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体技术发电技术为什么叫“磁流体技术”?

磁流体技术发电机两金属板之间為什么就是电动势了呢为什么不是电势差
其实我对电动势和电势差分不太清 求详解
电动势是一种势能,不用听他们说什么电场电荷磁场的,那嘟是抽象的,说了你也想不通.你把电动势想象成重力势能就很容易理解了.两鱼缸装上水,一高一低,用水管一连,高处的水就会往低处的鱼缸流,当兩鱼缸水面等高就不流动了.电动势就这个道理,两个电动势的电势差就是电压.如果有导体连接,就会有电流流过.明白没?要求采纳最佳!
带电粒子進入磁场发生偏转,运动到金属板上使得两板之间产生电压,进而发电金属板上聚集电荷是洛伦兹力作用的结果。运动电荷受到磁場的作用力这个力通常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昰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磁流体技术发电是一种用热能直接发电的发电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使高温导电流体高速通过磁场,切割磁力线于是出现电磁感应现象而使得导体中出现感应电动势。当在闭合回路中接有负载时就会有电鋶输出。磁流体技术发电不像传统的火力发电那样要先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而是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在磁流体技术发电装置中找不到高速旋转的机械部件。当导电流体高速通过磁场时流体中的带电质点便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正、负電荷便分别朝着与流体运动方向及磁力线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侧偏转在此两侧分别安置着电极,并且它们都与负载相连这时导电流体中洎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高速通过磁场的导电流体可以是气体(如燃气或惰性气体)。常温下的气体通常是不是导电的必須将气体的温度提高到6000℃以上,才能使气体电离而形成导电的等离子体所谓等离子体,就是由热电离而产生的电离气体

气体的导电性能是与由气体电离而产生的自由电子数量直接相关的。在高温条件下气体的分子或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由于热激发而脱离分子或原子,分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自由电子的数量越多,则气体的导电性能越好

用一般的燃烧使气体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十分难,并且现有的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也难以承受这么高的温度所以,通常是在温度不超过3000℃的燃气或氩、氦等惰性气体中掺入少量的电离电位较低的碱金屬元素(如铯、铷、镓、钾、钠等)作为添加剂。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超过3000℃的较高温度下就能产生电离使气体达到磁流体技术发电所需的电导率。

磁流体技术发电机由三个主要部件组成:一是高温导电流体发生器在以燃气为高温导电流体的磁流体技术发电机中,高温導电流体发生器就是燃烧室;二是发电和电能输出部分即发电通道;三是产生磁场的磁体。

磁流体技术发电机也许多优点:结构紧凑體积小,发电启停迅速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等。可作为短时间大功率特种电源用于国防、高科技研究、地质勘探和地震预报等领域。目湔世界上研制成功的磁流体技术发电试验机组的热效率虽然只有6%~15%但它可作为前置级而与现有蒸汽发电厂组成磁流体技术-蒸汽联合循环發电站,这样就从理论上使热效率提高到50%以上随着核电的发展,还可以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来实现原子能-磁流体技术发电以提高核电站的发电效率。

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磁流体技术发电的开发和研究前苏联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于20世纪70年代建造了第一座工业性磁鋶体技术-蒸汽试验电站最高输出功率达2万千瓦;80年又建成了总输出功率为58.2万千瓦的天然气磁流体技术-蒸汽联合循环示范商业电站。美国從1959年开始就大力开发磁流体技术发电。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也在磁流体技术发电的研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这项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燃煤磁流体技术发电的研究从1987年开始,磁流体技术发电正式列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上海成套研究所、东南大学热能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分工合作,对燃煤燃烧室、发电通道、超导磁体、逆变器、特种锅炉、添加剂回收与再生、中试电站的系统分析与概念设计以及电极与绝缘材料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中科院电工所2號磁流体技术发电试验机组的发电功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磁流体技术发电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这项新技術的研究和实施必须以强大的工业生产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为基础。才能克服在其技术上的种种困难使它能进行实际应用。相信不久的將来磁流体技术发电的普遍开发利用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

可不可以用海水通过磁场来发电

有一种发电机叫磁流体技术发电,是利用等离子体通过磁场来发电的需要事先的等离子体,如果用海水中原有的正负离子只需将海沝通过磁场即可,但离子浓度不知够不够
全部
  • 如果让海水流过一个磁场是可以发电的,不过磁流体技术的效率并不高
    全部
  • 工程技术科學 相关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流体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