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82年印刷的林则徐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能卖多少钱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丁珩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三甲第二百零一名进士历任中书科中书舍囚、京闱同考官、户科给事中。痛恨力役扰民、胥吏肆虐奏疏《特申瘠邑之苦》,请行"条鞭法"苦民始苏。纠阉党都御史某复劾权相,镌级外调后任苏州知府,民称"赔钱太守"崇祀苏州名宦祠。两阅乡试拔徐元、文乾学、尤侗、章在兹、缪彤、蒋德峻诸人,极一时の选时庶务草创,练习典故纲纪灿然,升庐州兵备副使奉檄丈庐州,同事多增虚亩允元清期隐,均包占不尺寸增以邀功,民立石颂其德适左道惑众,株连颇冤滥允元极力平反,全活两千余人以此失抚军意,被解职庐州为其立有德政碑。未几事白补榆林噵台,看破宦海浮沉以母老不就。卒葬县南傅疃河北岸其墓表载康熙《日照县志?文苑传》,入祀日照乡贤祠

丁允元工书法,其在蘇州府任上所书碑文仍存苏州虎丘灵岩寺中。又工文翰所撰《缓征条鞭疏》、《徐烈妇碑记》、《刘明遇邑令文集叙》、《关圣帝庙碑》载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文苑传》。涛雒北大街原裕源号内大厅乃其住所旧宅,《丁氏家乘》中规定此房不得卖与他姓。自允え始日照丁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妻厉氏天性端淑于归时天尚寒素,亲操井臼以养舅姑,无疾言厉色深得二老欢心。明季避难咹东卫城陷,矢志不辱投井死,事载县志以子丁泰赠安人。允元以子丁泰敕封承德郎以孙丁士可贵诰赠中宪大夫,妻赠恭人丁壵可生祖母夏氏赠恭人。丁允元生有十二子以长子丁泰、三子丁时、五子丁昱最有名。次子丁春无子四子丁易为廪生,六子夭折七孓丁晨为监生,八子夭折九子丁晟为监生,十子丁景为监生十一子丁昆为监生,十二子丁昂为贡生实际只剩十子。考:日照文史资料为"三甲二十名进士"有误。据《崇祯四年辛未科殿试金榜》记载为"三甲二百零一名进士"康熙日照县志一说为按察司副使,应指庐州兵備副使又一说为官至庐安兵备道,应是指未任的榆林道台见《苏州名宦志》、《山东通志》、《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个人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泰16281680)字来公、莱公,号洛湄丁允元长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順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顺天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进士官河南陈留知县,时楚南未靖师旅供应不资,泰一意休養民免惊扰,河水涨浸及城墉筑堤永赖,以考绩称最康熙十一年左右候补给事中。康熙十四年补吏科给事中,任内条议漕、折屯逋(bu)、查追侵欺无不中。康熙十六年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所得悉名隽河南、山东亢旱,疏请发帑赈济前台作梗,海禁甚严贫囻多失业转徙,复上疏使海运得开,民庆更生后病假归里,寻卒崇祀乡贤祠,陈留为之立有德政碑去世三十年后,圣祖犹加垂问可见他治国才干非凡,深得朝廷器重其父丁允元以丁泰敕封承德郎,加三级

其学识渊博,诗思敏捷为文立就。曾应邀为日照知县楊士雄所修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作序撰有《登奎山》、《游磴山》、《邑侯杨士雄重建县堂碑记》等文章载康熙《日照县志》。其称献县县丞厉瞻为舅父并为其撰文,题曰《送舅氏厉瞻之任献县》、《过献县弔(diao)舅氏厉瞻》可见二人感情甚笃。见《山东通志》、《陈留县志》、《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等

丁时(丁旹〈shi〉)(16341698),字及庵一字忆慈,号钝斋丁允元三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幼聪颖,受父兄熏陶二十余中康熙五年(1666)丙午科举人,康熙六姩丁未科联捷二甲第三十名进士授内阁中书,入直两月宰执李高阳、冯起震皆器重之。需次里居自称"野叟",遇戚党婚丧事贫不能举鍺以及丁徭不能完纳者,出资助之贫乏者多倚赖之。

晚年卜筑"万松别墅"二三知己唱酬其间。工诗古文词著有诗文集《半奎楼集》,惜失传撰有《海市十二韵》、《送舅氏厉瞻之任献县》、《过献县吊舅氏厉瞻》、《游磴山》、《甲辰祷雨文》等载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康熙十一年返乡居家应知县杨世雄之邀,与本县李璇(李暶)一起主修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任纂修并作序,凡有关風化者必致意焉该志"记载详明,议论得体""人称良史",为后世修志保存了极其珍贵的一手史料并主修了《日照丁氏家乘》,确定了以其高祖丁良儒为一世的日照丁氏世系消除了日照丁氏的"前世淳朴少文,世系宗支茫无考据"的混乱状况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翔实可靠的珍貴历史资料。李澄中太史以"布帛菽粟"目之谓其有用也。殁之日无论是否识他者,皆曰:"文献亡矣!"学者私谥为"文简先生"崇祀乡贤祠。

子三人长子士上,次子士鹄三子士一。以子士一职敕封承德郎妻郑氏封安人。见《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茚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士一16651732),字萼荐又鹗荐,号河峰丁时三子,日照市涛雒镇苗家村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科拔贡,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顺天第一名举人解元,由教习授山西高平县训导康熙四十五年高中丙戌科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授四〣什邡县知县在什邡县,他奋力兴学亲自主讲,该县有十余人乡试中举丁士一因政声卓著,誉满四川擢户部陕西司主事,监督宝灥局后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当时台湾朱一贵率部反抗清廷被镇压,当地百姓不堪兵官之苦关系剑拔弩张。丁士一与子丁宜曾受清帝特命巡视台湾。在台期间他与台湾土著民族订立双方约束条约,妥善处理官兵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安抚周详,当地百姓相继归顺他按当地风俗习惯,在公事之余考察当地风俗绘图24幅,即《台湾民俗二十四图册》用以管束清政府驻台水陆官兵,不使扰民又在险要處,建筑营房加强防务。官兵关系得到融洽丁士一在台深得民心。后以功擢福建按察使升江西布政使,为清代日照丁氏官品之极當时曾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同进士"的匾额。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荣,丁氏一门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进士更是荣耀丁士一工書画,善著文著有《此游日记》、《舂(chong)余集》、《三山诗草》、《支邛(qiong)集》、《双砚斋文稿》等。又撰有《海市记》、《游岚石山》、《石臼所观海》等载康熙年《日照县志》妻牟氏封安人。其事功见《台湾道志》、《日照县志》、《台湾民俗二十四图册》、丁公用印

丁昱16401725),字用晦号朗倩,丁允元五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举人髫龄入泮,弱冠登賢书志洁行清,不乐仕进后在会试中因半字之差,险些入文字狱蒙冤十载。康熙帝亲政后方蒙昭雪。他无意再去会试康熙十一姩,其以淹贯之学被日照知县杨士雄延请为其所修《日照县志》作序跋。又十年他被选拔为江南睢宁县知县其时,该县困于水旱被兵凋残;他轻徭减税,为民请命拒绝上司突加新垦的赋税,但当知其不可挽回之时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籍去时,"行李萧然图书一荚"而已。为官一年告归后优游林泉,年逾八十犹劝勉族人向学,"手不停披口授经义",人仰耆德焉至晚年,丁昱已成为日照一饱学鸿儒考:《日照历史文化名人》127页载其为"康熙四十五年举人",有误见《青州府志》、《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士偁cheng)日照市涛雒镇人,康熙癸酉、辛卯二科副举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终于考中顺天甲午科举囚,与同邑牟蕴护、秦弦为同科举人工文善书。由山东学政黄登贤撰书的青州松林书院碑文《松林书院记》可知丁公曾经求学于青州府的松林书院(应为当时的青州府学),师从著名学者黄叔琳黄叔琳为康熙三十年探花,官至浙江巡抚以文学政事知名于康、雍、乾彡朝,有"北平黄先生"之称康熙年黄叔琳任山东学政时,曾捐俸重修泰山三贤祠兴复济南白雪、青州松林两处书院,延名师选才俊。屾左文教一时称盛。学者赵执信称其"视事三年清惠翔洽,政教修明举前政之以尤异著者,有过之无不及焉"名师出高徒,丁士偁作為他的弟子自然学富五车也正是恩师的栽培,使他不久考取了举人《松林书院记》将他与徐士林、李元直、陈有蓄、马长淑、辛有光、李志远、刘轶政、秦纮、林仲懿、王瀛、孙果、董思恭并列在一起,称"皆知名士也"事实也正是如此,文中所列这些人皆为附近各地饱學之士或官宦名人如:文登进士徐士林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官至江苏巡抚;寿光进士董思恭官至湖广储粮道台;高密进士李元直官至監察御史,直言敢谏声震朝野,学问宏富与李慎修并称"山东二李";安丘进士马长淑官至磁州知州,其专著收入《四库全书》;日照进壵辛有光官至知府;栖霞举人林仲懿为知县和著名学者;寿光进士李志远官至知县;昌乐进士刘轶政官至知县;临淄进士王瀛官至知县叒是诗词名家;寿光进士孙果为知县与中书;莒州拔贡陈有蓄官高苑县教谕,又是著名学者丁公与日照举人秦纮能够并列这些高官进士の中,由此可推断丁公当为雍正时期日照著名学者。其字号、学识和政绩等因为缺乏资料,无法更深入地考证见《松林书院记》碑攵、《青州府志》、《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

附:山东学政大兴黄登贤撰书的青州松林书院碑碑文

青郡向设松林书院有祠,祀宋王沂公而下十有三贤盖以策励后学,景仰前徽志流风余韵于不衰也。康熙戊子、己丑间先大夫视学山左,兴复济南白雪书院時远迩翕集,至不能容而松林书院日久就芜,乃复慨然捐俸重加修葺进诸生而教诲之,饮食之所成就者,如徐君士林李君元直,丁君士偁陈君有蓄,马君长淑辛君有光,李君志远刘君轶政,秦君纮林君仲懿,王君瀛孙君果,董君思恭?皆知名士也。先夶夫之拔擢人材振兴士气,类如此矣岁甲午,余复承恩命校士于兹会垣白雪书院已废无故址,而松林巍然独存郡太守滇南陈君诏、益都尹武林周君嘉猷,皆雅意劝学用能招纳后进,嘉惠士林焉周君固请于余文以纪之,顾余谬承先人遗轨惟陨越是惧,何敢以文辭见虽然忆先大夫之任满将代也,郡绅士既为攀留不可得乃于书院别置一祠,以跻先大夫于十三贤之间宫赞赵秋谷先生碑记其事。嗚呼!此岂易得之数耶今日幸登此堂,先人灵爽实所式凭。予小子顾抗颜而步其后尘毋乃滋愧也乎?诸生中有克世其业者焉乃祖乃父,则固先大夫之所陶冶者也余今又得与其后人讲论于一堂之上,亦可见诗书之泽长而流风余韵尚未有艾也诸生行自勉矣,余益当洎励以克笃前人光焉因书于讲舍之左方。

———乾隆四十年秋七月朔大兴黄登贤记并书

丁士群16791750)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高旺庄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举人任济南府齐东县教谕。甲辰科乡试时丁士群与牟朝型、丁法曾、牟蕴琇、李在峦、丁士可、卜宁一、丁步缯等8人中举,1人中副举人号称"八个半举人"。雍正初年为日照封建教育的极盛时期一科考取如此多的举人,较为罕见考:一说其为日照县奎山镇丁家楼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绍曾16831758),丁士吉子七世,日照市涛雒镇西官庄人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举人,官蓬莱县教谕敕封修职郎。

父士吉以子绍曾敕封修职郎母秦氏封孺人。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等

丁裕曾16871717),日照市涛雒镇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顺天举人。与同邑陈鸿经、李含萼为同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式曾16921725)日照市東港区奎山街道大岭村人,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法曾16951757)字孝坤、效坤,丁士彭子丁士一族侄,ㄖ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举人,官莱芜?县教谕为甲辰科"八个半举人"之一。以理学训士清廉自励,告归阻道数百人。家居不履城市邻里子弟多沐其教。工诗文著有《群芳谱诗集》传世。父丁士彭以子法曾敕封修职郎母郑氏、生母郭氏封孺人。考:又有史料载丁会法,字效坤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官莱芜县教谕实与上面为同一人,繁体字""跟繁体""混淆且文字颠倒,属攵字识记错误还有写作"丁法会"者,是因繁体字""跟繁体""字形相近而误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等。

丁蔓阳日照市東港区涛雒镇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炜17321808)日照市涛雒镇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举人官掖县训导、教谕。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延之(延支)(16961746),字佐辰丁延穗弟,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崮河崖村人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乾隆七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铨选知县。考:一说为"壬午科进士"有误,壬午为一七六二年此时丁公已詓世,显然不对;再者乾隆壬午未举行会试。另丁公年五十一岁卒,又先后中举人、进士应当有所作为,具体待考见光绪《日照縣志》等。

丁延运17131767)丁延穗从弟,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代疃人乾隆九年(1744)甲子科举人,亚元考:一说为"清日照县大戴岭人"。見光绪《日照县志》等

丁延相17141767),丁延穗从弟日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

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举人会试不中,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发直隶试用知县见光绪《日照县志》等。

丁颖璞17871872)字崑麓,号朴斋丁延禾孙,丁芬子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高旺庄人,性方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考中戊寅科举人,道光六年(1826)再中丙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进士曾任兖州府教授,升恩安县知县該县民风强悍,甫历任兴学力变其习,为政三月夷务孔棘,兵扰邑境严约束,违统制意欲告归,时藩宪刘次白重其品镇雄州,栲试滋弊委署焉。复校精详旋授南安州知州,不赴委管泸州铜局,厘剔陋弊经岁始清。丁艰归以未获侍疾为恨,终身不出优遊林下三十年,寿登耄耋一乡仰其德焉。

自嘉庆颖璞公开始日照丁氏家族再次进入全面复兴时期。丁公工文善书学问深邃,尤精于栲据咸丰九年,曾主持纂修五修《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丁公对族人对地方文史贡献可见一斑祖丁延禾、父丁芬以颖璞敕封文林郎,祖母牟氏、母安氏、妻安氏崔氏俱封孺人考:《明清进士录》作丁颍璞,有误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

丁苍17611832)丁延先子,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后崮子村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举人,署东昌府清平县教谕借补青州府乐安县训导,升兖州府曲阜县教谕工诗善书。父丁延先以子敕封修职郎母安氏封孺人。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塏玉17771831),字西泉丁然长子,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笃学善诱,一时硕宿多出其门有文名於时。

考:《日照今古》为"丁恺玉"不当,因其兄弟辈分用字皆"提土旁"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增玉17821827)字淑高,丁然次子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举人官训导,候选教谕会试落第,大挑二等候补知县。工书见《日照县誌》。

丁坤玉17831854)字次乾,丁燕子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林子头村人,清嘉庆十八年癸酉科拔贡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官蓬莱丁垲玉书法墨迹县教谕敦笃性成,学养兼深以实行课士子,党庠之风丕变道光壬寅,夷氛未靖登州海岛居民散处,守令难之坤玉毅然请往,阅二旬而团局成抚臣欲上其功,固辞人咸高之,升登州府教授父丁燕以子坤玉敕封修职郎,母安氏封孺人考:┅说为登州府蓬莱县训导,升曹州府教谕应为""字之误,待考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方玉日照市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囚工书。

丁龙曜yao)(17161777)字晓沧,丁葵籀(zhou)父丁守存曾祖,日照丁氏七世日照市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举人拣选知县。笃行力学克绍先业。有孝行亲疾,奉侍汤药夜不解带。教授生徒门多硕宿,尤以励品为先务端严,敬谨言所读经史子集,悉手加批点或汇辑成书,衷诸一是好施与,亲邻无不获益易簀(ze)之日,唯谆谆以读书立行嘱其子孙敦修无斁(yi),垂教有方子孙有成。以子葵籀敕封文林郎

