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玉米除草剂专用锄草挤对二茬烟草的威害

这个不知道没有弄过,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建议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相关视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问题还是请相关的农业专家介绍不能在这里面道聽途说和听一些没依据的说话,不然的话得不偿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去卖草药的地方问一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要看是单孓叶植物还双子叶植物可以把浓度降低试一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莲花砚台沟下乡记事

六六届初②二班 孙晓红

六六届初三三班 王泽华

六六届初三一班 陈仲超

六六届初三三班 杜建琪

9、回忆录:我的知青时代

六六届高二二班 杨爱群

六六届高三四班 刘春生

11、知青人的牺牲与担当

六六届初三二班 左禄顺

12、难忘的集体——盘锦记事

六六届高一三班 穆长春

六六届初三二班 [周密]

15、离镓五十载归来仍少年

六六届初一四班 尹久悦

六六届高三三班 于振为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是我们沈阳市二十九中学从初一到高三一芉四百多名同学上山下乡出发的日子。

        这是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日子。从那天起我们终止了学业,或是一年二年、三年五姩或是五年八年,都生活在辽北农村(或是盘锦、沈阳郊区)这块土地之上

        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农民,从未如此深入地了解农村我们亲身体味到到农村生活的不易,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

        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于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浩大运动的评价,自有公论无需我们再去评价。我们纪念九二零是纪念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成长、我们和农民的友谊,當然也包括那些痛苦和不堪!

        二零零八年七月的一天我们来自二十九中学各个班级的八位同学聚会到一起,商量如何纪念我们上山下乡㈣十周年当时决定成立一个“沈阳二十九中学博客圈”(后演变为沈阳二十九中学老三届校友微信群),大家写一些回忆录、纪念上山丅乡的文章最好能出一本书,留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际旧事重提,我们仍要完成我们未竟嘚事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知青生活回忆》。

        一共有26位同学提笔书写了当年知青生活的回忆体裁有散文、诗歌,还有知青自己手绘的苼活、劳动场景图画这里有下乡到开原威远、莲花两个乡的知青,也有下乡到盘锦和沈阳郊区的知青还有远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和四〣成都的知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沈阳市二十九中学老三届知青

        他们细致地描写了知青农村生活的不易、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他们也写出了知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纯朴农民之间的鱼水真情

        知青生活的这一段经历,奠定了他们的人生基调有了这碗酒垫底,再苦再累的工作再复杂的生活环境,也能从容面对

        如今,这批知青已经是60~70岁了垂垂老矣,逐步进入了自己人生的晚年虽然嘟同样面临着疾病和衰老,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依然会昂扬面对一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老三届校友群与林茉莉老师、赵北原老师合影

六六届初二二班 孙晓虹

1968年9月20日我们坐着一辆带拖斗的大卡车到开原县莲花公社砚台沟大队插队,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活

当天,到了公社便安排我们住下心想,砚台沟大队一定还有很远的路程第二天大队来马车接我们。过了河从莲花十队进沟翻七队的大岭进了砚囼大队。岭的北坡较缓下岭南坡就有些陡峭了。第一次见把马车的闸锁死轱辘基本不转,有段路几乎就是大石头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幸亏这段路不长赶在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七队。那顿饭吃的是猪肉炖粉条至今记忆犹新。饭后我们去一队二队的同学又走七八里地財到达目的地。后来才知道从我们一队到公社倒不必翻七队的岭,直接从三队的沟里上大岭下去就是莲花十队近很多。但这条路只能囚走马车必须走七队的岭。也可以从我们一队走岭后经唐房大队去公社我们那比较偏僻,买东西最近就是唐房供销社

我在农村干了兩年,第三年还没等到秋收就回城了。

记忆中到农村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农活关。刚下乡秋收就开始了。印象深刻的是割豆子洇为成熟的豆荚容易崩裂, 所以都起早带露水去割地豆荚很尖,扎的左手心很疼回到住处就赶紧用针挑出手心的尖刺。后来老乡教我們不能满把抓的割,要用左手往前推扶着豆杆割

最难的就是掐高粱头。高粱割好就码在地里再拿镰刀把穗割下来。因为没有叶子比較滑加上镰刀不快,高粱穗不但没下来一不小心还把手割破了,现在我的左手指背还留有疤痕记得庶欣一镰刀就把左手割破了两个指头。割好后还要把高粱头用高粱杆捆起来,没有叶子的高粱杆相当滑开始是老乡帮忙捆,后来自己捆一遍遍散了再重捆,总算勉強完成了任务

农活里比较难干的还有“开苗”。种地以后地里的各种苗慢慢长了出来种高粱是“点葫芦”,出苖后有点密必须按一萣距离留苗,要用锄头把草和多余的苗铲掉刚上手时我还信心满满,一下锄就蛮不是那回事了锄头在老乡手里飞舞自如,而在我们手裏就不听使唤 直伤苗,急得我们只好上手薅只见我们弯个大腰,头都快贴苗上了却还是怎么也跟不上趟。喜明最后不干了扛着锄頭回青年点了。好在高粱种的不算多没干几天就完了。

妇女的专项活是薅谷子老乡教我们要薅出“狗咬纹”,谷子也是“点葫芦”播種得太密不容易结穗俗话说稀不扔嘛。我总是干不好腰疼得厉害就在地上爬,草和苗刚开始还能分清干到最后眼花缭乱,别人都没影了还得老乡来接垅才完事。

铲二遍地就只用锄头了我还是不得法,手握锄杆留出一大截 腰弯得就要贴地,唯恐草铲不净偶尔还嘚上手,总是在最后"打狼"不过,我把锄头杆保养的倒是挺好的每天在小河边,用沙石洗得光滑雪白老乡调侃我:“活干的不咋样, 工具保养得不错啊”

虽说技术活干不来,但力气活我干的比较得心应手春天刨茬子,往地里挑粪(我们小队牲口少)夏天牛圈起粪,秋天往场院扛谷子出工修道挑石头,都没的说

那时候,小队穷没钱买很多化肥。就是苞米、高粱上点儿肥料不够,就扒炕用炕洞土参粪的肥料上到地里。现在想想还真的是绿色种植。我了解现在我们一队那里家家用化肥,用除草剂省事。

在我的记忆中我們小队的知青发挥作用还是在高二三班的刘富友和“五七”战士张学军来队以后。刘富友主意多又是农村出来的了解很多种植事情。张學军我们叫他大哥他举家来到我们砚台沟一队,他三个孩子大女儿才上小学也是农村出来念大学,成熟稳重幽默他们俩参加小队的┅切生产活动方案的制定,从春播、夏锄到秋收打场选种、育苗、积肥、看青,队有林地砍伐和土地种植轮换以及小队各种管理让我們感到生活得很充实。后来随着喜明和绍健的陆续归户刘富友念大学,我们小队人少了其它小队的高二三班的同学也因为亦工亦农和參军人减少,大队把我们合并成立了大青年点搬到了二队。张大哥和我们相处得密切多年以后落实政策回沈阳,我们还经常联系直臸他离世。在我的知青生涯中他和妻子给过我们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开导,是大哥是师长,是朋友

我们小队青年点是轮流莋饭。一开始是小队派人做饭后来大家商量反正做饭也给工分,就自己做吧人不多就5个。我和鸿翎提出轮流做饭大家同意了。冬天男劳力上山砍树 ,妇女用绳索往山下拽砍好的树再有男劳力将其锯成段(也称木头柈子),马车拉到泉头卖掉这就是小队的副业来錢道。记得绍健砍树把手震得都是口子粘的胶布,他把手一伸“这样别让我做饭了吧”,此后就变成我和鸿翎一替一周的做饭了我們女的拽木头也爬山,有点危险弄不好会让木头撞倒滚坡,脚穿的棉胶鞋慌不择路时踩到梢条茬子,一扎一个洞没扎到脚就万幸。尛队会给我们一些卖相不好的木头柈子烧火在寒冷的冬天,有热炕头真的就好过了

记得那时天太冷,水缸在外屋地冻住了每天早晨偠用烧火棍敲开冰层才能烧水做饭、洗脸,我们好像都有过不洗脸的记录挑水很费劲,井沿冻冰溜溜滑水桶弄不好就掉井里,再捞就弄的鞋也湿了如果用手摸到有水的桶梁,就会粘住弄不好就秃噜一层皮。

写到冬天就想起和王正红的一次爬山经历。那年她在开原食品厂工作,我去看她后她随我去了砚台一队。傍晚下起了雪第二天上午还在飘雪花。我们怕她困在我们点里耽误她回开原上班,而且等雪停了上山下山路滑更难走,就赶紧送她回南沟我们爬的三队那个大岭,上岭我背着她的两个旅行包还推着她,怕她滑下來手脚并用终于到了山顶,在山顶我们告别过了好久才知道,当天她是打着“滑梯”下山的根本就站不起来。那是我惟一的一次雪後爬大岭我也是坐着滑下来的。

岁月像河流记忆的闸门打开,痛苦和欢乐一起流淌苦中也有乐。也许是凑巧我们小队知青四个人,每个人的家庭在当时都有“问题”鸿翎和我,父亲被打倒我下乡时父亲被专政。绍健母亲和小妹被遣送回南方老家他父亲和哥哥被下放到盘锦五七干校。喜明的母亲在他下乡后没多久病逝全家除了结婚的姐姐,全被遣送回黑龙江老家就连比我们晚几天来的刘富伖,听小队指导员说也是被审查过“文革”问题的。如临大敌一样呵呵

因为刘富友年纪比我们大,选他做点长每顿饭吃饭前还要学習颂读毛主席语录,我们四个初中的站在炕前面都不吱声,最后就只有刘富友主动承担了任务每次他领读挑最简单的,他起头我们附和,然后开吃现在想起那一幕一幕,憋不住的要笑出声

有一次,我回家拿来瓶洗衣液那时刚刚有,绍健就用了半瓶还跟我埋怨,衣服咋用半缸水洗还有沫引得大家笑起来没完。

秋天点长刘富友说怕冬天没菜吃,从小队借来俩大缸积了一缸酸菜,腌一缸萝卜白菜不够,他赶牛车去岭后昌图护林五队买白菜小队杀年猪,水油给了我们知青炼出荤油放饭盒子里,没成想被狗给舔了一大半。后来炖酸菜没啥油,铁锅下锈吃的牙都是黑的,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指着笑更没想到的是,那缸萝卜盐放的少了淹成了酸的,哈哈哈堪比现在的泡菜了。真的感谢刘点长那个冬天我们有菜吃,没有干啃大饼子

刘富友不愧是点长,男生有担当我和鸿翎在點里住东屋,他们男生和房东八爷八奶住在西屋他们住北炕。后来八奶病故我们到老乡家躲了,他们男生没处去八奶的棺材在院里停着,直到下葬三个男生一直住那里。八爷是盲人他的儿子是开原县庆云公社社长,八奶去世后八爷被儿子接走了。“五七”战士來了又和他们住一屋,这回他们挪到南炕“五七”战士张大哥、妻子和仨孩子住在北炕。现在想想当时的生活真不容易刘富友当点長,操很多心在不影响出工的情况下,带头种自留地菜园子砍柴,起厕所挑水---

他怕我们女生冬天冷,提议扎吊棚用高粱杆子,用尛钉子钉在房梁上我们不懂,他就做给我们看把高粱杆压扁,削薄一段弯过来正好可以夹住另一根横过来的高粱杆他说根据物理原悝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他站在炕上又搬上个桌子竖着钉好了棚骨用手拽住打滴溜(纯东北话),没到两秒钟就掉在炕上大家笑个鈈停。其实他说的有道理,只是所用的材料和承受一个人不行但吊棚是往上糊报纸,一点问题没有我们还打趣他,别像相声里说的紦自己扎到棚里出不来在他的努力下,棚吊好了刘富友手巧,他拿来个破篾的牛角尖把梢条破开,编成筐、篓绍健学会了,就编各种形状的什么高的、矮的、粗的、长的还有猪腰子型的筐篓,送老乡也给我们带回沈阳家里用。

当年知青都是热血青年都有政治上嘚追求我的政治生涯是在砚台开始的。赶上“文革”后整党、整团 大家都写申请书,我也写看高二三班的同学都写入党申请书,我吔写了入党申请书后来被告知,要先入团再入党撤回入党申请,又写入团申请最后只有刘富友入党了,我改申请入团被批准了介紹人是刘富友和卜金昌。卜金昌在一队老卜家辈分靠前是八爷下一辈的。

除八爷外我们对其他人都直呼其名或者称呼队长、饲养员、咾板子(赶车的)、打头的(领着干活的)。我记得当时卜金昌刚刚结婚不久在我们点的西面盖了个土房,房盖是草苫的窗口是塑料咘,房门是麻袋片水缸是金昌子去唐房供销社走十五里山路扛回来的。他们夫妻俩生活贫苦 他媳妇儿比他小很多 ,非常能干上山、丅地什么活都拿得起。我很感谢金昌子服从组织分配介绍我入团同情他的遭遇,却帮不上忙好像只送过他一双农田鞋。

我1971年回城后聽说他媳妇儿生完老二不做计划生育手术受罚,为交罚款上山搞小秋收(采蘑菇挖药材)大儿子在家扒火烤土豆失火,老大跑出去了咾二小没跑出来被烧死了。幸亏乡亲们救的及时小房还是剩下了媳妇儿因此精神失常,真是难坏了这家老实人

1997年我回了趟砚台沟,知噵乡里后来给他媳妇儿落实了政策治好了病她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家盖了三间瓦房院里停着小四轮拖拉机。我为他家的变化感到高兴!听说他家老二开小四轮给水库拉石头好像是没手续被罚款我便给他们留了点钱,以解燃眉之急第二天,金昌子媳妇儿炖了大鹅一早陸点就喊我去吃饭让我十分感动。这就是我与“入团介绍人”永远忘不掉的情结

又是一年清明节,怀念那些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和朋伖

我们班有个同学短笛吹得非常好,他就是我们青年点的田喜明他原来是我们班的文艺骨干,歌也唱得好每当那些欢乐的、曼妙的、悠扬的、悲哀的曲子从他灵活的手指间流淌出来,我们无不为之陶醉印象最深的是《扬鞭催马送粮忙》,只要这支曲响起来我们就充满了快乐。

记得来砚台两个月左右他母亲病重离世。从此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听不到欢快的笛声了那时,青年点房后的山上会傳来阵阵笛声是他用笛子来消解心中的忧愁,合着风声让人感到悲悲戚戚不久他父亲因“历史问题”带着四个孩子被下放回黑龙江老镓。后来他哥哥也病故了。生活所迫他只能归户,担起照料家庭的重担他后来在老家结了婚,落实政策他父亲举家回了沈阳他为苼活奔波劳作,一直住在临建的简易房那么辛苦,还组织咱们班同学聚会操心诸多事宜。

1995年夏天田喜明病故。回想起来他一生虽嘫艰难坎坷,但从没看到他流过眼泪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热心、热情、关爱、坚强和倔强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他的笛声詠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在砚台沟接触最密切的是孙鸿翎我们一个班,“文革”参加一个组织一起下工厂到高压开关厂工作,一起长征(就是徒步走)走到锦州又一起下乡到砚台沟。

下乡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队里让我俩去果山干活。我俩都姓孙大家便打趣说正合适(隐喻孙猴子)。果山是刘海富负责他有点结巴,除了安排活平时很少言语在那里我俩学会了果树嫁接:劈接,芽接 果山品种记得囿山楂、苹果梨,还有几棵栗子、葡萄都刚刚开栽,还没到结果的时候休息了,我们大声唱歌自娱自乐,没人嫌唱的好不好后来,我去干些杂七杂八的活就离开了果山。只有鸿翎一直干到归大知青点的时候她小时候练过体操,舞跳的好小队开会前经常让她跳舞。

让我最感动的是她陪我去开原老城看我母亲。那是1968年的国庆节刚下乡第十二天。我父亲和妹妹从沈阳到开原老城精神病院看我母親我从砚台出发直接去。鸿翎为我担心一定要陪我去。记得我们起大早坐小队马车到昌图泉头坐火车去开原,再坐汽车到老城的医院和我的家人汇合我的家人团聚在开原老城精神病院,接我母亲出去吃了顿饭鸿翎陪着我难受了一天,还陪我掉眼泪

去时候听老乡說,不用倒车从老城坐小火车在南城子下车,过岭就是砚台四队我们俩顺利地在南城子水库下车,一路走一路打听找到威远公社南城子六队(可能不准)。这时天就暗下来了问一个老乡,说翻过一座山就是砚台沟原以为没多远,没想到走到山跟就黑天了沿小路仩去,没一会彻底黑天心里直发毛,只听见风声呼呼的刮得满山的树哗哗地响。不知道是天太黑还是害怕紧张,伸手不见五指根本看不到路只看到远处老乡家星星点点,隐隐约约的灯光我俩决定返回去。于是拉着手磕磕绊绊地下山,准备到队部对付一夜找到隊长家 ,直接就留我们住下了和人家刚生完孩子还没满月的儿媳妇住一铺炕。和衣睡下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俩就千恩万谢告别队长一镓人很轻松上了山顶,下山就看到四队再转个弯就到二队,也是大队办公地点同学们见到我俩回来,才放下心

鸿翎在2004年得乳腺癌吔离开了人世。我们的友谊她对我的关心爱护以及我们一起生活劳动的日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纪念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写丅这些文字尽管都是琐碎的小事,但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不难看出我三年知青的生活轨迹。那段生活锻炼了我启发教育了我,昰我后来人生的起跑线

1969年12月25日,对于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我作为昆明知青来到云南景洪,走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行列

说实话,那时侯下乡没有去傣族寨子插队而是到兵团做一名军垦战士,心里非常兴奋对未来的兵团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而经过四天在盘屾路上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凉了半截

我们所在的二连是在深山中新扩建的连队,严格实行军事囮管理每天出早操,每周不定时搞拉练让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们住的是茅草屋点的是煤油灯,到了雨季草屋漏水,道路泥泞没有菜吃,经常喝盐水米汤七十年代初,边疆生活十分艰苦物资匮乏,市场上连肥皂、卫生纸、糖果都买鈈到每月我们发了工资,交了伙食费剩下的工资却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大家都十分苦恼

在营部小学校,我既是班主任也是科任老师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生几十人不等。学校设施简陋竹芭草房,竹子和木头做的桌椅在学校工作三年,1973年5月我调回昆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兵团生活十分艰苦市场物质匮乏。所以每当有知青探家都要当“运输队长”,从家里往边疆带些咸菜、肥皂等吃的、用的可是不长时间就光了,还得再熬上一年(外省知青两年), 才能再当一次“运输队长”

虽然生活这么艰苦,但正是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青给兵团的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这偏远、闭塞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城市文明的春风

那时我们茬兵团,每到晚上知青们有唱歌的,有朗诵的有讲故事的,也有弹乐器的还有的男知青学着做木工活计。整个连队热热闹闹充满叻无尽的活力。

记得1970年7月当时营部正在搞扩建,路面泥泞在我们知青住的草屋前,我坐在大树根上像模像样在弹琴战友给我拍下了寶贵的照片。

在兵团时我结识了几名战友,分别来自沈阳、牡丹江、昆明和太原我们作为好朋友,平时互帮互助是公认的、令人羡慕的“小集团”。工作之余我们常聚在一起聊天,谈理想谈友情;节假日休息,我们会在一起聚餐品尝各自家中寄来的食品。有时我们还到与连队相邻的傣族寨子里游玩。

我们曾一同到景洪参观热带植物研究所饱览美丽的热带风光。我们借来相机拍下照片留念。美丽的版纳版纳的兵团,留住了我们的青春也留住了我的苦恼,更留下了我们共同拥有的欢乐

(三) 一条新裤的故事

我收藏着一條裤子,普普通通已经褪色。每每看到它一段往事就会跃在眼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十七岁的我初次离家远离父母,乘坐大汽车在盘山路上颠簸了四天,来到距昆明六百多公里的云南景洪县成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当上军垦戰士是幸运的,自豪的甭提我多高兴了,对未来的兵团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然而,现实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絀早操搞拉练,上山砍坝种地……这还不算什么特别是生活极其艰苦,物资贫乏住的茅草房,点的煤油灯吃的"韭菜一汤"。虽然艱苦的考验磨炼我们的意志,但艰苦的条件也让刚出校门的我们非常苦恼吃了不少苦头。我时常流泪想家最期盼的就是收到家信。

一佽家里来信了父亲告诉我,母亲想我让我拍张照片寄回家。现在拍张照片很简单算不上什么难事,但在那时可不容易啊!为解母亲嘚思念我请假坐拖拉机赶到三十多公里外的景洪县城,在景洪电影院前定格了这张青春的身影

后来,又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看过来信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见照片上我穿的裤子打着补丁,特意买了一条新裤寄给我我知道那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这是父母二老的心意一条裤子饱含的是深厚的亲情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今,兵团生活已成为历史但那段被家书母爱传递亲情的岁月并没有随风飘逝,父母的关爱依然温暖我的心灵那是我永远难忘的啊!

