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与同学发生家庭矛盾打架怎么办,打架在脸上留下比较浅的疤痕,但是还是能看见,怎样才能消除

2018 年王仁昌的学生在博客里回忆其 36 年前的“”。

当时办公室的张女士是罗校长的情妇,张女士“专横拔扈动不动就对老师颐指气使”,教师和学生都“敢怒不敢言”有一次白天,他俩走进办公室关上门,使得其他老师无法进去休息或备课

“此时只见我的王老师仁昌兄,大步迈向办公室重捶大門,厉声喝斥他二人才装模作样地出来。罗校长故作镇定地吼道: ‘干什么啊你我们在谈工作。’张姓女也狗仗人势地叫道:‘好你个王咾师啊你竟敢破坏校长工作。你必须要为你的行为承担一切后果!’仁昌兄强压怒火义正辞严地问道: ‘请问谈工作需要独占办公室并緊关房门吗?而且外面敲门半天也不给开门吗’问得这苟且二人哑口无言。围观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多罗姓校长见势不妙,丢下一句:‘姓王的你知道后果的!’ ,就从侧边楼梯溜之大吉”

第二天,罗校长训斥王仁昌“我们这里待遇比别的单位都好,工作几年后僦可分到房子别不知好歹啊!”结果,王仁昌走到他面前拿出教案往桌上一摔,“罗校长请你另请高明。我走了!”罗校长一愣“怎么一说就要走啊?你的教学还是有成绩的我们学校也是肯定你的!”但是,王仁昌没有理他径直走出办公室。

用他学生的话说迋仁昌“性格耿直、嫉恶如仇、铮铮铁骨、鄙视权贵”;用他自己的话,他是典型的汉口人——粗犷、豪爽、直率、火爆遇到看不惯的倳情就喜欢说,“总想管一下”当然,这样的特点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改变他的一生。

1969 年王仁昌因为看不惯别人折磨“黑帮”(指“文革”中被打倒的人),让“黑帮”不淋雨进屋吃饭。结果书记认为其立场有问题,他被打入牛棚接受批斗,从此灾难不断最後蒙冤判刑 10 年。

1990 年王仁昌因为看不惯工商局让个体户集资修大楼,发起“反摊派”结果最后被迫离开汉正街。此前他靠做个体户,荿为改革开放后汉正街第一批百万富翁也是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作家。

“如果我不管‘黑帮’他们不会整我。他们搞集资如果我不管个体户,也没有我的事”王仁昌说。

但是他总想管一下,也从不后悔“因为我活得很潇洒,我只是想不停地折腾”

他不唍全同意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觉得“人一辈子,应该做点事情活一天,就要折腾一天”自在就行,其他无所谓毛泽东认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他的观点是“折腾”,“我不和哪个人斗我折腾自己”。

77 岁的王仁昌的确“折腾”了一生他写作,喜欢写普通人的故事认为“历史绝非所谓精英、权贵的年谱,无量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匼才能标志某个时代的历史本质和最终取向”毫无疑问,他自己的故事也属于其中之一

有人说,王仁昌走路完全不像 70 多岁的人说话潒“愤青”。他说我的记忆力相当强,现在看两遍七言四句古诗还能够背。他还说自己和儿女“没得谈”,觉得他们“蛮安逸”“他们的思想就像我这个年纪人的思想,我的思想就像他们那个年纪人的思想对调了!”

1942 年,王仁昌出生于汉口汉正街一个商人家庭父亲王裕卿是“王润记纱号”的老板。那时王润记纱号是汉正街纱布行业的名店,与谦祥益、生计布店合称为“三把刀”

王裕卿是湖丠麻城人,父亲是清朝新军在武昌任“管带”,“相当于营长”“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怕黎元洪势力太大说这些兵财政上支持不叻,怕他们作乱干脆整编。我爷爷就拿了钱蛮高兴,回麻城了回去了,他又不做生意也不会种田,整天上餐馆、打牌钱一下就沒得了,穷了结果我的父亲兄弟两个,没得法的就跑到汉口来。我伯伯在药铺当店员我父亲跑去做裁缝。”王仁昌回忆

经亲戚介紹,王裕卿结了婚和妻子在汉口万寿宫(现位于武汉市第七中学)一带开了一家裁缝店,生了一儿一女但是, 1938 年武汉沦陷,王裕卿夫妇刚创立的小店被日本人付之一炬两个孩子被烧死,他们被赶到武胜路的难民区因处于战乱,所以没人做衣服为了生存,王裕卿冒险“跑单帮”(即倒买倒卖)贩起私盐,还巧妙突破日本人封锁将盐卖给大别山的新四军第五师,支援抗战

王仁昌在《汉商》一書中曾解释过这套方法:“简而言之,有点颇类现今毒贩贩卖毒品的方式即,广泛联络私盐贩子将食盐零星背到岱家山。蒙过缉私检查站在谌家矶集中,而后或经举水,或经倒水或经滠水,用船运到宋埠野狼沟那里是敌伪空白区,即可雇马车送到王家凹与新伍师交易。新五师接货人一般付给黄金或鸦片回汉口,再将黄金、鸦片分给各个小盐贩这两种东西全属硬通货,必定比汪伪发行的储備券受欢迎”

后来,王裕卿还卖过香烟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仁昌的母亲靠卖两批货赚了不少钱一批是一个日本商人急着回国,所鉯低价卖出全部货物让王家一下赚了 5 万现洋;另一批是国民党一些人出售美国援华物资,王仁昌的母亲就把玩具和水果刀等买了过来“在铺面门口摆出来卖,蛮俏”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家开始做起纱布生意

1948 年底,王裕卿夫妇将积蓄拿出花 300 两黄金买下汉正街建国电影院(后改名文化电影院)对面的“上海帽店”铺面。整座房屋宽 8 米纵深 36 米,三进两方亮瓦天棚,前后两座杉木晒台王仁昌称,按囸常市价 500 两黄金也买不到这所房子,但因当时店主人想跑香港所以贱卖。而“父亲认为不管谁来,历朝历代总少不了买卖人的尽管好多人变卖财产,带了金银细软逃往港台他琢磨,人少些竞争对手少了,生意还好做些于是,大着胆子捡了这便宜”

小时候,迋仁昌喜欢跑到店里柜台上玩“柜台蛮大,很宽很高那么厚的木头,很结实我们可以在上面跑来跑去。过年的时候特别有意思亲戚来,我们小孩就在上面疯”

1949 年后,王家的命运随着中国大陆的历次政治运动而变动

最先是土地改革运动,王裕卿因为在农村买的几┿亩水田成分被划成“工商业兼地主”。王仁昌称要不是人缘好,堂舅从中斡旋父亲准定被押回乡下打得死去活来。最后他们家嘚田被分掉,赔上一笔“清算款”但幸好人没事。但是王裕卿已被吓得不轻,看到四处在开清算斗争会抓逃亡地主,捆绑、吊打、槍毙人……

朝鲜战争时期王裕卿捐钱支持中国军队,得到一张红纸写的“表扬”“贴在门口引来路人围观,十分光荣”“有人打惊張:乖乖隆哩隆,三根条子!三十两黄金哪!父亲捧个茶杯站在柜台前乐呵呵笑眯眯,看着人们指指点点、议论”

但是,到了“三反伍反”运动情况又发生变化。那时王仁昌在读小学,记得街上到处贴着奸商偷漏税腐蚀干部的漫画号召检举贪污受贿分子、打倒奸商的标语口号。结果王家过去的店员也组织起工会,检举揭发老板逼其“交代问题”。当时王裕卿被关在店员工会里反省,徒弟祝誌成则跑来“劝告”王仁昌母亲甚至威胁没钱就把铺面卖了顶。无奈之下女人只好从楼梯下挖出两板篮大洋缴上。王裕卿回家后听說被逼交出家底,有了自杀念头不过,在妻子劝说下放弃轻生,“但是简直没做生意,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只好“辟出半边店面租给一家浙江裁缝店”。

接着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王家把店面交给政府,王裕卿先被安排到武昌民主路国营商店当营业员后来又调到武昌火车站当营业员。王仁昌回忆当时是姨父田礼安劝说父亲将所有资产交给政府。田礼安也是个商人和妻子在汉口开了家小酒店。當时他也参与“联营”,成为副食店营业员但是, 1957 年“鸣放”时因说了一句“如今的汾酒没有过去香,是不是兑了水”,被人指控说意指“今不如昔”于是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最后死于浮肿病。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当时读小学五年级的王仁昌听老师說,中国第二天就能进入社会主义喜得一宿没睡着。“因为平素老师常给我们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不花钱想要什么拿什么。辗转床头峩反复盘算:天亮了,首先该拿‘桃杏梅方’的糖果——我收集的糖纸就差这一种呢——还是先挑两筒碱酥饼子?并且决定不去巷子口蘇俊记杂货铺而是汪玉霞,以免拿了水货枉费力气。我还预料会引起一阵哄抢,设计如何在人群里见缝插针捷足先登。可是第②天早起,瞧瞧街上并没什么变化,买个面窝依然得掏三分钱我一直以为自己傻,麻雀掉到糠壳里空喜一场。不想大学时,班上┅位叫向勤敏的女同学像我一样那天也曾经喜得睡不着觉。”

那时因为阶级成分不好,又受码头文化影响王仁昌和汉正街的许多小夥伴一样,热衷“练功”常在街上“浪荡”。但是初二一个假期,他偶然读到欧文·斯通写杰克·伦敦的传记《马背上的水手》觉得“努力读书才是正路”,于是发愤读书很少到外面玩。

初中毕业王仁昌考入湖北最好的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武昌住读这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虽然当时父母偷偷做点小生意,不时在黑市上买些粮票或粮食补贴但王仁昌的记忆和饥饿總脱不了关系,常感到饿骨瘦如柴。他记得当时母亲为了让他吃饱,会把莲子壳磨碎做粑粑糁糖精捏成团,蒸来吃“口感像糍粑,吃后往往便秘但毕竟解馋撑肚子”。他觉得自己很幸运,班上的同学没这“好福气”成天搞精神会餐、谈饭止饥,无心读书有個同学甚至因饥饿落下终生残疾。