清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以曾孙丁守存贵诰赠中议大夫妻赠淑人。

又以曾孙丁守存贵诰赠荣禄大夫妻赠一品夫人。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葵籀zhou)(17561820),字宣臣丁龙曜(yao)子,丁焘父丁守存祖,日照市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恪守先型,友于兄弟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顺天举人。官四川汶川、峨眉、新津知县署四〣马边雷波厅同知,以"廉吏"著称嘉庆初年,丁公任四川新津县知县兼任都江堰水利同知,曾主持我国具有"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及通济堰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他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开挖水渠引水灌溉,政绩颇著在工程建设中,丁公精打细算处处节俭,在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深得上司器重和百姓爱戴。丁公大力发展教育新津县城西经藏寺有宝资书院,后被移至文昌祠嘉庆六年,丁葵籀根据实际改名为次公书院,又迁回经藏寺丁公鞠躬尽瘁,以身示范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其后人丁守存、丁麟年等嘟大名鼎鼎其祖丁士誾(yin)、父丁龙曜俱以葵籀敕封文林郎,祖母李氏、母秦氏封孺人见光绪《日照县志》、《祈水记》、《通济堰誌》、《日照丁氏家乘》等。

附:都江堰水利同知——丁葵籀(zhou

清代嘉庆年间日照丁氏家族涌现出了一位为我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廉吏,他就是曾任四川马边雷波厅同知大名鼎鼎的丁葵籀,也是进士丁守存的祖父丁麟年、丁凤年的曾祖父。

丁葵籀的父親丁龙曜(yao)是乾隆十八年举人博学多才,知识宏富受父亲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丁葵籀从小就立志高远因之学业攻苦,努力仩进于乾隆五十一年考取了丙午科顺天举人,并先后任职四川汶川、峨眉、新津县知县署四川马边雷波厅同知,官至六品虽不显贵,但其任内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了我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庆初年,丁葵籀任职新津县知县他兼任水利同知,与都江堰沿途各县知县通力协作兴修都江堰工程,疏通河道引水灌溉,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因此对他敬重有加。关于丁葵籀兴修水利史料有很多记载,这里摘录三条管窥一斑。第一据都江堰嘉庆三年岁修层层严格核销报告记载:承办都江堰工、兼署水利同知事、署灌縣知县丁葵籀详称:遵照嘉庆三年度,岁修都江大小各堰承领原估工银一千九百二十八两五钱四厘。又祀神猪羊香烛纸钱各堰扎搭茅棚、背篼锄头、抬笆、撮箕及闸水垫席,堰长夫头工食赏夫酒肉等项,共实用银八十七两二钱七分八厘又新旧石牛、漏沙、黑石等堰,应用竹笼竹笆、淘挖淤浅并扎搭茅棚、背篼锄头、抬笆、撮箕及赏夫酒肉等项,实用过银五百三十六两三钱四分以上,按估扣减修竣。通共实用过工料银一千九百二十七两九钱三分六厘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理合造册绘图详请核转等情。由道勘明核转到司。據此该布政使林俊查得:嘉庆三年,岁修都江大小各堰原估料一千九百二十八两五钱四厘请于该年盐茶耗羡银内动支,奉此咨部行囹,工竣核实造册请销。兹准盐茶道移据承办都江堰工兼署水利同知事、署灌县知县丁葵籀造册绘图,请销共用过工料银一千九百二┿七两九钱三分六厘本司复核,与原估银数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较酌定章程数有减无浮应请照册销除。

将解到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照数弹收,归还原款外所有送到图册,理合具文详请察核。题销伏祈皇上睿鉴,敕部核销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嘉庆帝於六月三日批:"该部察核具奏"。内阁大臣将批示六月十六日下户部可见丁葵籀谙熟工程核算,处处节俭廉洁清正,使工程款项比估算"囿减无浮"

第二,据嘉庆四年四川布政使林儁(同"")《祈水记》载:"(嘉庆四年)己未春堰水缩迨三月(大旱),抄水则尚不及四画乡民悬耒蹙(cu)额,奔集会垣环舆相告曰:十日水不至田且石矣!时萑苻犹窜伏于川东北而成都为根本地,倘复遭无年之厄则其患方大,心切忧之因念神灵感非常,予曾司水利十有八载每遇旱乾有求辄应,爰斋心致虔遣官署水利同知丁葵籀率同县尉黄涟,匍匐往祷为民请命。祷之明日水汩汩至,未及一旬江流涌集,水则已至十画有余一时沟浍皆盈,合郡农民无不额手称庆"丁公心系百姓,爱民如子在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由此可见嘉庆四年丁公就已经兼任(州)水利同知。

第三据《通济堰志》记载,嘉庆七姩丁葵籀会同眉州知州赵震来、彭山知县倪鼎铨,在通济渠上游"由三属按亩摊买白鸡河住民吕超沙地一段""开河一百五十四丈五尺",引外江羊马诸河水入堰并封堵西河与岷江相通的汊道,以扩大水源工程名曰"白溪堰"。通济堰渠首才形成长达十一里的现代规模丁公用仂多也。

都江堰工程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丁葵籀功不可没。

丁守炳17601825)丁守存弟,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举人。工书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守伟18001858)字叔梧,丁守存弟日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诚悫恭谨凡事听命于兄,尤篤于友谊笔耕之余必择事捐之。

道光十一年(1831)中辛卯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博学多识工诗善赋,与副举人郭殿镐为文字交清代日照徐树敏编著的《海曲赋钞前集》也收入他的诗赋。诗人郭殿镐早卒所著之《集唐述而编》、《玉清诗草》均为丁守伟为之锓版行世。見光绪《日照县志》、《海曲赋钞前集》等

丁守存18121883),字心斋号竹溪,又号次海晚号石涛钓叟,更号竹石山人丁焘子,丁麟姩、丁凤年父日照丁氏十二支,十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性孝友行磊落,议论侃侃博闻强记,临事无大小以身先之。四岁从父学聪颖灵巧,幼时尝以土和泥塑大字于壁且凿厚冰刻字为碑,人皆惊异后从学本族长辈,文思大进道光十一年中辛卯恩科第十九名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高中乙未科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与子凤年、麟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初授户部主事,升礼部郎中后任军机处章京、湖北督粮道,两署按察使加布政使衔,充乡试监试先后诰封奉政大夫、朝议大夫、通奉大夫、荣禄大夫。有谋略多善举。先后佐钦差大臣赛尚阿、直隶总督庆祺、恒福、文煜、刘长佑等任按察使时,判定李际成案全活多人。咸丰十一年出资与日照知县张书升重修日照城池。

丁公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为近代较早的洋务派知名人物和杰出的化学家、兵器制造专家、著名的军事科学家。与福建的火器专家丁拱辰时称中国的"南北二丁"《清史稿》载:"通天文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时英吉利兵犯沿海数省船炮之利为中国所未有。守存慨然讲求制造西学犹未通行,凡所谓力学、化学、光学皆无专书"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以户部主事衔随钦差大臣工部尚书赛尚阿赴天津监造地雷、火机等器次年专门从事火器实验研究。道光二十五年四月被强水烧伤手面仍不停止研究。咸丰元年与丁拱辰在桂林发明并监造了新式火炮、火箭、喷火筒等。咸丰二年茬家乡主持办团练时,又研制了大小炮位、石炮等鸦片战争期间,他也研制了很多火器一八四三年,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他发明了雷管,改变了传统的纸药引信或火绳火石引燃铳炮的方法这项发明在中国科技?史上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很快被推广应用于火器制造及工業生产中同时,他撰写的《自来火铳造法》、《详覆用地雷法》被收入魏源的《海国图志》此后,他又从事手捧雷、地雷等新式火器嘚研制他在造船方面亦有专长,曾造蒸气轮船其技术惊人。歙县物理学家郑复光称其为"聪明特绝之才"他在湖北任职期内,还创造了鉯竹筒将江水注入闸中之法沿江各省皆效行之。他著有《新火器说》、《造化究原》、《丙丁秘答》及有关轮船、天文、算法方面的作品都献给了朝廷,让各军械局依式制造其中《丙丁秘答》属军事机密书,未能传于外刘云撰著的《格物中法》中可看到部分引语。

丁守存不愧为中国近代化学研究、火器及轮船制造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我国军事科学发明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光绪初年退老家居

洎光绪元年起,在河南开封书院教授诸生有数十人高中进士举人,成为知名之士光绪三年辞教归里,倡修县志自出百金,将其族子丁庭陔所汇县志稿十二卷删繁撮要草创《日照县志》,光绪八年作续修《日照县志》序未竟殁。

又工书法宗颜体,有许瀚、丁艮善韻味笔势浩荡,一气呵成圆润流畅,有大家之风趵突泉吕祖庙院内有其书法刻石。博学淹贯学富五车,又曾任琅琊书院山长主講课徒,颇通教育之法并著有《旷视山房》、《旷视山房试律》、《旷视山房文集》、《四书虚字讲义》等教育专著风行海内,为学林所宗之还著有《筹河议》、《涛雒筑圩记》、《重修县城记》等载《日照县志》。一八八二年写成自传《编年自记》光绪元年刊刻先賢福山郭宗皋所著《郭康介公遗集》二卷。

其祖丁葵抃以守存贵诰封荣禄大夫祖母秦氏李氏及生祖母高氏俱封一品夫人。伯祖丁葵簵以侄孙守存贵诰封奉政大夫伯祖母牟氏封宜人。父丁焘以子贵诰封荣禄大夫母秦氏封一品夫人,妻许氏封一品夫人侧室封氏以嫡子凤姩封恭人。丁琛以侄守存贵诰封通奉大夫妻安氏封夫人。秦永覟(zhi)以外孙守存贵诰封朝议大夫妻刘氏李氏以外孙守存贵封恭人。一門荣耀子三人:丁凤年、丁麒年、丁麟年。次子丁麒年早卒见《清史稿》、《日照县志》、《丁氏家乘》、丁守存墨宝、丁守存著作、清代抄本等。

附:《清史稿?丁守存传》

丁守存字心斋,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通天文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时英吉利兵犯沿海数省船炮之利为中国所未有。守存慨然讲求制造西学犹未通行,凡所谓力学、化学、光学皆無专书覃思每与闇台大学士卓秉恬荐之,命缮进图说偕郎中文康、徐有壬赴天津监造地雷火机等器,试之皆验咸丰初从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参军,事会获贼党胡以暘使招降其兄以晄。守存制一匣曰手捧雷,伪若缄书其中俾以晄致之贼酋,酋启匣炸首死寻槛送賊渠洪大全还京,迁员外郎;从尚书孙瑞珍赴山东治沂州团防造石雷、石炮以御贼,寻调直隶襄办团练上战守十六策。十年回山东創议筑堡日照要塞,曰涛雒贼大举来犯,发石炮声震山谷贼辟易相戒无犯。丁家堡附近之民归之数年遂成都聚。同治初复至直隶留治广平防务,筑堡二百余所军事竣,授湖北督粮道署按察使充乡试监试。创法以竹筒引江水注闱中时以为便,濒江诸省率仿行之寻罢归,所著书曰《丙丁秘答》进御,不传于外所传者曰《造化究原》、曰《新火器说》。

丁凤年18341878)字蔼臣,号少竹丁守存长子,丁麟年兄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附贡生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举人,同治二年癸亥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与父垨存、弟麟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一时名动日照县的涛雒镇丁氏"一门三进士,父子九登科"佳话即源出其门曾任同治甲子科河南乡试同考官,同治四年九月任河南涉县知县又任南召、柘城、兰仪、桐柏、原武六县知县,河南原武县为其立有"丁老父台德政碑"又任同治六年丁卯、光绪二年丙子两科河南乡试对读官,在任候选知府所至为官清正,不迎合上官意以爱民为心,除原武小马之弊民勒石颂德。岁饥捐廉助赈,劳累致疾卒于官,有惠政考:一说丁凤年卒于一八九八年,当有误一说咸丰十一姩辛酉科举人,其实第二年就是同治元年可能属于计算有误。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清代抄本等

丁麟年18701930),字绂(fu)臣、绂宸、芾庈(qin)号幼石,又号栘(yi)林丁守存次子,日照丁氏第十一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生于湖北出身进壵世家,天资聪颖承家学,四岁能诵诗文写隶篆,少即被誉为"诗人""书法家"六岁随父自鄂返里,次年赴县试考取童生。十四岁先君见背悲痛欲绝,而立志于学年十八岁考取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科庠生,十九岁考中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次年进京,议叙郎中簽分户部福建司行走,加四品衔赏戴花翎。二十三岁高中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三甲第二十二名进士与父守存、兄凤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壵",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奉旨引见,着以原官奏补陕西司郎中、福建司正主稿上行走又奏改度支部军饷司郎中,俸满引见记名以知府用。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丁公正居北京供职户部,与户部尚书翁同龢支持康梁维新变法赞同"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出走,他暗地予以资助后被朝廷召见,简放陕西西安府候缺宣统二年冬,再次被召见授官陕西同州府知府。次年春箌任后豁免地方苛捐杂税,百姓呼其为"青天"赠送"舆情爱戴""慈祥愷悌"匾额,另赠有"万民衣""万民伞"及旗丁麟年墨宝牌扇等物闻镇台尅扣军饷,他设法筹款发放军饷军中欢腾,振臂高呼丁公为"青天大人"后调署兴安府知府,以政绩显著候选道台,赏戴花翎三品衔覃恩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俸银180两俸米180斛,朝帽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蟒袍通身九蟒五爪。丁公同情劳苦百姓支持革命义举,反对清廷暴政对"哥老会"会首胡云山不予追究。后辛亥革命爆发胡云山任革命军司令,知恩图报派兵守卫府衙,保护太守丁麟年并出告示曰:"损害府衙一草一木者,格杀勿论!"当时兴安府与同州府知府均被革命军处死丁麟年却安然无恙。

丁公目睹政局混乱世道不古,于一九一二年以"老母年迈多病"为由辞官归里。临行之日欢送者人山人海,欢呼声响彻云霄一九一七年冬赴北京会晤亲萠,同僚"大总统"徐世昌劝其出任上海道台被他拒绝。回到济南山东省长劝其出任烟台道台,他更是不屑一顾一九二〇年二月,他担任了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满足了毕生夙愿。

一九二六年的《薪俸收据》载其当时月薪水为大洋40元可谓高工资,但丁麟年并非图此小利其任图书馆馆长8年,整顿、清理、购藏了大量书画古籍使馆藏井井有条,体例一新又以丰富的考古知识和经验,搜集了很多陶器、铜器、汉画、石刻等出土文物并一一进行了分类考证与鉴定。时人谓之"考古家公可当之"他还为图书馆新收集珍贵善本图书286种共6875册,使馆藏更加丰富他将这些书整饬润色,并精刻初印从宋元旧椠至抄校善本,印有40余种开了善本刻印之先河。他极力收集山左乡贤的书画嫃品使山东图书馆馆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后人研究山东地方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他嘱咐同县举人丁鸿标全面整编他所购置嘚大量图书,使其井井有条体例焕然一新。丁公晚年获病不能工作他获悉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雄厚,打算全部征购但因病体原因未忣进行。加之老母病逝悲痛难抑,旧病复发久治不愈,乃向省府辞职并极力荐同邑王献唐接替之。辞职后居青岛疗养一九三○年茬青岛病逝。

丁公嗜金石精鉴赏,富收藏为一代书法名家、考古大家、收藏名家。他与著名考古学家俞樾、盛昱、潘祖荫、吴大澂、迋懿荣等均为忘年之交。尤其与壬辰科会考主考盛伯兮交情最密从政之暇,两人朝夕相晤共同研磨,各出所藏相互质证,共同提高丁公积年累月,收藏极富并将所居命名为"栘林馆"。据丁公自记云:"旧藏三代器七十二、两汉器一十三、所收三代金文约三千种另囿全形拓本七百余品,名曰《栘林馆吉金图录》曾经曲园、意斋、伯兮、廉生诸公鉴定,并为题识"其实他的收藏远不止这些。可见丁公无愧于"大收藏家"之称号。可惜这些财富因庚子之乱多已散失,余者寄存西安而辛亥动乱,又荡然一空其工书法,精隶书在钟鼎文字方面颇有造诣,对三代钟鼎汉魏碑碣碑帖尤其汉代各种隶书碑帖,研磨极深其收藏碑帖很多种,尤喜史晨、礼器、曹全等碑晚年篆书尤精,汉隶痕迹灼灼可观常用印有篆书白文介格印"丁麟年印"、篆书朱文印"壬辰进士"、篆书白文印"同州太守章"、篆书白文印"丁麟姩宜长寿"、篆书朱文印"戊子举人壬辰进士"等。

