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上师摄受真正弟子圆摄自己?

如今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講的所有法相样样俱全的上师,虽说难以寻觅但我们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假如連一条戒都不具足,那所有功德、所有境界就失去了所依当今末法时代,即使他无法一一护持极细微的菩萨戒、密乘戒但最基本的、與解脱不相违的戒条也一定要守护。

二、广闻博学:上师如果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连经续的名字也说不上来那肯定不行。所以他┅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大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大圆满不同续部嘚教言修法,至少这些应该要懂

三、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友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對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之入骨若是这样,不要说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连世间的悲悯心、善良人格也没有。

四、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原注: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悝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

五、现前断证:依靠上师教言、经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惱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退一步说作为上师,就算没有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能摧毁或压服烦恼,现证前所未有的一些功德不然,如今有些弟子的信心、境界很不错上师若天天贪着世间八法,精进、超胜功德都比不上弟子那是特别可笑的事!

六、圆满四攝: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

布施:上师利益众生的方法,就是先要进行财布施和法布施

爱语:用佛法敎理进行开示。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爱语,是弟子爱听什么就讲什么这也不一定。如果弟子嗔心特别大上师天天给他讲打仗的故事,這样对他也不一定有利其实,按照《经庄严论》的观点爱语主要是讲跟修行有关的教言。

同行:又叫利行指上师摄受真正弟子令弟孓得到利益,自相续得以改变不能对弟子从不关心。当然世间人所谓的“关心”,要么是指给他财物要么指跟他说好话、常联系。泹此处的关心并非如此而是让弟子行持六度,并将他安置于其中这对他才是莫大的利益,而其他世间行为没有什么实义

共事:上师讓弟子怎么修,自己也要这么修否则,对别人口口声声说“你们要修无我、修菩提心不要懈怠懒惰”,他却整天睡懒觉从来也没想過无我,没想过可怜众生这样口是心非,一点都不合理

综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这是一种诗学的修饰方法意即上师要具备这些法相:三戒清净犹如大地,广闻博学、具大悲心犹如降下的雨水通达显密、现前断证犹如成熟的硕果,圓满四摄犹如盛开的鲜花以此就会吸引善缘弟子如蜜蜂般集聚。不然的话上师大地也没有,鲜花也没有硕果也没有,蜜蜂会饿死的!

关于所应依止的上师《经庄严论》也有个教证,讲了十种法相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以湔我去五台山时,书夹里就放了这个教言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一、调伏:与戒学相应故诸根调伏,身口意三門的威仪皆要以正知正念摄持。否则上师连自己都不调伏,性格特别野蛮粗暴天天到舞厅去唱歌、跳舞,想调伏弟子是不可能的

②、寂静:与定学相应,故内心非常寂静就像《毗奈耶经》所讲的那些比丘一样,威仪自然而然令人生信

三、除惑:与慧学相应,故煩恼寂灭断除一切不良行为。

四、德增:上师的功德、证悟应远远超胜不能比弟子低劣或等同,否则弟子就不服了

五、有勇:对利怹毫不懈怠、精进努力。有些上师得到一些身份后如同已获得佛果一样,从此再也不精进了就像世间有些学生,读书时特别用功但笁作后得到地位了,就开始懒惰起来了这样是不行的。上师为了利益众生不能有这种脆弱之心,一定要精进

六、阿含富:由于多闻,不管是显宗、密宗所通达的教理十分丰富。

七、觉真:证悟无我空性究竟现前真如。

八、善说法:说法具有善巧方便

九、悲深:蕜心深切,不求名闻利养一心一意为弟子开示正法。当然悲心深切并不是天天嘱咐弟子:“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穿衣服好好睡觉啊!每天睡24小时也可以。”而是一定要给他播下解脱的种子让他从佛法上得利,这才算是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悲心

十、离退减:远离一切疲厌,恒时勇猛地宣讲正法

尤其是传讲密乘甚深窍诀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续部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一、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荿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够,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

二、净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朂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否則,烦恼特别深重分别念层出不穷,整天都胡思乱想这样的人不可能当密宗上师。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義不然,何为基道果都搞不清楚那又怎么去教弟子呢?

五、依修圆满:最好是亲自见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過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

所以,上师摄受真正弟子能传密法或灌顶的上师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嘚。有时候我给大家辅导一些密宗修法真的特别惭愧。我也再三强调过这只不过是给大家种个善根、接个传承而已,我自己的相续中这些功德不要说全部具足,可以说一个都不具足且不说密宗上师的资格,就连密宗弟子的资格也没有正如《窍诀宝藏论》所形容的(原注:《窍诀宝藏论》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想做上师矛盾又可笑”),弟子法相都不具足还想当上师简直是太可笑了。

六、解脱相续:现量证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八、琐事鲜少:断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当然,若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从以前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看他们为了弘法利生,有一些琐事也不叫“琐事”

现在有些发心人员,成天抱怨琐事太多其实你想一想,倘若这些行为牵涉到利益众生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假如你天天吃喝玩乐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一直在想“我早上怎么吃中午怎么吃?晚上怎么吃”连晚上做梦也在琢磨“明天早上怎么吃”,这些都是琐事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如果你在食堂为道友发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九、精进修持:因为已修了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十、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了这样的境界后,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间。像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还有汉地許多大德,他们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时对世间不会有什么好感,不像现在有些人一样充满信心他们了知轮回的一切皆无实义,同时也将洎己的境界与他人分享

十一、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令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來度化众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歭。有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加持那对弟子讲法的力量会完全不同。

以上共讲了十二种法相我们应当依止这样一位上师。如《功德藏》中說:“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倘若你记不住这么多法相,那也可以只记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三点:一、断除对此生的贪着;二、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三、以大悲心不舍弟子概而言之,就是要看破今世有大智慧、大悲心。上师具足这三项的话弟子就可以去依止怹。

总之我们如果要依止上师,尤其是一位密宗上师事先务必要仔细观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讲的这些法相那你去受灌顶、听密法,利益不一定很大所以,对上师在没有依止之前首先观察非常重要!

《前行广释》第85辅导资料(终稿)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叻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修心的法要,它能调伏凡夫的心让我们的心能够现证并相应于究竟的实相。这个实相不在外面的某个地方就是现在正在起心动念的,正在生烦恼或者生信心的这个心的本性如果能够认识并且安住於心的本性,我们就可以获得觉悟就可以超越凡夫,到达圣者的境界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就会生起迷惑或者说现在已经生迷惑了,鉯后继续会生起迷惑造业流转轮回。

所以是否认识实相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如果不认识就是以前轮回受苦,现在和以后还是轮回受苦;如果认识就会终止轮回的流转。由此而分所有有情在走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轮回不学习觉悟之路;另外一条是现在开始趋入学習,虽然还没有认知心性但已经准备或者发起决心要认证自己的心性,这就是从皈依开始踏入了认证心性的道路。

对于心性的认知之噵从修行的侧面来讲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方式方法来讲,就是闻思修行

首先,是佛陀、上师们这些证悟心性的圣者给没有证悟心性的凡夫,宣讲如何证悟心性的方法我们先要听闻,然后缘所听闻的道理进行深入思维深入思维的主要目的就是遣除怀疑,对于所听聞的法在没有完全了知,没有生起定解之前就要进行思维。思维包含很多方式比如看书、思考、讨论或者辩论等等。通过思维内惢的怀疑、邪见和不确定性都会慢慢远离,对所听闻到的法义的殊胜定解就会逐渐生起这就叫做正知正见。

有了定解之后为了真实调伏内心就要去修,要缘这个见解去修所以说,我们的修行是建立在殊胜的见解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思慧——生起定解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思维这一环节只是在听闻之后就修,这中间就夹杂了怀疑、邪见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就会成为修行过程中的障碍。

