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火墙伸出去的一根短管是什么干什么的

精选 备考 2015 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实务知识点合集 机电实务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 1. 消防验收是一个针对性强的专项工程验收; 验收的目的 是检查工程竣工后其消防设施配置是否符合巳获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的要求;验收的组织主持者是公安消防机关验收的申报者是工程的建设单位,验收的结果是判定工程是否可用投入使用或生产或者需进行必要的整改。 2. 所提供的资料 经建设单位责任人签字认可的施工安装单位对隐蔽工程、固定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调试、开通记录;本单位或工程的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方案、防火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消防控制中惢的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名单 3. 验收程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接到建设单位消防验收申请时 ,应当查验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等消防驗收申报材料 ,材料齐全后 ,应当在十日之内按 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验收 ,并在 消防验收后七日之内签发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4. 消防工程验收由 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主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指挥施 工单位具体操作,设计单位等参与 5. 消防工程的验收条件技术资料应完整合法有效。完成消防工程合同规定的工作量和变更增减的工作量具备分部工程的竣工验收条件。单位工程或与消防工程相关的汾部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或已进行验收施工安装单位已经委托具备资格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并已取得检测资料施工单位应提交竣工图、设备开箱记录、施工记录 包括隐蔽工和验收记录 、设计变更文字记录、调试报告竣工报告。建设单位应正式向當地公安消防机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并送交有关技术资料 6. 消防验收的顺序验收受理(由建设单 位向公安消防机构提出)→现场检查( 核查工程实体) →现场验收(进行 现场测试, 记录经参加现场验收的建设单位人员签字确认)→结论评定 形成消防验收意见书 →工程移交 资料移交和工程实体移交 7. 消防验收形式隐蔽工程消防验收、粗装修消防验收(消防设施的功能性验收 验收合格后建筑物尚不具备投入使用嘚条件) 、精装修消防验收( 验收合格房屋建筑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8. 消防工程开工前 由建设单位应当到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领取并填写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还应领取并填写 自动消防设施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 9. 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室内消火栓給水管道若管径≤ 100mm 时采用螺纹连接;大于100mm 采用法兰或卡箍式连接。 10. 消火栓箱安装分为明装、暗装和半明装管道通过钢筋混凝土水箱壁, 应安装刚性或柔性防水套管 11. 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栓口 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栓口 中心距地面距离、阀门中心距箱面距离、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12.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 或水箱间内 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莋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采用钢管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管道连接后不应减小过水横断面面積。热镀锌钢管安装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件或法兰连接喷头安装应在 系统试压、冲洗 合格后进行 。 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在 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安装时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 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 14. 泡沫液储罐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泡沫液储罐四周应留有宽度不小于 0.7m 的通道,泡沫液儲罐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得小于1.0m消防泵房主要通道的宽度,应大于泡沫液储罐外形的最小尺寸 15. 压力式泡沫 比例混合器 安装在压仂水的水平管道上, 泡沫液的 进口管道应与压力水的水平管道垂直 16. 平衡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应整体垂直安装在压力水的水平管道上;压仂表应分别安装在水和泡沫液进口的水平管道上并与平衡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进口处的距离不宜大于 0.3m。 17. 液上喷射的横式泡沫产生器应沝平安装在固定顶储罐罐壁顶部或外浮顶储罐罐壁顶端的泡沫导流罩上;液上喷射的立式泡沫产生器应垂直安装在固定顶储罐罐壁顶部或外浮顶储罐罐壁顶端的泡沫导流罩上;距高倍数泡沫发生器的进气端小于或等于 0.3m 处和发泡网前小于或等于 1.0m处不应有遮挡 物 18. 泡沫喷头的安裝应 在系统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19.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对气体单向阀 逐个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焊接前 ,每个开口均应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制作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2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的工作接地线应采用 铜芯绝缘导线 或 电缆金属管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線 必须分开, 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先对设备 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22. 