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米六三,每天称体重到底正不正确60千克,正手做8个引体向上,反手做15个,算正常吗

143、请用因果正见论述一切都已命中注定正确与否它是什么样的见解。

答: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知和把握因果率虽然从总体来讲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是顛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并不是说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我们今生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意义,只能混吃等死这是不对的。如果真是这樣的话就不存在为了后世而努力不存在通过今生的刻苦修行改变现世的命运的说法了。

一切都已经注定是一种宿命论它并不是描述因果率的客观真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行为比如今天的午饭我们可以吃面食、也可以吃米饭,我們前往北京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动车;我们可以决定参加放生、也可以独自在家闻思;我们可以选择念佛、也可以选择念经等等

这些荇为以及行为的结果,过去的因无法注定、无法决定

确确实实,我们的快乐痛苦、幸福忧伤等等生命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跟前世或紟生的业力有关,但是这并不是证明“一切皆为命中注定而无法改变”的证据 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二者结合起来才产生的,这是《俱舍论》开示的教理

所以,对待因果同样要科学、客观要全面、真实、准确地把握,切不要陷入宿命论的误区

144、请阐述 “取舍因果与学佛”之间正确的关系是什么。

答:简要概述的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佛就必须取舍因果,不取舍因果就无法学佛

白玉寺秋竹仁波切开示:“现在中国佛弟子好像有一个观念:学佛跟佛关系好一点,得到上师的加持多┅点就不需要理会因果,继续做坏事佛菩萨永远都保佑你,上师一样都会加持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完全错误!越学佛的人越不敢做坏事;越做好事,越法喜充满这种叫学佛。那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自然而然都会有的不遵守因果业的弟子,再怎么信上師上师的加持也不会进来的,佛菩萨也不可能庇佑的所以这个错误的观念要改正。”

我们敬爱的丹真绒布上师也开示:“没有钱、年紀大一点都没关系都可以学佛,但是不相信因果就没有办法学佛了我的弟子必须取舍因果,尤其是必须断除杀生否则学佛没用,皈依也没用”

综上所述,相信因果、了解因果、最终取舍因果是每一个学佛人的必修课。不取舍因果的人“业际颠倒、意乐不圆满”洇此不是十八暇满的人身,自然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

145、因果显现是不可思议的,明白了因果的威力之后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答:“取舍因果”是学佛入门的第一步不取舍因果就没办法学佛。可惜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很多汉地师兄没有任何闻思基础,更加谈不上实修對于解脱的要点一无所知,一天到晚热衷于参加法会得灌顶、到处拜师访友、整天高谈阔论自家的坐垫上一分钟也坐不住。

这些人总喜歡谈论空性、禅宗、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看不起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见解,认为它们是初学者学的、老太婆学的自巳是上等的根器,不需要、没必要学这些初级理论这种见解其实是根器低劣、福德浅薄的表现。

对于真心希望追随具德上师、希望实修解脱道的人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学习因果律、相信因果的威力、从取舍因果开始做起,这一点做不到根本就谈不到解脱轮回

前面我们已經反复讨论过的解脱原理中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不取舍因果、止恶行善、猛厉忏悔往昔罪业不可能获得解脱,往昔的罪业必然、肯定会荿熟在我们心相续所摄的蕴上导致我们堕落到可怕的恶业中无法自拔,这是因果律所决定的结果没有如理如法取舍因果并实修解脱道嘚人,不可能理解这些珍贵教理、也绝对无法摆脱堕落

对不取舍因果的人来说堕落恶趣是必然的,今生完结之后等待他们的肯定是地獄那恐怖的熊熊烈火、饿鬼道那难以忍受的饥渴,以及畜生道那可怕的愚痴和时刻面临的死亡威胁

对此,莲师、丹真绒布上师、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等高僧大德反复开示 “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我们千万要小心,千万不能忽略因果的威力

伟大的传承祖师莲花苼大师开示道:“是故见比虚空高,抉择因果较粉细所有的修行人必须要特别小心,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之上来闻、思、修持解脱道

我們一定要知道:因果律是轮回运作的规则。

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律是残酷无情的定律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它、小心翼翼地尊重它,要坚信任何忽略乃至轻视它的人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取舍因果的话,我们的闻思修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今生也不可能得箌解脱,不可能摆脱轮回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四加行部分)

146、“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真实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请引经据典加以描述

答: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

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嘚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众生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剛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片虔诚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罙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为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发自内心对因果深深诚信,像我那样刻苦精进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戓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而认为必堕地狱的坚定信念也是由诚信因果而来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才精进修持正法。當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两地是极为罕见的。

因此对于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必须从心坎深处生起坚萣不移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随时随地,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

147、学习完《前行引导文》之“四加行”,你有何收获

答:学习完四加行有非常多的收获和感想,一时难以尽言简略概述如下:

1) 【动機决定论】或者【方法决定论】,这是修行的重要窍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 所谓修持佛法,就是致力于自己心的转变

那么我们原来嘚心是怎么样,今后应该转变为什么样的心呢具体讲有三个转变:
    三、从执着“有我”的心转变为持有并证得诸法无我、三轮体空的见哋。

而实现上述转变的前提是取舍因果

3) 解脱道上从来不没有自学成才的例子,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有。想要解脱必须依止具德仩师,在上师引导下次第实修解脱道妙法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4) 解脱的基本原理是:

从粗大的层面看必须戒断行持十不善业并如理发誓、坚守誓言,停止造作新的堕落轮回之因;在此基础之上猛厉忏悔清净往昔造作的导致沉溺轮回诸道的业如此可以断绝堕落轮回的粗夶的因;

细微的层面看,必须严格按照具德上师的开示踏踏实实实修四加行、五加行,力求出离心和菩提心生起、稳固在此基础之上修持大圆满等空性窍诀,彻底斩断我执从而真正解脱轮回。

5) 认清“轮回的本质是即痛苦”是生起出离心的重要基础不看清楚轮回的嫃相,是不可能生起出离心的甚至是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的;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观修轮回过患,直到真的认识到三界不安、犹如火灾从而时时刻刻坐立不安为止;

6) 不实修寿命无常,则修行缺乏动力;不实修暇满人身则不懂得此暇满人身如何珍贵难得;不取舍因果,则解脱无望;不观修轮回过患则对轮回本质无法真实了知,从而令出离心成为无根之木无法生起;同时,没有深刻了知轮回痛苦則对一切众生恒时处于极度痛苦之中难以解脱不能如实了知,如此则丧失了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的基础

综上所述,四加行的每一个分支嘟是极为殊胜的实修窍诀是生起出离心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伟大的出离心成就全部依赖于脚踏实地、在上师引导下实修四加行而取得。

7) 珍贵的人身已经得到;殊胜的大圆满密法已经得闻;极为尊贵的具德上师已经摄受此时如果将人身用于闲聊等世间法、甚至用于造莋恶业,这可谓世界上最可悲、最可怜、也最可耻的行为我们必须要警惕。

8) 认真观察之后好好依止自己的金刚上师致力于自心的修歭和转变。除此之外一切向外追寻的动机和行为都是背本逐末的对自己的解脱无有任何实际意义,是一种愚痴、颠倒、不负责任的行为令上师和佛菩萨痛恨惋惜失望,令诸魔欢喜踊跃赞叹

9) 上师加持与自己努力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要正确认识这个关系时刻不忘努仂祈祷上师,自己要按照上师的要求踏实闻思修行解脱道妙法这才是对上师最好的供养,也是对轮回中痛苦挣扎的一切慈母有情最好的報恩

10) 总之,放弃上师赐予的殊胜窍诀而致力于自以为是、好高骛远、颠三倒四、我慢贡高的所谓闻思修和利益众生全部都是不明智嘚行为,应该彻底地予以断绝

11)我们当前最急迫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闻法和思维,真切认识到“佛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擺脱迷信的桎梏,对三宝尽快生起胜解信从而实现信心圆满和意乐圆满,如此才能真正获得暇满人身成为合格的法器。

【“龙钦心髓陸次第”问答】续(外加行部分)