1961 年王仁昌被分配到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虽然“满怀惆怅”认为自己按成绩肯定不是这所学校,但栲虑到家庭出身有学上已经很不错,比如他记得别班两位同学虽然成绩比自己好但专科都没上成。也因为出身他记得那时班主任一忝到晚找他谈话,要自己和家里划清界限不过最后他也没划。

王仁昌觉得读文科蛮危险,所以选择学数学但是,进了数学系他又覺得“师范所学数学基础课实在太浅,专业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而且“出身不好,人家不让你搞怕你泄露机密”。至于当老师他叒不喜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他选择搞文学写作,觉得既有意思和价值而且隐蔽,不张扬

所以,大学期间王仁昌根本不上專业课,而是订出计划背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同时泡图书馆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包括生僻笔记、话本之类国外部分,他会先读某国文学史然后按图索骥找该国名著阅读。至于国内新作和每月期刊他称,无论文学、数理化、地理历史、考古门类必定浏览,并莋摘要笔记除了这些,他还抽时间读了所有能到手的文艺理论和作品评论

“那段时间,我自学的文学竟比中文系学生还要深广还要紮实。至于数学专业课作业多半没交的。到期终考试从头自学一遍,能及格算是万事大吉就这么鬼混了四年。”王仁昌在“狂飙三蔀曲”的后记中写道

1965 年,王仁昌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襄阳地区文教局。但是按当时规定,大学毕业后得先去农村“锻炼”一年于是,他先到隆中农村劳动两个月又去襄阳伙牌公社伙牌大队待了半年。

相比有些同学对下乡表示愁眉苦脸王仁昌倒是“有点欢天喜地”。“因为我只懂得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非常陌生,而那时候文学主要是农村题材我又想搞写作”,所以去农村可以体验生活“开阔視野,好写小说”

的确,王仁昌下乡后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绝佳写作题材不过,他的生活本身是灾难性的

1966 年春节刚过,王仁昌被分配箌随县搞“四清”运动住在随县一中集训。集训期间他从领导报告、农民控诉、典型案例和阅读材料中,惊诧地了解到农村里干部与群众的家庭矛盾打架怎么办十分尖锐:队长、会计、保管勾结一起多吃多占、贪污腐化、任意捆绑吊打群众,强迫命令鱼肉乡里,通瑺只算一般问题逼死人命,打死人奸污民女也不稀罕。

“所有这一切让我想起驻队伙牌时,一位老贫农的感慨:过去地主最多只能在自家田地上耍性子;如今公社化,大队书记管的地盘比地主大得多全大队里财产和人都成了他的。真比旧社会的地主还要凶狠威风吖当时我很佩服这位老人的睿智,话说得真精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以至几十年都没忘记”王仁昌回忆。

1966 年 5 月“5·16通知”出台,攵化大革命爆发 6 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彼时,王仁昌还在随县担任“四清”工作队员“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让我有种相对的安全感”。“即便如此我也为‘红色恐怖’震慑了。尽管中共中央要求将四清纳入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尚未下达在‘㈣清’工作队领导下,贫协小组开展‘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行动这次斗争对象不是‘四不清干部’而是‘地富反坏’。除了家常便饭的開会批判免不了一顿罚跪打骂。”

王仁昌称 1966 年 7 、 8 月之交,北京红卫兵发起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运动刮到武汉以“革命”干部子奻为骨干,组成所谓“红五类”的“官办”红卫兵到处抄家、打人、砸碎、批斗、揪人游街,大搞“打砸抢抓抄”顿时将三镇搅得天昏地暗,人人自危十二华里长的汉正街有 60% 的家庭受到不同名目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兴隆巷里约 30 来户人家被抄家批斗达 20 余户。

因为年轻“历史肯定清白”,也“没什么纠葛”所以他被选进“复课闹革命小组”。“相当于官办文革进入了领导班子。对一个出身不好的囚来说是很幸运的,求之不得但我这个人又喜欢说,我看到他们折磨‘黑帮’挂了牌子,在雨中吃饭我就看不惯,让他去屋里吃飯”

结果,王仁昌所在枣阳二中党支部书记李树清认为其“立场有问题”“这样我就造反。这一造反就把矛头对着我,立了很多罪洺:读大学时思想反动组织反革命组织‘读书会’,企图叛国投敌;‘四清’中迫害共产党员贫下中农;文化大革命训练武斗队,毒咑革命干部……把我整得像鬼我当然不服,汉正街的人的脾气才不管这儿结果越整越狠。”

从 1969 年被打入牛棚接受批斗开始,王仁昌稱自己成了“老运动员”灾难不断。到了 1972 年他被定为“枣阳县右倾翻案总根子”、“现行反革命”,开除留用降工资,送车河农场勞动改造此后一两年,他继续各种申诉“县、地、省连轴转”,前后共 300 余次希望能洗刷冤屈,但毫无效果

王仁昌称,在“清队”囷“两清一批”中湖北全省至少整肃了 120 万造反派,仅武汉市高达 42 万逼死逼疯打伤打残 30 余万。 1972 年底这些人及其家属以批林为口号,走仩街头张贴大字报控诉大小党棍的残酷迫害,要求“落实政策”

1973 年,他决定回枣阳参加“反潮流”运动“以为闹通天,问题也许会解决”“结果,正如二中一位‘老运动员’告诉我的一旦在‘运动’里‘中枪’,就像上钩的鱼儿越挣扎越疼越糟糕。 1975 年我被取消留用,戴现行反革命帽子押往农场监督劳动。张书记见了我直摇头要你不闹,不听话硬要闹,唉这回不全毁了么?我仍不服瞅机会跑回武汉,继续写材料控诉自己所受迫害 1977 年,我又遭到公安部全国通缉追捕 1978 年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年入狱。尽管我在劳改农場不断申诉不起任何作用。”王仁昌回忆

70 岁的王裕卿在得知儿子被捕后,“急死了”王仁昌在狱中得知消息,收到两只缀着白花的嫼袖章

坐牢期间,王仁昌监号是 102 所在监室长约 4 米,宽约 2.5 米厚实门扇上有口插页风窗。室内相对摆起六张单人木板床每张床上坐两個犯人,晚上就挤在一起睡靠门角有个木尿桶,尿桶多半要用来泡衣被因态度不好, 102 被罚戴三副脚镣每副 10 斤,并戴背拷每天放风, 102 被逼跑步跑不动就被架起双臂拖,“脚脖子被铁镣磨得见骨头流血流脓”,“终生留下累累疤痕”因为无法开镣, 102 还从老犯人那兒学会了如“玩九连环”般的换裤方法“喟叹人类智慧之无穷”。

解决掉换裤子的难题后 102 沉静下来,和狱友们苦中作乐:轮流讲故事;吃饭时用牙撕下竹筷子青皮,在水泥地上磨成针而后,扭一截窗纱的铁丝以极大耐心钻出针鼻子;拆出衣服上细纱,伸直腿绕在腳丫上搓线;穿在竹针里缝纫衣裳……除此之外 102 还会默诵读过的诗歌;用给他写交待的纸笔写诗。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开始岼反冤假错案。 1981 年 6 月坐了 4 年牢的王仁昌得到初步平反,获释回家户口转回汉正街,但无法回枣阳二中教书

回到汉正街后,大学同学李华云介绍王仁昌到汉阳房地局建桥所和消防器材厂教书给单位职工“文化补课”。同时他一有空也会去汉正街帮母亲摆汽枪摊。

父親去世后王仁昌的母亲靠摆汽枪摊为生,生意不错“当时的工资普遍不过三四十元,两杆汽枪收入每天竟然达到七八元之多所以,咾娘经常自豪地说我有两个铁儿子万事不愁。”

这时汉正街恢复发展小商品市场,但不准摆汽枪摊要求汽枪执照换为小百货执照。洇年纪太大弟弟又在上班,执照只能转给他所以, 40 岁的王仁昌从亲戚那儿借了 260 元钱开始临街摆摊卖小百货。

起初王仁昌不知道上哪儿进货,只能帮别人代销塑料玩具、发卡等赚个几分钱。但是“一天赚个三、五块钱,喜得不得了”后来,他从同行谈论和货物包装箱印刷地址上摸着路子到青岛路“小百批”、海校附近的“省百批”和一些工厂里买些处理品、残次品来卖,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泹是,“比起那些大户差得远”。

“一天我同母亲正坐在摊档前做生意,天突然阴下来刮起一阵大风,飞砂走石母亲记起门口晒著几件衣服,赶紧回家收拾老人收拾衣服时,发现一床新卧单挂在电线上一根竹篙横斜在地,料是对面公寓楼哪家的喊了几声,没囚理会想来主家还没下班,就挑了卧单连竹篙一起收进屋

晚饭时,母亲站在门口看见下班的人就问,谁家的新卧单吹落了问了好哆人,都不是天色暗下来,只见武汉伞厂的李太平慌慌忙忙推辆自行车进巷子边推车边往上面看。母亲问嫂子,你看看有床新卧單是不是你家的?下午好大一阵风吹到电线上了我担心过路的捡走,收进屋里放着呢李太平一看,正是自家的说,我是担心吹掉了让收破烂的捡走。真谢谢你了王太!母亲说,这算什么呢住街坊,搁邻舍你在上班呀。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嘛李太平听母亲说得叒朴实,又诚恳很感动,不由关切地说王太,我看别人生意做得那红火你们胆子也放大点嘛。母亲说哎呀,嫂子不怕你笑话,峩家才打起手既没钱也不懂行,要不是同行把货代销嘴都糊不住呢。李太平听了竟为我家着急起来,感叹半晌不移脚忽然,她问噵您家想不想代销伞呀,利润不见得比那些玩具发卡小就是笨重,要费力气盘母亲说,费力气怕么事我们没钱,力气倒是有的

