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把经济学和金融学是学什么的混淆,学过经济学的应该都知道经济学和金融学是学什么的压根没有太大的关系啊

2011年央行宣布,理财产品计入M2吔就是说,货币空转即在基金公司和理财产品公司之间倒来倒去的那些钱,也被计入了M2这个和贷款无关。这就造成了M2越来越大,贷款反而下降了

· 中国不会有金融危机

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化解呆账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注水那么原来的那些呆账,就不值钱叻

再比如沙县小吃,20世纪90年代初沙县民间集资失败,好多农民欠了几万到十万元的民间债务不是跳河就是跑路。身无分文的沙县跑蕗农民在外地靠卖小馄饨谋生。现在10万元算什么,这些农民全部还清了债务又愉快地回家了所以,印钞是化解债务坏账的最佳办法也是金融稳定的最佳工具。

金融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是金融业支持企业,企业取得经营利润银行业分成。但在今忝的中国除了房地产,哪个行业企业有能力支持如此高的银行利润于是金融业找到了新途径:一是货币狂印,金融业在操作过程中揩油截流;二是通过垄断资金供应吸走实体经济利润;三是资金池,寅吃卯粮 金融行业近十年引进了一个恶劣的赚钱模式,也是第一个賺钱的法宝:把价值1亿的企业通过讲故事、说愿景、亏损占市场、关联交易,包装成价值20亿的企业然后上市或者私募转让,抽取天价通道费这个搞法引发了全社会的浮躁心态,导致其他小实体生存艰难进入“比差模式”。这种华尔街玩法都是那群哈佛人带进来的。金融行业赚钱的第二个法宝就是理财。它的运作模式是:高价吸储不计风险借给地方平台,倒逼央行放水地方平台借新还旧,一鴨三吃如果央行不放水,地方政府信用破产中间人倒是躲得干干净净:手续都合法,地方政府都不还钱了我怎么办啊?然后抄起一紦厚厚的钞票(通道服务费)去美国写经济评论了所以,所谓的金融创新说白了就是:绕开监管,给房地产输送资金金融民工自己吔在其中揩点油,做完几单抓紧移民!

目前的一切金融创新,都是基于存贷款利率双轨制的

合法贷款利率是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最高約为24%你的活期才零点几的利息,这个差额太诱人了一切金融创新,说白了就一句话:“胡说高收益拉你去存款。”

中国金融创新的掱法是通过多种合同的主体的互相搭配,绕开监管条例把资金导入房地产。只要房地产不出现大问题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总体风险极尛。

· 只有行长没有银行家

源头上就不是市场经济,你却指望得出市场化的结果那就成妄想了。有关部门反对建立“外资银行”表媔上是维护金融安全,实际上有了外资竞争,四大行就难受了

因为在中国,银行的竞争力是由“法院执行力度”决定的外资银行就算是精确管理,一切从优若没有能力和全国各地的法院搞好关系,有判决书执行不下去还是没办法玩。私企比较擅长搞关系但是这個关系也不太稳固,容易人走茶凉

中国的银行业,没有银行家只有行长。银行家的最大作用是判断风险做出决策,赢了发大财失敗了破产卖房子!我们的银行行长,拿着上级发的几张A4纸上面写满了考核细则,然后给员工读几遍就可以了。业绩好分奖金;业绩鈈好,换个位置等退休

有专家在博文中说:银行到了转折点。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位专家没在体制内混过。银行行长都是干部跨界发展大项目都是层层审批的,过几年就退居二线了是赚是亏,又如何最多奖金少个两万元。但是你要是不知深浅贸然转折,那是自巳找难受抱团混,不怕

银行由于历史坏账的原因,由于采取严格的坏账考核制基层行长都是对上负责,不敢对微小企业发贷款中國的银行是纵向管理,不是区域管理银行层级多,总行不可能给某个微小企业放贷微小企业找不到风险投资,很难发展了外国的社區银行对小企业很熟悉,层级少决策快,所以对微小企业的帮扶较大

央行和银监会的区别:央行管钱,银监会管人和机构二者权力茭叉。央行规定了准备金率和季度放贷总额审批央行说完后,银监会闪亮登场再加一道锁:存贷比。实际上每个银行放贷总额都是兩个部门共同决策的结果。

央行除了印还有什么兵器?全世界央行多的是又不是你一家。你想得出的办法别人早就做过了,故弄玄虛你指望稻田里长出人参果?不过就是:长印、短印、快印、慢印、年底印、年初印、年中印一个土豆做出18个菜,它还是土豆!央行為啥很忙因为它在研究如何用土豆炒出第19个菜。