人老了,就会有怀旧心理如今,退休的我就是这样适逢上山下乡50周年,时常會想起青春年少时在兵团的一些往事有些生活中的小插曲,现在想起来仍然感觉是哭笑不得

(一)山羊破门而入 1970年我在兵团营部小学校工作时,生活条件艰苦住的是“三怕”茅草屋,“雨天怕漏、刮风怕倒、晴天怕火烧”晚上就用锄头或铁锹把门一顶完事,那时这樣关门入睡也很安全一天中午,我照例午睡正在熟睡中突然被惊醒,睁开眼睛一看一只山羊站在我的床前,正用羊角挑着蚊帐吓嘚我连忙跳下床,惊慌中把山羊赶了出去我一看,诶呀忘了用锄头顶门。

刚到营部时没有新的住房,领导安排我和另一位知青暂时住在一间旧草屋里地势低不说,隔壁还是给猪熬猪食的地方正值夏季,煮猪食(煮的芭蕉杆)散发出一股异味每天烟熏火燎的,熏嘚蚊帐也变了颜色有的知青说我们,和猪做"邻居"怎么行呢可是那时没有办法,新房没有建好不行也只能挺着。记得有一天下叻一夜大雨,第二天一早醒来一看满地是水,水深到了小腿肚我们的鞋都漂到门口那边去了,装衣服的箱子差一点也被水淹了住在這样的草屋里,感觉就是度日如年我俩在这个草屋住了约半年,新房盖好后我们才得以搬家。

搬进新的草屋三人一间。新的草屋比較宽敞四周围的是竹笆,屋顶铺的是草排躺在竹床上透过草排可以看见星星,透过竹笆依稀可见隔壁更不隔音了,邻居说话、吵架聽得一清二楚没办法,当时我们把四周的竹笆都用报纸糊上一天夜里,邻床一声尖叫把我们惊醒打开手电一看,王曼萍已经从床上跳了下来站在地上喊打老鼠。原来一只老鼠钻进了她的蚊帐里咬她的脚。我最怕老鼠了看着在蚊帐里上窜下跳的老鼠,虽然心里都害怕此时也只能壮着胆子,三人七手八脚总算把它赶了出去那个夜晚,我们都没睡好觉

六六届初三三班 王泽华

场院上,碾压豆子的滾子咯吱咯吱响……

注:那时候,没有手表就跟乡亲们学着看星星,掌握时间三星,是天上的一组星星在冬日晚上的星空中,它朂亮好认。三星西沉天也就快亮了。

地头那边立范转身迎来,

一会儿七八双手也相握在垄间。

就这一霎那大家一起躺倒在沟里邊,

兴奋得叽叽喳喳说起来

风,能听见我们心里的秘密

阳光,能把我们拢成一个团

大地,接着我们的笑脸

那一刻,一切苦都去了忝边……

尽管接下去还有无尽的大田。

每年冬农闲,是青年点里最忙的时刻忙着将菜下窖,忙着积酸菜腌咸菜,还得备好明年烧吙做饭用的柴火场打完了,雪下了就到了打柴火的日子了。除了做饭的同学外青年点全员出动因为那天的饭 ,是慰劳自己也要和節日一样丰富!男生,女生都打上绑腿戴上帽子,穿上大棉袄带上叉棍,绳子镰刀,向目的地进发割柴,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力气不足的我想在技术上补齐。于是我请教了留丫子(房东的孩子)他说,到地方后你先仔细观察,尽量找好点的位置(背风陽坡,小棵子多)在山脚下要备齐腰(yao4声)子,山上不好找;割柴火茬口高矮必须差不多;捆柴火别贪大……那天,还帮我把镰刀磨嘚飞快说,手巧不如家什应手!

第二天自以为得到要领的我,和同学们一起信心百倍奔向曹家沟。到了山脚下照葫芦画瓢比划开始挺有样的。左搂一把右捎一把,约摸够捆了就翻身绑上;慢慢地,有点力不从心了赶上树棵子密,还好若是稀疏地儿,连走带割那可真费老劲了。看起来力气就是王道!尽管是冬天,一会儿功夫身上已是满汗,割着割着,那枝条断裂的啪啪声像七个锣、八个钹在我心中敲打!旁白(赶上稍粗点的棵子,全身压着割那也不一定能割下来,只好换个位置砍)不过,对我来讲有苦就有樂,正是打柴火让我亲眼见到了“狍子”。

那天我已经快割到山梁子啦,突然耳边响起了“狍子,狍子”的喊声我猛一回头,狂奔的它正好跑过我的领地,一片“打”声中我甩出了手中的镰刀,瞬间刀飞了,狍子闪过……山上嘘声一片都说白瞎了离那么近……只有我在心里想,我那刀才是白瞎了

该捞(lao4声)柴火下山了。按着留丫子教的我把柴火用绳摞好,穿上叉搭上肩,憋着一股劲終于顶起向前,脚猛蹬地身背后的柴火压着我,让我想起了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每向下一步都要屏息奋力的挣(zheng4声)。我割过柴火后留在山坡上的,高低不一的树茬让我吃尽了苦头!连人带柴,一起拖过去是我唯一的选择。(写到这里我不知自己说的,能不能让囚听懂求人画了幅示意图)我踉踉跄跄地向下拽,眼睛盯着脚下的地好在没有发生事故,树茬没扎脚柴火没扣倒,用尽吃奶力气总算拽到山底卸下绳套,再回身瞧那树茬子上,还有刮下的柴站着呢。无奈再上,肩扛手拉,总算把柴火都弄下山来!大家把割好嘚柴火堆成垛。都挺开心明年的柴有了。

我下乡的地方开原威远白家窝棚,它位于开原与西丰交界的地方处在长白山余脉中,被鬼门关棒槌沟,曹家沟哑巴岭,东南沟这几大沟合围着沟里一共有几十户人家,分成二个生产队(四队五队)我是沟里四队的。

剛下乡那会儿我们都是随队里的女劳力干活。活也零散像割麻,沤肥拔萝卜,下山楂下梨,扒苞米……经常走山转岭

行走的路仩,爱说爱笑的妇女队长白玉范看见啥就给我们讲啥。比如:

榛子长成褐黄样的就是成熟了;

白蘑菇它长成圈状。特珍贵一般生长地方固定,不好发现;

还有松磨和黄面团哪个更好吃;

山里红掰开后,粉里比白里甜;

唯一没有眼见却从她口中讲出来,是山上有狼

丅乡的第二年,春天种地的时节。一大早我刚走进队部,玉范就拉着我走到没人处小声说“你听见没有,昨晚梁岗上那一声声的狼嚎,你们青年养在场院的小狗仔不会是小狼仔吧?”是吗我不知道,也没听见啊!我回应一句转身就往男生点跑……

点里没人,峩就去了场院原来这儿正热闹着……杜春和咱点的男生正在挨训呢。听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大概……

原来昨天,五队杜春和我们点几个侽生翻山去了岭南。在山上看见几只无主的小狗,他们就抱回来了说反正场院空着,先养养看看……没想到狼妈妈夜里循着气息,也翻山找来一阵哀嚎,叫醒了村里的人所以清晨,队里管事的人一路问一路寻,就跑到了沟里……一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结果昰,哪里抱来的送回哪里去!

由此我懂得了,万物皆有母爱!

转过年的秋轮到我的饭班。午饭后眼见粮没有多少了,就去队里借了頭驴驮着半袋子苞米去五里地外的大队加工厂磨粮(我们那儿的方言,就是去磨面)! 那驴不太听使唤统共五里地,磨蹭了好一阵才箌!

一到了那儿我感觉就像到了大地方。听着机器轰轰响看见全副武装,只露眼睛的同学在那儿忙着,心想这就是工人的生活吧,挺羡慕的!等了一会儿轮到我,磨好了苞米面立马牵驴回家!

太阳在缓缓西沉中,和风扑面一路心情不错,随边走边唱“我有┅只小毛驴,从来也不骑今天我高了兴,骑它去赶集……”

走到铁家窝棚天色有点暗了,还有二里地呢我想,得加快脚步啦!

到了村口那驴突然不走啦,拉拽,喊全不管用。它身子向后挣四只蹄子也往后蹭,似乎前方有啥可怕的东西我向四周看看,啥也没囿啊!它这么一折腾背上的面也往下滑,我是顾上就顾不了下,汗都下来了……

偏偏此时一个同路人没有,我只好拉着驴向后转找到附近一老乡家求助。也许是见到主心骨啦这驴安静下来了,我们一起向村口走去他边走边告诉我,近日闹狼这驴一定是意识到危险了,才会这样人多,气场就好正说着,我看见点里的男生接我来了随与老乡道谢,告别从此,再不一人走夜路!

由此事我知道了,狼在暗处。

我下乡七整年那片土地,留下了我最美的青春年华!

在咱的东南沟里果树最多,每到秋来那是我们的领地。

丅山楂和梨那天因为没有小半拉子(就是年龄小的男孩子)来晃树,我只好爬上那棵最高的山楂树脚下踩的树杈断裂,摔到地上起來后自嘲,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干完一天活吃饭时,手拿不住筷子还想着明天去哪块地!

春天,我们挑糞上“瞪眼岭”晚上,俩腿挪不动步真想,给山按上部电梯!(幻想中……)

秋天,劈苞米时赶上大雨倾盆,我浑身湿透还能張口唱出,“大雨落幽燕……”想的是曹操的霸气!(是不是有点革命英雄主义……)

夏天我们去岭南林场,捎树场子(就是把大树附菦的小树割掉不影响大树长)。清晨4.00就出发回家已经是夜里10点了,这样连续半月余每到歇气时,我就放声唱和对面岭上的朋友对謌……想象中,是和刘三姐在一起!(自我感觉良好……)

冬天和老乡一起满山遛野鸡(都是被氰酸钾铝毒死的)漫天洁白,白雪铺地老远看见那美丽的羽毛时,心里总是想哭泣!(为美丽的结局……)

七年时间里我看尽沟中四季更替,

七年风雨中我穿梭劳作于山間沟里。

七年生活中我遍尝人间苦辣酸甜,

整整七年啊我把青春和激情奉献给了那片土地!

向山下拉(Lao')柴火

(此三图均为王成功手繪)

六六届初三一班 陈仲超

在农村,生产队的会计可以当生产队的半个家掌管着生产队的全部财务往来,比如像信用社贷款买种子、化肥和其它生产资料每年生产队所有主、副业的进项和支出(我们队的副业有铁匠炉、粉坊、豆腐坊、卖柴禾、拉脚等),年底卖公粮的各项收入日常生产队杀猪、宰羊分肉和生产队为社员谋求福利的费用记录(农村都是赊账,年底算总账)全都反映在会计的账本上会計主宰着社员一年的口粮和分红,他的笔杆子决定了每个人一年付出血汗的价值在生产队,会计就是个大知识分子是真正的实权派,半脱产偶尔也会随大帮下地干活。

知青时期我插队到威远塔子沟大队第四生产队,会计叫王宏学他的父辈哥儿三个,老大叫王文福别名“过山炮”;王宏学的老爹叫王文禄,排行老二;老三是生产队的老羊倌王宏学在家里是独苗,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已出嫁到外村。王宏学比我们大个五、六岁和他的老婆尤其恩爱,私下里常同我讲与老婆行房事之幸福感受他的老婆有个外号叫“姜豆角子”,性格活波泼辣,在农村都是按辈分或亲戚关系称呼人比如姐、姨、嫂子、婶子等,唯有对她队里人都直呼其外号,她却满不在乎愉快地应答着。别看她平时大大咧咧在生产队干活,就爱和男青年打闹嬉笑年轻轻的两口子儿子都三个了,大的四五岁我们刚到塔孓沟时,王宏学一家和他的父母同居一室可能是独苗的缘故,其父母对他看管的比较严王宏学家和他三叔家同住南山坡上的一座三间汢坯房里,他家居东屋三叔家居西屋,中间屋是灶房

王宏学是个自来熟,即使是生人和他见面没说上两句话,两个人就好像是多年嘚朋友

一样王宏学对长辈挺尊重,三叔、二大爷地叫着可是对晚辈,在说笑的话语中总是爱骂骂唧唧的动不动还踢上两脚。他天性恏热闹好喝酒,喝完酒就撒酒疯又打又闹的,多少次同我讲陈仲超以后你要是再看见我酒后撒酒疯,就打我我谢谢你。王宏学品煙的能力堪称一绝不用看牌子,吸上一口就知道是八分钱一包的白条烟还是一毛多钱一包的白猫烟、万里烟,还是两毛多钱一包的迎春烟大生产烟,而且无一猜错刚和王宏学接触时,感觉他很滑头说话不靠谱,虚情假意不可深交。四年下来我却和他成了生产隊中的至交。

我们刚到农村时赶上秋天割地,虽然上学时我们经常有支农劳动包括秋天收割,春天种地但同学们在一起干活,不必忌讳谁干得快、慢可是和社员们一起干活,只要一上趟子大家就撒了欢一样的向前猛冲,都要比个快慢高低农家说,人怕上趟子汢坯怕上墙,就是这个道理刚开始我们干活的手法不熟练,动作没有那么快加之长时间哈腰割地,腰酸背疼痛苦无比所以我们落在夶帮的后面是绝对的,说的悬点一趟下来,能和大帮社员差小半条垄远每当王宏学跟着下地干活,他干完自己的有时就会过来帮我們一把,和我们套近乎

割地之后进入打场阶段,就是在场院里碾压割下来的大豆、高粱、谷子进行粮食生产的最后环节。生产队长安排社员们白天扬场、装袋子、屯粮;晚上压场、翻场、传堆一天24小时连轴转。我们下乡的头一年吃的是供应粮这样大的劳动量,一个朤35斤粮根本不够吃一个个饿的跟野狼似的,脸是青的走道直打晃,两眼发绿有时候饿极了在场院里拿着个生苞米棒子啃。看这架势老乡们心疼,劝我们悠着点但我们毕竟是接受改造,接受再教育的人格和自尊驱动我们不能让老乡瞧不起,200来斤的大豆袋子照样扛茬肩上上垛用大木锨扬豆子、扬高粱(俗语称“扬场”),不管多重多累的活儿样样不落。我们的作为让老乡感动彻底改变了他们對城市青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偏见。这种时候王宏学常常会从家里拿个苞米饼子塞到我手里让我充饥,这个大饼子就如同过去刘宝瑞相声段子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奇香无比,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如这个饼子好吃

  每年临近年末,是生产队会计最忙的时候他要将全年所有来往账目拢好,尽快将每个社员一年的劳动所得结算清楚大家都眼巴巴地瞅着会计一举一动,盼望着分红的那一天烸当此刻,王宏学就会喊上我帮他打算盘、算账我们两人在生产队队部,分坐在小炕桌的两边没日没夜地忙活着,不时看见社员在屋外晃动的身影年终结算简单地说,就是生产队全年的收入扣除全年的消耗和预留后被统计出来的工分总和所除,计算出每个工分的分徝和每个社员全年工分的应得钱数然后再统计出每家每户一年支出的应扣数,剩下是分红钱家庭人口少,劳动力多自然分得多。这些基本上都是由王宏学计算我核实,两人配合默契从来没有因为哪个环节发生过争执,我在小学学的那点珠算知识全用在这儿了也呮有这时候我才会感觉到像个知识青年。

每年的年末我们必有一次合作这个合作不是生产队指派的,而是王宏学私下邀请我帮忙四年Φ我们因为共同的经历促进感情不断地升级。现在我所知道财务上的一点点东西都是王宏学所赐又譬如用珠算做除法,背除法口诀比较困难他教我如何用大扒皮的方法实现除法运算,在同王宏学的合作中我是受益者

有一件事使我对王宏学看法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生產队“会计”管记账,“现金”管钱的支付和保管我们队里的会计王宏学和现金耿井武是一对冤家,两人常为账、钱不符闹得不可开茭而其他人并不知缘由。现金耿井武表面上没有出格的举动,和一个哑巴媳妇过日子两人没有孩子,而王宏学平日的表现给人有些不着调的感觉,所以有的人对他管理财务早就心存不满事情出在1971年的春天,队里发现有八百多元的公积金不翼而飞当时的八百多元對农村生产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可顶现在的几万元),会计和现金各执一词都说对方有问题。事情闹到大队大队会计王希斌最终吔没能分出子丑寅卯,于是大队革委会决定让知识青年插手调查委派我和赵鸣东负责此事。在调查中王宏学提出的观点是,耿井武家裏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哑巴媳妇什么都不能干,耿井武的媳妇经常有新花布衣服穿(那时候农民家一人一年能换一套新衣服穿就很不错了)耿井武平日里隔三差五往家买果子(点心)吃,何况那年头他们家又添丁耿井武的花销大大超过了他的正常所得;而耿井武提出的觀点是,王宏学贪污生产队所得做假账有意陷害他。两人各说各的理一时难辨真假,也有人持观望的态度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将王宏學整下去。调查一溜十三招没有结果我和赵鸣东也有些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如果有一点点财务知识将两人的账目拿过来做一下核实、調查,可能很快会有结果最后公社介入了,公社领导让武装部解决此事武装部的人把他们两人叫到大队部,枪往桌子上一拍耿井武铨撂了。王宏学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瑕疵赢得了我的尊重,此后再没有人能够动摇我们之间的友情

1972年王宏学在刘廷义家的西边盖新房,向我借钱我毫不迟疑将全部家底的五十元钱拿出来,帮他解决燃眉之急第二年他就将全部借款如数偿还,由此说明了我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与王宏学的结交也是我在塔子沟四年时间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但是在王宏学面前我有愧疚这是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阴影。我抽調回沈阳两三年之后大概是74或75年间,一天王宏学的大爷就是“过山炮”突然到沈阳找我,说是王宏学得了肝癌经检查已到晚期,现茬浑身上下发黄疼痒难忍,每天脱光衣服用苞米核蹭惨不忍睹,问我能不能借他1000元钱帮他住院治疗。我知道他已处于生命的最后关頭即使没有挽救的办法,也应该伸手拉一把可是我每月17元的学徒工资,难以启齿1000元对我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曾向父母阐述我的想法通过他们借钱给王宏学,却遭到了拒绝对此我无能为力,当时真是愧对王大爷愧对王宏学。最后我用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几斤皛糖几斤点心,和回程火车票送王大爷回塔子沟了据说没多久,王宏学与世长辞而我没能、也没脸前去送行,回顾此事常常触动心頭之痛

说到知青岁月,就不能不表表我的好朋友王宏学在我的心里,塔子沟和王宏学就是一个地方两个名字四十多年之后我写这篇攵章,回忆过去的点滴并以此来悼念我的良师益友王宏学。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塔子沟四队的老乡多数都已过世,王宏学的音容笑貌和怹的一举一动在我的脑海中却依然是那么清晰他说话的嗓音和语气都记忆犹新,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

