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至少做几年才不会被说频繁跳槽怎么办?

原标题:刘敏Amy:创业从Idea到超级执荇力是怎么炼成的

我们常花很多时间去想应该如何创业,尽管与合伙人一对一的建议很重要但我们还是想提炼出通用的准则,以剧本嘚形式整理出来转念一想,我们其实更应该把这份资料与所有人分享

这是为所有刚刚踏入创业圈的新人准备的。有些内容或许对于那些饱读YC合伙人文章的创业者已屡见不鲜但我们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碎片做个系统整合。之后可能还会有“第二幕”讲解如何让创业公司規模化而这一幕则讲的是首先你该如何迈开创业第一步。

初创公司的目标应该是做出一个用户喜爱的产品按照这个思路,你就要想办法获取大量用户首当其冲的便是借鉴现如今那些成功大公司的做法。最初他们都创造出了一款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以至于用户会主動推荐给周围的朋友若你这一步走错,则步步错其次,如果你的用户不喜欢你的产品你却自欺欺人,那么你的失败也将在意料之中

初创公司的“乱葬岗”挤满了自以为可以跳过这一步的创业者。

相比在初期做一个大众喜好的产品不如做一个小众挚爱的产品。尽管朂终产生的用户满意度总和不相上下但这样扩展用户远比将“喜好”转化为“挚爱”来得容易。

那些选择创业的人且听一句提醒:酸爽卓绝!YC孵化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最常说的就是——前路之难绝对超乎想象,因为他们在掌控创业所涉及到的领域和工作强度方面经验不足因此,先加入一个刚起步并且成长飞快的初创公司是个更划算的选择

另一方面,创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其实算不上太大的风险只要伱有真本事,就算你失败了还是会有很多工作机会等着你很多人都不擅长评估风险。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风险最大的情况是——当你媔对一个为之热血沸腾的想法时,却继续做着安稳、简单、枯燥的工作

要想成功创业,首先你得有:一个好想法(包括好的市场方向)一个牛团队,一个硬产品和超级执行力。

场景一:没有好点子就别提创业

面对YC孵化的公司,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在做什么為什么做这个?

我们期待一个简明扼要的回答这是为了评估创始人的能力和这个想法本身。一个创始人最重要的就是头脑思路清晰、口齒表达准确这对之后的团队搭建、融资、销售等环节都至关重要。简单易懂的想法更容易传播而复杂晦涩的想法往往是思路不明和不切实际的表现。如果连别人在第一次听到你的想法时都无动于衷那你就危险了。

我们提的另一个问题是:你的产品满足了谁的刚需这個问题最好的答案是,你自己就是一个目标用户;次好的情况是你极其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

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有了用户我们就会问現有的用户数量和增长速度。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不能增长得更快而且尤其想知道用户是否真心喜欢这款产品。很多时候公司的人都呮会介绍自己的朋友去试用产品,而不是通过市场推广获取用户我们还会问公司是否已经开始盈利,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

如果这个公司还没有用户我们会先想办法解决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来验证假设——例如,从完善的用户体验进行反推从而找出这个产品最原始嘚核心。

检验一个好点子要么将它付诸实践观察效果,要么将它推销出去(例如在你写编程代码之前先拿到一份合作意向书)前者更適用于消费级用户(用户可能嘴上说他们想用你的产品,但仅仅如此并不能使你的产品脱颖而出);后者更适用于企业级用户(如果一个公司说他们想购买某种产品那你就可以着手开发了)。详而言之如果你做的是企业服务,我们首先会问你的问题之一就是:你是否已經拿到了客户合作意向书并且意向书明确表达了他们会采购你的产品?对于大多数从事生物技术等硬件科技的公司而言检验一个想法嘚最好方法就是第一时间与潜在客户沟通,然后找出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实现的核心科技围绕客户的反馈来完善你的想法很重要,而极其叻解你的用户是关键你需要他们的意见来评估你的想法、开发一个强大的产品,从而构筑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万事開头难,创业自然是很艰辛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始人和员工需要众志成城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因此我们僦会问创始人为什么不做别的唯独要做这个公司。

我们同样会问到:如何使你的公司在未来垄断市场其实达到这个目的可以有很多不哃的方式,但我们以彼得·蒂尔(Peter ThielPayPal创始人,《从零到一》作者)的例子为准很显然,我们不想让公司靠一种不道德的手段来打败竞争鍺上位相反我们在寻求一种以规模化致胜并且难以复制的生意。

说起“市场”也许我们会问:这块市场规模有多大、增长有多快,在未来的十年中为什么它一定会做大我们会尝试理解为什么这块市场会快速增长、为什么这块市场值得创业者追逐。我们喜欢重大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通常大公司很不擅长捕捉,尤其是当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而这就是新公司的机会。这么说可能有一点违反直觉、不符合常识但是这时最好的举措就是瞄准一个小市场里的大需求。

关于创业想法的一些其它建议:

相比于迭代我们更青睐新产品成僦成功企业的都是全新的产品(一般来说新产品的定义是优于旧产品十倍以上)。如果在同一时期有另外十家公司开发类似产品就是换湯不换药,我们自然会持怀疑态度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我们的直觉不太一样,就是开发一款全新并且复杂的产品往往比迭代更容易洇为那些满腔热血、胸怀大志的人往往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

最好的方案往往是听觉上的折磨,实践中的享受如果你真有一个好点孓,就无需将它藏得过于隐密因为它听起来一定没有什么窃取价值。即便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窃取价值会做的人总比会说的人少,真正能把伟大的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寥寥无几所以不必担心与人分享,反而善于分享可以吸引有识之士助你一臂之力

让人听到你想法的第一時间感到兴奋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对别人的观点嗤之以鼻或许他们是对的,或许他们不擅长评估他人的创意抑或昰他们根本就是在嫉妒。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即便你已经做好了不被外因动摇信念的准备但你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负面聲音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越快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嫉妒者的嘲讽拖下水你将取得越好的发展。无论你有多成功、多强大嫉妒者总是如影随形。

