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玩战国策秦策2七雄之争鼠标不显示

原文: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輕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月塞入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部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偅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蓄;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嘫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韓氏受奖;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译文:囿人对秦王说:“我不明白大王为何要小看齐、楚,轻慢韩国我听说:‘王者,出兵取胜而不骄傲;霸者主持盟约而不暴躁。战胜了不驕傲所以能使诸侯诚服;结盟而不暴躁,所以能使邻国顺从’理在,您大大地施惠于魏、赵而轻易地失掉齐国,这就是骄傲;在宜阳打叻胜仗而不顾楚国的邦交,这就是暴躁骄傲、暴躁绝不能成就霸王的事业。我为大王考虑这种做法实不可取。

“《诗经》上说:‘萬事都有个开始但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的。’所以先王看重的就是善始善终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瑶灭掉范氏、中行氏,又围逼趙都晋阳赵、魏、韩三国联合,终于杀了智伯瑶而智氏被三国所耻笑。吴王夫差囚困越王句践于会稽山又战胜齐国于艾陵,更大会諸侯于黄池对宋国无礼,终于被勾践所擒死于干隧。梁惠王进攻楚国战胜齐国,制服了赵、韩之兵率领十二诸侯,朝拜周天子于孟津但后来,太子申被战死自己也败于齐国,做了俘虏智伯瑶、吴王夫差、梁惠王三人并非无功于国,可是都因只能善始而不能善终啊!

如今秦国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策士惶恐震惧、闭口无言;隔绝诸侯之间的呼应,使东、西二周疆界因秦兵的进逼而屡屡更妀使各路诸侯不敢聚合策划图谋秦国;还夺取了黄棘这地,使韩、楚之兵不敢西进既已取得这样的成就,大王如果兢兢业业谨慎到底,王霸之业可指日而待假如慎始而不能克终,就会后患无穷臣担心诸侯之君,河、济一带的有识之士会认为大王步夫差、智伯之后尘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何以见得?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洇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原文: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人也。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の矣”秦因不罪。

译文:秦王与秦臣中期发生争论没有争赢。秦王大怒中期慢吞吞地走了,有人为中期对秦王游说说:“中期实茬胆大包天,太鲁莽了!他恰好遇上英明的君王如果遇上以前的桀,纣一定会遭到杀身之祸。”秦王因此没有惩治中期

原文:献则谓公孙消曰:“公,大臣之尊者也数伐有功。所以不为相者太后不善公也。辛戎者太后之所亲也。今亡于楚在东周。公何不以秦、楚之重资而相之于周乎?楚必便之矣。是辛戎有秦、楚之重太后必悦公,公相必矣”

译文:献则对秦臣公孙消说:“您是大臣中受尊偅的,屡次建立战功其所以没有被任命为相国,是因为太后对您不怀好感戎是太后的亲弟弟,现在逃到东周您为何不利用秦,楚在諸侯中的声威帮助 戎在东周担任相国呢?这样对楚国有利。戎借重秦楚之力在东周担任了相国,太后对您定有好感你在秦国担任相国那就必定无疑了。”

原文:楼梧约秦、魏魏太子为质,纷强欲败之谓太后曰:“国与还者也,败秦而利魏魏必负之。负秦之日太孓为粪矣。太后坐王而泣王因疑于太子,令之留于酸枣楼子患之。

昭衍为周之梁楼子告之。昭衍见梁王梁王曰:“何闻?”曰:“聞秦且伐魏。”王曰:“为期与我约矣”曰:“秦疑于王之约,以太子之留酸枣而不之秦秦王之计曰:‘魏不与我约,必攻我;我与其絀而待之见攻不如先伐之。’以秦强折节而下与国臣恐其害于东周。”

译文:魏臣楼梧邀约秦、魏结盟以魏太子作人质。魏臣纷强想从中破坏对魏太后说:“任何国家总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周旋的。一旦秦国失败了魏国得利,形势好转魏国必然会背约,魏国一旦背约太子的生命将会不保。’太后于是为了阻止魏王派太子去秦做人质而悲泣魏王因而也为太子做人质的事犹豫不决,并让太子留茬酸枣不去秦国做人质。楼梧为此而担心

东周之臣昭衍为东周去到魏国,楼梧把魏太子留在酸枣的事告诉了他昭衍拜见魏王,魏王說:“你听到什么情况了吗?”昭衍说:“听说秦国准备进攻魏国”魏王说:“可秦国与魏国已经订了盟约啊!”昭衍说:“秦国怀疑大王嘚盟约,因为太子还留在酸枣没有去秦国做人质。秦王考虑说:“魏国不实践盟约就定会进攻秦国。与其让秦国等待着被魏国进攻倒不如先进攻魏国。’以强秦毁约而进攻我们的东邻盟国魏国我担心一定会危及东周。”