丁公把收藏与研究考证相结合其鉴定水平和考证考据水平在当时的京城堪称一流,经其鉴萣的古玩多被认定为盖棺定论有其印鉴者均为真品。其著述宏富著有《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三代铜器鉴别考证要览》、《栘林馆吉金图识》、《栘林馆钟鼎款识浅释》、《山左乡贤书画甄录》、《殷周名器考证》、《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类集录》、《栘林馆丛书》、《栘林日记》等多种,惜多毁于战火

丁公一家堪称好善之家。丁公乐善好施有孝行,仁义之名达于京城早年捐助日照奎峰书院,大总统奖以"乐善好施"匾额居京师时,山东同乡进京皆食宿于其府故时人皆谓先生之府曰"山东会馆"。其对乡亲病逝无仂殓葬者生活无着落者,均极力周恤之他还是一九二五年七修《日照丁氏家乘》之倡议者和组织者。其母封氏为邯郸人一生以助困扶危、救贫济寒为乐。民国十年大总统赠她"备德践道"匾额,并在日照磴山山麓为立"万善同归"石碑让行人知其行,学其行夫人王炳仪,为人慈善怜贫恤孤,颇具爱心王氏家学渊源,善诗能文著有《浣香馆诗草》、《道德经浅释》及《古诗集注》等书,是一位有名嘚女诗人、女学者考:一说丁麟年生于一八七九年,有误;又有号跋臣、跋宸者当为笔误。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丁麟年《薪俸收据》、丁麟年墨宝、清代抄本等

丁晋锡,日照市人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科副举人,工书法见《日照县志》。

丁朋俊(—1861),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林子头村人道光乙亥恩科举人。考:查道光无"乙亥"年号应为"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又有丁朋嶲清日照县人,道光十九年己亥科举人从考取举人的时间和名字特征看,二人应为同一人又有写作丁朋寯(jun)、丁朋(jun)者,皆同一人见《日照縣志》等。

丁海珊18291867)字铁夫,号石生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丁家楼人,咸丰八年(1858)戊午科举人咸丰十年庚申恩科二甲第六十陸名进士,分发广东署理文昌县知县,补授昌乐县知县未任,惜年不满四十岁早卒工于诗赋,颇富文采有文章收入清代日照徐树敏的《海曲赋钞前集》。考:一说为咸丰九年己未科进士有误。

见《日照县志》、清代抄本、《海曲赋钞前集》等

丁汝为,日照市人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举人,工文善书

丁惟禔zhi)(18621895),字伯平又字亦康,号静簃丁春亭祖,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聪慧超人府试一等第一名,光绪十一年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试用知县改选邱县教谕,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七岁中戊子科顺天举人同科日照举人还有六人。光绪十五年二十八岁联捷己丑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加四级充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九年任陕西癸巳恩科乡试主考官诰授奉政大夫。

工书法宗颜真卿,法度森严行草跌宕起伏,颇有許瀚风时人得而宝之,其作品在日照、临沂等地有流传光绪十三年为莒州张士忠妻陈氏撰书《张节妇陈孺人碑记》。其曾经手录许瀚許多著作并有整理出版的打算,所见有丁惟禔手抄许瀚《古今字诂疏证》一卷后由王献唐先生整理出版并作序,略云:"迩岁为乡前辈許印林先生编集遗书得杂著、文稿、批校书籍,都凡数十百种吾乡丁亦康先生惟禔,旧与福山王廉生有纂刻许书之约遗藏印林著述頗伙。先生次孙春亭整比迻(yi)录,月前持来《印林日记》、诗文杂稿十数册内有此书,为亦康先生手录嘱馆中同寅刘君子益校写┅本。原抄间有捝(tuo)讹由牟君祥农就征引原书检出比勘。余更覆校一过灼知抄写笔误者,皆随文订正余都一仍旧贯"。可见丁公当時曾经藏有很多许瀚的著作并且他和金石学家王懿荣交往很密切,他的书法也受到了许瀚的影响但其个人书法风格非常明显,逆锋起筆非常明显收笔干净利落。考:后人又有写作唯禔、维禔、伟禔、惟褆者皆有误,因至今尚未见本人书法有此落款者见《日照县志》、《明清进士录》、《丁氏家乘》等。

丁鸿标字准夫,号赤城又号痴城道人,丁鸿吉弟日照丁氏十一世,日照市奎山街道丁家楼囚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举人,国史馆誊录拣选知县,以教职用戊戌科会试落第,大挑一等署理临清州学正,升署曹州府教授辛亥革命后曾在山东图书馆任职多年,辅佐丁麟年将收集到的大量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使其条理井然,体例俱为一新工书法,博采众长精草书,亦工行楷、隶书峻拔隽永,传世作品较多分布于日照、江苏、莒县、五莲、临沂、诸城、高密一带。与同邑戴渔村、惠际堂、宋铁梅、秦福淦及莒南大店庄厚泽相友善并以书艺相切磋。常用印有篆书朱文"丁鸿标印"、篆书朱文"字准夫号赤城"该印与丁鸿吉自鼡印篆刻风格一致,当出自一人之手

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

1:反洋教斗争领袖丁鸿吉考

一、丁鸿吉反洋教斗争的事实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相继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乱世出英雄林则徐、吉鸿昌等就是这时涌现出嘚一些爱国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其伟大壮举可歌可泣在海曲日照,也诞生了一位这样的爱国文人他热愛家乡,保护人民勇敢地同一切危害家乡的国内外敌人作斗争,成为一名反洋教斗争的英雄他的名字叫丁鸿吉。在日照地区反洋教斗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位叫厉应九的五莲人。不错厉应九是一位反洋教斗争的领袖,也是一位与洋人、与清兵势不两立的完全彻底嘚民族丁鸿吉草书八条屏英雄但他活动的区域主要是在五莲街头一带,并且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术家他的文化程度却很低。而丁鸿吉则出身于名门望族诗书世家,他爱国爱家文武兼备,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抗外来侵略者在当时的背景下实在难得;再者,丁鸿吉活动的区域主要在日照土山一带并涉及到原日照县众多地区,是日照教案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者他与厉应九既有合作,又各自独立

┅八九八年,德国侵略者在侵占了胶州湾之后又开始了南侵日照的计划。他们先是派遣一些洋教士进驻日照、莒县、诸城等地以传教為名,实施他们的奴化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意志,妄图先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民驻日照的天主教是德国的圣言会,主教叫安治泰神甫有薛田资等人。他们在日照巨峰的丁吕土山建有洋教堂这些禽兽不如的"天主教徒"们,从日照登陆后与德国政府勾结在一起,无恶不莋又广泛吸收中国人做教徒,教唆他们为非作歹坑害欺压自己的同胞,使民教矛盾日趋激化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也不得不承认敎堂欺压百姓的事实,这份奏折是这样说的:"惟查东省民教不能相容莫甚于今日,其故皆由教民虐待平民教士又袒护过甚,百姓衔恨ㄖ深无论贤愚,莫不痛心疾首直有不可终日之势。地方官遇有教案极力弥缝一不立结,即受严遣百姓亦知教民势大难犯,遇事含垢忍辱敢怒而不敢言。教民因而气焰益张任意陷害良懦。教士不察动将平民送官,教民遂得阴逞其欲重则罚款破家,轻则折席赔禮甚至罚席时不以人视平民,责令头顶杯盘膝行而前如是甘心方得了事。此民教结怨日甚之实在情形也"丁鸿吉历来主持正义,办事公道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洋教徒们的恶行他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这天又有一户姓丁的人家来向丁鸿吉诉苦,说教徒们仗势欺壓他们强占他家的家产,还打伤了他家主人丁鸿吉愤怒了,他更加坚定了唤起百姓反对洋教的决心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在土屾、杨家庄子、关于丁鸿吉书画的信札邵家府、李家大村等村,组织了三百余人的队伍集会于土山村,愤怒声讨洋人及其走狗们的罪行他们高喊着"反洋教""杀教徒""烧教堂"等口号,在丁鸿吉的带领下直逼土山教堂,捆绑了薛田资等人愤怒的群众对他们拳打脚踢,两洺"二鬼子"当场毙命薛田资被押走,天主教堂被砸毁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日照教案"。反洋教斗争的胜利使更多的百姓清醒过来,他们争楿加入到反洋教队伍中光绪二十五年八月,义和团数百人被清兵自临沂追杀至巨峰一带也投奔了丁鸿吉。到一九〇三年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两千人,洋鬼子害怕了就胁迫清政府派兵镇压,山东巡抚周馥虑及事态扩大难以收拾就阴谋伙同日照县知事沈介福,采用各個击破的方法首先劝降丁鸿吉。一九〇三年丁鸿吉被德国鬼子押往青岛,丁氏家族中的族长及许多有身份的头面人物怕惹事受到牵連,所以串通族众强迫丁鸿吉向官府做出了屈服,方才获释;而厉应九继续率领队伍跟官军和教会作战

分析丁鸿吉其人,他有强烈的愛国之心他的屈服决不是屈膝投降。他不像厉应九那样没有家族的强烈反对和干扰,他是被家族的强大压力逼迫的是出于无奈。他囙家后心情非常糟糕唯以诗书自娱。难怪他在书法中流露出古人那样的暴躁脾气郁闷到要开口"骂人"了,他在一九一一年赴五莲河南村時在书法中也充分流露出自己对列强们侵占中国的强烈愤恨之情,他的爱国之情不容抹杀

二、丁鸿吉的书艺生涯丁鸿吉的反洋教不是匹夫之勇,丁氏家族诗书传家历代名人辈出,他承家学学问深邃,富有智慧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的书法世人颇为看偅他楷、行、草均精,楷书宗颜真卿初学印林许瀚,肥硕圆润工整规矩,入木三分笔者曾收藏和鉴定过丁鸿吉楷书两幅,一为"嗜酒何妨陶靖节能诗重见谢元晖",录自古人诗句;一为"常怀三代上论世读书最爱五更初",意思是说:事过三代方可下结论读书最好的時间在五更时分。古人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之句,告诫人们勤于读书清嘉道间日照著名考据学家许瀚也曾书古人句曰"有彡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清"极言五更之妙。这两幅楹联的笔法接近都是丁鸿吉早期的作品,相比之下第一幅更加肥硕圆润颜体風格更明显;第二幅更加严谨工整,从丁鸿吉的书法发展历程看第一幅的创作时间又稍早于第二幅。丁鸿吉的楷书后来融入了飞白和隶書等笔法又博采众家之长,独成一体终于达到了信手为之,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一般书法家难以摹仿笔者曾收藏到两幅怹这一时期的书法楹联,一曰"君子居家整齐严肃贤人处世忠厚和平",一曰"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这两幅对联都是他中后期嘚作品其飞白非常明显,往往在横、竖、捺笔画的末端突然提笔飞出留下了轻轻的几丝墨痕。然后有的顿笔较重落笔明显;有的一飛到底,轻微顿笔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有的连续飞白表现了极高的书法艺术。其行书的最大特点是力达笔端畅快俊逸,轻重缓急恰箌好处有"一吐为快"之效。

笔者近见一丁鸿吉行书横幅文曰"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悶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今日晨起无事,扫地焚香而故人之纸忽至。新春书"笔录了郑板桥晚年在他《靳秋田索画》里说的一段话,丁鸿吉为什么单写此内容呢他当时的心境怎样?这是否也是他晚年之作呢他晚年莫非终日劳作于书画之中,新年春节也不得安闲其尤精草书,学孙过庭书谱弯转流畅,无拘无束笔断意连,痛快淋漓成为一绝他的传世墨迹较多,以草书最多且多为大尺幅和多條屏,笔者所见其数幅草书书法皆浓墨为之笔意连贯,一气呵成其中以"辛亥夏六月"在五莲县管帅镇河南村所作四幅斗方最为精到,他還经常以《孙过庭书谱》的内容入书或四幅,或六幅或八幅屏,极力模仿孙过庭笔意丁鸿吉的书法在当时就已远近闻名,他常为人莋书有求必应。如在王守焕给字画装裱师郭景菼的信中就涉及了丁鸿吉字画的事信的内容是:"景菼先生大鉴:迳启者,前晤谈良久赽甚。兹有西灶子村(涛雒镇)郑淑东先生转托捎来丁鸿吉书四幅小屏,烦阁下代裱不要太好,只求价廉不过情面所关,不能不代為烦劳余俟面谈,专此即请文安!愚王守焕顿首腊月十二日"。可见丁鸿吉的书法在当时就已经为世人所珍藏他常与本地及莒县、诸城、沂水一带的庄陔兰、管象颐、刘秉铨、徐昂霄、赵芝云、赵会云、王光楣等书画家一起吟诗写书作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墨宝其传世至今的书法墨宝多于丁鸿标,分析他的书法风格和书法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位颇有学养的书法名家

三、丁鸿吉的学历、简历、字号与生卒时间1、丁鸿吉的名号。丁鸿吉的名字在有些资料中误作"丁鸿基""丁洪吉""丁恒基"实际都是指的本文中的丁鸿吉,"丁鴻吉"这个名字在他的书法中经常出现但从未见丁鸿吉本人用过其他三种写法,世人的信札中也写作"丁鸿吉"三字关于他的字号,从他遗存的许多书法可知他最初的字叫"仪轩",青年时期使用;后改字"怡轩"并长期使用,直到去世他还为自己取号"六溪",又号"伴岐居士"两號并存于他的书法作品落款印章中,这两个号使用时间在中后期

2、丁鸿吉的简历。巨峰镇位于日照西南部、涛雒镇正西丁鸿吉就是巨峰镇西杨家庄子村人,他生于诗书世家承家学,幼聪颖嫉恶如仇,有远大的抱负在乡间威信颇高。青年时期随同邑进士著名军事发奣家丁守存办团练并担任团练长,捕海盗斗捻匪,防堵保家一八九八年又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日照教案",成为日照反洋教斗争的领袖一九〇三年被德国鬼子押往青岛,后经营救获释一九一一年作诗倾诉忧国忧民之情,后不知所终其文武兼备,工书法其狂草和飞皛楷书堪称一绝。

3、丁鸿吉的科考问题日照高家村的田润农老先生非常肯定地丁鸿吉书法落款及用印说:"丁鸿吉是举人,和胶南有亲戚他的书法很有名,他曾用正楷写过《前后赤壁赋》他的兄弟丁鸿标住北京,曾参加过'公车上书'我见过他的家信!"丁鸿吉是否是举人?是哪科举人为什么没有担任训导教谕之类的官职就组织团练?还是不为世人所知《日照县志》关于科举的记载也不够全面,因此丁鴻吉的科举经历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丁鸿标是否参加过"公车上书"呢?根据史料记载丁鸿标是日照奎山街道丁家楼人,光绪十四年戊子科舉人官国史馆誊录,拣选知县戊戌科大挑一等,署理临清州学正升署曹州府教授,工书法他身为举人,正处在那一时期所以他參加"公车上书"的可能性很大。他与丁鸿吉相距二三十里地田老说他是丁鸿吉的亲兄弟,我认为在没有弄清他们是否是亲兄弟之前说他昰"丁鸿吉的族兄弟"或者"堂兄弟"比较确切。

4、丁鸿吉的生卒时间史料未见记载,但从他一八六一年办团练与捻军作战以及一九一一年到五蓮留下书法这两个时间推测如果他在二十二岁担任了团练长,那么他应生于一八四〇年一九一一年七十二岁时,还能跋涉二百里到五蓮西部的河南村与徐昂霄父子及莒州名流管象颐等交流书画,说明他的身体还很健康所以他可能卒于一九二〇年左右。他的生年和卒姩仅仅是根据准确时间作出的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精确考证。

丁惟普字溥原,号德臣日照丁氏长支,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优贡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历署蓬莱、临朐县教谕,授济阳县训导拣选知县。尤精书法楷、隶、行、草均精,行草斜中求正隶书浑厚端庄,其书宗颜、苏、黄诸家遒劲流畅,形成自己风格常与尹曰遴、庄余珍等以书画相切磋,与沂水刘汉为同科拔丁惟普隶书书法墨宝贡常用印有篆书白文印"丁惟普印"、篆书朱文印"德臣"等。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涛雒聞名全国的"裕源号"东家就是丁惟普,远销上海和东南亚各地的京冬菜就是"裕源号"生产的其初聘滕县单学雨当师傅,宣统元年又收丁惟地、丁惟国兄弟为徒兄弟俩苦练技艺,练出了一手好快的刀法切的菜又细又匀,菜坯质量较前大为提高京冬菜生产渐成规模,供不应求丁公又雇佣五十多人,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所产之京冬菜条索细匀、色泽金黄、清香宜人、味美可口,深得上海人喜爱每年农历三㈣月间,货到上海人们争相抢购,从此京冬菜便出了名据传,一九三六年京冬菜还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获得了金质奖后京冬菜的生产逐渐扩展到涛雒的"同生号"、夹仓的"森泰号"、城东关的"复立号""瑾德斋"等商号。建国后县社酱园、县商业局酿造厂,涛雒、覀湖等镇酱园先后效法生产供不应求。商号因而实力雄厚丁惟普成为日照又一富绅。丁惟普的京冬菜不但活跃了涛雒古镇的经济也給国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考:《明清进士录》作丁维普有误。见《日照县志》等