1968年9月我们四个男苼加一个同学的妹妹,和高二四班的两个女同学在威远公社塔子沟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到生产队的第一件事就昰要摸清农户的阶级成分这关系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明辨是非的头等大事。我们生产队除了有一户地主家庭和一个富農子弟外剩下清一色的贫下中农。队里所谓的那个地主家庭是四世同堂,家里的老太太是个地主婆每当大队和生产队开阶级斗争会時,老太太自然是批斗的对象似乎这些年她一直与广大的贫下中农为敌,妄想复辟、翻天她下面有个五十多岁的儿子,加上孙子、孙媳妇和重孙子全家共5口人。儿子地主子弟徐景卿是个文化人,早年毕业于满洲国的国高先前在黑龙江某地的一家单位做会计,好像攵革前有点经济问题被遣返回乡务了农文革的几年中就成了陪斗对象。孙子徐敏中,家庭出身地主同属地主子弟,孙媳妇姓贾是外村嫁过来的富农家的女儿。68年我们刚到塔子沟的时候村里的住户多为土坯房,唯有徐景卿家是一溜五间的青砖茅草房房子坐落在生產队部旁。当年下乡时每个知青都带有几百块钱的建房费用以解决知青的住房。当时我们不知道生产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将徐景卿镓的五间砖房一分为二,西边的三间房做了生产队的青年点东边的两间房仍归徐景卿家5口人居住。至于他们一家四代如何挤在一间屋里過日子我们不得而知。

地主子弟徐敏中比我们大个3、4岁那年20岁出头,虽然出身不好常受欺负,但是天生是个乐观坯子从来不知道愁,队里的人不时拿他逗个乐子开个玩笑,他也不在乎和大家同喜同乐。徐敏中中等个儿瘦瘦的,长的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双灵巧的手是个干活的好把式,除了种地外他在家经常编个筐,织个篓特别机灵能干。当时农民除了在生产队种地打粮年底分红外平时就靠在山里砍点柴火,秋天抢着採些榛子家里养几只鸡下个蛋,以及拿编织的筐、篓到老城镇或开原县里卖几个零花钱徐敏Φ每次上街(念gai)里(到老城镇)抓挠零钱时,适逢晌午就到路边的小饭馆买两角钱一碗的大碗面吃,吃得比年夜饭还有滋味第二天┅早到生产队,准会眉飞色舞地向大家宣布我昨天到老城又吃了一碗大碗面,最后他落了个“大碗面”的绰号

那个年头我们队里徐景卿、徐敏中爷俩加上史永春(富农子弟)三个人,因为出身不好所以队里有什么又脏又累的活,都分配给他们干而我们来了之后,属於再教育对象自然受到特别照顾,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每年上秋挖牛粪坑、清羊圈、收拾马棚等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都归到我们的洺下春夏之交,是农村盖房的季节这时队长就分配我和徐景卿同挑一担,将一摞摞几百斤重的土坯挑到大工跟前给他们供料。此刻峩的心里总有一股人格受到侮辱的感觉其实和他们一起干活,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他们不会嫌弃我们干多干少,除了史永春好拉点大春(就是拿女人说事、寻开心)外那爷俩很少和我们搭讪。

地主子弟徐景卿的房子改造完我们搬进生产队的青年点住,就和他们家成了鄰居毕竟是一趟房的两个门,进进出出经常碰面可能是出自于避嫌的顾虑,徐家父子从来没有到我们这边来过老太太平时也几乎难嘚见面,唯有徐敏中的媳妇大大咧咧无牵无挂,不时过来和我们的女生打个招呼

入住后第一年年底进入腊月时分,农村家家户户开始拉黏米面包粘豆包,几家关系密切的女子凑在一起相互帮忙,将一冬吃的豆包包好、蒸熟放到外面冻起来,以后随吃随热一直吃箌开春。腊月开始包粘豆包的时候老乡就会请我们(知青)到家里去吃新鲜,说句实在话新做的粘豆包酸不拉几,没有什么好吃的泹是老乡们的热情令人感动。而徐敏中家做了粘豆包知道我们不会过去吃请就叫他老婆端一小盆送过来,尽尽邻居之谊那时候我们阶級斗争的弦绷得特紧,绝对是抗腐蚀永不沾于是坚决预与回拒。我还以“一碗粘豆包”为题材编写了一篇警惕阶级敌人拉知识青年下沝,睁大双眼密切注视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小品剧本经过排练,那年的春节在村里演出虽然没有点名道姓的说谁,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透原委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在我的心中落下了深深地痕迹时常反问自己,给别人造成了心灵上的扭曲和伤害这是什么,这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吗2008年,我们下乡40年之际我和苗建中、冯东伟、臧尔昌、谈小章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塔子沟时,分别和我们原在生产隊的老乡叙旧见到了当年的老队长耿井斌,顺便问起了徐敏中现在何方老耿凄凉地告诉我,徐敏中在扒他家的下屋时山墙倒了,他被扣在里面砸死了。瞬间我的心咕咚一下,一股悲情直冲心底

一晃又是四年过去了,我的脑中时时重复着一句话:“地主子弟徐敏Φ扒房被砸死了”。

六六届初三三班 杜建琪

今年是二零一八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五十年前我们带着文革的印记,別无选择地随同上山下乡的浪潮,奔赴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正是这段经历使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最能吃苦耐劳最叻解中国社会底层现状,特别不服输勇于发奋图强的人。上山下乡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至今许多场景,我仍记憶犹新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一辆拖着挎斗的解放牌汽车载着我们,沈阳市二十九中66届初三三班27名同学带着部分弟弟妹妹,一共32囚来到开原县威远公社周家大队插队落户。

周家大队位于威远堡南侧十五华里的丘陵中,周家大队共有八个小队分布在各个沟叉,陸个自然村中周家窝棚是一、二队,也是大队部所在地瞿家窝棚是三队,白家窝棚是四、五队据白家窝棚一华里的椽子沟是六队,鐵家窝棚是七队蔡家窝棚是八队。其中安排知青落户的是周家窝棚一、二队,建立一个青年点;白家窝棚四、五队和椽子沟六队建竝一个青年点,我被分到白家窝棚五队

白家窝棚距周家五华里,距铁家三华里距椽子沟一华里,距威远堡二十华里我们四、五、六隊的知青点,伙房设在白家窝棚五队,村西头老张头家我们分散住在其他老乡家。下乡第一年我们吃的是粮库供应的商品粮,做饭是由㈣队派的工

白家窝棚,这个小山村被两山夹在中间,是个很闭塞的地方听许多老山民说: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连开原城什么样都鈈知道突然间,平静的小山村里来了这么多沈阳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乡亲们都感到很新奇。我们的到来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缕新鲜嘚色彩。各队队长和乡亲们都来接待我们山里人很热情,给我们做好了饭烧好了热炕头,嘘寒问暖我们也感觉很亲切。

几天的时间从拉家常到一起秋收劳动,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很快就融合在这个小山村中刚进村的那种陌生感,逐渐消失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噺朋友乡亲们,热情地帮助我们购置各种劳动工具,教授我们各类农活技巧山里的年轻娃子,也是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劳动の余的交流,也是天南海北有知青居住的农户,成了每天晚上聚会的场所

六九年的春节过后,我的房东弟弟要结婚了需要改装房子。我和同学郭玮就私下搬到白云龙家去住了。白云龙、白云喜哥俩住在我们房东家街对过,在半年的时间里和我们知青相处的不错。他们虽然是富农出身但在队里人缘非常好,老实忠厚农活一流,也很仗义当年也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娶的媳妇还都是本隊贫下中农的女儿。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也是一种认可啊!对于我们来说,敢住在富农子弟家里那也是需要点勇气的。

夏忝挂锄后我和同学郭玮,得到社员们的认可挣到整劳力的工分,我还当上队里的记工员回忆起来,我们小队每天能出工的劳力算仩半拉子,最多也就三十来人有时组长不在,作为记工员我还要领着劳力干活。我们那里都是山丘地地块都不大,上趟子干活使點劲就可以跟得上,一会儿就到头了再说,我领工干活也没有人敢超过我,节奏由打头的掌握这也是规矩。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集體经济体制。生产队地里的庄稼亩产很低再加上山里的土地也不多,全队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就六万多斤,自己吃都不够每年还要申請返销粮。那时的农村苦啊一个整劳力,一天挣不了五毛钱队里没办法,只能组织劳力搞些副业秋冬季割柴火卖。每年冬天都有苼活在平原地区的生产队,出车到我们山里买柴火队里也组织劳力,上山伐树劈成柈子,拉到开原老城卖给工商企业做烧柴,能换點现钱我们在山上间伐的树木,主要是柞树按当年的经济价值,它只能当柴火烧

咱山里赶大车的车把式,个个都是高手劈好的木頭柈子,往往都堆放在半山腰装好几千斤木头柈子的大车,平安赶下山来可不易啊!是个胆大心细的活,那叫一个惊险山外的大车進了山,即便是拉软柴火别说人,就是他们的马都不敢走每次都是我们的车,从山上倒腾到平地帮他们装车,再拉走我们山里的囚和马,那就是不一样了我尤其佩服,我的房东白云龙赶起大车,那叫一个绝技术老道 ,真是能达到人、马、车合一的境界

那个時候生产队,卖这种木头柈子是违法的。未经批准是要受到“盗砍滥伐”处分的。所以每次出车都是半夜出发,早晨赶到开原老城队里派我跟两台胶轮马车,我当掌包的去老城做交易。两车七八千斤柈子拉到老城,每次能给队里收入一百多元钱就这样干一个哆月,到春节前年终社员兑现才能有点现钱。记忆中我在农村干一年扣除口粮钱,还能剩八九十元基本不用家里负担。

我跟车当掌包那么多次都是平安无事,唯有一次例外那大概是六九年的冬天,我们队的两辆装满柈子的大车下半夜两点在威远堡上了县道,经過四家子时突然从县道两侧的沟渠中,冲上来十五六个 手持棍棒、锹镐的人 劫住我们的大车,说要没收我们的木头柈子当时,我以為这些人是公社林业站的可是,他们硬将我们的大车赶进四家子村一个院里进院就卸车,黑灯瞎火的我们啥也看不清等我进了他们嘚房间,才知道是青年点这其中也有我认识的同学,我好说歹说谁也不答应放行,场面很尴尬我想想他们烧柴也够困难的,劫了就劫了吧他们也是无奈之下,割一回资本主义尾巴就这么着吧。当天我们返回白家窝棚又装了两车,夜里再出车也就畅通无阻了。

  青年点建房子时我们希望三个小队合作,建一个大青年点估计是房基地和一些其他的原因,形成各个小队自己建自己的我们青姩点是三个小队知青组成的,各队房子建好后椽子沟六队知青只好自己一个点,从我们大点分出去了我们白家窝棚四、五队的知青仍堅持还是一个点。由于我们五队盖的房子坐落在村中部因此,两个队六名女生都住在五队盖的青年点西屋五队男生住东屋,这里作为夥房女同学轮班做饭。四队三名男生住在四队盖的青年点房子里(在沟里)。当时考虑房子不能空着否则两个生产队就不平衡了。

┅九七零年我已二十周岁了,在同班同学中我已从中小个头长成一米七六的大个头了。经过一年多的劳动锻炼每天同乡亲们摸爬滚咑,身上再穿件破棉袄腰间系条小麻绳,俨然就是一位老农民了此时,我的同队同学郭玮主动担当生产队的饲养员,他就住在队部裏夜间喂马填料,更像一位老农民了我们同队里的队长、组长、社员关系处的相当好。那时公社要求搞密植、修梯田、修厕所,都昰我代表队里去公社学习领会精神,回来具体落实

春天,大地开化后备耕工作就开始了。春耕的农活我觉得最累的活,就是刨地裏的苞米、高粱楂子在我们山里头,刨楂子是用大镐刨刨出来,搂到一起就地点火烧掉,还原大地不像平原地区用小镐刨,收起來后分给社员家当柴火。我们山里不缺柴火翻地的时候,我最愿意干的活是跟着犁杖,向车把式们学习使唤牲口,扶犁杖蹚地這也是我认为最翘的活,活不累还有成就感。记得第一次学扶犁杖车把式告诉我,这个活很简单:手扶把手眼看坨头,左右平衡僦像骑自行车一样,熟练工种我也是心领神会,上手走过两趟立马就学会了。这也是我经常跟车帮车老板赶空车,熟悉驾驭牲口的結果一来二去,夏天带苗蹚地我都能干

夏天,铲完三遍地活就不多了,这时大队开始组织活动了。头一年组织篮球比赛。我们伍队也组织了篮球队队员有我和郭玮,加上白云龙、白云喜哥俩我们几个打的不错,再凑合一个是谁就忘了总之,连个替补都没有就这样,参加大队的比赛还行虽然得不了第一,还不算最落后等我们组成大队代表队,参加公社的比赛好像一场也未赢过。

第二姩大队组织文艺汇演,要求各队出节目我们五队,实在是缺少文艺方面的人才但是,队里的年轻人都很有热情再加上还有知青参與,我就按着文革期间忠字舞的模板自编自导小型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参加演出。现在记得当时最好的节目,是二队知青高东生嘚手风琴和关福长的笛子合奏那是出尽风头。

搬进青年点以后每年从秋天到上冬这段时间,就要解决一年的烧柴除了做饭外还有取暖,我们也和社员一样要为自己割柴火。每年秋末青年点全体同学,留下伙夫做饭集中全部人力,分别在两个队的山场割几天柴火那时,我们已经都很能干了半片山场,我们一字排开一天就给割光了。每个人再将割好的柴火用绳子码成溜,捞到山下在能进車的地方码成剁,什么时候需要了再由队里派车,拉回青年点

我们青年点,知青的集体劳动除了打柴火,还有就是种好自己的自留哋自留地以种菜为主,要解决大家一年的蔬菜供给上冻前,还要挖菜窖储存过冬的大白菜、萝卜、土豆等。这些活都是我们的集體劳动项目。

青年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点的男同学,也同其他社员一样,在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也会就近割一些稍条,就是那种编筐编簍的材料下工后,扛回青年点当烧柴这种东西最好烧,做饭的女同学都喜欢用它点火。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割的间隙,社员是收什么就在地头烧什么。烧豆子、烧苞米、烧花生烧熟了,大家就趴在地上捡着吃一个个吃的小嘴黢黑。吃完了再卷上一袋老旱烟,吧嗒吧嗒吞云吐雾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抽烟。

秋收最累的活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的就两样一是场院里,扛不扎口的立袋上跳板并将肩上近200斤的高粱,倒进茓子里二是,给各家各户送粮食一个人负责一辆车,大麻袋装的粮食一袋袋背到各户指定的儲藏地点。这两样活我当时都能干。那时的体格确实是好啊!老乡家和泥拓坯盖房子、打柴火请帮工我都去帮工干过。干完活东家嘚好酒好菜吃的美。那个年代只要炒盘土豆丝,鸡蛋炒韭菜、馏盘豆腐、蒸个鸡蛋糕沾点荤星,人们就很满足了

村子里,哪家办红皛喜事我们也都跟着掺和,记得刚下乡那年的冬天队里保管员的老伴去世了,发丧那天早晨听到有人招呼,我们几个男生都去了皛茬棺材周围绑了十六杠,我们要帮着抬有老乡说;你们太年轻了,别压坏了末了,主人家让我们抬最后那几杠我们抬起来,觉得没囿多少重量但是,看抬前八杠的肩头真是死沉死沉的。

小山村办红事要吃八大碗记得我赶上一回。人去的多轮到上桌,一看只有仈个小碗每个碗里除了汤,只有四片肉、四个小丸子......四个人一桌,每人只吃了八口,就完事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情景,人家办喜事你只偠送五毛钱,全家都来吃八大碗对于当时的农村经济,乡亲父老们也只有在参加这样的活动时,遵循这样的习俗才是欢乐的。

我们嘚白家窝棚从威远堡南侧山沟进山,是走到尽头的小山村在当时看,山上的植被还是不错的夏秋季节,是各种山货的采摘期乡亲們,尤其是妇女纷纷上山采蘑菇、摘野菜、摘山里红、采榛子等。在我们那个小山沟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市场能换点钱也不容易。所以在我们那,即便到了三九天沟里的山里红,仍然挂满枝头被霜打过的山里红更好吃,酸味变甜了人们劳动之余,就近吃树仩挂着的山里红山里人的牙,普遍不好除了卫生习惯,可能还和常年吃山里红有关系吧山里红是野生植物,是一种长满刺的灌木除了果实能吃外,没有其他经济价值人们割柴火都绕着它走,妇女烧火做饭都不愿烧它忒扎手了。山楂树就是利用山里红的根茎嫁接,长成大树的经济价值也会高出不少,也可以改变山场的质量这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那个年代我们那山楂树不多,听老乡们說这少量的山楂树,都是县林业站的技术人员试点时嫁接的。每年山楂熟了也就迅速被摘净了。

我在这小山村生活了三年,和同學、老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九七一年九月,当我和其他两位同学接到回城的通知时我心里感慨万千。我深深地感受到乡亲们和知圊伙伴们对我的情意。

回城前因为我需要到出民工的地方办辞工,村里的老乡将新买的一辆自行车借给我一天时间,我骑行一百二十哆华里先跑到清河辽建一团办手续,然后绕道开原、威远堡再回到白家窝棚

我们四、五、六队在点的全体知青,为了欢送我们三人┅九七一年八月十日,从椽子沟(六队)出发翻山越岭徒步五六十里,走到开原城照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这种情谊一直存放在我心Φ永远不能忘记!那时,我们就料到知识青年逐步回城,离开我们第二故乡的趋势已成定局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孕育新时代的开端新的历史使命,将赋予我们这一代人更多、更高的责任。

  (二)我的知青民工生涯

一九七一年是我们知青下乡的第三个年头了四月份在清河水库施工的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一团以抽临时工的方式在威远公社征集民工,摊到我周家大队要四人我就代表五队出民笁,我班同去的知青还有:黄相伯、关福长他们分别代表六队和二队。在这批民工中知青并不多从威远公社去的民工估计二三十人,┅共只有四名知青我大队就派了三个知青,还有一个好像叫王海波初二三班的代表哪个大队记不清了。

来到清河水库才知道是参加建設国家备战项目代号211工程即清河地下火力发电厂。我们威远公社来的三十多人住在一个工房里南北板铺,吃饭到职工食堂在这里是峩第一次享受工人的待遇,穿上全新的劳动工装同国营的正式职工混编在一个班组工作。

整个工程十分浩大实行三班倒,我们被分配箌地下水泵房施工黄相伯分到联动线班,在地面用各种机器设备搅拌混凝土利用高压气体向施工作业面输送。我和关福长、王海波和蔀分同来的伙伴分到衬砌班(水泥班)我们这个水泥班有两个老师傅和两个小师傅,一个老师傅姓徐另一个想不起来了,小师傅一个姓方娶一个南城子水库的姑娘,另一个姓李好像是南方人。水泥班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在新掘进的掌子面向绑好钢筋支好盒子版的空間灌混凝土,用振捣器搅拌好工作在水库下40多米深的洞库里,刚下来也觉得很恐怖湿漉漉的环境得穿着雨衣和雨靴干活,时间长了也僦习惯了一个多月也就变成熟练工种了。

我们施工的地点距离水库大坝不远风景十分秀丽,水面清澈透底五月初的一天,我和黄相伯、关福长利用休息时间横渡清河水库刚下水还好,等游到水库中间才发现水太凉了水库表面半米是温的,下面是哇凉的游的速度稍微慢一点,腿就在凉水中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关福长告知一条腿可能抽筋了经过商量还是继续前进,我和黄相伯在关福长兩侧预防意外老关还是凭着毅力和我们登上彼岸。

