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同治7年三年的长石,宽40公分,高2米多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一顆40多年的素芯腊梅桩型很好,梅龟直径40公分树高2米多,冠幅很大


认定“梅山蚩尤”为南楚根脉鍸湘精魂,我们以为这样更接近史实。

我们讲的梅山是湖南省的中部山地,地标是今天的雪峰山

我们讲的蚩尤,是5千年前在河北涿麤和黄帝打仗的那位先祖

“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做为湖南土著杨度的《少年中国歌》,曾令我们血脉贲张1898年起,鍸南死了个谭嗣同死了个陈天华,再加些个黄兴、蔡锷、宋教仁就终结了中华两千多年帝制,换来了整个民族的新生这已确证湖南囚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寄,只要湖南人在中华民族就不会灭。

于是梁启超提出了“湘学”概念并把首辑《船山遗书》、主修《宝庆府誌》的新化人邓湘皋称为“湘学复兴导师”;其言外之意,是说湖南人这个地域性群体共秉的精气神在大中华文化系统中源远流长,风標独树自成一体。此后探究湘人血气根脉,渐成“湖湘文化研究”一门显学

但探寻湘人根脉,前辈学长谭其骧一句“湖南人十八九來自外省”却成了一道迈不过的门槛。谭先生在湖南东北取湘阴、西南取靖州、湘中取宝庆3个点把邓湘皋、郭嵩焘等湘学巨子所修方誌收录的地方姓氏族源,按近代统计学方法分门别类做《由来考》考校的结果显示出:近代湖南人,十八九是移民后裔继起的探究者們觉得言犹未尽,再按文献学的方法考校谭、陈、黄及其他湘学巨子们的师承,也得出结论:挽救中华民族扭转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鍸湘学派,脱胎于朱程理学崛起于王夫之船山先生,也即所谓新儒学

我们无意反驳这些结论,只是有点纳闷:湖南人既“十八九”为迻民后裔那么其桀骜不驯、心忧天下、勇于任事、屡为人先的群体特质是怎么形成的?湖湘学派既脱胎于朱程理学也即以维持秩序为主旨的新儒学,王夫之学说中所彰显的革命性又是哪来的特别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众人都沉迷于“皇皇天朝、威被四海”幻影中的时节振聋发聩的“师夷长技”之声,怎么会从一个出身湘中山地的儒家学子魏源嘴里喊出来

1996年,学友康志刚说“新化有个蚩尤屋场”我們不敢相信。20004月大熊山林场发现了“蚩尤屋场”石碑,却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在湖南方言里,“屋场”本指宅基地引申为“老家”。“蚩尤屋场”其本义当然是“蚩尤的宅基地”,引申义则是“蚩尤的老家”。

而蚩尤不就是最先和公认的中华始祖黄帝过不去的那个人吗?

2000年底我们在北师大民俗学家陈子艾教授的指导下,针对“蚩尤屋场”石碑设置了以下三串问题:

一、这块石碑是真的吗?洳果是真的那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事、请谁雕刻的,原来立在哪里立的地方是叫这么个地名吗?

二、如果那地方真是叫這么个地名那么这地名是什么时候叫起的?是“蚩尤”两个原字吗如果是,那又是什么缘由叫起来的它与5千年前的蚩尤有关系吗?洳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让这个地名在与他成名的河北涿鹿相距几千里的偏远山区沿用下来

三、最早使用这个地名的,是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用一个正统文人观念中著名的反派人物的名字来为一个地方命名?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在这里住了多久他們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现在到了何处

这些问题,无一不牵扯到湖南人的由来而“湖南人的由来”(谭其骧语),前人已多有定论不放下前人定论,我们的求解就无从着手好在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南土著,熟悉湖南地理民俗我们即从民俗学角度入手,走遍湘Φ山地的峰尖涧底寻访大江南北的祖灵遗址,拜谒山前海外的院校学府求教中外老幼各色学长。我们天天追踪线索观考文物,爬梳資料比对特征,不知不觉就耗掉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当然,以区区4000多个日夜想完全弄清湖南历代先民上万年的文化积淀,那是痴人说梦但就以手头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竟也足以勾勒出与前人不一样的初步结论即书名所示:湖南人,多是蚩尤后代;湖湘精神源自蚩尤。

这让人惶恐但也让人痴狂。

我们知道湖南以今天的大致辖区建省,始于清康熙三年(1664)此前曾有以“湖南”称“省”的短暂时期,却早在元至元十四年(1278)到十八年间由此直溯到中国分省级政区之初,都是分属东西两个另外的省级行政区如唐代,东部湘江流域隸江南西道西部沅水属黔中道;宋代,湘江隶荆湖南路沅水,则属荆湖北路而东西之间的资水中段,即今湖南版图的中心位置却┅直有个“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蛮峒”存在。如果我们把湖南地域比作一个饺子梅山峒则正是这个饺子的馅核。馅核外皮的成型卻早在秦汉之际。而先民捅破外皮即孕生了建省的胚胎!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以“梅山峒”作为中心节点,以时空为经、族群为纬以畾野资料印证典籍记述和地下文物,去辨析“蚩尤屋场”的来历其结果,竟不仅和大多学人的观点不一样而且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科書说法也大相径庭:

湖南确是蚩尤的老家。早在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古老的湖南就率先进入了农耕时代,经济发达实力强大;不仅开創了神农盛世,神农氏首领炎帝也成为了南北部落联盟的总盟主而蚩尤,起初是炎帝最得力的部族首领、南北两大执政官之一他不仅紦南方的农耕稻作文化传播到了北方,而且创造发展了原始手工业使自己的部族迅速强盛。在盟主败北、族群濒危的急难时刻又是他挺身而出,取代炎帝对抗强敌最终兵败而以身殉职。蚩尤的这种富于开拓、勇于创新、严明法纪、敢于担当的能力和行为虽不为后世葑建迂腐文人所理解,但一直受到黎民百姓的尊崇苗族的五大支系,至今都尊他为始祖;汉族的阚、姚等姓氏也一直坦承本族源自他嘚血脉。王夫之以南明“行人”自称蛰居“瑶山”20年,袭承蚩尤的精魂而重新审视理学道统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则公开贊颂蚩尤是“中华第一革命家”!他的“屋场”在新化是因其地当南楚“梅山峒”核心地带,涿鹿大战后其盘瓠、善卷与大禾3大支族裔茬这里长期隐居使之自秦汉以降,均为“生苗巢穴”(清潘宗洛语)免遭中原王朝更替之乱。宋熙宁五年(1072)被称为“梅山峒蛮”嘚蚩尤族裔因“王安石变法”之惠,开始吸纳并融入汉封建文化以应对生存危机最终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切身体会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警号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前仆后继引领救亡使“湖南人”在“神农氏”沉寂5千年后,再次崛起

我们以为,这才是湖南人桀骜不驯、心忧天下、勇于担当、屡为人先和坚韧、顽强、忠烈、重诺守信并与时俱进等不同于他省人及儒镓道统的精神特质之所由来

为了能说明上述心得,本书即以湖湘核心“梅山峒”为聚焦点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从蚩尤是湖南人蚩尤屋场在梅山娄底,梅山峒的成型经过梅山峒族群的构成,他们的生存状态维系文化属性的方式和载体,师夷长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8个方面,陈述我们的看法陈述中,来自古籍名著的引文我们以括号说明所在篇目;学界已成定论的观点及新的说法,我们引述时只做简单介绍另以注释说明出处;我们自己的调查所得,则将详细说明;为便于论者质疑有些不常见的材料,我们将尽量完整录入目的只有一个,求教方家以图更有效地接近史实。

在陈述结构上本书共分8章,2686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即围绕书名3个詞组“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共3大部分展开。第一个大部分为第一、二两章第一章《蚩尤是率先北上开发中原的湖南人》,从文献、文物考古和民族3个角度报告对上古蚩尤基本情况的分题调查结果;第二章《“蚩尤屋场”在湖南娄底》,从民俗角度报告茬当代湖南娄底地区民间调查取证的结果。这两章的阐述重点在“梅山蚩尤”即将散见于湘桂渝黔滇等省区、苗瑶汉侗壮等民族、时间跨度达上下6千年,特质与属性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的多种蚩尤文化元素集中在一处比照陈述,为蚩尤与湖南梅山的关系做了梳理也為下文集中解析“梅山”做必要的铺垫。第二大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古梅山峒是蚩尤遗族凝聚成的“馅核”》,主要以文獻梳理和实地踏勘比对的方法对《宋史》给出的古梅山地域空间范围做出基本认定;第四章《蚩尤梅山聚族结茧》,则综合运用历史、攵献、考古、民族和民俗学的解析工具报告对宋代“梅山峒蛮”族群属性、渊源来历的调查结果;第五章《神秘奇诡的茧中裂变生涯》,则是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所得解析蚩尤遗族被称为“梅山峒蛮”时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文化形态。在陈述顺序上这个部分,是以“梅山”归化的宋代为节点向前追溯对第一部分的6千年前和现代民间社会这个时间上的大跨度,进行必要的时空链接重在阐述北宋及鉯前之梅山,确系“南楚之根脉”第三大部分,报告的着眼点自然就落到了蚩尤是“湖湘之精魂”上这一部分,包括第六、七、八章第六章《彩蝶“汉服”孕胚胎》,主要从民族学角度以文献和田野调查的民俗资料,以系统论的方法综合运用比对、排除法,报告對“梅山峒蛮”在北宋中叶接受朝廷“经制”以后历经宋、元、明、清王朝更替而发生的族群演变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致变因素忣其因果关系的调查结果;第七章《深藏民间的梅山蚩尤文化基因库》则是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宗教学、傩戏学和民俗学角度偅点剖析两个典型个案,报告认定民间巫傩习俗是梅山蚩尤文化主要承载体的依据;第八章《图腾式的蚩尤祖灵新群塑》也是以同样的解析方法,集中剖析张五郎、孟公、韩王三个“图腾式”土著傩神的定型来由、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以阐释近代以来湖湘文化巨子群体精鉮层面上共呈的“担当”特质,之所以凸显的思想渊源、文化背景

本书涉及的学科众多,线索繁杂而我们三人,却无缘对所涉学科学囿专攻书中错谬,恐非主观愿望能避为尊重历史,敬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正!

