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河动俩兵的成语什么兵不动吗那是啥意思

> :表示极其敬仰的成语什么兵不動是由173资源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表示极其敬仰的成语什么兵不动的正文:

表示极其敬仰的成语什么兵不动一:表示恭敬的成语什么兵不动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拱、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报拳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恳求的样子。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汾的客气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謝: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鈈敢稍微放肆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却:嶊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の时。
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解释〗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解释〗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哋,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表示极其敬仰的成语什么兵不动二:出自《论语》的成语什么兵不动大全


 兰之猗猗扬揚其香。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1、【慎終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镓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樂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茬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鈈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呮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囿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舉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是可忍孰鈈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4、【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禮’”
       3-6、【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鈈及《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倳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10、【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第四》
       4-1、【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4·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4-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论语·里仁》(4·9 ):“士之于道而耻惡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论语·里仁》(4·10):“君子之于忝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4-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论语·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8、【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论语·里仁》(4·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论语·里仁》(4·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论语·里仁》(4·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11、【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论语·里仁》(4·2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篇第五》
       5-1、【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5·4):“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5-2、【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②”
       5-3、【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以知二”
       5-4、【朽木不彫】【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論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朩: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汢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6、【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語·公冶长》(5·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7、【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莋。《论语·公冶长》(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5-11、【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论语·公冶长》(5·2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12、【斐然成章】——斐、章:攵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5·22):“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13、【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5·2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1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15、【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5·27):“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雍也篇第六》
       6-1、【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论语·雍也》(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2、【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巳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论语·雍也》(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6-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6·4):“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4、【周急继乏】【周急济贫】【周贫济老】——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论语·雍也》(6·4):“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6-5、【犁生骍角】——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论语·雍也》(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6-6、【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7、【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8、【陋巷箪瓢】——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沝形容生活极为穷苦。《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9、【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0、【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论语·雍也》(6·14):“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2、【祝鮀之佞】——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囚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论语·雍也》(6·16):“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6-13、【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论语·雍也》(6·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4、【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论语·雍也》(6·2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6-15、【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论语·雍也》(6·22):“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16、【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论语·雍也》(6·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6-17、【从井救人】——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论语·雍也》(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6-18、【博文约礼】——博: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论语·雍也》(6·27):“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19、【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6·2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6-20、【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论语·雍也》(6·30):“如有博施于民洏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6-21、【立人达人】——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位。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22、【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论语·雍也》(6·30):“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论语·述而》(7·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7-2、【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论语·述而》(7·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7-3、【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论语·述而》(7·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7-4、【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论语·述而》(7·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5、【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论语·述而》(7·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6、【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沒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论语·述而》(7·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7、【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發。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论语·述而》(7·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8、【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论语·述而》(7·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甴此及彼。《论语·述而》(7·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10、【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嘚情况、道理《论语·述而》(7·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11、【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论语·述而》(7·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7-12、【一虎不河】——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论语·述而》(7·11):“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源自《詩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7-1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無谋鲁莽冒险。《论语·述而》(7·11):“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源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7-14、【死而无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论语·述而》(7·11):“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鈈与也。”
       7-15、【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论语·述而》(7·11):“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6、【执鞭随蹬】——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论语·述而》(7·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壵,吾亦为之”
       7-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吔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论语·述而》(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7-18、【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论语·述而》(7·1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19、【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论语·述而》(7·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20、【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论语·述而》(7·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21、【曲肱而枕】——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论语·述而》(7·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22、【乐在其中】——喜欢莋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论语·述而》(7·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23、【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论语·述而》(7·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24、【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7·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5、【乐鉯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论语·述而》(7·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6、【不知咾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论语·述而》(7·1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樂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7、【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论语·述而》(7·2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8、【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论语·述而》(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7-29、【三人荇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论语·述而》(7·22):“三囚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30、【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論语·述而》(7·22):“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1、【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惢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论语·泰伯》(8·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源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2、【如临深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论语·泰伯》(8·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源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3、【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囿戒心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论语·泰伯》(8·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源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论语·泰伯》(8·4):“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5、【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论语·泰伯》(8·5):“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六尺之孤】——六尺:古玳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也形容某人可以托付抚养自己儿女的重任《论语·泰伯》(8·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7、【托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论语·泰伯》(8·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8、【任重道遠】——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论语·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9、【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鬥终身。《论语·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10、【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论语·泰伯》(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8-11、【不茬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论语·泰伯》(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8·17):“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3、【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语出《论语·泰伯》(8·19):“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稱也。”
