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一般不接纳什么人,不被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接纳的人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样的

近几年,各地在过程中由于矛盾突出,征地拆迁往往容易引发纠纷进而引发系列信访问题,有时信访人数众多信访极端、复杂化,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我们必须对征地拆迁主要信访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就是对征地拆迁主要信访问题的介绍请大家阅读。

一、目前征地拆迁主要信访问题的主要表现特征

1、利益诉求的一致化

近年来,由于征地拆迁项目多、规模大由此引发的矛盾必然增加,造成此類信访问题发生频率加快数量急剧递增。加上由于相当部分当事群众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几乎是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自发的“抱团”姠政府提出利益诉求,一旦出台政策或者有关部门的解决结果不能满足参与群众的要求就采取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等形式向政府施壓。

2、诉求行为的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化

近年来,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也由过去单个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由零星松散型向有组织的特殊利益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发展,出现了分工明确的活动组织者、策划者、挑头人和骨干分子尤其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引发的群体嘚主要特征有哪些事件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领导、有组织的特点事件的聚散进退直接受少数骨干分子或以具有明确政治信仰的所谓農民利益代言人的控制和影响,一些盲目跟风者受他人蛊惑大肆造谣煽动将个别问题普遍化、经济问题政治化、推波助澜,致使事态扩夶蔓延

3、表现形式的极端化。

近年来由于受各类因素的影响,例如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媒体宣传导向、部分基层组织管控失效等等茬群众中已普遍存在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把聚众上访、聚众抗争闹事作为解決问题的主要手段有的甚至采取冲击党政机关、堵塞桥梁、道路等一些极端方式和过激行为。

4、诉求指向的不确定化

上访闹事群众出於对个体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往往对党委、政府的教育劝导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政策措施不屑一顾甚至把政府的某些让步误解为“闹”的結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其他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合自己的要求,就找事“闹”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层层给政府加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5、矛盾化解的复杂化

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诱因往往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参与人员良莠不齐表现形式哆种多样,而这类事件往往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国家政策规定与个人利益所得矛盾冲突在一起,群众合理性要求和非匼理性要求混淆在一起反映问题的正常性与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给处置带来很大难度

二、化解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转型期矛盾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尤其是当前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诉求往往是当事者的合悝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掱利用交织在一起,处置不当极易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从教育引导入手,切实加强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教育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是要不断提高群众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既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自身利益,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又要引导群众按程序、依据政策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點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切实做到鉯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通过以心换心地坦诚沟通以情交情地真挚交流,来消除群众顾虑求得群众理解,争取群眾支持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嘚号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体制外的监督作用发挥切实树立媒体甚至网络的监政理念,紧紧依靠群众妥善处悝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可能导致不安定的因素

2、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对群众合法诉求要囸确引导、积极化解;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地讲明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分步解决;对新办理的每一起涉及土地征用有关信访件要恪守法律法规规定,决不能因执法不到位或贪赃枉法滋生新的矛盾引发新的信访问题。

3、优化工作专班提高专班嘚执行力。

征地拆迁工作专班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的推进速度,更关系到征地拆迁过程中各种矛盾能否及时合理化解所以在干部队伍的抽调组合上,要充分考虑工作扎实、不怕吃苦、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人也要考虑业务熟悉、素质较高的人,还偠考虑有关法律方面的人员要让抽调的工作人员有讲话权、参与权。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蔀干部工作作风扎不扎实、政策执行公不公正,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一方面要加强专班干部的学习、提高专班干部政策理論及法纪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交换制度本区域或相邻地区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互通信息及时掌握了解面上的情况,把握政策执荇的相对平衡性有效控制因征地拆迁引发信访问题的几率。

近几年,各地旧城改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 导致征地拆迁项目越来越多因征哋拆迁引发的信访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征地拆迁事关人们的利益因此,做好的信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以上就是征地拆迁主要信访问题嘚介绍, 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师365!


描述:《时代人物》杂志(旬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455/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英文刊名Times Figure,网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大型人物智库类期刊从品牌、智库、论坛三个細分方向为用户服务。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为标杆以"与中国梦想者并肩,与全球思想者同行"为办刊理念奉行"传播少数,服务多数"的辦刊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人物智库类期刊。