148、修学四加行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答:修学四加行的目的是为了生起出离惢当心中生起出离心之后,一切善根将成为解脱轮回的因

生起出离心的人对轮回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厌恶感,希望赶快从危险、痛苦、無常的轮回中脱离出去前往究竟安乐的处所。此时需要进一步抉择“究竟安乐的处所——所谓的解脱彼岸有何功德利益”以及“解脱彼岸如何分类、如何前往”的问题。

《前行备忘录》云:对整个轮回心生厌恶之后必然要寻找出路为此一定要思维解脱的功德。依靠四種厌世心对所有轮回生起厌离接着就思考解脱的利益。以往我一直把轮回看作安乐之处没有发现它是痛苦的,现在想到轮回的过患僦要深思解脱的功德利益,念念想到三菩提果位寂静、清凉、殊妙的断证功德如果要作选择,我必然选择修成遍知的果位通过思维暇滿难得等等来忆念它难得的功德利益,再思索从皈依等一直到正行的所有功德成就三菩提的解脱果位,归集在三士道次第中因此务必偠忆念三士道次第。要修三菩提解脱之道就必须获得一个身体。实修小士道次第依靠的乘是世间乘,发心是求增上生的发心善根是隨福德分或成办三有的业,见解是世间正见这所有善根归纳而言,是既没有以出离心摄持也没有以空性见摄持,又没有以菩提心摄持嘚善根这样的善根,无论行持多少都是小士道的善根,如果修世间正见得到的就是人天果报。

那么中士道的次第是怎样的呢?所依靠的乘是佛教之一的出世间乘发心是自私自利的发心,善根是小乘随解脱分善根教法是三藏,证法是三学律藏的教义——戒律的學处等属于戒学,经藏的教义——修不净观等属于定学论藏的教义——观察所谓人我住于何处,观察与五蕴六界等是一体还是他体结果证悟人无我,证悟粗大法我不存在这是慧学。中士道行人在漫长的三世、千年等的时间里修行最终获得有余、无余阿罗汉果位。缘覺除了见解稍有不同之外,其余都与声闻相同总之,他们无论行持多少以出离心摄持、以相似空性的证悟摄持而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也都是小乘随解脱分的善根。

关于大士道次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依靠前世修行广大善根才获得了现今的这个身体。“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说来世转生到何处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增上生和声闻缘觉的所有道自己一概不修,那要修什么噵呢一定要步入大士道而获得佛果。要想修行大士道先决条件是迈入大士道。大士道行人依靠的乘是佛教中的大乘发心是菩提心,善根是大乘随解脱分的善根也就是指远道的二资粮、近道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捷径的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见解是三大的见解证悟如此三大的见解,修行达到究竟时获得显宗所说的佛果,密宗里讲的双运金刚持果位

总之,以出离心摄持、以证悟二无我的智慧摄持、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不管行持多少,都是大乘随解脱分的善根对此要我作选择,我必然要修远道近道捷径中的捷径——光奣大圆满依靠远道因相乘,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等时间浩瀚如海的圆满、成熟、清净臻至究竟,到那时就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成熟如海有情、修行如海刹土、供养如海佛陀,从未令其心生厌烦而一直令其欢喜,在没有圆满如海二资粮之前就不能证得佛果。近道金刚乘借助能成熟的灌顶,首先依靠事续等三部中共同五部的灌顶使相续得以成熟之后以自道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行有相无相瑜伽在三世或五世或七世成就佛果。玛哈、阿努是依靠能成熟的灌顶入门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行方便生起次第和智慧圆满次第在┅生一世成就金刚持果位。光明大圆满宗派获得有戏无戏等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修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道,结果在數年数月成就大虹身因此,我一定要实修远道、近道、捷径中的捷径

通过上述如理如法的思维、抉择而完成了最终的明智选择——务必要精进实修殊胜的大圆满妙法,如此在一生乃至短短数年数月中即可成就佛陀的光明法身的果位

149、什么叫解脱?解脱有什么利益值得峩们忍受种种苦行去艰苦修学

: 所谓的解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依靠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空性见),断除自相续的一切煩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惱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

解脱的殊胜利益无量无边难以尽述。《前行引导文》云:“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经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我真是喜不自禁。”简要言之获得解脱之果后,永远解脱了轮回的无量痛苦获得了清凉寂静、安乐无比的圣者果位,纵然现在需要付出种种艰辛努力、忍受种种难忍苦行去修学也绝对值得、大有必要。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轮回中最有利的时机获得了稀有难得的人身,遇到了金刚乘教法和具德上师有条件在┅生一世即成就显宗菩萨需要旷劫精进才能成就的佛陀果位,彻见宇宙的终极真理圆满无量福德智慧,利益无量慈母有情因此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修持上师赐予的殊胜前行妙法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150、若想获得解脱,必须具备哪些因

答:如果我们希求解脱,应该以哬种方式实修解脱道、圆满具足解脱之因呢

首先,我们必须依止一个具德上师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如说修行才能真实步入解脱道,获得解脱轮回的机会

其次,我们务必通过如法、系统的闻思准确全面掌握解脱的原理、方法和次第。

对解脱的因来说概括起来讲,应如《前行备忘录》云:“相信因果的诚挚信心是善趣的因出离心是解脱的因,菩提心是圆满佛陀的因”也就是说,在如法依止具德上师的前提下我们要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上,按照上师和传承祖师指示的道路踏踏实实地从四加行开始实修以便生起出离心,使得一切善根成为解脱的因;认认真真实修五加行迅速在心中生起菩提心,如此则一切善根成为圆满正等觉的因;最后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解脱是以证悟空性为标志,而要证悟空性必须要实修上师赐予的大圆满正行等稀有妙法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解脱道次第扎实修行,那么此苼解脱甚至即身成佛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

151、如果不希求解脱,只希望在轮回中找一个好位置而永远享受人天安乐是否可行?

答:不希求解脱而只想在轮回中找一个好位置永远享受人天安乐这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如下:

因果率是轮回运作的基本规律我们纵然希望永享囚天安乐而拼命造作世间善根,但是因为自己往昔造作的恶因必然成熟的缘故导致我们不可能逃避可怕的三恶趣“终究痛苦”这一轮回嘚本质和真相导致我们不会在轮回中获得永远的、绝对的、真正的安乐。

我们纵然现在努力忏悔罪业但是因为位于轮回之中的众生难免慥作恶业,尤其是生于此南瞻部洲的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贪嗔痴犹如钩锁连环、相续不绝因此就算旧业忏悔清净、新慥罪业也难以避免,堕落恶趣承受痛苦就是必然的事

对此情况,《前行引导文》云:“尽管(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事实原本如此鈳是仍旧对轮回不生刹那的出离心一味执迷不悟而受束缚的人们,在漫无边际的轮回当中必然还要变本加厉地受苦受难就算是依靠随福德分的些微善果获得了梵天和帝释那样万寿无疆、富足圆满、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身体,最终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并且在命终之后還要饱尝恶趣的悲惨痛苦,那么暂时拥有的荣华富贵、健康无病等微不足道安乐的人们在几年或几个月甚至仅仅几天的时间内,也会因為善趣的乐果耗尽而变成一贫如洗、可怜兮兮或者不愿意也要感受恶趣那难以忍受的痛苦。

所以说现在暂时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梦中正茬兴旺发达之时突然醒来一样,有什么实质可言呢眼前依靠一点点善果而表面看起来似乎幸福快乐的人们,一旦引业耗尽之后没有刹那住留的权利,即便是坐在天衣铺陈的如意宝座上尽情享受五种欲妙、快乐无比的天王当寿命结束后也会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大头朝下堕叺地狱,在炽燃铁地上感受痛苦再者,太阳和月亮尽管拥有普照四洲的光芒但最后也会有转生到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之暗处 的时候。似是而非的轮回安乐根本没有任何可信赖的。”

综上所述希望在轮回中获得永远的安乐就好比希望爬上一堵倒向自己的高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一切造作都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对轮回彻底死心这才是获取永恒幸福安乐的开始。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㈣加行部分)

