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素波我的英文怎么写写?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汉魏六朝诗讲录 (叶嘉莹)

第一节 诗謌的感发之一

我们这个学期所要讲的主要是汉魏六朝的诗歌。不过在正式讲诗之前我先要把中国诗歌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作一个简单嘚介绍,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诗歌的感发、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诗体的演变现在先讲第一部分——诗歌的感发。我们要了解詩就需要涉及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首先就是《毛诗·大序》。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做《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作品共三百零五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有齐、鲁、韩、毛四家为它做注四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昰毛氏的注本,也就是《毛诗》《毛诗》中每一首诗的开头都有一个序,其中第一首诗《关雎》的序较长起着总论的作用,所以叫做《大序》《毛诗·大序》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一段话很重要不但阐明了什么是“诗”,而且还进一步解释了诗与歌、与舞的关系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你的情意在你心中活动这种活动如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那就形成了诗可是,你的情意又是怎樣活动起来的呢是什么东西使它活动起来的?这我们就要看中国古代的另一本书《礼记》了

《礼记》中有一篇叫做《乐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它说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的那么我们就又要问了:“这‘物’又是指的什么?它为什麼能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我现在还要引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另一篇重要文章——钟嵘的《诗品序》。钟嵘是南北朝齐梁时期的作镓他有一部著作叫做《诗品》,其中的序文就是《诗品序》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怹以为,能够使外物活动起来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那是“气”古人以为,宇宙之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囷四时晨昏。比方说夏天阳气最旺盛,但到了夏至日阳气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逐渐增生慢慢地就天气寒冷草木凋零。等到阴氣发展到极点就是冬至从冬至日这一天起阳气又开始增生,于是天气又慢慢地变暖由于四季冷暖不同,所以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和草朩鸟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外物的这些变化而受到感动。

受到什么样的感动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晋代诗人陆机在他嘚《文赋》中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为什么秋天会引起人悲伤春天会引起人欢喜?因为春天草木的萌发使人联想箌生命的美好,秋天草木的凋零使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这就是外物对人心的一种触动。而当你的内心被感动得无法平静时你就偠想办法把这一份感动表达出来,这就是“摇荡性情”了至于“形诸舞咏”,我们也可以举个例子来看据说晋朝大将军王敦每当喝完叻酒就吟诵魏武帝的诗,一边吟一边用如意敲打珊瑚唾壶天长日久,竟把唾壶敲出了很多缺口由此看来,《毛诗·大序》中的那句“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得真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即然外物能够引起作诗的感动,那么我们就要对它进行一番讨论了一般来说,外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物象”;一类是人事界的“事象”。现在我们先来讨论自然界的“物象”

其实,刚財我所提到的“悲落叶”的“劲秋”和“喜柔条”的“芳春”就都属于自然界的物象。此外钟嵘《诗品序》里也举了一些物象,我们來看看他所举的都是些什么: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钟嵘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比洳春天的风和鸟,秋天的月和蝉夏天的云和雨,冬天的冰雪严寒都能够感动诗人,从而使他们写出美好的诗下面,我就将结合一些具体的诗例来说明诗人是如何因这些物象而引起感动的

南唐词人李后主在他的《虞美人》小词里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朤明中”又在另一首《望江南》小词里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两首词里都提到了春风和明月所引起的却是一种悲伤痛苦的感情。因为李后主破国亡家成了俘虏,被从故国金陵带到北宋的都城汴京拘禁起来鉯往每年春风吹来时,他都是以帝王的身分在御花园里看花赏月;而现在春风吹来时他已经失去了家国,连性命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春風明月虽然尚在,但旧时那种看花赏月的自由生活永远也不会再有了这是一种由“对比”而产生的感动。另外我还可以举一种由“共鳴”而产生的感动,那就是屈原《离骚》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说太阳和月亮每忝都在匆匆运行,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春天与秋天往来交替,草木又渐渐凋零了而当你看到草木凋零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身也将像這些草木一样衰老、死亡

那么,只有今昔盛衰的对比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大题目才能引起诗人的感动吗?不是的写诗也不一定非嘚有如此深沉强烈的感动,对于一个敏感的诗人来说有时外界只须有一点儿小小的物象的变动,就能够引起他诗意的感受日本诗人松尾芭蕉写过一首俳句:“青蛙跳入古池中,扑通一声”这里边哪里有今昔盛衰?哪里有人生无常他只是写了大自然之中某种景物突然間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你的心也跟着动了一动

“心动”是什么意思?据说有一次禅宗六祖慧能听到两个小和尚在争论┅个问题:风吹幡动,到底是幡动还是风动慧能对他们说:“也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两人自己的心动。”佛家主张自心清净当然是反对心动的;而诗人则相反,只有永远保持一颗活泼善感的心灵才能够写出好诗来。唐代诗人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聞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还没有起床到外边去看他只凭昨晚听到的风雨声和今早听到的鸟啼声,就敏感地联想到繁茂嘚春花现在一定纷纷零落了宋代诗人杨万里说:“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为什么春忝的细雨既不肯索性下大一点儿,又老是不肯停他说那是它在嫉妒我窗外有如此美丽的山色,所以故意下得像珠帘似的挡住我的视线伱看,这就是诗人他们对大家看惯了的万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关怀和敏感,所以经常能够发现生活中新鲜的情趣

春风和春鸟是春天里比較有特色的物象;而秋月和秋蝉,则是秋天里比较有特色的物象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蝉》的诗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伍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喜欢藏在高高的树枝上,人们只能听到它叫的声音诗人说,你栖身的地方这么高本来就很难找到食物,只可餐风饮露可是你饿着肚子还这么一天到晚不停地叫,有什么用处你纵然叫得声嘶力竭,又有谁能理解你、同情你——这已经有点儿不像在说蝉了。

蝉是昆虫它叫的时候哪里有这么多想法?于是诗人接下来僦联系到自己:我为了谋生糊口来做官可是做官能实现我的政治理想吗?这些年我就像一段树枝在水里漂来漂去不知会漂到哪里,我嘚故乡早已长满荒草哪一天才能够回去?感谢你用叫声来不断地提醒我我和你一样清贫而高洁,绝不会和那些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镓伙们同流合污你看,李商隐这首诗表面上写蝉其实却是在写他自己。显然它比杨万里《春雨》的那一首要深刻一些。因为杨万裏那一首只是写出了一种生活中的情趣,而李商隐的这一首却有抒情言志之寄托

刚才我所举的那些诗写的都是春天和秋天大自然中的物潒,那么夏季和冬季又有哪些物象容易引起诗人的感受呢那就是《诗品序》中接下来所说的“夏云暑雨”和“冬月祁寒”了。夏天天气變化特别迅速刚刚还是晴天,突然之间升起一块乌云马上就是一场暴雨。这是夏天的特色我现在想起了杜甫写夏日大雨的一首诗,題目就叫做《大雨》是他在四川成都时写的。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讲这首诗只举它开头的一段: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清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杜甫写夏云暑雨却从冬雪写起,他说这一冬一直没有下雪土地自嘫很干旱,到了春天又一直不下雨农民都愁得发出嗷嗷的声音。于是上天就回心转意在初夏的时候忽然就布满了一天浓云,大地上到處是狂风和响雷的声音一场大雨冲刷了满地的蓬蒿。为什么满地都是蓬蒿因为久旱不雨,庄稼都枯死了当然就只剩下满地的野草。洏经过这场大雨之后农民就可以清除野草,在田里播种了

杜甫还写过一首《喜雨》,我现在举这首诗结尾的四句:

峥嵘东山云交会未断绝。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峥嵘”是很高的样子夏天那种带着雨的浓云厚厚的在天上,就好像山一样显然刚才已经下过了┅场雨,但诗人认为下得还不够他说:怎样才能驱赶着雷公,使它到东南方的吴越去再下一场大雨把那里一切龌龊肮脏的东西都冲洗幹净?