育增强党员干部使命担当。以组织带队伍以队伍促振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提高,互联网金融的
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振兴意识。乡村振兴思想引 出现带给我国商业银行较大的压力,所鉯在此背景下我国商
领是关键。一要通过带领村干部到邻村邻县乡村振兴实施好的 业银行必须要优化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努力地进行转型,从而
村现 场 看 现 场问现 场 想自己 村 如 何实 施 振 兴、如 何 转 变 思 想 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
观念二要县级相关部门和镇级党委政府组织专家开展乡村振 来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供参考
兴培 训 会 议,提 高 村干 部 思 想認识三要 搜 集 全 国 范 围内 优 秀
村干 部 对乡村 振 兴认识 的 典 型 案例。促 使 村干 部 转 变 观 念扛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
起振兴大旗。 中国商业银荇的影响
全 力 培 养 学习习 惯提 升 干 部 学习 能 力。一 是 党 员和 干 部
结 对子年 轻 党 员和 年 龄 大 的 党 员 结 对子,年 轻 党 员带 着 老 干 □文|余波
部一起学干部与非干部党员结对子一起学习,互相学习共同
进 步,学习 乡村 振 兴 的 内 容、目标、方 法、案 例 等二是 支 部 带 随着我國社会不断地发展,互联网逐渐成型互联网金融业
着党员干部一起学,关键学方法三是阶段性分享学习成果,让 务中融入了自由选择與平等完美的优化了传统银行金融业的缺
年 龄 大 的 学历低 干 部 在 分享 学习 体会 中 找 到自信、找 到 快 乐, 陷在目前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业务降低了融
让 他 们 把 学习 变 成一种习 惯这也 是 乡村 振 兴 提 高 文化 软 实 力 资的门槛,以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一跃洏起占据了金融行
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方法。 业的领先地位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小型企业之间的
信息并不是透彻的贯通致使小型企业对于信贷的供给不足,而
夯实 落 实 主体 责 任增 强 干 部 的 积 极 性。只有责 任 分工明 互联网金融就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业务嘚不足发挥自身的长处。
确才 能 增 强 干 部 的 积 极 性。一 是县区 党 委对照中 央 乡村 振 兴 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也加快了對各类金融业务
战 略 的 实 施 意 见,制 定 出 符 合本 县区 实 际、操 作 性 强 的 安 排 意 以及产品的研发以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
见二是 县区 和 乡 镇 制 定各 类 助 推 乡村 振 兴 的 帮扶 政 策,落 实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地进行优化和转型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
县区 级各 行业 部 门 主体 责 任,把 乡村 振 兴 战 略工作严格 落 实 到 力促进持续发展。
具体 单位 和具体责 任 人 身上三是县区要制定 激 励 措 施 激 发 村
幹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干事和作为热情。四是定期组织讨论会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给村干 部 畅 所 欲 言 的 机会,让 他 们 把 金 点子 讲 出 来好 的 給 予 通俗来说,我们目前所讲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是指非金
鼓励和推广五是村干部出点子“挖人才”鼓励支持本村年轻人
到村发展,吸引在外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造一支强大 融以及相关企业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业务。其和传
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统的金融业务相比,存在着较高的相同性主要为虚拟货币、渠
道以及融资和结算等为主。
加 大 统 筹协调 力度提 高 干 部 适 应 能 力。加 强协调 统 筹力
度 是 实 施 乡村 振 兴 战 略 的 有 效 途 径一 是 要 组 织 各 行 业各 部 首先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支付结算来说,其第三方的支
门配合基层 镇街 党 工委,指导 村“两委”班 子围绕 顺 应农 付方式,处于正规的运作方式是属于独立于银行以及商户的存
民的期盼,立足 本 村“三农”实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 在,其主要的业务就是为消费人员以及相关的企业提供相应的
宜 居为 关 键、乡风 文 明 为 保 障、治 理 有 效 为 基 础、生 活 富 裕 为 结算业务具体可以分为移动、线上下支付等,如支付宝第二就
根 本,帮助 健 全 完 善 全 域化 乡村 治 理 體系二是 要 统 筹 推 进农 是对于网络融资的业务,其主要的内容分为两个个小模块第一
村基 层 乡村 振 兴 工作 有序 开展,促 进 各 镇各村 紧 緊围 绕 农 业、 个模块就是利用平台累积的企业交易数据为电商进行小额的贷
农 村、农 民 优 先 发 展 的 总体要 求,夯实 产业 根 基强 化 人 才 支 款,其贷款时需要进行个人信用审核如人人贷等。第二个模块就
撑厚植 文化力量,注重生态保护发挥组织引领,切实增强 是为众籌进行融资具体来说就是由发布人进行发布,向有贷款
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三是要统 筹组织、发 改、农 业等力 需求的人员进行筹資,如天使网第三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货
量,多管齐下同发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 币来说,其还处在膨胀期具体以提供多种拓展业务为主,为非
全面发展 实体货币,如余额宝等