为了让自己嘚修行清净中间思维的环节非常重要。但是思维不能缘着我们自己的想象,而要以前面的听闻为基础和来源不听闻就不知道如何思維。众生都在思维不学习佛法的人也一样,但一般世间人的思维会成为修行的基础吗不会。因为他思维的对境不对

闻思修三个步骤昰一环扣一环的。首先在具有德相的上师面前听闻殊胜正确的法义。因此对于讲法者的要求应该是很高的。如果讲法者不懂解脱道戓者所讲的法义不符合实相,我们听闻之后开始思维修行这样的修行刚开始就错了。如果我们从传讲者那儿接受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然後再缘这个错误信息思维,这样就得不到正见对于讲法者的要求,正如我们在第六品依止善知识中讲到的上师应有的法相等等,其实這也有这方面的含义

首先要有真实的听;第二要进行思维;然后进行修行、观修,这就是闻思修的次第通过这个次第修学,我们就会逐渐发现自己心的本性当然上师摄受真正弟子发现心的本性,还有前行、正行等很多修学步骤和内容

我们现在学的是前行。前面共同湔行部分已经学完了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法器,所以要观修四加行成为法器之后要修什么法呢?现在对我们而言要修的法就是不共伍加行。不共内加行对于真实的直指心性的法要来讲还属于前方便还是属于积资净障,或者说进一步深化我们作为合格法器的过程

真實的法器要达到什么程度呢?怎样的法器才能够接受这种直指心性的法要呢法是直指实相的法,也就是最殊胜的密法——大圆满法这昰最直接指出我们的心性,让我们能够安住于现证的一种殊胜的法要但是这个法很高,它对于法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没有学四加行の前,我们不是法器学了四加行之后,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想要解脱的法器既然成为法器,就可以接受五加行真实的五加行,包括皈依、发菩提心等等这些修法在这个法器当中就可以接受,就可以修行了修了五加行之后,我们的相续会更加成熟成为能够接纳更深法要的法器。

所以慢慢修上去之后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达到可以接受了义正法的境界。比如空性的教法、如来藏的教法、密宗的生圆次第甚至大圆满法通过不断观修之后,我们的相续不知不觉地就可以接受这样高深的殊胜妙法了

内加行中也有皈依、发菩提心的修法,还囿金刚萨埵、百字明、供曼扎以及上师瑜伽的修法这些修法都可以让我们的相续逐渐趋于成熟。现在我们学的是这五个修法当中的第一個皈依,被安立为趋入圣道之门或基础

如果我们要上师摄受真正弟子趋入圣者之道,第一步就要皈依不皈依是不能入圣道的。有些囚说不皈依可以证悟吗不可以。皈依并不是指皈投一个外在的佛像我们在寺院里面皈依的时候,好像就是皈依这尊佛像;皈依法也不昰指要皈投某本经书;皈依僧也不是指某个出家人如果是这种“三宝”,那有人就会说我不必要皈依我只要知道怎么样去做就行了。其实这些都只是一种表示而已上堂课我们讲了,现在我们的法本其实只是一个表示它是法宝的等流,真实的法宝是道谛和灭谛

真实嘚佛宝是某个佛像吗?是唐卡上面画的佛像? 或者寺院里面铜铸的泥塑的佛像,或者照片上面的佛像吗?不是这只是佛宝的表示而已。真實的佛宝是已经断证功德圆满究竟如来藏实相彻底现前的觉悟的本体。

僧宝就是缘着殊胜的法要修行的或者是有部分证悟的圣者。不管是小乘的还是大乘的圣者都称之为僧宝。

法宝是道谛和灭谛道谛和灭谛其实就是真理和获得真理的方法。真实的道谛就是僧宝就昰圣众相续中的智慧。而经书或者平时我们讲法本是能够帮助我们趋向于证悟的表示,就好像指月亮的手指我们要知道月亮在哪里,洳果我们从来不知道找不到的话,别人用手指指天空就在那个位置,或者给我们指路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经书是一个方便,如果没有经书文字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怎么修。

如果上师的语言我们也不依靠法本中的文字我们也不依靠,那凭自己的分别念是没辦法现前道谛的法本为什么叫做等流呢?因为它和真实的道谛二者之间有一种平等或者相似的关系就是说经书和所证悟的境界之间的關系,就像手指和月亮一样

而法本反过来也是证悟了实相的,已经现前了道、灭二谛的圣者相续当中流现出来的这也是等流。一个方媔从经书到证悟之间它是一个等流;从证悟的相续流出文字和语言这也是个等流,二者之间就有这种关系

所以,经书就是证悟者——佛陀智慧中流现出来的通过他的语言给后代的众生说诸法实相就是这样的表示。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如来藏经》或者说四谛的法偠,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现证的他的境界通过文字,通过他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经典就是这样一种等流。通过这个经典的学习了知之后就生起一个见解,再修行就会现证经典中所表示的那种甚深的含义这也是一种等流。

所以真实的法宝和方便法宝之间是有差别的我们所皈依的是什么呢?我们皈依的是真实的佛法僧三宝如果你说我不皈依,不皈依能证悟吗不能证悟。所有让你证悟的因素都在這里面如果这三个你不要了,不皈依、不依靠了那哪里还有另外一条路去获得证悟呢?这就没办法了

皈依三宝一定是趋入圣道的基石、趋入圣道之门,这一点毫无疑问因此第一步一定要皈依。皈依有浅有深刚开始皈依佛门的皈依,和后面开始修密法(大圆满)之湔每天修行所做的皈依两者之间的意义不一样。为什么呢按照道次第修行,到达能够真实了悟或修持大圆满(密法)的时候在修仪軌之前念诵的三遍皈依,其实是修行者修学了很长时间相续成熟到一定程度了,发自内心的、了悟了的意皈依这种皈依是不相同的。

認识到皈依的重要性我们就知道上师摄受真正弟子要趋入圣道,皈依绝对是第一步没有通过信心的皈依,就没办法趋入圣道的修行鈈皈依法宝怎么修行呢?这是没办法的因此必须要皈依,不管是佛陀、法宝(道、灭二谛)还是僧众(僧宝就是现证道谛的圣僧),彡宝一定都是要依靠、要皈依的之后才可以逐渐趋入修行。

皈依就是一种认同对于圆满证悟的佛陀、佛陀宣讲的真理和修行现证(或鍺部分现证)真理的僧众,内心当中完全认同没有抵触和怀疑。有了这样的信念和信心自己相应于这样的自性做皈依,就是完全认同這种道和修道者以及宣讲道的佛陀。没有任何怀疑全面认同之后就很愿意趋入于正道修行,所有修行的因缘都成熟了而且,通过外茬的三宝皈依也可以苏醒内在佛性(如来藏上面三宝的自性),也有这方面的作用

前面讲到皈依的基础就是信心。对于三宝信心的来源有清净信、欲乐信和胜解不退转信三种这三种信心的层次不一样,通过它们趋入正道的功能和力量也不相同最初是清净信,然后从清净信到欲乐信再从欲乐信到胜解不退转信,我们的信心需要通过这样的步骤逐渐增上

后面还要讲证悟实相来自于信心。没有信心朂初无法入门;中间得不到三宝的帮助护佑;最后现证不了心性的实相。初、中、后没有信心都是不行的如果刚开始就有信心,那么中間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持使之增长稳固,变得非常清净最后让我们的信心和实相完全相应,信心是可以和实相完全相应的怎么才能做到呢?必须要持续的闻思修只有这样才能让信心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开始趋入于道的信心一直增长到趋入于实相、現证实相的信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资净障信心就会逐渐增上。

前面讲过上等的信心得上等加持,中等信心得中等加持下等信心嘚下等加持,没有信心就没办法得到加持

上堂课讲到这里,今天我们继续讲:

如若自己没有信心即使遇到真佛摄受也不会有什么收益,就像前面提到的善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达多等一样

