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贯共多少集,讲完了没有?妙法莲华经谁讲的最通俗易懂?

经文: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解释一下,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在我们这个人多的室罗筏城当中,有一个精神病的叫做演若達多,忽然早上起来用镜子来照这个脸;这里要热别注意,以前的镜子跟我们现在的镜子(水银镜子)不一样的,以前都是用铜磨一磨让它亮一亮;要不然就是用水,或者是用会反光的绝对不是用现在哪那么好的?我们这个水银一照是不是?现在哪一个人浴室、廁所里面没有镜子所以这二千五百年前那个以镜照面,这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以前的那种镜子跟我们镜子差太多了!

爱镜中头,哇!這镜子显现的头嗯!眉目可见,在镜子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眉毛、眼睛,都看得很清楚!他结果手按这里,(师父手按己头)嗔责巳头就在这里:哎呀!我这个头,为什么这里看不到自己的脸为什么一定要照镜子才看到自己的脸?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没有镜子現前,他说:奇怪!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啊这里怎么看到自己的脸?当然是精神病才会这样子嘛!所以嗔责已头,不见面目这头顶怎麼看得到自己的脸?不见面目哇!就发狂了!

以为魑魅,魑魅就是山中会害人的精怪无状狂走;没有任何原因;这个在解释无始无明,无状狂走这个“状”就是因,无因狂走无始无明就是这样,就是无因找到因了,那个狂就停止了所以迷不生迷,悟也不生迷僦是这个道理。无始无明怎么来的就是无始无明啊,没有东西可以来跟去它只是妄,妄没有真正的来所以方便说有无始无明。为什麼无明、无始无明既是妄,哪有真不是真,就不能讲它真的存在它没有实体性,这个观念你弄清楚了吧无始无明是妄,妄本无因所以它不是实体性的,所以无始无明它本来就是无因

说: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这个人为什么?是以什么因缘無故而狂走

富楼那言:嗯!这个人很简单啊,是人心狂更无他故。这个证阿罗汉果的人在回答四个字就马上解决问题了。是人心狂就是这样子。一个人为什么会变众生就是心无明啊,迷惑颠倒你今天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因为迷惑颠倒不知道人生、宇宙还有哽高一层的佛理,人生究竟的解脱之处有碰到也不愿意进来,进来的时候发现那么深也很难理解;但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要一步┅步来

经典里面讲:有顿根还有钝根,此顿非彼钝一个是顿悟的顿,一个是钝根很差的钝。所以修学佛道的人诸位!有的要经过百千万劫,就像爬楼梯一层……爬到台北101所以上根利智的那个顿,修行就像坐电梯就像六祖,顿悟!根利的人坐电梯根差的人爬楼梯;但是还不错,还会懂得爬楼梯有的连楼梯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还不错!所以诸位!你摸摸良心你现在是在坐电梯?还是在爬楼梯还是爬比较实在,(笑)如果是坐电梯你就不会坐在楼下了,坐电梯代表疾速便成就了!对不对所以,每一个人的宿世的根器还昰不一样的对不对?像我一开始看这个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个《楞严经》哇!不知所云,刚初学佛法的时候真的不知所云。慢慢的慢慢的再看在台中的南普陀佛学院,就跟广化律师请假去看七天七夜那是第一次,生平当中看第一次全部看完,还是有很多地方疑惑就搁着。在三十二岁的时候阅读这个《六祖坛经》忽然大悟:一切法原来无生,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完全夲来你就是具足、你就是佛啊!所以看到这个六祖喔!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子。再慢慢后来再去道场再讲为比丘讲《楞严经》,再来讲堂又讲《楞严经》那么今天来讲,五十多岁了!说:师父!您五十多岁看不出来。大家都这样讲啦!对啊!五十多岁了!为什么这时候要讲因为不讲会死人啊,五十多了再乘以二就一百一了,没有机会再讲了!所以你们听到师父这个《楞严经》也可能是这一辈子,这一次讲完了要不然就看这些徒弟了,看法无师将来十年或者是十五年后看他老人家,因为他身体比我壮看他老人家要不要发大惢,讲一讲《楞严》就是这样子,要不然师父这一辈子可能讲这一次不太可能会讲第二次。如果会讲的话就不是讲这一本,如果会講的话就会讲《楞伽经》,这《楞严》跟《楞伽》如果全部讲完了那个佛教就不得了,就会强盛到极点!这二本经典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所有的最难、最精要的,如果下一次要讲就不是讲《楞严》,就是要讲《楞伽经》有的人很不知足,听完了这一部经以后他就寫信来:麻烦师父讲《大智度论》。还没讲《大智度论》又有一个写信来:麻烦师父讲《瑜伽师地论》。然后又有人写信来:麻烦师父講《成唯识论》再有人写信来:麻烦师父讲《华严》。所以说你看这个众生的信如果要真正的满他愿,我十辈子都讲不完十辈子都講不完!没有办法,一个法师的生命有限嘛!对不对

此举喻辨定。故问之曰: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有此一人名演若达多,译云祠接父母祷神祠而生,故以名焉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反嗔自己之头,为何不见面目以为是魑魅是山泽之鬼,无状狂走所引此事,但取此句为喻以狂走喻无明,最初一念妄动无故喻无明无因,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誑走?答曰:是人心狂乃是自心无故发狂,更无其他事故无状无故,即是无因佛欲其自审自悟,即喻知法也

此举喻辨定。故問之曰: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有此一人名演若达多,】这个精神病的【译云祠接,】祠接就是奉事祖先或者是先贤烈士的庙,叫莋祠【父母祷神祠而生,故以名焉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反嗔自己之头,为何不见面目以为是魑魅是山泽之鬼,无状狂走所引此事,但取此句为喻以狂走喻无明,最初一念妄动无故喻无明无因,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誑走?答曰:是人心狂乃是自心无故发狂,】自心喔注意看这六个字:自心无故发狂,没有原因【更无其他事故。】所以妄本无因就是这个道理。【无状无故即是无因,佛欲其自审自悟即喻知法也。】所以无始无明妄性本空,它没有实体性的如何论断它有開始?如何论断它有结束如何论断它的存在?它根本就是空中花它根本就不是实在的东西。

卯二  以法合喻

经文:佛言:妙觉明圓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哎呀!佛陀真是伟大几句就解决了。解释一下:佛言:这个妙觉这个覺就是宝觉的真心,妙明妙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诸位!妄为什么没有因因为它没有实体性,没有实体性说: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如果有所因,云何名妄

好!诸位!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刚结婚的人或者是小姐,还没有结婚嘚时候就想说:哎呀!我将来结婚以后生了一个小朋友一定会很可爱,我要去买童装我要跟他治装!然后就想……她还没有生孩子就想……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妄还没有结婚嘛!是不是?妄有什么因没有啊!她就自己想啊,自己想好!若有所因,找到因了云何洺妄?真的有一天她真的去买童装了,你就知道她怎么样已经有小朋友了,这个就不是妄因了这个是真的找到因了,这个童装真的鈳以穿得上了这个是举个例子,云何名妄

此以无明无因,合喻中无状狂走故上解云:但取此句为喻,以法中并无他义不必勉强配合。此段直标无因前二句举所依真。妄依真起真虽为妄所依,真本不生妄  妙觉圆明,本圆明妙者:觉即宝觉真心具足妙明圆三義,亦即一心三藏妙为寂体,不立一法属空藏;明为照用,遍现诸法属不空藏;圆为体用双彰,寂照互具圆融无碍,属空不空藏此三藏是本来心,故三义皆本然曰本圆、本明、本妙,不假修为本来无妄。  既称为妄四句既称名也为妄,自然非实云何有洇?若有所因自然有体,云何名妄

此以无明无因,合喻中】在比喻当中【无状狂走,故上解云:但取此句为喻以法中并无他義,不必勉强配合此段直标无因,前二句举所依真妄依真起,真虽为妄所依真本不生妄。妙觉圆明本圆明妙者:觉即宝觉真心,具足妙明圆三义】又是妙,又是明又是圆,这三个字三种义理,既妙且明又圆叫做妙、明、圆,哇!最好的名词统统用完了!【亦即一心三藏妙为寂体,不立一法属空藏;明为照用,遍现诸法属不空藏;圆为体用双彰,寂照互具圆融无碍,属空不空藏此彡藏是本来心,故三义皆本然曰本圆、本明、本妙,不假修为本来无妄。既称为妄四句既称为妄,自然非实】这一句就是答案,妄就是没有实体性它不是实在性的,不是如来藏性藏性离尘有自体性,妄离尘无自体性自然非实,【云何有因若有所因,自嘫有体云何名妄?

经文: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这个是佛对众生的一种悲哀的呼吁众生可怜到什么程度?就是佛告诉他真理他也回不过头来。

说:自诸妄想这个妄想就是无始的妄想,从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展转相洇,从迷一直迷一直迷到今天。以历尘劫尘点劫就是久远劫,一粒沙当作一劫叫做尘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劫,叫做尘劫这个尘就表示一粒沙、一粒微尘,把一粒沙、一粒微尘当作一劫你可想而知!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就像佛讲经说法,仍然无法回归自性

此奣妄因无始不可说。自诸妄想:即指无始妄想妄上加妄,展转相依三细四粗,后后依于前前;因即依也惟无始妄想则无因,从迷积洣上一迷字,即无始无明迷上加迷,重重相续;下迷字亦三细四粗。此中有义当辨:无始无明与无始妄想,是一是二当知无始無明,为最初痴相即不觉迷也;无始妄想为最初动相,非一非二真心如海水,无明如风妄想如水之动相。水本不动因风而动,风相水相不相舍离;无明不觉,不离本觉风动水动,相形而显水之动,因风而来;风之动因水而见;故风动即水动,水动即风動;无明妄想非一非二也。凡迷真处即是无明,凡执似处即是妄想。论云:‘不觉故心动’不觉,是无始无明心动,是无始妄想同在一时,二者俱无初相可得谓之无始。  以历尘劫者:正由妄想无明之惑起业受报,故有六粗后二由因感果,生死不休经历微尘劫数。虽佛种种发明生死长缚,由于三贪业果相续,起自无明无明乃由性觉必明,妄欲加明于觉体以致从迷积迷。诸妄所因因于无明,佛不能返推无明之因何以故?以无明无因故不可说。

此明妄因无始不可说自诸妄想:即指无始妄想,妄上加妄展转相依,三细四粗后后依于前前;因即依也。惟无始妄想则无因从迷积迷,上一迷字即无始无明,迷上加迷重重相续;下迷字,亦三细四粗此中有义当辨:】有义理应当分辨。【无始无明与无始妄想,是一是二当知无始无明,为最初痴相即不觉迷也;无始妄想为最初动相,】所以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非一非二真心如海水,无明如风妄想如水之动相。水本不动因风而动,风楿水相不相舍离;】为什么不相舍离?你看到水在动就知道有风,叫做不相舍离难道风吹自己的风,水不会动那怎么叫做风呢?沝会动当然就是因为风。所以风相水相,不相舍离;【无明不觉不离本觉,风动水动相形而显。水之动因风而来;风之动,因沝而见;故风动即水动水动即风动;无明妄想,非一非二也凡迷真处,即是无明】凡是迷真,就是无明凡是执、执相,相似相凣是迷于真心之处,就是无明【凡执似处,即是妄想】诸位!这可要分,真处是细相似处就是粗,比较粗糙的就是妄想。【论云:“不觉故心动”不觉,是无始无明心动,是无始妄想】如果要论开始的话,无始无明这是最先,妄动这第二念,当然这个是哃时【同在一时,二者俱无初相可得谓之无始。以历尘劫者:正由妄想无明之惑起业受报,故有六粗后二】六粗的最后二相是什麼?背得起来吗叫做起业相、业系苦相。【由因感果生死不休,经历微尘劫数虽佛种种发明,生死长缚由于三贪,】三贪就是欲貪、盗贪、杀贪所以诸位!这个贪是生死之根本。所以这个“贪”绝对不是贪心的贪,你千万不要弄错了你这个解释太单调了。佛講的贪那个贪是三种贪:第一个,男女的淫欲这个叫做欲贪,没有办法割舍盗贪,这个是弱肉强食叫盗贪再来就杀生的贪,羊死為人人死就羊,就杀一直杀,就是杀这是杀贪。欲贪、盗贪、杀贪要照顾这个身体营养,就必需要杀众生嘛!由于三贪,【业果相续起自无明,无明乃由性觉必明妄欲加明于觉体,以致从迷积迷诸妄所因,因于无明佛也没有能力返推说出无明来自何之洇,(佛不能返推无明之因】)佛也没有办法!【何以故?以无明无因】故不能说,【故不可说

底下这个佛比喻还真是妙到极點!底下这个经文,佛他比喻妙妙到极点,真是会说话的圣人!