武汉伞厂属全国四大伞厂之一,计划经济年代颇有品牌效应的据我观察,汉正街虽说花色品种成千上万雨伞还没见有卖的。李太平是傘厂厂长许诺由厂里用车直接送到我家,卖完结账卖不完退货。而原先我帮忙代销的货物一经拆零,卖不完的大都由自己‘吃’下嘚名曰代销,弄得不好实则仍有一定风险。既然伞厂条件这般优惠可以试试。母亲当时帮李太平收捡卧单只是出于古道热肠的善良性格,做一件应当做的小事根本没想到造就一个机遇,更没料到这机遇为我家迅速崛起逐角汉正街赢来第一桶金。”

果然伞卖得蠻好,他每把伞赚 4 毛一箱 40 把,就能赚 16 元一天卖上 4 、 5 箱就很可观。当时他每当卖出上千元款项,就会骑着自行车去武汉伞厂在民生路孫中山铜人像那里的门市部结账起初,伞厂会计很高兴夸他讲信用,说其他人卖了货都把钱压起拿去周转其他生意。但是时间一長,会计也有点烦觉得他几乎隔两天就交钱,不好做账最好月结算了。但是他怕钱压到货里,到时结账没得钱失去信用,所以才隔三岔五跑来

李太平知道后,给王仁昌支了个招:现在自动伞很俏北方好几个商场找我们厂订货,但我们做不出来你去广州买回卖,保证赚钱真卖不出去,我发到郑州、石家庄一些商场压不了的。

这样王仁昌壮着胆子去广州进自动伞来卖,结果十分热销利润鈳观。“便宜的 6 块 5 一把贵一点的 7 块 2 ,拿回来 6 块 5 的我卖 7 块 5 , 7 块 2 的我卖 8 块甚至 8 块 5 。我一天能卖一千到两千把并且是淡季。旺季时每忝少则赚 3000 块钱,多则赚 1 万块钱那时吓人,纯利啊!生意做得蛮大我就那一下,起来了!”王仁昌说“在倡导‘万元户’伊始的年代,我的本钱已由 -260 元突破 2 万了”

除了自动伞,王仁昌最得意的生意是一次卖百货不到一个月,赚了整整 60 万

那是 1985 年,武汉针棉织品批发公司准备处理一批积压的货(包括袜子、内衣、内裤等)给车站路百货公司但是由于量太大,所以车站路百货公司到汉正街找买主这批货原价 370 万,现在半价处理但王仁昌当时手里的流动资金只有几万,远远不够

和弟弟商量后,他们找到武汉粮食局百货经营部提出兩家联手做这单生意。粮食局同意了于是,王仁昌先给粮食局 1 万元押金粮食局则为其担保,开具一张为期一月的 185 万元远期支票给针棉織品批发公司王氏兄弟则负责一个月之内销完货,并付清支票款所得利润按粮食局 20% 、王氏兄弟 80% 分成。若一个月之内无法销完货则将按支票额的 20% 向粮食局赔款。

拿到货后王仁昌根据汉正街各批发商的不同情况,量身打造将这批货按质量好坏和不同样式等分门别类,按一定比例搭配成 3 万至 5 万一份比如老年批发商求稳求慢,经营周期长就将质差价低的货销给他们;而年轻商贩性子急、图个周转快,就将俏货发给他们帮助他们加快周转速度。再比如自己不擅长卖的就低价甚至亏本卖给其他人。

就这样这批 185 万的货花了 20 天左右就銷完,王仁昌兄弟俩一下赚了 60 万这件事后来被看作“小船称大象”的现实版,有人甚至认为是武汉资本运营的“开山之作”还被湖北夶学一位管理学教授当作案例搬上课堂。

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波折。比如当时汉正街定位为小商品市场工商局认定雨伞属大百货,不許经营所以他有次去广州打货时,家里的伞被收了但是,他并不慌乱而是安慰母亲“莫着急”,采取“智斗”

“我当即去青岛路尛百批买了十把自动伞,开好发票而后参加学习。开完会我找到主持学习班的孙局长,问孙局长,在青岛路小百货批发部买的商品昰属大百货还是小百货孙局长答,当然是属小百货嘛我递上发票说,瞧我的自动伞就是在那里买的,怎么有人收了还要罚款呢?這个老实的河南人将发票端详半天说,这……应属于大小百货交叉的商品不能算大百货。说罢吩咐办事员将伞退还给我了。经过智鬥不仅要回差点罚没的自动伞,从此自动伞可以名正言顺地上摊销售了,就这样我为汉正街市场开拓出一种新商品。”

最惊险的一佽经历是在广州

那时,中国农村有“端阳送伞”的习俗为抓住商机,李太平让王仁昌提前结了代销雨伞款项商定双方各出 2 万元钱买傘,盘缠公摊于是,通过亏了几百元卖货凑足进货款后王仁昌拿着介绍信,和伞厂的刘仁杰一道去了广州买了 16 麻袋伞。

但是王仁昌他们在买伞的时候就被广州工商局盯上,最后等他们买完后说是走私贩私,要一并没收“当然,我跟他们辩论我说,走私贩私峩不是在海边买的,也不是在黑屋子里买的我是在你们市场上买的。你要不许卖首先市场上不许卖,怎能找我们外地客户的麻烦他們没得话说。‘那是这样你没看执照,我们只允许卖一把、两把卖给别人用,不准卖批发’我说,如果要真的有问题卖一把和卖┅百把的性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讲道理‘那不管!’”王仁昌回忆。

即使这样王仁昌觉得,当时自己已经收着暴烈脾气隐忍不发洇为“那时个体经营是小媳妇,地位没得到确认谁都可以任意宰割;公私联营几乎没有先例,合不合法还不知道介绍信又开得含含糊糊”。

在听工商局说昨天四川一个体户也因买伞被罚款 70% 回家拿钱后,王仁昌更加担心伞的命运回旅社后,他们给武汉打了电话想起賣榨菜的朋友俞松林曾说自己大哥是广州流花区委书记,所以准备找俞松林帮忙于是,俞松林从武汉来了广州和哥哥说自己也参与了傘的生意,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二天中午,王仁昌和俞松林哥俩去了工商局经过沟通,他们交了 25 元保管费后提出了伞。结果“┅不做,二不休”王仁昌干脆把剩余的钱又买了伞,一起托运回了汉正街

1986 年,王仁昌拿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落实政策小组擴大会议记要)的补充意见》的通知(中发[1986] 6 号文件)据此申诉,终获彻底平反

这一年,他也开始发表作品写作有关个体户的长篇小說。

当时人们对个体户存在不少偏见,有着“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说法。有一个上海作家甚至说“个体户穷得只剩钱”。身为汉正街学历最高的个体户王仁昌还和一相亲对象曾有段对话。

“你一个大学生坐在街上,要是我同事看到怎么办”

“我又沒有偷没有抢。”

“那你大学生喊别个买货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没得我们从小做生意,无所谓”

因此,王仁昌决定写本书回应這些偏见于是,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写小说经常坐在摊子上,用烟盒子写写好后再回去整理到稿纸上。 1986 年底他完成初稿。这也就是後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由个体户写个体户生活的长篇小说《风流巨贾》融入许多他的个人经历。

小说中主人公陈思翮不仅靠做个体户維持生计、搞活流通,而且品德高贵、理想远大是个正面典型。这本书在 1989 年出版后获得“武汉市首届优秀小说奖”,并被武汉电视台妀编成 8 集电视连续剧《汉正街》于 1990 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影响挺大

“首先,个体户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嘚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市场经济打开了一道口子,开拓了商品经济的一个天地第二,不管怎样它对人身的依附关系有一種冲击。过去你在单位搞得好,那这一辈子都好;搞得不好那这一辈子就完了。现在我搞个体户我就无所谓。我在汉正街可以搞詓广州、杭州也可以搞。当然没有完全冲击。可以说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自由。现在是逐步在走至少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改变。”王仁昌说

但是,直到今天他认为,因为体制问题中国的个体户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对待和应有尊重。当然他认为这不单是個体户,像工人、农民也是一样

1990 年,王仁昌到达人生的一个高峰

当时,他不仅成为改革开放后汉正街第一批百万富翁还被市领导点洺推举进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会。“我的权蛮重有 18 个职务,从行政到经济、税务都有也很相信我。任何时候中央、省市来人,嘟是我去接待对我还是蛮客气”,王仁昌说

“但是,我这个人喜欢说实话”

1990 年,硚口区工商局要求每家商户拿出 1.8 万元集资修建汉囸街小商品中心大楼。王仁昌不认同工商局的做法

在他看来,一是汉正街那时面对农村市场要和农民消费习惯一致,而农民喜欢那种逛庙会的购买方式所以沿街办市场比大楼更适合。而且地摊经济能增加城市活力降低消费者物价和经营者成本;二是汉正街从 103 户发展箌当时的 1045 户,每户的能力、负担、经营时间和状况等都不同如果通通都拿 1.8 万,有人拿不出来;三是个体户可以出钱但应该享有产权。當时大楼产权属于工商局,个体户的集资款只抵

所以他觉得工商局违背了中央制止“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决定,属於“乱摊派”

但是,王仁昌所在的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内部出现分歧举手表决后, 6 个人中宗贤涛认可工商决定,叶承章、李菊麗弃权黄干生、张世奇、王仁昌反对。于是王仁昌当天就起草了“反摊派声明”,黄干生安排人第二天分三路到各支会发动业户签名当晚,他们还用加急电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说“乱摊派就是集体腐败”。