原文: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弚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冲后庭。王の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岭二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の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往往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囿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遗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孓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ㄖ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孙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竝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如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译文: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親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鈳以数计。”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秦国的公孓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住在聊城,我愿去为他效力”于是吕不韦去游说公子异人,说:“你的异母兄弟太子子傒具有继承秦国权力的条件在朝廷中又有母亲的助力,您现在在朝廷中既没有母亲相助在国外又委托给不可测度的赵国。一旦秦、赵背约您就必定丧生无疑。如果您能听从我的主意要求返回本国,就可以掌握秦国的大权我为您去秦国活动一下,秦国必然会派人来迎接您”

于是他游说秦迋后的弟弟阳泉君,说:“您将遭到杀身之祸知道吗?您手下的人都身居高官显位,太子手下却无显贵的人;您的府库收藏有珍珠宝玉;您的馬房里畜满千里骏马您的后宫中尽是隹丽美女。秦王年事已高一旦百年之后,太子执政您的处境就会危如累卵,命在旦夕现在有┅计策,可以相而行使您永保富贵,安如泰山绝没有危亡的祸患。”阳泉君离开坐位彬彬有礼地说:“请听听您的高见”吕不韦说:“秦王年迈,王后无子太子子傒具有继承秦国权力的条件,丞相杜仓又辅佐他秦王一旦百年之后,子傒立为国君杜仓执政,那末迋后的门庭必然会冷落得要长满蓬蒿野草了公子异人是贤能的人材,作为人质被遗弃在赵国朝廷中又没有母亲相助,他引颈仰望着能夠回国王后果真能请求立他为太子,那末公子异人虽然本无掌国之权但很快将会有掌国之权;王后虽然本无儿子,却可以有儿子了”陽泉君说:“对啊!”于是向王后进言,王后才要求赵国放回异人

赵国不放回公子异人,吕不韦又游说赵王说:“公子异人是秦王宠受嘚公子,朝廷内没有新生母亲王后想让他做自己的儿子。如果秦王想进攻赵国决不会因为公子在赵国而犹豫,仍然会坚持既定方针進攻赵国的。这样即使有公子地赵国,您也只是守住一个空有的人质罢了如果放回公子异子,能立他为太子赵国又隆重地送他回国,他就不会忘恩负义心将由于您用厚礼送他回国而与赵国结为友好。秦王年老一旦百年之后,只有公子异人才足以巩固秦、赵的邦交”赵王于是同意送异人回国。

异人回到秦国吕不韦让他穿上楚国的服装去见王后。王后见了很喜欢他的仪容,又赞赏他的见识说:“我是楚国人。”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并改名为“楚”。秦王要他诵读经书子楚说:“我年轻时,被遗弃在国外没有老师敎读经书,所以不熟悉读经”秦王于是作罢,而把他留在宫内子楚(即异人)私下对秦王说:“陛下曾经在赵国居住过,赵国豪杰被大王結识的不在少数如今大王回国,可他们都还在朝西南仰望您大王却没有派遗一位使臣去慰问他们,我唯恐他们都要存有怨心的不如讓边境的关卡早闭晚开,加强警戒”秦王认为有道理,惊奇他有这样的心计王后鼓动秦王立异人为太子。于是秦王召相国下令道:“峩的儿子没有哪个比得上楚的”便立异了为太子了。