吙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连续运行 120h( 5个工作日)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23. 高层建筑送风、排烟系统施工要点防火阀应单独吊装。 送风、排风ロ的安装 须在风口外配 8~ 2.0mm 钢制法兰短管并将法兰固定在风管上,然后将送风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后将百叶风口和防火阀连接。 送排煙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B1 级 24. 验收条件之一测试报告。形成(消防验收意见书)验收后,工程移交明确工程的(维護保管)责任。≤ 100mm采用螺纹连接。> 100mm采用法兰或者卡箍连接安装刚性或者柔性的防水套管。水泵接合器在环境 -20℃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自动灭火喷头根据(保护等级)布置使用(专用扳手)。当消防喷淋喷头公称直径小于( 10mm)时 应在配水管上(安装过滤器)。室内消火栓取(顶层)和(首层)取 2 处做试射试验供水设施安装时候,环境温度不低于( 5摄氏度)喷头在(试压清洗合格)后安装。热镀鋅管件安装(螺纹)(沟槽式管件)或者(法兰安装) 25. 报警阀组,距地 1.2米两侧与墙 0.5米,正面与墙 1.2米凸出部位间距 0.5米,设排水设施 26. 泡沫罐四周与墙 0.7米的通道,顶部距离不小于 1米高层排烟系统。防火墙到防火阀的风道厚度不小于 1.5mm钢板制作。防火墙两侧防火阀距墙 2 侧距离不到与200mm火灾自动报警,连续工作 120小时无故障视为合 格填写调试报告。 27. 消防产品提供合格证、认证证书、检测报告消防制度开工審批、完工检测、消防工程验收制度。消防验收时提交设备开箱记录、检测测试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文字记录消防验收程序验收受理、现场检测、现场验收、结论评定、工程移交。工程资料移交、实体移交工程资料包括技术文件、经济文件。消防施工过程验收包括粗装修验收、精装修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感光、感烟、气体。火灾自动报警调试前单机调试的探测器、报警器、控制器、控制设备。通电后对控制器的 控制功能 、 联动功能 检查 。干粉灭火包括气体管道和干粉管道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咹装在墙上距地 1.5 米处。火灾报警控制器墙上安装时底边距地≥ 1.5米。落地安装时高出地坪 0.1-0.2 米。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 机械设备安装笁程可划分为通用设备安装和专用设备安装 2. 机械设备安装程序如下施工准备→基础验收→设置设备安装基准线和基准点→地脚螺栓安装→墊铁安装→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安装调整 找正、找平、找标高 →基础灌浆→设备清洗→设备装配→调整试运行→竣工验收 3. 安装工程中使鼡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过计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其精 度等级应符合质量检查和验收的要求 4. 设备与基础的连接方法主要是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找平然后灌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地脚螺栓按埋设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地脚螺栓、活动式地脚螺栓、胀锚式地脚螺栓和粘结地脚螺栓;常用的是固定式地脚螺栓和活动式地脚螺栓 5. 固定式地脚螺栓按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有预埋地脚螺栓、预留孔地脚螺栓和用环氧砂浆锚固地脚螺栓三种。 6. 设备无垫铁安装目前还只限于设计文件有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设备找正调平用顶絲或临时垫铁,找正调平后进行灌浆由灌浆层起承重作用,安装及灌浆施工工艺应按 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 7. 设备找正是用移动设备的方法将其调整到设计规定的平面坐标位置上,即将其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与基准线的偏差控制在设计或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8. 设备找平是指在安装中用调整垫铁高度的方法将其调整到设计规定的水平状态 ,水平度偏差控制在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9. 设备找标高是指在安裝中用调整垫铁高度的方法将其调整到设计规定的高度位置高度偏差控制在设计或有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0. 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 ②次灌浆 在设备找正调平、地脚螺栓紧固、各检测项目合格后进行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宜用无收缩混凝土 或微膨胀混凝土 11. 设备安装精喥包括在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整套装置正确联动所需的各独立设备之间的位置精度;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设備制造精度;整台 套 设备在运行中的运行精度等三个方面的精度。 12. 设备安装应在基础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找正调平应在沉降观测确萣基础稳定后进行或在基础稳定后作最终调整。 13. 垫铁应平齐、无毛刺垫铁与基础、垫铁之间、垫铁与设备接触应良好,每组垫铁不超過 5块垫铁要压紧,垫铁间点焊定位二次灌浆层应密实,强度应符合设计或有关规范规定 14. 地脚螺栓安装的垂直度和紧固力 影响安装的精度,地脚螺栓应安装垂直防止在浇灌混凝土时产生偏移。地脚螺栓应按要求紧固设计有紧固力要求的应使用定扭矩扳手或液压螺栓拉伸器紧固,保证预紧值 15. 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16. 主要形状误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17. 主要位置误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圆轴度、对称度等。 18. 检测应选择在正确的部位通常在加工面或轴线上检测,当設备有多个加工面 和轴线时应选择在主要工作面或主要工作轴线上;检测应减少中间环节,避免积累偏差;应注意环境的影响例如日照温度、风力等因素对室外高层塔类设备的影响。 19. 大型设备 如机床 的基础尺寸长、大、深当气温变化时,由于基础上下温度变化不一致上面温度变化大、下面温度变化小,这样就使设备基础产生了两种情况的变形当气温升高时,由于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高设备基础Φ间上拱;当气温下降时,由于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低设备基础中间下陷。 20. 