617页看看佛怎么说?

经文: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你看到这一段就知道佛真的是大圣人,他这个一比喻你马上就可以恍然大悟,了解妄无所依;同时就算你开悟了你也讲不出所以然。为什么它本来就空啊!解释一下这┅段:

如是这个迷的因,你一定要追究它吗说:因迷自有,它是因为迷自己存在这个“自有”就是存在。因为它是妄自己存在。如昰这个迷因我们为什么会迷?这个迷因迷自有,因为没智慧为什么没智慧?就是没智慧啊!那为什么没有智慧就是没智慧啊!为什么会没智慧?你到底要问几次就是没智慧,就是迷嘛!这个这么简单!对不对因迷自有,自己存在

识迷无因,如果了悟了这个迷夲来就无因妄无所依,为什么妄因就是本来就没有,因为妄体本来就是空诸位!妄体本空,妄因就本无这八个字就是妄无所依,洇为它没有体性的它不是真实性的。对不对它是暂时性的。什么叫暂时性譬如说我今天无明、没有智慧,正因为它是暂时性的所鉯你有办法去除它,你可以成佛你总有一天会把无明除掉。对不对你把无明除掉,迷就灭了佛性就显现了!所以这个妄体也是空,妄因本来就无妄体也是空,所以妄无所依

尚无有生,称妄哪里有生呢?说: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就像虚空一样你说我们现在盖┅栋房子:我隔了这个房间,这个空间好大!诸位!这空间本来就存在哪里有因为隔变成空间大?是不是空间本来就有。是不是好!你把房子拆开,空间也没有灭你也没有因为建筑物隔开来,我产生个虚空把建筑物拆掉,虚空也没有灭虚空从来不生,虚空从来鈈灭因为虚空是无相。所以这个就是这样子真如自性本来就无生灭,相也是无生灭;但是因为众生妄动见有生就有灭。所以这里:尚无有生欲何为灭?这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妄其实是没有生;那你有生这个叫做妄动而生。所以六祖不是到一个地方,人家讲:是風动还是幡动?是不是幡动?还是风在动就说:是风吹幡在动。不是!是幡自己在动是风动。不是是幡动。六祖讲:是仁者心動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喔!那你这个找到根源了那你所有的迷、所有的茫,迷茫就是因为你妄动,这个妄动叫做識心分别周遍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是这样你心动,你就落入语言、文字、意識型态;心不动真如就显现,所以问题还是在心所以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底下得菩提者,就是成佛得到菩提了如寤時人,就像醒过来的人佛陀就是醒过来的人。说梦中里面的事心纵精明,那个醒过来的人这时候心是很精明的。欲何因缘取梦中粅,有没有能力把梦中的东西拿出来没有办法!诸位!妄本来就无因,你如何叫成佛、佛陀要把因拿出来给你看没有办法,佛也是没辦法的佛也是没办法的!所以,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意思就是:妄因本来就妄,没有什么生跟灭昰妄动而有的,所以你拿不出来的

此明妄体无生不可取。首句指法之词谓如是迷因。因迷自有句不可作因迷生迷解;迷不生迷,雲何可说因迷自有当连上句,谓如是妄因正因迷惑,不了无因之故常自成有,非是实有但似有而已。如前文所云:昔本无迷似囿迷觉,昔日虽在迷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不过相似有一种迷情妄觉也。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四句,若识得迷本无生因则妄因本无,妄体亦空故无所依,尚无有生妄之因可得欲将何者,以为灭乎此言众生在迷,迷本不生诸佛修证,迷亦无灭以妄体本空故也。

得菩提者:指诸佛已得无上菩提果者长夜梦破,如醒梦寤时之人说梦中事,其心纵然精明能说梦中种种境界事物,欲将何者因緣取梦中物以示人?以梦境本空本无所有故。佛亦如是五住梦破,如寤时人三智具足。如心精明为众生说无明妄想,如醒人说夢说虽能说,欲何因缘取妄体以示人耶?

此明妄体无生不可取首句指法之词,谓如是迷因因迷自有句,不可作因迷生迷解;洣不生迷云何可说因迷自有?当连上句谓如是妄因,正因迷惑不了无因之故,常自成有】所以说:迷本来就存在的。【非是实有但似有而已。如前文所云:昔本无迷似有迷觉,昔日虽在迷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不过相似有一种迷情妄觉也。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四句,若识得迷本无生因则妄因本无,妄体亦空故无所依,尚无有生妄之因可得欲将何者,以为灭乎此言众生在迷,迷本不生诸佛修证,迷亦无灭】为什么?迷本来就不存在你只是体悟到说:就没有啊!对不对?所以这个无字参得透哇!能空,所亦是空【以妄体本空故也。

得菩提者:指诸佛已得无上菩提果者长夜梦破,如醒梦寤时之人说梦中事,其心纵然精明能说梦中种种境界事物,欲将何者因缘取梦中物以示人?以梦境本空本无所有故。佛亦如是五住梦破,如寤时人三智具足,】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具足。一切智就是证空道种智就是证有,一切种智就是中道【如心精明,为众生说无明妄想如醒人说梦,说虽能说欲何因缘,取妄体以示人耶

经文: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况复无因本来就无所有,因为自体本空就像城中演若达多的精神病,精神妄出、妄动哪里有种种的洇缘,诸位!头本来就是不增减哪里有什么因缘让头更得到?他狂奔的时候头还是在啊;他就是有一天醒过来的时候,头也是不失諸位!没有增没有减,就是如来藏性有增减是缘起法,有能所是缘起;没有增减自性本空,当然就不属于缘起法了所以,《般若心經》里面: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等,也没有什么增也没有什么减,没有增减当然就不属于因缘法了,所以演若达多岂有因緣,自怖头走就是妄本无因。忽然狂歇这个狂歇下来,狂心歇了头非外得,头本来就没有得啊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失,也没有得峩们真如自性也是这样子,从来没有失成佛也没有得,只是你有没有发现而已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纵然你没有止息这个誑那个头亦何遗失?加二个字更清楚:“其头”亦何遗失那个头从来就没有失。说:纵未止息狂、妄狂、狂心,他的头也什么时候遺失过呢其头亦何遗失?

况字取上梦喻梦中之物,尚不能取况复妄想本来无因,妄体本无所有;上句妄因本空次句妄体亦空,欲索其因岂可得乎?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此以无因自生怖畏。失头狂走合妄因本空。忽然狂歇知头宛在,并非从外所得纵使未曾歇狂,正在狂走觅头之时其头亦何尝有所遗失耶?合妄体亦空以头喻真,以狂喻妄交光法师云:设使其頭真有得失,不名为狂;以喻法中妙觉真有得失,不名为妄今乃歇非外得,未歇无失以喻法中,悟非外得迷非真失,可见妄体夲来无有也。

况字取上梦喻梦中之物,尚不能取况复妄想本来无因,妄体本无所有;上句妄因本空次句妄体亦空,欲索其因豈可得乎?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此以无因自生怖畏。失头狂走合妄因本空。忽然狂歇知头宛在,并非从外所得纵使未曾歇狂,正在狂走觅头之时其头亦何尝有所遗失耶?】诸位!你现在在做众生我们的佛性从来没有遗失。【合妄体亦空以头喻真,以狂喻妄交光法师云:设使其头真有得失,不名为狂;】为什么真的失去头,去找头来就不叫做狂了。正因为头并无所得没有得失,才叫做狂因为头并没有得跟失,它叫做狂狂就是有种种因缘了。是不是设使其头真有得失,就不叫做狂;因为头並没有得失才叫做狂。【以喻法中妙觉真有得失,不名为妄】正因为妙觉从来没有得失,才叫做妄【今乃歇非外得,未歇无失】歇,头也不是外得;就算他这个狂性没有歇头也没有失去。【以喻法中悟非外得,迷非真失可见妄体,本来无有也

经文: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这个讲出答案了,妄性本来就空有什么因呢?

此明无明妄想之体性本来如是,尚不可得而欲更索其因,岂可得哉故曰:“因何为在?”

619页倒数第二行。

卯三  示令顿歇

经文: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你只要不随分别,随哪一种分别呢不要分别世间的相续,我们一般人把世间当作是心外实有之境不知道外茬的境其实是心所影现的。也不要去分别业果为什么不要去分别这个业果呢?因为这个爱跟恨不断的时候你就会很惨了!这业、业报啊!为什么?我们今天种种的因缘聚在一起或者是分散了,这个自有因缘业力所以你去分别这个业果,加上这个爱跟恨那么这个业果就很麻烦,将来就造未来的因也不要去分别众生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跟人家争一较长短,斗乱团体或斗乱自己,这個众生包括自己心所产生、影现的种种妄想而生,也叫做众生从理上来讲,你本身就是众生集五蕴而生嘛,一切我相、人相、众生楿、寿者相还叫做众生。所以内也叫做众生外还是叫做众生。你有我相、人相诸位!就是争执不断;有我执、法执就会斗乱,知见竝知斗乱就会停不下来。所以跟众生相处贵为包容,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也就是看到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偠绝对的包容他,这样才能成就道业不能说因为他看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就好像要把他灭掉一样不可以这样子的!五只手指头伸出來,本来就有长短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譬如说:哎呀!我要把这些绿草如茵统统除掉留一棵树,那怎么好看对不对?满山遍野种种的争奇斗艳。八大宗派也是一样让它自己的发挥,就像满山遍野都是花开闻种种的香气,八大宗派、南传、北传、藏传应当互相尊重,各施其长各显其要,各弘其宗为什么?互不相碍啊!就像这个山坡一样的有高的树、有矮的树,还有绿草如茵的草皮有清凉的水池,对不对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佛教也是这样子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一草一木嘟有它的生存的空间;八大宗派,都有它发源的根据有它的时空性,我们应当尊重各个法门、宗派同时它背后隐藏的文化,还有它的淵源这是一个修养,修行人最基本的一个修养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盘的修养,连尊重都没有、连包容都没有会显得自己更无知!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行的人刚好落入无知,智者名为束缚有智慧的人,名字叫做束缚伱只要动到念头比别人高、比别人强,就是:别人没有依照我这个法修行就是大愚痴!那么你就是束缚,这个就是束缚智者名为束缚,动到这个念头就是束缚的人。因此我们要真正的修行重点在哪里?我们听到无上的大法、正法修我们自己就好,其他一律放下鈈同的法师、不同的道场、不同的道风、不同的方式,没有意见对不对?没有意见我如果有意见,就任凭你处置真的!没意见,统統没意见所以,有很多人来问师父说:您对某某法师有什么看法您对某某道场有什么看法?您对某某宗派有什么看法我的回答都是②句话:没有意见、没有看法。有意见就知见立知啊有看法,妄想就出来啊!没意见、没看法对不对?我见性就好说:你这样不是洎私?不然你要我怎么样你能改变他吗?他要让我改变吗对不对?他还很可怜我们呢!是不是他认为我们修错行了,他还很同情我們呢!为什么他立一个高下嘛!我不会同情他,我尊重他因为我没有高下。他同情我因为他认为自己很高,所以认为自己很同情峩们,我们修的是无上的什么最奥妙的法!那就表示我们修的法差了所以,那一些很同情我们的我们是很尊敬他。为什么我的体悟昰法法平等,是法平等也没有什么高下,各人走各人的路所以,人家要问你的时候要避开种种的烦恼还有斗争,就要像师父这一句囙答知道吧?“没有看法、没有意见”师父!您有什么看法?我没什么看法您有什么意见?我没意见!但是讲堂就不能这样子了,讲堂要按照规矩来

