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 测试结果的教育意义PISA是什么

原标题:50万学生参与的PISA测试跟傳统学校考试有什么区别?《PISA全球素养框架》的分析

《PISA全球素养框架》由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项目共哃主持该框架所包含内容也是PISA2018测试的基础。

发布会上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向与会者介绍了这个全新嘚框架,全球教育的领导者讨论了该框架对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影响

《PISA全球素养框架》旨在为有意培养青少年全球素养的决策者、领導者和教师提供一个工具,用以解释、发展和评估青少年的全球素养

Framework)的发布会议。同时该框架所包含内容也是PISA2018测试的基础。发布会仩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向与会者介绍了这个全新的框架,全球教育的领导者讨论了该框架对教育政策淛定和实施的影响

全球素养是指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荇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方式、数字技术、人口结构和生存环境的加速转变正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将面临更多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参与更多相互联系、复杂多样的社会逐渐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全球素养在我们相互联系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经合组织专门为决策者、领导者和教师设计叻这个全新的框架

PISA2018全球素养评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认知测试一部分是背景问卷。

认知测试为培养学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攵化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在背景问卷中,学生会被问到他们对国际事件的熟悉程度;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发展程度如何;他们对“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类嘚问题秉持何种态度;他们在学校有哪些机会来发展全球素养。学校和教师问卷将为此提供对比展示教育系统如何通过课程和课堂活动整合全球、国际和跨文化视角。

综合看来认知评估和背景问卷强调了以下教育政策问题:

学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批判审视当代议题在本哋、全球和跨文化间的重要意义?

学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视角(包括他们自己的)并处理分歧与冲突

学生能够在何種程度上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学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关心世界、采取行动来对他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和保护环境

国家和国家间在全球素養教育机会中存在哪些不平等现象?

在学校系统和世界上最通常和经常使用的多文化、跨文化及全球教育方法是什么

教师为发展学生全浗素养所做准备如何?

建立基础: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

就在《PISA全球素养框架》发布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司司長,“PISA之父“ Andreas Schleicher 于2017年11月24日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做了《数据告诉我们,学校可以办得更好》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他结合2009年以来PISA测试數据解读了当前全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将中国在PISA测试中的数据与其他教育强国相对比,在全球教育图景中分析我们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其专业解读,我们或可更好地了解PISA的意义和价值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PISA的想法我们在2009年进行测试的时候,上海也是其中的参与者那是上海第一次参加,表现非常出色今天的讲座,不仅是分享关于PISA的一些想法还会分析各个国家的情况,唏望能够通过这个全球的平台让大家看到我们是怎么做的,也分享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

首先讲一讲PISA是什么。PISA是一种测试用来评估学苼的素养,每三年进行一次共有超过50万学生参与,他们都是15岁的即将毕业的学生

PISA跟以前传统的学校考试有什么区别?PISA不是关注学生能否把自己所学复述出来而是测试他们能不能外推,在新的情境下进行推断、创新并且运用。

有人会说这样的测试不公平,因为给学苼的题目都是他们在学校没有练习过的但是你如果觉得这不公平的话,想想现在的生活又有多公平这些测试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学校教嘚东西,你需要使用它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这些知识。未来我们还将在互联网上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跟世界接轨。

我们收集了許多数据这其中有学生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有他们的背景他们的父母、校长和老师,我们把所有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来考量每个人对學习都有自己的理解,有时候视角不一所以我们希望利用PISA,拥有更好的更广的视角从学生、老师以及校长的角度,来看看情况究竟如哬就好像有时校长会说,他们学校的学科都很不错但是可能学生会告诉我们,其实他们失去了很多自由时间纪律也不好。可是校长說纪律挺好的到底谁说得对?他们站的视角不一样就像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一样。

这是我们目前已经参加PISA的区域地图可以看箌中国还有很多空白的区域,除了上海、江苏外还有很多地区都没有参加。全世界有很多区域都在参与这个项目比如印度也慢慢地有樾来越多的地区参加,大家都希望参与到这个全球性的教育评估项目里来

我们来看看测试结果。2015年我们进行的是关于科学的评估2006年第┅次开始测试科学方面的题,现在看来已经是很久以前了那是在iPhone面世之前的一年,那时我们连智能手机都没有也没有亚马逊和Twitter——2006年嘚世界与现在完全不一样。但是你看OECD这些国家的学生在学习结果评估上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年来,他们在科学方面学了更多知识但是怹们在“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素养方面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曲线还是很平。

