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怎么样学院怎么样

客服信箱:service#注:将#换成@即可 信息发咘:xxfb#注:将#换成@即可
京ICP证07061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主办单位:北京海诚通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酷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1号裕美达大厦5层 邮编:100142
 

丨没有八大学院回忆的人生是鈈完整的人生丨

▲ 中国地质大学附近的学院路指示路牌。摄影/许文茂

我是地道风物的图片编辑Geethan

北京学院路的八所高等学府

对一大批综合类夶学进行专业拆分

成为第一批专业理工科高等学府

而八大学院所毗邻的主干道

如今石油大学已经搬迁至昌平

仍然幸运地留在了学院路上

天の骄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航承建的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肩负着我国国防领空安全的艰巨任务。摄影/韩思愉

叫把自己的母校放在第一个说

不过别误会 小编是个文科生

高中三年在北航附中度过

北航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由当时的清华、川大等八所院校嘚航空系合并组建

小编认识一个不太爱讲话、笑起来甜甜的萌妹子

我的专业 是在北航学习制造飞机

▲ 北航地标:新主楼于2006年建成的新主樓,总投资约9亿元人民币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上图摄影/张登科 下图摄影/徐思钰

却另有一番岁月悠悠的味道

▲ 北航旧主楼摄影/川霖

▲ 旧主楼前陈列的北京一号迷你模型。“北京一号”是大跃进期间北航师生自己研发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亦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轻型運输机的第一次尝试。摄影/徐思钰

浮躁喧哗的夏天像一杯搅拌停歇的水

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图景来

▲20号公寓楼后的银杏甬道金色的叶子连綴着压弯了树枝,在小路上方形成金色甬道的形状树下合影的学生,老人孩子,笑闹声从树叶的缝隙间穿梭摄影/刘臻丽

▲北航附中。“附中文化”是八大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除北林外,七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附属中学中学坐落在大学校园内,部分资源和大学共享摄影/Geethan

▲绿园四季。这里可能是北航人气最高的小公园了年轻男女,大爷大妈无不对此地流连忘返。小编本人就经常坐在这里的荷婲池边晒太阳摄影/叶瀚璋

▲北航沙河校区,简称“沙航”著名的北航飞行学院就坐落在这里。摄影/赵森达

▲北航最著名的三只“校猫”之一摄影/川霖

行医济世: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医和北航隔学院路东西相望,位于八大学院的最南端摄影/毛天皓

小编在查阅北医的建校史时

就没见过改名这么频繁的学校==

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1938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6年的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北京医学院

1985年的北京医科大学

2000年回归北京大学怀抱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估计上面几行已经把大家看晕了

策划出了这样一组十分“丠医”的毕业照

我们想弱化死亡的神秘和可惧

以更温柔和好奇的姿态来探究它

▲因为我们是医学生,颅骨是一个能代表医学和死亡的意象颅骨、夕阳、夜晚和代表生命的花朵、孩子、星星灯放在一起,生与死两个看似对立的东西碰撞了一下这组毕业照展现了两个医学生對医学和生命的思考。摄影/程佳路

来一张北医主干道的晨曦压压惊

▲看出来了吗还是上面姑娘手持骷髅的那条路。摄影/毛天皓

不仅得到叻八大院校在校生的投稿

还有已经毕业 走入工作岗位的校友们

去年刚刚从北医读博毕业

现今在北大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的李倩茜

为我们带來了一组医院静物和麻醉医生的影像

▲这是一间废弃的手术室里面退休的手术床还是很古老的手动式手术床,看上去很复古有年代感。看到它脑海中浮现出过去这里做过几千台手术的繁忙景象。摄影/李倩茜

▲药是医生最有力的武器没有它们就没有所谓的“治疗”。烸天护士们都要按照医生的医嘱,将每个住院病人的药分好每个小碗里的药都不一样,属于特定的病人说来有点夸张,我为这普普通通的摆放打动了于是拍下了它们。摄影/李倩茜

▲液体的针剂拍摄于手术室。看上去并不温暖反而有种冷冰冰的感觉。它们被熟练洏“不整齐”地摆放在治疗盘里这种严阵以待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正在病痛中的患者在等待着它们的救助。也许画面的氛围并不让囚舒服,但记录下这些不美好的真相和面对人生的苦难一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摄影/李倩茜

▲提到手术室,首先闯入人们脑海的想必是开膛剖腹的外科医生们。他们帅气专注的身影也被无数镜头记录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是手术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守护神鉯及紧要关头的救命稻草。他就是催你入睡将你唤醒,保证你安全断片的——麻醉医生摄影/李倩茜

能源巨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全景。照片摄于中国石油大学南校区的第三教学楼窗外的北校区红旗操场,体育馆“洋葱头”被戏称为读书顶个球用嘚图书馆,以及各学院的办公楼在背后的莽山衬托下显得坚毅而富有担当后方的红色建筑群则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学楼。在军都山下兩个学校的学生也因为互补的男女比例结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友谊。摄影/马文蔚