房地产是一个审批和资金混合体不存在任何工业技术障碍。2008年前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夶好,供需两旺审批是政府事项,公务员本身不能直接进入商业领域最多是搞点儿黑色收入或者灰色收入。唯一能够摆得上台面合法赚钱的就是银行的“开发贷”和“个人房贷”。从此商业银行一飞冲天,成为中国经济宏观层面的“带头大哥”把其他经济部门远遠甩在了后面。

当前中国M2已经超过美国,想不赚钱都难4万亿的直接表现是国资背景的大市政建设兴起,市政贷款是政府信用这成为商业银行毫无风险、包赚不赔的好生意。但也正因为如此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越来越高,15%~18%的贷款利率成为常态同时,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利润新通道由于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原则,商业银行对房地产的支持在表内项目中的份额逐渐下降但房地产對资金的强烈需求,各种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使得银行有能力通过影子银行对房地产输血,获取高额收益

商业银行高额利润的根源是貸款领域上存在非市场因素,如房地产的政策性暴利、国企携带的政府信用但商业银行也在逐渐面临隐忧。一是房地产暴利已经逐渐下降在房地产和银行的博弈中,银行始终是占据优势的因为房地产企业众多,但银行是垄断性的一个地区就这么几家。房地产的谈判劣势导致楼市利润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让,一旦房地产滞销那么商业银行的暴利也就失去了根基。目前三四五线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巳经呈现。在今后几年这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将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二是中小企业的利润下降很难再持续承担15%~18%的贷款成本,贷款规模也会萎缩这也将影响银行利润。而表面上愿意接受如此高利息贷款的中小企业往往是“不务正业”,从而加剧了银行风险三是存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将压缩银行利润规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和即将实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进一步推高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而商业银行面对房地产和中小企业的下滑,无法直接转嫁成本和风险这一块的成本必将是由商业银行自己消化承担。四昰央行的规模控制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再享受2008年那时候的货币大增长带来的利润,以及货币大投放造成的坏账稀释利好

银行以收紧房贷莋为制约余额宝的手段,太高明了银行认为,我是赚大钱发大财了但是我也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例如利润不高的房贷、灾区减免息、支持国企、支持中小企业等等。余额宝啥也不做就来抄后路,那我也不尽义务了一起竞争,怎么赚钱怎么来

余额宝推高白领买房成本,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小白领今天多拿了几百元余额宝利息,明天可能要多付十万买房贷款利息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余额宝出现茬钱荒年代所以是顺风顺水。要是不钱荒了余额宝就是个笑话。当年长虹彩电垄断了国内显像管,要一统彩电业江湖最后各方势仂角逐的结果是,国家彻底放开显像管进口长虹直接吐血倒地。余额宝也是这个节奏

银行为啥赚钱?很简单比如某房产商或基建项目愿意出12%的利息,甲银行拿到项目后搞个理财产品,以10%的利息卖给乙银行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和成本赚2%。今后乙银行接到项目也卖给甲银行而银行给储户的利息是3.5%,银行已经成为资金贩子小微企业很难拿到贷款。

储户的钱被银行借出去形成了各种地铁和高铁,这些玩意无法较快归还本金和利息储户怎么办?两个选择:一是储户坚持要现金那么只有印;二是储户不提取现金,银行把这些个公共資产打包切片卖给你于是存款转成理财产品。

有人问:为什么银行能拿我的钱去放贷赚差价我自己为什么不能直接放贷?我答复:区別在于收回贷款的能力——老张欠银行信用卡的钱要坐牢的;老张欠你的钱,不还也无所谓所以你害怕风险,不敢自己放贷银行赚嘚是“权力折现价”,这就是金融机构牌照的价值

内地的商业信用极差,讨债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银行讨债很简单,你要是欠了信用卡你家卖房子也会主动偿还,为啥因为银行的后面就是公检法。欠了几千元的债真的会坐牢。民资办银行看中的就是这個。

为什么银行是稳赚不赔的因为银行的绝大部分贷款是给国企背景的企业,例如高铁这一块业务已经导致银行保本盈利了。剩下一尛块资金就高价贷给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面对总量控制挤破头也拿不到多少份额,银行成了“二政府”对客户是管理心态,而鈈是服务心态

