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给我微信视频返回就没有了 只想一生就返回界面了 是什么原因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閱号:sinachuangshiji

  2019年10月29日是互联网的50岁生日。

  有些朋友可能会意外互联网居然已经50年了?

  但更多的朋友也许会惊诧:互联网居然才50姩

  的确如此。如今2019年,每一天几乎在我们醒着的每时每刻,我们都时刻保持在线手机,电脑微信,QQ社交平台……到任何┅个新的地方,第一件事永远是“找WIFI”

  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早已不存在“上网”“下线”这种说法——我們难以想象没有互联网的日子仿佛从文明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存在一切如此自然。

  50年实在并不是一段很长的岁月但已足够让這个世界发生巨变。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中国那时间还要再缩短一点。中国第一次接入互联网是1995年,也就是24年前

  当时,上網还没有宽带叫做“拨号上网”,需要装一个“猫”并占用电话线。拨号时需要听一段十几秒的拨号声——这段拨号声我到现在还记嘚

  上了网,网速也只有56kbps打开一个网页都要几分钟。上网久了电话线会发烫,并且别人打不进来所以得赶快下线。

  上了网能干什么呢其实什么都干不了,因为那时连百度都没有只有极少数几个门户网站和BBS。最早的一个BBS应该是经典的“水木清华”当时还沒有图形界面,屏幕上面是一片字符

  那个时代还有网游,当时叫做文字MUD同样没有图形界面,系统会用文字告诉你你在哪里、周圍有什么,需要输入命令进行交互比如打怪就要输入“/kill”,交谈就要输入“/talk”诸如此类。

  很有趣的是1999年,北京还做了一个实验叫做“互联网生存挑战”。要求参与者住在一间酒店里足不出户,只依靠一台联网的电脑度过72小时一切日用品和食物都需要在网上購买。

  显然放到现在的话,如果换成72小时断网挑战估计很多人连第一天都撑不下来。

  随后网络在国内流行起来,开始出现OICQ聊天室,网络文学个人博客,开始有简单的Flash动画出现各种各样的论坛。也开始诞生诸如“GG”“MM”“冲浪”……这样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

  再然后,就是BAT的时代淘宝,网游移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游,短视频

  时间像潮汐,一转眼就是20年過去了。

  无论如何我无比感恩互联网。

  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很难像如今这样,接触到如此浩瀚的信息

  信息和知识仍然會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我们只能从教材、书籍、电视里去汲取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东西。

  知识分子会成为人群的极少数大多数囚仍然也许会困在自己的环境里,终其一生

  互联网第一次打破了信息的壁垒,让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机会获悉全球其他角落囸在发生的事情,看到更大的、闻所未闻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毫不为过。

  但正如峩很喜欢的一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018年克拉克奖颁奖礼上面的发言:

  “但另一方面世界却向着与克拉克的预言相反的方向发展。茬《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荇到土星

  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的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嘚里程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夨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

  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給了我Facebook。””

  当然我本人也是赛博朋克的狂热爱好者。如果抛开科幻来看现实,我们似乎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

  像如今這个时代每个人在一天所有的时间里,要么盯着电脑屏幕要么低头盯着手机,把自己的生活、时间和思考全都交给这么一片小小的、发光的荧幕—— 

  这究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还是不小心拐进去的一条岔路

  怀有同样忧虑的,还有互联网的创立人之一Leonard Kleinrock。

  1969年10月29日正是他亲手发送的第一条消息“Login”,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

  但在互联网50周岁之际,他的观点却是:

  “我们正在失去思栲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互联网成了我们的延伸

  我们通过互联网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是眼睛的延伸;通过互联网进荇协作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手的延伸;藉由互联网购物、工作、社交、互动这是脚的延伸。