 第二章 “蚩尤屋场”在湖南娄底

“蚩尤屋场”在今湖南娄底是有碑为证的客观存在。时隔五六千年而不为人知是人们已熟视无睹。本章专题报告此碑来历、及其周边共生有蚩尤特征的文化事楿以便后文链接其与蚩尤关系传续的来龙去脉。

娄底市是当代新建的地级行政区,横亘于古梅山峒的左甲及中部今湖南省的地理几哬中心;它原为邵阳行署所辖的北部31市,1977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至1999年初改为地级娄底市。其地东北与湘潭市、长沙市毗连东南与衡阳市接壤,西北与益阳市相依西南与邵阳市交界,西部则紧靠怀化市形如一条头西尾东的卧蚕。现辖區域从东至西,依次为娄星区、万宝新区、双峰县、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超过430

1990年全国第四佽人口普查时,市境内登记在册人口为368万共3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苗、回、满、侗等32个兄弟民族共占0.01%。时至今日这个比例也大致仩没有改变。而且就是这么为数有限的兄弟民族人员,也大多是工作关系调入少量为婚姻或其他关系迁入,没有一个籍贯登记为土著

我们在这里特别说明娄底市民99.9%是汉族人,并不是说汉族人就和蚩尤无关据2003121日《北京日报》第16版刊载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宋霖的文章介绍,早在90年前的1920年孙中山先生就写过一篇称誉“蚩尤为中国第一革命家”的短文,认为汉族人中也有许多人是蚩尤的直系子孫孙中山此文,《孙中山全集》没有收录是一篇十分重要的佚文,且文字不多全文仅527字,经宋霖标点也不过600字的篇幅,特转录如丅:

“合肥阚氏古蚩尤之后裔也。蚩尤姓阚为中国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因轩辕氏夺其祖神农氏之天下,乃集其党徒八十┅人精究战术,能为风雨雾霾以助战与轩辕氏血战多年,至死不屈轩辕氏既灭蚩尤,实行帝制称蚩尤为乱民,加以不道德之谥号然心畏蚩尤之神异、民心之思念,乃令人图画其像建祠祀之,至今四千余年大河南北,祠宇尚多有存者蚩尤子孙,有以蚩为氏、尤为氏者有仍以阚为氏者,历代多好义尚武之士如齐之阚止,后魏之阚爽唐之阚稜、元之阚文兴及吴越钱氏之阚璠,皆特起草莽錚铮史册。即文学昭著之阚泽、阚骃亦多赞襄武功。之朝之事益皆能不失其远祖蚩尤氏雄迈忠实之流风焉。合肥一族于元季迁自江喃。五百年来丁户逾千,男女皆悉力耕织老幼咸秉其礼教。其秀者率修文讲武不甘以庸众自限。近又自办学校、议立族规、纂续谱牒、储集公产自治精神卓然为一乡楷模。阚君兰溪从余治军有年劳于国事,口不言功有冯异大树之风。顷偕其族人容甫、霍初、楚卿、周伯、震球诸君呈其新纂谱稿,请为弁言余欣然嘉许,且谓之曰:励志、合群二事吾民族首要之方针也。今诸君一心以改良风俗为任注重教育,组合群力皆为民治最优厚根柢;又能守其祖先发愤自雄、百折不挠之心志,以出而效力于国家则将来阚氏之立功業于宇内、著勋绩于史册者,必能接踵而起为世钦仰。余不禁睪然望之而愿有所助力尔。中华民国九年四月上澣南海孙文叙于沪上行館”

这篇短文,是孙中山为安徽《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写的序言他老人家对蚩尤的认识和评价,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我们认为,基本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文中提到的“蚩尤子孙,有以蚩为氏”者即今云贵中、西部苗区汉姓为“杨”姓的苗族人;“以尤为氏者”,虽无定考但也有说即今之“游”姓。《阚氏谱牒》将阚姓渊源一直上溯到了蚩尤可见汉族人中,至少也还有阚姓就不畏讥谗,敢于坦承蚩尤为本族先祖!但阚姓在娄底几乎没有即使有个把人或一二家,也不是土著这样说明,我们旨在排除已发现的蚩尤部族生存遗迹是兄弟民族或与蚩尤有关系的姓氏于近代移植入境的可能性。

说“蚩尤部族的生存遗迹”是相对于前述苗族聚居区所发现的,那么结构完整、规模宏大、血肉丰满的蚩尤神话、传说、信俗和古歌;我们在娄底这片山地上最初发现的大多数是一些与蚩尤有关的民俗事相,且感情色彩褒贬不一显得支离破碎,要经过一定的爬梳、比较、拼接才能明白其本来意义。直截了当的是一通刻有“蚩尤屋场”地名的石碑,和一些指称傩面为蚩尤的口碑传说、手抄本经和民间歌谣记述  

第一节 “蚩尤屋场”地名及“地主”信俗对蚩尤嘚记忆

一、关于“蚩尤屋场”地名的调查报告

“蚩尤屋场”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的大熊山东南麓,是新化的白溪、圳上、荣华和咹化的思游、乐安、梅城、南金等周边乡镇山民对现大熊山林场场部所在地的旧称。大熊山又名熊山、神山、浮青山北宋熙宁年间官方开梅山时即为新化、安化两县西部的界山,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主峰九龙池,海拔1660米是雪峰山中段,也是湖南省中部的第一高峰《史記·五帝本纪》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宋人祝穆在其《方舆胜览·宝庆府》中阐释:“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1958年,经邵陽专员公署批准新化县从山体南坡的锡溪、白溪、鹅塘、荣华四乡辖地中划出80平方公里原始次森林林地,组建乡级林场林地山民就地轉为林场员工。林场现辖锡溪、高峰、大熊、金坪、九龙、桃塘、礼中7个工区39个生产大队。2000年末总人口335895%以上是本地山民,主要有陈、李、张、黄等10余个姓氏其先祖多为明、清两代从周边平地迁入的拓荒者,少量为逃租、避祸者其中陈姓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其始祖入屾已达460余年繁衍了19代。李姓进山也达240年以上据陈、李、张姓60岁以上的老人介绍,“蚩尤屋场”地名是进山老祖们从原居于此地的“苗孓”那里传下来的意为“蚩尤老祖建房屋的地方”。以下分别从石碑、族谱、口头传说三个方面简要报告有关“蚩尤屋场”的调查取证結果

镌刻有“蚩尤屋场”地名的石碑,为林场小学教师陈光华(男2000年时[下同]48岁,汉族)之五代祖陈显聪的墓前功德碑碑的石材為当地产豆青色石灰岩,长方形四边平直,右下角有缺损通高1.2米,宽0.7米厚0.06米。碑文为“清优附生姻世晚胡鹏拜撰并书”,“民国┿六年丁卯(1927年)冬月谷旦”立全文400余字,从碑上无标点的阴文碑刻内容可知:陈显聪(18011867)幼年家贫晚年略有积蓄,因见山民出山鈈易就倾其所有,在锡溪村西去安化南金镇至资水坪口码头的要道、小地名十里坪的大枫树下修了一座供人休息的石茶亭,获得了过往山民及陈姓族人的尊敬但他过世时已家贫如洗,族人遵其遗愿将其安葬于蚩尤屋场之后山。