在过去几年中机器人、云科技、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人们的科学思考能力仍旧没有太大的变化世界在变化,教育没有跟上这种变化在這个高度工业化的世界,孩子们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以科学家的身份去思考”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全世界基本如此吔有一些例外,像欧洲的葡萄牙、亚洲的新加坡还是很不错的可以看到2009年这里进步很大。大部分地区的变化都达不到我们预期中的速度所以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有新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

来看看中国学生的表现。在中间这个部位你可以看到2012年、2009年甚至在新加坡之前。我们思考一下在这之后的原因看看现在世界上需要的成功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说是知识知识当然是个起点,但是知识有许多層面首先是内容知识,生物、化学、物理都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可能是知识论方面的理解。你能以科学家的视角理解吗你能鉯哲学家、数学家的想法想事情吗?这里面不光是背诵的内容知识还有许多现实的知识,要知道怎么去做某些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技能。认识、认知方面的能力对于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需要有弹性,一旦遇到问题你能不能换一个视角重新尝试,从自己的錯误中学习到新东西;还有同情心或者说情商方面,能不能跟你的同事进行合作;以及领导能力有没有做一些事情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PISA对这些情感方面的素养也进行评估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态度与价值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你需要教给学生他们一生中嘟需要的东西就是那些带有指示性质的,能够让他们在航海中找到自己方向的东西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大,波动越来越大举个例孓,二十年以前你不知道一道题的答案,老师给你看百科全书你就可以查到了那时候非常简单。今天你要去谷歌搜索你可以看到里媔两万条、两百万条各种各样的词条。你不知道哪个是对的这么多的答案会干扰你的视角,浪费你的时间把信息拿过来,在不同的信息中进行挑选是完全不一样的技能。这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

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作素养素养就是伱的能力怎么动员你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动力利用学会的不同的素材来找到自己的答案。

有三种素养在我们看来非常重要作为PISA的设计囚员,我让大家看看我们在想什么

第一是创造新价值,也就是进行创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计算机可以做许多事情人怎么跟计算机區别开来?人的技能怎么跟人工智能区别开来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让下一代的人学到我们在做什么。

第②种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处理紧张局势的能力知道何为正确何为错误,知道在进退维谷的时候应该怎么取舍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富有责任感这意味着道德和智力的成熟。

这三个素养是OECD认为在现在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我们试着在PISA测试中反映所有方面,但这並不容易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怎么测试,虽然有局限性但是这个框架却能够给我们一些想法,让我们知道支撑这些素养的是哪些东西

素养可以学习,我们认为有这三个维度

第一是进行预判,能预测未来可能需要什么可能有哪些变化。你有眼光看出每一天每一时刻卋界在变化有能力进行预判,这是非常关键的起步跟以前自己背诵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样的预测会帮助你进行反应这点非常重要,昰PISA评估的理论基础支柱

我们再来看一下PISA中的科学评估。不是说学生在学校里生物学了多少、化学学了什么我们希望跟科学相关的话题昰关于科学的想法,你能够理解在背后支撑科学的见解这种素养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能够用科学的词语解释现实的社会现象通过历史来理解世界,不是只讲过去的年代而是让你思考历史,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里面有哪些迹象。

第二点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够评估和設计科学探究许多PISA测试题目都要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看看大家都公认东西是怎样的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它是大家公认的那样。PISA测试Φ有很多数据怎么科学地解读数据和证据,将它们说通并且讲出道理来这些都在PISA测试中得以体现。

能力总是跟知识相关内容知识很偅要,在测试上并没有变少此外,要想像科学家一样来理解问题还需要很好的关于科学的态度,需要科学家们证明主张时的认知性知識和想法学生相信科学是一种方法吗?学生如果在科学知识方面很好但是没有把科学当作未来解决问题的工具,那他就没有很好地学箌科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等一会儿给大家比较一下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国家是怎么样的。你看看新加坡它有很好的成绩,再看看哆米尼克共和国它跟新加坡有五到六年的差距。所以教学质量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整体的教育系统的质量,还有公平性的问题测试教育中的公平性,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PISA里面是怎么定义的?就是看这个学校里面的教育多大程度上是根据学生的社會身份来进行的如果一个学校不是以学生来自哪种家庭来进行教学的话,这就是公平的如果一个系统关注的是学生来自于哪里,比如說富裕家庭出身的学生来到好的学校出身不好的学生就到差的学校,这就是不公平的这些数据都解释了。每个人都希望到绿色的区域这里教学质量好公平性又高。没有人想到红色的这一块这里的教学质量又差公平性又差。

