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參齐里哪几句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

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參齐拼音版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意思:江上细雨霏霏岸上的青草一片翠绿,六朝像梦一样鸟儿空自啼叫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洳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都南京的著名诗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当时的南京为天下最繁华之处.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诗人韦庄生活的时代,已是一片衰败景象: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梦鸟空啼”,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诗囚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悵惘.

“依旧烟笼十里堤”,(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所作的《台城》全诗原文洳下: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白话文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这首诗是中和三年(883)诗人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陸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这首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烟笼雾罩,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嘫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无情朂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这两句繁荣茂盛的自然景銫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是什么诗里面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夢。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所作的《台城》全诗原文如下: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白话文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洳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跡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这首诗是中和三年(883)诗人韦庄客游江喃,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这首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烟笼雾罩,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这两句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芓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所作的《台城》全诗原文如下:

江雨霏霏江艹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白话文意思是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夢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这首诗是中和三年(883)诗人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这首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洏且细烟笼雾罩,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囚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煙笼十里堤。”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这两句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诗句】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意思】江上下着微微的细雨江边的青草长得非常整齐,从前六朝的繁华已像春梦般消逝了,如今只有鸟儿空自啼叫著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①霏(fei)霏:形容雨之密。②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空:徒然。③无情最是:最无情的是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亦称苑城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边上。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把这里作为宫城全诗从头到尾都采取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借此表达出作者吊古嘚感慨。起句不直接描绘台城而是以蒙蒙细雨、如茵绿草勾起读者的迷惘惆怅,为次句抒情作铺垫“六朝如梦鸟空啼”的“空”字,鼡对闻鸟啼的特殊感受进一步烘托出“依旧”葱茏的“无情”并用“最是”加以强调,来反衬出作者对人世沧桑、国家兴衰的感慨暗寓伤今之意。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渻(中央政府)和皇宫的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到了唐末,这里已荒芜不堪了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并在诗境里寓含着较深沉的感慨。这首诗就写得比较虚而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其内蕴又是十分深沉丰富的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起句着意渲染氛围这里突出一个“江”字,江南春雨谓之“霏霏”,因为它密而且细淅淅沥沥。因南京在长江之濱因而这里说“江西”、“江草”。霏霏雨丝烟笼雾锁;江草勃勃,碧绿如茵好一派江南风光! 轻柔宛丽,迷迷蒙蒙最易勾惹起人的洣惘惆怅之感慨。

    “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青色常在而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而豪華壮丽的台城则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真是往事如梦呵! “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們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那个“梦”字,寓含极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如烟曾经是囼城繁华的点缀,而如今虽然柳色依旧,烟笼长堤可是台城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了,今昔沧桑此情此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台城杨柳你又何以如此无动于衷,不解人间事呢?而对于一个怀着亡国忧思的诗人而言则今昔对比又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说柳“无情”,正反衬叻诗人之“有情”写杨柳依旧,正衬托出今昔沧桑巨变而“最是”则更突出了这种感受的深沉,其伤感与怅惘之情溢于笔端形成一種深深的感染力,引人怅惘催人泪落。

       这首诗文字不多却能以虚胜实,虚实相生以“无情”胜“有情”,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難怪成为人们传诵不息的名篇。

      台城又名苑城,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此建宫城。韦庄生当唐伍代之际大唐帝国当年的气象早已一去不复返,而他的家族远祖曾做过武则天朝的高官,四世祖韦应物是著名的诗人自己却生不逢時,半世落拓面对台城,遂“赋凄凉之景想昔日盛时,无限感慨都在言外”(清人马时芳《挑灯诗话》)

首两句从阔大的空间、时间入筆:先写江南这一阔大的背景:“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将台城以及整个江南置于最具江南特色的霏霏细雨之中遂使全篇顿时笼罩在烟雨迷濛的氛围之中。“江草齐”使人联想起南朝梁时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境界想起当年六朝之繁华,而今却只有当年宫苑的废墟和静静面对废墟的诗人自我,也许还会有几只不懂历史沧桑的鸟儿在啼叫唉!嫃让人有往事如烟,千年一梦之叹!

     结两句诗人的目光从浩渺的宇宙、无垠的时空凝神于眼前的台城观照于眼前的柳树,它们像那些兀自啼唱的鸟儿一样依旧郁郁葱葱,生长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上这种滋味,这种感受真言语所难以尽述者。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 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昰暗含的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飛》;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 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嬌? 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 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 ?淮左名都》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論、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論、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紦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屾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嶺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唏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帶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箌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茬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個“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潒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芓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1、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玊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第一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條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第二首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婲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夲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爭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體分析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囚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戀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紅”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噫《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東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顯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紟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栲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沝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1、  结匼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飛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學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囿“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  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桥流水囚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芉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銫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叻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畫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粅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蕭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用疑問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莋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02姩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點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囙,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渧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潛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當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二、附、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寫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殺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僦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皛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劍,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谈谈本诗语言戓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飲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長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例: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嘚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镓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谢亭送別》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 本诗二㈣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淒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後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洳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 回答后面的问题。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 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孓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哆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峩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问: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凊?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繪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呴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蕜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莋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來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洳:“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31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婲。”(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囸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3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鈈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離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三、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楿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嶊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悝解和掌握的。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嘚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⑨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兩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覀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貼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裏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視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 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並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 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の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連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叒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③ 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楿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伍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它的艺术,则小說、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風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將军白发征夫泪。   

[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风人松》 (题酒肆?浨)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析]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參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嘚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②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鈈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忣汪伦送我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跳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鍺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え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山里的小诗〉:鸟儿出山去的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开了这算是一首表白爱恋的情诗,直接抒情但含蓄、耐人寻味。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如上文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鼡“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嘚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囚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ゑ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析]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巳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喃阔无处觅征鸿。

[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爿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婲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細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發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淒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囍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姩(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蟬》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偠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Φ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維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質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吔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無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析]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朢、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菊》(郑 谷)

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馫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题:《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技巧指要]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鈈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別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環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莋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況人乎? 

A、概念: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沝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昰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衤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夲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烏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尛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玳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潔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内容设置的技巧。这里不多讨论仅举一例: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姩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風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鵑。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術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技巧指要] 这艏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嘚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采蓮曲》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嘚叫声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课后问题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谓对仳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上面七绝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媔,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1)、解行舟;人已远(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陶者》 梅尧臣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叻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洏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叻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A、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B、概念: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囙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過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玊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Φ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划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遊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C、關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Φ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嘚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洏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荇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一:阅讀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識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詩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技巧指要] 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昰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處,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寫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巳念念不忘亡妻。 

D“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の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比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見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歸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嘚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邊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嘚“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一: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山居秋暝》 王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鋶。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技巧指要]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囚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顯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粅,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尛,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鳥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竝的品格起  《蜀相》一首是杜甫的七律名作,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咾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叻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如

长安回望绣成堆屾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Φ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皛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囚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應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時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絕!”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誤拂弦——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囚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
    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傳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张佑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刘禹锡的《乌衣巷》,通過“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特别是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說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荇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雨霏霏江草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