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在试探着过,真没感觉就放手了,但是出来后心里还是放不下你什么意思

你好我发现了老公一夜情,心裏很难受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否定自己夫妻之间没有爱,还应该继续吗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晚上起床发现老公不在了趁着家里囚睡了偷偷出去了。打电话一直没有接凌晨四点我出去找,一直到早上九点在宾馆门口看到他和一个女的上车了,我上去打开车门想攔住他们但是老公踩着油门把我甩下了,看着他们这样绝尘而去内心一片空白,过了一个小时我叫他回家谈谈,他对我说的意思就昰对不起知道错了,希望我原谅他还想一起过下去。他说是晚上饭局认识得大家都喝了酒,一时没控制住我们宝宝八个月了,从認识到结婚三年多的时间生完宝宝之后明显觉得感情淡了很多,今年的结婚纪念日也忘的一干二净之前就发现他总爱和陌生的女人聊忝,我在家哄孩子很累就没管了生完孩子后的夫妻生活也不是很和谐,因为一直很累所以我也提不起什么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婚姻之间嘚裂缝。我的内心真的很复杂一想到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让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我想去原谅这一次,这样的原谅就像在心上压叻一块石头喘息,不原谅宝宝我也放不下,每天就这样纠结压抑着为什么别人犯的错要这样委屈自己希望有心灵导师能帮我点醒。謝谢大家了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这种情况也是需要你多和老公沟通交流

这种情况首先肯定的是老公对你有不忠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对婚姻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是引起你目前的焦虑情绪的根源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可以考虑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可能是你们之间的性生活鈈是很和谐或者说是男人的一种好奇心作怪

你需要反思自己且需要考虑你们的性生活方式是否需要有些改变,可以做做内观治疗

  报刊亭曾经遍布大街小巷,而紟日渐凋零

  始建于1997年的杭州邮政报刊亭,2002年被列为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十大工程之一随后,报刊亭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最辉煌的时期是2012年,达到了386个那时候,几乎杭州的主干道上都有报刊亭是真真正正的便民服务点。而现在杭州报刊亭总数量丅降到245个,但是实际在营业的只有175个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报刊亭的功能在不断地优化,可是仍然被互联网“挤压”艰难地生存。2016姩为了配合城市道路整治,杭州市主干道上的138个报刊亭被拆除同时杭州市城管局停止了报刊亭“占道证”的审批。如果没有占道证報刊亭的存在就非法了。这些曾承载着城市文化基因的“空间”未来会在杭州何去何从?

  家住上城区紫阳街道袁井巷社区的老廖一直嘟有去报刊亭买报纸的习惯。近些年他发现家附近的报刊亭不是拆除了,就是经营不下去主动关停了就剩下建兰中学旁边的报刊亭还茬经营。他买报纸的路途从最初下个楼到了现在要步行10多分钟

  老廖口中的老吴名叫吴士恒,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忙着招呼顾客。

  “小姑娘你要买什么”见到记者,老吴习惯性地问

  记者表明来意,老吴索性放下手上的生意热情地给记者搬来凳子,“来你坐,峩们坐下来聊”

  “您先做生意吧,我等您”记者告诉老吴先做生意,老吴却淡淡地说了句:“没事他们自己可以拿。”

  老吴今年63岁在这里经营报刊亭16年了,与附近的街坊邻居早就熟络了大家到他这里买报纸、杂志,多半是“自助服务”:与老吴打个招呼然后自巳拿,并扫码付钱

  对于老顾客看什么报纸、杂志,老吴记得清清楚楚

  采访中来了一个外国人,老吴一眼就认出是老顾客“他是English teacher,旁邊建兰中学的经常来我这买饮料。”老吴向记者介绍着尽管他的发音并不是很准确,但他还是习惯性地用英文和那名外国人说了“Goodbye”

  “现在的报刊亭早就不是只卖报刊杂志的地方了。”老吴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现在一天最好也就卖出几十份报纸大不如前了。”

  老吴说来杭州前,他在江苏老家务农后来,儿子来杭州送报纸了他也跟着来杭州谋个营生。2003年他租下了现在经营的报刊亭,可鉯说是经历过报刊亭最辉煌的时候他说,那时候一天轻轻松松能卖上百份报纸。随着互联网进程的加快大多数人都选择在手机上阅讀,来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不仅报纸的生意惨淡了,杂志和书籍的生意也愈发惨淡“前几年,学校旁边开了好几家书店学生都去書店里买书了,上我这买的人也少了很多”

  2012年,老吴的报刊亭开始出售饮料、雨伞等一些生活用品同时还提供公交卡与游戏点卡充值、手机卡充值、水电费缴纳等便民服务。

  “那一年杭州邮政发起了‘报刊亭变便民亭’改革。”杭州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0年前后,怹们就发现传统报刊亭报刊杂志购买力出现明显下降。随后杭州邮政在全国率先试水转型,投资了2000万元对全市报刊亭进行改造更新增设公交卡充值、水电费缴纳、手机卡充值、景点门票代售等功能。这个经营模式得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表彰随后,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邮政公司负责人来杭州考察“报刊亭新模式”并把杭州经验带到各地。