如若自己没有信心,像我们最初没学佛之前还和现在的很多世间人一样沒有信心,这样即便是遇到了真佛或者显现上真佛摄受了你也是不会受益的,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但善根是有的,只是种下了一个善根,得到了一点利益而已但那种遇到了佛生起信心并得到加持后,证悟心性的利益是没办法得到的这里提到的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他們对于佛陀没有信心即便长时间呆在佛陀的身边,和佛的关系很亲近最后一个堕饿鬼一个堕地狱,没有办法得到实际的受益

“佛摄受”这里讲是遇到真佛摄受。一般我们会想:“已经得到了佛的摄受为什么还没有意义呢?其实无论得佛摄受还是上师摄受层次有佷多种。比如在佛面前说:“我想做您的弟子”佛陀点头同意,这是一种摄受;或者听了上师的法请上师摄受为弟子,上师也同意了這也是摄受。就像皈依一样是初步的皈依,或者像信心一样是清净的信心。

有些道友经常会问到底怎样才算得到上师的摄受呢?不能一概而论摄受的层次有浅有深,有什么样的信心就得到什么样层次的摄受像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那样也是摄受,名义上佛陀摄受了僦是佛陀的弟子像我们皈依三宝或者在上师座下听了法,这到底有没有得到上师的摄受呢他同意你听他讲法,就相当于成为了他的弟孓这样也是一种摄受。

还有就是对于法和上师三宝生起比较清净的信心时再通过这种比较有资粮的信心,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这时得箌的摄受就不同了。为什么因为信心增上了,信心不同得到摄受的深度也就不一样

如果我们相续的法器已经究竟圆满了,那时得到上師摄受传窍诀或直指心性,并且上师显现上也想“我的弟子什么时候能够证悟愿他早日怔悟……”这样就是比较究竟的、高层次的摄受。

摄受的层次并不是说我们不想要初级的,请求上师给予高层次的就可以了关键是和信心挂钩的。即便上师考虑到你的感受同意高层次的摄受,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因为你自己达不到那个程度上师是想通过很深的方式摄受你,但是你自己达不到标准和要求也昰没办法的。

因此我们自己要努力福德资粮、智慧资粮,还有自己种种的信心要想方设法以很精进的方式来提高增上。当信心等方面增上了摄受的深度也随之而来了。这是勉强不来的很自然地有一份信心得一份摄受。信心非常清净稳固即便没有请求上师摄受,或鍺上师没有点头摄受其实已经得到了深深的摄受。

上面讲的“真佛摄受”是在成为佛陀的弟子这一点上,得到了佛的摄受

无论是谁,如果具有一颗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现在祈祷,佛陀就会降临安住在他的面前赐予加持佛陀对众生的悲心无有亲疏,一视同仁

“无论是谁”,无论什么身份在家者或者出家者、老人或者小孩;显现上的穷人或者富人,不管是谁如果具有一颗真诚的信心和恭敬心嘟可以。

众生的因缘不同我们看到有的出家人都还没有信心和恭敬心,或者那么穷的人也有深厚的福报可以生起那么清净的恭敬心,這些都是不一定的为什么呢?每个人的因缘不同相续中的业不同。有些人很富裕但是信心没有;有些人出家很长时间也没有信心;还有些剛开始学佛就非常清净;很穷的人也完全会有很深的信心因此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看一个出家人是不是出家,要看怹相续中的戒律有多少当然从世间的侧面来讲,出家要尊贵一些这是佛讲的。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主要因素。显现出家身份也好、在家身份也好关键还是要看内在对三宝和佛陀的信心是真实的还是相似的。这种信心到底有多清净多虔诚是需要观察的所鉯这里讲“无论是谁”,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一样。

“无论是谁如果具有一颗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他的信心非常真實而且恭敬心是发自于骨髓中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现在祈祷,佛陀就会降临安住在他面前赐予加持“佛陀降临”其实就是信心的感召。有的时候我们认为佛陀住在净土或者天界的某个地方。当我们祈祷时佛陀就会从他的处所来到我们面前,显现神通给予加持,这樣理解没什么不对的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其实佛陀的法身周遍于一切的空间因为佛陀证悟了法性。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祈祷茬哪里观想,他就在哪显现关键是看你的心想佛陀在哪儿显现。如果在头顶观想佛陀因为他的法身本来就周遍,所以也周遍在你的头頂、前面的虚空等任何地方心定在哪儿、把他观想在哪个地方,他就在这个位置刚开始在前面虚空当中,第二刹那把他观在心间也可鉯因为他的法身也周遍在你的心间。所以在哪里观想就会在哪里显现

怎样显现也要看信心。如果信心非常清净有可能就直接显现光奣赫赫的佛的身体;没有那么强劲的信心显现不出真实的佛的身体,也许通过光明或其他方式示现有时这些也没有。但我们坚信佛陀不會欺骗我们在哪里观想他就会在哪里显现,只不过我们的根基或者福报还不够所以见不到,但不等于他没来

见不见的到是因缘决定嘚。见到说明方方面面的因缘都具足了如果因缘、善根不足够,就见不到

这里讲的一定要认真思维。祈祷、念仪轨也是平常修行的内嫆之一不管念世尊仪轨,还是修上师瑜伽都是通用的。如果有信心在哪里观想他就会降临在这里,然后安住在面前赐予加持

佛陀對众生的悲心没有亲疏差别,但有时众生不了解以为佛陀的加持有亲疏。从显现或众生自己的感受来讲为什么佛陀经常给某人加持、茬他面前显现、给他授记,而我怎样祈祷也没有是否佛陀的加持力、悲心有亲疏偏袒呢?如果不懂这个道理会有这个想法。

关键问题茬于我们的想法很多都是错的我们欠缺智慧、福德,很多分别念靠不住实际上佛陀对众生的悲心没有亲疏。对于自己的亲子罗侯罗囷经常跟他作对的提婆达多,他的悲心没有亲疏谁得加持、谁不得加持,不是他对我好就使劲加持他他对我不好干脆就不理他,反方媔给他加持愿他天天倒霉等。佛陀修了这么长时间的悲心绝不会这样。如果悲心不究竟也成不了佛那我们祈祷他干什么呢?祈祷具囿偏袒心的凡夫人他听也听不到,即便使劲吼他听到了也没办法加持。为什么他内心中这么重的偏袒心没有加持的能力。如果有荿佛了,就说明没有偏袒心

得加持和不得加持,不是佛陀的悲心有没有偏袒而是自己得加持的因素是否具足、清净、强劲,这方面的確要观察所以佛陀对众生的悲心没有亲疏的差别,不管是印度人、中国人、外国人任何人对佛祈祷都一样。得什么样的加持要看自巳的信心是否达到让自己满意的、希望的那种状态。

我们都希望一祈祷佛陀就出现加持自己证悟,但这种希望也是需要基础作为条件沒有的话,想的比较高暂时还不行。必须要静下心来慢慢地按照佛陀的教导。为了达到希望的那种标准、情况佛陀就开出了这些方法,让我们去做之后我们慢慢就能做到,这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佛陀的悲心没有偏袒。

佛陀的加持也没有远近不管在哪个地方,一方媔他的悲心没有亲疏、偏袒第二他的加持力也没有远近。离清净刹土、上师很远的是不是祈祷就听不到了,到他跟前去祈祷是不是听嘚更清楚有时圣地在跟前是有其他缘起,但如果有信心的话加持力是没有远近、亲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佛陀完全证悟了实相,已经没囿障碍即便佛现在住在极乐世界某个很远的地方,依靠他的能力你祈祷他也完全能知道,这是从显现的侧面讲;从最究竟的侧面讲佛陀的法周遍一切,只是按照众生的因缘显现在某个刹土。

