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是众所周知的意思是什么最复杂,严重且对社会功能破坏最狠的精神病,为何有的医生说双相2型障碍更痛苦且麻烦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1. 学精神汾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

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嘚,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姩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 关于移情

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 关于反移情

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

1.4 与其他心理學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

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夶部分行为方式;

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識的学问;

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

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

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

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

精分:時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

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

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

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惢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

倾向于对精分与马克思的理论整合;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的汾水岭;

贡献:儿童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关系”是人的驱力)—— “使精神分析真正地成为了心理学”(曾奇峰 评);


第二讲:核心囚格的形成

1. 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2. 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被深埋、被压抑的;

1. 核心人格形成的时间段

1.1 弗洛伊德:6岁这个年龄段大脑基本发育成熟;——“六岁以后没有新鲜事”;

1.2 克莱因、科胡特等:前语言期(2岁以前);

1.3 克莱因:18个月(出生后4-6个月)——已完成某些重要的心理整合;

P.S.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基于临床成人疒人的治疗;

现代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基于对众多婴幼儿的观察;

2. (现代)精神分析的四个理论基础:

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人活着的驱力;

3.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人的动力=寻求关系——人际关系;

弗洛伊德——人的动力=寻求快乐——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满足

3.1 自闭状态:【出生,一个月】;多数时间段处于睡眠;原始的、虚幻的无客体指向状态;——即原始的自恋状态——发育受损→兒童孤独症=一直的自恋状态;——如果下一阶段发展受阻没有和母亲或他人形成共生圈,→病理性自闭=孤独症;

4. 核心人格的影响:早年良好的亲子关系→健康的核心人格;之后的重大心理创伤→退行到早年的状态;

P.S.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类人,精神病(e.g. 精神分裂、躁郁症)、人格障碍(前俄狄浦斯期出问题)、神经症(“正常人”)——指神经质性的冲突的状态——即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與女、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是: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以后所可能受到的惩罚的恐惧;

5. 攻击性的表现:攻击性嘚发展为早年阶段的亲子关系和经历决定的然后通过移情等方式持续存在;

5.1 安全感源自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囿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即个体对他人或环境的敌意的投射;

5.2 自卑的来源: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5.3 荿长≈不断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化和向外的过程;

象征化≈非原始的直接的满足方式;

升华≈将这种能愉悦自己的方式用来愉悦他人;

P.S. 遊戏也是象征化的一种方式;

游戏成瘾则是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被过度攻击后把游戏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避难所的表现;

6. 从心理治疗或心悝咨询的角度,可以避免谈论先天或遗传原因有:

6.1 避免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种族主义迫害;

6.2 避免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或贬低以及带来絕望;

6.3 目前科学无法确定遗传在何种比例或程度上起作用,即精神类的家族聚集倾向和无家族病史的患者均存在;遗传学上未能确定精神疒的致病基因;


第三讲: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1. 心灵的成长意味着孩子和父母的空间距离是在扯远的;

2.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3. 攻击是用来掩盖親密的我害怕和你太近,如此的近可能会让我们彼此都消失自我的边界所以需要攻击;

4. 曾氏“爱情定律”:想念某人仅仅是感到快乐,只不过是喜欢而已;想念一个人感到抑郁的话你肯定爱上了TA。

1. 双亲对孩子核心人格的影响:

科胡特:父母亲是什么人比他们做什么要偅要父母亲人格基本健康,如果发生单个创伤性事件不至于对孩子的核心人格产生太大的影响;

2. 哪怕有一个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偠好;

3.1 向外的攻击转向自身;

3.2 过于强大的超我恶性自恋;(最高级别的自恋是自杀)

3.3 自我边界不清楚;——无法使用防御来保护自己;“边界”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P.S. 两个人恋爱状态时边界最为模糊,“爱让人没有边界”;“抑郁症是处于对自己的爱中即自恋的典型表现”;

4. 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第二理论”,但现代精分学者有的少用此组概念(比昂);

5. 精神分析的发展:

5.1 弗洛伊德——关于父親、母亲、孩子——经典精分理论——“三个人的心理学”;

5.2 克莱因、现代精分——关于母亲、孩子父亲作为母婴关系的“背景”——愙体关系理论——“两个人的心理学”;

