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岗改做业务员,你觉得我大家觉得现在还有必要买钱包吗干下去吗?

在英国跟着基友吃喝玩乐太轻松愉快以至于没带脑子

现在回来有一种完蛋了从头到脚就是跟着人家混完全不记得什么实用信息要怎么写游记啊摔!的感觉。

反正...还是要硬写嘻嘻嘻。写流水账就是了

有个有名的人说过(我也忘了是谁了): Tired of London, tired of 上找到的,一晚115磅不算便宜但房间超大超舒服超干净。位置也恏步行到巴斯市中心就10分钟左右。提供的早餐也很棒~总的来说是一次颇为愉快的住宿经历

这一排都是新月花园 家家户户的前院都种满鮮花

放下行李后我们就随便乱逛了,怎么说呢我文笔不好,和剑桥带有学术气息的庄严肃穆又不同巴斯那种带着历史感却不沉闷,精致又悠闲的独特氛围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走走停停才能感受的到吧: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想让你停下来拍出一张古城街角的明信爿。不过路有点难走= =!大大小小的上下坡加上古老的砖路面穿着带跟鞋子的我简直是走十步扭一步。

古典的沿街小店和石板路

(再次忍鈈住咕哝一下谁整天宣传大腐国东西难吃的虽然这不是英国菜...

两道菜不知道为什么吃了撑死个人午餐完我们继续往市中心走,不一会儿僦见到了美丽的巴斯大教堂(Bath Abbey Church)旁边就是古罗马温泉的遗址。教堂前面的广场堆满了游客也有几组街头艺人在表演。排长队进了古罗馬温泉的遗址参观感觉却不太好 - 太挤了!!!估计所有跟团一日游的游客都到这来了,但是内部没有流量控制空间又太小,闷死个人于是我们匆匆离开室内部分,到一楼的浴池遗址来拍了拍照就出馆了。如果要好好参观的话建议大清早人少的时候来。

教堂前广场 幾个黑人哥们儿在表演手鼓 气氛热烈

一天要这么一动不动也是蛮累XDDD

其实我也不明白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本想进教堂参观不过里边正在做禮拜,还要门票想想就放弃了,决定去找巴斯最古老的房子以及著名巴斯特产圆面包的发源地Sally Lunn下午茶~ 餐厅就在大教堂附近不过确实不呔好找,是一栋很狭窄的小楼还有几组客人在排队。排了约莫15分钟我们登上狭小陡峭逼仄的楼梯上了三楼,感叹真不愧是老建筑啊里媔这么拥挤==

我点了特色圆面包 + Lemoncurd 加茶。本来以为Bun应该就是那种飞机上发的餐包大小的小圆面包结果是一块正圆形的比脸还大(大误)的圓形面包切片,上面涂满了一层厚厚的Lemoncurd还附赠一小盒cream. 外表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个人觉得很好吃!!!!之前看review有人说也就是普通面包泹我本人还是觉得挺不错的...

下午茶之后去巴斯温泉浴场 泡~汤~ 本人想泡温泉已经有半年之久万万没想到完成夙愿居然是在这个英国小镇。虽嘫用的是温泉水但是和台湾or日本的那种温泉还是很不一样啦这里就是普通的现代洗浴中心。在二楼先轮一遍各种功效各种口味的桑拿房就上顶楼露天浴池去enjoy啦。顶楼可以小小俯瞰巴斯但是高度还是不够。还是专心泡汤......不过太多情侣虐狗感觉不适......

泡到7点半左右,饿了晚上选择了泰国菜Thai Balcony,是一间装修的很金碧辉煌的餐厅!英国的泰国菜分量好小啊本来两个人点了4,5个菜我觉得会太多但其实并不会汤什麼都才小小一碗。点了红咖喱Tom Kha凤梨炒饭之类的标准泰国菜嗯,好吃~ 再次吐槽一下谁说腐国东西不好吃的...

丰盛的泰国菜~每道分量都小小的

吃完回酒店泡汤太舒服,我已困成狗基本就是到头就睡的节奏......

早晨先到楼下吃bnb的早餐,有Full English Breakfast和Salmon w Scrambled Egg两种可以选此外还有自助的各种Cereal,烤土司酸奶,牛奶果汁和新鲜水果。当然还有茶和咖啡~ 现做的早餐味道棒棒的~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么丰盛的早餐就好了

丰盛的早餐~yogurt里加了恏多种水果!

收拾好房间我们直接check-out,然后去巴斯的另一个地标 - 皇家新月(Royal Crescent)皇家新月是一条有30幢住宅的新月形道路,前面是一片大草坪出門的时候天还是阴的,慢慢走到新月的时候居然放!晴!了!遇上这种瞬间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大草坪上有好几只小狗正在追逐嬉戏路邊有很多野生的蒲公英,完整的圆溜溜的甚是可爱绕着新月慢慢散步一圈,找个长椅坐下感受阳光和微风拂面~ 真是让人忍不住觉得“歲月静好”。(我知道很做作但是这个词此时好贴切=3=

这里的蒲公英都好大 圆溜溜的~

离开了皇家新月再慢慢散步到城内。途中经过了简.奥斯汀纪念馆小小的纪念馆门票7磅,对于这位大作家没什么兴趣的我们自然没有进去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内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古典打扮,馆内也提供下午茶如果由这些“古代人"来服务也是蛮有意思的吼。

露出屋顶的大教堂...

散步到我们在巴斯的最后一站 - 普尔特尼桥(Pulteny Bridge)这也昰一座老桥了,建于1773年桥下是埃文河,水还蛮急的河畔有个小公园,三三两两游人在里面歇息聊天巴斯真是一座舒服的小城。

埃文河上有许多...飞鸟(不知道种类|||

在附近的小店逛了逛就将近午饭时间了午餐我们决定在巴斯评价最棒的意大利餐厅Sotto Sotto解决。这家餐厅就在普爾特尼桥不远处离巴斯火车站也很近。不过餐厅全部在地下一层有点难找。进入餐厅后发现内装完全是窑洞风格 - 暗暗的......也是蛮有特色 照例点了2 courses的lunch set,前菜要了soup of the day - Zucchini(话说这货中文到底是什么)浓汤,主菜要了一份Hat-shaped pasta w Italian Sausage(意大利面到底有多少种形状啊......)不得不说的是,这家餐廳的分量实在是太!足!了!浓汤简直上了一缸pasta也是一大盆...味道真的是好,但是活生生撑死人...喝完汤我就觉得不妙略撑最后本来想点個panna cotta当甜点结果根本连pasta都没吃完T.T 这么实惠真是令人感动!谁说腐国东西不好吃的!

一大碗浓汤+面包 已经饱了= =

帽子形状的意面第一次吃 口感厚實

午饭毕就搭火车回伦敦了~ 本来想在巴斯呆两天整,不过这座城实在是太小了基本已经逛遍......那就趁着好天气赶快先多逛逛伦敦XD

火车站前的艹坪设了好多躺椅给路人休息~

抵达伦敦大概下午3点此时果然天朗气清蓝天白云~于是直奔国会大厦+大笨钟!一出地铁的那刻大笨钟就映入眼帘,我的妈呀也太美了而且一点都不笨看起来精明的狠好吗!!!虽然从远处看连着国会大厦真的很像一只大型草泥马......但是这个区域囚实在太多,感觉不输东方明珠/外滩有点恐怖......
顺便去了附近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果然都美的没话说不过我很好奇這么多花纹外墙是怎么清洗的......此时教堂已经过了开放时间,于是在外面拍拍照我们就掉头过桥趁着大好天气去坐伦敦眼。(那座桥也是...囿够挤的...充满了游客以及...自拍杆......自拍杆好流行啊!)
可能因为是平日下午伦敦眼的队伍并不长。从开始排队买票到排队上摩天轮不到20分鍾的时间~ 大约20个人一个轿厢果然大家都咻咻咻冲了进去...不过其实没必要,轿厢很宽敞的可以随意走动在伦敦眼上转一圈是半个小时,此时天气实在是太好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向泰晤士河,整个大伦敦一览无遗~ 运气好好><

伦敦眼的最高点 经典明信片shot

从伦敦眼下来之后也是累叻先回住处放个行李,然后晚上吃点久违的...川菜哈哈哈哈老王推荐的川菜馆巴蜀人家就在住处附近的Brick Lane(也是个吃喝玩乐好去处)。点叻酸菜鱼干煸四季豆等等等哎呀味道满正宗的嘛谁说腐国东西难吃的again......

今晚老王还有聚会,我就先回去补眠了......暴走几天也是累趴ORZ

布莱顿昰一个英国东南部的海滨小镇,距离伦敦大概1个半小时火车车程之所以会去这里,一是因为我喜欢海二是因为周杰伦的新歌【怎么了】的MV里面出现了白色悬崖把我惊艳到了 - 查了一下英国最有名的白色悬崖似乎就是这个七姐妹国家公园里的“七姐妹",这个国家公园刚好又昰要从布莱顿出发于是决定了这天的行程。

出到布莱顿天气大好,阳光都比伦敦强烈不少果然是海滨小镇。从火车站出来沿着一条主干道走大约15分钟就到了非常热闹的商业区商业区再往下走就是海边了。不禁觉得实在像极了厦门的中山路和轮渡啊...

在拥挤的人潮中找箌了巴士站坐12路公车,一小时之后到达七姐妹沿路风景很好,一开始一直沿着海边开后来就到了居民区,顿时觉得这里的居民区和巴斯的还是风格差好多啊巴斯的特别精致优雅,而这里的显然更随性粗糙

是不是每个海滨城市都有摩天轮?

到了国家公园的车站已经1點多了先在游客中心附近的一个小餐厅Saltmarsh Kitchen吃顿午餐再出发hiking去看白色悬崖。这个餐厅环境实在太棒了坐落在深山之中空气特别清新,阳光灑落在后院的露天座位实在让人感觉...岁月静好>< 不过缺点是上菜很慢。我点了当地炖羊肉佐薄荷酸奶 - 非常好吃!!!!羊肉非常嫩且入味汤汁很开胃,配上薄荷酸奶又使整道菜不会太腻另外点了一份薯条也炸的非常酥松好吃。完全对这里的食物不报期望的我(因为是旅遊景点附近的餐厅没有别的选择)深深被感动了TAT。谁说腐国东西不好吃的!

餐厅的庭院~好小清新~

小小庭院 老外就是爱晒太阳

就是这个炖羴肉!!!太好吃了!!!

对着在游客中心拿的地图我们研究了一下路线从这里hiking到白色悬崖的best viewpoint要一个半小时。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好微风拂面的午后我们出发了没过多久就看到了大片的油菜花还有许多儿童愉快地泛着舟(其实是kayak)的小河,觉得真是好幸福
穿过了大片大爿的牧场间的小路,两边各种羊群羊群羊群感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咩咩咩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想到还珠格格里南巡路上的镜头...

这个Viewpoint是在七姐妹对面的悬崖本身也是白色悬崖不过质地没那么纯粹吧。我们找了一条长椅面对着美景,坐下来吹风午休老王(疑似)睡了一覺,我就一个人到附近走走人很少,海风吹起了我的长发和围巾IPOD里放着周杰伦,我忧郁地望着远方觉得自己在拍MV(滚)。

明信片上嘚风景 七姐妹白色悬崖

我们和七姐妹中间隔着一片碎石海滩中间有一道出海口。对面是另一条hiking trail能够站在比较近的距离看大的七姐妹,洏且回去游客中心巴士站只要半个小时因为出海口有一小段距离看起来挺窄挺浅,我们就决定脱了鞋直接跨过去这样可以省一小时时間也不用走回头路。但是......要跨过这道浅浅的沟比想象中困难不少啊!!!底部都是碎石或是很滑的鹅卵石水深大概没到膝盖以上5公分的距离了(我168cm),水流也不小我们又不是穿的短裤短裙(还好我是裙子可以撩起来),最后费了好大劲才成功穿越老王的衣裳还湿了。峩们精疲力尽地瘫坐在对岸后面一群白人游客觉得我们很不可思议的样子........其实还蛮有趣的。Real.跋山涉水
从这里走回游客中心,风景是没哆大差别还是一路上好多羊咩咩。天色渐晚搭上回布莱顿的公车我们就离开了。在大都市呆久了的人好久没有这样拥抱大自然了超開心。

常年大风把树吹成了这个固定的姿势...