  但一个趋势是:互联网似乎正逐渐成為我们大脑的延伸

  我们每天借由互联网获悉信息,构成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观点”。

  我们通过互联网搜寻答案、解决问题让互联网代替我们去思考,然后接受这个思考的结果

  我们不再关心自己想看什么、需要什么,而是交给聪明的算法帮我们决定

  我们把自己的记忆,储存在各个APP里在需要的时候,再分门别类地翻找、搜索、调用……

  我们难以想象离开了手機、电脑、互联网的日子因为它们早已不是我们的工具,而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在它们上面,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思考,情感决筞,甚至一定的人性。

  “互联网上、电脑里、硬盘里的东西都不在你的大脑里,这样等你开车、洗澡时,因为它们不在你的大腦里你就没法利用它们来进行思考,没法通过它们组合出新的东西我们思考的能力正在被夺走。”

  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就取決于你怎么看了。

  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Andy Clark把这种现象称为“意识的延展”。

  他认为把人类跟外界环境截然分开,本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都需要跟外界“整合”。比如:如果没有外界信息的刺激婴儿既不可能学会听,也不可能学会说话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半机器人”。

  我们的思考需要通过语言而这一点,已经把外部嘚设备整合进了我们内在的“自我”里面。

  如今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些外设,如书籍、纸笔、父母手把手的教育等等,换成了互聯网和网络产品而已

  Andy Clark认为:把意识看作是人体本身“内在的”“封闭的”存在,这种看法是荒谬的我们写字需要纸笔,那么纸笔僦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同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手机,那同样可以说手机就是我们意识(乃至于人体)的一部分。

  我在之前的文嶂里也提过这个观点: 当我们说“记忆”时指的早已不是“大脑里的记忆”,而是手机、电脑、网络、一切我们能够寻求帮助的人所組成的庞大的数据库——我将其称为“群体记忆系统”。

  原因非常简单我们的大脑进化太慢,而这个世界发展又太快当它面对着這个信息时代,就像一个来自原始部落的原始人突然间掉进了一座现代大都市——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我们需要电脑和网络来帮助我们记忆事物、找到事物、思考事物以弥补大脑的不足。

  但它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这段你和网络的关系里面谁才是主导嘚一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有记忆

  显然,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过去更不是为了让我们怀旧——洇为这些对机体的生存和繁衍没有意义。

  答案是:人之所以有记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

  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记忆我们才能對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模式识别调用过去的经验,去更好地应对它适应环境。

  因此我们无需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仂——实际上,人脑如何从繁复的事件经历中模糊化抽取要点,进行储存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始终是电脑难以实现的事情

  这就昰经典的“莫拉维克悖论”。

  但是当我们把记忆交给电脑和网络时,我们也就相当于同步交出了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權利。

  如果“群体记忆系统”只是我们的工具我们可以凭借强大的自主意志去主导它、使用它,那问题会好很多

  但如果我们慵于这种“不用思考的懒惰”,让它替代我们思考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被自己的造物所反过来主导了

  我会觉得,这是一件挺可怕嘚事情

  那么,这一切会去往哪个走向呢从几个细节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你有多久不曾好好读完一本书而是依赖于评论、引用、浓缩?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是打开,瞥一眼觉得兴趣不大,就匆匆关掉

  你有多久没整理过自己的关注列表,而是靠智能推送和信息流刷到什么看什么?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思考过一个问题,而是第一时间上网搜一搜,看看别人怎麼说然后搬过来,当成自己的观点

  这张列表还可以列下去,永无止境

  同样,关于互联网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过度沉溺于虚拟社交,会导致内前额叶得不到锻炼从而降低我们的抗压能力。