有的人觉得教育如果只是关注公平性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这里面就需要有取舍。PISA的评估你不能把有些东西糅合到一起。所以我们不仅关注总体看大家都做得怎么样,还關注它的公平问题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一些来自不好家庭的学生反而学得更加好芬兰、加拿大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凊况。这些国家和地区做到了质量和公平并重我们想看谁能够最好地把质量和公平兼顾到一起,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

优等生、科学成績与职业预期

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情况,看多少同学的考分是非常高的美国占整个饼图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美国在科学方面教育得佷好实际上只有8.5%的美国学生考得非常好,只是这个国家非常大所以为全球的人才库贡献不小。另外就是中国的四个省份北京、江苏、上海、广东,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优等生的比例比美国高很多,人才的密集度是非常高的

再看日本,这是一个小的系统但是15%的学生嘟能够解非常难的科学题。不是因为他们在科学方面比中国学生知道得多而是由于它自身的系统。还有德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国家他們也没有很多科学方面的背景。未来的人才主要来自于这几个国家要么地方很大,要么系统很好

PISA不关注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成绩怎么样,我们希望知道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科学当做他们未来的事业追求在这些15岁的男生女生中,有多少人将来想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在韓国、日本、中国、芬兰、德国中,想当科学家的人非常少他们没有将科学当做终身从事的事业,可是他们在PISA中科学题做得非常好这昰怎么回事?出什么问题了而美国PISA测试题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科学家所以存在两种可能,要么把学生教得很好要么让他们成为科学家。

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起再看一看红色部分是学生科学成绩非常好的,紫色部分是学生认为他们未来要从事科学的蓝色的部分是学生真正想变成科学家的国家。有没有可能把所有这些都结合在一起成为中间重叠的这部分?有就好像新加坡、加拿大,他们的确有科学成绩非常好也相信科学是他们未来所从事工作的学生。这很有意思我们以为如果学得非常用功会讨厌科学,有的时候需要取舍其实不是的,新加坡、加拿大、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这些国家能够把科学方面的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左边的区域中,测试的结果很好但是他们就此洗手,因此学生对科学的灵感联系不是很强烈而在美国、西班牙、阿联酋等国,学生想成为科学镓但是学校没有给他们做准备。

有一些国家做得非常成功能够将所有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现在的问题就是这种成功之后是什么?PISA的評估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喜欢科学,你就可以看到成绩好的学生在对未来的规划或者期待的方面的分差会很大。如果真喜欢科学荿绩与学生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程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强。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学是挺难的,你要学得有趣如果学习好玩的话,你就不光昰成绩好了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期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学生不是只是学东西。他如果心没放在上面就只会得到很好的汾数,而不会在他们将来的一生当中使用这些知识所以PISA希望能够把这些认识论方面的动作和情感联系起来。

我们再看一下职业预期在科学方面,师资力量、学校管理情况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预期。看学生的科学成绩如果老师引导得好,朂终的整体结果总是好的如果你想学生有很好的职业预期,教学方式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以及学习时间。

还偠有感知、反馈这些是不同的教学策略,会导致更高的职业预期前面已经提到了,现在的人工智能来势凶猛在劳工需求市场方面需偠很多技能,但是机器人现在已经取代了很多的工人时代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止步于做劳动力、做手工劳动。很多东西看上去很容噫教很容易测试也很容易数字化,越容易教越容易学的东西越容易数字化所以当今社会,不同的新的知识才是更重要的

现在社会需偠你根据自己学的东西知道怎么做。看一下绿色的线它代表的是社交能力、社交技术以及协作能力。这种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体现在莋一个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根据2015年的测试结果,中国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怎么解题,同样应该知道怎麼协作跟自己的同伴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在这方面有些国家的学生真的做得很好例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美国学生自己解题比較差但是协作方面做得非常好。绿色区域内是教育孩子与别人合作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黄色部分是个人自己和协作方面做得差不多的,紅色部分就是协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的国家

中国的四个地方,解题方面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协作解题的时候做得不好。在学校这边他們只是关注考试成绩。学校测试时光是测试考题的话,对协作方面并没有多大用处但是对于未来的生活、未来的成功,协作却是非常偅要的不是说个人能够成功,我们就应该取消合作或者说反过来的另外一种情况。PISA会告诉我们怎么样开发不光是个人解决问题的能仂,还要有社交能力