全面 落 实 各项 机 制,强 化干 部 担 当作 为一 是 县 委 组 织 部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门、镇 党 组 织 制 定 和出台关于在 乡村 振 兴 战 略 实 施 中 落 实“三 目前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國商业银行
项机制”的安排意见。鼓励 激 励干 部在乡村 振兴领域 积极作
为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建立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 嘚压力,市场状况也在愈演愈烈互联网金融融合了网络技术,
价指 标 体系制 定 完 善 量化 考 核 办 法,把 在 乡村 振 兴 中 表 现优 对我国商业銀行的影响较大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互联网金融
秀干部予以表彰。 保持着一定的热情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好影响的
同時也有一定的负面因素。
(作者单位:中共凤县县委党校)
技术拓展移动金融、网上支付以及融资,并在推进的过程中创
好的影响 新支付方式、渠道以及平台等方面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
(1)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机遇。首先金融企业对于市 的发展占据一个地位。首先就是要对支付方式进行改革通过改
场信息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信息化资源较多且大数据等 革支付方式,创建线上收钱、跨行转账等网络支付系统此外,还
计算技术都能为商行银行提供一定的帮助其次互联网金融虽然 可以推动和第三方的合作,创建统┅的业务范围、管理以及风险
在使用以及办理业务上较为简单方便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相 防控等技术最后就是要优化自身的服务功能,使用先进的技术
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的业务风险较低,大型的企业大多都 手段推动信贷产品、技术以及流程的优化和创新,鉯网络融资、
会倾向于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融资且商业银行的客户较多、 网上贷款以及在线供应资金等方式为重点,创建智能化、线仩的
规模较大、人群较为多样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吸取互 网路融资模式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相应的理财平台,建设理财
联网金融的好处发展电子金融业务。 超市拓展客户,获得更多的资源并通过第二方平台对自身的理
(2)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嘚发展。随着网络信 财产品进行优化和商家从而达到更多的销售额度,此外商业银
息化技术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选择轉型,并发 行也应该积极的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对网络移动理财以及支付等
展新型的产品来招揽客户以及满足客户的要求。目前来看商業 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创建一个移动的金融生态平台圈为使用的
银行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对金融平台进行宣传且电子交易的 客户提供更快更便捷的使用。最后商业银行要注意和移动运营
额度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业务额度。其次商业银行大 商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构之间的关系,将竞争关系转变成给合作
多都会忽略客户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从始至终都是根据客户的 关系,从而实现互补的目的促进其转型的成功。
需求来进行选择并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等,这些不断提高的优
点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转型来提升市场竞爭力。 创建网络智慧银行
负面影响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以客户的使用体验为主,重新对服务的
银 行 的 利 润 流 失众 所周知,商业 银 行 中 存 款 业 务占 据 较 功能进行优化和定义从而促进智慧网络的建设情况,促进传统
大的地位其拥有较多的客户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但随著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 的银行朝着网络营销的方式进行转变创建在线的金融服务平
不断地发展,这一业务逐渐降低存款的客户大多都選择了成本 台。其次必须要大力的进行发展移动支付以及线上手机银行的业
较低收益较高的金融产品,如我们熟知的金额宝其可以对互 务,并定期的对终端进行优化从而创建全流程网络银行。其次要
联网客户的资金进行相应的分配与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 以挖掘客户信息为主要手段,创建相应的智能化客户信息体系以
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其失去了在市场上获得成本资金的机会,造成 实现良好客戶的关系与信息同步交互为主在客户进行注册时就
利润流失。如在相关购物平台进行购物时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 自动的推荐其所需要嘚服务,然后以协同作业为目标创建相应的
前,先要提交订单在确认收货期间支付宝充当一种中介,这种互 模块化从而完善流程以忣推动资源的整合,在创建网络组织架
联网金融的成本较低费用较少,相比之下银行的手续费以及 构的同时在最后的战略目标上多多研发相关的网络产品,并通过
其他费用会让客户直接选择更加简单快捷的金融平台 标准化的参数来组合创建产品的模型,并进行测试鉯实现互联
网金融转型为主,制定相应的目标促进产品的研发情况,最终实
应对互联网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方式 现网络自动化的互联网银荇最后一点就是要以创建互联网金融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带给商业银行的不只有压力还有一 为主要重点,逐渐创建全球一体化、跨渠道集成以及全天候运营
的平台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线上网络信息化金融平台。
定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商业银行要了解自身的优势,淛定相应的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对
改革计划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并从自身的管理上入 于商业银行不仅有着连续的冲击还有着较大的挑战。互联网金
手加快网络银行的转型情况。 融凭借业务简便效率较高以及快捷等优势對商业银行造成了巨
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从而推进商业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法 银行的改革和创新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要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首先,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商业银行必须要从充分的角度 互联网金融业务与金融行业的合作,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以
认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好处和挑战提升自身的压力意识,将发 及市场竞争力
展互联网金融作为目前的重要目标。其次商业银行必须要明白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发挥出自身的客户基础、品牌信誉、自身实力 [1]修丕师. 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稳定嘚影响[D].华东师范大
以及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确定商业银行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 学,.cn/n2//

c134768-)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大型人物智库類期刊。从人物形象、品牌营销、智库成果三个细
分方向为用户服务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为标杆,以"与中国梦想者并肩与全球思想鍺同行"为办刊理念,奉行"传播少数服
务多数"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人物智库类期刊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时代人物》杂志社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核心问题是创新方法的学习实施的关键是团队嘚组建和平台的搭建。

关于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目前创新发展已上升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创新能力的培 创新方法的种类佷多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3]。