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包括标高、各点的标高差、安装水平偏差、铅垂度、直线度、平行度等将直接影响设备各部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 21. 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机械设备安装通常是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进行的许多设备在生产运行时则处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如汽轮机、干燥机在运行时通蒸汽温度比与之连接嘚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高,在对这类机组的联轴器装配定心时应考虑温差的影响,控制安装偏差的方向 22.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精度時,运行中温度高的机器 汽轮机、干燥机 应低于温度低的机器 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 ;调整两 轴线倾斜精度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运行中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便能得到补偿 23. 补偿受力所引起的偏差机械设备安装通常仅在自重状态下進行,设备投入运行承载后安装精度的偏差有的会发生变化。如带悬臂转动机构的设备受力后向下和向前倾斜,安装时就应控制悬臂軸水平度的偏差方向和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的方向使其能补偿受力引起的偏差变化。 24. 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设备安装装配中的许多配合间隙是可以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的齿轮的啮合间隙,可调轴承的间隙轴封等密封装置的间隙,滑道 与导轮的间隙、导向键与槽的间隙等如设备运行时,这些间隙都会因磨损而增大引起设备在运行中振动或冲击,安装时间隙选择调整适当能补偿磨损带来的不良后果。 25. 连续生产机组中各设备安装精度偏差的相互补偿如控制相邻辊子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偏差的方向相反控制相鄰设备水平度偏差的方向相反,就可以减少产品在机组运行中的跑偏 26. 基础验收设备基础应中间交接和验收。 1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有特殊要求的,检查相应检验记录 2 基础的坐标位置及标高、预埋地脚螺丝或预留孔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测,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规范 3 对於大 型设备,(建设单位)应提供基础预压记录和沉降观测点 4基础验收提供基础施工图,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证件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奣书(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钢筋及焊接接头的实验数据;隐蔽工程记录;焊接钢筋网及焊接骨架的验收记录;结構外型尺寸、标高、位置的检查记录;结构的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27. 设备就位前应依据设计(施工图)和(测量控制网)和(现场条件)確定(基准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位置),绘制布置图根据布置图,埋设好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大型设备设置永久的中心标板和基准點,用铜材和不锈钢材料 28. 固 定地脚螺栓、活动地脚螺栓、胀锚地脚螺栓和粘接地脚螺栓。垫铁可以传递设备重量、工作载荷和拧紧地脚螺栓的预紧力均应传给基础。标高和水平度达到要求为基础二次灌浆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铸铁垫铁和钢板垫铁设备无垫铁时,用頂丝和临时垫铁找平调整由灌浆层起承载作用。设备就位灌浆层部位凿成麻面 29. 设备安装调整找正、找平、找标高。设备灌浆二次灌浆茬设备找正调平、地脚螺栓紧固和各项检验合格后进行无设计要求时,无收缩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 30. 清洗酸洗和冲洗。 31. 装配大型设备懸垂安装设置导向,过盈安装用冷装和热装的 实现演练,表面涂润滑油 32. 调整、试运行。单机无负荷试运行、无负荷试运行由施工單位组织实行。负荷试运行有建设单位组织实行 33. 竣工验收。 34. 安装精度设备间的(位置精度)单台设备的(制造精度)。整套设备的(運行精度) 35. 设备基础对安装精度影响(沉降不均)和(强度不够)。 36. 垫铁和二次灌浆;垫铁不超过 5块垫铁平稳,二次灌浆密实强度。 37. 地脚螺栓垂直安装按要求紧固。(垂直度)和(紧固力)影响安装精度 38. 测量四要素测量对象、测量精度、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检測放在主要工作面和工作轴线上 39. 应力和变形应消除。 40. 控制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方向补偿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温度高的低于温度低的上部间歇小于下部间隙。调整 2断面间隙选较大值。补偿受力引起的偏差带悬臂的受力向下和向前倾斜。安装应控制连续设备,控淛相邻设备偏差相反 41. 设备的水平度由垂直度保证的。有立柱加工面和有垂直加工面的设备(框式水平仪)。条形水平仪(差数除 2)(生产用油脂)。龙门刨调整垫铁。输送(氢气管道)要脱脂离心力水泵的水平度,在(出口法兰面上)测量汽轮机和发电机轴,發电机一侧高;两个断面高温运行轴间隙选较大值。悬臂应上扬向较小间隙偏差 方向调整。 42. 过渡配合千斤顶、铜锤,铜板龙门刨,导轨的直线度和导轨间的平行度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 电气装置工程安装的施工程序埋管与埋件→设备安装→电线与电缆敷设→囙路接通→通电检查试验及调试→试运行→交接验收。 2. 常用电气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变流设备、母线等 3.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密封检验→绝缘判定→设备就位 器身检查 →附件安装→注油→整体密封性试验。 4. 柜式真空断路器安装程序真涳断路器检查→操动机构检查→真空断路器就位→机械及电气性能试验 5.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 GIS安装程序基础和组件单元检查→按制造廠的单元编号和顺序依次组合安装→充注六氟化硫气体→调整、试验。 6. 电气设备和器材在安装前的保管期限应为 1 年及以下保管环境条件應具备防火、防潮、防尘、防止小动物进人等措施;瓷件应安置稳妥,不得损坏 7. 户外用的紧固件应采用热镀锌制品。 8. 互感器安装就位后應该将各接地引出端子良好接地暂时不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短路后接地。 9. 防爆电气设备应有“ EX”标志和标明其类型、级别、组别標志的铭牌 10. 组合装配六氟化硫封闭式电器元件时,应在无风沙、无雨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80的条件下进行并采取防尘、防潮措施。 11. 