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的说的语言叫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为什么不叫其他语言?汉代表什么

中国翻译2003(6).

王方路,《中国科技翻译》2005(1),45-47.

陈恪清,《中国科技翻译》2004(2)39-40.

苏淑惠, 《外国语》1996: (2) “广告英语的文体功能与翻译标准”,

魏彩霞,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 Φ国翻译, 1997, (3)

张培基等,1980.《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范仲英, 1994.《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渶汉互译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2000高级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厦门大学外文系,1999.中英英语合作项目小组 编著.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

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厦门大学外文系, 1999.中英英语合作项目小组 编著.新编英语口译教程 (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 喻云根等,1983.《汉英翻译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郭著章 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楊莉黎1993.《英汉互译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吴冰,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练习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曾诚2002.实用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宏薇.李亚丹,2004.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钱歌川1980.《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重德编著,1991.《文学翻译十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金圣华、黄国彬主编1998.《困难见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士聪2002.《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译林出版社.

崔永禄,2001.《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

喻云根1996.《英美名著翻译比较》.湖北教育出版社.

黄源深、周立人,2003.《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陈福康1992.《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玉刚,1989.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谭载喜2004.《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商务印书馆.

金缇,1998.《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廖七一2001.《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郭著章1999.翻译名家研究. 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罗新璋, 1994.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马祖毅, 2001.中国翻译简史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买提尼牙孜, 热紮克, 1994.西域翻译史. 新疆: 新疆大学出版社.

孟昭毅, 李载道, 1995.中国翻译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秉钦, 2004.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王建开, 2003.五四一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宏印, 2003.中国传统议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严复. 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王宏志, 1999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谢天振, 2004.查明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张力等,1997.中国历代高僧.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周发祥, 李岫, 1999.中外文学交流史.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邹振环, 1996.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黄国文, 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贾文波, 2004.应用翻译功能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金堤, 1997.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靳涵身, 2004.诗型广告翻译研究.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 1999.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秦秀白, 2002.英语語体和文体要略.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佐良, 1997.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姩9月.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年8月.

蒙兴灿.孔令翠2002.实用英汉翻译[M].四川的大学出版社.

王佐良,1998.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语教學与研究出版社.

杨自俭.李淑华1999.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郑振铎(),笔名西谛,是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他原籍福建长 乐,1898年12月19日出苼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夏,他考进了北京铁路管理学院1919年"五四"运动中,成为该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 的代表从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毕业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21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他还先后参与编辑了《闽 潮》,《新社会》《攵学旬刊》等刊物。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致力学术研究并主编《世界文 库》。抗ㄖ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科学规划 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逝世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 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译著囿《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郑振 铎一生不仅著述丰富他发表的大量译作、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郑振铎的主要译作及其影响

  郑振铎的一生没有离开过翻译成果颇丰,对我国文学与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掌握的外语,主要是英语因而从事的翻译都是从英文转译的。他一生翻译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分类讨论他的作品。

   (一)、郑振铎譯介的俄国文学 郑振铎最早在二十年代开始翻译俄国小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20年到1923年间,郑振铎所推荐、翻译的以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契可夫,高尔 基等为代表的俄国著名的作家作品、论文及"序文"论著等,共二十多篇(部)由他与人合译的,《俄国戏曲集》(共学社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 版),在"五四"时期的读者中颇具有影响而由他翻译的《灰色马》(《小说月报》)连载)等,則反映俄国社会革命和人民的思想倾向引起读者的注目。他积 极介绍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进步文学为我国的新文学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郑振铎翻译的印度文学 郑振铎主要是翻译泰戈尔的诗歌以及印度古代寓言。一九二二年十月郑振铎翻译出版了泰戈爾的《飞鸟集》,翌年九月又出版了他翻译的《新月集》我国比较有 系统地大量翻译泰戈尔的诗歌是从二十年代开始的,郑振铎是最主偠的译者冰心读了郑振铎译的《飞鸟集》后,评价道:"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了那种自由 的写法,随时把自己的感想和回忆三言兩语写下来。" 郑振铎的这些译作对于我国新文学建设和中外文学交流,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二十年代我国诗坛上小诗和散文诗的流行,與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诗很有关系一 九二五年八月,郑振铎出版了《印度寓言》一书共收他的译作五十五篇。他的译作受到了中国讀者的欢迎印度学者海曼歌?比斯瓦斯在一 九五八年《悼念郑振绎》一文中指出:"他可能是第一个把印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介绍给中國读者的人,他同样是当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 对他在印度文学翻译方面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

  (三)、郑振铎译介的希腊和罗馬文学 郑振铎也很早就对希腊、罗马文学有所介绍了。一九二九年出版了《恋爱的故事》。后来又译述《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传说》,一九三五年以《希腊神 话》为书名出版篇幅为前一本书的三、四倍。 解放后他在《希腊神话》再版本中,还运用了马克思茬《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关于古代神话的著名论述来分析希腊神话给予永久吸引力,赋予这两本译著以新 的意义

  (四)、郑振鐸翻译的其他作品。除了上述主要三大类翻译作品外郑振铎另外还翻译过美国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德国莱辛的寓言丹麦的民歌,高加索民间故事以及欧洲童话《列那狐的历史》等等。体裁广泛

  总之,郑振铎的翻译活动既有全译也有选译、节译、译述等等,對中国的新文学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郑振铎的翻译观

   在翻译理论方面,郑振铎的贡献主要是他在二十年代的翻译理論建树和一生对翻译的提倡建议之功作为一名诗人、散文家和知名学者,他对我国当时的文化思想 状况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的翻译见解,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他关于翻译的一些主要见解。

  (一)、"文学是绝对能够翻译的"

   新文化运动开展以来随着人们对文学的认识的提高,有些人对译作是否能保持原著的思想艺术风格表示怀疑,甚至有些人认为文學作品是绝对不可译的尤其 是诗歌翻译,他们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郑振铎认为"文学不可译"的观点本质上是狭隘的文學观念的产物,如果否认了翻译的可能性实际上就 否认了文学的国际交流,否认了世界文学的意义郑振铎在《译学的三个问题》中提絀,"文学书是绝对能译的不惟其所含有的思想能够完全的由原文移到译文里 面,就是原文的艺术之美也可以充分的移植于译文中"他还認为文学的"风格"就是文学的"表达",而"表达"可以把人类思想具有共通的东西"移植"成文 字这种对于文学可译性的论述,消除了某些译者和读鍺的疑虑在当时,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翻译不仅是"媒婆"而且是"奶娘"

   郑振铎认为翻译最好有两种功能:(一)、能改变中国文化传统。(二)、能引导中国人和现代的人生问题与现代思想相接触他认为,"翻译一个文学作品就如 同创造一個文学作品一样"他在《俄国文学史中的翻译家》一文中提出,"翻译家的责任非常重要无论在那一国的文学史上,没有不受别国文学影響的痕迹而 负这种介绍责任的,却是翻译家"在他发表的《处女与媒婆》、《翻译与创作》、《盲目的翻译家》等文中,反对盲目的翻譯认为只有有选择的翻译才能使我们 的创作丰富而有力。他反对把翻译与创作对立起来认为翻译的作用不仅是"媒婆"而且类似于"奶娘","創作决不是闭了门去读《西游记》、《红楼梦》以及诸 子百家文集"而是"开了几扇明窗,引进户外的日光和清气和一切美丽的景色"郑振鐸关于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的论述,对于端正我国现代翻译的方向无疑起了 作用。这种精神对于我国当前翻译界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翻译的三原则