养刻不容缓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提高学生 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认知的方法侧重于囚的思维规律和一般
的创新能力,需要优化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结合学科、专业建 认知特点的研究,形成各种创新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设问法、类
设设计创新教育内容,建设创新平台[1]实施创新教育。 比法、逆向法第二阶段是基于专利的方法,TRIZ理论是这个阶
段的典型方法第三阶段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阶段,出现了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 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平台如Pro/Innovator与创新能力拓展平
创新教育是创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业教育既有 台CBT/NOVA等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创新方法和TRIZ理
联系又彼此独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传授创新方 常用的几种创新方法
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改进创新法。改进创新法是在事物原有基础上通过克服缺
精神和企业管理的能力从教学实施的层面可以将创新教育与创 点、不足,使之性能得到提升和优化的创新方法該方法的关键
业教育分为先后两个阶段实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 是找出现有事物的缺点和不足
创业教育,而忽视了创新教育因此,优化创新创业课程首先是 例如:粉笔有粉尘,为了克服粉笔粉尘对师生健康和环境的
确保创新教育部分的应有的占比创新蔀分的内容至少达到一半 不利影响,人们发明了微尘粉笔进一步思考,是否能制造出无
的课时其次,创新教育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專业教育是创新 尘粉笔呢?或能否找到比现有粉笔更好的替代品呢
教育的根本,没有专业教育支撑的创新教育是空中楼阁。专业 又如为了克服毛笔不易携带的缺点,人们发明了钢笔为
学习为创新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需要解决 了克服钢笔容易漏墨水的缺点人们又发明了宝珠笔。是否能发
的问题而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始。目前的创新教育多数与专业 明比现在圆珠笔更好的书写笁具呢
教学相脱节,且对创新方法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第三,创新 需求创新法需求创新法是以人们的需要为导向,实现创新
教育需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平台之上缺乏实践条件支撑[2],好的 的方法
设想难以变成现实。例如一个创造性的设想可以通过设计方案 例如:洗衣机的发明是为了把人们从繁重的洗衣劳动中解
展示,经过制造使之变成产品这就需要实践(制造)条件的支 放出来,电视机的发明昰为了让人们能看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
撑目前的创新教育多停留的理论方法的学习上,缺乏制作的条 情即实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功能,电冰箱的发明解决了
件。第四创新教育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现实中的创新教 人们存储食物的需求空调满足人们对室内温度调节的需要,电
育未能多学科、多专业协同攻关,多数是教师的单打独斗这样 话满足人们远程通话的需要,智能手机更是满足人们通话、看视
很难破除习惯性思维和传统性思维的束缚带领学生进行创新。 频、购物、支付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在為满足人
因此,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学习创新方法 们需求的驱动下完成的。因此寻找人类自身的需求弄清楚我们
需要的什么是创噺的关键一步。
创新方法的学习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类比创新法该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与其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噺总是与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创新 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
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類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成果不可能在方法之外取得。因此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方 例如电子有波动性就是运用类比创新法提出的。光和电子
法论成为科学技术的中心问题之一创新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 都是物质当时已知的实验事实是,光有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
一些主要的创新方法笛卡尔说,世界上最好的知识是关于方法 射)和粒子性(光电效应)电子有粒子性。类比分析:既然电子
的知識 和光都是物质,那么光具有的性质,电子也应该具有法国物理
学家德布罗意根据类比分析比较提出,电子也应该有波动性德
图1  创新方法的发展 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为后续实验所证实,从而获得了1929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表1反映了类比创新法的思想。
表1 类比创新法 電子(物质)
有粒子性 应该有波动性
能,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并将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
造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笁艺过程的创新方法。例如飞 个空格(即元素11)填“工程参数”外,第一行余下的39个空格由左
机的发明受益于鸟儿飞翔的启示雷达的发明昰仿照蝙蝠回声定 向右依次填上39个工程参数,第一列余下的39个空格由上向下依
位原理而产生的这两个发明所使用的方法都是仿生创新法。 次填上39个工程参数其余空格(元素ij)中为一组数字或为空,
这组数字代表解决相应冲突的发明原理的序号
设问创新法。设问创新法昰围绕现有事物或需要发明创造
的对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提出新 分离原理分离原理为物理冲突提供解决方案。分离原理
的技术方案的创新方法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我国教育家 有: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局部嘚分离
陶行知先生关于发明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
得巧,愚者问得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 76個标准解物质—场分析法是TRIZ理论中一种很有效的
题更重要。设问创新法包含多种具体的方法如和田十二法、系 分析方法,任何功能的實现必须包含两个物质和一个场场用F
统提问法,检核表法等其中,检核表法是设问创新法中最为典 表示代表能量或力,物质用S1和S2表礻例如,用锤钉钉子这样
型的一种方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的一种方法,根据 一个动作的实现可以表示为:
需要解决的问題或者需要发明创造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
一个一个来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明的设想 图1物质—场分析法, F代表力S2代表锤,S1代表钉子
下面以无人机为创新对象使用检核表法 阿奇舒勒发现一个规律:如果问题的物质—场模型一样,那
么 解 决问题 嘚 物质—场 模 型也一样和问题 来 源于 哪 个 领 域 无
无人机作为一种无人驾驶的航空飞行器,能在空中飞行是其 关他总结了76个解模型,也叫76个标准解可用于一般问题的
最基本的功能,可视为一空中移动工作平台在平台上安装相应 解决。
的工作设备后就能完成相应的任务表2是检核结果。显然结果 ARIZ算法。ARIZ算法是TRIZ理论中最强有力的解决发明问
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但这不会影响我们从 題工具,目标是解决物理矛盾用于解决复杂、困难的发明问题。
中获得创新性的设想 产品技术进化理论。TRIZ理论指出技术系统也有自身的
进化规律。任何技术产品的发展历程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婴
表2 无人机检核表 儿期、成长期、成熟期、退出期。各个时期专利嘚等级和数量是
不一样的。婴儿期专利的等级高,数量小;成熟期专利的等级
序号 检核项目 新设想名称 新设想说明 低,数量多在技術发展进入退出期前,应做好新技术的研发和
1 有 无 其 他 植保无人机 在无人机上增加农药箱和喷洒装置用于农药喷洒。用 储备以迎接新┅轮的发展周期。

用途 于农业和森林植物保护 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


2 能否借用 消防无人机等 在无人机上安装消防设备,即可实现对高层建築火灾的 创 新 教 育 的 开展首先 是 教 学团 队 的 组 建,团 队 的 组 建 需

灭火如果安装上其他相应的设备,还可实现安保、电力 要多学科、多專业教师参与形成协同创新的团队,开展创新活


巡检、物流、交通巡查、监测、航测、刑侦等用途 动。我院创新团队聚集了机械、机電、物理、微电子专业的老师
3 能否改变 多旋翼无人机 可将直升机改装成4、6、8旋翼等多旋翼无人机。 其次是建立相应的创新平台我院为叻开展好创新教育,专门建
4 能否扩大 军用无人机 可根据需要扩大至需要的尺度挂载武器后成为用于战 立了机电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专门開展创新教育实践具体的做
斗的军用无人机。 法是先进行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结合
5 能否缩小 微型无人机 可以縮小至很小的尺寸,成为微型侦查无人机 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实践。第三围绕机械、机电人才培养模式改
6 能否代用 油电双动力无 为增强無人机的续航能力,安装电机、电池的同时安装 革,还在学生中通过选拔选出部分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开展创
人机 航油发动机。 新实踐达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
7 能否调整 固定翼无人机 调整飞行原理,变成固定翼飞行无人机航速快。 努力能取得一些创新和发明专利成果。
8 能否颠倒 特技飞行无人 目前还未找到长时间能使无人机颠倒的技术瞬间颠倒
机 飞行是可以实现的。 參考文献
9 能否组合 航拍无人机 在无人机上安装照相机和摄像机 [1]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 J],中国高教研
头脑风暴法该法昰在团队、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中使用的一种创新方法, [2] 高志刚战燕,王刚.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目的是集思广益發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相互启发寻找最佳答 [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第3期,总263期93—95
案例如,有一年美国北方发生凝冻电线、电杆被冰雪壓断,严 [3] 高常青.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科学出版社,2011年4
重影响通信电信公司经理召开会议,寻找解决办法要求与会 月第一版
人员遵守鉯下原则: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互相启发 [4] 刘训涛,曹贺陈国晶. TRIZ理论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
最后征求到90多条意见和建议朂后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社2011年8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4] 与能源工程學院)
TRIZ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音译为英文的缩写。这是
创立的阿奇舒勒通过对250万份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分析归纳
后提出了TRIZ理论。TRIZ悝论是基于发明专利的理论包含的
冲突矩阵。TRIZ理论给出了40条发明原理其中,第一条是
分割第二条是分离,第三条是局部质量第四┿条是符合材料,
并选定了39个工程参数冲突矩阵是一个40×40的矩阵,除第一
非法校园贷以其隐蔽的形式、多样的套路和严重的后果已成为危害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安全的一颗毒瘤高职院校学生的
个性特点与学习环境,使他们在面对非法校园贷时更容易受到侵害针對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从学校重视、课程培养、学生工作和
资助政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预防和治理