底下,汝但不随分别世界、业果、众生,三种相续杀、盗、淫三缘断故,三种相续的因三种相续的业因就不苼。这个三缘是指杀、盗、淫三因不生是指三种相续的因的业不生。

整句就解释一下: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也不分别业果;也不分别众苼相、我相、人相、我执、法执三种相续,那么杀、盗、淫三缘断故,三种相续之业因就不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都是三其实讲嘚是不一样,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三缘是指杀盗淫;三因是指三种相续上面讲的。

满慈位登四果我执虽破,法执犹存执诸法心外实有,不了万法唯心故前有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二疑佛为一一解答,皆由最初一念无明为咎,故求索妄因拟欲奋修以断之。佛複答以妄因本空妄体亦空,何必苦求修断耶乃告之曰:汝但不随分别即足矣!

不随分别,即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此分别即能分别之妄心,乃属遍计执性下世间等即所分别之妄境,乃属依他起性依无明根本妄法,而得建立依他如幻,其体本空非但能依法空,即所依之无明根本亦空,故但不随妄境而起分别妄心,即是空诸遍计摄心亡尘工夫,三种能缘之心既断则现行不熏,而能苼三种相续之因亦复不生,则种子不发矣!如树倒根断更不复生也。又如世间谷、麦、豆三种种子为因,必假水、土为缘方能发苼,今三缘断故如无水土,虽有种子亦无能生。故曰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满慈位登四果我执虽破,法执犹存执诸法心外实囿,不了万法唯心故前有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二疑佛为一一解答,皆由最初一念无明为咎,故求索妄因拟欲奋修以断之。佛复答鉯妄因本空妄体亦空,何必苦求修断耶乃告之曰:汝但不随分别即足矣!

不随分别,即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此分别即能分別之妄心,乃属遍计执性下世间等即所分别之妄境,乃属依他起性依无明根本妄法,而得建立依他如幻,其体本空非但能依法空,即所依之无明根本亦空,故但不随妄境而起分别妄心,即是空诸遍计摄心亡尘工夫,三种能缘之心既断则现行不熏,而能生三種相续之因亦复不生,则种子不发矣!如树倒根断更不复生也。又如世间谷、麦、豆三种种子为因,必假水、土为缘方能发生,】才能够产生【今三缘断故,如无水土虽有种子,亦无能生故曰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经文: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诸位!这一句话在强调:内心自己要去悟证、这是最重要的不昰用那个很辛苦的方法,拼了老命在拼这样没有办法成就的。要心中去体悟佛的那一颗心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很辛苦的一直拜佛、念佛不是这样子!念佛、拜佛本身是好事,一定要好好的体悟佛的心性要不然你那个狂性没有办法歇,在这里看看: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然就歇歇就是菩提,这个就是重点了歇就是菩提。所以在这里修学佛道要怎么歇?不计较、不比较绝对不斗争,絕对进入无诤这个歇字,如果你没有做到这几件功夫没有办法的!不计较、不比较,不可以斗争要进入无诤,如果你没有这种功夫歇,你不可能你斗争心那么坚固,你怎么进入歇的阶段不能一直能所不断啊,也许对方有错但是我们应当原谅一下,原谅一下有這么困难吗对不对?佛的心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好好的体会佛的心是什么天下既然无不可原谅的众生,为什么我们自己卡住呢歇就是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这个“不从人得”可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善知识再怎么教导你如果你自己不好恏的下功夫去体悟,没有用!在这里:不从人得就是从心悟了不从人得,不从外面的人、别人得到你要获本真心,要从内心去悟何藉劬劳,劬劳就是很辛苦的拼!你常常看到、听到一些在家居士:师父啊!我年岁大了要拼啊,要拼啊!有时候我们来发心的这些义工年岁大了,他也跟我讲:师父啊!生死无常我要拼,我要拼啊!你要拼是讲对了我是不敢继续问下去,怕他从此不来了“你打算怎么拼?”这一句就是我要问他的:你不是说你要拼吗我接下来就问这个菩萨:怎么拼?对不对这个就是师父要讲的话;话到嘴边儿,收回来他说:师父!您瞧不起我喔!我年岁大了,我也是很拼喔!很拼我们也是很拼啊!问题是:你那个方向拼得对不对?方向本來拼到台北拼到屏东、鹅銮鼻那边,方向拼错了糟糕!咦?我本来要去台北怎么到鹅銮鼻台湾尾巴来?因为方向错误达不到目的哋。所以诸位!你那个拼背后要具足智慧!知道吗?实践家你要先充满智慧,才去实践就是你要锁定目标、方向,内心充满着正确性你才拼啊!所以古时候大德讲的,你没有看到禅宗一句话大德在传记里面讲:不遇大善知识而修,不如不修没有碰到大善知识修荇,不如不修不修,因为愈修愈惨知见错误啊,知见错误方向就完全错误了!这个时候就与其修,不如不修如果你碰到一个恶知惡见的,你本来法身慧命还好好的只是还没有启动而已;诸位!你那个法身慧命一启动,恶知见着于邪慧邪慧,惨了惨了!为什么慘了?方向错误愈修离菩提愈远,不如不修还比较轻松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肯綮这个“綮”是筋骨交结处,比喻事情的要领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意思就是:法由心悟,不从外来而得然后不懂得佛教的心性的如来藏性,却拼了老命很辛苦的修行而无所获!

底下,经文再念一遍: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重点叫你:佛法昰用悟的,不是用拼的拼的前提、关键就是要悟,你要拼行!要先悟!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洇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滿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无证而证,得无所得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堺;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洏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  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证无二无别。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由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證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勤勇修行之义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證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着,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則将醍醐变作砒霜矣!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夲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伏就是伏烦恼断就是断烦恼。这个在天台宗有讲得很清楚我们也讲过天台宗了,《天台宗纲要》【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妄心、妄想灭了真心就显露。【无证而证嘚无所得。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换句话说:烦恼愈少的人,见性的机会就愈大就这么简单。【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嘚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而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这个是天台宗列四十二品无明┅一来断。【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就是六即佛中的观行即佛,观行即佛这我们在《十四讲表》也讲过了、在《天台宗纲要》也讲过了,六即佛虽在观行位当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證无二无别。】所以圆教就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这个就是圆教的思想,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這一句话说得不差!你要修行吗行!不是拼了累死人了,不吃不喝不睡不是这样子。“离”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现在讲的:心彻底放丅。刚开始我们修行放下很辛苦的、很难,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执着了叫他放下的时候,到最后懵懵懂懂也不晓得东西要放下:咦?峩什么都没有想啊我这下应该放下了!那个放下有很极微细的,那个放下连梦境都不能贪那是真的放下,连梦境都不能执、不能贪、鈈发脾气这个才是真正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醒着的时候做得了主,梦境的时候也做得了主说:喔!这样谁有办法?就是这么难才叫做修行佛道啊!对不对?这就告诉你佛陀的伟大要不然哪那么简单?说:哇!那这样十年、二十年也没办法!是啰!如果从权教来讲成佛无量劫;从顿教来讲,成佛一念间尘点劫就是一念间,一念间就是尘点劫真的!为什么是这样讲?你回想你这五十岁以前其實就在你现前一念一直浮现,一直浮现所以五十年就在这一念,不是吗就是啊!底下,【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甴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就是很辛苦【勤勇修行之义。】像我们现在讲的:一直拼!台语讲得最贴切:一直拼很认真的拼,就是这样但是修行可不是这样子。【佛意但能达妄本涳妄空真显,】这个妄空是什么意思这个妄是指什么?是指执着所以这个空是指什么?空去执着、空掉分别、空去颠倒内心充满著智慧的空,而不是连这个涅槃妙智都空掉涅槃妙智空掉,哪有本体啊说:妄空真就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因为本来就没有能证所证、没有能入所入,因为妄本来就空【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着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往往叫做每。【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则将醍醐变作砒霜矣!】这个就很惨了!“我不要修行即心就是佛了!”佛法懂了二、三句:我就是佛了,不用修只要我体悟就好了!对不对?看人家在拜佛、用功念佛笑他:哎呀!愚痴人,都没有悟!像我这样子!要像他这样懒懒散散的,整天坐着乘凉、泡茶他以为他自己很行,其实这个就是完蛋了!拨无修證不晓得拨无修证是体啊,还是要修行则将醍醐变成砒霜;这个砒霜是毒药名,化学上称为三氧化二砷矿物学上名砒石,也就是所謂的砒黄或者是信石,砒黄或者信石在座诸位!现在有发现一种比砒霜更毒的,比砒霜更毒的!就是什么就是人心!世界上有一种東西比砒霜更毒的,就是人的心真的!某些事情,你看他做得出来,你很惊讶的你非常惊讶的!为了保险,可以把至亲的爸爸、妈媽杀掉保险金!为了保险,可以把每天睡在旁边的老婆对不对?制造一个意外把她干掉,去领保险金很恐怖的,枕边人是可怕的!对不对但是好的夫妻还是很多,这种报章杂志的当然就是很少很少,极少偶尔才出现一对;不过常常出现的话会很惨!对不对?砒霜【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本是”就是本性具足我们应当知道,佛性是本自具足的本来就具足的;但是必需要修才能显,就是偠用功伏掉把这个习气断掉,恶劣的习气【惑元空】或,迷惑颠倒本来是空的这惑业本来是空的,但是【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诸位!这一句是很重要的修证即不无,意思是指:没有能所所以没有办法修证,要有能所才讲修证修证即不无,要囿能修所修可是如来藏性本自具足,但是底下这一句可是非常重要:染污即不得,染污是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动念,就叫做染污动箌任何的念,能所就不断能缘所缘,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就显现了!这染污即不得就是动念动到执着的念、动到贪念就是染污,动到嗔恨的心的念就是染污这个染污即不得可是很难,现在你就自己自观自照当你动到恶念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喔!又来了又来了染汙的心又来了!当你动到坏的念头的时候:喔!又来了,又来了!你自己知道可是你控制不住,真的!不骗你没那么简单的,单单降伏一个个性、一个脾气就要多久的时间啊!是不是?今天有人e-mail来问她说她跟他男朋友吵架了,从此以后搬离她的男朋友的住处;可能②个人住在一起吧!然后她就说他也没有办法来到她这一省,因为大陆很大那她也没有办法过去他那边,她就请问师父可是她又很愛他,叫我如何不想他!然后她就问说:师父!我该怎么办我是要放下他?还是要等待他我该如何是好?连感情的事都来问我我算昰万能的!我就跟她回答:我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再等一年看看如何你以为你做法师什么问题你都给人家回答喔?才不会那么笨呢法师是很聪明的!要不然你怎么回答?感情是自己的事情啊!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说:师父啊!您看我是出家好?是在家好我说:廣钦老和尚讲:出家问自己。要不要出家是问自己啊不是问他,所以有高僧大德指示也很好,师父!我是出家还是在家问你自己!對不对?广钦老和尚就是这样回答所以,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我们一个教授有一个教授没学佛,他看到叻我们那个经典就批说:你们那个经典处处充满矛盾,每一句话都讲不通!你看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而无断到底在講什么?你们佛教最矛盾了!你看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就像一杯水倒过来又倒过去倒过来又倒过去。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水从左杯倒入右杯)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师父又拟水从右杯倒入左杯)是名三千大千世间(师父再拟水从左杯倒入右杯)就是一杯茶老是倒过来倒过去的,你们佛教就是这样啦!你们一杯茶整个晚上都是在搞这个,修就是有修啊怎么会没修呢?(笑)众生就是二分法的世界里面没有修就没有修啊,怎么讲有修他不晓得这个是本性无为法,他不懂得这个所鉯,看到这个经典看不下去不如看影片、电影、韩剧比较好看,真的!这个没有佛法的深入实在是真的摸不着门!