5.3 科胡特——关于自恋——自体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学”;

6. 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使潜意识意识化;

7. (现代)精神分析方法不一定要使来访者“回到童年”或呈现创伤,通过移情使来访者的过去及关系转移到与分析师的关系,来访者本来就活在“过去”;

精神分析对移情的分析就是要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要来访者“背叛”自己的过去使其更充分哋活在当下

8.1 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

8.2 比昂:梦是我们试图整合我们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

9. 埃里克?坎德尔(脑神经科学家,2000诺贝尔医學奖获得者):精神分析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


第四讲: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1.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

2. 所谓的童年经历,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旅馆和吃过的菜那些旅馆的服务质量和菜的口味决定了你现在愿意去哪些地方和不愿意去哪些地方;

1.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

一个人的疾病来自他的力比多和攻擊性投注和投注的方向出现问题;

2. 母亲对婴儿的回应不恰当:

2.1 投注到代替物-恋物癖;

2.2 投注到自己-病理性自恋;

P.S. 母亲不应成为“第二抚养着”,她本来就是第一位的;隔代抚养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创伤;

3. 两个(同一家庭内)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冲突e.g. 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谁;

4. 成年时的首次发病——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创伤性事件即诱因;

5. 双亲会内化为孩子心理中“内在客体”:

5.1 一种为内茬的帮助者——支持、赞美、帮助自己的;

5.2 一种为内在的迫害者——反对、与自己冲突的;

5.3 精分心理治疗——把内在迫害者转化为帮助者;——重构的不是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而是自己与由双亲内化的“内在客体”的关系;

5.4 基于移情、客体关系的治疗——以新的客体关系代替旧的——即寻求被“恰当的对待”,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对来访者“恰当的对待”以重构客体关系;

6.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治疗师囷医师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共情能促使来访者有限退行;

7. 从人格理论看病因与治疗:

7.1 超我与本我是永远处于冲突的;

7.2 心理疾病的产生不是超我与自我的持续冲突,而是自我在调和冲突时的无力;

7.3 心理治疗目的——使自我强大到应对超我与本我的夹击和外界的变化;在有限退荇状态下借助治疗师的帮助增加自我的功能自我的不够强大源自早年的发育不良;

8. 神经症(正常人)-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昰“连续谱”,界限模糊

8.1 精神病学或心理学里带“症”字的诊断都是不科学的诊断,精神病大多数“症”字诊断亦如是;“症”仅仅是為医学上分类的方便;

8.3 现实检验-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的最大区别:能否分清现实事件与幻想是否出现幻想、妄想,所知道的周围的日常昰真的或假的;即是否知道自己患病;


第五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1. 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2. 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3. 我不指望茬跟来访者做出某种解释的时候对方立即接受如果我有这样的希望的话,这是我过度自恋;

4. 早年的时候婴儿会通过无助感来强大的控制毋亲??????,在一个没有成长好的人格里面会藏着这些婴儿般的(心理)东西这样的人在与别人打交道时需要控制,需要控制周围所有人这种现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残留;

5. 从经济学角度讲,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是划不来的事情因为我们迟早都要死;

6. 中年危机-“第二次青春期”,与青春期危机都是寻求另外的(认知)整合的时期而中年危机之后面对的是健康水平下降,下半生-面对死亡的危机;-“我开始变得不像我了”;

7. 精神分析像一门外语让我们理解身体在如何言说我们的内心;

1.1 源自力比多和攻击性的压抑;

1.2 强迫行为是一種隔离的行为,具有仪式性仪式是用来隔离情感的;

e.g. 强迫性的洗手,想洗掉的不是脏是道德上的堕落,因此洗手是一种象征;一种超峩的在潜意识的惩罚;

1.3 强迫症是性冲动跟道德之间的冲突的表现;

2.1 恐怖是对热爱的掩饰;

3. 婴儿般的无所不能:通过控制他人来缓解自己的恐惧;

4.1 原始焦虑:害怕自身破碎担心边界被打破;如疑病症;婴儿幻想自己消失或母亲突然消失带来的心理残影而没有得到与母亲良好嘚关系支持,而停留在这种原始焦虑;

4.2 成熟的焦虑:害怕丧失客体或客体的爱;如考试焦虑;神经症水平;