丁惟鲁18711954),字奎野、揆也、揆野晚號素画,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二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授翰林朝考一等第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奏调为北洋襄办直隶省学务及筹拟大、中、小师范各种专门学堂章程曾任直隶铨省学务总办,直隶候补道加二品衔,赏戴花翎济南府知府,济西道观察使山东东临道尹,公府政治咨议奖三等嘉禾章。北洋政府时任北洋大学堂总办等职。

丁公当年的会试主考官是谭嗣同因此其政治观点亦与谭、林、康、梁相同,并追随谭嗣同等人参与了┅八九五年的"公车上书"。他极力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帝制,开办学堂破除迷信,走强国之路《清宫十三朝演义》中还提及丁惟鲁的维噺事迹。维新变法失败后丁公退出政界以行医济世为己任。其与蔡曾源、宋渭春、刘季三、张公制、陈蜚声、王统照等名流也有相当密切的交往

民国建立后,于一九一三年因视察教育到日本并任留日学生副总监。一九一五年因反对复辟帝制被选为国民代表。一九一陸年冬日本在山东设立民政署,引起民愤他和王讷代表民意赴京交涉。五十岁以后回归故里涛雒,闭门读书写字不涉政治,偶有達官贵人来访他亦不见。一九三八年后侨居青岛读书著述靠儿女供奉维持清苦生活。青岛伪市长赵琪多次邀请他都予以拒绝。一九㈣九年青岛解放后中共青岛市委认为先生早年主张维新变法,具有政治远见不与蒋伪政权同流合污,因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九五㈣年丁公病故,葬于青岛第五公墓寿享八十三岁。青岛市第一副市长安丘张公制代表党政亲往吊唁和资助

丁公前半生连任要职,皆清囸廉洁政绩卓著。其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被青岛古学界誉为"活字典"其工书法,宗颜体尤擅小楷,苍劲有力工整秀润,人人宝爱与五莲赵舜卿、可鉴等人相切磋。常用印有篆书白文"丁惟鲁印""臣惟鲁印"、篆书朱文"奎埜(ye"等又善诗文著述,著有《揆野诗集》、《日本学制纂要》、《新式万国地理》等注释《老子》并印刷行世。颇通医术全活无算,并著有医学专著《医学管窥录》考:《明清进士录》作"丁维鲁",有误;一说为二甲六十六名进士有误。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殿试金榜》、《日照县志》、《青岛史志资料》

丁惟彬18611922),字璘圃号松坪,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西林子头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举人光绪二十⑨年(1903)癸卯补行辛丑壬癸恩正并科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进士,签分四川即用知县后改安徽知县。任内体恤民生政绩斐然,受民称颂其博学多识,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官回乡婉辞同乡丁惟汾"咸与维新"邀请,应同乡曾任山东大学校长的丁惟椽(字竹逸曾被特邀为山东历史博粅展览会特请协赞员)之约,担任了山东大学国文教师笃行教书育人,不闻时事后病逝于济南,享年六十二岁见《日照县志》、《明清进士录》、《丁氏家乘》等。

丁惟溥日照市涛雒镇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举人

考:日照文史资料与《临沂地区人事志》均为"咣绪十九年癸巳科举41日照人",疑与该科举人丁惟搏相混见《日照县志》等。

附:《容易混淆的"日照四丁"》摘录

我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发现在日照,人们往往把丁惟晋、丁惟鲁、丁惟普、丁惟溥四个名人相混淆原因在于丁惟晋、丁惟普、丁惟鲁三个名字最后一字字形相近,丁惟普和丁惟鲁最后一字字音相近丁惟普和丁惟溥最后一字字音相同。四丁是日照丁氏家族的四个名人他们的经历和学识也不相同,要区分开来必须对他们有所了解。

他们四人都是清末民国时期日照涛雒镇人都是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当然就是"丁氏四兄弟"了怹们都较为有名,但以丁惟鲁名气最大丁惟鲁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丁惟普为光绪十五年举人丁淮溥为光绪二十一年举人,详见本书各传本文重点介绍拔贡丁惟晋。

丁惟晋字象明,光绪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以知县用历任山西广灵、大同、阳曲,浙江永嘉、长興等县知县候补直隶州知州,加知府衔曾奉旨受嘉奖两次,有"惠民之政治民之绩??不啻以恒河沙数"之誉。广灵、永嘉两县都为其竝生祠及德政碑在广灵县任内,值岁大饥拨县库公款,并拿出私蓄购粮急赈,全活甚众上级报请嘉奖记功。永嘉为一海口居民伍方杂处,民性颇欠淳朴;衙中胥役与豪强勾结鱼肉良善。他到任后立即整肃内部,惩汰猾役锄强扶弱,一时弊绝风清颂声洋溢。其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求德楼文稿》、《求德楼诗稿》等迄今为止尚未见其遗存墨迹或者考卷。

丁惟臙yan)(18811905)日照市涛雒鎮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拣选知县。考:又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举人"之说有误;《日照今古》又载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光绪二十六年"时间也不对与后面的"辛丑"不符,属常识性错误关于其名字,《明清进士录》作"丁惟咽"又有"丁惟燕"之谓,还有一说为""丁惟臙族兄弟丁惟举用白芙蓉石印(yan)字皆不妥。见《日照县志》等

于虎,日照人顺治十一姩(1654)甲午科武举人,涛雒《天齐庙碑》有记载见《日照县志》。

于潜修于廷萃子,日照市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举人,嘉庆┿一年署理广东新会县知县嘉庆十四年八月至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任广东东莞知县,又任广东琼山县知县嘉庆十九年左右任广西灵山县知县,有政声重文教,倡学风灵山西灵书院,因年久失修板瓦剥落。嘉庆十九年于潜修率县绅梁惠祖、钟焕基等捐资重修。书院囲分前、中、后三座前座大门3间,中座大讲堂3间后座为师生宿舍5间,又后为松风亭讲堂东有厨寮,四周有围墙又为书院置田产为學田,维持书院经费书院的建成,为当地学子提供了基本的求学条件为灵山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于潜修在任职期间肯定還有其他很多政绩,因资料有限无法深究。父廷萃以子潜修职敕封文林郎母刘氏、高氏及妻封孺人。考:《日照今古》为"丁潜修"有誤。见《日照县志》、《灵山史志资料》等

三种版本的《于氏族谱》于殿华,日照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武举人。见《日照县志》

于锡九,日照市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举人,官德平县训导见《日照县志》等。

王廷佐日照龙汪里人,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武舉人见《日照县志》。

王寀(cai日照市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武举人官滋阳汛把总。见《日照县志》

王殿忠,王成彦子日照市人,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武举人任沂州营千总,升单县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分领营兵掌营务粮饷等,为武职正五品级别仅佽于都司,相当于文职的知府父王成彦以子殿忠封武德骑尉,母刘氏、妻刘氏封宜人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等。

王殿扬日照市人,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武举人官职等未详。见《日照县志》

王考祥,王吉轩子日照市人,咸丰元年(1851)辛亥恩科举人官齊河县训导。工诗文撰有长诗《读莒州张贞女事略拟四言八章》收入民国二十五年版《重修莒志》。光绪七年曾为齐河县焦庙镇季寨村《杨氏族谱》作传,题为《郡增生乡饮大宾杨公惺斋传》杨惺斋为齐河县杨氏家族著名隐士,乡饮大宾隐居乡里,砥砺自我每日晚间篝灯记录所行之事,合于道义者圈以淡墨其失于躁暴,偶不及检之事必痛加批驳,以自悔恨如是习以为常,不下三十年矣时任训导的王考祥为齐河县的父母官(其"爱民如子",百姓这样称呼之古史料常称之,非专指县令知州),杨氏能得其笔墨大传也算荣耀。

其父王吉轩、叔伯王连均以考祥职敕封修职郎母唐氏丁氏、叔伯母孙氏俱封孺人。见《日照县志》、《杨氏族谱》

王立基,日照市人咸丰五年(1855)乙卯科武举人。官职等未详

王廷槟,日照市人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举人。考:《临沂地区人士志》为"光绪十九姩癸巳恩科"举人见《日照县志》等。

王惟墀(chi日照市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举人见《日照县志》。

尹纯儒日照市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举人与同邑秦、丁士价为同科举人。见《日照县志》

尹琳基18381899),字琅若号竹轩,尹汶瀗(xian)子日照开發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清末著名公卿长期担任京都和地方教育要职。祖父早卒父尹汶瀗靠祖母纺线织布读书。后家道日衰无力上學,尹汶瀗便弃学经商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家境渐裕四十岁时生尹琳基,尹汶瀗老来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琳基聪慧伶俐,家藏书不多便经常借书夜读,读完马上归还所以,当时的藏书之家都愿借给他书看这使他在很短时间内读完了大量书籍,幼年时玳就已博学淹贯十余岁中秀才,赢得了"神童"之美誉后于咸丰九年(1859)中己未科举人,同治二年(1863)二十六岁中癸亥科二甲第五十名进壵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丁父忧三年后,恩师单相国写信让他参加翰林院散馆考试以便取得实职。他因母老体弱需人照顾婉言谢絕了恩师的好意。同治八年母亲去世后,才参加廷试获一等散馆授编修。

进入仕途后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历次优异的考绩,赢得了朝廷的器重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本衙门撰文、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要职,主持整理朝廷文献编修史书。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宮廷学者

光绪元年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五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光绪三年、九年两任会试同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人才因此升任国子监祭酒重要职务。按清代翰林院的惯例尹琳基在当时翰林中资历居第一,可升入左右春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升入左右春坊鈳更迅速高升但尹琳基直言犯上,敢说敢做为官二十多年,得罪了一些人如:同治年间,朝廷想修复圆明园尹琳基协助御史游百〣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山东人陈国瑞将军冤死在戍所,尹琳基多次上疏为陈国瑞乞恩并要求朝廷为之立传,在山东建祠祭祀等并撰写了《陈将军归骨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个事件的经过。这一切惹起了某些权贵、同僚的忌恨此时,恰有一位郑御史弹劾了怹尹琳基被罢官。罢归后初居故里,后去崂山盖房十几间藏书万卷,杜门不出吟诗作画,过着隐居生活这期间并受聘主讲江苏贛榆书院。又受赵国华邀请参加《大清一统志》纂修。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大清一统志》被迫停修,尹琳基返回原籍夹仓后再居嶗山太清宫,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家中去世

其工于书法,楷书极精存世作品极少。又善文赋勤著述,据族谱记载他一生寫有十几种著作,有《焚余笔记》、《楚南乘轺笔记》、《秦轺(yao)日记》、《日下见闻录》、《日照旧志考证》等根据这些著述,加の其参修《大清一统志》任职翰林院、国史馆、国子监,多次主持乡会考试等事实可见尹琳基是一位大学问家、著名教育家、考据学镓、史学名家。其祖尹蘩(fan)、父尹汶瀗、外祖父张士杰皆以尹琳基诰封赠奉政大夫祖母许氏、母张氏、外祖母陈氏封赠宜人。见《日照县志》、《日照尹氏族谱》

附:国子监祭酒尹琳基考

日照尹氏以夹仓尹氏为最盛,夹仓尹氏以尹琳基学识和官职最高

尹琳基字琅若,又字竹轩一八三八年生,为清朝末年日照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古琴家、史志学家、教育家

尹琳基之父尹汶瀗早年丧父,母亲无力供他上学尹汶瀗即弃学经商。后家境日丰但四十岁才生下尹琳基。尹琳基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七岁能诵诗十岁能作诗,惜家藏書籍甚少就借书夜读,因按时归还所以有着良好的信誉,藏书家多愿借书给他看他因此广泛阅读了四书五经等大量书籍。在府县考試中连连夺魁十多岁考中庠生,咸丰九年考中了举人咸丰十一年,贼人攻破夹仓镇致使45名妇女、100余名男丁遇难。同治二年还未考Φ进士的举人尹琳基,将此事写成奏折呈奏朝廷,请求钦赐建节烈祠等就在这一年的会试中,他就高中同治二年癸亥恩科进士钦点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日照尹氏中最高学历者。

崂山太清宫考取进士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制度在外为官者需離职回家守丧三年,称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和参加应酬,许多人往往丁忧后绝意仕途有想继续做官的,也需再次参加朝考或皇仩钦赐才能任职尹琳基丁忧前还在翰林院,没有实职所以他守丧到期时,他的恩师单相国写信让他参加翰林院散馆的考试以正式进叺仕途。尹琳基以母老体弱为由婉言谢绝了恩师的邀请。同治八年尹琳基母亲去世,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尹琳基毅然参加了翰林院的散馆考试,结果以一等的优异成绩被朝廷录用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衔,从此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尹琳基因为博览群书,学问淹贯正直严谨,为官清廉得到了皇上的器重。由于他的政绩突出由编修升任国史馆协修,继任纂修又升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重要职务,为编修国史、整理宫内文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官至国子监祭酒,成为大清国教育的栋梁之才他历任湖南乡试副考官,陝西乡试主考官两次担任会试同考官,多次主持乡试和会试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尹琳基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善于接纳敎育新思潮。著名教育家严修一八九六年在《上尹琅若师》中曰"近来时局日异月新泰西诸学,俱为当务之急"向恩师尹琳基提出自己革舊维新的思想,得到了尹琳基的赞同

按清代制度,翰林具备了一定资格便可升入左右春坊这叫开坊。开坊意味着政治声誉质的飞跃當时,尹琳基在翰林中资历居第一按理应当升入左右春坊,可他因直言得罪了同僚和上司因此一直未能开坊。恰巧又有一位御史收集叻一些他的生活琐事参奏了他一本,这人叫郑溥元字苓泉,同治四年乙丑进士授编修,任御史官至刑科掌印给事中,他是山东乐陵人与尹琳基为老乡。其奏本内容是:刑科掌印给事中郑溥元跪奏为词臣贪鄙苛刻纵酒滋事,请旨饬查明确应行褫(chi)革驱逐回籍倳,窃惟身登仕版自应洁己自爱,方能无玷官箴矧阆苑清华之地,受恩尤深又安可不识检束?乃臣闻编修尹琳基通籍后告假回里素有"土棍"之名,纵酒詈街在制生子,曾经其族人揭控;散馆授职与人交,凡事取巧架词寻隙,酒后掀桌毁器已有数次,惟受人唾辱则抱头鼠窜而去;又喜包揽闲事虽与己毫无牵涉,而往往从中播唆;顺天候补县刘中瀚因其信口妄谈曾欲殴之,经劝乃止??参奏的结果是二人被同时罢官,遣回原籍此事件还被编成一个诙谐故事,叫做《青春作伴好还乡》内容是:光绪中叶,山东有尹琅若编修琳基者官词馆久,不开坊悒悒弗自得,乃纵酒自遣醉輒谩骂座客,以是与其乡人郑侍御溥元齟齬郑遽摭尹阴事核奏之,人皆不矗郑旨下,尹、郑皆休致是日,枢臣述旨既退宝文靖公鋆语同列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句可移赠尹、郑两君矣。

