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中在其他应付账款的会计分录中支付上年度款项,预算会计分录中需要走支出吗?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练习题(政府财政会计)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础 判断题 1、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与企业会计相并列的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 ) 2、适用于各級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相当于预算会计。 ( ) 3、政府会计昰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 ) 4、政府会计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但个别事项采用权责发苼制 会计核算基础( )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体系必须与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相适应。 ( ) 6、国家预算按照预算收支管理范围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 ) 7、、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从事会计活动应遵循的法律主要有《预算法》和《会计法》。( ) 8、政府与非營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评价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信息( ) 9、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各级财政机关。( ) 10、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结余( ) 三、单项選择题 1、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不包括( )。 A 公立非营利组织 B 行政单位 C 营利性企业 D 民间非营利组织 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主偠使用者不包括( ) A 纳税人 B 立法及监督机关 C 社会公众及其代表 D 货品供应商 3、公立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共同特征是( ) A 不具有国镓事务管理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 B具有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 C 税收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D 捐赠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称为( )。 A 股东权益 B 所有者权益 C 结余 D净资产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使用的会计要素是( ) A 資产 B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收入 6、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共同特征是( ). A 不具有社会国家事务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 B 具有社会国家事务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C 不以营利为目的,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D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7、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性企业的的根本特征是( )。 A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核算本期利润 B需要核算财务状况 C 需要编制预算 D需要考核财务业绩 8、不属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式的是( )。 A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净资产 C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D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9、政府会计的组荿体系是由( )的组成体系决定的 A 国家预算 B 支出 C 资产 D、收入 10、不属于政府会计的是( )。 A 税务会计 B 国库会计 C 社会保障基金会计 D 事业单位會计 第二篇 政府会计 第三章 政府财政会计概述 二、判断题 1、每一级政府财政预算都要设立相应的政府财政会计来核算和监督本级预算执荇情况。( ) 2、政府财政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执行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 ) 3、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通过商業银行办理。( ) 4、政府财政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结余、收入、支出( ) 5、政府财政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资金,鈈核算政府的实物资产( ) 三、单项选择题 1、政府财政会计的主体是( )。 A 各级政府 B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C 行政单位 D 事业单位 2、按照对财政资金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将政府财政会计核算的财政资金划分为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专用基金和( )。 A 粮食风险基金 B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引言:本文以行政单位实例详细哋解析预算会计新旧科目衔接的过程及检验衔接是否正确,该例对事业单位、行业事业单位理解新旧衔接的逻辑和做法也有借鉴作用夲文之所以要把简单例子进行细致地解析,旨在帮助那些有习惯性财务会计思维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能更好地理解预算会计的目标和逻辑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采用“双功能”(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模式,但目前部门和单位仍有不少会计人员审计部门及事务所的审计师們,因原有专业背景之故在预算会计科目做新旧衔接时,缺乏对增减事项的逻辑认识也缺乏对衔接检验的过程。再次希望本文有助于單位做好政府会计的新旧衔接及其他相关工作

(一)学习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理解政府会计的“双功能”会计核算模式其中的预算會计是为了满足决算管理,全面、清晰地提供预算执行信息还要掌握“平行记账”模式下何时才做预算会计分录?需要判断以下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做预算会计分录条件一:现金是否流入或流出单位;条件二:该现金是否是单位当年纳入预决算口径管理的资金。以上兩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学习衔接制度。行政单位先要学习理解财会[2018]3号文的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與《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如涉及基建并账的,参看上述文件(P14)其他事项(一)应当首先参照《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库〔2013〕219号),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2018年12月31日原账中的相关科目余额

(三)按照财会〔2018〕21号攵件要求,梳理和分析各项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按规定确定新账中各项预算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的金额,夯实部门决算的核算基础

完成准备工作后,开始进入衔接步骤

衔接步骤中的重点及难点分析 第一步、基建并入原账后,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再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附表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一) 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

例:某省矗行政单位没有基建业务根据原账直接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表1)

(备注:上述表1的数据做了比例调减处理,不影响分析说明)

分析:在表1科目余额表中

1、黄色阴影部分是要注意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当是账实相符的;

2、粉色阴影部分是需要做验证的,由于行政单位存货(395)、固定资产(9880)、无形资产(25)在原制度中是要做双分录的计入资产基金,并同时计入收支因此,需要检验他们的合计数昰否等于资产基金(10300)如果相等,表明记账正确在新旧衔接时不涉及预算会计调整;

3、其他无阴影颜色的科目需对原账科目余额逐项進行分析,比如是否存在暂收暂付事项及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增减事项(按照资金性质分析)。

(二)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填写《附表2:荇政单位原会计科目余额明细表二》

例:该行政单位根据财会[2018]3号附件衔接规定(P16)填写的附表2如下所示:

分析:在附表2《行政单位原会计科目余额明细表二》中要分析填列的内容如下:

1、暂收暂付事项。见附表2黄色阴影部分在其他应收款中存在暂付款项,暂借给职工资金(4);在其他应付款中有暂存款项押金(20),虽该资金按照当地财政要求上缴专户但该资金并不纳入2018年决算口径。

2、需要调整的增減事项由于这些事项会导致原账虚增或虚减净资产,需要按照资金性质把他们找出来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调减事项。即与预算资金相關的非货币性流动资产事项具体有两种,一种是资金未收已计收入,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还有一种是资金已付未计支出。唎:在本例中该行政单位中没有涉及这些调减事项。

