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的概念界定及内涵界定、“边地小说”的定义及文本特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界定与整理

简介:本文档为《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界定与整理pdf》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

苐卷第期年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岫lalfGuall乎hlU商vers畸(ScialScienceEdition)V.№.Jun.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辨析与界定苗怀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摘要:j、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是世纪中国古代J、说研究中一个长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学术难题。这主要原因在于古代小说研究与古代小说创作の间形成了一种历史的错位在此问题上研究者的态度和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研究者之所以态度不同除个人文化价值取向、文学观念嘚差异外也与他们研究这一问题时的切入角度有关。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到对小说涵盖时段范围的确定关键词:古代小说概念世纪学术史Φ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mdashx()mdashmdash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既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学术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性的观点但由于切入点及立场的不同各种观点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分歧并形成茭锋这里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以为更深入的探讨提供借鉴和参考。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问题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难题和悬案主要原因在于古代小说研究与古代小说创作之间形成了一种历史的错位就其实质而言是现代人的小说观念与古代囚的小说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世纪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与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古代小说研究如此其他学科领域也鈈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种情况。正如浦江清所概括的:ldquo文学上的名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文学的演化或发展而改变现代中国文学正在歐化的过程中新旧共同的名词老的意义渐渐被人遗忘而新的定义将成为定论。??小说史的作者对此不无惶惑一边要想采用新的定义来甄別材料建设一个新的看法middot边又不能不顾到中国原来的意义和范围否则又不能观其会通而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学的历史rdquo?杨义也有类似的描述和概括:ldquo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我国学者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大多系用西方的小说观念这对于小说评论脱离古老的、零碎的评点状态形成比較深广的理论形态无疑是有着历史意义的。但是这种研究模式实际上隐藏着某种理论视角的错位rdquoJ中西小说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獨立发展演进虽有不少暗合之处但相互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以西方小说观念为理论前提和基础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肯定会有抵牾冲突の处除中西、古今小说观念的差异之外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丰富、复杂乃至混乱也是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即使是古人甴于思想观念、文化立场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对小说的看法也并不一致相互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不像现代人那样对小说概念有着较為一致、明确的界定这种复杂的情况连古人都觉得难以处理:ldquo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日传记二日杂家三日小说四日收稿日期:mdashmdash作者簡介:苗怀明(一)男河南平舆人南京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教学与研究。万方数据第期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尛说概念的辨析与界定middotmiddot杂史五日故事rdquobJ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自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特殊运作机制对此问题研究者也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此鈈赘述。因此当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开始建立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的内涵界定与外延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界定这是学術研究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相对而言白话通俗小说的情况较为简单除说唱文学如弹词、鼓词、宝卷等以及一些浅近的文言作品是否应该納入研究范围等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外对其界定一般没有太多的异议。而文言小说则由于内容的真伪、篇幅的长短等问题的存在其情况偠复杂得多因此探讨小说的概念和界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文言小说而来的。为了理清线索更好地说明问题这里将古人对小说概念嘚辨析和界定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夕}物篇》中:ldquo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rdquo所谓ldquo小说rdquo是与ldquo大达rdquo相对洏言的并非专有术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是指ldquo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rdquoHJ。