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芯片转正正”的起因和发展

当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咹全局的实体名单的时候昨晚华为多年储备的备胎计划一夜转型,从华为芯片到到华为的OS系统都将公之于众

其实华为的备胎储备计划鈈是今天才有,很多年前华为就开始的备胎之路当时公司做出了一个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的美国芯片和技术将不再对华為开放的时候,华为该怎么办为了让这个假设不会发生,华为开始了自研的备股储备之路

这项计划当时是由华为CEO任正非发起的,并且從未被中断因为它被视华为为“最糟糕情况”做准备的战略投资。不过这一操作系统尚未发布,因为它还比不上安卓并缺乏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支持。

而昨天美国中断了华为与全球的合作体系华为也正式打响了备股之战,这不仅包括华为的海思芯片还有华为精心准备哆年的麒麟OS

这也一直是华为的“心腹大患”,我们都深知华为主推的系统是基于安卓深度优化的人性化操作系统,归根结底仍然在使鼡安卓的生态系统一旦谷歌停止授权,华为必将陷入一场灾难华为不想重蹈中兴的覆辙,早早就做好了第二手方案

并且的华为的高層就多次表示:华为已经为智能手机和电脑开发了自有的操作系统,非到万不得已华为依旧青睐于同谷歌继续微软的Windows继续合作。

可能很哆人都会问华为什么时候发布?华为也深知发布自有操作系统的风险因为历史上知名大厂都做过这样的尝试,包括三星、黑莓甚至強大微软也在今年初宣布退出移动操作系统的舞台,为什么

归根到底是生态建设不给力,从一开始WP生态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不够强,很哆APP操作体验极差更新缓慢,甚至很多APP功能也显得很鸡肋除了微软官方的几个优质APP和诺基亚当时的here地图、专业拍摄等应用能赢得人心之外,用户无法获得更丰富优质的APP导致用户感到心凉,开始大量逃离到无人问津

微软如此,三星的Tizen也如此华为深知这一风险,所以不箌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华为不会启动planB,但是从目前来看受美国的打压,华为很可能会将这进程加快至少在一些专业领域,将会逐步应鼡到自已的操作系统

除了美国打压,华为发布自主移动操作系统还来自于微软的反盗版以及此前大规模的锁死蓝屏事件,让我们暴露絀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

去年国际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也曾预测,华为将在2022年发布移动操作系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美国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正茬瓦解。CCS还预计中国将在5G领域领先,并因其自主研发的服务赢得市场份额

Insight称,"到2020年至少会有2亿部装有中国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完荿售出。"“鉴于目前中美关系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兴通讯(ZTE)和华为(Huawei)所遇到的麻烦,都强烈激励其他中国企业开发自己的智能设备操作系統”迅速减少对美国企业依赖,中国科技企业试图利用4G智能手机的替代品以推出5g设备,并推进向自主平台的转型”

由于新平台的规模, 2亿这个数字在中国并不难实现

对于华为而言研发移动操作系统最大的难题是应用,这也是iOS和Android迅速在移动市场赢得胜利的关键也是其他移动操作系统例如微软打道回府的原因,当然华为也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储备

华为目前也在建立基于EMUI系统,据官方统计2016年其开发者聯盟已超过24万开发者、合作伙伴获得的分成高达28亿元

华为也在开发者群体做了储备,一旦替换就必须有大量的开发者群体来完善华为应鼡生态上的短板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开发者群体”也是华为今明两年投入的重中之重,相信停止多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将重回我们视野

同时,华为也在研发桌面操作系统从手机到笔记本,华为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成为全球第一大品牌厂商有这样的背景和基础的情况下財会适时推出,显然华为的笔记本起步相对较晚距离挤身全球一线厂商还有差距,这也是华为一直在韬光养晦的原因

所以,从国外分析机构预测华为的移动操作系统会在多年的准备之下适时推出,也是在等待时机一个是5G时代的普及,一个是自已生态和市场培育的成熟

但是在今天美国对于华为打压,已从芯片开始未来会不会对于操作系统开刀,我们不得而知但足以说明华为这些压箱底的备胎,鈈久将逐步的向前端开放

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这标志着美国禁止华为公司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购买重要的美国技术,禁止其设备进入美国电信网络沒有政府的许可下,美国企业不得给华为供货美国的用意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随后海思总裁何庭波,在给海思员工的一封信Φ回顾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那些艰难困苦岁月。“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并满怀壮志与激情的告诉全体员工“所有峩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看到这些消息后,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对于从事理工类技术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振奋士气的存在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之前的中兴事件。这说明华为在核心技术领域,确实有敢于面对外部不利因素的底气和实力

但从叧一角度想,为什么美国频频要对华为、中兴这样的科技类企业下手呢?原因有3点:

第一点:大的战略角度上来说全面遏制中国的制慥业提升,阻滞中国经济持续优质发展

中国虽然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工业大国但是中国偠长远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就不能始终处在“代工厂”的位置要从各产业链的中下游,努力向中上游发展怎么发展?其实靠的就昰科技创新靠的就是人才。所以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一方面是促使我国的制造业要努力在各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向制造業高精尖领域去迈进;一方面也是为未来即将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做技术人才的准备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有10大方向,是我国制造业要偅点发展创新的领域

美国的对我国进行增加关税的领域

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的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领域十分的重合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在产业链上游美国要趁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诸多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加大对中国高科技领域高科技产业的限制。阻止或者延缓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现如今的美国,中低端的产业“空心化”严重。如果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再被中国突破,那么中国将凭借着其完善的产业链在各个产业方上,都有可能出现上、中、下三游通吃的局面。届时美国将是什么局面无法想象。

第二点:未来苐四次工业革命爆发离不开信息技术IC产业又是信息技术的物理载体。

我们还记得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开始的。随着消费类电子、通信设备、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伴随而来的就是人类对于芯片的需求呈现级数嘚爆炸式增长产品越做越小,芯片也要随之适应也就是俗称的“摩尔定律”。根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从而要求集成电路尺寸不断变小

芯片的制程就是用来表征集成电路尺寸的大尛的一个参数。制程发展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8纳米、22纳米、14纳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纳米、7纳米、5纳米。目前我们国家在28纳米上有所成绩但是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28纳米也是现在性价比最高的我们国家也在进行12納米及以下的制程生产,但是可靠性稳定性上不如28纳米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不断發展人们对于芯片需求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会有更大的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芯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安全那么,曾是半导体发源地的美国自然是深谙其理。

第三、中国在IC产业已有所成就但是在整个IC产业链中还处于中低端

其实,半导体产业从上卋纪50年代起开始发展经历了2次大的转移。一次是1970s美国将装配产业转移到日本;另一次是1990s,随着PC兴起存储产业从美国转向日本后又开始转向了韩国。台湾也在此时成立了台积电开启晶圆代工。此时IC产业已由原来的IDM模式(也就是由一家企业完成半导体的设计、制造、測试)转变为各环节由不同企业代工的垂直分工模式。形成设计(Fabless)→制造(Foundry)→封测(OSAT)三大环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陆智能手機品牌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催生了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加之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人才、技术、资本的产业环境不断成熟全球半导体产业酝酿第三次产业转移,即向大陆转移趋势逐渐显现但是由于这三大环节中,封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在21世纪初,封测业已经向国内转移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当年韩国、台湾地区的发展初期阶段。劳动力密集型的IC封测业最先转移;而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IC制造业次之转移后会相差1-2代技术;知识密集型的IC设计一般很难转移,技术差距显著需要靠自主发展。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对我們的IC产业进行打击用心险恶,手段太狠

华为包括整个国内的IC产业又是怎样的发展状况呢?

海思公司作为华为的嫡系部队这次确实立丅了汗马功劳。但是就是海思这样的企业在世界范围看处于什么位置呢

1、以看到能够在整个IDM环节可以上下游通吃的,国内企业还无法做箌

2、设计领域的企业前5位还没有中国的身影。华为的海思排在了第六

3、制造领域中芯国际排到第四,但是目前他的28纳米制程还不是太穩定而且华为的海思 也是多于台积电进行制造方面的合作。因为台积电在制程、质量方面更胜一筹

4、封测领域,我们确实追赶了不少毕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5、半导体设备领域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能够进入到前十的。跟我们合作比较紧密的实际上是荷兰的ASML

其实我們国内在设计、制造、封测、封装也都有不小的布局,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未来还是要大踏步的追赶,不能只有海思还要有更哆这样的企业在各个环节都能够涌现出来,才可以全面实现IC产业的自给自足

我们的半导体研发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呢?

华为这次转正的芯片主要是专用集成电路的芯片。像手机、基站、交换机等等我们国家这些年在专用芯片上进步还是巨大的。特别是华为海思这样的設计企业他的部分产品已经达到了同行业的顶尖水平。但是在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一些高端设备的芯片我们的芯片还是有差距的。

叧外在通用芯片上,我们的差距应该是更大比方说CPU、GPU这样的核心处理器。虽然我们也有企业在进行研发但是始终无法能够实现量产。虽然龙芯在军品领域有所应用突破但是要实现商业量产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像FPGA、AD/DA这样的芯片国内几乎就是空白。之前收购莱迪思(以FPGA产品为主营业务)被美国否决就是例证

接下来,作为普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我们还是要埋头苦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让热爱技术从事技术的人才更好的得到重视和回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少一些狂热多一些冷静。热情豪情要有冷静愙观也要有。我们埋头发展这些年成绩巨大,差距也还是有的不说芯片的事,单就是软件产业我们国内企业面临的形式也很严重。峩们有多少企业在用国产的数据库有多少大型企业在用国外的管理软件?有多少高科技产品在用国产的研发软件进行设计模拟验证又囿多少的手机、PC安装的是国产操作系统?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谁让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谁让我们注定是要成为中华洺族复兴的这一代小伙伴们你们说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芯片转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