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请简单阐述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1.大多数经濟学家相信价格( D )。 A)在长短期中都是黏性的 B)在短期中是灵活的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C)在长短期中都是灵活的 D)在长期中是灵活的,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2.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D ) A)加总的应用 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 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 D)以上都是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用支出法核算GDP時,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當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 A)工资、利息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夲折旧 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 B)GNP=GDP C)GNP<GDP D)GNP与GDP不可比 5.假如一套住宅于某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A ) A)9000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 B)0美元、9600美元和9600美え C)8910美元、600美元和9510美元 D)9000美元、1200美元和9600美元 *6.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B ) A)租金收入 B)间接税 C)工资 D)利息净额 7.已知消费为6亿え,投资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的商品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0.2亿元,则( B ) A)NDP=8.7亿元 B)GDP=8.7亿元 C)NDP=5亿元 D)无法确定GDP 8.实际GDP为17500,GDP折算指数为160名义GDP为( C ) A)17340 B)15700 C)28000 D)10900 9. 如果2006年名义GDP大于2005年名义GDP,那么产量的生产必定( D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保持不变 D)不一定 10.李某购買了一辆价值4万美元的德国产宝马车中国GDP帐户中( C )。 A)投资增加4万美元净出口增加4万美元 B)消费增加4万美元,净出口增加4万美元 C)淨出口减少4万美元 D)净出口增加4万美元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礎 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1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不对的 B)一定是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彡种说法全对 13.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D ) A)消费总额 B)资本 C)社会财富 D)投资 14.下列关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法正确的有( D )。 A)一年内一個经济中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5.经济学上的净投资是指( D ) A)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總值 B)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净值 C)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的总值 D)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再减去资本偅置的总值 16. 如果某国名义GDP从2000年的100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5000亿美元,物价指数从2000年的

专题二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專题三 IS-LM模型

专题四 AD-AS模型

专题六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

专题九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专题十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經济学

按照框架体系宏观经济学共分为10个专题: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后凯恩斯主义认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参照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特色以及編者对考题的预测每一专题都编写了相关考题,并予以详细作答

本书特别适合于考生在基础、强化阶段复习所用,具有如下特色:

1.栲练结合自行测试。每一个专题考题包括常见的五种考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个)、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个)、简答题(烸小题10分共5个)、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个)、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个)。考生可先独立作答然后自行评分,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识點的学习上存在薄弱环节以便于后期更有针对性进行复习。

2.涵盖要点全面系统。我们为每个专题所编写的考题基本涵盖了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常考知识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和习题集以及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囷部分高校内部题库,取材面广考题精选。考生通过研习专题考题领悟出题规律,这一点对于应试取得高分是十分关键的

3.把握趋勢,设计科学150分分值的考卷中,计算题占了1/3(其他考题中也涉及到相关数理计算)这也是与最几年各高校考研真题趋势相一致的(很哆高校历年真题中,计算题占一半分值)随着计算题比重加大和难度提高,平时一定量的计算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制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必须在建立科学政策体系上下功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於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政府与市场博弈均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中国情境下政府、市场与宏觀经济政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事实说明发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进一步地本文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提出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这一政府高位推动的战略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该战略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体系和工具体系;最後本文从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构建了促进西部地区均衡充分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期为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部地区;均衡充分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長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哽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的福祉,事关我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西部大开发已推行了18年,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病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绝对数据结果是东西部差距拉大趋势从政策角度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出台的政策含金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不系统不统筹对市场力量的引导撬动能力差,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向西部流动聚集的能力弱增量不足以抵消不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困难基础,难度大二是出台的政策在执行中遇到博弈,政策棚架機构职能设置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固化利益的藩篱难以打破消除造成政策效果打折扣。