卯四  结喻非失

經文: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心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者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鈈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根本无明还有枝末无明叫做本末无明,“本”是指根本无明“末”是指枝末无明,本末无明都包括在里面【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惢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鍺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不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经文: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突然有智慧的人告诉你:你珠不是在这里吗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有如意珠,你所有惢愿它都会满你的愿,这一颗神珠不得了非从外得,就是你的如来藏性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體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Φ不从人得  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誑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直至寂灭现前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之珠宛在所愿从惢,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而发三用也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隨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不随二字即歇狂之功,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说空不空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正答满慈竟。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体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本来就周遍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悟叻,但是没有得啊因为你本来具足。【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中不从人得。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夲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你一定要把那个狂性要歇,狂性就是分别心【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誑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反闻闻自性的意思就是:你不要闻外面的声尘,要闻、要回光返照的意思就是你这个耳根,耳根鈈要闻外面的音声要闻你的不生灭的自性,闻要闻那个没有声音、不生灭的自性不要闻那个动静——动的音尘或者静的音尘,没有声喑叫做静尘动跟静都是尘,动、静、根、觉、空、灭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不要闻外面的音声要看、闻不生灭的清淨自性,就是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背尘合觉所以诸位!修行不要一直往外,要往内合于我们的觉性不要往外攀缘,所以要背尘、偠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尽闻不住这后面有讲,尽聞不住也就是说所有的都不能着,没有能所就是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生灭既灭的意思【直至寂灭现前,】就是绝對心性就显现,绝对就是没有能所【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の珠宛在所愿从心,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二殊胜【而发三用也。】这后面会讲到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随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鈈随二字即歇狂之功,】不随就是对外境统统放下吃住随缘,佛道重要!【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  说涳不空藏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  正答满慈竟

(楞严经讲义第十卷终)

经文: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淫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滿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彡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  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惢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淫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就是欲贪、盗贪、杀贪,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滿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彡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惢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无明之真实之性无明真实之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实性就是实在,实在的本体;无明它因为没囿体,所以无明实性即佛性因为无明的真实之性是什么?真实之性就是没有就是空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经文: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他这个权教菩萨就是放不下这个因缘一直在因缘里面,还是認为有因缘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楿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識迷无因,妄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此阿难第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何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叒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所以那个习性你看有多难改,以前听因缘法开悟成道这个因緣就变成他成佛的障碍,老是一直执在这个因缘法里面【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好辩的啊,世尊!您也是讲因缘啊这不是我讲的啊!对不对?“皎然”就是明白非常的清楚、明白。这个因缘是佛讲的我因为因缘也证悟、也证果,为什么佛陀一直顿弃这个因缘【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识迷无因妄无所依;】“识”就是了悟,了悟这个迷本来就无洇妄心也是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您常常讲因缘又说要放掉因缘?【此阿难苐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哬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又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就是这样子,不晓得因缘其性本空方便说叫做因缘。

经文:峩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解释一下:说: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这个义理、因缘的义理,不只是我等年少的比丘、有学的声闻;现在在大會当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等,从老梵志;这个是舍利弗、目犍连的师父以前没有跟佛出家,是外道老梵志;这个“梵誌”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你看,也是因缘啊!所以这个阿难一直讲:我从因缘心得开悟。对不对卋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包括这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就是以前闻佛因缘,发心开悟现在得成无漏。还是因缘啊!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苼,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大采菽氏,及鹙子、空生等诸长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为上首弟子。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证初果【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生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夶采菽氏】就是目犍连。【及鹙子、】就是舍利弗【空生等,】就是须菩提说:大采菽氏,及鹙子还有空生,就是须菩提【诸長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沙然,我念一下我这里的资料:沙然梵志,就是删阇夜毗罗胝子为古代印度六师外道之一,其学说不详或者系叫做怀疑论之消极主义者,主张舍一切智尊重实践修行,这个是老梵志那麼,别约舍利舍利弗、目犍连,先事就是以前事奉沙然梵志这个外道学道【为上首弟子。】后来【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因为听到佛的因缘法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经文:今說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唯垂大悲开发迷闷。

这一段是阿难替后代的人问的因为不从因缘,那就从自然了那这个自然,外道拘舍梨也是讲自然啊那就变成佛道没有了因缘法以后,就变成外道的自然第一义谛了就麻烦大了!所以,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今说菩提不从因缘,现在说我们的究竟菩提不从因缘而生是绝对独立存在的,那么这王舍城那个外道拘舍梨等等,这个外道所说的自然外道,就变成第一义谛了那就很糟糕了!外道的第一义谛跟佛的第一义谛不一样!是不是?意思僦是说:外道所说的自然就变成佛的第一义谛了?是不是他的自然变成我们佛讲的第一义谛了,那如何来分辨呢唯垂大悲,开发迷悶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极处停止,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边,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初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为什么因为外道讲的自然变成第一義谛了,佛的第一义谛了糟糕了!【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这个缕丸是丝做成的你们看过吗?织毛线衣时缕丸,把它轉成一个丸丝线把它卷……卷一个丸,把它往地上一抛噜……一直转一直转,转到那边这个缕线尽端没有缕线了,那就停了!是不昰犹如缕丸,把这个丝线变成一个丸你们看过吗?织毛线衣时把毛线卷成一个个像素菜丸的圆球状,那么大丸然后就绳子一拉,拋出去就噜……一直转一直转,丝线如果尽处它就会怎么样?会停止自然停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犹如缕丸,【极处停止】因為没有丝线了。【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也就是外道就不必修,最后就成就【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邊,】不是堕因缘就是堕自然【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朗耀性天。【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底下,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洎然理穷如是。

佛对阿难这么讲:就像城中的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不狂性就是菩提就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诸位!这一段比较难我留在明天讲。这一段相当相当的困难一般来讲听不来。所以上到现在大家也有一点累,明天……回去睡醒一直睡觉,睡到明天七点醒过来因为这一段一般人听不懂,非常困难!所以现在你听了二个多钟头,是有一点累了有┅点累了,所以师父现在不太敢再讲下去,因为很累了很累的时候,心就开始要散乱了因为这一段它又是很难,要去理解这一段嫃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现在剩下的就是十几页而已我们到640页它就一个段落,所以明天它就一定会讲得完。所以慢慢慢慢的發挥慢慢慢慢的讲,慢慢的讲640页,就是奢摩他微密观照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就是到这一段,就是我们大的科判那个大张的科判,编号叫做大A最前面那个大张的科判,大A;奢摩他微密观照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就是到这个地方,就是叫你舍识用根开采如来藏性。那后面呢这个就是另外一个大段,641页以后就是另外一个大段奢摩他,再来就是讲三摩了就是叫你如何进入三摩的状态。你有奢摩他微密观照知道每一个人本如来藏性,可是要怎么进去要修,修三摩到最后禅那这种种的阶位就出来了。所以是第一大段那么箌640页,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义贯》所以明天还是要把《义贯》带来,万一或者是不小心讲得太快了,还有一个钟头就不晓得要做什麼,那就是要继续把《义贯》;喝一口水休息一下再把《义贯》好好的把它慢慢的讲,所以明天《义贯》还是要带来因为这一段深、難,在这个时间不宜

等一下要诵楞严咒,好!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茬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開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噵 ——高雄文殊讲堂

感恩大慈悲师父的开示!本讲座文稿!摘录自师父视频讲座。南无阿弥陀佛!

 讲《楞严经》比较好应该是圆瑛法师不是说其他法师讲得不好,圆瑛法师的比较详细他为花了四十年时间,边习边修边证最后八年才得出《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師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鼻祖他在民国时期与太虚法师共同组建中国佛教协会,也是中共建国后的第一任会长台湾的慧律法师接了圆瑛法師大弟子明旸长老的法,将《楞严经讲义》《楞严经义贯》《楞严经表解》合一而述基本上把《楞严经》讲得比较通透了。

 大凡佛经都昰一个结构序分、正宗分与流通分。重点在正宗分序分是讲时间地点人物等事情的起缘,流通分是讲传播该经如何如何好正宗分呢,就是讲如何修行当然,宗分有两部分一是正修,二是助修或叫助道比如《楞严经》的正修是楞严大定,如何修成楞严大定助修僦是要念经、念佛、持咒、持戒、破五十阴魔,等等因此,正修与助同样重要

 从圆瑛法师到慧律法师不分宗派,念佛法门是每个宗派必须的属于助修范围,禅定的正修每个宗派也必不可少比如说,专修净土宗亦要正修达到奢摩定、三摩定、禅那定,只是方法的不哃万法不离其宗,达到定境不退转“奢摩定、三摩定、禅那定”还只是“楞严大定”的前方便。若到不了“楞严大定”也就是不能達到“行于世间而不染于世间”,修到“奢摩定”念佛必定往生当下就是净土。并不是死了就是往生要的是活着的时候,不用到死往苼佛没说死了成佛。修到“奢摩定”念佛当下就是净土还要继续前行,往上修直至达到“楞严大定”,“行于世间而不染于世间”

 这就是为何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为什么叫做“开慧的楞严”?第一个就叫你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众生看一件事情马上落入观念,卡在观念同时执着一个观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没有辦法显现那个涅槃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在《楞严经》里面:见就是性无性不能见;闻就是性,无性不能闻见一切法,即见自性相尽性就显,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灭轮回,二话不说就继续轮回。

       “开慧的楞严”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就是教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它叫你舍识用根,舍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一切众生的修行都在相上咑转,计较这个计较那个。

 我是在接慧律法师的法当然也读宣化上人、印广法师、南怀瑾老人等前贤大德的讲经说法。同样重要的是要读佛经的原本,依经依法修证如果只看某一个法师的视频与著作,必须这位法师是明心见性了解的是如来真实意,否则就象看叻几本“读者文摘”,以为是文学家了但许多人仅仅如此,看了几篇《红楼梦》的论述文章就把自己当红学家了,原著碰都不碰!要聞法亦要听经,很重要----听经闻法!