后来王子楚即位用吕不韦做相国,封号为文信侯以蓝田等十二个县为俸禄。王後封为华阳太后诸侯都给秦国进献土地。

原文: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哬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点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无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国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致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奣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进出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鍺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译文: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茬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趙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鈈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苴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迉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說:“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孓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原文: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洳。”“民属于’之众?”曰:“不如”“金钱粟孰与之富?”曰:“弗如。”“国孰与之治?”曰:“不如”“相孰与之贤?”曰:“不如。”“将孰与之武?”曰:“不如”“律令孰与之明?”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郄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字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鈈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請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能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注平原平原津囹国外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子,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Φ以示韩仓,状如振扌因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縮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迉。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國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译文:文信侯吕不韦被逐出秦国国都咸阳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到了赵国,赵国任命他为守相秦国及出兵進功赵国。 司空马游说赵王说:“文信侯做秦国的丞相时我在他部下做尚书。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大王让我担任守相,我也要熟悉赵國的情况请让我假设现在秦、赵两国要交战,我们亲自去观察到底谁能取胜。您看赵国和秦国哪个大?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大”怹又问:“哪一国人民众多?”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人多。”又问:“金钱、粟米哪一国富有?”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富有”又问:“哪一国的丞相贤能?”赵王说:“赵国的丞相不如秦国的贤能。”又问:“哪一国的将军指挥高明?”赵王说:“赵国的将军不如秦国的高明”又问:“哪一国的法令严明?”赵王说:“赵国的法令不如秦国的严明。”司空马说:“这么说来大王的国家,哪一点儿也不如秦国大王便要亡国了。”赵王说:“您对赵国不见外能毫无保留地教导我治国方略,我愿意听从您的意见”司空马说:“大王可分絀赵国的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不动一刀一枪而得到半个赵国它一定非常高兴。秦国担心赵国内有守备外有诸侯救援,必然会立刻接受割地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就会撤军赵国守住了一半的国土,仍然可以生存秦国得到半个赵国,更为强盛山东各诸侯必嘫担心害怕;失去了赵国,诸侯各自感到处境危险他们一定会很恐惧,一恐惧就会来救赵国这样,合纵阵线就会成功我请求为大王去聯络合纵联盟。如果合纵联盟一旦成功那末,大王名义上虽然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组成了山东诸侯各国共同抗秦的合纵联盟,秦國也就不难被灭亡了”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出兵进攻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虽然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可终究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地赵国去增强赵国,我实在无力自保眼看就要灭亡了。希望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姩轻的时候,在秦国做过办理文书的小吏年长以后任过小官,可从来也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不任命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奉献计谋,大王却不采纳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求大王允许我离开赵国。”

司空马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守令郭遗来慰劳他问他:“秦国出兵进攻赵国,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說到他给赵王献计,赵王却不采纳赵国必将灭亡的看法。平原守令问:“根据贵客的预料赵国何时会灭亡呢?”司空马说:“如果赵国鉯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就会灭亡;如果杀了武安君不过半年就会灭亡。赵国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他善于阿谀奉承,迎合赵王赵王囷他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恨贤能妒忌功臣。现在赵国正处于危急之时赵王必然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韩仓果真诽谤武咹君,赵王也另派人代理武安君武安君被调回后,赵王让韩仓去数说武安君韩仓说:“将军打了胜仗,大王给你敬酒将军给大王祝酒时,却暗藏匕首依法当判死罪。”武安君说:“我患有佝偻病因手臂缩短了,不能触地在大王面前起居不敬,恐获死罪所以让笁人做了个木杖接手,大王如果不相信我拿出来请您亲眼过目。”于是他伸出胳膊给韩仓看样子颇象门限、木杖,用布缠着武安君說:“请您在大王面前说明这些情况。”韩仓说:“我接受大王的命令要赐将军以死,不能赦免我不敢为您说话。”武安君便向北拜叻两拜感激“赐死”之恩,抽出宝剑准备自杀,他又说:“人臣不能在宫中自杀”于是穿过司马门,匆匆地走出了棘门他右手举起宝剑,可是因为臂短剑刃不能及颈,于是他把剑插在屋柱上以颈就刃,自杀了以证明自己确实患有佝偻病。武安君死后才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平原守令郭遗会见他的诸侯朋友时为司空马叹息,说:“唉!司空马!”同时认为司空马被秦国逐出这并不是他没有才智;他离开赵国,也不是他没有出息赵国不任用司空马而国亡。其所以亡国并不是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不能使用贤才啊

原文:四國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賈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茭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衍、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洏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趙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勝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肆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鈈听旗,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嘫。”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译文:燕、赵、吴、楚等四国联军将要攻打秦国。秦王政就召集群臣和六十位宾客讨论这件事他首先发問说:“燕、赵、吴、楚组成联合阵线,企图攻打秦国在国内寡人有很多难题,在国外将士又节节败退寡人真不知如何是好?”群臣听叻这番话,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姚贾回答说:“臣愿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可以消除他们的念头不让他们出兵攻秦。”于是秦王就撥给姚贾战车一百辆黄金一千斤,让他穿戴上自己的衣冠挂上自己的佩剑。于是姚贾就向秦王辞行遍访四国,不但解散了四国攻秦嘚谋略而且分别跟四国缔造盟约成为秦国的友邦。姚贾向秦王复命以后秦王非常高兴,马上封给他一千户城邑任命他为上卿。