如果你没有好点子但就是想创业怎么办千万别这么干。先在脑海中构思一个好想法才是王道创业其实是将好点子变为现实的朂好纽带。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扶持了一组有希望创业成功的团队,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好的想法我们给他们提供资金,期望他们最終能够将一个有前景想法贯彻落实

结果他们都失败了,在我看来一部分原因在于优秀的领导者们好点子过于多但是最显著的问题还是茬于,一旦你想创业你就会急于寻求一个好点子,但又考虑到这是一个已经正式成立的公司那么你的想法就会受限,变得中规中矩結果最后落实的方案虽然切实可行,但只不过是邯郸学步这就陷入了原地打转、止步不前的困境。

所以不要太过于强求逼迫自己想出閃亮的创意。我们不妨先变得博学多思比如说尝试发现问题、解决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事情、关注主导社会进步的科技、从事你感兴趣的笁作、尽全力结交智者谐士。当时机成熟好点子自然水到渠成。

场景二:团队不称心宁可一个人

资质平庸的团队难成大器。创始人的能力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我做中后期投资时,我会同样看重公司员工的个人能力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优秀的创始人?是冲劲、信念、无畏、和善于笼络资源的能力同时智慧和热情也与之并重。这些品质远比所谓的经验和一技之长重要得多

我们注意到,和最成功的创始人一起工作时往往压力会很小因为他们会让你觉得无论事情有多难,他们都能办得到有时候仅凭强大的意志就足以成功。

一個优秀创始人往往拥有许多相互矛盾的性格同时拥有固执和变通两种性格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你会在牵涉到公司核心价值和使命嘚问题上坚定不移但仍然会对其他所有的新事物保持开放的眼光和乐于学习的心态。

卓越的领导者通常会及时反应、快速动作这能看絀一个人的决断力、专注力、拼劲和执行力。

难以沟通的领导者往往是失败的沟通这个技能鲜有人提及,但在我看来其重要性却是排在苐一位的

技术型创业公司中,至少要有一个懂产品或服务的人和一个懂(或能学会)销售和沟通的人。这两者可以是同一个人

当你選择合伙人时,请铭记以上这些标准这将是一个事关重大的决定,但现实中人们做这个决定时往往漫不经心

比起一个在酒会上刚遇到嘚人,你更需要一个知根知底的合伙人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帮你评估一个人,这件事可马虎不得在某种程度上,许多初创公司的期朢值都是负的但如果你和你的合伙人是旧识,为了不让彼此失望你们就都会尽力而为。创始合伙人关系破裂是早期初创公司夭折的一個常见因素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尤其是合伙人双方怀揣着各自的目的一起创业

到目前为止,最理想的情况是找一个好合伙人如果不荇,宁可独自创业也千万别凑合最坏的情况是与一个糟糕的合伙人共事,如果公司运转不畅我建议你们还是及早解散。

关于股权分割拖得越久事情越难办,所以最好在一开始就定下来越接近平均分配越好,但在双人合资公司中为了以防日后出现问题时陷入无休止嘚僵持,最好有一方多拿一个点

场景三:用户是推动产品的第一生产力

成功的秘诀在于过硬的产品,这是所有成功公司拥有的唯一共性

如果没有一款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你必然会以失败告终虽然许多创业者总想耍点儿小聪明,但是创业的字典里唯独没有“捷径”二芓

优质的产品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当公司逐渐做大大到不能再依靠增长黑客,此时你只能靠产品自身的魅力来吸引用户这僦是有些公司能成为独角兽的原因,别无他法参看那些技术创业公司中的独角兽,它们无一例外

如果你想为你的产品构建一个“产品升级引擎”,那你首先要和用户沟通看他们如何使用你的产品,找出产品缺陷然后进行优化如此往复。这个循环应是一个创业公司工莋中的重中之重这是一切其他工作的出发点。如果每周优化产品5%长此以往定会积累到质变。

这个周期循环得越快公司就会成长得越赽。在YC我们经常提醒创业者们:除了吃饭睡觉锻炼陪家人其他所有的时间都应该花在用户身上。

这个周期的正确使用方式是你必须近距離接触用户就是在他们使用你的产品时盯着他们看,如果能坐在他们办公室里更好重视他们的反馈和观察他们的实际使用习惯。创始囚和用户之间不应该设置任何第三方保持这种零距离的关系越久越好,这就意味着创始人既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等其他工作

尽可能地詓了解你的用户。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知道如何与用户对接,掌握用户的反射点

“要做就做不显眼的事情”似乎已成为创业者们心照鈈宣的箴言。最初始的测试用户还真得一个一个地拉作为Pinterest(美国著名视觉社交网站)创始人之一的本·希伯尔曼就曾在咖啡馆里随机招募了几个陌生人来试用他们的产品,然后根据需求开发产品。很多创始人试图跳过这个令他们头疼的过程,直接发布产品,结果收效甚微。手动获取用户,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直到这些初始用户愿意将你的产品推荐给他们的朋友。

将你的工作无限细分,不断重复随做随改。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一次性发布事实上,第一版产品越简单越好功能越少越好,发布得越快越好大道至簡,尽可能保持产品和公司的精简

面对出现问题的初创公司我们通常会问:用户是否使用你的产品超过一次?用户对你的产品是否已经達到了狂热的地步如果你的公司破产,用户是否会难过你的用户是否会主动向身边人推荐你的产品?如果是B2B公司你是否已有至少10个付费客户?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问题就出在产品,这时我们会建议这些公司在产品上下功夫我不相信任何初创公司给自己的停滞不前找嘚借口,说到底本质问题就是产品不够好

当初创公司不知道产品的下一步该怎么做,或者产品不够完善时我们就直接让他们去找用户。虽然这不是把万能钥匙但它能打开大多数的门。事实上如果公司在任何问题上有分歧都可以通过和用户沟通找到答案。

出类拔萃的創始人似乎对产品的质量过于挑剔即便是对看似无伤大雅的细节也绝不放过,但这行之有效再提一句,产品是公司和用户的交互平台你要做的就是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做好销售体验。

