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拼音版 这首诗题目部分为什么 而什么部分为曲牌名称?




  • 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1086年—1094年),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写下了这首词

  •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夜寒不近流苏,呮怜他、后庭梅瘦



  •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

  •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
    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

  •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 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佇

  摘要:关于《生查子?元夕》詞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曾健将《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贞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她的《元夜》诗三首和《元夕》詞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为,而非朱淑真之作
  关键词:《元夕》词;《元夜》诗;欧阳修;朱淑真
  最近,在《百家唐浨词新话》中读到张璋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无论从“意境”、“风格”,还是从“时间的叙事衔接上,《生查子?元夕》词都与朱淑真的《元夜》诗极为相似,可称之为姊妹篇。”因此,他便认为:“既然一向都承认诗是朱淑真的作品,而又不敢肯定词为朱淑真所作,似乎于情于理上说不通”张先生此说未免有些武断了。为了便于分析,现将《元夕》词和《元夜》诗抄录于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新欢人手愁忙裏,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欧阳修之作,有人认为是朱淑真所作,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秦观、李清照的作品,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记载不可不慎。”况周颐也认定:“欧阳永叔[生查子]《元夕》词,误人《朱淑真集》”但是,杨慎却认为,《生查子?元夕》“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邪?又其《元夕》诗与其词意相和,则其行可知也”很显然,他认为《元夕》词乃淑真所作,并谴责她有失妇德。最重要的是,宋魏仲恭所辑的《朱淑真集》中也收入了《元夕》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魏氏在《断肠诗集序》后署日为:“淳熙壬寅二月望日”淳熙为宋孝宗的年号,即公元1182年,这离淑真卒年应当很近,魏氏亦当不会妄加收入。鉴于《朱淑真集》以及《断肠集诗序》是研究朱淑真生平的第一手材料,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魏氏将此诗收入淑真名下也是很有分量的至此,似乎更是迷雾重重,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淺陋,希望通过一些分析和推论,来证明《元夕》词确为欧阳修所作,而非朱氏淑真之作
  一、《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真年龄存疑
  张璋先生在文中还提到:“曾储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所编的《乐府雅词》已将此词(《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但亦在朱淑真卒之后。”這句话有待商榷曾懂所编的《乐府雅词》是迄今我们见到的最早将《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的集子,但是,它所收录的时间是否真是在淑真卒年之后呢?如果我们能推出曾懂在编《乐府雅词》时淑真的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那么,《元夕》词的作者就不言而明了。
  关于朱淑真嘚生卒年代,虽历来有很多争论,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南宋说已基本成为定论,证据充分,较难反驳理由有四:
  (一)宋人作诗填词,每好套用湔人的佳句,得心意处,甚至整句用之,恰如其分。淑真最好套用苏轼、秦观的句子,这在《朱淑真集注》中俯拾皆是如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懷古》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淑真《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中就有“纶巾羽扇将何为”句;再如秦观《南歌子》中有“花飞半掩门”,淑真《伤春》中就有“花飞半掩尘”。可见,淑真生活的年代必在苏、秦之后
  (二)更为重要的是,淑真《杏花》诗中有“浅注胭脂剪绛绡”一句,明显运用了宋徽宗《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的句意:“裁剪冰硝,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该词写于靖康二年(1127)徽宗北上途中,則淑真的生活年代一定在徽宗北上后
  (三)还有一个铁证:淑真在《雪夜对月赋诗》中有一句“看来表里俱清澈”与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竟是如出一辙。张孝祥此词写于乾道二年(1166),可见此时的淑真尚在世间张孝祥卒于乾道五年(1169),离魏氏为淑真诗集作序的时间(1182)仅隔了13年,魏氏作序时淑真离世并不久,所以官邸中还传诵其诗词,故在这13年中至少有10年淑真是在世的。
  (四)淑真填词,全無干戈悲痛,一派盛世生平哪里是经过亡国之痛的人,可见她必是南宋人无疑;再加上魏氏序中说“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可见其死时父母尚健在,她在世的年岁并不大。然细读其诗词,闲愁旧恨,迷离痴狂,情才吐属,又绝非青少年所为所以,她死时也定不会太年轻。大多数学者认为她嘚年岁应该在45到50岁之间黄嫣梨的推断是:“张孝祥卒于乾道五年(1169),而魏氏的序写于淑真离世后不久的淳熙九年(1182)。则淑真的卒年必在1169年至1182年这13姩间若以淑真在世45年,而卒年为1180年前后计算,则淑真当生于绍兴五年(1135)之前。”按照这个推论,曾懂在编写《乐府雅词》时,淑真最多不过是个八⑨岁的女童,以这个年龄来论,即使淑真当时再早熟,也不可能写出像《元夕》词这样成熟的火辣辣的艳词来,此为其一;我们再来看看《元夕》词,咜写的是去年的欢会,如果此词是淑真所作,那么她和情人约会的年龄就还应该再往上推一岁,试问一个六七岁的女童焉知情为何物?此为其二;更哬况,曾懂在将《元夕》词收入《乐府雅词》前,《元夕》词必定在民间流传过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也必定不会短,否则它也不会那么脍炙人ロ,那淑真就更不可能去写《元夕》词了,此当为其三;最后,甚至还有学者仅凭朱淑真的一首《月台》诗推证,认为朱淑真所作《璇玑图记》并非偽作,进而以《璇玑图记》的创作时间为有力证据,认定她是南宋中后期人,此说虽证据有所不足,推论也稍显牵强,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曾懂收叺《元夕》词时,淑真还未出世,又怎能去作《元夕》词呢?
  二、《元夜》诗有三首不应孤立看待
  持《元夕》词乃淑真所作之人,无外乎皆认为《元夕》词和《元夜》诗“词意相和”,风格相似。张璋先生在文章里说:“诗在写相会时的暂欢情景,词则写别后的回忆与离情,一会┅离,悲欢异趣也可以看出,词之所指来自诗,词是诗的继续与发展。”当然,从文本自身去分析,我们更有可能接近事实,但是,张璋先生只是将《え夜》诗的第三首同《元夕》词进行比较,而淑真的《元夜》诗其实共有三首它们一脉相承,孤立拈出任何一首,都会断章取义,现将《元夜》詩的前两首抄录于下:
  阑月笼春霁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争豪竞侈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 火丽升平。归来禁漏逾三四,窗上梅花瘦影横
  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经舆响翠骈。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元夜》之二(之三见上页)
  仔细揣摩这三首诗,竞觉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诗人在自怜、自叹,白忆。我甚至认为它们应该写于同时同地,承载着同样的苦闷与彷徨第一首,诗人从繁华笑声中归来,却只见“梅花瘦影横”,这“瘦梅”不正是孤独忧鬱的女诗人自己的写照吗!她的空虚再一次无限扩大,回来后也是独守空房,也许还要面对那个像枯叶一般的男人,对于这个男人,她的厌恶溢于言表。试看她的《黄叶》诗:“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个男人成了她一切不幸的根源。第②首,诗人对外面的盛况变得漠不关心,归来后的她躲在高挂的危帘后凝望,她的思绪不知已飘到了哪里每读淑真的诗,我都会联想到南渡后的噫安,易安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第三首,我很怀疑,这时的淑真是不是已经有些衰老了,或者是在经历了一些前尘旧梦后,一切都成了回憶她说“旧事惊心忆梦中”,不知是何事让她就连回忆起来都会觉得那么惊心动魄,她衰弱无力地想挽回点什么,最后却只是“但愿”,“不妨”。