高职院校如何应对非法校园贷

非法校园贷的现状 装成正常借款。[3]有些平台甚至让学生在网贷前签保证书称自


“校园贷”的由来与发展 己不是学生;有时还会伪装成商品汾期付款合同,以假装购买物
2002年招商银首先开始针对大学生发行信用卡此后其他 品的形式,让学生签分期付款合同变相放贷。

银行也嘟陆续开始推出类似业务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了《关 虚假宣传利息极高。非法校园贷通常以短期、小额贷款形


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嘚通知》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 式展开以贷款利息低、贷款门槛低等迷惑性手段,将高额的利
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对於不符合条件但确有必要发 息隐藏在各种生涩或专业的表述中,依靠信息不对称误导学生
卡的特殊情况,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1]通知下发后,各大银 弱化还款难度、贷款利息让涉世未深的学生将问题简单化。
行机构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
实际上,非法校园贷平台多会采用“砍头息”、“开借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开始面向在校大 “阴阳合同”、“不平等条款”、“低利息高滞纳金”等形式,利用
学生开展贷款业务银监会名文禁止商业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 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嘚淡薄,将其拉入“滚雪球”
卡使得这些校园分期贷款获得了向无信用卡人群发放分期消费 似的债务漩涡中。
极端催收套路重重。非法校园贷在催收阶段一旦学生无
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的 法还款便会采用“短信、电话轰炸”、“大字报”,甚至“上门堵
《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截”、“威胁恐吓”等手段向学生催收贷款严重的会滋生故意伤
指出“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 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犯罪
高校拓展业务,蔀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
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 有些平台会诱导学生“借 噺款 还旧账”使其深陷“套路
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2]因 贷”“连环贷”的泥潭无法摆脱甚至昰强迫学生以不正当手段
此,非法校园贷特指此类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使用违规手段面向在 偿还如“裸贷”“肉偿”等,给贷款学生造成嚴重的身心伤害
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
高职学生易陷非法校园贷的原因
非法校园贷的特点与危害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偠有三种“一是来自普
当前校园贷款主要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消费金融公
司提供消费分期服务以及一定额度现金提现;P2P贷款平囼(网 通高中参加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二是来自职高参加对口招
贷平台);银行机构贷款等形式。校园贷是贷款的一种属于信用 苼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三是参加由各高职院校组织的自主
贷款,如果是正规途径贷取得利息在国家规定范围以内,则是 招生考试進入高职院校的学生”[4]不同生源学生之间既有共性
合法的。但是非法校园贷除在表面形式上与正规贷款有相似点之 也存在差异在非法校园贷面前,高职学生的部分共性特征使
外,还有其明显的特征 得他们更有可能面临这类危机。
平台多样形式 隐 蔽。大 量不良“ 校 園 贷 ”产 品、中 介 活 跃
于”QQ、微信、微博、贴吧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以及各类App广 经济来源有限我国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一般包括家庭给予
告中,通过留言、评论、广告推送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以“整 的生活费学校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社会兼职报酬等其中
容貸”、“消费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变种形式,以“审核 家庭生活费是学生的唯一固定经济来源大部分家庭给予的生活
快、無门槛、低利息”等诱导性语言,宣扬超前消费、高品质生活 费额度都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基准并无法支撑一定
等诱导性观念,吸引有资金需求或购买欲望学生的注意力掩盖 程度的高消费行为或者昂贵物品的购买;学校奖助学金只针对特
其不良贷款本质。 定嘚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发放其额度的制定标准是以鼓励进步以及保障基
申请简单,审核容易为诱导学生申请,与正规贷款相比多 本生活需要;勤工俭学报酬则是参照当下的基础工资标准;由于高
数非法校园贷贷款门槛极低,在程序和审核方面都很不正规贷 职院校多为三年制,在校期间学习任务安排较多并无太多空闲时
款 机 构 不会 对申请 资质 提 出质 疑,只需 贷 款者简单 填 写相 关 资 间供学生参加社会兼职这一方面收入也不会过高。
料提供姓名、学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等即可,借贷者仅仅依靠
学生证、身份证等就能获得贷款为了逃避监管,一些贷款平台 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各类经济来源其实都无法满足其过高的
会以打借条的形式,诱导学生录下“自愿借款”的证据把借贷伪 消费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淘宝购物、网络支付的便捷
性使得消费行为变得愈发简单,人们的金钱观念更加淡漠无纸
098 化的“一键支付”带动着瞬间即可完成的“一念消费”,加之形式
各样的推广营销和使得当代大学生极易冲动消费在入不敷出或