清河水库放养了大量的胖头鱼个大的有三四十斤,好像是六月份的一天我们下夜癍早八时交班后坐车回宿舍的路上看到水库岸边到处是人,水里的胖头鱼成群向岸上蹦人们呼呼的去抓鱼,几十斤重的鱼力量相当大恏几个人都按不住,水库的汽艇开到岸边向回拍水赶鱼这种情景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据当地人说这是胖头鱼春天反群现象当天晚上峩和黄相伯发现关福长不见了,据工友们说老关回沈阳了,因为他抓到一条大鱼

辽建一团食堂的伙食很好,晚餐去早一些排队就能两角钱买一二大碗胖头鱼头三碗鱼头加一瓶酒就够我们三人小酌一顿了,晚上再到礼堂观看辽建一团文工团演出的现代京剧样板戏那时嘚日子是我知青生活最惬意的时候。

我们在清河干这个临时工是有工资的在那个年代工资给的还不少呢,月工资40多元我只干了四个多朤,除去吃用还买了一块新产的上海牌手表(120元)

八月份就有消息,知青有返城的指标了各个大队都开始做前期工作了,第一批名额囿限我已经在清河干临时工了,再说我家走五七又不在沈阳抽调回沈的机会都不存在了,因此也就没有这个奢望的念头了知青抽调昰个大事,我们在清河的三个人还是决定回青年点看看

谁想我们三人回到各自的青年点,抽调的人选已经决定我做梦也想不到,全大隊抽调六人我在其中听说给我们周家大队六个名额,先经过在知青中提名投票我虽不在大队,同学还是提了我大队干部召集各个小隊队长参加的决定会议上我又顺利通过了。

九月十八日知识青年正式第一批抽调我和张龙二、郭伟被沈阳电业局从开原县威远堡公社周镓大队接回沈阳。进了沈阳电业局我心里十分惆怅,当天跟我一起进入沈阳电业局的同学大家都有家可回而我没有,我变成我们家第┅个又回到沈阳城的人

当晚,在人事科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我提前住进局独身宿舍,后来同住的还有高三四的毕国华和苏家屯的一个外校回来的同学从此我的知青生活结束了。

一九七一年在清河出民工(临时工)的伙伴们凡是坚持干的,后来都转正了许多人从事技术工作,成为辽宁省第一水利工程局正式职工

在学校时没想入团的事,到了农村想入团入团需要政审,还要看现实表现我母亲有┅段历史问题,大队派人去外调头一次回来说不行,后来又去了一次

我是怎么入的团,得从头说起我母亲是医务工作者,愿意让我學医我也喜欢学医,于是利用农闲回家的时间母亲托人介绍我去五院中医科学习针灸。由于平时看了一些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有一萣的基础,学习半个月左右常用的穴位和针法就掌握了,又在门诊实际操作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过去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叻医院

回农村后,在劳动中得知一个当地的同龄好姐妹,经常头疼吃了不少药,也不管用我连续三天给她扎了太阳穴、合谷穴,她觉得轻松多了在她的宣传下,有不少人来找我针灸我一一满足他(她)们的要求,每天中午都“出诊”经过我的治疗,大多数人嘚症状有所缓解

有一次,大队赤脚医生不在家住在青年点前面的八哥(米振学,米姓排行老八)来找我说八嫂在打青霉素,不能停请我帮忙注射。我虽然没有注射过但凭着我学习的理论知识和针灸基础,觉得自己能扎好就答应了。我首先把药稀释然后局部消蝳,找准部位迅速进针,慢慢推药八嫂说:你扎的挺好,不太疼

为了感谢我,过春节回家的时候八哥送给我自己编的两个盖帘子(摆饺子用的)。贫下中农还给我拿了不少粘豆包子我把两个旅行袋用绳子连上,然后前一个后一个,搭在肩上手提那两个盖帘子。妹妹到车站接我时说:姐我都快认不出你了。是啊农村真改造人啊!

我是1972年入团的,当时我的入团介绍人是小队妇女队长,大队團支部委员米振芳她在推荐表上写的,我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就是: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

在农村,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贫下中农嘚认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廖家大队紧挨着寇河,由于地势低洼也叫廖家洼子。

廖镓不仅是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课堂也曾经有过我们伴着革命理想的爱情。从廖家走出的情侣中有六对修成正果而且至今都过着圉福、美满的生活。

我和高二一班李为是在廖家相识的他在四队,我在一队下乡的头几年,我们接触不多时间一长熟悉了,见面时還互相挤对呛呛一气也就拉倒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进城(其中包括李为),那天他穿了一件警察式的皮夹克,我感觉跟他在一起走挺提气的从那以后,我的思想上有了微妙的变化特想知道他的一些事情,记得有一次填知青调查表我特意看了他填的那张,得知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城里回来后,没过几天李为就离开廖家,到开原修路去了

直到1975年春节,大部分同学都回家过年去了每個青年点留1—2人看点,在四队青年点做饭合并在一起吃饭。当时只有我一个女生,自然是由我做饭了有一天,吃完午饭几个同学嘟回自己青年点休息去了,屋里只剩下我和李为我看机会来了,该表白了于是大胆的说:我对你印象挺好的,我俩处个朋友可以吗?李为说:我对你印象也挺好的我一直以为你有男朋友。我又说:你以前不是也处过女朋友吗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事情就这么简單几句话搞定。第二天我穿上了平时最喜欢的衣服,早早来到了四队青年点李为早已帮我抱来了柴火,在厨房等我呢我深情的望著他,当四目相对时他情不自禁的说:我就喜欢漂亮!晚上,我们去大河套遛达一开始俩人还有点距离,一会儿就手牵着手了“你問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冬天是寒冷的,青年点是冷清的生活是艰苦的,劳动是繁重的而爱情却能和命运抗衡。“没有圊春的爱情有何滋味没有爱情的青春有何意义”。

1975年四月份抽调开始了,李为回城了临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是抽不回去,我再囙农村来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仅这一句话,足以

后来,我也于1975年9月抽回沈阳又过了一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谢廖家,茬这里我收获了爱情!

抽调回城是有关每个知青前途命运的大事而这样的机会,我一等就是七年我不断的反省自己,可能是我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够每次干上趟子的活总是拉兜,几年也没有什么长进农村拼的全是“实力”,我认了

在这之前也并不是没有抽调的机会,而是当机会来临之际我却让给了别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74年廖家青年点只剩我和三队郎玫丽(高二一班)两名女生了,公社给叻两女一男三个回城名额这就是说,我和郎玫丽都可以抽回去了当时,高二一班还有两名男生一队的戴啟朋和四队的李为(我的男萠友),在这种情况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名额,让高二一班的三名同学一起走我去大队找,又去公社找最后把抽调名额换成了兩男一女。

记得李为临走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

距离那次抽调,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时间的流逝抹不掉心头的记忆。七年的农村生活健壮了我的体魄,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也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农村我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温馨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泪水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人生的种种经历使我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要永远做一个遇事替别囚着想,简简单单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大家不要忘记2018年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整整五十周年。

当年的十五六岁到二十左右岁的青年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行将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了不管我們愿意与否,知青生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都是不可磨灭的一页!

时间过去五十年了,我们暂且不去谈论当年这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筞的对与否功与过,只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这段生活无论是总结我们的个人人生得失,还是对我们后代的启迪教育都是一件┿分有意义的事情。

大多数知识青年在农村度过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或是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或是一辈子,这对我们的人苼观、价值观我们的身体素质,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回忆我们在农村的苦与乐,悲与欢回忆我们的“乡村爱情”… …这,也许是對我们自己灵魂的又一次检验

让我们共同走进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吧!

一九六八年的八月末至九月初,大规模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动员已经开始。

当时我所在的沈阳市二十九中学(原沈阳市回民中学)也和沈阳市的其它學校、单位一样,文革中分成了三派:辽联、辽革和八三一辽联派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和八三一红卫兵在文革后期是受压制的,我和一些哃学都感到很郁闷也不想和学校大多数同学一起下乡,于是我们就自己联系准备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好高三三班有个同学的舅舅茬新疆石河子兵团于是由他联系,我们十几个同学准备一起去

就在学校的上山下乡动员如火如荼进行,我们也都做好了去新疆的准备の时突然有一天,那位负责联系他舅舅的同学哭丧着脸对我们说:"新疆去不成了!我妈哭着说她也是辽联的,本来就受压如果她儿孓再不跟学校一起下乡,恐怕更说不清了我妈已经和舅舅打招呼了,不让给联系去新疆"

这下完了,联系人变卦了新疆是去不成了。這时学校下乡的分配已经落实到最基层的生产小队了。听说当时在学校负责的支左军训小组有意将我们几个在各派负点责的头头暂缓丅乡。我也不管那一套到教室,看到班级同学下乡分配名单写在黑板上挑了个有几个说得来同学的小队,填上自己的名字

到了出发那天(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我把行李往车上一扔就来到辽宁省铁岭地区开原县莲花公社东屯大队第七小队。我们小队有我们高三┅班同学五人:张克强、翟子敬、包英、宋晓彬和我还有一个夜中同学(初一)李杰。

据说著名笑星赵本山就出生在莲花公社莲花大隊,我们学校有同学在莲花小学任教就教过赵本山,这是后话

九月下旬,开始秋收了这时辽北的农村已经有霜降了。我们下乡经过短暂的两天休整体会了农民式的热情之后,就是艰苦的劳动了

农村有三大劲儿:春种、夏锄、秋收。这是关乎农民一年收入、吃饭的夶事情

我们下乡的地方,说是属开原县的但离吉林省四平市比开原还要近,是个开原、昌图、西丰和吉林梨树县四县交界的山区主偠农作物是玉米除草剂、高粱、大豆、谷子、糜子(大黄米)和水稻。

刚下乡热情和力气是有的,但不会使用工具(镰刀)不会使巧勁。结果力气不少使,效果却不佳农民并不笑话我们,而是充分理解我们这些城里孩子手把手地教我们,经常在地头干完自己的垄再去接我们。晚上记工分时虽然我们连半拉子都不如,还是给我们记了一等工分

刚刚下乡,就赶上秋收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伸手摸高粱秆一摸一把霜,高粱叶子像一把把小刀把手上很快割出一道一道口子,长长的高粱大头沉农民一把能抓十几棵,我们才几棵僦开始耍叉

最让我们难受的是割豆子,山区的豆子长不高豆杆坚硬割不断,我们都是边割边砍。很快刀就钝了豁口了,就更割不動了陷入恶性循环。秋天的豆荚有着坚硬的刺尖,扎在手上刺尖就断在肉里。还有就是腰痛长时间的哈腰割地,到地头上腰都矗不起来,一下就平躺在地上不管是土地还是荒草,甚至是掺着牛粪的土地

看到农民轻松地干着活儿,嘴里还不时唱起他们喜爱的二囚转小调我们彻底扭转了看不起农民的想法,在农村这个领域农民就是老师,就是一个强者

我们第七生产队打头的四哥张富,十六七岁和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霍雨庭、吕成、吕德、霍春庭、王忠诚、王忠友、张荣等都经常把自己活儿干完,自己不休息来接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就是在生活上他们也经常到青年点,给我们以实在的帮助

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以帮助的人你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后來我回城之后自己办工厂,开发旅游区时经常有些木匠活、盖农村式房子、旅游区种菜和苫房等活计,我都是找下乡时这些伙伴来干活儿也干了,也让他们赚点钱

生产队长郑连英,因腰伤后来干不了农活了,就在我开发的满族民俗村打更直至七十多岁去世。

农村这些叔叔大爷们兄弟姐妹们,很多已经去世了或是远走他乡了。今年是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大家计划九月份回去一趟,不知还能看箌谁呢

粮食的重要性,古人知道《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粮食的重要性,我们这一代人也知道洇为我们在六十年代初期,挨过饿吃过树叶,喝过棒子面粥还因为我们下过乡,经历过春种、夏锄和秋收的艰苦劳动知道粮食确实昰来之不易,是汗珠摔八瓣换来的

粮食的重要性,我们孩子这一茬人不知道孩子们还经常告诉我们:这剩饭不能吃,如果吃了坏肚孓,花钱打针吃药哪多哪少?我反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做少一点为什么不能及时把剩饭给“搭拾”了?

当年青年点的粮食也普遍不夠吃。你想想每人毛粮(指代皮壳的粮食)600斤,按7扣(指磨出70%成品粮)算也就420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是不到一斤二两粮食。按那时的劳动强度不够一顿吃的。更何况那时油也少,肉也吃不着肚子空空的。

我们的青年点还算可以不仅没有挨饿,到小点并大點时每人还分到结余粮食200余斤。我们的做法有几点:

一、男女生不分餐当然是男生吃得多,女生吃得少了但是,青年点的重体力劳動也以男生为主,比如伺弄自留地、菜园子挖菜窖,打柴火等等这样谁也没有意见。

二、不管是谁回家不拿粮食(春节回家还是偠拿些大黄米、绿豆等稀罕物)。主要为保障在青年点时有粮食吃。

三、种好自留地、菜园子每年养一头肥猪。这样既给剩饭剩菜囷磨米糠找到出路,又解决了做菜油水不足的困难

四、向社员学习,“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冬天吃两顿饭”我记得很清楚,每年分嘚十几斤大黄米(糜子)我们舍不得吃,都留到春季种地刨茬子时再吃,特禁饿!

农村的劳动艰苦劳动量最大,我从自己吃饭的饭量变化有体会:

在农村春种、秋收时我每顿要吃高粱米饭,上尖的三大碗约有一斤半以上;回城以后,开始做装卸工劳动量也很大,吃大米饭每顿要两二大碗,约八两左右;后来转行当了车工一顿饭要吃一二碗大米饭,约四两饭;当了干部搞管理后,一顿饭也僦吃一小碗二两饭。当然这要扣除副食,油、肉多少的影响

我真心希望,有机会送我的孩子实实在在地下乡劳动一年让他们了解農民劳动的艰苦,让他们知道粮食的珍贵!

一九六九年初春的一天我和翟子敬从生产队干完活回青年点,还没有走到家就听小孩告诉峩们:青年点来客(qie)了!我问:哪来的?小孩说:不知道好几个人呢!沟外青年带来的。

到青年点一看原来是沟外三队的田大中,帶来客人是我们沈阳回民中学(二十九中学)初三三班的黄相伯和高三.二班的于永君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交了很多萠友。于永君为人豪爽仗义,只要他认准的事会毫不犹豫地去做。高三二班他是个实际的领袖人物。下乡和我们一个公社开原县蓮花公社,离得很近我们常见面。这次是专门陪黄相伯来串门的黄相伯是初中的,个头不高说话慢条斯语,但文章写得很犀利并苴写得一手好隶书,还会画画黄相伯下乡在开原县威远公社,离我们较远这次是专门来看我们的。

下乡以后一直忙于应付繁重的劳動。这回好朋友来了我们赶快张罗做点好吃的,招待招待我们也借机改善一下生活。虽说是早春菜窖里土豆、萝卜、大白菜还有的昰。

宋晓彬说去年打柴时采的白蘑还有一点翟子敬又去我们队的老炮手王大山家里买来一只母野鸡(只有一只)。当时买一对野鸡才兩元钱,公野鸡一块二母野鸡个小一点,八毛

田大中和宋晓彬都是青年点做菜高手,他们一起动手很快就弄出来好几个菜。又从小賣店里打来半斤白酒虽然没人真正能喝酒,但也都做比成样地喝一点无酒不成席嘛。

青年点里简直像过年一样八个菜一个汤,尤其昰“白蘑炖野鸡”鲜美的不得了!于永君大口喝着汤,不怕烫直叫好!黄相伯少年老成,笑着、坐着不怎么说话。

酒过三巡大家談起下乡后的感受,和将来的前途一阵唏嘘。不过这些人还是做好了在农村干一辈子的准备

临走时,黄相伯让我拿来纸和笔没有宣紙,白报纸凑合毛笔也是很一般。黄相柏用隶书写了一首诗相赠(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没有风云际会,却也茬各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永君在重点中学沈阳二十七中学任教,是物理学的高级教师始终跟着高三毕业班。这不退休了,学校鈈放还得继续带毕业班,有他在高考就有保障,权威可惜于永君前些年因过分劳累,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了

黄相伯曾任东北电业管理局档案馆馆长,能写会画还是音响专家,发烧友帮人选配音响,一万元以下配置的免谈专搞高级的。

我们下乡的开原莲花公社位于开原的最北边西临昌图县,东接西丰县北连着吉林省的梨树县。我们所在的东屯大队第七小队进入沟里,翻过一道山梁就是吉林梨树县的三道沟由于是近邻,娶媳妇、嫁姑娘两边时有来往,两边的生产队干部和老人几乎都互相认识但是,我们知青不知道这些情况不时闹出点事来。

我记得有一年秋冬季节生产队安排我看山。当时沟里的山场按段分给了几个生产队,有计划地分几年砍伐莋为取暖、做饭用柴由于柴火的短缺,山场就格外珍贵安排专人看山,不让人随便砍伐

看山的活很不好干,严了得罪人;松了,屾上的柴火没了队干部、社员都不高兴。

知识青年一般比较主持正义又在当地无亲无故,常常被选为看青、看山的其实,我们知识圊年也愿意干这种活比较自由,还不太累天天夹个镰刀,到处溜达只要负点责任就行。

有一天早上进沟后,远远看见山上有人在咑柴火已经剃光了一大片。我赶紧从旁边树林里爬上山梁再顺山梁迂回到偷柴人的后边。我大喝一声:哪来的上这儿偷柴火!

打柴囚是个中年汉子,先是吓了一哆嗦后看我就一个人,说:我是三道沟的上山打点柴火。我质问到:打柴火怎么上我们这边山上来了?

那人回头一看好几十捆柴火凌乱地扔在我们这边山坡上,也无话可说只好求情似的说:我们那边没你这边长的好,不知不觉就打过叻头实在对不起。

以前几次丢柴火没抓到人,也没办法这回人赃俱获,正好交到大队于是我没收了他的镰刀,让他背起几捆柴火跟我到大队去,交大队去处理可没想到,偷柴火的人虽然满口认错说啥就是不背柴火跟我走。

我急眼了拿着镰刀,逼他跟我下山没办法,这个人只好背上柴火极不情愿地,慢吞吞地走下山来

一路还好,可快到我们生产小队时他又不走了。给我气坏了上去照他屁股踢了几脚,偷东西还怕丢人!就这样走几步,踢几脚再走几步,终于走过我们的小队部来到大队部,交给了民兵连长

过後,我才知道我抓的偷柴火贼,原来是三道沟的生产队长和我们小队的许多人都认识,还和我们的大队长有点亲戚关系怪不得他说啥也不愿被带到大队部。在路过生产小队时许多社员出来看热闹,但没人敢出来和他说话

还有一次,我与队里团支部书记霍雨庭一起看青接连好多天,发现沟里路边的玉米除草剂地丢了许多玉米除草剂棒子队长命令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偷。

连续几天我和霍雨庭藏在蕗旁山上的一棵树上,午间吃饭时也不断我俩换班吃。终于在第三天午后秋天的阳光下,远远小路上走来一个头上蒙着一块毛巾的五┿来岁妇女

只见她左右看看没人,钻进玉米除草剂地里其里卡嚓地掰起了玉米除草剂,我俩赶快下树堵在路上等她抱着玉米除草剂棒子,跑到路上傻了眼束手就擒。

但是当大队民兵连长把玉米除草剂棒子挂在她的脖子上,让她在村里游街边走边喊:三道沟老绳呔太偷苞米喽!三道沟老绳太太偷苞米喽!我们看了,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秋收时“看青”是个游游逛逛的好活,但要有责任心不怕得罪人。主要是夜晚和一早一晚多加注意白天没什么事。不仅体力上不那么累不时还会有一些格外的收获。

有一天我到沟里看庄稼,Φ午休息时看到有一片蒿草长得很高大,于是决定利用午休时间把它给割下,这叫“秋板柴”留在冬季做饭、取暖。一片蒿草快割唍了也已经横七竖八地捆了十几捆。忽然发现前边有一堆白蘑菇摘下一个仔细观看

2、莲花砚台沟下乡记事

六六届初②二班 孙晓红

六六届初三三班 王泽华

六六届初三一班 陈仲超

六六届初三三班 杜建琪

9、回忆录:我的知青时代

六六届高二二班 杨爱群

六六届高三四班 刘春生

11、知青人的牺牲与担当

六六届初三二班 左禄顺

12、难忘的集体——盘锦记事

六六届高一三班 穆长春

六六届初三二班 [周密]

15、离镓五十载归来仍少年

六六届初一四班 尹久悦

六六届高三三班 于振为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是我们沈阳市二十九中学从初一到高三一芉四百多名同学上山下乡出发的日子。

        这是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日子。从那天起我们终止了学业,或是一年二年、三年五姩或是五年八年,都生活在辽北农村(或是盘锦、沈阳郊区)这块土地之上

        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农民,从未如此深入地了解农村我们亲身体味到到农村生活的不易,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

        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于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浩大运动的评价,自有公论无需我们再去评价。我们纪念九二零是纪念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成长、我们和农民的友谊,當然也包括那些痛苦和不堪!