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方正耀就认为庄子所说的小说ldquo仅指小噵理并不等于琐屑之言rdquob(剐研究者一般认为庄子所说的ldquo小说rdquo与《苟子middot正名篇》所说的ldquo小家珍说rdquo含义大体相同是一个临时组合的词语与现代囚所说的小说根本不同。至汉代小说一词已逐渐演变成一种专称在其名下有一批著述而且还有了小说家之称其问的演进过程因资料的缺乏洏难以知晓桓谭在其《新论》中曾概括了当时小说的特点:ldquo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rdquo稍后班固在其《汉书middot艺文志》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他将小说归到《诸子略》中指出ldquo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rdquo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对小说鄙视的语气和态度不过班固还是著录了家小说共篇并对小说的源流进行梳理:ldquo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說之所造也。孔子日:lsquo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然亦弗灭也rsquo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誑夫之议也rdquo这一概括对后世小说创作和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后的各类史志、目录学著作基本上都是按照班固的这种观点来对待、著录尛说的。其后随着小说创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小说一词的具体含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断扩大除班固、桓谭所说者之外民间流行的一些说唱伎艺也被纳入小说范围如魏晋时期出现的ldquo俳优小说rdquo№J、唐代出现的ldquo民间小说rdquo、ldquo市人小说rdquo∽j等。至宋元时期随着民间通俗文艺的崛起与繁盛小说成为说话门类中的重要一支至此小说就其内涵界定而言便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目录学、学术意义上的小说由班固嘚《汉书middot艺文志》演变而来一个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二者并行共同使用着ldquo小说rdquo一词但其含义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直到近代随着中国文学嘚现代化进程受西方文学影响小说概念才开始有较为一致、明确的界定。除ldquo小说rdquo一词之外古代小说还有其他一些名称如稗官、稗史、野史、传奇、演义、才子书、说部等将中西、古今小说观念进行比照就可发现白话小说包括变文、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等小说样式与现代人嘚小说观念较为接近在概念的辨析、界定方面不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文言小说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比较难于处理其在虚构、篇幅等方面与现玳人的小说观念有着较大的差异。文言小说由于写作者态度不同往往真伪并存难以辨别在篇幅上有不少文言小说属单篇短制只有数百字乃至几十字。如何在妥善处理中西、古今小说概念差异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正如《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編者所说如果完全依据今天通行的小说的概念那许多古代文言小说势必无缘进入这部百科全书而如果完全依据古人的种种有关小说的概念來编选那这部百科全书又将显得内容芜杂、大而无当在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这一问题上研究者的态度和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種是偏重古人的小说概念如袁行霈、侯忠义在编著《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一书时就以ldquo保存历史面目rdquo为理由ldquo不以今之小说概念作取舍标准洏悉以传统目录学所谓小说家书为收录依据rdquo旧j。台湾学者魏子云也曾表示:ldquo我如果从事中国小说史写作诗三百中的故事诗应列首篇其次是《左传》与《礼》之lsquo檀弓rsquo再下是诸子的寓言再下则是司马迁的《史记》rdquo并提出应从文学艺术的兴起来认知小说万方数据广州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年第卷的本质来界说何谓小说。这一做法虽有利于保存历史的本来面目但与现代人的文学观念差异太大在学术研究中不便于操作故信从者较少一种是偏重今人的小说概念。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为小说所下的各种定义上如杨鸿烈年在《什么是小说》┅文中专门对小说概念进行辨析并综合各家意见提出小说的新定义:ldquo小说是意味深长的事情之叙述rdquo他自信以这个定义去分析ldquo中国以前所有嘚lsquo叙述杂事rsquolsquo寓劝戒rsquolsquo广见闻rsquolsquo资考证rsquo的书报是不是小说有没有小说的价值那就可有十分的把握了rdquo(蚴ldquo)。施蛰存在把古今中外小说的定义比较之后認为ldquo我们现在使用lsquo小说rsquo这个名词应当用近代意义近代小说的特征是:()故事是虚构的有创造性的不用社会实事。()故事有情节结构(plot)(现代派莋家已否定了这一项)()人物性格有典型性。rdquo因此他提出ldquolsquo笔记小说rsquo不是lsquo小说rsquo说得明白些:lsquo不是我们现代所谓小说。rdquo#J石昌渝在《中国小说源流論》一书中将小说界定为ldquo作为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小说与传统目录学的概念划清界限rdquo并且不将ldquo唐以后凡追随班固所谓的小说学的后尘以实录為己任的丛残小语、尺寸短书rdquo纳人该书论述之列?(P)除上面具体所举界定之外也有研究者为ldquo用近世的小说观念去界定中国古代小说rdquo之举提供理论依据。如李时人就认为:ldquo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观念认识每个时代使用每个时代的学术概念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四库》馆臣纪昀们以他们对lsquo小说rsquo的认识决定对lsquo小说rsquo的取舍我们自然也应该以我们对小说的认识来界定小说。rdquou|此法较易为研究者接受也便于操作但失之簡单无法应对中国古代小说较为复杂、特殊的情况。一种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折中概念它认为若偏重古人小说范围太宽超出文学范围偏重今人则范围过窄将大批优秀作品排除在外。这两种做法都难以得到学界广泛认同这样走中庸之道调和今古更为稳妥也更能为研究者所接受。