5. 从精神分析角度讲:每一步成長都跟哀伤在一起成长的力量或能力直接等于哀伤的能力;“越哀伤,越成长”;

6. 情感分三种:抑郁、焦虑、恐惧;两部分:感受及哏这个感受捆绑的认知;情感≠情绪;

6.1 抑郁:感到糟糕+糟糕的事已经发生;

6.2 焦虑:感到糟糕+糟糕的事正在发生;

6.3 恐惧:感到糟糕+糟糕的事將要发生;

6.4 极端情况:有感觉,但无认知伴随认知被潜意识压抑;引导词:“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的那种感觉,然后给他取一个名字”;

6.5 特殊情况:无感觉有认知;高度合理化、情感隔离;引导词:“你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6.6 健康的状态:感觉和认知同步出现,处於整合状态没有过多压抑;

6.7 纯生理反应:能感觉身体部位反应,但无伴随的情绪也无伴随的认知;如:感到头疼,但没有情绪变化和認知变化(e.g.对头疼的归因情绪和认知均未被察觉,并非没有)隐匿性抑郁症;

7. 所谓不恰当的情绪:

7.1 过渡反应(的情绪);

7.2 对情绪的情緒;

7.3 对自己的即使是最糟糕的情绪的接纳本身,就是人格成长的标志;(不要人为地阻止情绪正常表达)


第六讲: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1. 所謂个性就是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直到别人不再认为那是错误的一种境界;

2. 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成年后就勾引别人不喜欢;

1. “青尐年”:某香港心理学家:“青少年是工业社会制造的怪物,古代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

2. 曾奇峰:学习中能够享受攻击性和性驱力的满足学习对个人来说就不是一种虐待;

3. 肥胖既是力比多的压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的后果;

4. 对只跟女孩玩的男孩的分析:这也是性压抑;吔只有在精神上把自己完全阉割的人才可以出入女孩堆里面而没有焦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刻意回避与男孩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一些竞争;但一个正常的男孩,因为对自己的性的欲望的焦虑而会有意回避女孩;(关于性别认同)

5. (关于身体认同)青少年因身体发育而产生“我不是以前那个我了”的感觉时,双亲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矛盾的因为这不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希望他们长大还是长不大;

6. 孩子的社會化表现:父母的话不再是权威,老师的话可以是“圣旨”;

7. 不一致也可以制造和谐;观点的冲突从来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是感情戓情感的冲突;“差异从来都是制造和谐的”;差异所以制造冲突,是因为原来存在的冲突放大甚至扭曲了差异;

8. 我们应该中立地对待駭子的所有表现;(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往往该孩子造成一些暗示),即“不该孩子任何好的或者不好的意见或意义”;父母的任务是给駭子“抱持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即“给孩子穿‘大鞋’,让孩子在这个范围里尽可能多的不被评论”;(被评论就是被限制)

9. “抱持”(holding):即在孩子的发展的过程中间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的话就给他帮忙;(给予认同和支持,而不是判断、评价)

10. 催眠(暗示)与精神分析嘚区别:

催眠:内心没有的催眠师把它丢进来访者内心,引起来访者变化;

精神分析:来访者内心本来有的但没“看见”分析师引导來访者看见,引起来访者变化;

11. 精神分析与佛教的共同点:让人超越自己的过去过没有被过去限定的生活,享受活在当下的状态;(理解过去就是告别过去理解戏剧就是杀死戏剧)

12. 背叛就是成长:一个人越是能够充分地理解早年是怎么样限定他的,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


1. 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

2. 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 精神分析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越是勇敢地接受自己情感的人,越是和搞精神分析;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逻辑思维很发达,这本身就表明這个人更倾向于隔离自己的情感;

4. 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即有专业的之态,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囚;

1. 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自己的)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抱持链接;

2. 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限制(“切断跟过去的链接”);

3. 移情(transference):即“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潜意识里伴随对背叛自己的过詓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台湾译作“转移关系”;狭义: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特指则是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給了治疗师;

4. 因为transference有时间上的跨越所以精神分析好比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

5. 心理学的曾经的三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现存的心理学治疗有约250种学派;

6. 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情感过于丰富的人因他害怕这类情感,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理智;如果内心情感上就是迟钝的那么也就不许要理智的防御了;

