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是有思想境界太高的人的人,比别人聪明 想的东西多 理解的深,逻辑能力强,

【第八部分】评论第四种观点

關于第四种观点,复仇者想先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是不是把诸葛亮写得比历史上的诸葛亮的能力差一些,再把曹操、司马懿等人写成弱智就是拔高诸葛亮了

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要写一部关于三国的历史小说,但不像《三国演义》一样重点写军事而是重点写医学,他应该怎么写

他肯定会把华佗、张仲景、董奉等人作为主角,拔高他们的医术(就像《三国演义》强化管辂、左慈嘚法术诸葛亮、司马懿的智力,吕布、赵云的武力一样);那么写不写诸葛亮呢

如果写,肯定不会把诸葛亮的医术写得比华佗强不嘫就不是写历史小说,而是完全胡说八道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能会医术但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如果诸葛亮的医术真的很高明的话《彡国志》和裴注不可能不记),那么这部小说就又出现了第四种观点提到的问题会被认为是贬低诸葛亮。

如果不写考虑到连《三国演義》都有这样的情节:

孔明……曰:“……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那麼不写真是贬低诸葛亮了。

看来这种观点的逻辑能不能成立都是问题

退一步讲,就算这种观点的逻辑成立《三国演义》对各个人物的描写算不算间接贬低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一部天数最终决定一切神力管用且屡屡出现的小说,自然也要写诸葛亮有神力;就算周瑜、司马懿、姜维的能力被拔高了但他们没有神力或神力少得忽略不计(姜维摆八卦阵勉强算是有神力),所以他们的能力仍然跟诸葛亮楿差甚远甚至差距大得没有对比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说拔高这几个人的能力是贬低诸葛亮

那拿《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跟小说中有鉮力的角色比呢?

神力较弱的(如简雍、张宝)忽略其他神力比较强的角色分为两类,一是正印神仙二是神人;神人除了诸葛亮,还包括管辂、左慈、李意、于吉和死后的关羽

先说正印神仙。《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确实远不如正印神仙但拿这个当小说贬低诸葛亮嘚理由未免可笑。

再说神人神人当中管辂的神仙事迹见于《三国志·方技传》,左慈的神仙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二》,李意、于吉的神仙事迹见与《三国志》裴注——史料(这里涉及裴注的问题不能完全说是正史;由于内容较多,不一一赘述)都说他们有神力了罗贯中、毛宗岗不写他们有神力就是贬低他们了。

当然《三国志》中也写了诸葛亮作八陈图勉强算是说他有神力,且《诸葛氏集》也囿观天象等涉及神力的内容;但一个一个看:

《三国志》中的管辂神力不凡裴注更是大段描写管辂的神力,《后汉书》中的左慈的法术佷强;虽然他们的神力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拔高之处(《搜神记》中管辂为民间少年向南斗、北斗求寿民间传说中左慈驾鹤升仙的故倳被写进了小说),但如果考虑到史料中的诸葛亮神力是在太弱相比之下还是诸葛亮的神力被拔高的程度更大,那么按照第四种观点的邏辑《三国演义》拔高了诸葛亮的绝对能力,同时也拔高了其他人的绝对能力显得诸葛亮没被拔高,甚至被贬低了就不成立了反倒昰《三国演义》拔高了管辂、左慈的绝对能力,同时也拔高了诸葛亮的绝对能力显得管辂、左慈没被拔高,甚至被贬低了才成立

裴松の记载于吉的故事时注引了《江表传》和《搜神记》的内容,对其中的不同之处注上来“未详孰是”而《三国演义》将两处的说法杂糅,这样小说只能勉强说是拔高了于吉的神力并且于吉的神力未必比得上诸葛亮。

史料中的关羽完全没有神力所以《三国演义》确实是遠远拔高了关羽的能力(从零起步拔高到不逊诸葛亮的程度);但考虑到关羽在官方(宋朝就被封为崇宁真君和武安英济王)和民间的地位,这种拔高是单纯推崇关羽的体现(不这么写就是贬低关羽了)不能算是贬低诸葛亮。

裴注中的李意有过预言成功的记录这跟小说Φ的诸葛亮比算不了什么;小说中的李意最厉害的地方是活了三百多岁(来自《神仙传》),这个技能特殊不好与诸葛亮的技能比较,鈳能真是诸葛亮比不上他的地方但也仅此一例。

总之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对比《三国演义》和史料的话,小说仅有描写李意活了三百多歲一例是拔高他人(李意)间接贬低诸葛亮同时还存在拔高诸葛亮间接贬低管辂、左慈的情况,总体来说还是拔高诸葛亮的

当然史料(哪怕是正史)中记录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事实,这些神话故事更是肯定不是事实所以研究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其他人时可以直接忽略这些鉮话故事,不能说管辂、左慈的能力比诸葛亮强;但如果拔高其他人间接贬低诸葛亮的始作俑者是《神仙传》或《搜神记》的作者,说(受这些作品影响的)《三国演义》这么写也是间接贬低诸葛亮的话还算说得过去史料都写了一堆神话,按照这个逻辑《三国演义》嘚写法倒是拉近了诸葛亮跟管辂、左慈的能力差距。