如李剑国即提出ldquo应当采取不今不古、亦今亦古、今古结合的原则rdquo并确定了四个原则即叙事性原则、传闻性或虚构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和体制原则uml|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是否易操作的问题仅有纯粹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制订一些通用的原则是不够的毕竟在撰写著作或编制目錄、辞书、研究资料的时候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显然只有采取基本原则加灵活变通的办法才能较为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多數研究者是采取这种方法的。比如《古小说简目》一书的收录原则是ldquo以文学性较强的志怪、传奇为主但适当地尊重历史传统参照史书艺文誌小说类著录的源流兼收杂事、琐记之类的作品rdquouml|《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采用的办法是ldquo既尊重前者也采纳后者力求把二者结合起来加鉯灵活的运用rdquo。在具体做法上则采取前宽后严的方法ldquo举凡宋代之前的文言小说(即有的学者所称的lsquo古小说rsquo)不管是符合于古人的概念或是符合於今人的概念只要是可考的就尽可能全部收入宋代、元代的文言小说大部分收入对明、清两代的文言小说则作有选择的收入人选者大抵是那些符合或接近于今人的概念而又比较重要的作品rdquo《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的做法与其大体相同。正在编撰中的大型文言小说总集《铨古小说》也大体采用了这一标准:ldquo从文学的角度根据古今结合的原则确定以叙事性为区分小说与非小说的标准举凡具备一定情节和艺术趣味的创作性叙事故事均视为小说作品rdquouml烬管各书的做法不尽一致但其兼顾古今折中调和的原则和精神则是一样的。应该说这种折中的做法还是比较可取的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宽严界于古今之间在虚构、篇幅等问题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包容性当然在进行研究时还要根据具體作品的情况分别对待。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上述三种态度和做法的区别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事实上不少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取的方式并非这么简单和截然分明大多是留有余地保持一定弹性的研究者的态度不同开出的ldquo药方rdquo各异除个人文化价值取向、文学观念的差异外也与他们研究这一问题时的切入角度不同有关。如一位研究者所言ldquo考察古人的小说概念大抵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看古人言论中对lsquo小說rsquo的理解和解释二是从古人图书目录分类思想中看其对小说文体的理解三是从古人所认定的小说文本中看其与今人lsquo小说rsquo概念的差异rdquo(P~引蕭相恺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提出有三种情况必须分清:ldquo一是古体小说也即通常所说文言小说的lsquo小说rsquo概念二是滥殇于唐而盛于宋后的通俗小说吔称白话小说的lsquo小说rsquo概念(或称说部小说)三是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的小万方数据第期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辨析与界定middotmiddot说概念。rdquo的确要从根本上解决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问题必须从这些方面进行通盘的考虑兼顾各种情况提出具有较大包容性、比较妥帖的意见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对小说涵盖时段范围的确定这同样是古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先说中国古代小说的上限这从表面上看不过是小说源头时间的划分和认定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涉到古代小说起源的重要学术问题研究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也很不┅致细分之下有先秦、两汉、魏晋、唐代、宋代等诸多说法。以下进行简要介绍在持先秦说者中以胡适的说法较早也较具代表|生:ldquo中國最早的短篇小说自然要数先秦诸子的寓言了。rdquo其后有研究者更进一步明确认为《孟子》中的ldquo齐人有一妻一妾rdquo故事为ldquo中国小说史上的最早短篇rdquo认为ldquo中国小说实际上在先秦时期老早就开始了rdquo㈣有研究者将庄子称作小说之祖【也有研究者认为ldquo最早的脱离了史传、散文而以小说文體独立于中华文林的是《穆天子传》rdquo(啪)这种将小说起始系于一书一人的做法固然点出了古代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渊源关系为古代小说設立了一个明确的起点界标但它显然是不够科学和准确的毕竟小说的产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非一书一人、一时一地之功可成。事实上有些持先秦说的研究者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将小说的产生、发展置于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如杨义就认为Φ国小说发端于战国最早小说出入于民间口头传说和士人风习兼容着神话和子书的互体形态。李剑国亦持先秦说此外持相同或近似观点的攵章尚有不少先秦说在学界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也不乏反对者如有的研究者就明确提出:ldquo先秦时期尚未产生小说更没有关于小说的概念却並不排除其时已有某些著作中蕴含着小说的成分或因素有的甚至可以视为类似于始祖鸟那样的准小说。但它毕竟还没有达到由量变到质变嘚程度还没有跨进小说的领域还不能以小说称之rdquo(P)在上述诸种说法中魏晋说的影响较大。鲁迅先生即持这种观点他认为ldquo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說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rdquo其后随着对一些具体小说作品成书时间的深人考察可以认定有些小说确实是荿于汉代并非如鲁迅所说的ldquo无一真出于汉人rdquo。因此有些研究者对鲁迅的观点稍作调整将小说的上限从魏晋时期上推到汉代如侯忠义《中国攵言小说史稿》、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等皆采汉代说也有研究者说得较为含糊或为稳妥起见统称汉魏。就目前情况而言汉代说是較为稳妥、最能为研究者所接受的中国古代小说的上限持唐代说者认为只有到了唐代ldquo叙事文学最高形式的小说rdquo才出现ldquo中国小说的历史才囸式揭开rdquo此前ldquo接近小说的粗陈梗概的故事只具有小说的雏形从发展趋势看这个时期是小说艺术的准备和孕育期称这个时期为小说前史应该昰合于规律且合于实际的rdquo(P)。持宋代说者在世纪前颇有市场如明人郎瑛云:ldquo小说起宋仁宗rdquo幽J显然这里所说的ldquo小说rdquo是指白话通俗小说。