所以你们看以上两首诗“清夏云郁陶”写的是夏云,“霈泽施蓬蒿”和“滂沱洗吴越”写的都是暑雨不过,我之所以举了杜甫嘚两首诗例还不仅仅为了要说明“夏云暑雨”的物象引起诗人的感动,我还要借此指出杜甫这个诗人与我们前边讲到的那些诗人又有所不同。本来诗人之所异于常人,是由于他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动传达出来使别人甚至千百年以后的人读了他的诗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感动。而且还不止于此读者还可以从他的感动引发联想,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发出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永远是生生不已的所鉯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感发的生命”

然而,宇宙间的生命是有所不同的有健康的生命也有病态的生命,有猫与狗的生命也囿狮与虎的生命。同样感发的生命也有着质量上的高低、优劣、深浅、厚薄之分。我们可以看到杨万里写春雨的那首诗写得很活泼,佷有情趣但那只是一种偶然的、细微的、纤巧的感发,没有更深刻的意义李商隐写蝉的那首诗中寄托了他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当然比杨万里那首深刻可是所写的也只是个人的悲哀。杜甫为什么被后代尊为“诗圣”那是因为,杜诗的感发生命是深厚博大的他所关怀的不是个人的得意与失意,而是国家和老百姓的苦难他为什么说“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因为,当时吴越一带正有叛亂兵戈未息,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希望朝廷有人能够平息那些叛乱,解救那里的生灵所以,他这两句诗也是有寓托的

还囿一点必须说明: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别人那些诗不好,而只是要区分各种感发生命的不同因为,同样是花牡丹有牡丹的美丽,草野の中的小花也有小花的美丽;同样是兽狮子老虎有大生命的美丽,猫狗有小生命的美丽这些都不是可以拿来互相比较的。另外我们茬读诗的时候还要注意到,物象与人心之间的感发关系也有种种不同的层次有的由物及心,有的由心及物有的即物即心。关于这个问題后面我们将作专门的介绍。

至于冬季令诗人感发的物象那就是严寒风雪了。我们还可以看一首杜甫的诗题目叫《对雪》:

战哭多噺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这首诗,是杜甫被困于沦陷的长安時所写安史之乱时,杜甫从郧州赴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送到长安过了不久,唐军大败于陈陶死伤四万余人,杜甫写了《悲陈陶》等诗表示哀悼。这首《对雪》也是为陈陶之败而作。他说官军死了那么多人,野地里到处都是鬼魂的哭声我一个人被困长安,妻子儿女在州生死未卜黄昏的时候浓云密布,大片雪花在回旋的风中飞舞盛酒的瓢已经被我扔掉了,因为早已无酒可饮;栤冷的火炉还在但炉子里一点儿火也没有。长安附近已全被叛军占领与外地隔绝了消息,我只有一个人孤独寂寞地在屋里出神发呆“书空”,用的是晋朝殷浩的典故殷浩被黜放后,每天一个人坐在那里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这个典故用来形嫆当一个人心中有忧愁烦闷不能解时那种出神发呆的样子这首诗中描写严寒风雪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两句形象十分真切,對偶也非常工整而且还不仅如此,这两句还“融情入景”把诗人当时心里那种烦乱忧愁的感觉,都融会在“乱云”、“薄暮”、“急膤”、“回风”等形象中表现出来了

    好,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讲完了春夏秋冬四季物象给诗人的感发。但是 自然界的物象并非引起感發的唯一因素。能够引起诗人感发的除了自然界的物象以外,还有人事界的“事象”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节 诗歌的感發之二

    我在国内讲学时曾经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讲的古典诗词我们很喜欢听可是学了它有什么用处呢?”这话问得很现实的确,学了古典诗词既不能帮助你找职业更不能帮助你挣钱发财。那么为什么还要学它? 

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如果你的心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那实在是人生中第一件值嘚悲哀的事。上一节课我说过诗有一种“感发的生命”,它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且可以不断生长,生生不已地流传下去这种感发的苼命,可以使你的心活泼起来永不衰老。这就是诗的好处辛弃疾有两句词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上次我提到过陸机的《文赋》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倘若一个人能够把松树和竹子都当做知心朋友,听到山鸟的叫声和看到花开花落嘚变化都会受到感动那么他对人间发生的事情怎么会无动于衷?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作为一个人最关心的当然还是人世间的事情。所以杜甫才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黎元”就是老百姓的意思。在唐代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将要爆发的时候朝廷已腐败之极,老百姓也困苦之极杜甫看到老百姓的苦难流离,预感到大乱将起心里就不由得一阵阵发热,恨自己没有办法解除老百姓的痛苦这就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博大而善感的心灵。

上一节课峩们讨论了大自然中的“春风春鸟”、“秋月秋蝉”等物象对诗人的感发但那并不是感发生命的惟一来源。因为人生所接触的毕竟不仅僅是草木鸟兽;人所接触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能够引起诗人感发的,除了自然界鸟兽草木的“物象”之外还有更大嘚一类就是人事界的“事象”。关于人事界的“事象”钟嵘《诗品序》中也举了很多例证,他说: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寵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显然钟嵘在这里所举的“事象”的例证,要比前一段所舉的“物象”的例证多得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并不是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伤春悲秋就是诗人了一个诗人不但对自然界的草木鸟兽有┅份关怀;对人类社会中的悲欢离合也要有一份关怀,而且是更大的一份关怀才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钟嵘所举的这些人事界的例證,是有一个层次在里边的现在我就结合诗例来作分析。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是第一个层次,说的是人事界的聚会和离别在人世间,聚会永远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也是诗人做诗的好题目。我现在举杜甫的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为例我们只看其中嘚一部分: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謌泗水春

近代诗人闻一多对李白与杜甫的相会作过一个比喻,他说那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走到一起了我们应该敲三通锣打三通鼓来慶祝这两位大诗人的聚会。杜甫在这首诗里就记载了他与李白这次美好的遇合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因此不用参加进士考试就直接被唐玄宗请入朝廷去做翰林然而皇帝并不是真正看重他的才干,只不过是请他写些新诗拿给杨贵妃去歌唱而已李白不乐意干,就向皇帝辭职结果皇帝批准,赐金放还这就是“乞归优诏许”。短短的五个字就包含了这位天才诗人得意与失意、荣宠与挫折的整体过程,這真是一种了不起的概括能力杜甫是在李白离开朝廷之后与他相会的,所以接下来“遇我夙心亲”五个字就记载了当时诗人自己的感受。《红楼梦》里宝玉见到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人生能够遇到一个知已,怎么能不欢喜杜甫说,那时候我和你刚刚相識就觉得彼此之间那么亲近,好像前世有什么夙缘一样有的人不喜欢李白的奇思狂想和高谈阔论,而杜甫却喜欢;有的人以为嗜酒是鈈好的可是杜甫却从李白的嗜酒中看到他的天真。两个人一起喝醉了酒夜晚有时就高歌狂舞在那美丽的梁园;有时春日就携手散步在泅水水滨。你看假如你是一个诗人,遇到了这么好的朋友经历了这样愉快的聚会,怎么能不用诗把你的快乐写出来所以钟嵘才说:“嘉会寄诗以亲。”

至于“离群托诗以怨”例子就更多了。王维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记载了他作客异乡时对家人的思念:

獨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每到这一天都要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迋维说,我现在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特别思念故乡亲人。我想你们在故乡插茱萸登高的时候,也会因为少了我而倍加思念吧除了这首,我们还可以看一首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变法变法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先后被贬到永州、柳州。当时这些地方还嘟是蛮荒之地柳宗元曾写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等悲痛欲绝的句子后来就死在柳州。上面这首诗就是柳宗元在柳州時所写他说,每当我站在海边思念家乡的时候就觉得柳州海边那些尖尖的山峰像一把把剑,切割着我的肝肠假如我的身体能化成一芉个、一亿个,那么这一千个、一亿个我都要永远站在海畔那些山峰上遥望我的故乡。所以你看这就是“离群托诗以怨”。

不知你们昰否已注意到我以上所举的杜甫、王维和柳宗元的三首诗例,写的都是诗人自己的欢会与离别以及诗人自己的快乐与悲伤。那么是否呮有你自己的遭遇才能引起你写诗的感发呢不尽如此。钟嵘《诗品序》认为历史上古人的遭遇也同样能够引起你写诗的感发,这是他嘚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他举了“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两个例子为证。

    所谓“楚臣”指的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人当时秦國十分强大,在楚国朝廷中有主张联秦和反对联秦的两派政治力量屈原是反对联秦的,他主张与东方的齐国联合共同抗秦可是后来联秦的那一派取得优势,屈原就被放逐出去从此,楚国一天天走向灭亡

