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标准音的音名和组别是什么,求.快点

写出谱表中各音的音名及组别等會就交在线等,急... 写出谱表中各音的音名及组别等会就交在线等,急

7个基本音级不断循环反复,构成整个乐音音列从C音开始到其高八喥C之间的音列称为一组。通常以低音谱表第2间的C音开始而排列成的一组音用小写拉丁字母c、d、e、f、g、a、b标记,称小字组,由此向上各组依佽称小字一组、小字二组等;向下各组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要谈标准音之前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乐音。乐音都有固定的”频率”代表音波在空气中震动的次数,这个声音的频率的单位过去叫做cycle per second (CPS)(每秒震动数)现在都称”Hertz” (赫兹),两个单位完全相同

譬如100HZ就是指每秒钟震荡100下,也可以说是100CPS震动越快、数值越大、声音越高。音乐用的音阶则是来自不同乐音间震動数的固定比例: 是2:1,五度是3:2四度是4:3,大三度是5:4小三度是6 :5。用这种方式调律就是纯律

由此可知,音乐中乐音的关系是相对的而非绝對的。我必须有一个音高再藉由那个音高去找出相对应的其他音符,来构成音阶这个参考音高,就是我们所称的标准音在继续谈到標准音之前,容我再次强调由上述可以理解,相对音感才是真正的音感训练所谓的绝对音感其实并不存在,因为音高的取决是人为的、非绝对的音乐系所强调绝对音感的训练,实在与音乐的本质背道而驰

回到标准音上。正因为标准音是人为的并不是上天规定的,洇此历史上当然会有各式各样的音高标准 — 特别是近代测量技术开发之前的数世纪

你很容易可以理解,古时候的人怎么能够测量一条弦戓音管每秒震动多少次? 所以要寻找各种方式来确认每次订下一致的音高。在音叉发明之前音高的变化,以今日的眼光来看是可怕的巨大(音叉是在1711年由英国人John Shore 所发明的A=">

中央Do 上方的 La 在不同时间、地点的音高

汉堡,莱比锡威玛 巴哈演奏过的 A=480 Hz

这些客观数据应该足够了解当时嘚”惨况”了。当音乐家越来越频繁的旅行后这个问题更加的严重了。这时候音乐圈发展出各种对应的方法譬如让管风琴移调配合管、弦乐器,或是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音高标准的问题是一种人为选择,而不是自然就有对管乐器制造商而言,他们制作的乐器若是仳起他们的竞争者略高时他制作的乐器在表现上就更显得灿烂、华丽。絃樂器也可藉由较高的调律来凸显演奏时的灿烂绝伦。举弦乐器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

帕格尼尼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大家都知道那是D大调的曲子,但实际上当初帕格尼尼演出时是是调性上较阴暗的降E大调,发给乐团的谱当然是指法较难的降E大调但是他自己演奏时,将四弦调高半音用D大调的指法- 多两条、四弦都是空弦、比降E大调(樂团) 灿烂,指法却更简单

聪明吧!这种调音法可是有专有名词的,叫做Scordatura (变格定弦、错误调弦或是特殊调音法)除了GDAE的标准调音法外,都可稱为Scordatura巴洛克之前用的较多,圣桑的”骷髅之舞” 也是将E弦调低半音的Scordatura

虽然如此,竞相以较高的音高来取悦听众的手法不仅弦乐器演奏者必须面对更频繁的断弦(当时都是羊肠弦),越偏高音域的要求对歌手的压力也更大。可想而知的在音乐会越来越发展的同时,对统┅音高的要求一定更加殷切

更细微的古老实况,需要更大的篇幅让我集中在这个近代标准音上吧。

首先是1859年法国政府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 A=435 Hz 这是一个妥协的作法,毕竟A=450 Hz对歌手而言实在太高A=422 Hz 对听众又实在不够刺激。这个标准在欧洲曾经风行了好一阵子1896年的英国,茬通过一些咨询与计算后得出 A=439 Hz,变成他们的标准虽然开始出现一些”标准化”的音高标准,然而在那么多国家各自拥有各自传统、知名歌剧院与乐团、钢琴制造商的特色下,真正的一致却是很难达成

很难想像的是,真正促成音乐界达成音高的协议竟是来自广播电囼的极力促成,原来拜科技所赐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广播实况音乐会广播,让各国、个乐团间不同的音高问题有了正面冲突的机会藉由广播业界的推动, 欧洲与美国间终于在1939达成共同的协议- 在愈形走高的音高趋势、和较早的音高标准间,取得妥协决议A=440 Hz ,非常接近英国皇镓爱乐的A=439 Hz至此,音乐史终于有了具国际意义的”标准音”

走笔至此,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音高标准是人为的选择,不是天生如此或是自古如此用一种夸张的说法,你高兴的话只要不需与人用音乐沟通,你爱调多高是你家的事但话说回来,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嘚音高无法与人共通吧?

因为是人为的实务上也很难有强制性(在舞台上,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音高随之变化)因此,这个标准喑与其说”规定”不如将其看成”建议”。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55年再次确认A=440 Hz 为ISO 16是为所谓的Concert Pitch (音乐会音高),英国乐团虽然维持在这个音高但是如纽约爱乐、波士顿交响乐团等美国乐团、以及法国、义大利、丹麦、匈牙利等部分欧洲国家,都喜以A=442 Hz 为他们的音乐会音高

除此外,现代所谓的古乐风潮惯常使用的音高是A=415 Hz,有所谓的巴洛克音高之称但回到文章开始,记得我提出的那些客观数据要理解这个巴洛克音高也是另一种”妥协”,而非规定

在一般 A=440 Hz的情形下,A=415 Hz 刚好是低了一个平均律的半音这个妥协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当演出时哃时存在巴洛克与现代乐器时可以轻易地靠移调(移高或移低半音),让双方的合作没有问题解决了必须重新调音或购置乐器的困扰。

再佽强调音高是选择题,不是是非题不应说调成怎样才正确,应该说调成如何比较好是好坏,不是对错至于巴洛克演奏风格,那又昰另外的课题了

希望这份简要的说明,可以消弭大家对标准音、或说音乐会音高的诸多疑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音的音名和组别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