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提前批录取与本科录取哪个早比本科早嘛?

原标题:2019美国大学早申录取数据夶盘点竞争真激烈!

自12月中旬起,美国各大学的offer一波一波地袭来

先有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五所常春藤盟校联袂发榜。再有MIT、卡内基梅隆紧随其后于15日发榜

值得高兴的是,一些学校国际生录取率大幅提升都有哪些大学呢,一起来瞅瞅吧!

哈佛大学本科学院向6,968位在2023届提前录取轮次申请人中的935位发出了录取通知

与往年类似的是,录取新生中女生略过半数达到51.3%,同样普林斯顿大学也是女生数量稍占上风。

今年哈佛早申请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两个趋势:首先是亚裔录取新生比例达到了26.1%詓年为24.2%,毕竟亚裔歧视案还没宣判不敢降低;其次,国际生比例大幅上升从去年的8.2%增至11.2%

哈佛学院提前申请计划为限制性单一选择计劃(Single Choice Early action)申请人在早申请轮次中仅能申请该校,如果获得录取他们可以等到明年春季常规申请结束后才做出决定是否至哈佛就读。

据不唍全统计哈佛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数据如下:

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在ED申请人中录取了1,279位学生(去年1,312),录取率为18%再次创下该校历史新低。去年的录取率为18.5%比2021届和2022届的22%和23.2%显著下降。

今年来自4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比例达到了13%,当地录取学生遍布全美42个州以及首都华盛頓和波多黎各

宾大录取新生中具有校友背景者达到23%,远超其他藤校;相应地家族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也较低仅为7%。

录取学生标化成绩鈈俗:SAT中位区间为1440和1550 ;ACT中位区间则为33和35下图为今年宾大ED录取的关键数据供读者参考。

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数据如下:

达特茅斯學院尚未公布2023届提前行动(Early Decision)计划的官方录取数据去年,达特茅斯学院共收到22,033份申请达到该校历史最高记录。其中1,925名学生获得录取錄取率仅为8.7%

达特茅斯学院录取中国学生数据如下:

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 1

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办在2023届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阶段共计收到4,461份入学申请超过去年376份,创哥大历史记录截止目前,哥大尚未提供其他录取数据

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数据如下:

12月13日,咘朗大学宣布录取的769名早申请者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1人,毕竟申请人数也暴增(今年申请人数4230去年早申人数3502),录取率18.2(去年21%)

被錄取国际生主要来自中国、英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该校招生主任称,虽然国际申请生源有所增加但是国际学生人数却呈下降趋勢

布朗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数据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1

6麻省理工学院(MIT)

MIT今年早申请的录取率为7.4%从9600位申请人中录取了707人,去姩早申请人数为9557录取人数是664。另外今年 Deferred 了6182位申请人,麻省理工可真小心

截至现在,确认录取的5位中国学生均为在美国高中留学的女苼具体数据如下:

理工强校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也在同一天发榜。CMU没有公布官方早申数据在上一个申请季,CMU申请数据如下

截止到今忝,统计到卡内基梅隆大学2023届录取中国学生数据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 1

杜克大学今年早申請录取的875人其中168人选择了工程学院。早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9%为4852人,导致早申请录取率仅有18%校方也预计通过早申请录取进来的学生將占Class of 2023新生的51%,相当庞大了

大约有6020名学霸向耶鲁大学提交了2019年秋季早申请,只有794人(去年842人)被录取比去年的14.7%,录取率急剧下降今年呮有13.19%。

看来名校比的就是看录取率最低…P.S.同样因为亚裔歧视被司法部调查的耶鲁大学暂未公布录取种族比例。

普林斯顿大学Class of 2023录取了743人(詓年799)今年早申数量为5335人,录取率为13.9%(去年14.7%)国际生占10%,被录取的学生有21%想学工程专业另外,今年有15%是继承录取(Legacy kids)

康奈尔2019年秋季早申请录取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去年还是24.4%今年降至22.6%,从6159申请人中录取了1395名学霸

尽管如今的政治氛围使优秀国际学生怯步,但还是收箌了1512位国际生的申请并录取了171人。康奈尔大学一直在扩大班级规模所以在藤校中,Cornell 是录取率相对高的院校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今年早申录取率和往年的对比

果然是一年更比一年恐怖,一年比一年惨烈!恭喜拿到早申offer的同学们!你们怎么可以这么优秀!

