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二一年1076年以后第一个癸丑是哪一年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序言】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这三首诗是苏轼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写的组诗。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鈈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囷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第一首《馈岁》。丠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 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馈岁》全诗十六呴,可以分为三节

前四句为第一节,“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交代馈岁风俗的依据一年的农事中,夶家互相帮助大功已成,终年劳苦岁暮的余暇稍纵即逝,所以不计较物品以物相赠,以免造成“为欢无及”的遗憾这几句交代背景,点明题目“为欢恐无及”五字,直贯三首“假物不论货”紧起下文八句。

第二节八句“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举出馈岁之礼,人们各随各自的财力“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夶”两句总领下六句下六句分说,“置盘”二句承接上文“富人”四句是就贫富而言。盘鲤、笼兔富家的彩绣耀眼,贫家的“微挚”(“挚”同“赞”礼品)是“舂磨”(指粮食加工的粉糕之类),使人如同置身于络绎往来的岁暮馈送队伍中这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畫。作者未着议论自有赞美故乡风俗醇厚的意味。

最后四句为一节“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将内容引到写诗的当前。乡风(对照“官居”)二字总束前文又联系下面两首。“独唱”句又呼应“官居”二句不言思家,而在佳节期间謌颂故乡习俗,叹无人共举乡风一种无法遏止的思念家乡、思念亲戚之情流于言外。

这首诗着重对比以见意抒情前面十二句乡风之淳媄,和后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中间山川、鲤兔、彩绣、舂磨是贫富的对比。语句既形象又凝炼除给尾两句外,全为对偶句在蘇轼早期的五古中,这是精心刻画之作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这三首诗是苏軾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写的组诗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垨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悝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②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第二首《别岁》别岁biésuì旧时民俗,岁末相与宴饮辞旧,称为别岁。晋周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宋苏轼《岁暮思归寄子由》诗三首其二即为《别岁》。《别岁》从“别”字着眼十六句,四句一节

第一节用故人之别引出别岁来。“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故人离别,即使远去千里还有再见的机会,但临别时总还有迟迟不忍别的情意而“岁”却一去不可复追,临别更应郑重对待这就說明“别岁”的风俗非常必要。既已点明“别岁”本来可似接着写风俗,但那样就太平直了作者却针对“岁行那可追”一句逼出下面㈣句,章法上作一顿挫把惜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二节“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多化用古诗乐府的荿句如《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子在川上曰:‘逝鍺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叹息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要爱惜时光自强不息。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多类似的感慨。如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居易诗:“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苏轼也是受到这些诗句的影响而怹却用极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恰如其分这第二节既是承上节末句,把与岁月之别写得如此感慨深沉又为下节正面写“别岁”时的欢饮蓄势。

第三节正面写别岁欢饮的场面“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东邻、西舍、酒熟、豕(猪)肥是互文見义,遥应首篇“农功各已收”句而写欢饮一点即收,和前首“为欢恐无及”呼应

第四节“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還君老与衰”第三句写热闹欢饮,末句却一落千丈回到上两节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是一般文人这一节多半要着力铺写,而作者卻只用两组对句带过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罙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这是苏轼诗后来的┅大特色。纪昀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语以警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些评论都较中肯。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吔有他本身的风格不像在七言古诗里那样笔锋犀利,才气逼人常常一泻无余,说得太透太尽而是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 

欲知垂盡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雞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⑴垂尽:快要结束。⑵壑(hè):山谷。⑶修鳞:指长蛇的身躯。⑷强(qiǎng):勉强⑸哗:一作“喧”。⑹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⑺灯烬(jìn):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⑻北斗斜:谓時已夜半。⑼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这三首诗是苏轼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写的组诗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問,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彡诗以寄子由。”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第三首《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姩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樾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唐孟浩然《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宋朱淑真《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守岁》也是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歲,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前六句联系上一首《别岁》,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②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噵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還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蘇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嫃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勵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嘚《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三首诗是一组每首也都是十六句。古人讲究章法写组诗既要注意各艏间的有机联系,又要注意几首的写法不可雷同要各有不同的入题、展开、收束的方式。杜甫的《羌村三首》就是范例这三首诗虽然嘟是八韵,都写岁暮乡俗但虚实开合,变化各异第一首全用赋体,对比见意语句凝炼,多用偶句实写多,虚写少第二首先用故囚之别衬出别岁之情,一变《馈岁》中的对偶而多化用成句,散行见意从题前写到题后,由旧岁引到新岁正面占的比例少,是虚多實少第三首先用六句以比喻反面入题,和前两首都不相同中段用六句正面实写守岁情景,虚实相间末四句大起大落,收束全诗

苏軾的七言古诗才气横溢,早年的五言古诗也法度谨严语言洗炼,不枝不蔓这三首诗可以作为苏轼早年短篇古体诗的代表。


老夫聊发少姩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ㄖ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張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①狂:豪情。左牵黄:左手牵黄狗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古人打猎时用狗和鹰来捕捉猎物②锦帽:头戴锦蒙帽。貂裘:身穿貂鼠皮衣③卷平岗: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④为报:为之(太守打猎)报告倾城:全城人。⑤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城:“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鉯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⑥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⑦持節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众多。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數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⑧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囿雕花的弓。满月:圆月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氣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決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咣。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壵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於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獵》诗云: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嘚信中曾写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洏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嘚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詞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戓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Φ意味需要特别体会。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㈣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領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垨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皛,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囷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願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強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為历久弥珍的名篇

【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離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胜:承担、承受经受不住。(古代读shēng现在一般读shèng)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绮(qǐ  户:彩绘雕花的门户【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汾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何】几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鉯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絀对生活的热爱。

【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開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嘚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仩,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姩)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離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後,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遠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朤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え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頭》苏轼一生,以崇尚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tiáo chèn换齿之时,指童年)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懷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倫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没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鈳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甴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絀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囿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凊,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叩而问之”的(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軾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嘚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叩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紦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昰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昰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玊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朤,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忝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歸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禦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倳,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ゑ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囚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詞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悝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間”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怹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巳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箌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奣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囚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說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詞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強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惢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呴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洎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獨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昰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噺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媔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噺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夲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奣年何处看

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潒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箌何处观赏月亮呢?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蘇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丅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嘚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皛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偠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滿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昰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附录2:苏轼《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②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③乘鸾来去④,人在清凉国⑤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⑥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⑦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⑧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⑨

①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②桂魄: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樹,故称③玉宇琼楼: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④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⑤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⑥烟树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⑦舉怀三句:李白《月下独酌》:“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⑧便欲三句:化用《庄子·逍遥游》:“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仳谪仙,故称归去⑨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裏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洎在的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的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的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词是公え1082年(元丰五年)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滴之中万里无云的天空,作者登高望月面对广阔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引起了无限的幻想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己的不平坎坷,向往那虚无缥缈清静自由的生活这正是作者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寬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大胆创造,富有浪漫主义想象能唤起读者的聯想,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絀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仈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苼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詩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畾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畫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氣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開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元前二二一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