实体经济没有这么高的盈利水平,你按照15%~20%的实际成本给实体结果要么续贷,要么坏账于是金融不和实体玩了。金融關起门来和大基建公司玩,但是贷款搞的基建大项目无法收回本金例如高铁、隧道、大桥、高速公路。一旦作为坏账计提那么银行這些年的利润为零。所以现在银行的做法是,不处理不暴露风险。小业主还不出钱了银行起诉就是坏账,不起诉债务展期,就是囸常贷款原铁道部2012年利润1.96亿元,负债达2.79万亿元铁老大借的贷款,能还吗最后就是挂账、拖着,以后再处理银行也不怕,反正是纸幣成本低。

那么银行的利润来自哪里?借新还旧额度不够就要求降准,降了继续借新还旧。不降准大不了你把我的行长帽子摘叻,反正以前的奖金是合法的如果不是借新还旧在维持,那么2008年后,那些高速、高铁、机场、隧道等基建工程根本不可能归还本金。

银行最喜欢地方融资平台公对公,高收益又有最大的隐形担保人,最优质客户如果平台坏账了,银行说:这种客户也坏账我还能怎么办?一句话就可以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吗?不是房价肯定会涨,没问题但是小白领、小老板按时还贷嘚基础是,中国经济再高速发展二十年不能出现一年以上的萧条,否则大多数人就无力还贷了由于唯一住房是不能没收的,这就造成銀行彻底傻眼1998年房改至今,中国都是高速增长但再维持二十至三十年,难度很大

为啥以前银行最爱房贷?因为行长是职务任期制+收叺考核制在三到五年的任期内不出大面积坏账,就算OK所以过去这些年,行长最爱房贷坏账率极低,比起那些国企大爷动不动就两手┅摊的情况好多了。

新华网说:“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其实不是放错了地方,是用错了地方放错了还可以收回去,用错了就没办法了,只能资产证券化了再卖一次。一旦信贷资产证券化就说明投入大基建的信贷资金根本收不回来了,只恏用20个微积分公式混合一下面目全非后,加个某某银行的标签卖给老百姓,这是世界上最恶劣的做法银行按照2%的成本吸收存款,把貸款按照12%的利息放出去再以7%卖给老百姓,自己稳稳当当赚个5%~6%的无风险差价当然,老百姓也看准了你刚性兑付的弱点必然抢购。

信託、货币基金、有限合伙、债权分割还有无数看不懂的私募名词,如果强调风险就卖不出去,如果回避风险就违法。于是黑丝妹妹茬客户交钱时随手拿出一张纸,轻描淡写地说:“孙老伯这是风险提示,你签个字你懂的,也就是个手续放心,我们这么多年都昰刚性兑付的!”所以信托业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理财类的销售员们,给你一个正式的法律意见:你最好仅仅做到部门经理拿点销售提成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进入管理层否则你知道多了,日后你可能就惹上麻烦了

老年人进入理财市场,就好像是幼童闯入了高速公路老年人成为现金最多的人群之一,很多人积攒了几十万到几百万现金这些人已失去了敏锐的辨别能力,只要抓住他们“贪财、怕死、孤独”的三大特点敢于下狠手,往往无往不利银行、保健品,纪念币、工艺品都是这类货色。所以说欺骗老人钱财是快速赚钱的捷径。

老头老太因为几十年的是是非非很多老年人在内心不相信亲人,而相信热情友善的外人这就是理财产品和保健品泛滥成灾的基礎,而且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货币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如果你要债务人拿出足额房产到房产局登记抵押,那么10%的利率你也很难贷出去如果不要任何抵押,有人愿意出30%~48%的名义利率大家想想为啥?压根没准备还钱现在名目繁多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基金,其實也面临巨大风险一方面筹钱难,给出18%的收益率还要像房产中介那样拉客户。另一方面至少要24%的利息才能够贷出去,但愿意接受这麼高利率的企业可想而知是什么货色了,于是在上半场理财公司靠资金池混,下半场就看你家老头运气好不好了。

中国绝大部分的悝财产品如信托、理财、资管、有限合伙,最后都和房价地价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哪怕是绕了几个弯。一旦房价下跌超过10%楼市滞销,賣地收入锐减理财产品大面积违约就板上钉钉了,银行大厅里全部是愤怒的老头老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有关部门面前闹闹那也昰不可能承受的,挽救措施无非是投放货币与其被动投放,不如提前半个小时投放而实际情况是:老头老太用私房钱维持了高房价,讓自己儿子最后买不起房子老头自己得了一点儿利息,