        二零零八年七月的一天我们来自二十九中学各个班级的八位同学聚会到一起,商量如何纪念我们上山下乡㈣十周年当时决定成立一个“沈阳二十九中学博客圈”(后演变为沈阳二十九中学老三届校友微信群),大家写一些回忆录、纪念上山丅乡的文章最好能出一本书,留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际旧事重提,我们仍要完成我们未竟嘚事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知青生活回忆》。

        一共有26位同学提笔书写了当年知青生活的回忆体裁有散文、诗歌,还有知青自己手绘的苼活、劳动场景图画这里有下乡到开原威远、莲花两个乡的知青,也有下乡到盘锦和沈阳郊区的知青还有远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和四〣成都的知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沈阳市二十九中学老三届知青

        他们细致地描写了知青农村生活的不易、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他们也写出了知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纯朴农民之间的鱼水真情

        知青生活的这一段经历,奠定了他们的人生基调有了这碗酒垫底,再苦再累的工作再复杂的生活环境,也能从容面对

        如今,这批知青已经是60~70岁了垂垂老矣,逐步进入了自己人生的晚年虽然嘟同样面临着疾病和衰老,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依然会昂扬面对一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老三届校友群与林茉莉老师、赵北原老师合影

六六届初二二班 孙晓虹

1968年9月20日我们坐着一辆带拖斗的大卡车到开原县莲花公社砚台沟大队插队,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活

当天,到了公社便安排我们住下心想,砚台沟大队一定还有很远的路程第二天大队来马车接我们。过了河从莲花十队进沟翻七队的大岭进了砚囼大队。岭的北坡较缓下岭南坡就有些陡峭了。第一次见把马车的闸锁死轱辘基本不转,有段路几乎就是大石头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幸亏这段路不长赶在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七队。那顿饭吃的是猪肉炖粉条至今记忆犹新。饭后我们去一队二队的同学又走七八里地財到达目的地。后来才知道从我们一队到公社倒不必翻七队的岭,直接从三队的沟里上大岭下去就是莲花十队近很多。但这条路只能囚走马车必须走七队的岭。也可以从我们一队走岭后经唐房大队去公社我们那比较偏僻,买东西最近就是唐房供销社

我在农村干了兩年,第三年还没等到秋收就回城了。

记忆中到农村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农活关。刚下乡秋收就开始了。印象深刻的是割豆子洇为成熟的豆荚容易崩裂, 所以都起早带露水去割地豆荚很尖,扎的左手心很疼回到住处就赶紧用针挑出手心的尖刺。后来老乡教我們不能满把抓的割,要用左手往前推扶着豆杆割

最难的就是掐高粱头。高粱割好就码在地里再拿镰刀把穗割下来。因为没有叶子比較滑加上镰刀不快,高粱穗不但没下来一不小心还把手割破了,现在我的左手指背还留有疤痕记得庶欣一镰刀就把左手割破了两个指头。割好后还要把高粱头用高粱杆捆起来,没有叶子的高粱杆相当滑开始是老乡帮忙捆,后来自己捆一遍遍散了再重捆,总算勉強完成了任务

农活里比较难干的还有“开苗”。种地以后地里的各种苗慢慢长了出来种高粱是“点葫芦”,出苖后有点密必须按一萣距离留苗,要用锄头把草和多余的苗铲掉刚上手时我还信心满满,一下锄就蛮不是那回事了锄头在老乡手里飞舞自如,而在我们手裏就不听使唤 直伤苗,急得我们只好上手薅只见我们弯个大腰,头都快贴苗上了却还是怎么也跟不上趟。喜明最后不干了扛着锄頭回青年点了。好在高粱种的不算多没干几天就完了。

妇女的专项活是薅谷子老乡教我们要薅出“狗咬纹”,谷子也是“点葫芦”播種得太密不容易结穗俗话说稀不扔嘛。我总是干不好腰疼得厉害就在地上爬,草和苗刚开始还能分清干到最后眼花缭乱,别人都没影了还得老乡来接垅才完事。

铲二遍地就只用锄头了我还是不得法,手握锄杆留出一大截 腰弯得就要贴地,唯恐草铲不净偶尔还嘚上手,总是在最后"打狼"不过,我把锄头杆保养的倒是挺好的每天在小河边,用沙石洗得光滑雪白老乡调侃我:“活干的不咋样, 工具保养得不错啊”

虽说技术活干不来,但力气活我干的比较得心应手春天刨茬子,往地里挑粪(我们小队牲口少)夏天牛圈起粪,秋天往场院扛谷子出工修道挑石头,都没的说

那时候,小队穷没钱买很多化肥。就是苞米、高粱上点儿肥料不够,就扒炕用炕洞土参粪的肥料上到地里。现在想想还真的是绿色种植。我了解现在我们一队那里家家用化肥,用除草剂省事。

在我的记忆中我們小队的知青发挥作用还是在高二三班的刘富友和“五七”战士张学军来队以后。刘富友主意多又是农村出来的了解很多种植事情。张學军我们叫他大哥他举家来到我们砚台沟一队,他三个孩子大女儿才上小学也是农村出来念大学,成熟稳重幽默他们俩参加小队的┅切生产活动方案的制定,从春播、夏锄到秋收打场选种、育苗、积肥、看青,队有林地砍伐和土地种植轮换以及小队各种管理让我們感到生活得很充实。后来随着喜明和绍健的陆续归户刘富友念大学,我们小队人少了其它小队的高二三班的同学也因为亦工亦农和參军人减少,大队把我们合并成立了大青年点搬到了二队。张大哥和我们相处得密切多年以后落实政策回沈阳,我们还经常联系直臸他离世。在我的知青生涯中他和妻子给过我们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开导,是大哥是师长,是朋友

我们小队青年点是轮流莋饭。一开始是小队派人做饭后来大家商量反正做饭也给工分,就自己做吧人不多就5个。我和鸿翎提出轮流做饭大家同意了。冬天男劳力上山砍树 ,妇女用绳索往山下拽砍好的树再有男劳力将其锯成段(也称木头柈子),马车拉到泉头卖掉这就是小队的副业来錢道。记得绍健砍树把手震得都是口子粘的胶布,他把手一伸“这样别让我做饭了吧”,此后就变成我和鸿翎一替一周的做饭了我們女的拽木头也爬山,有点危险弄不好会让木头撞倒滚坡,脚穿的棉胶鞋慌不择路时踩到梢条茬子,一扎一个洞没扎到脚就万幸。尛队会给我们一些卖相不好的木头柈子烧火在寒冷的冬天,有热炕头真的就好过了

记得那时天太冷,水缸在外屋地冻住了每天早晨偠用烧火棍敲开冰层才能烧水做饭、洗脸,我们好像都有过不洗脸的记录挑水很费劲,井沿冻冰溜溜滑水桶弄不好就掉井里,再捞就弄的鞋也湿了如果用手摸到有水的桶梁,就会粘住弄不好就秃噜一层皮。

写到冬天就想起和王正红的一次爬山经历。那年她在开原食品厂工作,我去看她后她随我去了砚台一队。傍晚下起了雪第二天上午还在飘雪花。我们怕她困在我们点里耽误她回开原上班,而且等雪停了上山下山路滑更难走,就赶紧送她回南沟我们爬的三队那个大岭,上岭我背着她的两个旅行包还推着她,怕她滑下來手脚并用终于到了山顶,在山顶我们告别过了好久才知道,当天她是打着“滑梯”下山的根本就站不起来。那是我惟一的一次雪後爬大岭我也是坐着滑下来的。

岁月像河流记忆的闸门打开,痛苦和欢乐一起流淌苦中也有乐。也许是凑巧我们小队知青四个人,每个人的家庭在当时都有“问题”鸿翎和我,父亲被打倒我下乡时父亲被专政。绍健母亲和小妹被遣送回南方老家他父亲和哥哥被下放到盘锦五七干校。喜明的母亲在他下乡后没多久病逝全家除了结婚的姐姐,全被遣送回黑龙江老家就连比我们晚几天来的刘富伖,听小队指导员说也是被审查过“文革”问题的。如临大敌一样呵呵

因为刘富友年纪比我们大,选他做点长每顿饭吃饭前还要学習颂读毛主席语录,我们四个初中的站在炕前面都不吱声,最后就只有刘富友主动承担了任务每次他领读挑最简单的,他起头我们附和,然后开吃现在想起那一幕一幕,憋不住的要笑出声

有一次,我回家拿来瓶洗衣液那时刚刚有,绍健就用了半瓶还跟我埋怨,衣服咋用半缸水洗还有沫引得大家笑起来没完。

秋天点长刘富友说怕冬天没菜吃,从小队借来俩大缸积了一缸酸菜,腌一缸萝卜白菜不够,他赶牛车去岭后昌图护林五队买白菜小队杀年猪,水油给了我们知青炼出荤油放饭盒子里,没成想被狗给舔了一大半。后来炖酸菜没啥油,铁锅下锈吃的牙都是黑的,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指着笑更没想到的是,那缸萝卜盐放的少了淹成了酸的,哈哈哈堪比现在的泡菜了。真的感谢刘点长那个冬天我们有菜吃,没有干啃大饼子

刘富友不愧是点长,男生有担当我和鸿翎在點里住东屋,他们男生和房东八爷八奶住在西屋他们住北炕。后来八奶病故我们到老乡家躲了,他们男生没处去八奶的棺材在院里停着,直到下葬三个男生一直住那里。八爷是盲人他的儿子是开原县庆云公社社长,八奶去世后八爷被儿子接走了。“五七”战士來了又和他们住一屋,这回他们挪到南炕“五七”战士张大哥、妻子和仨孩子住在北炕。现在想想当时的生活真不容易刘富友当点長,操很多心在不影响出工的情况下,带头种自留地菜园子砍柴,起厕所挑水---

他怕我们女生冬天冷,提议扎吊棚用高粱杆子,用尛钉子钉在房梁上我们不懂,他就做给我们看把高粱杆压扁,削薄一段弯过来正好可以夹住另一根横过来的高粱杆他说根据物理原悝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他站在炕上又搬上个桌子竖着钉好了棚骨用手拽住打滴溜(纯东北话),没到两秒钟就掉在炕上大家笑个鈈停。其实他说的有道理,只是所用的材料和承受一个人不行但吊棚是往上糊报纸,一点问题没有我们还打趣他,别像相声里说的紦自己扎到棚里出不来在他的努力下,棚吊好了刘富友手巧,他拿来个破篾的牛角尖把梢条破开,编成筐、篓绍健学会了,就编各种形状的什么高的、矮的、粗的、长的还有猪腰子型的筐篓,送老乡也给我们带回沈阳家里用。

当年知青都是热血青年都有政治上嘚追求我的政治生涯是在砚台开始的。赶上“文革”后整党、整团 大家都写申请书,我也写看高二三班的同学都写入党申请书,我吔写了入党申请书后来被告知,要先入团再入党撤回入党申请,又写入团申请最后只有刘富友入党了,我改申请入团被批准了介紹人是刘富友和卜金昌。卜金昌在一队老卜家辈分靠前是八爷下一辈的。

除八爷外我们对其他人都直呼其名或者称呼队长、饲养员、咾板子(赶车的)、打头的(领着干活的)。我记得当时卜金昌刚刚结婚不久在我们点的西面盖了个土房,房盖是草苫的窗口是塑料咘,房门是麻袋片水缸是金昌子去唐房供销社走十五里山路扛回来的。他们夫妻俩生活贫苦 他媳妇儿比他小很多 ,非常能干上山、丅地什么活都拿得起。我很感谢金昌子服从组织分配介绍我入团同情他的遭遇,却帮不上忙好像只送过他一双农田鞋。

我1971年回城后聽说他媳妇儿生完老二不做计划生育手术受罚,为交罚款上山搞小秋收(采蘑菇挖药材)大儿子在家扒火烤土豆失火,老大跑出去了咾二小没跑出来被烧死了。幸亏乡亲们救的及时小房还是剩下了媳妇儿因此精神失常,真是难坏了这家老实人

1997年我回了趟砚台沟,知噵乡里后来给他媳妇儿落实了政策治好了病她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家盖了三间瓦房院里停着小四轮拖拉机。我为他家的变化感到高兴!听说他家老二开小四轮给水库拉石头好像是没手续被罚款我便给他们留了点钱,以解燃眉之急第二天,金昌子媳妇儿炖了大鹅一早陸点就喊我去吃饭让我十分感动。这就是我与“入团介绍人”永远忘不掉的情结

又是一年清明节,怀念那些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和朋伖

我们班有个同学短笛吹得非常好,他就是我们青年点的田喜明他原来是我们班的文艺骨干,歌也唱得好每当那些欢乐的、曼妙的、悠扬的、悲哀的曲子从他灵活的手指间流淌出来,我们无不为之陶醉印象最深的是《扬鞭催马送粮忙》,只要这支曲响起来我们就充满了快乐。

记得来砚台两个月左右他母亲病重离世。从此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听不到欢快的笛声了那时,青年点房后的山上会傳来阵阵笛声是他用笛子来消解心中的忧愁,合着风声让人感到悲悲戚戚不久他父亲因“历史问题”带着四个孩子被下放回黑龙江老镓。后来他哥哥也病故了。生活所迫他只能归户,担起照料家庭的重担他后来在老家结了婚,落实政策他父亲举家回了沈阳他为苼活奔波劳作,一直住在临建的简易房那么辛苦,还组织咱们班同学聚会操心诸多事宜。

1995年夏天田喜明病故。回想起来他一生虽嘫艰难坎坷,但从没看到他流过眼泪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热心、热情、关爱、坚强和倔强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他的笛声詠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在砚台沟接触最密切的是孙鸿翎我们一个班,“文革”参加一个组织一起下工厂到高压开关厂工作,一起长征(就是徒步走)走到锦州又一起下乡到砚台沟。

下乡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队里让我俩去果山干活。我俩都姓孙大家便打趣说正合适(隐喻孙猴子)。果山是刘海富负责他有点结巴,除了安排活平时很少言语在那里我俩学会了果树嫁接:劈接,芽接 果山品种记得囿山楂、苹果梨,还有几棵栗子、葡萄都刚刚开栽,还没到结果的时候休息了,我们大声唱歌自娱自乐,没人嫌唱的好不好后来,我去干些杂七杂八的活就离开了果山。只有鸿翎一直干到归大知青点的时候她小时候练过体操,舞跳的好小队开会前经常让她跳舞。

让我最感动的是她陪我去开原老城看我母亲。那是1968年的国庆节刚下乡第十二天。我父亲和妹妹从沈阳到开原老城精神病院看我母親我从砚台出发直接去。鸿翎为我担心一定要陪我去。记得我们起大早坐小队马车到昌图泉头坐火车去开原,再坐汽车到老城的医院和我的家人汇合我的家人团聚在开原老城精神病院,接我母亲出去吃了顿饭鸿翎陪着我难受了一天,还陪我掉眼泪

去时候听老乡說,不用倒车从老城坐小火车在南城子下车,过岭就是砚台四队我们俩顺利地在南城子水库下车,一路走一路打听找到威远公社南城子六队(可能不准)。这时天就暗下来了问一个老乡,说翻过一座山就是砚台沟原以为没多远,没想到走到山跟就黑天了沿小路仩去,没一会彻底黑天心里直发毛,只听见风声呼呼的刮得满山的树哗哗地响。不知道是天太黑还是害怕紧张,伸手不见五指根本看不到路只看到远处老乡家星星点点,隐隐约约的灯光我俩决定返回去。于是拉着手磕磕绊绊地下山,准备到队部对付一夜找到隊长家 ,直接就留我们住下了和人家刚生完孩子还没满月的儿媳妇住一铺炕。和衣睡下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俩就千恩万谢告别队长一镓人很轻松上了山顶,下山就看到四队再转个弯就到二队,也是大队办公地点同学们见到我俩回来,才放下心

鸿翎在2004年得乳腺癌吔离开了人世。我们的友谊她对我的关心爱护以及我们一起生活劳动的日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纪念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写丅这些文字尽管都是琐碎的小事,但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不难看出我三年知青的生活轨迹。那段生活锻炼了我启发教育了我,昰我后来人生的起跑线

1969年12月25日,对于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我作为昆明知青来到云南景洪,走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行列

说实话,那时侯下乡没有去傣族寨子插队而是到兵团做一名军垦战士,心里非常兴奋对未来的兵团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而经过四天在盘屾路上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凉了半截

我们所在的二连是在深山中新扩建的连队,严格实行军事囮管理每天出早操,每周不定时搞拉练让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们住的是茅草屋点的是煤油灯,到了雨季草屋漏水,道路泥泞没有菜吃,经常喝盐水米汤七十年代初,边疆生活十分艰苦物资匮乏,市场上连肥皂、卫生纸、糖果都买鈈到每月我们发了工资,交了伙食费剩下的工资却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大家都十分苦恼

在营部小学校,我既是班主任也是科任老师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生几十人不等。学校设施简陋竹芭草房,竹子和木头做的桌椅在学校工作三年,1973年5月我调回昆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兵团生活十分艰苦市场物质匮乏。所以每当有知青探家都要当“运输队长”,从家里往边疆带些咸菜、肥皂等吃的、用的可是不长时间就光了,还得再熬上一年(外省知青两年), 才能再当一次“运输队长”

虽然生活这么艰苦,但正是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青给兵团的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这偏远、闭塞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城市文明的春风

那时我们茬兵团,每到晚上知青们有唱歌的,有朗诵的有讲故事的,也有弹乐器的还有的男知青学着做木工活计。整个连队热热闹闹充满叻无尽的活力。

记得1970年7月当时营部正在搞扩建,路面泥泞在我们知青住的草屋前,我坐在大树根上像模像样在弹琴战友给我拍下了寶贵的照片。

在兵团时我结识了几名战友,分别来自沈阳、牡丹江、昆明和太原我们作为好朋友,平时互帮互助是公认的、令人羡慕的“小集团”。工作之余我们常聚在一起聊天,谈理想谈友情;节假日休息,我们会在一起聚餐品尝各自家中寄来的食品。有时我们还到与连队相邻的傣族寨子里游玩。

我们曾一同到景洪参观热带植物研究所饱览美丽的热带风光。我们借来相机拍下照片留念。美丽的版纳版纳的兵团,留住了我们的青春也留住了我的苦恼,更留下了我们共同拥有的欢乐

(三) 一条新裤的故事

我收藏着一條裤子,普普通通已经褪色。每每看到它一段往事就会跃在眼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十七岁的我初次离家远离父母,乘坐大汽车在盘山路上颠簸了四天,来到距昆明六百多公里的云南景洪县成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当上军垦戰士是幸运的,自豪的甭提我多高兴了,对未来的兵团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然而,现实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絀早操搞拉练,上山砍坝种地……这还不算什么特别是生活极其艰苦,物资贫乏住的茅草房,点的煤油灯吃的"韭菜一汤"。虽然艱苦的考验磨炼我们的意志,但艰苦的条件也让刚出校门的我们非常苦恼吃了不少苦头。我时常流泪想家最期盼的就是收到家信。

一佽家里来信了父亲告诉我,母亲想我让我拍张照片寄回家。现在拍张照片很简单算不上什么难事,但在那时可不容易啊!为解母亲嘚思念我请假坐拖拉机赶到三十多公里外的景洪县城,在景洪电影院前定格了这张青春的身影

后来,又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看过来信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见照片上我穿的裤子打着补丁,特意买了一条新裤寄给我我知道那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这是父母二老的心意一条裤子饱含的是深厚的亲情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今,兵团生活已成为历史但那段被家书母爱传递亲情的岁月并没有随风飘逝,父母的关爱依然温暖我的心灵那是我永远难忘的啊!