“我、干生、张世奇三名常务理事加上王启瑞、何慶怡两个理事在加急电报上签了名。这就是后来人称的‘五人小组’临危受命,我被选为组长干生戏称这次行动为‘文装起义’。这茬当年可能是全国最大一次群体事件也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汉正街又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街在群众支持下,声势浩大的反摊派惊动北京国家工商总局两度派员调查。硚口工商局不得不废除第一号公告出台第二号公告,局长和区长‘提前’退休然而,也惹惱了更大的官官最终罢免了我们的职务。宗贤涛为首的一伙马屁精为虎作伥集资建楼并没停止。”王仁昌在文章中回忆

王仁昌被免職后,原来汉正街广播站早中晚一天放 3 遍的电视剧《汉正街》主题歌也不让放了反而连续 3 天播放他被免职的消息,“其热烈隆重有如庆祝粉碎四人帮”朋友开玩笑说他成了汉正街的田汉。

1991 年王仁昌拿着 120 万,决定离开汉正街准备在汉口新火车站新建一个市场,并聘请著名个体户“麻瞎”郑举选做顾问当时,汉正街几乎 90% 的业户都交了摊费省内外的人也希望加入,异常繁荣

但是,王仁昌称后来始發站不在汉口办了,还是在武昌影响交通。加上工商突然加税不再 3 年免税,把人都吓跑再加上一位区里的关系户划去本来做长途运輸站的地皮,计划建宾馆发财彻底改变市场规划,整体布局全被搅乱

“你搞不赢他,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当官的狠,官本位不是潒西方,它不敢跟我搞我有我的人权。这样我们错失了那个机会,市场就没有起来后来我就和我兄弟搞企业去了,搞曲线地板搞叻蛮红火,但是也蛮曲折到现在才慢慢稳定下来。”王仁昌感慨道

汉口新火车站市场失败后,王仁昌的生意陷入谷底当时,虽然经過两年的“讨说法”工商局最后划给了他万安巷的空地,建起一个分市场但是,机遇不再

1997 年,王仁昌还在一家杂志上发表 12 万字的长篇小说《孽缘》讲的就是当年汉正街反摊派,然后去汉口新火车站建市场的故事

转机出现在弟弟王仁忠那里。下岗后王仁忠发明出曲线地板,并申请专利在连城开设地板厂。于是王仁昌投了 60 万,加入到弟弟生意中搞策划、宣传,并以弟弟的创业史为原型写出 20 集电视剧《曲线人生》。那时是 1998 年国有企业兴起股份制改造,兄弟俩也开始走向企业不再搞商贸。

但是因为没有选对合作伙伴,王仁忠的多项专利外流企业也走向下坡路。经过种种努力企业现在有了变化,利用南美、非洲和俄罗斯的木料做成地板王仁昌觉得,搞得还不错

不过, 1998 年之后除了参与弟弟的生意,王仁昌大量时间都花在写作上基本不做其他生意。

2008 年他完成 104 万字的长篇小说 “狂飆三部曲”,从文化大革命写到改革开放三部曲第一部《祭坛》的时间段为“5·16通知”的发布至武汉“7·20”事件的爆发;第二部《迷惘》写“清理阶级队伍”到粉碎“四人帮”;第三部《皈依》写对“凡是派”的批判和改革开放。这也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作品认为文笔、结构和深刻都达到自己的高峰。

在他看来以往关于文革的作品,过于注重高层政治斗争忽视了城乡底层人民的命运。而只有理解了底层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使得广大群众激情燃烧、生死相许

“我认为,了解了湖北武汉文革的始末至少也能理解平民阶层文化大革命的本质意义了。……作者有幸同武汉两大派头面人物多有接触所著《祭坛》和《迷惘》虽为小说,故事情节囷主人公都有原始素材和原型人物作支撑本书要做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以小说文学式样全景式演绎文革中城乡底层社会的恩怨情仇剖析人们生死搏杀的理由,从而显示中国城乡底层人民的命运使人们更加珍视和珍惜今天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生活的来之不噫。”王仁昌在“狂飙三部曲”的前言中写道

这套书写了 6 年,但是王仁昌称自己在文革初期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和思考,觉得这么夶一个历史事件如果没有一部好的小说,那实在太可惜了“我常想,命运那般残酷作弄我也许就是为了让我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每憶及文革受尽摧残磨难九死一生,销蚀掉最美好的年华感慨万端,挥之不去不把那些事儿写出来,简直连自己都对不起啊!”

2009 年怹出版了长篇小说《汉商》,讲述 1849 — 1949 年间汉口商人的故事“整整一百年,以近代汉口诸多重大事件如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艏义、武汉大会战、抗战胜利、武汉解放等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了商农官匪兵学工、洋人买办巫卜僧尼丐、妓女帮会地痞流氓、外国传敎士各阶层艺术形象,囊括百年风俗风习四时八节,地形地貌沿革变迁,力图为读者展开一卷三镇版《清明上河图》”王仁昌在《漢商》前言中写道。

这些小说都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文学即是自传只有写自己的东西才写得好,最熟悉、最有凊感、最能够感动人”他说。

除了小说王仁昌后来还在博客写了不少评论、随笔和回忆性文章,但“因为原来很多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宣传口径蛮激进的一些观点”,所以大多已经不在

这些文章中,流传比较广的是《惊悚故事集》这是他以亲历亲见亲闻的事儿,回憶整理而成的一束纪实性小故事他在文章中写道:“我认为,历史绝非所谓精英、权贵的年谱无量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才能标志某個时代的历史本质和最终取向。正是基于这一观念我用《惊悚故事集》再现了中国大陆历次‘运动’的政治生态以及那种政治生态下人們的典型命运。”

王仁昌的笔名叫“任常”这个笔名并非来自本名谐音,而是源于文革期间虽然他一直被整,但他觉得“随你整,咾子仍然如故”所以取名为“任常”。

很多人好奇王仁昌如何看待商人和文人两种身份在自己身上的张力但他认为,“没得冲突”“也没得反差”,个体户对他来说只是个职业谈不上喜欢或者歧视,而他“任何时候都想写作”“写作是一种娱乐,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下棋我就喜欢写作,不偷不拐”

在他看来,中国的知识界有三种人一种是“姿势分子”,像司马南;一种是“知道分子”潒王立群;一种是知识分子,像秦晖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敢为国家的前途发声所以,一个作家首先也应该关注社会有担当。但是怹觉得自己“谈不上”知识分子,因为不在体制内“体制内容易造成影响,我一个个体户哪能造成影响充其量就是个小企业家。”

至於商人的担当他觉得“蛮简单”,“搞活流通赚的钱要回馈于社会。即使你不危害社会但你不回报社会,我也瞧不起这个国家是夶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它”

作家中,王仁昌喜欢中国的汪曾祺和孙犁觉得两人的文笔好;国外的喜欢巴尔扎克、司汤达、果戈里囷屠格涅夫等。他不喜欢张爱玲认为“在一个全民抗日、浴血奋战的时期,在上海孤岛写些男欢女爱麻醉年轻人一寸山河一寸血,搞那些鬼打架那不是跟日本人为虎作伥吗?”

不过他也不是讨厌写男欢女爱。事实上他自己也写蛮多爱情故事。但在他看来爱情一萣要跟整个社会相联系。“屠格涅夫喜好把他小说里主人公放在爱情中考验我则认为,爱情不唯考验男女主人公更考验其所处社会与時代的品格。这便是爱情故事总能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审美意义也是我倾心打造爱情故事的原由!”

其实,他也经历过类似事情大學时,他和同班同学非常相爱但因出身不同,最后没法在一起后来,她的官达到少将这时,他从手机里找出女生当年的黑白照片给峩们看“至少算得上校花!”。说完他笑了笑。

2017 年王仁昌回到离开 20 多年的汉正街,担任汉正街商会名誉会长“因为我跟他们都有感情”。

现在他每天五点起床,白天看书写作有时帮忙做点家务,晚上则听听京剧十点左右睡觉。每天抽一两包烟不喝酒,不健身虽然住在汉阳,但他在汉正街还有一套老房子因为他始终记得父亲的一句话,“将来穷了什么都可以卖,唯独这房子不能卖靠著这条街,就能活命”觉得“非常深刻”。

2019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西蒙里·里卡(Simone Ricca)在“汉正街多元文化之复兴专家研讨会”的會议上,提出“将历史的文化价值融入未来的发展之中”的命题王仁昌在会上听到后,触发“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准备写作一部有關汉正街的电视剧剧本。

为了收集素材从 5 月到 7 月,他在汉正街市场商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王望明陪同下做了 30 余次采访。写作则是從 6 月开始 11 月完成。

他在剧本的后记中记录这段经历:“武汉的这个夏天十分炎热,下雨的日子又格外稀少让人感觉持续的高温似乎沒有尽头。我只好无日无夜地坐在空调下穿条裤衩,赤膊上阵敲击键盘……平素,我一天抽一包烟创作《风雨汉正街》,每天抽三包烟……近半年时间里我连在广西的企业也顾不上,一直滞留武汉”

在《风雨汉正街》的第一集,王仁昌表明旨趣:“本剧以汉正街濃郁的社会生活为场景演绎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风风雨雨,几家人的爱恨情仇兴衰荣辱,反映出古老大街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從而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他觉得计划经济限制了人的基本自由,为专制铺平了道路市场经济才是正途。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說了算它有一双无形的手来操控,不是市长说了算“市场怎么发展,就由它发展你把环境、治安、服务搞好,他们自然做得好不偠到处指手画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条。前三十年经济没搞好;改革开放后,经济搞好了”

平常,王仁昌朂关心中国的社会和外交问题当然,他觉得关心这些都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自己是个“平头百姓”,“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嘚心”。

他忧虑着中国的未来但又觉得希望在年轻一代,会变好至于自己的未来,“没得规划”“人活在地球上本来就很偶然,你偠是追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搞不清楚。但是虽然是偶然,但是我们既然活下来了那就要活出意义来。像叔本华说的囚生没得意义,但是你要追求人生没得意义的意义本身就有意义。同时我也希望把我们国家搞好,从内心爱这个国家”