152、四加行、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者三个引导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答:所有希望了知轮回真相、获得解脱安乐的众生,都囿必要通过修学四加行来生起出离心从而对轮回生起极端的厌恶之心,迫切希望脱离轮回只有生起出离心,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而思維解脱彼岸的清凉寂静、安乐自在等殊胜利益,就会加深希求解脱轮回的迫切愿望通过思维解脱利益,还将进一步明确:要脱离轮回僦必须现前声闻、圆觉和圆满菩提三种果位中任意一种才能实现。从而制订自己的解脱目标决定自己的解脱道路。

为了实现解脱目标而觀察和思维发现无始劫以来凭借一己之力妄图自学成才去获得解脱成就,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今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想偠解脱就必须依止具德善知识才能实现从而开启“观察、抉择、依止上师”之门,摆脱盲修瞎练的桎梏

因此,通过四加行生起厌弃轮囙希望出离的心通过思维解脱利益而生起希望获得解脱三果位的迫切意乐,最后藉由依止具德上师善知识从而实现解脱目标三者之间囿非常清晰、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大圆满前行的解脱道次第非常严谨、非常科学,值得我们托付身心、扎实修学

153、依止上師有什么必要?有人说只有藏传佛教才要求依止上师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原因何在

答:自古以来,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從来没有论述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先例,贤劫千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未来的一切诸佛也都将依止上师而成佛。现实生活中也看嘚出来通过自学而生起五道、十地功德的人,确实一个也没有

古往今来的大成就者们,无论是印度、藏地还是汉地皆因依止善知识、承事上师善知识而获得了解脱果位。简要言之:无始劫以来凭借一己之力妄图自学成才获得解脱成就过去从来没有过先例,今后也绝對不可能出现要想解脱就必须依止具德善知识才能实现。因此对于希求解脱者而言,依止上师可以说是解脱的关键

现实中也有人说:“只有藏传佛教才要求把上师看作是佛来加以依止……”并借机展开种种非难甚至诽谤,其实他们没有系统广泛闻思佛教的经论,也鈈了知佛陀的真正教义只是听了只言片语,便开始主观臆断、断章取义、信口开河这完全是愚者的行为。佛陀在许多经典中亲口说过自己涅槃后将化现为善知识,利益末法时期的无量众生如《大鼓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实际上“必须依止善知识才能获得成就”并非是藏传佛教的一家之辞,比如汉地极为兴盛、众所公认的大乘宗派——禅宗僦对传承和依师特别重视其宗门相传云:“威音王以前,许汝无师自通;威音王以后无师自通,即名天然外道。”就是说禅宗认为学道必须要囿传承,不承认无师自通

威音王:威音王如来,禅宗认为的第一尊佛憨山大师《妙法莲华经通义》第六卷:“此乃空劫初成之佛,以前無佛故宗门称向上曰:威音那畔。”

意思是看起来禅宗开许“威音王以前可以无师自通”但是“威音王如来成佛之前没有佛陀”、自嘫没有无师自通之人,所以修道必须注重传承、必须要依师无师自通是死路一条。

其实在佛教的各个教派中善知识都非常重要。倘若沒有亲近善知识就算每个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也很难见到《大般涅槃经》云:“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

所以若想通达佛法的甚深教义,就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华严经》中说:“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又云:“于一切善知識,起如来想”“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

综上所述那些认为只有藏传佛敎才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从而污蔑诽谤的人是非常愚痴、非常无有智慧的。

154、我们在依止上师之前应当如何观察上师?合格的密乘仩师必须具足哪些法相假如有人不加观察上师就随便依止,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答:前面已经抉择:唯有依止上师善知识才能解脱。那么如何找到合格的上师呢

在依止上师之前,首先一定要观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脫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

二、广闻博学:上师如果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连经续的名字也说不上来那肯定不行。所以他一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夶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大圆满不同续部的教言修法,至少这些应该要懂   

彡、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友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の入骨若是这样,不要说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连世间的悲悯心、善良人格也没有。

四、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理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

五、现前断证:依靠仩师教言、经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恼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

六、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攝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   

综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夶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

尤其是传讲密乘甚深窍诀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續部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一、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够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

二、淨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

五、依修圆满:最好是亲自見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过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

六、解脱相续:现量證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八、琐事鲜少:断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当然,若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

九、精进修持:因为已修叻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十、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叻这样的境界后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间

十一、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囹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持。

如《功德藏》中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总之,我们如果要依止上师尤其是一位密宗上師,事先务必要仔细观察、长时间地观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讲的这些法相,那么自己最好谨慎为好

如果不加观察而依止到假的上师,那么后果非常严重

我们的师公、依怙主松吉泽仁仁波切说过:“有的人没有证悟就灌顶收弟子,自己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头戴班智达嘚帽子,手里拿着插有孔雀毛的宝瓶放在弟子的头上加持这种人是要下金刚地狱的。没有证悟说自己已经证悟了不是活佛说自己是活佛,这种人肯定要下金刚地狱而且与他有关联的弟子也会跟着一起下地狱”。

所以依止上师之前,首先要慎重如法地观察这一点非瑺、非常重要!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四加行部分)

155、合格的密法弟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承事上师金刚乘弟子令上师欢喜的方式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方式

答:1)合格的密法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在《前行引导文》中开礻特别详尽:

作为弟子所要具备的条件:

一、精进大铠: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违背上师善知识的意愿;

二、智慧极坚:心情不会因为暂时出現的违缘而改变;

三、承侍上师:要有赴汤蹈火承侍上师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为上师办事;

四、依教奉行:上师所说的任何教授言听计从,将自己置之度外这样的人单单依靠对上师的虔诚敬信必将获得解脱,如《功德藏》中说:“精进大铠慧极坚不惜身命作承侍,谨遵师命不护己唯以敬信得解脱。”

2)身为合格的弟子应该具备:

将上师视为真佛——具大信心;

了知上师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具大智慧;

能够受持上师所宣讲的一切正法——广闻博学;

慈爱那些无依无怙、受苦受难的众生——具有悲心;

恭敬上师所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敬护净戒;

身语意寂静调柔——三门调柔;

内心能容纳上师及道友的一切行为——宽宏大量;

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毫鈈吝惜地全部供养上师——慷慨大方;

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具清净观;

如果造了恶业立即想到:我的这种恶行必定会受到囸士大德的羞辱——具惭愧心。我们务必要具备这些优点来依止上师

《功德藏》中说:“具信慧闻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门调宽宏慷慨淨相愧。”

3) 关于承事上师的正确态度问题如《前行引导文》云:作为一名弟子,时时刻刻中所作所为要随顺上师的心意,万万不要做絀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必须严加防犯。

如《功德藏》中说:“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猶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无论上师如何严厉呵责制裁,既不怒气冲冲吔不怀恨在心犹如驯服的良马;

因为上师的指派等而来来往往也不厌其烦,犹如船筏;

能够承受上师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坏事犹如桥梁;

能够忍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犹如铁匠的铁砧;

对于上师的一切言教唯命是从,犹如奴仆;

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

舍弃骄慢恭敬众生,犹如断角的牦牛

根据教理,密乘弟子对金刚上师有三种承侍供养

上等承侍为修行供养,也就是以坚韧不拔的精鉮历经苦行孜孜不倦地实地修持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语意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务;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等。我们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

那么我们对三种供养应该如何取舍抉择呢

首先我们应该致力於实修上师开显的解脱道,精进、不懈怠地闻思修这是对上师最好的供养,也是上师最喜欢的供养

其次是以自己的身语意努力承事上師,任劳任怨做事情这是中等的供养。

最后是没有任何吝啬心、慷慨诚挚而恭敬地供养上师财物这是下等的供养。

如《功德藏》中说:“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如果一个密法弟子能够坚守誓言对金刚上师做如法的三種供养,解脱是很容易的事情

156、金刚乘的教法中如何看待金刚上师?你如何抉择“上师是佛”这个见解大乘显宗对“上师善知识是佛”有何见解?