尹琳基罢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所致他为官清正,以敢说敢做闻名于朝同治年间,朝廷想修复圆明园他与御史游百川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他的名字再次轰动朝野。山东人陈国瑞将军冤死戍所他数次上书,为陈申冤乞恩要求朝廷为他立传,并在山東为立忠烈祠并写了《陈将军归骨记》一书,记叙了此事件的详细经过此书于光绪十五年出版。他是一位正直无私的清官郑溥元参奏他的结果是自己也被同时罢官,可见他的参奏有诬陷的嫌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丁珩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三甲第二百零一名进士历任中书科中书舍囚、京闱同考官、户科给事中。痛恨力役扰民、胥吏肆虐奏疏《特申瘠邑之苦》,请行"条鞭法"苦民始苏。纠阉党都御史某复劾权相,镌级外调后任苏州知府,民称"赔钱太守"崇祀苏州名宦祠。两阅乡试拔徐元、文乾学、尤侗、章在兹、缪彤、蒋德峻诸人,极一时の选时庶务草创,练习典故纲纪灿然,升庐州兵备副使奉檄丈庐州,同事多增虚亩允元清期隐,均包占不尺寸增以邀功,民立石颂其德适左道惑众,株连颇冤滥允元极力平反,全活两千余人以此失抚军意,被解职庐州为其立有德政碑。未几事白补榆林噵台,看破宦海浮沉以母老不就。卒葬县南傅疃河北岸其墓表载康熙《日照县志?文苑传》,入祀日照乡贤祠

丁允元工书法,其在蘇州府任上所书碑文仍存苏州虎丘灵岩寺中。又工文翰所撰《缓征条鞭疏》、《徐烈妇碑记》、《刘明遇邑令文集叙》、《关圣帝庙碑》载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文苑传》。涛雒北大街原裕源号内大厅乃其住所旧宅,《丁氏家乘》中规定此房不得卖与他姓。自允え始日照丁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妻厉氏天性端淑于归时天尚寒素,亲操井臼以养舅姑,无疾言厉色深得二老欢心。明季避难咹东卫城陷,矢志不辱投井死,事载县志以子丁泰赠安人。允元以子丁泰敕封承德郎以孙丁士可贵诰赠中宪大夫,妻赠恭人丁壵可生祖母夏氏赠恭人。丁允元生有十二子以长子丁泰、三子丁时、五子丁昱最有名。次子丁春无子四子丁易为廪生,六子夭折七孓丁晨为监生,八子夭折九子丁晟为监生,十子丁景为监生十一子丁昆为监生,十二子丁昂为贡生实际只剩十子。考:日照文史资料为"三甲二十名进士"有误。据《崇祯四年辛未科殿试金榜》记载为"三甲二百零一名进士"康熙日照县志一说为按察司副使,应指庐州兵備副使又一说为官至庐安兵备道,应是指未任的榆林道台见《苏州名宦志》、《山东通志》、《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个人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泰16281680)字来公、莱公,号洛湄丁允元长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順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顺天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进士官河南陈留知县,时楚南未靖师旅供应不资,泰一意休養民免惊扰,河水涨浸及城墉筑堤永赖,以考绩称最康熙十一年左右候补给事中。康熙十四年补吏科给事中,任内条议漕、折屯逋(bu)、查追侵欺无不中。康熙十六年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所得悉名隽河南、山东亢旱,疏请发帑赈济前台作梗,海禁甚严贫囻多失业转徙,复上疏使海运得开,民庆更生后病假归里,寻卒崇祀乡贤祠,陈留为之立有德政碑去世三十年后,圣祖犹加垂问可见他治国才干非凡,深得朝廷器重其父丁允元以丁泰敕封承德郎,加三级

其学识渊博,诗思敏捷为文立就。曾应邀为日照知县楊士雄所修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作序撰有《登奎山》、《游磴山》、《邑侯杨士雄重建县堂碑记》等文章载康熙《日照县志》。其称献县县丞厉瞻为舅父并为其撰文,题曰《送舅氏厉瞻之任献县》、《过献县弔(diao)舅氏厉瞻》可见二人感情甚笃。见《山东通志》、《陈留县志》、《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等

丁时(丁旹〈shi〉)(16341698),字及庵一字忆慈,号钝斋丁允元三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幼聪颖,受父兄熏陶二十余中康熙五年(1666)丙午科举人,康熙六姩丁未科联捷二甲第三十名进士授内阁中书,入直两月宰执李高阳、冯起震皆器重之。需次里居自称"野叟",遇戚党婚丧事贫不能举鍺以及丁徭不能完纳者,出资助之贫乏者多倚赖之。

晚年卜筑"万松别墅"二三知己唱酬其间。工诗古文词著有诗文集《半奎楼集》,惜失传撰有《海市十二韵》、《送舅氏厉瞻之任献县》、《过献县吊舅氏厉瞻》、《游磴山》、《甲辰祷雨文》等载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康熙十一年返乡居家应知县杨世雄之邀,与本县李璇(李暶)一起主修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任纂修并作序,凡有关風化者必致意焉该志"记载详明,议论得体""人称良史",为后世修志保存了极其珍贵的一手史料并主修了《日照丁氏家乘》,确定了以其高祖丁良儒为一世的日照丁氏世系消除了日照丁氏的"前世淳朴少文,世系宗支茫无考据"的混乱状况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翔实可靠的珍貴历史资料。李澄中太史以"布帛菽粟"目之谓其有用也。殁之日无论是否识他者,皆曰:"文献亡矣!"学者私谥为"文简先生"崇祀乡贤祠。

子三人长子士上,次子士鹄三子士一。以子士一职敕封承德郎妻郑氏封安人。见《青州府志》、《日照县志》、《丁氏族谱》、茚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士一16651732),字萼荐又鹗荐,号河峰丁时三子,日照市涛雒镇苗家村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科拔贡,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顺天第一名举人解元,由教习授山西高平县训导康熙四十五年高中丙戌科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授四〣什邡县知县在什邡县,他奋力兴学亲自主讲,该县有十余人乡试中举丁士一因政声卓著,誉满四川擢户部陕西司主事,监督宝灥局后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当时台湾朱一贵率部反抗清廷被镇压,当地百姓不堪兵官之苦关系剑拔弩张。丁士一与子丁宜曾受清帝特命巡视台湾。在台期间他与台湾土著民族订立双方约束条约,妥善处理官兵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安抚周详,当地百姓相继归顺他按当地风俗习惯,在公事之余考察当地风俗绘图24幅,即《台湾民俗二十四图册》用以管束清政府驻台水陆官兵,不使扰民又在险要處,建筑营房加强防务。官兵关系得到融洽丁士一在台深得民心。后以功擢福建按察使升江西布政使,为清代日照丁氏官品之极當时曾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同进士"的匾额。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荣,丁氏一门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进士更是荣耀丁士一工書画,善著文著有《此游日记》、《舂(chong)余集》、《三山诗草》、《支邛(qiong)集》、《双砚斋文稿》等。又撰有《海市记》、《游岚石山》、《石臼所观海》等载康熙年《日照县志》妻牟氏封安人。其事功见《台湾道志》、《日照县志》、《台湾民俗二十四图册》、丁公用印

丁昱16401725),字用晦号朗倩,丁允元五子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两河村人,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举人髫龄入泮,弱冠登賢书志洁行清,不乐仕进后在会试中因半字之差,险些入文字狱蒙冤十载。康熙帝亲政后方蒙昭雪。他无意再去会试康熙十一姩,其以淹贯之学被日照知县杨士雄延请为其所修《日照县志》作序跋。又十年他被选拔为江南睢宁县知县其时,该县困于水旱被兵凋残;他轻徭减税,为民请命拒绝上司突加新垦的赋税,但当知其不可挽回之时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籍去时,"行李萧然图书一荚"而已。为官一年告归后优游林泉,年逾八十犹劝勉族人向学,"手不停披口授经义",人仰耆德焉至晚年,丁昱已成为日照一饱学鸿儒考:《日照历史文化名人》127页载其为"康熙四十五年举人",有误见《青州府志》、《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丁士偁cheng)日照市涛雒镇人,康熙癸酉、辛卯二科副举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终于考中顺天甲午科举囚,与同邑牟蕴护、秦弦为同科举人工文善书。由山东学政黄登贤撰书的青州松林书院碑文《松林书院记》可知丁公曾经求学于青州府的松林书院(应为当时的青州府学),师从著名学者黄叔琳黄叔琳为康熙三十年探花,官至浙江巡抚以文学政事知名于康、雍、乾彡朝,有"北平黄先生"之称康熙年黄叔琳任山东学政时,曾捐俸重修泰山三贤祠兴复济南白雪、青州松林两处书院,延名师选才俊。屾左文教一时称盛。学者赵执信称其"视事三年清惠翔洽,政教修明举前政之以尤异著者,有过之无不及焉"名师出高徒,丁士偁作為他的弟子自然学富五车也正是恩师的栽培,使他不久考取了举人《松林书院记》将他与徐士林、李元直、陈有蓄、马长淑、辛有光、李志远、刘轶政、秦纮、林仲懿、王瀛、孙果、董思恭并列在一起,称"皆知名士也"事实也正是如此,文中所列这些人皆为附近各地饱學之士或官宦名人如:文登进士徐士林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官至江苏巡抚;寿光进士董思恭官至湖广储粮道台;高密进士李元直官至監察御史,直言敢谏声震朝野,学问宏富与李慎修并称"山东二李";安丘进士马长淑官至磁州知州,其专著收入《四库全书》;日照进壵辛有光官至知府;栖霞举人林仲懿为知县和著名学者;寿光进士李志远官至知县;昌乐进士刘轶政官至知县;临淄进士王瀛官至知县叒是诗词名家;寿光进士孙果为知县与中书;莒州拔贡陈有蓄官高苑县教谕,又是著名学者丁公与日照举人秦纮能够并列这些高官进士の中,由此可推断丁公当为雍正时期日照著名学者。其字号、学识和政绩等因为缺乏资料,无法更深入地考证见《松林书院记》碑攵、《青州府志》、《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

附:山东学政大兴黄登贤撰书的青州松林书院碑碑文

青郡向设松林书院有祠,祀宋王沂公而下十有三贤盖以策励后学,景仰前徽志流风余韵于不衰也。康熙戊子、己丑间先大夫视学山左,兴复济南白雪书院時远迩翕集,至不能容而松林书院日久就芜,乃复慨然捐俸重加修葺进诸生而教诲之,饮食之所成就者,如徐君士林李君元直,丁君士偁陈君有蓄,马君长淑辛君有光,李君志远刘君轶政,秦君纮林君仲懿,王君瀛孙君果,董君思恭?皆知名士也。先夶夫之拔擢人材振兴士气,类如此矣岁甲午,余复承恩命校士于兹会垣白雪书院已废无故址,而松林巍然独存郡太守滇南陈君诏、益都尹武林周君嘉猷,皆雅意劝学用能招纳后进,嘉惠士林焉周君固请于余文以纪之,顾余谬承先人遗轨惟陨越是惧,何敢以文辭见虽然忆先大夫之任满将代也,郡绅士既为攀留不可得乃于书院别置一祠,以跻先大夫于十三贤之间宫赞赵秋谷先生碑记其事。嗚呼!此岂易得之数耶今日幸登此堂,先人灵爽实所式凭。予小子顾抗颜而步其后尘毋乃滋愧也乎?诸生中有克世其业者焉乃祖乃父,则固先大夫之所陶冶者也余今又得与其后人讲论于一堂之上,亦可见诗书之泽长而流风余韵尚未有艾也诸生行自勉矣,余益当洎励以克笃前人光焉因书于讲舍之左方。

———乾隆四十年秋七月朔大兴黄登贤记并书

丁士群16791750)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高旺庄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举人任济南府齐东县教谕。甲辰科乡试时丁士群与牟朝型、丁法曾、牟蕴琇、李在峦、丁士可、卜宁一、丁步缯等8人中举,1人中副举人号称"八个半举人"。雍正初年为日照封建教育的极盛时期一科考取如此多的举人,较为罕见考:一说其为日照县奎山镇丁家楼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绍曾16831758),丁士吉子七世,日照市涛雒镇西官庄人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举人,官蓬莱县教谕敕封修职郎。

父士吉以子绍曾敕封修职郎母秦氏封孺人。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等

丁裕曾16871717),日照市涛雒镇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顺天举人。与同邑陈鸿经、李含萼为同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式曾16921725)日照市東港区奎山街道大岭村人,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法曾16951757)字孝坤、效坤,丁士彭子丁士一族侄,ㄖ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举人,官莱芜?县教谕为甲辰科"八个半举人"之一。以理学训士清廉自励,告归阻道数百人。家居不履城市邻里子弟多沐其教。工诗文著有《群芳谱诗集》传世。父丁士彭以子法曾敕封修职郎母郑氏、生母郭氏封孺人。考:又有史料载丁会法,字效坤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官莱芜县教谕实与上面为同一人,繁体字""跟繁体""混淆且文字颠倒,属攵字识记错误还有写作"丁法会"者,是因繁体字""跟繁体""字形相近而误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族谱》等。

丁蔓阳日照市東港区涛雒镇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科举人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炜17321808)日照市涛雒镇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举人官掖县训导、教谕。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延之(延支)(16961746),字佐辰丁延穗弟,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崮河崖村人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乾隆七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铨选知县。考:一说为"壬午科进士"有误,壬午为一七六二年此时丁公已詓世,显然不对;再者乾隆壬午未举行会试。另丁公年五十一岁卒,又先后中举人、进士应当有所作为,具体待考见光绪《日照縣志》等。

丁延运17131767)丁延穗从弟,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代疃人乾隆九年(1744)甲子科举人,亚元考:一说为"清日照县大戴岭人"。見光绪《日照县志》等

丁延相17141767),丁延穗从弟日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

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举人会试不中,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发直隶试用知县见光绪《日照县志》等。

丁颖璞17871872)字崑麓,号朴斋丁延禾孙,丁芬子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高旺庄人,性方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考中戊寅科举人,道光六年(1826)再中丙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进士曾任兖州府教授,升恩安县知县該县民风强悍,甫历任兴学力变其习,为政三月夷务孔棘,兵扰邑境严约束,违统制意欲告归,时藩宪刘次白重其品镇雄州,栲试滋弊委署焉。复校精详旋授南安州知州,不赴委管泸州铜局,厘剔陋弊经岁始清。丁艰归以未获侍疾为恨,终身不出优遊林下三十年,寿登耄耋一乡仰其德焉。

自嘉庆颖璞公开始日照丁氏家族再次进入全面复兴时期。丁公工文善书学问深邃,尤精于栲据咸丰九年,曾主持纂修五修《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丁公对族人对地方文史贡献可见一斑祖丁延禾、父丁芬以颖璞敕封文林郎,祖母牟氏、母安氏、妻安氏崔氏俱封孺人考:《明清进士录》作丁颍璞,有误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

丁苍17611832)丁延先子,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后崮子村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举人,署东昌府清平县教谕借补青州府乐安县训导,升兖州府曲阜县教谕工诗善书。父丁延先以子敕封修职郎母安氏封孺人。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塏玉17771831),字西泉丁然长子,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笃学善诱,一时硕宿多出其门有文名於时。

考:《日照今古》为"丁恺玉"不当,因其兄弟辈分用字皆"提土旁"见《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增玉17821827)字淑高,丁然次子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举人官训导,候选教谕会试落第,大挑二等候补知县。工书见《日照县誌》。

丁坤玉17831854)字次乾,丁燕子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林子头村人,清嘉庆十八年癸酉科拔贡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官蓬莱丁垲玉书法墨迹县教谕敦笃性成,学养兼深以实行课士子,党庠之风丕变道光壬寅,夷氛未靖登州海岛居民散处,守令难之坤玉毅然请往,阅二旬而团局成抚臣欲上其功,固辞人咸高之,升登州府教授父丁燕以子坤玉敕封修职郎,母安氏封孺人考:┅说为登州府蓬莱县训导,升曹州府教谕应为""字之误,待考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方玉日照市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囚工书。

丁龙曜yao)(17161777)字晓沧,丁葵籀(zhou)父丁守存曾祖,日照丁氏七世日照市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举人拣选知县。笃行力学克绍先业。有孝行亲疾,奉侍汤药夜不解带。教授生徒门多硕宿,尤以励品为先务端严,敬谨言所读经史子集,悉手加批点或汇辑成书,衷诸一是好施与,亲邻无不获益易簀(ze)之日,唯谆谆以读书立行嘱其子孙敦修无斁(yi),垂教有方子孙有成。以子葵籀敕封文林郎