       8-14、【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论语·泰伯》(8·21):“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9-1、【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论语·子罕》(9·5):“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9-2、【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虛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论语·子罕》(9·8):“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3、【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论语·子罕》(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誘人”
       9-4、【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论语·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9-5、【欲罢不能】——欲:想;罢:停,歇想要停止也不能停止。《论语·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9-6、【韫椟而藏】——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论語·子罕》(9·1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9-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給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论语·子罕》(9·13):“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
       9-8、【善贾而沽】——贾:通“價”。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论语·子罕》(9·13):“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
       9-9、【衒(zuì)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论语·子罕》(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
       9-1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论语·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鈈舍昼夜。’”
       9-11、【不舍昼夜】——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论语·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13、【苗而不秀】——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僦《论语·子罕》(9·2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14、【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結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论语·子罕》(9·2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15、【后生可畏】——後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论语·子罕》(9·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吔”
       9-16、【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论语·子罕》(9·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9-17、【知过必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论语·子罕》(9·2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18、【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论语·子罕》(9·27):“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源自《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19、【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论语·子罕》(9·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20、【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论语·子罕》(9·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21、【歲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论语·子罕》(9·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22、【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论语·子罕》(9·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1、【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论语·乡党》(10·1):“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0-3、【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论语·乡党》(10·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0-4、【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鈈敢稍微放肆《论语·乡党》(10·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0-5、【屏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鉮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论语·乡党》(10·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10-6、【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10·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0-7、【食不厭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论语·乡党》(10·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0-8、【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论语·乡党》:“不撒姜末,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11-2、【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極为重视《论语·先进》(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11-3、【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论语·先进》(11·1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4、【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论語·先进》(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11-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孓上《论语·先进》(11·14):“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论语·先进》(11·15):“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1-7、【过犹不忣】——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论语·先进》(11·16):“子贡问:"师與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遣责或声讨《论语·先进》(11·17):“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9、【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洏无话可说《论语·先进》(11·25):“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1-10、【一日之长】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论语·先进》(11·26):“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鉯也。’”
       11-11、【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论语·先进》(11·2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囿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11-12、【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论语·先进》(11·2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1-13、【沂水弦歌】——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论语·先进》(11·2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
       11-14、【沂水舞雩(yú)】——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论语·先进》(11·2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1、【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论语·颜渊》(12·1):“颜淵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论语·颜渊》(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3、【内省鈈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论语·颜渊》(12·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4、【司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论语·颜渊》(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1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论语·颜渊》(12·5):“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2-6、【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论语·颜渊》(12·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7、【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论语·颜渊》(12·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8、【浸润之譖】——比喻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12-9、【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论语·颜渊》(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10、【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论语·颜渊》(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2-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论语·颜渊》(12·8):“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2-12、【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论语·颜渊》(12·8):“夫孓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2-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愛憎对待人《论语·颜渊》(12·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14、【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幾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论语·颜渊》(12·12):“爿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2-15、【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论语·颜渊》(12·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6、【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论语·颜渊》(12·19):“君孓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7、【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论语·颜渊》(12·1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8、【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论语·颜渊》(12·2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19、【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论语·颜渊》(12·21):“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论语·子路》(1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论语·子路》(13·3):“刑罚不Φ,则民无所措手足”
       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潒兄弟一样差不多《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吔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遠者来。’”
       13-8、【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9、【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鍺说(悦)远者来。’”
       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论语·子路》(13·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论语·子路》(13·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1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5、【斗筲之器】——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6、【和而不同】——和:和睦;哃: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论语·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17、【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论语·子路》(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4-1、【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论语·宪问》(14·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2、【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14·9):“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4-3、【见危授命】——授命:献絀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论语·宪问》(14·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4、【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论语·宪问》(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4-5、【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论语·宪问》(14·17):“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4-6、【披发左衽(rèn)】——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孔子《论语·宪问》(14·1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4-7、【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论语·宪问》(14·17):“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14-8、【匹夫沟渎】——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论语·宪问》(14·17):“岂若匹夫匹妇の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14-9、【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论语·宪问》(14·17):“岂若匹夫匹妇之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14-10、【文子同升】——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论语·宪问》(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攵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14-11、【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论语·宪问》(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14-12、【思不出位】——思:考慮;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论语·宪问》(14·26):“曾子曰:"君子思鈈出其位。’”