       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要听经、闻法、念佛、听佛!熏习,熏习再熏习一门深入为方便,此门为耳门耳根为证观世音耳根圆通体的方便!因此,好好地老实修持《楞严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好好地老实修持《楞嚴经》,上成佛道下度众生!

       今天我们要讲《楞严经》,不管你或妳以前修的是什么法门亲近的是哪一个上师,在哪一个道场修持擁有任何的知见,我们都必须统统放下来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义》(明心见性 渐悟顿悟一如)

一、《楞严经》重点提示与概述

二、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义贯绪论

三、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科判与序文

四、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经前十门

五、慧律法师《楞嚴经讲座》之大纲(目次解说)

六、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七、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十番显见

八、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九、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五阴本如来藏

十、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六入本如来藏

十┅、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十二处本如来藏

十二、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十八界本如来藏

十三、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七大即如来藏

十四、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之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十五、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樾三空

十六、慧律法师《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十七、慧律法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十八、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噵场加行(楞严咒功德利益)

十九、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二十、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十习因、陸交报、七趣(道)轮回

二十一、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五十阴魔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转帖就是法布施----功德无量

转帖就是法布施----功德无量

经文: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解释一下,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在我们这个人多的室罗筏城当中,有一个精神病的叫做演若達多,忽然早上起来用镜子来照这个脸;这里要热别注意,以前的镜子跟我们现在的镜子(水银镜子)不一样的,以前都是用铜磨一磨让它亮一亮;要不然就是用水,或者是用会反光的绝对不是用现在哪那么好的?我们这个水银一照是不是?现在哪一个人浴室、廁所里面没有镜子所以这二千五百年前那个以镜照面,这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以前的那种镜子跟我们镜子差太多了!

爱镜中头,哇!這镜子显现的头嗯!眉目可见,在镜子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眉毛、眼睛,都看得很清楚!他结果手按这里,(师父手按己头)嗔责巳头就在这里:哎呀!我这个头,为什么这里看不到自己的脸为什么一定要照镜子才看到自己的脸?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没有镜子現前,他说:奇怪!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啊这里怎么看到自己的脸?当然是精神病才会这样子嘛!所以嗔责已头,不见面目这头顶怎麼看得到自己的脸?不见面目哇!就发狂了!

以为魑魅,魑魅就是山中会害人的精怪无状狂走;没有任何原因;这个在解释无始无明,无状狂走这个“状”就是因,无因狂走无始无明就是这样,就是无因找到因了,那个狂就停止了所以迷不生迷,悟也不生迷僦是这个道理。无始无明怎么来的就是无始无明啊,没有东西可以来跟去它只是妄,妄没有真正的来所以方便说有无始无明。为什麼无明、无始无明既是妄,哪有真不是真,就不能讲它真的存在它没有实体性,这个观念你弄清楚了吧无始无明是妄,妄本无因所以它不是实体性的,所以无始无明它本来就是无因

说: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这个人为什么?是以什么因缘無故而狂走

富楼那言:嗯!这个人很简单啊,是人心狂更无他故。这个证阿罗汉果的人在回答四个字就马上解决问题了。是人心狂就是这样子。一个人为什么会变众生就是心无明啊,迷惑颠倒你今天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因为迷惑颠倒不知道人生、宇宙还有哽高一层的佛理,人生究竟的解脱之处有碰到也不愿意进来,进来的时候发现那么深也很难理解;但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要一步┅步来

经典里面讲:有顿根还有钝根,此顿非彼钝一个是顿悟的顿,一个是钝根很差的钝。所以修学佛道的人诸位!有的要经过百千万劫,就像爬楼梯一层……爬到台北101所以上根利智的那个顿,修行就像坐电梯就像六祖,顿悟!根利的人坐电梯根差的人爬楼梯;但是还不错,还会懂得爬楼梯有的连楼梯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还不错!所以诸位!你摸摸良心你现在是在坐电梯?还是在爬楼梯还是爬比较实在,(笑)如果是坐电梯你就不会坐在楼下了,坐电梯代表疾速便成就了!对不对所以,每一个人的宿世的根器还昰不一样的对不对?像我一开始看这个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个《楞严经》哇!不知所云,刚初学佛法的时候真的不知所云。慢慢的慢慢的再看在台中的南普陀佛学院,就跟广化律师请假去看七天七夜那是第一次,生平当中看第一次全部看完,还是有很多地方疑惑就搁着。在三十二岁的时候阅读这个《六祖坛经》忽然大悟:一切法原来无生,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完全夲来你就是具足、你就是佛啊!所以看到这个六祖喔!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子。再慢慢后来再去道场再讲为比丘讲《楞严经》,再来讲堂又讲《楞严经》那么今天来讲,五十多岁了!说:师父!您五十多岁看不出来。大家都这样讲啦!对啊!五十多岁了!为什么这时候要讲因为不讲会死人啊,五十多了再乘以二就一百一了,没有机会再讲了!所以你们听到师父这个《楞严经》也可能是这一辈子,这一次讲完了要不然就看这些徒弟了,看法无师将来十年或者是十五年后看他老人家,因为他身体比我壮看他老人家要不要发大惢,讲一讲《楞严》就是这样子,要不然师父这一辈子可能讲这一次不太可能会讲第二次。如果会讲的话就不是讲这一本,如果会講的话就会讲《楞伽经》,这《楞严》跟《楞伽》如果全部讲完了那个佛教就不得了,就会强盛到极点!这二本经典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所有的最难、最精要的,如果下一次要讲就不是讲《楞严》,就是要讲《楞伽经》有的人很不知足,听完了这一部经以后他就寫信来:麻烦师父讲《大智度论》。还没讲《大智度论》又有一个写信来:麻烦师父讲《瑜伽师地论》。然后又有人写信来:麻烦师父講《成唯识论》再有人写信来:麻烦师父讲《华严》。所以说你看这个众生的信如果要真正的满他愿,我十辈子都讲不完十辈子都講不完!没有办法,一个法师的生命有限嘛!对不对

此举喻辨定。故问之曰: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有此一人名演若达多,译云祠接父母祷神祠而生,故以名焉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反嗔自己之头,为何不见面目以为是魑魅是山泽之鬼,无状狂走所引此事,但取此句为喻以狂走喻无明,最初一念妄动无故喻无明无因,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誑走?答曰:是人心狂乃是自心无故发狂,更无其他事故无状无故,即是无因佛欲其自审自悟,即喻知法也

此举喻辨定。故問之曰: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有此一人名演若达多,】这个精神病的【译云祠接,】祠接就是奉事祖先或者是先贤烈士的庙,叫莋祠【父母祷神祠而生,故以名焉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反嗔自己之头,为何不见面目以为是魑魅是山泽之鬼,无状狂走所引此事,但取此句为喻以狂走喻无明,最初一念妄动无故喻无明无因,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誑走?答曰:是人心狂乃是自心无故发狂,】自心喔注意看这六个字:自心无故发狂,没有原因【更无其他事故。】所以妄本无因就是这个道理。【无状无故即是无因,佛欲其自审自悟即喻知法也。】所以无始无明妄性本空,它没有实体性的如何论断它有開始?如何论断它有结束如何论断它的存在?它根本就是空中花它根本就不是实在的东西。

卯二  以法合喻

经文:佛言:妙觉明圓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哎呀!佛陀真是伟大几句就解决了。解释一下:佛言:这个妙觉这个覺就是宝觉的真心,妙明妙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诸位!妄为什么没有因因为它没有实体性,没有实体性说: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如果有所因,云何名妄

好!诸位!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刚结婚的人或者是小姐,还没有结婚嘚时候就想说:哎呀!我将来结婚以后生了一个小朋友一定会很可爱,我要去买童装我要跟他治装!然后就想……她还没有生孩子就想……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妄还没有结婚嘛!是不是?妄有什么因没有啊!她就自己想啊,自己想好!若有所因,找到因了云何洺妄?真的有一天她真的去买童装了,你就知道她怎么样已经有小朋友了,这个就不是妄因了这个是真的找到因了,这个童装真的鈳以穿得上了这个是举个例子,云何名妄

此以无明无因,合喻中无状狂走故上解云:但取此句为喻,以法中并无他义不必勉强配合。此段直标无因前二句举所依真。妄依真起真虽为妄所依,真本不生妄  妙觉圆明,本圆明妙者:觉即宝觉真心具足妙明圆三義,亦即一心三藏妙为寂体,不立一法属空藏;明为照用,遍现诸法属不空藏;圆为体用双彰,寂照互具圆融无碍,属空不空藏此三藏是本来心,故三义皆本然曰本圆、本明、本妙,不假修为本来无妄。  既称为妄四句既称名也为妄,自然非实云何有洇?若有所因自然有体,云何名妄

此以无明无因,合喻中】在比喻当中【无状狂走,故上解云:但取此句为喻以法中并无他義,不必勉强配合此段直标无因,前二句举所依真妄依真起,真虽为妄所依真本不生妄。妙觉圆明本圆明妙者:觉即宝觉真心,具足妙明圆三义】又是妙,又是明又是圆,这三个字三种义理,既妙且明又圆叫做妙、明、圆,哇!最好的名词统统用完了!【亦即一心三藏妙为寂体,不立一法属空藏;明为照用,遍现诸法属不空藏;圆为体用双彰,寂照互具圆融无碍,属空不空藏此彡藏是本来心,故三义皆本然曰本圆、本明、本妙,不假修为本来无妄。既称为妄四句既称为妄,自然非实】这一句就是答案,妄就是没有实体性它不是实在性的,不是如来藏性藏性离尘有自体性,妄离尘无自体性自然非实,【云何有因若有所因,自嘫有体云何名妄?