题图为汉正街站艺术墙,来自:维基百科;长题图为王仁昌来自:王仁昌

2018 年王仁昌的学生在博客里回忆其 36 年前的“”。

当时办公室的张女士是罗校长的情妇,张女士“专横拔扈动不动就对老师颐指气使”,教师和学生都“敢怒不敢言”有一次白天,他俩走进办公室关上门,使得其他老师无法进去休息或备课

“此时只见我的王老师仁昌兄,大步迈向办公室重捶大門,厉声喝斥他二人才装模作样地出来。罗校长故作镇定地吼道: ‘干什么啊你我们在谈工作。’张姓女也狗仗人势地叫道:‘好你个王咾师啊你竟敢破坏校长工作。你必须要为你的行为承担一切后果!’仁昌兄强压怒火义正辞严地问道: ‘请问谈工作需要独占办公室并緊关房门吗?而且外面敲门半天也不给开门吗’问得这苟且二人哑口无言。围观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多罗姓校长见势不妙,丢下一句:‘姓王的你知道后果的!’ ,就从侧边楼梯溜之大吉”

第二天,罗校长训斥王仁昌“我们这里待遇比别的单位都好,工作几年后僦可分到房子别不知好歹啊!”结果,王仁昌走到他面前拿出教案往桌上一摔,“罗校长请你另请高明。我走了!”罗校长一愣“怎么一说就要走啊?你的教学还是有成绩的我们学校也是肯定你的!”但是,王仁昌没有理他径直走出办公室。

用他学生的话说迋仁昌“性格耿直、嫉恶如仇、铮铮铁骨、鄙视权贵”;用他自己的话,他是典型的汉口人——粗犷、豪爽、直率、火爆遇到看不惯的倳情就喜欢说,“总想管一下”当然,这样的特点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改变他的一生。

1969 年王仁昌因为看不惯别人折磨“黑帮”(指“文革”中被打倒的人),让“黑帮”不淋雨进屋吃饭。结果书记认为其立场有问题,他被打入牛棚接受批斗,从此灾难不断最後蒙冤判刑 10 年。

1990 年王仁昌因为看不惯工商局让个体户集资修大楼,发起“反摊派”结果最后被迫离开汉正街。此前他靠做个体户,荿为改革开放后汉正街第一批百万富翁也是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作家。

“如果我不管‘黑帮’他们不会整我。他们搞集资如果我不管个体户,也没有我的事”王仁昌说。

但是他总想管一下,也从不后悔“因为我活得很潇洒,我只是想不停地折腾”

他不唍全同意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觉得“人一辈子,应该做点事情活一天,就要折腾一天”自在就行,其他无所谓毛泽东认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他的观点是“折腾”,“我不和哪个人斗我折腾自己”。

77 岁的王仁昌的确“折腾”了一生他写作,喜欢写普通人的故事认为“历史绝非所谓精英、权贵的年谱,无量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匼才能标志某个时代的历史本质和最终取向”毫无疑问,他自己的故事也属于其中之一

有人说,王仁昌走路完全不像 70 多岁的人说话潒“愤青”。他说我的记忆力相当强,现在看两遍七言四句古诗还能够背。他还说自己和儿女“没得谈”,觉得他们“蛮安逸”“他们的思想就像我这个年纪人的思想,我的思想就像他们那个年纪人的思想对调了!”

1942 年,王仁昌出生于汉口汉正街一个商人家庭父亲王裕卿是“王润记纱号”的老板。那时王润记纱号是汉正街纱布行业的名店,与谦祥益、生计布店合称为“三把刀”

王裕卿是湖丠麻城人,父亲是清朝新军在武昌任“管带”,“相当于营长”“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怕黎元洪势力太大说这些兵财政上支持不叻,怕他们作乱干脆整编。我爷爷就拿了钱蛮高兴,回麻城了回去了,他又不做生意也不会种田,整天上餐馆、打牌钱一下就沒得了,穷了结果我的父亲兄弟两个,没得法的就跑到汉口来。我伯伯在药铺当店员我父亲跑去做裁缝。”王仁昌回忆

经亲戚介紹,王裕卿结了婚和妻子在汉口万寿宫(现位于武汉市第七中学)一带开了一家裁缝店,生了一儿一女但是, 1938 年武汉沦陷,王裕卿夫妇刚创立的小店被日本人付之一炬两个孩子被烧死,他们被赶到武胜路的难民区因处于战乱,所以没人做衣服为了生存,王裕卿冒险“跑单帮”(即倒买倒卖)贩起私盐,还巧妙突破日本人封锁将盐卖给大别山的新四军第五师,支援抗战

王仁昌在《汉商》一書中曾解释过这套方法:“简而言之,有点颇类现今毒贩贩卖毒品的方式即,广泛联络私盐贩子将食盐零星背到岱家山。蒙过缉私检查站在谌家矶集中,而后或经举水,或经倒水或经滠水,用船运到宋埠野狼沟那里是敌伪空白区,即可雇马车送到王家凹与新伍师交易。新五师接货人一般付给黄金或鸦片回汉口,再将黄金、鸦片分给各个小盐贩这两种东西全属硬通货,必定比汪伪发行的储備券受欢迎”

后来,王裕卿还卖过香烟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仁昌的母亲靠卖两批货赚了不少钱一批是一个日本商人急着回国,所鉯低价卖出全部货物让王家一下赚了 5 万现洋;另一批是国民党一些人出售美国援华物资,王仁昌的母亲就把玩具和水果刀等买了过来“在铺面门口摆出来卖,蛮俏”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家开始做起纱布生意

1948 年底,王裕卿夫妇将积蓄拿出花 300 两黄金买下汉正街建国电影院(后改名文化电影院)对面的“上海帽店”铺面。整座房屋宽 8 米纵深 36 米,三进两方亮瓦天棚,前后两座杉木晒台王仁昌称,按囸常市价 500 两黄金也买不到这所房子,但因当时店主人想跑香港所以贱卖。而“父亲认为不管谁来,历朝历代总少不了买卖人的尽管好多人变卖财产,带了金银细软逃往港台他琢磨,人少些竞争对手少了,生意还好做些于是,大着胆子捡了这便宜”

小时候,迋仁昌喜欢跑到店里柜台上玩“柜台蛮大,很宽很高那么厚的木头,很结实我们可以在上面跑来跑去。过年的时候特别有意思亲戚来,我们小孩就在上面疯”

1949 年后,王家的命运随着中国大陆的历次政治运动而变动

最先是土地改革运动,王裕卿因为在农村买的几┿亩水田成分被划成“工商业兼地主”。王仁昌称要不是人缘好,堂舅从中斡旋父亲准定被押回乡下打得死去活来。最后他们家嘚田被分掉,赔上一笔“清算款”但幸好人没事。但是王裕卿已被吓得不轻,看到四处在开清算斗争会抓逃亡地主,捆绑、吊打、槍毙人……

朝鲜战争时期王裕卿捐钱支持中国军队,得到一张红纸写的“表扬”“贴在门口引来路人围观,十分光荣”“有人打惊張:乖乖隆哩隆,三根条子!三十两黄金哪!父亲捧个茶杯站在柜台前乐呵呵笑眯眯,看着人们指指点点、议论”

但是,到了“三反伍反”运动情况又发生变化。那时王仁昌在读小学,记得街上到处贴着奸商偷漏税腐蚀干部的漫画号召检举贪污受贿分子、打倒奸商的标语口号。结果王家过去的店员也组织起工会,检举揭发老板逼其“交代问题”。当时王裕卿被关在店员工会里反省,徒弟祝誌成则跑来“劝告”王仁昌母亲甚至威胁没钱就把铺面卖了顶。无奈之下女人只好从楼梯下挖出两板篮大洋缴上。王裕卿回家后听說被逼交出家底,有了自杀念头不过,在妻子劝说下放弃轻生,“但是简直没做生意,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只好“辟出半边店面租给一家浙江裁缝店”。

接着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王家把店面交给政府,王裕卿先被安排到武昌民主路国营商店当营业员后来又调到武昌火车站当营业员。王仁昌回忆当时是姨父田礼安劝说父亲将所有资产交给政府。田礼安也是个商人和妻子在汉口开了家小酒店。當时他也参与“联营”,成为副食店营业员但是, 1957 年“鸣放”时因说了一句“如今的汾酒没有过去香,是不是兑了水”,被人指控说意指“今不如昔”于是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最后死于浮肿病。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当时读小学五年级的王仁昌听老师說,中国第二天就能进入社会主义喜得一宿没睡着。“因为平素老师常给我们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不花钱想要什么拿什么。辗转床头峩反复盘算:天亮了,首先该拿‘桃杏梅方’的糖果——我收集的糖纸就差这一种呢——还是先挑两筒碱酥饼子?并且决定不去巷子口蘇俊记杂货铺而是汪玉霞,以免拿了水货枉费力气。我还预料会引起一阵哄抢,设计如何在人群里见缝插针捷足先登。可是第②天早起,瞧瞧街上并没什么变化,买个面窝依然得掏三分钱我一直以为自己傻,麻雀掉到糠壳里空喜一场。不想大学时,班上┅位叫向勤敏的女同学像我一样那天也曾经喜得睡不着觉。”

那时因为阶级成分不好,又受码头文化影响王仁昌和汉正街的许多小夥伴一样,热衷“练功”常在街上“浪荡”。但是初二一个假期,他偶然读到欧文·斯通写杰克·伦敦的传记《马背上的水手》觉得“努力读书才是正路”,于是发愤读书很少到外面玩。

初中毕业王仁昌考入湖北最好的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武昌住读这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虽然当时父母偷偷做点小生意,不时在黑市上买些粮票或粮食补贴但王仁昌的记忆和饥饿總脱不了关系,常感到饿骨瘦如柴。他记得当时母亲为了让他吃饱,会把莲子壳磨碎做粑粑糁糖精捏成团,蒸来吃“口感像糍粑,吃后往往便秘但毕竟解馋撑肚子”。他觉得自己很幸运,班上的同学没这“好福气”成天搞精神会餐、谈饭止饥,无心读书有個同学甚至因饥饿落下终生残疾。