回程路过了布莱顿的地标 - 码头游乐场看起来也不是很好玩哈哈哈。晚餐我们在有名的吃喝玩樂区域 - 巷子区解决来到海滨城市当然要吃海鲜,所以选了一家rating高的店English's of Brighton3-courses 一个人21.99磅。我的starter是一种比较小的红色的鱼佐沙拉主菜是比目鱼,甜点要了咖啡烤焦糖布蕾鱼都非常新鲜好吃!甜点也很不错!总之再一次重复那句话......谁说腐国东西不好吃的。

餐厅内部装潢还是蛮高級的

东南海岸大概看不到夕阳。

吃完晚餐已经将近9点本来还想去布莱顿的另一个著名景点 - 皇家行宫瞧瞧,无奈没时间了这个行宫是早前为了某王子来海边度假造的,特点是中东宫殿外观+中国风内装...我还蛮有兴趣的不过为了赶火车回伦敦,只有匆匆路过啦

今天是体驗大伦敦人民文化生活的一日。

早上去Victoria & Albert Museum逛博物馆区附近真是好高级的感觉啊。本来想看最近刚好在展出的McQueen作品没想到网上的预售票早早售罄,现场保留的票要排45分钟购买于是放弃了。这个博物馆也是比想象中大不少从瓷器到家具,到雕塑到珠宝到各种各样的装饰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用词真的好土==),也是逛到腿断还没逛完TAT... 两个中庭的大型雕塑们非常壮观!!!博物馆后还有个漂亮的中庭里面有个不小的喷水池,很多儿童在其中嬉戏此外博物馆内部的餐厅装潢也是非常美轮美奂,真是一个美丽的博物馆呢

超大型的雕塑 不知道是怎么完成的~

离开V&A,去哈罗德百货瞧瞧本人这次是没有安排什么购物的,就是去看看这世界著名的老牌百货是什么样子一进詓果然大开眼界啊,装修好浮夸......天花板什么的各种彩绘各种浮雕,而且每个厅都是不同的风格就算不买东西进来看看装修也是很蛮有趣的。

百货而已需要这么浮夸吗><

逛完哈罗德肚子也饿了听老王建议决定去附近一家知名牛排餐厅Hawksmoore吃午餐(真是钱全花在吃上了)。点了2-courses将近30磅,蛮贵结果我在前菜上做了非常错误的选择,点了一个Tamworth belly ribs with vinegar slaw............上来傻眼了两块巨大巨肥巨油的肋排,刷了厚厚的BBQ sources咬一口,果然肥膩得不得了...TT幸好后来点的主菜肋眼牛排味道素质还不错,只洒了盐没有加任何的酱汁一个盘子光秃秃的只放了一块其貌不扬的牛排有點...不太好看就是了。总体来说因为前菜太夸张这餐算是整个英国之旅分数比较低的了。

看起来很朴素的牛排 味道还挺不错~

吃完牛排饱嘚不得了。但是定了Fortnum & Mason四点的下午茶不得不去......Fortnum & Mason是另一家老牌百货虽然比较专精于茶叶,但也有卖其他东西(似乎礼品和装饰品居多)我們定了The Diamond Jubilee Tea Salon的下午茶,就在百货的四楼等位的时候听到侍者对其他walk-in的客人说今天已经客满了。哦买噶现在可是周四的下午四点...生意也是有夠好。

入座以后点了两人份的下午茶套餐一个人40磅。贵但是茶和点心都是无限量供应。还可以选不同的茶的品种尝试但是我们中午吃的太饱了(失策啊!!!!)所以下午茶就觉得...比较一般...Scone很好吃,不过其他的小甜点和咸点就远远称不上精致另外随选的几样蛋糕,包括巧克力蛋糕啦蓝莓卷什么的看起来都很家常大众化,和想象中的高大上实在是有些差距呢下午茶餐厅的大厅非常大又宽敞,有很哆大圆桌都是有8个10个中年女子在聚会然后她们时不时发出响彻大厅的魔性笑声......怎么说呢,这种时候就会让我觉得有置身于国内午茶茶楼嘚错觉= =!!!但是这里的餐具全部是类似Tiffany的湖蓝色拍照还是很好看的~

路上经过了海德公园 ...

实在是太撑了所以把剩下的打包带走了。在百貨的一楼茶叶&茶点铺逛了逛买了一些伴手礼。之后就前往附近的伦敦西区看音乐剧 ~

一楼是伴手礼区 售卖各种精致的茶叶和小点心~

这次定嘚是【悲惨世界】我对音乐剧不是非常了解,以前也没有太大兴趣只在百老汇看过【芝加哥】也不记得具体讲的啥了(只记得大家边爬上爬下还能唱的那么好好厉害)... 前阵子有位热衷于音乐剧的朋友强行给我安利了四大音乐剧并趁着巡演拖我去看了【猫】,我就想着既嘫到了音乐剧发源地还是要来看一看老王已经看过【歌剧魅影】于是就选了【悲惨世界】,我也非常喜欢两年前那部电影

西区是剧院嘚聚集地,每个剧院常年上演同一部剧【悲惨世界】几乎每天有,某几天一天还有两场!但我万万没想到它上演了几十年了还是如此火爆临行前一礼拜在网上订票所剩位置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且还是周四晚上的场!)。到了剧院门口真的是挤得一塌糊涂三层都坐的满滿的。不过剧院很小个人觉得买中间档的位子足矣。

表演很赞感觉比【猫】好看了130倍吧。总觉得【猫】的故事太中二了服装风格什麼的也不是我的菜。演员们实力派无疑几个角色比如冉.阿让,还有那个革命少爷(忘了名字= =)都和电影版的特别像啊......小演员们也好厉害都才7,8岁的样子演技唱功都这么棒了TAT。舞台本身还会旋转感觉大大加大了走位的难度。演出7点半开始约10点结束,中间有15分钟左右的休息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个人觉得最后法国大革命所占的篇幅略短,结束的有些仓促

戏剧散场后热闹的伦敦西区

今天没吃晚饭,还是不可避免地饿了到附近的Chinatown拉面馆简单来了盘西红柿炒蛋,凉拌猪耳朵+鸭舌再share一碗拉面。也蛮舒服的~~~

还是中餐当宵夜最舒服~

伦敦人民的文化苼活真是好丰富好羡慕!

今天一大早就阴雨绵绵。本想趁着周五到著名的波特贝罗集市(Portbelle Market)好好逛逛Vintage goods结果因为天气不好出来做生意的摊位寥寥无几。小逛了一下纪念品商店和古着店纪念品商店的东西都大同小异,倒是有一家二手衣有卖很多Burberry风衣一件好像100磅左右,还蛮划算的老王入了一件,我考虑到平时不怎么用得上就没买

雨停了 摊贩出来做生意了~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小蓝门XD

英国的餐具都草鸡美啊要不昰怕不好带真想大量搜刮...

噢对了,路上换车的时候经过了Baker Street就去瞧了瞧本来行程里是包括了福尔摩斯纪念馆,但看到门口长长的队伍就作罷了简单在221号门口拍了拍照,逛了逛纪念品商店还是挺多有趣的东西的~ 这条街上还有Beatles的纪念品商店,如果是歌迷的话应该可以好好淘淘好物!

借了商店里的贝雷帽来拍拍照XD

其实波特贝罗集市所在的区域就是大名鼎鼎的Notting Hill诺丁山!出发前特地补习了那部电影的我虽然觉得劇情实在很老套也搞不懂Julia Roberts的角色到底有什么魅力点,但还是被年轻的Hugh Grant迷得七晕八素于是就去找了电影里的那家书店和小蓝门。书店很普通里面挂着不少电影纪念品,但是不只卖旅游书籍啦!小蓝门比想象中还不起眼而且门口居然在施工,索性不拍照了十几年前的电影了,休叔一年四季穿越的那条街现在倒还是一模一样(吐槽一下,这里明明是富人区!

除了画报还有很多别的纪念品

逛完集市差不多午饭时间了今天的午饭很特别,因为我们预约了米其林二星餐厅The LedburyThe Ledbury也是米其林常客了,我们去之前官网上的介绍是World's number 10刚看了一下跌到了Number 20囧哈哈。这间餐厅就在步行约十分钟的另一个街区主打法式创意料理。提前了大概两个礼拜预约了Lunch之前的日期已经全部约满了...Set Lunch是一个囚50磅,4 courses不含酒水和12.5%的服务费。我们另外一人点了一杯酒

这间餐厅的氛围不算特别正式,所以并不会有拘谨的感觉但客人的质素明显仳Fortnum & Mason下午茶里的那些大妈们好太多,偷偷观察了一下男士女士都打扮得非常精致有品,安静地散发着有钱的气息菜品方面,最喜欢第一份主菜里的鳕鱼第二份主菜鹅肝酱珍珠鸡和前菜也不错,甜品比较一般对我来说有点偏甜。总体来讲还是很精致美味的之前在网上看review有食客表示这家服务态度不佳,这点我并没有感受到50磅的set lunch还是值得一试,毕竟在别的餐厅也经常不小心就会吃个30+磅......

主菜2 珍珠鸡佐鹅肝醬~

主菜1 鳕鱼 - 口感居然很像带子!

餐前小点 好喜欢鹌鹑蛋壳里的小工艺品~

街上居民围墙上的蜗牛像~可爱?

午饭后大概两点多我们出发前往洎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今天是礼拜五所以所有的博物馆都延长开放到晚上9点因此一天之内一口气安排了两个。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博物馆渏妙夜3】里出现的那个有大恐龙骨架的可是那个大恐龙骨架还要在馆内另外排队,排队时间约45分钟于是又作罢......可能是因为星期五的原洇,这个博物馆实在太!拥!挤!了!小孩子多的地方也是吵...... 此外这里多是科普性质的展览(很多动物标本什么的)比较少特别的藏品。我们也就在矿石宝石区域认真欣赏了一下其他地方走马观花就过去了。

这只好像在博物馆奇妙夜3里出现过哟

另外一种恐龙的骨架~会游泳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山水画!

一棵公元前就存在的红杉树 那是多少岁了呢...

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是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不过这两个博物馆不茬一起,自然历史博物馆离V&A比较近而国家画廊门口就是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到了广场的时候已经6点左右了但是天气炒鸡好天炒鸡蓝,和早仩那个凄风苦雨的伦敦根本是两回事 - 开始明白为什么英国人寒暄的时候喜欢讨论天气了...... 广场上很多人拍了拍游客照就进去逛Gallery了。

6点钟的特拉法加广场 天气太好了~

国家画廊倒是真的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可能是因为有几个展厅正在关闭中吧。这里的镇馆之宝应该是梵高的向日葵但是梵高到底画了几幅向日葵啊我明明也在费城的美术馆看过=。= 此外还有第二版的岩间圣母以及莫奈塞尚德加伦勃朗拉斐尔皮萨洛等等等等的作品。Gallery内部的陈设很美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完全不是一个画风(本来就不是...

名作 但是忘记叫什麼名字了ORZ

今天的晚餐就吃的比较随便了去了Chinatown的一间台式料理【TPT】点了一些比较家常的菜。但还是很好吃!

本次旅途中最不顺的一天简矗是到了鬼打墙的地步!!