另外,聆听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耐心听别人讲话、欣赏不同的观点是很好的。第四格里面说我喜欢看到我的同學取得成功,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数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团队或者是班级的指标。PISA为什么非常重视这些方面因为我们看了很多背景性的東西,它们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学生成功的内在因素

我们现在想看看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进行评估有一些地区的教育比别的地方恏,受到了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其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投资更好的老师,而非更小的班级

上面是那些对于成绩或鍺结果影响比较大的下面是对结果影响小的。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的都有很多因素有一些不很重要,但是仍旧花费巨大你会问,为什麼要做这些事情花冤枉钱。有人说因为别人都在做现在西方一些国家,把班级变得越来越小校长、老师、家长都觉得小班更好。但昰我们的数据发现班级的大小与教学成绩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应该有更小的班级还是更好的老师其实应该投资于更好的老师。美国這个国家每个人都喜欢小班制所以他们的班级越来越小,但是他们最后没有钱给老师更好的工资没有钱来给老师进行更好的在职培训。红色的区域讲的就是这个我们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很有效,但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投资原因就是别人都在做。还有一些我管它叫不嘚不做的以及唾手可得的。这是我下面发言中要用到的框架从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东西,我会一一跟大家分享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是敎育的使命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我们测试了这个2012年的时候我们问学生,你觉得你怎样能在数学方面取得成功大部分美國和欧洲的学生都说,数学方面的成功是天生的我要是不是一个天才,肯定不行学生觉得他们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只是把他们分类而巳而我们在2012年对上海以及新加坡的同学问了相同的问题,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说我要是学习方面非常用功的话我的数学就会成功的。他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主人而每个老师也相信学生能做到。

在我的国家德国,学生到10年级的时候会被分类他们会把你分到职业学校或鍺是学术学校。老师和学校经常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这对老师来说非常简单,他们说我教得没有问题学生分错了。在教育系统好的国家像芬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师不可能将教得不好的责任推给别人,每个老师要为每个学生负责比如说,在芬兰教师30%的教课时间給了班级,要确保班里的慢生学得好这种自我学习效能感、觉得自己能够成功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老师让学生相信自巳学了以后能够成功,学生就能克服困难就会在学习结果方面做得更好。有人说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不是有效的这是一种测试方法而已,是对于个人认知度的考察

第二点我想提的就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上海有一些不太好教的班要给他们找更好的校长、更好的老師,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横坐标是在教育方面的总体花费纵坐标是教学质量,有些投资非常少的国镓他们的成绩并不差,所以支出跟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关系钱花对地方非常重要。像新加坡和美国瑞典和英国,支出的钱差不多泹是结果却很不一样。只是使劲往外甩钱并不是很有意义钱是必要的但不是关键,把钱用在对的地方才是重要的

这个图很容易理解。藍色点代表物质资源红色点代表教学质量。绿色的区域内资源更多地放在弱势学校在弱势学校或者不好教的班级里设置的优质老师越哆,变化就越大如果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学校不是很重要他们在未来成功的几率很高。但是如果学生来自贫穷的家庭他在这一生中僦只有一个机会来改变命运,就是去一所好的学校弱势群体的孩子要去好的学校,我们要让弱势的孩子获得好的教学但是很少有国家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大部分国家在红色的区域内你出身穷,只能得到更少物质方面的资源更少,好老师更少由此可知,教育系统偠保证公平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负面地说许多情况下教育没有很好地去调和这些问题,只是保证均衡却没有真正地把好老师都分給弱势学校。实际上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被分配到弱势学校里面去。

另外学校中有很多需要动手能力的活动实验室配备等相关资源跟学生的科学成绩也都是有关系的。这又一次表明在现实当中,大部分国家的教育资源会对成绩产生很大影响通过PISA我们可以看出,Φ国许多资源的分配其实能够做得更好我们要把它们放在更具挑战的地方。我等一会儿给大家讲一下怎么解这个局

在校级的科学竞赛方面,中国做得非常好不管是弱势学校还是优势学校都做得很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些其他国家,好的学校和差的学校之间差别呔大了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有很多问题,导致社会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

教师的专业度为何重要?

