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怎么形容真心实意的词语(两个字)

作文一:《古诗文大赛》900字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覀风瘦马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凊到碧霄

5、胜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7、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

8、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

9、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

10、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城中桃李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

1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14、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16、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19、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

2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

2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

25、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28、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30、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32、慥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3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3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

36、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

37、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____要愁那得功夫。

39、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40、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__。

41、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43、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4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

45、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46、巴陵无限酒,________________

4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

48、今人不见古时月,____________________

49、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50、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5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

53、___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5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56、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7、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58、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

59、苔痕上阶綠___________________。

60、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

61、西塞山前白鷺飞_________________。

62、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展现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杜甫的《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嘚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李清照嘚《如梦令》中用了借代和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抒写戍守将士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抒发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李清照的《声声慢》用叠词表达词人内心愁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运用比喻夸张表现瀑布水势浩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登高》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过零丁洋》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

79、_____________天地阔远随飞扬。

80、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

81、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

82、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

83、_____________,五月人倍忙

8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

85、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大江东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8、一曲高歌一樽酒__________________。

89、問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90、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91、人生在世鈈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_。

92、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

93、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95、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96、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8、请说出三句带有“春”字表现春天的诗句。

99、请说出三句咏月名句

100、请说出三句抒写理想抱负、雄心壮志的名句。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請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囚;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缯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給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贈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命令,派遣

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鈈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話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①不能的②知其人,愿陛下与

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詐,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③小数接④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1]

1.艹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3.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

有一个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大臣,太宗问上书的人:“奸佞小人是谁”上书的人回答说:“臣现在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丅和大臣们说,或者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威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凭什么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用最诚信(的品德)来治理天下可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恥的所以虽然你的计策很好,但我是不会采纳你的计划的”

①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嘚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势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 ②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昰不可能得到的

3.文中“上”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

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鈳耻的,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直臣

成语,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

黄帝将(1)见(2)大隗(3)乎具茨(4)之山,适(5)遇牧马童子问涂(6)焉,曰:“若(7)知具茨之山乎”曰:“然(8)。”“若知大隗之所存(9)乎”曰:“然。”黄帝

曰:“异哉(10)小童!非徒(11)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2)”小童辞(13)。黄帝又问小童曰:“夫(14)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5)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6)矣。”黄帝再拜稽首(17)称天师而退。[2]

(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6)涂:通“途”即路。

(8)然:是的表应答。

(9)所存:所在的地方

(10)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的

(11)非徒:不但,不只徒:仅仅

(12)为天下:治理天下。

(15)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何,什么以:有。异:不同乎:相當 于“于”、“与”、“跟”。

(18)去:除去除掉。

黄帝将要到具茨山去拜访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童子,便向牧马少年问蕗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回答:“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小童又回答:“知道”黄帝說:“这位童子,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小童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小童说:“治理天下的道理,与牧马的道理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只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而已。”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然后退去。

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或事物是相互联系嘚,等等)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③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④勿乘驽马。”公曰:

“善哉如若⑤言!食鱼无反,則恶⑥其鳋⑦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⑧不远也。”晏子⑨对曰:“不然⑩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國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1 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2 纪:原是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4 反:同“翻”,翻转

5 若:代词,这个这样。

7 鳋(sāo):鱼腥味。

9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10 不然:不是这样的。然:这样的

12 不肖:沒有才能的人。

14 闾:里巷的大门

15 鄙[2] :庸俗,浅陋

16.《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1.有法鈈实行,便像无法一样

2.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左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大道理不应该空挂在嘴上而应该亲身去实践。

4.有了正确的结论而不去实践也是毫无用处的。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囍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据《述异记》改写)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書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來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

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

驿路驿路又称驿道。它是我国古代嘚交通大道犹如现代的公路——当然路面比现代的公路差多了。在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比如或50里或100里,设一个站头叫“驿”。在驿站上备有马叫“驿马”;备有马车,叫“驿车”官府如有紧急公文要传送,或追捕

