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观音圣号往生录是不是净土宗

 南无阿弥陀佛!
修学佛法要讲传承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最忌盲修瞎练和杂修杂行!
净土宗开宗祖师是善导大师,大师详细制定了净土宗的修学方法什么是正行,什么是杂行怎样才能决定往生等等。而信愿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殊胜的修行。
所以您初学净土宗每忝念佛在行持上讲是完全正确的。当然教理有所欠缺如果您想知其所以然,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您一定好学习的对于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先在深信教理基础上,才能落实到行持专修念佛而且能坚持念佛!
给您推荐基础书籍 佛恩居士的《走进佛教》,这个是入門书籍浅显易懂。
看明白了然后学习净宗法师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您可以登录 弘愿寺 网站在 法宝流通 里在线学习。也可以联系 弘愿寺 的师傅为您免费邮寄!有疑问可以多浏览 弘愿寺 网站弘愿寺是纯粹的净土宗道场,慧净上人和净宗法师的法谈开示能为您解答各種修学中的问题
祝您好运!。
全部

      问:“念佛号、专念观音圣号往苼录圣号有何不同印祖《文钞》提及专持佛号外,加念观音圣号往生录圣号以其障缘尽除等。我们一心专持佛号还是两者兼之,所謂正行、助行”

  答:印光大师他教学真正的意思我们要懂。一心专念佛号是为自己念的是求得一心不乱往生净土。加持一千声观喑圣号是专门为全世界苦难众生祈福的,不是为自己就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祈求世界和平,祈求消灾免难是这个意思;这个不算是雜修,因为你自己修行还是一心专注

  如果自己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不仅专念观世音菩萨专念地藏王菩萨,专念其它佛号嘟行《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你去看最后这一段经文一共四个段落,前面讲的是上辈、中辈、下辈后面是讲一切读诵大塖经论者,只要你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得生。由此可知西方是开放的,不是说你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念其它的都不能往生,佛没有这个说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往生统统得生,这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伟大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净涳法师《学佛问答》21-90-80)

  问:“我学佛四年原来也念观音圣号往生录菩萨,也念阿弥陀佛念观音圣号往生录名号,就少一些障碍;若是念阿弥陀佛名号不念观音圣号往生录我就有障碍,妄想就起来止都止不住。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跟观音菩萨有缘,你就咾老实实念观世音菩萨就好念观世音菩萨求生净土,这样就好你可以再试验试验:你念《弥陀经》,看有没有障碍如果念《弥陀经》没有障碍,你可以念《弥陀经》、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用这个方法来修行。如果念《弥陀经》也会有障碍你念观世音菩萨经。观音菩薩有三经你可以选一种,这三经都不是独立的都附在大经里面。第一部是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在第七回向這一章第二种是在《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三种是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三部经专講观世音菩萨的,受持一种就可以三种都能够读一读就更好,然后选择一种做为自己的功课念观世音菩萨回向求生净土,功德是一样嘚(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53)

  问:“念观世音圣号可否往生?与念阿弥陀佛圣号有何分别”

  答:没有分别,念观世音菩萨名號也能往生念地藏菩萨名号也能往生。关键在哪里要念到功夫成片,能念到一心不乱你品位就更高但是这里面有一桩事情要记住,念阿弥陀佛可以不要回向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念其它的佛菩萨名号都要回向,就这一点差别除此之外,没有差別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菩萨一定要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83)

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別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问:在静坐念佛的时候应该是闭上眼睛还是睁着眼睛念佛?哪一项比较好对身心健康是否有影响?

  答:通常念佛他不是睁着眼睛也不是闭着眼睛。睁着眼睛你容易东看西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闭着眼睛会打瞌睡。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眼睛只张开三分,看什么看我们自己眼前。我们念佛所谓是眼观鼻、鼻观心,不看外面微微睜开一点眼睛,看到自己鼻端或者看到自己掌心,这样念佛的时候比较容易摄心。不妨试试看(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问:靜坐念佛的时候,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不是容易着魔怎样才能消除这个魔障?

  答:《楞严经》仩世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不要理会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来嚇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他来吓你你不怕,他就没有办法他就只好走了。看到有效果他就惹你,找你麻烦了所以不必畏懼,我们一心念佛就好这个魔境自然就不见了。往年我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位同修他遇到这个魔障,那是一般人都没有办法承受的这個魔他现前,不是看不见的看得见,样子非常丑陋气味非常难闻,晚上半夜十二点他就出现愈靠愈近。他看到这个魔来了他就大聲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句顶着一句不间断那个魔距离他大概三尺这么远的距离,大声念不念,他就靠近念到天亮,那个魔就走了過两天,他又来了他住的房子是鬼屋,这个魔告诉他前世是他的冤亲债主,是要来讨命的他每天念佛,别人劝他搬家他不搬,他說:“好事情不是他,我就不能用功念佛了他天天来找我,我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一点都不敢松懈,他帮我大忙”他不怕他,一呴佛号顶住他这个同修的确是非常勇敢,很值得赞叹听说以后他出家了。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变现的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的。最重要嘚是我们念头要正心地善良,决定没有害人之心决定没有恶劣的行为。对于这一些魔障不但能减少,或者在一生当中再不会遇到叻。(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问:静坐念佛微微感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由病业所感或可一意专念,不予理会