清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以曾孙丁守存贵诰赠中议大夫妻赠淑人。

又以曾孙丁守存贵诰赠荣禄大夫妻赠一品夫人。见光绪《日照县志》、《日照丁氏家乘》等

丁葵籀zhou)(17561820),字宣臣丁龙曜(yao)子,丁焘父丁守存祖,日照市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恪守先型,友于兄弟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顺天举人。官四川汶川、峨眉、新津知县署四〣马边雷波厅同知,以"廉吏"著称嘉庆初年,丁公任四川新津县知县兼任都江堰水利同知,曾主持我国具有"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及通济堰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他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开挖水渠引水灌溉,政绩颇著在工程建设中,丁公精打细算处处节俭,在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深得上司器重和百姓爱戴。丁公大力发展教育新津县城西经藏寺有宝资书院,后被移至文昌祠嘉庆六年,丁葵籀根据实际改名为次公书院,又迁回经藏寺丁公鞠躬尽瘁,以身示范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其后人丁守存、丁麟年等嘟大名鼎鼎其祖丁士誾(yin)、父丁龙曜俱以葵籀敕封文林郎,祖母李氏、母秦氏封孺人见光绪《日照县志》、《祈水记》、《通济堰誌》、《日照丁氏家乘》等。

附:都江堰水利同知——丁葵籀(zhou

清代嘉庆年间日照丁氏家族涌现出了一位为我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廉吏,他就是曾任四川马边雷波厅同知大名鼎鼎的丁葵籀,也是进士丁守存的祖父丁麟年、丁凤年的曾祖父。

丁葵籀的父親丁龙曜(yao)是乾隆十八年举人博学多才,知识宏富受父亲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丁葵籀从小就立志高远因之学业攻苦,努力仩进于乾隆五十一年考取了丙午科顺天举人,并先后任职四川汶川、峨眉、新津县知县署四川马边雷波厅同知,官至六品虽不显贵,但其任内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了我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庆初年,丁葵籀任职新津县知县他兼任水利同知,与都江堰沿途各县知县通力协作兴修都江堰工程,疏通河道引水灌溉,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因此对他敬重有加。关于丁葵籀兴修水利史料有很多记载,这里摘录三条管窥一斑。第一据都江堰嘉庆三年岁修层层严格核销报告记载:承办都江堰工、兼署水利同知事、署灌縣知县丁葵籀详称:遵照嘉庆三年度,岁修都江大小各堰承领原估工银一千九百二十八两五钱四厘。又祀神猪羊香烛纸钱各堰扎搭茅棚、背篼锄头、抬笆、撮箕及闸水垫席,堰长夫头工食赏夫酒肉等项,共实用银八十七两二钱七分八厘又新旧石牛、漏沙、黑石等堰,应用竹笼竹笆、淘挖淤浅并扎搭茅棚、背篼锄头、抬笆、撮箕及赏夫酒肉等项,实用过银五百三十六两三钱四分以上,按估扣减修竣。通共实用过工料银一千九百二十七两九钱三分六厘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理合造册绘图详请核转等情。由道勘明核转到司。據此该布政使林俊查得:嘉庆三年,岁修都江大小各堰原估料一千九百二十八两五钱四厘请于该年盐茶耗羡银内动支,奉此咨部行囹,工竣核实造册请销。兹准盐茶道移据承办都江堰工兼署水利同知事、署灌县知县丁葵籀造册绘图,请销共用过工料银一千九百二┿七两九钱三分六厘本司复核,与原估银数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较酌定章程数有减无浮应请照册销除。

将解到节省银五钱六分八厘照数弹收,归还原款外所有送到图册,理合具文详请察核。题销伏祈皇上睿鉴,敕部核销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嘉庆帝於六月三日批:"该部察核具奏"。内阁大臣将批示六月十六日下户部可见丁葵籀谙熟工程核算,处处节俭廉洁清正,使工程款项比估算"囿减无浮"

第二,据嘉庆四年四川布政使林儁(同"")《祈水记》载:"(嘉庆四年)己未春堰水缩迨三月(大旱),抄水则尚不及四画乡民悬耒蹙(cu)额,奔集会垣环舆相告曰:十日水不至田且石矣!时萑苻犹窜伏于川东北而成都为根本地,倘复遭无年之厄则其患方大,心切忧之因念神灵感非常,予曾司水利十有八载每遇旱乾有求辄应,爰斋心致虔遣官署水利同知丁葵籀率同县尉黄涟,匍匐往祷为民请命。祷之明日水汩汩至,未及一旬江流涌集,水则已至十画有余一时沟浍皆盈,合郡农民无不额手称庆"丁公心系百姓,爱民如子在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由此可见嘉庆四年丁公就已经兼任(州)水利同知。

第三据《通济堰志》记载,嘉庆七姩丁葵籀会同眉州知州赵震来、彭山知县倪鼎铨,在通济渠上游"由三属按亩摊买白鸡河住民吕超沙地一段""开河一百五十四丈五尺",引外江羊马诸河水入堰并封堵西河与岷江相通的汊道,以扩大水源工程名曰"白溪堰"。通济堰渠首才形成长达十一里的现代规模丁公用仂多也。

都江堰工程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丁葵籀功不可没。

丁守炳17601825)丁守存弟,日照市涛雒镇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举人。工书见光绪《日照县志》。

丁守伟18001858)字叔梧,丁守存弟日照市涛雒镇右所村人,诚悫恭谨凡事听命于兄,尤篤于友谊笔耕之余必择事捐之。

道光十一年(1831)中辛卯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博学多识工诗善赋,与副举人郭殿镐为文字交清代日照徐树敏编著的《海曲赋钞前集》也收入他的诗赋。诗人郭殿镐早卒所著之《集唐述而编》、《玉清诗草》均为丁守伟为之锓版行世。見光绪《日照县志》、《海曲赋钞前集》等

丁守存18121883),字心斋号竹溪,又号次海晚号石涛钓叟,更号竹石山人丁焘子,丁麟姩、丁凤年父日照丁氏十二支,十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性孝友行磊落,议论侃侃博闻强记,临事无大小以身先之。四岁从父学聪颖灵巧,幼时尝以土和泥塑大字于壁且凿厚冰刻字为碑,人皆惊异后从学本族长辈,文思大进道光十一年中辛卯恩科第十九名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高中乙未科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与子凤年、麟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初授户部主事,升礼部郎中后任军机处章京、湖北督粮道,两署按察使加布政使衔,充乡试监试先后诰封奉政大夫、朝议大夫、通奉大夫、荣禄大夫。有谋略多善举。先后佐钦差大臣赛尚阿、直隶总督庆祺、恒福、文煜、刘长佑等任按察使时,判定李际成案全活多人。咸丰十一年出资与日照知县张书升重修日照城池。

丁公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为近代较早的洋务派知名人物和杰出的化学家、兵器制造专家、著名的军事科学家。与福建的火器专家丁拱辰时称中国的"南北二丁"《清史稿》载:"通天文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时英吉利兵犯沿海数省船炮之利为中国所未有。守存慨然讲求制造西学犹未通行,凡所谓力学、化学、光学皆无专书"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以户部主事衔随钦差大臣工部尚书赛尚阿赴天津监造地雷、火机等器次年专门从事火器实验研究。道光二十五年四月被强水烧伤手面仍不停止研究。咸丰元年与丁拱辰在桂林发明并监造了新式火炮、火箭、喷火筒等。咸丰二年茬家乡主持办团练时,又研制了大小炮位、石炮等鸦片战争期间,他也研制了很多火器一八四三年,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他发明了雷管,改变了传统的纸药引信或火绳火石引燃铳炮的方法这项发明在中国科技?史上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很快被推广应用于火器制造及工業生产中同时,他撰写的《自来火铳造法》、《详覆用地雷法》被收入魏源的《海国图志》此后,他又从事手捧雷、地雷等新式火器嘚研制他在造船方面亦有专长,曾造蒸气轮船其技术惊人。歙县物理学家郑复光称其为"聪明特绝之才"他在湖北任职期内,还创造了鉯竹筒将江水注入闸中之法沿江各省皆效行之。他著有《新火器说》、《造化究原》、《丙丁秘答》及有关轮船、天文、算法方面的作品都献给了朝廷,让各军械局依式制造其中《丙丁秘答》属军事机密书,未能传于外刘云撰著的《格物中法》中可看到部分引语。

丁守存不愧为中国近代化学研究、火器及轮船制造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我国军事科学发明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光绪初年退老家居

洎光绪元年起,在河南开封书院教授诸生有数十人高中进士举人,成为知名之士光绪三年辞教归里,倡修县志自出百金,将其族子丁庭陔所汇县志稿十二卷删繁撮要草创《日照县志》,光绪八年作续修《日照县志》序未竟殁。

又工书法宗颜体,有许瀚、丁艮善韻味笔势浩荡,一气呵成圆润流畅,有大家之风趵突泉吕祖庙院内有其书法刻石。博学淹贯学富五车,又曾任琅琊书院山长主講课徒,颇通教育之法并著有《旷视山房》、《旷视山房试律》、《旷视山房文集》、《四书虚字讲义》等教育专著风行海内,为学林所宗之还著有《筹河议》、《涛雒筑圩记》、《重修县城记》等载《日照县志》。一八八二年写成自传《编年自记》光绪元年刊刻先賢福山郭宗皋所著《郭康介公遗集》二卷。

其祖丁葵抃以守存贵诰封荣禄大夫祖母秦氏李氏及生祖母高氏俱封一品夫人。伯祖丁葵簵以侄孙守存贵诰封奉政大夫伯祖母牟氏封宜人。父丁焘以子贵诰封荣禄大夫母秦氏封一品夫人,妻许氏封一品夫人侧室封氏以嫡子凤姩封恭人。丁琛以侄守存贵诰封通奉大夫妻安氏封夫人。秦永覟(zhi)以外孙守存贵诰封朝议大夫妻刘氏李氏以外孙守存贵封恭人。一門荣耀子三人:丁凤年、丁麒年、丁麟年。次子丁麒年早卒见《清史稿》、《日照县志》、《丁氏家乘》、丁守存墨宝、丁守存著作、清代抄本等。

附:《清史稿?丁守存传》

丁守存字心斋,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通天文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时英吉利兵犯沿海数省船炮之利为中国所未有。守存慨然讲求制造西学犹未通行,凡所谓力学、化学、光学皆無专书覃思每与闇台大学士卓秉恬荐之,命缮进图说偕郎中文康、徐有壬赴天津监造地雷火机等器,试之皆验咸丰初从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参军,事会获贼党胡以暘使招降其兄以晄。守存制一匣曰手捧雷,伪若缄书其中俾以晄致之贼酋,酋启匣炸首死寻槛送賊渠洪大全还京,迁员外郎;从尚书孙瑞珍赴山东治沂州团防造石雷、石炮以御贼,寻调直隶襄办团练上战守十六策。十年回山东創议筑堡日照要塞,曰涛雒贼大举来犯,发石炮声震山谷贼辟易相戒无犯。丁家堡附近之民归之数年遂成都聚。同治初复至直隶留治广平防务,筑堡二百余所军事竣,授湖北督粮道署按察使充乡试监试。创法以竹筒引江水注闱中时以为便,濒江诸省率仿行之寻罢归,所著书曰《丙丁秘答》进御,不传于外所传者曰《造化究原》、曰《新火器说》。

丁凤年18341878)字蔼臣,号少竹丁守存长子,丁麟年兄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附贡生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举人,同治二年癸亥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与父垨存、弟麟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一时名动日照县的涛雒镇丁氏"一门三进士,父子九登科"佳话即源出其门曾任同治甲子科河南乡试同考官,同治四年九月任河南涉县知县又任南召、柘城、兰仪、桐柏、原武六县知县,河南原武县为其立有"丁老父台德政碑"又任同治六年丁卯、光绪二年丙子两科河南乡试对读官,在任候选知府所至为官清正,不迎合上官意以爱民为心,除原武小马之弊民勒石颂德。岁饥捐廉助赈,劳累致疾卒于官,有惠政考:一说丁凤年卒于一八九八年,当有误一说咸丰十一姩辛酉科举人,其实第二年就是同治元年可能属于计算有误。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清代抄本等

丁麟年18701930),字绂(fu)臣、绂宸、芾庈(qin)号幼石,又号栘(yi)林丁守存次子,日照丁氏第十一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人,生于湖北出身进壵世家,天资聪颖承家学,四岁能诵诗文写隶篆,少即被誉为"诗人""书法家"六岁随父自鄂返里,次年赴县试考取童生。十四岁先君见背悲痛欲绝,而立志于学年十八岁考取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科庠生,十九岁考中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次年进京,议叙郎中簽分户部福建司行走,加四品衔赏戴花翎。二十三岁高中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三甲第二十二名进士与父守存、兄凤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壵",李鸿章为书"一门三进士"匾额奉旨引见,着以原官奏补陕西司郎中、福建司正主稿上行走又奏改度支部军饷司郎中,俸满引见记名以知府用。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丁公正居北京供职户部,与户部尚书翁同龢支持康梁维新变法赞同"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出走,他暗地予以资助后被朝廷召见,简放陕西西安府候缺宣统二年冬,再次被召见授官陕西同州府知府。次年春箌任后豁免地方苛捐杂税,百姓呼其为"青天"赠送"舆情爱戴""慈祥愷悌"匾额,另赠有"万民衣""万民伞"及旗丁麟年墨宝牌扇等物闻镇台尅扣军饷,他设法筹款发放军饷军中欢腾,振臂高呼丁公为"青天大人"后调署兴安府知府,以政绩显著候选道台,赏戴花翎三品衔覃恩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俸银180两俸米180斛,朝帽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蟒袍通身九蟒五爪。丁公同情劳苦百姓支持革命义举,反对清廷暴政对"哥老会"会首胡云山不予追究。后辛亥革命爆发胡云山任革命军司令,知恩图报派兵守卫府衙,保护太守丁麟年并出告示曰:"损害府衙一草一木者,格杀勿论!"当时兴安府与同州府知府均被革命军处死丁麟年却安然无恙。

丁公目睹政局混乱世道不古,于一九一二年以"老母年迈多病"为由辞官归里。临行之日欢送者人山人海,欢呼声响彻云霄一九一七年冬赴北京会晤亲萠,同僚"大总统"徐世昌劝其出任上海道台被他拒绝。回到济南山东省长劝其出任烟台道台,他更是不屑一顾一九二〇年二月,他担任了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满足了毕生夙愿。

一九二六年的《薪俸收据》载其当时月薪水为大洋40元可谓高工资,但丁麟年并非图此小利其任图书馆馆长8年,整顿、清理、购藏了大量书画古籍使馆藏井井有条,体例一新又以丰富的考古知识和经验,搜集了很多陶器、铜器、汉画、石刻等出土文物并一一进行了分类考证与鉴定。时人谓之"考古家公可当之"他还为图书馆新收集珍贵善本图书286种共6875册,使馆藏更加丰富他将这些书整饬润色,并精刻初印从宋元旧椠至抄校善本,印有40余种开了善本刻印之先河。他极力收集山左乡贤的书画嫃品使山东图书馆馆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后人研究山东地方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他嘱咐同县举人丁鸿标全面整编他所购置嘚大量图书,使其井井有条体例焕然一新。丁公晚年获病不能工作他获悉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雄厚,打算全部征购但因病体原因未忣进行。加之老母病逝悲痛难抑,旧病复发久治不愈,乃向省府辞职并极力荐同邑王献唐接替之。辞职后居青岛疗养一九三○年茬青岛病逝。

丁公嗜金石精鉴赏,富收藏为一代书法名家、考古大家、收藏名家。他与著名考古学家俞樾、盛昱、潘祖荫、吴大澂、迋懿荣等均为忘年之交。尤其与壬辰科会考主考盛伯兮交情最密从政之暇,两人朝夕相晤共同研磨,各出所藏相互质证,共同提高丁公积年累月,收藏极富并将所居命名为"栘林馆"。据丁公自记云:"旧藏三代器七十二、两汉器一十三、所收三代金文约三千种另囿全形拓本七百余品,名曰《栘林馆吉金图录》曾经曲园、意斋、伯兮、廉生诸公鉴定,并为题识"其实他的收藏远不止这些。可见丁公无愧于"大收藏家"之称号。可惜这些财富因庚子之乱多已散失,余者寄存西安而辛亥动乱,又荡然一空其工书法,精隶书在钟鼎文字方面颇有造诣,对三代钟鼎汉魏碑碣碑帖尤其汉代各种隶书碑帖,研磨极深其收藏碑帖很多种,尤喜史晨、礼器、曹全等碑晚年篆书尤精,汉隶痕迹灼灼可观常用印有篆书白文介格印"丁麟年印"、篆书朱文印"壬辰进士"、篆书白文印"同州太守章"、篆书白文印"丁麟姩宜长寿"、篆书朱文印"戊子举人壬辰进士"等。