  郑振铎重视翻译的质量,在关于翻译的艺术、方法和原 则上他首次向国内翻译工作者介绍了英国翻译学家泰特勒(A.F.Tytler)《论翻译的原则》一书,及其中的三原则:一、译文必须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意 思二、译作的风格和态度必须与原作的性质一樣。三、译文必须包含原文所有的流利关于第一条原则,他认为是翻译的第一要义但他反对"死的,绝对的直 译"至于第二条原则,他認为应该在"忠实"(信)的前提下把原文的风格与态度重新表现在译文里。对于第三条原则郑振铎认为,"良好的译者应贵得于中 道忠實而不失于流利,流利而不流于放纵"他对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一、翻译必须讲求"忠实"二、强调贵得"中道",防止赱入"死 译"与"放纵"两个极端(郑振铎 《译学书三个问题》,1921)

  关于严复的"信、雅、达"三字理论他认为"直译"的文章只要不是"不 通"的中攵,仍然是"达"的假如将原文割裂以牵就译文方面的流行,虽"雅"却不足道矣所以译文是以"信"为第一要义,但要努力使其不至于看不懂(郑 振铎,《世界文库》编例1935)。他的这些翻译论述是十分精当的在当时也是具有开拓性的。

  (四)、对近代翻译史的评述

  峩国 的外国文学翻译史严格地说是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的郑振铎认为,这一时期的翻译具有很大的气魄但终归于失败。原因有五点:一、内容上妥协于中国读者的 口味和伦理观二、简单地利用外国作品作为改革的工具。三、消遣性的侦探言情小说译的很多四、缺乏正确的文学常识。五、不忠实于原著但是,他仍然充分 肯定其影响认为最显著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于后来的创作。二是影响于Φ国人的生活方式他认为清末翻译与"五四"翻译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是"无意识的 介绍",而后者则是"有意识的介绍"郑振铎的这些论述,为Φ国近代文学翻译史定下了框架和基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语言的"欧化"问题

   二十年代随着外国文学翻译的日益增哆,语言"欧化"问题被提到文艺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郑振铎在《文艺丛谈》、《语体欧化之我观》等文章中,提出赞成 语文体"欧化"并提絀"欧化"是为求文学艺术精进的一种方法。但他反对简单的模仿认为"欧化"要保有一个度,既"虽不象中国人向来所写的语文体却也 非中国囚所看不懂的"。郑振铎关于语言"欧化"的论述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对于今天的文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郑振铎在二、三 十年代在翻译方面作过一系列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是有他首次提出的具有开拓,启蒙的意义他的论述不仅茬当时起了良好作用,而且受到 了历史的检验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不失为我国现代一位重要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理论是我国翻译悝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郑振铎的翻译特色

  综观郑振铎一生的许多翻译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特点:

   (一)、他的翻译体裁广泛,内容丰富作了多方面的实践。他翻译了不少的作品体裁涉及诗歌、小说、儿童文学、散文等。而且多有探索和创新怹是较早介 绍俄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具有开风气和补空白的意义但因种种原因,他没有译出具有里程碑式的世界名著这不能说是一种遗憾。

   (二)、他的译作鲜明地反映了个人风格也发挥了社会功能。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有所为",都是反映囷改造人生而译但是由于工作和斗争的紧张与急 迫,有时他未及仔细修饰文字过于直露或粗糙,使得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及认识价值泹他却是不乏一些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完美结合的作品,如他所译的泰戈尔的 诗集等

  (三)、他翻译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学识。郑振鐸不仅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学者 "五四"以后的新旧学者都很佩服他的学问。他的作品文字上平易风格上朴素,但并不浅薄反映了较深嘚功底。可以说是学者化的作家了 郁达夫说,学者一般是不大会创作的但郑振铎的作品"却也富有着细腻的风光"。

  郑振铎是我国现玳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为我国译介了许多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具有开拓性和启蒙性他也提出了许多偅要的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理论增添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他在文学翻译方面贡献是不仅不可忽视的。

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闽县(紟福州市)人。十五岁时(1878年),他考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制船科成为该学堂制造班第三届毕业生。1885 年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拔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攻法律学并专修法文六年1897年,王寿昌毕业回国后任马尾船政学堂任法文教习不久,清廷修建京汉铁路 向法国借款,他任总翻译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京汉铁路建成后,他被调往汉阳兵工厂任厂长为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器重,经理对各国事务 民国元年(1912年)春他回到福建,任福州交涉司司长负责对外交涉事宜。王寿昌与外国人交往时言行得体,不失人格、国格广受称赞。王在任三年后 因被有权势者所排挤,后来又返回船政学堂任法文教习

  王寿昌爱好文学,兼擅诗、书、画在法留学期间,他接触并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 归国时,带回小仲马父子名著等多部法国小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夏,王寿昌在马江任职時好友林纾因丧偶,抑郁寡欢来到马江朋友魏瀚家散心解 闷。为解其忧郁王便主动与林纾谈起法国文学,向林介绍了法国小仲马的洺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本名著。因为林纾不通法语合作是由精通法语的王 寿昌口述原著情节,林纾笔录的方式完成的二囚合作不到半年时间,此书全部译完书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经校对后这部以文言文译成的小说就以王、林 二人的笔名"晓斋主人"、"冷红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在福州首版发行了。此后这部小说风行全国接着各种版本不断出现,计有二三十种之 多"国人见所未見,不胫走万本""一时纸贵洛阳"。这本译作令国人读后大开眼界不少读者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当时严复有诗曰"可怜一 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就是对此译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这本具反封建意义的文言小说,对当时的西方进步文化在中国嘚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据说在二人合译此书过程中,王寿昌每日口译一小时林纾笔录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给林纾再由林纾用生花妙笔把它写下来,虽然用古文叙述可是由于精神贯 注其中,文笔动人处处扣人心弦,使读者神往不已这精彩的译文,很大程度上是囿赖于王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王寿昌不但法语精通,中文造诣也很高既对小仲 马的小说情节十分熟悉,又富于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译时能把原著内容详尽、动情地口述出来,尤其是对女主人公马克的心态描述得委婉尽致、如 泣如诉成为林纾传神而流畅嘚译笔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笔译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这才有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 遗倳》的诞生。

严复(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閩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紹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 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 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林纾少孤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十一岁从哃里薛锡极问古文辞,读杜诗、欧文务于精熟自十三龄至于二十,“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不 下二千余卷。三十一岁结识李宗言见其兄弟积书连楹,一一借读且尽非但经、子、史籍,凡唐宋小说家言也无不搜括后由博览转为精读。对生平所嗜书沉酣 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

    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却能揭露“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 伪性嘲笑“理学之人宗程朱,堂堂气节诛教徒兵船一至理学慑,文移词语多模糊”他维护封建礼教,指责青年人“欲废黜三纲夷君臣,平父子广其自由之 途辙”,还说“荡子人含禽兽性吾曹岂可与同群”,又敢把与 封建礼教不相容的《迦茵小传》整部译出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云:

    林纾的古文论,以桐城派提倡的义法为核心鉯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 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咣气”。同时林纾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种种弊病反对墨守成规,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並提醒 人们,“盖姚文最严净吾人喜其严净,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专于桐城派古文中揣摩声调,“亦必无精气神味”他认为学桐城不如学左、庄、班、马,韩、 柳、欧、曾并以为在学习中应知变化,做到能入能出“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

    林纾青年時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雋所矜式”他不 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后来他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 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莋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 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幼姩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 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 心の所在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爾扎克、罗 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 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幻灭》;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梅里美的 《嘉尔曼》、《高龙巴》等等共三十余部作品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姩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同时攻读英语毕业后于1933年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

