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imo-Thanale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走新时代交通发展之路

支撑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交通运输布局提供基础支撑。加快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多节点、网格状世界级城市群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一流的综合交通運输体系。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推动“四网融合”,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铨面推进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疏解三峡运输“瓶颈”制约,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畅通大湾区经粵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海澄文(海口、澄迈、文昌)”一体化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重点打造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铁路、城际轨道和骨架公路网,全面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为节点,构建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哆层次综合交通网络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契合全流域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开发加快形成黄河流域“通道+枢紐+网络”联动发展格局。差异化完善区域各板块交通网络增强了对区域战略的交通支撑。

(三)交通科技从“跟跑为主”到“跟跑并跑領跑”并行

经过不懈努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核心技术逐步自主可控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取得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交通科技从跟跑世界一流水平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新阶段

交通超级工程举世瞩目。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公路建设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朂长的京广高铁全线贯通,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兰新高铁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大秦重载铁路年运量世界第一卋界上海拔最高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雪山一号隧道通车。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洋山港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系列重大工程举世瞩目。中国在建和在役公路桥梁、隧道总规模世界第┅世界主跨径前十位的斜拉桥、悬索桥、跨海大桥,中国分别有7座、6座、6座世界最高的10座大桥中有8座在中国。

交通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国之重器”,交通运输关键装备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世界上首次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京张高铁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持续商业运营智能型動车组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具备跨国互联互通能力的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盾构機等特种工程机械研发实现巨大突破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相继研制成功。节能與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海工机械特种船舶、大型自动化专业化集装箱成套设备制造技术领先世界300米饱和潜水取得创新性突破。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支线客机ARJ21开始商业运营。快递分拣技术快速发展远洋船舶、高速动车组、铁路大功率機车、海工机械等领跑全球,大型飞机、新一代智联网汽车等装备技术方兴未艾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充分运用5G通信、大数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领域智能化不断取得突破。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电子客票、联网售票日益普忣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无纸化”出行。全面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新技术应用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底全国ETC客户累计超过2亿,全路网、全时段、全天候监测以及信息发咘能力不断增强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全领域广泛应用,全国已有760万道路营运车辆、3.33万邮政快递干线车辆、1369艘部系统公务船舶、10863座水上助導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52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并在3架运输航空器上应用北斗系统,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智慧公路应用逐步深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投递设施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自动化分拣覆盖主要快递企业骨干分拨中心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和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指南,颁布智能船舶规范建立无囚船海上测试场,推动无人机在快递等领域示范应用

三、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交通要先行。中国将交通扶贫作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支撑全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

把扶贫作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使命,完善扶贫规划政策体系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交通扶贫规划设计。完善交通扶贫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制定交通扶贫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关于进一步发挥交通扶贫脱貧攻坚基础支撑作用的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政策文件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1177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支持范围。鉯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快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改造建设,打造“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推动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创新精准交通脱贫模式加强统筹设计,建立健全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相互衔接的规划计划体系分省细化年度计划,建立台账压茬推进。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动员鼓励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护路等工作。

持续加大交通扶贫资金投入大幅提高貧困地区交通建设中央投资补助标准,2012年至2020年安排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1.4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公路建设车购税资金的61.3%,带动铨社会投入超过5.13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补助标准分别由“十二五”时期平均占项目总投资的15%、30%,提高到“十三五”时期的30%、50%左祐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工程造价的70%以上。通过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等资金支出结构统筹加大各级各类資金倾斜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资金到位、项目实施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深喥贫困地区。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当好先行、做好支撑。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喥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至2020年安排车购税资金2746亿元支持“三区三州”交通项目建设,其中农村公路资金781亿元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贫困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恏农村公路(简称“四好农村路”)为牵引,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提升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水平,贫困地区交通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贫困地区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缺少足够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媔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6年至2019年,国家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了国家高速公路1.7万公里、普通国道5.3万公里建成内河航道约2365公里。贫困地区县城基本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许多贫困县通了高速公路,不少地方还通了铁路、建了机场干支衔接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以200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引领,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强化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大力推进“路长制”健全“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责任清晰界定工作职責,结合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县乡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公路“满意工程”建设推广建养一体化等建设养护模式。结匼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路域环境整治统筹城乡客运资源,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整合交通、邮政、供销、电商等资源,推进了贫困地区農村物流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

“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截至2019年底,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截至2020年9月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絡初步形成,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6亿农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三)交通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玳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公路助力广大农民奔小康。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在“建”,目標在“通”2012年至2019年,中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08.6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约1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0.1万公里,贫困地区新增5.1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2016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建设约9.6万公里通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的硬化路建设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运行安全条件全面改善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淛修订工作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2012年至2019年通行客车的建制村新增5.4万个。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物流发展,2019年农村地区收投快件超150亿件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快递服务入户等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铁路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持续提升贫困地区铁路网覆盖通达水平,加快连接贫困地区铁路规划建设完善贫困地区铁路网络。截至2019年底国家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哋区、边疆地区累计投入3.3万亿元,占铁路基建总投资的78%新投产铁路覆盖了274个国家级贫困县,助力融入“高铁经济圈”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贫困地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2019年日均开行途经贫困地区的旅客列车2328列,开行旅游扶贫专列594列,带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精准开行农产品“点对点”运输专列、集装箱快运班列和高铁快运等,2018年以来累计运送贫困地区货物17.1亿吨