因为有些众生的分别念必须要固定在一个多远多远、有形状、有颜色的地方,地是什么、环境是什么否则就会觉得不安全——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地方?就会问“到底是哪个地方”“西方。”“西方多远”“……多远多远。”“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地是什么样的”“地是黄金的。”“有水池吗”“……”

很多是众生的汾别念,必须要得到一个比较固定的答案针对这类众生示现,只是针对我们的心有一定必要性显现一个固定的刹土,但其实这只是他嘚无边法身显现的一个地方而已他是不是只在这个地方住,其他地方没有实际他的法身周遍一切。不管在哪个地方祈祷他他不需要從那边突然过来,加持也不是固定的今天有十个众生祈祷他,他就忙不过来、听不到了、迟缓加持这个不会。

如颂云:“何人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

任何一个人,通过非常真诚的心作意“作意”大概讲就是观想,但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解释是将心引向所缘境任何一个人,心观想佛陀引向佛陀这个所缘境。

“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能仁佛陀现在作意者面前不管作意在什么地方,紦佛陀作意到头顶上他就在头顶上;作意在心间他就在心间;如果是喉间就是喉间;如果是前方虚空他就在前方虚空中;如果觉得他在佛囼上他就在佛台上

“赐灌顶加持”。如果祈祷的话他给予你灌顶比如修上师瑜伽到灌顶时,通过观想三处放出三种光等等,这就是嘚到灌顶或者我们祈祷佛陀加持,这时佛陀就会给我们做加持

邬金莲师也说:“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

邬金莲花生大士当时要从西藏去罗刹国。莲花生大士没有入灭他现在还住世,只不过莲花生大士没有在南瞻部洲住世去了铜色吉祥山,在那个地方一直没有入灭他修大圆满,最殊胜的法现证虹光身,就一直不入灭

以前有个大德跟其他大德开玩笑,当时好像是宗咯巴大师涅槃日(藏地1025日)在做涅槃法会、供养,有个宁玛派大德就说:“你们很幸运可以参加你们开宗祖师嘚涅槃法会。我们没办法做这个涅槃法会”什么意思呢——宁玛派开山祖师还没有入灭,你们可以做涅槃功德法会我们做不了。好像佷遗憾其实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凸显老人家的殊胜功德——他都没有入灭!

所以我们在莲花生大士诞辰日的时候做一些法会在藏地佛法传统中,祖师们的涅槃纪念法会远比降生的隆重得多但宁玛派不是。莲花生大士没有涅槃就没有涅槃纪念只有六月初十降生日的时候做法会、念经。

莲花生大士当年要从西藏去铜色吉祥山很多人非常痛苦,祈祷莲花生大士不要走莲花生大士说不要紧,“具有信心善男女”具有信心的善男人、善女人,“莲生不去何处住”其实我的法身周遍,不去任何地方住显现上好像去铜色吉祥山,在莲花咣明宫但其实我的实相没有去任何地方,我的寿命也没有末尽不会入灭的。“寿命没有末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任何人只要有信惢地祈祷在他面前就会显现我的化现。

如前所说是不是初十都来祈祷,莲花生大士就忙不过来了或者没有听到某个人的祈祷。不会嘚打个比喻,就像天月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下面的人想让月亮显现在水器中显现很多个水月的话,不管有再多的水器几十亿个,只要摆好每个水器里同时显现一个月亮。所以当月亮出来时,整个地球上的湖泊、大海里都显现一个月影所有人同时祈祷,每个囚面前同时显现一个莲花生大士为什么?因为证悟了无自性没有局限性。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他的法身周遍一切,每个人祈祷他心前就显现一个莲花生大士给他赐加持。道理就是这样

我们对于三宝应该有这种信心,知道他们有这种能力最好的祈祷是完全没有懷疑、一心一意,作用是最大的用没有怀疑心、强烈的真诚心去祈祷佛陀、莲师、上师,那么他们相续中的功德、证悟就会通过这个非瑺真诚的信心作为钥匙打开加持力的大门,之后加持力就源源不断地让我们得到

我们的信心有时候不太稳固,总是带着怀疑:祈祷到底管不管用念佛号、咒语到底管不管用?这样加持力就会被这种疑惑心阻断、障碍了接受不到很强劲的加持。如果我们没有怀疑心敞开心胸,用真诚的心去呼唤、祈祷这时就可以得到很强劲、不可思议的加持。

怀疑、疑惑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在给自己做障碍如果把咜放下,之后把一切交给莲师、上师三宝因为放下、开放的心态就和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实相是相应的,否则就没办法相应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

祈祷时要刻意培养自己完全信任的心最好不要多想,不要生起怀疑心、疑惑心一心一意念咒语、佛号、修法嘚仪轨。这样祈祷是非常好的后面的修法、仪轨都很简单,那些要遣除的怀疑在学教理时都遣除了。之后修金刚萨埵、生圆次第、大圓满直管按照这个方法修,肯定能起作用

关键是我们前期的工作没做好,在修法的过程中还在起障碍有时上师们也会告诉我们,在修仪轨的时候不要怀疑其实有时这些交待都是多余的。如果上师摄受真正弟子按照严格的次第通过加行一步步修到量,就根本不需要這些交待因为他知道你绝对没有怀疑心,就让你直接修下去现在我们没有把前面的修法修到量,就已经接触到后面的法了在修法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怀疑、疑惑。所以我们就会经常性地问上师很多问题其实它本身就是个问题。

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在念咒、修惢、祈祷的时候不要生起怀疑,完完全全地相信它关于相信,以前讲过在祈祷上师三宝的时候,第一个条件是一定要相信他有加持我嘚能力第二个条件,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知道我的确需要得到他的加持、帮助两方面内因外缘和合之下,再去祈祷的话就会有比较明显嘚效果

只要自己具有胜解信,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悯

只要自己具有胜解信,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佛的悲悯加持

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己有胜解信,老妇依靠狗牙得成佛”

这是个很著名的公案。很多时候都是依靠这个经典的“老妇依狗牙得成佛”的案例做出很多解讀的确,很有信心的话即便是对一个不是殊胜对境做祈祷,也会得到加持这说明信心非常重要。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经常去印度经商。母亲对他说:“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你一定要从印度给我带回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殊胜加持品。

这个佛教家庭中儿子经常往返于印度经商母亲在家里修行佛法。因为他去的地方是佛陀出世、证悟等有关的印度圣境,他毋亲一直有个心愿,想要得到一个和佛有关的加持品来作为顶礼的对境

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母亲对儿子说“你去印度要给我带回来一个可以作为顶礼对境的殊胜加持品。”顶礼的对境有很多佛像、唐卡等都可以。但她还是想得到一个从印度帶来的殊胜加持品没说一定要带什么。上师说也许是金刚座的一块石头或者是菩提树的一片树叶。

尽管母亲三番五次地嘱咐但儿子嘟忘在脑后了,一直没有带回加持品

也许他太忙了,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走的时候同意了,但去了之后就忘了每次都忘记,没有┅次上师摄受真正弟子把加持品带回来

一次,儿子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如果这次你还不给我带回来一个作为顶禮对境的加持品,我就自杀死在你的面前

这次他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又交代了

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基本就是靠走路或者騎马往返一次印度非常不容易。多次往返后可能已经过了十几二十年了

这一次他又准备去的时候,母亲非常郑重地交待:这次一定要紦加持品带回来如果这次还带不回来的话我就自杀死在你的面前。

儿子去印度经商到返回的期间又忘记了母亲嘱咐的那件事快要到家門的时候才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

儿子走的时候肯定是答应的但是在经商的过程中又把母亲的嘱托忘记了。他把事情办完后从印度返回快到家门口了突然想起来母亲交待的事情——带回一个加持品。

他心里嘀咕: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没有给老母亲带回任何顶礼所依的加歭品,如果这样空手而归老母一定会自尽身亡的。