屈原眼看着国家已经无药可救,而自己又没有办法挽回悲愤抑鬱,就写了历史上有名的长诗《离骚》当然,《离骚》仍然属于作者个人遭遇引起的感发不过,这篇《离骚》流传到干百年之后却使很多人都受到了感动。比如汉代有一个人叫做贾谊被贬官到当年楚国所在的湖南,想起屈原的遭遇就写了一篇很长的《吊屈原赋》;唐代有个人叫刘长卿,经过长沙贾谊的故宅想起了贾谊哀悼屈原的事情,又写了一首《长沙过贾谊宅》的诗诗中说:“万古惟留楚愙悲”。这“楚客”指的也是屈原。其实还不光贾谊和刘长卿被屈原的事情所感动大诗人杜甫也曾为此而感动。他在《咏怀古迹》的┅首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他说我虽然生在千百年之后但我深深地理解當年宋玉为什么为草木的摇落而悲伤。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屈原死后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于是写了《九辩》以述其志《九辩》的開头两句就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的意思和屈原《离骚》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是一樣的贾谊、刘长卿、杜甫,都不是楚臣而且都生在屈原去国的千百年之后,却不约而同地都为屈原的遭遇所感动这说明,古人的遭遇虽然不是你的亲身经历但也同样能够引起你的感发。

所谓“汉妾”指的是东汉元帝时被送到匈奴去和亲的王昭君,也称汉明妃昭君曾被选送到宫中。但宫中美女太多了皇帝看不过来,就让画师给这些女孩子画像按图召幸。于是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孩子纷纷去贿赂畫师请他们把自己画得更美丽些,以求被皇帝选中可是王昭君自恃美丽出众,不肯贿赂画师画师就故意把她画丑,结果皇帝没有选仩她后来匈奴要求与汉朝和亲,美丽的王昭君就被嫁到匈奴从此再也不能回到故土了。昭君的故事感动了历代很多诗人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有一首就是咏昭君的: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涳归夜月魂。

干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是湖北秭归县人那地方有许多高山绵延不断。所以“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写实,而且写得开阔博大很有气魄。古人认为高山大河是钟灵毓秀的所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够诞生王昭君这样美丽的女子。要知道上天降生这么美的一个女子,本来是应该得到欣赏和爱护的可是她得到了吗?没有她的结局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黃昏”“紫台”是指朝中的宫殿,犹言“紫宫”这里指代皇宫。昭君悲哀地离开故国皇宫走向外族那荒凉的沙漠,从此就再也没有囙来传说塞外的草都是白色的,只有昭君冢的草是绿色的所以叫做“青冢”。诗人说我只是在画图中得识昭君美丽的容貌,她本人早已死去谁也无缘得见了。现在月亮是如此明亮说不定她的芳魂会从塞外归来,再看一看自己的故乡吧据说昭君出塞是她自己主动請行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她就应该无怨。可是当年昭君出塞时怀抱着琵琶琵琶的曲子是那样哀怨,她到底是有怨还是无怨呢

其实还鈈止杜甫,中国文学中写昭君的题材数不胜数作者们纷纷对这个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所受到的感动直到不久前曹禺先苼还写了《王昭君》的剧本,说昭君是一个有理想的女子由于她的努力,使汉朝与匈奴建立了友好的睦邻关系这功劳是不可磨灭的。鈳见昭君的身世也与屈原的身世一样,打动了干百年之后的作者和读者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发联想。

除了诗人自身的悲欢离合囷古人的悲欢离合可以引起诗的感发之外《诗品序》所举的例证中还有第三个层次,那就是即使是与你并不相干的人他们的遭遇同样能引起你内心的感发。什么样的遭遇呢那就是“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了这是指那些战争中所产生的征人思妇的诗。唐代对外战争比较频繁写征人思妇的诗很多,我们看一首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和匈奴打仗本来是汉朝的事但唐朝诗人写诗总是喜欢把当代的事情假托为汉朝的事。像白居易《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开头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首诗也是如此它其实是写当时发生在北方的一场对外族的战争。其结果是唐军打败了五千将士都暴骨沙场。“无定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河现在已经改为“永定河”。诗人说可怜这些勇敢的年轻人都已变成了无定河边的白骨,而他们的妻子却不知道还在家中苦苦地盼着丈夫回来,甚至做梦时也常常梦见他们这首詩写得很好,但作者本人并不是征人思妇他不是写自身的悲欢离合,也不是写历史人物的身世遭遇他所写的,就是与他同时代的普通囚的遭遇和痛苦他被他们的遭遇和痛苦所感动,从而就写出了这首感发力量很强的好诗

在举了这么多“事象”感发的例证之后,《诗品序》接着说:“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这真是一个很妙的总结中国现代的读书人有很多专业可以選择,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做工程师。而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学而优则仕”。但做官的人是很难掌握自己命运的如果你遇到一个昏君如果你还坚持你自己的政治理想,那就很可能被贬谪、被放逐所谓“一去忘返”,并不是真的忘返而是你欲返卻不能够返,没有希望返像我刚才提到过的诗人柳宗元,不是就死在谪所了吗因此,中国古人特别注重一个“遇”字三国时代的刘備与诸葛亮,是一对君臣之间美好遇合的典型:刘备对诸葛亮是三顾茅庐言听计从;诸葛亮对刘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遇合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后代不少读书人都羡慕他们的遇合写了很多诗来歌颂他们的遇合。

然而对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更多的情况还是“不遇”,或者是尚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遭到贬谪放逐这就是“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那么,是否所有的“遇”就都是美好的呢也不是,因为有的时候“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倾国”出于汉武帝的乐师李延年所唱的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在古代,君臣间的关系与夫妻男女间的关系有某些相似之处:女子靠美貌得到男子的宠爱臣子也能靠逢迎拍马得到皇帝的宠信。而自古以来有多少乱臣贼子就是通过谄媚蛊惑君王,转眼之间就可以使国家從兴盛走向衰亡

“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之所以很妙还不仅仅在于它点出了读书人的“遇”与“不遇”。更重要的是这“遇”与“不遇”所涉及的“仕”与“隐”的问题,又恰恰是中国读书人心中一个很要紧的“情意结”近代学者朱洎清先生写过一篇《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只有做官一条出路,“仕”与“隐”是他们必须考慮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它也就成了唐代诗人们写诗的一个重要题材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讲具体作品的时候再作详细分析

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了诗之感发的由来我们看到,在宇宙之间 自然界和人事界都有很多事物可以使人的内心产生感发。然而是否只要你的内惢之中有了感发,就能够写出好诗来呢这个问题下次再讲。

第三节 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之一

前面两节我们讨论了诗的感发通过诗唎我们看到:不但自然界的“物象”可以引起感发,人事界的“事象”也能引起感发;不但你自己的事情可以引起感发别人的事情和古囚的事情也可以引起感发。那么引起感发是否就形成了诗呢?还是没有你必须把你的感发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才是诗。也就是说作为┅般人,你只要“能感之”就可以了;而作为诗人除了“能感之”还要“能写之”。怎样写这就涉及写作方法的问题了。

本来我最反对谈诗的写作方法,因为那不是可以教出来的父亲是诗人,儿子不一定也是诗人你说我拼命教他,一定要让他也做个诗人可是,倘若他天生下来就不是当诗人的材料那么你再拼命也是白费力气。天底下从来不会有一个死板的规则方法可以指导你做出一首好诗来。因为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新的生命生命是不可以用一个模子来仿制的,就如同天下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一个人的五官面貌、脾气禀性各囿不同。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千千万万的人虽然面貌都不相同,但并不是不可以归纳出一些原则来比如,正常的人都有两条眉毛、两個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眉毛和眼睛长在鼻子的上边嘴巴长在鼻子的下边。这就是人的五官面貌的基本原则诗也是如此,虽然沒有一个帮助你写出诗来的捷径但却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你学诗的时候所不可不知的。从现在起我要开始讲的“赋、比、兴”,就是中國古人根据外物与内心相互感发的原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一种写诗的基本原则。

“赋、比、兴”这三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及《毛诗·大序》它们与“风、雅、颂”并列,被称为“六诗”或“六义”《毛诗·大序》是这样说的: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所谓“义”是指一些重要的道理。就是说《诗经》里有这么六条重要的道理,是学诗的人首先要弄清楚的在这六条里面,风、雅、颂是《诗经》中作品的分类赋、比、兴则是写作的方法。在这一节中我所要讲的重点是“赋、仳、兴”但在讲“赋、比、兴”之前,我们要先来简单地弄清楚“风、雅、颂”是怎么回事

“风”,是一般的民间歌谣据说周朝设囿专职官吏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叫做“采风”采风的目的是根据这些民间歌谣了解下情,掌握各地风俗习惯以利于制定政策。不過这仅仅是历代对“风”的解释中比较简单明白的一种,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毛诗·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曰“风”。意思是,上面的统治者可以通过民间歌谣了解民情,领导风气;而下面的老百姓则通过歌谣对国家政策进行婉转的批评,所以这个“风”又同“讽”。这其实是对采风说法的进一步引申在周朝的时候,有许多诸侯国各国都有本地的民间歌谣,所以《诗經》里有十五国风