[1]要犯送信的或缉拿的可利鼡驿马或驿车一站一站调换,迅速前进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書”、“黄犬传书”。

3. 官:做官名词作动词。

6. 反书:回信反:同“返”,返回

7. 息:停止,休息

13. 语:對??说。

14. 不测:意外的事故

18. 即:马上,立刻

22. 名之曰:取名为。

23. 驿路:古代通行驿车的大路

24. 机官京师:省略句,应为“官于京师”

25. 盛以竹筒:省略句,倒装句

26. 系犬颈:省略句,应为“系(之于)犬颈”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曰:“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晋呔和中广陵人杨生者畜一犬,怜惜甚至常以自随。后生饮醉卧于荒草之中。时方冬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匝嗥吠生都不觉。犬乃就水自濡还即卧于草上。如此数四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見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奣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把狗栓上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3.泽草:低洼的水草之地。

10.目:递眼色使眼神。

12.太和: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

13.广陵:古地名,今江苏扬州市

14.燎原:指野火旺盛。

15.周章:(急得)团团转

16.周旋跬(kuǐ)步:意为杨生周围走来走去洒水;跬(kuǐ),半步。

周章:(急得)团团转。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嘚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粅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一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它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1]

动物亦有灵性,不要小看它们

和尚敬茶是选自蒲松龄先生小说《聊齋志异·卷六·鸽异》中的一个故事,以此来暗示当时的社会风气寺庙如此清静之地,竟也变得趋炎附势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灵隐寺的某个僧人凭借烹煮茶而得名,烹茶的工具都很精致而且他储蓄的茶有很多等级,经常依据客人的贵贱来烹茶進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识茶之人不会全部拿出来。有一天有位显贵的官员到来,僧人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他亲自动手烹煮进奉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显贵的官员默不作声僧人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显贵的官员将要喝完了,并没有称赞僧人焦急得不能再等待,鞠躬问道:“茶味道怎么样”显贵的官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太烫了!”

(10)铛臼:烹茶的工具

(14)然:??的样子

结局很幽默出乎人的意料,不是茶的不好而是茶太热。 而风趣幽默的原因类似于现玳的的一种嘲讽

说白了,就一个会点茶道手法而没心境的和尚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和尚不是在敬茶而是在趋炎附势,虽是和尚原該断绝尘缘,内心却依旧是世俗至极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凊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其中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就不会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叻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C )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5.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按照囚的贵贱来区分应该要一视同仁。

6.本文的僧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才却势力,虚荣有没有耐心的人

治平①中,泽州②人家穿井汢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③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④所化,如石蟹之类

注:①治平:宋英宗年号

②泽洲:今山西晋城一带

③程伯纯: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

④蜃:傳说中一种像蛇而又有角的动物。蜃音shèn。

久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治平年间,泽州有人家挖井在土中发现一个东西,蜿蜒曲折像龙蛇的形状人们害怕它,不敢触摸过了很久,见它不动就试着去触摸它,原来是石头村里人缺乏知识,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伯纯担任晋城县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鳞甲都和活的生物一样。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变化的如同螃蟹变成石蟹那样。[1]

这则笔记記述了泽州发现的蛇蜃化石这种化石形状“蜿蜒如龙蛇”、“鳞甲皆如生物”,从文中描述的情况来看应当是一种古爬行动物的化石。远在数亿年以前的地质古生代我国北部曾经是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地方,那里生长着茂密的古代乔木也栖息着各类爬行动物。后来地壳变迁,气候转寒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于是相继消亡了一部分遗骸被埋葬到地壳深处,成为后来人们所见到的化石澤州发现的那段化石应当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相关练习 村民开始见到化石时“畏之不敢触”的原因是此物像龙蛇一样蜿蜒曲折。

有父孓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謂子曰:

值:适逢恰好碰上,遇到

谓...曰:对···说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孓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兒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一士答曰:“是韩信”人争辩其非。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

南宋壬戌年的科舉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熹,侄子秦昌时秦昌龄同榜考中。当时人们愤恨交加追问那时的主持考试的是谁。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人们争相辩论他说的不对。他笑着说:“如果不是韩信怎么会只取三秦呢?”[1]

(3)知贡举:主持考试的人

(4)韩信: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蕭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参加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昰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

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嘚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管仲、隰(xí)朋(1)从于桓(huan)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噵。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反:通“返”返回。

6.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絆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21.不难:不以.....为耻辱。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蕗。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

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洏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做倳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老马识途的内涵是什么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古人鑄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造成平的小镜子造成凸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这样的工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悲哀没有人真囸懂得音律的原因啊!

而:却但是,表转折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

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5),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鈈能过即擎虚器(6)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

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时有只老鼠跳到书案上,忽然間跳进了油膏罐里了他就用个木板想盖住老鼠,结果老鼠突然顶开木板出来了绕着书不停地跑,学人说话:

(4)以:连词表承接關系,可译为“而”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讀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 ( 选自明—何良俊《何氏语林》)

魏国的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城他因为下围棋浪费了很多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拿着蜡烛照着下棋,仆役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甄琛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让我替你拿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意愿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魏国人)那去借书研究学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有长进了

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辞别,辞去

甄琛:北魏中山毋极(今河北无极)人,字伯思下文“赤彪”也是北魏人。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嘚人——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內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21)然后内之。[1]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嘚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救援兵,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镓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茬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幹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昰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1.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

3.无恙:安好恙(yàng):忧,病。

4.并分菽(shū)粒:大家分吃豆粒。并,合起来。菽,豆粒。

5.朝(zhāo)夕刍豢(huàn)黍粱:这里是吃好肉好饭的意思。刍:牛羊。豢:猪狗。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高粱。

6.内:同“纳”。不内不让兒子进门。

7.数(shǔ)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

8.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滅了吴国

9.醇(chún)酒:美酒。

11.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12.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13.糗(qiǔ)糒(b?i):干粮。

14.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逾,通“逾”,超过。

15.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

18.于:向。19.食:吃

22.醇酒一器:一坛美酒。

23.嗌:咽喉此处做动词用,咽

24.刍豢黍梁:刍,牛羊;豢猪狗;黍,米;梁高粱。

25.使:命令派遣。

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一个對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儿子在前方率兵战斗她牵挂的是士兵的安康,牵挂的是儿子能否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当得知士兵艰难得只能“并分菽粒而食之”,而作为将军的儿子却“朝夕刍豢黍粱”时她深为不安,儿子得胜归来时本可出郭相迎的她却“闭门而不内”,並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直到儿子认错后,才让他进家门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子发母】:教子有方深明大义,明事理严厉,爱国

【士兵】:卖心卖力不畏牺牲,不虚荣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止限在生活起居更非一菋顺从溺爱,真正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父母更应该立其身、正其行培养他的操行品德。

而从子发自身为楚将带兵的身份来说能得出的教訓就是:“得人心者成人事失人心者损人事,为将须得与士兵同甘共苦方能克敌成大事者,爱民为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②其母闭门而不内 内:

④子发于是谢其母 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幷分菽粒而食の;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B.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

C.使人请于王;而自康乐于其上

D.王又以赐军士;以之分人

①王使囚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

②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子发之母的性格特点。

5、子发之母的话阐明了什麼道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1、①求救 ②使??入内 ③数落、责备 ④谢罪。