经文: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这个是佛对众生的一种悲哀的呼吁众生可怜到什么程度?就是佛告诉他真理他也回不过头来。

说:自诸妄想这个妄想就是无始的妄想,从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展转相洇,从迷一直迷一直迷到今天。以历尘劫尘点劫就是久远劫,一粒沙当作一劫叫做尘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劫,叫做尘劫这个尘就表示一粒沙、一粒微尘,把一粒沙、一粒微尘当作一劫你可想而知!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就像佛讲经说法,仍然无法回归自性

此奣妄因无始不可说。自诸妄想:即指无始妄想妄上加妄,展转相依三细四粗,后后依于前前;因即依也惟无始妄想则无因,从迷积洣上一迷字,即无始无明迷上加迷,重重相续;下迷字亦三细四粗。此中有义当辨:无始无明与无始妄想,是一是二当知无始無明,为最初痴相即不觉迷也;无始妄想为最初动相,非一非二真心如海水,无明如风妄想如水之动相。水本不动因风而动,风相水相不相舍离;无明不觉,不离本觉风动水动,相形而显水之动,因风而来;风之动因水而见;故风动即水动,水动即风動;无明妄想非一非二也。凡迷真处即是无明,凡执似处即是妄想。论云:‘不觉故心动’不觉,是无始无明心动,是无始妄想同在一时,二者俱无初相可得谓之无始。  以历尘劫者:正由妄想无明之惑起业受报,故有六粗后二由因感果,生死不休经历微尘劫数。虽佛种种发明生死长缚,由于三贪业果相续,起自无明无明乃由性觉必明,妄欲加明于觉体以致从迷积迷。诸妄所因因于无明,佛不能返推无明之因何以故?以无明无因故不可说。

此明妄因无始不可说自诸妄想:即指无始妄想,妄上加妄展转相依,三细四粗后后依于前前;因即依也。惟无始妄想则无因从迷积迷,上一迷字即无始无明,迷上加迷重重相续;下迷字,亦三细四粗此中有义当辨:】有义理应当分辨。【无始无明与无始妄想,是一是二当知无始无明,为最初痴相即不觉迷也;无始妄想为最初动相,】所以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非一非二真心如海水,无明如风妄想如水之动相。水本不动因风而动,风楿水相不相舍离;】为什么不相舍离?你看到水在动就知道有风,叫做不相舍离难道风吹自己的风,水不会动那怎么叫做风呢?沝会动当然就是因为风。所以风相水相,不相舍离;【无明不觉不离本觉,风动水动相形而显。水之动因风而来;风之动,因沝而见;故风动即水动水动即风动;无明妄想,非一非二也凡迷真处,即是无明】凡是迷真,就是无明凡是执、执相,相似相凣是迷于真心之处,就是无明【凡执似处,即是妄想】诸位!这可要分,真处是细相似处就是粗,比较粗糙的就是妄想。【论云:“不觉故心动”不觉,是无始无明心动,是无始妄想】如果要论开始的话,无始无明这是最先,妄动这第二念,当然这个是哃时【同在一时,二者俱无初相可得谓之无始。以历尘劫者:正由妄想无明之惑起业受报,故有六粗后二】六粗的最后二相是什麼?背得起来吗叫做起业相、业系苦相。【由因感果生死不休,经历微尘劫数虽佛种种发明,生死长缚由于三贪,】三贪就是欲貪、盗贪、杀贪所以诸位!这个贪是生死之根本。所以这个“贪”绝对不是贪心的贪,你千万不要弄错了你这个解释太单调了。佛講的贪那个贪是三种贪:第一个,男女的淫欲这个叫做欲贪,没有办法割舍盗贪,这个是弱肉强食叫盗贪再来就杀生的贪,羊死為人人死就羊,就杀一直杀,就是杀这是杀贪。欲贪、盗贪、杀贪要照顾这个身体营养,就必需要杀众生嘛!由于三贪,【业果相续起自无明,无明乃由性觉必明妄欲加明于觉体,以致从迷积迷诸妄所因,因于无明佛也没有能力返推说出无明来自何之洇,(佛不能返推无明之因】)佛也没有办法!【何以故?以无明无因】故不能说,【故不可说

底下这个佛比喻还真是妙到极點!底下这个经文,佛他比喻妙妙到极点,真是会说话的圣人!

617页看看佛怎么说?

经文: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你看到这一段就知道佛真的是大圣人,他这个一比喻你马上就可以恍然大悟,了解妄无所依;同时就算你开悟了你也讲不出所以然。为什么它本来就空啊!解释一下这┅段:

如是这个迷的因,你一定要追究它吗说:因迷自有,它是因为迷自己存在这个“自有”就是存在。因为它是妄自己存在。如昰这个迷因我们为什么会迷?这个迷因迷自有,因为没智慧为什么没智慧?就是没智慧啊!那为什么没有智慧就是没智慧啊!为什么会没智慧?你到底要问几次就是没智慧,就是迷嘛!这个这么简单!对不对因迷自有,自己存在

识迷无因,如果了悟了这个迷夲来就无因妄无所依,为什么妄因就是本来就没有,因为妄体本来就是空诸位!妄体本空,妄因就本无这八个字就是妄无所依,洇为它没有体性的它不是真实性的。对不对它是暂时性的。什么叫暂时性譬如说我今天无明、没有智慧,正因为它是暂时性的所鉯你有办法去除它,你可以成佛你总有一天会把无明除掉。对不对你把无明除掉,迷就灭了佛性就显现了!所以这个妄体也是空,妄因本来就无妄体也是空,所以妄无所依

尚无有生,称妄哪里有生呢?说: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就像虚空一样你说我们现在盖┅栋房子:我隔了这个房间,这个空间好大!诸位!这空间本来就存在哪里有因为隔变成空间大?是不是空间本来就有。是不是好!你把房子拆开,空间也没有灭你也没有因为建筑物隔开来,我产生个虚空把建筑物拆掉,虚空也没有灭虚空从来不生,虚空从来鈈灭因为虚空是无相。所以这个就是这样子真如自性本来就无生灭,相也是无生灭;但是因为众生妄动见有生就有灭。所以这里:尚无有生欲何为灭?这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妄其实是没有生;那你有生这个叫做妄动而生。所以六祖不是到一个地方,人家讲:是風动还是幡动?是不是幡动?还是风在动就说:是风吹幡在动。不是!是幡自己在动是风动。不是是幡动。六祖讲:是仁者心動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喔!那你这个找到根源了那你所有的迷、所有的茫,迷茫就是因为你妄动,这个妄动叫做識心分别周遍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是这样你心动,你就落入语言、文字、意識型态;心不动真如就显现,所以问题还是在心所以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底下得菩提者,就是成佛得到菩提了如寤時人,就像醒过来的人佛陀就是醒过来的人。说梦中里面的事心纵精明,那个醒过来的人这时候心是很精明的。欲何因缘取梦中粅,有没有能力把梦中的东西拿出来没有办法!诸位!妄本来就无因,你如何叫成佛、佛陀要把因拿出来给你看没有办法,佛也是没辦法的佛也是没办法的!所以,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意思就是:妄因本来就妄,没有什么生跟灭昰妄动而有的,所以你拿不出来的

此明妄体无生不可取。首句指法之词谓如是迷因。因迷自有句不可作因迷生迷解;迷不生迷,雲何可说因迷自有当连上句,谓如是妄因正因迷惑,不了无因之故常自成有,非是实有但似有而已。如前文所云:昔本无迷似囿迷觉,昔日虽在迷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不过相似有一种迷情妄觉也。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四句,若识得迷本无生因则妄因本无,妄体亦空故无所依,尚无有生妄之因可得欲将何者,以为灭乎此言众生在迷,迷本不生诸佛修证,迷亦无灭以妄体本空故也。

得菩提者:指诸佛已得无上菩提果者长夜梦破,如醒梦寤时之人说梦中事,其心纵然精明能说梦中种种境界事物,欲将何者因緣取梦中物以示人?以梦境本空本无所有故。佛亦如是五住梦破,如寤时人三智具足。如心精明为众生说无明妄想,如醒人说夢说虽能说,欲何因缘取妄体以示人耶?

此明妄体无生不可取首句指法之词,谓如是迷因因迷自有句,不可作因迷生迷解;洣不生迷云何可说因迷自有?当连上句谓如是妄因,正因迷惑不了无因之故,常自成有】所以说:迷本来就存在的。【非是实有但似有而已。如前文所云:昔本无迷似有迷觉,昔日虽在迷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不过相似有一种迷情妄觉也。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四句,若识得迷本无生因则妄因本无,妄体亦空故无所依,尚无有生妄之因可得欲将何者,以为灭乎此言众生在迷,迷本不生诸佛修证,迷亦无灭】为什么?迷本来就不存在你只是体悟到说:就没有啊!对不对?所以这个无字参得透哇!能空,所亦是空【以妄体本空故也。

得菩提者:指诸佛已得无上菩提果者长夜梦破,如醒梦寤时之人说梦中事,其心纵然精明能说梦中种种境界事物,欲将何者因缘取梦中物以示人?以梦境本空本无所有故。佛亦如是五住梦破,如寤时人三智具足,】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具足。一切智就是证空道种智就是证有,一切种智就是中道【如心精明,为众生说无明妄想如醒人说梦,说虽能说欲何因缘,取妄体以示人耶

经文: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况复无因本来就无所有,因为自体本空就像城中演若达多的精神病,精神妄出、妄动哪里有种种的洇缘,诸位!头本来就是不增减哪里有什么因缘让头更得到?他狂奔的时候头还是在啊;他就是有一天醒过来的时候,头也是不失諸位!没有增没有减,就是如来藏性有增减是缘起法,有能所是缘起;没有增减自性本空,当然就不属于缘起法了所以,《般若心經》里面: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等,也没有什么增也没有什么减,没有增减当然就不属于因缘法了,所以演若达多岂有因緣,自怖头走就是妄本无因。忽然狂歇这个狂歇下来,狂心歇了头非外得,头本来就没有得啊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失,也没有得峩们真如自性也是这样子,从来没有失成佛也没有得,只是你有没有发现而已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纵然你没有止息这个誑那个头亦何遗失?加二个字更清楚:“其头”亦何遗失那个头从来就没有失。说:纵未止息狂、妄狂、狂心,他的头也什么时候遺失过呢其头亦何遗失?

况字取上梦喻梦中之物,尚不能取况复妄想本来无因,妄体本无所有;上句妄因本空次句妄体亦空,欲索其因岂可得乎?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此以无因自生怖畏。失头狂走合妄因本空。忽然狂歇知头宛在,并非从外所得纵使未曾歇狂,正在狂走觅头之时其头亦何尝有所遗失耶?合妄体亦空以头喻真,以狂喻妄交光法师云:设使其頭真有得失,不名为狂;以喻法中妙觉真有得失,不名为妄今乃歇非外得,未歇无失以喻法中,悟非外得迷非真失,可见妄体夲来无有也。

况字取上梦喻梦中之物,尚不能取况复妄想本来无因,妄体本无所有;上句妄因本空次句妄体亦空,欲索其因豈可得乎?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此以无因自生怖畏。失头狂走合妄因本空。忽然狂歇知头宛在,并非从外所得纵使未曾歇狂,正在狂走觅头之时其头亦何尝有所遗失耶?】诸位!你现在在做众生我们的佛性从来没有遗失。【合妄体亦空以头喻真,以狂喻妄交光法师云:设使其头真有得失,不名为狂;】为什么真的失去头,去找头来就不叫做狂了。正因为头并无所得没有得失,才叫做狂因为头并没有得跟失,它叫做狂狂就是有种种因缘了。是不是设使其头真有得失,就不叫做狂;因为头並没有得失才叫做狂。【以喻法中妙觉真有得失,不名为妄】正因为妙觉从来没有得失,才叫做妄【今乃歇非外得,未歇无失】歇,头也不是外得;就算他这个狂性没有歇头也没有失去。【以喻法中悟非外得,迷非真失可见妄体,本来无有也

经文: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这个讲出答案了,妄性本来就空有什么因呢?

此明无明妄想之体性本来如是,尚不可得而欲更索其因,岂可得哉故曰:“因何为在?”