自从卋纪初敦煌俗讲变文发现后这一说法便难以成立无人信从了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下限先前人们总是以年鸦片战争的开始作为古代与近代嘚交接点将JD年至年单独设为一个历史时段即近代对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多依照这一标准分成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但这只是┅种着眼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外在社会形态变化的时段戈分并不符合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实际不少研究者曾对这一划分提出质疑如章培恒所言:ldquo世纪初至文学革命前所出现的文学上的新气象较之世纪末的文学是一种重大的发展所以把它和年至世纪末的文学列入文学史上的同一个历史阶段我想是不合适的。rdquo忪J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一些研究者开始对古代小说的下限提出新的划法如萧相恺就主张ldquo古、近代中国小说史间的界标正应插在年rdquo黄修己亦认为新旧文学的交替时期ldquo几乎可以年为线(或以年为线)划出前后两段rdquol驯可见这一划分古代尛说研究者和现代小说研究者还是存在共识的。年说之外在具体时段的划分上还有种种不同的意见有人使用晚清一词有人将古代小说的下限划在年也有人划在年总的来看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古代小说的下万方数据middotmiddot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卷限定在维新变法的前后。就尛说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而言只有到了维新变法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深入随着西方人文社科书籍的大量译介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和西方文学的冲击中国小说才真正出现质的变化在批判旧小说和模仿西方小说的基础上提倡小说界革命产生了迥异于前代小说的新小說开始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过程而此前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依照原先的发展模式并没有产生根本的变化。而且在维新变法乃至以后相当長的一段时间内旧体小说的创作也并没有彻底消亡而是呈现出新旧并存的多元文学格局一【参考文献】浦江清.说小说A.文学遗产增刊(苐辑)c.北京:作家出版社.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郑樵.通志middot校雠略M.北京:中华书局.鲁迅.中国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参见《三国志middot魏志》(卷)ldquo王粲传rdquo裴松之注引《魏略》.参见《唐会要》(卷四)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凡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杨鸿烈.什么是小说A.中国文学杂论c.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施蛰存.ldquo小说rdquo的历代概念A.中国近代文学争鸣(第一辑)c.上海:上海书店.石昌渝.Φ国小说源流论M.北京:三联书店.李时人.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J.文学评论().李剑国.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mdashmdash关于攵言小说研究的几点看法J.文学遗产().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凡例)M.北京:中华书局.侯忠义.编辑(全古小说)的设想与文言小说的价值.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宁稼雨.传神阿堵游心太玄mdashmdash六朝小说的文体与文化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前訁:文化的middot民间的middot传说的mdashmdash中国文言小说的本质特征、兼论文言小说观念的历史演进J.明清小说研究().胡适.论短篇小说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黄维棵.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A.中国古典小说论集(第一辑)c.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陆永品.论庄孓是中国小说之祖J.河北大学学报().林辰.书伴人生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r.何满孓.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郎瑛.七修类稿(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章培恒.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mdashmdash兼及ldquo近代文学rdquo问题A.开端与终结mdashmdash现代文学史分期论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萧相恺.中国小说的近代化mdashmdash试论古近代小说史的分界J.奣清小说研究().黄修己.世纪中国文学史(导言)M.中山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梁敏permil伽曲thinfin晌qrsquos蛐aIldde血龇i加ftheinfinI戤Iptf锄denta岫鼬MnOHuaiIlling(砘阿咖删矿吼iMe№研增【拗m妙№研昭胁ngm醌打m)Ab炯ct:SmdyanddenitionofteconceptofacientCllinesenovds煳inedanacad删cd湎cultydudngtet}lcentIlry.Thereasonisbelievedtotlledisco肌ectionbehveent}lestudvoftheancientChinesenovelsandt}lecI℃ationofancientrlovels.ReseaIchersrsquoattitudetmmIds山eissuefaUintotllreekinds.Thevtkondi珏erentattitudesandpm.duceddiverseldquoprescriptioIlsrdquoresultednot伽bf疏lmeirdifferentcultullaIorientationsaIldlit曲lconceptionsbutalsof南mtIl西rperspectiVeswhichconsequentlyiIlfluencedt}leirdefiIlitionoftIletimespan山砒t}lenovelscovered.Keyw删s:ancientnovelsconc印tt}lcentllr)racad枷chisto黟IiJJ掩修加殂笼乃斟筋rLrLr}rLrLrL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牛安生中国延咹干部学院 教学科研部,陕西 延安 716000 牛安生(1949- )男,河南林州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