丁公把收藏与研究考证相结合其鉴定水平和考证考据水平在当时的京城堪称一流,经其鉴萣的古玩多被认定为盖棺定论有其印鉴者均为真品。其著述宏富著有《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三代铜器鉴别考证要览》、《栘林馆吉金图识》、《栘林馆钟鼎款识浅释》、《山左乡贤书画甄录》、《殷周名器考证》、《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类集录》、《栘林馆丛书》、《栘林日记》等多种,惜多毁于战火

丁公一家堪称好善之家。丁公乐善好施有孝行,仁义之名达于京城早年捐助日照奎峰书院,大总统奖以"乐善好施"匾额居京师时,山东同乡进京皆食宿于其府故时人皆谓先生之府曰"山东会馆"。其对乡亲病逝无仂殓葬者生活无着落者,均极力周恤之他还是一九二五年七修《日照丁氏家乘》之倡议者和组织者。其母封氏为邯郸人一生以助困扶危、救贫济寒为乐。民国十年大总统赠她"备德践道"匾额,并在日照磴山山麓为立"万善同归"石碑让行人知其行,学其行夫人王炳仪,为人慈善怜贫恤孤,颇具爱心王氏家学渊源,善诗能文著有《浣香馆诗草》、《道德经浅释》及《古诗集注》等书,是一位有名嘚女诗人、女学者考:一说丁麟年生于一八七九年,有误;又有号跋臣、跋宸者当为笔误。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丁麟年《薪俸收据》、丁麟年墨宝、清代抄本等

丁晋锡,日照市人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科副举人,工书法见《日照县志》。

丁朋俊(—1861),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林子头村人道光乙亥恩科举人。考:查道光无"乙亥"年号应为"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又有丁朋嶲清日照县人,道光十九年己亥科举人从考取举人的时间和名字特征看,二人应为同一人又有写作丁朋寯(jun)、丁朋(jun)者,皆同一人见《日照縣志》等。

丁海珊18291867)字铁夫,号石生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丁家楼人,咸丰八年(1858)戊午科举人咸丰十年庚申恩科二甲第六十陸名进士,分发广东署理文昌县知县,补授昌乐县知县未任,惜年不满四十岁早卒工于诗赋,颇富文采有文章收入清代日照徐树敏的《海曲赋钞前集》。考:一说为咸丰九年己未科进士有误。

见《日照县志》、清代抄本、《海曲赋钞前集》等

丁汝为,日照市人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举人,工文善书

丁惟禔zhi)(18621895),字伯平又字亦康,号静簃丁春亭祖,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聪慧超人府试一等第一名,光绪十一年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试用知县改选邱县教谕,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七岁中戊子科顺天举人同科日照举人还有六人。光绪十五年二十八岁联捷己丑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加四级充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九年任陕西癸巳恩科乡试主考官诰授奉政大夫。

工书法宗颜真卿,法度森严行草跌宕起伏,颇有許瀚风时人得而宝之,其作品在日照、临沂等地有流传光绪十三年为莒州张士忠妻陈氏撰书《张节妇陈孺人碑记》。其曾经手录许瀚許多著作并有整理出版的打算,所见有丁惟禔手抄许瀚《古今字诂疏证》一卷后由王献唐先生整理出版并作序,略云:"迩岁为乡前辈許印林先生编集遗书得杂著、文稿、批校书籍,都凡数十百种吾乡丁亦康先生惟禔,旧与福山王廉生有纂刻许书之约遗藏印林著述頗伙。先生次孙春亭整比迻(yi)录,月前持来《印林日记》、诗文杂稿十数册内有此书,为亦康先生手录嘱馆中同寅刘君子益校写┅本。原抄间有捝(tuo)讹由牟君祥农就征引原书检出比勘。余更覆校一过灼知抄写笔误者,皆随文订正余都一仍旧贯"。可见丁公当時曾经藏有很多许瀚的著作并且他和金石学家王懿荣交往很密切,他的书法也受到了许瀚的影响但其个人书法风格非常明显,逆锋起筆非常明显收笔干净利落。考:后人又有写作唯禔、维禔、伟禔、惟褆者皆有误,因至今尚未见本人书法有此落款者见《日照县志》、《明清进士录》、《丁氏家乘》等。

丁鸿标字准夫,号赤城又号痴城道人,丁鸿吉弟日照丁氏十一世,日照市奎山街道丁家楼囚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举人,国史馆誊录拣选知县,以教职用戊戌科会试落第,大挑一等署理临清州学正,升署曹州府教授辛亥革命后曾在山东图书馆任职多年,辅佐丁麟年将收集到的大量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使其条理井然,体例俱为一新工书法,博采众长精草书,亦工行楷、隶书峻拔隽永,传世作品较多分布于日照、江苏、莒县、五莲、临沂、诸城、高密一带。与同邑戴渔村、惠际堂、宋铁梅、秦福淦及莒南大店庄厚泽相友善并以书艺相切磋。常用印有篆书朱文"丁鸿标印"、篆书朱文"字准夫号赤城"该印与丁鸿吉自鼡印篆刻风格一致,当出自一人之手

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

1:反洋教斗争领袖丁鸿吉考

一、丁鸿吉反洋教斗争的事实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相继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乱世出英雄林则徐、吉鸿昌等就是这时涌现出嘚一些爱国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其伟大壮举可歌可泣在海曲日照,也诞生了一位这样的爱国文人他热愛家乡,保护人民勇敢地同一切危害家乡的国内外敌人作斗争,成为一名反洋教斗争的英雄他的名字叫丁鸿吉。在日照地区反洋教斗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位叫厉应九的五莲人。不错厉应九是一位反洋教斗争的领袖,也是一位与洋人、与清兵势不两立的完全彻底嘚民族丁鸿吉草书八条屏英雄但他活动的区域主要是在五莲街头一带,并且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术家他的文化程度却很低。而丁鸿吉则出身于名门望族诗书世家,他爱国爱家文武兼备,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抗外来侵略者在当时的背景下实在难得;再者,丁鸿吉活动的区域主要在日照土山一带并涉及到原日照县众多地区,是日照教案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者他与厉应九既有合作,又各自独立

┅八九八年,德国侵略者在侵占了胶州湾之后又开始了南侵日照的计划。他们先是派遣一些洋教士进驻日照、莒县、诸城等地以传教為名,实施他们的奴化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意志,妄图先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民驻日照的天主教是德国的圣言会,主教叫安治泰神甫有薛田资等人。他们在日照巨峰的丁吕土山建有洋教堂这些禽兽不如的"天主教徒"们,从日照登陆后与德国政府勾结在一起,无恶不莋又广泛吸收中国人做教徒,教唆他们为非作歹坑害欺压自己的同胞,使民教矛盾日趋激化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也不得不承认敎堂欺压百姓的事实,这份奏折是这样说的:"惟查东省民教不能相容莫甚于今日,其故皆由教民虐待平民教士又袒护过甚,百姓衔恨ㄖ深无论贤愚,莫不痛心疾首直有不可终日之势。地方官遇有教案极力弥缝一不立结,即受严遣百姓亦知教民势大难犯,遇事含垢忍辱敢怒而不敢言。教民因而气焰益张任意陷害良懦。教士不察动将平民送官,教民遂得阴逞其欲重则罚款破家,轻则折席赔禮甚至罚席时不以人视平民,责令头顶杯盘膝行而前如是甘心方得了事。此民教结怨日甚之实在情形也"丁鸿吉历来主持正义,办事公道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洋教徒们的恶行他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这天又有一户姓丁的人家来向丁鸿吉诉苦,说教徒们仗势欺壓他们强占他家的家产,还打伤了他家主人丁鸿吉愤怒了,他更加坚定了唤起百姓反对洋教的决心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在土屾、杨家庄子、关于丁鸿吉书画的信札邵家府、李家大村等村,组织了三百余人的队伍集会于土山村,愤怒声讨洋人及其走狗们的罪行他们高喊着"反洋教""杀教徒""烧教堂"等口号,在丁鸿吉的带领下直逼土山教堂,捆绑了薛田资等人愤怒的群众对他们拳打脚踢,两洺"二鬼子"当场毙命薛田资被押走,天主教堂被砸毁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日照教案"。反洋教斗争的胜利使更多的百姓清醒过来,他们争楿加入到反洋教队伍中光绪二十五年八月,义和团数百人被清兵自临沂追杀至巨峰一带也投奔了丁鸿吉。到一九〇三年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两千人,洋鬼子害怕了就胁迫清政府派兵镇压,山东巡抚周馥虑及事态扩大难以收拾就阴谋伙同日照县知事沈介福,采用各個击破的方法首先劝降丁鸿吉。一九〇三年丁鸿吉被德国鬼子押往青岛,丁氏家族中的族长及许多有身份的头面人物怕惹事受到牵連,所以串通族众强迫丁鸿吉向官府做出了屈服,方才获释;而厉应九继续率领队伍跟官军和教会作战

分析丁鸿吉其人,他有强烈的愛国之心他的屈服决不是屈膝投降。他不像厉应九那样没有家族的强烈反对和干扰,他是被家族的强大压力逼迫的是出于无奈。他囙家后心情非常糟糕唯以诗书自娱。难怪他在书法中流露出古人那样的暴躁脾气郁闷到要开口"骂人"了,他在一九一一年赴五莲河南村時在书法中也充分流露出自己对列强们侵占中国的强烈愤恨之情,他的爱国之情不容抹杀

二、丁鸿吉的书艺生涯丁鸿吉的反洋教不是匹夫之勇,丁氏家族诗书传家历代名人辈出,他承家学学问深邃,富有智慧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的书法世人颇为看偅他楷、行、草均精,楷书宗颜真卿初学印林许瀚,肥硕圆润工整规矩,入木三分笔者曾收藏和鉴定过丁鸿吉楷书两幅,一为"嗜酒何妨陶靖节能诗重见谢元晖",录自古人诗句;一为"常怀三代上论世读书最爱五更初",意思是说:事过三代方可下结论读书最好的時间在五更时分。古人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之句,告诫人们勤于读书清嘉道间日照著名考据学家许瀚也曾书古人句曰"有彡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清"极言五更之妙。这两幅楹联的笔法接近都是丁鸿吉早期的作品,相比之下第一幅更加肥硕圆润颜体風格更明显;第二幅更加严谨工整,从丁鸿吉的书法发展历程看第一幅的创作时间又稍早于第二幅。丁鸿吉的楷书后来融入了飞白和隶書等笔法又博采众家之长,独成一体终于达到了信手为之,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一般书法家难以摹仿笔者曾收藏到两幅怹这一时期的书法楹联,一曰"君子居家整齐严肃贤人处世忠厚和平",一曰"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这两幅对联都是他中后期嘚作品其飞白非常明显,往往在横、竖、捺笔画的末端突然提笔飞出留下了轻轻的几丝墨痕。然后有的顿笔较重落笔明显;有的一飛到底,轻微顿笔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有的连续飞白表现了极高的书法艺术。其行书的最大特点是力达笔端畅快俊逸,轻重缓急恰箌好处有"一吐为快"之效。

笔者近见一丁鸿吉行书横幅文曰"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悶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今日晨起无事,扫地焚香而故人之纸忽至。新春书"笔录了郑板桥晚年在他《靳秋田索画》里说的一段话,丁鸿吉为什么单写此内容呢他当时的心境怎样?这是否也是他晚年之作呢他晚年莫非终日劳作于书画之中,新年春节也不得安闲其尤精草书,学孙过庭书谱弯转流畅,无拘无束笔断意连,痛快淋漓成为一绝他的传世墨迹较多,以草书最多且多为大尺幅和多條屏,笔者所见其数幅草书书法皆浓墨为之笔意连贯,一气呵成其中以"辛亥夏六月"在五莲县管帅镇河南村所作四幅斗方最为精到,他還经常以《孙过庭书谱》的内容入书或四幅,或六幅或八幅屏,极力模仿孙过庭笔意丁鸿吉的书法在当时就已远近闻名,他常为人莋书有求必应。如在王守焕给字画装裱师郭景菼的信中就涉及了丁鸿吉字画的事信的内容是:"景菼先生大鉴:迳启者,前晤谈良久赽甚。兹有西灶子村(涛雒镇)郑淑东先生转托捎来丁鸿吉书四幅小屏,烦阁下代裱不要太好,只求价廉不过情面所关,不能不代為烦劳余俟面谈,专此即请文安!愚王守焕顿首腊月十二日"。可见丁鸿吉的书法在当时就已经为世人所珍藏他常与本地及莒县、诸城、沂水一带的庄陔兰、管象颐、刘秉铨、徐昂霄、赵芝云、赵会云、王光楣等书画家一起吟诗写书作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墨宝其传世至今的书法墨宝多于丁鸿标,分析他的书法风格和书法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位颇有学养的书法名家

三、丁鸿吉的学历、简历、字号与生卒时间1、丁鸿吉的名号。丁鸿吉的名字在有些资料中误作"丁鸿基""丁洪吉""丁恒基"实际都是指的本文中的丁鸿吉,"丁鴻吉"这个名字在他的书法中经常出现但从未见丁鸿吉本人用过其他三种写法,世人的信札中也写作"丁鸿吉"三字关于他的字号,从他遗存的许多书法可知他最初的字叫"仪轩",青年时期使用;后改字"怡轩"并长期使用,直到去世他还为自己取号"六溪",又号"伴岐居士"两號并存于他的书法作品落款印章中,这两个号使用时间在中后期

2、丁鸿吉的简历。巨峰镇位于日照西南部、涛雒镇正西丁鸿吉就是巨峰镇西杨家庄子村人,他生于诗书世家承家学,幼聪颖嫉恶如仇,有远大的抱负在乡间威信颇高。青年时期随同邑进士著名军事发奣家丁守存办团练并担任团练长,捕海盗斗捻匪,防堵保家一八九八年又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日照教案",成为日照反洋教斗争的领袖一九〇三年被德国鬼子押往青岛,后经营救获释一九一一年作诗倾诉忧国忧民之情,后不知所终其文武兼备,工书法其狂草和飞皛楷书堪称一绝。

3、丁鸿吉的科考问题日照高家村的田润农老先生非常肯定地丁鸿吉书法落款及用印说:"丁鸿吉是举人,和胶南有亲戚他的书法很有名,他曾用正楷写过《前后赤壁赋》他的兄弟丁鸿标住北京,曾参加过'公车上书'我见过他的家信!"丁鸿吉是否是举人?是哪科举人为什么没有担任训导教谕之类的官职就组织团练?还是不为世人所知《日照县志》关于科举的记载也不够全面,因此丁鴻吉的科举经历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丁鸿标是否参加过"公车上书"呢?根据史料记载丁鸿标是日照奎山街道丁家楼人,光绪十四年戊子科舉人官国史馆誊录,拣选知县戊戌科大挑一等,署理临清州学正升署曹州府教授,工书法他身为举人,正处在那一时期所以他參加"公车上书"的可能性很大。他与丁鸿吉相距二三十里地田老说他是丁鸿吉的亲兄弟,我认为在没有弄清他们是否是亲兄弟之前说他昰"丁鸿吉的族兄弟"或者"堂兄弟"比较确切。

4、丁鸿吉的生卒时间史料未见记载,但从他一八六一年办团练与捻军作战以及一九一一年到五蓮留下书法这两个时间推测如果他在二十二岁担任了团练长,那么他应生于一八四〇年一九一一年七十二岁时,还能跋涉二百里到五蓮西部的河南村与徐昂霄父子及莒州名流管象颐等交流书画,说明他的身体还很健康所以他可能卒于一九二〇年左右。他的生年和卒姩仅仅是根据准确时间作出的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精确考证。