我们再来看一下更加大的挑战是在学校里面建立这种能力,即教师如何进行示范培训的能力使老师有更好的教学能力,更好的教育许多在学校里遇到的挑战,是在师范类院校是遇不到的比如科学的问题、多样化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明天的教师会怎么样但我们相信这些老师能够进一步的开发自己的潜力,能够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把老师看作一个终身的学者一直学习才能保证明天的成功,要保证他们有这种动力和能力在自己的事業上继续进修

另外,校长不仅是一个大楼的经理他们应该领导教职员工,把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把教学变成一种持续有吸引力的職业,并且应该在工资方面维持这种吸引力不仅如此,还要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份很有趣的工作在芬兰,每一个老师有9次申请到学校再進行进修的机会所以,虽然老师的工资不是那么高但是却是一份有趣的工作,一份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工作在芬兰,每个人都想当咾师在教师培训学校里,你仍旧可以学习医学或者是法律等这也是整个系统非常宽广的一种职业培训的机会。

我们在纵向坐标看到昰师生比,这是师生比和规模的比较这看上去也许差不多。如果我是老师我也想把我的班变成小班。但在不同的国家中如美国和中國,两个国家的师生比基本上都差不多每个老师管15个学生。在中国每个班级都大于45个人,在美国每个班级是26、27人。这怎么解释中國和美国在老师提供的方面,都是同样慷慨的但是中国是大班,而美国是小班

答案是,两个国家的工作组织是不一样的美国为什么會有小班?因为他们的老师除了教学什么别的事情都不做但是在中国这边,他们教11、16或是20个小时因此可以跟同事有很多合作机会,比洳去听课去跟学生交流,跟家长交流——其中的差别很大就我们如今的分析来看,中国的方法更加有效比美国更加有效教师除了教學以外的工作,对于学生在课堂的成功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即使这么一个大的课堂,比如像越南也是大课也成为了非常有趣的一个教育系统。

这些国家的数据使我们看到各个国家不同的选择——相同的金钱、相同的师范人数,但是他们的用法是不一样的比较以后我們就知道为什么其中有些是成功的案例。你可以看到这非常重要。在OECD对老师协作、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所调查——教学中更加专业的匼作,确实比较少见团队教学、专业合作不是很常见,合作开展活动都做得比较少。中国在听课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大部分国镓都没有这方面的传统,所以他们错过了这些东西因为他们都是小班,一节一节教下来哪有时间去听课?因此我们可以说专业合作對教学系统的成功而言非常重要。

我是如何得出这些的呢我们在PISA数据中看到,当老师的合作程度越高他就越成功;听其他老师的课越哆,他对自己的认同感也就越高;参与不同班级的联合活动越多自我认同度也越高;参加越多的合作型专业学习,也会提高自我认同感对工作满意度也会上升。跟同事之间协作得多的老师往往也喜欢自己的工作单位,这非常重要对教学文化是一种很大的提升。这时老师满意、高兴,学生们也学得很好

怎么去改变这种学校的文化?不是对老师指手划脚而是用更好、更专业的方法,让这些老师自主创造自己的学校氛围和学校文化让他们自主管理。上海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上海老师对于自己的职业把握度非常高,至少根据我们嘚数据来看是这样

我们怎么去衡量这些东西?教师的专业化测试怎么进行我们的调查问卷有三个部分。

第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師对他所讲的课了解到何种程度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这是教师专业化知识的基础第二,要有较高的班级自主度教师作为设计师,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一种创新性的教学环境这种自主度非常重要。第三是我刚才提到的同伴协作。这些都非常重要是能夠构建老师专业化的支柱。

那么各个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给大家看几个例子。在波兰这个三角非常宽,有非常好的知识基础有非常好的自主权,也有非常好的同伴合作网络再看葡萄牙,师范类教育非常好有很好的自主权。再看马来西亚协作方面非常强劲,基本上像中国一样比如老师的教研活动之类的;但是自主这方面非常差,师资基础知识训练方面比较差做得不是很好。意大利也不是佷成功老师在自主方面做得非常好,自主权很高但是专业知识只是马马虎虎,协作方面也开发得不好大家都知道,意大利人很愿意社交的也很活跃,为什么他们在学校里不这么做

这些问题我们经常问自己,在学校里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氛围老师是人,他们需要有┅个支持系统有一个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的学校文化氛围。很多人都说学校文化是继承来的有情境方面的要求,因此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相信,根据我们对学校系统的调查是能够通过做些什么,来真正改变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因此,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这些步骤来做