记住如果没有好产品,谁都救不了你

场景四:超级「执行力」是怎样练成的

尽管峩们一直在强调一个牛X产品的重要性,但这并不算完你还得有将它变成一个牛X公司的能力。很多人希望能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经理来代悝这种做法虽然很普遍但也带领很多公司走进了坟墓。切记不要长期将公司业务外包。

不外包很容易难的是让公司盈利。接下来你偠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实现这一切

CEO的唯一职责就是带领公司杀出一条血路。作为创始人即便你缺乏某些CEO必备的技能,你也可以通过雇用員工来弥补你的短板让大家各司其职。对于那些有着MBA学历的CEO虽然技能完备,但他们同样也不了解客户对产品没有与生俱来的直觉,洏且可能还不如你上心

1、超级执行力——增长

增长和驱动力是确保良好执行力的要素。增长(只要不是亏本买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公司缺乏增长活力也只能由增长本身才能克服。增长会带来成就感就会振奋人心。当然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角色和责任的转变员工的職业生涯也会有更大的向上空间。反之公司停滞不前会让员工失望沮丧、最后跳槽。没有进步的公司只会让人互相推诿责任、不停抱怨

拥有超强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就是永不失去驱动力,但是应该从哪里做起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它变成头等大事,公司就会顺着CEO指示的方姠前进你值得花时间思考如何制定一个唯一标准,因为这能让公司达到最优状态如果你注重增长,那么请制定执行标准其他人则要嚴格遵守。

a.Airbnb的创始人们绘制了一张目标增长的图表将其张贴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冰箱、办公桌、镜子上。如果本周达标则万事大吉;如果未达标,他们将展开严肃的讨论

b.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作为Facebook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在低速增长时便会有增长团队成立这一团隊曾经(也许依然)肩负重任,它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找出阻碍公司增长的因素,举全员之力、集众人之智讨论如何才能提高增速如果你知道阻碍是什么,那就要一针见血地指出

对于任何你想采取的行动,都要扪心自问:“这是否是优化增长的最佳途”例如,开会并不总是优化增长的最好方式除非你真能传达有价值的东西。

让公司内部标准极度透明、财务公开是条可取之道虽然由于某些原因创始人们往往谈虎色变,但是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增长标准员工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与个人绩效成正相关。如果标准模糊不清员工则佷难专注。

说到标准不要放卫星大跃进、自欺欺人。只关注注册量而忽视用户留存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对于公司增长,用户留存和用户獲取同等重要

找准公司发展节奏才能保持动力。你需要敲定一个公司发展的“鼓点”——如新特性、用户、招聘指标、业绩指标、合作關系等能与众人探讨分享的话题

你需要制定雄心勃勃、脚踏实地的发展目标,并每个月校验是否达标奔放地庆祝胜利,在内部时刻强調公司战略与大家分享用户反馈,诸如此类信息越公开透明,公司进步就越快

创始人多容易走进几个误区。

第一: 增长过快公司增長过快但实际漏洞百出,人们就会担心前路不明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作为反面教材,Friendster曾经背负了大量技术债务而这些潜在嘚危机最终压垮了该网站。)违反常理的是有高速的增长但没有最优的生产流程是一种最可喜的境况。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修正漏洞以求超越!我最喜欢投资那些未经整合优化但增长迅速的公司它们的潜力太大了。

第二:想得太远例如,“当我们规模庞大时我们该怎么做?”答案是当你走到那步再说大多初创公司死于为这种问题争论不休,而不是对此问题考虑不足记住一个公式——只考虑规模10倍于当前时的事情。大多数初创公司应该奉行“从不显眼的事情抓起”的原则并坚决贯彻。举个例子优秀的创业者一开始就会做好售後服务,而失败的创业者却盯住单位经济效益和规模不放殊不知,一流的客户服务有助于培养忠诚度并且随着产品的每一次更新,你需要的支持也越少因为你知道客户想要什么、怎样改进。(顺便说一下强大的客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

注意这里有个玄机“莋不显眼的事情”不等同阻止你追求利润。早期单位经济效益不好没关系只要你能拿出未来能扭亏为盈的充分证据。

第三:急功近利盡管公司以一定的百分比增长,但总体仍旧亏损从而导致士气消沉。没有人生来就会指数增长提醒你的团队,再大的商业帝国也是从┅点一滴的进步累积起来的

实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创始人坚信能带来增长的举措往往都是馊主意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与其它公司頻繁合作和大肆举办发布会,这些东西都基本没用正确方式是成功公司通用的准则——培养用户粘性、手动获取用户、试验各种增长战畧(广告、推荐机制、销售、市场营销等等)。直接问你的客户如何接触到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记住,销售和营销并不是下策虽然没囿好产品再好的销售和营销也没用,但它们却能帮你实质性地实现增长如果你是一个企业服务公司,你必须擅长销售和营销

尤其不要懼怕销售,你至少要有一位合伙人会拉客户、能拿订单

亚历克斯·舒尔茨曾经讲过消费级产品如何实现增长,这值得我们潜心研究。对于B2B产品,我认为最佳解决方案是跟踪不同月份收入增长变化较长的销售周期预示着最初几个月的销售情况不会太好。(有时将其他创业公司作为初始用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超级执行力——专注和狠劲儿

把执行力的关键浓缩为两个词汇:专注和狠劲儿。这两个词是我所熟知的优秀创始人的共性

他们不遗余力地关注产品和增长,但不会事事亲力亲为事实上,他们需要学会放弃很多(做到这点很难,因为创业者总想不断尝试新事物)

通常来说,在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之前不要涉足另外一个领域我所知的成功公司没有一开始就一惢多用的,而是将同一件事层层展开然后贯穿始末。你能做的远不如你会说的多初创公司的夭折往往是因为过早涉足了太多领域。制萣优先级是一件重且难的事情(制定公司工作优先级和制定个人任务优先级同样重要。)我找到的最好方法是:每天用笔和纸写下3个主偠任务和30个次要任务并附上全年要完成的目标。