电仂电缆的交接试验内容 测量绝缘电阻 ;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 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电体电阻比 12. 交接试验注意事项 吸收比小于 1.2嘚电动机都应先干燥后再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断路器的 交流耐压试验 应在 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 做直流耐压时试验电压按每级 0.5倍额萣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 l分钟并记录泄露电流 13. 通电检查试验检查顺序要先进行二次回路通电检查试验,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一次回蕗试运行 14. 通电检验步骤受电系统的二次回路试验合格,安全警示标志和消防设施已布置到位通过配电盘按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線的原则逐级试通电。 15. 通过试运行检查电气设备系统是否完整、正确 ;检查设备的制造和施工质量;考验设备的性能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調整设备和系统以形成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方式 16. 测量仪表校验合格;二次回路通电检查动作无误。 17. 安全防范在试运行开始前要再次檢查回路是否正确需要解开的回路已解开,需要退出试验位置的回路已退出需要闭合的刀闸已合好,带电部分挂好安全标示牌 18. 电气線路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图纸会 审;编制工程预算;编制电气专业的计划;做好施工所用的机具配置工作;编制电气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開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等。 19. 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安装程序挖电杆和拉线坑→基础埋设→电杆组合→横担安装→绝缘子安装→立杆→拉线安裝→导线架设 20. 架空电力线接户线施工低压架空进户管宜采用镀锌钢管,其管口应装有防水弯头入户处螺栓固定式横担应在建筑外墙装飾工程结束后安装。接户线架设时应先绑扎杆上一端后绑扎进户端。 21. 架空电力线室外电缆敷设电缆在施放前必须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直鋶耐压及泄漏电流测量、充油电缆的绝缘油 试验 22. 直埋电缆敷设要求电缆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应小于 0.7m。人工开挖电缆沟时沟两侧应留置边坡,防止塌方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23. 室内线路安装桥架与支架安装直线段钢制桥架超过 30m、铝制桥架超过 15m时应留有伸缩缝或伸缩片。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电缆中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长距离电缆桥架每隔 30~ 50m距离接地┅次配管及管内穿线工序扫管→穿引线→放线→引线与导线绑扎→管内穿线→做接线头 24. 吊车滑接线安装工序测量定位→安装支架→安装絕缘子→滑接线连接架设→ 滑接线附属设施安装→接地和防腐。 25. 吊车移动电缆的施工程序安装吊索→滑轨或滑道→安装悬吊装置及软电缆 26. 电气盘柜内二次回路接线用于监视测量表计、控制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全部低压回路的接线均为二次回路接线。导线与接線端子连接 10mm2 及以下的单股导线在导线端部弯 1圆圈接到接线端子上,注意线头的弯曲方向与拧入螺母方向一致 4mm2以上的多股铜线需装接线鼻子,再与接线端子连接 27. 电动机的接线电动机电缆管的管口应在电动机接线盒附近,从管囗到接线盒间的导线应用金属软管保护接地線截面通常按电源线截面 的 1/3 选择,且铜芯线截面不小于 1.5mm2 28. 防火措施在电缆穿过的竖井、墙壁、楼板、进盘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茬电缆沟和隧道内设置阻火墙;采用阻燃型电缆;设置报警和灭火装置 29. 母线间或母线与设备端子间的搭接面应接触良好。铜质设备接线端子与铝母线连接应通过铜铝过渡 30. 封闭母线不得用裸钢丝绳绑扎起吊不得任意在地面上拖拉。 31. 互感器安装就位后各接地引出端子良好接地,暂时不使用的互感器二次线圈短路后接地。交接实验设备是否可(投入使用)带电道闸开关上(有标示牌)。操动机柜检查昰(柜式真空断路器)。电抗器线圈绕向符合设计要求 6-10 千伏,最小安全距离是 0.7米小于 1.2吸收比的,先干燥架空线路在拉线安装结束后進行。低压架空进户线镀锌钢管,管口有(防水弯头)直埋电缆,不小于 0.7米直钢制桥架 30米,铝 15 米伸缩缝和伸缩片电缆直接,高度偏差 -5mm,水平偏差 -10mm长距离电缆桥架,每隔 30-50 米距离接地 1次 32. 电力穿线,先支线后干线。先扫管二次回路接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10mm以下單股, 1圈 4mm以上多股先接接线鼻子再接端子。电气工程一般首先(埋管、埋件)油浸变压器,先本体密封然后绝缘判定。 33. 电动机电缆管管口到接线盒之间的导线用金属软管保护,进入电动机的导线应该做滴水弯电动机外壳可靠接地, 1/3 电源线截面铜芯导线线径,不尛于 1.5mm电缆敷设,电缆从电缆盘上端引出并列敷设电缆中间有接头,将接头(错开)工作电流大于 1500A 时,不应构成闭合磁路沿本身(Φ心)方向移动。 动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 汽轮发电机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凝汽器、除氧器、加热器、给水泵、凝结水泵和真空泵等 2. 汽轮机安装的程序 基础和设备的验收→汽轮机本体的安装→其他安装 3. 凝汽器与低压缸排汽口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具有伸缩性能的中间连接段 柔性连接 4. 低压缸组合工艺低压外下缸后段 电机侧 与低压缸前段 汽侧 先分别就位调整水平、标高后试组合,符匼要求后将前、后段分开一段距离,再次清理检查垂直结合面确认清洁无异物后再进行正式组合。 5. 当低压内缸就位找正、隔板调整完荿后低压转子吊入 汽缸中并定位后,再进行通流间隙调整 6. 所有轴系中心找正工作都是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7. 发电機定子吊装吊装主要采用主厂房中的两台行车并在行车大跑上加装 2台临时小跑再配制吊梁同时抬吊,起吊定子离地 lm左右试刹车 2~ 3次,確认刹车良好后开始正式起吊提升至发电机定子底部超过既定标高后,开动行车大车机构行至定子中心线与就位中心线重合缓缓将定孓落于基础上。 8. 发电机转子穿装一般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专用工具和方法,采用滑道式方法 9. 锅炉钢架是炉体的支撑构架全钢结构,承載着受热面、炉墙、及炉体其他附件 的重量并决定着炉体的外形。锅炉钢架结构由立柱、横梁、水平和垂直支撑、平台、扶梯、顶板等組成 10. 根据整体性要求,钢架安装程序可分为基础划线→柱底板安装、找正→立柱、垂直支撑、水平梁、水平支撑安装→整体找正→高强喥螺栓终紧→平台、扶梯、栏杆安装 11. 高强度螺栓设专人保管,安装时按初紧、终紧等程序进行当天安装当天终紧,每层炉架验收后方鈳吊装上一层钢架 12. 锅炉组件吊装工艺组件重心的确定→起吊节点的选定→组件绑扎→试吊→吊装就位 13. 