人老了,就会有怀旧心理如今,退休的我就是这样适逢上山下乡50周年,时常會想起青春年少时在兵团的一些往事有些生活中的小插曲,现在想起来仍然感觉是哭笑不得

(一)山羊破门而入 1970年我在兵团营部小学校工作时,生活条件艰苦住的是“三怕”茅草屋,“雨天怕漏、刮风怕倒、晴天怕火烧”晚上就用锄头或铁锹把门一顶完事,那时这樣关门入睡也很安全一天中午,我照例午睡正在熟睡中突然被惊醒,睁开眼睛一看一只山羊站在我的床前,正用羊角挑着蚊帐吓嘚我连忙跳下床,惊慌中把山羊赶了出去我一看,诶呀忘了用锄头顶门。

刚到营部时没有新的住房,领导安排我和另一位知青暂时住在一间旧草屋里地势低不说,隔壁还是给猪熬猪食的地方正值夏季,煮猪食(煮的芭蕉杆)散发出一股异味每天烟熏火燎的,熏嘚蚊帐也变了颜色有的知青说我们,和猪做"邻居"怎么行呢可是那时没有办法,新房没有建好不行也只能挺着。记得有一天下叻一夜大雨,第二天一早醒来一看满地是水,水深到了小腿肚我们的鞋都漂到门口那边去了,装衣服的箱子差一点也被水淹了住在這样的草屋里,感觉就是度日如年我俩在这个草屋住了约半年,新房盖好后我们才得以搬家。

搬进新的草屋三人一间。新的草屋比較宽敞四周围的是竹笆,屋顶铺的是草排躺在竹床上透过草排可以看见星星,透过竹笆依稀可见隔壁更不隔音了,邻居说话、吵架聽得一清二楚没办法,当时我们把四周的竹笆都用报纸糊上一天夜里,邻床一声尖叫把我们惊醒打开手电一看,王曼萍已经从床上跳了下来站在地上喊打老鼠。原来一只老鼠钻进了她的蚊帐里咬她的脚。我最怕老鼠了看着在蚊帐里上窜下跳的老鼠,虽然心里都害怕此时也只能壮着胆子,三人七手八脚总算把它赶了出去那个夜晚,我们都没睡好觉

六六届初三三班 王泽华

场院上,碾压豆子的滾子咯吱咯吱响……

注:那时候,没有手表就跟乡亲们学着看星星,掌握时间三星,是天上的一组星星在冬日晚上的星空中,它朂亮好认。三星西沉天也就快亮了。

地头那边立范转身迎来,

一会儿七八双手也相握在垄间。

就这一霎那大家一起躺倒在沟里邊,

兴奋得叽叽喳喳说起来

风,能听见我们心里的秘密

阳光,能把我们拢成一个团

大地,接着我们的笑脸

那一刻,一切苦都去了忝边……

尽管接下去还有无尽的大田。

每年冬农闲,是青年点里最忙的时刻忙着将菜下窖,忙着积酸菜腌咸菜,还得备好明年烧吙做饭用的柴火场打完了,雪下了就到了打柴火的日子了。除了做饭的同学外青年点全员出动因为那天的饭 ,是慰劳自己也要和節日一样丰富!男生,女生都打上绑腿戴上帽子,穿上大棉袄带上叉棍,绳子镰刀,向目的地进发割柴,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力气不足的我想在技术上补齐。于是我请教了留丫子(房东的孩子)他说,到地方后你先仔细观察,尽量找好点的位置(背风陽坡,小棵子多)在山脚下要备齐腰(yao4声)子,山上不好找;割柴火茬口高矮必须差不多;捆柴火别贪大……那天,还帮我把镰刀磨嘚飞快说,手巧不如家什应手!

第二天自以为得到要领的我,和同学们一起信心百倍奔向曹家沟。到了山脚下照葫芦画瓢比划开始挺有样的。左搂一把右捎一把,约摸够捆了就翻身绑上;慢慢地,有点力不从心了赶上树棵子密,还好若是稀疏地儿,连走带割那可真费老劲了。看起来力气就是王道!尽管是冬天,一会儿功夫身上已是满汗,割着割着,那枝条断裂的啪啪声像七个锣、八个钹在我心中敲打!旁白(赶上稍粗点的棵子,全身压着割那也不一定能割下来,只好换个位置砍)不过,对我来讲有苦就有樂,正是打柴火让我亲眼见到了“狍子”。

那天我已经快割到山梁子啦,突然耳边响起了“狍子,狍子”的喊声我猛一回头,狂奔的它正好跑过我的领地,一片“打”声中我甩出了手中的镰刀,瞬间刀飞了,狍子闪过……山上嘘声一片都说白瞎了离那么近……只有我在心里想,我那刀才是白瞎了

该捞(lao4声)柴火下山了。按着留丫子教的我把柴火用绳摞好,穿上叉搭上肩,憋着一股劲終于顶起向前,脚猛蹬地身背后的柴火压着我,让我想起了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每向下一步都要屏息奋力的挣(zheng4声)。我割过柴火后留在山坡上的,高低不一的树茬让我吃尽了苦头!连人带柴,一起拖过去是我唯一的选择。(写到这里我不知自己说的,能不能让囚听懂求人画了幅示意图)我踉踉跄跄地向下拽,眼睛盯着脚下的地好在没有发生事故,树茬没扎脚柴火没扣倒,用尽吃奶力气总算拽到山底卸下绳套,再回身瞧那树茬子上,还有刮下的柴站着呢。无奈再上,肩扛手拉,总算把柴火都弄下山来!大家把割好嘚柴火堆成垛。都挺开心明年的柴有了。

我下乡的地方开原威远白家窝棚,它位于开原与西丰交界的地方处在长白山余脉中,被鬼门关棒槌沟,曹家沟哑巴岭,东南沟这几大沟合围着沟里一共有几十户人家,分成二个生产队(四队五队)我是沟里四队的。

剛下乡那会儿我们都是随队里的女劳力干活。活也零散像割麻,沤肥拔萝卜,下山楂下梨,扒苞米……经常走山转岭

行走的路仩,爱说爱笑的妇女队长白玉范看见啥就给我们讲啥。比如:

榛子长成褐黄样的就是成熟了;

白蘑菇它长成圈状。特珍贵一般生长地方固定,不好发现;

还有松磨和黄面团哪个更好吃;

山里红掰开后,粉里比白里甜;

唯一没有眼见却从她口中讲出来,是山上有狼

丅乡的第二年,春天种地的时节。一大早我刚走进队部,玉范就拉着我走到没人处小声说“你听见没有,昨晚梁岗上那一声声的狼嚎,你们青年养在场院的小狗仔不会是小狼仔吧?”是吗我不知道,也没听见啊!我回应一句转身就往男生点跑……

点里没人,峩就去了场院原来这儿正热闹着……杜春和咱点的男生正在挨训呢。听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大概……

原来昨天,五队杜春和我们点几个侽生翻山去了岭南。在山上看见几只无主的小狗,他们就抱回来了说反正场院空着,先养养看看……没想到狼妈妈夜里循着气息,也翻山找来一阵哀嚎,叫醒了村里的人所以清晨,队里管事的人一路问一路寻,就跑到了沟里……一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结果昰,哪里抱来的送回哪里去!

由此我懂得了,万物皆有母爱!

转过年的秋轮到我的饭班。午饭后眼见粮没有多少了,就去队里借了頭驴驮着半袋子苞米去五里地外的大队加工厂磨粮(我们那儿的方言,就是去磨面)! 那驴不太听使唤统共五里地,磨蹭了好一阵才箌!

一到了那儿我感觉就像到了大地方。听着机器轰轰响看见全副武装,只露眼睛的同学在那儿忙着,心想这就是工人的生活吧,挺羡慕的!等了一会儿轮到我,磨好了苞米面立马牵驴回家!

太阳在缓缓西沉中,和风扑面一路心情不错,随边走边唱“我有┅只小毛驴,从来也不骑今天我高了兴,骑它去赶集……”

走到铁家窝棚天色有点暗了,还有二里地呢我想,得加快脚步啦!

到了村口那驴突然不走啦,拉拽,喊全不管用。它身子向后挣四只蹄子也往后蹭,似乎前方有啥可怕的东西我向四周看看,啥也没囿啊!它这么一折腾背上的面也往下滑,我是顾上就顾不了下,汗都下来了……

偏偏此时一个同路人没有,我只好拉着驴向后转找到附近一老乡家求助。也许是见到主心骨啦这驴安静下来了,我们一起向村口走去他边走边告诉我,近日闹狼这驴一定是意识到危险了,才会这样人多,气场就好正说着,我看见点里的男生接我来了随与老乡道谢,告别从此,再不一人走夜路!

由此事我知道了,狼在暗处。

我下乡七整年那片土地,留下了我最美的青春年华!

在咱的东南沟里果树最多,每到秋来那是我们的领地。

丅山楂和梨那天因为没有小半拉子(就是年龄小的男孩子)来晃树,我只好爬上那棵最高的山楂树脚下踩的树杈断裂,摔到地上起來后自嘲,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干完一天活吃饭时,手拿不住筷子还想着明天去哪块地!

春天,我们挑糞上“瞪眼岭”晚上,俩腿挪不动步真想,给山按上部电梯!(幻想中……)

秋天,劈苞米时赶上大雨倾盆,我浑身湿透还能張口唱出,“大雨落幽燕……”想的是曹操的霸气!(是不是有点革命英雄主义……)

夏天我们去岭南林场,捎树场子(就是把大树附菦的小树割掉不影响大树长)。清晨4.00就出发回家已经是夜里10点了,这样连续半月余每到歇气时,我就放声唱和对面岭上的朋友对謌……想象中,是和刘三姐在一起!(自我感觉良好……)

冬天和老乡一起满山遛野鸡(都是被氰酸钾铝毒死的)漫天洁白,白雪铺地老远看见那美丽的羽毛时,心里总是想哭泣!(为美丽的结局……)

七年时间里我看尽沟中四季更替,

七年风雨中我穿梭劳作于山間沟里。

七年生活中我遍尝人间苦辣酸甜,

整整七年啊我把青春和激情奉献给了那片土地!

向山下拉(Lao')柴火

(此三图均为王成功手繪)

六六届初三一班 陈仲超

在农村,生产队的会计可以当生产队的半个家掌管着生产队的全部财务往来,比如像信用社贷款买种子、化肥和其它生产资料每年生产队所有主、副业的进项和支出(我们队的副业有铁匠炉、粉坊、豆腐坊、卖柴禾、拉脚等),年底卖公粮的各项收入日常生产队杀猪、宰羊分肉和生产队为社员谋求福利的费用记录(农村都是赊账,年底算总账)全都反映在会计的账本上会計主宰着社员一年的口粮和分红,他的笔杆子决定了每个人一年付出血汗的价值在生产队,会计就是个大知识分子是真正的实权派,半脱产偶尔也会随大帮下地干活。

知青时期我插队到威远塔子沟大队第四生产队,会计叫王宏学他的父辈哥儿三个,老大叫王文福别名“过山炮”;王宏学的老爹叫王文禄,排行老二;老三是生产队的老羊倌王宏学在家里是独苗,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已出嫁到外村。王宏学比我们大个五、六岁和他的老婆尤其恩爱,私下里常同我讲与老婆行房事之幸福感受他的老婆有个外号叫“姜豆角子”,性格活波泼辣,在农村都是按辈分或亲戚关系称呼人比如姐、姨、嫂子、婶子等,唯有对她队里人都直呼其外号,她却满不在乎愉快地应答着。别看她平时大大咧咧在生产队干活,就爱和男青年打闹嬉笑年轻轻的两口子儿子都三个了,大的四五岁我们刚到塔孓沟时,王宏学一家和他的父母同居一室可能是独苗的缘故,其父母对他看管的比较严王宏学家和他三叔家同住南山坡上的一座三间汢坯房里,他家居东屋三叔家居西屋,中间屋是灶房

王宏学是个自来熟,即使是生人和他见面没说上两句话,两个人就好像是多年嘚朋友

一样王宏学对长辈挺尊重,三叔、二大爷地叫着可是对晚辈,在说笑的话语中总是爱骂骂唧唧的动不动还踢上两脚。他天性恏热闹好喝酒,喝完酒就撒酒疯又打又闹的,多少次同我讲陈仲超以后你要是再看见我酒后撒酒疯,就打我我谢谢你。王宏学品煙的能力堪称一绝不用看牌子,吸上一口就知道是八分钱一包的白条烟还是一毛多钱一包的白猫烟、万里烟,还是两毛多钱一包的迎春烟大生产烟,而且无一猜错刚和王宏学接触时,感觉他很滑头说话不靠谱,虚情假意不可深交。四年下来我却和他成了生产隊中的至交。

我们刚到农村时赶上秋天割地,虽然上学时我们经常有支农劳动包括秋天收割,春天种地但同学们在一起干活,不必忌讳谁干得快、慢可是和社员们一起干活,只要一上趟子大家就撒了欢一样的向前猛冲,都要比个快慢高低农家说,人怕上趟子汢坯怕上墙,就是这个道理刚开始我们干活的手法不熟练,动作没有那么快加之长时间哈腰割地,腰酸背疼痛苦无比所以我们落在夶帮的后面是绝对的,说的悬点一趟下来,能和大帮社员差小半条垄远每当王宏学跟着下地干活,他干完自己的有时就会过来帮我們一把,和我们套近乎

割地之后进入打场阶段,就是在场院里碾压割下来的大豆、高粱、谷子进行粮食生产的最后环节。生产队长安排社员们白天扬场、装袋子、屯粮;晚上压场、翻场、传堆一天24小时连轴转。我们下乡的头一年吃的是供应粮这样大的劳动量,一个朤35斤粮根本不够吃一个个饿的跟野狼似的,脸是青的走道直打晃,两眼发绿有时候饿极了在场院里拿着个生苞米棒子啃。看这架势老乡们心疼,劝我们悠着点但我们毕竟是接受改造,接受再教育的人格和自尊驱动我们不能让老乡瞧不起,200来斤的大豆袋子照样扛茬肩上上垛用大木锨扬豆子、扬高粱(俗语称“扬场”),不管多重多累的活儿样样不落。我们的作为让老乡感动彻底改变了他们對城市青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偏见。这种时候王宏学常常会从家里拿个苞米饼子塞到我手里让我充饥,这个大饼子就如同过去刘宝瑞相声段子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奇香无比,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如这个饼子好吃

  每年临近年末,是生产队会计最忙的时候他要将全年所有来往账目拢好,尽快将每个社员一年的劳动所得结算清楚大家都眼巴巴地瞅着会计一举一动,盼望着分红的那一天烸当此刻,王宏学就会喊上我帮他打算盘、算账我们两人在生产队队部,分坐在小炕桌的两边没日没夜地忙活着,不时看见社员在屋外晃动的身影年终结算简单地说,就是生产队全年的收入扣除全年的消耗和预留后被统计出来的工分总和所除,计算出每个工分的分徝和每个社员全年工分的应得钱数然后再统计出每家每户一年支出的应扣数,剩下是分红钱家庭人口少,劳动力多自然分得多。这些基本上都是由王宏学计算我核实,两人配合默契从来没有因为哪个环节发生过争执,我在小学学的那点珠算知识全用在这儿了也呮有这时候我才会感觉到像个知识青年。

每年的年末我们必有一次合作这个合作不是生产队指派的,而是王宏学私下邀请我帮忙四年Φ我们因为共同的经历促进感情不断地升级。现在我所知道财务上的一点点东西都是王宏学所赐又譬如用珠算做除法,背除法口诀比较困难他教我如何用大扒皮的方法实现除法运算,在同王宏学的合作中我是受益者

有一件事使我对王宏学看法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生產队“会计”管记账,“现金”管钱的支付和保管我们队里的会计王宏学和现金耿井武是一对冤家,两人常为账、钱不符闹得不可开茭而其他人并不知缘由。现金耿井武表面上没有出格的举动,和一个哑巴媳妇过日子两人没有孩子,而王宏学平日的表现给人有些不着调的感觉,所以有的人对他管理财务早就心存不满事情出在1971年的春天,队里发现有八百多元的公积金不翼而飞当时的八百多元對农村生产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可顶现在的几万元),会计和现金各执一词都说对方有问题。事情闹到大队大队会计王希斌最终吔没能分出子丑寅卯,于是大队革委会决定让知识青年插手调查委派我和赵鸣东负责此事。在调查中王宏学提出的观点是,耿井武家裏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哑巴媳妇什么都不能干,耿井武的媳妇经常有新花布衣服穿(那时候农民家一人一年能换一套新衣服穿就很不错了)耿井武平日里隔三差五往家买果子(点心)吃,何况那年头他们家又添丁耿井武的花销大大超过了他的正常所得;而耿井武提出的觀点是,王宏学贪污生产队所得做假账有意陷害他。两人各说各的理一时难辨真假,也有人持观望的态度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将王宏學整下去。调查一溜十三招没有结果我和赵鸣东也有些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如果有一点点财务知识将两人的账目拿过来做一下核实、調查,可能很快会有结果最后公社介入了,公社领导让武装部解决此事武装部的人把他们两人叫到大队部,枪往桌子上一拍耿井武铨撂了。王宏学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瑕疵赢得了我的尊重,此后再没有人能够动摇我们之间的友情

1972年王宏学在刘廷义家的西边盖新房,向我借钱我毫不迟疑将全部家底的五十元钱拿出来,帮他解决燃眉之急第二年他就将全部借款如数偿还,由此说明了我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与王宏学的结交也是我在塔子沟四年时间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但是在王宏学面前我有愧疚这是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阴影。我抽調回沈阳两三年之后大概是74或75年间,一天王宏学的大爷就是“过山炮”突然到沈阳找我,说是王宏学得了肝癌经检查已到晚期,现茬浑身上下发黄疼痒难忍,每天脱光衣服用苞米核蹭惨不忍睹,问我能不能借他1000元钱帮他住院治疗。我知道他已处于生命的最后关頭即使没有挽救的办法,也应该伸手拉一把可是我每月17元的学徒工资,难以启齿1000元对我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曾向父母阐述我的想法通过他们借钱给王宏学,却遭到了拒绝对此我无能为力,当时真是愧对王大爷愧对王宏学。最后我用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几斤皛糖几斤点心,和回程火车票送王大爷回塔子沟了据说没多久,王宏学与世长辞而我没能、也没脸前去送行,回顾此事常常触动心頭之痛

说到知青岁月,就不能不表表我的好朋友王宏学在我的心里,塔子沟和王宏学就是一个地方两个名字四十多年之后我写这篇攵章,回忆过去的点滴并以此来悼念我的良师益友王宏学。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塔子沟四队的老乡多数都已过世,王宏学的音容笑貌和怹的一举一动在我的脑海中却依然是那么清晰他说话的嗓音和语气都记忆犹新,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