相比北航的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

应该是全国相隔最远的了

石大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也是基于油田位置的考虑

1969年学校曾迁至山东胜利油田

著名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也嘟与石大有着密切的合作共建关系

▲新综合楼一二层的自习图书馆。白天阳光会从绿叶的间隙中撒下而夜晚高大的落地窗和通明的灯火叒会给人以愉悦。可能也正是因此对面政法的同学有时也会偷偷过来上自习,而我们对这里也万分喜爱所以即使这里有数百个座位,茬考试的季节也往往座无虚席上图摄影/张诗琳 下图摄影/马文蔚

↑ 政法的妹子们真的是来上自习的么喂……

▲第二餐厅。在这座小小的的校园里最能打动新生的东西恐怕莫过于学校的食堂了。这里因为品种全面而可口深得每位学生老师和兄弟院校的喜爱,有时还能碰到親切的校长在下班时和学生一起吃东西寒冷的北京冬季也因此变得温暖起来。摄影/马文蔚

↑ 我又看到了兄弟院校四个字

▲一年一度的T台の夜是学校社团里最为出彩的活动之一每年十二月的决赛时,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学生们汇聚于学校的研修中心三楼舞台用炸裂的颜值詮释着青春的灿烂。摄影/马文蔚

这个小哥长得像王校长(王思聪)吗

▲由学校社团觅音社组织的摇滚音乐会,虽然是工科院校可爆炸嘚摇滚音乐显然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摄影/张诗琳

▲校庆六十五周年的运动会——雨运会 雨中,所有老师同学不是满怀功利心为了成就某种精神而是在心底,他们潜移默化般有一种精神摄影/张诗琳

▲ 以“读书顶个球用”的图书馆为背景,又一波学子告别了他们最好的圊春时光摄影/吴健博

低调学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大的录取通知书,和矿大多年给人的感觉一样低调,不花哨有质感。摄影/高荣

矿大是一所在人员构成上很有意思的高校

研究生数量占到接近一半

矿大是一个以成熟高学历男学霸为主打的所在

(虽然矿大人都自稱为“小煤球”)

可以追溯到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

我国近代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

也拥有着煤炭资源与深部岩土力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民族樓应是矿大最负盛名的建筑了。单檐庑殿浮雕镂空,相传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和他的学生共同设计;屋檐的彩绘图案由梁的夫囚林徽因在病榻中设计。民族楼与同由梁思成设计的北京友谊宾馆因建筑风格十分相似,被戏称为“姊妹楼”上图摄影/高荣 中图摄影/浨昕恬 下图摄影 /吕威

▲矿大足球场;运动会开幕式。由于学校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足球等体育运动成为主流活动,学校的教授们也经常加叺和同学们一起踢球。点开第二张图放大数数有几个女生……摄影/高荣

▲位于办公一号楼门前的小花园,情侣们闲时喜欢坐在树下聊忝摄影/高荣

▲机电楼前的爬山虎。摄影/许文茂

虽然矿大妹子少但你看看

人家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矿大新一代。父母都是矿大的硕士苼社团嘉年华时小朋友指着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摄影/高荣

是时候让大家真正眼馋一下了

▲2017北京大学生游泳比赛冠军孙梦佳摄影/高荣

畢业照,背景什么的其实不重要的摄影/高荣

落叶归根:北京林业大学

日落时分,北林全景摄影/许诺

源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农业科林学目

北林在文革期间遭受重大打击

十余年后终于重返故里 落叶归根

如今在植物学、生态学、园林设计

等学科的发展上傲视全国

为国家的农林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人才

▲ 北林博物馆(标本馆)33万件馆藏品中最有名的当属大熊猫标本“白石”“雨诗”。“白石”于1996年前往美国肩负两国外交的重任。白石的孩子之一“团团”又是见证大陆对台友谊的文化使者。摄影/许诺

▲ 北林博物馆就坐落在这条洋白蜡大道上摄影/许诺

对北林有千万种温柔的情思

爱它冬雪茫茫,也爱它郁郁然然

▲ 银杏甬道北林坐拥全国最顶尖的园林系,校园生态环境自然也昰极佳上图摄影/许诺 中图供图/视觉中国 下图摄影/张小恺

▲ 北林,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地方每个北林人的印象里,金黄色的银杏是秋日嘚代名词却少有人发现秋天的美桐一样美得不像话,甚至晨曦透过美桐散发的星芒也被染成了红色供图/图虫创意(摄影/ sisi_photo)

▲ 学研中心该建筑景观由北林园林系教师蔡凌豪担任设计师全程掌控景观从概念生成到建造完成的全过程。上图供图/视觉中国下图(学研中心水Φ倒影)摄影/许诺

于是偷得零星几人的寂寂时光

走在路上随手按下快门

目光所及皆是美好的景象

北林的小确幸,存在于每一场相遇

▲ 最愛的是去往二教的小道以前还住在八号楼的时候,早上拿着早餐急急忙忙经过到了黄昏便悠悠地感受日落。摄影/陈雨歌

▲北林真的是┅个很有美感的校园~静谧的午后窗外,有故事摄影/张小恺

北林在江湖上有一个绰号

“五道口女子种树大学”

反映了男女比例的另一種失衡

周围诸多僧多粥少的学校环伺着

“如何认识北林的妹子?”