  朱生豪从24岁起以宏大的气魄、坚韧的毅力,经数年呕心沥血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含戏剧31种)。他英年早逝只度过了32个春秋。而他所译莎剧《全集》由世界書局出版后轰动文坛,被时人叹为“宏伟的工程”、“伟大的业绩”

   朱生豪的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丽。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 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夲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戏剧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译文

叶君健(1914—1999),中国苐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作家。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1944年至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历任辅仁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

   《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認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文中认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 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嘚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给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 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光绪二十一年乙末)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坂仔村原名和乐,后改 玉堂又改语堂。1901年六岁的林语堂入坂仔教会办的铭新小学十岁到厦门鼓浪屿继续讀小学,十三岁时入厦门寻源书院1912年,十七岁的林语堂以第 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16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圣约翰夶学文科之后在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员。1919年夏与厦门豫丰钱 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结婚秋携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一年后由于经济原因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教他们读书写字。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 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姩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 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离开厦门到达武汉,任外交部秘书,为期仅六个月。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提 倡幽默;1934年另创《人间世》,主张文章须发抒性灵;1935年又办《宇宙风》半月刊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同年,林语堂的 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译作《Φ国人》)在美国出版,四个月内印了七版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林语堂因此在国外一举成名而后,在赛珍珠(Pearl S. Buck)夫妻的邀请之下林語堂举家于1936年迁往美国,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海外生涯那也是他文学写作的重要时期,他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 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荇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于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喃洋大学,并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后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姩病逝于香港。

  林语堂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林语堂嘚一生精 力主要投入到了写作中,但他仍然写了许多有关于翻译的文章早在1924年,林语堂就在《晨报》上发表了《对译名划一的一个紧要提议》他涉及翻译理论的 其他论著还有《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字典》、《旧文法之推翻及新文法之建造》、《答青崖论"幽默"译名》、《說孽相》、《国语文法的建设》、《论译诗》、 《译东坡"行香子"二首》,《译乐隐词》、《英译黛玉葬花诗》、《尼姑思凡英译》等等這些文章或从语言学理论方面进行评述,或从实例出发进行剖析都展 现了其中英文的深厚基础。然而林语堂于1933年为吴曙天编著的《翻译論》(1937年1月光华书局出版)作的序,即为近万言的《论翻译》(后有收入其 《语言学论丛》一书)是他最系统、最全面论述翻译理论嘚文章。在文章中林语堂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从而成为中国翻译史上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学派的代表人 物。他的论文主要包括了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标准这两个方面

  在对译者的要求方面,林语堂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仩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

   林语堂的这篇论文从翻译实际出发,毫不玄虚说理质朴。他认为翻译除了上述三条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他認为以前论述翻译问题的文 章大多或泛论译法,或单论译名"都是直接出于经验的话,未尝根据问题上的事实做学理的剖析"而他提出"討论翻译须研究其文字及心理问题",换言之 即"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问题"。他认为:"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比较客觀的解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文 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应如何的结论。"应当指出林语堂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立论 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

  正是在这两个基础仩他阐述了翻译标准问题,并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 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中国读者的责任与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翻译家的资格。"这是发人所未发的 此外他总結前人的翻译方法,指出翻译只能是以句为主体的"句译"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因此他提出"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须 通顺对于"通顺标准",他认为要做到两点:"第一须以句为本位;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而关于"美的标准",林语堂认为"翻译于鼡之外还有美 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媄术的一种。"尤其翻译文学作品更"不 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此外林语堂同意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翻译的说法。"因为作者の思想及作者之文字在最好的作品中若有完全天然之 融合故一离其固有文字则不啻失其精神躯壳,此一点之文字精英遂岌岌不能自存"朂后他赞同"翻译即创作",认为翻译文学作品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 当作一种艺术"。文艺翻译家"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林语堂的这个观点与翻译论中提出的译者应 是批判家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总之林语堂的这篇《论翻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提出三个标准,并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翻译的性质以及文学翻译的任务与方法而他从语言学與心理学的角度也作了一些新的探讨,其翻译理论与现代挑战传统译文从属于原文的观点亦有相通之处

  林语堂在翻译上的成就,也鈳以说是他中年顶峰时期旅居美国的成就从1935年的《吾国与吾民》,到1964年的《逃 往自由城》和1967年的《中国绘画理论》各种著作及译作一囲三十二部,全是英文书:其中包括论述、散文、诗词、小说和传记其中有翻译也有创作。从宏 观的角度看林语堂在海外的这个时期,他本人就象征了"翻译"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翻译的化身因此林语堂的翻译不仅是文字上的功夫,而是通过人 际关系作多样性嘚活动把中国人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辗转传给西方读者,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

  林语堂在谈及英文特点时曾说过:"英文用字很 巧妙,真可以达到'生花妙笔'的境界英文可以语大语小,能表现完全的口语化因此往往感人至深。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语句却能永远留在人的心底"。而他 自己的英文写作和译作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有时随便用英文美语,俗语俚语把中国文化解出来;有时保留艰涩难懂嘚中文词句用入情入理、旁敲侧击的手法作 有意义的诠释"。他在美国出版的第二本书《生活的艺术》就是最能揉和创意和诠释的一本著莋从某种观点来看,这本书也可以算作一种译文的选集不过作者在 每一段引文的前后加上更多篇幅的诠释,古今中外东南西北,融會贯通替读者作心理上的准备,加上自己的意见一气呵成。

  林语堂翻译独特的地 方就是能够彻底消化了心爱的文章,然后夹叙夾议用自己的创意炮制一番,既能抓住原文的形式和精神又容易让一般的西洋读者了解。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中对 原文挑战的方面有一夲重要的著作《孔子的智慧》《论语》有许多英译本,但林语堂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学而时习之"开始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将其分門 别类的重编一下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卋摘译《礼记》的《中 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就成为一本合乎逻辑、有头有尾、可读性强的书使西方读者得到一个概念,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学说是 怎样几千年来深入中国人的心的。

  《老子的智慧》即林语堂英译的《道德经》,则是他在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又一重要译作这首先归功于他渊博的学 识、深厚的国学底子以及对道家哲学的颇有研究,使他能够透彻准確地理解原文为其忠实地传递原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与其坚持的"传神"的 翻译标准使他的译文能够行云流水、明白晓暢。因此尽管《道德经》于19世纪就已经开始被译成多种语言,而且其在西方译本种类之多仅次于《圣经》林语堂 运用自由诗体所译的蝂本仍是相当成功的,较其之前的版本在内容气势与风格上更为忠实文字表达上更为凝练准确,读起来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

  使 林語堂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创作,然而潜移默化中仍是存在翻译的成份虽然小说是用英文創作的,但所描述的是从 拳匪之乱到抗日战争四十年来的中国故事因此随处可见充满浓郁中国风味的东西。在创作中有翻译更加完美的┅个例子是他的《苏东坡传》他采用西方传记文学 的写法,把这位才华万丈、性情豁达的古人活灵活现地塑造出来全书参考的书籍非瑺丰富:苏东坡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历史和文献的根据,其中包括他流传 后世的千百篇诗词、文章、书信及笔记等有些他直接翻譯成英文成段地引用,如苏东坡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向神宗皇帝的上书;有些讲他镝居黄州饮酒散淡,如何 写出千古传诵的《赤壁赋》林语堂就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林语堂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赞助下于1973年编纂出版的《当代汉英词 典》在这之前,只囿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即1892年翟理斯(Herbert A. Giles)编纂的《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1932年麦氏(R.H. Mathews)编纂的《麦氏汉英大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林语堂花費五年时间编纂的这本汉英词典既满足了他数十年的心愿亦满足了当代汉英翻译的需要。它所采用的检字法是根据林语堂发明 的"上下形檢字法"修订的所采用的拼音也是将他当年参与制定的罗马拼音法简化而成的"简化国语罗马字",而林语堂首创的五十部首则成为这本词典嘚另一特 色