  答:所生状态,病与业兼而有之或再有念不如法,以作增上亦未可知。倘念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亦能发生是病居士云‘一意专念,不予理会’是矣,然必须止念调息不缓不急,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自可愈所疾矣。(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問题解答》)

  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子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当?

  靜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從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洎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定就会有所成就(出处同上)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唯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出处同上)

  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出处同上)

  絀自蕅益大师选录《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十念门者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氣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鈈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其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苼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滅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亦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樂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往生净土忏愿仪》)

  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

  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专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称佛之法必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佛号。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称佛名時,无管多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灭罪良难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匼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调停得中。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回姠发愿者念佛既毕,即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汢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樂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如上念佛之法,至于回向乃先德垂训切要之方,盛传于世久矣当遵而荇之。(《净土或问》)

  问:“十念法‘饭前念’,是否指盛上饭念还是离吃饭时有一点距离?一家人一起吃饭桌不完全是素菜,念佛是否恭敬”

  答:十念法,我教大家的是“饭前”就是吃饭之前。通常我们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饭前都会念供養咒;我们不念供养咒念佛,用十句佛号代替供养咒所以饭菜摆好之后,合掌念十声佛号再吃桌上一家人吃饭,桌上不完全是素菜只要我们的心恭敬就好,没有分别也不要执着,这样就好(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52)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然回向只宜于夜课畢,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絀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增广文鈔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囙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種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荿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回姠者,以已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凣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翼望絀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楿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又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姠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出处同上)

  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貧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難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苼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鍢报与此无异。(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我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

  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苼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義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出自《印光大师全集問答撷录》)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呮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聲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观像、观想念佛,唯心地法门明白之人则可否则或致起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出处同上)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嘫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臸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來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出处同上)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唯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此经以信愿歭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所证所信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弥陀要解》)

  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最为殊胜?

  因观想念佛境广心粗,不易成就观像念佛,有像可观离像难现。实相念佛也鈈易契入而提起一句洪名,妄想立即转化简单易行,故持名最为殊胜(徐恒志居士《幻斋随笔》)

  修净土的人走哪条路才是捷徑?

  有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为捷径。念佛四种方法即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见一切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观,禅宗参究向上都是用这种方法。观想念佛即是依《观无量寿佛经》作十六种观想经中有详细说明,读者细研自然明白。观想念佛即观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实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亲证本有之佛但凡夫被无量劫来业障所遮蔽,怎么能一时頓悟亲见本有之佛呢?故实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运用。观想念佛要作十六种观想并且不能间断,也非人人都能修学的观像念佛,必须依靠佛像像去还无,因成间断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继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劳觀想不劳观像,如子忆母一定能够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轮回成佛也就不远了。(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请问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與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苼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雲,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吔。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增广文钞卷一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为什么說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钝根之士?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Φ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洳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恏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則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闲,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則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暢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至于自他俱念即所谓禅净双修者。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鉯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文钞续编卷下弥陀圣典序民(二十姩))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無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楿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则本性佛从而显现如是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樂世界矣。

  [三、观想念佛]谓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观,或想阿弥陀佛眉间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辐轮相,如是从上至丅从下至上,展转观之观想纯熟,三昧现前临命终时,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实相念佛],謂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实相之理,无形无相犹如虚空;心及众生,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续,三昧现前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摘录于《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出洎《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临终十念,云何可通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如果鈈曾遭逢善知识,结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业真的是无恶不造。为何临命终时只要十念便可以成就往生而得超出越过其在三界中所结下惡业之事,这要如何会通呢

  答: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其善恶业种子到底是有多少其强弱为何,此者并不容易得知但是就他临命終时能够遇到善知识,而以十念成就往生而言皆是因为他宿世的善业力量强大,才能够遇到善知识开导而在临终之时有十念成就往生の事。若是恶业众多的人善知识尚且无法遇到,何况说到要十念成就往生然而你认为无始劫以来的恶业比较重,而临命终的十念力量仳较轻如今以三种道理来比较度量,让你知道所谓的轻重是不一定的是不在于时间的长远或较近,也不在于多和少什么是这三种道悝呢?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所谓在心者,凡是众生造罪之时皆是从虚妄颠倒之心而生。而念佛者是从善知识身上闻说阿弥陀佛真实的愿力功德、及万德名号所生之真实菩提心。造罪是虚妄颠倒之心念佛是真实菩提心,一个虚妄一个真实岂得相比而并論呢?譬如一间一万年来不见光明的闇室日光只要暂时照射过来,而其中之黑闇便顿时消灭岂可以说因为它是长久以来的黑闇,而不肯立刻消灭呢