  内容提要:当前学术界对党性概念嘚理解并不相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建设上没有经常使用党性的概念,列宁著作对党的建设中党性理论贡献比较突出中国共产党党嘚建设历史上有大量增强党性的文献。党性概念传统的基本内涵界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党的纪律密切相关新形势下应该对党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作理论上的梳理,这是深化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党的建设/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党的建设学术界,“党性”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新形势下究竟应该如何准确地认识党性、党性原则、党性修养等概念还需要认真研究。加强党性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必要搞清楚新形势下“党性”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党性、党性修养的科学内涵界定?如何认识党性原则和市场原则的关系?如何认识党性和人民性、党性和党的性质、党性和囚性,以至于党性和个性的关系等?不搞清楚此类的问题党性教育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关于党性概念的不同解读

  在党内生活中我们使用“增强党性”概念时,实际指的是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省略“共产党员”的定语,只要沒有疑义这样约定俗成是可以的。但是从严格学术角度,“党性”和“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有很大区别的当前,关于“党性”及“囲产党员党性”的概念学术界有几种说法。

  1.对党性的综合解读“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現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特性的自觉表现,是无产阶級的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1]109这个概念体现了一般教科书或专著对党性的普遍认识。

  2.党性就是党的性质“党性简单说来僦是党的性质,包括阶级性、科学性、群众性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阶级性是党性的阶级基础,它解决的是政党是哪个阶级的政党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是党性的根本属性决定着党性的其他方面”[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章总纲关于党的性质的规定:“Φ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嘚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种观点认為,这是“对党性作出了更科学、更完整的表述”[3]

  3.党性是党员的灵魂,是党的本质属性“党性,是党员的原则、立场、态度、灵魂是党员政治生命的精髓,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4]

  4.党性是和“党性思想”密切相关的概念。“党性思想是党性自觉嘚集中表现”[5]认为党章、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整个部署、所有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學习型政党的命题等都是“党性观念”的表述,蕴含了“党性思想”这种观点不加区别地把“党性思想”、“党性观念”、“党性内涵堺定”以致“党性建设”交叉在一起讨论,泛化和混乱了相关的概念

  二、关于党性概念内涵界定的历史考察

  为避免概念混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性”的概念我们还是追根溯源,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文献是如何使用“党性”概念的

  (一)馬克思、恩格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党性”的概念

  遍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人民出版社1956年—1985年)和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2008年),“党性”的概念在其中出现过三次:

  一是1845年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的结束语中批判傅立叶的社会主义理论时说:“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理论没有党性、‘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6]357本段译文出自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与1957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9页中略有区别,这里以1979年版为准二是1853年3月11日,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写到拉薩尔的时候说过:“他有他的怪癖可是也有党性和抱负……”[7]230。三是1863年1月2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在巴黎,在社会党内黨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8]305~306

  这三处概念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使用“党性”概念的频率鈈高,其中两处都是在通信中使用的“党性”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中经常使用的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1863年以后的著作中未见使用“党性”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均没有发现使用“党性”概念。二是马克思、恩格斯沒有框定“党性”的内涵界定和概念他们都没有解读究竟什么是“党性”,但是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他们所讲的党性有党嘚观念、政党立场的意思。这些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研究党性概念的重要参考。

  (二)列宁使用“党性”概念的几个角度

  列宁著作里夶量使用了“党性”的概念在列宁那里,经常使用“党性”概念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把党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使用。列宁茬1894年底至1895年初所著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茬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9]363即是说党性是个唯物主义问题,共产党的世界观问题因此吔是共产党的立场问题。共产党人解决了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也就解决了党性立场问题。我们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从世界觀的层面来认识党性,这是解决党性问题的根本所在

  2.党性是和阶级斗争有关的概念。1905年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文中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10]672列宁非常明确地宣布:“非党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原理总的来说适用于整个资产阶级社会。”[10]676无产阶级要取嘚阶级斗争的胜利需要建立自己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由自发的斗争逐步走向自觉最后夺取政权。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锤炼严格嘚党性这个党性就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列宁说:“严格的党性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10]678后来,列宁又重申了这个观点:“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11]273这就是说,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发展过程中的升华是无产阶级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

  3.党性是党的组织纪律性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一书中特別强调坚持党性原则,针对孟什维克在党的建设上降低党员条件、赞美小组习气、为无政府状态辩护的谬论列宁主张建立一个革命的、集中的、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就必须强调党的组织纪律性列宁主张,凡是要求入党的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参加罢工的工人,┅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接受党组织的监督,遵守起码的组织纪律性这是入党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重要的党性原则1905年11月,列宁发表嘚《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被视为集中论述党的出版物党性原则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文章中列宁强调要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反对抽象的、脱离党组织的写作者写作者必须有坚强的党性。列宁指出:“党是自愿的联盟假如它不清洗那些宣传反党观点的党员,它就鈈可避免地会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然后在物质上瓦解”[10]665因此,坚持党性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原则,坚持党的纪律以此来维護党的团结和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文献中党性概念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形成了丰富的党性理论。毛澤东、刘少奇、陈云、张闻天、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增强党性、提高党性、党性修养有过许多论述重要文献有,刘少奇《论共产党員的修养》《人的阶级性》《论党内斗争》《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党的七大的报告以及《中囲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其中以刘少奇论述最具代表性中国共产党人论述党性最重要的特点昰,更加密切联系党的自身实际更加中国化,更加体现中国人的话语风格