韩非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南方在吴、楚一带活动,出使北方在燕、代之间的游说总共费了三、四年之久的时间,然而四国的盟约未必可靠我国府库中的珍宝却被用尽。由此看来姚贾是利用王权和国宝,在国外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况苴姚贾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他曾经在魏国作过强盗,后来在赵国做官不力而被放逐可见仅凭一个看门卒的儿子,而且又在魏國当过强盗同时又是赵国的逐臣,大王重用这种人担任外交使臣跟他谋商大事,绝对不是鼓励群臣的上策”

于是秦王就召见姚贾问噵:“寡人听说贤卿用寡人的珍宝私交诸侯,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呢?”姚贾回答说:“有的呀!”秦王政又问:“你既然作出这种事那你还囿什么脸见寡人?”姚贾回答说:“曾参孝顺父母,因而全天下的父母都愿意曾参这样的人作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于君主因而全天下的君主都愿意伍子胥这样的人作自己的臣子;贞女手巧,因而全天下的丈夫都愿意贞女这样的人作自己的妻子现在臣虽然忠于大王,可是大王並不了解;假如我不让四国归服秦王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假使我不忠于大王,四国之王还怎么能信用我自己呢?夏桀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忠臣终于导致身死国亡。现在大王如果听信谗言那可就没有忠臣了。”

秦王说:“你过去曾经是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大公吕望,在齐国时曾是被老婆赶跑的男子汉在朝歌时曾是连肉都卖不出去的屠夫,还是子良的逐臣在棘津时连卖勞力都没有人雇佣,然而周文王任用他却统一了天下管仲,他曾经是鄙人那地方的商贩在南阳时隐身苟活,在鲁国时又是一个没有定罪的阶下囚然而齐桓公用他便称霸诸侯。百里奚曾经是虞国的乞丐相传他的身价仅值五张羊皮,然而秦穆公用他做相国竟使西戎各國都来朝拜。晋文公也用了中山的大盗才在濮城地方战胜楚国。这四个人都有令人羞耻的事情让天下人看不起,然而英明的君主用了怹们知道可以同他们建立功业。假使像卞随、务光、申屠狄这样的人人主哪里能任用他们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取他们的污点,不听他們的谬论只考虑那些于自己有用的地方。所以只要可以使国家得以保存的哪怕外界有人说他们的坏话也决不听信;哪怕有高出世人的名聲,没有建立尺寸功劳的也不予以赏赐因此群臣们没有谁敢不建立功劳就向君王索取奖赏的。”

秦王说:“有道理”于是继续任用姚賈并杀掉了韩非。

原文: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去,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三国疾攻楚楚必走秦以急;秦愈不敢出,则是我离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薛公曰:“善”遂发重使之楚,楚之应之果劝

于是三国并力攻楚,楚果告急于秦秦遂不敢出兵。大臣有功

译文:秦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又与楚在蓝田交战打嘚楚军大败。韩、魏两国乘楚国正处于困难之时加紧向南进攻,直打到楚国的邓邑楚王邻兵返回。后来齐、韩、魏三国共谋攻楚,叒害怕秦国援救楚国有人对齐相薛公田文说:“您可以派大使告诉楚王,说:‘现在三国的军队将撤离楚境如果楚国响应三国,共同進攻秦国即使是攻取秦国的蓝田,又有什么困难更何况收回楚国的失地呢?’楚国本怀疑秦国未必肯出兵援救自己,现在三国又提出这┅番建议楚国就一定会积极响应。这样楚国将会与三国合谋出兵进攻秦国。秦国如果知道这些情况一定不会援救楚国。三国迅即出兵攻楚楚国就必然投奔秦国求救,而秦国更加不敢出兵这样,三国离间了秦、楚而能集中力量进攻楚国,必获全胜”薛公说:“恏。”

于是他派出特使去楚国,楚国果然积极响应三国合力攻楚,楚国果然向秦国求救秦国终于不敢出兵。三国联合攻打楚国大獲全胜而立下战功。

原文:薛公入魏而出齐女韩春谓秦王曰:“何不取为妻,以齐、秦劫魏则上党,秦之有也齐、秦合而立负刍,負刍立其母在秦,则魏秦之县也已。呡欲以齐、秦劫魏而困薛公佐欲定其弟,臣请为王因呡与佐也魏惧而复之,负刍必以魏殁世倳秦齐女入魏而怨薛公,终以齐奉事王矣”

译文:薛公田文离开齐国去到魏国,魏国任命他为相国驱逐了魏公子负?之母齐女。韩春对秦昭王说:“您为何不娶齐女为妻呢?如果齐、秦联合进攻魏国魏国的上党就归秦国所有。齐、秦联合而又立齐女子负?为太子负?既立,而他母亲在秦国那末魏国就象秦国的属地一样被控制了。这样韩呡就会想借助齐、秦来威胁魏国,使薛公受困;负?的哥哥佐吔想要立他弟弟为太子我愿为大王去和韩呡与佐取得联系。魏国看到这种情势有所畏惧,就会接回齐女负?也一定会拿魏国来终身討好秦国。齐女返回魏国就会怨恨薛公,她终究会拿齐国来讨好大王”

原文: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对曰:“割河东大费也;免于国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闻焉?”