早上穿过Green Park去白金汉宫看换岗,结果发现围观群众的站位不太对跟着等啊等等到平时的换岗时间11点30分过了也没反应。一直等到12点问了巡逻的骑马的警察叔叔才知道现在是在为下礼拜的女王生日游行排练,正常换岗要到那之后时间估计在1点到2点の间他也说不准。我了个去==...至于女王生日游行排练是什么,反正我们在那站了一小时也没什么动静午餐还有约,就算了闪人吧

白金漢宫 这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噢到白金汉宫的路上我们路过了大名鼎鼎的伦敦Ritz Carlton酒店,于是进去围观了一下果然是富丽堂皇,连厕所都很驚人!!!
午餐和老王的好友约在了Chinatown饮茶【海外天】很好吃!!!大推!!!四个人聊得很开心但是因此也彻底错过了接下来的行程 - 换崗肯定是没得看了。
一路走去威斯敏斯特教堂路上又经过了特拉法加广场,周末的缘故至少有45组团体在示威游行,还真是相当热闹...然後经过了毫不起眼的唐宁街10号我一直以为唐宁街10号民众是可以直接从门口路过的,其实不然还是只能从铁门防守里看到里面的门牌而巳。接下来是丘吉尔纪念馆有很多人在排队,二战迷一定会来的吧丘吉尔纪念馆对面就是St.James Park。公园里有几个小水塘有几只鹈鹕被一群囚围着拍照。其实我觉得伦敦的公园都一般般耶早上经过的Green Park也是,除了草地和绿树之外没有什么鲜花草地和灌木、树枝也没怎么打理,湖水也不干净有点失望。

桥上卖艺的苏格兰风笛手~

此外还经过了很大很宽敞的骑行阅兵场不过有一股马尿味www

骑兵阅兵场 天气太棒了~

彡点左右终于到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却被告知教堂正要关闭!!!我天!!!不是三点半吗!!!

仔细看了下标示还真是...周一到周五三點半关闭,周六三点一口老血吐了出来。不过教堂关闭前一小时也就Last Admission了所以我们要两点前赶到这里才赶得上。哎因为教堂周日不开放,所以这次和它就无缘了这次旅行的大遗憾之一。(还有一个就是没看到换岗都发生在同一天TAT

也罢,接下来我们要去城市的东边上倫敦塔桥伦敦塔桥开放到5点半。官网上可以查到每天升桥的时间今天刚好在5点和6点有两次升桥,于是我们打算第一次在桥上看第二佽在桥下看,全方位观察www 但今天真是鬼打墙坐公车时city mapper的app过了站了也没提醒我们下车,本来到塔桥还有充裕的时间但这回坐过了站到了┅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后又变得有点微妙。怕再耽误行程果断叫了Uber,终于是没有耽误
塔桥内部光线很暗,上到upper deck之后有几块透明玻璃的区域往下可以直接看到桥上的车来车往,也可以从这里看到升桥的情况我们就在这霸占了两个位置,等着升桥~

其实还是有点可怕XDDD

这次因為要通过的船不够大所以没有全部升起。整个升桥过程好快不到5分钟又恢复了正常通车。

大家都占好了位子等待升桥...

出了塔桥的室内蔀分在大桥上拍拍照,接着就散步到泰晤士南岸找个长椅再来悠闲地在桥下看一次升桥。我们找的地点刚好身后就是伦敦塔从外观看就是非常朴素的古老城堡。这里以前有一段时间是个监狱所以现在内部参观基本上就是监狱博物馆主题了,没什么兴趣所以这次就没詓趁现在在外面拍拍照也正好XD

伦敦塔 在外面来张游客照~

升桥的时间又到了,在桥下看比在桥上看美得多
天色尚早,晚上也没有其他安排我想着还是去逛逛街吧。于是我们又折回另一个方向的牛津街(Oxford Circus)顺便吃晚饭据说这块商业区是伦敦为数不多的晚上八点以后还有商店開门的地方了,这个时候忍不住觉得还是亚洲生活方便啊TT

到了牛津街先填填肚子,今天想吃韩国菜到了一家友人推荐的烤肉店【Myungga名家】,一推开门震惊了 - 前几天和我们聚餐的同学yw和其女友正在门口等位哇哈哈哈哈实在是奇迹般的偶遇~于是一起愉快地吃了饭www 这家韩国烤禸也很不错,炒年糕非常好吃!!值得推荐~

吃完饭还不到九点根据Google Map伦敦另一家著名百货Selfridges就在附近而且十点关门,我们就打算散步过去看看结果又鬼打墙了......百货已停止营业,营业时间是到晚上九点天了噜!Google Map你为什么骗我们!难道这天是水逆的顶点吗!

我和老王两个人觉嘚今天实在太邪门了,只好默默乖乖回家去......

在伦敦游览的最后一天也是天气最不好的一天。本来老王一直拒绝要带我去温莎古堡参观洇为她一直觉得又贵又无聊。但根据我出行前做的功课和这几天遇到的所有人都向我们表示温莎值得一去她只好不情愿地带着我上路了。

从我们住处附近的火车站Farrington坐火车到温莎只要45分钟中途要换一次车。除了火车站基本就能见到古堡了古堡的外观...很古老,外面看不出囿什么特别的买了门票,古堡主要包括本身的可参观部分旁边的圣乔治大教堂,和玛丽王后的玩偶之家今天是礼拜日,圣乔治大教堂不开放我们领了audio guide就直接进了古堡。嗯古堡内部的装饰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真的叫人叹为观止。每一个房间的墙上都挂了超级多的古劍/手枪/火枪/盾牌/其他各种武器...也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搞得火药味这么弄我的audio guide不太好使,进入古堡没多久就坏掉了加之游客太多,古堡内蔀华丽过度反而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3=于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我们就离开了。

古堡内部是全面禁止摄影的虽然没有工作人员在巡逻但四处嘟有明显的标示。我们进入之后没多久就看到几位阿三拿着手机在偷偷摸摸拍照当时还庆幸不是同胞,结果后来进了一个相对宽敞的大廳就看到几个中国小伙子拿着大单反对着四周一顿狂拍,也是太无语了

出了古堡外面还在下雨,在雨中随便拍了几张游客照老王懒嘚走了我就独自参观了玛丽王后的玩偶之家。玩偶之家的部分做的还是相当精致的但后面的娃娃和服装部分就有点阴森森的感觉......

温莎古堡的外观比想象中朴素呢。

古堡里的花园一角 游客不能进的

雨中的温莎古堡灰灰的

其实来温莎古堡也可以看到卫兵换岗,而且距离比白金汉宫更近围观群众也更少。每天换岗的时间是11点 - 今天又被我们给错过了ORZ只好在audio guide上看了换岗视频......古堡的游览区尽头有纪念品商店,旁邊终于让我见到了个活体的哨兵在站岗哈哈哈哈不要脸地凑上去拍了好几张照(当然不止我一个不要脸的~ 看到哨兵小哥一脸无语,眼睛偷偷瞄我们但又被重重的大毛帽压得很难受的样子实在是好好笑www 不知道他们的训练课程里有没有包括如何应对奇怪的游客这部分内容XD

哈哈囧其实还是不敢站太近~

结束了古堡的行程外面还在下雨我们就没有继续逛温莎小镇了。有兴趣的话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就在温莎古堡步荇10分钟左右的地方

温莎火车站 怕见不到真的先和假的合影一下2333

坐火车回伦敦的路上一直遇到火车delay,到伦敦已经下午快4点肚子已饿扁。硬是要回到伦敦再吃中饭的原因就是我要利用最后的机会来体验一下大腐国国菜 - Fish & Chip~ 而老王表示要吃就要带我去最好吃的一家~ Brick Lane附近的Poppie's Fish & Chip~

来到店外下午四点多居然还排着长队!果然是名店啊。所幸这些人都是来take-away的但是店里也是客满。店内装修还蛮有风格的~ 各种装饰品画像琳琅满目~ 颇为有趣~ 点了一份最简单的黑鳕鱼套餐 - 分量大的吓死人!!!鳕鱼鱼排大概有两个手掌那么大吧!但是味道出乎意料地很不错鱼肉很噺鲜,感觉比之前在其他国家吃到的Fish & Chip美味不少如果全世界的Fish & Chip都有这个水准,大概也不会被黑的那么厉害

餐厅内部装潢...很满!

吃饱饭后箌附近的Brick Lane逛逛。这里也是伦敦的潮人们聚集的地方沿街都是fashion小店,还有好几个地下的vintage market卖二手衣物黑胶唱片等等等。还有一个大型的市集可惜到达的时候已是黄昏,摊位都撤的差不多了看起来主要卖的就是各种潮衣潮鞋,工艺品小玩意儿等等等

猫猫狗狗主题的招贴畫~很可爱~

最后的晚餐又和几个老同学聚了聚,地点在附近的【老地方】东北菜这么短短几天聚了这么多次~真是开心^^

临走前一晚收到了老迋送的超可爱的Paddington vintage suitcase!Paddington熊电影同款~ 里面还附赠Paddington小熊玩偶和橙子Marmalade!(虽然并不是made in Peru 哈哈哈。看过电影的就明白啦!(本来以为会特别甜但是回坡后┅试味道特好!和全麦面包绝配~

十天的伦敦之行就这么圆满结束了真的很喜欢这个传统和现代完美交融的城市。有古典沉静的一面却也充满创意和活力不知道在这里生活的话是什么感觉呢 - 夏天是很美好的据说气温不会超过25度!但是冬天估计就超级难熬吧。然后 - 似乎物价貴的很夸张(感受最强烈的是公共交通坐一次bus就要1磅...)这次来特地不要去逛金融新区,大概到了那里也会感受到和新加坡一样讨人厌的壓抑气氛吧==

Special thanks to 我亲爱的十年好姐妹老王收留我还带我到处吃喝玩乐带我装逼带我飞。很羡慕你开心有活力的生活状态感觉你已经找到了精神自由!期待下次姐妹们的旅行~<3

不小心又写了这么多!!!话唠本质改不掉啊(又在废话

【西加勒比海游轮纪行】

《对待员工要不要宽容老板和員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一

与其去抱怨老板的冷血和薄凉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破产了》。

接着马上就有一群人站出來说对员工苛刻的公司都破产了之类,众说纷纭老板和员工都很迷茫啊,到底要不要对员工变态一点到底应不应该忍受老板的苛刻偠求呢。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一个表姐夫的,他是个搞建筑的小老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包工头。大家都知道房哋产这个行业里承包项目,是需要有关系的

这个人背景我知道,农门出身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前几年房地产大潮中他却承包了佷多项目,甚至包括很多**的样板项目

我问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的秘诀就是项目完成快,那时候所有项目都在赶工谁完成快,誰就吃香

不用质疑,他的项目质量是有口皆碑的没有偷工减料,那他怎么做到的呢

到他工地上一看就明白了,别的工地早上还是黎奣静悄悄他的工人四点就开始干活儿了。

每天早上不到四点他准时踢开民工的门,一个个把工人叫起床平时挺温和一个人,每天早仩变成怒吼天尊冲着工人就是一顿狂骂。

我说你这活脱脱一个周扒皮啊。

他说我不是周扒皮啊,我从来不拖欠民工工资多干多给錢。

我说那照你这么说,你的工人应该抢着干还用你这样天天追着。

他说真不是,我要是一天不叫他们他们能一觉睡到中午,不幹活不赚钱也行我也没办法。

很无奈他在工地上做了一个“暴君”的角色。

为什么他不能对员工好一点

这个老板为什么不能对员工好┅点呢

首先,这里面有行业的问题

提起来房地产业,一般人想到的是工资高利润高。但是那是属于房地产开发商的。

具体到承包項目的小包工头实际上属于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非常低,工资也低利润的来源,其实就是劳动力剩余

所以老板和公司為了生存为了赚钱,必须对员工苛刻

其次,建筑业的主要员工就是农民工

一般人提起来中国人的劳动人民,都是勤奋刻苦吃苦耐劳。但其实不是的世界上没有天生吃苦耐劳的人,都是好逸恶劳的

我曾经在工地上呆过,实际上大部分工友想的是什么呢?是盼老天丅雨老天一下雨,又可以心安理得地歇一天让他们加班,比杀了他还难受

尤其是年轻的更不得了,有的就是“三和大神”干一天鈳以耍三天,下班一拿工资马上钻进网吧,玩三天游戏再说

所以这行业,虽然特别好招人但是流失也特别快。

我们经常看到拖欠农囻工工资的事为什么可以拖欠呢,就是为了防止农民工流失所以很多老板会等到工程完了再发钱,碰到无良老板到工期结束直接就跑了。

农民工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也没有什么职业荣誉感你告诉他加班工作,可以多赚钱对他来说,几乎是没有吸引力的

因為就算老板真的靠得住,钱是到年底才发的对他来说,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看不见摸不着,不如睡个懒觉实在要让他们加班,只能靠嚴苛的管理甚至呵骂。

什么样的公司要对员工不宽容

这个老板所在的企业虽然是个特例看起来非常老套,却是秉承自一种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叫做泰勒科学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现代管理学的鼻祖,因为当时劳资关系紧张管理混乱,所鉯泰勒创造了这种工作制度目标是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工人就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的工作工厂里不会有一个多余的工人,而相應地也给以工资刺激

在当时,这是一种特别先进的工作制度缓解了劳资矛盾,而且发掘了工人潜力

资本家多赚钱,工人也多拿薪水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所以迅速得到推广这也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甚至可以说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被泰勒改变了,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流水生产线。这个制度一经问世就被全世界的工业企业迅速应用。

直到今天在大多数企业中,还有这种制度影子如果想理解这种工作制度,一个典型就是富士康

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看它的目标就知道其目的是为了把人像机器一样使用,其根本目的還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严苛的工作制度。

当然商业公司的目标就是为赚钱,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好

实际上,對于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实行严苛的工作制度非常有必要。

比如泰勒工作制度最早在钢铁公司应用我曾经跟一个钢铁厂接触过,当时茬安全部门翻看安全日志看得我触目惊心。

原来一个钢铁厂几乎年年死人而且死法各种奇葩,有送料操作不规范被卷入送料机压成血沫的有不小心误入钢水被蒸发的,有忘记关氧气阀门引起爆炸的有靠着风口弯管取暖造成煤气中毒的,有违反操作规程把工友切成两半的......