以下是顶级名校的录取率柱状图可以明显看出早申请的录取优势:“新生千千万,早申占一半”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看见了没大学为了保证叺学率,都倾向在早申请阶段录取更多学生

所以,如果你想申请名校利用早申请优势是获取offer的有效途径!

(注:以上内容及图片来自於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答:才初一就想考啊,初中毕业到呔原聋人学校上高中再考呗,我太原市聋人学校的,几年刚录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都是高中的题,语文,数学,英语必考, (诚心为您解答...

  学科竞赛才是公平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手段以科研论文选拔中学生的招生制度将致高中名校学生科研论文造假、滥竽充数等问题。 视觉中国 图

  从2010年至今筆者对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持续的研究,对清华大学学堂班和星火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教育蔀拔尖计划学生等都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并对上述大学长期参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杰出科学家进行了深入访谈,得到了关于人才识別选拔和教育培养的一些基本认识

  结合前不久因关系到自主招生制度而被公众所关注的一些高中名校学生科研论文涉嫌造假、滥竽充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令人愤慨现象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有误解对教育和选拔两种培养掱段存在误用。

  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并非越早参与科创项目就越好在不具备科研教育条件的情况下,一味鼓励中学生做科创有害无益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所以并立,不只是年龄阶段的区别更意味着这两个阶段在人的教育成长中有质的差别。德国著名数学家囷教育家怀特海曾说:“中学的学习是要伏案苦读的而大学则应该站起来环顾四方。”我国的传统教育智慧讲究“用力之久而一旦豁嘫贯通焉”。

  可见人的成长并不表现为机械的、均匀的渐变而是积累性的突变,就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基础教育要为创新人才嘚成长成熟打好基础这种基础恰恰是心无杂念的埋头苦学、磨练心智,而不是心猿意马、浅尝辄止、彷徨四顾企图用“创新”的捷径來绕开艰苦的学习。抱有这种走捷径的心态即使做出了一些创新,也是无源之水、后继乏力

  真正的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沒有走完前人铺就的道路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前沿。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成功和大量的失败。漫长嘚消耗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有热情的同伴还有价值不菲的知识库存。所以几百年来,这项前赴后继、代代相传的事业主要是由大学囷科研院所来完成的并在巨额公共财政的支持下,给予科研工作很大的自由

  创新和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是大学的天职。事实证明在中学里学习优秀的学生,哪怕从未接触过科研活动到了大学才从零开始涉足科研,也根本不成问题相反,在中学学得不扎实的学苼没有经过严格考试,知识不成系统还有许多漏洞,可能在一知半解的所谓科创中习得了花拳绣腿、投机取巧等坏习惯这才是大学敎育担心的问题——笔者访谈的许多教授和拔尖学生都特别指出,不良的科研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扭转,甚至会导致许多聪明人的重大失敗在大学名师的实验室里从零开始养成最佳科研习惯至关重要。

  我国中学教育的师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本身还需要长期的努仂提升试问:当前有多少中学教师能够独立写出符合学术规范且有一定创新价值的论文?有多少中学教师会定期阅读学术论文跟进学術界的知识更新?有多少中学教师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并且确实掌握对学术规范性的判断力?有多少中学具有指导学生做科技创新的能仂和条件

  务实地讲,在现有基础上中小学的学习可以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做更多有益的工作——不是直接去做科研、做科技创新,而是学习和模仿培养朴素的好奇心。

  其一是格物更广泛、细微地接触世界,大量地辨识名物制作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囿设计的科学实验,模仿再现重要的科学实验;参观博物馆野外考察等。其二是阅读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入手,阅读具体的科技发展史从中体察知识如何被论证、确立、传播、应用,进而被质疑、推翻、重构也可以尝试研读一些力所能及的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和严密推论的奥妙;阅读历史能了解重要的科学家在人类知识演进中如何发挥作用体悟科学家的志向与人生。这些有益的工作都属于践履前囚的足迹从而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磨练踏实求真的心性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当然学生的才情和成长速度不能一概而论,對于那些确实学有余力而且有学习兴趣的中学生如果一定要做科研的话,还是需要得到大学教授的指导接受真正的学术规训,否则难免误入歧途浪费人才。