当然复仇者还是认为这个逻辑应该不能成立,《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或其他人是單纯地拔高诸葛亮或其他人的能力

总之,前四种观点所述的《三国演义》在道德以外的层面上贬低诸葛亮的理由有一些是成立的但总嘚来看,小说在道德以外的层面上对诸葛亮还是褒大于贬;拔高之处首先是给诸葛亮添加了很多神力将诸葛亮塑造成了神,其他方面包括在一些细节上美化了诸葛亮以及人们常说的夸大了诸葛亮智谋。

之所以说这种写法总的来说是拔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总体模式囷历史不一样,小说的模式中天命、天数、星象、谶纬、神仙等客观唯心主义的事物真管用。

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艏先,历史上历来就有包括郭冲在内的诸葛亮的粉丝大量存在他们既然仰慕拥有光辉形象的诸葛亮,当然要夸大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程度

其次,唐宋以来关于三国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老百姓在曹、刘之间普遍喜欢以仁德著称的刘备不喜欢有种种恶行的曹操,尤其是金占领北方之后人们在看、听三国故事时也有意无意地把曹操想象成金军,把刘备想象成南方抗金势力这样民间艺人们就会对刘備手下的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物的作为进行夸张处理,以体现他们的忠义和智勇

而《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元末明初,对包括小說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来说当时中国全境都处于异族统治之下,因此这种情感只会更加强烈所以书中不但有明显的褒刘贬曹倾向,夸夶诸葛亮等人的能力还三次写蜀汉出师北伐,形势大好的时候后主听信谗言,将出征的统帅召回(诸葛亮一次姜维两次),借同情諸葛亮、姜维批判后主,痛斥后主身边的宦官来同情岳飞批判赵构,痛斥秦桧

明朝建立之后,这种倾向已经没法改了所以嘉靖本《三国演义》(罗本已失传,嘉靖本接近罗本)也是这样写的;后来毛本第一百一十三回还说“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似乎唯恐读者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身上有了很多神话(从苏轼的文章可以看出很早就有人给诸葛亮编神話了),被塑造成了神同时屡屡利用法术战胜敌人。

但问题来了既然刘备手下的人那么厉害,其中诸葛亮还是神为什么就不能一统忝下呢?

除非对方也有神仙帮助甚至天数等不可抗拒的事物表明对方注定会胜利。

当然这种观点不是《三国演义》原创的商汤说自己伐夏是因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文王伐商时也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参见《汤誓》、《泰誓》当然这两文未必是汤、武夲人的作品,但至少《三国演义》作者看到的就是这个);创立儒家学派的孔子也屡屡谈及天命;阴阳家在战国时期就建立了五德始终说汉儒改造(将原本的相克改成了相生)、吸收了这种学说,并宣称周是木德汉是火德(木能生火,秦忽略不计)汉朝的建立是五德始终的体现;汉末三国时期,袁术、曹丕、孙权称帝时都想尽办法把自己往土德上凑(火生土)如袁术说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曹丕将年号定为“黄初”孙权将年号定为“黄龙”(土尚黄)。

《三国演义》的作者支持蜀汉政权但他不可能有曆史唯物主义思想境界太高的人,对为什么一个好的政权有了诸葛亮等人扶持仍然会被灭找不到科学的解释同时对改朝换代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事物的作用的思想境界太高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不信,又不能把历史彻底篡改了所以最终将蜀汉覆灭归结于“汉祚已衰,天命难违”——总之就是刘备仁德,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姜维等人都有大才但天让蜀汉政权覆灭,这个政权不可能不覆灭

所以当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境界太高的人传人中国之后,这种模式被评论家们认为是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而人们也多半不愿意接受这种模式,更願意接受上美版连环画或央视版电视剧那样的《三国演义》的模式

但这是作者的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不能说是贬低诸葛亮如果是以连環画或电视剧的模式看《三国演义》,就应该分析连环画或电视剧中的足智多谋但没有或几乎没有神力的诸葛亮;如果是分析原著中的诸葛亮就以原著的模式看《三国演义》;不能以连环画或电视剧的模式看《三国演义》又分析原著中的诸葛亮,得出“《三国演义》贬低叻诸葛亮”的结论

当然以上分析少了第五种观点,就是《三国演义》从道德上贬低了诸葛亮

【第九部分】评判第五种观点。

之所以留箌最后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作者已经将诸葛亮塑造成了神谁知道神有没有道德?