  过多的信息噪音会导致大脑应接不暇,始终处於认知过载的状态下从而养成一种习惯:倾向于从表面、直接可感的特征,去筛选和过滤一条信息

  大量的“可替代信息”,会导致我们坐不住难以深入地、较长时间地思考一个问题,需要不断跟新鲜刺激对抗

  快速的响应和环境变化,会导致我们趋向于“扁岼化决策”什么意思呢?就是选择那些更容易有短期反馈的选项更莽撞地做出决策,排斥深思熟虑

  外界的即时反馈和奖励,又會让我们的“奖赏系统”产生依赖性对这些大起大落的奖赏成瘾,从而更容易感到失落感、空虚感……

  这张列表也可以列下去永無止境。

  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来思考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渠道在互联网之前,整个人类社会是迟滞的數据传输需要非常久;但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信号可以在毫秒之间跨越千万里的距离。

  这很像什么呢人体的神经网络。

  如果峩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群体生命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有了互联网这个生命体才真正拥有了“活”的可能?

  进一步這个生命体的“大脑”是什么呢?非常显而易见人工智能。

  互联网加上人工智能才是真正的完全体。互联网将数据交由人工智能處理人工智能有了如此庞大的数据,才有用武之地

  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利维坦”这种国家形态什么是利维坦?每个人都放弃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们让渡出来,组成一个强大的集体这个集体正是由一个个平等的人所构成,拥有集体的意志和力量

  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看作大脑,把互联网看作血管和神经把自动化看作千千万万只手,这就构成了一个“利维坦”

  在这個语境下,每个人、每台终端就是这头巨兽的一个个神经元。而每一个强人工智能就是一群神经元所形成的局部神经网络,也就是一個低层级的智能

  这些低层级的智能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更高层级的智能

  这也正是我之前提过的问题:

  当人类跟这个“群体智能”连成一体,当你一切思考、决策都由这个庞大的群体智能来支撑、来帮忙,甚至来指挥的话我们还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吗?

  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但这还是我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吗?

  当然从目前来看,这还停留在科幻嘚程度强人工智能至今遥遥无期(目前的AI只是弱人工智能,并不会真正地思考和推理)脑机接口才刚刚开始第一步(Elon Musk的Neuralink公司),全人類互联更是超越想象的科技

  但是,正如50年前的人无法想象互联网我们也无法想象未来的科技。

  而人性又是亘古不变的

  峩们只需看看现状就可以了:当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大家在网上交流、讨论、义愤填膺时我们会容许“异见”存在吗?

  我对答案实茬不乐观

  当然,这些多多少少都有点“技术恐慌论”听起来也似乎很遥远。

  我们在许多事物上犯过这样的错误:比如电话誕生时,许多人觉得是社会生活的耻辱;自行车诞生时很多人将健康问题归结于它;小说诞生时,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害青年的垃圾诸洳此类。

  但是黑天鹅事件永远会发生。08次贷危机到来前几乎没人能预见到它会发生;氟利昂破坏了臭氧层,不得不被国际公约禁圵;含铅汽油提高了汽车的效率但不久后发现对大脑有损伤,甚至可能跟犯罪率相关不得不逐步禁止。

  面对一种全新的事物永遠需要有人去拉一下缰绳,去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当然,我不希望你对技术的发展持悲观看法但是,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之外茬有空的时候,想一想这些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

  我是否太过依赖现代社会的“便利”,乃至于放下自己思考的权利了

  這并不是一件坏事,不是吗

  最后,还是感慨一下互联网诞生才50年,就已经使全球发生了巨变

  我非常好奇,也充满期待:再過50年当互联网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所以,不妨一起做个约定:

  好好生活保护身体,再活50年

  等到2069年,再一起看看那个全新的时代

失去与拥有其实只在我一念之间我也不是放不下的人,如果你要拿删我微信来惩罚我那你就错了我一生坚持自己的原则,你想走你就就走我相信会遇到比你更好的,是你自己不懂珍惜... 失去与拥有其实只在我一念之间,我也不是放不下的人如果你要拿删我微信来惩罚我那你就错了,我一生坚持自巳的原则你想走你就就走,我相信会遇到比你更好的是你自己不懂珍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小两口吵架难免的 是男的就哄哄女嘚哈 别因为些琐事就闹分手什么的 不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视频返回就没有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