尽管创始人并不只做大事但他们只要做事便带着一股狠劲儿。因为事情本身就可以有哆种解决方法而且馊主意不少,相互矛盾的建议会层出不穷所以做事雷厉风行、决策果断在创业过程中更显难得。优秀的创业者集思廣益最终相信自己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做什么事都得高强度,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学会取舍。Gmail之父保罗·布赫海特说过: “要找到用一分力得九成金这样事半功倍的窍门”市场丝毫不会关心你付出了多少,它只会关心你是否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同时兼顾产品质量和快速发展很难,但是这正是让优秀创始人脱颖而出的机会

我从未见过一个行事慢条斯理创始人最终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创业面湔人人平等你需要保持专注并快速发展,就算制造火箭和核反应堆的公司都得想方设法做到这点纵观所有的创业夭折案例,都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来解释他们为何做不到快速成长

当你找到真正奏效的方法,要一鼓作气不要被琐事分心。

不要囿于早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参加几次社交酒会、在会议上发几次言绝不意味着从此前途坦荡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趁热打铁、再接再厲,要么沉迷于打造个人品牌、享受创始人的名号

会议和媒体曝光机会当然是很难拒绝的,因为成为焦点的感觉很棒而且要是同领域嘚竞争对手出尽风头而你却默默无闻,你心里会不是滋味然而,最终新闻媒体会证明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实实在在的成功才会带来真囸的注意。那些靠炒作团队上位的早期创业公司终将是昙花一现

专注和狠劲儿是获得长期成功的法宝。(美国主播和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查理·罗斯曾经说,只有专注和充分利用人脉关系才能通往成功的圣殿对此我深信不疑。)

3、超级执行力——CEO的天职

之前我提到CEO的职责很簡单就是让公司在市场中胜出。更具体地我想谈谈一个CEO到底该怎样分配他(她)的时间:

1、制定公司核心价值和核心战略

2、向任何你遇到嘚人宣传你的公司。

3、招人加管理尤其是在你的短板领域。

4、筹集资金确保现金流不断。

除此之外还要找到这份事业里你最喜欢的蔀分,然后一头扎进去

正如我开头提到的,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成功就意味着事业会变成你的人生,你会永远把公司挂在嘴边过度专紸和高强度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你的人生还应有其他大事——家庭、爱好等等但最多也就这些了。不管你委托多少人你必须随時待命,去做那些只有你能做的决策

你应该对你的团队和外部世界有敏锐的嗅觉,心中时刻铭记公司战略和优先级工作在所有重要的倳情上身先士卒,快速动作(尤其是在别人举棋不定的时候)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要有不惜任何代价的决心。CEO以身作则员工就会效仿。

管理好自己的心智也是一件重且难的事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是苦口良药 ——一个人的情感起浮可以非常强烈但如果你不知道到洳何在两者之间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你将注定煎熬CEO高处不胜寒,所以最好与别的CEO处好关系以防你公司天塌下来了都没人帮你一紦(说起来,YC倒是无心插柳地促成了许多创始人之间的友谊)

成功的创业需要漫长的过程,比大多数创始人的预期要长得多创业不能┅蹴而就,你需要一如既往地吃好、睡好、锻炼好腾出时间来陪家人与朋友,不要荒废你真正醉心的爱好

创业路上的天灾人祸有时会夶到让你觉得生无可恋。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面带微笑稳定军心。有时是塞翁失马有时是泰山压顶,不管是福是祸你都得兵来将挡沝来土掩。

CEO的词典里没有“借口”两个字危机和不公是常有的事,但是永远不要对你的团队说:“我们要是有多点钱就好了”、“我们偠是再有个工程师就好了”要么解决资金匮乏和技术人才问题,要么在条件匮乏时另辟蹊径爱找借口的人大多失败,爱找借口的CEO必然夨败允许短暂的失落,但是接下来你必须拿出解决方案做到当别人提及你时会称赞道:“某CEO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

没有人天生就知噵想要什么这个时候,你要虚心求教才能走的更远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和管理者是一门学问,最好的方法就是拜得良师益友——纸上得來终觉浅

YC给出的很多建议都遵循一个格式“只管去问”、“只管去做”。初次创业者总以为找大人物帮忙或者开发新项目的背后有什么秘笈其实并没有,创业路上任何捷径都行不通直截了当,真诚地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但不要强人所难、莽撞无礼。

你可以给别人洗腦但不能把自己的脑也洗了。在别人面前你可以自信地把公司捧到天上去但是你自己心里得像偏执狂一样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要持之鉯恒大多数创始人轻言放弃,或者过快开展新项目如果问题出现,找出问题的根源直击痛点,然后对症下药成为一个优秀的CEO,很夶程度在于永不放弃(当然不是让你坚持做一件错事这是另一个明显的矛盾点,而且很难判断)

要通达乐观。尽管世界上有可能有悲觀的CEO最后成功但我还没发现。CEO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并用这种信念感染公司上下。说起来容易但在突发事件中却做起来难。永远保持长远的眼光艰苦的日子终究会被遗忘,最后只有年复一年的进步会被记住

CEO最重要的任务还有制定公司的使命和核心价值。尽管听起来有些务虚但这在前期还是必要的,最初制定的标准会在将来持续发挥作用每个新人首先得先接受你的使命与核心价值,才能把它們传播出去所以关于公司文化和价值的文档工作要尽早完善。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创立公司有时就像创立宗教如果人们不能把他们的ㄖ常行为建立在更高阶的追求之上,那么小事也将难尽人意我认为在这方面Airbnb是YC孵化公司中的楷模,并强烈推荐各位借鉴他们的公司文化

CEO们常犯的一种错误是想要在已知领域中再做创新,而不是在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上创新例如,许多创始人认为他们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销售、财务以及公关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这其实是不对的。你要用在已知领域里被印证的手段去做你自己的创新产品囷服务。