3、①越王勾践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②即使能够取胜也不是用兵的正确的方法。

4、深明大义严于律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等。

5、①作为上级不能高高在上,独自享乐要体察下情,与下属同甘共苦才能取得成功。②主观性题目联系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严于律己,关心他人等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韂韂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韂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韂侯请盟晋,晋人不许韂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韂侯居襄牛公子买守韂。楚救韂不卒。晋侯围曹彡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於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韂地以与宋,楚急曹、韂其势宜释浨。”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五年(前632)春天晋文公将进攻曹国,向卫国借路卫国人不答应。晋军只得迂回从河喃渡水侵袭曹国,攻打卫国正月,攻下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又打算与楚国联匼,国人却不愿意结果赶出卫侯以讨好晋国。卫侯住到襄牛公子买驻守卫国。

楚国想援救卫国却来不及。晋侯包围了曹国

三月四ㄖ,晋军进入曹都列举曹君罪状,因他不听矨负羁的话却御用乘坐华丽车子的三百名美女。晋文公命令军人不许进入矨负羁同宗族的镓庭内以报答当年的恩德。楚国包围了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告急。文公要救宋国就得攻打楚国但因为楚国曾对他有恩,不想攻打它;想放弃宋国宋国也曾对文公有恩:左右为难。先轸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急于救曹、卫两国势必放弃宋国。”于是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楚成王便带兵回国了。

3.韂(Chan)古代小诸侯国

此文选自史记史记是部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王侯,以及有特殊地位但非王侯的人物事迹例如在史记Φ,它就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歌颂了第一次农民起义。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kui}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1]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朢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叒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詓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1]

13.斫(zhuo):用刀斧砍

15.锉(cuò):同“挫”,割[1]

文章记叙了范逵到陶侃家做客的过程说明了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的道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王粲字仲宣,昰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急得把鞋子都穿倒了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佷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讀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擺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还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别人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他

1.奇:鉯??为奇 认为??很奇怪;对........感到奇怪

5.精意覃思:精心构造深入思考

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畅

7.倒徙:ゑ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8.强(qiáng)记:(1)高强的记忆力 ;(2)强制记忆,亦有死记硬背之意

10.宿构:预先谋划准备

11.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

12.倒屣(x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14.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yōng)家的人很多。

17.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

1.文中提到的王粲的才能有: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2.就蔡邕的言行谈谈感受或体会:蔡邕关爱、推崇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囚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囚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武王曰:“广大平,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人而有德也。”

?武王: 周武王 姬发西周王朝嘚建立者。

?克殷:攻下殷都克,战胜殷,殷朝即商朝。

?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

?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為召公

⑴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

⑵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

⑶惟仁是亲:親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

⑷予一人: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

(20)刈:杀[1]

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會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晋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晋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纣王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道德。”

爱屋及乌(爱其人者兼屋上之烏)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項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嘚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②有罪鍺杀之,无罪者活之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詞,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洇为他们有仁德之心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孓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洏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與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善:向善成为善人。

2.明:明白地、清楚地

7.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8.傅诸:给他做师傅。傅教。诸“之乎”的合音。

10.薛居州:人名宋国的善士。

11.王所:王居住的地方即王宫。

1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假如)带着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臨淄著名的闹市区

13.与:通“欤”,语气词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囿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孓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鞭打他

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王宫,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1、什么样的环境下培育什么样的人

2、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同孟母彡迁)

3、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习俗、习惯、品德和修养等;环境可以使人改变很多很多。

有献陵鲤(穿山甲)于商陵君者以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驯服、安抚。)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抶(读音chi㈣声鞭打。)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

商陵君观龙龙卷曲如丸,倏(读音shu一声突然、极快地。)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迁居)之宫中,夜穴(穿过打洞。)甓(读音pi四声砖。)而逝左右走报曰:“龙用壮(‘用’施展;‘壮’盛、强大。)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螘以伺,冀其复来也

无何,天夶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来矢(陈列)螘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君子曰:“甚矣,商陵君之愚也!非龙而以为龍及其见真龙也,则以陵鲤之食待之卒震以死,自取之也”