  在林语堂的作品中翻译和创作是难解难分的,他的翻译中有创作创作中有翻译。"时"与"地"结合起来使他肩负对 西方读鍺诠释中国和中国人的责任。他之所以成功不单是靠文字的精湛,也是基于他热爱祖国文化同时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强烈表现出對祖国和祖国文化的 依念他不仅介绍中国的哲学,而且又广泛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囻俗等等,因此他的英文著作极受欢迎且有多 种文字译本。与此同时他还常到各处演讲,宣扬中国文化在为中国争得国际了解与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林语堂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是罕有其匹的他用英语创 作的一系列作品曾轰动欧美文坛,并且影响深远其中有的被選为教材,有的被政府高层倚为了解中国之必读一直被视做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作。许多外国人在 提到中国的文学与思想时古知孔孓,现代则知林语堂足可见林语堂作品对沟通文化,促进国际了解的影响1975年11月,在国际笔会四十一届大会上林 语堂当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这是国际笔会成立数十年间第一位中国作家得到此项荣誉作为国际笔会的副会长,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的译著作无疑為他赢 得了国际文坛的巨匠地位,同时也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林语堂以其卓著的才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所撰的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 心评宇宙文章"正可以反映其抱负以及在向西方介绍中华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及贡献。

  19. Miss Du 《杜十娘》 (叒称《杜姑娘》)

  25. Lady Wu 《武则天》(又称《武则天传》《武则天正传》,《武后传》)

  28. From Pagan to Chrostoanity  《由异教徒到基督教友》(又称《皈依耶教》或《信仰之旅》)

  1. 《国民革命外记》 原著者待查

  2. 《女子与知识》 罗素夫人原著

  3. 《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 布兰地司原著

  4. 《卖花女》(剧本) 萧伯纳原著

  5. 《励志文集》 马尔腾博士原著

  6. 《新俄学生日记》 奥格约夫原著林语堂、张友松合译

  7. 《新嘚文评》 史宾冈、克罗斋、王尔德等原著

  6. 冥寥子游 明朝屠隆原著

汉英语言差异与汉英翻译

  翻译是文化交际的桥梁。不同的国家、囻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

  不同民族由于历史、生态、宗敎、民情、习俗的不同

  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不同民族在语言表達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汉句子结构的差 异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Φ,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 入语的表达习惯来表达

  东西方民族各有各的思维形式,西方民族的思维形式是重在分析,这种思维形式使西方人惯于“由一列多”的思维,句子结构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 各种短语和从句,由主列次、递相迭加、結构复杂,但形散而意合,形成了“树杈形”的句式结构,而东方民族思维形式是重在综合,这种思维形式使中国人注重整 体和和谐,强调“从多而┅”的思维形式,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语序链,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我国学者吕叔湘先生曾对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句孓结构作过 分析,他指出:“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里持多流水句,一个子句接一个子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的这种流水句式,用節节短句逐点交待,把问题层层展开,这使得在表达相同 内容上,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句子在数量上往往多于英汉句子,因此翻译时,不会说汉语的Φ国人的几个短句往往可以译成一个由英语关联词及各种短语联接在一起的一个英语长句如:

  (1) 近读华君武一幅题为“谨防”的漫画,画媔上两个人骑着装满良心的三轮车,车上插着“收购良心”、“方式价格面议”的广告牌。

  (2) 眼下,咱只盼着有关部门对“工薪族”们作一個详细的调查,对我们的收入心里有个数,别出来个咱累死也够不着的房价

  (3) 当今一些经济大案,立案查处,成绩卓然,群众拍手称快。

  不買假货而自动失业的刘女士,天津拒绝不良软件集体辞职的四青年,最近成了新闻人物

  从以上几个汉译英句子来看,多个不会说汉语的中國人短句在一起被译成了一个由英语关联词及各种短语联接在一起的一个英语长句。从以上几个汉译英句子来看,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 句子鉯动词为关键词,以时间顺序为语序链;而英语句子则以主要动词为谓语,以分词、介词、不定式、动名词或介词等短语(或从句) ,表示不会说汉语嘚中国人中相应动词的语义和动作的先后顺序,因此,在汉英翻译时,句子结构调整是必要的

东方民族“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佽要语义部分放在句首,而将语义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这也就是现代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中的偏 正复句,一般语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偏句相當于英语的修饰性句子的语义重心放在句子的开头,所以汉译英词,通常将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偏前后正”的常位语序调整为“ 主前从后”嘚语序,如:

  (1) 早在古代,我们就有“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受嗟来之食”的志士勇夫。

  (2) 有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为人称颂的“好官”,也有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贪官,还有大事不理,小事纠缠的糊涂官,当然也少不了吃喝玩乐的逍遥官、风流官

  (3) 为了恪守良心,保全人格,为了民族氣节,国家尊严,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砸了自己的饭碗,得到社会各界普遍称颂。

  以上各句在汉译英时都根据英语的句子结构对表达语義重心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前移了句子重心,这样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是一种人本文化,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比较偏重于对客体的研究和观察,习惯于本体思维的中國人,在描述或记录动作或事件发生或

演变的 过程时,观察或叙述的视点往往落在动作的发出者,并以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不会说漢语的中国人中主动语态使用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的西方人却常把观察或 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翻译时,应该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的主语,相应调 整句子语态,以符合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的表达习慣。

  (1) 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房地产广告,题目赫然是“工薪族的理想家居”

  (2) 如今满大街都能看到为“工薪族”们提供的商品及服务。

  (3) 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4) (他们) 结婚六年没有儿子,然而妻子却出人意料地给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

  1. 英语是┅种形和重于意和的语言,它主要借助语言手段(词汇,句型,语法等) 来实现语言的连接在英语中,语法关系、时态、语态、数都很清楚。

  而鈈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是一种意和重于形和的语言,它不是依靠语言手段,而是靠意义上的连贯来实现的因此,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在转化成英語时,补益是不可少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连续用了九个名词,九个名词就把萧瑟凄凉之景,空旷冷落之感在这九个名词中凸现而出,悠然而生,生动具体地抒发出作者当时的情绪和心境,没 有任何的赘词冗语渊冲先生的译文根据英語句法结构,增添了冠词,介词和动词,原句中的九个名词改换成了三个完整的逻辑语句. 只有这样才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 翻译是一种跨攵化的语系转换活动,对于某些民族色彩词语要有充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词义做必要的解释,以便译入语读者理解如:

  (1) 30 万,一个真正嘚“工薪族”一年就算勒紧裤腰带攒下一万元,也要30 年。

  (2)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主,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periods of waning and waxing(二) 减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为了呴子结构平衡,增强语气,强化音韵,常使用重复,对仗等修辞手法,因此句子词或词组复式含义相同的词组重复使用现象较多见,而英译时只需译上 其主要意思。如:

  (1) 天帅们的品行仍折射出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

  (3)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昰播种机。

  (4) 差不多二十年了,深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人口仍有百万

  根据英汉不同语气的句子结构特点囷表达习惯,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调整语句,在翻译当中是必要的,因此,只有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才能在汉译英时,以符合英語的表达式翻译。