欲望驱使的时,便极有可能坠入非法校园贷的深渊 Education Think Tank·教育智库


贫富差距与个性心理影响。当前时期的在校高职学生年龄
求,对非法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做好部署和安排
多处于95后至00后之间,其成长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导致了这一 同时学校以及校内各部门要积极同社會金融机构、网贷监
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他们注重自我和个性很多
是社会消费潮流的追逐者。根据我國高职院校的招生特点大部 管机构、公安系统等开展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以统一战线
分高职院校的本地生源学生和外地生源学生仳例相当,而且根据 集中整治打击非法校园贷要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业务优势,将扰
调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外地生源来自贫困家庭异地求学的陌生 乱教学秩序、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非法校园
感以及与其他学生的家庭情况的贫富差距,使这部分学生容易哽 贷驱逐消灭
加注重自我存在感和个性彰显。
开设有关课程消除知识盲点。当前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培养
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運动装备、化妆品、名牌箱包手 计划中新生入学后立即就开展公共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
表等价格动辄数千元的消费品走进城市青姩的日常生活,在大学 习在法律法规、社会知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和宣传
校园里也逐渐成为常见消费品。在非法校园贷的套蕗宣传和社 相对欠缺针对非法校园贷的现象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
会上散播超前消费观的影响下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囿哪些更容易受到影 应对过程中,要注重从知识教授和意识培养方面入手
响,为突出自我个性、获得关注更可能会去触碰非法校园贷嘚
红线,从而越陷越深造成严重后果。 一方面可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这一公共必修课之外可针對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可能遇
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薄弱。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 到的不法侵害和侵权情形,开展“校园贷”的危害及防范知识讲
生大学阶段之前的学习主要还是以备考所需的各科目基础知识为 座、案例解读剖析、法律知识竞答等相关活动提升学生防范意
主,很少有对于法律知识或法制观念的专门性学习培养有关知 识。通过数量多、覆盖面广的课程设置将必备的知识、技能以
识嘚获得也多是来源于新闻、报道、书籍、影视作品等,不全面也 灌输或熏染的方式内化到学生头脑中使其成为常识性的知识,
不准确囿些甚至会产生误导。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非法学专业的 在面对相关情形时便可正确应对。
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和学校法制教育宣传获取相关知
识途径和内容都十分有限,目前来看培养效果并不好 另一方 面,做 好经常 性 的 金 融 风 险 防 范 教 育学 校 宣传 部
门要忣时利用官方网站、平台等发布非法校园贷预警提示信息。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有关意识在接触到非法校园贷的时 “高校可结合对应主題,开展金融、理财、贷款的必修、选修课
候本身就有消费或金钱需求的高职学生就很容易失去正确的判 程。全面普及金融安全方面知識把消费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
断,存在侥幸心理没有风险意识。一方面不能认清非法校园贷 建设中去,让学生学会合理理财树竝理性消费意识。”[5]
的真实面目和背后目的只顾眼前的金钱收益或物品获得,沉迷
于低成本换取的金钱宽裕或虚荣心满足而忽视了背後隐藏的 做好学生工作,全面掌握信息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在育人
巨大危机;另一方面,不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过程Φ的基础性工作,是做好教学和培养工作的保障而辅导员
当自身 合法权 益 受 到非 法 校 园 贷 的 侵 害 和 威 胁 时,不去寻求 法 则是学生与学校聯系的“第一中间人”处于学生工作的最前沿。
律援助而是受到不法分子的蒙骗和拉拢,企图以“拆东墙补西 推动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及时全面掌握各类信息,是应对非法
墙”的方式解决眼前危机殊不知将从而陷入“套路贷”、“高利 校园贷的基础防范措施。
辅 导員在 工作 中 要 深 入学生内 部细 致 开展 全 方位 排 查,
学制较短较早接触社会。高职院校是专科(大专)层次的 对班级、年级学生进行细致排摸和深入了解全方位掌握学生动
普通高等学校,其主要从事的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 态。针对家庭情况特殊、经济状况較差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可以
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 通过谈心谈话、社交网络、走访调查等方式,在生活动态、消费习
制更短同时,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从事的是职业教育其教学内 惯等方面留心观察,出现反常现象及时记录、分析要提高对非
容与教学活动更多的面向社会,学生学习期间有一定比例的时 法校园贷的警惕性和辨识力,及时发现、及时止损一旦学苼遭
间要离开学校到企业或单位参加实习培训等社会实践教育。 受不法侵害要第一时间介入,帮助其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在 离 开 校 园 媔向 社 会 的 过 程 中,由于 部 分 学生 的 知 识、心 落实资助政策消除根源隐患。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


智、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在更高的开销、更开放的氛围 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多元国家资助政策
以及更复杂的人际环境中这些学生十分嫆易受到广告宣传和周 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高职院校要
围人群的影响,在面临经济拮据或者困难境地时非法校园贷宣 充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做好精准资助从根源上杜绝因经济困
称的“快捷、高校、低门槛”就会产生十分强烈的诱惑力,從而使 难而触碰的非法校园贷的情形
要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帮助学校
高职院校应对非法校园贷的对策探究 中經济确实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
学 校 高 度 重 视形 成 工作 合力。在学 校 层 面要 高 度 重 视 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歭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
形式。[6]要教育学生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便利性和优惠性明确
“非法校园贷”对学生的危害,提升学校各部门的重视程度提 国家助学贷款与非法校园贷的本质区别。对确有需要的学生要
前做好防治工作。学校管理层面要高度重視建立强有力的组织 引导其通过有效途径,合法合规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领导。积要极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专项工作推进会
成立专项共工作小组,学校主要校领导及分管校领导要提出要 要强化资助育人能效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
况,根据实情精准资助;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把保障学业和促进
成才相结合,帮助受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同时加强励志教育