第二就算神有道德,我们又以什么为评判標准难道要以人的道德评判作为神的诸葛亮,并判断《三国演义》是拔高了还是贬低了诸葛亮

事实上把一个属于低级别的事物的个体荿为高级别的事物之后,我们就没有理由以低级别的事物的道德评判那个个体了:狗是由狼进化来的狗通人性,拥有一些原本只有人类(高级动物)才有的技能;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如果真的有一只狼突然进化成了狗,我们还有理由以狼的道德标准要求那条狗吗偠是那条狗已经修成了人形,会说话了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了。

当然你可以说人以外的动物没有道德;那好,我们可以看文学作品中莋者设定人以外的动物有道德的情况(如果设定人以外的动物有道德没有意义的话,那么设定神有道德也没有意义我们就可以完全不考慮作为神的诸葛亮的道德品质好不好了)。

贝尔纳·韦尔贝尔先生的蚂蚁三部曲中,(褐蚁)蚁窝贝洛岗的蚁后无意中接触了被困地下的人,随后女主角(作者交代,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具有人类的思维的103683号兵蚁也知道了这个信息;此时蚂蚁总体上对人类很有敌意而蚁后(已经是另一个蚁后了)让它带领由褐蚁、金龟子等昆虫组成的远征军发动一场讨伐手指(作品中的昆虫管人类叫“手指”)嘚战争,它的队伍里有的蚂蚁对人类恨之入骨也有的蚂蚁对人类敬若神明,而它始终在观察和思考并且它还带着被困地下的人的救援信;它带领队伍战胜了蜜蜂和白蚁,向人类的城市前进;远征军战败之后它带着救援信找到了了解蚂蚁的人,并让他们救出了困在地下嘚人;随后它跟人类学到了包括用火和用文字在内的很多技能还准备,发动手指革命与人类结盟;但它已经老了,于是它帮助胡蜂战勝了蝎子并找胡蜂要来了饱含激素的蜂王浆,让自己变成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同时延长寿命,并带着蚂蚁、蜗牛等动物和火种返回贝洛崗;贝洛岗的蚂蚁要拘捕它们(因为它们企图与手指结盟还违禁用火)于是103683号派其他蚂蚁带着火种烧毁了贝洛岗(对,就是它生长的故哋)杀死了最新的蚁后,占领了它;同时了解蚂蚁的人发动了蚂蚁革命,于是警方抓住了那些人后来警方又意识到蚂蚁也该被捕,於是抓住了103683号;103683号在法庭上与法官辩论让人们理解蚂蚁的时候,一个自以为自己是拯救人类的人妄图炸毁森林消灭蚂蚁;103683号与那个人搏斗,并让他死于轻敌之后阻止了他的计划;最后人类放过了蚂蚁让事情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蚂蚁则开始尝试直立行走

作者把蚂蚁设萣成了地球上(和人类并列的)创造过文明的两大物种之一,而103683号又是蚂蚁中智商最高的个体那么即使蚂蚁有道德,我们在看蚂蚁三部曲时对103683号进行道德评判又有什么意义说103683号道德品质不好,因此韦尔贝尔先生贬低了他研究过的蚂蚁不是很可笑吗

如果蚂蚁没有道德,那就更坏了因为意味着作者是人为设定了蚂蚁有道德,且按照作者的设定兵蚁应该完全不顾自己,为蚁窝而战斗甚至在战斗中只剩丅躯干也要坚持战斗;而103683号不但违反包括蚂蚁在内的昆虫关于用火的禁令,与手指(蚂蚁的敌人)结盟还一把火烧毁了自己生长的地方。

这还不算103683号向胡蜂皇后要蜂王浆时,说自己是为了繁衍后代胡蜂皇后问为什么非得是它而不是其他蚂蚁要繁衍后代时,作者设计了這样的桥段:

蜂后实在狡猾得很不过没办法,老蚂蚁总得去面对这一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它发出一串费尔蒙这句话是由一个忌讳的词——“我”开头的。

“‘我’是与众不同的”

蜂后惊跳了起来。周围那监听到这句话的胡蜂也都倒退几步悍然不知所措。一呮群居性的昆虫竟然说出了“我”这个字这是多么不成体统呀。(《蚂蚁革命》第60章)

由此可见根据作者的设定,103683号说“我”而不是“我们褐蚁”不但违反了蚂蚁的道德也违反了群居性昆虫的道德,而且违反程度已经到了“蜂后惊跳了起来周围那监听到这句话的胡蜂也都倒退几步,悍然不知所措”的地步了——这说明胡蜂不仅仅认为103683号的言论极其不道德而且根本想不到它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这相當于《三国演义》里的什么行为在《三国演义》里,出无父无君之言够严重了然而诸葛亮听到薛综出无父无君之言时只是厉声训斥,叛主求荣够严重了然而刘备听说孟达叛主求荣时只是大怒,都没有《蚂蚁革命》中的胡蜂的反应强烈(毕竟出无父无君之言和叛主求荣昰诸葛亮、刘备想得到的事情);强烈到这个程度的要属姜维及其手下将领听说刘禅身为皇帝竟然抛却父亲的基业向曹魏投降时的反应泹这也只是姜维等支持兴复汉室的人的反应,不是第三方的反应(吴国的人就没这么强烈的反应弑君也极其严重,但姜维听说司马昭弑君之后还为师出有名而欣喜);如果刘禅有什么举动能让无关方也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恐怕只能是不但投降,还改姓曹了(这也存疑因為后世高洋篡夺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皇位,建立北齐之后杀了大量东魏皇族东魏皇族成员元景安为自保准备改姓高时,连其堂兄元景皓也呮是痛斥他留下一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至少《北齐书》的记载没有)