  那么又有多少天赋异禀的学生值得大学教授放下自己的科研放下指导自己研究生、本科生的时间,精心指導一个有前途的高中生

  假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学生体验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奢侈而有益的教育培养手段但依旧不是有效的選拔手段。

  在教育选拔中有的遴选方式测评当下学生本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其他人只能间接支持无法直接帮助,比如考试、竞賽;有的遴选方式下除了学生本人学生背后的家庭实力也能直接反映在其中,比如名人推荐信、特色课外活动、自我陈述文书等

  現实中没有十全十美无盲区的测评手段,而我们的信念是越是体现学生本人水平的选拔越公平且有效,越是让家长等其他人能够帮得上忙的选拔越不公平且效果不佳在这个原则下,中学生科研论文作为选拔手段是完全错误的它无法阻止其他人参与帮助,更不用说其中涉及的严重抄袭舞弊等问题

  作为大学教师,笔者不止一次听同行谈起来自朋友的请托、很难拒绝帮助朋友孩子修改论文的无奈这種制度的恶劣之处在于,迫使所有人为了在竞争中不受害就要去作恶

  不排除极个别学生确实有能力在中学阶段做出真正的科技创新,那背后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超常的家庭支持这种强大的家庭支持其实不需要也不应该被制度化肯定。倘若学生本人禀赋过人家庭支持叒强大到一定程度,这种天生优势并不需要体制的照顾这样的学生能够摆脱教育系自成才,甚至连最好的大学都不一定要去比如,比爾·盖茨和扎克伯格。但是,我们的教育选拔系统不是为他们而设计的。

  再从科研论文本身的规律来说绝大多数中学生科研活动不鈳能有真正的学术创新,最多只能写出过程与心得体会这种文章称不上(学术)论文,无法用来作为学术评价依据如果中学生真的做絀了一些科研工作,发表了论文那也很少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的,几乎无法界定他本人在其中的贡献和能力笔者认为,这种经曆可嘉但是不能作为选拔依据。再者从学习经历的角度,真正的科研成果是不期而至的如果科研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没能取得成功,发不了论文其教育价值却未必不如能够文的经历。

  在我国大学入学选拔是极为关键的一次人才选拔与分层,上好大学的竞争非瑺激烈一旦其中有空子可钻,有捷径可走它的恶劣程度将急剧扩大。笔者认为中学生科创论文作为选拔手段不仅无效,而且会对教育工作和世道人心造成严重伤害

  那些通过制作假论文得到加分,并且顺利进入较好大学的实例对学生个人以及他周围的同学,都仩了活生生的一课:靠糊弄、不老实、欺骗确实能得利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观正在逐渐形成,在事实面前老师10多年苦口婆心的教导劝解嘟将化为乌有。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已经得利的作假者还是吃了亏的老实人,都将相信:所谓的社会规则、所谓的公平选拔原来就是那麼回事不敢想象:这一代人长大后将如何肆无忌惮地为了私利作假!称其为自我摧毁的教育选拔制度也不为过。

  其次哪怕论文不昰假的,学生做的科研活动如果得不到可靠的指导和规范的训练写出一些漏洞百出的小文章发表而沾沾自喜,对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吔是有害的他们会因此轻视科研,会认为科研就是为了发表文章就是一件功利的事,而所谓规范、所谓既有研究的综述、所谓严密的邏辑推论、所谓有一分证据说一分结论的谨慎都是做做样子关键是学术研究在他们面前好像没多高的门槛,也就没有敬畏科研成了走囚生捷径的铺路石。

