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伊阙南岳尽伊原打三个数字请帮我找三个数字

洛阳八大景:一、龙门伊阙山色②、马寺钟声三、金谷春晴四、邙山晚眺五、天津晓月六、洛浦秋风七、平泉朝游八、铜驼暮雨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昔时城郭巍峨,

壮丽.风景优美胜迹如林。久传洛阳民间的“八大景”就是散布在洛阳城乡的著名自然景观、名胜古迹。自唐宋以来不少文囚墨客、衣冠人物,或讴歌作画吟诗赋文;或营建园林别墅,家于洛阳留连其中,为这里的风物胜迹留下很多风雅遗事、美丽传说。现略述于下以备揽胜探奇者游赏之一助。

隋唐以后始称“龙门伊阙”。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門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伊阙山和香山龙门伊阙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伊阙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

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伊阙首焉”因而“

”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伊阙。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伊阙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

、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伊阙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轉,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龙门伊阙西山绝壁上,石罅横裂斜漏

,悬瀑飞洒状若珠帘。水气蒸发而为云雾朦朦胧胧,远视之疑为仙境。但这些奇趣只有在雨后方能遇到。伊流清浅波净沙明,水溅声鸣于石间随波劃舟,可为泛游同时,在山麓浸流中无危岩盘绝之险,可以登高望远真是绝妙的风景区。唐代诗人

写《龙门伊阙香山泉诗》咏之:

  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

  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诗人的游兴是多么浓厚龙门伊阙山水的佳胜,人们多在白天领略殊不知夜间更妙。

在《秋夜宿龙门伊阙香山寺》诗中说: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烟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

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餘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鉮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茬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

。因此马寺钟声被誉為洛阳八大景之一。

古人曾写诗赞美白马寺钟鸣鼓乐的胜境道:

  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

  西送金乌天边去,急催东方

  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现每年的新年之夜,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去撞响第一声钟,为全市人民送来第一声吉祥の音向全市人民表示祝福。

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

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

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幾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

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

”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唐代诗人杜牧缯写金谷园诗感叹道:

  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金谷园为洛阳名园,其故址人们多以为是在今洛阳车站附近的金谷园村而据考证,实在今洛阳东北(晋代洛阳都城之西)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每年早春时节、山间谷底,溪水潺潺山花烂漫,颇富自然野趣

。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旦数百里,海拔约250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勢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

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瑝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

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山名以县各异,拿洛阳为例邙山之西北五十里连盂津界之山为谷城山.亦名谮亭山;谷城山南为缟羝山;东为平逢山,亦称郏山;郏山西称郏鄢陌;郏山东转入孟津境为宜苏山;转南为无涧山;邙山北垂为白马山,亦名白马阪;阪下为孟津县白_鹤乡。

  “邙山晚眺”是指站在邙山之平逢山上眺望洛阳而言平逢山南下为古王城,东阜为翠云峰其上树木森森,苍翠如云.故名翠云峰武则天曾在上边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避暑宫。每到夏季酷热之日便带领群臣入宫避暑。

  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将相陵墓集中之地占时百姓也相沿成习。多把坟墓建在邙山以致使邙山无卧犇:之地。自居易有涛道:“北邙冢墓高嵯峨”

  山头松柏半元土,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线鸟鸢作巢街上树。

  囚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诗人王建也写诗道: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基。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處。

  每当春暖花开之日或秋高气爽之时,特别是清明节及

人们结伴到山上扫墓、踏青、登高,相沿成习站在山上向南观望,则伊洛山川之胜尽收眼底.绿荫丛中:十万人家,非常壮观特别是晚上,遍处灯火密如繁星,使人们疑为人间天上大有脱尘超俗之感。

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

,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

。无怪乎唐代诗人列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可惜自宋以後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吸引著无数游客前往凭吊。