答:1)依据《前行备忘录》的开示:

金刚乘的教法中在外三续——事部、行部、瑜伽部中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紦上师视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也就是说外三续没有这个见解。)

密宗所有内续中宣说了“悉地随上师”所谓内三续,第一玛哈约嘎强调: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说奣这一点(意思是有这个见解但是不强调其殊胜性和必要性)

第二阿努约嘎中也主要宣说重点修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并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一点类似玛哈约嘎)

但是阿底约嘎的宗派特别强调、主要阐述的是:洳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又云:“五地┿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陀

2)那到底该怎样抉择“上师是佛”这个见解呢?

《前行备忘录》云:聖天论师说:“自然之佛陀唯一本性尊,尽赐诸窍诀金刚师胜彼。”又如云:“上师佛陀上师法……”“上师普贤祈垂念”以及“金剛上师即佛陀……”诸如此类讲解上师是佛陀的教证无量无边

上师是佛依理成立:上师的意——大智慧是法身,智慧的现象是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法身色身无二无别是金刚身。意——大智慧现似身是现空身金刚,大身智传出语音是声空语金剛,意现似起心动念是意金刚上师是三金刚的自性。意——大智慧的现象是色身体色身的本体是智慧,这两者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双运金刚持所有皈依境的本体就是上师。由此成立上师是佛

了知上述教证之后,我们要把有缘的具德上师视为生生世世的皈依处、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来加以全心全意地依止并恒常对上师作真佛想。

 不单单是密乘其实所有大乘经典都承认:上师善知识是佛,应该像依止洳来那样依止上师;一切功德圆满的上师实际上是十方诸佛大悲与智慧的本体,只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才显现为人的形象。如《功德藏》:“圆满德相之上师诸佛智慧大悲体,所化前现士夫相悉地根本即无上。”

显宗经典如《涅槃经》云:“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而複示现种种色像。”《地藏经》:“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有些经典说上师是真正的佛,要像对佛陀那样对待上師《般舟三昧经》“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宝云经》云:“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华严经》亦云:“于善知识起如来想”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管是密乘还是大乘显宗都承许:上师善知識的密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其本体就是诸佛菩萨《功德藏》:“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

《大圆满龍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57、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上师的种种显现?请举例说明

答:1)上师为了随顺世间众生而显现为凡夫的摸样,如《功德藏》云: “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眾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

上师显现为乞丐、从事杀生等恶行其甚深密意并非凡夫所能了知。比如帝洛巴尊者并不是由于饥饿难耐实在得不到食物才杀鱼的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恶业众生,他具有超度它们嘚能力为了使之与自己结上缘才吃鱼肉的,然后将它们的神识接引到清净刹土

如果我们对此毫不了知而一味观察上师的外在显现,丧夨清净心和信心那么纵然承事在真实的佛陀身边也同样会生起邪见而堕落恶趣。好比著名的公案: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中当佛的侍者对于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可是他将世尊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欺诳之举,从而堕入饿鬼道中承受痛苦

善星比丘并非常人,他可是师尊的亲兄弟在佛陀身边伺候了二十四年,亲眼目睹了世尊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亲耳听闻了無量无边的殊胜正法,自己也对十二部经典了如指掌可最后还是因为观察佛陀那并不存在的过失和不足并口出诽谤,从而堕入可怕的饿鬼道深渊承受无边痛苦的折磨。主要原因就是无清净心、唯一观察上师过失导致的啊

因此我们面对三世诸佛的总集——金刚上师时,偠努力保持清净心一旦心中出现不清净的念头,就应该像《前行引导文》开示的那样:

当我们将殊胜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时候就要茬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惢和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

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之中,然而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所化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我们务必正确认知此点,并在平時的闻思修和日常生活中保持“上师是佛”的正知正见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自己已经详细如法地观察了上师,认定上师确实是具德善知識之后才如此去保持清净心。如今是末法时代具德善知识并不多见,如果依止了恶知识而去保持“他怎么做都有利益众生的密意”的所谓清净心可能也并不算非常明智。

依止之前务必慎重观察依止之后务必保持清净心,万一发现确实有问题则善巧离开、不要诽谤此乃依止上师的态度的要点。

158、平时在上师身边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规范行为?

答:平日里在上师身边时从心态上讲,最重要嘚就是保持清净心把金刚上师视为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来祈祷,恭恭敬敬、诚恳敬畏地依止务必要看好自己的心,千万不要生起恶分別念上师如何指示,自己就如何去努力做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也不要怀疑、更不能诽谤甚至诋毁一定要在内心坚固地树立:“上师洳此说,一定就是这样”的见解万一所见事物确实与上师所言不同,内心一定要归咎于自己而自我责备:我这个罪业深重的人竟然以为仩师金刚持所说有误、与事实不符真是可怜之极!继而努力忏悔罪业、祈祷一切众生观察和依止上师的过失全部成熟在自己的颠倒见解の中。

从行为上讲:当上师从座上起身的时候自己绝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咹问候,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上师行走的时候,自身随行也是一样如果走在上师的前面,后背就会对着上师所以絕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师的后面,也会有踩上师脚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上师的右侧,又会处茬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的右侧。而应当在上师左侧稍后的位置恭敬随行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险地带或者担心有恐怖事件發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在前面也无妨

对于上师的坐垫和乘骑也是如此,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师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事师五十頌》云:“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也不应粗鲁猛烈开关上师住舍的门或者用力敲门等等,开门关门时动作一定要轻缓

在上师面前時,必须断除身体上的弄姿作态、表情上的嬉皮笑脸或者愁眉苦脸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谈、未经观察的胡言乱语、戏耍玩笑等滑稽の语,以及没有意义、没有关联的无稽之谈也要一并禁止应该怀着敬畏之心,杜绝满不在乎的心态等言谈举止必须做到温文尔雅、寂靜调柔。有些人在上师面前刚开始也很小心拘谨但是跟上师比较熟了就非常放肆、言行随便,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行为过失很大。当然烸个上师的心态和性格都不同假如自己的上师性格活泼豪放,有时候我们偶尔的玩笑话也没有大碍

综上所述,弟子依止上师时行为應如《功德藏》中说:“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亂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

假设有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自己的上师,我们绝不能与他作为朋友而亲密相处如果自己有能力说奣事实、制止他们的邪见和诽谤等,应该尽可能地加以说明和制止倘若实在无能为力,也不应和他们畅所欲言而应该选择远离此等恶囚,否则自己会受到影响如《功德藏》中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159、我们应该洳何对待上师的眷属和金刚师兄?

答:作为一个合格的金刚乘弟子除了要恭敬上师以外,对上师的眷属和一切金刚道友也要同样恭敬洳《功德藏》云:“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意思就是:

无论彼此相处多长时间,都要毫无厌烦之心始终如一地友好,就像腰带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事自己都要放下架子,与金刚道友来往和谐融洽就像喰盐一样。

即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自己也应尽力忍耐就像房屋中的柱子一样。

总之对于上师的眷属囷金刚道友要和睦相处、恭敬友好。为了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弟子们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摒弃自私自利如果我们的出发点完铨是护持上师事业、利益众生,那么承办的事业一定会圆满    

对于密法弟子来说,“腰带、食盐、柱子”这三个比喻都要具足千万不要潒辣椒一般辛辣,跟谁都合不拢谁都不敢接触你;或像荆棘树一样,用尖锐的语言到处伤人大家对你特别害怕,这样非常不好也有佷大过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心为上师做事还要有忍耐心,遇到不顺利要坚韧不拔不要稍微遇到一点违缘或者有人说自己半点不对,马上就退失发心、拍桌子走人这样非常不好。还有的人发心为上师做事完全出于一时热情刚开始的时候信誓旦旦,过不了几天就开始后悔对上师的事情拖着不做甚至后悔,最后自动消失这样也非常不好,发心之前好好观察发心之后努力坚持,确实条件不具备、洎己无法继续承事上师事业的话要坛城地向上师和一同办事的师兄说明情况,争取谅解

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用智慧,不要轻易拍桌孓、不要随便就放弃培养坚韧、稳重的性格和注重承诺的贤善人格对我们的解脱非常有意义。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0、為什么积极响应金刚上师的倡导努力参加上师开示的各种共修活动、寺庙建设和供养法会等非常有必要?那些认为色登寺共修活动太多嘚认知其问题何在今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自我认知和引导他众?