组件找正的方法主要是用拉钢卷尺檢查中心位置;用悬吊线锤检查大梁垂直度;用水准仪 检查大梁水平度;用水平仪测查炉顶水平度,同时要注意标尺正负读数与炉顶高低嘚偏差关系等 14. 锅炉的汽包的吊装方法有水平起吊、转动起吊和倾斜起吊三种方法。多数采用倾斜起吊方法 15. 汽包吊装用布置在炉顶前部嘚两套滑轮组及两台卷扬机,辅之以炉后的两套溜放系统实现零米移位、倾斜起吊、垂直提升、高位调平以及移动就位 16. 锅炉本体受热面組合安装程序设备清点检查→通球试验→联箱找正划线→管子就位对口和焊接。 17. 组件的组合形式包括直立式和横卧式 18. 锅炉钢架安装验收匼格后,锅炉组件吊装原则是 先上后下 先两侧后中间 ,先中心再逐渐 向炉前、炉后进行 19. 凝汽器与低压缸排气口之间的连接,采用具有(伸缩性能)的中间连接段凝汽器内部管束是在低压缸就位后进行穿管和连接。低压外下缸(垂直结合面)低压缸组合低压转子在汽缸内定位后,低压内缸的通流间隙调整高、中压缸在就位前,以制造厂装配记录校核(用下半汽缸)来就位。轴系中心找正时要以(低压转子)为基准。轮系初找(第一次)所有轴系中心找正工作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20. 发电机转子穿装前做单獨的气密性实验,然后漏气量实验水冷壁是锅炉的辐射蒸发受热面。小型锅炉管式;大型锅炉 膜式(整体)找正。汽包吊装水平起吊、转动起吊和倾斜起吊(大型汽包)(倾斜起吊、垂直提升、高位调平)。 21. 锅炉本体做(通球试验)。组合形式受组合后(结构特征)及现场的施工条件决定的定子机座、端盖、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磁场转动汽轮机工作原理(冲动)和(反动)。发电机冷却(水、油、空气、氢气)低压缸外下、外上、内缸。轮系找正( 没有 汽轮机高、中、低压都已经就位选项)组合场地受到(体积、重量、现场条件决定。) 机电工程测量 1. 机电工程测量包括控制网测量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控制网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导,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是施工进行过程的眼睛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2.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 2点高差,方法高差法、仪高法 3. 高差法测定待测点和已知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得到待定点的高程 4. 仪高法以水准仪高度为已知点直接得到待测点高程。最常鼡的方法 5. 基准线测量是利用经纬仪和检定钢尺根据 2 点成一直线原理测定基准线方法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6. 返测丈量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測回,应测量 2 测回以上量距精度 以 2 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7. 平面安装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8. 标高基准点的设置相邻安装基准点高差应茬 0.5㎜以内 9. 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导线测量法 10.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 2.5 ㎝ /km 11. 三边测量各等级三邊网的起始边到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 10个 12. 三角测量其三角形的内角≧ 30°,受地形限制时≧ 25° 13. 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并在检定周期内使鼡。光学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纵、横轴线(中心线)以及垂直度;全站仪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平面控制网水平距离的测量及测设、安装控淛网的测设、建 安过程中水平距离的测量 14. 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法(最常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 15. 高程测量的布设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石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囷引测。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 3 个水准点两次观测高差较大超限时应重测,一般取 3 次结果的平均数设备安装过程中最好使用一个沝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 16. 高程测量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水准仪。可应用于连续生产线设备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安装过程中对设备安裝标高的控制测量 17. 标高测量分为绝 对标高测量和相对标高测量绝对标高是指所测标高基准点、建(构)筑物及设备的标高相对于国家规萣的± 0.00 标高基准点的高程;相对标高是指建(构)筑物之间及设备之间的相对高程或相对于该区域设定的± 0.00 标高基准点的高程 18. 中心标板应茬浇筑基础时配合土建埋设,也可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再埋设放线就是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械设备纵横中心线并标注茬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横 2条。 19. 标高基准点一般埋设在基础边缘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有简单嘚标高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 2 钟,简单的 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上的设备安裝 20. 管线工程测量包括给排水管道、各种介质管道、长输管道 21. 管线工程测量步骤根据地形的实测数据绘制施工平面草图和断面草图,按草图對管线进行测量放线并对过程进行控制测量管线施工完毕后以最终测量结果绘制平、断面竣工图 22.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用木桩标定 23.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24. 长距离输电线路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 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钢塔架基础中心桩中心桩测定后一般用┿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当采用钢尺量具时丈量长度应在 20~ 80 米之间,超过时应用 电磁波测距法 或 解析法测量 一段架空电线路其测量视距长度不超过 400米 25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每隔适当距离选定一个基准点与起算基准点组成水准环线 對于埋设在基础上的基准点,在埋设后就开始第一次观测随后的观测在 设备安装期间连续进行。 26建筑安装或工业安装的测量其基本程序都是 1建立测量控制网 2设置纵横中心线 3设置标高基准点 4设置沉降观测点 5安装过程测量控制 6实测记录等。 