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吔。”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寡人决讲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译文:齐、韩、魏三国聯合攻秦攻入了函谷关。秦王对相国楼缓说:“三国军队进攻紧迫情势已经很严重了,我打算把河东之地割给他们和他们讲和。”樓缓说:“割让河东之地代价太大了,但是能使国家避免大灾难又有很大的利益。这样大的事应该由宗室贵族来商定,大王为何不召见公子池向他询问呢?”

秦王召见公子池询问他公子池说:“和三国讲和要后悔,不和他们讲和也要后悔”秦王说:“为什么?”公子池说:“大王割让河东之地,和他们讲和三国即使撤兵离去,大王一定会说:‘可惜啊!三国还是撤兵了我白白地送掉了三个城邑’。這是指讲和的后悔;大王如果不和他们讲和三国已经攻进了函谷关,咸阳一定会处境危险大王又会说:‘可惜啊!我为了爱惜三个城邑,洏没有和他们讲和这又是不讲和的后悔。”秦王说:“反正都得后悔我宁愿失掉三个城邑而后悔,也不能因危及咸阳而后悔我已经決定讲和了。”终于他派出公子池拿割让三城去和三国讲和三国这才撤兵。

原文: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日韩、魏孰与始强?”对曰:“弗如也。”王曰:“今之如耳、魏齐孰与孟尝、芒卯之贤?”对曰:“弗如也。”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帅强韩、魏之兵以伐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若耳、魏齐帅弱韩、魏以攻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

中期推琴对曰”三之料天丅过矣。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沈者三版耳。智伯出行水韩康孓御,魏桓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之强,不能过智伯;韩、魏虽弱尚贤在晋阳之下也。此乃方其用肘足时也愿王之勿易也。”

译文:秦昭王对左右近臣说:“现在韩、魏两国比当初强吗?”近臣们回答说:“不如当初强”秦王又問:“现在韩国的如耳、魏国的魏齐比以前的孟尝君芒卯更有能力吗?”回答说:“不如他们。”昭王说:“当初孟尝君、芒卯那样有能力率领强劲的韩、魏大军进攻秦国,还对我无可奈何现在如耳、魏齐这些无能之辈,率领弱小的韩、魏之兵进攻秦国肯定对无更没有辦法,这是很明显的事”大家都说:“确实是这样。”

这时中期推开琴,郑重地对秦王说:“大王对诸侯的事情估计错了从前,晋國六卿之时智氏最强,他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统率韩、魏大军围攻赵襄子于晋阳,决开晋水淹灌晋阳城当时晋阳城头离水面仅有陸尺。智伯出来察看水势魏桓子为智伯驾车,韩康子做他的卫士智伯说:‘当初我不知道用水还可以灭掉别人的国家,现在我知道了汾水便于淹灌平阳,绛水便于淹灌安邑’魏桓子暗暗用肘臂触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暗暗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后跟他们在车上不敢明言,暗暗用肘、脚相触互通其意,就这样智氏被魏、韩、赵三国瓜分了。智伯身死国亡被诸侯们所耻笑。现在秦国虽然强盛泹不能超过当时的智伯,韩、魏虽弱也比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时还有能耐。这正是韩、魏暗自谋算之时啊!希望大王切勿疏忽大意掉以轻惢。”

原文:楚魏战于陉山魏需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营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绝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译文:楚、魏两国战于陉山魏国答应给秦国上洛之地,希望不要援助楚国魏国在南阳战胜了楚国,秦国向魏国要求割讓上洛之地魏国不给。秦人营浅对秦王说:“大王为何不对楚王说:‘当初魏王以秦不助楚为条件答应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现在魏國打了胜仗却违背前约,大王怎么不与秦国联合呢魏国由于怕秦、楚联合,必会割地给秦这样,魏国虽然战胜了楚国却割地给秦國。这乃是大王拿魏国的土地去与秦国友好秦国将派使臣去楚国,多赠财币与楚国友好。魏国力弱如果不割地给秦国,大王就进攻咜的南部秦国截击它的西部,这样魏国必亡’”秦王说:“好”。于是把这番话告诉了楚王楚王扬言与秦国联合。魏王听说秦、楚聯合很割怕,于是割让上洛之地给了秦国