第二类调增事项即与预算资金相关的负债事项,具体也有两种一是资金未付,巳计支出如应付账款的会计分录、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其他应付款等;二是资金已收,未计收入如预收账款等。

在本例中见附表2棕色阴影部分,该行政单位有已计支出但资金未付的应缴税费,其中:财政资金(39)非财政专项资金(4);其他应付款,财政资金(2)请注意,这些资金在分析时容易被忽略需要对原账的业务进行完整地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与支出有关但这要求分析人员对原淛度要相当熟悉。比如应缴税费、其他应付款都会与支出有关需要熟悉发放工资的完整业务,A、计发工资时借:经费支出150,贷:应付職工薪酬150;B、实际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150贷:财政拨款收入109/应缴税费39/其他应付款2,如果只找了第二笔分录很容易误认为与支絀无关,而没有把它们列入调增事项

(三)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第二步按照衔接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准备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工作底稿

参考衔接规定中(P19)《附表3:行政单位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准备预算會计科目新旧衔接工作底稿。新旧科目对应关系如下:

表3: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

(二)找出不同资金性质涉忣的各预算结余科目对应的资金结存数

这个部分是预算会计新旧衔接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涉及调整核算基础不同引起的差异及新账結转结余科目还应当与“资金结存”同步变动,因此在上述第一步附表2对原账科目余额逐项分析的工作是预算会计新旧科目衔接的重中の重。至此结合前面准备的表1原账科目余额表、附表2《行政单位原会计科目余额明细表二》、附表3新旧科目对照表来准备登帐并对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的工作底稿。如下表4所示接下来对本例中该行政单位的工作底稿进行解析。

首先需要参看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资金结存”这个科目的说明,理解这个科目具有双重性质一是预算结余科目,二是预算口径的资金实存数因此,预算结余各科目合计数(贷方余额)=资金结存(借方余额)这就表明“账实相符”。资金结存实存数有三种形态: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货幣资金要注意的是,年末资金结存仅有财政应返还额度和货币资金两种资金形态的实存数。

接着结合表1各对应科目余额、附表2棕色陰影部分和附表3,调整预算结余新账科目对应的资金结存余额即找出各预算结余科目账应该对应的资金结存的实存数。

1、与财政资金相關的“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原账“财政拨款结转”(459,表1)+调增事项(附表2中已計支出,但资金未付的财政资金应缴税费39+其他应付款2)=新账“财政拨款结转”(500)

原账“财政拨款结余”(0)=新账“财政拨款结余”(0)

原账“财政应返还额度”(2)=新账“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2)

这样,借贷必相等倒挤出新账“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00+0-2=498,找絀新账“财政拨款结转(500)”和“财政拨款结余”(0)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500)其中:财政应返还额度(2),货币资金(498)

調整完,务必要登记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同时,按照对应的金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貨币资金”科目借方记账凭证如下:

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2

贷:财政拨款结转(明细)500

2、与非财政专项资金相关的“非财政撥款结转”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原账“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结转”(552)+调增事项(即已计支出,但资金未付的非財政专项资金应缴税费4)=新账“非财政拨款结转”(556)调整后,登记新账“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同时,按照相同嘚金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借方记账凭证如下: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56

贷:非财政拨款结转(明细)556

3、与非財政非专项资金相关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本例中原账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非项目结余”科目余额为0,也没有发现涉及非财政非专项的增减调整事项

(三)检验新旧衔接是否正确?

从表4可以看到本例行政单位上述各预算结餘新账科目余额对应的预算口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为2,“资金结存——货币资金”实存数为1054(498+556)若仅考虑“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54对应的在表1科目余额表中货币资金实有数却是1250(库存现金25和银行存款1225),按理说两者应该相等,这里两者相差196就需要查找原洇了

1、先确认表4计算是否有错误;

2.如计算无误,分析货币资金是否存在非预算口径资金本例中,货币资金中包括暂收款200万押金(见“其他应付款”)属于非预算口径资金,如果将来押金归还时单位无需做预算会计因此需要剔除,剔除后货币资金为1050

分析预算口径货幣资金的暂付或暂收款项。本例中有暂借职工款项4万(见“其他应收款”)资金尚未流出单位,(1)如果将来收回时无需做预算会计分錄;(2)如果将来职工报销按照当前财会(2017)25号规定,资金借出时不做预算会计分录报销时才做预算会计分录,计入支出无论上述哪种情形,衔接时预算口径货币资金应考虑先计入该笔资金(即1054)这样就与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54)相等了。

第三步按照登记及调整後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上述分析把重点难点解析完毕后后续步骤应当僦顺了。

(一)在理解了以上行政单位实例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可结合事业单位衔接规定,行业事业单位可结合各自行业的衔接和补充规萣的要求检查或进行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工作。相比上例行政单位虽增减调整事项、非预算资金口径的资金,暂付和暂收款项等都偠相对复杂但衔接和分析原理雷同。

(二)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还应参看财会(2018)34号文的补充通知的规定,确定新账的相关科目的核算口径特别要注意的是,单位应当按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现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三)如对“不同资金性质涉及的各预算结余科目对应的资金结存数”中的增减调整事项原理不理解的可以参看本文下方链接文章《政府会計案例分析: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逻辑和原理》 。

(四)由衷地致谢某省会计领军班学员刘老师为本文提供了实例资料,鉴于各地财政管理体制有差异为满足解析内容的通用性需要,本文对资料稍作调整但不影响分析结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諒解!谢谢大家

作者:朱丹、章伟 均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专题公开课程和特设课程的授课教师

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權,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敬请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付账款的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