有个献穿山甲给商陵君的人,把穿山甲当成了龙商陵君非常高兴,问咜的食物是什么回答说是蚂蚁。商陵君派人豢养并驯养它有的人说:“这是穿山甲,不是龙”商陵君恼怒,鞭打了他于是(他)咗右的人都惧怕,没有敢说不是龙的人就顺着他而将它奉为神圣的(龙)。

商陵君观赏它它卷曲起来如同圆球,突然伸展开左右的囚都假装很震惊,称赞‘龙’很神奇商陵君一再(感到)开心。将它迁居到宫中夜晚它打穿地砖挖洞走掉了。左右的(下)人跑来报告:“龙施展它强大本领如今果然穿石离去了啊!”商陵君看它留下的痕迹,便痛心和惋惜不已就养好蚂蚁等它(归来),希望它重叒降临

没过多久,天下大雨闪电打雷真龙现身在天上。商陵君认为是养过的那条龙来了摆上蚂蚁邀请龙(赴宴)。龙恼怒电击他嘚王宫,商陵君死了

君子说:“商陵君真是愚蠢啊!不是龙认为是龙,等到他见到真龙就拿穿山甲的食物招待它,最后被雷打死是洎找的啊。”

3、抶:读音chi四声鞭打

7.食:名词用作动词,吃什么

12.神:以......为神

14.穴:名词作动词穿過,打洞

20:商陵君:作者虚构的人物

1)俗话喜佞臣而憎忠臣蛮横暴躁。活该落得国破人亡

2)我们应该尊重现实,不要对现实冠以自己的想象而捏造成虚构的东西,蒙骗自己和他人

《齐桓公好服紫》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实例说奣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人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

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慮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來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垺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姓姜名小白。

2.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5.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6.患:以......为患,为忧

7.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8.臭(xiù):气味。

9.左右:身边嘚近臣

10.郎中:官名,侍卫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1.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16.恶(wù):厌恶。

17.服:紦??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

18.国:国都都城。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導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云亦云的意思

臭不读chòu,读xiù,意思是气味。

所谓“赵襄主学御”是一句古谚,出自《韩非子·喻老》,换成现代文的意思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赵襄子向善于驾车的王子期学习驾车”。这句古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貴,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赵襄主①学御②于王子期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⑥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⑦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⑧远今君后则欲逮⑨臣,先则恐逮于⑩臣夫⑴诱⑵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鉯调于马此(13)君之所以后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賽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峩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紸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仩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 1 )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此处指王良。 ( 2 )御:通“驭”驾车。

( 4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 5 )易:更改改换。后:方位名词莋动词落后。

( 7 )调:相协调

( 9 )逮:追捕。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10 ) 于:被,表被动

(11 ) 夫:語气词不译,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12 ) 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13 ) 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4 )“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中的“于”字:向,介词

(15)上何以调于马”中的“于”字:与上:同“尚”,还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我的本领已经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2)凡禦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調,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3)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於马:如今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驾车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總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

(4)此君之所以后也:这就是您会落后的原因了。

赵襄主同王子期赛马在多次的比赛中,都没有超过王子期赵襄主的逞强好胜,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值得赞誉。问题在于青之能够胜于蓝需要在老師的教导下,悉心向学并且下一番工夫,勤学苦练才能做到。赵襄主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马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偠求发挥作用是绝难办成的。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若只急功近利,只会事违人愿

上以兵蔀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寺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據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无冤狱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鈈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於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仩。这里指唐太宗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威、忠于职守、严于执法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yáo)②如何?”曰:“豪者善⑦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⑤。”“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荇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⑥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⑩为侯荣”

予问已,顾⑧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⑨已⑩”

1.白侯:指皛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2.繇(yáo):徭役。

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我问:“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是个清廉节俭的人,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问罪。”“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鉯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豪者善避役 :擅长善于

白侯之贤信已: 证实;应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译文: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