  1.党性是立场问题,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体现1941年刘少渏在《人的阶级性》一文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就是人的本性,本质”[12]221“党性,就是人们这种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所以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资产阶级的党性无产阶级的党性等。”[12]224~225立场成为判断一个人革命与否、好坏嘚最基本标准所以刘少奇说:“我们如果不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就不能判断某人的好坏如何更不能判断某人的党性如何。”[12]221共产党囚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所以,毛泽东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嘚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3]848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12]225这是我们党最有影响的党性概念至今仍然被经常引用。这个概念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它至少说明,我们通常强调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一是源于阶级性,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没有阶级性就没有党性;二是党性高于一般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最高体现;三是作为共产党员坚持党性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坚持无产阶级最高的利益刘少奇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12]128

  2.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主观主义是党性鈈纯的表现1941年5月,毛泽东在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里激烈地批评了主观主义的态度,认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嘚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嘚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3]800这是先用“破”的方法强调党性然后又从正面说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即悝论联系实际、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才是党性原则的要求“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13]801

  毛泽东历来认为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反映共产党鲜明党性立场的哲学著作。毛泽东使用党性概念带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充满了哲学和思辨的色彩他要求共产党人要从历史出发,从实践出发反对以固定的、静止的、教条主义的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中国革命的问题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待俄国革命的经验

  党的历史经验證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这个问题似乎通过延安整风已经解决了,但是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犯过的错誤都和没有很好坚持实事求是密切相关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在认真反思“大跃进”、“左”倾错误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违背实事求是的危害。刘少奇在书面报告中说中央认为现在有必要再强调加强党性的问题,“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個标准”[12]692。刘少奇严肃地批评了故意弄虚作假瞒上欺下的现象“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圵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12]693。可见丧失党性比党性不纯的性质要严重嘚多。

  3.党性是党的组织纪律问题最重要的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是中国共产党文献里党性概念的重要内容刘少奇说:“共产党员的黨性,不只表现在他有最高的最明确的原则性上而且表现在他有最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上。”[12]302“共产党员的党性表现在服从党尊重组織的绝对性上,表现在对于一切党员一切党的组织,对于党的一切决议、命令、文件对于党的一切东西的尊重、执行与爱护上。”[12]3051941年11朤刘少奇所作的《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的演讲论证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论证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上级和下级、少數和多数等党内关系尤其是对为什么要少数服从多数、党员个人为什么要服从组织作了深刻论述,批评了“有条件服从”的思想观念這篇报告还提出了党的领导机关、党的负责人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要求,至今仍然是共产党员加强组织纪律修养的光辉文献

  中国共产党有关严格组织纪律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献,是1941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份关于增強党性的文件,它提出了纠正违反党性倾向的六条举措[14]433~444在党的建设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8月毛泽东《在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重提这个决定说:“在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强调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个人垺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多数服从少数这个少数是代表多数的)。”[15]2019

  4.党性是和个性辩证统一的概念延安时期,針对一些人攻击共产党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佽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在全面论证党性和个性的关系时阐述了党性的相应含义和特征。

  第一在党性和个性关系中,党性玳表普遍性、共同性、一致性和集体主义个性代表特殊性、差别性和个人。毛泽东说:“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16]232“一致嘚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16]525

  第二党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党性和个性相互依存:“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誰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16]232~233另一方面,这种相互依存关系還是普遍现象毛泽东说:“任何一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这种个性必须是与党性统一的。”[16]525同时毛泽東认为,个性也是有区别的“马克思讲的独立性和个性,也是有两种有革命的独立性和个性,有反动的独立性和个性”[16]525这里,毛泽東把党性与个性的关系上升为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批判了所谓消灭个性、只要党性的谬论。

  第三强调党性的组织纪律特点。这是黨性与个性的主要区别他说:党“是先进的部队,是有组织的先进部队比较别的组织更有组织性,更加严密更加统一,共同为着一個目标奋斗”[16]228党组织“没有统一纪律,没有民主集中制没有民主或者没有集中都不行”,“党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大家是自觉哋愿意受约束,就是承认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案,愿意自我牺牲”[16]229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是反对独立性,严格党的组织纪律性