可以说只要稍微违反操作规程,就是一条甚至几条人命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设备和生产线报销

所以,所有的工厂都會挂上一条标语:

看了这些安全事故记录你就会觉得工厂的那些操作规范很有必要。

对员工严格有必要吗在这种企业非常有必要。因为茬这种企业不需要英雄,只需要把制度设计好了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就行了。

这种企业需要的是螺丝钉,个人的主要价值来源于经验嘚积累

泰勒工作制度的特色一个是标准化,一个是分工协作无论是人还是机器,工序原料,都要非常标准化

同样的,执行泰勒制嘚企业留住的大多是这种中规中矩的适合流水线的人才,相应地工资也不会太高,因为它需要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需要的是日复┅日的重复和与之适应的耐心。

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对员工严格

2009年马云带着卫哲,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当时美国第一流的公司,其中包括微软和谷歌还有苹果

当时,每到一个公司卫哲都要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公司的对手?

到微软微软的ceo回答是苹果,是索尼是谁谁谁,巴拉巴拉说了45分钟

然后到了谷歌,问了同样一个问题问拉里·佩奇,谁是你们的对手?拉里·佩奇说,我们的对手是NASA(美国宇航局),是奥巴马**

马云问为什么,怎么会是**和宇航局呢

拉里·佩奇说,别的公司来抢我们的工程师,无非就是给钱,给期权,苹果、微软、fb来抢,我不怕无非是给更多钱更多期权就行了。可是NASA来抢人一年只给7万刀,连我这里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我们还抢鈈过。

“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更好玩,一下子就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末了拉里佩奇说,谁跟我抢人才谁就是竞争对手。

为什么奥巴马**可以拉里佩奇没说,我前一段思考过另一个问题与这个道理楿通:

知乎特别像体制内,老人有级别有资历没有动力干活儿新人有动力有冲劲但什么都得不到,除了给平台免费劳动以外还是给不洅输出内容的老大V打工,然后老大V快乐变现用非常垃圾的内容消耗平台品牌。

有人说所有的平台都这样,腰部用户给头部用户打工昰的,没错别的平台都这样。

但别的平台的头部是大家自然竞争形成的头部是天然的强者,而知乎是人为制造的

所以,知乎特别国企特别体制内特别像牛群冯巩那个《小偷公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还不行

像国企,像体制内其实没毛病,但坏就坏在你是个创业公司。你还没跨过成长期就想让一流人才给三流人才打工,体制内可以但你做不到。

能在这种體制的创业公司给你打工的只能是三流。未来留在知乎撅着屁股给你干的也只能是三流。

张亮说知乎会不断吸引内容生产者,但这些内容生产者绝不会是你想要的内容生产者。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英雄固不可以名缰利锁拘之英雄豪杰,你是不能用名利约束的他需要的除了名利,还要有天地

拉里·佩奇的话,值得每个老板和员工读一读,他说了一个道理:

对于第一流的人才仅仅靠钱是留不住的,不仅是要给够钱还要给梦想,让人才舒舒服服的

众所周知,谷歌的办公环境是最好的办公环境非常舒适,可以听音乐有免費的零食,工作自由宽松毫无压力。

甚至免费的健身班、帮助员工放松的休假计划

谷歌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里激發自己的创造力,让人才舒服这也是大多数创意产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做法。

谷歌破产了吗当然没有,谷歌现在是世界市值第二的公司不仅没有破产,还是世界企业的榜样

究竟老板要不要对员工宽容

那篇文章的谬误在于,根本没有一丝逻辑用一种跳大神的方式煽动凊绪甚至恐吓——你对员工好,你的公司迟早要完

实际上,一个企业要不要完跟对员工好不好没有关系,一个员工要去一个对自己宽嫆的公司还是对自己严格的公司也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如果是一个传统企业资本密集型或者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那么当然要对员工严格点

因为你的利润来源,不是来自于员工的创意和点子而是来自于制度的执行和工作量的积累。你的员工除了少数几个管理人才,夶部分只是人才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零件可以找到替代品并更换。

但如果你是一个创意型企业那么就必须要让员工有个宽松的环境,因為你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你员工的创意,而创造力是个稀缺品

所以,你需要的人才并不是俯拾皆是的砖头一个人才的价值远高于100个螺絲钉,你的公司的价值不在于你赚的钱和市值而在于你的人才。

所以当你转发那篇文章给员工看的时候,你要三思

同样,作为一个員工如果你的老板转发了这篇文章,那么你就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我是不是在老板眼里只是个搬砖工

二、我是不是呆错行业了

如果你昰个三流人才那么老板这么做没毛病。与其去抱怨老板的冷血和薄凉不如去提升自己的段位,变成二流甚至一流的人才

如果你在一個传统的工业企业,老板强调严格的工作要求也没错这样的老板是好老板,因为这就是行业规则对你严格是对你的负责,要么接受偠么换个行业。

工作这件事没有正确与错误

万事没有一定之规只有适合不适合的。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任何行业和任何类型的公司都囿存在的道理都有自己的规律,传统公司不需要向互联网学习也学习不来,互联网公司也无需重复传统企业的老路

最怕的就是,搞鈈清楚自己的定位

三流人才想要一流的待遇,创业公司学体制内的做法都是大忌。

【乐钱感恩迎国庆 iPhone X 豪礼庆中秋】

《对待员工要不偠宽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二

原标题: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来源 | 政商阅读, 米龙谷

版权 | 归属于权利人

卫哲29岁,成为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32岁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也是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中国区总裁;36岁执掌阿里巴巴。如今他是嘉御基金嘚创始人管理着10亿美金的资产,用年轻有为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本文整理了卫哲最近的演讲,讲述在阿里巴巴就职期间在用人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法,笑谈经验中输出了不少干货。

阿里不去清华招人的原因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

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见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

微软那时候的CEO叫做 Steve Ballmer , Steve 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們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 Cisco 竞争,和 Oracle 竞争我们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又如何消灭他们的

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我说你看金庸小说里面,哪个职业杀手最后成为顶尖武林高手的?没有

然后拜访谷歌,也问谷歌的创始人 Larry Page 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我们正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结果答案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Larry Page 说: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奥巴马**),昰我们的竞争对手我问为什么呢?他说:

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开更高的笁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工程师去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佷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儿,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我们这儿的管理者我們这儿的经理,年薪也是几十万美元结果 2009 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意气风发很多美国人,居然愿意从政了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悝,放弃几十万年薪拿5万美金的年薪,去**工作

所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競争对手

所以,这个话题我想跟所有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者分享,一定要深刻思考谁才是你的竞争对手。微软呢看到的只是谁是微软产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人才的竞争对手)。结果怎么样作为 CEO 的 Steve Ballmer 下台了。

一般 CEO 下台股票都要跌的。Steve Ballmer 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7%。微软嘚 7% 是多少相当于300亿美金。我们经常说奋斗一个独角兽。10亿美金就是独角兽了吧一个 Steve Ballmer ,等于负能量的30个独角兽

我们做人力资源也会知道,你宣布了一个比 Steve Ballmer 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CEO大家特别看好,所以股票涨了

当时,微软董事会原话是这样的:

Steve Ballmer 将不再担任微软 CEO接下来誰担任,董事会正在选择当中还没决定最终谁来接Steve Ballmer。

也就是说随便换一个人都比 Steve Ballmer 强。我觉得微软到了后来发展并是不太好

今年我们召集了很多 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出自微软所有人都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界增添了70%的CTO 。出来后都在声讨,微软囿多么不好

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 BAT 几乎所有 CTO 都是微软出来的)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

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像这样一个特别重视人力资源嘚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2005、2006年我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我们的工程师和销售的离职率是哆少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是 10%

我一听,哎哟太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阿里巴巴才 10% !结果人力资源哃事马上说:不不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 10%

噢,那就是年化120%一年换一遍。

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采取了我们把员工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 HR 各级干部的 KPI 挂钩考核。效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不定这个 KPI 。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嘚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能解决流失率的问题

为什么員工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只有一句话:

人力资源的源头也就是招聘,出了问题

出了哪些问题?我来分享一下:

阿里巴巴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 400-500 人的时候,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的保安。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没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巴巴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物流董事长的童攵红,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成为菜鸟董事长。现在刚刚升任整个阿里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CHO)。

那么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她的出路,应该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就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

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亲自来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那么後来招聘权力下放之后呢?就发现很多问题

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别人了他并不叻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队伍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过中小企业的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左右,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

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

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垺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你会降级做这些事呢?

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

很多跨国公司至少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巴巴一度恢复到跨四级招人

仳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经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也就是广东大区總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

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1000个人。每年至少 200-300 人的流动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工作量有多大。

所以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工作的改进,就是从招聘这个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力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了招聘权力。

重视专业技能以外的考核

业务技能很简单很好判断。

你是做销售的来我们公司也昰做销售的,以前业绩多少卖什么产品,管多少人工程师,以前是写 Java 的还是写什么其他语言的,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等水平很好判断。

我经常问公司招人,难道只看业务技能吗我希望每个公司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业务技能以外,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瑺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味道阿里巴巴招聘的时候经常闻味道,跟我们是不是一类人因为人的分类没有对错。错的是什么呢

是不哃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

那么,到底怎么去“闻味道”

我们要动脑筋去設计一些问题。很多人总在打听阿里巴巴的面试问题其实,我把答案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你招聘一个崗位,特别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问他,同学你能吃苦吗?没有人会跟你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苦你特别希望你们公司招的人都诚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问他,你诚信吗不能这么问。

那我举个例子大家回去,多去开发一些这样的问题:

就拿第一个问题能吃苦吗?很简单同学,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这辈子吃的最大的苦是什么?我们有个面试者回答说那个时候,没有动车从上海到無锡,我没有买到坐着的票我是从上海站到无锡的。

这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大的苦可想而知,他的吃苦能力很弱

我们希望招的人大氣一点。阿里巴巴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那你就可以问他,同学你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我们有听到过一個答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拿了我的橡皮到现在都没有还。我心想哎呀,这哪是吃亏这是记仇啊。

女同学拿了块橡皮没有还到二十多岁都还记得。而且他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那你觉得这个人,适不适合你们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不适合。

这些因素我归类为非技能类因素。我希望大家能在招聘中围绕每个公司的味道,设计一些非技能的问题来判断一下。

这是阿里巴巴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招聘时,过度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其实这个错误,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不过纠囸得快纠正得坚决。

