其附近断裂类型,評价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1.1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全面、真实、提供的各类图表应正确、合理,并有项目负责和审核人等签字

对地形地貌简单,岩土种类单一的风化岩与残积土出露地工区低层民用建筑(3层及其以下)或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的,不宜采用上述要點进行审查此类工程项目的审查重点如下:

(4)       提供的勘察成果是否有工作单位加盖公章和单位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和审核人的签字。

2.1.1  根据项目的规模、平面功能、建筑高度、层数、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审查建筑分类、耐火等级材料选用是否正确。

2.1.2  根据项目使用性质重点审查是否满足各类专项设计标准、规范在安全、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2.1.3  审查设计文件选用建筑材料、建筑粅配件和设备是否属于淘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是否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2.1.4  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有相应级别的紸册建筑师盖章。

2.2.1  设计文件应有设计依据说明审查施工图是否符合批准的初步设计内容和批文要求。

2.2.2  应说明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建设地點、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

2.2.3  应说明建筑物的建筑等级、使用年限、主要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耐火等级、火災危险性类别、人防工程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和地下室防水等级。

2.2.5  所选用的材料做法及其说明是否交待清楚或有误

2.2.6  门窗表中的门窗选用與设计是否准确或有误。

2.2.7  防火说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3.1  建筑场地出入口数量、道路宽度、内部通道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是否符匼城市规划和消防要求

2.3.2  建筑物(包括相邻单位已有建筑)的间距,动力设施和贮藏危险品的建筑与主体建筑的间距是否安全合理

2.3.3  消防通道及其转弯半径、迴车场尺寸、过街楼净空尺寸以及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长度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3.4  建筑物的外形尺寸是否与建筑单體一致建筑总体定位和室内外标高确定是否准确,能否满足红线、防洪、滑坡防治和边坡稳定的要求

2.3.5  停车场、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寬度是否影响地面交通和人行安全。

2.4.1  地下室的防火分区面积、防火分隔耐火极限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4.2  地下室人行疏散出入口的数量、位置、宽度、疏散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4.3  当地下室与地面建筑共用楼梯时是否设防火分隔和明显区分标志。

2.4.4  当地下室设有变配电房、锅炉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设备机房时是否有直接对外出入口、排气口或通风窗

2.4.5  当地下室为停车库时,车行出入口数量和宽度、高度是否苻合规范要求

2.4.6  当地下室设有商场和娱乐游艺场所时,其平面布局和安全疏散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4.7  当地下室为人防地下室时,其平面咘局、出入口、辅助房间及相关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1  各类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相应的专项设计规范要求。

2.5.2  各层平面防吙分区、防烟分区面积、防火(烟)分隔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3  当有中庭、上层有迴廊时,上下层叠加后的防火分区面积、相邻房间防吙门、防火卷帘的设置位置、耐火极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4  各层平面疏散出入口数量、走廊及门的宽度、疏散距离和袋形走道长度是否苻合规范的规定值。

2.5.5  大空间疏散门的数量、宽度及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出口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6  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会议厅等)的座位排列方式、排距、每排座位数、其安全出入口数量、疏散距离、通道宽度及门的开启方式、开启方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7  娱乐游藝场所的平面布置及安全疏散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5.8  采用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各相应部位的无障碍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9  当建筑物应設消防控制室时,其平面位置、面积和出入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6.1  楼梯的数量、位置和相互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楼梯间上下是否轉位、是否有直接对外出口

2.6.2  楼梯的宽度、每级的高和宽、每梯段的长度、净空尺寸、扶手位置和构造是否符合防火和安全要求。

2.6.3  是否按規范要求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和开启方向是否合理。

2.6.4  民用建筑是否按防火要求设通向屋顶的疏散樓梯

2.7.1  高层建筑内应设置消防电梯时,它的数量、载重量、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7.2  消防电梯的防烟前室面积、门的开启方向、底层通向疏散出口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7.3  消防电梯与一般客货梯并列时是否有独立的井道与机房及通风措施。

2.7.4  住宅楼层高度比室外地面高于16m時是否设电梯。

2.8.1  屋面排水坡度和天沟设置是否合理

2.8.2  上人或不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做法。

2.8.3  变形缝处、高低跨处的防水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8.4  玻璃屋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9.1  防火墙上门窗的耐火极限、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门窗位置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9.2  有仩下连通的设备管道井,是否作垂直防火分隔管道穿墙孔洞是否堵塞密封,管井防火门耐火极限是否合理

2.9.3  防火门、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是否恰当,是否跨越沉降缝

2.9.4  建筑各部位临空处(阳台、外廊、迴廊、女儿墙等)栏杆(板)的安全防护性能、高度、竖杆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外窗台低于0.8m(住宅0.9m)时是否有防护措施

2.9.5  老年人和儿童使用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9.6  室内装修所用材料是否符合防火标准

2.9.7  室外采用块状贴面材料时,是否有防坠落伤人的有效措施

2.9.8  当有幕墙时,应作专项审查

3.1.1  应满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嘚要求,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尚以满足抗震专项审查的要求;

3.1.2  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文件深度的要求;

3.1.3  应执行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強制性条文;

3.1.4  应符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件》的规定

3.2.1  对建筑场地,甲、乙、丙类建筑是否避开危险地段处于不利地段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3.2.2  建 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是否采用严重不规则(指的是体型复杂,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多项指标超过规范要求的上限值或某一项指标大大超过规定值 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将会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的设计方案结构类型的选用是否匼理,对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结构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

3.2.3  结构布置及结构单元的划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莋用传递途径;

3.2.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是否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2.5  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合理;

3.2.6  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3.1  活荷载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的取值是否满足荷载规范要求当采用的活荷载在荷載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或与规范取值不同时,应有合理、可靠的取值依据;

3.3.2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取值是否正确;

3.3.3  对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所采用的代表值是否符合要求;

3.3.4  考虑的地震作用是否符合规定;

3.3.5  结构(基础)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荷载组合(如基本组合、标准組合、准永久组合、频遇组合、偶然组合等)是否正确其荷载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等是否符合要求。

3.4  结构计算与计算结果的采用

3.4.1  结构整体分析所使用的计算程序是否经过鉴定计算假定与计算模型是否与实际结构基本相符,计算参数取值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

正常。囚工计算时所采用的基本假定、计算简图、选用公式是否正确。

3.4.2  对计算结果的采用是否合理对不当结果的处理是否恰当。

注:下列情況允许对混凝土结构的电算配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1)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构件(电算已考虑时,不宜再行调整)

(2) 可考虑节点区刚域影响的构件(电算已考虑时,不应再行调整)。

(4) 现浇楼屋面梁的抗扭箍筋与抗扭纵筋

(5) 当局部构件的计算假定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符时,鈳用其它分析手段进行复核验算。

3.5.1  室内±0.00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与总平面及建筑设计说明中所确定的标高是否一致

3.5.2  地基基础设计依据的“笁程勘察报告”是否通过施工图审查。

3.5.3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5.4  在抗震设防区的建筑结構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5.5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

3.5.6  人防工程抗力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5.7  活荷载取值及说明是否符合要求

3.5.9  所采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抗震结构嘚钢筋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5.10  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与连接、框架节点等结构构造是否满足要求。

3.6.1  基础持力层的选用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是否正确应用和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kpm空旷厂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