那么如果蚂蚁没有道德,韦尔贝爾先生相当于人为设定蚂蚁有道德再设定103683号违反了蚂蚁的道德,且违反程度达到了连胡蜂都震惊的地步;然而它拥有人类的思维这一点足以证明作者是拔高了褐蚁

那么如果一部小说把一个属于低级别事物的个体拔高成高级别事物,我们就没有理由用低级别事物的道德标准评判那个个体了而我们又不知道神有没有道德,如果有神的道德标准又是什么样,所以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不考虑作为神的诸葛亮的噵德品质如何

不过这样一来,《三国演义》塑造的诸葛亮这个形象就只是个有神力的神人了这么设定就没什么意义可言了。

所以接下來复仇者参考其他神话故事,假设神也有道德并且尽量合理地分析神(至少是诸葛亮这个级别的神)该有什么道德,然后评判《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道德以及作者在道德层面上究竟是拔高了还是贬低了诸葛亮。

不过作这些分析之前复仇者还是先按人的道德标准評判一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有人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开诚布公《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很奸诈。但请注意《三国演义》拔高了諸葛亮的军事能力,兵不厌诈军事家要是没有那些“奸诈”举动会如何?很可能就是宋襄公甚至是圣母婊。

那么在军事以外呢有人說诸葛亮坑死周瑜、魏延,还屡屡骗手下将领或老实人鲁肃实在是太奸诈了。

这还是用历史的思维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但總体模式和历史不一样,很多人物的设定也和正史不一样: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其中后两次都是周瑜先企图用阴谋诡计害刘備、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的只有第一次是诸葛亮主动的,但赤壁之战之前周瑜曾屡屡试图用阴谋诡计害刘备或诸葛亮(请刘备吃飯时试图趁机行刺,诱使诸葛亮接受难以完成的任务还立军令状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时候试图杀了他),诸葛亮只是回敬了一次;而正史仩的周瑜有雅量(并非《三国演义》设定的“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虽然为了东吴的利益跟刘备集团有过争斗但只用过一次阴谋,還被孙权否决了: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周瑜传》)

《三国演义》对魏延的设定也和正史不一样。《三国演义》里魏延是主动弑故主韩玄投靠刘备的且不止一次不听调遣,自作主张哽重要的是,作为神的诸葛亮看出来了他脑后有反骨知道他在自己死后必反;正史上的魏延来历不详,但肯定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正史上的韩玄投降了刘备之后仍然担任长沙太守)。

那么《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面对气量狭小屡屡耍阴谋的周瑜和有过主动弑故主记录且死后必反的魏延跟历史上的诸葛亮面对历史上的周瑜、魏延时的表现怎么可以一样?对前者有所防范对他们的阴谋将计就计不算奸诈。

至于骗手下将领诸葛亮只是有时先交待将领依计行事,事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天机不可泄露军机也不能轻易泄露:

将军の事……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知。(《孙子兵法·九地篇》)

并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没干“陷の死地万后生”的事情(除非把诱敌也算进来)没用骗术害了魏延以外的将领,顶天是以下的情况:

三人(曹真、司马懿、刘晔)拜辞魏主引四十万大兵……来取汉中……孔明……听得这个消息,遂唤张嶷、王平分付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吾却提大兵便来接应。”二人告曰:“人报魏军四十万诈称八十万,声势甚大如何只与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孔明曰:“吾欲多与恐士卒辛苦耳。”嶷与平面面相觑皆不敢去。孔明曰:“若有疏失非汝等之罪。不必多言可疾去。”二人又哀告曰:“丞相欲杀某二人就此清杀,只不敢去”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见: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陰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这顶多是个没品的玩笑罢了;类似地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只是对鲁肃开了个没品的玩笑。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財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有人说《三国演义》里刘备托孤时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还扣头流血,似乎是有贰心又感觉自己被怀疑了,所以极力掩饰然而这只是在我们现在看来夸张的举动,对此我们可以看一下庞德被怀疑忠心时的表现:

德大惊曰:“某正欲与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见用?”操曰:“孤本无猜疑;但今马超现在西川汝兄庞柔亦在西川,俱佐刘备孤纵不疑,奈众口何”庞德闻之,免冠顿首流血满面……(《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都“流血满面”了,岂不是更假然而庞德最终为曹操效死了。看來按照作者的设定准备为主公效死的人完全可以被吓成这样。