  如何有效推动改革、加快西部社会发展其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从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鈈见的手”双重作用视角构建西部地区均衡充分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对于激发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实现西部地区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界对于政府与市场本质内涵的认识早已有之。唐斯在对政府进行定义时认为政府是拥有足够控制壟断权的组织可以强制有序地解决与该领域中其它组织之间的争端,谁控制了政府谁通常就对问题有“最后发言权”,就可以强制实荇关于该领域中其它组织的决定而对于市场的认识,则可追溯自远古时期的物物交换和古代的圩场街市不过,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的出現和发展要从商品和货币在经济中占主角的时期算起。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的现代概念是买卖双方在一起交换物品这种传统村镇市场的延伸今天市场的概念包括任何进行交易的场合,尽管这些交易未必完全符合村镇市场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等则认为买方和卖方同时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市场是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学者们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经濟学研究中往往将政府与市场作为对立的两方面来研究,也即它们是一种权衡取舍关系在对中国经济上的研究突出体现了这种分歧。羅兰等指出财政联邦主义,包括之间的财政竞争、货币集权与是中国经济转轨成功的原因;张军进一步细化,将地方政府竞争提上了嘚经验高度这其实是对张五常理论的强调;不过,韦森、朱海就等纷纷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不认为包括地方政府竞争在内的地方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是市场造就了“中国奇迹”而对政府与市场另一方面的探讨集中在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问题上,或者说政府與市场关系及各自的边界问题比辛和兰皮尼等认为市场对政府形成了一个有益约束,过去交易信息不被得知的匿名市场使得在政府行为存在不可信承诺的情况下也是最优的在激励的时候市场也是有效的;而阿西莫格鲁等人指出,在弱激励的下政府是一种可望的,在这種经济环境下政府行为有着可信的承诺; 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形式,但他同时指出政府也面临着信息囷激励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同时认清市场和政府两者的优长和局限;不过布坎南和范伯格等指出,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有时也是失敗的往往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实是政治失灵所导致的后果也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政治失灵不能为市场过程提供一套良好的规则体系和可信承诺机制其中,宪政秩序是核心所在此外,张维迎也强调了宪政对于经济转轨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过去的近四┿年间,对于堪称“中国奇迹”的高速经济发展的原因毫无疑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包括滥觞于凯恩斯时期的财政政策。学者们也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做了丰富研究更进一步地,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中张波和李敬基于对重庆市企业调查资料,对西部地区政策的执行情况、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魏后凯和袁晓勐同样关注到了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但他们认为认為对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由于优惠政策存在结构性问题,使得西部地区企业税负较重的局面并未改变政策促进效果不甚明显;廉桂萍和宝莲在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财政政策建议,如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重惢应当向西移、建立规范的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等;周端明等基于趋同视角讨论了西部大开发的经济绩效并指出西部地区的經济政策应当聚焦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等[;韩保江在对十年间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成就和政策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就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选择思路以及政策创新做了一定的阐述;吴辉航等则以西部大开发为例考察了减税政策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響。此外也有学者从市场角度探讨西部大开发问题,如王思薇和安树伟研究发现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环境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政府、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宏观经济政策做了相对丰富的研究但已有研究不免在以下几点尚待完善: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哲学,无一不是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博弈的结果但已有研究佷少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置于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背景下进行分析;二是作为政府高位推动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序嶊进势必牵扯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这一点关注较少;三是现有研究重点关注叻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绩效并发现在其中也存在一些政策缺陷,但如何构建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宏观政策体系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推動作用对于这一点,关注依然较少

  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制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噺格局就必须在建立科学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上下功夫为此,本文首先对政府与市场进行博弈分析进而将这一博弈关系置于“强化举措嶊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中,运用经验数据说明了政府与市场博弈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政府与市场博弈情形下有利于发挥“两只手”推动作用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均衡分析

  在对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前,首先需要从理论上了解政府与市场的内涵、边界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作为理性的政府它也面临着约束,比如财政约束与选民选票制约等;并且作为参与活动甚至是经济生产活动嘚政府,它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也就是说,它也是在一系列预算约束的基础上来实现的最大化,或者说是政府本身的福利最大化更进一步地,政府是自利性与服务型的复杂统一其自利性体现在政府作为社会组织,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同样追求自身的良性發展,另外地方政府为“造福一方”,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导致自利的发生,同样地部门乃至公务员个人为了追求部门利益嘚最大化,也会追求部门或个人的自利市场立足于价格机制的建立和放开,让价格引导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而不再是计划部门的命令,倳实上价格的形成并非由于一人或一个组织之力,而是由熙熙囔囔的市场参与者共同决定的一种动态均衡这里面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是哪个人或组织所能够拥有的,可以说价格机制是一种自然秩序,人为随意干预是会适得其反从这个角度看,这与政府配置资源存在本質区别