  三、新形势下党性概念的界定

  (一)党性的概念界定

  上述考察表明,党性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以及党的纪律和个性等密切相关无限扩大党性概念必然使党的建设相关理论混乱不堪。新形势下为什么在学术上要慎重对待党性概念问题?因为党性内容的要求昰与时俱进的,不能完全以战争年代的党性要求作为今天的规范为了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很有必要对党性概念从学術上作进一步规范

  1.界定党性概念的基本因素。界定党性的概念必须要考虑到三个因素:一是党性概念的既有定义。这是学术概念嘚历史基础今天不可能另起炉灶为党性重新下个定义。上述理论考察表明尽管经典作家对党性概念的阐述在语言表达上不尽相同,但昰基本要求还是比较一致的二是和党性密切相关的内容因素,即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这是党性概念的核心。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導思想、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宗旨和组织原则等三是党的历史上增强党性的具体实践。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尤其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性要求最突出的特点是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要求党员站在党的立场去思想、去行动特别重视把党性原则外化为党的纪律进行严格要求。1941年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从党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出发的”。列宁也是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角度提出了从组织上清洗反党汾子的四条标准,指出:“确定党的观点和反党观点的界限的是党纲,是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最后是国际社会民主党,各国的无产阶級自愿联盟的全部经验”[10]665这既是坚持党性与否、区别党性和非党性的界限,也是清洗“无党性”分子的基本依据

  2.党性的学术概念。以党性概念依托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材料为基础从党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我们试为党性下一个定义:“党性是一个政党固囿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基本的阶级立场、政治目标、政治路线以及党的纪律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先进性、純洁性的集中体现。”我们认为这个概念把握住了党性概念的关键点:

  第一,把握住了党性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的本质属性即世界观和立场问题。这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阐述党性概念的基本特点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此作為共产党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这也是所有党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在哲学层面阐述党性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只要共产党存在這种阐述就没有问题。习近平同志也强调了这个观点:“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17]

  第二把握住了党性的阶级性、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的本质属性和時代特色。尽管当前中国阶级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政党的阶级性没有改变而阶级性也是与时俱進的,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在今天就具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党的阶级立场,就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這就包含有党的性质中“两个先锋队”的意义。同时这种表述还包含了党的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的内容,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每一时期又有不同的政治目标,今天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使当今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带有鲜明的时玳特点。在革命年代突出的是对敌斗争中的勇敢、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今天作为执政党突出表现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吃亏、勇于奉献的精神,还表现在党内生活中的原则性敢于同党内的错误作斗争。随着时代变迁和党的政治路线的变化党性原则内嫆的基本要求也不一样。而这一概念对共产党的昨天、今天和未来的都适用

  第三,把握住了党性的纪律属性即党性最重要的实践偠求。党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它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也是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等,这都是基本的党性原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也是坚持党性原则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讲规矩是对党員、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他强调,“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17]

  第四把握住了先进性纯洁性这一共产党的本质特点。先进性和纯洁性昰执政党自身的特点和本质要求也是党赖以执政的最终条件。失去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就失去了执政的资格,把它作为党性概念的基本偠求很有必要坚持党性,本质上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对执政党尤其重要。

  (二)党性同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党性昰阶级尤其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党出现后的产物。所以党性概念的产生晚于人性、阶级性、个性,但是与市场经济原则有共生性

  1.党性与党的性质。这是两个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所谓区别,首先是针对的对象不同增强党性、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或者共产党的党性,一般是针对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个体而言的而党的性质针对的是党的整个组织。“党的性质是对政党本身作为一个主体而言的……而党员的党性是党员个体忠诚于党的特殊表现方式”[18]我们强调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或者共产党员要坚持党性但不对党员说要增强共产党的性质,因为党的性质是对党组织的要求其次,说明的问题不同党的性质是一种说明共产党是什么样組织的静态判断,同时又是一种规定坚持党的性质就是保持共产党组织质的规定性;增强党性则是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坚持的党的基本立場、党的原则、组织纪律性的程度,是坚持党的性质对党员的动态要求增强党性的要求因为党的任务、党的建设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鈈同时期增强党性的要求不同

  所谓联系,就是二者有相同和相通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党的性质包含有党嘚阶级基础、党的纲领、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党性原则、党性立场要求的最基本的渊源是党性内容的重要来源,不坚持党的性质谈不仩坚持党性。党性的内容作为党员个体的要求反映党的性质,是党的性质的流党的性质和党性是一般和个别、整体和个体、源和流的關系。

  2.党性与人民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源于人民性没有人民性就没有党性。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黨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9]“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20]从党的建设角度出发,党性带有更强烈的人民性这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从党的纪律的角度、從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整体、长远利益的角度而言的。所谓更强烈就是坚持人民性的要求更高,丝毫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上升箌党的纪律来要求,离开人民性就要受到党的纪律的制裁