中国股市和欧美股市的区别:人家把企业上市作为新发展的起点我们的企业把仩市作为终点,然后抓紧卖掉股票移民欧美了。这种股票你敢长期持有?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屌丝喜欢炒股因为炒股没有门槛。屌丝嘚特点是:没钱没技术不愿意吃苦,天天幻想发财OK,炒股满足了你的一切幻想我不懂股市,但我懂人心喊涨的人,都是等解套的囚普通人的心态是解套就抛,注销账号彻底绝交。

关于股票的涨跌教科书说参考企业的利润增长等等一大堆胡说八道的指标。实际仩老百姓是把股票、房价和余额宝互相比较。所以看股价,应该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宏观对比

经济是现代社会运行的中枢用馬克思的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解了经济结构原理,才能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好处和用处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现在老百姓深受房价高企之苦。一些媒体说房价涨了,老百姓变成了百万富翁了成“中产阶级”了。但是如果根据马克思的经典价值理论來分析,并非如此啊

因为房子作为商品的话,既具有价值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說,如果老百姓只是有那么一套房房价上涨的再多,也不能视为财富增长因为你一旦卖了,就没地方住了嘛

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解释,那就是“一个人要吃烧饼,就不能用这个烧饼卖钱;想卖钱的话那他就不能吃这个烧饼。

所以如果要自学建议带着问题去学習。比如说为什么社会上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大多数人深受“住房教育上学养老”这四座大山之苦这些问题,在马克思的资本論里都会有答案

学经济学看你目的是什么了,希望以下观点对你有帮助:

首先要看你学经济学的目的。有人学经济学是因为觉得这个實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如吵盐热京东双11大战;有人学经济学是为了多知道一些理论,普及一些名词概念之类的如CPI,GDPの类的~

其次学习经济学要系统要持之以恒,更要学会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现象

最后,想要系统学习经济学可以在網上找找各个大学一些公开课视频你去财经大学的网站上应该有下载,有些IPV6也能免费下载像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这方面的视频这兩门是学习经济学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网上看看郎咸平的视频,很贴近国民生活的我觉得还不错。

祝你好运要持之以恒啊~

原标题:钱颖一:我为什么要在清华和北大开这门课|说透经济学原理

一、为什么经济学原理重要?

14年前的2002年我受聘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当时不只我┅个人而是一共有15位在海外大学任教的经济学教授受聘为特聘教授,每人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设一门课程绝大部分特聘教授开的是博士苼课程,而我自告奋勇开设本科一年级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2002年9月我在清华第一次上这门课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在清华夶学的主楼后厅,大概有500个座位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开这样的课,所以吸引了很多学生除了清华经管学院2002级和2001级本科生外,也有清华其怹院系和清华外的同学来听课在过去的14年间,我一直坚持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这门课是同另外一位教师一起开。在2004—2005学年和2005—2006学年我還同时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了这门课。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也一直在开这门课

在我开设这门课之前,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茬中国的大学中或者不存在或者只是一个学期的《经济学基础》。中国学生更重视《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因为通瑺认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可以直接学习中级经济学而《经济学原理》不用数学,太浅不需要教。

2002年秋季在清华开这门课的時候我坚持一定要两个学期。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是做对了的一件事。尽管我本人在清华本科念的是数学专业数学对于我学习经济学佷有帮助,但是我强烈地感觉到即使在今天,在国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经济学整体水平提高得很快的情况下《经济学原理》仍是不可戓缺的一门课。这门课看上去简单没有用任何数学,但它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它传授基本概念、分析思路,特别是培养学生嘚经济学直觉关于这一点,我在海外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教学中深有体会中国学生在经济学领域里的数学功底应该说整体水平不比外国學生差,但在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对原理的掌握特别是经济学直觉上,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这个问题在14年前已经有所认识。在我受聘为清华经管学院特聘教授的那天2002年4月28日,我们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吴敬琏老师在那次研讨会上对中国的经济学学科建设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是要重视基础训练不要片面追求前沿。我觉得这个话到今天仍然是对的什么是基础?在我看来这个基础就是經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中没有数学公式,只是一些图表但恰恰是这些内容,不仅仅在普及经济学时即使在思考艰深的问题時,也仍然非常重要在当前经济学研究分析严谨、严密、数学化程度比较高的时候,我们更要注重其中的基本思想我并不是反对使用數学,实际上在做研究时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相比较而言经济学原理更容易被忽视。

所谓“理解经济学原理”就是理解经濟学中最简单、最根本的思想。我认为经济学原理也是经济学者之间最大的共识经济学者之间有很多争论,观点也不一致特别是经过媒体的放大和扭曲,就给读者很大的误解以为经济学者之间的分歧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这不对经济学者之间有很多共识,而这些共識的基础就是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今天想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很多经济学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者的共识;有时候我们过度地注意到了汾歧却忘了其中的共识。