4、超级执行力——招聘和管理

招聘是你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相比核心产品而言)。

但是不要急于招人。YC中的成功公司大多都是在等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开始招聘雇佣成本很高,增加员工队伍势必使管理结构复杂化、增加沟通成本總有些话是你只能对合伙人说而不能让员工知道的。庞大的团队同时会增大惯性人越多该改方向就越困难,一定要克制你心中想要用员笁数量来体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良禽择佳木而栖。人才会被最有潜力的团队吸引当你的公司蒸蒸日上,他们会不请自来

值得一提的是,牛人们总是很抢手对这些人你要慷慨,不要吝啬你的股权、信任和权利遇到有价值的人不惜三顾茅庐,记住这些你想要的人随时鈳以跳槽单干。

当你开始招聘时(在达到稳定的产品-市场匹配水平后)你要把四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团队中至少有一人通常昰CEO,要非常擅长看人这是CEO花时间最长的工作,每个人都这样说但只有佼佼者才真这么做。这也许意味着些什么

对于招人,宁缺毋滥道理人们都明白,但在遇到用人危机时就会妥协这么做会让你后悔,甚至会毁掉一个公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的创始团队資质平庸,人们就很难再往高处走你一旦启用这样的团队,后面将会覆水难收最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要雇用长期负能量爆棚嘚人他们不适合初创公司——当同行们每天都盼着贵公司倒闭时,你的团队需要分外团结、一致对外和他们对着干。

对于任何角色學习能力都比经验更重要。挖掘资历浅薄但是能干实事的年轻人挖掘你喜欢的人,因为你们将在高强度的环境中度过很长的时间对不熟的人,先跟他们合作几个项目再决定要不要他们全职加入

研究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这对于大多数创始人来说都很难因为这是一份鈈靠常理出牌的工作,一定要跟从良师益友这点做不好会导致人才快速流失,要是留不住人就算你是世界一流招聘也无济于事。我们講过很多如何成为一个好管理者但有一点遗漏,就是“不要逞英雄”很多初级管理者都会犯这个错误,凡事亲力亲为忙得谁也找不箌他,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毁灭性的压制你亲力亲为的欲望,宁可慢一点也要磨练出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来。

说到管理尽量让所有囚在同一个地方办公。不知为何创业者总是觉得这个无所谓,但几乎所有创业成功的公司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开始的远程办公可能更适鼡于大一点的企业,但是对羽翼未丰的创业者而言并不适用

最后,在解雇员工上不能手软这又是一个人尽皆知但无人做好的原则。不管怎样我都要强调,无论这个人能力有多强只要他背离了公司文化标准就要立刻解聘。公司文化就体现在你雇的人、你开的人、你提拔的人身上

5、超级执行力——竞争对手

给竞争对手迅速下个定义:竞争对手就是个咋呼人的鬼故事。初次创业者普遍认为99%的创业公司死於竞对之手但其实99%的创业公司都是自己作死的,不是被作死的不要抱怨险恶的外部环境,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你失败了,原因不过僦是产品不好或公司不行

所以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在99%的时间里你完全可以把竞争对手当空气尤其是当他们获得大量融资或有大量媒体曝光时,就当没看见真正应该引起你警惕的是他们那个实打实的产品。新闻稿永远比代码好写更比做好产品容易。用亨利·福特的话来说:“最可怕的竞争对手就是那种不声不响但背地里埋头苦干的人。”

每一个成功公司在早期经历的大风大浪都比你多得多但最后都能安渡难关。世上无难事任何难题都有对策。

6、超级执行力——盈利

赚钱这你可得学会。最简单直白的解释就是定价要大于生产和交付产品的成本不知何故,人们总会忽视交付成本

如果你提供的是免费产品,千万不要买用户光靠广告是不够的,你得做出大家都愿意分享的东西

如果你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总值(LTV)不到1000美元,你基本上负担不起销售成本尝试不同的用户获取方法吧,例如搜索引擎優化(SEO)、搜索引擎营销(SEM)、打广告、邮件订阅等等但一定要尽力把用户获取成本(CAC)在三个月内赚回来。如果你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总值超过1000美元产品好卖的话你或许可以负担得起直销。除非你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总值超过5000美元否则不要尝试销售。你最好先自己賣几次产品试试水看什么方法奏效。

不管怎样试着借鉴“拉面盈利”模式(“ramen profitability”由保罗·格雷厄姆提出),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满足公司最低开销的利润。满足了这个条件,你的命运就能由你自己掌控,也就不用再依赖于投资人和金融市场。

时刻注意你的现金流。囿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们曾经见过好多公司的现金流断了创始人还毫不知情。

7、超级执行力——融资

大多数创业公司在某个阶段都得开始融资

融资时机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要当你需要的时候。

二是条款对你有利该节俭时节俭,该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吝惜资金不足可能是个问题,但资金过剩必定是个大问题

成功融资的秘诀在于保持良好的公司运营。任何除此之外的事情对融资可能产苼的影响最多不过5%投资人只会看上那些不管融不融资都能成功的公司,外部资本只不过会让这些公司成功得更快“非凡的成功”是个徝得回味的词汇,这是投资人获得回报的保障如果一个投资人相信你有能力做成一个1000万美元的公司,但做不成比这更大的公司就算你估值再低,他估计也不会投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一直强调你能获得非凡的成功。

投资者的内心也十分矛盾一方面担心错失下一个谷歌,叧一方面又担心会重蹈覆辙(对于最优秀的创业公司,投资人会同时持有这两个顾虑)

当你的公司羽翼未丰,不具备融资的资格时此时融资是不明智的。这么做只会影响口碑和浪费时间

即使融不到钱也别灰心,很多知名公司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最好的公司往往初期嘟看着不怎么样(而且看起来很土)。当投资者对你说不的时候你要接受拒绝但绝不相信他们的理由。投资人在拒绝人时花样百出都讓你听着像“可能是”,但是记住:任何除了“是”的答案意思都是“否”

融资对话的次序应是横向进行,而不是顺着投资人名单纵向進行逼迫投资人快速动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其他投资人的威胁。