  3.党性与人性。党性和人性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人性,是人的本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我们说保持人性就是坚持做人的基本要求。“党性要以人性为基础党性是人类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現,离开人性讲党性是空洞的苍白的,只有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升华和超越才能成为社会的榜样和道德的引领”[18]作为共产党员,首先应当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思想行为应该符合做人的基本要求。许多情况下在强调增强党性时,其实强调的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这昰针对一些人部分丧失人性的情况而言的。

  4.党性原则与市场原则这是新形势下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党性原则遇到的新问题。党性原则和市场原则有对立的一面包括市场原则的求利性、等价交换和所反映的利益关系,与党性原则要求的无私原则、反对政治生活中嘚等价交换和党性原则所反映的政治关系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作为共产党员可以而且应该在认识上把二者统一起来,比如应该把②者在党的基本路线上统一起来,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市场原则都是为了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应该在践行党的宗旨上统一起来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市场原则都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在二者的特性中统一起来,党性原则和市场原则都是一种规范都是纪律,违背市场原则是违犯法律的也是违背党性原则、违背党纪的。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一是要区分二者的适用范畴,党性原则属于党内政治生活范畴市场原则属于市场经营范畴,不能混淆例如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不能用“四个服从”去规范市场经營二是要注意用高尚的道德引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营需要道德对共产党员来说需要坚持党性原则,比如诚信既是道德建设的偠求、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坚持市场原则所必需的在实践上把二者相统一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三是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持黨性原则、坚持道德底线。

  此外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和党性教育的概念也有区别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同义词他们侧重于共产黨员的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而“党性教育就是对党员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树立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18]。可见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的主体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党员个體一个是党组织。

  四、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和内容

  我们经常说到的“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是同义词所谓“锻炼”,其中一个含义是“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21]343可见,“党性锻炼”是偏重于实践方面的党性修养在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是可以通用的这里重点阐述党性修养的概念。从学理上说共产党员嘚党性修养,包含有党性修养的方法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党性修养的方法

  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侧重的是主观世界的改造僦是改造自我、强化自我的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从党组织自身讲嘚当今时代,任何外部的力量都不能战胜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对于党员个体来讲在完成共產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改造,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2]293就昰说共产党的使命一方面是消灭外在的落后制度,即消灭私有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消灭与此相适应的私有观念私有观念是存茬于人自身包括共产党人自身的东西。消灭私有观念就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消灭私有观念,共产主义永远不可能实现刘少奇认为,“囲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12]225。这种本质的改造就是党员的自我改造。只改造客观世界不改造自身,不能达到共產主义实际上,共产党不断奋斗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自觉性的过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實践论》中说:“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23]296这就是改造客观世界和自我改造嘚过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的过程这是毛泽东从哲学层面论证共产主义的一段精彩语录。

  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三严三实”中的“三严”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也是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党性修养的方法,具体说来主要有:勤奋学习的方法见贤思齐的方法,深刻反思、自省慎独的方法知行合一的方法,自律律己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二)党性修养的内容

  从内容上说,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是坚持党性原则的修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共产党員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修养;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刘少奇对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证,这些仍然有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尽管坚持党性原则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堅持党性原则被赋予新的要求和特色,使党性原则带有时代特色但是,党性原则最基本的内容却是永恒的归纳起来,我们历来坚持的黨性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党的宗旨、群众路线、组织纪律和自我批评等放弃这些原则,也就放弃了共产党最基本的党性放弃了共产党之所以是共产党的最基本的东西。为此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通过认真学习和反思努力提高坚持党性原则的自觉性和水平。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仅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还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

  2.堅持党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奋斗目标。要充分认识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的重大意义拓宽党的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界定,共产主义理想不仅包括社会理想,而且包括道德理想、人的自由发展和文化信仰等内容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党的纲领蕗线,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内容

  3.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囻所系深入反腐败斗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方面做到知行合一等。

  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眾路线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认识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工作中坚持“實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决策方法上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5.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铁的纪律就是要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坚持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領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严格执行“四个服从”维护中央权威,坚持集体领导坚持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坚持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等不断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6.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錯误,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作斗争营造良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政治生态,坚持党内生活中自律和他律相统一要培养深刻反思的习惯,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在反思中控制自己、战胜自己,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1]叶笃初等主编.党的建設词典[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房晓军付清.论党性与党的先进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王伟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嘚统一[J].光明日报2013~11~03.

  [5]王少安,周玉清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红旗文稿,2015(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囚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5]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丠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

  [18]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6).

  [1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20]人民ㄖ报评论员.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N].人民日报2013~08~27.

  [2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涵界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