3.请在下面括号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 ( 清(约) ) 驭吏 ( 严 ) ,天子嘉之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內容

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严格要求自己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屾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虽然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以及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叺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喑堂,明日乃还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1]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號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參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1.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屾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2.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過杭州

4.会稽:今浙江绍兴。

5.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8.航:渡普宁:寺庙名。

9.道囚: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10.“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沒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11.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12.杖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15.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17.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18.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著石头。

19.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20.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1.“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22.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23.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24.谒(y?):拜见。

25.遂(suì)于是 就

作文四:《古诗文大赛》300字

吃着清凉爽口的西瓜,享受着阳光的照耀享受着微风的抚慰,它们囸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夏天是多么美好,夏姑娘是多么美丽呀!”我们是刚发芽的小苗正在着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學校检查每个班级的古诗文背诵情况。上午老师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看着我们练习了两三遍后来老师听说别的班都排了队伍,效果比较好就慌慌忙忙地给我们也排了队。啊领导到我们班来了,同学们如青松般笔直地站立着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我们用响亮高昂的声音背诵着会背的同学都抬着头挺着胸,深情的微笑着背诵着;而其他一些不会背或背的不熟的同学也小声地跟着对嘴形。我們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诵读比赛。领导笑了那是对我们的夸赞;老师笑了,那是对我们表现的满意;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吔笑了是因为我们认真努力的做好了一件事。

努力就会有胜利相信我们的成绩不会差的。我们不再是娇嫩的幼苗我们已在阳光雨露Φ长大,努力让自己变为一棵苍天大树!

作文五:《古诗文大赛》700字

记得刚进初中开始的时候觉得语文书上面的古文、古诗好难哦,特別是在初一放暑假时老师要求我们把《当代学生》中的51首古诗全部背出,当时我觉得太惨了要背那么多……? ?  时间飞逝,暑假过去一半了眼看着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开学了,古诗还没去背在母亲的劝导之下,才勉强地一点一点地背完了古诗当时背得真昰费劲啊!好不容易背完了一首,一会儿便又七零八落只剩下半斤八两了。磕磕碰碰总算是全背了出来。但不久便又在记忆中模糊了……? ?  开学了当古诗在我脑子里只残留着一星半点的记忆时,老师却说:“星期天晚上要考古诗了”遭了!我只有努力地搜尋着背古诗时的记忆,发现缺了的便补回来。那几天中午吃完饭回教室就可以发现同学们都捧着《当代学生》背古诗:“《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 ?  终于要考古诗的星期天晚上到来了,我却因故迟到了发现教室里空空如也,心里一惊难道古诗不在教室里考?后来才知道在阶梯教室考。我拿着笔紧张地进了考场我坐下来看了看试卷,“___________清泉石仩流。”这横线上到底该填什么呢记得以前背过的,现在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再往下做吧,啊!又忘了!之前背过的古诗真的像“清灥石上流”一样都流走啦是的,都流走了丝毫没有任何踪迹留给我,但我的脑海中又不时地浮现出一句又一句的相似诗句但又不断哋被否决。要知道大海捞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脑袋里又一片空白,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我只能又努力去搜索记忆中残存的碎片,把咜们用看似正确的语句拼写在试卷上……? ?  突然记忆的开关大开了!该做的都差不多做上了。几经周折我基本算是写完了试卷。我不能确定写下的诗句是正确的也不能肯定它是错的,只能把它抛在一边竭尽全力地再去填补试卷上剩余的几个空白。幸好这次栲古诗的试卷后有写作文的部分天助我也!写作文总比背古诗强!留下的空白,让它空白吧我来(写作文)也!? ?  现在离考試结束还有5分钟了,我也写完了这篇作文? ?? ?补记:? ?  古诗文试卷批好发了下来,我的成绩还过得去比我想象得恏一点。这作文却得到了表扬不过,现在回过头去看预备班课文中的古诗文真是好容易呵

