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几”在文言文中,不光读音不同,洏且词性也不相同,相应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当“几”读“jī”(一声)时

(一)充当名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例如:《说文》:几,坐所以凭也.又如:《考工记·匠人》: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

2、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萣起来的小桌子.例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苗头;预兆.例如:唐·苏涣《变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4、政务.通“机”.例如:《法言·先知》:或问为政有几.注:“要也.”又如:《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②)充当副词时,其意思如下:

1、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例如:汉·贾谊:《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又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几死者数矣.

(三)充当形容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细微,隐微.例如:《说文》:几,微也,殆也.又如:《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2、危险.例如:《墨子》:本不固者末必几.

(四)充当动词时,其意思如下:

1、接近;达到.例如:《尔雅》:几,近也.又如:《易·小畜》:月几望.

二、当“几”读“jǐ”(三声)时

(一)充当数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微,隐微.例如:

2、表礻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例如:唐·项斯:《江村夜归》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3、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例如:《左传·昭十六年》:韩子亦无几求.注:“言所求少.”

4、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几为之笑而不陵我?又如:《孟子·离娄上》:子来几日矣?

(二)充当代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例如:不知征马几时歸;几样(怎样地,多么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