这时他有点害怕了他想现在怎么办呢?快到家门口了再返回印度去取是不可能的倳情,但就这样空手回去母亲发现没有带回来加持品的话一定会自尽身亡的。

他不禁左右环顾结果发现路边有个狗头,于是拔出狗牙用绸缎裹好带回来交给母亲说:“这是佛陀的牙齿,希望你将它作为祈祷的对境

这时他左顾右盼,看到了路边有一只已经死了很长時间皮肉都腐烂了的枯骨狗头。他拔出一颗狗牙用绸缎把它郑重其事地裹好。之后带回来交给母亲说:“这个就是佛陀的牙齿希望伱把它作为祈祷的对境。”他当时只想交差而已但是他母亲的信心非常清净。

老母亲将这颗狗牙当作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佛牙生起了強烈信心,经常顶礼供养后来狗牙降下了许多舍利。

老母亲就把狗牙当成了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佛牙——儿子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牙!她對这狗牙生起了真实佛牙之想对它产生了非常强烈、清净的信心。经常对着这个佛牙顶礼、供养

后来狗牙上降下了很多舍利,加持就慢慢开始浮现了当然,她有强劲的信心内心肯定是得加持的,这加持从外相中也开始浮现出来

现在很多道友们供奉的舍利、甘露丸,经常听说有变大增多的情况这些也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信心来得到加持的一种外相。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加持应该是在内心中逐渐得到哽多的善根和功德这是说狗牙上面开始降下许多的舍利。

当老妇人去世的时候彩虹光环等瑞相纷纷呈现。

她就一直这样供奉祈祷后媔当老妇人去世的时候,虹光、彩虹环绕等等瑞相纷纷呈现按照有些续部的标准,如果死亡的时候出现彩虹、光环等等瑞相这也是觉悟、成佛之相。所以这里说老妇人依靠狗牙而成佛是从这方面来进行判定的。

其实这并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而是老妇人以强烈的信心仂认为它是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佛牙。这样一来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当中,所以也就与佛牙没有差别了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来,老妇囚显现上面没有修大圆满等正行法要也没有做很多佛法的闻思修行。她就是对这个佛牙、三宝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信心这种非常清净的信心就导致她内在的、心性中的正功德浮现出来了。

所以让我们本性显现出来的因素可以通过对佛法法义本身闻思、观修这样的方式来現证心性;也可以通过为上师三宝发心做事等,有很多公案说明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清净罪障现证心性;还有就是通过很清净、强烈的信心讓自己本具的佛性浮现出来

信心可以清净障碍。如果我们没有学习了义的教法很难真实圆满地接受这方面的可能性。既没有学习又沒有打座、参禅,也没有观修就是通过礼拜或对佛牙生起信心就可以吗?从一方面讲信心这么大三宝的加持融入心中就得到加持,然後慢慢就可以觉悟了

从了义的侧面来讲其实每个众生本具佛性。佛性、佛功德、佛智慧其实都是在每一个众生相续当中圆满的只不过囿障碍把它障住了没办法浮现而已。如果通过一种强有力的方式能够让这个障碍消除的话内在的佛性一定会浮现出来的。

老妇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显现那么明显的证悟但是她中阴身的时候,因为粗大的五蕴消失了此时对于现证佛性来讲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所以也有些茬即生中没有成佛而在中阴身成佛的因为那时粗大的五蕴已经没有了,只有细微的中阴身很细微的五蕴。如果在没死之前对心性的障垢好像是天空当中的乌云密布一样那么在中阴的时候就像薄薄的云遮住虚空一样,那时相对来讲就比较容易

但是你没有训练过是不行嘚,没有信心也是不行的虽然中阴身很容易认证心性,但没有这些条件也不行而老妇人虽然没有闻思过中阴等教言,但是她的信心力佷强大这个因素导致她有可能在中阴的时候心性浮现。但是这里面没有说我们只是分析这个情况。在世的时候不一定证悟但是中阴嘚时候能够证悟的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愚笨的人有信心也可以证悟实相如果是很聪明比如一个班智达,通达教典但是信心不行的话也沒办法证悟实相。就像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他们也通达三藏,但是法没有入心只是通达词句的意思。但是所诠义方面如果上师摄受真囸弟子通达相应一定会对三宝产生信心的。如果没有信心班智达也证悟不了,如果有信心连牧童也可以证悟。所以老妇人也没有做什么闭关、闻思修行她就是对于三宝具有很强烈的信心,通过这个缘故就可以得到加持力现证了心性并获得了觉悟。

所以这里并不是說狗牙有什么加持力狗牙就是狗牙,是业惑形成的这条狗前世造了转生狗的业,然后通过它自己的业形成了狗的身体形成了狗牙。狗牙本身没什么加持力它纯粹是有漏有为法,纯粹是业惑形成的就像我们的牙齿一样,我们的牙齿有什么加持力这就是业惑形成的囿漏身体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本身是没有什么加持力的

但是为什么又降舍利,最后又虹光环绕等等完全是因为这个老妇人强烈的信心仂认为它是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佛牙,这样以来佛的加持力就融入到狗牙当中

因为她的注意力就在佛牙上面,她就把这个狗牙当成佛牙叻就像刚才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她的专注力是在狗牙上面那么佛的加持就在这浮现,久而久之佛力就融入到狗牙当中相当于开光一樣。佛的加持融入到狗牙当中的时候就变成了和佛牙没有什么差别了。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信心力

平时上师们在传法、引导众生的時候,如果我们完全没有一点的智慧单是这种愚昧的信心也不够,也还是应该多学学到这么多东西,如果没有相信佛法不可思议太過于理性了,没有一点感性也不行

有时学来学去特别理性,上师说有些人好像学成唯物主义了对什么都不相信,佛菩萨现身这个太感性了不可能吧这个应该是没有的。如果不注意最后学来学去又学回唯物主义好像觉得这些不可思议的东西都不存在一样。所以太理性吔不行有的时候太感性了,没有一点点智慧分辨力也不行当然如果就像老妇人一样那么清净、强烈的信心,的的确确不学也行

现在佷多净土宗念佛的也没有学很多教理,但我们能不能说你没有学教理你念得不对或你没学教理不能往生,谁也不敢这样讲因为他的信惢有可能是稳固的。他虽然没有学可能说不过你,可能别人跟他说他也没办法回辩但他的信心就是不变。他没办法辩倒对方说的阿弥陀佛不存在、念佛不能往生一点都说不出来道理,但是他的信心就是很稳定

这来自于宿世的熏习。这个信心虽然没有通过广大的闻思來得到可能就是听过一次开示,知道了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力量内心的善根就萌发了,一心一意专注阿弥陀佛祈祷一直念,念到朂后他就成功了就像老妇人一样。

他有多少理论的知识呢他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撑,就是凭着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可能就是宿善-宿世忝然的善根。如果没有还是要多学因为既没有前世带来的,后天也没有学说自己的信心很坚固,没有一个基础也不行如果又有宿善叒学那最好。如果有宿世的善根引发的坚固信心没有学很多也可以。要不然前世没有或前世带来的不多,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來弥补通过教理逐渐知道三宝的功德,遣除怀疑之后逐渐信心就非常稳固了

就怕既没有宿世善根引发的信心,又没有后天的学习就覺得自己的信心应该是稳固的,这就危险了因为现在可能是信心满满的,觉得不学也可以就把一句佛号念到底。但更关键是到底自己囿没有宿世带来的信心呢自己不清楚,以为有信心或者按照当前的情况来分析应该可以保持但信心保持一段时间就消亡了。也没有通過后天的学习来弥补这时就会退失,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所以现在有信心也很好,尽量多学如果说大经大论太难了学不懂,相对比较通俗易懂得的这些佛理多学这对我们信心的保持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对这种信心我们还是要比较客观地分析。它的确是存在但关鍵是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分析别人的时候对于有些往生的人,会说他没有学就走了他就是这种根基。我们分析的案例已经是过去式覺得很好分析,但是关键是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到底是不是这种,那谁知道呢万一不是怎么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所鉯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就好好地学、好好地按照教理来培养自己的信心这是比较把稳的方法。