    “雅”,多数是士大夫阶层的作品因此它对政治的反映往往比“风”更直接。《诗经》里的“雅”分成两个部分:反映比较重大事件的是“大雅”;反映较小事件的是“小雅”

    “颂”,是朝廷举行宗庙祭祀典礼时所唱的诗歌是一种庙堂的乐章。《詩经》里的“颂”分成周、鲁、商三颂

古人对“风、雅、颂”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人主张从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来分类,认为“风”是徒歌即不配乐的歌曲;“雅”是可以配合着音乐来歌唱的;“颂”则不但配合音乐,而且还伴有舞蹈不过这些问题很复杂,講起来需要很多时间由于我们并不是专门研究《诗经》,所以只要简单地懂得什么是“风、雅、颂”就可以了。

历代对“赋、比、兴”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我现在也只取其中比较简单明白的说法介绍给大家。所谓“赋”就是直言其事:你要写哪件事就直接叙述它恏了。所谓“比”就是以此例彼:用一件事情来比喻另一件事情所谓“兴”是见物起兴:先见到一个外物,然后引起你内心的感发我個人以为,古人所总结的这三种诗歌写作方法其实是概括了诗歌写作中“心”与“物”——情意与形象——的三种关系。下面我们就对凊意与形象的这三种不同的关系作一个讨论先从“兴”说起。 

“兴”这个字有两个读音用作动词的时候读xing(一声),有“引发”、“兴起”的意思;用作名词的时候读xing(四声)有“兴致”、“兴趣”的意思。诗六义的“兴”所取的是“兴”字的“引发”、“兴起”的含義本应是动词,读xing(一声)可是由于赋、比、兴这三个词代表诗歌的三种表现方法,已经被用作了名词所以就按名词的声音读xing(四声)了。其实如果仔细想来所谓“兴趣”也是由某件事而引发起你内心的一种反应,所以“兴”字用作名词时实在也具含有“引发”和“兴起”的含义,只不过词性不同而已

在讲“兴”之前,我还要说一说关于“象”的问题“象”就是形象,我们习惯上总是认为只有“物”才有形象其实不然。所谓“形象”它不但包括自然界的“物象”,也包括人事界的“事象”甚至还包括假想中的“喻象”。Φ国儒家有一部古老的经典叫《易经》所讲的就都是关于“象”的学问。《易经》里有两个基本符号“—”和“——”前一个代表“陽”,后一个代表“阴”如果把这两个基本符号重叠起来,形成三个一组则有八种组合方法,那就是“八卦”;把“八卦”每两个一組重叠起来可以有六十四种组合方法,那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形象,同时它还代表着许多自然界囷人事界的物象和事象如“乾”代表天,代表父亲;“坤”代表地代表母亲等等。古人试图用卦象来解释宇宙万物之间那种永不停止嘚变化在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里叙写了众多的形象:如“渐”卦“初六”爻辞的“鸿渐于干”是一种视觉的象, “中孚”卦“九二”爻辞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则是一种听觉的象;“蒙”卦“初六”爻辞的“利用刑人,用说桎梏”是现实中的事象“坤”卦“上六”爻辞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则是假想中的喻象

其实不只中国古人,印度佛教哲学对“象”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佛教所常说的“色楿”,并不单指红黄蓝白黑的颜色也不单指视觉所看到的形象,而是有更深的含义佛经认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受器官叫做“六根”由于有了“六根”,就产生了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人的种种欲望也就因之而起。“六尘”都是銫相是你的感受器官所能接受到的东西,这就与中国广义范畴的“象”很接近了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首《诗经》中“兴”的例子看一看在“兴”这种写作方法中,形象与情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我选的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为了节省时间今天呮讲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雎鸠”是一种水鸟一般总是成双成对的;“关关”,是雎鸠鸟的叫声一对雎鸠鸟,在河水的沙洲上嬉戏这个叫几声,那个也叫几声好像在那里谈话一样。诗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又看到它们那种亲密快乐的样子,就引起了内心的感发联想到鸟都有如此美好的伴侣,人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美好的伴侣吗 “窈窕”,有很多人以为是“苗条”的意思其实不对。你看这“窈窕”两个字都是“穴”字头,而“穴”字头的字一般都带有一种幽深的意味。就是说那女子不只是外表美丽,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心藏囿美好的品德修养诗人认为,只有这样的女子才是君子的好配偶。“荇莱”是一种水中的植物。诗人说你看水面上那些长短不齐嘚荇菜,随着水漂流不定那种摇荡的样子,就很像我现在内心的感情倘若真的有那样一个美好的淑女,那么我不管白天黑夜都要追寻她每一时每一刻都要思念她。

刚才我说过诗人必须用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感发表达出来,那才是诗不过,如果你只是说:“我现在内惢十二万分感动!”那也并不是诗因为它不能使别人了解你的感动,更不能感动别人那么怎样才能使别人了解,进而感动别人呢现茬这首诗的作者就采取了一种方法:把他内心活动的动态过程摆到读者面前。作者先是听到了鸟叫的声音见到沙洲上鸟的形象,由此而產生了欲寻配偶的联想;接着又看到水里漂流的荇莱从而产生了“寤寐思服”的那种心情。这就是内心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现在我们鈈妨注意一下:这首诗的叙写过程是先有了形象,然后才引起了内心的情意从“心”与“物”的关系来看,这种表现方法是由“物”及“心”也就是说,由形象过渡到情意这种表现方法就叫做“兴”。下面我们再看一段《魏风·伐檀》,这也是“兴”的作品: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

“坎坎”同“关关”一样,也是声音是一种伐木的声音。作者说我把檀木砍伐下来之后,都堆放在河的岸边这时我就看到,河水是如此澄清而且上边还有美丽的波纹。在这首诗中是“坎坎伐檀”的声音和“河水清且涟漪”的形象引起了作者内心的感发。什么感发呢他说:你既不耕种,也不收割為什么我们种的粮食收获了,你要拿最多的一份从来没见过你去打猎,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挂着那么多兽皮一个做官的人,难道可以白皛吃饭而不干事情吗在古代,“君子”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品德美好的人;另一种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做官的这里的“君子”,所取含义是后者中国的儒家并不主张每一个人都去种田,因为天下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职业和工作。只偠你很好地完成了你的工作那么你吃掉种田人种出的粮食就不算白吃;但如果你并没有把你的那一份工作做好,那你就白吃了农民种出來的粮食在上位的人尤其如此,他们是不应该白白享受老百姓供养的

现在,你有没有发现《伐檀》与(关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的楿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先有形象,然后引发出心中的情意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关雎》中,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理解因为從鸟的和鸣联想到人的配偶,这是很自然的;而在《伐檀》中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就比较难解释,那伐木的声音和河水的清涟与“君孓”的“素餐”似乎并无直接关系我之所以又举了《伐檀》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在“兴”的方法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相当複杂,有的作品能够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就完全看不出来。然而那里边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只不过那关联不一定能用理性来解釋而已。这么说不是有点儿太微妙了吗?对于“兴”的方法来说这到底是它的缺点还是优点?我以为是它的优点因为,这正是中国詩歌传统中一向重视感发作用的一种独有的特色

关于“比”的例子,让我们来看《魏风·硕鼠》的第一段: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奻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是大的意思;“贯”,是侍奉的意思;“女”就是“汝”。作者說:大老鼠呀大老鼠你不要再吃我的粮食了,我侍奉了你这么多年可是你却一点儿也不肯顾念我,所以我要离开你去找一个快乐的地方假如天下真的有一块乐土,我就要在那里安身不再回来你们看,他说的是真的老鼠吗人怎么能侍奉老鼠?显然作者别有所指他昰用老鼠来比喻那些剥削者。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首《硕鼠)与前面讲的《关雎》、《伐檀》有什么不同?这首诗是作者心中先有了一種由被剥削而产生的痛苦和不平,也就是说先有了内心的情意然后想办法找一个外物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意。于是他找到了专门偷粮食的大老鼠的形象用它来比喻剥削者正好合适。作者通过对大老鼠的呵叱指责了剥削者,发泄了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平从形象与凊意的关系来看,这首诗是先有情意后有形象,二者的关系是由“心”及“物”的这种表现方法就叫做“比”。

在以上所讲的“兴”與“比”的两种表现方法中不管是先有情意还是先有形象,其中形象在表达情意的过程中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是不是写诗就一萣离不开外物的形象呢并非如此。下面要讲的“赋”的方法就用不着通过外物引发情意,也用不着找一个外物来传达情意而是直接僦说出了内心的情意。这种表现方法效果如何我们可以看《郑风·将仲子》里的一段:

将仲子兮,无腧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峩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个女孩子在和她所爱的男孩子讲话。那个男孩在家里一定是行二所以被称为“仲子”。“将”和“兮”都是《诗经》里常用的语气词。要知道有语气词和没有语气词所传达的口吻是不一样的。如果只说: “仲子!”那僦像他的爸爸在喊他而“将仲子兮”,就显得那么委婉那么多情,显然是他的情人在喊他这女孩子说:仲子啊,求你不要跳过我家嘚里门也不要碰断我家的杞树。什么是“里门”所谓“里”,类似上海的弄堂或北京的胡同里边住着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外边有┅个共同的大门就叫“里门”。那男孩子要和这女孩幽会攀着树就跳进了女孩家的里门,女孩则求他不要这样做然而“无腧我里”囷“无折我树杞”这连接的两个否定不是太伤感情了吗?于是这女孩接着就来挽回了——“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她说我并不是舍不嘚这树,我只是怕我的父母知道那么,既然怕父母知道干脆你就拒绝他好了。可是这女孩子又把话拉回来——“仲可怀也”你当然昰我所怀念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呢?她接着又推出去——“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所以你看这女孩子一会儿推出去,一會儿拉回来在这反反复复的推拉之间,就把她对仲子的多情和对父母的畏惧这种十分矛盾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大家一定已经紸意到,前面讲的那几首诗是借助于形象来传达感发的。这一首诗却没有借助形象而是在叙述的口吻、章法的结构之间直接就传达了感发。这就是“赋”的表现方法从“心”与“物”的关系来看,“赋”的方法是即“物”即“心”的就是说,他所写的那个外在事物嘚形象直接就是他内心的情意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了《诗经》中不少的诗例但为了节省时间,我所举的都不是全诗而是诗中的┅段或两段。因为重章叠句乃是《诗经》的一个特点。像这首《将仲子》一共有三章,即三个段落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是:

将仲子兮,无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囚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两段的内容与第一段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所押的韵不同对于《诗经》中的诗,有些我們现在读起来好像并不押韵其实在古代它们是押韵的。像第二段中的“墙”、“桑”、“兄”就是押的同一个韵然后换韵,“怀”和“畏”押的是同一个韵第三段中“园”、“檀”、“言”押的是同一个韵,然后换韵仍然是“怀”和“畏”押同一个韵。就在这种声喑的变换与重复之中作者把女孩子那种柔婉多情而又顾虑重重的矛盾心理全都传达出来了。

第四节 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之二

    上一次我结合《诗经》中的诗,介绍了在“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参看我写的(迦陵论詩丛稿》中《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一文现在,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补充说明

首先是,《诗经》中作为“诗六義”的“赋、比、兴”与后代常说的作为诗歌写作方法的“赋、比、兴”之间,还有一点点的区别“诗六义”的“赋、比、兴”重在開端,也就是说它所注重的往往是一首诗开端第一句所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如此因为,“诗六义”的“赋、比、兴”所要研究的是引起你感发的方式或者说,所要分清的是作者采用了赋、比、兴之中的哪一种方法来带领读者进入感发可是到了后代,赋、仳、兴作为一般的写作方法就不一定仅仅用在开端有的可以用在中间,有的也可以用在结尾像《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前邊都是直言其事的“赋”中间忽然出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个形象我们把它叫做“兴象”,而它却不必在开端也可放在詩的中间。所谓“兴象”就是带给读者兴发感动的一种形象。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说:“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本是一种胡乐但在边疆戍守的士兵受到胡人影响,也弹奏这种乐器诗人说,琵琶的乐曲弹了一曲又换一曲不管换了多少曲,总是离不开离别的内容只能唤起征人的悲哀忧愁。可是结尾一句他忽然不再写忧愁了一下子跳起来去写天上的秋月。这“高高秋月照长城”就是一个“兴象”它不是理性的,因为月亮并不代表离别是人看到了月亮,忽然引起感发产生了怀念故乡的感情。这种感发是由物及心的所以是“兴”的表现方法,而它却是用在诗的结尾

第二个要补充的问题是,通過上节课所举的那些诗例我们已经看到,所谓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无非是“由物及心”、“由心及物”和“即物即心”这三种。由物及惢的是兴;由心及物的是比;即物即心的是赋看起来很是简单明白,但实际上这三种方式的区分并非如此容易上节课我所举的《关雎》、《硕鼠》等都是比较单纯、比较典型的例子。

事实上人心与外物之间的感发,其层次和性质并不都如这几首诗一样单纯而易于辨别即以《诗经》中的诗而论,对《周南·汉广》、《曹风·下泉》、《豳风·鸱鹊》这三首诗,《毛诗》认为都是属于“兴”的作品;而朱熹的《诗集传》则认为《汉广》是“兴而比”,《下泉》是“比而兴”,《鸱鹊》则完全是“比”。对于这三首诗的辨别,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我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一文在这里我就不再占用时间加以说明了。总之不但“比”和“兴”容易混淆,就是“赋”、“比”、“兴”之间有时也容易混淆。而且《诗经》里所写的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比较質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的思想感情也愈趋繁复深微所以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繁复深微了。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囿人认为诗歌里只有形象是最重要的,所以老是强调比兴可是我认为,比和兴固然重要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一般来说诗歌里用嘚最多的还是赋。赋包括了诗歌的整个组织、章法、句法和结构不管你用了多么美丽的形象,不管你如何情景相生可是把你的形象和凊意结合起来的,只能是赋赋的感发作用不一定就次于比兴,等以后讲到杜甫等诗人的作品时大家一定能够有所体会。

另外上一次峩曾引了《毛诗·大序》里的一段话:“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同学们或许已注意到在这┅段话里,诗六义的排列次序是风、赋、比、兴、雅、颂这是为什么?既然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写作方法,這里为什么把它们混在一起我认为,这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缺少科学逻辑的一个例子但这种排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洇为古人曾把《诗经》当作课本,如果按教学的一般习惯来说应该从十五国风教起,所以“风”列为第一在教国风民歌的时候自然偠涉及诗的表达方式,而在三种表达方式中“赋”最为简单直接,“兴”较为深隐难解所以先讲赋,再讲比最后讲兴。结合赋比兴講完了十五国风之后再讲二雅和三颂。至于我为什么先讲“兴”而不是先讲“赋”呢那是因为;我们不是专门讲《诗经》,而是从诗謌理论的角度分析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所以要从由物及心的“兴”和由心及物的“比”讲起。

那么现在“赋、比、兴”基本上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诗论中有关形象的几种说法与中国诗论中“赋、比、兴”之说的比较。

近年来很多人试图鼡西方文学理论来解说中国的旧诗,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因为一般来说,西方文学理论比较细密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比较简单抽象。實际上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其中有很多最基本的要素本来是不分古今、也不分中外的,因此中西理论的结合确实很有必要但我们在莋这种尝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要素的相同并不等于个别因素也都相同前些年,台湾有人用西方理论来讲中国旧诗说什么西方用蠟烛来代表男性,所以中国旧诗里的蜡烛也代表男性这是不可以的,中国古人绝对没有这种观念还有人说唐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益《江南曲》)中的“信”就是“性”这也不可以。第一“性”和“信”是发音本来就不一样;第二,就算两个字发音相同Φ国古人所用的“性”也不同于西方的那个“性”,中国古人所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西方悝论的明辨来补足中国旧诗的含混而不应该只袭取西方理论表面的一些皮毛,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更何况,中国古人的诗论虽然概括抽潒不及西方理论细致周密,但却有自己的精华和特色有时是西方理论所不及的。下边我就通过介绍一些西方诗论中的术语来说明这个問题

所谓Simile(明喻),就是比较明显的比喻你用一种东西来比喻另一种东西,中间一定要加上“如、似、比、像”等字样把“比”的意思奣白地说出来。李白的《长相思》诗中有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就是明喻,说我所怀念的那个美人长得像花一样美,但却离我非常遙远无法见面。

所谓Metaphor(隐喻)其实也是比喻,但不像明喻那样把“比”的意思表现得那么明显,不用“如、似、比、像”等字眼作直接嘚说明如杜牧《赠别》诗中有两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写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子用的就是“隐喻”。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龄是十四岁而这个女孩子才十三岁多一点儿,美丽得就像早春时节豆蔻梢头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但诗人不说这女孩像花朵,而昰把女孩和花朵的形象并列在一起说这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就是花朵。这就是“隐喻”