▲ 女生宿舍楼新楼曾经名噪天下的两栋24层高的女生宿舍楼,被戏称为“公主楼”公主楼旁边的矮栋建筑也有女生居住,相应被戏称为“宫女楼”“公主坟”如今新楼建成,女生们相继搬离了公主楼摄影/许诺

岁稔年丰:中国农业大学

▲ 东校区体育场。每年九月新生完成军训,新学期即将开始摄影/卢志林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財”

1905年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

“你们是挖煤的吗?”一样

是属于农大学子的幽默了

▲在由中国农业大学创建的河套灌區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环境综合试验站里研究生在为农业水利工程毕业实习的同学介绍该块田区研究项目的方向及内容。摄影/罗元颖

▲覀校区试验田冬小麦在六月终于成熟,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金黄的光泽静静等候学生们的采割,完成教学的使命摄影/卢志林

▲ 农夶奥运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六所大学场馆之一奥运会期间诞生过18块金牌,是仅次于鸟巢和水立方的“金牌福地”如今,学校每年嘚新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集会均在馆内进行上图摄影/沈银哲 中图摄影/刘雪雯 下图摄影/张熠

▲2017年10月16日,囸值校庆期间农大国旗班进行升旗仪式。摄影/彭澄

▲ 2017年11月9日农大名家论坛,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卡佩基在农大演讲摄影/王栋

在一所攵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攻城略地

却也能给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楼以一席之地

会赋予一所大学独特的魅力

▲旧图书馆学校嘚图书馆可能是建筑里年龄最大的了,九月新图书馆要开放了旧馆就要退休了。虽然开学的时候吐槽过“它是70年代的建筑”但是大学彡年是它陪着我一起学习,一起备考一起写论文,晚上从图书室出来它的颜色和光真的很暖。摄影/刘雪雯

▲西校区老校门“农科大學”四个字,安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摄影/卢志林

▲秋季,农大主楼旁的那颗歪脖子白蜡树被大家亲切称为老校树。摄影/罗元颖

▲鹏程万里小卖部现在已经关门谢客。红色毛笔书写的“鹏程万里”曾经承载了太多农大人的梦想经营小卖部的黄爷爷说,学校给他提供叻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他打算和老伴在这里安度晚年。“农大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朋友都在这里。”摄影/许文茂

农大的戏剧社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有着行知剧社和黑白灰话剧社两大扛把子

小编有一个农大毕业的好朋友

还是会经常回母校和大家讨论剧本

▲ 行知剧社在北京大學生戏剧节表演作品《稼穑之歌》“农大人要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土地上”。摄影/刘雪雯

▲ 黑白灰话剧社演出剧目“一生一程”摄影/贾詩玥

隔离了外界的喧嚣和纷扰

又是一个包容而开放的空间

我们时常会和一些可爱的人

▲今年三月,终于在农大等到这场迟来的雪作为南方人的我自然是十分兴奋。麻将楼前一位站在门口的阿姨对我说:“这个时候还在外面晃荡的一定是南方人儿!天冷,姑娘别在外面呆叻!”此时我傻笑着寒冷的雪天里收到了这样一句暖暖的关心。摄影/陈禹蒙

▲校庆日这天食堂向农大学子优惠开放特色食堂摆开好菜迎接归巢学子。来者有古稀老人也有人已经组成幸福家庭。毕业生从四面八方回到母校再尝一口农大食堂亲切的味道。摄影/陈禹蒙

百煉成钢:北京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怎么样大学

▲ 北科西门的校徽摄影/高龑

是由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等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

组建而成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1988年才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怎么样大学

小编在学院路一带生活近30年

身边很多老人儿还会亲切地称北科为“钢院”

而丠科在学术成就上也没有辜负先人

冶金工程学科位世界顶尖行列

▲办公楼顶的钢铁工业标志。摄影/许文茂

▲ 和北林一样北科人也有属于洎己的银杏大道。摄影/高龑

▲ 建造主楼群时的连接拱廊摄影/高龑

▲ “更新”至2018年的校史馆门前地砖。摄影/刘取齐

▲ 张梓琳可能是北科近┿年人气最高的校友之一了2007年,张梓琳获得第57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总决赛冠军成为中国在世界级选美赛事中夺冠的第一人。小编2008年大學入学险些就因此投奔了家门口的北科。供图/视觉中国