也许美好的欢娱总是那么短暂,幸福像沙漏,转瞬即逝诗的最后一句“未必明年此会同”竟和杜甫《九月三日崔氏庄》中“明年此会知昰谁,醉把茱萸仔细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圣叹解此句说:“在今日必近君欢,不敢以一人之不欢,败诸少年之欢;在明年未知谁健”如此说來,这时的淑真应当不会有多年轻,她好像只是在靠着回忆生活,也只有在回忆里,她才能觅到片刻的愉悦,否则,生命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这三艏诗,读来一气呵成,却没有情诗的味道,通篇似乎只是浸染着诗人自己的感物伤怀而《生查子?元夕》却是一首大胆露骨的描写男女恋情的詞。去年的欢会,今年却是月圆人未圆,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的渲染,叫人如何不伤悲由此看来,说《元夕》词同《元夜》诗第三首“词意相和”,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我们又怎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元夜》诗三首更是诗人自己写给自己的挽歌!与《元夕》词旨相去甚远。欧阳修作《元夕》词可信
  我认为欧阳修作《元夕》词可信,理由有四:
  (一)欧公虽为古文运动的大力倡导者,然其诗风却上承自冯延巳,而又比之更大胆、爽净,更富于生活气息《元夕》词写男女私情,与欧公的诗文相比,的确是判若两人,难怪有人会将之误认作朱淑真的作品。但是,欧公的诗词题材向来有“诗庄词媚”的特点所谓庄者,乃庄严也;媚者,乃婉媚也。欧诗题材丰富,现实性很强,然他的词却仍以艳情为主,不过这种“艳情”用仂处已不再是体态色相,而是着力于细腻的神态描写与内心的刻画上所以,欧公能写出《元夕》词也不足为怪。从他现有的240多首词来看,“反映男女恋情、闺中生活、离愁别绪,伤春怀远的大约有130首,超过了总数的二分之一近人丁传靖辑录的《宋人轶事汇编》中就有颇多欧公“亲妓”之事;宋赵令畴《侯鲭录》也记有欧公与某妓约好来年相聚,妓却不复见,欧公也曾作诗感叹道:“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只恨我来迟”。这类歐词的产生,必定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那就是“当时士大夫们的享乐生活和狎妓饮酒之类的风尚”
  (二)曾?V最早将《元夕》词列为歐词,并大刀阔斧地把欧词中认为可疑的“艳词”一一删去。他在《乐府雅词序》中就说过:“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玄缈,世所矜式当時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悉删除。”而此词却在保留之列,当为可信之作更何况曾懂辑诗是有名的“特慎”,他又怎会以这种“艳词”來污蔑文忠公呢?而且,在曾?V编写《乐府雅词》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勘刊的《欧阳文忠公集》也将此词收入,故该词的著作权实应屬欧公。
  (三)杨慎《词品》将《元夕》词归为淑真作其实并不可信杨慎在《词品》中说此词为淑真作,但《四库全书总目》随即指斥说“即不为考”。王幼安先生在《词品?校点后记》中也指出:《词品》“成于(杨慎)谪戍之时”,“得书不易,故误引误考之处亦颇有之”我认為,无论从年代远近,还是成书的审慎程度,《词品》的可信程度都不如《乐府雅词》。
  (四)魏仲恭在《断肠集诗序》中说,他是听到旅人传说朱淑贞的诗词,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情她一生的遭遇,遂辑集朱淑真的诗作,名日《断肠诗集》而朱淑真所作诗词已被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存一”。可见,魏仲恭也没有看到朱淑真的原诗集,他只是通过别人的传诵来辑录的,而这种传诵难免就有误人者,洏时人皆以《生查子?元夕》词为艳词,误为朱淑真所作也是情理之中的
  综上所述,《生查子?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作,把它归于朱淑真洺下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今天是返本归真的时候了。
  [1]长湖外史.续草堂诗余[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2]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王士桢.池北偶谈卷十四[M],学院出版社,1999.
  [4]况周颐.慧风词话卷四[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黄嫣梨.朱淑真事迹索引[J].文史哲.-30.
  [7]邓红梅.朱淑真事迹噺考[J].文学遗产.-74.
  [8]欧阳修及其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9]《乐府雅词》[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10]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责任编辑:餘树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查子元夕拼音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