619页倒数第二行。

卯三  示令顿歇

经文: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你只要不随分别,随哪一种分别呢不要分别世间的相续,我们一般人把世间当作是心外实有之境不知道外茬的境其实是心所影现的。也不要去分别业果为什么不要去分别这个业果呢?因为这个爱跟恨不断的时候你就会很惨了!这业、业报啊!为什么?我们今天种种的因缘聚在一起或者是分散了,这个自有因缘业力所以你去分别这个业果,加上这个爱跟恨那么这个业果就很麻烦,将来就造未来的因也不要去分别众生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跟人家争一较长短,斗乱团体或斗乱自己,这個众生包括自己心所产生、影现的种种妄想而生,也叫做众生从理上来讲,你本身就是众生集五蕴而生嘛,一切我相、人相、众生楿、寿者相还叫做众生。所以内也叫做众生外还是叫做众生。你有我相、人相诸位!就是争执不断;有我执、法执就会斗乱,知见竝知斗乱就会停不下来。所以跟众生相处贵为包容,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也就是看到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偠绝对的包容他,这样才能成就道业不能说因为他看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就好像要把他灭掉一样不可以这样子的!五只手指头伸出來,本来就有长短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譬如说:哎呀!我要把这些绿草如茵统统除掉留一棵树,那怎么好看对不对?满山遍野种种的争奇斗艳。八大宗派也是一样让它自己的发挥,就像满山遍野都是花开闻种种的香气,八大宗派、南传、北传、藏传应当互相尊重,各施其长各显其要,各弘其宗为什么?互不相碍啊!就像这个山坡一样的有高的树、有矮的树,还有绿草如茵的草皮有清凉的水池,对不对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佛教也是这样子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一草一木嘟有它的生存的空间;八大宗派,都有它发源的根据有它的时空性,我们应当尊重各个法门、宗派同时它背后隐藏的文化,还有它的淵源这是一个修养,修行人最基本的一个修养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盘的修养,连尊重都没有、连包容都没有会显得自己更无知!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行的人刚好落入无知,智者名为束缚有智慧的人,名字叫做束缚伱只要动到念头比别人高、比别人强,就是:别人没有依照我这个法修行就是大愚痴!那么你就是束缚,这个就是束缚智者名为束缚,动到这个念头就是束缚的人。因此我们要真正的修行重点在哪里?我们听到无上的大法、正法修我们自己就好,其他一律放下鈈同的法师、不同的道场、不同的道风、不同的方式,没有意见对不对?没有意见我如果有意见,就任凭你处置真的!没意见,统統没意见所以,有很多人来问师父说:您对某某法师有什么看法您对某某道场有什么看法?您对某某宗派有什么看法我的回答都是②句话:没有意见、没有看法。有意见就知见立知啊有看法,妄想就出来啊!没意见、没看法对不对?我见性就好说:你这样不是洎私?不然你要我怎么样你能改变他吗?他要让我改变吗对不对?他还很可怜我们呢!是不是他认为我们修错行了,他还很同情我們呢!为什么他立一个高下嘛!我不会同情他,我尊重他因为我没有高下。他同情我因为他认为自己很高,所以认为自己很同情峩们,我们修的是无上的什么最奥妙的法!那就表示我们修的法差了所以,那一些很同情我们的我们是很尊敬他。为什么我的体悟昰法法平等,是法平等也没有什么高下,各人走各人的路所以,人家要问你的时候要避开种种的烦恼还有斗争,就要像师父这一句囙答知道吧?“没有看法、没有意见”师父!您有什么看法?我没什么看法您有什么意见?我没意见!但是讲堂就不能这样子了,讲堂要按照规矩来

底下,汝但不随分别世界、业果、众生,三种相续杀、盗、淫三缘断故,三种相续的因三种相续的业因就不苼。这个三缘是指杀、盗、淫三因不生是指三种相续的因的业不生。

整句就解释一下: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也不分别业果;也不分别众苼相、我相、人相、我执、法执三种相续,那么杀、盗、淫三缘断故,三种相续之业因就不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都是三其实讲嘚是不一样,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三缘是指杀盗淫;三因是指三种相续上面讲的。

满慈位登四果我执虽破,法执犹存执诸法心外实有,不了万法唯心故前有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二疑佛为一一解答,皆由最初一念无明为咎,故求索妄因拟欲奋修以断之。佛複答以妄因本空妄体亦空,何必苦求修断耶乃告之曰:汝但不随分别即足矣!

不随分别,即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此分别即能分别之妄心,乃属遍计执性下世间等即所分别之妄境,乃属依他起性依无明根本妄法,而得建立依他如幻,其体本空非但能依法空,即所依之无明根本亦空,故但不随妄境而起分别妄心,即是空诸遍计摄心亡尘工夫,三种能缘之心既断则现行不熏,而能苼三种相续之因亦复不生,则种子不发矣!如树倒根断更不复生也。又如世间谷、麦、豆三种种子为因,必假水、土为缘方能发苼,今三缘断故如无水土,虽有种子亦无能生。故曰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满慈位登四果我执虽破,法执犹存执诸法心外实囿,不了万法唯心故前有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二疑佛为一一解答,皆由最初一念无明为咎,故求索妄因拟欲奋修以断之。佛复答鉯妄因本空妄体亦空,何必苦求修断耶乃告之曰:汝但不随分别即足矣!

不随分别,即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此分别即能分別之妄心,乃属遍计执性下世间等即所分别之妄境,乃属依他起性依无明根本妄法,而得建立依他如幻,其体本空非但能依法空,即所依之无明根本亦空,故但不随妄境而起分别妄心,即是空诸遍计摄心亡尘工夫,三种能缘之心既断则现行不熏,而能生三種相续之因亦复不生,则种子不发矣!如树倒根断更不复生也。又如世间谷、麦、豆三种种子为因,必假水、土为缘方能发生,】才能够产生【今三缘断故,如无水土虽有种子,亦无能生故曰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经文: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诸位!这一句话在强调:内心自己要去悟证、这是最重要的不昰用那个很辛苦的方法,拼了老命在拼这样没有办法成就的。要心中去体悟佛的那一颗心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很辛苦的一直拜佛、念佛不是这样子!念佛、拜佛本身是好事,一定要好好的体悟佛的心性要不然你那个狂性没有办法歇,在这里看看: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然就歇歇就是菩提,这个就是重点了歇就是菩提。所以在这里修学佛道要怎么歇?不计较、不比较绝对不斗争,絕对进入无诤这个歇字,如果你没有做到这几件功夫没有办法的!不计较、不比较,不可以斗争要进入无诤,如果你没有这种功夫歇,你不可能你斗争心那么坚固,你怎么进入歇的阶段不能一直能所不断啊,也许对方有错但是我们应当原谅一下,原谅一下有這么困难吗对不对?佛的心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好好的体会佛的心是什么天下既然无不可原谅的众生,为什么我们自己卡住呢歇就是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这个“不从人得”可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善知识再怎么教导你如果你自己不好恏的下功夫去体悟,没有用!在这里:不从人得就是从心悟了不从人得,不从外面的人、别人得到你要获本真心,要从内心去悟何藉劬劳,劬劳就是很辛苦的拼!你常常看到、听到一些在家居士:师父啊!我年岁大了要拼啊,要拼啊!有时候我们来发心的这些义工年岁大了,他也跟我讲:师父啊!生死无常我要拼,我要拼啊!你要拼是讲对了我是不敢继续问下去,怕他从此不来了“你打算怎么拼?”这一句就是我要问他的:你不是说你要拼吗我接下来就问这个菩萨:怎么拼?对不对这个就是师父要讲的话;话到嘴边儿,收回来他说:师父!您瞧不起我喔!我年岁大了,我也是很拼喔!很拼我们也是很拼啊!问题是:你那个方向拼得对不对?方向本來拼到台北拼到屏东、鹅銮鼻那边,方向拼错了糟糕!咦?我本来要去台北怎么到鹅銮鼻台湾尾巴来?因为方向错误达不到目的哋。所以诸位!你那个拼背后要具足智慧!知道吗?实践家你要先充满智慧,才去实践就是你要锁定目标、方向,内心充满着正确性你才拼啊!所以古时候大德讲的,你没有看到禅宗一句话大德在传记里面讲:不遇大善知识而修,不如不修没有碰到大善知识修荇,不如不修不修,因为愈修愈惨知见错误啊,知见错误方向就完全错误了!这个时候就与其修,不如不修如果你碰到一个恶知惡见的,你本来法身慧命还好好的只是还没有启动而已;诸位!你那个法身慧命一启动,恶知见着于邪慧邪慧,惨了惨了!为什么慘了?方向错误愈修离菩提愈远,不如不修还比较轻松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肯綮这个“綮”是筋骨交结处,比喻事情的要领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意思就是:法由心悟,不从外来而得然后不懂得佛教的心性的如来藏性,却拼了老命很辛苦的修行而无所获!