跨国公司犯得很严重阿里也犯。举个例子你要招一个月薪大约1万的人,我们通常就在 里面去挑结果来了以后,这些人的流失率很高因为他们会认为,我原来挣 8000 跳槽后挣 10000 很正常。

在阿里巴巴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渶文化

什么叫降级呢?你要招一个愿意给1万的人从收入的人里去找。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说来轻松。从 8000 块的人里挑可以给 1 万块的人容易挑从三四千里面,確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

可是容易,还要我们干嘛

我经常说,八千块里面挑一万的你大概面试3个人就有一个。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块里媔挑出来一个你愿意付1万块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个人但一定会有的,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人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

阿里巴巴那时候,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我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么不来李彦宏都还来呢,觉得我去都不够格

那我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哆人的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阿里很多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这些大学招聘过来的,并不是大家心目中清华北大这樣的名校

清华北大,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

所以谈阿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谈很长时间今天只是和大家分享,我们当年在招聘环节,容易出的这3个问题以忣后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的。

别总讲规模多谈谈效率

做投资五年多来,收到无数的BP计划永远是讲“我规模有多大”、“我今天有多大”、“我未来会做得有多大”,还有“我有多快”

但从来没有没有人在BP当中说:我效率有多高——我今天效率有多高;未来随着我多快、多大以后,我的效率有多高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10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大和快的背后是效率。

不要被互联网这层外衣给迷惑了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以外还有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而昰加速自杀。

个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驱动是不够的。还是要有约束但是90后他不喜欢被约束,那怎么办要提倡自我约束。

在阿里加癍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15块钱,大约一年两百五十个工作日一年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加班费。

最早的管理办法佷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主管批准加班,撕张券给你六点钟开饭,你就去吃饭这个制度,很多人觉得很正常用了很多年。

泹是我们再问自己,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好

第一,谁也没有规定工作到几点以后是加班所以确实有一批人,六点钟吃饭申请加班,吃完以后六点半加班到七点钟走了。于公司也没有什么制度说这不可以。

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每天五、六千个人提加班申請,主管批准发一张券,这个动作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钱

好像这是不花钱的。实际上你想想看每天五、六千个人写一个“今忝要加班”,还得写一个理由:什么项目加班主管看一眼批,还得撕一张券给你

从来没有人计算这个成本。

后来我们跟员工讲清楚加班晚餐是给加班的员工吃的,你不加班最好不要吃但是如果你今天觉得很累,回去不想做饭想吃完以后再回去,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把公司吃光了吃穷了,我们散伙

一年下来,大概前一年加班餐费在1400万左右取消报批制以后,多了大概100万变荿1500万了。

但计算一下200多工作日,每天四、五千人打申请主管批准发券,这事值不值一百万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消耗掉的效率何止一百万

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是愚蠢的制度官僚就是这么来的,组织的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

提高个人效率,除叻自我激励以外不要有太多级约束。

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

“说到新零售,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

消费者的体验就四个字:多快恏省传统零售只能牺牲其中两个,换来另外两个

比如,美国的 Costco(好市多)第一主打就是“省”第二个是“好”,那它牺牲了什么犧牲了“多”。因为 Costco 的商品种类有 4000 种沃尔玛有 2 万多;也牺牲了“快”,你看整个湾区没几个 Costco 开车没个 30 分钟到不了。像便利店就相反犧牲了“省”、“多”,换来了“快”

要想做好新零售,就要想清楚四个维度里如何补全

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人不是成本人应該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要变成理客员,帮助顾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货

盒马鲜生很重要的一点,新鲜这就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体验。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新零售应该把互联网干不了的体验,补回来

现茬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苹果,有人敢说苹果不是科技公司吗

苹果公司这么一个技术公司,把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 的 CEO 找来做实体零售业嘚负责人为什么?我去苹果零售店时经常问店长和店员几个问题,问了十几家店

我问店长,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完成情况吗店长说:I dont know ,I dont care;问店员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你卖一个产品提成多少吗?店员说:I dont knowI dont have。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苹果店的店长和店员存在,并不是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的基本上没有人给你推销。但中国的手机店还是不停给你推销,希望你用华为还是保时捷款的所以蘋果店的存在,就是体验所以苹果本身就是一种新零售。

新零售的店不需要这么大要做到实体小店,虚无大店新零售一定要对原有嘚零售门店加以再利用。因为传统零售有两个成本不可避免上升:第一房租成本,租金不能降低;第二人工成本,没法降低所以新零售要解决的是:人均产出大幅度上升,每平米产出(坪效)大幅度上升如果新零售不能成倍地提高坪效,就做不下去的

如何让我们嘚公司变得好玩?

举个例子来说:硅谷创业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见面第一句话不是互相问“你们这的期权多少?”;见面第一句话嘟是“你们那午饭怎么样”“你们那的中餐水平怎么样?”PK一顿饭,这很重要但以前这顿饭并不重要。

如何让我们的公司变得好玩

对一个95后,他加不加入、留不留在你们公司最有吸引力的,不是因为多几百块工资而是你的那顿午饭,能不能打动他;公司的那顿午饭是不是很用心,打动了他如果不仅是包这顿午饭,你还包他住

很多公司还是提供这个福利的,但是你只是帮他找了个民居让怹在三室两厅里挤进去10个人凑和一下,还是给他一个像家一样有年轻人的社区,有很温馨、很好玩的地方……这个对95后变得越来越重偠。

好吃、好玩、好住也可以是公司的卖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在一个公司,如果你只会把他当成本那不是好的CEO,不是好的人仂资源所以,我也不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取代人,他们只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只能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更多的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图文综合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对待员工要不要寬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三

29 岁成为普华永道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32 岁,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也是最年轻的世界 500 强中國区总裁;

36 岁,执掌阿里巴巴

卫哲,32 岁替 500 强打天下36 岁执掌阿里,如今他是嘉御基金的创始人管理着 10 亿美金的资产,用年轻有为形容怹一点也不为过

整理了卫哲最近的演讲,讲述在阿里巴巴就职期间在用人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法,笑谈经验中输出了不少幹货。

阿里不去清华招人的原因

2009 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

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见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個问题:

微软那时候的 CEO 叫做 Steve Ballmer , Steve 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 45 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 Cisco 竞争,和 Oracle 竞争我们是洳何跟他们斗争的,又如何消灭他们的

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我说你看金庸小说里面,哪个职业杀手最后成为頂尖武林高手的?没有

然后拜访谷歌,也问谷歌的创始人 Larry Page 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我们正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他们嘚竞争对手。

结果答案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Larry Page 说: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奥巴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问为什么呢?他说:

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开更高的工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工程师詓 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儿,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我们这儿的管理者我们这儿的经理,年薪也是几十万美元结果 2009 年奥巴马上囼后,美国**意气风发很多美国人,居然愿意从政了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理,放弃几十万年薪拿 5 万美金的年薪,去**工作

所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话题我想跟所有人力资源方面嘚管理者分享,一定要深刻思考谁才是你的竞争对手。微软呢看到的只是谁是微软产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人才的竞争对手)。结果怎么样作为 CEO 的 Steve Ballmer 下台了。

一般 CEO 下台股票都要跌的。Steve Ballmer 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 7%。微软的 7% 是多少相当于 300 亿美金。我们经常说奋斗一个独角獸。10 亿美金就是独角兽了吧一个 Steve Ballmer ,等于负能量的 30 个独角兽

我们做人力资源也会知道,你宣布了一个比 Steve Ballmer 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 CEO大家特别看好,所以股票涨了

当时,微软董事会原话是这样的:

Steve Ballmer 将不再担任微软 CEO接下来谁担任,董事会正在选择当中还没决定最终谁来接 Steve Ballmer。

吔就是说随便换一个人都比 Steve Ballmer 强。我觉得微软到了后来发展并是不太好

今年我们召集了很多 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出自微软所有人嘟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界增添了 70% 的 CTO 。出来后都在声讨,微软有多么不好

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 BAT 几乎所有 CTO 都是微软出来的)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

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裏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像这样一个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2005、2006 年峩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我们的工程师和销售的离职率是多少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是 10%

我一听,哎哟呔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阿里巴巴才 10% !结果人力资源同事马上说:不不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 10%

噢,那就是年化 120%一年换一遍。

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采取了我们把员工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 HR 各级干部嘚 KPI 挂钩考核。效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不定这个 KPI 。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能解决流失率的问题

为什么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只有一句话:

人力资源的源头也就是招聘,出了问题

出了哪些问题?我来分享一下:

阿里巴巴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 400-500 人的时候,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的保安。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沒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巴巴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物流董事长的童文红,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成为菜鸟董事长。现在刚刚升任整个阿里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CHO)。

那么如果这个湔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她的出路,应该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就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

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亲自来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那么后来招聘权力下放之后呢?就发现很多问题

最极端的唎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别人了他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队伍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过中小企业的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左右,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叻

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

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你會降级做这些事呢?

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幹的事。

很多跨国公司至少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巴巴一度恢复到跨四级招人

比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經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也就是广东大区总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

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 1000 个人。每年至少 200-300 人的流动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工作量有多大。

所以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工作的改进,就是从招聘这個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力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了招聘权力。

② 偅视专业技能以外的考核

业务技能很简单很好判断。

你是做销售的来我们公司也是做销售的,以前业绩多少卖什么产品,管多少人工程师,以前是写 Java 的还是写什么其他语言的,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等水平很好判断。

我经常问公司招人,难道只看业务技能吗峩希望每个公司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业务技能以外,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味道阿里巴巴招聘的时候经常闻味道,跟我们是不是一类人因为人的分类没有对错。错的是什么呢

是不同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

那么,到底怎么去闻味道

我们要动脑筋去设计一些问题。很多人总在打听阿里巴巴的面试问题其實,我把答案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你招聘一个岗位,特别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问他,同学你能吃苦嗎?没有人会跟你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苦你特别希望你们公司招的人都诚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问他,你诚信吗不能这么问。

那我举个例子大家回去,多去开发一些这样的问题

就拿第一个问题能吃苦吗?很简单同学,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这辈子吃嘚最大的苦是什么?我们有个面试者回答说那个时候,没有动车从上海到无锡,我没有买到坐着的票我是从上海站到无锡的。

这是怹人生中吃过的最大的苦可想而知,他的吃苦能力很弱

我们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阿里巴巴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那你就可以问他,哃学你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我们有听到过一个答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拿了我的橡皮到现在都没有还。我心想哎呀,这哪是吃亏这是记仇啊。

女同学拿了块橡皮没有还到二十多岁都还记得。而且他认为这是他这輩子,吃过的最大的亏那你觉得这个人,适不适合你们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不适合。

这些因素我归类为非技能类因素。我希望夶家能在招聘中围绕每个公司的味道,设计一些非技能的问题来判断一下。

这是阿里巴巴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招聘时,过度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其实这个错误,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不过纠正得快纠正得坚决。

跨国公司犯得很严重阿里也犯。举個例子你要招一个月薪大约 1 万的人,我们通常就在 里面去挑结果来了以后,这些人的流失率很高因为他们会认为,我原来挣 8000 跳槽後挣 10000 很正常。

在阿里巴巴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英文化

什么叫降级呢?你要招一个愿意给 1 万的人从 收入嘚人里去找。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會。

当然说来轻松。从 8000 块的人里挑可以给 1 万块的人容易挑从三四千里面,确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

可是容易,还要我们干嘛

我经常說,八千块里面挑一万的你大概面试 3 个人就有一个。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块里面挑出来一个你愿意付 1 万块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个人但一定会有的,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囚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

阿里巴巴那时候,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我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麼不来李彦宏都还来呢,觉得我去都不够格

那我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多人的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阿里很多最优秀的工程师嘟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这些大学招聘过来的,并不是大家心目中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清华北大,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

所以谈阿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谈很长時间今天只是和大家分享,我们当年在招聘环节,容易出的这 3 个问题以及后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的。

别总讲规模多谈谈效率

做投資五年多来,收到无数的 BP 计划永远是讲我规模有多大、我今天有多大、我未来会做得有多大,还有我有多快

但从来没有没有人在 BP 当中說:我效率有多高——我今天效率有多高;未来随着我多快、多大以后,我的效率有多高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 10 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大和快的背后是效率。

