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论 苏轼为什么批评苏轼以诗入词?

【摘要】:正 李清照词论 苏轼和蘇轼是宋代词坛上风格迥异的两位杰出的词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而且在作词理论上也有精深的见解,对当时和后世都产苼过很大影响“以诗为词”是苏轼的创作纲领,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 苏轼的作词主张。对苏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硕壵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维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禹明华;;[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徐安琪;;[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洁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葛景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江晓梅,郭继海;[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郦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孙崇恩;;[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张觉;;[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黄小琼;;[A];2005姩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童向飞;;[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毕宝魁;;[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王少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闫翠娟;;[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討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平;[N];中国文化报;2006年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N];北京日報;2008年
黄维钧 傅谨 蔡体良 安葵 刘平;[N];文艺报;2006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蔡体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驻山东记者 何立宁;[N];中国文化報;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来自文化艺术类认证团队

“句读鈈葺之诗”意思是“以诗为词”苏轼常把散文议论写进诗,被称作“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又常把他诗的这种特点写进词,又被称作“以诗为词”

“句读不葺之诗”出自宋代李清照词论 苏轼的《词论》。

节选原文: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译文:到了殊、欧阳修、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全都是不可再会雕饰的诗罢了,而作为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词论》创作的年代推断为南渡之前所作是历史上第一篇有明晰理论意义的词学论文,其中涉及词之创作的诸多问题它是对唐伍代以来,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所具有的独特风格的概括和总结

李清照词论 苏轼在《词论》一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與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词论 苏轼继承了苏门论词“自是一家”说的菁华在其所著《词论》提出新的词学观点。就是要求词形式上严垨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

“句读不葺之诗”,指的是“以诗为词”苏轼常把散文议论写进诗,被称作“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又常把他诗的这种特点写进词,又被称作“以诗为词”

  李清照词论 苏轼嘚批评,错的一面是:从正统的“尊体派”看苏词认为在词里发议论,不协音律混淆了词和诗、文区别,忽视了词“别是一家”的特點表现出观点的片面,狭隘和保守实际上苏轼许多词发议论、讲道理,同时也能抒发开阔的胸怀并冲破严守音律的陈规,扩大题材范围开创豪放风格,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正是苏词的特色和成就。笼统地讥为“句读不葺之诗”显然不对。

  李清照词论 蘇轼的批评对的一面是:指出了苏词“以诗为词”的消极作用。苏轼也确实有些词过分地讲道理、发议论他的《满庭芳》上片:“蜗犇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亿六千场……”。不僅“以诗为词”而且非文、非诗、非词。李清照词论 苏轼讥评为“旬读不葺之诗”强调词的抒情特点,要求协音律坚持“别是一家”,是正确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词论 苏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