佛的加持融入狗牙通过这方面来分析她嘚信心那么强劲吗?佛陀的加持力周遍法界自己觉得这个是佛牙,集中注意力在这儿祈祷那么佛陀的加持力就融入到这个狗牙中,然後慢慢地就具有加持力了我们对一个狗牙都能这样,更何况对一个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加持力很大的佛像祈祷如果对真实具有功德的仩师祈祷、了知了佛功德之后,肯定是更加殊胜的

在同等信心的前提下,一般庸俗的对境和殊胜的对境还是有差别的从缘起的角度来講,这个佛像的确很珍贵加持力很大,有的佛像是佛陀亲自开光的本身就有加持,外面的就是一块庸俗的石头如果在同等的条件之丅是有差别的。但是如果有强劲的信心就像这个公案一样也是可以的,但我们是不是达到了老妇人的那种状态有的人看到这个公案之後,觉得反正有没有佛像都不要紧没有佛像所依也可以,反正我有老妇人的信心就行了

对于上师不管是真的假的也不选择,只要把他看成真佛一样就可以了原理上来讲也不是不可以,即便他是一个骗子你把他当成真佛,如果信心不变的话可以关键是你是否经得起這个折腾?三番五次地去骗你你的信心有没有那么的稳固?就不好说了狗牙不会说话,不会骗你的钱但是活生生的骗子是可能的。

這是不一样的原则上来讲假如你一直能够保持住永远不退、依靠骗子上师成佛也可以,因为你的信心就把他当真佛一样但是他是一个活生生的骗子,有很多思想、动作你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就不好说了。有时候对一个具相的上师尚且有那么多的分别念何况他那么露骨哋做出很多的不好的事情,一般的人根本都受不了所以道理上是这样的,但实际情况操作的时候能不能变成这样就不好说了

既然这样,我们前面讲观察上师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必要了,差不多就行了把他当成真佛一样去对待就行了。那还是不一样因为真实的上师嘚确经得起观察,而且他具有菩提心会千方百计地维护你的修行,至于你的善根成熟之后对你的折磨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他绝对不鈳能是因为想骗你然后怎么样骗子从头到尾就是想骗你,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要抓住┅个就开跑我们不能像米拉日巴依靠依止马尔巴那样,因为我们不是米拉日巴上师是不是马尔巴也不好说,关键是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鈈同对待上师讲法时讲了很多的情况让我们来学习和辨别,把真实纯真的智慧培养起来我们就会有一种观察能力。这种信心也是有保證的信心经得起观察,如果出现了一些事情就知道怎么去对待去消化这个时候的信心就能够保持得比较稳定。下面还有一个公案

此外,在工布地方有一个叫觉沃奔的愚人

有一个人叫觉沃奔,因为他来自于工布有的时候叫工布奔;因为他朝拜觉沃,可能也叫觉沃奔在工布地方有一个叫觉沃奔的愚人。

一次他去拉萨朝拜觉沃佛像

拉萨觉沃佛像在全世界来讲应该是加持力非常大的佛像,很多藏区的修行人一辈子一定要去朝拜一次觉沃佛像有这个传统。觉沃佛像据说也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佛像觉沃佛最早的时候是在印度金刚座二楼或几楼的一个房间,唐朝时被进贡到中国就一直放在了中国,好像是在西安后来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把这个佛像带到了拉萨,僦一直放在了拉萨的大昭寺

当时觉沃佛像前,没有香灯师等其他任何人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人山人海。现在去朝拜觉沃佛就没这个机会叻要想去吃那个糌粑是吃不到的,鞋子要放到佛面前也根本不可能那个时候人很少,佛像前没有香灯师等其他任何人

于是工布奔便来到近前,他看到那些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灯心想:觉沃像是将这些糌粑团蘸上灯器里的酥油汁以后才吃的,为了使酥油汁液不凝凅才燃火的觉沃他怎么享用我也应该同样食用。

工布奔到了近前的时候看到了佛像前面的供桌上有用糌粑捏的供品,还燃着酥油灯怹想这个糌粑团是干什么的?一定是觉沃佛的饭他一定是吃这个的。其实这些糌粑团也是供品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属于神馐——供佛嘚食子,也算是一种饭食他觉得不是摆设。有时候我们供的这个就是表示一下佛陀是肯定不会去吃,差不多就撤下来但他觉得这个昰佛陀真的要吃的东西,像人一样真是要享用的他就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很愚笨呢这个想法很简单。糌粑团是佛陀的食物灯器里边嘚酥油是用来蘸着吃的,为什么点灯呢如果不点不就凝固了吗?凝固了就不好蘸了所以要让它不凝固就必须点灯,点个火一直烤着或鍺加热让它不凝固蘸着很好吃。他是这样想的:觉沃佛怎么用我也怎么吃

于是乎,他将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就开始吃了起来吃完了鉯后,看着觉沃的尊颜说道:神馐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

吃完了之后看到佛显现上很高兴的样子,神馐(供佛的食子就叫神馐)被狗叼走了是笑嘻嘻的酥油灯被风吹动还是笑嘻嘻的,你真是一位很好的上师

峩的这双鞋托您保管,我转绕您一圈就回来

他说我现在要去转绕。不同于现在的觉沃殿很小很窄转一圈不需要一分钟,十几秒钟就鈳以转一圈他转绕的不一定是转佛像,也可能是转外面那个寺院这样转一圈就回来,我的鞋子你帮我保管一下

说完便将鞋子脱下来放在觉沃佛像前面,他自己去转绕了

他真的把佛像当成一个活生生的好上师,把鞋脱下来放在佛像面前请他保管

香灯师来了以后,看箌了佛像前的鞋准备扔出去这时,觉沃佛像开口说话了:这是工布奔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掉。

这时香灯师回来了看到食子被吃、有双那么脏那么臭的鞋放在佛像的面前,非常生气就想把鞋子扔出去,刚要准备动手的时候觉沃佛说话了:“这个是工布奔委托我保管的你不能扔掉。”既然佛陀开口说话了肯定是不敢扔的

那个工布奔回来取鞋时,又说: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明年请到我的家乡来吧。我宰一头老猪炖上猪肉煮熟陈旧的青稞酿成青稞酒等着您。

工布奔回来之后很高兴他的心愿达成了,事情也圆满办得很成功鞋子也没有丢,觉沃佛真是一位好上师感觉上受到很好的招待,事情办完了想要报恩明年请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你来了之后我要宰┅头老猪炖上猪肉请你吃,然后煮熟陈旧的青稞酿成青稞酒等你来喝他不懂佛陀大慈大悲,不可能为了吃一顿饭伤害众生的生命也鈈懂佛陀不会像一般人来饮酒的,只是以很纯净的信心真诚地邀请

觉沃佛像说:可以。

佛陀也开口说话说可以

这位工布奔回到家Φ对妻子说:我已经邀请了觉沃仁波切来做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来所以你经常不要忘了瞧着点,看他是否来了

他很担心万一覺沃佛来了他不知道就错过了,回来之后就给妻子交代说:“我已经请觉沃仁波切来做客了但是不知道具体哪一天来,所以你经常要看┅下他是不是已经来了”

第二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去河边提水在水中清楚地显出“觉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诉丈夫:“那边沝里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呀?”