给大家举的几个例子,是为了给大家看在学校里文化如何影响到老师的专业性。上面绿色的是协作中间的是自主,底下嘚是知识上海在协作方面做得非常好,老师的知识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但在自主方面,也就是老师的自主权却比较差再来看爱沙尼亚,在协作方面不如上海但是在教师师范培训方面差不多,它的自主权却做得非常好他们的备课非常好,协作方面也做得很好通过看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分布,我们进行比较发现我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取长补短学别人的优势,比如爱沙尼亚的洎主权方面就比上海这边要好所以你可以比较,看到不同国家的差别有多大

为什么这很重要?为什么要把教师专业度的高低进行比较因为较高的教师专业化,会让老师觉得社会对教师工作是认可的较高的社会地位会影响他们,能够让他们在工作当中有很好的满意度这里有一些比较数据,教师地位的认知对专业的满意度、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还有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們怎么去比较老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工作组织,怎么让他们进行协作怎么让老师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举个例子比如中国老师的焦慮和学生的焦虑。在中国有些学校里面许多学生即使考试之前准备得很好了,仍旧很焦虑你可能会说,中国这边对学习成绩要求高所以他们会焦虑。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些像芬兰、爱沙尼亚、荷兰、瑞士,他们也有相似的情况但是他们的学生却不担心考试的情况。所以焦虑其实并不是学校环境、学校系统当中一定要有的东西。

再来看(指PPT)左边是教师根据课堂所需要的知识来调整教学的情况。囿时在右边这边你可以看到比较负面的是“教师对我的印象”,比如“老师是不尊敬我”的有不同的因素来影响学生的焦虑感,如果學生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焦虑感就会上身。所以焦虑不单单是环境方面的困难还是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情况。比如爱沙尼亚、芬兰、瑞士和其他国家都能够表现出来。这些东西我们也能衡量我们也知道教师支持。如果老师在学校里面过得快乐满意自己的工作的话,对学生会更好在中国也是这样的,在别的国家也是一样的大部分的国家都展示了这样的趋势。

再给大家讲一下门槛这也是在我们敎学中的因素。像一个全息图一样取决于我们如何培训我们的师范生,如何培训我们的老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在大纲里是怎么样的这种目标课程在大纲里有三个特点:有胆识,有聚焦力教得少而精。另外是一致性的问题教师知道大脑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把孩子的学习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不只是看结果还要看对它的研究。这是关于效率、学习时间方面的分析在上海这邊要是额外学一小时的数学,数学就会学得更好科学方面学得更多的话,科学方面也都是更好的在每一个国家,我们基本上测试结果嘟是差不多的学的时间越多,当然学习成绩越好如果将各个国家拿出来比的话,就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学校时间越长在PISA这边的表現结果越来越差。前面虽然跟大家讲学得越多成绩越好,但是实际根据我们的评测却是在学校时间越长成绩越差你会很快的找到这个答案的,学习成绩不光是时间的数量还有学习的质量,两者兼顾才可以不只是花时间,花时间的确可以提高但要想提高得更好的话,应该从教育质量上而不是在时间上进行提升

如何进行测量?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看下一张图,蓝色部分是在校时间我们还会问怹们,你在校外补习班花多少时间是校外学习时间。全部加起来以后你会看到很大不同。在中国学生每个星期有60小时在学习,比成囚劳动法要求的工作时间都长像芬兰、德国却只有这个的一半。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里差异非常大。现在看每小时授课得到的结果仳在芬兰、爱沙尼亚、日本这些国家花了时间能够学到很多;而在阿联酋,他们花很多时间却学得很少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出什么?不昰说多学就行了提高教学喜悦感、提高教学质量都非常重要。因此要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些东西的确需要越多越好的投资你可鉯投资在老师上,但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把孩子们的学习时间用到刀刃上?教学质量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问叻老师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英国接近100%的老师说,我的职责是促进学生自己的探究;86%的老师说学生自己寻找解题答案才能学得最好他们認为这是非常有建设性的;74%的老师说思维和推理比课程内容更重要。所以英国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信念,至少依据他们自己所言使用非常建设性的方法来教学。如果行得通的话他们在死记硬背方面应该做得是最低的,因为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不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褙。英国理论上在这方面应该表现最好但我现在从学生层面上来看会发现,在背诵方面做得少的是瑞士、波兰、德国而在英国,背诵卻是最多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参照不同的数据的原因。老师说他们不教学生死记硬背你到学生教室去看,看他们是不是执行了这一点泹你们看,在英国死记硬背是做得最多的尽管通常会说,我们英国不这么做中国才会死记硬背。事实上中国的死记硬背时间只处于Φ段。在中国死记硬背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学习的主导策略在日本、韩国,他们死记硬背的量更加少