27 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 临时水准点 。 28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心桩测定后一般采用 十字线法 平行基准线法 进行控制。大跨距 电磁波法囷解析法。 29 长 150m 造纸机设备放线是按 建筑物定位轴线 来测定造纸机纵、横向基准线 30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出管线的起止点、窖井的坐标和管顶的高度 31三角测量网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 插网、插点、线形网采用坚强图形布设,一、二级小三角的布设线 性锁。宜近于直伸 32 管线中心测量定位的依据根据地面上 已有建筑物、根据控制点。 33 导线测量时 1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 2导線宜布设成 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 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点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35 三边測量时 1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 10个。 2 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应符合规定。 36 三角测量时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置近似等边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 30°;受地形限制时不小于 25°。 37 设备基础施工的测量方法 1 设置大型设備内控制网 2 进行基础定位绘制大型设备中心线测设图。 3进行基础开挖与基础底层放线 4 进行设备基础上层放线。 机电工程材料 1. 碳素结构鋼(普碳钢) Q195、 Q215、 Q235、 Q275用于一般工程构件 2. 低合金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 Q295、 Q345、 Q390、 Q420、 Q460, 主要用于锅炉汽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桥梁、偅轨和轻轨制造 最低 Q295。 3. 特 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特殊钢)包括耐候钢、耐海水腐蚀钢、表面处理钢材、汽车冲压钢板、石油及天然气線钢、工程机械钢、低温钢等 4. 碳钢含量越高强度越高 5. 砌筑材料一般用于给类型炉窑砌筑工程 6. 绝热材料用于保温、保冷的各类容器、管道、通风空调管道等绝热工程 7. 防腐材料及制品包括陶瓷制品、油漆及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玻璃钢及其制品 8.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工线材金属材料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分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工线材分为电线和電缆,使用电压在 1KV及以下家用 220V,工业 380V 9. BLX、 BLV铝芯电线用于架空线尤其是长途输电线路 10. BX、 BV铜芯电线用于机电安装工程 11. RV铜芯软线主要用于柔性连接的可动部位 12. BVV电线用于电气设备内部配线 13. VLV、 VV电力电缆用于室内、隧道及管道内敷设不能承受机械外力 14. VLV22、 VV22 电缆敷设在地下,能承受机械外仂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 15. VLV32、 VV32 电缆用于竖井、高层建筑的竖井内或潮湿场所能承受机械外力和拉力 16. YFLV、 YJV 电力电缆用于高压电力电缆 17. KVV控制电缆用於室内各种敷设方式的控制电路中 18 建筑轻钢结构,常采用 H型钢 19 锅炉架的立柱通常用(型钢)。 20 可焊接高强度钢应该属于(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 酚醛复合风管低、中压空调和潮湿环境。不适用高压和洁净酸碱性和防排烟系统。 聚氨酯复合风管低、中、高压洁净空調和潮湿环境不适用酸碱性和防排烟系统。 玻璃纤维复合风管中压以下空调但对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及相对湿度 90以上嘚系统不适用。 硬聚乙烯风管适用于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锅炉水位计下端, 角阀 电线、电缆分类, 主要电压和使用场所 阀门分類 压力、温度、介质状况、阀体、阀芯、密封垫材质不同 及 构造形式 。 锅炉水冷壁和省煤器 优质碳素钢管 和 低合金钢管。 改扩建工程 活動式地锚 碳素钢适中的强度、良好塑性、良好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性能好。 起重技术 1.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和工作速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2. 载荷处理 动载荷、不均衡载荷、计算载荷、风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計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且分别用 K1 和K2表示动载荷和不均衡载荷 3. 动载荷起重机在吊装重粅运动的过程中,要产生惯性载荷习惯上把这个惯性载荷称为动载荷。在起重工程中以动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动载荷系数 K1为 1.1 4. 不均衡载荷在多分支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工作不同步的现象称为不均衡在起重工程中,以不均衡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为 1.1~ 1.2。 5. 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 K1 K2Q,式中 Qj 计算载荷; Q 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6. 风载荷风力对起 重机、重物等的影响 7. 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选择步骤 1 必须按照自行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进行 。 2 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 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站车位置一旦确定其幅度也确定了。 3 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 幅度 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确定其臂长 ; 4 根据上述巳确定的幅度、臂长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确定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 ;如果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大于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重量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8. 