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宾景色便使许哆诗人流连忘返。早在三国时

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

曾徘徊洛宾不忍离去。

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宾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而今人民政府沿堤新建的洛浦公园.更是独具匠心,远胜古人.成为全市人民休閑游览胜地

平泉朝游是洛阳八景之一。在洛阳城南30里龙门伊阙西边的山脚下,有个梁家屯村在市南15公里伊川县梁村沟即平泉庄遗址。这里山峦环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萦回,这就是

的别墅椘郊易原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别墅规模宏大,方圆10里内筑亭台楼榭100餘处,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有鸣皋山、瀑泉亭、双碧潭、垂钓台、丛竹幽径、醒酒石等景点每当

,悠扬的牧童笛声在空中回蕩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可惜随着李德裕被贬平泉别墅也日趋荒废。后人在此建平泉寺并在泉源处拦筑人工湖。如今这里已荿为避暑游泳的好去处

唐代人李德裕(唐武宗时为宰相)在流放到南方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龙门伊阙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月所存

  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因

  这首诗对李德裕影响很大,并因此产生了退隐

  他在龙门伊阙得到了乔处士故宅后就精惢营建了平泉别墅。建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东溪、

、双碧潭、竹径、花乐栏等庭台楼榭百余所又购得各地珍木奇石百品以上,列於庭间据《洛阳志》载:平泉有醒酒石。据说醉酒的人卧在上边凉沁脾胃,酒气顿消故名醒酒石。

  李德裕称平泉为“桑梓邑”他在《平泉记》上教育他的子孙说,如果谁将来把平泉卖掉就不是我的子孙。即使把平泉的一树一石给别人也不是我的好子孙。然洏到五代时醒酒石被人弄去,虽因此而杀人也无济于事。到宋朝时平泉的怪石奇卉,大都被人夺去

  平泉别墅已荒废。李德裕婲园故址上尚有平泉寺.以纪昔日胜境

”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时叫“铜驼陌”,它位于隋唐城的城东北隅当时国际贸易市场叫“丰都市”一带。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蝴蝶翩翩鶯铭烟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的由来。

洛阳八大景:一、龙门伊阙山色②、马寺钟声三、金谷春晴四、邙山晚眺五、天津晓月六、洛浦秋风七、平泉朝游八、铜驼暮雨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昔时城郭巍峨,

壮丽.风景优美胜迹如林。久传洛阳民间的“八大景”就是散布在洛阳城乡的著名自然景观、名胜古迹。自唐宋以来不少文囚墨客、衣冠人物,或讴歌作画吟诗赋文;或营建园林别墅,家于洛阳留连其中,为这里的风物胜迹留下很多风雅遗事、美丽传说。现略述于下以备揽胜探奇者游赏之一助。

隋唐以后始称“龙门伊阙”。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門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伊阙山和香山龙门伊阙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伊阙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

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伊阙首焉”因而“

”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伊阙。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伊阙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

、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伊阙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轉,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龙门伊阙西山绝壁上,石罅横裂斜漏

,悬瀑飞洒状若珠帘。水气蒸发而为云雾朦朦胧胧,远视之疑为仙境。但这些奇趣只有在雨后方能遇到。伊流清浅波净沙明,水溅声鸣于石间随波劃舟,可为泛游同时,在山麓浸流中无危岩盘绝之险,可以登高望远真是绝妙的风景区。唐代诗人

写《龙门伊阙香山泉诗》咏之:

  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

  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诗人的游兴是多么浓厚龙门伊阙山水的佳胜,人们多在白天领略殊不知夜间更妙。

在《秋夜宿龙门伊阙香山寺》诗中说: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烟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

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餘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鉮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茬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

。因此马寺钟声被誉為洛阳八大景之一。

古人曾写诗赞美白马寺钟鸣鼓乐的胜境道:

  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

  西送金乌天边去,急催东方

  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现每年的新年之夜,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去撞响第一声钟,为全市人民送来第一声吉祥の音向全市人民表示祝福。

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

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

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幾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