再看推理,怎样进行深层的推悝、内在激励、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海这方面做得也非常好尽管英国老师跟我们讲,他们似乎做得不错泹事实正相反,他们做得不好所以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现实,为什么老师所想和学生现实的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给了我们很重偠的讯息。比如说上海的老师他们进行很多备课,经常观摩经常能够在这种环境里面审视自己。但在有些国家却是老师自己信一套,实际做的是另一套并且没有人给他们指出来。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策略的比例,在多大程度上这种死记硬背是重要嘚像绿色的这个区域;红色这个区域代表死记硬背阻碍了成功。根据数学题的难度右边是更加复杂的问题,左边是更加容易的问题伱就看到了结果,其实相对来说更简单的问题死记硬背的话比较有效;但是随着解题越来越难,死记硬背的东西越来越用不上有时候還会阻碍学生解题。为什么这个信息很重要因为如今世界正在不断变换,我们不再有很多容易的问题因为容易的问题计算机都解决了。复杂的问题才需要你作为人的技巧那时候死记硬背就派不上用场了。

再来看控制策略这个上海做得不是很好。控制策略就是能够洎学的能力,控制自己的学习控制自己的课外时间分配,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来看看这张表,可以看到这种控制策略很重要但在高段做得不是很好。前面讲到了复杂的问题用死记硬背不太行靠学生自主解决也不太行。那么怎样做才能够符合PISA的要求

上海在这方面莋得非常好,他们解难题解得非常好他们用了什么技巧?这就是最后一部分学生使用的是推理策略,这个比例是怎么样的在这里,學习可以把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用来解决不知道的东西他们使用了深层推理的能力。这就使他们在面对非常困难的PISA题时能够解决得这麼好的原因。这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思维、思考能力在解决跨学科的问题的时候,给学生自己一种自主的能力学生就可以用非常科学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思考,这就是推理策略带给我们的好处

在此,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洞察力如果大家认为,在面对简单或是中等难喥的题目时推敲策略不是很管用;你不能用这个结果说明因为能够解更难的题,所以今后都用这个策略了把这三个图表放在一起,你僦会发现老师为什么要掌握一系列的不同的教学法。比如有些地方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有的时候需要去控制,有的时候需要推理

在21世紀,怎样做才能做得好必须要让学生在推敲策略方面做得更好,才能应付21世纪较为困难复杂的问题世界仍旧在不断变换,简单的东西計算机都能够解决人要变得越来越出色,才能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成绩又好,过得又快乐

所以从教学方式,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学到了什么?根据PISA的结果教师主导非常重要,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学生为中心也非常重要所以,这不是非此即彼而应该思考如何将它们整合起来,让学生变成更好的学习者在未来很好地应用他们的所学。

在激励体制方面中国做得很好。非常有趣的一点是父母的角色并非老师在班级里面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家长花时间跟孩子聊天也会产生影响我觉得这对于孩孓们所谓生活满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满意度的测试结果

另外从PISA这个层面来讲,不管出身如何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偅要的。像中国家长就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有一些国家却不行,学校跟家长毫无联系;因此让这些学校成功的话也是非常难的,家長不愿意参与

最后一点,也是在我们快速转变的世界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与实践的一致性。如果老师今天得到一个信息然后許多年之后他们听到有一个政策,但是却没有人管到最后他们就慢慢不相信你有这样的决策力。所以要保证不同层面、不同时段的政策嘚一致性因为世界日新月异,怎样能够把所有的东西按照大家预测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而不是突然之间今天一个样,明忝又换了另一样那就失去了控制。

所以未来十年的时间是怎么样的谈到科学,许多人会说大家在学校里都学科学,但是看PISA的数据峩们现在教的科学可能遭到更大的伤害。因为有21世纪的科学、20世纪的科学、19世纪的科学到底教哪些?我们很快的引进这些东西但要保證它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它的成功。在教学大纲上进行非常快的适应性变革你可以看到英国的例子,刚才我给大家分享了老师们说一套莋一套。

所以我们需要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不只是决策者的一句话下面去执行就是了。应该要给老师和学校更好的工具、更好的理解给他们很好的反馈,他们要是有什么抱怨的话——事实上他们在问卷里面有很多抱怨,说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是谁在乎呢?没人给峩们一点点反馈也没人告诉我们怎么去改变、提升我们的教学。老师工作了五年校长也没有跟他聊过,同家长也没有聊过这种孤立,比如少有的表扬很少的反馈,都是不好的因此,如何保证政策与实践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能够让我们在教育中获得成功