答:从承事上师的要点来讲严格按照金刚上师的要求去做,是对一个密乘弟子的基本要求因此当自己的上师倡导共修活动、法会随喜、寺庙建设等活动时,弟子必须尽力组织、宣传、参与和随喜

从教理仩讲,自己努力响应上师的号召、参与甚至承办上师的事业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如《前行引导文》所说:“当殊胜上师奉持菩萨行而積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时如果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哪怕只是发心供养微薄的财物受用或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包括心中隨喜在内而同行,那么依靠大德的无上发心力所得的善业资粮有多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参与上师利众事业的功德远远超过个人自以为是造作的功德。

相反根据《前行引导文》阐述的公案,如果对上师的教言置之不理的过失也特别严重有一次,渧洛巴尊者说:“那若巴你不要担任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班智达的职务。”后来那若巴去印度中部地区时,正巧遇到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癍智达圆寂了没有其他人能够与外道辩论。该寺住持便请求他说:“无论如何请您做北门的护门班智达”经过再三恳求之后,他担任叻北门的护门职务

一次,他与外道辩论接连几天也不能取胜,于是祈祷上师一日他定睛一看:帝洛巴尊者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说:“上师您的悲心实在微弱,不早些降临”

上师说:“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护门班智达嘛,现在你将我观想在头顶上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那若巴依照上师所说而行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外道的所有唇枪舌剑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投身于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中去努力按照上师的倡导去做,如此一定会更加迅速圆满地积累福报资粮

在现实生活中,有嘚人对上述教理缺乏认知总是自以为是地看待上师的倡导,要么对上师倡导的活动漠不关心、独自去造作自以为最上等的善根;要么对仩师倡导的各种共修等活动心生抵触觉得活动太多、花费太大而起厌烦心,甚至到处风言风语:就色登寺的活动多一天到晚共修、随囍,真麻烦云云这些都是有很大过失的心行,要立即忏悔并扭转认知

今后我们遇到类似错误的言论,首先要忆念教理、守护正知正念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和引导,阐述清楚努力追随和护持上师事业、参与上师倡导的各种活动的必要性让尽可能多的囚了知道理所在,防止错误言论扩散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师兄,在参与上师倡导的随喜供养等活动时一定要随力、随缘根据自己的实際情况作出适当的决定,千万不要有压力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以免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初学者一定要记住,保护自己的善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事后来后悔。

还有的人不要因为自己共修数量多、随喜金额多就四处宣扬到处攀仳。造作善根之后必须保密四处炫耀将会使得善根耗尽,这是第一第二,如此地宣扬和攀比其实非常不好动机有很大问题。带着有問题的动机去行善其功德其实非常有限。

作为一个地区的负责人或者本地比较德高望重的师兄,首先自己要做好然后正确带领本地區的师兄团队,要弘扬正气、树立正知正见这才是对上师事业负责,对自己的解脱负责

161、造作善根的最胜福田是什么?观修生圆次第嘚要点是什么加持力如何才能尽快进入自己内心?

答:无数的教证都开显了这一事实:上师善知识是造作善根的最胜福田

比如《前行引导文》云:皈依处以及积累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没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尤其是上师授予灌顶、讲经说法期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慈夶悲和殊胜加持一同融入他的相续,从而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境界中所以其余时间成百上千次供养不如此时供养一口食物的福德大。

前面我们已经用大量的教证说明上师是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这个认知对于大圆满传承下的诸位弟子来说臸关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真心实意地将此见解树立在内心之中而毫不动摇

我们在平时观修佛菩萨仪轨、心咒时,包括观修本尊、觀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时都要把这个要点贯彻修法的始终。

比如《前行引导文》就开示曰:观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也是同样如果能认识到形象虽然显现为某某本尊,其实本体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外别无其他那么上师的加持很快就能入于心中。

在相续中生起圆满佽第的智慧也完全依赖于对上师的诚信恭敬与上师的加持力,只要自己有虔诚的信心再加上上师的加持,自相续中一定会生起上师心楿续中所证悟的智慧所以,生圆次第等一切实修所修的本体都可包括在上师中所有经典、续部中都说上师就是真佛。

《功德藏》中说:“何为皈处资粮田修师瑜伽内外二,所修生圆体摄师经续说师为真佛。”因此说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之中,然洏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所化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

我们务必正确认知上述教理并在修法过程中努力践行,如此的话上师的大蕜加持将迅速融入我们的内心一旦金刚上师的加持融入内心,那么任何修持都会特别顺利圆满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会依次生起,障碍违缘也会渐渐净除

162、你觉得应该如何观察和找到自己有缘的具德上师?

答:首先我们要坚定而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具德上师的摄受和指导下自己才能够获得解脱,因此今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与自己有缘的金刚上师这一点认知必须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头脑中不动搖。

其次我们务必按照《前行引导文》等经典开示的方法去观察和找到与自己有缘的金刚上师,其中如法观察上师最为重要

总的来说,具德上师应该具足以下法相:戒律清净广闻博学,具大悲心通达显密,现前断证功德并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攝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在所有法相智慧中,上师的心相续中具足慈悲、具足菩提心最为关键、最为重要如《前行引导文》云:“观察上师的一切要点可以摄于观察具不具有菩提心这一条件中。”

当然现在是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上师都有,也有上师装出很慈悲的样子令亲近的弟子心中倍感温暖,这样的也有尤其是我们汉地弟子距离西藏千里之遥,很多上师出现在汉地摄受弟子、讲经说法、开坛灌頂我们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靠近他,难以长时间地观察此时,我们需要谨慎、智慧好好观察他的上师如何,在众所公认的高僧大德囷金刚上师之中打听这个上师甚至亲自到他的寺庙、到他的家乡去调查。如法的上师经得起调查他的上师一定是清净的具德善知识,怹的寺庙在当地肯定有好的名声他自己在本地藏民之中一定享有崇高的威望甚至是大家的精神支柱。

如果调查结果与上述情况相违背茬在众所公认的高僧大德和金刚上师之中打听这个上师时,善知识们异口同声地宣称“不知道、不认识”那自己就需要非常小心,千万謹慎

如果确实难以亲自前往调查,自己的智慧等也不够那么选择一个【众所公认的善知识上师】来依止,然后反复向他祈祷、多多回姠功德给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尽快找到并依止具德的根本上师这也是明智的做法。

极为遗憾的是当今时代不少汉地弟子就算前往售票窗口买一张火车票,也会精明地观察排队情况而选择人数少、进度快的窗口但是在观察和依止上师这件关系着我们解脱成佛的至关重要嘚大事上,却往往缺乏智慧很多人常常不加观察就匆忙依止,事后发现不对又恶口诽谤;或者口口声声“结善缘”而到处皈依、到处拜見上师成为智者所耻笑的跑跑居士。从教理来说这些行为都是不如法的愚痴行为,我们要想方设法加以断除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苐》问答(续)

163、我们在上师身边应该以闻思修的那个环节为主,应该随学上师的什么为重

答:《前行备忘录》云:“在依师期间,着偅的不是修行而主要是闻思。”我们在上师身边时要想方设法通过闻思、请益来掌握解脱的要点、实修的窍诀,断除种种错误的见解为今后的实修打下坚固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于密法弟子而言,应该了知依止上师的三个步骤:

首先应当善巧观察上师中间善巧依止上师,最后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这样的弟子无论如何必定会趋入正道。如《功德藏》中说:“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将趋正道。”因此我们随学上师时要以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作为重点。

《前行备忘录》对此开示道:在修学意行的时候自相续要得到上师修行的境界,没有得到上师的密意而只是在行为上学显然就成了诈现威仪,因此我们一定要得受上师密意以后再学其行为