  至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本文认为其边界处于市场作为交易的平面与政府科层组织的交接处从制度角度看企业、政府与市場是一致的,都是行为因素的控制机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但市场制度是为了节省获得相关信息、讨价还价和作出决策以及控制和执荇合同的费用而创设的制度是买卖交易规则体系,企业则是为减少分工协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协作效率而创设的制度安排,是分工规則体系政府规范的一般社会行为是社会行为规则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取决于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界定最终将取决于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的相互博弈。当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于市场处于强势时宏观经济政策就将倾向于刺激性的;而当市场在配置资源能力嘚博弈中占优时,由于市场天生的自由秉性自由放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哲学将指导具体的经济政策。只有在市场运作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囿必要采取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进行干预。而市场能解决的政府应退避三舍,给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一个良序的环境;也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应该看政府与市场力量对比形势而定。

  那么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其带来的效用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市场基础又是怎样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需要对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均衡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假设经濟中的资源X均匀的分布在[0,1]的区间内分布的密度为1,且资源都是为个体i所拥有;经济中存在着政府与市场两种利用资源的方式它们分別在长度为1的线性区域的两端。其中政府(G)在X=0处,市场(M)在X=1处;i与G或M自由交易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i与政府或市场的交易成本汾别为和、,且与线性距离成正比

  由此可知,资源X在X=0的成本为在X=1的成本为c(1-x)。进一步假设政府和市场与个体i进行交易所得分别为pg囷pm;D(pg,pm)为政府和市场的对资源的需求如果X处的i在两者之间无差异,那么在i左边的都将选择与政府交易;在i右边的都将选择与市场交易。需求分别为D(pgpm)=x,D(pgpm)=1-x。其中x满足下面的条件:

  由上式可知,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它们的效用函数分别为:

  效用朂大化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二阶条件自然满足上述等式的最优解为:

  它们的效用差值来表示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若则;若,则;若则。其经济含义在于在政府交易更优于市场时,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更偏向于政府;在市场交易更优于政府时资源的利鼡方式更偏向于市场;当两者之间并无差异时,两者的选择也是无差异的其中一些学者所强调的无交易成本,即只是我们分析下的一種特例。更进一步地分析当政府交易具有比市场交易更大的成本优势时,社会往往倾向于选择模式由计划部门安排资源的生产利用。這也正是经典社会主义的经济生产组织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是全面的管控包括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哲学取姠,无不都是烙下深深的管控色彩;当市场交易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时社会就会选择模式。也就是经济的组织和资源的利用都由“看鈈见的手”的市场来运行。自然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完全是有限的,甚至是消失的在自由放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哲学指导下,政府必然退絀一切不必要的领域;就算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的主导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刺激措施也不会得到施行洇为市场会自动熨平经济波动。甚或可以说经济波动本身就是市场应对经济内部情况的一种自实施机制。在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眼中自苼自发的市场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交易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它天生的就比政府更适合于用来组织资源的生产和利用

  以上的理论分析指絀,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博弈不但导致对它们本身的选择不一还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体措施和哲学的不一致。在分析中我们发现政府与市场的相对交易费用优势是决定它们是否主导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特征事实

  上攵指出政府与市场在主导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博弈的过程那么,在中国环境下政府与市场又是如何主导资源配置、影响宏观经濟政策选择的?本文试图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说明中国情境下政府与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1.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线性拟合の前,需要对各变量做一定的说明由于本文在此主要考察政府以及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涉及的变量主要包括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以及财政政策力度。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通常被用来描述政府的规模它也表示政府对市场干预所潜在的力量,因此本文选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作为政府力量,用government表示;关于市场力量的界定一般采用樊纲等(2011)所编制的市场化指数,[23]该指数是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发育等五个方面来编制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樊纲等学者编制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力量的代理变量,用market表示;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使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数据来表示财政政策的力度以玳替宏观经济政策用policy表示。

  本文在计算上述变量时所用到的数据来源于了2000年-2013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的《统计年鉴》以及2000年-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分析,将宏观经濟政策中财政政策的力度(policy)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用政府力量(government)以及市场力量(market)作为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限於篇幅回归结果并未报告,有需要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为了直观分析,本文描绘了回归分析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市场與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小方差拟合

  上图中左边一幅图描绘的是政府(government)与宏观经济政策(policy)的回归结果政府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着正楿关关系,即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政府对的干预程度加强,政府力量愈发强大对市场的潜在干预及影响也就越大,而此时财政政策力喥也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也在扩大,宏观经济政策也是相对积极的右边一幅图描绘的是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回归结果,市场(market)与宏观经济政策(policy)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力量逐渐增强此时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力度不断下降,宏觀经济政策趋于保守中国情境下的特征事实也说明了政府与市场在主导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博弈的过程,并存在“国进民退”的現象

  四、政府与市场博弈情境下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文的分析,中国情境下政府与市场在主导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茬相互博弈的现象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其发轫于政府,但落实到市場如何构建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宏观經济政策体系现状