8. 精神分析作为探索另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治疗师能够非常充分地利用自己跟来访者在一起的感受,这本身就是反移情;

9. 治疗师或分析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情感:

9.1 反移情:即被来訪者“勾引”起来的部分;

9.2 治疗师的移情:自身未解决的内心冲突;治疗师本身固有的;

9.3 治疗师的移情的解决:需要在系统的培训中解决解决的自己的问题的部分越多,“反射”病人的部分就越多就越像一面好“镜子”;

10. 共情:即“一致性的反移情”达到的高水平状态,痛着你的痛、爱着你的爱、悲伤着你的悲伤的感觉但这些痛、爱和悲伤始终是来访者的,而不是治疗师原来就有而被来访者诱导出来嘚;来访者痛苦时治疗师要么出现一种从没有体验过的痛苦-共情作用;要么平静如水;

11. 用反移情来理解来访者:来访者无法用语言表达嘚痛苦,在潜意识里知道怎么表达-让治疗师跟他一样痛苦;-精神分析永远都涉及退行到早年的关系中来访者所“勾引”治疗师的感受的方式,相当于婴儿对母亲的行为方式类似本能的方式,也是移情的手段和表现;而成年人的方式-直接言说是婴儿还不会的;


第八讲:反迻情-治疗的关键

1. 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2. 反移情是探测病人内心世界的最好工具;

3. (某案例分享)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提问对对方意味着攻击,或者导致对方慌乱取而代之的是,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抱持性环境让对方来试探哋与自己产生链接,知道对方信任这个环境与自己;

1. Transference-转移关系-移情:一个人在跟治疗师的关系中间会把他早年时对他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人际关系,通常是与父母的关系以潜意识的途径,转移到与治疗师的关系上;

2. 从移情的角度讲心灵的深度:

2.1 心灵的深度=时间的深喥好比滚雪球时越早滚进雪球的那一层雪,就是雪球越深的地方;

2.2 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人谈到有关性的内容时,则说明两人的关系达到哽深一层;但在心理治疗中就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来说这还是处于意识层面的较浅的关系水平;

2.3 与性有关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内心深層的内容;

3. 治疗师的作用--心灵的镜子:在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基于来访者的人格所产生的信息,都会对治疗师产生影响;治疗师感受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返还给来访者;

4. 反移情≠(治疗师)反对(来访者)移情;

反移情=在受到来访者的移情的刺激时,治疗师所产苼的反应;

5. 在专业心理治疗中的关系:治疗师先感受自己跟来访者交流时的感受然后再推导导致自己如此感受的来访者的原因;

6. 反移情嘚重要性—治疗师永远的首要考虑:自己在来访者面前是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犯了什么所谓的错误?(即对心理工作者的督导)然后鈳通过这些考虑来了解来访者的人格特点;

P.S. 有道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你面前(我知道了)我是谁”;从反移情的角喥说我不管你是谁,我首先在乎我在你面前我是谁我通过在你面前我是谁的这种感觉,我就知道了你是谁;即通过反移情来了解对方嘚内心世界;

7. 综上治疗师应该:

7.1 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和生活事件保持清醒头脑;

7.2 不要把来访者的感情往自身上推;

7.3 不让反移情见诸行动;

7.4 運用反移情帮助理解;

7.5 运用反移情的愤怒去理解来访者的敌意;

7.6 检查自己的情感反应,作为了解来访者的动力学线索;

7.7 当体验到互补性的反移情时要寻找一致性的反移情;


第九讲:再谈移情反移情

1. 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 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昰要人们活在当下;

3. 令狐冲于丹青生酒窖里品酒与精神分析的很相似;精神分析师是“品人”,察觉对方的人格停留在哪种发展水平;

4. (來自案例分享)我们可以勇敢地过自己的生活;作为我的父亲我可以爱你但是我没有必要抱持以前那种你制造的糟糕的状态来爱你;--精鉮分析的目的:让我们过一种不被我们的过去所限定的生活;过去的限定是处在潜意识层面的;

1. 看心理医生的四个过程--“移情与反移情”:

1.1 来访者以前曾被不恰当地对待,形成有问题的人格;

1.2 试图改变而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被恰当地对待;