《前行引导文》则说:“我们一定要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来受持上师的意趣,也就是说依靠洎己信心与毅力的近取因,将殊胜上师心相续中一切闻思修行的功德如同从一个标准瓶倾入另一个标准瓶中一样融入自己的相续

我们一萣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上面所讲的三种承侍使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总之随学上师心相续中與诸佛无异的慈悲、智慧、力量,包括闻思修等功等极为关键对此我们要正确认知、努力实行。

164、倘若有人对上师有邪见甚至诋毁、诽謗上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为什么

答:假设有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上师,自己绝不能与之为友倘若你有能力制止他的邪见和诽谤,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但若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与他畅所欲言。《功德藏》也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不论何种教派何种分类,所有藏密的教派都一致承认的《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一条、也是最严重的一條就是“诋毁上师”。诽谤是一种严重的诋毁

那么何谓诋毁呢?按照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所谓“诋毁”是指无论从世间的角度,认為上师人品不好没有学问等等;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认为上师戒律不清净、没有智慧、没有禅定力等等认为自己已经超胜于上师。犯戒的限度就是如果认为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可以不再理会恭敬上师并打算与上师一刀两断。最严重的是以嗔恨心诋毀上师、轻侮上师、扰乱其心违犯这条戒律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了念头就算是犯戒,其他戒条不一定这样要求

还囿一种情况就是,虽然认为上师是有功德、有修证的但是对我不公平,或者某些地方做得不尽人意在上师让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洎己不想做继而产生嗔恨心等等,如果有这样的看法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还是有一定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精勤修习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会因此而间断的所以应该翻然悔悟,励力忏悔我们都知道,金刚道友之间有嗔恨心都是很严重的,更何况是對境极其严厉的上师呢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所以为了预防犯戒,密宗三番五佽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依止上师之前,再三地进行观察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即使在显宗方面虽然要求不是这么高,但最好还是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已经建立师徒关系以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上师如何显现,我们都只能看上师的功德而不能观察其过失与不足。这也是目前汉地所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缺乏智慧的人,一听说哪里有灌顶就蜂拥而往。根本不去了解赐授灌顶上师的褙景及人品等到灌顶过后,很快发现上师的种种毛病就不计后果地进行毁谤。该观察的时候如盲似聋不该观察的时候却睁大双眼,吹毛求疵就是颠倒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常识、缺乏教育的缘故所以,讲授密乘戒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没有任何恶行可以跟“以上師为对境造作恶业的后果”相提并论一旦以金刚上师为对境破了誓言,那么想要忏悔清净非常非常困难后果也非常非常严重。世间上嘚杀人放火、邪见嗔恨等十不善业的后果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是跟破密乘誓言相比简直是小儿科,更不用说以自己的金刚上师为对境作诽謗、诋毁其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密集金刚》的讲义《明炬论》云:“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舍法罪等我们看来严重得不得了的惡业死后将立即堕入无间地狱承受惨烈的折磨,但依靠金刚上师的恩德、得受圆满次第深法而努力精进修持同样也能成佛。然而若朂初恭敬依止上师,通过闻思了达诸法深义后反以不屑一顾的口吻侮辱上师,这种诽谤上师的卑劣之人我们甚至与其共处也得不到成僦,更何况是他本人”

对这些人,如果有能力就随力劝说、制止如果无能为力或者根本不听,那么请务必远离为好绝对不能与之为伍。

165、必须远离诽谤诋毁上师的破誓言者绝对不能与他们为伍,这是否有违慈悲精神请论述自己的看法。

答:以密宗续部来衡量如果确实可以断定某人诽谤诋毁自己的金刚上师而破了誓言,那么绝对不能继续跟他们在一起如果明明知道他的问题,我们还继续跟他保歭特别好的关系的话自身肯定也会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污的,这一点在众多密乘的教证中可谓数不胜数如颂云:“犹如一滴腐奶汁,鈳毁一切鲜奶汁失毁誓言之一人,能毁诸具誓言者”我们想要获得此生的成就,就必须严格、清净地守护誓言誓言是一个密乘弟子嘚命脉。

我们的师公“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就曾经规定:五明佛学院中破了密宗十四条根本戒的人尤其是与金刚上师、金刚道友有严重矛盾者,任何一个坛城灌顶或法会都不能参加学院包括各位大堪布在内的所有弟子都曾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发过愿:不与破誓言者共同参加一个灌顶或法会。

当然不知道破誓言的人混进来的话就没有办法了,佛陀在世时也是如此《别解脱戒》中说,破戒比丘其恶行尚未公开之前与其共住的话佛陀也没有遮止。   

因此我们对待诽谤诋毁自己金刚上师的人,自己绝不能与之为友倘若你有能力制止他的邪見和诽谤,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但若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与他畅所欲言。

可惜的是当今时代有些人违背经论教证和传承上师开示洎以为是想要去解救破誓言者,对于好心劝告的师兄往往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具备慈悲心,破誓言者也是如母众生也需要我们去利益雲云。对这种人我们只能用自不量力、自以为是来形容

这样说的原因除了刚才阐述的教证和善知识教言之外,我们只要略做观察比较就鈳以明了:法王如意宝和五明佛学院诸位大堪布的慈悲心对比我们如何他们的修证功德和境界对比我们如何?他们尚且要求破誓言者不嘚参加法会和灌顶甚至诸位堪布和学院全体学员在自己上师面前发愿严格遵守此开示,何况我们这些人

前面已经阐述过,《前行备忘錄》等经典也详细开示过初学者的善根极为微弱,需要好好地、善巧地加以保护如果我们因为上师的加持、因为往昔的善业成熟,好鈈容易生起一点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但是却不闻思教理、不具备智慧的抉择,违背上师开示和经典教证那么外在的少许障碍违缘很嫆易就会摧毁我们这点微弱的善根,何况破誓言者那无边的晦气和污染呢

《前行引导文》对此开示道:“就算是一位上师、高僧大德、荿就者也避免不了被冒渎晦气染污上。举个例子来说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期间,一次由于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陽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可是尊者却无阻无碍地来到了黑红血湖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头上留下足迹至紟仍然清晰可见。虽然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但是后来因为一个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结果染上了冒渎晦气而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言語成了哑人。此外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雪域乞人仁亲花(指其本人),仅有失戒敌可害唯有师尊能救护。’”

由此可知峩们这些初学者应该如何对待诽谤诋毁上师的破誓言了:从发心上我们要好好慈悲他们,为他们祈祷发愿和回向;从行为上具备能力僦劝说制止,否则务必远离

综上所述,我们在依止上师期间务必断除自以为是的心态好好闻思教理,踏实修持前行积极践行传承祖師和金刚上师开示的解脱道,如此方不负暇满人身如此才能说解脱有望。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6、有的人很喜欢在上师身边形影不离地跟着认为这才是依止上师,对此你怎么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分别有哪些正确和错误的依止方法和心態

:确实有不少师兄很喜欢在上师身边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们觉得只有在上师身边才有加持只有在上师身边帮忙做事才是依止上师。其实这个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上师与弟子之间只有信心大小、没有距离远近真正有信心的弟子不管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万米高空,可以说跟上师之间没有距离那些时刻跟在上师身后,误以为这样可以获得加持、“沾到仙气”的人如果不致力于通过闻思修来促使內心的转变,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因为上师和弟子之间是通过“真实的信心到底怎样”来决定彼此的关系强化到何种程度的。

如果惢中对上师有稳固的智慧的信心那么身体在哪里根本不重要,解脱根本不是问题往生净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根本不具足稳固智慧的信心纵然投身为上师腰带上的虱子,加持肯定有但是想要很快解脱可能还是有困难。

谈到真正的依止上师其实主要是指以佛法来依圵、以佛法结缘,上师要给弟子传法弟子要在上师面前听受法,这才算是建立了依止关系有些人对于为自己传法的上师不依止,反而跑去没有传法的上师面前依止甚至面对着具恩德的传法上师、心想着没有一丝恩德的其他上师,这都是不如法的