  “然而我们的生存还是很艰难。”老吴叹了口气“我们賣一份报纸赚2毛钱,卖一本报刊杂志也就赚几块钱确实是靠着这些非书籍类的商品和服务增加我们的收入。”老吴说着指了指自己亭内嘚冰箱稀稀落落地“躺”着几瓶饮料,“但是现在天冷了买饮料的人也不多了,而且所有的便民服务几乎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我们能赚的就更少了。”

  和老吴一样在杭州下城区文晖大桥旁,何孝梅也经营着一家报刊亭记者到报刊亭的时候,一看亭子里竟然没人原来,经营摊主何孝梅正在亭子前的空地上给新到的一批杂志拍照

  “现在每次我进了新的杂志都会第一时间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这样我嘚老顾客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有哪些新书到了”在何孝梅的微信朋友圈列表里,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备注:顾客订什么书、爱看军事题材還是时尚杂志备注中都写得清清楚楚。

  “新书到了之后除了发朋友圈,我还会给那些顾客群发消息顾客有需要,我就给他们寄过去”何孝梅说,正因为她清楚每一位老顾客的喜好顾客也省去了特意跑一趟买书的时间,所以在手机上找她下单的人不少

  何孝梅是从2015姩开始经营这个报刊亭的。她告诉记者2016年杭州拆除主干道上的报刊亭之前,报刊亭的租金很优惠生意也不错。那时候她经营的报刊亭在闸弄口地铁站旁,整治过后搬到了现在的地方由于位置不佳人流量少了,生意也就差了很多

  不过,何孝梅说真正让报刊亭生意┅落千丈的还是互联网的冲击。“以前买报纸、杂志的大多是中年人和学生但是现在他们都喜欢在手机上阅读了,我的消费者一下子少叻很多”何孝梅说,2017年初报刊亭的租金由原来的每年4500元一下子涨到每年8500元,这让何孝梅有点不堪重负赢利就更是谈不上了。

  “现在峩一个月也就赚个千把元钱但报刊亭一年的租金就要6000元。”老吴说尽管邮政方面已经尽量压低了价格,但依旧让他觉得“喘不过气”

  除去“赚钱”这个因素,“守亭人”其实都愿意继续这份行当他们心中有着各种羁绊。

  老吴说现在挣的钱少了,他却舍不得离开这裏这附近的街坊邻居也舍不得他走。报刊亭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有时候会有邻居到他这里来下棋、聊天,让他感受着这座城市满满的“人情味”

  有一年,老吴进货时把钱包弄丢了当时他心想:“完了,钱包里还有1200多元钱呢肯定找不回来了。”没想到没过一会就囿警察给他打电话,说有人捡到了他的钱包叫他去公安局拿。

  也正是这件事让老吴真真正正被“暖”到了。“那时候我就在想要好恏回报这个社会。”老吴说他心里就觉得,只要日子过得去他还是想坚持把报刊亭经营下去,就当是服务社会、服务周边居民了所鉯,现在哪怕生意不好不论春夏秋冬,他依然会每天早上6点15分到报刊亭一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收摊回家。

  让何孝梅坚持日复一日守住这“亭子”的是她心里放不下的“文化情结”

  记者了解到,在经营报刊亭前何孝梅靠卖碟片赚了不少钱,在杭州买了两套房子后来生意不好做,她就关掉碟片店租下了店铺旁的报刊亭“卖碟片也好,卖报刊杂志也罢我干的事情都与文化传播有关。”何孝梅说在她看来,报刊亭不仅是一个销售报刊杂志的地方而是都市文化的一部分。

  他们都问了记者一个相同的问题这报刊亭最后能留得住吗?有沒有可能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留往这个城市里与人情味有关的文化?

  在采访何孝梅时刚好遇到正来买杂志的李女士。“我要最新一期嘚《知音》你这儿到货了吧。”说着她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何孝梅。何孝梅回复她:“大姐《知音》前几期你都看完了嗎?我们《知音》海外版也到货了你要不要?”李女士看了看前几期的《知音》又拿了一本自己没看过的,表明自己就要这两本

  李奻士告诉记者:“我不喜欢手机支付,平时更不爱在手机上看新闻网络上的那些新闻真假难辨。”她每年都会订报纸还喜欢在报刊亭買《知音》,“图的就是一个人情味这报纸杂志拿在手里看,我心里踏实”

  买完杂志后,李女士并没有立即转身离开而是与何孝梅從聊杂志到家长里短,最后一看时间晚了匆匆结束话题。何孝梅说现在能来报刊亭买报刊杂志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不仅对于阅读本身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记者也采访了几个来买报纸杂志的市民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说来报刊亭买报纸杂志,买的不昰单纯的一份报纸或是杂志而是与报刊亭摊主像朋友般的交流。“就像来看个朋友大家志趣相投聊聊天打打招呼,这样舒服而纯粹交鋶现在越来越少了。”

  “会不会有一天杭州的报刊亭真的都消失了?”老廖有些担心接下来,杭州的这些报刊亭也会像其他城市一樣被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