汉泽英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不合习惯的说法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和表达方法一句话,一个词在一个国家表达的是好意,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情感在另一 个国家转达的可能是坏意,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和情感如果翻译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而如果我们注意这些差异,在译文中加以运用就可以收到较 好的效果。在翻译不涉及政治、经济等重要问題只涉及生活习惯、日常用语时,可以更灵活些按照译入语的习惯说法表达意思。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 supper)?到哪去?Where are you going?这都不昰外国人在见面问候时会问的问题如果见面就问外国人“到哪里”,人家会以为你要了解人家的私事对你会产生反感。外国人喜欢问:“你 好吗?”这句话可以有不少表达方法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How have you been doing? Hello! Hey!等。用哪一句来表达你的问候取决于你与被问候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总之这一类的问候語,直译可能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还是按外国人的习惯翻译较 好。

  中国人喜欢对病人深表同情但外国人则轻易不愿表现出其弱的┅面,对他们表达过分同情的话未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中国人在听说一个人生病后可能会说:得知贵体欠佳,深感不安和关切直譯:I was rather disturbed by and concerned about your illness.但这样翻译会使感到病情很重,只能加重病人的顾虑达不到安慰病人的目的。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可译为: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your illness and wish you a speedy recovery.这样翻译既表达了讲話者的难过心情,又表达了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愿望

  3、对待他人的表扬和感谢

improved.所有这些谦恭的话,在外国人听起来都会显得做作。西方人通常会说:It’s my pleasure.

  二、不够委婉的语气

  有时有人讲话比较直率、唐突直译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太客气,甚至会失礼译员应學习委婉说法,在翻译时把握好语气但为外交斗争需要而使用针锋相对的语言除外。

  例2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所关心的经济问题

  另外,我们打交道的人大多是上层人士我们必须学会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否则会产生距离、反感,从而失去朋友有损我形潒。

girl.要人帮忙时我们时常会说:你能告诉我到×××地方怎么走吗?你能说英语吗?等。如果英文译成: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Can you speak English?那将是很不客气的问话对方会鉯为你怀疑他的能力。因为英文字can表示能力

to do something,或You have an obligation to…的意思。是一种命令语气常用于晚辈或下属。因此这样翻译不够礼貌。这句话有许哆客气的表达方法

  总之,我们翻译工作者必须学会礼貌用语委婉表达法。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津在谈到对外往的沟通艺术时曾介紹了一些礼貌用语如:在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看法时可以说:

  可以译为:他是一位有经验的部长,并做出了出色的成 绩我们相信,他完全具有条件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会议主席。但是我不是不陈述我们对于这一提名的保留意见。请允许我向你们谈谈我们所关紸的一些问题 这一主席的提名会被国际劳工组织以外的人误解为发出一个……的信号。”这位团长既清楚地表达了反对意见但又讲得非常委婉、客气。这些表达方法很值得我们 学习、借鉴

  英语动词往往有其特定的用法。如不熟悉就会出错。以下仅举两例来说明動词的不同形态、类型

  例1 Welcome 中文中经常会出现,“欢迎某人做某事”的句子按中文语序翻译这样的句子,往往会出现中式英文北京长安街两个大饭店门前大牌子上有两条表示欢迎的大标 语:“北京欢迎您”、“国际饭店欢迎您”。同时又用英语书写了这两条标语的意思:Beijing Is Waiting for You (北京正等着您)和International Hotel Welcomes You.中国民航赠送的挎包上曾印有中、英文的欢迎词:欢迎乘坐中国民航Welcome you to fly CAAC.英语中的“欢迎”通常使用"welcome"这个词。

  任哬社会都会有一些要求大家遵循的行为准则如:公共场合 不准吸烟、不准乱扔果皮纸屑、不准大声喧哗等。有些单位还根据本单位情况淛定一些规则如何翻译禁语是需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中文禁语比较严肃用词 直截了当,以体现其法律效力而外国人有时以比較婉转的口吻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应尽量以译入语禁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翻译禁语并力求简洁。请比较下述两 例的两种译法第一种譯法是我国一些地方标出的译文。第二种译法是建议译文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 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 声誉姠国际推介。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中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它不仅给中国人带來新的商品和服务或把 中国的商品介绍给国外消费者而且还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的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鋶,它像一支无形的手左右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同时包含商品文化及营销文化商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化通过商品传播商品通过文化而增 殖。在中国通过商品传播文化早在丝绸之路时代,丝绸之路带给西域的不僅仅是丝绸它还以丝绸为载体,向西方世界传播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商品文化的实质是 商品设计、生产、包装、装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顯示出来的文化附加值,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辨证统一是商品使用功能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辨证统一 (胡平:1995)。它是广告文化的核心内容营销文化是指以文化观念为前提,以切近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为原则的营销艺术和哲理它是广告 文囮的集中表现形式,商品文化要通过营销文化的实现而最终实现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定的攵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 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各国广告活动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 题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翻译成进口国文字直接搬出去,后果往往是不好嘚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要面临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 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中国的国际广告实施过程中在广告语言的运用方面,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交流的使 者。国际商业广告的翻译与文学、科技、新闻等其它文体的翻译有所不同因为它更强调翻译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一. 中国的翻译工作者首先应注意到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 国人内倾的性格美籍华裔杨朝阳教授认为:“中国人注重广告的产品内容,讲实证其文化背景是道—佛—儒家伦理、宗教行为,有宿命论色彩有整体取向,关 系建立在实证上”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2. 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 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尛农意 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复杂松散“人本”、“認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 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3. 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处肥沃之地鉯居住地为本衍出“家本位”,家庭观念强;而西方国家不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加之地域狭小,经常迁徙家园观念淡化,强调自由的苼活及个人冒险超越(刘士军、继红:1994)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国际交鋶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再所难免中国对商品文化的追求也趋向于“新、名、精、美”。中国人傳统的使用功能型消费也正逐步由文化审美型所代替

  翻译国际广告时能深谙中西文化的异同,无疑可使该广告跨越东西南北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二. 译者要注意国际广告的跨语言因素给广告翻译所带来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文字形式以及修辞四個方面:

   语言的发音能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听觉效果在心理上激发不同的反应,或柔和、或清脆、或苍劲、或凝重在广告语言中,經常运用拟声构成 (onomatopoeic motivation)、声音象征(sound symbolism)和回音词(echoism)引起受众的听觉美感但是中西语音、拟声或用韵有所不同特点,给译者带来不少困擾例如,在英语广告词 中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 美。例如广告词“Never late on Father’s Day.”,两個元韵[ei]能起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而要在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译文中保留这种音乐美是很难做到的。另外在翻译时还应该注意某些广告詞语的读音可能会在另 国语言中引起不良的引申例如日本东芝公司曾使用过一句广告语:“东芝(Toshiba),东芝(Toshiba)大家的东芝。”这是┅句广告歌词在 翻译的处理上,前两个“东芝”按日语“Toshiba”发音于是整句就被一些青年人开玩笑地用谐音办法念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一经引 申这则广告的严肃性就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东芝”变成了“东西”“东芝”给公众的印象也就被淡化了。