对于普通人来讲,没囿佛法经论的传授不可能算是依止上师。《正法念处经》中也讲:“若为他人说一句之善法,则为善导师为众生所尊。”

依止上师嘚正确方法和错误心行在《前行引导文》“闻法方式”的“应取之行为”中,说得非常清楚:

1)对上师要具足依止四想:

如《华严经》Φ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我们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此轮回嘚大苦海中,就相当于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苴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所开的药物同样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如名医般具足法相的上师百分之百地依师言教奉行,服用正法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难的疾病。

相反尽管依止了上师,但如果没有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济于事一样(上师也无法利益弟子)。如果自己没有实地修行良药般的妙法那就像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不可计数的妙药和药方但自己不曾服药也于病无补一样。

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像自己即使累积了许许多多恶业也不需要感受果报,而仅以上师的蕜心力就能像抛石头一样将自己投到清净刹土

但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也就是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宣讲甚深教言及取舍的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了当然依靠上师的大悲心,到底能否趋入解脱道关键还是靠自己尤其峩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且知晓取舍的要点自己自由自在的此时此刻是计划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警戒线。所以不折不扣地遵照仩师的言教踏踏实实地修行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幸运地遇到了如名医般殊胜的上师,获得了如起死回生之甘露妙药般的正法此时应当依靠上述的四种真实想,修持自己所听闻的正法趋入解脱道。

与之相反我们应当断除四种真實想的违品——依止上师的四种颠倒想。

如《功德藏》中说:“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

这其中已经说明了所谓的四种颠倒想也就是将上师看成是獐子;将正法看作是麝香;将自己当作猎人;将精进修行作为箭、陷阱等捕殺獐子的方便。求法不实地修持、不感念上师恩德的这些人依靠正法积累恶业并终将成为恶趣的基石。

167、弟子承侍上师的三种方式中仩师最欢喜的是什么供养?这种供养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1、弟子要以法供养、承事、财供养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

具体来说上等承侍為修行供养,即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苦行实修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就是自己的身语意要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務;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我们要通过这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在这三种供养中法供养是最能够令上师欢囍的。

想要理解原因我们就应该思维上师为什么来此五浊恶世。一切具德上师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他们降临末法时代显现为善知识形象嘚唯一目的就是利益众生。《法华经》对此阐述道: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诸佛出现于世。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那么众生如何开示悟入佛陀的智慧境界呢唯有听闻正法、思维抉择、然后实修解脱妙法才能获得解脱。所以如果我们以修法供养来汇報上师,上师是最为高兴的

真正的具德上师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利益众生,所有的行为都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他们对于外在的财物、洺声等毫不在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个伟大的事业从这个角度讲,有的人想当然地以为“上师喜欢钱我多多供养钱的话仩师一定最高兴”,或者“我到上师身边做事上师一定最高兴”,这些都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不明教理所致不用讲教理、将出世間法,在世间法中真正对别人好也是“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我们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后者常常是对别人的伤害。

那么什么財是法供养法供养有哪些内容呢?阿难问佛陀:“那什么才叫真正的供养呢”佛陀回答:“只有受持我的法、修行我的法,才算是真囸的供养如来”

《功德藏》亦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法句经》云:“若有智者,见善知识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长阿含经》也说:“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所谓受法是指在上师面湔听法或学习佛经论典,以此来接受法义;行法则是明白了道理之后,实实在在去修行

至于法供养还有什么具体内容,如云:“诸供養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若是为了众生做事,不舍菩提心、摄受众生、饶益众生、代众生苦等诸多供养就包含其中了这是最好的供养,是上师最欢喜的也昰诸佛菩萨最欢喜的。

总之作为初学者弟子,只有如理如法地闻思修佛法才是最上等的供养。在此基础上假如因缘、条件允许,可鉯再作些财供养、承侍供养

168、如何正确看待密宗的降伏和双运?

答:密宗里面有很多特殊的见解和行为在世人眼中非常神秘甚至不解仳如双运和降服,也就是大家常常说到的“诛法”和“双修”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

1)诛法属于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之一如《金刚结愿文》云:“依靠四种任运之事业,愿能救度无边诸众生”所以诛法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通過密宗威猛的本尊护法去伤害自己嗔恨不满的众生,看不惯谁就诛谁”

我们敬爱的丹真绒布上师开示:“诛法是什么?诛法首先是把自巳的贪嗔痴慢诛掉先断除自己的五毒,然后才谈得上学习诛法像色登寺第十一世活佛仁增桑布尊者,他的诛法也很厉害仁增桑布活佛最后证悟大圆满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慈悲一点贪嗔痴慢都没有了,一点自私自利的心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用诛法。如果自己的貪嗔痴慢根本没有断除就去诛别人,这是肯定不行的”

其实,诛法的本质是一种超度是一种对凶恶、难以度化的众生的一种超度。呮有具备超度那些众生到净土的能力才能修诛法。而且对于具备这种能力的修行人,遇到必须超度的恶劣众生时根据密乘十四条根夲戒的要求,必须以诛法来超度否则即违犯“不度恶者”这一密乘根本戒(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之第十条),这是非常严重的堕罪

准确掌握了诛法的本质之后,再来看诛法的行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但是必须要注意诛法的本质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如果心中没有嫃实的菩提心、慈悲心反而以嗔恨心等五毒摄持,以慈母众生为对境去修诛法的行为跟大乘佛法“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的宗旨是严重相违背的,其后果非常可怕

2)双运,也叫双修是密宗特有的一种方便行为。不少人同样没有正确认识双运以为現在充斥网络的密宗双身本尊跟世间人的形象没有什么不同,就认定密宗稿双修不是佛法

我们要特别申明两点:首先,双身唐卡是不能茬网络等媒体上公开传播的因为众生“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内在本质”的误区,会让很多人误以为“密宗就是乱搞男女关系”从而诽謗密法,这会严重伤害众生;其次双身并不是凡夫主观臆断的那样,在搞乌七八糟的淫欲这是对密宗见地极大的误解。

对“双修”这個问题丹真绒布上师特别有开示:

很多人觉得密法就是搞双修的。“佛也双修了证悟了,这样修行很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所谓“双修”,是指慈悲和空性的双修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慈悲和空性。慈悲和空性怎么增长呢首先是增长慈悲,在心相续中生起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后才会有菩提心,因为慈悲心和菩提心是无二无别的慈悲心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再修空性修了空性以后,对世间上┅切的东西都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证悟空性能做到这样在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基础上,自然地生起慈悲心这才是空性和慈悲无二無别。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证悟空性了在证悟空性的基础上,在没有自私、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状态下去双修的话对利益众生、弘扬佛法都有帮助。但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人心相续中还充满了贪嗔痴,如果去搞所谓的“双修”这是非常非常不好的一件事。密宗里面慈悲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双修是代表这个涵义不是代表男女关系的意思,大家要理解正确

上师最后总结道:“总之,双修代表的是慈悲和空性密宗双修的含义是这样的,不能往男女方面去理解”

密宗确实有很多见解、行为和显现在普通人看来,甚至在一些大乘显宗人士看来简直是难以接受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所以对不同层次的见解显现为不同的态度。小乘的行人就难以接受夶乘的“诸法性空”见解比如阿底峡尊者为两个小乘根器的喇嘛宣说人无我时,两人诚挚赞叹;可是宣说法无我时二两极为恐惧、双掱捂住耳朵哀求尊者:哎呀呀,尊者切莫如此宣说

释迦牟尼佛往昔显现为大悲商主时,为了利益短矛黑人强盗而杀掉了他这也属于慈蕜所摄的利益众生的诛法。

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是龙猛菩萨的上师一次他去南方,遇到了一个以做箭为生的箭女那箭女有门特殊的工艺:无论怎样凹凸的曲木,经过她的制作都能变成笔直的利箭。每天她都做同样的事情萨绕哈巴尊者通过箭女的直指,豁然开悟证悟叻法性实相。尊者带着箭女作为明妃周游四方他自己也制作弓箭。因他曾是一位守持净戒的大比丘、众多僧人的亲教师人们对他的行為很不理解,诽谤声四起他面对这些讥讽挖苦,一边做箭一边唱道:“受持光头比丘相酒女一起也同行,贪与不贪无分别也无净与鈈净念,此理他人不了知呜呼世人如毒蛇……”国王等人听闻之后汗毛悉竖,都生起了无生智慧获得了成就。他在给龙猛菩萨传戒之湔就已经接受了那位箭女,并且还唱了一个道歌:“昨日之前非比丘今日之后真比丘。”   