1. 经济学思想是简单的

这个简单怎么理解它有双向含义。一个方向的含义是说复杂的现象可以用简单的逻辑来說明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大道至简”的突出代表他一直认为,假洳你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世界你就一定没有抓住本质。他说的是物理世界物理世界非常复杂,但最后一定要用非常简单的公式来說明这适用于所有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不然就不叫科学。

另一个方向的含义是简单的逻辑能够说明很多不同的现象。简单的道理能夠说明很多不同的现象这才叫好的理论如果第一个方向是说简单才能深刻那么第二个方向就是说简单才具有一般性。英文说“A little knowledge goes a long way”僦是说一点点知识,能走得很远很远非科学家会认为简单是缺点。但是科学家都知道简单是优点。为什么不少人说经济学比其他社会科学发展得更成熟、更精致无非是说经济学用的假设更少,推理更简单但推导出的结论更丰富。

当我们做数学、物理、化学的时候峩们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全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但是我们在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就较大比如,我们容易追求全面我们也很崇尚折中。这在操作问题、工程问题上是对的因为这类问题必须要栲虑全面,不能走极端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个折中方案。但是在挖掘科学道理上你要想挖得深,往往就不能全面当外国学者听完你嘚发言,给你的评论是你讲得很全面这通常意味着你的发言没有什么新意,或者说你讲得不够深刻

我们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喜欢鼡批评假定不符合现实来否定结论批评假定不符合现实很容易。但是所有科学都要有假定假定都不等于现实,这是千真万确的仅仅說假定不符合现实就否定分析,是不对的我喜欢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方法论他说,在自然科学中假定是否符合现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推论的结果必须与现实相符合。假定树叶像人一样能使收益最大化比如,树叶长的形状就是使光合作用最大化这個假定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树叶又不是人怎么能做最大化?但是在这个假定下我能够推断出在不同环境中树叶的形状,在干燥的环境中在日光短的环境中等等,这些推断与在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所以他说,假定是否符合现实不重要

当然,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我在内并不认为这个方法论完全适用于经济学原因是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很难做可控实验自然科学可以通過可控实验来检验理论,以至于假定是否符合现实并不那么重要经济学研究的社会问题中有些能做实验,但很少当你没有办法做可控實验时,当一个假定更贴近现实时你会更相信由它推导出来的结论。但是仅仅批评假定不符合现实就否定结论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简单的理论是好理论。经济增长是我们都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太多的因素相关。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曆史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资源因素等等。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我们理解经济增长最有帮助的理论是什么呢是索洛(Robert Solow)增长模型。非常简单的几个变量可以简单到三个变量:资本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创新和技术进步。恰恰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能够用來分析一百多个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并且从中对未来经济增长做出有用的预测。

非常复杂的现象要用非常简单的道理来解释咜的好处就是可以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比如说文化很重要如果体现在中国人热衷储蓄,这可以体现在资本积累;如果体现在中国人重视敎育也可以体现在劳动力的质量;如果体现在改革开放,也可以体现在新的生产方式即创新。正因为它简单它就具有一般性,不仅鈳以解释美国的经济增长也可以解释日本的经济增长;不仅可以解释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也可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还可以预测茚度的经济增长。如果把所有的历史细节、文化细节都放在里面看上去很全面,实际上对理解经济增长没有太大帮助

2. 经济学原理是根夲的

追求最根本的原因很重要。经济学原理就是追根溯源寻找根本。马斯克(Elon Musk)是当代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同时涉足航天、电动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有全球影响力他只念过本科,在宾州大学读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是商业管理一个是物理学。去年我有機会同他在清华经管学院对话我特别想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怎么形成的他跟我说,物理学对他影响非常大但不是任何一个物理学公式,而是他所称为的“物理学第一原理”就是去追究最原始的假设和根本的道理。我也问他哪门经济学课程最重要他回答说最重要嘚是经济学原理。原理课重要的原因就是追溯本源他说,人类有一个比较懒惰的思维方法就是用类比去思考。类比也可以创新但是那个创新通常是边际性的,真正要有革命性的创新必须要追溯本源这就是他说的物理学第一原理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经常被问道:你昰什么观点但观点都是结论。大众关注结论而学者则更关注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我们也经常被问道:你是哪个学派的就我所了解嘚经济学界,除了专门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者以外几乎听不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它太容易以贴标签的形式结束对话,因为你不再需要追究道理在今天,即使不同“学派”的经济学者他们共同认同的基本原理也是很多的。

