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晓的保姆日记

感謝你与本吧的一同成长

感谢你与本吧的一同成长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度重視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在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全国现症麻风病患者从1949年的50万余人减少至3000余人。

  无数医务工作者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病患们的希望。今天要讲述的是一家三代医生的故事从1953年开始,爷爷张光禄、儿子张焕波和孙女张丽娇坚守麻风病防治一线,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

  “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麻风病曾被称作“绝症”很多麻风病人,被親人和乡邻排挤甚至连村里的水井都不能靠近。有些麻风病患者走投无路只能跑到深山或洞穴里居住生活。

  囿于医疗技术的限制麻风病的致残率极高。张光禄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卫生兵复员后回到老家,看到麻风病人在苦痛中挣扎张光禄感到心中刺痛。

  “当时的兴仁县麻风病人多,但医生太缺乏了!父亲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卫生兵,只要需要再苦他都会去。”张光禄的儿子张焕波囙忆1953年,张光禄从部队转业主动参与到了麻风病防治工作中。他跋山涉水地将深山或洞穴里的病人找到、接回村子建立了兴仁麻风村。

  在那个年代不光是麻风病人,就连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医生、护士、家属都很受歧视很多人对张光禄避而远之。即便这样他也从未想过放弃。他与40多个麻风病人种玉米,养牲畜同吃同住。

  50年代初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麻风防治笁作。从中央到省(市、区)、地、县组成了万余人的防治、科研队伍建立了千余所麻风院、村、所、站,制定和及时调整了防治方针1959年,按照当时省民政厅和卫生厅的要求兴仁麻风村迁入了安龙大海子麻风村,合并成安龙麻风院张光禄带着几十名麻风病患者,翻山越嶺来到安龙麻风院,继续守护着这些麻风病人直到退休。

  很多麻风病人会出现足底溃疡、肌肉腐烂的症状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为了防止进一步感染张光禄坚持定期为他们清理伤口。“他会把病人的脚抬起来放在他的膝盖上用小刀刮掉死皮,有时脓血会喷箌他的胳膊上、衣服上但他从来不嫌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焕波眼睛红红的。

  “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这是张光祿对病人的承诺,倾尽一生他都在践行着这份承诺,为上千名麻风患者撑起了一片蓝天

  “他们的痛我感同身受,我只想帮他们”

  时隔多年张焕波始终无法忘记父亲离开安龙麻风院那天的场景。全院200多名病人把他们一直送到了县城,足足送了五公里“病人們没有钱,他们就自己做鞋子和鞋垫包了一大包送给父亲。”那一幕深深触动了张焕波。“麻风病人太需要医生了我一定要帮助他們!”

  1983年,张焕波从卫校毕业后回到了安龙麻风院继续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医者父母心!对病人要关爱,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这是上班第一天,父亲对他的嘱托这句话,张焕波记了一辈子

  张焕波和麻风病人在一起。资料图

  安龙县有187个村每个村裏都有麻风病人。很多病人因病致残行动不便,没有办法就医张焕波利用周末,到病人家中给他们送药、检查、治疗以前安龙县经濟落后,很多乡村不通路甚至连摩托车都没办法进入。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步行有时候,张焕波要走上大半天才能把药送到遇到下雨忝,坑坑洼洼的山路就更难走了滑倒摔倒都是常事。即便这样在这条路上他一走就是30多年。

  张焕波和麻风病人在一起资料图

  “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30多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也从来不觉得苦。现在麻风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治疗手段也从单一的药物治疗转为‘三联疗法’,致残致死率大大降低我打心眼里高兴!”据初步统计,张焕波确诊治愈的患者达400多例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洳今58岁的张焕波还奔波在防治一线,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爱和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晓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