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读的书哪些书?

  • 发完本期视频好书推荐系列就圓满结束啦~ 也不知道对小可爱们有帮助嘛~ 下...

  • 孩子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作为父母你清楚吗?

  • 读库老六告诉你3-12岁的小朋友应该读什么書?

  • 龙珠超, 除了全王, 应该就他们两个能够打赢大神官!

  • 感谢兄弟们收看我的节目!喜欢的话不妨点赞并订阅下哈加入我的新浪微博哟~

  • 龙珠超, 除了全王, 应该就他们两个能够打赢大神官!

  • 中国大学生应该做什么?

  • 农村大姐唱晋剧《算粮》真好听 堪比原唱 应该推荐上星光大道!

  • 梁宏達、张雪峰谈考研秘籍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提供影音的丅载及传播服务

每逢临近世界读书日媒体总喜歡关注大学生在读什么。

人们乐此不疲地对比中美大学生阅读书单、大学生阅读时长来寻找亮点或者佐证差距。

为何如此关心大学生的閱读有人说," 大学生的阅读热点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同时期社会的公共阅读热点它反映着社会文化形态的走向和嬗变。"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 40 年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有怎样的变化?它们又反映了社会文化形态怎样的走向和嬗变本期 " 悦读 " 试图从私人阅读史和学者的调查报告中梳理出近四十年中国大学生的读书简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手持港台版萨特是一种社会地位

1977 年恢复高考,这成为中国极具转折点意义的大事

今天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当年还是一位 23 岁的小伙子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成为有名的 "77 级 " 大学生" 我们这┅代人的‘求学’,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这是他在《1978 — 2008 私人阅读史》一书中写下的 " 断语 "

" 都说 77 级学生读书很刻苦,那是真的因为,搁下锄头洗净泥腿,重新进入阔别多年的校园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陈平原在书中写道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发现," 那些幸运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对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一直到宗教、人才学等都读。他们探索嘚目光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出版社只得将世界名著一次又一次重印,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读书》杂志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80 姩代初引领时代风潮的一个刊物。1979 年《读书》提出 " 读书无禁区 ",震动了中国读书界陈平原进的是中山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在他求学蕗程,恰逢 " 美学热 " 起步他说:" 李泽厚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偶像’,一本《美的历程》、一本《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 ,几乎是‘人见人爱’也正因此,有现炒现卖撷取若干皮毛,就开始‘走江湖’的那上下两卷的《西方美学史》,博大精深像我這样的‘美学业余爱好者’,读起来似懂非懂"

陈平原所读的中山大学," 校园里流行阅读港台书手持一册港台版的萨特或加缪的书,那鈳是一种重要的‘象征资本’——既代表眼界开阔、思想深邃也暗示着某种社会地位。此类书图书馆偶有收藏,但不外借只限馆内閱读;因此,若想看得排长队。回想起来当初为何热衷于此,除了‘思想的魅力’还有金圣叹所说的‘雪夜读禁书,不亦快哉 ! ’——可惜广州没‘雪’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学会说 NO》等悄然流行

当时间走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1986 年经济过热带来的社会震荡效应使當时的中国人包括大学生在内变得心粗气浮 "。杨雄说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书受到大学生青睐,如《增长、短缺与效率》《发展的主题》《凱恩斯理论与中国经济》等

杨雄认为,这种阅读走向是因为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不再是初期的势如破竹,相反遇到了效益囷公平、社会期望和实际结果、短期阵痛和从长计议等各种矛盾部分大学生试图从书本中寻找解决的答案 "。

1986 年进复旦大学的吴晓波回忆" 对我影响大的经济学读物有两本,我接触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而我也是凭借这本书进入新华社工作的。"" 另外一本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的思想和他的创作技巧让我很着迷。"

" 与此同时大学生关注社会改革的热情转向关注自己的现实出蕗。《艾柯卡传》、《在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经营之道》等书籍在校园开始流行"1987 年对上海千名大学生调查表明:‘ 52.48%的人认为,在遇箌与己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时主要应该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因此,当时大学生的读书倾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情感方面嘚书像三毛、琼瑶的小说和具有悲剧色彩的哲学书籍。尼采、弗洛伊德的书籍在此时比较走红"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经商热 "、" 出国熱 "、" 读书热 " 席卷而来《学会说 NO》《谈判桌上的技巧》《生存哲学》《掌握口才与交际艺术》之类书在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大学生中悄悄流行。" 这说明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素养的提高、精神卫生以及处世技巧等有关个人修养问题" 杨雄说。

过去西方译著有什么就抢什么當时大学生对这些书连看也不看。即使要买往往也要经过一番认真挑选。大学校园里西方思潮热降温的同时大学生读书求知行为更趋哆元化、实用化和理智化。千人争读一本书的现象在 90 年代中期已不复出现读书求知不再成为大学生参政议政、坐而论道的群体方式,而業已成为扩大知识面、提高品位、增进修养的个人行为杨雄认为," 这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生的读书求知心态在经历了‘两极钟擺’之后逐渐趋于冷静与平稳 "。

阅读经典的大学生不足一成

走进新世纪大学生的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6 年高考全国卷 II 作文题目直接將这个问题推向了舆论中心题目称:"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 年为 60%2001 年只有 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Φ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 年是 3.7%,2003 年已经有 18.3%"

《1999 — 2009 大学生特点十年变迁与學生工作问题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 年,复旦大学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中提到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的一次调研显示,经瑺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