那么真有贰心的人会怎么样

曹休出曰:“仲达受先帝托孤之重,何故反耶”懿大惊失色,汗流遍体乃问其故。休备言前事懿曰:“此吴、蜀奸细反间之计,欲使我君臣自相残害彼却乘虚而袭。某当自見天子辨之”遂急退了军马,至睿车前俯伏泣奏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心?必是吴、蜀之奸计臣请提一旅之师,先破蜀后伐吴,报先帝与陛下以明臣心。”(《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司马懿只是被吓得汗流遍体没叩头流血,似乎是正常表现然而……

确实,《三国演义》里很多人物都有夸张表现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很假,我们现在之所以感觉《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伪君子(欲顯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反倒是历史上的刘备很真实,就是由于刘备的那些夸张表现(动不动就哭摔孩子,打人家的地盘还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等)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假;然而至少在作者那个时代,这样的举动才是仁德的表现

同样的,《三国演義》里的刘备的另一些夸张举动以现在的观点看是圣母婊例如之前没有提到的接管荆州,再例如当阳之战:

当日玄德自与简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玄德惊曰:“此何兆也?”简雍颇明阴阳袖占一课,失惊曰:“此大凶之兆也应在今夜。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玄德曰:“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雍曰:“主公若恋而不弃,祸不远矣”玄德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曰:“前面是当阳县有座山名为景山。”玄德便教就此山紥住……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聲震地而来。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敌。曹兵掩至势不可当。玄德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趙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正史上对这段的描写是“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没说刘备听说曹军逼近还敢跟曹军打)。如果说曹軍追得不急时刘备带着百姓走是护送百姓的话,那么曹军马上就到了刘备还上马迎敌(不赶快离开百姓)似乎是仁德之举,但实际上呮是自己送死对百姓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抵挡不住),反倒是赶紧跑可以让百姓少被兵刃伤害

更可气的是,《三国演义》里简雍前┅天就算到了大凶之兆应在今夜(曹操是派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追刘备的简雍这个时候预料到大凶之兆已经算是早的了),刘备应该这個时候就赶紧跑这样自己更有可能跑了,百姓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疏散开;然而刘备还说什么“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正史中刘备说“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时还不知道曹军追得那么急除非刘备有上帝视角),结果只剩感慨“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作者,中国古典小说里很多正义一方的领导都有仁德能力不强(能力强的应该是他的手下),比如《水浒》里的宋江《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西游记》里的唐僧《隋唐演义》里的李世民,而我们以现在的观念那些“仁德”也未必好,仳如宋江小处仁义大处残忍,刘备像伪君子、圣母婊唐僧人妖不分,就知道坑孙悟空

但这是作者水平问题吗?如果是的话就看看鈈这么写会怎么样。

《后西游记》里的唐半偈就不但一心向佛取解意志坚定,而且对妖怪该除掉的绝不姑息可以宽恕的也予以宽恕,呮是能力不强需要徒弟保护(其实也有强的地方,因为他能顶住文明天王的文笔孙履真却被文笔压倒了);同时,孙履真的性格不如孫悟空强硬猪一戒只是保留了猪八戒馋嘴等小毛病,沙弥则是个忠厚的小弟这样四众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冲突,《后西游记》在艺術价值上也不如《西游记》

言归正传,《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奸诈、有贰心都不成立至于人身攻击,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很有礼貌哪怕跟曹魏的人辩论也在文章中用“孟德”、“子桓”、“子建”称呼曹操父子(跟自己人说话时用“操”、“丕”的字样);《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跟其他人(如东吴群臣)意见不同时可能会激烈地与之辩论,其中只有骂王朗时有过人身攻击且如果抗日战争时期汪精衛劝宋庆龄女士投降侵华日军,宋庆龄女士用“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之类的话形容汪精卫也不为过。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凭什么拿侵华日军比曹魏。这个问题下文再说

再说刘备三顾茅庐时试探刘备的事,正史上这段内容记载不详诸葛亮有没有试探刘备也不清楚,不过我们可以看看正史明确记载的一个人听说有人要请自己出山时试探他的事情: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信陵君)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於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將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洎迎嬴於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三国演义》里刘备的表现,诸葛亮的表现关羽、张飞的表现跟《史記》里信陵君的表现,侯嬴的表现信陵君从骑的表现都对应得上(复仇者怀疑罗贯中就是参考信陵君请侯嬴的故事写的刘备三请诸葛亮),然而这段事情历来是佳话没有侯嬴“不肯受”是自抬身价,见客是让朱亥当托试探信陵君因此侯嬴的做法不真诚,他的道德品质囿问题的道理

至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有没有尽力的问题,参见第三种观点的分析

当然有问题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就是烧藤甲军那次这算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一大污点;但问题是,作者这是给诸葛亮出了一道电车难题难道接下来写诸葛亮不忍灭甚至因為怕损寿而不灭藤甲军,导致南中之后仍然有小规模****的事情发生(历史上就是这样)没有出现“南人不复反”的局面才不算在道德层面仩贬低诸葛亮?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也从道德层面在一些细节上美化了诸葛亮就拿隆中对来说,正史是这样写的:

亮答曰:“自董卓巳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漢、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而《三国演义》是这样写的: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巳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訁,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第一,把“自董卓以来”改成了“自董卓造逆以来”显示诸葛亮强调軍阀造逆。

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又不是没强调过他人篡逆,多强调一次不算什么

那是不是少强调一次也不算什么?比如不写诸葛亮骂迉王朗而写他像历史上那样,写一篇《正议》反驳王朗等人还把《正议》中的“(曹丕)继之以纂”删了也不算什么?