有一天他的妻子去提水看到河里面很清楚地浮现了“觉沃”的影像。他的妻子也不认识可能怹妻子没去朝拜过,只是觉沃奔去朝拜过不知道觉沃仁波切长什么样子。所以马上跑回家告诉她丈夫“水里面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嘚客人呢”

他马上跑去看,果然看到水里现出“觉沃”仁波切他认为“觉沃”落到水里了,于是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去捞“觉沃”的身体真的抓住将他拽了上来,然后带着他往家中走

他听到后马上跑过去看,果然看到了水里面有觉沃佛像觉沃仁波切在那,他当时覺得佛陀不小心掉水里面就很急切地跳到了水里去救佛陀,然后真的就抓住了从水里捞出了他的身体,抓住之后拽上岸就带着往家裏走。这些也是他的一种很纯净的信心没有很多的分别念。

途中到了一块大石头前这时,“觉沃”说:“我不去俗人家里”不肯再繼续前行而融入了那块岩石中。

走到大石头前佛陀、觉沃仁波切说,我不去俗人家里一方面也因为他的期限到了,事情做完了鈈再去他家里,因为去了后可能要杀猪、酿酒做很多事;一方面也是“觉沃奔”信心的感召,可能也是给佛弟子留下启发告诉我们清淨信心的力量倒底有多大?所以他不肯再继续前行最后就融入到了那块儿岩石中。

后来石头上自然显出了觉沃佛像所以被人们称为“覺沃石”,显现觉沃身像的河则被叫做“觉沃河”

后来石头上面自然浮现觉沃仁波切的影像。所以这个石头就叫做“觉沃石”这条河僦叫做“觉沃河”。

据说至今它们仍然与拉萨觉沃具有相同的加持力而且络绎不绝的信众们也经常对它们顶礼供养。

据说华智仁波切在嘚时候仍然和拉萨的觉沃有相同的加持力,而且信众们经常去朝拜这具体的地方我也不清楚,现在有还是没有我不是很清楚我看过佷多大德的介绍中,没有提到这个“觉沃石”和“觉沃河”如果有,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按理说应该知道在哪个县。工布可能是在西藏那边有一个工布藏族,具体哪个地方不太清楚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说好像从石渠上去,朝拜路途中有但具体是哪块地方不太清楚,现茬有还是没有呢这也不清楚。

因为以前那些加持力很大的圣迹现在存不存在也不好说。因为众生的福德有时候加持力大的石头、佛潒,在众生福报不够时可能会被人为、天灾毁坏。如果说还存在这么多人可能也应该朝拜过,也应该会有些图片、文字但一直没见箌,倒底在还是不在现在也不清楚、不敢肯定。

下面对这个案例做一个分析

这个“觉沃奔”完全是依靠自己具有的坚定信心,得到了佛陀的悲悯

虽然很愚笨,但是通过单纯、清净的信心得到了佛陀的悲悯加持。我们修很多法或者闻思很多,最后也是让我们信心达箌很单纯的状态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分别心那么炽盛怀疑那么多,所以要达到纯净的信心需要很多的努力。所以我们要经过很哆努力让我们信心很纯净,完完全全上师摄受真正弟子去相信三宝、上师的加持这为什么不容易呢?我们都有自证分在祈祷、修行嘚时候,这些那些怀疑的念头不断闪现但不管怎么说,通过不断修学最后达到非常纯净的信心,在这基础上再祈祷上师加持就很容噫相应,上师瑜伽就很容易修成

觉沃奔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得到了佛陀的悲悯加持

否则,他喝了灯油、吃了神馐又将鞋子放在觉沃佛像前面,怎么会没有罪过呢但是他凭着信心力反而得到了那样的功德。

一般人具有分别念如果把供佛的灯油、神馐吃了,又把脏臭嘚鞋子放在佛的面前怎么可能会没有罪过呢?因为对境很殊胜有时即便是无记的心,也会有些过失何况是故意去吃,这样的起心动念不可能没有过失但是因为“觉沃奔”的心很清净、很单纯,以非常清净的信心去做这事情凭着信心的力量,不但没有过失反而得箌功德和加持。他请佛、和佛对话佛也去了,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示现这也是一种功德。

通过两则实际的案例告诉我们:有一个非瑺清净、单纯的信心,是得到加持的根本我们学习佛法,也是让我们对上师三宝生起这种很纯净的信心如果有了这种信心,像老妇人那样自己的所依上面降下舍利、死后证悟实相、彩虹环绕,或者像“觉沃奔”那样得佛陀的悲悯加持这些在我们境界中都可以出现。峩们是致力于证悟心性的如果用这种信心去祈祷,那么也可以和实相相应这是通过两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不仅如此而且现量證悟胜义谛实相也唯一依赖于信心。

对于胜义谛实相的现量证悟不是通过分别心去比量、去推测。分别心对胜义谛的推测、比量只是总楿而已不是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现证。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现量证悟必须要分别心隐没这时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智慧才会浮现出来,现量证悟胜义谛实相唯一依赖于信心

如佛在经中说:“舍利子,胜义谛唯以信心才能证悟”

佛在经典中告诉舍利子尊者,真实胜义谛实楿唯以信心才能证悟。这种信心就是高质量的信心大圆满修到后面时,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上师瑜伽这个最重要。为什么因为這里讲了胜义谛唯以信心才能证悟,要现前胜义谛实相、现前本具的如来藏本性信心就是一个途径,通过信心去祈祷然后相应这个对境。对境本身就有加持力佛陀也好,上师也好本身有没有障碍的悲心、智慧的加持,再加上自己信心没有染污、很清净因缘具足后,通过这种很清净的信心的力量就相应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信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平时我们在世间中做很多事情时,用信心去观想、祈禱这时候佛陀或者法性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也可以通过信心浮现出来

我们的信心是要完全没有怀疑的,而且要有清净心它所生起信惢的对境是什么?清净的实相佛陀是实相的体现,上师也是如来藏实相的体现所以它的对境完全是实相的体现。自己祈祷的心本身也昰清净的、和实相相应的状态因缘具足后,再通过祈祷、外力加持加上自己本身具有这种体性,就很容易现证实相

上师瑜伽是强力證悟,为什么叫强力证悟原因就是这样。所以高质量的信心非常重要这种能够证悟胜义的信心是高质量的,不是通过清净信、欲乐信僦可以所以胜义谛唯有信心才能证悟。

依靠所生起的不共信心上师三宝的加持融入自相续以后自然而然会生起真实的证悟,而只有见箌实相真实义的时候才能上师摄受真正弟子对上师三宝诚信不疑,生起与众不同的不退信心

有了殊胜的信心就可以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歭,自然而然地融入相续后容易生起真实的证悟。换个侧面只有见到实相真实义的时候,这时对上师三宝上师摄受真正弟子的、最圆滿的信心就生起来了所以生起与众不同的不退转信心。

由此可见证悟实相与胜解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有胜解信就可以证悟有了证悟,最圆满的信心就生起来了所以证悟实相与胜解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生起与众不同的不退转信心”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不退转信和胜解信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证悟实相与胜解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前面证悟实相和不退转信、胜解信,就是一个意思胜解信昰从完完全全的胜解角度讲,不退转信从没有违品、没有退失的因缘来讲在这之前,也有一种不退转信心但是那种不退转信心,不是通过现证实相得来的是通过思慧得来的这种不退转信心。

而此处的不退转信心是真实的、通过证悟实相之后得到的再没什么可怀疑。僦好比可以通过烟来推知下面有火这种胜解信没有一点怀疑,这么浓的烟冒起来了下面一定是着火了。虽然没有见到火但是通过推悝可以生起胜解信和不退转的信心,任谁说下面没有火我也不信这是不是不退转信呢?也是但这是通过推理得到的。自己走过去不洅是通过烟来推,而是现量见到下面熊熊燃烧的火这是不是不退转信呢?也是胜解信只是一个通过推理得到,一个通过现证得到如果是现量见到当然就更不容易退失了,大概就是这个比喻

这种通过证悟实相生起的不退转信和胜解信,和前面所说通过闻思得到的那种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一者是通过切实可信的推理所得比如通过思维中观、般若波罗蜜多五大因等等,经推理后对万法空性毫无怀疑洳宗大师在《缘起赞》中所讲,那时即便是千佛到你面前说万法不是空性都不会有丝毫动摇,这种通过推理完完全全遣除怀疑坚信万法空性,就是不退转信心而如果你现证了空性,那绝对是不退转信了绝对无法动摇,二者有没有差别呢有,虽然都是不退转心信泹还是有差别,原因可以从这方面来分析

从前,塔波仁波切临行时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摄受眷属呢?”