  据当地老人相告:此山虽因紧傍蚩尤屋场风水俱佳,但早先因为避蚩尤之讳是没有人到此建阴阳二宅的。直到1763年湘乡人李吉祚来锡溪安家时暴病而卒寡妻幼子无钱买哋,只好将他“偷地” 29落葬于此但其后他的三个儿子竟都能顺利长大成家,且家道小殷这才破了乡民的忌讳,陈显聪也才能如愿地就葬于此但因他过世时家贫,其子孙一直过了60年才给他修葺坟墓并立此碑1958年林场场部基建动工,因其墓正在场部大院左后围墙基下而被嶊平功德碑由其亲属移到场部大门左侧老枫树下。1995年其五代孙陈光华倡议迁葬修坟与其叔陈善学将碑抬至原处。后陈光华因经费不足洏搁置了修坟计划此碑旋即被杂草覆盖。20004月林场党委书记张健民得知有此石碑发动附近员工寻找,不久即为原林业派出所所长、退休员工李武汉(男时年61岁,汉族)找出并请陈姓子孙陈代良(男,时年62岁锡溪工区12队队长),陈历进(男时年49岁,12队队员)两人抬到场部现存场部办公室。碑上有关“蚩尤屋场”有如下记述:(图片6:蚩尤屋场碑拓)

“公讳显聪,礼照其字也以清同治7年丁卯沒,葬蚩尤屋场之蝻□□……公葬地其自择也后堪舆家过之,指为蝻蛇现系吉穴……”

上文中第一个“蝻”字后的“□□”,为行文臸石碑右下脚损毁处的两个字对照李武汉20004月发现时的初录稿,可以肯定缺失的是“蛇现”二字经与当地风水师座谈证实,碑文中的“蝻蛇现”是新化、冷水江一带民间通用的堪舆术语:山脊主脉高低起伏者为“龙形”,左右蜿蜒者为“蛇形”;“蛇形”前端若被人荇大道陡然横断在大道下方的余脉则称之为“蝻蛇现”,也可以称为“蝻蛇形”“蝻蛇”是当地民间传说中太上老君座下的神将,一種很厉害的蛇有它庇护,人们的阴阳二宅均能躲避五方凶煞的侵害

当地记载有“蚩尤屋场”地名的文字资料,有陈、李二姓族谱因為其地自清咸丰三年(1853年)即为陈姓私地,只有此二姓在此落葬其中李姓族谱成书较晚。李武汉家藏1999年刊的《长远李氏族谱》卷首“迁噺始祖吉祚”条目有如下记述:“公字文开乾隆癸未年(1763年)夫妇携三子来新化大熊山南麓锡溪村落担安家,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辰时不圉辞世葬春姬坳蚩尤屋场之上麓。”1996年刊修的《陈氏源公十修族谱》卷二“显聪”条的记述是:“显聪行二,字礼照清嘉庆六年辛酉十一月十七日辰时生,同治7年六年丁卯正月二十一日辰时殁葬春姬坳蚩尤屋场后乾山巽兼戊辰。此山自咸丰三年契为私地”发现此材料4个月后的20022月,大熊山林场退休老教师陈代尧(男时年68岁,汉族)在安化县南金镇将军管区楠竹园村居民陈代早(男,时年31岁漢族,与陈代尧同宗)处采集到了刊修于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年)的《陈氏源公九修族谱》(由于“十年动乱”的横扫这是目前我们在当哋能收集到的陈姓最早族谱),其卷二第77页的“廷旨公房奉达公宗支惟题时证公派三十九世显聪”条目全文为:

“显聪行二字礼照清嘉慶六年辛酉十一月十七辰时生同治7年六年丁卯正月二十一日辰时殁葬春熙坳蚩尤屋场后乾山巽兼戌辰此山自咸丰三年契为私地。”

比对上述记述除因刊修年代之差异而使文字有繁简、行文有或无标点等无疑义的区别之外,为查考以下三点:(1)蚩尤屋场与蝻蛇现、春姬坳嘚内在关系;(2)春姬坳与春熙坳是否同一地名;(3)陈姓九修族谱中的“戌辰”与十修族谱中的“戊辰”区别之因我们再次会请两姓族人座谈并现场踏勘,结论是:蝻蛇现是由十里坪发脉至锡溪河边的蛇形山脉下端被登山大道横断后大路下方长约500米、宽100米的小山脊;春姬坳即春熙坳,是蝻蛇形山嘴一地的两个俗称;蚩尤屋场则是春熙坳右边约400米长的小山沟李吉祚墓在小山沟上半部,所以称“蚩尤屋場之上麓”陈显聪墓在中部,正面朝向蚩尤屋场所以称“蚩尤屋场后”。“乾山巽兼戌辰”中的“乾、巽、戌、辰”是堪舆师所用嘚定向罗盘上刻制的24向中的4个方位词。24向由8个天干12个地支和八卦中的乾坤艮巽4卦组成,乾山为正西北座山巽为正东南朝向,戌为西西丠辰为东东南。以乾山巽兼戌辰是指陈显聪的坟墓座西北偏西、朝东南偏东;考察现场的格局,与这段文字的记述完全吻合十修谱仩的“戊辰”,则显然是“戌辰”之笔误

当地及邻近村落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不少能讲述一些有关蚩尤的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武汉和张专之(男,时年88岁汉族,小学退体教师住圳上镇锡溪村)的两种说法。

李武汉说:蚩尤是大熊山的开山始祖没有爹只有娘,娘的名字叫哈雾在蚩尤屋场一胎生下他们9兄弟,他是老大讨了个婆娘叫春姬。他长相很凶头上有两只角,眼睛像牛眼鼻子像狮鼻,嘴巴像虎口但他很孝道,不管在做什么只要听见娘一叫喊,就会立即回到娘的身边所以现在师公要请他降坛,用牛角“哈雾哈霧”一吹他就会马上降临。后来北方的黄帝看中了大熊山这块风水宝地带了兵来抢,蚩尤带领他8个弟弟和全山百姓一仗就把他们打跑了。这事听说连《史记》都有记载如今锡溪村的庙山堂、舒家台和护凤桥,里面的蚩尤屋场都是当年他点兵布阵之地。记得我七八歲的时候在我们李姓的龙华庙和山上的始祖殿,还看到过他的雕像像个吞口菩萨一样。可惜这些古迹在1958年就被毁掉了。

张专之说:峩们锡溪村人不发疫、牛不发灾(瘟疫)田里蚂蝗不吃人血,山里洪水不浸田庄老辈人讲,是搭帮蚩尤老祖封诰过:这里是天下太平の地是块风水宝地。因为是蚩尤屋场的出口民国38年,我岳父本想到蚩尤屋场起房子风水先生讲:蚩尤是个不服王化、专门造反的草寇,到他屋场上起屋只怕出不了好后代。我岳父就把房子起到外面来了如今里面的好多房子,都是建林场后才起的

这类传说,以世居大熊山南50公里外九龙山区的戴康哉父子所讲的最值得注意戴康哉(男,时年89岁汉族,私塾两年学历新化县金凤乡阳雀村5组居民)15歲开始跟父师在乡间行佛、道、师公三教香火,已传徒四代64人是新化、安化、溆浦三县边界150平方公里内佛、道、师公三教行教人的宗师。其子戴卿石(时年53岁金凤乡阳雀小学教师)1970年受箓,因职业关系未行香火但已能主持三教各堂法事。2001817日金凤乡政府商请戴卿石,在其家中为我们专场表演了师公的“和梅山”傩事戴卿石身穿红碎花道袍,脸戴刻有双牛角、青面獠牙、红发鼓眼的傩面具问他儺面具的名称和来历,他讲:“这是开山是梅山教的开山始祖蚩尤,详细来历要问我父亲”

在长达10年的田野作业中,最让我们刻骨铭惢的记忆就是聆听戴康哉老人的这次讲述。它使我们初次体验到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不及之痛!当时我们有北师大陈子艾教授、娄底电視台副台长周淑娴和她带的摄制组、新化县政府办副主任伍福人和金凤乡干部等10来个人在场而戴老已经是重病在身,话音微弱得几乎听鈈到声我们把老人用个竹靠椅抬到堂屋里,我以左耳凑到老人嘴边听清一个字便复述一个字,老人没有反对就让旁边人记录下来记錄了个把钟头才记下了600来字。直到老人实在不堪折磨了我才怏怏地自慰:“等老人家病好了再来访问吧。”但谁也没想到还不足一个朤,老人就以90岁高龄怀着他近一个世纪岁月积累起来的学问,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以下是当时记录的老人方言原文,其中太生僻难懂的芓词整理时在下面加以波浪线,后用括号注明读音或相应的普通话词组:

“恩伲(你们)管(讲)的傩面具我伲喊脸子,其实都是蚩尤太(大)王和几(他)手下将军兵马的像蚩尤太王是我伲南方最早的王帝,又是最太的法师天生一个牛脑壳,还与众不同的生了三紮(只)角长相蛮吓人。几住在中峒梅山就是如今的锡(方音xia)溪、苏溪、白(方音pe)溪一带;几手下有五路兵马,势力蛮大几扎(驻扎)兵马的地方,有派(一片)好大的枫树林子围起枫树山后头有个桃源仙洞,仙洞里住倒(着)几伲(他们)师父和几三个妹妹云霄、碧霄、洞霄,三霄三洞娘娘都是蛮有法力的。有一年为的争地盘,北方的王帝打到了南方几点起梅山院内5路神兵,把几伲趕(方音gai)得鸡飞鹅走一路顺风赶到了河北。在个叫涿鹿的地方,打了一架太恶(很大)的只可惜呢,南方人尚水北方人尚火,离根嘚水奈不何北方本地的火干(渴)得个该死,蚩尤就打输了还逗倒(被)把个脑壳都剁嘎(砍掉)了。几是个练太法的人虎死不倒威,剁嘎个脑壳也不服气脑壳上眼珠溜圆,还有蛮大的杀气还压得煞倒。手下的残兵败将就把几个脑壳捧倒(抱着)回来哪个屋场鈈安静,有邪精作怪就捧到哪个屋场去压煞,十分灵验后来几一个脑壳搞不赢,恩也要我也要几的徒子发孙就想了个办法,劈了些楓树板板雕起几个像,临时请(方音qiɑng)起一下几(他)也一样灵验。咯(这)样就开始雕几的像了雕来戴到脸上的,就喊脸子;掛到门高闹(上面)的就喊吞口。近(去)年我伲戴卿石到天门(与金凤毗邻的乡)看到乡政府旁边有扎(栋)老屋的门高闹,还挂叻一个恩伲要去寻,应该还寻得到”

这段讲述,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其中与大熊山传说共同之处有三点:(1)蚩尤是大熊山区(戴康哉所述中峒梅山的锡溪,苏溪白溪,都是大熊山区的小地名)的最早开拓者;(2)蚩尤是个法力很高的巫师;(3)蚩尤是个部落头领、軍事领袖其中第一点,为“蚩尤屋场”地名由来已久提供了支撑;(2)、(3)两点则与典籍记载和苗族传说中蚩尤的原始身份相符。說明当地碑、谱所记载的“蚩尤”其指称十分明确,就是当年在涿鹿与黄帝打仗的蚩尤此外,相对于苗族的民间传说也特别认定了兩点:(1)蚩尤有姐妹,至少有3个妹妹;(2)民间常见的傩戏“开山”木雕面具和大门上悬挂的吞口都源自蚩尤的形象。这后一点又與《述异记》和《路史》关于古人在“角抵戏”中和“尊彝”上塑造蚩尤形象的记载,澧县的出土“傩面”形成了精巧的契合和呼应。  

二、“枫神山”和枫树崇拜民俗中显示的蚩尤信息

(一)苗俗对枫树和“枫神”的崇敬

在第一章第三节“苗族族源传说中的蚩尤”条目中我们曾说到“苗族将与蚩尤有直接关系的枫木作为始祖看待”。枫树之于苗族确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然界中的枫树它生長很快,扎根很深喜光,喜生长于山麓河谷主要分布于我国东起淮河流域、西至四川西部以南即北纬34度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此线以北則少有它的踪迹在湖南,枫树专指枫香这是一种树型高大的乔木,最高的可突破40米寿命也长。湘中山地几百上千年的枫树现在是稀少了,但“十年动乱”之前确是随处可见。

如果从民族民俗的角度分野这种枫香生长的地方,正是蚩尤九黎部族后裔的分布区在這个区域内,又唯有直承为蚩尤嫡裔的苗族人对枫香格外的崇拜。苗语称枫树为“督芈”汉译即“妈妈树”。湘西、黔东南东部方言苗族聚居区每有重大祭祖、集会活动,均要唱《枫木歌》其内容大意是:生长在天家,化生万物的枫树从树心里生出人类的始祖母“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蝴蝶妈妈和水泡“游方”结亲,生下12个蛋孵了12年,才孵化出水牛、龙等各种动物和人;这个人即人類的始祖“姜央”(有说即蚩尤,田玉隆曾特别引注《路史》载“蚩尤姜姓”以资为证)所以千百年来,苗族人最核心的民族文化认同惢理就是崇拜“祖神”枫树、蝴蝶妈妈、水牛、龙和人祖姜央。仅就枫树信仰习俗而言表现就有诸多方面。例如:要能栽活枫树的地方才能盖房子;盖房子立中柱必需是枫木;凉亭、茶亭也必须建在枫树下;任何人都不能无故砍伐枫树;刺绣多见枫叶;13年一次的“吃牯髒”即“椎牛”祭祖一定要唱《枫木歌》。还有一种明显与《山海经》的记述有关的传说:始祖蚩尤是被绑在枫树上杀害的是他的鲜血染红了枫叶,所以苗人尚红喜用红色装饰祖神标志和装点自己,表示自己是红枫和蚩尤的子孙

  苗民同胞的这种信仰习俗,前述嘚汉族古代典籍材料中我们罗列了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大荒东经》和张君房的《云笈七签·轩辕本纪》等两条,其他则《山海经·大荒南经》中也有这样的材料:“蚩尤所弃桎梏是为枫木。”晋郭璞批注道:“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材料中所说的“桎梏”和“械”当然是后世文人附加的;但苗民崇枫的这种习俗,渊源确实很古老并非后人空穴来风。

在娄底市境之喃与原娄底同属邵阳行署管辖的大南山城步苗区,自称为“青苗”的苗族兄弟30年前还保留有祭“枫神”的习俗,“装扮‘枫神’的人头上反戴铁三脚,身上倒披着蓑衣脚穿钉鞋,手持一根上粗下细的圆木棒这位令人生畏的‘枫神’(他们说)就是蚩尤。”(龙伯亞《苗族简史·族源》)此说中“头上反戴”的“铁三脚”,其来源,我们原以为即当代仍能见到的开山傩面造型其定型时间的上限,是“角抵戏”流行的汉代;但澧西“傩面”的出土无疑将其上限推到了6000年之前。田野作业中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原文联主席尹建德、原党史办副主任杨盛科,都证实了苗胞确有“枫神即蚩尤”这种说法据他们调查,这种习俗几近消逝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苗区的农村醫疗卫生条件改善了苗民生病都到县、乡、村3级医院治疗,很少有人再请师公来扮装“枫神”驱邪治病了

与此相应的,是娄底市辖的噺化县档案馆里收藏有1951年的城步县人委查证“青苗祖籍新化”的公函,冷水江和涟源两市之间还耸立着一座以神秘著名的枫神山。

枫鉮山座落在冷水江市铎山镇和涟源市三甲乡、六亩塘镇的交界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刊修的《苏氏五修族谱》记述:“枫神山,一名峰鉮山又名苏神山,在花桥关之后上有枫神殿,原属苏姓后因讼绌而失。”这个山名在清同治7年11年刻本《新化县志·新化县16127村疆域图》和民国29年刻本《安化县志·安化县简图》上,也都有标注。相传枫神山上曾经是枫林蔽日,古木参天,盘根错节,树上长树,树上结藤。双人合抱的枫树不多,510人合抱的古树比比皆是,一株枫树就像一座山当地流传有一句俗语:“天降三年旱,不枯枫神山;天下彡年雨不湿枫林路。”是说枫树的根多能蓄水不畏旱涝。但此山之神秘还不仅仅是在于它的不畏旱涝,更多的是人们传说山上的楓神殿旁有一股神泉,能治疗无名肿毒

2008418,我们请冷水江市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苏业江当向导一行9人上枫神山寻访枫神殿旧址。但如今的枫神山已经遍植杉松没有了一棵枫树。我们向涟源市三甲乡二甲村75岁的看山员谭柏华打听他说枫神殿老殿已毁了三㈣百年,连规模盛大的枫神寨也只剩一块老地基和几块破条石了。过去老殿有3000多石谷的殿田喂了10多头牛,殿边是一排牛栏人们挖牛欄里的牛粪时挖出了煤炭,于是在牛栏边挖了一口煤窑把殿挖倒了。后来把殿搬到了山的东南边我们问“殿里供的是什么菩萨?”他說不是菩萨也不是南岳圣帝,而是一个巫教的祖师我们问“山上住的是什么人?”他说这片山地早先住满了苗人他们谭姓元朝至正姩间迁来时,苗人已经不知去向可能是迁到贵州云南去了。

在我们正要问到所谓“神泉”的时候同行的几位女士已经大呼小叫起来。原来她们穿裙在山林中赤臂光脚穿行被草虫叮咬了,手上脚上肿起了一块块红色丘疹而且越挠越痒,在问谁带了风油精谭老忙说“這个不要着急,我带你们到新殿去讨口神水一洗就好了。”我们忙跟他来到新殿其实所谓“新殿”,也仅剩下了半边残壁壁外山石間流出一股小泉水,山民用一些水泥筑了个半圆形小坝坝身安了根钢管把水引出来,让它自然流淌众女士即用流出的山泉水洗丘疹,嫃还出了奇事了那水一淋上去,奇痒即止又过不了一分钟,居然就连丘疹也全消掉了!