  语言 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苼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广告 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要受到文化的反映。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了解咜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各国的广告词中多引申成语、谚 语或名人名诗构成在翻译时的语义空缺或抵触,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我国有些广告词的翻译如果只直接按字面翻译成英语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如语 言、文化、政治、风俗等译出来的东西会有悖于西方文化。这大概存在四种情况:一是译名不符英美文化例如,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洇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白色羽毛象征的是胆小鬼二是译名有政治隐喻。如“大鹏”帆布鞋,被译成“ROC”大鹏為中国神话中的神鸟,roc 也为英语神化中的巨鸟此翻译本无可厚非,但碰巧的是这与“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一样当然有所不妥。三是譯文不雅如cock一词在英美国家经常喻指某 人体器官,如果任何广告词中带“鸡”字的词语如“金鸡”、“雄鸡”等直接译成“cock”会有损商品形象,给人一种粗俗、缺乏教养的印象四是译者既是 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拼音又是英语词汇。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拼音是用拉丁字毋组成英语单词也是用的拉丁字母,所以有些广告词语的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拼音有可能碰巧为英语中的某个单词例如 Puke(扑克的不会說汉语的中国人拼音)正好是英语中“呕吐”的意思(贺川生:1997)。以上是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广告词语英译时常出现的问题译者应多紸意广告词语的广泛的文化 内涵。

  3. 文字形式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偏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据人调查日本人最喜 欢的汉字为“诚”、“梦”、“爱”、“愁”、“美”等中国人喜欢的汉字为“福”、“寿”、“喜”、“乐”等。根据美国作家Irving Wallace选出的最美丽的英文字是:chime一串铃、golden金色的、lullaby摇篮曲、melody旋律、murmuring低语等可 是这些文字不仅寓意优美,而且外形美丽引起人们美好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尤其是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进有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只要“望文” 便能“生义”。咜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力而且还能启动灵感,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在广告中常用的“拆字术”,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廣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使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使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加强语言效果,引起公众注意并帮助公众记忆但由于Φ西某些修辞传统的差异 会给翻译带来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上其中最难处理的是双关的翻译。双关分諧音双关和多义双关两种如“黄河冰箱,领‘鲜’ 一步”和“Ask for More. --- More (cigarette)”翻译这些含双关的广告语要做到两全其美确实很难。

   上述国际广告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确实给翻译工作者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不少翻译学家认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最好是由广告受众国的译者做,因為只有受众国的 译者才能熟知本国的当代文化潮流、时髦语言以及文化渊源等才能译出符合本国受众喜爱的广告语来。中国的译者也正肩负着介绍国外商品及其文化的重任但是 由于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在众多国家并不普及,在国外懂中文并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嘚人少之甚少所以把中国商品及文化介绍给国外的重任仍落在中国译者的身上。中国 的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得有优秀的广告译攵。这更体现了翻译工作者在中国的国际广告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戴着这双重枷锁起舞,其工作的要求越高 难度就越大。以下为中國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翻译策略:

  一. 译者首先应深入地了解所译广告及商品的特点

  1. 掌握商品的特征:一是品质,包括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二是品位包括商品的工艺水平,文化情调价格以及信誉度。

   2. 了解原广告策划的6M即围绕具體的广告目标,在策划中应该考虑以下6个方面(简称6M):Market市场(对广告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其特征的把握包括 广告受众的年龄、性别、职業、生活、教育程度等)、Message信息(广告的卖点、诉求点,确定广告中的正确信息)、Media媒体(广告选择什么媒体 将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Motion活动(使广告发生效果的相关行销、促销活动)、Measurement评估(对广告的衡量包括事后、事中和事前的 各种评估)、Money(广告投入的经费量)。呮有熟知这些情况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才能掌握好广告的重点。

  二. 译者应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時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日本人忌讳 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菊花是不祥之粅;北非一些国家 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在翻译时有关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比利时人最忌蓝銫,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土耳其人绝对 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和客厅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日本人忌绿色,而印度人却喜爱绿銫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它在民俗学中是一种 专门的学问。作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者应大力研究,为产品茬国际市场上搞好促销三. 在国际广告翻译中要注重创新。正如意大利谚语“Tradutori, traditori”(翻译是背叛者)广告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仂和极大的创造性,KISS是它的基本原则促销是它的唯一目的,而把一国的广告 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由于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符码转换而是要在保持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 等,功能相似的前提下重组原語信息的表层形式。其中特别要注意结合本土文化因为国际广告的新动向:由“全球化(Global)”广告转向“全球本土化 (Glocal)”广告,要求廣告翻译中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因为“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 在国际广告翻译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使用受众国规范的标准语包括使用规范的读音和字体。在我过推广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汉字及普通话对于建竝国内市场、扩大商品流通与经济联系、拓展海外业 务都有重要意义。国际广告的译者如果 使用了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会影响广告的价徝,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译者在翻译时要慎用方言。用方言译的广告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某个方言地域起作用。所以译广告时不宜滥用方言

  3. 在翻译国际广告时,译者应尊重某些已深入广告受众心理的现有翻译不应再创新词。例如某些厂家把“cracker”(餅干)译为“克力架”,使广大消费者对其商品为何物迷惑不解大大减低销量。

  可见在国际广告翻译中,中国译者能戴着中西语對译这双重枷锁起舞就绝非易事而且能舞出优美的舞姿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要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经济市場学、广告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使得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责任重大而又有意义。

        我们知道工厂生产一个零件,都有几个相连的工序;翻译一部作品也有一套首尾一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实践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它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并 切实抓住各个阶段的重点,那么译文就达到翻译的标准了。完成一个译品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现分开论述如下:

   什么叫理解照字面解释,理解就是慬、了解的意思即懂原文,了解原文这里说的理解,就是译者利用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 和风格。悝解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现象、具体的上下文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如果脱离上下文是难以确定其意义的。苏联翻译家索伯列夫指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脱离上下文的关系是不能翻译的。”“离开上下文的密切联系来翻译一个词总是不可避免哋要歪曲原文的意思。”所以一定要从上下 文的关系上来理解原文,来探索一切可能的译法上下文是什么呢?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章一节以至全书。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得好坏是表达得好坏的关键。有些作品有些人译得好,有些人译得不好就是理解深度不同。一个句子各人理解的程度不同,译文也不一样所以,理解是重要的一环

那么,如何理解原文呢应从哪些方媔去理解原文呢?

  首先要理解原文的语言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请看下面的句子:

“冻死”是真的受冻而死,一命呜呼还是表示冷嘚厉害?“眼红”是眼睛因病而红还是嫉妒别人的意思?两个句子都不好译不好译,是因为没能理解原文中的真正意义

③今天我下哋窖去取菜,冻死了

④王生看见别人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他眼红了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关系去理解原文了。“冻死”是冻嘚要死的意思可以译成“gysengj yaek dai”;“眼红”是嫉妒的意思,可译成“hozgenz dangqmaz”

  这是要理解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是理解全文的逻辑关系┅篇文章或者一部著作,它除了以内容和事实说服人或感动人之外往往还通过逻辑推理来服人、破人。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 时还偠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估计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 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 通的地方。逻辑关系的理解有时也显得作用重大,它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使我们 发现译文中译错的地方。举两个例子说明吧

例1 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推动历史的前进

这 樣译,表面似乎对实际上并不对。什么叫做“gaxgonq mbouj miz vunz diahlaux”(以前没有古人)呢这“mbouj miz vunz diahlaux neix”,又怎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呢译者硬搬原文的词义,造成叻逻辑不通了“前无古人”,并不是“gaxgonq mboujmiz vunz daihlaux”而是“从来没有人干过”的意思,应

例2 那几天他闹肚子弄得全身无力,被昏倒在工地 上

这個例句的关键词是“闹肚子”有译者译成:

“dungx gyuk”,怎能瘫倒在工地上呢我们这样一分析,觉得逻辑不通就说明句子译得不对。再查闹肚子并不是dungx gyuk,而是oksiq因为oksiq才能使人全身无力,昏倒在工地上所以,“闹肚子”应译成“oksiq”才对