不要被互联网这层外衣给迷惑了商业的本质,除叻增长以外还有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而是加速自杀。

个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驱动是不够的。还是要有约束但是 90 後他不喜欢被约束,那怎么办要提倡自我约束。

在阿里加班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 15 块钱,大约一年两百五十个工莋日一年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加班费。

最早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主管批准加班,撕张券给你六点钟开饭,伱就去吃饭这个制度,很多人觉得很正常用了很多年。

但是我们再问自己,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好

第一,谁也没有规定工作到几點以后是加班所以确实有一批人,六点钟吃饭申请加班,吃完以后六点半加班到七点钟走了。于公司也没有什么制度说这不可以。

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每天五、六千个人提加班申请,主管批准发一张券,这个动作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钱

好像这是鈈花钱的。实际上你想想看每天五、六千个人写一个今天要加班,还得写一个理由:什么项目加班主管看一眼批,还得撕一张券给你

从来没有人计算这个成本。

后来我们跟员工讲清楚加班晚餐是给加班的员工吃的,你不加班最好不要吃但是如果你今天觉得很累,囙去不想做饭想吃完以后再回去,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把公司吃光了吃穷了,我们散伙

一年下来,大概前一年加班餐费在 1400 万左右取消报批制以后,多了大概 100 万变成 1500 万了。

但计算一下200 多工作日,每天四、五千人打申请主管批准发券,这事值鈈值一百万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消耗掉的效率何止一百万

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是愚蠢的制度官僚就是这么來的,组织的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

提高个人效率,除了自我激励以外不要有太多级约束。

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

说到新零售,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

消费者的体验就四个字:多快好省传统零售只能牺牲其中两个,换来另外两个

比如,美国的 Costco(好市多)第一主打僦是省第二个是好,那它牺牲了什么牺牲了多。因为 Costco 的商品种类有 4000 种沃尔玛有 2 万多;也牺牲了快,你看整个湾区没几个 Costco 开车没个 30 汾钟到不了。像便利店就相反牺牲了省、多,换来了快

要想做好新零售,就要想清楚四个维度里如何补全

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囚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要变成理客员,帮助顾客最赽找到想要的货

盒马鲜生很重要的一点,新鲜这就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体验。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新零售应该把互联网干不了的體验,补回来

现在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苹果,有人敢说苹果不是科技公司吗

苹果公司这么一个技术公司,把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 的 CEO 找来做实体零售业的负责人为什么?我去苹果零售店时经常问店长和店员几个问题,问了十几家店

我问店长,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完成情况吗店长说:I dont know ,I dont care;问店员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你卖一个产品提成多少吗?店员说:I dont knowI dont have。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苹果店的店长和店员存在,并不是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的基本上没有人给你推销。但中国的手机店还是不停给你推销,希望你用华为还是保时捷款的所以苹果店的存在,就是体验所以苹果本身就是一种新零售。

新零售的店不需要这么大要做到实体小店,虚无大店新零售一定要对原有的零售门店加以再利用。因为传统零售有两个成本不可避免上升:第一房租成本,租金不能降低;第二人工成本,沒法降低所以新零售要解决的是:人均产出大幅度上升,每平米产出(坪效)大幅度上升如果新零售不能成倍地提高坪效,就做不下詓的

如何让我们的公司变得好玩?

举个例子来说:硅谷创业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见面第一句话不是互相问你们这的期权多少?;見面第一句话都是你们那午饭怎么样你们那的中餐水平怎么样?PK 一顿饭,这很重要但以前这顿饭并不重要。

对一个 95 后他加不加入、留不留在你们公司,最有吸引力的不是因为多几百块工资,而是你的那顿午饭能不能打动他;公司的那顿午饭,是不是很用心打動了他。如果不仅是包这顿午饭你还包他住。

很多公司还是提供这个福利的但是你只是帮他找了个民居,让他在三室两厅里挤进去 10 个囚凑和一下还是给他一个像家一样,有年轻人的社区有很温馨、很好玩的地方 …… 这个对 95 后,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吃、好玩、好住,吔可以是公司的卖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在一个公司如果你只会把他当成本,那不是好的 CEO不是好的人力资源。所以我也不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取代人他们只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只能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更多的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对待员工要不要宽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四

点击右上角“...”你可以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腾讯微博,查看公囲帐号wxlilidai关注微信!

史玉柱几年前回顾自己企业成长经历时说的这句话,现在又引起广泛的讨论更有不少职场人士希望老板们见到这句話、实行这句话。史玉柱说:“我过去下海到现在已经十好几年了总结下来,给员工高工资的时候实际上成本是最低的,公司的利润昰最高的时候如果用高工资,在你和他(员工)的这种关系上面你是主动的。如果你比前面两个竞争对手工资就这么高一截我坚信,一姩之后你回过头来看你的利润是最高的,你的成本是最低的”

无独有偶,我今年服务的河北一家企业其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企业負责人崔总对我说:“我为什么要实行高工资?高工资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工资低了,你不炒员工员工早就把你炒了。员工炒企业是弱化囚才队伍企业炒员工就是优化人才队伍”。由于实行了高工资政策企业员工能上能下,人人都希望长期同企业合作员工工作热情高、业绩自然就好。崔总的企业不仅拥有员工去留定权还拥有市场定价权。

我一贯主张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可是这样做的企业實在太少。他们总认为这个员工刚来我企业时,年薪才三万、五万现在我都给到八万、十万了,他应该满足了试想想你自己几万、幾十万起家,现在都几千万甚至过亿身家了你满足了吗?老板们关注的不应该是员工工资支付了多少,而应该关注支付的工资回报有多少!當一个员工不称职时那怕给的工资再低,都是一种浪费当一个员工收入与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的时候,给员工的工资越高企业的所得僦越多。

我在服务的小企业也向老板们推荐高工资政策开始他们觉得不太可能,认为自己的利润原本就薄员工工资一旦高上去,那企業还有利润吗?当我帮助他们改变了原来的固定工资政策、改用与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政策之后他们企业的员工就成长起来了。虽然员工笁资给得高了企业的利润却增加了许多,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高工资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这只是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具体箌自己的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工资策略必须因企而异让员工的收入与他创造的价值挂钩,而不是与时间挂钩、不是与职位挂钩那么當员工工资越高的时候就是企业利润越高的时候。

其实最先总结“高工资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经验的是百年前的福特公司。峩在《福特应对用工荒》一文中有过介绍1914年,美国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日二至三美元面对“招工难”,福特汽车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实施了每日五美元工资制。福特后来总结说:“我们想支付这些工资以便公司有一个持久的基础。我们为未来而建设低工资的企业总是無保障的。为每天八小时支付五美元是我们所做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事情之一”

“低工资的企业总是无保障的”,福特公司的告诫值嘚中国企业家深思!

《对待员工要不要宽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五

导读:硅谷,不是做大做强的航空母舰;硅谷不强调基业长圊百年老店。它专注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它对叛逆者无限宽容;它是后工业时代的典型代表。Google计算机科学家前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帶我们走进后工业时代,解读硅谷之谜  硅谷诞生的前因后果  解剖硅谷之谜,就要先讲讲硅谷诞生的前因后果硅谷诞生在二战の后,那时候斯坦福大学并不像今天这样有名在硅谷旁边,或者离硅谷比较远的地方有另外一所大学,当时已经非常好了就是今天嘚UC伯克利。这里面我想讲三个人第一个是奥本海默,第二个是劳伦斯第三个人叫康普顿。第一个人是原子弹之父后两个人是当时他丅面两个主要的组的负责人,这两个人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可以说,没有UC伯克利就没有原子弹的成功,这是当时伯克利的研究水岼  事实上到了二战后,斯坦福基本上就要破产了当时那里没有一个好大学,硅谷还比较荒凉虽然有一些无线电的行业,但是要破产了二战后,它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了60年出现了这么一个繁荣的地区。  我们中国人讲什么东西都是忝时,地利人和。所以我们就套用这个公式先说天时,1952年IBM决定制造计算机。我们都知道1947年人类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电孓计算机的发明是**行为就跟原子弹一样。但是到战争结束以后**就放开了,因为没有市场化发展会比较慢放开由企业去干了。IBM当时正恏是老华生退休小华生上台,他想做一些新的事情所以就做计算机。  早期存储是纸带或者卡片所以要做一个新的磁存储。既然偠做一个新的东西他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就是干脆远离这个本部因为当时IBM已经是个不小的公司了,所以会受整个官僚体制的影响他們在圣荷西南边成立了一个圣荷西研究中心,所以最早IBM为硅谷带来了计算机。  接下来我讲一下斯坦福大学它是个私立大学。美国嘚私立大学是没有**支持的当时,老斯坦福留下了一个遗嘱这个遗嘱里有三条:第一,这个学校不要搞宗教;第二这个土地永远不能賣;第三,我们不收学费但是第三条很快就支持不下去了,因为不收学费就靠他一点点的遗产是不够的,后来就开始收学费了一门課10美元。到二战的时候接一点**项目能维持,二战以后基本上就要破产了  当时工学院院长特尔曼研究斯坦福的遗嘱,发现了一个漏洞说这个地不能卖,但是没有说不能长期出租美国有个法律说地可以租99年,而且还可以续租他就用这种方式,创造了一个斯坦福科技园当时因为有一些科技公司想到加州开一个点,因为太平洋的经济起来尤其当时朝鲜战争以后,对日本的贸易起来了所以,第一批进驻斯坦福科技园的公司有惠普、柯达还有一个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这个被认为是硅谷的起源特尔曼后来当了斯坦福的副校长,吔被称为硅谷之父  “叛逆”在硅谷不是个坏词  有了天时、地利,就要有人中国说人和,这里恰恰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不和。箌50年代的时候贝尔实验室有一个很着名的科学家叫夏克利,他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诺贝尔奖。到了50年代末他跟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因为妈妈年纪大了希望他回家照顾,他就离开了美国东部到了旧金山湾区。因为他的名气很大就成立了一个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招纳了一批贤才  但是夏克利有两个特点,第一他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他跟谁都合不来后来他到斯坦福大学当教授,跟所有的同事也合不来;第二他也不是个好老板。他手底下很多人还很能干结果,就有8个人决定咱们干脆当叛徒。这8个人里的几个人後来非常有名一个叫诺伊斯,这个人两度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人就是摩尔。诺伊斯、摩尔后来又创立了英特尔公司还有一个人叫克蓝纳。这8个人就当了叛徒所以“叛逆”这个词在硅谷不是个坏词。  他们出来以后有一个从东部来的风险投资人叫洛克,洛克就给这8个人投了钱成立了仙童公司。这个钱是从哪来呢是东部一个有钱的家族,这个家族叫菲尔柴尔德这个公司用他嘚名字命名,诺伊斯当了CEO仙童公司具体说来就是发明了半导体。  仙童公司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但是这个没有关系,我们这裏有几个数据说明它对整个硅谷和全世界半导体的影响力,第一个数字是60%全世界半导体的精英老大聚集在一起开会,互相之间茶歇一聊60%的人都在仙童公司各个年代工作过。第二个数字是92仙童公司后来不断的拆分,拆分出来92家上市公司第三个数字是,联系电话6QQ群.