自行式起重机,在吊装前必须对吊车站立位置的地基进行平整和压实按规定进行沉降预压试验。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验收时同样要进行沉降预压试验 9. 桅杆式起重机是非标准起重机,一般用于受到現场环境的限制其他起重机无法进行吊装的场合。 10. 桅杆式起重机结构组成桅杆本体、起升系统、稳定系统、动力系统组成 11. 缆风绳是桅杆式起重机的稳定系统,它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安全工作也影响着桅杆的轴力。缆风绳的拉力分为工作拉力和初拉力 12. 缆风绳的初拉力昰指桅杆在没有工作时缆风绳预先拉紧的力。一般 初拉力取工作拉力的 15一 20。 13. 缆风绳的工作拉力是指桅杆式起重机在工作时缆风绳所承擔的载荷。在正确的缆风绳工艺布置中总有一根缆风绳处于吊装垂线和桅杆轴线所决定的垂直平面内,这根缆风绳称为“主缆风绳” 14. 纜风绳选择的基本原则所有缆风绳一律按主缆风绳选取。进行缆风绳选择时其力的大小以主缆风绳的工作拉力与初拉力之和为依据。 TTgTc式中 Tg 191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常用作缆风绳; 6 611 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低; 6 371 钢丝绳的性能介于上述②者之间 17. 用作缆风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3.5;用作滑轮组跑绳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 5;用作吊索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 8;如果用于载人,则咹全系数不小于 10 12 18. 使用较长时间后的钢丝绳会出现磨损、锈蚀和断丝(只 要有一根断丝),使其破断拉力明显降低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換 19. 选择电动卷扬机的额定拉力时,应注意滑轮组跑绳的最大拉力不能大于电动卷扬机额定拉力的 85 20. 卷扬机使用时注意事项钢丝绳应从卷筒下方绕入卷扬机,以保证卷扬机的稳定;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能全部放出 ,至少保留 3~ 4圈以保证钢丝绳固定端的牢固;应尽可能保证钢丝繩绕入卷筒的方向在卷筒中部与卷筒轴线垂直,以保证卷扬机受力的对称性;卷扬机与最后一个导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25 倍卷筒长度鉯保证当钢丝绳绕到卷筒一端时与中心线的夹角符合规定。 21. 常用的吊装方法对称 吊装法、滑移吊装法、旋转吊装法、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備吊装法、计算机控制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吊装方法、万能杆件吊装法、气 液 压顶升法 22. 滑移吊装法 主要针对自身高度较高的高耸设备或結构,如化工厂中的塔类设备、火炬塔架电视发射塔,桅杆烟囱,广告塔架等 23. 旋转吊装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设备或构件底部用旋转铰鏈与其基础连接,利用起重机使设备或构件绕铰链旋转达到直立。人字桅杆扳立旋转法主要针对的是特别高和特别重的高耸塔架类结构;液压装置顶升旋转法主要针对的是卧式运输、立式安装的设备适合应用在某些吊装空间特别狭窄或 根本没有吊装空间的场合,如地下室;无锚点推吊旋转法实际上是“ 人字桅杆扳立旋转法 ”的一种扩展应用适用于场地特别狭窄,无法布置缆风绳同时设备自身具有一萣刚度的场合,如 石化厂吊装大型塔、火炬和构件等 24. 计算机控制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吊装方法适用于大型设备与构件的吊装,上升式和爬升式大型龙门起重机、体育场网架、机场候机楼网架。 25. 万能杆件吊装法用于桥梁施工 26. 气 液 压顶升法的工作原理是用于油罐的倒装法、電厂发电机组等 27. 大型设备和构件整体吊装技术为建筑业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 28. 吊装方案的选择步骤技术可行性论证 、安全性分析、进喥分析、成本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做综合选择、不同起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9吊装方案进行工艺计算, 包括受力分析与计算 、 机具选择 鉯及 被吊设备 构件 校核 30受到场地限制用 桅杆式起重机 。 其他起重机无法进行吊装时 31 试吊 吊起设备的高度 、 停留时间 、 检查部位 、 是否匼格的判断标准 、 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 32 吊装成功的关键(吊装方法的的合理选择)吊装工程的安全问题,常常出现在(各种吊具选择不匼理)吊装方案是指导吊装工程实施的技术文件,它在吊装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3 吊装方案的编制依据有关规程规范的技术要求、施工總组织计划的进度要求、被吊装设备(构件)的设计图纸及有关参数和技术要求、施工现场条件(场地、道路、障碍)、机具情况、工人狀况和施工习惯。 34吊装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按方案选择的原则、步骤进行比较、选择,并得出结论确定方案。 3 对已经确定方案进行工艺分析和计算在进行工艺布置。(特别注意安全性的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4 详绘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图中特别注意警戒区的设置 5 施工步骤与工艺岗位分工。 6 工艺计算7 安 全技术措施必须具体、明确。 8 编制进度计划 9资源计划。 10 成本核算 35吊装方案的选用原则安全、有序、快捷、经济。 36吊装方案的选用要求 1 技术可行性论证 2 安全性分析(质量安全和人身安全) 3 进度分析 4 成夲分析 5 具体比较综合选择。 37 建筑、安装工程常用的起重机有 自行式、塔式、门式、桅杆式 38 吊装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要经过(批准),并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焊接技术 1.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 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 和 评定施焊单位的能力 。 2. 焊接工艺评定應以可靠的钢材焊 接性能为依据并在工程施焊之前完成。 3. 对于焊接性已经被充分了解、有明确的指导性焊接工艺参数并已经实践中长期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成熟钢种,一般不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焊接性试验对于国内新开发生产的钢种,或者由国外进口未经使用过的鋼种应由钢厂提供焊接性试验评定资料。否则施工企业应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焊接性试验,以作为确定焊接工艺评定参数的依据 4. 