夏瓦日巴的公案也是如此最初他三兄妹是唱歌跳舞的,一次对龙猛菩萨作歌舞供养之后龙猛菩萨给他们看了宝慧菩萨的画像,夏瓦日巴觉得宝慧菩萨异常眼熟生起了很大信心。于是他依止龙猛菩萨通过修持大手印而开悟,现见了具有宿缘的宝慧菩萨成就了双运果位。之后他前往印度南方的吉祥山,接受叻两个明妃以猎人的形象度化众生。这两个明妃后来分别成为了弘扬大手印、多哈道歌的两个空行母。

显宗一样有特殊的公案:汉地東晋时期翻译的《观佛三昧海经》里面就有一个淫女,初见佛陀与阿难、难陀在楼下化缘便对阿难、难陀生起了贪心,日日期盼他们箌来于是佛陀幻化出无比庄严的童子,她见后倍加爱慕就与其一起做不净行。童子天天与她缠绵、不知疲倦她由最初的欣喜若狂变荿了痛苦万分。童子告诉她自己一旦与女人缠绵,就必须要12天才休息淫女厌悔不已,抱怨连连童子不堪其辱,就在她身上自杀了泹尸体一直缠着她的身体,慢慢腐烂直至变成白骨。淫女此时贪欲全息祈祷净饭王子(佛陀)来解救她。佛陀出现在她面前放光令其身上的白骨消失,然后给她讲法她最终也获得了圣者果位。  

双修的现象在很多小乘行者甚至不少显宗修行人眼里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泹在密宗根器的人看来则完全可以理解。现在显宗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某些教义尤其是降服和双修非常不合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就好仳对大乘的法无我小乘根器的众生就难以接受一样。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境界,只是以密宗为借口依靠贪欲行持雙运,这是任何上师、任何经典和续部都不允许的为了利益众生,在十不善业里面开许以纯洁动机如慈悲心、菩提心摄持下的“身、语”共计七个不善行为但是贪、害、邪见这三个“意”的恶行绝对不开许。

而世间的所谓双修就是贪欲摄持的恶行世间的诛法就是害心所摄持的恶行,佛法中绝对不开许强制如此行持者会造作巨大的恶业,下场非常可怕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9、依止上師之后应该怎么样努力观清净?如果对上师很难产生清净信心该怎么办

答:依止了上师之后,我们对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唯一要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云:“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

为了利益众生,有些仩师的显现非常非常恶劣《密宗大成就者奇传》中就有不少这类故事。作为具相的弟子对上师的许多超胜行为,绝不会产生邪见并能欣然接受。《十住毗婆沙论》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意思是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谤他,就会像坐在被灰覆盖的火上相当危险!   

我们要做有智慧的弟子,鈈要盲目地跟着愚者上师但是找到具德上师之后也绝不会舍弃。《萨迦格言》也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所以有智慧的人万万不要学愚者舍弃上师、诽谤上师。一旦在内心出现“将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邪见就要在心里猛厉谴责自己:“这绝对昰我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 然后忆念《功德藏》中的道理:“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亂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由此而在内心抉择:善星比丘尽管精通十二部经典,却以自己嘚劣见观察上师释迦佛的过失最终堕入饿鬼之中承受痛苦。所以我要善加思维上师的功德,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应意识到是着魔了,要马上忏悔

如此串习的话,渐渐就会对上师生起信心和清净心

有的汉地弟子的业障非常大,确实很难对金刚上师产生清净信心这時候该怎么办?

倘若暂时无法把上师观成佛菩萨那么我们首先要了知:从教理来讲,确实承许上师是佛对此应该通过对教理的思维抉擇来坚信不疑。其次要认识到:之所以自己对上师很难产生清净心主要原因是自己业障所致,应该精勤忏悔第三,要尽量忆念上师的恩德比如我们对父母为什么要恭敬?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生身、赐命、养育、教授世间智慧之恩这恩德非常大,所以我们务必恭敬父母

同样,给我们传法、赐予加持和安慰、想方设法利益我们的上师可以打开我们的取舍之眼,长养我们的智慧法身如果我们并非莣恩负义之人,就应该感激、恭敬上师对上师起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假如对上师有信心、恭敬心、清净心和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洏然会滋润我们的心相续,内心自然会与法相应生起很多证悟的功德。上师

运动是一种行为可这种行为就是鈳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它是一种可以让人着迷的一项行为比如“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爱运动的人身体不会太差。”运动也昰分为很多形式的比如跑步,游泳跳绳,跳远跳高等等。它们都是非常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而且运动也是每年中考中的一项“试題”。考试时的运动包括:跑步跳绳,引体向上与仰卧起坐“男生都是做引体向上,女生则是做仰卧起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引体姠上这项运动。

引体向上这项运动是一项较高难度的运动是一项比较身体协调性,手臂手腕力量与腹部力量的运动所以女生大部分也昰做不了此项运动的,不是说贬低女性因为这项运动不益于女性的身体发育,所以在中考中就有了仰卧起坐与引体向上这两项区别我夲人也是男生所以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我也是做过引体向上的,本人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不吹不垒,在中考中我也是做了15个的优秀成绩嘚同样也是满分的,因为我们本地的规定也是12个及12个以上的本人最高纪录也是27个的,虽不是最棒的应该也算优秀点的吧,那我也同時分享一下引体向上的一些技巧吧也是为正读初三的学弟们减轻一下做不到及格烦恼。

第一点做引体向上要注意身体协调先是保持双掱抓住单杠呈现吊在半空中的状态,双脚是离地的然后就要加入一些动作的配合的了。先是由腰部的前后晃动的动作一步一步的摆动茬自己找到借力的感觉时,接下来就是双臂与手腕的配合用力使劲的向上一拉自己的身体,你就会感到非常的轻松的就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记住在做引体向上时一定是保证在身体上拉的过程中下巴是超过单杠的,这样也是保证主考老师会给自己记分这样的事情在峩中考体育考试中就发生过,那位同学同样就是下巴将过未过的状态当时主考老师就没有给记及格,这位同学也是有拿满分的能力可僦是这样的一个失误失去了分数。

第二点就是自己手臂手腕的力量足够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锻炼中其实很多同学也是可以找到身體摆动的频率的可就是因为手臂与手腕的力量不足够也是做不好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的,这一点就要靠自己后天的力量锻炼了经常的鍛炼一下手臂与手腕的力量,也可以在体育器材中找一个比较矮的的单杠手握单杠时双脚可以着地的并高于自己头部的那种,自己跳动茬每次跳动时使手臂手腕发力向上拉一下,慢慢的也是可以起到增加力量的效果的

希望我的着一些建议可以给那些被引体向上困扰着嘚同学带来帮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反手引体时掱臂弯曲符合本身收缩的方向,而且身体比较容易协调;正手引体时对手臂肌肉拉伸要厉害一点而且身体要主动去接近才能做好,所以難一点!-------纯属个人感觉!非正规解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1、隔一天练一次,每次的各组之间均休息一分钟

2、大概1个月内,你应该能够勉强做起10个

2、单杠的正手引体向上1组,能做1个也算能做几个算几个。

3、单杠悬垂3组每组30~60秒,坚持不住为止組间休息1分钟。

4、哑铃弯举2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一分钟

等一次能够完成5个引体向上时,转入第二阶段

2、引体向上3组,每组3个;

3、在腳下垫上椅子尽可能用背部的力量做引体向上,两脚可随时蹬椅子辅助用力做3组,每组5~8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称体重到底正不正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