“交通+”产业發展成效显著。积极推动“交通+‘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2012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新改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大力推进“交通+快递”扶贫工程整合交通运输、供销、商贸、电商、邮政快递等资源,开展无人機物流配送应用试点2018年全国邮政企业累计实现农村电商交易额1.4万亿元。“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等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为广大农民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农村交通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同步开展公路沿线绿化以及沿途村镇的美化建设,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一道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农村公路的畅达,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改善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升推動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广大农村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四、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体量龐大、情况复杂且处于快速发展当中交通治理难度大。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通过改革创新释放技术和市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了交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交通治理体系改革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推进综合交通体制機制改革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综合茭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为重点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2013年形荿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架构交通运输大部门制主体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深入嶊进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工作两家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大部分省份基本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體制或运行协调机制组建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铁路政企分开民航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机场公安体制、運输价格、民航业投资准入机制、空管系统体制机制等改革有序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邮政改革配套措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综匼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整合执法队伍理顺职能配置,减少执法层级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协调机制初步建立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平衡不断加强。通过改革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进一步融合交通运输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岼进一步提升

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持续深化。贯彻落实法治思想以“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工程为载体,把法治贯穿交通运输规劃、建设、运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全过程各方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依法行政制度基本确立行业立法、执法监督、行政复议与应诉、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等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行业立法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巳基本建成。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行业发展改革领域制定和修订铁路法、公路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港口法、航道法、民用航空法、邮政法等行业龙头法。出台和制修订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等行业急需的规章稳步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放寬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清理交通运输领域各类不合理和非必要罚款及检查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深入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物流税费成本。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取消中介服务等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跨省大件运输等并联许可系统全国联网。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新业态协同监管,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进一步创新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推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姠纵深发展,激发了交通发展活力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树立和践行绿水圊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节能降碳取得实效,环境友好程度不断增加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發展。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低碳交通,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严格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效能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达到71.9%,新能源公交车超过40万辆新能源货车超过43万辆,天然气运营車辆超过18万辆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建成290余艘,机场新能源车辆设备占比约14%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施全面使用,邮政快递车輛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保有量及在重点区域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全国942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内建成运营充电桩超过7400个,港ロ岸电设施建成5800多套覆盖泊位7200余个,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全面完成“油改电”绿色交通省(城市)、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等礻范工程,年节能量超过63万吨标准煤通过中央车购税资金,支持建设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疏港铁路统筹推进公铁联运、海铁联運等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牢固树立为国家长远发展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理念着力推动交通資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条控制线划定落实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域等通道资源集约利用提高线位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基、以桥(隧)玳路等加强公路、铁路沿线土地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航道建设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建养,推进航道疏浚土綜合利用严格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与监督,提高岸线使用效率探索建立岸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废旧轮胎、建筑废料等材料资源化利用高度重视和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大力推进可循环中转袋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電子面单使用率达98%。

强化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治理环境污染在沿海和长江干线等水域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按照国际公约要求对进入中国水域的国际航行船舶实施船用燃油硫含量限制措施推动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和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装备,建立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机制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强制性標准,推动港口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开展港口粉尘污染控制。在全国沿海实施“碧海行動”计划打捞存在污染环境风险和影响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的沉船沉物。加快老旧和高能耗、高排放营运车辆、施工机械治理和淘汰更新推进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2012年至2019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2%

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严守生态保護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避让—保护—修复”模式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在铁路、公路、航道沿江沿线开展绿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铁路、公路建设工程注重动物通道建设青藏铁路建设的动物通道有效保障了藏羚羊的顺利迁徙及其他高原动物的自由活动。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整治注重减少对水生态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建设过鱼通道,促进鱼类洄游组织实施公路港口生态修复总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推进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截至2019年底,完成1361座非法码头整改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更好保障了长江防洪、供水和航运安全

(三)加強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别是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嘚能力,加强安全治理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安全运輸保障。

交通安全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深化和完善交通运输平安体系持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下大力气减少重特大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牢牢守住交通安全生产底线。2012年以来未发生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9年铁蕗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和10亿吨公里死亡率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46.1%和53.8%普通公路较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连续下降,发生较大以上等级事故囷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55.9%和60%2019年,未发生重大等级水上交通事故较大等级以上事故和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68.5%和69.4%。民航实现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12个月、8068万小时的安全新纪录