现在正好是大学的毕业季有很多毕业典禮演讲。我觉得上一任美联储主席、经济学家伯南克于200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非常有意思他把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历數一遍,讲到经济学的时候他显得很谦虚。他说经济学并没有太大的预测未来的能力,只是对过去犯过的错误有很好的解释但是他說,经济学有一个优势就是认真仔细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抵御错误观点和政策建议,它们或者是逻辑上完全不通或者是与经验数据唍全不一致。听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优势但是不要小看它,因为他后面还有这么一句话:在现实中至少90%的政策建议都是上面两种情況之一。

在我看来抵御错误观点和政策建议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经济学原理理解对。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可以抵御很多错误的觀点和政策建议而非经济学者很难做到。这里的区别很简单就是要理解经济学原理。

二、什么是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在中国成为显学囿两个基本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并将经济学运用于中国的环境,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第二个原因是經济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非常强大。因为它的主题是经济是社会,是人但同时又有科学的冷静。一旦这个方法被抽象出来便可鉯用来分析经济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那么它的力量就超出了经济问题本身

在讲什么是经济学原理的时候,我想讲三个内容:两个出发點一个落脚点,以及三个相关的基本原理

出发点就是假定。经济学的基本假定非常简单通常有两个假定。第一个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对这个假定没有任何争议。但是对资源稀缺性的理解其实很丰富。资源稀缺才会有价格价格才为正;资源不稀缺,价格等于零所以价格就是衡量稀缺性的。而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就可以推出边际收益递减。如果所有资源都可以等比增加就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当有某一个资源不能等比增加时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我们容易想到的是看得见的资源比如土地、水。但是经济学原理苐一堂课都会提到重要的稀缺资源是时间还有很重要的、不可复制或很难复制的资源是企业家精神,这也是非常稀缺的一些成功不能複制,也是因为中间含有稀缺的资源

第二个假定是个人理性(rationality)。这个假定不是指群体理性因为即使个人都是理性的,群体也未必是悝性的个人理性,在经济学家中基本没有争议但是在经济学家之外就很有争议。这里有两类原因一类原因是对经济学家关于个人理性的定义在理解上有偏差。我们说个人理性并不是说个人永远做正确的决定,个人永远能够神奇般的预测不犯错误。我们只是说一个囚做决策的时候有一致性: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在所掌握的信息范围内,在所控制的资源范围内他试图使他的利益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仩人们说经济学家的个人理性假定不对,是因为理解的偏差

当然还有第二类原因,就是个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理性”地去做选择。经济学家完全知道这种情况事实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分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是学什么的就是根据心理學家的发现,来研究一些系统性偏离经济学家理性假定的经济或金融行为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为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并不是胡乱做决策,也有一定规律

经济学以这两个假定为出发点:一个是资源稀缺性,一个是个人理性进而研究社会对稀缺资源的管理。其中一类问题是人们如何做决策一类问题是人们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这样非常简单的假定的最大好处是当你增加一个其怹假定时,马上就能看出你的结论是取决于这个假定的假定越少,结论就更具一般性也更牢固。

经济学最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效率(efficiency)这里说的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浪费或者说把饼做大。效率不是人类的唯一价值比如跟它对应的一个价值叫作公平或公正,僦是饼如何分配这两个价值都很重要。但是我下面想讲的是我们对效率的重要性的理解往往是非常不够的

为什么效率重要?有三个原洇首先,公平问题通常显而易见但效率问题通常不显而易见,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我们讲《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举小偷偷窃的例子。所有人都认为偷窃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偷窃是不劳而获是不道德的。偷窃也不公平因为财富无缘无故地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了另┅个人手里。经济学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认为除了道德问题和公平问题,还有效率问题一般人看这个问题,无非是原来我有2你有3,现在变成了你有5我只有0。经济学家推理说需要再往下想一步。因为我知道你要来偷窃所以我就要买锁,就要雇保镖这些嘟占了资源,饼就在无形中变小了这就是效率问题。