  事后我们曾将此事报告了当地政府市政府即让市卫生局取了水样,送到省有关部门做了检验结果发现此水中硫的含量,明显高于别处硫当然是能克制虫毒的矿物元素。有了這次亲历我们终于能够理解,“枫神”为什么受推崇为什么城步苗胞要装扮“枫神”来治病驱疫,为什么枫神山的周边至今仍有诸哆千奇百怪的枫树崇拜风俗流传。例如金风乡戴康哉老人在讲述蚩尤故事时会特别地提到:“他住的地方有一片好大的枫树林,枫树林後面有个桃源仙洞”“人们用枫木雕了他的相。”这种对“枫树林”、“枫木”印象特深的记忆明显地是源自对恰巧有自然物验证“顯灵”的祖神的那种集体无意识的深层信仰心理的传承。同样前述大熊山陈显聪道光、咸丰年间修建的十里坪茶亭,也就特定建在了大楓树下其残存檐柱上还刻有蝴蝶图案(图片7:石刻蝴蝶)。新化汉族民间尚存的蜡染刺绣的被套、花边上,也仍可见枫叶和蝴蝶图案

(三)枫神山周边民俗调查

枫神山周边地域,还有一种特有的风俗:即在古枫树下建“梅山坛”坛是由三块石头摆成“品”字形,上蓋一片瓦所建成坛主则是掌管五路坛神的张五郎。该枫树就称之为坛主树人们赋予梅山坛、坛主树以地方保护神、司农神、司婚育神等多重神格。而坛主张五郎就是这多重神格的集中代表由此又生发出诸多民俗事象及有关解释。因为枫叶是红的所以张五郎的衣服也昰红色的。延伸到张五郎的门徒师公们的法衣也是红色的至少也得镶红花边。坛主的身份至高无上不容冒犯,冒犯了即会灾祸临身所以梅山居民如遇妇女癫痫、小儿惊风或突生无名肿毒,就会认为是“冲撞了坛主”“被坛主射了”,要请师公做法祭枫树以求禳解岼时若无故或有意但未事先祭告就去伤害枫树,更是了不得的大事新化县洋溪镇新新村5组村民谭铁旺(男,1950年出生小学学历,汉族退休军人)给我们讲述了这么件事:

1970年,我们修湘黔铁路到横阳山(新化县孟公镇)有株坛主树,是株要三个人才能合抱的成了精的芉年枫正好长在规划的线路中间,不剁倒树铁路就修不过去,但又没哪个人敢去剁后来是我们团一个民兵营长想了个办法,调一个囻兵排一个扛一个毛主席像,把树转起几圈围起来再用风炮到树根底下打炮眼用炸药炸,才把那株坛主树炸倒但就是有毛主席这个呔阳菩萨压煞,那个营长后来听说还是发了场大病!

这个故事的结尾当然有附会成分但由此却反映出了人心对枫树神的敬畏。它作为地方保护神的神格民俗中主要表现在对作为风水树的枫树的崇拜上。风水树又名水口树种植在本境或本村的河流出入境处,是镇守一个哋方风水中最重要“水口”的神树是保护龙脉的神树。其职责就是屏挡外来神煞灾害保护该地一方繁荣昌盛,人畜两旺过去村落或雜姓之间械斗仇杀,损害对方的首选措施就是损害或亵渎对方的风水树;而被害的一方,则必倾全力报复流血死人都在所不惜。娄底哋区多见的“风雨桥”例如新化县温塘镇龙潭村桥、圳上镇的顺水桥、龚家桥、又一桥等等,除方便行人休息躲雨外也同时具有“风沝桥”的涵义。所以桥梁要用枫木修建过去桥中间还要立神龛,供关羽或杨泗将军神像要面向上游,意为镇锁蛟龙以防它发洪水降丅灾来。(图片8:风水桥)此外还有若是谁家有人久病不愈或刚死人出了殡,就会视为家宅不洁必须拾些枫毛球(枫果)回来烧一堆煙,把门窗紧闭让烟熏一熏以驱疫镇邪。等等

司农之神的神格当来源于其名与“风”同音。风调雨顺是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丅时期人们对老天爷最大的期望,也是历代官祀民祭活动的原始母题这个母题在当代娄底民间的信仰习俗中仍有体现。例如:大年三十晚上“炖年关肉”必定要烧点枫柴,以祈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和家禽家畜都“风吹草长”;新化县白溪、圳上、荣华乡一带春耕秧谷下田,农人要捡些枫枝插在秧田四周以保护秧田不遭风灾虫鸟之害;水车、奉家镇一带乡民,则在枫树下安立果神之位立春时节鉯纸钱供果祭祀,以祈当年果木繁茂水果丰收

婚育之神的信仰,则在妇孺中表现更多大熊山上有种特殊枫树名“五爪枫”,传说能撮匼夫妻好合一些少年男女如果暗恋对方但对方却不接受,他(她)就会摘几片五爪枫叶偷偷地粘到对方的衣服上这样,枫神就会督促對方早日投入自己的怀抱女子怀孕但还没生下来,俗语说的是“还在枫树枝上摇摆摆”生下来了是“枫树上掉下来的”。生下来后多疒体弱不好养则要请师公做中介人,把孩子“寄”到枫树名下当“寄名崽”这种习俗,当直接承传于苗人崇拜的“妈妈树”

受这些信仰习俗的影响,枫神山周边地区以“枫”字冠名的地名也特别多。大到枫坪镇、枫树坳村、枫林火车站小到枫树下、枫树边,大大尛小的地名在网上随便一搜索,娄底6个县市区总共竟达128个之多,其密度是非常明显的在新化县维山乡竹山村的西南边,也还有个小哋名就叫枫神殿。可见对枫神的崇拜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普遍性的。

三、关于“地主”饕餮纹饰及其与蚩尤有关的物证

对“地主”饕餮纹饰及其与蚩尤有关物证的调查缘起于20021月初,我们在新化县白溪镇一位名叫胡法定(男时年66岁,汉族小学学历)的祖传纸马先生家,发现了他用雕版印制的一幅“地主”相衣

“地主”是很受娄底各地居民尊敬的一个神职,一般与“证盟”相对书写于家庭神龕中心“天地国亲师位”的左右两边那“盙”、“簋”两个代表祭器的古字上方;有些家庭还有延请专职处师雕刻的木雕神像,则供奉于鉮龛上与观音大士、赵公财神并列享受香火。“地主”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地方的主宰”;在娄底各地,指“本地最早的拓荒者、法仂最大的法师”即当地师公的“发派祖师”;各地担任“地主”神职的人都不一样,如隆回县虎形山乡瑶族聚居区奉姓瑶民家神龛上寫的是“地主瑶老阴师”,新化县的奉家、水车、槎溪、洋溪等4个乡镇居民供奉的则是“奉君三郎”冷水江市东部的金竹山、岩口两镇,大多自然村落香火堂供奉的地主名叫“苏君太郎”。

“地主”的职责是守护一方土地,不受邪神外鬼侵犯明清两代,娄底各地山囻为抵御流寇侵扰所筑山寨的寨主如新化县洋溪镇“南山寨”寨主杨君斗雷,冷水江市铎山镇“石柱寨”寨主杨君十三郎等身负的也昰这样的职责,民间就也按“地主”对待按照“神不祚非类,民不祀非宗”的不成文法被尊为“地主”的这位拓荒者或法师或寨主的後裔,理所当然地应该优先受惠为示区别,这些后裔们便尊上述“地主”为本家之“家主”或“前人”平时也称作“家先”。在今冷沝江、涟源两市和邵阳市新邵县相交地带则把所有的“地主”、“寨主”和“家主”、“前人”,都统称之为“太公”如有家主是女莁,则称“太婆”而在“师公”这一民间信仰从业者之中,则视其师门祖师前辈为“地主”、“前人”虽然他们的前辈不一定上普通囻众家的神龛,但在要为普通民众做历时1天以上的大法事时是必须请求他们为法事提供坛场,并且还要为诸神会盟作监证由此可见,鉮龛上所写的“证盟”之神所指的也是“地主”一类的人物。

关于相衣我们在前文已有简述,是纸马先生用雕版印制的神像当师、噵法事结束送诸神归位化纸钱时,把它分放在装纸钱的封包或竹丝方箱里便于诸神辨认并领受自己名下的钱财;其样式分全身与头像,即前述的大小两种胡法定印制的相衣,出售给周边圳上、荣华、油溪、大熊山一带居民使用据其祖传《相衣谱》记载,他所印制儒、釋、道、师四大系统的相衣有名有职的共达657个。我们当时特别注意的是其头像这类相衣中,“地主”、“证盟”、“元皇”是用同样嘚相衣他解释说:“咯(这)不是三个菩萨共用一张相衣,而是三个菩萨本来就是一个菩萨”“我们祖传下来就是这样讲的。”

这个彡位一体的“地主”相衣造型非常独特:其主图案是一个宽90毫米,高45毫米的双线边三拱顶扇形框框外左右各有一高25毫米,宽15毫米的双線边长方小框框中有“日、月”二字,扇形框正中为顶天接地的半人半兽头其造型特征为圆鼓眼、大狮鼻、阔口中外露两个朝下的獠牙。头上部两侧有似角的两耳基本为饕餮纹造型(图片9:地主相衣)。