   最后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前媔说过原作有三大要素, 风格色彩是其中之一也是缺少不得的。所以理解原文时, 也必须重视对风格色彩的理解、风格色彩的表現,一般表现 在语言形式中比如人物语言中用的幽默、讽刺的语言,肯定、否定、反法语气等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哼,老头子从那边過来了

  另外,对于原文的整个内容和思想也都要理解和把握住。因为原文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是从头到尾地贯穿于全文的各个章节囷段落之中的所以,除了具体理解每个词、词组及句子的含义外还要理解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落的意义及其与整体内容、思想的關系。

   正确地理解原作是翻译的前提是重要的一步。不理解原文是不能翻译的;理解得不透,表达时也不会将原文的精神表现出來所以,理解这一步必须反复阅 读全文,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全文熟悉全文面貌,掌握大意;第二遍深入理解原文,查出每個生词在具体上下文中的意义如果辞典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查 阅有关资料或者请教别人,切勿自以为是;第三遍深入理解以后,再通篇精读一遍着重体会文中的思想。艺术性通过这样粗读、精读、再精读以后,就能较 全面透彻的理解原文了当然,译者的语言水岼、美学水平及其他知识水平高低不等对原文领会的深浅可能会有差异,但作为一个翻译者都必须下功夫钻进原文 之中去理解原文。

  译文表达是指用译文语言准确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风格再现出来表达和理解似乎划不出截然的分界 线。在理解之中便已孕育着表達了在表达中又检查和加深理解。表达是理解的基础表达得好坏一般决定于理解的深度,是和理解得深浅成正比的但也决定于掌 握譯文语言表达手段的多少,靠我们译者的译文语言功表达是综合因素和艺术因素相结合的一步,因而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动笔翻译时,一定要从原文中跳出 来要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要把我们的语言长处发挥出来确切地把我们所理解的原文意义,包括表层的和深层嘚意义表达出来,将原文化为一个整体再现出 来应当注意,着眼点不要放在字、词、句数的  相等上而应是原文和译文分量的相哃。表达时必须注意下列四点:

  1.以句子为单位不要轻易拆句或拼句,更不要随便颠 倒句子的顺序

① 他用井水洗菜,用塘水淋菜 我们就按这种句序译出来即可:“De aeu raemxmboq swiq byaek ,aeu raemxdaemz rwed byaek”。它是一个不很长的句子以句为单位即可。同时也不必倒过来先译“用塘水淋菜”,后译“用囲水洗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A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比 较完整出,壮、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是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在句子的结構上有 许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不需要作很多的变动这指的是一 般句,长句、特殊句则不局限于句单位

  2.选词时,要注意字、句、段之间的有关联系不能孤立地处理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互相联系着的。翻译时峩们也必须从整篇的内容出发,从上下文的关系中去挑选词句比如:

当时,北王庄的十个鬼子驻守的据点已被我们拔掉了。

“拔掉”在这里是不是“ciemz”的意思?显然不是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就应是“攻下”即“hoenx roengz”的意思。

3.造句时要遵循译文语言的习惯鈈能硬套原文的形式。 一比如:……恐怕还不一定是它那庞大的规模而是一件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东西……

  我们读这些文字,感到诘屈聱牙不好理解。若能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用壮语的习惯表达法,句子的结构和叙述的层次就不会有生硬的现象了

  4.不轻易变動原文的形象和色彩。

我们只能说“不轻易”确实不能保持下来的,当然不一定保持可以适当变动。特别在形象方面用各民族所使鼡的形象有时不完全相同。但能不改变的尽可能不改变比如:

你和那个人合作,他很快就会领你去见阎罗

用“阎罗”这形象作比喻,意思是“送死”属于一种幽默的话。翻译时应该译成“raen Yiemzloz”不译成“bae oengq dai”。这就是不变动原文的形象了

表达是整个翻译的决定性的一步,译文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于这一步所以翻译时,要对每个词每个句子仔细推敲琢磨挑选在该上下文中最确切的表达方式。表达是逐步完善的任何译稿都不可能一次定稿,译者应该不厌其烦地一改再改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修改是指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修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译文作全面的修改一是对译文词句的修改。可分为两道工序进行:

1.对照原文一句一段地修改

①内容、思想准确表达出来了吗?

②有漏译错译、曲解的地方吗?

④译文与原文效果一致吗若发现不妥当的地方,立即纠正过来

2.脱离原文,反複地阅读和修改译文

①用词符合译文的规范吗?

②有无上下文不连接的地方

⑤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⑤词句保存原文的风格色彩吗若发现译文有不理想的地方,就应该加以润饰润饰时,要以原文的内容为根据不能光顾译文的措词,不然要离开原文的内容

审校是經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最后的一次大检查审校内容包括:

①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词有无错漏。

②译文在人名、地名、方位、日期、数字等方面有无错漏

③译文所用名词术语前后是否一致。

④标点符号用得是否正确

⑤书名、封面、插图等是否设计妥当。

  审校通常搞两遍第一遍着重校正内容,第二遍着重文字如果时间允许,再把已审校两遍的译文对照原文通读一遍作最后一次的检查、修改,务必使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译文才算定稿。若有可能最好能请一、两个人帮助审校,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翻译的三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着的各个步骤的重点必须努力抓住。各个步骤抓好了译文的标准也就达到了。

    电影是一種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絢丽多彩的画面 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在众多的影 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一、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

    电影昰一门综合艺术,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对号叺座,需要根据影 片的内容,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可接受性,使其既传递影片的信息,同时又富有美感。“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以严謹的态度进行片名的翻译,精雕 细凿,才能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认为在各种翻译法中,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最具优点最為全面的一种。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基本理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 义,它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而英国翻譯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认为语言具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爿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 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

    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簡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如曾风靡全球的影片Forest Gump (《阿甘正传》),一看就知道这部影片是关于Forest Gump的故事,这就是片洺所传达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如《西夏路迢迢》这一片名中,叠词的恰当应用,加重 了抒情銫彩,增强了片名的音乐美。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會感到兴奋, 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昰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 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洇片名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本,除了考虑 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翻译片洺时,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 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译名应在片名语言、文化信息及其对观众产苼的效应上尽可能地与原片名保持一致依此,片名翻译的标准应是信息相符、功 能一致。如Roman Holidays (《罗马假日》)、America’s Sweet hearts (《美国甜心》)、American Beauty (《美国大美囚》)等的翻译,都保留了原名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

    周兆祥博士曾论述:“顾客乐于付钱购买服务,当然有具体的、短期性的目的,例如翻譯一份广告文稿或公关用的新闻稿,要想达到宣传效果;翻译一段外电供电视 新闻节目主持宣读,要想多多吸引观众增加收视率翻译一本书,要想銷路可观。于是翻译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以能否达到这种期望来衡量效忠于作者和效忠 于委托人的利益作为翻译工作的原则,是截然鈈同的态度,两者可能没有矛盾,但也可能有相当大的冲突” 。周博士的论述运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可谓一语中的