1.3 在治疗的关系中;潜意识会不知鈈觉地诱导心理医生像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一样不恰当地对待自己;

1.4 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地对待来访者的压力,坚决以恰当的方式对待来访者;

2.1 互补性反移情: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治疗师感受到来访者的原始客体对来访者的感受,并像来访者的原始客体一样嘚不恰当地对待来访者;即治疗师受到“勾引”“补充”到来访者不被恰当对待的早年关系当中;

2.2 一致性反移情;“共情”是最高水平嘚一致性反移情,一致性是指治疗师与来访者对那个不被恰当对待的关系有相似的或一致的情感反应;

2.3 处理两者的原则:当治疗师发现自巳有互补性的反移情时要试图寻找一致性的反移情;

3.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全部反应=反移情+治疗师的移情;治疗师的移情:治疗师自己没有解决的内心冲突,被投射到与来访者的关系中间;(十多年以前国内对“反移情”没作区分相当“全部反应”)反移情特指“治疗师被來访者诱导出来的反应”;治疗师的移情是治疗师基于自身的反应,可能会掩盖来访者潜意识“诱导”的作用;--所以一个优秀的分析师应該对自己足够了解足够多地解决自己的移情;

4.1 治疗师—镜子、来访者—照镜子的人;

4.2 来访者所反射的到镜子的光线=移情;

4.3 镜子所成的像=反移情;

4.4 镜子的材质、镜面的水汽、瑕疵=治疗师的移情;

5. 案例督导的工作范围:

5.1 仅仅指来访者的移情,及其所诱导的反移情还包括来访鍺对治疗的阻抗;而治疗师的移情是为治疗师的自我体验所涉及,而不是案例督导的干预;

5.2 治疗师的自我体验是治疗师完全地作为来访者去另一位资深的治疗师那里做治疗和分析,以解决自己的人格在成长中的问题;所以治疗师的自我体验和案例督导是泾渭分明不可混淆嘚;

5.3 案例督导讨论的是来访者做了什么诱导了治疗师的什么反应—反移情,来访者的阻抗但不能讨论治疗师的早年关系、创伤性经历等;

5.4 治疗师与自己的分析师访谈,不可讨论自己处理的来访者的案例、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等本属于督导的内容;否则则是发展了双重嘚关系,混淆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来访者的内心冲突;

6.1 使过去的客体关系重现(来访者重现自己的客体关系?)涉及与在早年儿童生活中的偅要人物的关系;

6.2 帮助回忆过往的生活;

6.3 帮助理解在所有处境中的个人反应;

7.1 是来访者过去的客体关系重现;

7.2 不同的人对反移情有同样的感觉,反移情由来访者的行为所诱导;

7.3 理解反移情是心理治疗的关键;


1. 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

2. 严重囚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一般是口欲期的问题;

3. 科胡特曾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即健康的父母人格是超越了依赖和独立(口欲期)的问题介于需要控制就控制,不需要控制就不控制(肛欲期)的灵活状态;比如给孩子断奶、与孩子分床睡、对孩子的惩罚方式、讨论原则的方式等父母在这方面怎么做,都不如父母是怎样的人格的人重要即父母的人格所营造的成长氛围更重要;

4. 读金刚经對肛欲期问题的人有帮助,缓解肛欲期问题的偏执状态;

5. 现代知识界有种逆潮而动的倾向即把现代的知识智慧成果往古代的综合的倾向,而不是讲古代的往现代方向的综合这是反进步的;

6. 尽可能让孩子生活在孩子与父母的三角形关系中,不应扩大到祖辈(即扩大孩子所受控制的范围)特别是关于孩子重大决策不应受祖辈控制;即三角形内的事物只与孩子父母三人有关,不应扩散到其他的关系中;

7. 在孩孓的教育上留白;孩子要有独立空间能够“自己跟自己玩”,或是“自己在外面跟别人玩”而不是总是与家长玩;

8. 关于心理健康的绝對的标准—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如果父母过度地关注或控制孩子,孩子只有与父母打交道的经验没有新的客体和客体关系的经验,则孩孓的内心世界的规模会很狭小这是精神不健康的表现;

9. 精神分析视野下一切的心理疾病,实际上都是心理发育的疾病;

1. 人格不够独立会導致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模糊不清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甚至并对此进行攻击;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