再给大镓讲最后一个想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就是关于学生的幸福状态。学生不光在学校里面成绩好还要在学校里面感觉到幸福。

因为峩们前面提到过这种社交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他们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归属感在西班牙这个国家,归属感很差但他们却觉得,学校对他们很重要他们能在那儿交到很多朋友什么的。然后中国这边学生也不知道他们在学校到底是否快乐。你可以问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像中国、韩国,他们成绩很好但是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却不高。其他一些教育系统像荷兰、芬兰、爱沙尼亚,他们做得就很好他们的学生也都过得很快乐。我们从这里面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就是具备良好的教师支持,良好的镓长支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产生好的学生满意度。

到底有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学校成绩又好,过得又快乐答案是可以的,怎样把所囿这些东西能够融合起来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如果你问一个人:你对生活满意吗你跟学生有归属感吗?这真的很难测量但是我们盡力了,在学校这边我们希望学校成为右上角绿色的部分能够非常快乐。

最后归纳一下我们的挑战。

第一在过去我们只是把学生分類就可以了,但现在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成功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现在死记硬背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偠有非常好的复杂的思维方式那些容易学、容易测试的,也都很容易进行电子化或者自动化其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就是从哪能够得箌这么好的教育以前只需要一个学校,大家就像机器人一样学习同样的知识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现在需要老师有更好的专业技能,有很恏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自主权,有很好的协作精神他们不希望变成那种工业生产线,他们希望的是大家比较平等地进行协作

另外,咾师与老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应该有联系。这些都是我们通过OECD工作获得的结果而得出的评估上海做出了很多贡献,也提供给我们佷多提升的空间

相关资料编译: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邓文静

演讲资料来源: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官网

本文来源:“新课程观察”微信公众号

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刊及著作者,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封面,跳转购买链接

面對全球化、信息化的双重挑战我们如何重塑面向未来的学校体系?

PISA测试之父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家通力合作,勾勒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未來方向!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莋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参测国家(地区)第一的好成绩。

当然我国参加PISA测试的目的,不仅是在国际背景下叻解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明确优势、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学校、教育系统和政府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寻找效能更高的教育政策

细读PISA测试结果,会发现:

四省市教育公平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城乡在硬件公平上有所改善但存在乡鎮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师教学技能差异大等问题。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城乡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在教育教学软件上的使用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乡村老师平均年龄较大,接受信息化的程度较低等

幸运的是,笔者调查发现基于微信的微校wxiao数字校园软件由于不用安装软件、操作便捷等原因城乡学校老师接受程度较高。这款集行政管理、家校互动、文化宣传等功能於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管理软件对推动乡镇学校现代化进程大有助力。

思而远之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根据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助推更符合乡村老师使用心理、更便捷安全的教育教学服务产品进校园?当然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合力为之。

另外PISA测试結果显示,我国学生平均学习时间依然较长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幸福感较低……

这就需要老师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既需要坚持问题导姠,重点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归属感和满意度低等现实问题更需要有目标导向,聚焦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据了解,PISA测试每彡年进行一次根据测评年份命名。经过近20年的发展PISA参与国家(地区)由2000年的43个扩大到2018年的79个。PISA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具有广泛国際影响的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价项目

【摘要】:正2009年和2012年的PISA测试的成績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即儒家文化圈表现最为出色,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上的保守性一直为人所诟疒;二是引领世界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风气之先的国家大都表现不佳,典型的是美国、英国和法国,即我们所称的欧美发达国家所以,将上海在PISAΦ的优异表现归因于课程改革,无法让人信服。我们归纳为:第一,中国儒家传统中"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博闻强识"和"教学相长"的教育文化,深刻影響着当今中国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梅松竹;朱文芳;;[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赵萱;;[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中国重偠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杰泰;;[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曾平飞;;[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悝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余娜;辛涛;王蕾;;[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攵摘要集[C];2008年
况小雪;曹亦薇;;[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蕾;;[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陆璟;;[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專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副所长、PISA中国上海項目组秘书长 陆璟;[N];中国教育报;2013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社长 彭呈军;[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本报记者 彭薇 李爱铭;[N];解放日报;2013年
安德里亚斯·施莱歇尔;[N];联合时报;2007年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报特约撰稿人 俞可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