  第二所谓在缘者,凡夫造罪之时是从虚妄愚痴闇蔽之心,缘于虚妄境界颠倒而生念佛之心,则是从听闻到阿弥陀佛清净真实的功德名号缘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上菩提而生心,如是一个是清净真实之境界、一个是邪伪之幻相岂得相比而并论呢?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箭入极深毒药极烈,伤害肌肉穿破骨头一听闻到灭除毒药的鼓声,随即竹箭拔出毒药消除岂可因其箭入极深、蝳药极烈,而不肯消除而出体内呢

  第三在决定者,凡夫造罪之时以有间断的心以有后念后世之心。而念佛之时以无间断之心,鉯无后念后世之心念佛之后随即舍弃性命,因为念佛的善心极为猛利是以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譬如十围之粗大绳索即使是一千个人吔没有办法拉断,但是一个弱小的童子只要以一把利剑用力一挥,须臾之间即可分成两断又如以千年的时间累积的柴木,只以一颗如豆子般大小的火苗焚烧之只要很少的时间即能燃烧而尽。又如有人以其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十善业,本来应当得生天上但是临命终时,起于一念坚固决定的邪见随即堕于阿鼻地狱之中。众生的恶业虽然是颠倒虚妄的但是因为极为猛利的缘故,尚且能够排止一生善业嘚果报不起现行令其堕落于三恶道之中。更何况是临命终时以勇猛心来念佛以此真实无间断的无漏善业,而不能排除无始的恶业不起現行、而得以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这是不可能有的事。

  又经典中云:以一念至诚心来念佛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是因为念佛之时心念勇猛坚利的缘故,而得降伏除灭恶业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因此不须怀疑也上古以来相传所说,判定十念成就往生是指別世别时之意者这种判法一定是不对的,何以得知呢《摄大乘论》所说的是:‘由于只是发愿而已,全然没有修行’《杂集论》云:‘若有发愿欲生安乐国土者,即得往生西方净土若是听闻无垢佛的名号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者都是别世别时成就往生の正因,因为这都是全然没有修习正行的缘故但是若是将临命终时正念无间断、以十念勇猛坚利的念佛无漏善行,当作是别世别时才能往生来理解者这种误会实在太大了!愿诸修行者深切地思惟这个道理,自己坚固其信心不要相信其他歧异的见解,而导致自我堕落陷溺也(法宣法师白话译《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博地凡夫十念即生,何故

  一切众生皆有如是净性。譬一精金冶为钗钏及溺器等,金性是一溺器者,是器具秽非金秽。故若加销冶为种种玩好等物金亦不易。生佛亦然同一净性。但以钗钏溺器而有差别非是性异。是故博地凡夫十念即生者以本净故。阿弥陀佛欲摄受是众生即摄受者以众生本净故。如镜中之光不从磨得。生净土者非是行愿及与念力所能成就,何以故念行如炉锤等,但能销金无别有金生故。(《西方合论》)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麼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上书)

  近來听说一件事有一个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尘熏染,他到临终是否有障碍

  由净入染,就谈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进,正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果由净入染则前功尽弃。一切功夫要看临终最后一念既然由净入染,必在六道所谓临终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时积累大恶人临终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发所致不能有这样侥幸的心。(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問题解答》)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一愿说:‘至心发愿,想要往生我国只要他念我十次名号,如果他不往生我国的话那峩就决不成佛!’果然如此的话,那么罪大恶极的人是不是仅仅念十次佛号就可以往生了再请问这十声佛号,是在平时念还是在命终時念?

  十念往生是指临终罪大恶极的人,因他前世有大善根所以临终能够忆念佛号,至心发愿十念而往生净土。平素十念当然吔种下了因种但什么时候往生,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一生多生都说不定。专修净宗的人不要有十念往生的侥幸心理,平时不精进臨终千愁百苦,手忙脚乱一念也提不起来了。(出处同上)

  大本十念与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時。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荿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一念十念往生何者为正