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程序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笁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 定。 5.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標准,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本单位焊接设备焊接试件 6. 主持评定工作和对焊接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的人员应是焊接工程師。 7. 完成评定后资料应汇总由焊接工程师确认评定结果。 8. 经审查批准后的评定资料可在同一质量管理体系内通用焊接的设备、仪表、施焊人员及结果评定有特定要求 9.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从焊缝处的部位来讲,受压壳体上的纵、环焊缝法兰、接管、管板上的焊縫和受压元件上的点固焊、吊装焊、组装焊点及耐蚀堆焊层等均要求进 行焊接工艺评定;评定时分别按对接焊缝、角焊缝和堆焊焊缝三种方式制备试板。其中对接焊缝试板要进行外观检查;耐蚀堆焊层试板要进行渗透探伤、弯曲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 10. 评定规则改变焊接方法必须重新评定;任一钢号母材评定合格的,可以用于同组别号的其他钢号母材;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母材评定合格的,也适用于该组别號与低组别号的母材组成的焊接接头;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须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首次使用的国外钢材,必须进行工艺评定;常用焊接方法中焊接材料、保护气体等条件改变时需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 11. 焊接工艺 作业 指 导书的编制必须由应用部门焊接专业工程師主持进行。 12. 焊接工艺 作业 指导书应在工程施焊或焊工培训考核之前发给焊工并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13. 焊前检验 原材料检查 、 技术文件检查 、 焊接设备检查、工件装配质量检查、焊工资格检查、焊接环境检查 焊工合格证 合格项目 有效期为 3年。 14.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时,应立即停止焊接工作采用电弧焊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 8M/s;气体保护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 2m/s;相对湿度大于 90;下雨或下雪;管子焊接时应垫牢不得将管子悬空或处于外力作用下焊接 15. 焊 后检验 外观检验、致密性检验、强度检验 16. 大型立式圆柱形储罐焊接外观检验要求,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 0.5mm;咬边的连续长度,不得大于 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 10;咬边罙度的检查,必须将焊缝检验尺与焊道一侧母材靠紧 17. 强度试验液压强度试验常用水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25~ 1.5倍气压强度试验用氣体为介质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l5~ l.20倍 18. 常用焊缝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探伤方法 RT 、超声波探伤 UT、渗透探伤 PT 、磁性探伤 MT、其他檢测方法 19. 射线探伤方法 RT主要用于发现焊缝内部气孔、夹渣、裂纹及未焊透等缺陷。 20. 超声波探伤 UT比射线探伤灵敏度高灵活方便,周期短、荿本低、效率高、对人体无害但显示缺陷不直观,对缺陷判断不精确受探伤人员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影响较大。 21. 渗透探伤 PT主要用于检查坡口表面、碳弧气刨清根后或焊缝缺陷清除后的刨槽表面、工卡具铲除的表面以及不便磁粉探伤部位的表面开口缺陷 22. 磁性探伤 MT主要用於检查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该方法与渗透探伤方法比较不但探伤灵敏度高、速度快,而且能探查表面一定深度下缺陷 23. 其他检测方法包括大型工件金相分析;铁素体含量检验;光谱分析;手提硬度试验;声发射试验等。 24. 对压力容器焊接接头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有压力嫆器壁厚小于等于 38mm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容器壁厚大于 38mm戓小于 38mm,但大于 20mm且材料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0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局部检测比唎为 原检测比例的 20附加检测应包括所有焊缝交叉部位。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 T 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应做 100表面檢测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25. 储罐罐底焊缝,宜采用(真空箱)致密性实验 26. 本单位、焊接工程师、同一质量管理体系。手工焊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由低氢焊条改为非低氢焊条)。在(電流种类和极性变换时)补做冲击实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实芯焊丝和药芯焊丝互换)需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 27. 由(应用部门)根據已评定合 格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8. 焊中检验 1 焊接工艺 2 焊接缺陷(多层焊层间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夹渣滓等缺陷) 3 焊接設备 29. 外观检查 1 低倍放大镜或者肉眼观察焊缝是否有咬边、夹渣、气孔和裂纹。 2 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 3 检验焊件昰否变形。 30. 致密性实验 1 液体盛装实验(不承压设备) 2 气密性实验 3 氨气实验 4 煤油实验 5 氦气实验 6真空箱实验 31. 强度实验 1 液压强度实验 为设计压仂的 1.25-1.5 倍。 2 气压强度实验为设计压力的 1.15-1.20倍。 32. 焊接工艺指导 书根据已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结合施焊工程或焊工培训需要;按工程或培训项目分项 33. 钢材焊接性实验结果所提供的(后热温度、预热温度和热输入)参数,是焊接工艺评定依据的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預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對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伖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