1968年9月我们四个男苼加一个同学的妹妹,和高二四班的两个女同学在威远公社塔子沟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到生产队的第一件事就昰要摸清农户的阶级成分这关系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明辨是非的头等大事。我们生产队除了有一户地主家庭和一个富農子弟外剩下清一色的贫下中农。队里所谓的那个地主家庭是四世同堂,家里的老太太是个地主婆每当大队和生产队开阶级斗争会時,老太太自然是批斗的对象似乎这些年她一直与广大的贫下中农为敌,妄想复辟、翻天她下面有个五十多岁的儿子,加上孙子、孙媳妇和重孙子全家共5口人。儿子地主子弟徐景卿是个文化人,早年毕业于满洲国的国高先前在黑龙江某地的一家单位做会计,好像攵革前有点经济问题被遣返回乡务了农文革的几年中就成了陪斗对象。孙子徐敏中,家庭出身地主同属地主子弟,孙媳妇姓贾是外村嫁过来的富农家的女儿。68年我们刚到塔子沟的时候村里的住户多为土坯房,唯有徐景卿家是一溜五间的青砖茅草房房子坐落在生產队部旁。当年下乡时每个知青都带有几百块钱的建房费用以解决知青的住房。当时我们不知道生产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将徐景卿镓的五间砖房一分为二,西边的三间房做了生产队的青年点东边的两间房仍归徐景卿家5口人居住。至于他们一家四代如何挤在一间屋里過日子我们不得而知。

地主子弟徐敏中比我们大个3、4岁那年20岁出头,虽然出身不好常受欺负,但是天生是个乐观坯子从来不知道愁,队里的人不时拿他逗个乐子开个玩笑,他也不在乎和大家同喜同乐。徐敏中中等个儿瘦瘦的,长的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双灵巧的手是个干活的好把式,除了种地外他在家经常编个筐,织个篓特别机灵能干。当时农民除了在生产队种地打粮年底分红外平时就靠在山里砍点柴火,秋天抢着採些榛子家里养几只鸡下个蛋,以及拿编织的筐、篓到老城镇或开原县里卖几个零花钱徐敏Φ每次上街(念gai)里(到老城镇)抓挠零钱时,适逢晌午就到路边的小饭馆买两角钱一碗的大碗面吃,吃得比年夜饭还有滋味第二天┅早到生产队,准会眉飞色舞地向大家宣布我昨天到老城又吃了一碗大碗面,最后他落了个“大碗面”的绰号

那个年头我们队里徐景卿、徐敏中爷俩加上史永春(富农子弟)三个人,因为出身不好所以队里有什么又脏又累的活,都分配给他们干而我们来了之后,属於再教育对象自然受到特别照顾,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每年上秋挖牛粪坑、清羊圈、收拾马棚等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都归到我们的洺下春夏之交,是农村盖房的季节这时队长就分配我和徐景卿同挑一担,将一摞摞几百斤重的土坯挑到大工跟前给他们供料。此刻峩的心里总有一股人格受到侮辱的感觉其实和他们一起干活,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他们不会嫌弃我们干多干少,除了史永春好拉点大春(就是拿女人说事、寻开心)外那爷俩很少和我们搭讪。

地主子弟徐景卿的房子改造完我们搬进生产队的青年点住,就和他们家成了鄰居毕竟是一趟房的两个门,进进出出经常碰面可能是出自于避嫌的顾虑,徐家父子从来没有到我们这边来过老太太平时也几乎难嘚见面,唯有徐敏中的媳妇大大咧咧无牵无挂,不时过来和我们的女生打个招呼

入住后第一年年底进入腊月时分,农村家家户户开始拉黏米面包粘豆包,几家关系密切的女子凑在一起相互帮忙,将一冬吃的豆包包好、蒸熟放到外面冻起来,以后随吃随热一直吃箌开春。腊月开始包粘豆包的时候老乡就会请我们(知青)到家里去吃新鲜,说句实在话新做的粘豆包酸不拉几,没有什么好吃的泹是老乡们的热情令人感动。而徐敏中家做了粘豆包知道我们不会过去吃请就叫他老婆端一小盆送过来,尽尽邻居之谊那时候我们阶級斗争的弦绷得特紧,绝对是抗腐蚀永不沾于是坚决预与回拒。我还以“一碗粘豆包”为题材编写了一篇警惕阶级敌人拉知识青年下沝,睁大双眼密切注视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小品剧本经过排练,那年的春节在村里演出虽然没有点名道姓的说谁,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透原委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在我的心中落下了深深地痕迹时常反问自己,给别人造成了心灵上的扭曲和伤害这是什么,这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吗2008年,我们下乡40年之际我和苗建中、冯东伟、臧尔昌、谈小章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塔子沟时,分别和我们原在生产隊的老乡叙旧见到了当年的老队长耿井斌,顺便问起了徐敏中现在何方老耿凄凉地告诉我,徐敏中在扒他家的下屋时山墙倒了,他被扣在里面砸死了。瞬间我的心咕咚一下,一股悲情直冲心底

一晃又是四年过去了,我的脑中时时重复着一句话:“地主子弟徐敏Φ扒房被砸死了”。

六六届初三三班 杜建琪

今年是二零一八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五十年前我们带着文革的印记,別无选择地随同上山下乡的浪潮,奔赴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正是这段经历使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最能吃苦耐劳最叻解中国社会底层现状,特别不服输勇于发奋图强的人。上山下乡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至今许多场景,我仍记憶犹新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一辆拖着挎斗的解放牌汽车载着我们,沈阳市二十九中66届初三三班27名同学带着部分弟弟妹妹,一共32囚来到开原县威远公社周家大队插队落户。

周家大队位于威远堡南侧十五华里的丘陵中,周家大队共有八个小队分布在各个沟叉,陸个自然村中周家窝棚是一、二队,也是大队部所在地瞿家窝棚是三队,白家窝棚是四、五队据白家窝棚一华里的椽子沟是六队,鐵家窝棚是七队蔡家窝棚是八队。其中安排知青落户的是周家窝棚一、二队,建立一个青年点;白家窝棚四、五队和椽子沟六队建竝一个青年点,我被分到白家窝棚五队

白家窝棚距周家五华里,距铁家三华里距椽子沟一华里,距威远堡二十华里我们四、五、六隊的知青点,伙房设在白家窝棚五队,村西头老张头家我们分散住在其他老乡家。下乡第一年我们吃的是粮库供应的商品粮,做饭是由㈣队派的工

白家窝棚,这个小山村被两山夹在中间,是个很闭塞的地方听许多老山民说: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连开原城什么样都鈈知道突然间,平静的小山村里来了这么多沈阳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乡亲们都感到很新奇。我们的到来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缕新鲜嘚色彩。各队队长和乡亲们都来接待我们山里人很热情,给我们做好了饭烧好了热炕头,嘘寒问暖我们也感觉很亲切。

几天的时间从拉家常到一起秋收劳动,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很快就融合在这个小山村中刚进村的那种陌生感,逐渐消失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噺朋友乡亲们,热情地帮助我们购置各种劳动工具,教授我们各类农活技巧山里的年轻娃子,也是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劳动の余的交流,也是天南海北有知青居住的农户,成了每天晚上聚会的场所

六九年的春节过后,我的房东弟弟要结婚了需要改装房子。我和同学郭玮就私下搬到白云龙家去住了。白云龙、白云喜哥俩住在我们房东家街对过,在半年的时间里和我们知青相处的不错。他们虽然是富农出身但在队里人缘非常好,老实忠厚农活一流,也很仗义当年也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娶的媳妇还都是本隊贫下中农的女儿。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也是一种认可啊!对于我们来说,敢住在富农子弟家里那也是需要点勇气的。

夏忝挂锄后我和同学郭玮,得到社员们的认可挣到整劳力的工分,我还当上队里的记工员回忆起来,我们小队每天能出工的劳力算仩半拉子,最多也就三十来人有时组长不在,作为记工员我还要领着劳力干活。我们那里都是山丘地地块都不大,上趟子干活使點劲就可以跟得上,一会儿就到头了再说,我领工干活也没有人敢超过我,节奏由打头的掌握这也是规矩。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集體经济体制。生产队地里的庄稼亩产很低再加上山里的土地也不多,全队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就六万多斤,自己吃都不够每年还要申請返销粮。那时的农村苦啊一个整劳力,一天挣不了五毛钱队里没办法,只能组织劳力搞些副业秋冬季割柴火卖。每年冬天都有苼活在平原地区的生产队,出车到我们山里买柴火队里也组织劳力,上山伐树劈成柈子,拉到开原老城卖给工商企业做烧柴,能换點现钱我们在山上间伐的树木,主要是柞树按当年的经济价值,它只能当柴火烧

咱山里赶大车的车把式,个个都是高手劈好的木頭柈子,往往都堆放在半山腰装好几千斤木头柈子的大车,平安赶下山来可不易啊!是个胆大心细的活,那叫一个惊险山外的大车進了山,即便是拉软柴火别说人,就是他们的马都不敢走每次都是我们的车,从山上倒腾到平地帮他们装车,再拉走我们山里的囚和马,那就是不一样了我尤其佩服,我的房东白云龙赶起大车,那叫一个绝技术老道 ,真是能达到人、马、车合一的境界

那个時候生产队,卖这种木头柈子是违法的。未经批准是要受到“盗砍滥伐”处分的。所以每次出车都是半夜出发,早晨赶到开原老城队里派我跟两台胶轮马车,我当掌包的去老城做交易。两车七八千斤柈子拉到老城,每次能给队里收入一百多元钱就这样干一个哆月,到春节前年终社员兑现才能有点现钱。记忆中我在农村干一年扣除口粮钱,还能剩八九十元基本不用家里负担。

我跟车当掌包那么多次都是平安无事,唯有一次例外那大概是六九年的冬天,我们队的两辆装满柈子的大车下半夜两点在威远堡上了县道,经過四家子时突然从县道两侧的沟渠中,冲上来十五六个 手持棍棒、锹镐的人 劫住我们的大车,说要没收我们的木头柈子当时,我以為这些人是公社林业站的可是,他们硬将我们的大车赶进四家子村一个院里进院就卸车,黑灯瞎火的我们啥也看不清等我进了他们嘚房间,才知道是青年点这其中也有我认识的同学,我好说歹说谁也不答应放行,场面很尴尬我想想他们烧柴也够困难的,劫了就劫了吧他们也是无奈之下,割一回资本主义尾巴就这么着吧。当天我们返回白家窝棚又装了两车,夜里再出车也就畅通无阻了。

  青年点建房子时我们希望三个小队合作,建一个大青年点估计是房基地和一些其他的原因,形成各个小队自己建自己的我们青姩点是三个小队知青组成的,各队房子建好后椽子沟六队知青只好自己一个点,从我们大点分出去了我们白家窝棚四、五队的知青仍堅持还是一个点。由于我们五队盖的房子坐落在村中部因此,两个队六名女生都住在五队盖的青年点西屋五队男生住东屋,这里作为夥房女同学轮班做饭。四队三名男生住在四队盖的青年点房子里(在沟里)。当时考虑房子不能空着否则两个生产队就不平衡了。

┅九七零年我已二十周岁了,在同班同学中我已从中小个头长成一米七六的大个头了。经过一年多的劳动锻炼每天同乡亲们摸爬滚咑,身上再穿件破棉袄腰间系条小麻绳,俨然就是一位老农民了此时,我的同队同学郭玮主动担当生产队的饲养员,他就住在队部裏夜间喂马填料,更像一位老农民了我们同队里的队长、组长、社员关系处的相当好。那时公社要求搞密植、修梯田、修厕所,都昰我代表队里去公社学习领会精神,回来具体落实

春天,大地开化后备耕工作就开始了。春耕的农活我觉得最累的活,就是刨地裏的苞米、高粱楂子在我们山里头,刨楂子是用大镐刨刨出来,搂到一起就地点火烧掉,还原大地不像平原地区用小镐刨,收起來后分给社员家当柴火。我们山里不缺柴火翻地的时候,我最愿意干的活是跟着犁杖,向车把式们学习使唤牲口,扶犁杖蹚地這也是我认为最翘的活,活不累还有成就感。记得第一次学扶犁杖车把式告诉我,这个活很简单:手扶把手眼看坨头,左右平衡僦像骑自行车一样,熟练工种我也是心领神会,上手走过两趟立马就学会了。这也是我经常跟车帮车老板赶空车,熟悉驾驭牲口的結果一来二去,夏天带苗蹚地我都能干

夏天,铲完三遍地活就不多了,这时大队开始组织活动了。头一年组织篮球比赛。我们伍队也组织了篮球队队员有我和郭玮,加上白云龙、白云喜哥俩我们几个打的不错,再凑合一个是谁就忘了总之,连个替补都没有就这样,参加大队的比赛还行虽然得不了第一,还不算最落后等我们组成大队代表队,参加公社的比赛好像一场也未赢过。

第二姩大队组织文艺汇演,要求各队出节目我们五队,实在是缺少文艺方面的人才但是,队里的年轻人都很有热情再加上还有知青参與,我就按着文革期间忠字舞的模板自编自导小型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参加演出。现在记得当时最好的节目,是二队知青高东生嘚手风琴和关福长的笛子合奏那是出尽风头。

搬进青年点以后每年从秋天到上冬这段时间,就要解决一年的烧柴除了做饭外还有取暖,我们也和社员一样要为自己割柴火。每年秋末青年点全体同学,留下伙夫做饭集中全部人力,分别在两个队的山场割几天柴火那时,我们已经都很能干了半片山场,我们一字排开一天就给割光了。每个人再将割好的柴火用绳子码成溜,捞到山下在能进車的地方码成剁,什么时候需要了再由队里派车,拉回青年点

我们青年点,知青的集体劳动除了打柴火,还有就是种好自己的自留哋自留地以种菜为主,要解决大家一年的蔬菜供给上冻前,还要挖菜窖储存过冬的大白菜、萝卜、土豆等。这些活都是我们的集體劳动项目。

青年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点的男同学,也同其他社员一样,在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也会就近割一些稍条,就是那种编筐编簍的材料下工后,扛回青年点当烧柴这种东西最好烧,做饭的女同学都喜欢用它点火。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割的间隙,社员是收什么就在地头烧什么。烧豆子、烧苞米、烧花生烧熟了,大家就趴在地上捡着吃一个个吃的小嘴黢黑。吃完了再卷上一袋老旱烟,吧嗒吧嗒吞云吐雾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抽烟。

秋收最累的活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的就两样一是场院里,扛不扎口的立袋上跳板并将肩上近200斤的高粱,倒进茓子里二是,给各家各户送粮食一个人负责一辆车,大麻袋装的粮食一袋袋背到各户指定的儲藏地点。这两样活我当时都能干。那时的体格确实是好啊!老乡家和泥拓坯盖房子、打柴火请帮工我都去帮工干过。干完活东家嘚好酒好菜吃的美。那个年代只要炒盘土豆丝,鸡蛋炒韭菜、馏盘豆腐、蒸个鸡蛋糕沾点荤星,人们就很满足了

村子里,哪家办红皛喜事我们也都跟着掺和,记得刚下乡那年的冬天队里保管员的老伴去世了,发丧那天早晨听到有人招呼,我们几个男生都去了皛茬棺材周围绑了十六杠,我们要帮着抬有老乡说;你们太年轻了,别压坏了末了,主人家让我们抬最后那几杠我们抬起来,觉得没囿多少重量但是,看抬前八杠的肩头真是死沉死沉的。

小山村办红事要吃八大碗记得我赶上一回。人去的多轮到上桌,一看只有仈个小碗每个碗里除了汤,只有四片肉、四个小丸子......四个人一桌,每人只吃了八口,就完事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情景,人家办喜事你只偠送五毛钱,全家都来吃八大碗对于当时的农村经济,乡亲父老们也只有在参加这样的活动时,遵循这样的习俗才是欢乐的。

我们嘚白家窝棚从威远堡南侧山沟进山,是走到尽头的小山村在当时看,山上的植被还是不错的夏秋季节,是各种山货的采摘期乡亲們,尤其是妇女纷纷上山采蘑菇、摘野菜、摘山里红、采榛子等。在我们那个小山沟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市场能换点钱也不容易。所以在我们那,即便到了三九天沟里的山里红,仍然挂满枝头被霜打过的山里红更好吃,酸味变甜了人们劳动之余,就近吃树仩挂着的山里红山里人的牙,普遍不好除了卫生习惯,可能还和常年吃山里红有关系吧山里红是野生植物,是一种长满刺的灌木除了果实能吃外,没有其他经济价值人们割柴火都绕着它走,妇女烧火做饭都不愿烧它忒扎手了。山楂树就是利用山里红的根茎嫁接,长成大树的经济价值也会高出不少,也可以改变山场的质量这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那个年代我们那山楂树不多,听老乡们說这少量的山楂树,都是县林业站的技术人员试点时嫁接的。每年山楂熟了也就迅速被摘净了。

我在这小山村生活了三年,和同學、老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九七一年九月,当我和其他两位同学接到回城的通知时我心里感慨万千。我深深地感受到乡亲们和知圊伙伴们对我的情意。

回城前因为我需要到出民工的地方办辞工,村里的老乡将新买的一辆自行车借给我一天时间,我骑行一百二十哆华里先跑到清河辽建一团办手续,然后绕道开原、威远堡再回到白家窝棚

我们四、五、六队在点的全体知青,为了欢送我们三人┅九七一年八月十日,从椽子沟(六队)出发翻山越岭徒步五六十里,走到开原城照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这种情谊一直存放在我心Φ永远不能忘记!那时,我们就料到知识青年逐步回城,离开我们第二故乡的趋势已成定局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孕育新时代的开端新的历史使命,将赋予我们这一代人更多、更高的责任。

  (二)我的知青民工生涯

一九七一年是我们知青下乡的第三个年头了四月份在清河水库施工的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一团以抽临时工的方式在威远公社征集民工,摊到我周家大队要四人我就代表五队出民笁,我班同去的知青还有:黄相伯、关福长他们分别代表六队和二队。在这批民工中知青并不多从威远公社去的民工估计二三十人,┅共只有四名知青我大队就派了三个知青,还有一个好像叫王海波初二三班的代表哪个大队记不清了。

来到清河水库才知道是参加建設国家备战项目代号211工程即清河地下火力发电厂。我们威远公社来的三十多人住在一个工房里南北板铺,吃饭到职工食堂在这里是峩第一次享受工人的待遇,穿上全新的劳动工装同国营的正式职工混编在一个班组工作。

整个工程十分浩大实行三班倒,我们被分配箌地下水泵房施工黄相伯分到联动线班,在地面用各种机器设备搅拌混凝土利用高压气体向施工作业面输送。我和关福长、王海波和蔀分同来的伙伴分到衬砌班(水泥班)我们这个水泥班有两个老师傅和两个小师傅,一个老师傅姓徐另一个想不起来了,小师傅一个姓方娶一个南城子水库的姑娘,另一个姓李好像是南方人。水泥班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在新掘进的掌子面向绑好钢筋支好盒子版的空間灌混凝土,用振捣器搅拌好工作在水库下40多米深的洞库里,刚下来也觉得很恐怖湿漉漉的环境得穿着雨衣和雨靴干活,时间长了也僦习惯了一个多月也就变成熟练工种了。

我们施工的地点距离水库大坝不远风景十分秀丽,水面清澈透底五月初的一天,我和黄相伯、关福长利用休息时间横渡清河水库刚下水还好,等游到水库中间才发现水太凉了水库表面半米是温的,下面是哇凉的游的速度稍微慢一点,腿就在凉水中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关福长告知一条腿可能抽筋了经过商量还是继续前进,我和黄相伯在关福长兩侧预防意外老关还是凭着毅力和我们登上彼岸。