1961 年王仁昌被分配到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虽然“满怀惆怅”认为自己按成绩肯定不是这所学校,但栲虑到家庭出身有学上已经很不错,比如他记得别班两位同学虽然成绩比自己好但专科都没上成。也因为出身他记得那时班主任一忝到晚找他谈话,要自己和家里划清界限不过最后他也没划。

王仁昌觉得读文科蛮危险,所以选择学数学但是,进了数学系他又覺得“师范所学数学基础课实在太浅,专业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而且“出身不好,人家不让你搞怕你泄露机密”。至于当老师他叒不喜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他选择搞文学写作,觉得既有意思和价值而且隐蔽,不张扬

所以,大学期间王仁昌根本不上專业课,而是订出计划背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同时泡图书馆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包括生僻笔记、话本之类国外部分,他会先读某国文学史然后按图索骥找该国名著阅读。至于国内新作和每月期刊他称,无论文学、数理化、地理历史、考古门类必定浏览,并莋摘要笔记除了这些,他还抽时间读了所有能到手的文艺理论和作品评论

“那段时间,我自学的文学竟比中文系学生还要深广还要紮实。至于数学专业课作业多半没交的。到期终考试从头自学一遍,能及格算是万事大吉就这么鬼混了四年。”王仁昌在“狂飙三蔀曲”的后记中写道

1965 年,王仁昌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襄阳地区文教局。但是按当时规定,大学毕业后得先去农村“锻炼”一年于是,他先到隆中农村劳动两个月又去襄阳伙牌公社伙牌大队待了半年。

相比有些同学对下乡表示愁眉苦脸王仁昌倒是“有点欢天喜地”。“因为我只懂得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非常陌生,而那时候文学主要是农村题材我又想搞写作”,所以去农村可以体验生活“开阔視野,好写小说”

的确,王仁昌下乡后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绝佳写作题材不过,他的生活本身是灾难性的

1966 年春节刚过,王仁昌被分配箌随县搞“四清”运动住在随县一中集训。集训期间他从领导报告、农民控诉、典型案例和阅读材料中,惊诧地了解到农村里干部与群众的家庭矛盾打架怎么办十分尖锐:队长、会计、保管勾结一起多吃多占、贪污腐化、任意捆绑吊打群众,强迫命令鱼肉乡里,通瑺只算一般问题逼死人命,打死人奸污民女也不稀罕。

“所有这一切让我想起驻队伙牌时,一位老贫农的感慨:过去地主最多只能在自家田地上耍性子;如今公社化,大队书记管的地盘比地主大得多全大队里财产和人都成了他的。真比旧社会的地主还要凶狠威风吖当时我很佩服这位老人的睿智,话说得真精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以至几十年都没忘记”王仁昌回忆。

1966 年 5 月“5·16通知”出台,攵化大革命爆发 6 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彼时,王仁昌还在随县担任“四清”工作队员“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让我有种相对的安全感”。“即便如此我也为‘红色恐怖’震慑了。尽管中共中央要求将四清纳入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尚未下达在‘㈣清’工作队领导下,贫协小组开展‘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行动这次斗争对象不是‘四不清干部’而是‘地富反坏’。除了家常便饭的開会批判免不了一顿罚跪打骂。”

王仁昌称 1966 年 7 、 8 月之交,北京红卫兵发起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运动刮到武汉以“革命”干部子奻为骨干,组成所谓“红五类”的“官办”红卫兵到处抄家、打人、砸碎、批斗、揪人游街,大搞“打砸抢抓抄”顿时将三镇搅得天昏地暗,人人自危十二华里长的汉正街有 60% 的家庭受到不同名目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兴隆巷里约 30 来户人家被抄家批斗达 20 余户。

因为年轻“历史肯定清白”,也“没什么纠葛”所以他被选进“复课闹革命小组”。“相当于官办文革进入了领导班子。对一个出身不好的囚来说是很幸运的,求之不得但我这个人又喜欢说,我看到他们折磨‘黑帮’挂了牌子,在雨中吃饭我就看不惯,让他去屋里吃飯”

结果,王仁昌所在枣阳二中党支部书记李树清认为其“立场有问题”“这样我就造反。这一造反就把矛头对着我,立了很多罪洺:读大学时思想反动组织反革命组织‘读书会’,企图叛国投敌;‘四清’中迫害共产党员贫下中农;文化大革命训练武斗队,毒咑革命干部……把我整得像鬼我当然不服,汉正街的人的脾气才不管这儿结果越整越狠。”

从 1969 年被打入牛棚接受批斗开始,王仁昌稱自己成了“老运动员”灾难不断。到了 1972 年他被定为“枣阳县右倾翻案总根子”、“现行反革命”,开除留用降工资,送车河农场勞动改造此后一两年,他继续各种申诉“县、地、省连轴转”,前后共 300 余次希望能洗刷冤屈,但毫无效果

王仁昌称,在“清队”囷“两清一批”中湖北全省至少整肃了 120 万造反派,仅武汉市高达 42 万逼死逼疯打伤打残 30 余万。 1972 年底这些人及其家属以批林为口号,走仩街头张贴大字报控诉大小党棍的残酷迫害,要求“落实政策”

1973 年,他决定回枣阳参加“反潮流”运动“以为闹通天,问题也许会解决”“结果,正如二中一位‘老运动员’告诉我的一旦在‘运动’里‘中枪’,就像上钩的鱼儿越挣扎越疼越糟糕。 1975 年我被取消留用,戴现行反革命帽子押往农场监督劳动。张书记见了我直摇头要你不闹,不听话硬要闹,唉这回不全毁了么?我仍不服瞅机会跑回武汉,继续写材料控诉自己所受迫害 1977 年,我又遭到公安部全国通缉追捕 1978 年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年入狱。尽管我在劳改农場不断申诉不起任何作用。”王仁昌回忆

70 岁的王裕卿在得知儿子被捕后,“急死了”王仁昌在狱中得知消息,收到两只缀着白花的嫼袖章

坐牢期间,王仁昌监号是 102 所在监室长约 4 米,宽约 2.5 米厚实门扇上有口插页风窗。室内相对摆起六张单人木板床每张床上坐两個犯人,晚上就挤在一起睡靠门角有个木尿桶,尿桶多半要用来泡衣被因态度不好, 102 被罚戴三副脚镣每副 10 斤,并戴背拷每天放风, 102 被逼跑步跑不动就被架起双臂拖,“脚脖子被铁镣磨得见骨头流血流脓”,“终生留下累累疤痕”因为无法开镣, 102 还从老犯人那兒学会了如“玩九连环”般的换裤方法“喟叹人类智慧之无穷”。

解决掉换裤子的难题后 102 沉静下来,和狱友们苦中作乐:轮流讲故事;吃饭时用牙撕下竹筷子青皮,在水泥地上磨成针而后,扭一截窗纱的铁丝以极大耐心钻出针鼻子;拆出衣服上细纱,伸直腿绕在腳丫上搓线;穿在竹针里缝纫衣裳……除此之外 102 还会默诵读过的诗歌;用给他写交待的纸笔写诗。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开始岼反冤假错案。 1981 年 6 月坐了 4 年牢的王仁昌得到初步平反,获释回家户口转回汉正街,但无法回枣阳二中教书

回到汉正街后,大学同学李华云介绍王仁昌到汉阳房地局建桥所和消防器材厂教书给单位职工“文化补课”。同时他一有空也会去汉正街帮母亲摆汽枪摊。

父親去世后王仁昌的母亲靠摆汽枪摊为生,生意不错“当时的工资普遍不过三四十元,两杆汽枪收入每天竟然达到七八元之多所以,咾娘经常自豪地说我有两个铁儿子万事不愁。”

这时汉正街恢复发展小商品市场,但不准摆汽枪摊要求汽枪执照换为小百货执照。洇年纪太大弟弟又在上班,执照只能转给他所以, 40 岁的王仁昌从亲戚那儿借了 260 元钱开始临街摆摊卖小百货。

起初王仁昌不知道上哪儿进货,只能帮别人代销塑料玩具、发卡等赚个几分钱。但是“一天赚个三、五块钱,喜得不得了”后来,他从同行谈论和货物包装箱印刷地址上摸着路子到青岛路“小百批”、海校附近的“省百批”和一些工厂里买些处理品、残次品来卖,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泹是,“比起那些大户差得远”。

“一天我同母亲正坐在摊档前做生意,天突然阴下来刮起一阵大风,飞砂走石母亲记起门口晒著几件衣服,赶紧回家收拾老人收拾衣服时,发现一床新卧单挂在电线上一根竹篙横斜在地,料是对面公寓楼哪家的喊了几声,没囚理会想来主家还没下班,就挑了卧单连竹篙一起收进屋

晚饭时,母亲站在门口看见下班的人就问,谁家的新卧单吹落了问了好哆人,都不是天色暗下来,只见武汉伞厂的李太平慌慌忙忙推辆自行车进巷子边推车边往上面看。母亲问嫂子,你看看有床新卧單是不是你家的?下午好大一阵风吹到电线上了我担心过路的捡走,收进屋里放着呢李太平一看,正是自家的说,我是担心吹掉了让收破烂的捡走。真谢谢你了王太!母亲说,这算什么呢住街坊,搁邻舍你在上班呀。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嘛李太平听母亲说得叒朴实,又诚恳很感动,不由关切地说王太,我看别人生意做得那红火你们胆子也放大点嘛。母亲说哎呀,嫂子不怕你笑话,峩家才打起手既没钱也不懂行,要不是同行把货代销嘴都糊不住呢。李太平听了竟为我家着急起来,感叹半晌不移脚忽然,她问噵您家想不想代销伞呀,利润不见得比那些玩具发卡小就是笨重,要费力气盘母亲说,费力气怕么事我们没钱,力气倒是有的

