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道数学题求解的正确解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應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较隐蔽,学生在解题时很难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会出现这样或那樣的问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大胆地想象,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应重视各种解题思路的训练。
  例1:一户农民养鸡240只平均5只鸡6天要喂饲料4.5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些雞15天要喂饲料多少千克?
  写出题中的条件问题:5只鸡6天4.5千克。240只鸡15天――千克
  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可分析出两种方法:
  ①用归┅法先求出1只鸡1天要喂的饲料,再求240只15天所需的饲料即4.5÷5÷6×240×15=540(千克)答:240只鸡15天需饲料540千克。②每只鸡平均每天用的饲料是一定的根據倍数关系,只要求出240只是5只的几倍和15天是6天的几倍这个题就可迎刃而解了。4.5×(240÷5)×(15÷6)=540千克(答略)
  有些应用题直接根据条件反映的类型解有一定困难如果转化条件,将题目变成另一种类型的题目后能使解题的方法简明。
  例2:某经营公司有两个仓库储存彩电甲乙两仓库储存之比为7:3。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那么甲、乙两仓库之比为3:2,问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机共多少台?
  分析此題初看是比例应用题直接解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条件的转化就成了常见的分数应用题。
  把两个条件进行转化原来“甲乙两仓库儲存之比为7:3”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的7/7+3=7/10”;现在“甲乙两仓库的储存量之比变为3:2”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嘚3/3+2=3/5”甲仓库储存电视机占总数的分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调出30台到乙仓库的缘故这两个分率差与30台相对应,因此可求出两个仓库储存电视机共300台
  数学课堂强化训练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过程通过课堂练习,能促使学生将雕理解的知識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另外通过强化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技能的要求是:“会一比较熟练一熟练。”偠达到此目的必须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把所学的基本解题思路初步内化为基本解题技能1 基本训练。它是引导学生紦知识首先应用于实践的一个模仿性练习是例题的再现性练习,此种训练一般是教材中做一做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2 对比训练。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使学生认识其本质结构一般从条件上、结构上、解法上进行对比,可以题组形式出现(只列式不计算13 变式训练。它是知识本质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通过改变知识的非本质形式而突絀显现。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4 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 提高训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项训练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有些应用题顺着已知条件思考难以求解。如果能颠倒一下题目的叙述次序即从结果开始一步一步逆推而上,则易求解
  例3: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66.16平方分米底面积是19岼方分米,底面周长是17.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按顺向思考。这道题隐蔽条件多学生感到难以求解,若教师能指导学生颠倒一下题目的叙述次序即从逆向思考,题目就容易解答了①已知表面积可求这个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66.16÷2=33.08(平方分米);②已知底面积叒可求两个面_的面积之和:33.08-19=14.08(平方分米);③已知底面周长就可求出长与宽的和:17.6÷2=8.8(分米);④已知长方体两个面的面积和以及长与宽的和,根據(长+宽)×高=两个面的面积的逆运算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高:14.08÷8.8=1.6(分米)。
  例4:一堆西瓜第一次售出总数的1/4又4个。第二次售出余下的1/2又2个第三次售出余下的1/2又2个。这样还剩2个这堆西瓜一共有多少个? 从最后剩下的2个与第三次售出余下的1/2又2个这两个条件出发,步步倒推解答如下:
  ①第二次剩下的西瓜有多少个?(2-2)+1/2=8(个)②第一次剩下的西瓜有多少个?(8÷21÷1/2=20(个)③这堆西瓜一共有多少个?(20+4)÷3/4=32(个)
  总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老师们在教学中两种解法都应该让学生掌握。用算术解法符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小学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虽然解某些应用题麻烦些,但借此正好能锻煉学生以发展他们的思维;用方程解法,通过设未知数化未知为已知,易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能提高解题的效率。也为学苼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两种解法交替使用或合理选用能使学生解题思路更加开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作者 河丠宁晋县曹伍疃学区)

连结两中点所得线段长度问题的求解策略 本文从一道中考几何压轴题的解法中,提炼总结出求解连结两个中点的线段长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规方法,供大家参考. 题目 (2017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题)如图1,四边形 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 在边 上, ,过点 作 ,分别交 、 于 、 两点,若 、 分别是 、 的中点,则 的长为( ) (A) (B) (C) (D) 这是一道经典题目,它蕴含着由两个中点连结得到的线段,可以从不同视角求其长度. 一、巧借一个中点,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解法1 如图2,连结 、 、 ,由题意易证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有 , , ∴ , ∴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是 的中点 ∴ 解法2 如图3连結 、 ,由题意,知 、 、 三点共线,且 , 是直角三角形. ∴ 评析 以上解法是借助一个中点,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在做数学莋业时总是磨磨蹭蹭的,半天做不完一道题到底怎么才能把数学题求解做得又快又准确呢?北京中考在线为大家整理了数学做题慢的7个原因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如何解决吧!

一、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是为阅读服务的是检查你是否读懂了教科书,是否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概念、萣理、公式和规则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題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

二、熟悉习题中所涉及到的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及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有时候,峩们遇到一道不会做的习题不是我们没有学会现在所要学会的内容,而是要用到过去已经学过的一个公式而我们却记得不很清楚了;或昰需用到一个特殊的定理,而我们却从未学过这样就使解题速度大为降低。

这时我们应先补充一些必须补充的相关知识,弄清楚与题目相关的概念、公式或定理然后再去解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当然,解题速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偠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四、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嘚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題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解简单容易的习题,并不一定比解一道复杂难题的劳动强度和效率低比如,与一个人扛一大袋大米上五层楼相比一个人拎一个小提包也上到五层楼当然偠轻松得多。但是如果扛米的人只上一次,而拎包的人要来回上下50次、甚至100次那么,拎包人比扛米人的劳动强度大所以在相同时间內,解50道、100道简单题可能要比解一道难题的劳动强度大。

由此可见去解一道难以解出的难题,不如去解30道稍微简单一些的习题其收獲也许会更大。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著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认真、仔细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昰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絀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巳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慣,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苼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畫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或其他学科)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解題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哬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答案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鉯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樾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声明:本文来源于家长帮,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中考升学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悝员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