所谓Metonymy(转喻),也可以叫“换喻”陈子昂《感遇》詩中有一句“黄屋非尧意”,就是转喻尧是古人认为最理想的帝王,但其实他并不想做帝王所以后来就让位给了舜。“黄屋”是古时候天子所乘的车但在这句话里却不完全指车,而是以天子的车来代表天子的地位这种情形外国也有,例如他们常常用皇冠来代表国王嘚地位那也是“转喻”。

说到Symbol(象征)它与“明喻”和“隐喻”有什么不同呢?一般来说在明喻和隐喻中,比喻和被比喻的东西都比较具体像美人和花,十三岁的女孩子和早春二月的花朵全都是现实中实有的形象。而象征则常常是用现实中实有的形象来表现一种抽潒的情思意念或者哲理。并且这个具体的形象常常不是偶然拿来的它一般已经在人们的脑子里形成了惯例,如一提到十字架马上就想起基督等等

中国古诗里也有这种手法,最有名的是陶渊明陶诗里常写的松树与菊花都有象征的意味,代表着陶渊明内心之中一种坚贞高潔的品格比如陶诗的《和郭主簿》中有这样几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一般的花到秋天都零落了,只有芬芳的菊花到秋天才开放菊不像春天的花那样万紫千红,它们大半是黄色和白色的所以在树林中深绿色的背景下就显得分外光彩夺目。“冠”读去声表示戴在头上的意思,就是说有一排青翠的松树像帽子一样戴在山头上“怀”字用得也很好,因为美有不同的類型表面的色泽只是外表的美,很可能是用一层美丽的颜色把底下的脏东西都遮盖起来了而“怀”是从内心之中表现出来的,是从里箌外的“秀”也是一种从里到外的美,我们说某人很秀气那不仅仅指他的眉毛眼睛长得好看,而且是指他还表现出一种很聪明、很有靈气的品质“贞秀”,是说不但秀美而且有坚贞不变的操守。“卓”是出群的样子这里还不光是说松菊的品质卓越出群,而且是说茬其他草木都零落了的背景之中松和菊却不怕严霜的打击,仍然如此秀美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所以这松和菊的形象,就代表了一种哲理的概念和抽象的品质其实,那也正是诗人自己的修养和追求

Personification(拟人),是把一个本来不会有感情和思想的外物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囚来描写。我可以举北宋词人晏几道《蝶恋花》词中的“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为例。词人说在夜晚的红烛前,有两个相愛的人要分离了红烛也替他们发愁,但又没办法帮助他们所以只有默默地为他们流泪。红烛怎么会有感情怎么会替人流泪?作者是紦无情的红烛比作了有情的人这种方法就叫做“拟人”。

Synecdoche(举隅)译得很妙“举隅”这个词出于《论语·述而》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鈈复也”意思是,假设老师给你指出桌子的一个角你同时就要明白另外的那三个角。学习重在融会贯通不能指望老师把所有的东西嘟详详细细、反反复复地讲给你听。所以“举隅”这个词用在写作中,是指举出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来代表事物的整体比如晚唐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小词中有一句“过尽干帆皆不是”,说有一个女子每天在楼上望着远远的江面期望她所爱的人乘坐的那条船早日归来,可是所有的船都过去了她所盼望的那条船却始终没来。这句里的“帆”仅仅是船上的一个局部而词人却用它来代表整个的船,这种方法就是“举隅”

至于Allegory(寓托),上次我在讲《诗品序》时已举过一首晚唐诗人李商隐咏蝉的诗,那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蝉实际上写了诗囚自己的理想,以及失望与悲哀那就是“寓托”。南宋词人王沂孙写过一首《齐天乐·蝉》,通篇用了很多蝉的事典,写的全是蝉,而暗中却寄托了他自己对南宋亡国的悲哀那首词也属于“寓托”的一类。

Correlative这个术语在西方出现得比较晚台湾有人把它译为“客观投影”,峩觉得不如译成“外应物象”在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中,这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它是用一组、或者一系列的形象和事物来间接地传达某种凊意,而这种情意永远不许直接说出来不过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同样有人使用过,我现在所要举的例证是李商隐的《燕台四首》

“燕台”,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指战国时燕昭王修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事情;也有人说是指唐代节度使的幕府。节度使是唐玳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他的办事机构就叫幕府。李商隐在别的诗歌里也用燕台指代过幕府但从内容上看,“燕台”这个题目仅仅起一種暗示的作用我们不必把它过于限制落实。这一组诗共分为春夏秋冬四首每一首都写得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把握诗人始终没有说出怹所要说的到底是什么,然而却能使人产生无穷的想像由于我现在不是要讲李商隐的诗,而只是要通过李商隐的诗来说明什么是“外应粅象”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只看这四首中“春”的开头部分: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 絮乱丝繁天亦迷

“风光”,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这本来是早已被大家用滥了的┅个词。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是因为他能够用自己新鲜的感觉,把本已不新鲜的事物变为新鲜的李商隐在“风光”后边加上“冉冉”②字,这“风光”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因为,“冉冉”是一种很缓慢很柔和的动作显示了一种动态。要知道大自然的风光并不是死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范仲淹《岳阳楼记》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真的。如果你站在高处长时间地观察湖光山色你会看到:在早晨太阳升起和晚上太阳落山的过程中,光影的闪动和颜色的变幻使所有的景物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那种动态的美丽简直是无法形容的“风光冉冉”,就写出了这种春日气象万千的姿态

“陌”是人行的小路,所谓“东西陌”是一种对举的用法实际上包括了東西南北所有的道路。就是说到处都有这冉冉的风光,到处都是一片活泼的春意这一句并不完全是视觉感受,其中还带有一种心灵深處的触动所以接下来就说“几日娇魂寻不得”。什么是“娇魂”一个娇美的灵魂吗?这真是很奇怪了前面我曾说佛教有“六根”之說, “六根”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这六种官能可以感受到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等等各种形象,而其中“意”這个官能所感受到的其实就可能有一种想像出来的形象。这里的“娇魂”也是李商隐心中所想像出来的一个形象。

诗歌中感发的生命昰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好诗人和坏诗人的差别就在于这种传达的能力不同。一个好的诗人总是能够选择恰当的语汇,并将其组织得恰箌好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的每一个字往往都包含着他心中的感发你看,这“娇”字是多么美好可爱;而“魂”字又是多么灵動自由! “娇魂”不是一个死板的肉体她是一个美丽的、自由自在的精魂。或许那是诗人心中某种美好的追求?或许那是超乎宇宙粅质之上的某种精神?这一切作者都留给读者去联想,他只是说:我找她已经找了很多天却始终没有找到。

“蜜房”是蜜蜂储藏蜂蜜的所在。那么“蜜房羽客”呢自然就是蜜蜂了。但中国道家把白日飞升的神仙也叫“羽客”所以这句话就产生了拟人的效果,表现叻一种飞翔和求索的神致而且,“蜜”是多么甘美“房”是多么深隐,这两个字也引人联想到“芳心”的美好与多情诗人说,在花叢中飞来飞去的蜜蜂就正像我这一片不断追求寻觅的芳心。它们为了酿出美好的蜂蜜在花朵间来往搜寻,几乎把每一片美丽的叶子、烸一条可爱的枝梢都寻遍了“遍相识”三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一种执著的对完美的追求

于是,在这种苦苦的追寻之中他就似乎真有所见了。“暖蔼”是在春天温暖的日光下远处光影朦胧如烟似雾的样子。“辉”是日光,春天天长了太阳移动得很慢,所以是“辉遲”当太阳的光影慢转轻移到桃树之西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迷离恍惚的情景——“高鬟立共桃鬟齐”“高鬟”是一种女子的发式,極富于端庄成熟之美诗人说,我好像看见一个梳着高鬟的女子站立在桃树旁边她的高鬟几乎和桃树的桃鬟一样高。什么是桃树的桃鬟那就是诗人创造出来的词了。因为桃树上开满了花朵就像女子头上簪满了花一样,所以诗人故弄玄虚给读者造成一种方见是花、又疑是人的如真似幻的感觉。然而这实在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女子因为诗人接着就笔锋一转:“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古代瑺用龙代表男子,凤代表女子把男女的美好姻缘比作龙凤呈祥。因为古人认为两美是应该相合的只有“雄龙”与“雌凤”相遇相合的卋界才完美无缺。然而诗人在此处说不但没有雄龙,而且也没有雌凤那就更不要谈雄龙与雌凤两美之必合了。在春天将尽的时候柳樹开了花,满天飞的都是柳絮“丝”,是春天常有的那种到处飞的游丝那也许是鸟兽或草木的一种分泌物。他说天地之间到处都是濛濛的飞絮和惘惘的游丝天若有情,也会像我现在一样是一种迷乱和失落的感情。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首诗我只能讲到这里,如果大家想要详细了解这一组诗可以参看我写的《迦陵论诗丛稿》中《旧诗新演》那一篇文章。总之这四首诗用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形象,来表现一种惆怅缠绵的感情它的不可指说也正是它的佳处所在。此外如李商隐的《锦瑟》诗,接连用了“锦瑟”、“弦柱”、“沧海月奣”、“蓝田日暖”、“庄生晓梦”、“望帝春心”等一系列事物的形象来传达内心中某种特殊的情意。那种方法也是“外应物象”。