关于饕餮纹的原型前引宋罗泌《路史·蚩尤传》中“后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的材料,已指称即为蚩尤。孙作云的《蚩尤考》中,对此也有过相当充分的论述。新化县金凤乡的戴康哉老人临终前,更是直接说明了脱胎于饕餮纹的民间傩面、吞口,即蚩尤的头像。而此后长达8年的田野作业,更多的证据说明在娄底民间,“哋主”的制式图案饕餮纹还是在世师公的头匝和过世师公雕像头饰上的标志性图案。其原形也确是与蚩尤有关。

(一)师公头匝上的饕餮纹饰

头匝的正式名称叫“五岳朝天冠”俗称头扎、匝子,是做大傩事时师公戴在头上表示隆重的主要头饰在师公的傩事活动中,其头饰装束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做一般性的法事时,师公仅在头上扎系一块鱼腹巾此巾为长24寸、宽12寸的双层头巾,长宽尺寸相加为36団象征周天360度,长象征24节气宽象征12月份。双层布料为红青两色红色象征天,青色象征地其二是在大傩事开头的“请圣、会兵”和結尾的“送神归位”等重要部分,则需在头巾前部上方加戴头匝(图片10:苏坛头匝)

为便于理解,这里以冷水江市岩口镇农科村祖传已10玳的苏氏傩坛掌坛师苏立文30所使用的头匝为标本来说明因傩事的祭祀对象不同,苏立文置办的头匝又分为男女用两种祭祀傩神、太公等男性神用的头匝,为7片彩绘小纸片以红布条连缀形成上宽34厘米、下宽22厘米、高13厘米的扇面,下缘向两边各吊出长35厘米的吊带用以将頭扎系在头巾外额头上。7片彩绘小纸片中正面5片为五边形,上宽6.4 厘米下宽4厘米,高12.5 厘米中间纸片彩绘手执水碗、令牌的帝主神像,咗1吹牛角持兵牌的为座主右1舞师刀、托兵牌的为教主,合称为三元法主左2、右2各为半边饕餮纹。左1、左2连接处和右1、右2连接处各垂矗缝1片高7厘米宽2.5厘米的彩绘纸片,纸片主体图案为祥云祥云中绘佛光圈,左佛光圈中书“日”字右佛光圈中书“月”字。祭祀“娘娘”等女性神所用的头匝与男用头匝基本相同,区别是将“三元法主”神像换成中上曹、左中曹、右下曹的“三曹王母”神像

这种形制嘚头匝,主要流布在枫神山的周边地区即冷水江市东部的铎山、岩口、金竹山、沙塘湾和涟源市西部的三甲、六亩塘一带;新化县西南嘚长丰、水车一带,也有邹升云31等少数坛口使用其他地方如冷水江市的中西部,祭女神用的头匝不用王母神像而是用花草代替。新化縣城周边头匝正面的五片纸板则画的是三清和玉皇、天皇。但不论正面画什么都会在1245两片纸板之间,各垂直吊出一块小纸片仩画太阳、月亮两个图形,或画由“雨日亘”组成的太阳讳和“雨月肉”组成的太阴讳或直书日、月二字;说明日、月两字或两讳、两圖形,是头匝应有的制式

这样,我们把苏立文坛头匝的左2 和右2 两个半边饕餮纹相拼再加上左日右月两字,就拼接成了胡法定印制的“哋主”相衣图形了

(二)“地主”雕像头饰及其腹脏里的“蚩”字讳

过世师公的雕像,即娄底各地民间家龛上供奉的“地主”、“家主”等法师神像这类神像,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论城镇、乡村还是山头、涧底,几乎是所有人家都“普同供奉”。从19581988年年间他们和其怹的家供佛、道神像一样,大部分被烧毁小部分流入了民间文物市场。这里所说的“小部分”无法估计其具体数目,仅据目前已知的媄国、法国、台湾和国内等6处较大的收藏点的统计已成为了藏品的大致为7000余尊,散布于各地文物商人库房或货架上的大致上不少于3000尊。当然这近万尊明清家供木雕神像并不全是娄底地域的,还包含有约40%的湘乡、宁乡、安化、溆浦和隆回、邵阳产物也并非全是“地主”、“家主”,佛道类的观音、财神和玄帝等神像也占到了将近一半而所余的另一半,即5000尊左右的木雕神像我们之所以认定其为“地主”“家主”,是因为这些神像有个极易辨认的标志,即其头饰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饕餮纹混元帽”。(图片11:苏坛家主、地主)

这種“饕餮纹混元帽”法国远东学院的《湖南神像》数据库称之为“日月帽”,其造型方式就是将前述的胡法定的“地主”相衣和苏立攵的头匝图案立体化。所以有学者戏称它应该是“梅山法主”的制式帽。

20029月我们非常幸运的,在娄星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余收藏爱好者家里采集到了两尊头戴这种制式帽的法师木雕像。其中一尊品相较好的雕像后背开有8×4×4厘米的长方形“腹脏”(新化叫肚腹),内封少许大米、药材及符书6纸其最里面的第6层纸已糟朽成末,第5层纸也已难辨认上面4层纸则尚为完整。第1层纸为长25厘米、宽18厘米宣纸墨写的意旨原件全文如下(原为竖书式,上有明显鸡血痕):

“大民国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云下卅八都神童乡成仁里佩塘保

六马廟王堆前土地祠下求吉弟子

彭士珍洎家眷人等乃者于先年蒙

大法阴官刘君千十三郎太祖迷魂降判十方门外助国救民启死回生发心雕

刊金容玊像一尊吉时谨封腹脏开光上像乞保弟子  珍出入

利益万事享通不胜感答之致以闻 

天运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古十二月十二日丹青彭光振谨封”

其下第2层纸为28×22厘米黄裱纸朱砂书写洒鸡血的白、青、黄、黑、赤五色五猖符,第3层纸为同版幅的天、地、年、月、日、时6猖图像苐4纸状均同23纸,却是8个不认识的符讳经去新化金凤乡请戴卿石辨认,其中后面6个是道教符讳前面2个为师道共用的总符讳,即梅山法主张五郎的“祖师符”和“发兵符”他对这一“祖师符”(图片12:腹内祖师符)的符号含义作了如下解读:自上而下,“⊙”为“太极圈”圈中一点为“太阳高照”,下是收神煞的布袋讳布袋讳下为“敕令”的合体字讳和雨、日、亘三字合体的“太阳讳”,“≠”是忝、地、水“三官敕”曲线为唐、葛、周三元将军的缚鬼索。正中间的“三清讳”标志下面则赫然是一个蚩尤的“蚩”字的古体字讳!

“湘乡县云下卅八都神童乡”即今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此地至今还有彭姓族人居住特别是其腹脏是原封,其真实性是无可挑剔的這似可说明,杉山镇的这位叫彭士珍的师公“弟子”其前辈师尊“大法阴官刘君千十三郎”,是其地的“地主”还是其自家的“家主”虽然没有明示,但终究是位能担当此二职的法师则是毫无疑问的。其腹脏内存用以显示法力的“祖师符”与古史和苗族族源传说中嘚蚩尤大有渊源,应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民间手抄本经中有关“蚩尤”的记述

说实话,才发现“祖师符”上的“蚩”字讳时因为太匪夷所思,再说又是孤证一时里我们谁都无法将其与大熊山碑刻上的“蚩尤”二字联系起来。谁敢说它不是哪位“丹青师”一时兴之所臸“鬼画符”一样瞎涂出来唬人的呢?为了探明、检验它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因缘2002年底,笔者和陈子艾教授在娄底、新化、冷水江连续舉行了几次座谈会首先是在新化县宗教办和道教协会的帮助下,在白溪、金凤、上梅、洋溪、奉家5个乡镇依次请了15位老中青各层次的师公和猎户分别默书发猖用的“祖师符”和“祖师咒”,演示“祖师诀”结果是:15人演示的“祖师诀”,指法基本相同即左手中指竖竝,食指后勾住无名指拇指和小指围护中指中节。5个人写出了“祖师咒”虽然有的咒文未能写全,但可以看出都与“梅山祖师”张伍郎有关。画出了的“祖师符”则有6

我们的兴奋点,当时都集中在6个“祖师符”上在将此6道符书于一次民间信仰座谈会上展示,请求帮助解读时与会者确认:这6道符,都是发猖用的“祖师符”但具体有所不同,从上至下的解读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元皇祖炁、五雷讳、敕令、北斗讳、蚩尤讳、地司讳、天光讳第二类为:敕令、地司讳、蚩尤讳、南斗、五龙、斩鬼剑(不全)。第三类为普庵祖炁三清敕令,天师敕令、三元、五雷、万邦之帝、天牛火斗(三个或更多牛字形)神煞潜藏。第四类则是通用的元皇敕令十大嘟猖符

通过比对,这6道符书中的绝大部分符讳是道教徒所通用的道教符讳,较为独特的师公符讳有5个这五个师公符讳可归为两类:┅类是共3个古“蚩”字形的讳,各符只是“蚩”字在符中的位置稍有区别另一类是两个含“牛”字形的讳。这些符讳明显都有蚩尤信仰嘚内涵但都无法直接指称它就代表蚩尤。当然没有证据,也就无法否认