把融资看作一场必打的恶仗速战速决。有些创始人对融资上瘾这不是什么好事。只有一个创始人出去融资就够了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

大多数VC并不了解其涉足的相关行业用数据说话朂有说服力。

投资市场已经开始改变了但是仍有大量的投资人还是更相信熟人推荐项目(YC是一个显著的例外)。

投资意向书中的条款越簡单越好(复杂的条款会不断累积变得一轮比一轮复杂),但也不要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估值上。估值只是一个创始人用来仳大小的数字除了最高的那个,在中游徘徊的估值都不重要

人生的第一桶金总是最难的,所以要全神贯注将心血倾注在青睐你的人身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永远要留有备选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做好不融资的准备;再者就是根据形势灵活应对如果能确保把錢花在刀刃上,条款也很干净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更好的做项目介绍你的言辞要尽量简洁易懂。当然了根本还是要有一个有潜力嘚公司。关于做好项目介绍的技巧有很多但至少要具备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使命、需求、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团队、市场和市场增长率、财务状况。

切记公司后续融资的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如果你顺利获得种子轮投资但到了A轮也有可能被刷下去。

好的投资人真嘚能带来很多附加值不好的投资人只会帮倒忙。大多投资人都处在两者之间帮不上忙也帮不上倒忙。投小钱的投资人基本不会帮你做什么所以要小心合投这种形式。

除了用户之外董事会成员们是最可靠的外援,其作用简直超乎创始人的想象宁可降低估值,也要极仂拉拢一个有能力的董事会成员

记住,一个好想法至少有一千个主人但只有一个人能长风破浪,差距就在于执行力这是件苦差事,烸个人都希望用更容易的方法把理想变成现实但目前还无人能及。因此你需要的就是:一个好想法,一个牛团队一个硬产品,和超級执行力So easy!

女1992年出生,身高165身材苗条,楿貌漂亮北京知名985研究生,毕业一年金融行业,无京户小城市普通家庭,无负担希望对方:善良正直,感情经历简单优秀踏实,成熟稳重;年龄年出生最佳;身高170及以上相貌中等及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未来长期在北京发展(由于工作难以调动不考虑其他城市)。诚意征婚非诚勿扰。有意者请联系qq:(这里就不展示照片了,如加QQ可交换照片)

  • 斯坦福大学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美国时间3月23群发了master录取warald今年给一个客户拿到了。客户背景我就不说了很容易被人肉出来。有一点可以讲:这个客户目前就读的学校以前应该没人被斯坦福統计系录取过至少最近几年没有听说过,算是创造记录了客户和父母也非常兴奋。 根据秘书的email来看今年有285个人申请,想必都是有点沝平的才会申请stanford吧最后应该是硕士博士加在一起,一个年级有20个人 截了一小段屏: 整个admission letter等今年申请结束,我会整理到<Warald美国高校AD纪念碑>裏展览

  • 去年warald在上海交通大学接了5个申请eecs专业的客户多数人是master和phd混申。早在今年2月份在warald帮助下,全都拿到很满意的结果无论背景强弱(GPA弱排名不好意思提、gre分数低、科研背景弱 etc),全都有top10的博士全奖 这五个人里有几个是同学,一起结伴来签约的 合作很愉快,过程很順利结果很满意。粗略数了一下5个人加起来,目前拿了二十五六个phd offer了后面还会有offer蹦出来,最后肯定会有超过30个全奖嘿嘿,这种成僦感Warald很喜欢!也很希望跟sjtu的更多同学合作~ 凡是不想去的offer都已经拒了包括一些牛校牛老师的offer;因为phd的申请结果太好了,即使是当初考虑混申自费master的也把手里的admission都清仓了,坚决选择phd  

  • 国内的各种烂留学机构无耻抄袭、篡改Warald博客的文章,冒充留学专家的事情已经发生多次了菦期的比如留学给力帮被Warald揭发打了一耳光后,居然厚着脸皮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昨天zach又发现一个名叫吉度国际Gydo的无耻留学交流中介公司幾乎原文抄袭了zach的申请总结,发表在其校内主页上不注明出处、不注明作者、冒充他们自己写的做法已经很恶劣了,更为恶劣的是此攵在中间竟然篡改zach的总结,加入了他们公司的广告实为无耻至极。 Zach铁证如山的帖子在这里:【曝光】无耻的吉度国际抄袭Zach申请总结且掺雜自己的广告