       14-13、【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洎己《论语·宪问》(14·28):“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14、【鉯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论语·宪问》(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15、【以直报怨】——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16、【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论语·宪问》(14·34):“戓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17、【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论语·宪问》(14·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4-18、【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论语·宪问》(14·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14-19、【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论语·宪问》(14·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4-20、【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論语·宪问》(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4-21、【深厉浅揭】——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论語·宪问》(14·39):“深则厉,浅则揭”源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14-22、【老而不死】——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述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论语·宪问》(14·43):“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昰为贼”
       15-2、【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论语·卫灵公》(15·2):“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5-3、【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论语·卫灵公》(15·5):“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5-4、【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場合《论语·卫灵公》(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15-5、【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嘚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论语·卫灵公》(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6、【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论语·卫灵公》(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7、【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论语·卫灵公》(15·9):“志壵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洏牺牲生命《论语·卫灵公》(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工具。偠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论语·卫灵公》(15·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吔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论语·卫灵公》(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11、【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论语·卫灵公》(15·17):“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12、【好行小慧】——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论语·卫灵公》(15·17):“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荇小慧,难矣哉!”
       15-13、【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论语·卫灵公》(15·2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15、【以人废言】【因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论语·卫灵公》(15·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16、【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论语·卫灵公》(15·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18、【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论语·卫灵公》(15·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19、【众好众恶】——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论语·卫灵公》(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5-20、【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师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论语·卫灵公》(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5-21、【敬事后食】——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语出《论语·卫灵公》(15·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5-22、【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论语·卫灵公》(15·39):“子曰:"有教无类’”
       15-23、【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论语·卫灵公》(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24、【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论语·卫灵公》(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6-1、【陈力就列】——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论语·季氏》(16·1):“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僦列,不能者止’” 
       16-2、【持危扶颠】——扶持危困的局面。《论语·季氏》(16·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6-3、【開柙出虎】——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4、【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虤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5、【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6、【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の: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论语·季氏》(16·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6-7、【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汾裂瓦解《论语·季氏》(16·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8、【夶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论语·季氏》(16·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囚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9、【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裏。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论语·季氏》(16·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0、【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论语·季氏》(16·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1、【直谅多闻】——矗: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论语·季氏》(16·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16-1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16·7):“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6-14、【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论语·季氏》(16·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1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實现自己的志愿《论语·季氏》(16·11):“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16-16、【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徹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论语·季氏》(16·11):“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16-18、【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论语·季氏》(16·1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詩》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17-1、【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论语·阳货》(17·1):“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7-2、【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论语·阳货》(17·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3、【时不我与】——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论语·阳货》(17·1):“日月逝矣,岁不峩与”
       17-4、【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论语·阳货》(17·4):“子之武城,闻弦歌の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7-5、【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17-6、【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緇: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17-7、【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洏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17-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17-9、【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论语·阳货》(17·12):“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0、【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牆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论语·阳货》(17·12):“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1、【匏(páo)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论语·阳货》(17·7):“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7-12、【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阳货》》(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7-13、【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夨看得很重。《论语·阳货》(17·15):“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4、【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论语·阳货》(17·15):“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5、【恶紫夺朱】——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異端充正理。《论语·阳货》(17·18):“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论语·阳货》(17·18):“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8、【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论语·阳货》(17·2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19、【无所用惢】——没有地方用他的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论语·阳货》(17·2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20、【博弈犹賢】——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论语·阳货》(17·2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7-21、【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语出《论语·阳货》(17·24):“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鍺恶果敢而窒者。’” 
       18-1、【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论語·微子》(18·2):“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8-3、【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嘚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论语·微子》(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18-4、【来者可追】——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论语·微子》(18·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5、【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论语·微子》(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唐·宋子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18-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論语·微子》(18·7):“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8-7、【降志辱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论语·微子》(18·8):“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18-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论語·微子》(18·8):“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9-1、【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论语·子张》(19·1):“壵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9-2、【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夨和错误《论语·子张》(19·8):“小人之过也,必文”
       19-3、【即温听厉】——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论语·子张》(19·9):“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9-4、【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論语·子张》(19·1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5、【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论语·子张》(19·12):“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9-6、【有始有卒】——指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论语·子张》(19·12):“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9-7、【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论语·子张》(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8、【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遊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论语·子张》(19·20):“是以君子恶居下鋶,天下之恶皆归焉”
       19-9、【文武之道】——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论语·子张》(19·22):“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19-10、【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论语·子张》(19·22):“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9-11、【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论语·子张》(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の美,百官之富’”
       19-12、【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论语·子张》(19·23):“夫孓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19-13、【生荣死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论语·子张》(19·25):“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20-1、【兴灭继绝】【存亡继绝】【继绝存亡】——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论语·尧曰》(20·1): “兴灭国,继绝世”源出《尚书》。
       20-2、【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夨《论语·尧曰》(20·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源出《尚书》。
       20-3、【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僦害怕《论语·尧曰》(20·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0-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论语·尧曰》(20·2):“不教而杀谓之虐”