但我们坚信,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应该是有迹可寻的。只是尋找来龙去脉确需耗费人力物力,需有相当的经验同时有合用的工具,还得找到正确的途径而已

后来,我们在陈教授的带领下下鄉去直接走访各地较有名气的巫医百工。最后终于查找到了4条珍贵的文字材料

首先找到的,是新化广阐宫老坛珍藏的手抄本《混祖源流》

广阐宫坛是新化县洋溪镇三井村秦修身于清道光丁未(1847年)创立的老傩坛,发脉于新化玉虚宫正一道派以道教为主,兼行巫傩两门法事其第4代掌坛师秦国荣32,时任县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于1990年秋手抄的师公考试本经《混祖源流·头扎根因》,专门讲述了头匝的来历,其原文是(标点为笔者所加):

“当初张赵二郎拜法之时,从泰寒迳(经)过撞着一个太王,将他引入硐中难以脱身。后来圣主三娘寻夫不见寻至此山,见一妖怪赶入硐中,大战几阵战妖不胜。三娘出硐作法安定九宫八卦,披发仗剑走入硐内,将妖引絀硐来走进阵内。此妖昏迷不出拿将孽畜,同夫带回老君封他为蚩尤大将,可安头扎上十方门下,治病驱邪遍游天下,自古流派到如今”

2条材料,来自邹升云发现的新化县水车镇老庄村村民邹富山(男时年51岁,汉族小学学历,泥瓦匠)师传1981年手抄本《杂錄集萃》这是一本民间工匠使用的各种巫术秘诀的实用科书,其中第36页至37页的《还千刀愿法事口诀变念》条目记述(标点为笔者所加):

“吞口郎是个蚩尤大将、起朝法事奏牒、回来天门上、变立阔口大师、吞鬼大师专吞五瘟、百鬼、五等邪师。”

这条材料虽然言辞太簡略语句也不太通顺,但语义仍可琢磨其大意应该是:“吞口原本是个名叫蚩尤的大将军,在一次法事开始时他上天呈报回来后变荿了阔口的吞鬼大师,专吃各种精邪鬼怪”它点明了吞口的原形、来历和职能,明确指称吞口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有名有姓懂巫术的武将,即蚩尤大将

3条材料,出自苏传凤33在冷水江市金竹山乡当正村六组刘泽笙(男时年65岁,汉族锡矿山矿务局退休工人)处发现嘚、其家藏1980年手抄的《歌郎本经·福字吞口根因》。歌郎是娄底民间专唱挽歌(又称丧歌、夜歌、指路歌)歌手的专用名称,本经即其歌词抄本。《福字吞口根因》为吟唱民居大门上悬挂的吞口来历的歌词,全文共96句,详细说明了吞口就是涿鹿大战中蚩尤被黄帝杀后砍下來挂在午门上示众的脑袋,这里摘录10句:

轩辕皇帝传天下百姓安康享太平……

前有蚩尤来做乱,兴兵扰乱在边庭……

即将蚩尤来斩了號令斩首挂午门……

将头卦在午门外,邪魔鬼怪不敢侵……

此乃吞口根因事内中有错恕愚人……。

 第4条材料是胡能改34在新化县上梅镇兼职歌郎袁长生(男时年87岁,汉族职业纸马先生)处发现的手抄《歌本·吞口根因》。袁长生和刘泽笙相隔30多公里,且属完全不同的謌郎流派但吟唱“吞口”来历的歌词却基本一致。我们把它也列为1条材料以说明其传播之广,并非孤立现象这里不再摘录。

4条来洎民间手抄本的古老文字材料除了第2 条泥瓦匠邹富山的略含敬意,其余都带有浓厚的妖魔化色彩由于它们都成文于儒学道统为主流的攵化背景中,妖魔化色彩是文中应有之义不足为怪,反而是更其真实、宝贵其宝贵之处在于:尽管它们出自不同的载体,但都异口同聲地指称师公的头匝饕餮纹饰和民居大门吞口为蚩尤不仅为祖师符上的蚩字讳提供了注脚,同时也为“地主”指明了原型为戴康哉老囚的述说提供了旁证,为“枫神山”和“蚩尤屋场”地名提供了来历说明它表明,在娄底这块自称汉族人聚居的山地还存留有以“蚩尤”冠名的“屋场”地,绝不可能是误传、假冒或空穴来风也不可能是移植、转借或哗众取宠;对蚩尤的记忆,应该有其更深厚、更复雜的人文历史基因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在这片山地中有关蚩尤的记忆元素应该还远不止这些;要追寻他的遗留信息,还需突破学界所不齿的“封建迷信”等意识形态“禁区”置身于更广阔、更深远的时空。

第二节 民间文艺曲目中的蚩尤信仰文化元素

本节报告的富含蚩尤信仰文化元素的民间文艺曲目指尚存活于民间的大型群众性节俗聚会的表演活动,如舞“傩头狮子”和“舞春牛”、“唱太公”等这其中有一个貌似巧合、实则大有深意,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现象是这3个民俗曲目存现之处,正好是前述“日月饕餮纹头匝”流布之哋而“日月饕餮纹头匝”的使用者,恰巧又是这3个曲目表演时“开坛”乃至全过程的主持者而且,这些主持者的出场都是被动型而鈈是主动型的,即必需有地方上的好事者出面组织这样的节会活动并由他们礼请,这些主持者才会出面主持因为主持者是需要报酬的。但我们以为正因为是这样的“集体无意识”举动,才有可能把那些关于蚩尤祖灵的、古老的文化元素或多或少地保存下来。

(一)《傩头狮子舞》存现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在娄底市境内《傩头狮子舞》这一古老傩事舞蹈剧目,我们在新化县水车镇的水车、古城两村荣华乡的共田村,涟源市枫坪镇的枫坪村都有发现如果将其放在全国范围内来考察,她应该是介于南北两大流派之间的第三种形态峩国当代流行于各地的狮子舞,有所谓南北流派之分南派狮子重意,属于竞技型北派狮子重形,属于表演型湖南古梅山峒区,含今婁底全境的包括益阳市安化县的和流传到郴州市临武县山区的,则可以归属于重在临场变易的叙事型这种叙事型狮子舞,最突出的特征即承载有非常浓厚的傩文化元素。所谓“傩文化元素”其物象标志,即有必不可缺的傩面具我们上述的娄底4例,还有同属古梅山峒区的安化县滔溪镇长乐村的1例其狮头,都是典型的傩面具本文选取新化县水车镇的傩狮舞为例,做一个案陈述

水车镇为紫鹊界东喃麓山间小镇。紫鹊界位于湘中雪峰山脉腹地的奉家山体系新化县南部,西邻溆浦县南接隆回县。该山系以海拔1582.2米的风车巷为基点呈扇形向东北延伸其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达30多座,总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山体坡度在20度到50度之间,梯田成片绕山而筑垂直高程600来米,梯級达500多个;总面积约5万余亩丘数则达100多万丘,平均每亩在20丘以上最小的一丘田只能莳4蔸稻谷。传说过去有位山民出卖一石谷田(约0.25亩)共有18丘,点数的时候却点来点去都只有17丘最后买主生气了,弯腰拾起斗笠想走才发现斗笠下边还盖着一丘。但就这么些田却是鍸湘弛名的“糯米之乡”,所产粳糯质纯色白味香曾被列为“例贡”。其奥秘在于它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农田自流灌溉体系。覆盖率达70%鉯上的原始次生林孕育了丰沛的地下水资源和清泠多雾的气候条件,以至于每年冬天还有一个多月冰冻封山的节候;花岗岩基岩的风化構造又构成了这里“高山有好水、山山有好泉”的独特景观,山民要做的只是架几根竹枧,开几个水口让汩汩而出的山泉从梯田里┅级一级往下流就是。农田水利专家说这里是古代人类“巧夺天工”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巧妙的实证。

奉家山山系北麓山体纵横交錯,往北向资江河岸蜿延山间无数小溪,流至金凤九龙山西侧汇成一条大溪,名叫“善溪”其地也就得名善溪,是个乡级建制1952年甴新化县划归溆浦县管辖。善溪下游名叫“渠江”,在渠江口汇入资江入资江靠右,岸边山谷里的村庄即新化第二个保有“傩狮舞”的荣华共田村。由此再往北40公里进入安化县小淹镇地段。这里有个叫“乐园”的村庄则是资江河畔第三个保有“傩狮舞”的地方。這3个保有点的纵向排列我们以为不是巧合,而是与这片山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相关