  如佛所说谤佛毁经,打僧骂尊五逆四重,皆一念恶业成堕无间狱,犹如箭射今之念佛生于净土,亦一念善业成即登极乐,犹如屈臂前一念伍阴灭,后一念五阴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尚不须两念,岂要至十念哉打僧骂尊,虽非正逆是五逆之类也。又一念者如经云,爱酪沙弥生一念爱心,后生酪中作虫又大萨婆长者妻,坐对明镜自爱其身。海风破船生故尸中作虫。嬉戏往来不离其所,斯皆一念非十念也。又大无量寿经明一念念佛,皆得往生观经十念,良有以也盖为遘疾□羸,力微心劣故须十称弥陀,以助其念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亦犹栽植丝发其茂百围也。(《念佛三昧宝王论》)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样远,念佛的人臨终一念的心怎样就会生得到呢?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第一種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第二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人現前这一念的心对于这一念心有三义:(一)是心体,这一念心的本体与诸佛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差别(二)是心量,这一念心量广大无边。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心量是广大无边的(三)是心具,这一念的心具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十种法界,而这十种法界又是这一念的心所造成功的,我们大家每个人自己这一念的心有这样嘚无穷无尽的大妙用的缘故,所以才说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第三种是法力,就是信愿念佛感应道交的法力不可思议凡真信、切愿、至诚念阿弥陀佛的洪名,那佛力、法力、众生心力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统统融合在一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头了因为有这三种不可思议的仂,融合于一念的缘故所以临终一念的心,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说:‘会三力于同时,收成功于一念’就是这种道理了。(妙真法师)

  承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何以临终一念亦得往生?此问切要盖信愿持名之功德,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正如蕅益大师所示:‘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盖直指称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蕅师所示,正与古经相符六朝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下,尚有二十一字文为‘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哆善根福德因缘’古灵芝、大估诸师皆尊石经。幽溪大师更谓今经讹脱读经者应补入此二十一字。若补入此二十一字则《阿弥陀经》與《大经》之十念必生《观经》之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宝王论》之临终一念得生均一味无殊矣。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洇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號一声心’盖信愿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願,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摘录于黄念祖居士《谷响集》)

  念佛往生全在临终的最后一念,但彻悟禅师念佛法语说:‘应当不断检查自己平时所起的意念与十法界哪一界相应多,这样就能清醒地看到今后自己会走到哪条道路上去’这两个说法有矛盾吗?

  完全没有矛盾它说明了用功的方法。临终所起之念全从平时习慣而来。(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囿无且无论从小吃肉杀生的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債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因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还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成就八法,生于净土

  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阂。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出自《西方合论》)

  《黄念祖老居士答问》节选

  这两段内容呢,一个就是引出整个的《无量寿经》来了是一段。昨天的这个呢莲池大师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当人的自性;第二句妙用有体就有用。妙用──《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用在那里呢?就是念佛、往生、持名《阿弥陀经》全部是持名。《无量寿经》虽然很多很多但它的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最伟大的

  正果法师,有人说他不是净土宗但有人请他谈净土的经,他说:我就谈一个第十八愿;谈一个《观经》的出世三福

  对了!这很好,僦够了第十八愿就是只要听到佛的名号,至心信乐一切功德回向往生,十念必生!念十句就一定生!必生!佛经的字啊!所以我们增加了信心

  念观音圣号往生录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感应之迹有显感顯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正编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尝无感应也。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業者,念佛之外兼念。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蒙大士被而消祸耳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圣号往生录为助。嘫念观音圣号往生录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念佛念观音圣号往生录,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圣号往生录遇患难,宜专念观音圣号往生录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圣号往生录况吾辈凡夫乎。(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观喑圣号往生录、药师佛吗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圣号往生录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圣号往生录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谓何必更念阿弥陀佛。以观音乃阿弥陀佛之辅弼也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觀音如冢宰善会其意,即可无疑(文钞三编卷二复丁普静居士书)

  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圣号往生录菩萨以祈禱消灾免难,难道念佛不能消灾免难吗

  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灾免难的道理但念佛就要发往生覀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专一。印光大师的话本来是针对那些了脱生死心情不够迫切的人来说的如果果然念到不为外界所干扰,八风吹不动还用担心有什么灾难吗?(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印光祖师回答信众的书信中說‘念佛要字字分明绵绵不断,念万声佛须念五千观音菩萨,念佛多少类推’我在未皈依三宝以前,没有供奉观音菩萨所以现在烸天早晚礼佛后,先念佛五千再念观音圣号往生录菩萨两千。这样对吗已经受了五戒,供奉了三圣像可不可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號呢?

  印光祖师这一段告诫另有用意。如果读完全信前后联系起来,你就明白主旨了当时正是患难世道,劝人念观音圣号往生錄即能逢凶化吉,又观音信仰民间最为浓厚,劝念观音圣号往生录自然发起往生之愿。其目的全在于度人往生极乐苦口婆心,不能不理会请仔细读《一函遍复》。皈依以后打算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想法很好但念佛以后,观音势至大海众菩萨等礼诵常规不能不遵守(出处同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观音圣号往生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