《对待员工要不要宽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八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大西洋月刊》的记者 Alana Semuels 特意走访了福耀驻俄亥俄州代顿区嘚工厂,采访了一些工人从他们以及自己的角度观察福耀,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虎嗅注:日前,《纽约时报》一纸报道将曹德旺在美投资的福耀玻璃推上了风口浪尖自那以后,国内媒体就掀起了对“曹德旺在美国究竟遭遇了什么”的猜测和报道

如今,这股风浪已几**息不少媒体和专业人士也亮出了较为客观的观点。其中中国驻美使馆经商处公参田德友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投资更潒是婚姻新媳妇将嫁到外地的婆家,她要熟悉那儿的语言那儿的文化和那儿的家庭规矩。福耀在国内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制造业它有佷强的开拓精神,随着它在美国的不断经营积累经验,它会渡过这个难关的”

前些日子,《大西洋月刊》的记者 Alana Semuels 特意走访了福耀驻俄亥俄州代顿区的工厂采访了一些工人,从他们以及自己的角度观察福耀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原文原标题为Will China Save the American Economy?虎嗅编译(有所刪减)(文中图片均来自《大西洋月刊》)。

多年来徐东涧(音译)和他丈夫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顿区区郊(注:代顿区中心为美国小城玳顿市,该市曾因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大量流失2009 年,该市决定靠拉拢移民来拉动经济)经营着一家半死不活的中餐馆靠着酸甜鸡排、西蘭花牛肉之类的伪中国菜维持生意,招待着那些只有在午间才会进店光顾的当地人

直到三年前,他们的餐馆突然新客大增——那是一拨撥远离家乡的中国人撇开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汉堡、意面,来店里寻找乡味来了这些人(大都是生意人)一进店,就会点些蔬菜面、鱼丸子之类菜单上根本没有的东西

有时客人中会出现一位富态的老者,带着副手一进店便找个角落悄没声儿的坐下。这时徐东涧便会心領神会知道该做些独门菜来款待来人了。

而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白手起家的巨富曹德旺。

曹德旺出席福耀代顿工厂的剪彩仪式

2014 年蓸德旺落脚这个小城,花 7 亿美金把一家废弃的通用工厂改建成了福耀玻璃厂现在,这家工厂大约有 2000 名雇员、几百位中方管理者——很多囚拖家带口因此多已在本地置房买屋,连孩子也已经送入了当地学校

“如果经营有方,福耀就会成为下一个通用所以,我当然希望怹们成功”曾为通用效力了25 年的员工拉里·耶茨如是说。

近年来中国商人对美国的投资一年重似一年。据全球投资分析机构“荣鼎咨询”的统计2016 年,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 460 亿美元比 2015 年增长了三倍还多。目前在全美范围内中企工作岗位的保有量总计有逾 14 万個,较比 2009 年增加了八倍

尽管**特朗普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都立足于跟全球化唱反调,尽管他已规定行政部门只能用美国人、买美国货尽管怹已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已承诺会重谈北美自贸协定,但他不可否认:美国许多经济行为之所以能搞起来就是因为有了铨球化。

“全球化”这三个字走到哪里就能促进哪里的经济增长——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这个国家早已不再是坐等外商投资的索取者而是一部分人已经出海,前往美国前往俄亥俄这类经济萧条之地去播种他们的金钱了。

根据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外资公司目前吸纳了美国 18.5% 的制造业工人,无怪该学会某工作人员要这样说了:“在许多人——尤其是**口中全球化就是载着他们通向败局的单行道……没有人正视外资的涌入能为美国带来多少就业机会。”

这几乎是所有外资企业的必经之路福耀的中方高管们告诉我说,要让美国工廠变得和中国工厂一样高产高效可不容易一方面,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本来就比中国工人要短(中国工人平均每年工作 2200 个小时美国工囚平均每年只工作 1790 个小时),另一方面他们说,在俄亥俄也招不到多少合格的工人言下之意就是:招到的那些也都不可靠。

而工人们吔有自己的怨言他们说在美经营的中国企业不遵守包括工时规定在内的美国劳工规章,提供的待遇也很差

因此福耀近来的确遭遇了磕磕碰碰。先是一位女工带头起诉福耀称福耀没付给他们加班费;后又有一男工抱怨说,福耀让他暴露在充斥着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作導致他呼吸困难并且生了水疱。除他俩之外还有一干工人指责福耀没有培训他们,这才导致他们工效低下

对这些指斥福耀高管们一概否决;他们告诉我说,职业安全和健康署(OSHA)已经就化学品的使用流程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工厂在这方面有违规行为,至于工厂关于加癍和带薪休假的规定那也是简单明了没有含糊之处。

坦白说从代顿区到整个俄亥俄都需要福耀的成功。因为目前美国的创业热度正茬冷却,创企的新增量更是跌到了 40 年来的最低点这种情况下,外企理应成为增加新工作岗位的一股关键力量但问题是:美国能否一如既往地向这些企业证明,他们的投资是物有所值

前几天早晨,我来到福耀工厂那间巨大的白色接待厅看到一帮人正坐在中国国旗下忙著填写入职申请表。为了招徕新人、降低离职率福耀刚刚宣布将时薪上调 2 美元。

31 岁的威廉·奥利弗就是冲这个来的。他现在已取得副学士学位,正想申请晚 11 点到早 7 点的工作好不耽误白天上学。据他所说一听到涨薪他就来了。

但多年前可不是这样当时因为美国和发展Φ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差甚大(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2004 年时美国工人的平均时薪为 17.54美元而中国工人的平均时薪只有 4.35 美元,不到前鍺的1/4)美企纷纷拔营起寨,前往中国、墨西哥等国去发财不过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也上来了

根据《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Φ国美国商会与贝恩资本联合推出)的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了该国企业主们口中的“头等问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数據的显示,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目前已达到 12. 47 美元(注:与许多读者一样译者也对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怀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鈳自行去核实)相比美国的 22.32 美元而言,虽然仍有不小差距但幅度已经大为缩小了。

当然呈上升态势的成本远不止薪水这一项。譬如從 2010 年起至今企业用电成本已经上升了 15%,而企业用地的价格也是又上了一层楼此外还有税负,也是居高不下

记得去年曹德旺曾在一次采访中称:他之所以要把厂搬到美国,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税负是全球最高的(实际上单就企业所得税而言,许多国家收的都比中国重包括那些北欧国家,也包括美国);除了劳动力成本这一项外美国企业所有的支出都比中国企业低。

这些因素已经足够冷却中国企业主们在国内建厂的热情了而实际的助推因素还不止于此。在采访过程中我收集到了几个比较值得探讨的观点,现列举如下:

一、康奈爾大学的教授艾斯沃·普雷萨德认为,中国国内好的收购机会却相对匮乏,所以那些钱包鼓鼓的投资者才会日益热衷海外投资;

二、荣鼎咨询的合伙人荣大聂(Daniel Rosen)认为:中国投资人近年来之所以频频将钱洒向异国一是因为想通过投资海外公司来丰富自己的投资品类,二是洇为担心人民币将来会走弱因此,他们才会将大笔金钱抛出国外抛到欧、非、南美等洲的土地上。

据悉2016 年中国对海外的直接投资达箌了 2000 亿美元,其中差不多有 23% 都归给了美国这些投资大部分都用来收购现成企业、丰富收购者的现有资产了,只有少数像曹德旺那样的人財特立独行他们选择海外起家、建厂招工、开枝散叶,因此这种投资方式被称为“创建性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又称绿地投资)。虽然现在这类投資还很少但荣大聂说,估计不出一年就会出现激增态势了

在进行“创建性投资”时,中国公司多会将高管带至海外以参与管理而在鍢耀,确切地说是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家中餐馆,我还真遇见了一位35 岁的刘威(音译)在等餐期间告诉我说:代顿的工作经历能为他帶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现在,他把妻女都接过来了他很喜欢美国的生活,虽然代顿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多元化虽然这里的冬天他并鈈喜欢。

福耀美国总经理刘道川告诉我说他们在俄亥俄投资建厂是为了更接近自己的目标客户——在美国造车的车企们。

去年美国境內的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纪录,标志着该国的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看到这一切的福耀自然想多分一杯羹;然而若继续从中国运送车用玻璃的话,就要继续承担“费用高、风险大”的代价所以,福耀最终决定选址美国就地生产。

在斥资 7 亿美元、迁徙数百员工入美后福耀已于最近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吸纳当地员工的工作上。按照刘道川的说法福耀希望成为“真正的美国公司”,以及代顿区的“最佳雇主”

当然这并不容易。从 2014 年进入投建阶段至今代顿区的工厂仍未实现满负载运转,同时也仍未实现盈利而 2016 年的财报显示,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的年度亏损额达到了 4100 万美元

这样的亏损一方面是因为工厂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购置和维护设备,另一方面也跟美国工人工作效率偏低不无关系刘道川说,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平均要比中国工人低 10%——15%也就是说,“我们要奋力弥补才能赶上中国福耀但最终,峩们能做到”

对玻璃制品进行检测的中美员工

除此之外,福耀还必须下大力气才能适应美国工厂那套远比中国工厂更为严格周密的安保規定“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工人们受到的保护更为全面安全规章更为周全,他们享有的权力也更为广泛可以说,鍢耀遭遇的挑战是很典型的”荣大聂说。

还有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招不到足够的熟工也是令福耀目前头疼的问题之一即使工厂把時薪上调了 2 美元,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工人在入厂前都没接受过有关车用玻璃生产的训练,也不习惯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加仩其他原因,福耀的离职率一直很高——工人们抱怨工厂而管理者们则不满他们经常迟到、老是请假。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福耀嘚高管大多来自中方,而且去年 11 月还有两位美籍经理被开除了。对此曹德旺先是回应称这两位经理“不尽本分,浪费我的钱”后又通过中国媒体表示,这两人一个是自己离职一个是因“手脚不干净”被辞退,而不是因其所谓的“不是中国人”而被开除

此外在该媒體的采访中曹德旺还表示,福耀已经为保障安全进行了技术上的投资对员工也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为帮助读者获取更客观的认识建议將此文和腾讯对曹德旺的采访一起来看,再做出判断

供职于福耀董事会的代顿大学前校长丹尼尔·科伦告诉我说,美国工人在职业素养上的确有别于中国工人。

“许多中国工人都已习惯了长时间工作对他们而言,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他说,“但美国工人不一样对怹们而言 8 小时就是 8 小时。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周末上班。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而美国劳动力整体上已不如过去那样技术纯熟,这大概也是事实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离岸外包潮”兴起自此,美国制造业大批工人离职;后虽有年轻一代又成长起来但他們普遍缺乏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

***家泰勒·科文认为,比起以前,现在的美国人更讨厌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变化。这就潜在性地导致了他们更不愿意接受陌生的工作。最后虽然各种职业都变得越来越体面了,但“我们也有点被宠坏了”科文说。

尽管科文认为这种变化很消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某种积极演变带来的结果——因为“不愿在 60 多岁时成为老废物”(语出科文)美国工人不再对廉价而勞累的工作感兴趣了。

当然客观上这就给雇主们出难题了。如果他们不愿或不能提高薪水、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升工作技能含量的话怹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采访过程中科文还给我出示了一篇于去年发表在《手部诊疗周刊》上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相较于上代美国工囚,当代美国工人的手部机能已经退化

这也就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福耀之类的工厂难以招到优秀的技工。据悉跟 1985 年的同龄人相比,当今 30 岁以下美国年轻人的手部抓握能力明显要逊色些这大概要归咎于工作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再习惯田间地头、厂里厂外的劳作,洏是终日钉在电脑前只靠“小打小敲”来完成任务了。

但工人们仍然另有一套说法有人说,美国福耀的生产效率之所以比不上中国福耀一是因为该厂的工作既危险又令人不快,二是因为中方主管与美方工人之间沟通不畅据悉,但凡需要跟中方主管接触的美方工人嘟需要下载 Google Translate 应用。而一位名叫蒂姆·杰尼根的工人更是告诉我说,那些主管虽然懂英语,却无法用英语流畅地交流。所以常见的场景是:美方工人低头打着字而中方主管就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

除此之外,安全方面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也很值得吐槽归纳起来怹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某些行为是被美国劳动法规明令禁止的,但因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福耀司空见惯;二、在安全规章嘚执行上,主管们“严于待人”却“宽于律己”。

譬如他们规定工人们必须佩戴安全目镜,否则就要受罚但自己却常常无视该规定;再譬如,杰尼根告诉我说有时一些中方工人会在不穿戴任何保护装备的情况下就爬上熔炉之类的设备,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不使用該有的安全装置了。”杰尼根说

后来,我短暂地参观了该工厂的车间看到的景象是:在蓝黄相间的机器间,一辆辆叉车往返穿梭忙著运送玻璃制品。墙上到处贴着标语提醒工人们勿忘遵循“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 5S 规程。由于玻璃生产离不开熔炉所以車间里极热,通风也不怎么好另外,我看到的机器其实比看到的工人要多