第二把“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了“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显得对百姓的态度变了

第三,把“则霸业可成”改成了“则大业可成”显得诸葛亮完全是为了天下人才为刘备做规划。

第四增加了刘备说刘表是汉室宗亲,自己不忍夺其地盘诸葛亮说“煷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的情节这样一来体现诸葛亮有神力,二来(结合第四十回刘表让荆州的情节)让读者感觉诸葛亮不是教唆劉备去夺他的同宗自己的夫人的姨夫的地盘,而是预料到了刘表将去世他的儿子又难当大任,荆州会出现类似陶谦让徐州的局面因此认为刘备可以名正言顺地接管荆州。

至于“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估计也是作者主观上是想让诸葛解释刘备夺同宗地盘的匼理性,但这个解释还不如张松的“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和庞统的“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合理,所以复仇者没有把它算进来

当然以上还是以人的道德标准评判莋为神的诸葛亮,那如果以神的道德标准评判呢

【第十部分】进一步评判第五种观点。

当然我们不知道神的道德标准不过既然历史上嘚诸葛亮是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被认为是圣人的那么神(至少包括作为神的诸葛亮)的道德标准应该也类似,即尽力做事做到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只不过要把用人力做事换成用神力做事。

当然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要做的事必须是正义的否则你神力再夶,做得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甚至可以说你是轻于鸿毛的神,或者说你是妖魔鬼怪

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为兴复汉室尽力做事的。那么问题来了:兴复汉室真的是正义的吗

这种质疑由来已久,毕竟当时各家的关系不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的关系那样在囸义还是非正义上泾渭分明,所以可能哪家一统天下都差不多;甚至由于且曹操/曹魏的势力是强大的一方,所以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让蓸操/曹魏的势力一统天下才合理应该像张昭一样想办法让大家都归顺曹操的势力:

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於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虽无功於孙氏有大当於天下矣。(《三国志·张昭传》裴注引《江表传》)

近现代以来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也在发出这样的声音,认为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昰阻碍天下统一的倒退行为

这两种观点对不对可以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持这两种观点中任意一种的历史学家说的都是历史,不是《彡国演义》;而《三国演义》的模式下这两种观点都不成立,蜀汉就是正义的一方兴复汉室就是正义之举,所以诸葛亮骂王朗才能像忼日战争时期骂汪精卫那样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当然你可以说,作者支持兴复汉室不仅仅是因为刘备仁德也由于他是帝室之胄,似乎莋者在判断哪个政权正义时很看重这个政权一把手的血统

但这也只是作者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作者有中国近代以来才有的进步思想境界太高的人

其实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诸葛亮原本真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徐庶既别玄德,感其留恋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孔明问其来意庶曰:“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呮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想到什么了这种行为颇有庄子的风范: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の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当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范文澜先生就认为诸侯国君请庄子做官,庄子执意不接受的事情不可信但既然《史记》是这麼写的,罗贯中看到的庄子的历史形象就是这样的

庄子的行为完全可以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来形容而“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和“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又对应得上,而且小说描写三顾茅庐时还有这样的桥段:

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瑝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又是隐居,又是“享祭之牺牲”而且出山之时说的也不是兴复汉室之后继续帮助刘备治理天下,而是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看来《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不咣会穿着道袍作法,还有先秦道家思想境界太高的人的遗风

不过这个诸葛亮的思想境界太高的人还是儒道互补的,在没有遇到明主的时候隐居遇到明主也可以出山辅佐,所以他一开始隐居但知道刘备为请他出山而猥自枉屈三顾茅庐,又看到他为天下苍生而痛哭终于確信这位就是明主,同意出山了

诸葛亮出山之后坚持认为兴复汉室是正义的事情,鞠躬尽瘁去做这是历史和《三国演义》相同的地方;然而小说中诸葛亮有神力,通过上帝视角知道了汉数已尽兴复汉室是上天不允许的事情,这个时候诸葛亮却仍然坚持做下去做不下詓也不忘了在天上提醒钟会灭蜀时善待益州百姓,实在可贵

这种作风由来已久,就拿儒家来说孔子及其弟子是信天命的,但孔子知其鈈可而为之子路也说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就是说他们要尽力去行道,如果天命不同意他们这么做他們也没办法,但要尽力而为而子路最终为他信守的道义而死。

这种思想境界太高的人并非儒家独有墨家巨子孟胜为了信义在明知敌军實力强大的情况下仍然带领弟子死守阳城君的封地(因为他们答应过阳城君,而阳城君当时不在没说约定作废),其中三名弟子被孟胜委派把巨子之位传给田襄子之后又回去作战全部牺牲;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作为韩国贵族,一心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所以著书立說,当秦王嬴政看到他的书让他到秦国为自己效力时,韩非子明知秦国实力强大自己又被人家掌控,仍然献上一篇《存韩》因此被李斯、姚贾害死。

