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在哪景色如何?请描述地详细一点!

  明十三陵在哪是中国历代帝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墓葬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在哪被列入《世界遗产目錄》。

  明十三陵在哪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絕佳"吉壤"因此被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末清出著名学鍺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選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觀点明十三陵在哪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十三陵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1644年)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葬于此地的13位皇帝分别是:

  1、长陵:文皇帝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年;

  2、献陵:昭皇帝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年;

  3、景陵:章皇帝宣宗年号宣德,茬位时间年;

  4、裕陵:睿皇帝英宗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年、年;

  5、茂陵:纯皇帝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年;

  6、泰陵:敬皇帝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年;

  7、康陵:毅皇帝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年;

  8、永陵:肃皇帝世宗年号嘉靖,在位时间年;

  9、昭陵:庄皇帝穆宗朱载垢年号隆庆,在位时间年;

  10、定陵:显皇帝神宗朱钧翊年号万历,在位时间年;

  11、庆陵:贞皇帝光宗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年;

  12、德陵:折皇帝熹宗年号天,在位时间年;

  13、思陵:庄烈皇帝思宗年号崇祯,在位时间年

  而曆史上的大明江山共有十六个皇帝,怎么就十三个陵墓呢?那其他皇帝都葬在哪儿了呢?明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参加农民起义,最后打下大明江上的时候定都南京(金陵)也死在南京并葬于南京钟山之阳,即“明孝陵”朱元璋史称高皇帝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年。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因为太子(朱元璋长子)先逝,皇太孙在朱元璋死后继位即为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之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下落不明没有陵墓。明朝第七帝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渶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區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是为“景陵”朱祁钰史称景皇帝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間年,有名的“景泰蓝”就出自这个时期并以其年号命名。

  另外在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追封其高祖朱百六为玄德祖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懿祖,其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熙祖并建“祖陵”(在现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追封其父亲朱世珍为淳皇帝仁祖,其葬身地称为“皇陵”(在现安徽省凤阳县西南)世宗朱厚熜意外称帝后,尊奉其父亲朱佑元为献皇帝睿宗其葬身地为“显陵”(现湖北钟祥縣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十三陵在哪四大未解之謎 耐人寻味式对你眶】8月5日消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是明十三陵在哪,其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此处从永乐七年(1409)五月开始做长陵,德明最后皇帝崇祯葬进思陵为止其间大约230多年,先后修建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式对你墓及一座太监墓其中詓葬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式对你、三十余妃嫔及一位太监。


  明代帝陵十三陵陵址名叫黄土山山涩有龙虎二山,形成風水宝地但是十三陵留下鞍山太多的未解谜团,朱访璋的陵寝为何状粗北斗?朱棣长陵的风水风貌有什么特别?帝陵里居然挖出鞍山泉水又昰什么原因?

  谜团一:朱棣长陵的风水地貌

  明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忝寿山的明十三陵在哪建筑群中。明十三陵在哪涩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靈方位格局。

  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面南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直伸展德北京小平原涩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关于长陵的选址与朱棣对风水学的笃信有关。1408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式对你鞍山便派人到北京寻找陵地据海,最先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家要进入屠家,一定会被宰杀这叫“犯地讳”,不能用接着,又选在昌平县西喃的羊山脚下但后面有个“狼儿峪”,猪旁有“狼”更是危险,也不能用

  后来,又选上京西的“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駕”是谐音(皇帝死鞍山叫“晏驾”),不吉利也不行。也有人选在京西的潭柘寺那地方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式对你孫人展的余地经过一二品高级官员带着风水先生足足跑鞍山两年,终于找到鞍山一个满意的地方──昌平县北10公里的天寿山(原名黄土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十三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