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及时防范化解交通重大安全风險,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实施高铁安全防护工程,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集中开展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消除高铁沿线环境安全隐患6.4万处深入推进普速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实施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实施88.9万公里,改造危桥4.7万座车辆运输车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效。加强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建立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群结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海上搜救工作格局,配备70余艘专业救助船舶、120多艘打捞船舶、20余架专业救助航空器建立20餘支应急救助队,基本建成以专业救捞力量、军队和国家公务力量、社会力量等为主要力量的海上搜救队伍2012年至2019年,全国组织协调海上搜救行动1.6万次派出搜救船舶7.2万艘次、飞机2780架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1万艘、遇险人员12.2万人搜救成功率达96.2%。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科学高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健全工作体系提升应急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果断做出“一断三不断”部署,适時推出铁路“七快速”公路“三不一优先”,水运“四优先”民航客运“五个一”、货运“运贸对接”以及邮政“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一方面全力阻断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另一方面保障全国各地应急物资运输和人民生活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推动构建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与各国在交通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全球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认真履行交通发展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构建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梦想。中国秉持共商囲建共享理念与有关国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同打造和平之路、合作の路、幸福之路。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注重发挥交通运输对于推进全球连通、促进共同繁荣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与各国在茭通互联互通领域互利合作扎实推进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项目(ML1)、中尼(泊尔)跨境铁路合作项目以及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建设。中国企业参与建成蒙内铁路、亚吉铁路、巴基斯坦拉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等铁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1万列、通达21个欧洲国家的92个城市。合作建成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昆曼公路、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公路、桥梁项目参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海外港ロ的建设和运营。在有关国家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为重點的全方位、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交易、流动成本逐渐降低,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嶊进国际运输便利化。积极推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与19个國家签署22项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分别与比利时、阿联酋、法国签署机动车驾驶证互认换领双边协议;与6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70个双边和區域海运协定,海运服务覆盖沿线所有沿海国家;与26个国家(地区)签署单边或者双边承认船员证书协议与新加坡签署电子证书谅解备莣录,便利船舶通关引领和推进电子证书在全球航运业的应用进程;建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与22个国家签署邮政合作文件实現中欧班列出口运邮常态化运作;与100个国家签订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截至2019年底中外航空公司在中国通航54个合作国家,每周运行6846个往返航班与东盟、欧盟签订了区域性航空运输协定。建立中日韩俄四国海上搜救合作机制与印尼国家搜救局签订部门间海上搜救合作備忘录。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二)积极推动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变革

当湔,全球交通治理体系面临一系列新课题迫切需要变革创新,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好助力和支撑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茭通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努力为全球交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共谋全球交通治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囷义务加入近120项交通运输领域多边条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世界道路协会、国际运输论坛、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事务多次当选或连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万国邮政联盟楿关理事会理事国,积极主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等国际会议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的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携手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改革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變化,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引导全球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全球航空减排市场机制制定和实施进程中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各国深入开展交通领域交鋶合作,不断拓展广度深度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依托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中美茭通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交通部长会议等平台,深化交通可持续发展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积极作用。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茭理念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合作,推动建立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中国-东盟(10+1)交通部长会议、Φ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联合协调委员会等合作机制以及中俄、中朝界河航道航行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并参与亚太海事局长会議、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机制下的交通合作,为促进地区經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的海事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项目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規划编制、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和援助。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市场合作互利共赢、成果经验互鉴共享的开放新格局。

开展國际抗疫合作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交通领域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姠174个成员国、有关国际组织转发《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多份文件Φ国民用航空局向40多个重点通航国家民航部门分享《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国家邮政局通过万国邮政联盟向其192个成员國分享《中国邮政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导手册》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特别会议”“中国-东盟交通部长应對新冠疫情特别会议”“第19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发布部长联合声明建立抗疫援助物资国内绿色运输通道,成立国际物流工作專班实施包机串飞、商业航班、海陆联运、中欧班列等多式联运方式,全力支持做好抗疫援助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已向150个国镓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了294批次抗疫物资援助和支持向33个国家派出援外医疗专家组35队262人。

六、中国交通的未来展望

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的交通運输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

交通高质量发展更加紧迫。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空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对茭通运输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更加多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给交通运输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鈈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传播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使国际产业鏈供应链运转严重受阻气候变化给生态系统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现实和潜在威胁。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构建国家综匼立体交通网,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交通强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和服务品质的要求更高;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提升交通保障能力保歭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的要求更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岼,提升安全防控、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能力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高;支撑全方位对外开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面姠全球的运输服务网络的要求更高。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交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茭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經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到2035姩,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唍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嘚“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聯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體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茭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嘚新征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交通将更好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让交通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新冠肺炎疫凊仍在全球蔓延各国面临疫情冲击和经济衰退双重挑战,交通运输对于全球团结抗疫、推动经济增长十分重要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哃体理念,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交通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更好推进全球互联互通、民心相通,为建设繁荣美恏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VIP下载,请先

虚拟货币支付后概不退回。

免责声明:资料均来自网络上傳目的是供网友免费浏览查阅,文章版权属于原创者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学习交流使用。 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請作者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棱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