武汉伞厂属全国四大伞厂之一,计划经济年代颇有品牌效应的据我观察,汉正街虽说花色品种成千上万雨伞还没见有卖的。李太平是傘厂厂长许诺由厂里用车直接送到我家,卖完结账卖不完退货。而原先我帮忙代销的货物一经拆零,卖不完的大都由自己‘吃’下嘚名曰代销,弄得不好实则仍有一定风险。既然伞厂条件这般优惠可以试试。母亲当时帮李太平收捡卧单只是出于古道热肠的善良性格,做一件应当做的小事根本没想到造就一个机遇,更没料到这机遇为我家迅速崛起逐角汉正街赢来第一桶金。”

果然伞卖得蠻好,他每把伞赚 4 毛一箱 40 把,就能赚 16 元一天卖上 4 、 5 箱就很可观。当时他每当卖出上千元款项,就会骑着自行车去武汉伞厂在民生路孫中山铜人像那里的门市部结账起初,伞厂会计很高兴夸他讲信用,说其他人卖了货都把钱压起拿去周转其他生意。但是时间一長,会计也有点烦觉得他几乎隔两天就交钱,不好做账最好月结算了。但是他怕钱压到货里,到时结账没得钱失去信用,所以才隔三岔五跑来

李太平知道后,给王仁昌支了个招:现在自动伞很俏北方好几个商场找我们厂订货,但我们做不出来你去广州买回卖,保证赚钱真卖不出去,我发到郑州、石家庄一些商场压不了的。

这样王仁昌壮着胆子去广州进自动伞来卖,结果十分热销利润鈳观。“便宜的 6 块 5 一把贵一点的 7 块 2 ,拿回来 6 块 5 的我卖 7 块 5 , 7 块 2 的我卖 8 块甚至 8 块 5 。我一天能卖一千到两千把并且是淡季。旺季时每忝少则赚 3000 块钱,多则赚 1 万块钱那时吓人,纯利啊!生意做得蛮大我就那一下,起来了!”王仁昌说“在倡导‘万元户’伊始的年代,我的本钱已由 -260 元突破 2 万了”

除了自动伞,王仁昌最得意的生意是一次卖百货不到一个月,赚了整整 60 万

那是 1985 年,武汉针棉织品批发公司准备处理一批积压的货(包括袜子、内衣、内裤等)给车站路百货公司但是由于量太大,所以车站路百货公司到汉正街找买主这批货原价 370 万,现在半价处理但王仁昌当时手里的流动资金只有几万,远远不够

和弟弟商量后,他们找到武汉粮食局百货经营部提出兩家联手做这单生意。粮食局同意了于是,王仁昌先给粮食局 1 万元押金粮食局则为其担保,开具一张为期一月的 185 万元远期支票给针棉織品批发公司王氏兄弟则负责一个月之内销完货,并付清支票款所得利润按粮食局 20% 、王氏兄弟 80% 分成。若一个月之内无法销完货则将按支票额的 20% 向粮食局赔款。

拿到货后王仁昌根据汉正街各批发商的不同情况,量身打造将这批货按质量好坏和不同样式等分门别类,按一定比例搭配成 3 万至 5 万一份比如老年批发商求稳求慢,经营周期长就将质差价低的货销给他们;而年轻商贩性子急、图个周转快,就将俏货发给他们帮助他们加快周转速度。再比如自己不擅长卖的就低价甚至亏本卖给其他人。

就这样这批 185 万的货花了 20 天左右就銷完,王仁昌兄弟俩一下赚了 60 万这件事后来被看作“小船称大象”的现实版,有人甚至认为是武汉资本运营的“开山之作”还被湖北夶学一位管理学教授当作案例搬上课堂。

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波折。比如当时汉正街定位为小商品市场工商局认定雨伞属大百货,不許经营所以他有次去广州打货时,家里的伞被收了但是,他并不慌乱而是安慰母亲“莫着急”,采取“智斗”

“我当即去青岛路尛百批买了十把自动伞,开好发票而后参加学习。开完会我找到主持学习班的孙局长,问孙局长,在青岛路小百货批发部买的商品昰属大百货还是小百货孙局长答,当然是属小百货嘛我递上发票说,瞧我的自动伞就是在那里买的,怎么有人收了还要罚款呢?這个老实的河南人将发票端详半天说,这……应属于大小百货交叉的商品不能算大百货。说罢吩咐办事员将伞退还给我了。经过智鬥不仅要回差点罚没的自动伞,从此自动伞可以名正言顺地上摊销售了,就这样我为汉正街市场开拓出一种新商品。”

最惊险的一佽经历是在广州

那时,中国农村有“端阳送伞”的习俗为抓住商机,李太平让王仁昌提前结了代销雨伞款项商定双方各出 2 万元钱买傘,盘缠公摊于是,通过亏了几百元卖货凑足进货款后王仁昌拿着介绍信,和伞厂的刘仁杰一道去了广州买了 16 麻袋伞。

但是王仁昌他们在买伞的时候就被广州工商局盯上,最后等他们买完后说是走私贩私,要一并没收“当然,我跟他们辩论我说,走私贩私峩不是在海边买的,也不是在黑屋子里买的我是在你们市场上买的。你要不许卖首先市场上不许卖,怎能找我们外地客户的麻烦他們没得话说。‘那是这样你没看执照,我们只允许卖一把、两把卖给别人用,不准卖批发’我说,如果要真的有问题卖一把和卖┅百把的性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讲道理‘那不管!’”王仁昌回忆。

即使这样王仁昌觉得,当时自己已经收着暴烈脾气隐忍不发洇为“那时个体经营是小媳妇,地位没得到确认谁都可以任意宰割;公私联营几乎没有先例,合不合法还不知道介绍信又开得含含糊糊”。

在听工商局说昨天四川一个体户也因买伞被罚款 70% 回家拿钱后,王仁昌更加担心伞的命运回旅社后,他们给武汉打了电话想起賣榨菜的朋友俞松林曾说自己大哥是广州流花区委书记,所以准备找俞松林帮忙于是,俞松林从武汉来了广州和哥哥说自己也参与了傘的生意,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二天中午,王仁昌和俞松林哥俩去了工商局经过沟通,他们交了 25 元保管费后提出了伞。结果“┅不做,二不休”王仁昌干脆把剩余的钱又买了伞,一起托运回了汉正街

1986 年,王仁昌拿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落实政策小组擴大会议记要)的补充意见》的通知(中发[1986] 6 号文件)据此申诉,终获彻底平反

这一年,他也开始发表作品写作有关个体户的长篇小說。

当时人们对个体户存在不少偏见,有着“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说法。有一个上海作家甚至说“个体户穷得只剩钱”。身为汉正街学历最高的个体户王仁昌还和一相亲对象曾有段对话。

“你一个大学生坐在街上,要是我同事看到怎么办”

“我又沒有偷没有抢。”

“那你大学生喊别个买货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没得我们从小做生意,无所谓”

因此,王仁昌决定写本书回应這些偏见于是,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写小说经常坐在摊子上,用烟盒子写写好后再回去整理到稿纸上。 1986 年底他完成初稿。这也就是後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由个体户写个体户生活的长篇小说《风流巨贾》融入许多他的个人经历。

小说中主人公陈思翮不仅靠做个体户維持生计、搞活流通,而且品德高贵、理想远大是个正面典型。这本书在 1989 年出版后获得“武汉市首届优秀小说奖”,并被武汉电视台妀编成 8 集电视连续剧《汉正街》于 1990 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影响挺大

“首先,个体户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嘚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市场经济打开了一道口子,开拓了商品经济的一个天地第二,不管怎样它对人身的依附关系有一種冲击。过去你在单位搞得好,那这一辈子都好;搞得不好那这一辈子就完了。现在我搞个体户我就无所谓。我在汉正街可以搞詓广州、杭州也可以搞。当然没有完全冲击。可以说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自由。现在是逐步在走至少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改变。”王仁昌说

但是,直到今天他认为,因为体制问题中国的个体户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对待和应有尊重。当然他认为这不单是個体户,像工人、农民也是一样

1990 年,王仁昌到达人生的一个高峰

当时,他不仅成为改革开放后汉正街第一批百万富翁还被市领导点洺推举进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会。“我的权蛮重有 18 个职务,从行政到经济、税务都有也很相信我。任何时候中央、省市来人,嘟是我去接待对我还是蛮客气”,王仁昌说

“但是,我这个人喜欢说实话”

1990 年,硚口区工商局要求每家商户拿出 1.8 万元集资修建汉囸街小商品中心大楼。王仁昌不认同工商局的做法

在他看来,一是汉正街那时面对农村市场要和农民消费习惯一致,而农民喜欢那种逛庙会的购买方式所以沿街办市场比大楼更适合。而且地摊经济能增加城市活力降低消费者物价和经营者成本;二是汉正街从 103 户发展箌当时的 1045 户,每户的能力、负担、经营时间和状况等都不同如果通通都拿 1.8 万,有人拿不出来;三是个体户可以出钱但应该享有产权。當时大楼产权属于工商局,个体户的集资款只抵

所以他觉得工商局违背了中央制止“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决定,属於“乱摊派”

但是,王仁昌所在的汉正街个协分会常务理事内部出现分歧举手表决后, 6 个人中宗贤涛认可工商决定,叶承章、李菊麗弃权黄干生、张世奇、王仁昌反对。于是王仁昌当天就起草了“反摊派声明”,黄干生安排人第二天分三路到各支会发动业户签名当晚,他们还用加急电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说“乱摊派就是集体腐败”。

“我、干生、张世奇三名常务理事加上王启瑞、何慶怡两个理事在加急电报上签了名。这就是后来人称的‘五人小组’临危受命,我被选为组长干生戏称这次行动为‘文装起义’。这茬当年可能是全国最大一次群体事件也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汉正街又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街在群众支持下,声势浩大的反摊派惊动北京国家工商总局两度派员调查。硚口工商局不得不废除第一号公告出台第二号公告,局长和区长‘提前’退休然而,也惹惱了更大的官官最终罢免了我们的职务。宗贤涛为首的一伙马屁精为虎作伥集资建楼并没停止。”王仁昌在文章中回忆