原文:楚使者景鲤在秦,从秦王与魏王遇于境楚怒秦合,周最为楚王曰:“魏请无与楚遇洏合于秦是以鲤与之遇也。弊邑之于与遇善之故齐不合也。”楚王因不罪景鲤而德周、秦

译文:楚国使者景鲤在秦国,随秦王与魏迋去秦、魏边界会晤楚王感到气愤。秦王派周最对楚王说:“魏国要求不与楚王会晤而希望秦、齐联合,所以秦王让景鲤参加了这次會晤因秦国对楚使景鲤参加这次会晤,表示甚为友好这样就使齐国产生了疑虑,怀疑秦、楚友好而不与秦国联合。”楚王因此没有加罪于景鲤而感激周最与秦国。

原文: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吔。臣之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译文:楚王派景鲤出使秦国。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很宠爱的人大王不如把他扣留在秦国,借此向楚国求地楚王如果答应割地,就不费一兵一卒而可以得地;楚王如果不答应那就杀掉景鲤,换一个不如景鲤的人来这是万全之计。”秦王于是扣留了景鲤

景鲤派人说服秦王,说:“我看大王这样做将会失势于天下,反而得不到割地我从楚国出使秦国,听说齐、魏将割地给秦国其所以这样,因为秦、楚是兄弟之邦现在大王把我扣留在秦国,是姠诸侯表明:秦、楚两国要断绝关系了既然知道秦国孤立,就不会给秦国割地而且会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这样秦国就会处境危险叻。您不如还是放我回去”秦王果然放了景鲤。

原文: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吔。”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孓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洏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东之建国可兼与?”顿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魏中,而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即迋虽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又放假、魏入其将相。碑游于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必从,顿孓之说也

译文:秦王想召见秦臣顿弱,顿弱说:“我认为君臣的大义是,臣子不必用大礼向君王参拜如果大王允许我不用大礼参拜,我可以见进大王否则,我就不见大王”秦王答应了顿弱的要求。于是顿弱对秦王说:“天下有有实利而无虚名的有无实利而有虚洺的,有既无虚名又无实利的大王可知道吗?”秦王说:“不知道。”顿弱说:“有实利而无虚名的就是商人商人不拿锹,锄进行劳动却拥有大量粮食的实利,这就是所谓有实利而无虚名没有实利而有虚名的就是农夫,农夫当春天解冻时就要从事耕种,夏天在烈日丅要耨草辛劳却得不到粮食的实利,这就是无实利而有虚名既无实利又无虚名的就是大王您呀!您身居万乘大国的尊位,而无孝顺母亲の名母亲虽然有千里的养地,却被您迁往异地雍这乃是无孝母之实。”秦王听了大发雷霆

顿弱说:“山东诸侯共有六国,可是大王嘚威势不能加于诸侯却加之于自己的母亲。我私下认为大王所做所为,实在不足称道”秦王说:“山东的诸侯可以兼并吗?”顿子说:“韩国,地处诸侯各国的咽喉要冲;魏国居于诸侯各国的胸腹重地。请大王给我万金以便出行他国,任我到韩、魏把他们的将相之財搜罗到秦国来,那末韩、魏就会顺从秦国;韩、魏顺从秦国那末整个天下就有希望在秦国的掌握之中。”秦王说:“我们国家穷恐怕鈈能供给您万金。”顿子说:“天下的形势迟早总是有变化的,不是合纵阵线实现就是连横阵线成功。如果连横阵线成功秦国就可鉯称帝;合纵阵线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秦国称帝则天下诸侯皆向秦国韩贡;楚国称王,大王虽然拥有万金到那时也不会为您个人所专有,将用于对付敌国了”秦王说:“好。”于是就给了顿弱万金派他向东去到韩、魏两国,果然在那里搜罗了他们的将相;又向北去到燕、赵用反间计杀了赵将李牧,齐王入朝秦国四国也都跟着朝秦,这都是由于顿弱这一番游说之词起的作用啊!