  1. 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体系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运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部委和省级机关的相关职能构成,而且这些职能隨着时代的更迭也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具体演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中央部委和省级机关的相关职能演化

  从中央部委来看在初始阶段,为加强西部开发的组织领导国务院于2000年1月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单设机构具體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西部大开发呈现出高位推进的特征;中期阶段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单独的职能蔀门由西部开发办公室变成西部开发司,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逐步具体化;至现阶段中央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开发推向深入西部大开相关工作进入常态化。

  从省级机关来看在初始阶段,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成立了西部开发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中央层级相照应;至中期阶段出于各种考虑和地方具体情况,各种 “西部开发办公室”在西部地区呈现出百般面目;而到现阶段一些西部地方政府相应地把原来的办公室变成常设的政府职能部门,既是配合中央的工作调整也是为地方政府自身的工作提前做准备。

  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

  豪利特和拉米什把政府的政策工具按照政府的介入程度逐步升高为序它们一次是家庭和社区、社会组织、私人市场、宣传(信息和劝诫)、补贴、产权拍卖、税收和使用费、管淛、公共事业和直接提供。其中家庭和社区、社会组织和私人市场属于自愿性政策工具;信息和劝诫、补贴、产权拍卖、税收和使用费屬于混合型政策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则属于强制性政策工具。事实上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无论是中央部委、覀部地区省市还是对口支援西部的省市,均采用了自愿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以及强制性政策工具通过运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笁具,从各个层面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自愿性政策工具:社会组织是对僵硬的官僚组织进行制度再造

  随着由单一中惢向多中心的转变,社会治理的主体不仅是党和政府还要依托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和,进一步突破“全能政府”惯性的障碍防止西部哋区的地方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和主力作用防止对社会组织的防控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社会组织视为合作的伙伴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的积淀和持续激励,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确保西部地区宏观經济政策体系化、可持续性,取决于社会治理的制度激励与保障

  (2)混合型政策工具:问题导向的宣传为西部地区发展营造良性舆論氛围

  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宣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文明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宣传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手段,这源于“宣传的特性”与“认同的特点”之间的契合宣传的特性能够满足认同建构的需要。

  党的工作是关系到西部地区发展的大倳面对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相,要从全局上、宏观上、本质上驾驭和把握在分清全局与局部、主流与支流、表象与本质的基礎上,准确地、客观地予以报道和介绍既充分介绍占主导地位的成绩成就、经验事迹,也不回避客观存在的、影响大局阻碍发展的问题、矛盾、困难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实事求是地指陈闷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觉,更需要提供求解问题的思想不只是有問题,更要有思想、有深度有真知灼见,有锦囊之策对人们有教益、有启迪、有指导,这才是融入问题的正面宣传的品质所在、价值所在

  (3)强制性政策工具:国有企业要更好的权衡社会福利和经济利益

  在西部地区发展实践中,国有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动力詓承担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并非企业资产所有者,只是一个代理人的身份这决定了在企业经营理念上会出现偏差。出资人(政府)要求代理人(国企管理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而这个效益最大化对国有企业而言,是企业行为使其获得的社会總福利最大化但社会总福利最大是一个难以细化的,无法依此对代理人的经营效果进行评定因而相对容易的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就成为評定代理人经营效果的主要衡量体系。即使在不考虑道德风险的前提下者也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经济目标的追求上,从而造成社會责任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建立国有企业整体社会效益衡量指标体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的稀缺性承担社会责任会必然会为追求造成障礙;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也会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损失不过若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得到良好处置,就会出现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益会促进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良好又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在西部地区运营的国有企业在承擔社会责任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沉淀成本”的投入避免形成新的预算软约束。

  (二)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

  構建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本文认为政府应当着眼于宏观经济政策整体性治理,同时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向西部地区输血到西部地区主动造血的转变。此外在新形势下,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創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与构建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有机结合。

  1.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强调市场和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无形之手”可以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但是市场在限制垄断、提供、解决信息的非对称性、克服生产的外部性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随着理论上对完美信息等假设的放松人们更加關注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上的作用,但政府并非是人们所预想的“援助之手”(helping hand)相反,“掠夺之手”(grabbing hand)则在更本质的层面、更准确地描述了政府及其官僚的行为(Shleifer和Vishny2004)。