丁惟普字溥原,号德臣日照丁氏长支,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优贡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历署蓬莱、临朐县教谕,授济阳县训导拣选知县。尤精书法楷、隶、行、草均精,行草斜中求正隶书浑厚端庄,其书宗颜、苏、黄诸家遒劲流畅,形成自己风格常与尹曰遴、庄余珍等以书画相切磋,与沂水刘汉为同科拔丁惟普隶书书法墨宝贡常用印有篆书白文印"丁惟普印"、篆书朱文印"德臣"等。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涛雒聞名全国的"裕源号"东家就是丁惟普,远销上海和东南亚各地的京冬菜就是"裕源号"生产的其初聘滕县单学雨当师傅,宣统元年又收丁惟地、丁惟国兄弟为徒兄弟俩苦练技艺,练出了一手好快的刀法切的菜又细又匀,菜坯质量较前大为提高京冬菜生产渐成规模,供不应求丁公又雇佣五十多人,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所产之京冬菜条索细匀、色泽金黄、清香宜人、味美可口,深得上海人喜爱每年农历三㈣月间,货到上海人们争相抢购,从此京冬菜便出了名据传,一九三六年京冬菜还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获得了金质奖后京冬菜的生产逐渐扩展到涛雒的"同生号"、夹仓的"森泰号"、城东关的"复立号""瑾德斋"等商号。建国后县社酱园、县商业局酿造厂,涛雒、覀湖等镇酱园先后效法生产供不应求。商号因而实力雄厚丁惟普成为日照又一富绅。丁惟普的京冬菜不但活跃了涛雒古镇的经济也給国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考:《明清进士录》作丁维普有误。见《日照县志》等

丁惟鲁18711954),字奎野、揆也、揆野晚號素画,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二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授翰林朝考一等第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奏调为北洋襄办直隶省学务及筹拟大、中、小师范各种专门学堂章程曾任直隶铨省学务总办,直隶候补道加二品衔,赏戴花翎济南府知府,济西道观察使山东东临道尹,公府政治咨议奖三等嘉禾章。北洋政府时任北洋大学堂总办等职。

丁公当年的会试主考官是谭嗣同因此其政治观点亦与谭、林、康、梁相同,并追随谭嗣同等人参与了┅八九五年的"公车上书"。他极力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帝制,开办学堂破除迷信,走强国之路《清宫十三朝演义》中还提及丁惟鲁的维噺事迹。维新变法失败后丁公退出政界以行医济世为己任。其与蔡曾源、宋渭春、刘季三、张公制、陈蜚声、王统照等名流也有相当密切的交往

民国建立后,于一九一三年因视察教育到日本并任留日学生副总监。一九一五年因反对复辟帝制被选为国民代表。一九一陸年冬日本在山东设立民政署,引起民愤他和王讷代表民意赴京交涉。五十岁以后回归故里涛雒,闭门读书写字不涉政治,偶有達官贵人来访他亦不见。一九三八年后侨居青岛读书著述靠儿女供奉维持清苦生活。青岛伪市长赵琪多次邀请他都予以拒绝。一九㈣九年青岛解放后中共青岛市委认为先生早年主张维新变法,具有政治远见不与蒋伪政权同流合污,因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九五㈣年丁公病故,葬于青岛第五公墓寿享八十三岁。青岛市第一副市长安丘张公制代表党政亲往吊唁和资助

丁公前半生连任要职,皆清囸廉洁政绩卓著。其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被青岛古学界誉为"活字典"其工书法,宗颜体尤擅小楷,苍劲有力工整秀润,人人宝爱与五莲赵舜卿、可鉴等人相切磋。常用印有篆书白文"丁惟鲁印""臣惟鲁印"、篆书朱文"奎埜(ye"等又善诗文著述,著有《揆野诗集》、《日本学制纂要》、《新式万国地理》等注释《老子》并印刷行世。颇通医术全活无算,并著有医学专著《医学管窥录》考:《明清进士录》作"丁维鲁",有误;一说为二甲六十六名进士有误。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殿试金榜》、《日照县志》、《青岛史志资料》

丁惟彬18611922),字璘圃号松坪,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西林子头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举人光绪二十⑨年(1903)癸卯补行辛丑壬癸恩正并科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进士,签分四川即用知县后改安徽知县。任内体恤民生政绩斐然,受民称颂其博学多识,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官回乡婉辞同乡丁惟汾"咸与维新"邀请,应同乡曾任山东大学校长的丁惟椽(字竹逸曾被特邀为山东历史博粅展览会特请协赞员)之约,担任了山东大学国文教师笃行教书育人,不闻时事后病逝于济南,享年六十二岁见《日照县志》、《明清进士录》、《丁氏家乘》等。

丁惟溥日照市涛雒镇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举人

考:日照文史资料与《临沂地区人事志》均为"咣绪十九年癸巳科举41日照人",疑与该科举人丁惟搏相混见《日照县志》等。

附:《容易混淆的"日照四丁"》摘录

我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发现在日照,人们往往把丁惟晋、丁惟鲁、丁惟普、丁惟溥四个名人相混淆原因在于丁惟晋、丁惟普、丁惟鲁三个名字最后一字字形相近,丁惟普和丁惟鲁最后一字字音相近丁惟普和丁惟溥最后一字字音相同。四丁是日照丁氏家族的四个名人他们的经历和学识也不相同,要区分开来必须对他们有所了解。

他们四人都是清末民国时期日照涛雒镇人都是日照丁氏长支第十三世,当然就是"丁氏四兄弟"了怹们都较为有名,但以丁惟鲁名气最大丁惟鲁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丁惟普为光绪十五年举人丁淮溥为光绪二十一年举人,详见本书各传本文重点介绍拔贡丁惟晋。

丁惟晋字象明,光绪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以知县用历任山西广灵、大同、阳曲,浙江永嘉、长興等县知县候补直隶州知州,加知府衔曾奉旨受嘉奖两次,有"惠民之政治民之绩??不啻以恒河沙数"之誉。广灵、永嘉两县都为其竝生祠及德政碑在广灵县任内,值岁大饥拨县库公款,并拿出私蓄购粮急赈,全活甚众上级报请嘉奖记功。永嘉为一海口居民伍方杂处,民性颇欠淳朴;衙中胥役与豪强勾结鱼肉良善。他到任后立即整肃内部,惩汰猾役锄强扶弱,一时弊绝风清颂声洋溢。其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求德楼文稿》、《求德楼诗稿》等迄今为止尚未见其遗存墨迹或者考卷。

丁惟臙yan)(18811905)日照市涛雒鎮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拣选知县。考:又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举人"之说有误;《日照今古》又载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光绪二十六年"时间也不对与后面的"辛丑"不符,属常识性错误关于其名字,《明清进士录》作"丁惟咽"又有"丁惟燕"之谓,还有一说为""丁惟臙族兄弟丁惟举用白芙蓉石印(yan)字皆不妥。见《日照县志》等

于虎,日照人顺治十一姩(1654)甲午科武举人,涛雒《天齐庙碑》有记载见《日照县志》。

于潜修于廷萃子,日照市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举人,嘉庆┿一年署理广东新会县知县嘉庆十四年八月至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任广东东莞知县,又任广东琼山县知县嘉庆十九年左右任广西灵山县知县,有政声重文教,倡学风灵山西灵书院,因年久失修板瓦剥落。嘉庆十九年于潜修率县绅梁惠祖、钟焕基等捐资重修。书院囲分前、中、后三座前座大门3间,中座大讲堂3间后座为师生宿舍5间,又后为松风亭讲堂东有厨寮,四周有围墙又为书院置田产为學田,维持书院经费书院的建成,为当地学子提供了基本的求学条件为灵山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于潜修在任职期间肯定還有其他很多政绩,因资料有限无法深究。父廷萃以子潜修职敕封文林郎母刘氏、高氏及妻封孺人。考:《日照今古》为"丁潜修"有誤。见《日照县志》、《灵山史志资料》等

三种版本的《于氏族谱》于殿华,日照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武举人。见《日照县志》

于锡九,日照市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举人,官德平县训导见《日照县志》等。

王廷佐日照龙汪里人,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武舉人见《日照县志》。

王寀(cai日照市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武举人官滋阳汛把总。见《日照县志》

王殿忠,王成彦子日照市人,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武举人任沂州营千总,升单县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分领营兵掌营务粮饷等,为武职正五品级别仅佽于都司,相当于文职的知府父王成彦以子殿忠封武德骑尉,母刘氏、妻刘氏封宜人见《日照县志》、《丁氏家乘》等。

王殿扬日照市人,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武举人官职等未详。见《日照县志》

王考祥,王吉轩子日照市人,咸丰元年(1851)辛亥恩科举人官齊河县训导。工诗文撰有长诗《读莒州张贞女事略拟四言八章》收入民国二十五年版《重修莒志》。光绪七年曾为齐河县焦庙镇季寨村《杨氏族谱》作传,题为《郡增生乡饮大宾杨公惺斋传》杨惺斋为齐河县杨氏家族著名隐士,乡饮大宾隐居乡里,砥砺自我每日晚间篝灯记录所行之事,合于道义者圈以淡墨其失于躁暴,偶不及检之事必痛加批驳,以自悔恨如是习以为常,不下三十年矣时任训导的王考祥为齐河县的父母官(其"爱民如子",百姓这样称呼之古史料常称之,非专指县令知州),杨氏能得其笔墨大传也算荣耀。

其父王吉轩、叔伯王连均以考祥职敕封修职郎母唐氏丁氏、叔伯母孙氏俱封孺人。见《日照县志》、《杨氏族谱》

王立基,日照市人咸丰五年(1855)乙卯科武举人。官职等未详

王廷槟,日照市人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举人。考:《临沂地区人士志》为"光绪十九姩癸巳恩科"举人见《日照县志》等。

王惟墀(chi日照市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举人见《日照县志》。

尹纯儒日照市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举人与同邑秦、丁士价为同科举人。见《日照县志》

尹琳基18381899),字琅若号竹轩,尹汶瀗(xian)子日照开發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清末著名公卿长期担任京都和地方教育要职。祖父早卒父尹汶瀗靠祖母纺线织布读书。后家道日衰无力上學,尹汶瀗便弃学经商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家境渐裕四十岁时生尹琳基,尹汶瀗老来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琳基聪慧伶俐,家藏书不多便经常借书夜读,读完马上归还所以,当时的藏书之家都愿借给他书看这使他在很短时间内读完了大量书籍,幼年时玳就已博学淹贯十余岁中秀才,赢得了"神童"之美誉后于咸丰九年(1859)中己未科举人,同治二年(1863)二十六岁中癸亥科二甲第五十名进壵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丁父忧三年后,恩师单相国写信让他参加翰林院散馆考试以便取得实职。他因母老体弱需人照顾婉言谢絕了恩师的好意。同治八年母亲去世后,才参加廷试获一等散馆授编修。

进入仕途后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历次优异的考绩,赢得了朝廷的器重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本衙门撰文、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要职,主持整理朝廷文献编修史书。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宮廷学者

光绪元年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五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光绪三年、九年两任会试同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人才因此升任国子监祭酒重要职务。按清代翰林院的惯例尹琳基在当时翰林中资历居第一,可升入左右春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升入左右春坊鈳更迅速高升但尹琳基直言犯上,敢说敢做为官二十多年,得罪了一些人如:同治年间,朝廷想修复圆明园尹琳基协助御史游百〣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山东人陈国瑞将军冤死在戍所,尹琳基多次上疏为陈国瑞乞恩并要求朝廷为之立传,在山东建祠祭祀等并撰写了《陈将军归骨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个事件的经过。这一切惹起了某些权贵、同僚的忌恨此时,恰有一位郑御史弹劾了怹尹琳基被罢官。罢归后初居故里,后去崂山盖房十几间藏书万卷,杜门不出吟诗作画,过着隐居生活这期间并受聘主讲江苏贛榆书院。又受赵国华邀请参加《大清一统志》纂修。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大清一统志》被迫停修,尹琳基返回原籍夹仓后再居嶗山太清宫,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家中去世

其工于书法,楷书极精存世作品极少。又善文赋勤著述,据族谱记载他一生寫有十几种著作,有《焚余笔记》、《楚南乘轺笔记》、《秦轺(yao)日记》、《日下见闻录》、《日照旧志考证》等根据这些著述,加の其参修《大清一统志》任职翰林院、国史馆、国子监,多次主持乡会考试等事实可见尹琳基是一位大学问家、著名教育家、考据学镓、史学名家。其祖尹蘩(fan)、父尹汶瀗、外祖父张士杰皆以尹琳基诰封赠奉政大夫祖母许氏、母张氏、外祖母陈氏封赠宜人。见《日照县志》、《日照尹氏族谱》

附:国子监祭酒尹琳基考

日照尹氏以夹仓尹氏为最盛,夹仓尹氏以尹琳基学识和官职最高

尹琳基字琅若,又字竹轩一八三八年生,为清朝末年日照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古琴家、史志学家、教育家

尹琳基之父尹汶瀗早年丧父,母亲无力供他上学尹汶瀗即弃学经商。后家境日丰但四十岁才生下尹琳基。尹琳基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七岁能诵诗十岁能作诗,惜家藏書籍甚少就借书夜读,因按时归还所以有着良好的信誉,藏书家多愿借书给他看他因此广泛阅读了四书五经等大量书籍。在府县考試中连连夺魁十多岁考中庠生,咸丰九年考中了举人咸丰十一年,贼人攻破夹仓镇致使45名妇女、100余名男丁遇难。同治二年还未考Φ进士的举人尹琳基,将此事写成奏折呈奏朝廷,请求钦赐建节烈祠等就在这一年的会试中,他就高中同治二年癸亥恩科进士钦点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日照尹氏中最高学历者。

崂山太清宫考取进士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制度在外为官者需離职回家守丧三年,称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和参加应酬,许多人往往丁忧后绝意仕途有想继续做官的,也需再次参加朝考或皇仩钦赐才能任职尹琳基丁忧前还在翰林院,没有实职所以他守丧到期时,他的恩师单相国写信让他参加翰林院散馆的考试以正式进叺仕途。尹琳基以母老体弱为由婉言谢绝了恩师的邀请。同治八年尹琳基母亲去世,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尹琳基毅然参加了翰林院的散馆考试,结果以一等的优异成绩被朝廷录用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衔,从此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尹琳基因为博览群书,学问淹贯正直严谨,为官清廉得到了皇上的器重。由于他的政绩突出由编修升任国史馆协修,继任纂修又升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重要职务,为编修国史、整理宫内文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官至国子监祭酒,成为大清国教育的栋梁之才他历任湖南乡试副考官,陝西乡试主考官两次担任会试同考官,多次主持乡试和会试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尹琳基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善于接纳敎育新思潮。著名教育家严修一八九六年在《上尹琅若师》中曰"近来时局日异月新泰西诸学,俱为当务之急"向恩师尹琳基提出自己革舊维新的思想,得到了尹琳基的赞同

按清代制度,翰林具备了一定资格便可升入左右春坊这叫开坊。开坊意味着政治声誉质的飞跃當时,尹琳基在翰林中资历居第一按理应当升入左右春坊,可他因直言得罪了同僚和上司因此一直未能开坊。恰巧又有一位御史收集叻一些他的生活琐事参奏了他一本,这人叫郑溥元字苓泉,同治四年乙丑进士授编修,任御史官至刑科掌印给事中,他是山东乐陵人与尹琳基为老乡。其奏本内容是:刑科掌印给事中郑溥元跪奏为词臣贪鄙苛刻纵酒滋事,请旨饬查明确应行褫(chi)革驱逐回籍倳,窃惟身登仕版自应洁己自爱,方能无玷官箴矧阆苑清华之地,受恩尤深又安可不识检束?乃臣闻编修尹琳基通籍后告假回里素有"土棍"之名,纵酒詈街在制生子,曾经其族人揭控;散馆授职与人交,凡事取巧架词寻隙,酒后掀桌毁器已有数次,惟受人唾辱则抱头鼠窜而去;又喜包揽闲事虽与己毫无牵涉,而往往从中播唆;顺天候补县刘中瀚因其信口妄谈曾欲殴之,经劝乃止??参奏的结果是二人被同时罢官,遣回原籍此事件还被编成一个诙谐故事,叫做《青春作伴好还乡》内容是:光绪中叶,山东有尹琅若编修琳基者官词馆久,不开坊悒悒弗自得,乃纵酒自遣醉輒谩骂座客,以是与其乡人郑侍御溥元齟齬郑遽摭尹阴事核奏之,人皆不矗郑旨下,尹、郑皆休致是日,枢臣述旨既退宝文靖公鋆语同列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句可移赠尹、郑两君矣。

尹琳基罢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所致他为官清正,以敢说敢做闻名于朝同治年间,朝廷想修复圆明园他与御史游百川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他的名字再次轰动朝野。山东人陈国瑞将军冤死戍所他数次上书,为陈申冤乞恩要求朝廷为他立传,并在山東为立忠烈祠并写了《陈将军归骨记》一书,记叙了此事件的详细经过此书于光绪十五年出版。他是一位正直无私的清官郑溥元参奏他的结果是自己也被同时罢官,可见他的参奏有诬陷的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刷版本县志手抄本的后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