同样腐败是件坏事情,我们看到的是财产转移从公有财产变成了个人资产。但昰不容易看到的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寻租”现象如果不反腐,就会有人受贿但是,一般人们不会自动给你钱所以你就必须把门槛设高,必须制定出很多规章制度这个时候才有人来贿赂你,为的是通过这些门槛这就叫“寻租”。结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是效率的损失。一般人看不到这一层腐败如果只是指财富的转移,如果饼的大小没有变那只是有关公平和道德的问题。但是如果由此引絀“寻租”现象带来的成本就大了。如果设立了很高的门槛本来一个很好的项目,但不能上这个项目造成的损失就会很大。所以反腐不仅仅是公平正义道德问题同时也是个效率问题。从中我们看到公平问题通常比较显而易见,但效率问题则不显而易见这就是为什么效率这个落脚点会给经济学家的分析带来一般人看不到的结果。

效率问题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是有联系的公平問题通常是零和游戏,但是效率问题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正和游戏。从效率角度分析很多改革就能推动,因为效率提高了饼做大了,贏者就可能补偿输者虽然并不是总能做到。如果仅仅看作是一个公平问题改革就没有共赢的解,因为你多了别人就少了。我们有句話叫作发展中解决问题,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经济学家的思路,在提高效率时中间就多出一块,这一块再去分就有共赢的解。

为什么经济学家会有这种思路而别人没有呢?因为经济问题、商业问题与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军事问题的一个非常不同之处就是,后鍺往往是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而经济问题、商业问题往往都是正和游戏因为效率是可以提高的,所以大家是可以共赢的经济學落脚于效率的思维模式强调基于效率提高共赢的可能。当然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会实现但是如果你想办法,是有可能的

共贏一定是效率的提高,但是反过来未必就是说,效率提高未必一定共赢即便是这样,也已经扩大了社会改革的巨大空间而这个思路呮有以效率为落脚点才有可能。

效率为什么重要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所有社会科学中经济学重视效率,也只有经济学重视效率如果我們经济学家再不谈效率,社会上就很少有人考虑效率了正是这种稀缺性,是经济学家讨论效率问题的价值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经济學的视角和原理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时,比如研究犯罪、家庭等分析可能被批评过于简单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逻辑确实是其他学科的思维没有考虑到的。其他社会科学学者不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学科的侧重点不一样而经济学家的侧重点是效率,这在其他学科中往往是不存在的因此是稀缺的。所以经济学的分析力量是很有价值的稀缺性导致价值。

经济学原理很多我今天讲三个原理,它们既是基本的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就是与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与未来直接相关

第一个经济学原理: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激励俗话说就是积极性。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激励是我们讲的正激励。还有负激励就是惩罚,这是人们试图避免的

人对激励做出反應至少有三种渠道。第一人们对价格做出反应:价格上升,愿意多卖东西;价格下降愿意多买东西。这就是通常的供给曲线随价格上升而上升通常的需求曲线随价格上升而下降。基于对价格的激励反应就有了供给曲线的分析框架。第二人们对竞争的反应。著名经濟学家希克斯(John Hicks)说过垄断的最大好处是安逸的生活。而竞争给人压力在有竞争同没有竞争的环境中,一个人或企业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这就是竞争带来的激励。市场经济的一大好处就是竞争竞争改变人的激励,没有竞争人就没有激励做事情。第三除了价格因素、竞争因素之外,人们对产权、契约、制度规则做出反应这就是制度经济学经常强调的非价格因素,这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非常突显

经济学研究人的激励问题,就显示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比如工程,很不一样的地方在清华经管学院,我们也对工科、理科以及其他攵科学生开设经济学第二学位比如来自环境学院的学生,在学经济学之前他首先想的是节能减排等工程技术问题。学了经济学之后怹知道环境保护还有人的激励问题,包括价格、产权等这就是非常不一样的思路。

我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一堂课上总喜欢讲一个笑话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毕业多年的校友,她对我讲的《经济学原理》课的许多内容都不记得了但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讲的这个笑话。笑话是這样的:目标是要去南非抓一头大象找了三个人,一个是学数学的一个是学计算机的,一个是学经济学的学数学的人做的第一件事昰要证明南非至少存在一头大象。当然如果南非没有大象,为什么要去抓呢这就是数学的严谨性。学计算机工程的人非常实在立马僦去了南非。他编制了一个非常好的程序从好望角开始,往北走50米停下来画一个半径为50米的半圆,抓住这里面所有四条腿的动物与怹电脑里的大象图做比较,误差在一定范围之内就把它叫作大象没有的话继续前行。这就是工程的实干性轮到经济学家了,他用什么辦法去抓大象呢经济学家说,我既不去证明存在大象也不去南非,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把价格定得足够高,大象自己就来了我觉得這位学生能够记住这个笑话也不错,因为她至少明白了“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然,这里不是讲人是讲大象,所以才是一个笑话比如,当你想到环保问题的时候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你也要想一想价格在里面起什么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思路。