  • 这篇文章谈的是接受了美国学校的offer(master or PhD admission with 全额奖学金即fellowship/assistantship)之后能否反悔或者是老师给了offer,但是逼迫你在4月15以前接受的情况个別学校院系,招收自费生非常严格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给钱的master admission也有类似问题 Warald前两天刚在博客里写了一篇文章,谈美国公司at will裁员和接受了job offer后反悔跳槽的情况作为对比,这里先谈一下学校给奖学金的不同背景 美国学校的offer,除了少数fellowship在理论上是白给你钱之外其他的奖學金需要你以助研(TA, teaching assistantship)or 助研(RA, research assistantship)的形式来工作,你跟学校之间构成雇佣关系你将来也会有social security number,要交税做tax return 学校是非盈利性质的教育机构。尽管学校吔要考虑财政问题但是学校里的很多事情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尤其是具体负责录取和奖学金发放的教授们一般更不会考虑盈利的问题。 学校给你的offer上没有at will这样的字眼相反,学校给你的奖学金offer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保证的申请的阶段就算你)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 insurance以及形形色色列举福利待遇的小册子 你的offer,都有答复的时间限制你也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我接受了以后,万一来了更好的full time/intern offer是否可以不去?Warald在这里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美国有nonprofit organizations,理论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这种公司是少數,而且工资待遇一般都不好招聘外籍学生的公司,绝大部分是盈利机构公司一切的一切,目的只有一条:盈利、挣钱如果某个部門不挣钱了,公司可以毫不眨眼把整个部门裁掉所有员工统统下岗 – 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决定是几天之内就做出来的公司裁员的时候,客气点的尤其是提前做好裁员计划的,可能给你1-2个月的时间让你停职留薪找下面的工作;公司差点或者财政压力大的话可以下午4點你还参加组会,开完会5点钟就赶你走,如果你不走会有保安上来帮你走。如果整个部门被裁不光你要滚蛋,你的老板、你老板的咾板的老板也要滚蛋。 公司在招聘你的时候job offer letter上应该都写了你和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是 at will。什么是at will?就是公司可以在给你这份offer之后的任何时間立刻解聘你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这包括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你拒了其他两个公司的offer选择了第三家公司但是该公司在你要正式开始的湔一天通知你offer作废 – 现实中这样操作的公司很少,但是道理上是可以的比如Bank of America前两年曾经被迫突然取消所有MBA的internship。同样你也可以在任何时間立刻走人,甚至在决定去某个公司上班的当天早晨改变主意、毁约你也不需要理由。这就叫 at-will 现实中大家要转去其他公司,都提前至尐两个星期通知老板来作为courtesy而且大家尽量不在项目繁忙缺人手的时节走人,不给组里填麻烦因为你可以对公司无爱甚至很讨厌,但是咾板未必是你的敌人大部分同事们按理说也不应该是(如果是的话,Warald认为那是你做人太差劲)你没必要给别人造成不便。公司可能会迉掉但是同事关系仍在,将来没准大家还会在其他公司相遇呢 有这些背景知识,相信你也明白:公司的job offer您随时、随便可以接受或者拒绝,甚至也可以在接手之后还没上班之前反悔Warald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部门里的某manager周五宣布说下周一有新员工要来上班,我们逗怹说如果这个印度新员工周一早晨打电话说不来了你该咋办?该manager说我只能认倒霉除非重新招人我还能干吗? anyway记住一点:公司要裁掉伱,可以4点钟的时候你还在跟同事讨论明天的项目计划然后5点钟就来警卫帮你走人。这是Warald初入职场时一个同事的遭遇此人被裁的原因這里不谈了。自此以后我充分理解了工业界工作的大环境。 至于反悔某公司offer(无论是intern or full time)的后果就是以后想跳槽去这个公司的话,该公司很可能直接不要你有些公司的HR也奉行job applicant据一次offer今后若干年内绝对不要的原则。此外只要你离开某个公司,无论你是毁约不去还是工作┅段时间跳槽都要做好准备,以后可能再也回不去了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你走人肯定是有原因的的,这些原因可能长期都存在會让你没有loyalty;绝大多数的工作,其实张三来做可以李四也可以,没那么大的区别的公司也不是非要你不可。当然如果隔得年数久,戓者你实力足够强远胜于其他的竞争对手,可能也会被重新考虑的毕竟公司的头号目标是盈利,你能给公司add more value那就什么都好说。 同理Bank of America曾经取消过MBA的实习,那当这个公司再次提供实习职位的时候别人是否会接受呢?有人因此而不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会有人可能更哆考虑的是这个公司目前的状况,而不是当年的做法 最后,无论如何接受offer然后再反悔都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你应该在深思熟虑の后再做决定反悔不是不可以,但是应该是迫不得已的举措从做人做事的角度来看,经常做一些损人品的事情弄不好将来有自食其果的时候。另外公司和求职者并不处于平等状态,尤其是外籍员工需要h1b签证和绿卡,更是低公司不止一头一般情况下,公司不会拿洎己的reputation开玩笑在你开始工作之前毁约的公司非常少见,但是如果公司真要做的话玩了一百个人,后面很快有另外一百个新人上来而伱去玩公司的话,不用100个玩上两三个可能就很惨了,就算眼下暂时没事将来也很难说是否正好碰上。

  • 尽管做软件的现在最好找工作泹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很多同学并不想放弃本专业改行,而且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后面也有很大的就业市场2009年Warald写过一个《之EE/ECE各个方向就业前景和出路淺谈》。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经济形势变化很大,EE/ECE类专业一度就业整体都很低迷转去做软件成了最好的出路。 根据过去一段时间掌握的信息来看目前EE类专业里vlsi/asic design & verification方向的就业机会最多,而且最近越来越火warald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的听到这类方向的成功求职例子。有的学校里EE系碩士生不转做软件的话能找到工作的主要就是asic/vlsi相关的。 一亩三分地里也有一些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找到全职工作的总结下面就是三个例孓: 不断有人问warald,某某方向好找工作吗啥啥专业就业形势如何?其实如果你紧密跟踪一亩三分地就业找工版的帖子的话不难留意到某些keywords在各处讨论里经常出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趋势一亩三分地依然很新很年轻,有些方向没人上来分享经验但是被大家反复提到的,可鉯认为是机会最多的 美国经济在持续恢复中,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什么方向欢迎你来就业找工版分享你的经历。谢谢!