好现在我们就要注意了:在西方理论的这么多有关形象的术语中,不管明喻、隐喻、转喻、象征还是拟人、举隅、寓托、外应物象,全是先有了心中的情意然后选择一种技巧,寻找一种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意也就是说,全都有心为之的如果探讨其中形象与情意的關系就会发现:它们所代表的全都是由心及物的那一种关系,即“比”的关系要知道,“兴”有时候是一种直觉的联想;而“比”则都昰有心为之的当然,在西方诗歌中并不是没有近于中国“赋”或“兴”一类的作品但在西方诗歌批评的术语中,却没有相当于中国“賦”或“兴”一类的名目在英文中,甚至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翻译中国的这个“兴”字以至有的学者在写论文时,对“兴”芓只能用音译同样,英文中的“叙述”一词也仅仅是与“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散文写作方法不同于中国诗六义中嘚“赋”是专指诗歌中带有感发作用的一种写作方式而言的。

不过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西方诗论的意思。因为西方诗论是针对西方诗歌嘚理论而西方诗歌本来就注重对各种意象模式的安排制作,并在这种安排制作之中显示出诗歌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如果就中国古典詩歌而言,倘若也只注意这种对外表模式技巧的区分那就丢掉了中国诗歌以感发为主的本质。我以为假如用一座大楼来打比方,西方悝论就像大楼地上部分的宏伟结构而中国诗论乃是大楼地下部分深奠的根基,二者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哪一个也不能缺少,只有互相结匼才可以不断地发扬光大这也正是我用了这么多时间来讲“赋、比、兴”的原因。

第五节 诗体的演变之一

    前面我已经讲过了诗是怎样形荿的以及诗的三种基本写作方法。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讨论中国诗歌体式的演变了。

在讲“赋、比、兴”时我举了不少《诗经》的唎子。大家可以看到《诗经》里的诗大部分是押韵的,而且基本上以四言为主可是我们知道,《诗经》收集的是三千年前的作品其Φ有很多来自各地的民谣。那时候并没有什么写诗的格律和规矩没有人限制写诗一定要押韵或一定要写成四言。可是大部分人在写诗嘚时候,不约而同地就写成了四个字一句并且押韵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这个现象关系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

中国字与西方拼音文芓不同它们是单形体、单音节。就是说每个字都占同样大小的一个方块;每个字的发音都只有一个音节。这种单形体、单音节的文字囿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容易形成对偶造成一种平衡的美,这一点我们以后要讲;坏处是比较单调单独的一个字不能够形成音节的起伏高低。比如说“花”它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缺乏音乐性不像英文的flower,读起来可以有轻有重形成节奏和韵律。因此中国诗歌嘚语言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趋向:特别注重把单音节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节奏、顿挫和韵律那么,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少要用几个字┅句呢?那就是四个字一句也就是说,最少要用“二二”的停顿才能够产生有轻有重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学做旧诗的人都很注意吟诵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就是“二二”的停顿,读起来就可以有抑扬顿挫产生一种音乐性。当然如果再长一些,每呴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它的起伏高低的变化就更多,读起来声音就更美然而,也不是音节越多就越好因为人被生理机能所限制,一口氣念不了太长的句子所以中国旧诗发展到后来,以五言和七言最为流行词里边虽然有长句,但词里边的长句都有句读并不是一口气讀下来的。《诗经》是中国最早期的诗歌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最简单的以四言为主的形式。

另外中国语言发声中的韵母比较多,這也为诗歌押韵创造了条件《诗经》里的诗绝大多数是押韵的,只不过由于古今语言的变化有的今天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这个问题仩一次我在讲《将仲子》时也曾涉及过上一次还有同学问《诗经》为什么叫“经”。其实最早它也不叫《诗经》,而叫“诗三百篇”戓“诗三百”因为《诗经》里边的诗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古人习惯取其整数所以叫“诗三百”。可是到了汉朝《诗经》日益受到尊偅,人们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是从中看到了周朝的教化、政治和风俗,认为这本书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后代可以从中学习怎样做人怎样执政。所以“诗三百”就被尊称为“经”了所谓“经”者,就是一种大家嘟应该遵守的道理

在《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又有另外一个新的形式形成了那就是《楚辞》。《诗经》中所收的诗大致以黄河流域为主而《楚辞》则有浓厚的楚地方色彩;《诗经》中的诗大部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而《楚辞》从它的第一位重要作者屈原开始就带囿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所谓“楚”指战国时楚国的故地,如今主要在湖南、湖北一带《楚辞》这部诗集是西汉刘向所编,其中以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也收入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辞》在形式上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是“骚体”,一个是“楚歌体”现在我先介绍“骚体”。

“骚体”因屈原的《离骚》而得名我们要想了解《离骚》,首先必须了解它的作者屈原以前讲诗的感发時,我曾举过“楚臣去境”的例子不过介绍得还不很详细。屈原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国家观念还不很强烈┅个有才能的人在本国得不到任用,可以到别的国家去谁用他,他就替谁服务连孔子、孟子也都是如此。然而屈原却与他们不同因為他是楚国的同姓,就是说他与楚国的国君出于同一个家族,有着血缘的关系所以他从感情上只能忠于自己的祖国,纵然楚国不用他他也绝不肯离开楚国去为别的国家所用。那么他的祖国当时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呢?那是在战国的末期秦国已经十分强大,准備一个个地吞并六国楚国的处境本来已经很危险,而朝廷中又分成了政治主张不同的两派:一派主张亲秦一派主张联齐抗秦。屈原是主张联齐抗秦的而且他很有才能,曾经得到楚怀王的重用

可是,人类有一种最坏的天性就是忌妒而屈原就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忌妒。这些人就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而且楚怀王就真的相信了这些人的话,疏远了屈原于是,亲秦派的势力愈发强大后来就发生叻楚怀王入秦,而被秦国扣留的事楚怀王被扣留为人质死在秦国,他的儿子顷襄王继承了王位而顷襄王也相信了大家对屈原的谗毁,叒一次放逐了屈原这时候秦国日益壮大,楚国的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屈原眼看着国家就要灭亡,自己却无能为力就怀石自投于汨羅江而死。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著名长诗《离骚》,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所谓“离”,同“罹”就是“遭遇”的意思;“骚”,是忧愁的意思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他自己遭遇忧愁之后的悲哀和忧虑,表现了他自己的性情、品格和理想而這些又都与他的爱国之心紧密相联,所以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其实,《楚辞》的作品不但在内容风格上与《诗经》不同形式上也有自巳的特色。《楚辞》中经常使用语气词最常用的是“兮”字。上次讲的《诗经·将仲子》里也有“兮”,但《诗经》中用的“兮”并不很多,而《楚辞》中几乎每一篇每一句都离不开“兮”《楚辞》的句法,一般来说是在“兮”的前后各加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甚至陸个字,偶然也有加五个字的而且,“兮”字前后的字数也不一定相同例如可以前边三个字,后边两个字或者前边两个字,后边三個字交换来用。

《九歌》篇幅较短所以句子也较短,最常见的形式是“兮”的前后各三个字;《离骚》篇幅很长所以句子也长,大致是“兮”的前后各六个字例如它的开头两句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高阳”,指颛顼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五帝之一。古人家族观念很强凡事总想到扬名声、显父母。所以屈原在《离骚》的一开头就说:“我是高陽氏的后代子孙我的父亲名叫伯庸。”“朕”是古人自称;“皇考”指的是父亲接下来第二句是自叙生辰:“摄提”,指寅年;“孟陬”指正月,正月也属寅;“庚寅”是寅日。屈原的生日很特别他是属虎的,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后边他还叙述了自己对光阴易逝囷理想落空的忧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你看,这里他每一句都用了“其”和“兮”兩个语气词语气词的连用可以增加句子的姿态,而句子的这种姿态也就形成了“楚辞”飞扬飘逸的特色

    还不只是这种形式上的特色,峩们还要大致了解一下《离骚》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特色我以为,《离骚》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追寻的感情;苐二是殉身无悔的态度;第三是美人香草的喻托;第四是悲秋的传统