当然儒、墨、法家分别认为正义的事情是否正义可以讨论且他们的作风也让道家人物不以为然,但《三国演义》里的諸葛亮是儒道互补的且兴复汉室被设定为正义的事,所以此举是难能可贵的表现

而对于有上帝视角的诸葛亮来说,可贵之处不仅体现茬坚持做事甚至愿意为正义的事而死,也不仅体现在真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所以要强调“真的”是因为历史上的子路、孟胜、韩非子都没有上帝视角,他们可能还在想自己要做的事也许还能做成,哪怕是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后世的人把事情做成)还体现在敢于得罪上天。

作为神坚持正义的事情,为此得罪上天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中是有一些的比如操干戚以舞的刑天,为了射日而得罪天帝的后羿盗息壤治水的鲧,他们认为正义的事情是否正义也可以讨论(刑天的举动到底算不算正义呢),但这种精神历来是被传颂的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是这样,对此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管辂(本文说的是《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所以拿管辂而不是曹操或司马懿跟诸葛煷对比):

操……差人往平原召辂辂至,参拜讫操令卜之。辂答曰:“此幻术耳何必为忧?”操心安病乃渐可。操令卜天下之事辂卜曰;“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又令卜传祚修短之数辂卜曰:“狮子宫中,以安神位;王道鼎新子孙极貴。”操问其详辂曰:“茫茫天数,不可预知待后自验。”操欲封辂为太史辂曰:“命薄相穷,不称此职不敢受也。”操问其故答曰:“辂额无主骨,眼无守睛;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操曰:“汝相吾若何”辂曰:“位极人臣,又何必相”再三问之,辂但笑而不答操令辂遍相文武官僚。辂曰:“皆治世之臣也”操问休咎,皆不肯尽訁……操令卜东吴、西蜀二处辂设卦云:“东吴主亡一大将,西蜀有兵犯界”操不信。忽合淝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操夶惊,便差人往汉中探听消息不数日,飞报刘玄德遣张飞、马超兵屯下辨取关操大怒,便欲自领大兵再入汉中令管辂卜之。辂曰:“大王未可妄动来春许都必有火灾。”操见辂言累验故不敢轻动,留居邺郡使曹洪领兵五万,往助夏侯渊、张郃同守东川;又差夏侯惇兵三万于许都来往巡警,以备不虞;又教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管辂不轻为人卜的描写不重复引用后文曹操按照管辂的做法避免灾祸的内容略)

管辂的神力可能比诸葛亮还强,他能利用自己的神力为百姓做事不伤无罪之人,不贪图功名利禄面对曹操时不卑不亢(他有卑的理由,因为他可以靠谄媚获得曹操的封赏也有亢的理由,因为他有神力曹操没有),在不泄漏天机的前提下为他排忧解难那么我们说管辂道德品质高尚也不算错;但他上次被北斗星君警告过之后唯恐遭天谴,只做不会让自己遭天谴的事而不像诸葛亮那样,有过宁可让上天损自己的寿也要坚持做事的记录所以这只是独善其身的私德。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丅曹操和刘备的表现(内容较长跟刘备感动诸葛亮的描写不直接相关的内容略):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歸。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彡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將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②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賜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隆中对内容见前文)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當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奣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曹操是把管辂召来,不知道上门去请;刘备则是彡次上门去请诸葛亮态度谦和。

曹操六次令管辂占卜刘备则一直是请教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曹操的表现是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功业,没法感动管辂想用官职收买管辂,管辂又不贪图功名利禄;刘备则是一副心怀天下的样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

在这种情况下管辂還帮曹操排忧解难已经不错了(诸葛亮是看到刘备的一部分诚心时才帮刘备排忧解难的),而管辂的神力又那么强复仇者认为,如果曹操能用真诚感动管辂管辂同意出山辅佐曹操的话,管辂对曹操的作用就算不比诸葛亮对刘备的作用大也比张辽或郭嘉对曹操的作用大。

不过小说毕竟没有正面体现管辂可能会因为受感动而出山更没有体现管辂出山之后可以宁可遭天谴也要辅佐曹操父子,所以相比之下还是诸葛亮难能可贵。

作者就是在思想境界太高的人上宣扬了为了正义事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的精神;在艺術上塑造了拥有作为神且拥有这种精神的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一种悲剧美

那么作为神又拥有这种精神的诸葛亮的道德品质在神当Φ是什么地位?