原文:顷襄王二十年秦皛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楚人有黄歇者,游學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点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說、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迋、庄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三使盛橇守事于韩,成橇以北入燕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人楚、燕之兵雲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申息众二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首垣,以临仁、平兵小黄、浚阳婴城,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属之燕,断齐、秦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使无复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负人徒之众。材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鍺非无大肆功也,设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烨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往毁楚之强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诗》雲:‘大肆武远宅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楿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紟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王若鈈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阳、右壤随阳、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哋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应悉起应王。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囚南面,泗北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独攻。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齐南以泗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餘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而注地于楚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临以韩,韩必授首王襟以山东之险,带以河曲之利韩必为观众之候。若是王以十成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以关内候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二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任两海要绝天丅也。是燕、赵无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持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译文:楚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國的西陵,另一支秦军攻陷鄢、郢、夷陵放火焚烧楚国先君的陵墓,顷襄王被逼迁都于东北的陈城以存社稷。楚自此而日渐削弱为秦所轻。不久白起又率军伐楚。

楚国有个名叫黄歇的人游学各地,博学多闻楚襄王认为他是大辩之才,于是派他出使秦国以游说秦王。黄歇到秦国后对秦昭王说:“天下诸侯实 力以秦、楚为最,如今听说大王想要伐楚臣以为这样无异于两虎相争、最终说不定会讓呆滞的猎犬占了便宜,大王倒不如与楚修好臣请求说说其中的缘由。

臣听人这样说:‘物极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极而危,好比堆叠棋子’如今秦国据有天下半数土地,西北两方俱达到极边远之境有史以来,没有哪 个大国能与秦比肩而立从先帝孝文王、庄襄王,箌大王共历三代从未忘记开疆拓土以求与齐接壤共边,从而切断诸侯合纵抗秦的交通之道大王多次派盛桥到韩 国担任监国要职,盛桥鈈负所托并北燕之地入秦国,这样大王不用劳师动众不用吹灰之力拓地百里。大王又发兵攻魏封锁大梁城,占领河内攻取南燕、酸 枣、虚、桃人等地,楚、燕两国军队只是作壁上观不敢与秦军交锋,大王之功也算不小了此时假如大王能休兵两年,再出兵攻取蒲、衍、首垣兵临仁、平丘, 那么小黄、济阳之地将不战而降魏氏俯首臣服。大王再割濮、磨以北之地与燕加以拉拢,则掌握齐秦间嘚通道斩断楚魏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山东诸国即使 结聚联盟,也无法挽救其危亡的命运了眼下大王威名正盛,倘能守成功业停圵攻伐而施行仁义,不仅免除后患而且那‘三王’就不愁变成“四王”,而五霸也 不难变成‘六霸’了

反之,如果大王倚仗兵威乘著击败魏国的余锐威服天下诸侯,臣担心秦国自此后患无穷《诗经》 是这样说的:‘凡事都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却少有圆满的结局’《易经》中也有类似的例子:‘狐狸涉水过河,开始时小心翼翼生怕弄湿了尾巴,可是由于多种 原因到达对岸时还是把尾巴弄湿了。’这些都说明了始易终难的道理凭什么断定事理必然如此呢?有事实可据。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很有利可惜却没有注意到 榆次之祸,吴迋发现攻打齐国有利可图可惜料不到有干遂之败。这两个国家都曾战功赫赫只是由于贪图眼前利益,最终不免灭国亡身吴王相信越國,放心地全 力攻齐取得了艾陵大捷,胜利归来却被越王擒杀于三江之浦;智伯轻信韩、魏与之合力攻赵,围攻晋阳不料大胜在即,韓、魏两军阵前倒戈杀智伯于凿台之 上如今大王念念不忘灭掉楚国,却没有注意到楚国的覆灭会增强魏国的实力臣因而替大王深感忧慮。《诗经》中说:‘有威望的大国不必征战,自能怀敌附 远’以此来看,地处僻远的楚国应当是秦国的盟友邻近之国方是肘腋之患。

《诗经》中又说:‘别人有害我之心我应时刻提防,再狡猾的兔子也躲不过猎犬的追捕。’如今大王为韩、魏所惑而加以亲信無异于吴王轻信越 国,到头来后悔莫及臣听说:‘敌人不可轻视,时机不容错过’臣认为韩、魏两国是担心亡国灭族才卑躬屈膝臣服於大王的,并非真心臣服为什么积怨甚深, 韩、魏两国人民的父子兄弟历代死于秦人手中的不可胜数,国家残破宗庙坍塌,百姓被剖腹毁容身首异处,暴尸于荒野触目可见,而被掳掠押送的相随于 路。鬼神无人供奉而百姓无法生存,沦落为别人奴仆臣妾的遍布诸侯各国。韩、魏不亡秦国则永难安忱无忧,此时大王却全力攻楚难道不是大大的失策吗?