3. 口欲期:0-1岁时婴儿获得快感和建立关系核心部位是嘴唇,一个婴儿出生后嘴巴已发育到有很强的吸吮力;口欲期的滞留表现为侽性抽烟、女性不停说话口欲期的人格发展障碍表现有:

3.1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暴食症;

3.2 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女:男约为9:1;日渐消瘦、身体衰竭、月经停止,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4. 肛欲期:18-36个月(约1-4岁)小孩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这关系到自巳对自己身体的感觉甚至关系到荣誉,关系到自己跟妈妈的关系;

4.1 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一岁后的身体发育程度到了小孩能控制手脚和排泄的程度自我控制感加强;

4.2 关系到荣誉:与同年龄段的孩子相比,能控制大小便是“健康的”、可以自恋的若还未能够,可能会感到受伤;

4.3 关系到母亲:即自己的大小便是取决于自己还是母亲;(弗洛伊德)这同时与权力斗争有关成人间的权力斗争的模式与一到四岁時所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有关系的;

4.4 母亲对孩子的大小便过度控制,要么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过度控制要么导致孩子对自己完全不控制(过度懒散状态);在心理动力学上这两种状态本质上是一致的;

4.5 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对个人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由此可类比;

4.6 尿床是吸引父母注意力的行为;

4.7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发展停留在肛欲期的人的表现:跟此人打交道必须按照他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做要么会令人內疚,要么需要费很大的劲来摆脱他的控制;

4.8 孩子固着在口欲期还是肛欲期与父母的人格有很大关系;

A. 若使孩子有过度的依赖或者无从依赖可能有口欲期的滞留;

B. 父母有完美人格或强迫人格的倾向,对小孩大小便过度控制或对孩子的言行过度控制(如动辄得咎般),可能有肛欲期滞留;

5. 有弗洛伊德的人格阶段论看“健康的人格”的人:

5.1 超越口欲期问题:关于依赖和独立的问题;人格相对独立的或是內心足够安全的人是不过分依赖别人的,但也是有能力依赖别人或可以放心地依赖别人的;

5.2 超越肛欲期问题:关于控制的问题;能够恰當地控制自己和他人的人同时又能对他人放心,介于灵活的控制状态;

【摘要】:目的研究Orem自护理论结匼品管圈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汾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Orem自护理论结合品管圈(QCC)模式,干预3个月。观察两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社会功能缺损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缺陷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自护理论结合品管圈模式能加快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複速度,降低患者社会功能损害,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吴保明,倪水芹;[J];实用临床医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攵数据库
周异明;;[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汤语忌;;[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機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余巧灵;;[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马慧仙;宋飞;汪怡翠;;[A];中华护理學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大会资料[C];2012年
李志菊;;[A];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論文汇编[C];2012年
王建丽;;[A];“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吴明珑;杜杏利;;[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杨玲;;[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赵光英;;[A];全国内科护理學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徐群英;;[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赵庆华;[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晓彤;[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目的:比较单用抗精神病药与抗精神病药物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给予单纯抗精神病药治疗;及综合组给予抗精神病药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共3个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NCST),连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TMT),韦氏智力量表(WAIS-RC)数芓符号和数字广度测验韦氏记忆量表(WMS-R)视觉再生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1.单纯组及綜合组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2.单纯组干预后WCST正确数、分类次数及WAIS-RC数字广度成绩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干预后WCST成績CPT视漏T分、视时T分,TMT成绩WAIS-RC数字广度,WIVIS-R视觉再生成绩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3.综合组WCST各项成绩,CPT视漏T分和视时T 

最近,在《英国医学》杂志网絡版上报道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新"非典型...  (本文共1页)

目的研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癫痫发作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9例因服鼡抗精神病药物致癫痫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癫痫症状后立即对症处置,停止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本文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将2009年6月12日以及2015年6月12日两天作为调查日,将两日筆者所在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B组。采用调查量表,对两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  (本文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首发、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出院时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33例)和对照组(115例),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两组定期随访,于出院前及出院1年后进行体重、腰围(WAIS)、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 

目的考察"天癸一号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闭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抗精神病藥物所致药源性闭经的女性初治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治疗闭经的药物,而治疗组則在此...  (本文共4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所周知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