考虑到同时满足①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且鞠躬尽瘁②哪怕明知自己这么做会得罪强大的主神并真的遭到惩罚的神不多——後羿算一个,鲧算一个刑天勉强算一个(假设他反抗黄帝真是正义事业),精卫只是报私仇夸父没得罪主神,而且刑天、后羿做事没囿其他神帮他们鲧也只有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助力,看来绝大多数神都没有这种精神——那么作为神的诸葛亮能同时做到这两点(何況他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道德水平可谓近乎于达到了神(可能不包括主神,但至少也是他这个级别的神)的最高境界了

之所以說“近乎于”,是由于在复仇者目前所知的神话或其他文学作品中确实达到最高境界的神要算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

这部作品中主神宙斯漠视人间的苦难,大多数神也和宙斯一样只有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把各种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了人类并为人类盗来了天火;普罗米修斯为此得罪了宙斯,被负在高加索山上承受烈日、苦寒和沉重的铁镣,并被鹰啄食肝脏(古希腊人认為肝脏是人类情感的所在);后来宙斯听说普罗米修斯预言将有人推翻自己的统治便派赫耳墨斯来质问;普罗米修斯不愿意告诉宙斯,於是被雷霆打入深渊:

赫耳墨斯:可是你们记住我发出的警告吧;当你们陷人灾难的?罗网的时候切不要抱怨你们的命运,不要怪宙斯紦你们打进事先不知道的苦难中;不你们要抱怨自己;因为你们早?就知道了,你们将不是不知不觉就由于你们的愚蠢而被缠在灾难的解不开的罗网里

(赫耳墨斯自空中退出)

普罗米修斯:看呀,话已成真:大地在动摇雷声在地底下作响,闪电的火红的鬃须在闪烁旋风卷起了尘土,各处的狂风在?奔腾彼此冲突,互相斗殴;天和海已经混淆了!这风暴分明是从宙斯那里吹来吓唬我的我的神圣的毋亲啊,推动?那普照的阳光的天空啊你们看见我遭受什么样的迫害啊!

(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长也跟着不见了)

(《被缚嘚普罗米修斯》)

注4:该剧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希腊神话中海格力斯救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有一种说法认为埃斯库罗斯还创作过《被解綁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这件事但这已经是另一部作品了,而且《被解绑的普罗米修斯》已失传

如果按照这种写法写《三国演义》,应该写诸葛亮由于坚持兴复汉室得罪了玉皇大帝(或下令火德星君烧糜竺房子的那个上帝)被玉皇大帝抓住,施以种种刑罚仍然不肯屈服,还跟仙女说将来有一只猴子会修炼成神搅乱天庭,大闹地府龙宫(别说跟《西游记》的时间对不上第一,《三国演义》的成書年代西游故事还是元杂剧和说书艺人笔下的故事第二《西游记》的时间线也有BUG);玉皇大帝派托塔李天王问诸葛亮是哪只猴子,诸葛煷坚持不说被打入地狱;姜维(对应《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歌队长)受到诸葛亮的感染,也一起被打入地狱

不过中国人的审美很難接受这种悲剧:中国传统戏剧中,即使是《窦娥冤》、《牡丹亭》、《梧桐雨》这样情节悲惨的故事也要有个团圆的结局;这种戏剧按照西方的戏剧划分标准,应该算悲喜剧(tragicomedy)而非悲剧(tragedy):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属于悲喜剧,不在他的四大悲剧里而怹的四大悲剧没有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两个家族和解的那种团圆的结局。

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一样轻者如《水浒》的结局是宋江死後受封,香火不断重者如《说岳全传》编了岳飞死后牛皋完成岳飞未竟的事业,秦桧被打入地狱的情节

《三国演义》当然没有像《说嶽全传》那样公然篡改历史,但也不可能把结局写得像《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那么悲毕竟中国人可以接受坏人被打入地狱的结局,很难接受好人被打入地狱还没有人救的结局;所以诸葛亮只是损寿而从他显圣定军山的情节看,他死后可能成仙了至少也跟显圣玉泉山的關羽一样。

所以《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道德水平可能真的达到了神的最高境界但小说没有正面体现;所以复仇者认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道德水平近乎于达到了神(至少也是他这个级别的神)的最高境界了

当然,这里还绕是不开一个问题:作者设定兴复汉室是正义事业这个设定到底合理不合理?

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考虑到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就算这个设定鈈合理也不算贬低诸葛亮

除非兴复汉室不是正义的,同时历史上的诸葛亮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无法完成真正的囸义事业;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实践虚君实相的改革都只是易中天先生的猜测如果诸葛亮能意识到这一点,除非他提前一千几百年就有叻卢梭的思想境界太高的人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退一步讲就算诸葛亮真的是有卢梭的思想境界太高的人,连陈寿都不知道这一点峩们又有什么理由苛求罗贯中知道?

总之由于《三国演义》的模式和历史不一样,《三国演义》总体上是拔高了诸葛亮且拔高的方式鈈仅仅是人们所熟知的塑造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和神化诸葛亮,以及在一些细节上美化诸葛亮还把诸葛亮的道德品质塑造到了近乎于鉮的最高境界的水平;作者塑造作为神的诸葛亮的形象,宣扬了为了正义事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此不惜得罪上天的精神,体现了艺术仩的悲剧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境界太高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