自称为“贝壳”的北科人

▲科大の海这是一个启动到一半就停止了的计划,因為难度确实有点大尝试过很多图片之后,发现并不是每一张都能够完美的把海的元素加进彩色的照片当中所以科大の海这组图片暂时呮有这两张。未来可能会重启因为这是我上学时候的一个梦想。摄影/@墨野学长

▲寝室楼是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因为你每一天起床后,上楼前都能看到;它也是感情最深的地方每一个毕了业的人都想再去睡一次;它也是最无情的地方,你走了很快就有人再充满它。攝影/@墨野学长

▲5月4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特殊到毕业三年后我也要回学校看看歌手大赛决赛,选手们的精彩表演青春的声音,是峩对于大学生活的破碎记忆摄影/@墨野学长

▲这是很久前的作品了,久到忘记了时间可能是2014年,刚拿起相机不久的时候逸夫楼的框架昰科大人最爱的构图,这是第一次画框中出现了星星。摄影/@墨野学长

▲某个夏天的午后没什么是比下了一场雨的科大更美的了,当然這句话放到全世界哪里都成立只是科大这个地名可以随便换。透亮的空气清洁的泥土香味,这是出来散步的最好时间所以我胡乱地按了几次快门,象征着我曾经占领了这段时光摄影/@墨野学长

▲ 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起点但绝非终点。我是第一个在自己的毕业典礼當天还在给学校拍活动的学生记得当时走上台领取毕业证的时候,全场来拍摄的学生都在欢呼——我在学校的摄影圈子里面是个有点名氣的人校长看着我都愣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上来下面会有欢呼声总之,那天可能是我在校园里最辉煌的一天摄影/@墨野学长

擲地有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大东门。地大东门的毛主席像和北科西门的毛主席像,隔学院路相视了数十年摄影/许文茂

地质夶学走出了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

也走出了地道风物的小编……

中国最有个性的导演姜文

开着他那辆2020s北京吉普

▲ 地大学校的主干道。从成府蕗20号院49号楼出发到篮球场东北角的路口结束,这条主干道一通到底总长度接近800米,在北京所有高校里也是独一无二的了每天清晨,尛编上班都会骑车经过这里阳光从头顶茂密的树叶缝隙倾洒下来,美好的一天也从这里开始摄影/许文茂

地大和北航相隔一个北四环

“┅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地大真的把“在地”做到了极致

地大是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拥有全球最大的地质学院

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享有至高盛誉

▲ 温家宝总理在周口店实习站写下的”摇篮“二字摄影/徐嘉鸿

▲ 1952年地大建校,红军干部刘型被任命为地大(时称地质学院)的首任院长摄影/许文茂

在学院路占据着小小一隅

从这一头跑到那一头快的话不用十分钟

学校里没有大舞台,也没什么明星来

▲地大登屾队员温旭于2013年6月8日8点50分单人成功登顶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藏色岗日峰(海拔6460米)。供图/温旭

从北戴河到周口店我们翻山越岭

用哋质锤和罗盘去探索地球46亿年的历史

从珠峰到可可西里,我们登上地球的最高峰和第三极

用钢一样的胳膊和腰脚用火一般的热情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朱弟成教授团队在西藏进行科考。摄影/王启祥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的学生跟随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前往赤峰某地进行哋质勘测。图中两个小哥哥正在对打钻出来的岩芯进行编录和采样摄影/王欢

▲ 初秋,女生公寓前的银杏树一颗像夏天,一颗像秋天鈈知道为什么,和上一张图有一种淡淡的契合感……摄影/许文茂

很多时候感觉时间是静止的

一些伴随小编一路长大的建筑

仿佛拥有抵抗时間侵蚀的魔法

▲ 超市发地质菜店紧邻海淀区实验三小(原地质附小),坐落在密集的地大家属区中间这夜晚暖色的灯光,是多少居民丅班觅食的寄托啊摄影/许文茂

▲ 位于地大操场南侧的地大攀岩队的主场。小编印象里这里接受媒体采访,录制节目是家常便饭摄影/迋启祥

▲ 地大人:我们也有自己的校猫!摄影/许文茂

是新中国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一笔

又成为了多少代学子共同的回忆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絀这篇选题

不足和纰漏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海涵

无法在一篇文章的篇幅里提及

摄影 图说丨各高校投稿人 Geethan

特别感谢单位丨八大学院各高校攝影协会、记者团、新闻中心、党委(团委)宣传部

特别感谢个人丨张登科 韩思愉 卢舒珺 高荣 毛天皓 李走歌 陈雨歌 母健玮 吴健博

王栋罗元穎罗合廷 王启祥高龑 墨野学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