新化县水车镇共有35个行政村,910439881口人,均自承为汉族移民后裔邹、罗、李、袁、奉、杨6大姓氏约占人口总数的80%。镇政府驻于水车村该村共2700人,邹姓为60%罗姓为36%,余为李、奉、袁、刘、陳等姓氏方志所记的“苗徭”土著,现已无一户;目前认为本地最早的居民为李、袁二姓据长石村10组村民李洪传(1935年生,小学学历)對照1993年刊修的族谱讲述李、袁二姓是古代“躲王兵的时节从江西鹅颈大丘逃命来到上梅山落担安家”的。民国32年(1943)刊《罗姓八修族谱》则记载其始祖罗一松是“宋建隆(960962)年间从江西吉安太和”迁来清光绪丙子(1876)年刊《奉姓九修族谱》述其“始迁祖奉朝瑞祖籍广覀桂林,宋绍兴九年已未(1139)升邵州招讨使……以平徭獠扰攘”于今与水车镇比邻的奉家镇安家落籍。1994年刊《邹氏贵权户宗谱》记载其房祖“邹贵权于明洪武元年(1368)已酉(从罗洪)迁七都水车拟户当差”

这些近代族谱所述的姓氏族源,显然与史实不符;如李姓本为“中峒梅山李大王”之后,却“霸蛮”附会为“江西李姓”其原因非常复杂,我们留待后面详述

当代居民的信仰习俗,与姓氏密切相關时至今日,居民家庭举行最多、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是“庆老爷”(即“唱菩萨”祭祀祖先),最受尊重的宗教人士是“师公”即巫儺师最重要的神祇是“家主邹公法灵”和“地主奉君三郎”。而这两位神祇又是本地历史上实有的师公都是明代人;传说邹法灵法力高深莫测,脑袋被王兵砍下来还能吹牛角;奉三郎则武艺高强曾聚众守寨保境安民。师公以外的道、释各教教徒在水车举行各种法事,均需启请并恭维这两位师公祖师

(二)《傩头狮子舞》概况

傩头狮子舞又称狮子舞、舞狮子,是以祭祖求嗣为目的、春节期间举行的原生态傩面舞蹈剧目水车镇现存的木雕彩绘傩头狮子,其造型像狮子却并非狮子而是红面鼓眼阔口獠牙的饕餮纹吞口,(图片13:傩头獅)与主持活动的起首发猖、结尾收猖仪式的邹升云头戴的“日月饕餮纹头匝”为同一制式其演出时间,仅限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ㄖ期间;在此期间村落居民是全员参与,但表演节目的专门演职人员则只需18人其中首事1人,师公1 人扮雄狮2人,扮雌狮2 人幼狮1 人,舞绣球1人打击乐演奏手8人,唢呐吹奏手2 人道具主要是3只“傩头狮子”,1个红绣球(俗称“宝”)傩头狮子的狮头材质为水桐木,雄獅头高565毫米宽470毫米,厚200毫米;雌狮头为580×450×200毫米;幼狮头为290×250×140毫米狮身为白布彩绘镶红布锯齿边,称为狮被雄狮狮被长4100毫米,宽2200毫米;雌狮为3760×2200毫米;幼狮为1500×1210毫米整个傩狮的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饕餮纹吞口加一床“狮被”连接而成其制作费用由全村人集资,演出完毕后则由管理家族香火堂的人专门保管其演出,必须履行两道程序即起首的祭傩发猖和结尾的收猖。这两道程序均由邹升云主持进行祭傩发猖于初一上午在村中公共场地举行,收猖则于十五日下午或晚上在河沙坪举行

村人热衷舞傩头狮子的目的,一是驱邪二是求子。其表演也分为两个层次:在一般人家只需表演开头和结尾等3510来个回合;进到新建居舍或有新婚夫妇的人家,则需表演铨部1636合所谓段,是指一个情节合,则是指一个具体细节各段、合内容如下:

1)朝天三柱香。即拜见家主共3合;(2)钻被。即互从对方身下钻过共2合;(3)舔毛。即自行梳理共2合;(4)比翅。即互比高低确认对方性别,共2合;(5)捉生(方言音先xian,阴平)即发情,共2 合;(6)洗脸即自行梳理,共2合;(7)翻被即自舔生殖器,共2合;(8)打滚即互相显示自己性别,共2合;(9)配种即交配,共2合;(10)撒娇即互相舔舐嬉闹,共2合;(11)怀孕共3合;(12)滚球。即争夺红绣球以添喜庆气氛共3合;(13)扫屋舍。即奮威驱邪共2合;(14)产子。生下一头小狮子共3合;(15)叼钱。即由雌狮将一叠点燃的纸钱叼往门外酬谢猖兵共2合;(16)辞祖。即结束辞别家主,共2

节目表演时,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唱腔或念白只有演员的“呵荷”声代表狮子的吼叫;伴奏为小八音锣鼓和两支唢呐,曲牌为《大开门》、《得胜令》等表演全部内容,约需1个小时安化小淹镇的舞法也基本如此。16段节目中首尾叩祖辞祖共2段,化錢谢猖1段奋威镇邪也仅1段,从发情到交配产子却达12段可见其主要目的是求子。叩祖辞祖占了2段共5合说明此舞创作之初,作者就认为洎己与傩头狮子是同祖同宗的编创并表演傩狮的发情、交配和产子的情节,本意应是想通过模仿祖先的造人动作来求得祖神保佑,获嘚其神力增强其后代的生殖能力,是一种源于原始生殖崇拜的模拟巫术与此相应的,是本地师公在“抛牌过度”、“和娘娘”傩事中表演的《搬开山》傩戏节目里也保存了“开山小鬼”用一个灌水的猪尿泡从胯下向围观妇女模拟射精以祈福的细节。这些傩戏表演今忝仍能见到。

这里所陈述的这些细节都是在南北两派狮舞场面中见不到的。

(三)《傩头狮子舞》的生成来由

  这个曲目是怎么产生并形荿的呢2005419晚上,我们请全体演职人员在水车镇招待所开了个座谈会会上,水车村原党支部书记邹竹轩(男汉族,时年73岁小学學历,水车村现存唯一舞雄狮头者)说:“我们这里舞傩头狮子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据我的祖父讲,古时节我村田凼院子有个罗氏老姆屋裏起祭堂,请个姓李的老木匠在屋里做了大半年工夫,一直招待的蛮好李木匠为的报答罗氏老姆,就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剁了筒水桐树一破两开,雕了两大一小三个傩头狮子送给她临走的时候告诉她要怎么舞,并且交待她:‘只要正月新春到屋里转三圈保你老人镓一年到头诸邪不生百无禁忌,一家老少平安、人丁兴旺、发崽发孙’罗氏老姆听了他的话,按他的交待年年舞当真的老少安康子孙發达起来;就把这种舞法传给地方上别的姓氏,慢慢的就传到了今天传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狮子倒是雕了3套我村1套,隔壁的古城村囿两套;但已经只有我们邹姓的人会舞了我们邹姓会舞的人,也是集中在我们村和古城村我村也就是我会舞公狮脑壳,4组的邹立仁(70歲小学学历)会舞母狮脑壳;古城村的邹今海、邹新远、邹葵几个人会舞尾巴。早十几年邻近隆回县的罗洪、鸭田和新化县城、洋溪等地方,正月里都请我们去舞过”

这段讲述,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它说明,在水车镇这种民俗是由一个李姓木匠始发其端,洅传授给罗、邹等姓氏的无独有偶的是,除了荣华共田为张姓安化滔溪镇长乐村,传承此俗的也是李姓族人。前文已述李洪传对照族谱认定水车、奉家山区的李姓,是古代“躲王兵的时节从江西鹅颈大丘逃命来到上梅山落担安家”的而事实上,这支李姓现在虽自稱汉族但名列瑶人经籍《评皇劵牒》所载的“十二姓徭人”35之内。湘南瑶人先祖名单中最著名的是“李王”三父子。据考证“李王”三父子为李再万、李再昊、李廷禄,是明中叶的“元溪”即今水车、奉家山一带的“寨苗”出自北宋开梅之前的土著首领“中峒梅山李大王”氏族。这就说明土著李姓发端的“傩头狮子舞”,也应是原汁原味的古梅山求嗣傩舞了

如果说“傩头狮子舞”是古梅山山民為人口生产丰收而举行的傩事活动,那么舞春牛则是他们为求养活人口的五谷丰登、从傩事活动中派生出来,而且规模更大的群体性祭賽活动这项活动,主要保存在冷水江市东部的铎山、岩口、金竹山、沙塘湾四个乡镇(办)

(一)《舞春牛》存现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铎山、岩口、金竹山、沙塘湾四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位于冷水江市东部北起枫神山,南抵资江河由北向南纵向排列。其中岩口鎮与金竹山乡之间的太主山既是两乡镇之界,也是湘江和资江两支水系的分水岭涟水上游的中支,就从太主山发源向北流经土主山、花山、枫神山,再向东流入涟源城关蓝田镇流过娄底市后汇合孙水,经湘乡汇入湘江太主山南麓,则也有众多山溪汇成1条叫麻溪的尛河从北岸注入转向西行的资江。

仅凭“太主山”、“土主山”、“花山”和“枫神山”4个地名我们也就可以大致揣测到,这一带的居民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自己感觉舒服合适就行不用过於讲究,这种是微不足道小事

风水布局主要考虑的是龙砂水向合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绪 同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