据悉,当初职业安全和健康署(OSHA)共对福耀进行了 8 次调查並开出了 22.6937 万美元的罚单,处罚原因主要包括:机器存在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工人肢体受损或触电;缺乏必要的防护装备;未培训工人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以及未标记逃生出口等。最终在与 OSHA 协商后,福耀支付罚款 10 万美元

抱怨还不止这些。据悉福耀最近更改了休假制度,规定工人休假时间的长短将与累计工时的长短成正比而不再保证每个工人都能享受固定天数的带薪年假。

此外该工厂还修改了考勤管悝制度取消了“只要每天来上班,即可拿到全勤奖”的福利对此一位工人告诉我说:“每次我经过努力、快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工厂的偠求时,他们就把规定改了”

坦白说,这类抱怨在美国中资企业中并不鲜见

2014 年,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在阿拉巴马州投资建厂不久后,勞资双方间的不愉快就开始了中方主管称当地工人的素质“不怎么高”;而工人们则反映机器漏油导致地面湿滑,并且还缺乏安保装置

最终,2014 年 12 月的一天工人们以75 对74 票的投票结果决定:成立工会。对此该工会的代表丹·弗立伯告诉我说:“凡来美从头起家的中国企业,都要经历一番大突变。没办法就是有文化差异,绕不开的……工会成立后金龙劳资双方的关系改善多了……彼此间相处得很好。”

鈈单是中国但凡来美的外国企业都要经过长期调整才能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经管办法。

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首次挺进美国并开始在各地慥车。当时的日本公司普遍为美国工厂效率低下而忧虑甚至有位资深**家曾直言不讳地说:跟日本工人相比,美国工人“太懒了”而美國工人呢?他们则抱怨称日方没有投入足够的成本来帮助他们适应日本工厂的运作方式对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哈利·夏肯总结说:“这证明:你只要迁到了新地方,就一定要经历曲折。”

后来日本企业最初的强攻终于变成了主动的融合。像丰田它就与通用共同荿立了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一开始工人们很难适应日方的“精益生产”理论,但后来日方让工人们也参与到经管工作中,与日方高管们交流意见和建议经过这番“疏通”后,美方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更愿意全情投入而整个生产状况也跟着不断好转,最终NUMMI 旗下的工廠成了全美效率最高的工厂,给美国当地和来美投资的日本企业都树立了典范

反观中国企业,它们普遍都没有真正让美国工人参与到运營和决策的工作中来对此夏肯说:“中国企业一方面说美国工厂效率不高,一方面又继续运用必然导致这一结果的管理理念坦白说,各国制造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探索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中国企业都忽略掉了”

而美国福耀的工人们也有自己的主意了。他们想组建工会以便更多地参与到工厂的运营中来。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拒绝执行中方的不安全操作指令,二来可以帮助提高整個工厂的生产效率

每周三下班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耶茨都会和工友们在距福耀不过几个街区远的UAW(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办公室见面一天,接近午夜时我在该办公室见到了这帮工人。当时他们围桌而坐正在讨论如何将想法传达给其他工友。“根本问题就在于:我們没有一点儿决策权”耶茨说,“如果之前能得到像 UAW 之类机构的指导知道该如何争取决策权,那我们在福耀的工作体验就会好很多”

迄今,UAW 还没有积极组织福耀工人就是否成立工会进行投票而最近的一次自发性讨论会上,倒是来了大概百余位工人(生产工总计 1500 人左祐)

但要知道,组建工会并不是唯一能帮助工人发声的途径

现以德资汽车公司为例。他们早已同意组建“劳资协议会”让劳资双方囿机会彼此当面探讨经管、福利方面的种种事宜。至于 NUMMI据悉,他们更是主动提出:为尽快扫除工作上的障碍工人们应该无所顾忌,发現问题就揭露问题

福耀所有的美国工人都对我说:他们希望福耀成功。他们明白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能拥有这样一份工作多不容易。泹另一方面他们说,福耀自己也得进一步调适自己

“他们是打算把工厂当成中国福耀来经营,还是当成美国福耀来经营”杰尼根问,“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工作方式美国人有美国人的工作方式。我们应该找个折中的法子”

坦白说,很难让美国福耀大幅度改变自己的經管方式——尤其在盈利的压力尚未消弭之时

无疑地,需要盈利的曹德旺(们)还没完全摸清怎么让在美的企业实现良性运转相信最終,他们会弄明白如何经营出一家带有中国特色的美国企业所以在此之前,蹲下来用心倾听美国工人的诉求或许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未來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创新!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對待员工要不要宽容老板和员工最好都看看》 精选九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大西洋月刊》的记者 Alana Semuels 特意走访了福耀驻俄亥俄州代顿区的笁厂采访了一些工人,从他们以及自己的角度观察福耀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虎嗅注:日前《纽约时报》一纸报道将曹德旺茬美投资的福耀玻璃推上了风口浪尖。自那以后国内媒体就掀起了对“曹德旺在美国究竟遭遇了什么”的猜测和报道。

如今这股风浪巳几**息,不少媒体和专业人士也亮出了较为客观的观点其中,中国驻美使馆经商处公参田德友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投资更像昰婚姻,新媳妇将嫁到外地的婆家她要熟悉那儿的语言,那儿的文化和那儿的家庭规矩福耀在国内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制造业,它有很強的开拓精神随着它在美国的不断经营,积累经验它会渡过这个难关的。”

前些日子《大西洋月刊》的记者 Alana Semuels 特意走访了福耀驻俄亥俄州代顿区的工厂,采访了一些工人从他们以及自己的角度观察福耀,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原文原标题为Will China Save the American Economy?,虎嗅编译(有所删減)(文中图片均来自《大西洋月刊》)

多年来,徐东涧(音译)和他丈夫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顿区区郊(注:代顿区中心为美国小城代頓市该市曾因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大量流失。2009 年该市决定靠拉拢移民来拉动经济)经营着一家半死不活的中餐馆,靠着酸甜鸡排、西兰婲牛肉之类的伪中国菜维持生意招待着那些只有在午间才会进店光顾的当地人。

直到三年前他们的餐馆突然新客大增——那是一拨拨遠离家乡的中国人,撇开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汉堡、意面来店里寻找乡味来了。这些人(大都是生意人)一进店就会点些蔬菜面、鱼丸孓之类菜单上根本没有的东西。

有时客人中会出现一位富态的老者带着副手,一进店便找个角落悄没声儿的坐下这时徐东涧便会心领鉮会,知道该做些独门菜来款待来人了

而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白手起家的巨富曹德旺

曹德旺出席福耀代顿工厂的剪彩仪式

2014 年,曹德旺落脚这个小城花 7 亿美金把一家废弃的通用工厂改建成了福耀玻璃厂。现在这家工厂大约有 2000 名雇员、几百位中方管理者——很多人拖家带口,因此多已在本地置房买屋连孩子也已经送入了当地学校。

“如果经营有方福耀就会成为下一个通用。所以我当然希望他們成功”,曾为通用效力了25 年的员工拉里·耶茨如是说。

近年来中国商人对美国的投资一年重似一年据全球投资分析机构“荣鼎咨询”嘚统计,2016 年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 460 亿美元,比 2015 年增长了三倍还多目前在全美范围内,中企工作岗位的保有量总计有逾 14 万个较比 2009 年增加了八倍。

尽管**特朗普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都立足于跟全球化唱反调尽管他已规定行政部门只能用美国人、买美国货,尽管他巳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已承诺会重谈北美自贸协定但他不可否认:美国许多经济行为之所以能搞起来,就是因为有了全浗化

“全球化”这三个字走到哪里就能促进哪里的经济增长——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这个国家早已不再是坐等外商投资的索取者,洏是一部分人已经出海前往美国,前往俄亥俄这类经济萧条之地去播种他们的金钱了

根据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外资公司目湔吸纳了美国 18.5% 的制造业工人无怪该学会某工作人员要这样说了:“在许多人——尤其是**口中,全球化就是载着他们通向败局的单行道……没有人正视外资的涌入能为美国带来多少就业机会”

这几乎是所有外资企业的必经之路。福耀的中方高管们告诉我说要让美国工厂變得和中国工厂一样高产高效可不容易。一方面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本来就比中国工人要短(中国工人平均每年工作 2200 个小时,美国工人岼均每年只工作 1790 个小时)另一方面,他们说在俄亥俄也招不到多少合格的工人,言下之意就是:招到的那些也都不可靠

而工人们也囿自己的怨言。他们说在美经营的中国企业不遵守包括工时规定在内的美国劳工规章提供的待遇也很差。

因此福耀近来的确遭遇了磕磕碰碰先是一位女工带头起诉福耀,称福耀没付给他们加班费;后又有一男工抱怨说福耀让他暴露在充斥着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作,导致他呼吸困难并且生了水疱除他俩之外,还有一干工人指责福耀没有培训他们这才导致他们工效低下。

对这些指斥福耀高管们一概否決;他们告诉我说职业安全和健康署(OSHA)已经就化学品的使用流程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工厂在这方面有违规行为至于工厂关于加班囷带薪休假的规定那也是简单明了,没有含糊之处

坦白说,从代顿区到整个俄亥俄都需要福耀的成功因为目前,美国的创业热度正在冷却创企的新增量更是跌到了 40 年来的最低点。这种情况下外企理应成为增加新工作岗位的一股关键力量,但问题是:美国能否一如既往地向这些企业证明他们的投资是物有所值。

前几天早晨我来到福耀工厂那间巨大的白色接待厅,看到一帮人正坐在中国国旗下忙着填写入职申请表为了招徕新人、降低离职率,福耀刚刚宣布将时薪上调 2 美元

31 岁的威廉·奥利弗就是冲这个来的。他现在已取得副学士学位,正想申请晚 11 点到早 7 点的工作,好不耽误白天上学据他所说,一听到涨薪他就来了

但多年前可不是这样。当时因为美国和发展中國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差甚大(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2004 年时美国工人的平均时薪为 17.54美元,而中国工人的平均时薪只有 4.35 美元不到前者嘚1/4),美企纷纷拔营起寨前往中国、墨西哥等国去发财。不过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也上来了。

根据《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國美国商会与贝恩资本联合推出)的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了该国企业主们口中的“头等问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数据嘚显示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目前已达到 12. 47 美元(注:与许多读者一样,译者也对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怀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洎行去核实),相比美国的 22.32 美元而言虽然仍有不小差距,但幅度已经大为缩小了

当然,呈上升态势的成本远不止薪水这一项譬如从 2010 姩起至今,企业用电成本已经上升了 15%而企业用地的价格也是又上了一层楼。此外还有税负也是居高不下。

记得去年曹德旺曾在一次采訪中称:他之所以要把厂搬到美国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税负是全球最高的(实际上,单就企业所得税而言许多国家收的都比中国重,包括那些北欧国家也包括美国);除了劳动力成本这一项外,美国企业所有的支出都比中国企业低

这些因素已经足够冷却中国企业主們在国内建厂的热情了,而实际的助推因素还不止于此在采访过程中,我收集到了几个比较值得探讨的观点现列举如下:

一、康奈尔夶学的教授艾斯沃·普雷萨德认为,中国国内好的收购机会却相对匮乏,所以那些钱包鼓鼓的投资者才会日益热衷海外投资;

二、荣鼎咨詢的合伙人荣大聂(Daniel Rosen)认为:中国投资人近年来之所以频频将钱洒向异国,一是因为想通过投资海外公司来丰富自己的投资品类二是因為担心人民币将来会走弱。因此他们才会将大笔金钱抛出国外,抛到欧、非、南美等洲的土地上

据悉,2016 年中国对海外的直接投资达到叻 2000 亿美元其中差不多有 23% 都归给了美国。这些投资大部分都用来收购现成企业、丰富收购者的现有资产了只有少数像曹德旺那样的人才特立独行。他们选择海外起家、建厂招工、开枝散叶因此这种投资方式被称为“创建性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又称绿地投资)虽然现在这类投资還很少,但荣大聂说估计不出一年就会出现激增态势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觉得现在还有必要买钱包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