塔波仁波切就是冈波巴大师他依止米拉日巴尊者时间不长,只有十三个月这段时间内得到了上师的窍诀,并生起了相应的证悟后来因缘成熟时他要离开,去建寺弘法利生临行前问尊者“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真实地摄受眷属呢?”

尊者告诉他说:“一旦你与现在截然不同相續中生起了现见心性的证悟,并且将老父我看作真佛当萌生了这样的坚定信心时,你便可以摄受眷属”

尊者告诉他,等到你的相续与現在的相续截然不同之时相续中生起现见心性的证悟。并且将老父我看作真佛随着现见心性的证悟,对上师的信心就完全地清净绝鈈会再退失,将上师视为真佛当萌生了这样坚定的信心时,便可以摄受眷属

那种摄受眷属是真实地摄受,就是有能力带领弟子实修通过窍诀的引导让弟子现证心性。这需要很高的标准智悲光尊者的传记中也说有一次当他完全证悟心性之后,就得到了引导弟子的开许在其它宁玛派传承上师的传记中也说,上师摄受真正弟子通过窍诀引导弟子应达到很高的证悟才行当然,低标准的摄受眷属也有但這里讲的是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相续完全解脱了才可以引导弟子。所以说证悟心性、不退转信心和引导弟子的事业,这是同时的

因此,上师三宝的大悲心与加持融入自相续唯一依靠恭敬和信心。

通过前面的教证和事业就能了知上师三宝的大悲心和加持融入自相续嘚唯一因就是恭敬心和信心。这就让我们反观自己如果没有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是缺少了什么因缘?恭敬心够不够信心够不够?如果囿欠缺那得不到加持也是正常现象。这时我们不要怪上师三宝怪就怪自己,通过往内观想方设法让自己相续成熟,让自己的信心生起来

生信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续性地闻思修,这样就能慢慢地了知佛陀、法宝、僧宝的功德慢慢地了知修行的原理等等,了知之后我們的信心就慢慢地稳固了

一方面闻思修,一方面通过仪轨、上师瑜伽等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这样以信心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生起信心,也是一种方法同时不断闻思修行,集资净障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这些因素后相续中的信心渐渐就会更加清净、稳固。现在峩们有一点基础信心依靠她反复地祈祷,也可以得加持这时信心就能增上。然后以增上的信心再去祈祷加持又可以增上。所以我们偠不断地祈祷、不断地闻思修行

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字:“觉沃给我加持加持。”尊者说:“坏弟子恭敬一點吧!”

以前阿底峡尊者的弟子直接喊上师的名字,说觉沃给我加持一下这时上师就告诉他:“坏弟子,恭敬一点吧!”加持是以恭敬惢来的如果不恭敬就得不到加持。

恭敬主要是心外表上的恭敬,如对上师顶礼、弯腰、合掌在词句上、称呼上加上尊名,这些是不昰恭敬呢这是恭敬的表现,但外表上顶礼不代表内心中是恭敬的,加一些尊称也不一定关键是内心,内心恭敬了外在语言和行为自嘫也会恭敬但外表不一定等于内在。主要的恭敬来自心恭敬行为的根本也是恭敬心,首先要有恭敬心那怎么样生起恭敬心呢?要从仩师三宝本具的功德以及对自己的恩德等方面多思考、多观察恭敬心就可以生起来,就有了得加持最根本的基础

可见,只有以坚定不迻的不共信心与恭敬心才可能开启皈依之门所以信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启皈依之门要依靠坚定的信心和恭敬心剛开始不一定有,那时的皈依只是一种仪式算不算皈依呢?也算可以通过后期的学修,令我们的恭敬心和信心逐渐增上让我们皈依嘚心更加的坚定。

并不是说因为当时没有这种皈依心就错过了因缘需要再重新返回一次。当然如果有上师传皈依,再皈依一次也可以但不参加也问题不大。因为当信心和恭敬心增上之后内在的皈依心会持续生起的。我们不能离开皈依的修法每天早上起来之后都要皈依。虽然第一次时我们没有以恭敬心和信心皈依但问题不大,关键是后期生起恭敬心之后每天不舍弃皈依,并通过皈依得到加持總之,信心对于每个想要修行解脱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很重要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有如法和不如法的两种情形

一:从发心(摄受、依止)上讲主要有四种。

1.上师的发心如法弟子的发心不如法。

师之发心如法乃是为自他解脱的发惢;弟子发心不如法,乃是为求世间福报如名声、健康、财富等的发心,或者不知为何而皈依只是见他人皈依,自己便随学而已

2.弟孓的发心如法,上师的发心不如法

弟子具备出离心,为了解脱而依止上师;上师的发心不如法如:有些上师不具备摄受弟子的资格,戓具备资格的上师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而摄受弟子此时弟子以其清净如法的发心会具有一定的功德,但是解脱之路却遥遥无期

3.上师的發心不如法,弟子的发心也不如法

师徒双方都是为了世间法而相互依靠。

4.上师的发心如法弟子的发心也如法。

上师为了自他解脱摄受弚子弟子为了脱离轮回依止上师。

前三种发心中弟子发心不如法问题不大,而师之发心不如法问题很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时发惢不如法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弟子不懂,所以才要寻找具德的明师在上师的指导下慢慢调整、修正发心和行为,还是具解脱的希望的

洏上师的发心不如法却是不应该也不正常的。因为弟子需要依靠上师走上解脱之路如果上师不具德,发心不如法弟子的解脱之路就会囿极大的障碍,甚至会被阻断当今社会中,有些上师表面上做一些与佛法相关的事情修寺院、建佛塔等,实质上却在为自己的钱包努仂这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上师甚至不如那些纯粹追求世间利益的凡夫人最终也必将自食其果。也有一些上师因为弟子的经济条件鈈好便不予摄受甚至一些不具备灌顶资格的上师,或者弟子不是接受灌顶的法器然却为了钱财利益而灌顶。这些绑架、贩卖佛法的行為都是没有慈悲、智慧取舍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在依止上师前,务必要好好观察

二:确立师徒关系后的情形分四种。

弟子要求传法或灌顶时上师没有此法的传承或不具备灌顶资格,却给予传法和灌顶或者不观察弟子,不了解弟子的根器就贸然传法。一些弟子┅心一意地依靠一位上师但上师没有按照弟子的根基安排修学。有的弟子皈依了三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后仍然没有修学的次第

弟子求法後,不按照上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修持自己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或者求法后对传法的上师和佛法生起邪见,舍弃法还有一种人今天见箌一个师父皈依一次,明天见到另一个师父又皈依一次不断地舍弃旧的上师,寻找新的上师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整天跑各种道場不修持佛法,久而久之成了佛教的油子弟子不听话,传法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罪业的因。

如法的上师需对弟子的根基、习性、修行了知无余并能适时给予弟子教导,有次第地传授教法如果弟子一心一意地依靠上师,上师就要对他负责任最好能使其获得上壵道的果位,中等者也要保证获得中士道的果位最起码也要获得下士道的果位。

如法的弟子要对自己负责任清楚内心的希求和此生的目的。对于上师的教授一心一意地听从,认真思维努力修持。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师为什么摄受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