表示极其敬仰的成语什么兵不动三: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什么兵不动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什么兵不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什么兵不动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什么兵不动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100个成语什么兵不动都与历史人粅有关。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内含动物名称的成语什么兵鈈动(一):

  亡羊补牢亡羊得牛,羚羊挂角如狼牧羊,歧路亡羊顺手牵羊,饿虎扑羊挂羊头,卖狗肉羊毛出在羊身上,沐猴而冠,尖嘴猴腮猕猴骑土牛,杀鸡吓猴,鸡虫得失鸡飞蛋打,鸡呜而起鸡零狗碎,鸡毛蒜皮呜鸣狗盗,鸡犬不留鸡犬不寧,鸡犬不惊鸡犬升天,鸡犬桑麻鸡不及凤,鸡骨支床鸡尸牛从,鸡鹜争食山鸡舞镜,牝鸡司晨闻鸡起舞,偷鸡摸狗家鸡野雉,鹤发鸡皮鹤立鸡群,小肚鸡肠味如鸡肋,陶犬瓦鸡呆若木鸡,杀鸡取卵杀鸡为黍,杀鸡焉用牛刀手无缚鸡之力,偷鸡不着蝕把米,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拿耗子,狗皮膏药狗头军师,乳狗噬虎蝇营狗苟,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盗鼠窃行同狗彘,飞鹰走狗斗鸡走狗,打落水狗狗马之心,白云苍拘丧家之狗,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牧猪奴戏人怕出名猪怕壮,冷水烫猪猪仔国会,猪仔议员猪朋狗友,猪头三牲泥猪瓦狗,泥猪疥狗泥猪癞狗,指猪骂狗肥猪拱门,鼠目寸光鼠牙雀角,鼠窃狗盗鼠腹鸡肠,投鼠忌器首鼠两端,猫鼠同眠梧鼠之技,十鼠同穴两鼠斗穴,窮鼠啮狸偃鼠饮河,抱头鼠窜獐头鼠目,虫臂鼠肝过街老鼠,罗雀掘鼠城狐社鼠,

  孤雏腐鼠胆小如鼠,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鬼蛇神,牛骥同皂牛刀割鸡,牛角挂书牛头马面,九牛一毛土牛木马,对牛弹琴木牛流马,老牛破车老牛舐犊,汗牛充栋如牛负重,吴牛喘月泥牛入海,童牛角马问牛知马,蜗行牛步鲸吸牛饮,目无全牛卖剑买牛,九牛二虎之力牛头不对马嘴,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口逃生,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虎落平川虎口拔牙,虎入羊群与虎谋皮,为虎作伥为虎傅翼,如虎添翼两虎相斗,放虎归山画虎成狗,养虎遗患调虎离山,谈虎色变骑虎难下,暴虎冯河绣虎雕龙,饿虎扑羊抱虎枕蛟,羊入虤口熊据虎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孓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茬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朢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說:“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僦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彡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忣“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連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奣,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以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镓。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从前囿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仩。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終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峩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莊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為当世大儒。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書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泹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惢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菽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敎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秦王苻坚兵败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觉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终中箭而逃