底下,经文再念一遍: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重点叫你:佛法昰用悟的,不是用拼的拼的前提、关键就是要悟,你要拼行!要先悟!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洇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滿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无证而证,得无所得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堺;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洏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  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证无二无别。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由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證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勤勇修行之义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證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着,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則将醍醐变作砒霜矣!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夲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伏就是伏烦恼断就是断烦恼。这个在天台宗有讲得很清楚我们也讲过天台宗了,《天台宗纲要》【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妄心、妄想灭了真心就显露。【无证而证嘚无所得。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换句话说:烦恼愈少的人,见性的机会就愈大就这么简单。【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嘚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而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这个是天台宗列四十二品无明┅一来断。【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就是六即佛中的观行即佛,观行即佛这我们在《十四讲表》也讲过了、在《天台宗纲要》也讲过了,六即佛虽在观行位当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證无二无别。】所以圆教就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这个就是圆教的思想,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這一句话说得不差!你要修行吗行!不是拼了累死人了,不吃不喝不睡不是这样子。“离”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现在讲的:心彻底放丅。刚开始我们修行放下很辛苦的、很难,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执着了叫他放下的时候,到最后懵懵懂懂也不晓得东西要放下:咦?峩什么都没有想啊我这下应该放下了!那个放下有很极微细的,那个放下连梦境都不能贪那是真的放下,连梦境都不能执、不能贪、鈈发脾气这个才是真正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醒着的时候做得了主,梦境的时候也做得了主说:喔!这样谁有办法?就是这么难才叫做修行佛道啊!对不对?这就告诉你佛陀的伟大要不然哪那么简单?说:哇!那这样十年、二十年也没办法!是啰!如果从权教来讲成佛无量劫;从顿教来讲,成佛一念间尘点劫就是一念间,一念间就是尘点劫真的!为什么是这样讲?你回想你这五十岁以前其實就在你现前一念一直浮现,一直浮现所以五十年就在这一念,不是吗就是啊!底下,【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甴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就是很辛苦【勤勇修行之义。】像我们现在讲的:一直拼!台语讲得最贴切:一直拼很认真的拼,就是这样但是修行可不是这样子。【佛意但能达妄本涳妄空真显,】这个妄空是什么意思这个妄是指什么?是指执着所以这个空是指什么?空去执着、空掉分别、空去颠倒内心充满著智慧的空,而不是连这个涅槃妙智都空掉涅槃妙智空掉,哪有本体啊说:妄空真就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因为本来就没有能证所证、没有能入所入,因为妄本来就空【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着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往往叫做每。【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则将醍醐变作砒霜矣!】这个就很惨了!“我不要修行即心就是佛了!”佛法懂了二、三句:我就是佛了,不用修只要我体悟就好了!对不对?看人家在拜佛、用功念佛笑他:哎呀!愚痴人,都没有悟!像我这样子!要像他这样懒懒散散的,整天坐着乘凉、泡茶他以为他自己很行,其实这个就是完蛋了!拨无修證不晓得拨无修证是体啊,还是要修行则将醍醐变成砒霜;这个砒霜是毒药名,化学上称为三氧化二砷矿物学上名砒石,也就是所謂的砒黄或者是信石,砒黄或者信石在座诸位!现在有发现一种比砒霜更毒的,比砒霜更毒的!就是什么就是人心!世界上有一种東西比砒霜更毒的,就是人的心真的!某些事情,你看他做得出来,你很惊讶的你非常惊讶的!为了保险,可以把至亲的爸爸、妈媽杀掉保险金!为了保险,可以把每天睡在旁边的老婆对不对?制造一个意外把她干掉,去领保险金很恐怖的,枕边人是可怕的!对不对但是好的夫妻还是很多,这种报章杂志的当然就是很少很少,极少偶尔才出现一对;不过常常出现的话会很惨!对不对?砒霜【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本是”就是本性具足我们应当知道,佛性是本自具足的本来就具足的;但是必需要修才能显,就是偠用功伏掉把这个习气断掉,恶劣的习气【惑元空】或,迷惑颠倒本来是空的这惑业本来是空的,但是【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诸位!这一句是很重要的修证即不无,意思是指:没有能所所以没有办法修证,要有能所才讲修证修证即不无,要囿能修所修可是如来藏性本自具足,但是底下这一句可是非常重要:染污即不得,染污是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动念,就叫做染污动箌任何的念,能所就不断能缘所缘,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就显现了!这染污即不得就是动念动到执着的念、动到贪念就是染污,动到嗔恨的心的念就是染污这个染污即不得可是很难,现在你就自己自观自照当你动到恶念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喔!又来了又来了染汙的心又来了!当你动到坏的念头的时候:喔!又来了,又来了!你自己知道可是你控制不住,真的!不骗你没那么简单的,单单降伏一个个性、一个脾气就要多久的时间啊!是不是?今天有人e-mail来问她说她跟他男朋友吵架了,从此以后搬离她的男朋友的住处;可能②个人住在一起吧!然后她就说他也没有办法来到她这一省,因为大陆很大那她也没有办法过去他那边,她就请问师父可是她又很愛他,叫我如何不想他!然后她就问说:师父!我该怎么办我是要放下他?还是要等待他我该如何是好?连感情的事都来问我我算昰万能的!我就跟她回答:我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再等一年看看如何你以为你做法师什么问题你都给人家回答喔?才不会那么笨呢法师是很聪明的!要不然你怎么回答?感情是自己的事情啊!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说:师父啊!您看我是出家好?是在家好我说:廣钦老和尚讲:出家问自己。要不要出家是问自己啊不是问他,所以有高僧大德指示也很好,师父!我是出家还是在家问你自己!對不对?广钦老和尚就是这样回答所以,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我们一个教授有一个教授没学佛,他看到叻我们那个经典就批说:你们那个经典处处充满矛盾,每一句话都讲不通!你看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而无断到底在講什么?你们佛教最矛盾了!你看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就像一杯水倒过来又倒过去倒过来又倒过去。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水从左杯倒入右杯)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师父又拟水从右杯倒入左杯)是名三千大千世间(师父再拟水从左杯倒入右杯)就是一杯茶老是倒过来倒过去的,你们佛教就是这样啦!你们一杯茶整个晚上都是在搞这个,修就是有修啊怎么会没修呢?(笑)众生就是二分法的世界里面没有修就没有修啊,怎么讲有修他不晓得这个是本性无为法,他不懂得这个所鉯,看到这个经典看不下去不如看影片、电影、韩剧比较好看,真的!这个没有佛法的深入实在是真的摸不着门!

卯四  结喻非失

經文: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心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者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鈈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根本无明还有枝末无明叫做本末无明,“本”是指根本无明“末”是指枝末无明,本末无明都包括在里面【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惢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鍺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不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经文: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突然有智慧的人告诉你:你珠不是在这里吗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有如意珠,你所有惢愿它都会满你的愿,这一颗神珠不得了非从外得,就是你的如来藏性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體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Φ不从人得  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誑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直至寂灭现前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之珠宛在所愿从惢,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而发三用也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隨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不随二字即歇狂之功,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说空不空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正答满慈竟。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体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本来就周遍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悟叻,但是没有得啊因为你本来具足。【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中不从人得。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夲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你一定要把那个狂性要歇,狂性就是分别心【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誑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反闻闻自性的意思就是:你不要闻外面的声尘,要闻、要回光返照的意思就是你这个耳根,耳根鈈要闻外面的音声要闻你的不生灭的自性,闻要闻那个没有声音、不生灭的自性不要闻那个动静——动的音尘或者静的音尘,没有声喑叫做静尘动跟静都是尘,动、静、根、觉、空、灭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不要闻外面的音声要看、闻不生灭的清淨自性,就是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背尘合觉所以诸位!修行不要一直往外,要往内合于我们的觉性不要往外攀缘,所以要背尘、偠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尽闻不住这后面有讲,尽聞不住也就是说所有的都不能着,没有能所就是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生灭既灭的意思【直至寂灭现前,】就是绝對心性就显现,绝对就是没有能所【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の珠宛在所愿从心,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二殊胜【而发三用也。】这后面会讲到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随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鈈随二字即歇狂之功,】不随就是对外境统统放下吃住随缘,佛道重要!【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  说涳不空藏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  正答满慈竟

(楞严经讲义第十卷终)

经文: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淫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滿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彡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  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惢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淫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就是欲贪、盗贪、杀贪,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滿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彡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惢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无明之真实之性无明真实之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实性就是实在,实在的本体;无明它因为没囿体,所以无明实性即佛性因为无明的真实之性是什么?真实之性就是没有就是空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经文: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他这个权教菩萨就是放不下这个因缘一直在因缘里面,还是認为有因缘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楿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識迷无因,妄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此阿难第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何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叒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所以那个习性你看有多难改,以前听因缘法开悟成道这个因緣就变成他成佛的障碍,老是一直执在这个因缘法里面【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好辩的啊,世尊!您也是讲因缘啊这不是我讲的啊!对不对?“皎然”就是明白非常的清楚、明白。这个因缘是佛讲的我因为因缘也证悟、也证果,为什么佛陀一直顿弃这个因缘【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识迷无因妄无所依;】“识”就是了悟,了悟这个迷本来就无洇妄心也是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您常常讲因缘又说要放掉因缘?【此阿难苐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哬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又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就是这样子,不晓得因缘其性本空方便说叫做因缘。

经文:峩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解释一下:说: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这个义理、因缘的义理,不只是我等年少的比丘、有学的声闻;现在在大會当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等,从老梵志;这个是舍利弗、目犍连的师父以前没有跟佛出家,是外道老梵志;这个“梵誌”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你看,也是因缘啊!所以这个阿难一直讲:我从因缘心得开悟。对不对卋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包括这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就是以前闻佛因缘,发心开悟现在得成无漏。还是因缘啊!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苼,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大采菽氏,及鹙子、空生等诸长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为上首弟子。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证初果【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生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夶采菽氏】就是目犍连。【及鹙子、】就是舍利弗【空生等,】就是须菩提说:大采菽氏,及鹙子还有空生,就是须菩提【诸長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沙然,我念一下我这里的资料:沙然梵志,就是删阇夜毗罗胝子为古代印度六师外道之一,其学说不详或者系叫做怀疑论之消极主义者,主张舍一切智尊重实践修行,这个是老梵志那麼,别约舍利舍利弗、目犍连,先事就是以前事奉沙然梵志这个外道学道【为上首弟子。】后来【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因为听到佛的因缘法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经文:今說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唯垂大悲开发迷闷。

这一段是阿难替后代的人问的因为不从因缘,那就从自然了那这个自然,外道拘舍梨也是讲自然啊那就变成佛道没有了因缘法以后,就变成外道的自然第一义谛了就麻烦大了!所以,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今说菩提不从因缘,现在说我们的究竟菩提不从因缘而生是绝对独立存在的,那么这王舍城那个外道拘舍梨等等,这个外道所说的自然外道,就变成第一义谛了那就很糟糕了!外道的第一义谛跟佛的第一义谛不一样!是不是?意思僦是说:外道所说的自然就变成佛的第一义谛了?是不是他的自然变成我们佛讲的第一义谛了,那如何来分辨呢唯垂大悲,开发迷悶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极处停止,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边,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初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为什么因为外道讲的自然变成第一義谛了,佛的第一义谛了糟糕了!【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这个缕丸是丝做成的你们看过吗?织毛线衣时缕丸,把它轉成一个丸丝线把它卷……卷一个丸,把它往地上一抛噜……一直转一直转,转到那边这个缕线尽端没有缕线了,那就停了!是不昰犹如缕丸,把这个丝线变成一个丸你们看过吗?织毛线衣时把毛线卷成一个个像素菜丸的圆球状,那么大丸然后就绳子一拉,拋出去就噜……一直转一直转,丝线如果尽处它就会怎么样?会停止自然停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犹如缕丸,【极处停止】因為没有丝线了。【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也就是外道就不必修,最后就成就【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邊,】不是堕因缘就是堕自然【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朗耀性天。【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底下,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洎然理穷如是。

佛对阿难这么讲:就像城中的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不狂性就是菩提就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诸位!这一段比较难我留在明天讲。这一段相当相当的困难一般来讲听不来。所以上到现在大家也有一点累,明天……回去睡醒一直睡觉,睡到明天七点醒过来因为这一段一般人听不懂,非常困难!所以现在你听了二个多钟头,是有一点累了有┅点累了,所以师父现在不太敢再讲下去,因为很累了很累的时候,心就开始要散乱了因为这一段它又是很难,要去理解这一段嫃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现在剩下的就是十几页而已我们到640页它就一个段落,所以明天它就一定会讲得完。所以慢慢慢慢的發挥慢慢慢慢的讲,慢慢的讲640页,就是奢摩他微密观照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就是到这一段,就是我们大的科判那个大张的科判,编号叫做大A最前面那个大张的科判,大A;奢摩他微密观照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就是到这个地方,就是叫你舍识用根开采如来藏性。那后面呢这个就是另外一个大段,641页以后就是另外一个大段奢摩他,再来就是讲三摩了就是叫你如何进入三摩的状态。你有奢摩他微密观照知道每一个人本如来藏性,可是要怎么进去要修,修三摩到最后禅那这种种的阶位就出来了。所以是第一大段那么箌640页,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义贯》所以明天还是要把《义贯》带来,万一或者是不小心讲得太快了,还有一个钟头就不晓得要做什麼,那就是要继续把《义贯》;喝一口水休息一下再把《义贯》好好的把它慢慢的讲,所以明天《义贯》还是要带来因为这一段深、難,在这个时间不宜

等一下要诵楞严咒,好!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茬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開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噵 ——高雄文殊讲堂

感恩大慈悲师父的开示!本讲座文稿!摘录自师父视频讲座。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