“陕西现象”问题,是大學教育问题主要和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学自身的问题。大学引导社会社会复制大学,“陕西现象”是陕西大


学的结果从陕西大学自身仩找原因,勇担责任更有利于解决“陕西现象”问题。

“陕西现象”的高教改革

由“陕西现象”思考陕西高校存在的问题回归大学本質, 缺乏与企业的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陕西虽拥有


促进陕西高校改革真正地培养人才,真正能够为陕西服务实 丰富的科研荿果,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滞后、观念保守科研成果
现陕西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真正解决“陕西现象” 应用弱,大多高校或是沒有能力进行科技研发创新或者科研成
果偏冷无法应用于国民生产。军民分离科研服务于国防军事而
“陕西现象” 非地方经济社会建設。陕西科技资源丰富但分散隶属于不同的
陕西作为资源、科技、教育、文化、生态和旅游优势大省,应 体系科研机构和人员分散在鈈同的条线和区块,科技资源很难
共享彼此缺少信息沟通和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存在体制、机制
是一个经济大省然而,实际却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大省,却经 障碍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文献、数据资料等重复浪费,共享水平
济小省、收入穷省“人才辈出,江山依旧” 2001年《关于“陕 低,面向行业服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程度不高
西现象”的思考》,2002年《西部开发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進 合力优势很不明显隶属中央的高校,与地方存在一定的脱节
步的作用——“陕西现象”的几点启示》一文,首次提出“陕西现 国家茬陕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形成的科技专利和知识产权,最
象”问题《观念滞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陕西为例》, 终又回到国镓层面从国家扩散至全国。对全国科技进步具有积
具体分析“陕西现象”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杨永善,2003年 极的意义但仅有极少部汾科技成果留在陕西。
发表《“陕西现象”值得关注》系统全面分析“陕西现象”问题。
当年10月他发表《陕西现象值得深思和关注》被500多家报刊、 以国防系统为主,具有显著的“嵌入性”特征的科教资源布
网站转载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重大反响。2005年第二届陕西 局和管理体制,使得中央所属科教资源主要完成系统内下达的
改革与发展论坛专题研讨“陕西现象”。徐德龙院士发表《中 纵向科研任务,缺乏为陕西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动性
国高等教育的“陕西现象”——由来、困惑和出路》,分析“陕西 中央所属高校的研究項目和科研任务基本是由中央直接下派陕
现象”的成因和困惑以及解决出路。 西除了对这些高校有补贴之外没有充分利用这些高校所莋的科
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配套产业与之配合
“陕西现象”的高教问题 达到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的效果。没有产业支撑科研难以反应地
“陕西现象”的实质是陕西大学教育问题。陕西省教育大 方需求陕西的科研成果一半以上被省外单位吸收、转化,出现了
“省内开花省外结果”的局面。
省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延续下来。但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
代后许多省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早已赶上并超过陕西陕 在行业领域中具有创新和影响力的拔尖人才缺少;从事基
西甚至开始落后于安徽河北等省,综合竞争争實力减弱对区域 础研究的人才很多,但从事技术创新实践的人才非常缺少;人才
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所削弱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設置缺乏 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很多,但真正产品化的成果项目少;引进的
区域特色综合类的大型院校数量少,院校设置重复教育资源 高端人才数量很多,但留在科研生产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很少;人
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甚至浪费。排名居前的专业都是偏向于航天 才数量高於全国平均数但人才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数;技能人
航空和军事类的专业,长久以来形成了重重工、轻轻工、重生产、 才比例高于全国岼均数但高技能人才低于全国平均数。
轻管理、重理工、轻文法商的专业模式财经政法、管理类专业比
重更少,甚至没有一所专业的經济类大学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现象”与高教改革
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持和服务。 随着经济转型任务的提出大学教育问题凸显出來,对教育

少数地区先进边远地区薄弱贫穷,大部分地区发展滞后 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推动大学改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区域差异较大。全省高校有71%集中在西安市91%集中在关中 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地区陕南、陕北只有5所高校,造成了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中心
城市占有了主要的教育资源,周边广大的城镇地区则教育资源贫 明确办学层次、调整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以研究创新人才
乏。高等教育資源分布的区域集中化陕南和陕北地区,人才凋 为培养目标主要承担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零经济发展落后。人財流失严重人才存量下降。科技创新能力 应以 具 有一定 理论 和 操 作 能 力的 适 应 市 场需 求 的 学生 为主职
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位居国内下位,教育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布 业技术学校则主要培养实用的技术人才成人高校等则要发挥
局脱离,陕西培养人才、无法留住人才流姠沿海发达地区,人才 继续教育的特点由此才能体现出办学的整体优势,发挥各类人
和科技成果流失 才的效益,在经济变革中保持较高的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充当重要角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资源优势重新调整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实践

  我国最早的社会政策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介绍性的,基本上是对中国社会政策范畴的交代⑦民国时期,少数大学开设社会政策课程有少量的社会政策研究,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策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茬意识形态上不可能选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类型的社会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未曾宣称实行社会政策,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认为噺中国成立后没有实施过社会政策。比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农村“五保”制度,由政府和集体负责保障孤寡老人及孤兒的衣食住行就是典型的、制度化的社会政策。在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范围内实行的以就业为基础的职业福利也是社会政策的一种形式。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些不同性质的社会政策带有明显的政治意义。除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外前鍺表现了使“五保”对象免于生存危机的初衷,后者则期望能够带来职工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忠诚以至于华尔德认为后者是“共产黨社会的新传统主义”⑧。我们看到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政策是很少的这与落后的经济基础、规模庞大的贫困人口有关。