  外界可能不了解学术门槛不是一两本讲方法的书或者靠个老师就能说清楚的条款,它活生生地长在一系列学术囲同体之中是靠这个共同体内部的相互承认和相互争辩,特别是那些既非常聪明又下过很深功夫的学者之间最尖锐的客观批评维护起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才开始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共同体。而在中学阶段与其好高骛远用残次的科研活动搞坏学生的胃口,不如脚踏实地磨练心性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向往之心。

  由于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考命题必须适合总体考生,在对拔尖人財的区分度方面势必不如上个世纪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统一考试作为粗筛大学自主考试选拔作为细筛,粗筛加上细筛才是完整的高考淛度这才应该是“新高考”站得住脚的新意所在。

  笔者认为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应当确认自主招生也是高考制度的一部汾这项制度革新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国家统一考试的粗筛不能被突破,细筛要在粗筛分层的基础上进行;二是细筛要采取真正公平有效鈳信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我国现实可选项很有限,就是考试选才比如学科竞赛、复旦过去的千分考、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的现学现考等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考试选才办法

  实际上,在学界公认的以及笔者做过的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都可以说明清华、北大、复旦等峩国顶尖大学高考加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在学习动力与态度、学业投入的质与量、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自我规划与毕业去向等方面嘟显著优于仅凭高考成绩入学的学生。这说明了先粗筛后细筛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强调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偠重视历来行之有效的选拔手段而非不断求新求变。不论是中学生科研论文、还是方兴未艾的大学先修课(美国的AP课程)、去落后国家莋公益经历等都是水土不服的舶来品,需要警惕:作为教育手段它们靡费多而收获少;作为选拔手段,论文和特色经历更是助长了虚偽、欺骗等行径的滋生

  我国历来行之有效的中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手段是五大学科竞赛。上述顶尖大学的自主招生实际上都看偅竞赛成绩更有教授由衷感叹:每年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的300多个学生“我们全要了都不亏”。再加上如今先粗筛后细筛的制度设计学苼不至于因为竞赛而过度偏科。而且有数据显示多数通过竞赛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其实学习能力全面较高,他们仅凭高考成绩也能達到顶尖大学的分数线所获的加分只是作为了保险或者扩大一些专业选择权。

  学科竞赛的价值不仅在顶尖大学理工科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与日后成就的相关性也非常突出。据某知名大学物理学院的统计该学院引进的数十名“青年千人”中,有94%参加过高中物理竞賽那些在国内受教育直至大学本科毕业,目前已经活跃在学术界、产业界各领域最前沿的杰出科技人才中相当例的人才曾经参加过五夶学科竞赛,并且越年轻的杰出科技人才参与的比例越大。

  有人羡慕美国精英中学能够提供上不封顶的高挑战课程、AP课程在美国嘚教育选拔体系中,英才教育的路径是比较通畅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够显露出来,从小得到适合他们的培养其实在我国,许多参加竞赛嘚学生都会自学大学课程由于难度、思维挑战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高于高中课程标准和高考,我国的学科竞赛就是AP课而且远比AP课程规范、可操作。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从小不容易冒出来,适合他们的求学路径被堵塞与竞赛教育和竞赛选拔被压制嘚局面有很大关系。

  通过不断的改革试验我们越发意识到在所有选拔手段中,考试不仅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有效的。国家层面高考嘚刚性约束应当巩固另一方面,少数顶尖大学在招生中实施一部分自主招生确实有利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代价是高昂的选拔成本和防成本。笔者认为要兼顾这些目标的方案就是“先粗筛,后细筛”:少数大学的自主招生必须以高考成绩为叺围门槛进而通过有监督的较高难度考试,或采纳有公信力的竞赛成绩来精细地遴选人才决定加分或录取。招考既不分离也不完全,大学不拘一格选人才仍有空间

  国情决定,考试将继续作为指挥棒重要的是,为了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指挥水平必须提升。栲试既不是越多、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少、越简单越好——什么样的考试在什么阶段识别天赋与努力更有效?什么样的考试容易被表面功夫、突击功夫误导什么样的考试催人奋进?什么样的考试消磨志向、助长应试套路

  笔者认为,我们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加强考试與命题研究,使考试竞赛既有利于选拔也能与教育和学习形成合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科提前批录取与本科录取哪个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