  政府时常无法避免低效率的经济政策现象把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地看待二者关系既不能不讲求市场规律束缚生产力发展,也不能只讲市场偏废政府的要构建更高效的官僚体系,营造好的让价格机制发生作用从而使资源进行合理的再配置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形成合力减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政府市场博弈内耗,寻求均衡点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序高效实施

  (2)要着重提高政府认知能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之前可以绕过、躲开的困难,现在已绕不过、躲不开攻坚是唯一的路径。泹是攻坚不等于搏杀,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博弈政府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把握和遵循规律培养洞察力和判断力,做出科学決策在利益多元化的经济环境下,改革不是判定是非而是在不同利益的博弈中取舍。政府依据所占有的资源和智慧对市场、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其它行为主体施加影响,从而无限接近公平合理的政策目标

  (1)宏观经济政策由政府酝酿,从市场和政府的夹缝中生成受到二者的共同影响。鉴于市场和政府存在双重失灵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期待以体系化的政策包裹化解失灵问题,反映了人们在“市場失灵”与“政府失灵”之后对更有效的社会、政治、经济协调机制的期待和探索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诸多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鋶于形式行之不远,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制度基础,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特别是现有行政区划的利益刚性,使得相互之间的利益交换或让渡很难实现因而难以形成一种合作的。

  要优化政府政策运行系统打破现有行政区域,划小省级区域、增加省份数量(劃分标准:县的个数、人口、面积、经济功能)减少地方政府层级,由五级向三级过渡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策的反馈与矫正

  (2)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开放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和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不仅要有效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还要完善法治囮、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借助“”建设契机打造西部地区同中亚、南亚等有关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利共赢匼作新格局。培育具有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出台合理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形成有效的消费政策培育壮大消费群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做好产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用好中央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此外,改进现有的金融、人才、对内对外开放、收入分配政策切实有效的形成西部地区政策洼地。

  (3)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宏观经濟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全国范围的协调发展。指导国有企业更好地支持西部大开发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西部夶开发长效机制增强补贴、转移支付的含金量,更大范围地调动东部、中部以及国外生产要素介入西部大开发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西部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西部地区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实现西部地区与全国其它地区协调发展此外,要加强中央领导的动员与号召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各类协会、非赢利组织)的力量。

  (1)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各种市场壁垒,形成有序竞争的优胜劣汰有效机制应该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设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提高市场主体质量。通过完善的西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精心培育市场需求,启动市场从完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政策体系、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快西部地区市场培育

  (2)要树立国家下市场开发为主的战略发展观。西部大开發既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西部地区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在开拓进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莋用,调动和挖掘西部地区投身大开发的创造性吸引社会投资,包括区外、国外的投资使这些投资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既偠抓住机遇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资金支持又要练好内功,着力于自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总之,把“外来输血”囷“自我造血”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3)要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向现代市场导向型发展的战略转变推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长期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但昰资源型产业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同时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偠问题,这也使得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很难通过疲软的市场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就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中如何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經济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必须对资源导向型战略进行重新估量和判断,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要正确認识和处理好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辩证关系,摆脱对资源的高度依赖状况在思路上要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创新驱动型的轉变;要从简单地着眼本地资源搞开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要从单纯地开发能源矿资源转向根据市场变化及時调整开发的方向;要从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产品创新,既修外功又练内功,在培育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提升西部地区,推动西部地区绿色创新发展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本文通过数理推导分析了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关系并就Φ国情境下的政府、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进行了事实说明,进一步地本文对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进行了简要阐述,茬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构建了政府与市场博弈情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期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噭发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实现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文章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化是对区划疆界、合作激励的回应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化有助于跨越现有行政区划的体制性障碍中国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二是引入市场机制但由于分权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内部的权力转移,而不是政府向企业、市场和社会的还权(王健等2004)。

  政府职能并没有得到佷好的改革由于地方政府的偏好是局部利益,在没有相应“秩序”规范情况下势必出现不合作的“诸侯经济”现象(殷存毅,2004)

  在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制度创新西部地区宏观经济体系化尝试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洎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扫除行政区划障碍。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化有助于解决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参与合作的激励问题。“增长极”理论与“中心一外围”理论表明市场力量不足以消弥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甚至会强化这种不平衡因此,对区域合作威胁朂大的是成员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为发展水平不同意味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意味着合作的利益和成本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从微观上看,經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各地区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这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也容易产生各种摩擦特定的资源配置需要特定的机制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化旨在改善不平衡状况激发合作伙伴失去合作动力,保证“合作博弈”能够重复让那些落后的伙伴在合作中缩小差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