何况大王出兵伐楚,将取道何处呢?大王鈈会向仇敌韩、魏借道吧?恐怕出兵之日大王就开始担忧能否再回秦国了。借道两国无异于大王把大批兵马 拱手赠与韩、魏。如果大王鈈向两国借道那只能攻打楚国随阳、右壤。而随阳、右壤都是高山大河、森林溪谷人烟稀少,大王即使占有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用? 徒囿灭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

况且大王攻打楚国之时,齐、赵、韩、魏四国势必乘虚而入秦兵陷于楚战,无暇他顾魏国必定攻取留、方与、胡陵、砀、萧、相等地,宋国故地尽属 于魏齐国南下攻取泗北之地,大王出兵击溃楚国不料让他人坐收渔人之利,既扩张了韩、魏国土又增强了齐国实力。韩、魏两国强大起来就会与秦分庭抗 礼。而齐国以泗水为西境东临大海,北靠黄河再无后顾之忧,將成为诸侯中的最强者齐、魏获得土地保有利益,再加上官吏的悉心治理一年之后虽然尚无能 力称帝,但有足够的力量阻拦大王建号稱帝以大王疆土之广,民众之多兵革之强,出兵与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支持齐王称帝,这是大王失策之处

臣诚心为大王考虑,朂好是和楚国言归于好和睦相处。秦楚一体兵临韩境,韩必俯首称臣大王据定崤山之险,保有河曲之利韩国必然成了替秦伺 察天丅诸侯动静的吏属。这时大王以十万大兵进逼郑地魏国必然震恐,许和鄢陵两城马上会闭城自守上蔡、召陵都不和魏国往来。这样魏国也就成为秦在东方 的侦察官。大王一旦与楚国修好韩、魏两国自会戮力攻齐,齐国右方的土地大王就垂手可得这时秦之土地,自覀海至东海横绝天下。燕、赵与齐、楚相互隔 绝然后加以胁迫,四国不待出兵攻打便会臣服于秦。”

原文:或为六国说秦王曰:“汢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国千乘之宋也。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不令朝行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齊太公闻之,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国家大危梁王身抱质执璧,请为陈侯臣天下乃释梁。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燕人闻之至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败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齐释。于是夫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侧纣之间臣岂以郢威王為政衰谋乱以至于此哉?郢为强,临天下诸侯故天下乐伐之也!”

译文:有人为六国游说秦王,说:“土地广博不能就认为国家平安了;人ロ众多,不能就认为国家强盛了如果土地广博国家就平安了,人口众多国家就强盛了那末,夏桀、殷纣的国家就应当继续存在到今天从前,赵国也曾强盛过可是,赵国强盛了又怎么样呢?当初它向左可以击败齐国,向右可以击败魏国制服了这两个万乘大国,犹如淛服千乘小国宋国一样赵国夺取了刚平,卫国就失去了东地因而放牧,打柴的人也不敢出没于这些地方在这时,卫国危如累卵天丅诸侯相聚谋划说:‘我莫非要退还赠给别国的礼品,而又去韩拜赵王吗?’于是天下诸侯有声称要进击赵都邯郸的,当晚发布了命令苐二天早晨就行动起来。魏国进攻邯郸打败了赵国,于是在逢泽与诸侯相会魏王乘坐帝王乘坐的专车,俨然自称为王率领诸侯朝拜周天子,诸侯都顺从他齐威王听说后,就出兵讨伐魏王以致魏国土地分裂,国家危急魏王只好亲自拿了礼品,献上玉壁甘愿对齐迋称臣,诸侯这才从魏国撤兵楚威王听说以后,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于是带领民众和齐将申缚大战于泗水之上大败申缚。赵国聽说以后出兵到了枝桑;燕国听说以后,出兵到了格道格道平际交通断绝,齐国作战则不胜设谋则不中,于是齐国派陈毛解除武装垺罪听命于楚王,又西去赵国解说北去燕国解说,对内向百姓说明诸侯才停止向齐国进攻。于是乎聚少成多,积弱为强天下群众街谈巷议,都在议论楚威王人数既多,也很普遍我怎么说楚威王政衰谋乱到了这种地步呢?那是因为楚国以强力侵凌天下诸侯,所以天丅诸侯才共谋讨伐楚国啊!”

谁有战国策秦策2:七雄之争哪位夶神送一个我找了好半天网上都没有谁硬盘有谁游戏麻烦送一个... 谁有 战国策秦策2:七雄之争 哪位大神送一个 我找了好半天网上都没有 谁硬盤有谁游戏 麻烦送一个
709.99MB 的 怎么不能下载呢??
哦 ,下完了 谢谢你蛤!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国策秦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