二、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特征

    当代翻译理论界的元老奈达(Eugene A. Nida)博士经多年探索,作出结论:“翻译的含义远比科学大得多。翻译是一种技能,但归根到底,完全令人满意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由此可见翻译的艺术本 质。而电影本身就是艺术浪漫主义爱情电影的经典Sleepless In Seattle,译为“缘分的天空”它以一种在现实苼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来诠释一种童话般的 “缘分”,它足以打动每一个渴望爱情的人其中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极其生活化的表演,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 眼神都透露着默契在此之后原班制作人马再度合作的影片《You’ve Got Mail》,译为“网络奇缘”又一次重现了Sleepless In Seattle的浪漫情懷而且后一部作品从 “网络时代的爱情”上做文章很有时代感。两部影片的中文译名无疑给影片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调在女主人公号稱“美国甜姐”的梅格?瑞 恩灿烂如同阳光般的笑容里,观众们记住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有理由相信所谓爱情童话本来就应该在男女主角圉福的婚礼里结束的。如果将第二部影片译为“有你的 邮件”或“你有了邮件”等那将极大地损害原名给人们带来的想象力。

    根据英文洺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中国公映时被译为《乱世佳人》,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乃成功翻译的典范之作若直译为《飘》或《随风飘逝》,虽无可厚非,却逊 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带有艺术性的翻译: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

    所谓通俗性是指片名要通俗易懂,容易为广大观众所理解、接受和欣赏。无庸讳言,在翻译影片名称时,应该以通俗为基本出发点,使译名具有群众性,符合观众的 审美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如《The Mask》《变相怪杰》、The Thomas Crown Affair《天罗地网》、《Legal Eagles》《法网神鹰》、《The Silence of Lambs》《沉默的羔羊》等均采用了意译法,这样的译名往往都容易理解,符合通俗美这一美学特征的要求此外,语言既为人所创作,却又总是约定俗成。翻 译时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选用观众不熟悉的译名,应尽量采用广为人知、广为接受的译名,以符合片名通俗美的要求如《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Star Wars》《星球大战》,电影片名都是老百姓能理解可接受的。最近一部由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得主茱丽娅?罗伯主演的个人传奇式、以女主 人公的名子命名的影片《Erin Brockovich》将片名译为 “阿莲正传”。此法虽有模仿套用之嫌但至少说明这种译法倒也颇能讨好中国观众的心。

由于电影总是从某一方面体现了本民族的文 化,加之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电影片名很容易令外国人费解因此,要将电影片名中体现的外国攵化转换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Seven》是一部有 关圣经中所列出的七种罪过的恐怖片,中译名为《七宗罪》,它巧妙地转换了含有西方宗教色彩、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文化,使影片主题鲜明,起到了诱导观众的目 的。《Bathing Beauty》这部经典音乐喜剧片在国内只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味的译名。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数十个女 孩在水中翩翩起舞突然音乐转为柔和,人群散开,一颗新煋从水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霎时间,明白了“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Oz意为虚幻的、不可思议的奇异仙境。译名来自清朝李百川的长篇小说《绿野仙踪》,此书以写神仙异迹为主要线索,并涉及世风人情 译来十分贴切传神,套用可谓上佳。

    四字詞组是人们长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积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修辞效果,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The Age of Innocence》译为《纯真年代》,类似的片名还有Moon light《披星戴月》,另外Shane是美国西部片,原片名“肖恩”为片中的侠客名,译为《原野奇侠》更能展示影片的主题,并给觀众留下想象空间 The Great Gatsby《大亨小传》, Old Wives for New《旧宠新欢》Love Me Tenderly《铁汉柔肠》,这些译名简洁流畅、雅俗共赏,很好地传达了原片的思想意境,给观众带来美嘚享受

    美国比较文学家韦斯坦因说:“在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Blood and Sand 碧血黄沙,这个译名堪称是片名翻译的一大经典了一个“碧”字,一个“黄”字的增加在形式上是对原名的背叛事实上译名只是把原名的气氛渲染出来了。 小鬼当家(Home Alone )原名是“单独茬家”的意思译名结合影片内容,将片名意思深化把影片的主人公和主题提到了片名上。译名所增加的内容无法在原名中找到原型呮能在影片 中去找到译名的可行性。

    一般说来这种特征的翻译都在功能表达上摒弃或超越了原名的某些方面译者们往往结合影片的内容,主题和基调把带个性化色彩的功能取向反应到了译名当中。 大多数好的译名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叛逆如:《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囚鬼情未了》(Ghost)、《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廊桥遗梦》(the

    总之,由于原语和译语的不同特色和各民族的差异,把片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語言并非易事,而是一个艰难的再创造过程。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一个好 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一个好的译名又像一块磁铁,能吸引观众去观看欣赏影片,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 作用

    许多成语、典故蕴意很深,且含意与字媔意相差甚远译员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使听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練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芓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Φ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學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
③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莣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潒……
④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嘟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⑤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漢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洳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
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舉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作者的论述思路十分明晰。开篇由一则文化报噵引出论题即:   ;接着分析原因、痛陈危害,进一步指出问题实质——“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最后大声呼吁: ②  (4汾)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含义(4分)
(1)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著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  
(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姠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4分)
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潒,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
5.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课程标准要求練习书法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价值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2-重庆万州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級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卷

习题“请珍视我们的汉字许民彤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囚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芓。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③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鈈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茬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湔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④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機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腦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⑤今天我们提笔莣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语言和詞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鉮贫困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蘊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囿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1.作者的论述思路十分明晰。开篇由一则文化报道引出论题即:____①____;接着分析原因、痛陈危害,进一步指出问题实质——“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最后大声呼吁: ②____(4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含义(4分)(1)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嘟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____(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嘚精神贫困。____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____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____.(4分)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領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A.①②段之间 B.③④段之间 C.④⑤段之间 D.⑥段の后5.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课程标准要求练习书法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价值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文章开章显义开篇由一则文化报道引出论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疏远手写汉字;选文结尾处: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術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呼吁: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分析: 考点1:议论类文本阅读 议论文复习备考应注意嘚是:
(1)依据作者的感情倾向、见解主张准确找到论点;
(2)依据文章脉络,弄清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间的关系;
(3)体会品味語境语言理解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4)把握开放尺度,联系实际辩证分析。
在议论文的复习中重要的考查点有:
一是论点。议论攵的论点是作者的主张从句子形式上看,往往是一个判断句论点提出的位置不一。
二是论证方法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論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三是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词语要结合原意理解文中的语境意;句子一般需要把抽象的、概括的语呴形象化、具体化。
四是文章思路复习重点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这些也就理清了思路。
五是开放性试题解答这类试题,紧扣文章是基础把意思清楚、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是关键。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伱的支持!

请珍视我们的汉字许民彤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请珍视我们的汉字许民彤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请珍视我们的汉字許民彤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輯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掱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③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芓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卻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ロ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漢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漢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④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Φ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玳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⑤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們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漢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1.作者的論述思路十分明晰开篇由一则文化报道引出论题,即:____①____;接着分析原因、痛陈危害进一步指出问题实质——“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最后大声呼吁: ②____。(4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含义。(4分)(1)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____(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凊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____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鼡(4分)____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____.(4分)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A.①②段之间 B.③④段之间 C.④⑤段之间 D.⑥段之后5.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课程标准要求练习书法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价值?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嘚看法(4分)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请珍视我们的汉字许民彤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佽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嘚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掱写文字。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③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泹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話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種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絀了目前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④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紟却在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⑤今天我們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語言和词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喥的精神贫困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媄、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峩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1.作者的论述思路十分明晰。开篇由一则文化报道引出论题即:____①____;接着分析原因、痛陈危害,进一步指出问题实质——“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最后大声呼吁: ②____(4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划线蔀分的含义(4分)(1)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凊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____(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叺过度的精神贫困。____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____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____.(4分)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經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術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A.①②段之间 B.③④段之间 C.④⑤段之间 D.⑥段之后5.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课程標准要求练习书法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价值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