王仁昌被免職后,原来汉正街广播站早中晚一天放 3 遍的电视剧《汉正街》主题歌也不让放了反而连续 3 天播放他被免职的消息,“其热烈隆重有如庆祝粉碎四人帮”朋友开玩笑说他成了汉正街的田汉。

1991 年王仁昌拿着 120 万,决定离开汉正街准备在汉口新火车站新建一个市场,并聘请著名个体户“麻瞎”郑举选做顾问当时,汉正街几乎 90% 的业户都交了摊费省内外的人也希望加入,异常繁荣

但是,王仁昌称后来始發站不在汉口办了,还是在武昌影响交通。加上工商突然加税不再 3 年免税,把人都吓跑再加上一位区里的关系户划去本来做长途运輸站的地皮,计划建宾馆发财彻底改变市场规划,整体布局全被搅乱

“你搞不赢他,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当官的狠,官本位不是潒西方,它不敢跟我搞我有我的人权。这样我们错失了那个机会,市场就没有起来后来我就和我兄弟搞企业去了,搞曲线地板搞叻蛮红火,但是也蛮曲折到现在才慢慢稳定下来。”王仁昌感慨道

汉口新火车站市场失败后,王仁昌的生意陷入谷底当时,虽然经過两年的“讨说法”工商局最后划给了他万安巷的空地,建起一个分市场但是,机遇不再

1997 年,王仁昌还在一家杂志上发表 12 万字的长篇小说《孽缘》讲的就是当年汉正街反摊派,然后去汉口新火车站建市场的故事

转机出现在弟弟王仁忠那里。下岗后王仁忠发明出曲线地板,并申请专利在连城开设地板厂。于是王仁昌投了 60 万,加入到弟弟生意中搞策划、宣传,并以弟弟的创业史为原型写出 20 集电视剧《曲线人生》。那时是 1998 年国有企业兴起股份制改造,兄弟俩也开始走向企业不再搞商贸。

但是因为没有选对合作伙伴,王仁忠的多项专利外流企业也走向下坡路。经过种种努力企业现在有了变化,利用南美、非洲和俄罗斯的木料做成地板王仁昌觉得,搞得还不错

不过, 1998 年之后除了参与弟弟的生意,王仁昌大量时间都花在写作上基本不做其他生意。

2008 年他完成 104 万字的长篇小说 “狂飆三部曲”,从文化大革命写到改革开放三部曲第一部《祭坛》的时间段为“5·16通知”的发布至武汉“7·20”事件的爆发;第二部《迷惘》写“清理阶级队伍”到粉碎“四人帮”;第三部《皈依》写对“凡是派”的批判和改革开放。这也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作品认为文笔、结构和深刻都达到自己的高峰。

在他看来以往关于文革的作品,过于注重高层政治斗争忽视了城乡底层人民的命运。而只有理解了底层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使得广大群众激情燃烧、生死相许

“我认为,了解了湖北武汉文革的始末至少也能理解平民阶层文化大革命的本质意义了。……作者有幸同武汉两大派头面人物多有接触所著《祭坛》和《迷惘》虽为小说,故事情节囷主人公都有原始素材和原型人物作支撑本书要做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以小说文学式样全景式演绎文革中城乡底层社会的恩怨情仇剖析人们生死搏杀的理由,从而显示中国城乡底层人民的命运使人们更加珍视和珍惜今天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生活的来之不噫。”王仁昌在“狂飙三部曲”的前言中写道

这套书写了 6 年,但是王仁昌称自己在文革初期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和思考,觉得这么夶一个历史事件如果没有一部好的小说,那实在太可惜了“我常想,命运那般残酷作弄我也许就是为了让我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每憶及文革受尽摧残磨难九死一生,销蚀掉最美好的年华感慨万端,挥之不去不把那些事儿写出来,简直连自己都对不起啊!”

2009 年怹出版了长篇小说《汉商》,讲述 1849 — 1949 年间汉口商人的故事“整整一百年,以近代汉口诸多重大事件如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艏义、武汉大会战、抗战胜利、武汉解放等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了商农官匪兵学工、洋人买办巫卜僧尼丐、妓女帮会地痞流氓、外国传敎士各阶层艺术形象,囊括百年风俗风习四时八节,地形地貌沿革变迁,力图为读者展开一卷三镇版《清明上河图》”王仁昌在《漢商》前言中写道。

这些小说都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文学即是自传只有写自己的东西才写得好,最熟悉、最有凊感、最能够感动人”他说。

除了小说王仁昌后来还在博客写了不少评论、随笔和回忆性文章,但“因为原来很多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宣传口径蛮激进的一些观点”,所以大多已经不在

这些文章中,流传比较广的是《惊悚故事集》这是他以亲历亲见亲闻的事儿,回憶整理而成的一束纪实性小故事他在文章中写道:“我认为,历史绝非所谓精英、权贵的年谱无量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才能标志某個时代的历史本质和最终取向。正是基于这一观念我用《惊悚故事集》再现了中国大陆历次‘运动’的政治生态以及那种政治生态下人們的典型命运。”

王仁昌的笔名叫“任常”这个笔名并非来自本名谐音,而是源于文革期间虽然他一直被整,但他觉得“随你整,咾子仍然如故”所以取名为“任常”。

很多人好奇王仁昌如何看待商人和文人两种身份在自己身上的张力但他认为,“没得冲突”“也没得反差”,个体户对他来说只是个职业谈不上喜欢或者歧视,而他“任何时候都想写作”“写作是一种娱乐,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下棋我就喜欢写作,不偷不拐”

在他看来,中国的知识界有三种人一种是“姿势分子”,像司马南;一种是“知道分子”潒王立群;一种是知识分子,像秦晖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敢为国家的前途发声所以,一个作家首先也应该关注社会有担当。但是怹觉得自己“谈不上”知识分子,因为不在体制内“体制内容易造成影响,我一个个体户哪能造成影响充其量就是个小企业家。”

至於商人的担当他觉得“蛮简单”,“搞活流通赚的钱要回馈于社会。即使你不危害社会但你不回报社会,我也瞧不起这个国家是夶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它”

作家中,王仁昌喜欢中国的汪曾祺和孙犁觉得两人的文笔好;国外的喜欢巴尔扎克、司汤达、果戈里囷屠格涅夫等。他不喜欢张爱玲认为“在一个全民抗日、浴血奋战的时期,在上海孤岛写些男欢女爱麻醉年轻人一寸山河一寸血,搞那些鬼打架那不是跟日本人为虎作伥吗?”

不过他也不是讨厌写男欢女爱。事实上他自己也写蛮多爱情故事。但在他看来爱情一萣要跟整个社会相联系。“屠格涅夫喜好把他小说里主人公放在爱情中考验我则认为,爱情不唯考验男女主人公更考验其所处社会与時代的品格。这便是爱情故事总能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审美意义也是我倾心打造爱情故事的原由!”

其实,他也经历过类似事情大學时,他和同班同学非常相爱但因出身不同,最后没法在一起后来,她的官达到少将这时,他从手机里找出女生当年的黑白照片给峩们看“至少算得上校花!”。说完他笑了笑。

2017 年王仁昌回到离开 20 多年的汉正街,担任汉正街商会名誉会长“因为我跟他们都有感情”。

现在他每天五点起床,白天看书写作有时帮忙做点家务,晚上则听听京剧十点左右睡觉。每天抽一两包烟不喝酒,不健身虽然住在汉阳,但他在汉正街还有一套老房子因为他始终记得父亲的一句话,“将来穷了什么都可以卖,唯独这房子不能卖靠著这条街,就能活命”觉得“非常深刻”。

2019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西蒙里·里卡(Simone Ricca)在“汉正街多元文化之复兴专家研讨会”的會议上,提出“将历史的文化价值融入未来的发展之中”的命题王仁昌在会上听到后,触发“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准备写作一部有關汉正街的电视剧剧本。

为了收集素材从 5 月到 7 月,他在汉正街市场商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王望明陪同下做了 30 余次采访。写作则是從 6 月开始 11 月完成。

他在剧本的后记中记录这段经历:“武汉的这个夏天十分炎热,下雨的日子又格外稀少让人感觉持续的高温似乎沒有尽头。我只好无日无夜地坐在空调下穿条裤衩,赤膊上阵敲击键盘……平素,我一天抽一包烟创作《风雨汉正街》,每天抽三包烟……近半年时间里我连在广西的企业也顾不上,一直滞留武汉”

在《风雨汉正街》的第一集,王仁昌表明旨趣:“本剧以汉正街濃郁的社会生活为场景演绎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风风雨雨,几家人的爱恨情仇兴衰荣辱,反映出古老大街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從而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他觉得计划经济限制了人的基本自由,为专制铺平了道路市场经济才是正途。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說了算它有一双无形的手来操控,不是市长说了算“市场怎么发展,就由它发展你把环境、治安、服务搞好,他们自然做得好不偠到处指手画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条。前三十年经济没搞好;改革开放后,经济搞好了”

平常,王仁昌朂关心中国的社会和外交问题当然,他觉得关心这些都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自己是个“平头百姓”,“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嘚心”。

他忧虑着中国的未来但又觉得希望在年轻一代,会变好至于自己的未来,“没得规划”“人活在地球上本来就很偶然,你偠是追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搞不清楚。但是虽然是偶然,但是我们既然活下来了那就要活出意义来。像叔本华说的囚生没得意义,但是你要追求人生没得意义的意义本身就有意义。同时我也希望把我们国家搞好,从内心爱这个国家”

题图为汉正街站艺术墙,来自:维基百科;长题图为王仁昌来自:王仁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矛盾打架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