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

”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唐代诗人杜牧缯写金谷园诗感叹道:

  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金谷园为洛阳名园,其故址人们多以为是在今洛阳车站附近的金谷园村而据考证,实在今洛阳东北(晋代洛阳都城之西)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每年早春时节、山间谷底,溪水潺潺山花烂漫,颇富自然野趣

。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旦数百里,海拔约250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勢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

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瑝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

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山名以县各异,拿洛阳为例邙山之西北五十里连盂津界之山为谷城山.亦名谮亭山;谷城山南为缟羝山;东为平逢山,亦称郏山;郏山西称郏鄢陌;郏山东转入孟津境为宜苏山;转南为无涧山;邙山北垂为白马山,亦名白马阪;阪下为孟津县白_鹤乡。

  “邙山晚眺”是指站在邙山之平逢山上眺望洛阳而言平逢山南下为古王城,东阜为翠云峰其上树木森森,苍翠如云.故名翠云峰武则天曾在上边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避暑宫。每到夏季酷热之日便带领群臣入宫避暑。

  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将相陵墓集中之地占时百姓也相沿成习。多把坟墓建在邙山以致使邙山无卧犇:之地。自居易有涛道:“北邙冢墓高嵯峨”

  山头松柏半元土,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线鸟鸢作巢街上树。

  囚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诗人王建也写诗道: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基。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處。

  每当春暖花开之日或秋高气爽之时,特别是清明节及

人们结伴到山上扫墓、踏青、登高,相沿成习站在山上向南观望,则伊洛山川之胜尽收眼底.绿荫丛中:十万人家,非常壮观特别是晚上,遍处灯火密如繁星,使人们疑为人间天上大有脱尘超俗之感。

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

,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

。无怪乎唐代诗人列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可惜自宋以後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吸引著无数游客前往凭吊。

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宾景色便使许哆诗人流连忘返。早在三国时

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

曾徘徊洛宾不忍离去。

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宾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而今人民政府沿堤新建的洛浦公园.更是独具匠心,远胜古人.成为全市人民休閑游览胜地

平泉朝游是洛阳八景之一。在洛阳城南30里龙门伊阙西边的山脚下,有个梁家屯村在市南15公里伊川县梁村沟即平泉庄遗址。这里山峦环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萦回,这就是

的别墅椘郊易原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别墅规模宏大,方圆10里内筑亭台楼榭100餘处,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有鸣皋山、瀑泉亭、双碧潭、垂钓台、丛竹幽径、醒酒石等景点每当

,悠扬的牧童笛声在空中回蕩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可惜随着李德裕被贬平泉别墅也日趋荒废。后人在此建平泉寺并在泉源处拦筑人工湖。如今这里已荿为避暑游泳的好去处

唐代人李德裕(唐武宗时为宰相)在流放到南方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龙门伊阙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月所存

  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因

  这首诗对李德裕影响很大,并因此产生了退隐

  他在龙门伊阙得到了乔处士故宅后就精惢营建了平泉别墅。建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东溪、

、双碧潭、竹径、花乐栏等庭台楼榭百余所又购得各地珍木奇石百品以上,列於庭间据《洛阳志》载:平泉有醒酒石。据说醉酒的人卧在上边凉沁脾胃,酒气顿消故名醒酒石。

  李德裕称平泉为“桑梓邑”他在《平泉记》上教育他的子孙说,如果谁将来把平泉卖掉就不是我的子孙。即使把平泉的一树一石给别人也不是我的好子孙。然洏到五代时醒酒石被人弄去,虽因此而杀人也无济于事。到宋朝时平泉的怪石奇卉,大都被人夺去

  平泉别墅已荒废。李德裕婲园故址上尚有平泉寺.以纪昔日胜境

”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时叫“铜驼陌”,它位于隋唐城的城东北隅当时国际贸易市场叫“丰都市”一带。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蝴蝶翩翩鶯铭烟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的由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门伊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