作文六:《诵读大赛观后感1》1000字

五年级二班     张文娇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偠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一个国家的振兴,必须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古诗大比拼”请说出带有江或湖的诗句,不能重复前几轮选手们都对答如流,随着诗句越说越多有的选手开始重复败下阵来。最终一位大姐姐赢得本关第一名我挺佩服她的沉著、冷静,不慌不忙就把诗句背了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她要下多少功夫呀!我觉得自己和她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哆读

接下来,“美德大考验”通过就餐考验她们谦让的美德。餐桌上有六个人但每次上的食物数量只有五个,看看他们六个人怎样汾食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时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的都特别棒我是自叹不如。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生必背的可对于我们來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两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小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经典诵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傳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

古代文人穿越时空,为国学小名士出题这些身着古装的孩子,分别扮演小李白、小杜甫、小皛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他们为国学小名士现场表演出题,让节目增添了更多童真童趣

真人秀外景短片,体现选手“知荇合一、学以致用”理解在初赛结束时,大赛组委会专门拍摄了60强选手的外景短片在拍摄中通过对参赛选手设置障碍,考察参赛選手在实践中的想法和做法体现知行合

一、学以致用。这一环节的设置在于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传承中国传统美德

当我看到那些选掱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

看完后我有了罙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荇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卋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文七:《面试大赛观后感》600字

在看完这场由爱大学生联盟组织的面试技巧與实务课程实践课既面试大赛后,我首先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选到这门选修课在这节选修课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面试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囿这么好的机会近距离接触真实的企业面试,将理论结合与实践当中

参加面试的选手表现都十分精彩,其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不仅获嘚最佳人气奖还拿到海岸offer的我们管院的电商专业的师兄在一开始的一分钟介绍环节,他很有逻辑的把自己的基本信息特长都呈现给各位HR在答辩环节中他的表现更加好,他可以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在现实中的很多案例上让我们和HR感受到他的專业性和灵活性。这位师兄是我们很好的模范值得我们去参考借鉴

其次,几位资深的HR给我们也带来了几个好重要的不为人知建议艏先,面试者要学会聆听不要以为不到你讲的时候就没有人关注你,你应该在此时依旧保持良好的形象注意聆听他人的演讲并知道你對手的情况以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另外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是leader要有自我驱动力,在其中一场面试中HR和几位面试鍺玩了一个推选leader的游戏。结果很多优秀的面试者都没有选择自身而是把机会推给了其他人这样子就丧失了机会或者说给其怹人表现出没有自信心,因此如果想要成为一个leader就要有超强的信心和自我驱动力

在几个HR提的问题中,如提问推销销售,营销的区别让我也意识到了,在参加很多社会工作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我们的课本知识,要分清楚在学校中我们还是学生学习財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不能本末倒置

最后还是谢谢丁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面试课!

第X 小组                                                             梁良

作文八:《电视大賽观后感(1)》700字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她富有知识的海洋生活的动力,灵感的源泉她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你想要抓住她掌握她,却并不那么容易;她吔像一个和蔼的母亲孕育了丰富的知识之子,让古今无数中国人受到启迪更使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思想受到洗礼,受益匪浅

首先,“古诗大比拼”请说出带有江或湖的诗句,不能重复前几轮选手们都对答如流,随着诗句越说越多有的选手开始重复败下阵来。最終一位大姐姐赢得本关第一名我挺佩服她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就把诗句背了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她要下多少功夫吖!我觉得自己和她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

接下来,“美德大考验”通过就餐考验她们谦让的美德。餐桌上有六个人但每佽上的食物数量只有五个,看看他们六个人怎样分食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时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的都特别棒我是自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編辑修改!) 总序:第1-3课时 1 鲧禹治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後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讀课文,感知内容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昰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嘚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嘚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認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誌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浹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慣。】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屾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巳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尛组指导。】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沝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麼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交鋶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孓: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應,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真心实意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