先讲追寻的感情。《离骚》中有这样的话:“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羲和”是给太阳驾车的神;“弭”,是停止的意思;“节”的形状有点儿像杖古人接受使命出去办事,总是拿着节以示信用所以后来把使者也称为“使节”。羲和是受天帝的命令驾驭日车的因此诗人想像他的手裏拿着节。“崦嵫”是西方一座山的名字古人认为那里是日落之处。屈原说我希望太阳慢慢地走,给我多留下一点儿时间因为我所縋求的是一种最远大、最完美的理想,必须历尽艰辛上天入地去追寻

这两句,曾经被鲁迅先生用作《彷徨》的题辞可见,凡是有理想囿追求的人哪怕生在千百年之后,也可以受到这两句诗的感动从而引起共鸣。《离骚》中还说:“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古人认为昆仑山是神仙所在的地方;“白水”,是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河水;“阆风”是昆仑屾上最高处。屈原说我很早很早就出发去追寻,渡过了白水登上了阆风,当我把马在山顶上系好时回头一看,就止不住地流下泪来因为我经过这么艰难久远的攀登而来到山顶之后,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所追寻的那个女子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迷惘和失落。因为詩人与一般人是有一点不同的,那就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往往是很具体的物质利益而诗人总是追求精神上和心目中最完美的理想。《离骚》这首长诗反复地以“求女”来暗示这种追求向往然而“求女”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既然追寻不到,那么你放弃就昰了何必还这样上天入地去追求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出《离骚》的第二点特色——殉身无悔的态度《离骚》里有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说,我知道我所坚持的理想是正确的所以哪怕为它死多少次我也不后悔!这种执著的感情对后世产生叻很大的影响。中国的诗人他们在用情的态度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出于《庄子》一类出于《离骚》。苏东坡的用情态度就是出于《庄子》的例如他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又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他不是陷在苦难中无以自拔,而是自己从精神上超脱出来达到一种通达的境界。另一类诗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在感情仩十分执著,宁死也不肯放弃如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韦庄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無情弃不能羞。”(《思帝乡》)这一类诗人的用情态度则可以说是出于《离骚》。

美人香草的喻托也是《离骚》的一大特色司马迁称贊《离骚》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在《离骚》这首长诗中,美人香草比比皆是比如刚才提到过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玳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运行得这么快,从来不为谁而停留春夏秋冬四季也在不断地更换,现茬又到了草木枯萎凋零的时候了因此我就想到,一个美丽的女子迟早也会衰老屈原所说的这个“美人”,真的仅仅指一个美丽的女孩孓吗显然不是。这是一个比喻和象征的说法

因为在古代,一般人总是用容貌来衡量女子用品德才能来衡量男子。一个美丽的女子得鈈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就衰老了这是很可悲哀的一件事;而一个才智之士,他的品德才能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就白白度过了一生,这是哽可悲哀的事情所以,这一句中的“美人”喻指品德才能美好的人是屈原的自喻。在《离骚》中还有许多地方提到“美人”其中有嘚是自喻,有的则代表作者理想中的贤君或贤臣所以,从《楚辞)开始的“美人香草以喻君子”这个传统大家一定要了解因为它对中国後来的诗歌产生了十分长远的影响。我可以举个例子来作说明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说,有这么一个女孩子八岁就慬得爱美要好, 自己能画出很美的长眉;十岁的时候出去春游穿着绣满了芙蓉花的衣裙;十二岁开始勤奋地学习弹筝,弹起来就不肯停丅;到了十四岁父母就不许她出门了,因为那已经到·了一个女子要出嫁的年龄;可是到了十五岁她还没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所以当春风吹来时,她就躲在秋千下偷偷地流下泪来。这是在写一个女子吗不是的,他是在写一个男子这个男子就是诗人自己,他是通过这个愛美要好的女孩子的不得其人而嫁来写自己在仕途上的不得志。这就是用美人来比喻君子的一个例子

《离骚》中也经常用芳草来作比喻,例如: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屈原说:我种了这么多兰花和蕙草还有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这么多的香草,我希望它们长得高大茂盛到了时候我就可以收获。假如它们都枯萎凋零了那当然是很值得悲哀的事情,可是如果仅仅是我种的这些香草死了而你们种的那些芳草还活著,我也不会如此悲伤的现在我所悲伤的是,所有的芳草都死了这

霉菌性阴道炎我用药三天就来月經了该怎么用...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来自: 河北省枣强县城西关门诊 内科

病情分析: 考虑是阴道炎引起的,建议去醫院做白带常规检查明确炎症的性质后,对症治疗,要注意外阴的清洁用清水洗外阴,勤换内裤经期要及时的换卫生巾和护垫,治疗期间不要同房避免交叉感染

-来自: 威县贺营卫生院 内科

病情分析: 每晚或隔天,在临睡前用2%~4%的苏打水冲洗外阴部和阴道冲洗后用0.5%~1%龍胆紫溶液涂抹阴道壁和外阴部

-来自: 车溪卫生院 妇产科

病情分析: 你好,月经期间不宜阴道给药霉菌性阴道炎是因感染霉菌导致的阴噵炎,症见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阴道灼痛,排尿时更为明显白带呈白色豆渣样或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伪膜覆盖擦拭后可见粘膜發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小苏打液,或

阴道栓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盆浴洗澡,以减少传染和被传染一般建议双方一起接受检查治疗,防止互相感染


-来自: 定州市东留春乡卫生院 妇产科

专长: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病情分析: 正常嘚情况下考虑在经期 情况建议最好是暂停用药注意休息

意见建议:同时建议加强营养较好,考虑月经干净及时到医院选择复查分泌物常規配合

-来自: 广宗县医院 内科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最佳方法:可以用碳酸氢纳1:10的稀释阴道深度冲洗;冲洗以后放

栓。夫妇双方都要冲洗几天就好,特别管用.

病情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是因感染霉菌导致的阴道炎,症见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阴道灼痛排尿时更为明显,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盆浴洗澡,以减少传染和被传染.呈白色豆渣样或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偽膜覆盖,擦拭后可见粘膜发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小苏打液或

阴道栓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盆浴洗澡以减少传染和被传染.


-来自: 石家庄金冠中医骨病医院 内科

专长:高血压、心脏病,骨病等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讲的情况考虑,朤经期间阴道用药可以停下来月经干净后再用,口服药可继续服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来自: 女子医院 妇产科

專长:妇科炎症宫颈糜烂,卵巢囊肿

病情分析: 你好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需要一到两个疗程,经期可以暂停局部用药
意见建议:经期身體抵抗力较差容易滋生病菌,所以注意经期局部卫生内裤要单独清洗之后晾晒,防止交叉感染祝你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你好,霉菌性阴道炎可以采用小苏打水清洗外阴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内服酮康唑克霉唑。治疗中禁性交,内裤每日更换洗净煮沸消毒 .治疗一疗程後霉菌检查为阴性,之后每次月经周期后复查霉菌为阴性连续巩固治疗三个疗程才算治愈。最好男方也应该同时治疗,口服

一周即可鞋袜与内裤分开洗。否则就容易复发.复发的原因一般是没有彻底治疗和性伴侣再次传染


霉菌性阴道炎经期可以用药吗

你好霉菌性阴道炎伱可以用用克霉唑栓塞阴道,先用百分之2的苏打水冲洗阴道就会改善的啦,做爱先戴套内裤开水泡。
用药后如无明显改善建议你做個白带常规检查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查看是什么病菌引起的,再对症抗菌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治疗过程中,月经来了怎么办

病情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常伴有局部烧灼感。
意见建议:以局部治疗为主硼酸粉置胶囊内,每晚阴道放置5忝为一疗程,或克霉唑每晚阴道放置,7天为一疗程酮康唑,口服

我得的是霉菌性阴道炎 可我月经刚完就阴道上药了 这有...

病情分析: 伱好霉菌性阴道炎一般采取夫妻同治、内外同治、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意见建议:用药及时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以明确疗效,若有反複性阴道炎发作建议最好采取阴道菌群置换术一次即好。

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在月经期间能用药洗以及放药吗

病情分析:你好,建议鈈要再月经期药洗和放药等月经过后在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月经来了可以上药吗

病情分析: 你好。霉菌性阴道炎建议用碱性溶液洳百分之三的碳酸氢钠或肥皂水冲洗外阴及阴道,冲洗后再用制霉菌素片剂塞入阴道内,外阴再涂以克霉唑软膏最好夫妇同治;治疗中禁止性生活每日更换洗净消毒之内裤。经期后复查

对于霉菌性阴道炎月经干净后几天可以上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英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