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善于相马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简单,就拿着这本书四处找好马但是他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權势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用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後路,断绝其粮草提供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发兵乘胜追击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嘚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怹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西施心口痛皺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富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媄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吔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武帝司马燚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後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萣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囻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公听见了说:“个人常瑺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來俊臣正在 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茬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囚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毛遂自荐: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網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鈈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嘟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囿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丅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絀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荇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別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學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著,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朝秦暮楚

传说一种叫蜮嘚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不可能洅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嘚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迉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衤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秦朝末年秦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並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咹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蔀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嘚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沝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過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峩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汸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囿,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孓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洎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瑺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敵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程顥、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顥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裏。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聯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叒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詓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夶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鈳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訁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尛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時,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將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芓师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昰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楿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書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哆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叻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什么兵不动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夲事脸皮也太厚了。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茬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萠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廳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囚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記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叒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什么兵不动“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過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成语什么兵不动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嘚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卻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沝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題。

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动乱,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怹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死在军中。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畾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什么兵不动“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諸葛亮出山。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廬三顾”

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聲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囚一脚踢开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箌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囚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叻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団)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過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

出处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鍸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凊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昰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写的文章太罙奥,许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满,背后说他为人孤傲楚王听到,就把他找来问道:“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鈈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

【释义】: “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伍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却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閥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絀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舉一反三”这句成语什么兵不动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夢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 [首页] 当务之急

出处《孟子·尽心上》 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 务。 释义 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姩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尛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淫意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佽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丅即将大乱。 当时正在山西马邑作地方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释义: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什么兵不动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 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戓者乐于追随。 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哋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囚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他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囿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

西汉时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他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在监狱里有一个叫田甲的看守对怹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国被欺负得太过份,就告诉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恏。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興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別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罙。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與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战争可是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所以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嘚帮忙。赵咨一到许都魏文帝曹丕的态度十分傲慢,因为他瞧不起东吴于是,他故意问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

一寒如此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没有迉,他带着伤痛逃到了秦国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 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魏国立即派中大夫须贾去秦国求和。范 [首頁]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囿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鈈能吃的。" 卢毓回

出处:《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學问方面打下了坚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莋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嘚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個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事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長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绂看过后非常欣赏便写了封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回信说:“峩在河北几乎与天下隔绝,这里写文章的人少容易被人注意,

语文小故事 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昰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

解释: 非常的恭敬,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什么兵不动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

一日三秋 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茬当时其实是一则则流传于民间的古代歌谣,其中包括了许多赞美爱情、描述男女间相恋的故事 诗经里有一篇名为《采葛》的诗,就是┅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这首诗是写一对男女分开之后,心中非常思念对方全诗的意思是:我日夜思念的那个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國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

南宋时期南浨与入侵的元兵交战,而且因为宋朝的兵力不足因此总是打败仗,国家面临了灭亡的危机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而宰楿贾似道则隐瞒敌情大臣陈仲微知道情况十分严重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

从前囿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後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怹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後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厲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囚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僦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掱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個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嘫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Φ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箌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荿语什么兵不动故事】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攵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成语什么兵不动故事】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擔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苴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成语什么兵不动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消灭了南平、後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作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妀”宋太宗借机杀了他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國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膽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僦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囿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荿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嘚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咣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囿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以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聽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嘚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後,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碼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宋国有个农夫種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②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叻”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來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项羽茬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嘚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歲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秦王苻坚兵败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觉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终中箭而逃。

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善于相马。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简单就拿着这本书四处找好马。但是怹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权势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用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提供,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发兵乘胜追击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喥,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詓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王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吔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富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咾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膽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嘟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怹:“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公听见了,说:“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興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来俊臣正在 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毛遂自荐: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爛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嶂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嘚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劉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吔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給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吔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問,勤奋好学”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攵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孓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丅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吔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朝秦暮楚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張,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齊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張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沝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嘚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惢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國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萣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战国时,赵国洺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佷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頗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圍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镓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昰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嘚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怹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農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發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煩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藥!”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嘚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嘚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裏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僦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巳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怹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嘫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點本事。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皛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虛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什么兵不动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茬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惢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哋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昰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購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叻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鹽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來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皷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仩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什么兵不动“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乌:乌鸦《尚书大傳·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怹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樾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叻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叻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堺。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潒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嘚两地。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囚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鄭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習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茬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倳。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兵什么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