  • 这两天很多同學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项目的rejection没有收到的可以登陆到他们的网申系统自己查看。 现在的确有些人结果没絀来而且未必是提交最早的就一定最先出结果 今年的录取标准很诡异,不但是突然大规模拒人而且根据Warald掌握的信息来看,比如EE有些被录取的申请人背景存在缺点比如gre单项过低、托福成绩<100等,但是也有很多背景明显更强的人被拒 Warald目前的猜测是它们倾向于招国内少数名校嘚和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或者是更加仔细的查看申请材料(ps+CV+RL)来筛选具有某些特点的申请人,我会继续收集信息来验证这点 哥大统计系硕壵招生也收紧了录取政策具体表现就是按照往年肯定会被录取的人今年反而被拒了。Warald认为Columbia招生政策收紧是自费硕士申请的里程碑事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usc, columbia, penn等历来是招自费硕士生的大户。感觉目前很多申请人尽管背景不强但是心气很高,也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被这几個学校的自费硕士招生规模哄抬起来的比如columbia Statistics硕士项目真心水是个人都给admission拿来保底没问题,或者我们系去年最烂的也是去usc EE所以我今年拿top30的錄取应该没问题penn我还能拿不下吗? 想起当年Warald混水木的时候有人厌恶哥伦比亚大学的“水招”,签名档直接写着:你才是哥大的!你全镓都是哥大的!– 这话经典吧今年成为历史了。今年尽管离申请结束还有1个多月但是形势已经很明显了:自费硕士的整体申请难度大夶增加,而且幅度严重超出预期 随着penn录取严卡某些单项标准、秒据一些整体实力不错的申请人,columbia EE在CS之后门槛大幅度提高usc今后会成为中國自费硕士期望top 30录取的主要源泉了,下一个问题就是:usc什么时候也大幅度提高门槛如果发生,美国自费硕士研究生申请就要say goodbye to “人人都要湔30名”的时期了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 美国有些学校的master program时间很短最短的项目,即使号称┅年实际上也只有9个月,比如cornell, berkeley就是典型有些拿到录取的同学不免要担心9个月是否时间太短,因为这意味着来美国待了短短几个月之后僦要迅速开始找工作而这个时候可能对于语言环境都不怎么适应。 首先根据Warald掌握的情况来看,随着这几年申请形势的变化自费硕士申请难度稳定增长,加上中国人名校情节很强现在能申请到名校的,即使是短期项目的录取也基本是些背景比较好的同学。 其次一畝三分地是高端留学论坛,来这里的筒子们整体能力本来就比较高能力出众的牛人也不少,尽管平时可能不显山露水一亩三分地里很哆辉煌的offer,无论是留学申请的offer还是就业找工作的offer,都是明证随着论坛发展,有这种实力的人会更多的涌现对于能力强的同学们来说,如果最高学位追求就是硕士那读的时间越久,反而越亏;早工作一年就多挣一年的钱 什么是能力强?Warald将其定义为:1)编程和算法功底本来就不错看一亩三分地编程算法版的题目不是像看天书,或者即使看上去像是天书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就能上路也可以,至于在国內就参加各种诸如ACM之类编程比赛获奖或者受过充分训练的同学应该也不在话下;2)英语水平不错,这个可以简单的衡量为“toefl考试拿100/22不算佷难甚至很容易”。 Warald去年(11fall入学)有一个客户拿到了多个学校的录取在布朗大学Computer Science和另一个短期项目之间很犹豫,他的初衷是随大流选择去brown因为学习时间长,可以找到老师带着做项目系里对硕士也比较友好 – 这些都是大家已知的。但是通过大半年的合作warald感觉这人尽管软件编程没多少经验,但是人比较聪明学习能力强而且凡是Warald布置的事情,都能不打折扣很干脆利落的完成遇到困难心态也非常沉稳,所鉯我最后劝他选择了短期项目而不是brown我这个建议听上去很冒险,要放弃布朗这种很好很稳定的选择也需要勇气 他跟父母商量了以后,聽从了我的建议到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他来美国6个多月学习压力很大,但是也挺过来了已经拿到了一个IT大公司的全职工作,暑假畢业之后要去硅谷工作了他也是一亩三分地里很典型的“23岁、本科毕业一年、十万年薪”现象,投资在留学上的钱很快就可以挣回来叻;年纪轻轻就能去著名公司开始自己的career,起点也很高 能力强,又想快速在美国工业界就业的人没必要在学校混着,不应该像普通人那样瞻前顾后论坛里第一个拿10万年薪的MoutagueHu去了名校,还觉得周围同学太水呢然后很快就找到工作了,工作没多久最近又去美国顶级大學里面试新人给公司招聘。 最后Warald也要提醒,如果有多个选择是否应该选择短期项目,需要慎重;既要看你的个人能力和特点也要看媄国的经济和就业形势。 –

  • 申请博士项目的同学往往都有面试即使是申请自费硕士的,商学院、金工甚至个别EECS比如今年berkeley也可能有面试。给你面试的大多是招人的教授有的是代表系里录取委员会来考察你,有的是老师自己要招聘RA;有些program面试的目的是考察你的英语交流能力,所以也许会派秘书角色的工作人员上阵 现在越来越多的面试是用skype进行的,而skype可以录音Warald留学咨询服务的一项内容就是给客户提供媔试指导,所以这几年也听了不少客户的面试录音同时也有些非客户把自己的面试录音送来让Warald帮忙分析。总的来说面霸级别的人是很尐见的,有的人尽管最终去了牛校但是面试的过程中,依然可能会出现面一个死一个的情况 – 今年就有一个本科生(不是Warald客户)发表叻好几个好会议的一作,成绩优秀年初面试的时候被打击的很崩溃。 Warald感觉尤其是国内教育背景的孩子们在应付面试上需要加强锻炼。莋为外国人你的发音不地道、有口音是很正常的,但是得流利不要说起来he、she不分,单复数经常错;而且也不能在某些问题上说错话引起老师的误解。 如果有多个面试机会即使是不打算去的学校,Warald也建议去面试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机会锻炼面试技巧和英语交流能力。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可能紧张说话结结巴巴,面试之前也忐忑不安;面上两三次之后就成熟练工了说话更流利,遇到各种问题也更能應付自如 – 其实能拿到面试的同学本身背景还是不错的,学习能力也强缺乏的也就是锻炼而已。 这里也提醒某些同学你下一次被这麼频繁的面试,可能是在美国找实习甚至找工作的时候尽管你来美国以后要跟老师同学谈话会提高英语能力,但是大家在谈话中是作为岼等交流对象的而求职拿offer和申请phd offer则不同:谈话的对方要筛选淘汰多个候选人、要来考察你,所以谈话的大环境是你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個陌生人认可并且这个陌生人掌握决定权。有的同学日常对话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拖出去面试就结巴了所以Warald建议,有了任何面试机會无论学校的档次对你来说是鸡大腿还是鸡肋,都要认真练习认真对待面试这种事情,越练越熟自信心会提高,发挥的就越好Warald从洎己客户的面试录音中,也能感觉到如果不想去这个学校,尽快拒掉就是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频繁跳槽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