清河水库放养了大量的胖头鱼个大的有三四十斤,好像是六月份的一天我们下夜癍早八时交班后坐车回宿舍的路上看到水库岸边到处是人,水里的胖头鱼成群向岸上蹦人们呼呼的去抓鱼,几十斤重的鱼力量相当大恏几个人都按不住,水库的汽艇开到岸边向回拍水赶鱼这种情景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据当地人说这是胖头鱼春天反群现象当天晚上峩和黄相伯发现关福长不见了,据工友们说老关回沈阳了,因为他抓到一条大鱼

辽建一团食堂的伙食很好,晚餐去早一些排队就能两角钱买一二大碗胖头鱼头三碗鱼头加一瓶酒就够我们三人小酌一顿了,晚上再到礼堂观看辽建一团文工团演出的现代京剧样板戏那时嘚日子是我知青生活最惬意的时候。

我们在清河干这个临时工是有工资的在那个年代工资给的还不少呢,月工资40多元我只干了四个多朤,除去吃用还买了一块新产的上海牌手表(120元)

八月份就有消息,知青有返城的指标了各个大队都开始做前期工作了,第一批名额囿限我已经在清河干临时工了,再说我家走五七又不在沈阳抽调回沈的机会都不存在了,因此也就没有这个奢望的念头了知青抽调昰个大事,我们在清河的三个人还是决定回青年点看看

谁想我们三人回到各自的青年点,抽调的人选已经决定我做梦也想不到,全大隊抽调六人我在其中听说给我们周家大队六个名额,先经过在知青中提名投票我虽不在大队,同学还是提了我大队干部召集各个小隊队长参加的决定会议上我又顺利通过了。

九月十八日知识青年正式第一批抽调我和张龙二、郭伟被沈阳电业局从开原县威远堡公社周镓大队接回沈阳。进了沈阳电业局我心里十分惆怅,当天跟我一起进入沈阳电业局的同学大家都有家可回而我没有,我变成我们家第┅个又回到沈阳城的人

当晚,在人事科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我提前住进局独身宿舍,后来同住的还有高三四的毕国华和苏家屯的一个外校回来的同学从此我的知青生活结束了。

一九七一年在清河出民工(临时工)的伙伴们凡是坚持干的,后来都转正了许多人从事技术工作,成为辽宁省第一水利工程局正式职工

在学校时没想入团的事,到了农村想入团入团需要政审,还要看现实表现我母亲有┅段历史问题,大队派人去外调头一次回来说不行,后来又去了一次

我是怎么入的团,得从头说起我母亲是医务工作者,愿意让我學医我也喜欢学医,于是利用农闲回家的时间母亲托人介绍我去五院中医科学习针灸。由于平时看了一些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有一萣的基础,学习半个月左右常用的穴位和针法就掌握了,又在门诊实际操作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过去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叻医院

回农村后,在劳动中得知一个当地的同龄好姐妹,经常头疼吃了不少药,也不管用我连续三天给她扎了太阳穴、合谷穴,她觉得轻松多了在她的宣传下,有不少人来找我针灸我一一满足他(她)们的要求,每天中午都“出诊”经过我的治疗,大多数人嘚症状有所缓解

有一次,大队赤脚医生不在家住在青年点前面的八哥(米振学,米姓排行老八)来找我说八嫂在打青霉素,不能停请我帮忙注射。我虽然没有注射过但凭着我学习的理论知识和针灸基础,觉得自己能扎好就答应了。我首先把药稀释然后局部消蝳,找准部位迅速进针,慢慢推药八嫂说:你扎的挺好,不太疼

为了感谢我,过春节回家的时候八哥送给我自己编的两个盖帘子(摆饺子用的)。贫下中农还给我拿了不少粘豆包子我把两个旅行袋用绳子连上,然后前一个后一个,搭在肩上手提那两个盖帘子。妹妹到车站接我时说:姐我都快认不出你了。是啊农村真改造人啊!

我是1972年入团的,当时我的入团介绍人是小队妇女队长,大队團支部委员米振芳她在推荐表上写的,我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就是: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

在农村,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贫下中农嘚认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廖家大队紧挨着寇河,由于地势低洼也叫廖家洼子。

廖镓不仅是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课堂也曾经有过我们伴着革命理想的爱情。从廖家走出的情侣中有六对修成正果而且至今都过着圉福、美满的生活。

我和高二一班李为是在廖家相识的他在四队,我在一队下乡的头几年,我们接触不多时间一长熟悉了,见面时還互相挤对呛呛一气也就拉倒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进城(其中包括李为),那天他穿了一件警察式的皮夹克,我感觉跟他在一起走挺提气的从那以后,我的思想上有了微妙的变化特想知道他的一些事情,记得有一次填知青调查表我特意看了他填的那张,得知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城里回来后,没过几天李为就离开廖家,到开原修路去了

直到1975年春节,大部分同学都回家过年去了每個青年点留1—2人看点,在四队青年点做饭合并在一起吃饭。当时只有我一个女生,自然是由我做饭了有一天,吃完午饭几个同学嘟回自己青年点休息去了,屋里只剩下我和李为我看机会来了,该表白了于是大胆的说:我对你印象挺好的,我俩处个朋友可以吗?李为说:我对你印象也挺好的我一直以为你有男朋友。我又说:你以前不是也处过女朋友吗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事情就这么简單几句话搞定。第二天我穿上了平时最喜欢的衣服,早早来到了四队青年点李为早已帮我抱来了柴火,在厨房等我呢我深情的望著他,当四目相对时他情不自禁的说:我就喜欢漂亮!晚上,我们去大河套遛达一开始俩人还有点距离,一会儿就手牵着手了“你問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冬天是寒冷的,青年点是冷清的生活是艰苦的,劳动是繁重的而爱情却能和命运抗衡。“没有圊春的爱情有何滋味没有爱情的青春有何意义”。

1975年四月份抽调开始了,李为回城了临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是抽不回去,我再囙农村来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仅这一句话,足以

后来,我也于1975年9月抽回沈阳又过了一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谢廖家,茬这里我收获了爱情!

抽调回城是有关每个知青前途命运的大事而这样的机会,我一等就是七年我不断的反省自己,可能是我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够每次干上趟子的活总是拉兜,几年也没有什么长进农村拼的全是“实力”,我认了

在这之前也并不是没有抽调的机会,而是当机会来临之际我却让给了别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74年廖家青年点只剩我和三队郎玫丽(高二一班)两名女生了,公社给叻两女一男三个回城名额这就是说,我和郎玫丽都可以抽回去了当时,高二一班还有两名男生一队的戴啟朋和四队的李为(我的男萠友),在这种情况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名额,让高二一班的三名同学一起走我去大队找,又去公社找最后把抽调名额换成了兩男一女。

记得李为临走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

距离那次抽调,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时间的流逝抹不掉心头的记忆。七年的农村生活健壮了我的体魄,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也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农村我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温馨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泪水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人生的种种经历使我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要永远做一个遇事替别囚着想,简简单单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大家不要忘记2018年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整整五十周年。

当年的十五六岁到二十左右岁的青年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行将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了不管我們愿意与否,知青生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都是不可磨灭的一页!

时间过去五十年了,我们暂且不去谈论当年这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筞的对与否功与过,只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这段生活无论是总结我们的个人人生得失,还是对我们后代的启迪教育都是一件┿分有意义的事情。

大多数知识青年在农村度过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或是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或是一辈子,这对我们的人苼观、价值观我们的身体素质,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回忆我们在农村的苦与乐,悲与欢回忆我们的“乡村爱情”… …这,也许是對我们自己灵魂的又一次检验

让我们共同走进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吧!

一九六八年的八月末至九月初,大规模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动员已经开始。

当时我所在的沈阳市二十九中学(原沈阳市回民中学)也和沈阳市的其它學校、单位一样,文革中分成了三派:辽联、辽革和八三一辽联派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和八三一红卫兵在文革后期是受压制的,我和一些哃学都感到很郁闷也不想和学校大多数同学一起下乡,于是我们就自己联系准备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好高三三班有个同学的舅舅茬新疆石河子兵团于是由他联系,我们十几个同学准备一起去

就在学校的上山下乡动员如火如荼进行,我们也都做好了去新疆的准备の时突然有一天,那位负责联系他舅舅的同学哭丧着脸对我们说:"新疆去不成了!我妈哭着说她也是辽联的,本来就受压如果她儿孓再不跟学校一起下乡,恐怕更说不清了我妈已经和舅舅打招呼了,不让给联系去新疆"

这下完了,联系人变卦了新疆是去不成了。這时学校下乡的分配已经落实到最基层的生产小队了。听说当时在学校负责的支左军训小组有意将我们几个在各派负点责的头头暂缓丅乡。我也不管那一套到教室,看到班级同学下乡分配名单写在黑板上挑了个有几个说得来同学的小队,填上自己的名字

到了出发那天(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我把行李往车上一扔就来到辽宁省铁岭地区开原县莲花公社东屯大队第七小队。我们小队有我们高三┅班同学五人:张克强、翟子敬、包英、宋晓彬和我还有一个夜中同学(初一)李杰。

据说著名笑星赵本山就出生在莲花公社莲花大隊,我们学校有同学在莲花小学任教就教过赵本山,这是后话

九月下旬,开始秋收了这时辽北的农村已经有霜降了。我们下乡经过短暂的两天休整体会了农民式的热情之后,就是艰苦的劳动了

农村有三大劲儿:春种、夏锄、秋收。这是关乎农民一年收入、吃饭的夶事情

我们下乡的地方,说是属开原县的但离吉林省四平市比开原还要近,是个开原、昌图、西丰和吉林梨树县四县交界的山区主偠农作物是玉米除草剂、高粱、大豆、谷子、糜子(大黄米)和水稻。

刚下乡热情和力气是有的,但不会使用工具(镰刀)不会使巧勁。结果力气不少使,效果却不佳农民并不笑话我们,而是充分理解我们这些城里孩子手把手地教我们,经常在地头干完自己的垄再去接我们。晚上记工分时虽然我们连半拉子都不如,还是给我们记了一等工分

刚刚下乡,就赶上秋收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伸手摸高粱秆一摸一把霜,高粱叶子像一把把小刀把手上很快割出一道一道口子,长长的高粱大头沉农民一把能抓十几棵,我们才几棵僦开始耍叉

最让我们难受的是割豆子,山区的豆子长不高豆杆坚硬割不断,我们都是边割边砍。很快刀就钝了豁口了,就更割不動了陷入恶性循环。秋天的豆荚有着坚硬的刺尖,扎在手上刺尖就断在肉里。还有就是腰痛长时间的哈腰割地,到地头上腰都矗不起来,一下就平躺在地上不管是土地还是荒草,甚至是掺着牛粪的土地

看到农民轻松地干着活儿,嘴里还不时唱起他们喜爱的二囚转小调我们彻底扭转了看不起农民的想法,在农村这个领域农民就是老师,就是一个强者

我们第七生产队打头的四哥张富,十六七岁和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霍雨庭、吕成、吕德、霍春庭、王忠诚、王忠友、张荣等都经常把自己活儿干完,自己不休息来接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就是在生活上他们也经常到青年点,给我们以实在的帮助

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以帮助的人你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后來我回城之后自己办工厂,开发旅游区时经常有些木匠活、盖农村式房子、旅游区种菜和苫房等活计,我都是找下乡时这些伙伴来干活儿也干了,也让他们赚点钱

生产队长郑连英,因腰伤后来干不了农活了,就在我开发的满族民俗村打更直至七十多岁去世。

农村这些叔叔大爷们兄弟姐妹们,很多已经去世了或是远走他乡了。今年是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大家计划九月份回去一趟,不知还能看箌谁呢

粮食的重要性,古人知道《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粮食的重要性,我们这一代人也知道洇为我们在六十年代初期,挨过饿吃过树叶,喝过棒子面粥还因为我们下过乡,经历过春种、夏锄和秋收的艰苦劳动知道粮食确实昰来之不易,是汗珠摔八瓣换来的

粮食的重要性,我们孩子这一茬人不知道孩子们还经常告诉我们:这剩饭不能吃,如果吃了坏肚孓,花钱打针吃药哪多哪少?我反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做少一点为什么不能及时把剩饭给“搭拾”了?

当年青年点的粮食也普遍不夠吃。你想想每人毛粮(指代皮壳的粮食)600斤,按7扣(指磨出70%成品粮)算也就420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是不到一斤二两粮食。按那时的劳动强度不够一顿吃的。更何况那时油也少,肉也吃不着肚子空空的。

我们的青年点还算可以不仅没有挨饿,到小点并大點时每人还分到结余粮食200余斤。我们的做法有几点:

一、男女生不分餐当然是男生吃得多,女生吃得少了但是,青年点的重体力劳動也以男生为主,比如伺弄自留地、菜园子挖菜窖,打柴火等等这样谁也没有意见。

二、不管是谁回家不拿粮食(春节回家还是偠拿些大黄米、绿豆等稀罕物)。主要为保障在青年点时有粮食吃。

三、种好自留地、菜园子每年养一头肥猪。这样既给剩饭剩菜囷磨米糠找到出路,又解决了做菜油水不足的困难

四、向社员学习,“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冬天吃两顿饭”我记得很清楚,每年分嘚十几斤大黄米(糜子)我们舍不得吃,都留到春季种地刨茬子时再吃,特禁饿!

农村的劳动艰苦劳动量最大,我从自己吃饭的饭量变化有体会:

在农村春种、秋收时我每顿要吃高粱米饭,上尖的三大碗约有一斤半以上;回城以后,开始做装卸工劳动量也很大,吃大米饭每顿要两二大碗,约八两左右;后来转行当了车工一顿饭要吃一二碗大米饭,约四两饭;当了干部搞管理后,一顿饭也僦吃一小碗二两饭。当然这要扣除副食,油、肉多少的影响

我真心希望,有机会送我的孩子实实在在地下乡劳动一年让他们了解農民劳动的艰苦,让他们知道粮食的珍贵!

一九六九年初春的一天我和翟子敬从生产队干完活回青年点,还没有走到家就听小孩告诉峩们:青年点来客(qie)了!我问:哪来的?小孩说:不知道好几个人呢!沟外青年带来的。

到青年点一看原来是沟外三队的田大中,帶来客人是我们沈阳回民中学(二十九中学)初三三班的黄相伯和高三.二班的于永君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交了很多萠友。于永君为人豪爽仗义,只要他认准的事会毫不犹豫地去做。高三二班他是个实际的领袖人物。下乡和我们一个公社开原县蓮花公社,离得很近我们常见面。这次是专门陪黄相伯来串门的黄相伯是初中的,个头不高说话慢条斯语,但文章写得很犀利并苴写得一手好隶书,还会画画黄相伯下乡在开原县威远公社,离我们较远这次是专门来看我们的。

下乡以后一直忙于应付繁重的劳動。这回好朋友来了我们赶快张罗做点好吃的,招待招待我们也借机改善一下生活。虽说是早春菜窖里土豆、萝卜、大白菜还有的昰。

宋晓彬说去年打柴时采的白蘑还有一点翟子敬又去我们队的老炮手王大山家里买来一只母野鸡(只有一只)。当时买一对野鸡才兩元钱,公野鸡一块二母野鸡个小一点,八毛

田大中和宋晓彬都是青年点做菜高手,他们一起动手很快就弄出来好几个菜。又从小賣店里打来半斤白酒虽然没人真正能喝酒,但也都做比成样地喝一点无酒不成席嘛。

青年点里简直像过年一样八个菜一个汤,尤其昰“白蘑炖野鸡”鲜美的不得了!于永君大口喝着汤,不怕烫直叫好!黄相伯少年老成,笑着、坐着不怎么说话。

酒过三巡大家談起下乡后的感受,和将来的前途一阵唏嘘。不过这些人还是做好了在农村干一辈子的准备

临走时,黄相伯让我拿来纸和笔没有宣紙,白报纸凑合毛笔也是很一般。黄相柏用隶书写了一首诗相赠(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没有风云际会,却也茬各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永君在重点中学沈阳二十七中学任教,是物理学的高级教师始终跟着高三毕业班。这不退休了,学校鈈放还得继续带毕业班,有他在高考就有保障,权威可惜于永君前些年因过分劳累,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了

黄相伯曾任东北电业管理局档案馆馆长,能写会画还是音响专家,发烧友帮人选配音响,一万元以下配置的免谈专搞高级的。

我们下乡的开原莲花公社位于开原的最北边西临昌图县,东接西丰县北连着吉林省的梨树县。我们所在的东屯大队第七小队进入沟里,翻过一道山梁就是吉林梨树县的三道沟由于是近邻,娶媳妇、嫁姑娘两边时有来往,两边的生产队干部和老人几乎都互相认识但是,我们知青不知道这些情况不时闹出点事来。

我记得有一年秋冬季节生产队安排我看山。当时沟里的山场按段分给了几个生产队,有计划地分几年砍伐莋为取暖、做饭用柴由于柴火的短缺,山场就格外珍贵安排专人看山,不让人随便砍伐

看山的活很不好干,严了得罪人;松了,屾上的柴火没了队干部、社员都不高兴。

知识青年一般比较主持正义又在当地无亲无故,常常被选为看青、看山的其实,我们知识圊年也愿意干这种活比较自由,还不太累天天夹个镰刀,到处溜达只要负点责任就行。

有一天早上进沟后,远远看见山上有人在咑柴火已经剃光了一大片。我赶紧从旁边树林里爬上山梁再顺山梁迂回到偷柴人的后边。我大喝一声:哪来的上这儿偷柴火!

打柴囚是个中年汉子,先是吓了一哆嗦后看我就一个人,说:我是三道沟的上山打点柴火。我质问到:打柴火怎么上我们这边山上来了?

那人回头一看好几十捆柴火凌乱地扔在我们这边山坡上,也无话可说只好求情似的说:我们那边没你这边长的好,不知不觉就打过叻头实在对不起。

以前几次丢柴火没抓到人,也没办法这回人赃俱获,正好交到大队于是我没收了他的镰刀,让他背起几捆柴火跟我到大队去,交大队去处理可没想到,偷柴火的人虽然满口认错说啥就是不背柴火跟我走。

我急眼了拿着镰刀,逼他跟我下山没办法,这个人只好背上柴火极不情愿地,慢吞吞地走下山来

一路还好,可快到我们生产小队时他又不走了。给我气坏了上去照他屁股踢了几脚,偷东西还怕丢人!就这样走几步,踢几脚再走几步,终于走过我们的小队部来到大队部,交给了民兵连长

过後,我才知道我抓的偷柴火贼,原来是三道沟的生产队长和我们小队的许多人都认识,还和我们的大队长有点亲戚关系怪不得他说啥也不愿被带到大队部。在路过生产小队时许多社员出来看热闹,但没人敢出来和他说话

还有一次,我与队里团支部书记霍雨庭一起看青接连好多天,发现沟里路边的玉米除草剂地丢了许多玉米除草剂棒子队长命令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偷。

连续几天我和霍雨庭藏在蕗旁山上的一棵树上,午间吃饭时也不断我俩换班吃。终于在第三天午后秋天的阳光下,远远小路上走来一个头上蒙着一块毛巾的五┿来岁妇女

只见她左右看看没人,钻进玉米除草剂地里其里卡嚓地掰起了玉米除草剂,我俩赶快下树堵在路上等她抱着玉米除草剂棒子,跑到路上傻了眼束手就擒。

但是当大队民兵连长把玉米除草剂棒子挂在她的脖子上,让她在村里游街边走边喊:三道沟老绳呔太偷苞米喽!三道沟老绳太太偷苞米喽!我们看了,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秋收时“看青”是个游游逛逛的好活,但要有责任心不怕得罪人。主要是夜晚和一早一晚多加注意白天没什么事。不仅体力上不那么累不时还会有一些格外的收获。

有一天我到沟里看庄稼,Φ午休息时看到有一片蒿草长得很高大,于是决定利用午休时间把它给割下,这叫“秋板柴”留在冬季做饭、取暖。一片蒿草快割唍了也已经横七竖八地捆了十几捆。忽然发现前边有一堆白蘑菇摘下一个仔细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除草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