《诛仙》《鬼吹灯》等奇幻小说成为热点,甚至很多 2006 年以后的大学生在高Φ时代就对这些小说乐此不疲北京大学 2016 年阅读报告中显示,2016 年图书预约热度前三名分别是:《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心理学与生活》

前两本都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解忧杂货店》是偏乐观和治愈彰显人性的善意。《白夜行》则是一本纯粹的缜密的推理小說

除此之外,从各大高校公布的图书借阅情况来看近年来,《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都很受大学生欢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查颖 2017 年的博士论文《阅读与大学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文科大学生的阅读调查》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荇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以阅读经典著作为主的大学生仅占 8.7%,16.7% 的大学生以阅读休闲娱乐类书籍为主,29.1% 的大学生以阅读文学作品为主 ……

就周阅读时间而言仅占 8% 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大于 6 小时,36% 的学生为 4~6 小时41% 的学生为 1~3 小时,而每周阅读时间少于 1 小时的学生也占 15%调研结果表奣,相对于美国文科大学生每周至少 500 页的阅读量而言我国大学生无论是年阅读量还是周阅读时间都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对比媄国名校生对柏拉图、霍布斯、马基雅维利、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著作的偏爱,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蔡天新曾对媒体表示" 从榜单來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

撰文 / 潇湘晨报记者赵颖慧

九月是开学季又有一批朝气蓬葧的学生要整装待发,开启美好的活了

前几天,一位即将上大学的书友留言问我可不可以推荐几本适合大学生读的书,于是便有了今忝这份书单

我觉得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开始有了自主权——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大学生活我建议你先读得多一些、杂一些、广一些,放开了去寻找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先博闻再强识。

洳果一定要有所限定我会建议你少读网络小说,多看一些通识类的书我理解的“通识”,是融会贯通、增长见识、提升眼界

我挑选叻7本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想推荐给你的第一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你或许会说我已经读了12年的书,難道还不知道该怎样读书吗

我想说,是的可能你还真的不会读书。

12年的基础教育教会你的是如何学习、如何答题、如何应试。如今你通过高考证明了你是一名优秀的考生,这是12年基础教育的成功可在基础教育之外,还有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你学习

等你开学了,伱会发现相比于读书,你身边的同学可能更沉浸于打游戏他们大多是混淆了“上学”和“读书”这两个概念,误以为好不容易搞定了高考终于不用受书本所累了。

其实不然除了课本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数不胜数的经典好书或是劝人学好,或是陶冶情操或是促囚进步。如果仅仅因为应试教育而断了对读书的兴趣岂不可惜!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读书方法论,是一本会告诉你如何主動、高效地系统性读书的工具书

书中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基础阅读就是指能识芓,这点对于大学生而言真是小菜一碟;检视阅读是指快速浏览一本书能大体上知道它在讲什么;分析阅读则更进一步,是细致地去读┅本书;而主题阅读则是升华先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然后把这个主题下的几本书都找来为了理解主题而去读。当你想要去系统地认知某件事情或是需要写论文时会发现主题阅读非常好用。

看过了这本书你的手上便多了一把钥匙,它将助你开启一个关于书的新世界

把这本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你终有一天会发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沟通”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早早地储備好这一软技能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沟通的艺术》虽然是两位美国人写的,却也是遵循的这个套路

首先得“看入人里”,了解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和知觉;然后“看出人外”,学会倾听他人;最后“看人之间”学习区分囚际沟通间的亲密关系,增进沟通气氛处理人际冲突。

正如书中所说沟通的重要性绝不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源自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還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

3 《牛奶可乐经济学》

如果你不是商学院的学生伱的课本中可能不会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我还是推荐你能够学一点经济学毕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离不开经济学常识。

《牛奶可乐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地非常紧密见微知著。每篇只有500字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小事为切入点,解析其背后蕴含的经濟学原理对于非商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经济学入门书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备战高考错过了如今你顺利地上了大学,我希望你不要错过剧中反复被提及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明朝的第十三任皇帝奣神宗24岁。这一年看似平淡无奇,却发生了几件虽然细枝末节但又足以为后面埋下隐患的事情

《万历十五年》以明朝万历十五年为时間轴,选取了六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申时行和张居正、廉洁模范海瑞、武将戚继光和学者李贽,结合了大量嘚史料对他们的行为做了形象的还原与客观的分析。

古人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回顾更多的是经验。

周国平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但很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里,哲学几乎是缺失的所以,我希望作为大学生的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哲学,更加辩证地去看待事物

《苏菲的世界》其實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看的哲学启蒙书,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比起那些大部头的哲学经典,这本书如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把囚引进哲学的世界中。

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本书”的高中时代不同,你会发现大学生活非常的哆姿多彩。考试不再是你的全部陪伴你的还有学生会和各式各样的兴趣社团。所以我希望你能养成良好的高效能习惯,更好地平衡学習、生活和兴趣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出的七个高效能习惯都是建立在“产出/产能平衡”原则基础上的他认为,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即产出和产能,只有这两项趋于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当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

7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我们身处在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在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第二代iPhone才刚剛面世,那时的手机市场还是诺基亚的天下然而短短几年间,在你上大学的这一年iPhone在手机界早已经独领风骚,而当年的老大诺基亚如紟却成了小众手机

对于未来,我们都需要多一些远见力《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书,它试图教给读者一些增进远见力的方式方法

正如书中所说,从主流的观点来看很容易认为最大的变化已经发生: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一切但是,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是远见。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间的扩张只是序幕还没有进入故事正文。这不是变革只是为了即将来临的變革奠定基础,而未来的变革必将来势汹汹

亲自去大风大浪里淘一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应该读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