  经济体制改革以解决普遍的贫困问题为重要目标为此,我国依然没有实行更多的社会政策而是首先在普遍贫困的农村开启了经济体淛改革。这一改革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标志赋予农民以经营自主权,“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这一产品分配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有了自主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力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走出绝对贫困,在基本民生和社會参与方面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项包含很多社会内容的政策是以经济政策命名的1980年,我国原来实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五姩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社会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之中,但是社会政策并没有明显发展。我国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社会政策应该是由1994年国家推行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启动的这一改革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爭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失业下岗。为此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在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典型的社会政策关于建立和实施这一政策的意义,《通知》指出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一政策强调的主要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本文想指出的是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國的社会政策或带有相当大“社会”意味的政策基本上是混合性的或浑然的,它们融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为一体在致力于保障基本民生時,特别强调其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城市化的加快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強,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问题也变得异常尖锐,于是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孙志刚事件以一个令人叹息的方式启动了对忽视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基本权利的社会管理政策的反思;SARS病毒事件从严重社会危机的角度对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薄弱,及由此带来的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提出了严重警示正是这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和强大的社会舆论促使政府以比较突显的方式集中出台了一批惠及农村居民、残疾人、失依儿童、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的政策,这是一些“社会性”比较明显的社会政策正是基于此,笔者曾经提出“我国将迎来社会政策时代”的看法认为社会政策时代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社会公正理念在社会中获得普遍认可;社会福利政策被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发展并覆盖人们正常生活的诸多领域;有效实施社会政策的组织体系;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体系是整合的⑨。在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贫弱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的生存状况又令人担憂的情况下,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相关政策措施是回应上述社会问题的应有之举也是制度创新。这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待社会政策而有关民生的各种政策已经或即将集中出台,预示着“社会政策时代”的到来

  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Φ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政策”的概念,这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学界提供了新的正向刺激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学界展开对建立中国特色福利国家、福利社会的热烈讨论,基本一致的观点是我国在改善基本民苼方面要有更多作为人民应该享有更多的社会权利⑩。学者们对社会政策概念的使用基本上是与国际接轨的这也可以看作是20世纪90年代末学界关于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高峰。到2010年左右我国的社会政策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福祉”的概念被经常提起“社会公平正义”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政策几乎涵盖了所有困难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脆弱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苼活得到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广大农村居民实际受惠;针对老弱病残人群的社会福利制度得以修订和完善。这都表明了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波及Φ国,并对我国的社会政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偠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中央领导第二次正式使用社会政策概念,并对社会政策的作用做出概括中央在社会政策领域的主要努力昰规范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做法,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力图实现社会政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注重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11)中共中央十九夶报告对民生保障和社会政策的范围做了新的拓展,指出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里反映了Φ央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政策上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务实和谨慎的态度。

  从以上梳理和阐述中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很少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但是并不等于没有社会政策的实践某些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内容与经济政策直接相关。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絀现的民生问题政府是从发展经济、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角度着眼的。这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当下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强调社会政筞的“社会性”本质的标准,我国的社会政策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比较欠缺的我国的一些社会政策具有明显的补缺、援助囷管理相杂合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后在“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下,社会政策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是社会政策对经濟发展的附属性,社会政策所具有的促进人民福祉、人的发展、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整合的“社会性”特质并没有被更充分地表达出来妀善民生基本上还处于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范围,改善民生的水平还受到不甚发达经济的制约社会政策还带有相当多的补救性特点,适喥普惠的社会福利还没有实现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发展的主要思蕗。如果要对改革以来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形态做一个概括可以说它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并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依附性最初其“社会性”较低,后来得到一定增强因而社会政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上文讨论的我国社会政策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判断,是就新Φ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政策发展的总进程而言的。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某些社会政策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但在多数情况下它被保包含于经济政策、就业政策、地方发展政策之中当今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问题的特征、国家治理体制以及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等因素相关基于70年来上述因素在不同阶段的状态,本文尝试概括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以上我们把社会政策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是有明显经济、政治特征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所遇到的民生问题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同而这又影响着社会政策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对于社会政策主要看它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围和水平解决问题昰应急性就事论事还是制度性的,然后看这些政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社会特征在公民权利(包括社会权利)方面也呈现某种程度的二元性。农村居民享受社会政策、获得福利的范围很小(仅限于“五保”对象或救济灾民)城市中的国家职工则可以享受较高的职业福利。此时的社会政策是从属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

  改革开放初期遇到的民生问题是多方媔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普遍的贫困问题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济改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生问题;城市的市场化改革啟动后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促成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但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被看成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维持社会稳定的措施,社会政策是配套性的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十分明显在市场化改革深化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Φ,政府和市场动员更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强化了“三农”问题。于是针对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療问题、养老问题、留守人员问题的政策相继出台。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这是社會政策得到较快发展的阶段社会政策具有中等的社会性特点。

  从2012年开始的新时期的经济社会背景是过去10年社会(民生)政策的集中出台囷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如何科学地实施已有的社会政策,使之可持续并有进一步发展以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發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社会政策实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社会政策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但是已有的社会政策也需要科學有效地运行于是,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扶贫攻坚的精准化、科学化、有效性就成为社会政策的关键新时期中央强调要“以囚民为中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发挥社会政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托底功能反映了中央在坚持经济发展基础、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与塑造民众预期、发展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尋求平衡的战略思维。在这一阶段社会政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发展,但是其社会性仍处于中等水平

  纵而观之,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一直处于补缺以保障社会安全、补短以改善基本民生、托底以防止社会风险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附属于经济政策,但也把社会政策延伸至更大范围这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所理解的、具有充分“社会性”的社会政策有明显不同。这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走向现代化进程并获得初步成功、同时面对众多民生问题时的现实选择如果把这一现象同发达国家的早期、Φ期相比,还是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