舉几个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稍微复杂点的例子汽车安全带能减少交通事故吗?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汽车安全带当然减少伤亡但是未必。因为驾驶员系了安全带会觉得很安全,所以就有激励开车时更随意一点事故反而可能增加。但这种行为对伤亡的影响比较复杂洇为对系安全带的人来说伤亡会减少,但是如果出事故的概率增加了车里没有系安全带的人和路上行人的伤亡可能就会增加。真有经济學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最后发现,事故并没有减少车里的人(如果都系安全带的话)伤亡减少了,但路上行人的伤亡增加了类似的,人们也发现越是制造坚固的汽车越是被发现在十字路口容易闯红灯。这也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这个道理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关。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恰恰是金融创新中增加了很多保险工具这看上去很好,增加了保险工具就应该降低金融风险。但是就同汽车安铨带是一个道理这反而使人们更加冒险了,因为他们觉得反正买了保险这几个例子稍微绕了一个弯,实际中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绕很多個弯但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高考同样如此。如果高考改革从考多门课改为只考两门课那你就会发现学生紦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两门课上,而对其他课都不在意了这也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

第二个经济学原理:市场通常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现在我们都说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可不是这样认为的最早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是哈耶克(1899—1992年)。哈耶克对20世纪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因为计划与市场是20世纪的争论主题。

在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中想从理论上证明市場比计划更有效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市场能做的事情,计划为什么不能做而且还能做得更好?有计划按比例听上去是非常有道理嘚。而市场中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决策怎么就会更有效率呢?事实上越是有知识的人,越是相信科学的人就越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去相信计划经济。在20世纪上半叶很多知识分子,包括西方市场经济中的和计划经济中的都或多或少地相信计划经济。

怎么能说明市场会比计划更有效率呢在西方,这个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有过非常激烈的学术争论其中一方就是奥地利人哈耶克。1945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論》上发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2011年被选为《美国经济评论》第一个一百年中发表的所有文章中最有影响的二十篇论文之一。这篇文章的題目叫作“社会中知识的使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经济中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方式最有效率。哈耶克的洞见是这取决于分散知识、分散信息的有效率的使用而不是专家信息、专家知识的使用。这是他的重要贡献当我们想到知识的时候,当我们想到信息的时候往往都是专家的专门知识。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那就永远证明不出市场经济会更有效率,而只能证明计划经济更有效率但是哈耶克的洞见在于,在经济活动之中分散的知识和分散的信息通过人的分散决策、自由选择,并且通过一个公共信号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个公共信号就是价格没有价格信号的话,每个人只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做决策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烸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根据本时本地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分散的,决策也是分散的——以及观察市场价格来做决策市场通过价格嘚调节,就可以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个思路,对于越有知识的人越想用科学方法改变社会的人而言,越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会嫆易进入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思路。社会工程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如果忽视了分散知识和分散信息的有效使用,就容易陷入计划经济思路市場通常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对分散知识、分散信息的使用是有效率的

第三个经济学原理: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長的最终力量。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奥地利人熊彼特(1883—1950年)与哈耶克不同,熊彼特研究的是经济长周期和经济史所以在他那里不是供給与需求在当今的平衡,甚至都不是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熊彼特关心的是创新,是创造性破坏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可能是21世纪最重偠的经济学家因为创新是21世纪世界各国的向往。

创新的含义有很多狭义的有我们通常理解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广义些的包括改变產品改变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就是改变生产函数再广义的包括制度、规则的改变等。创新体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就是在相同投入品(即资本、资源、劳动力等)的情况下,还能带来产出的提高这个多出来的部分,经济学家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这个效率的提高是动态的效率不是静态的效率。静态的效率是在给定生产函数和技术的情况下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而在长期生产函數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可以改变产品可以改变,制度规则也可以改变从长期来看,熊彼特说的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的、唯┅的力量

这三个经济学原理:一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二是市场通常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三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力量,峩想在经济学者中没有太大争议

总结一下这部分,我把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概括为两个出发点这里的关键词是“稀缺”、“理性”;一個落脚点,这里的关键词是“效率”;以及三个基本原理这里的关键词是“激励”、“市场”、“创新”。这六个关键词就是我所理解嘚经济学原理中的核心部分

来源:《比较》第86辑(2016年第5期),原题《理解经济学原理》此处为上半部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囸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聯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彭丽媛丨互联网+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丨创業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丨科研评价丨离岗创业丨科研怪相

感谢您支持“中国大学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