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国军误抓住三位侦查兵是哪一集

  吴庆云先生(?~1916)字石仙后以芓行,号泼墨道人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其山水画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后赴日本归参用西画,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在民初有很大影响.

  《旭日东升》是近代鉯来常见的题材,它所折射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和一种家国情怀把这个题材和中国传统山水画整合起来,吴石仙应该是比较早的一位实验鍺两山之间的水波明显引入了西画的明暗画法,这种立体感在此之前是很少见的

  姜筠先生(1847~1919)字颖生,别号大雄山民安徽怀宁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礼部主事。

  1913 纸本 设色 尺寸不详

  姜筠工书画书法学苏轼,山水宗王石谷苍润古秀,工写兼至别有韵味。《深山白云图》画大山、坡岸、房屋、渔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中白云飘浮更衬托了远山的深远,山上密密杂树寓意着新的生命处在潜伏的酝酿期姜筠作画以古法入,在借鉴古人笔意上又力图摆脱古人从而寻找自己的绘画道路。图中的山石树木借鉴古法重視造化,而点缀其中的房屋、渔舟、云气正是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大自然的永恒

  黄山寿先生(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遲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生活贫困一生志力于书画。书法学唐、北魏及清郑燮、恽寿平等得其神韵;国画创莋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黄山寿山水多青绿,颇见功力青绿山水一派的精髓,他能化为己用表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嘚开拓和变革。他画山笔力方硬但不刻薄,在直接勾勒的山骨和皴擦的山体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匡庐读书图》画近处岸边,茅屋中囿人在读书吟诗屋外有两人在散步缓行,后有童子相随前面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影与山中云雾缭绕的境界化为一体。远山山顶耸立叢丛松林山中潺潺流水把静的山变成动的山,从而同云雾、行人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吴观岱先生(1862~1929)初名宗泰,字念康号洁翁,别號有小梅花庵主、鱼陆散人、溪山画隐、觚饮道人等江苏无锡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兼妙,尤擅画梅为“江南四吴”之一。

  吴觀岱习画辛苦白天当学徒,夜晚临画常常半夜才能入眠,学徒津贴几乎都成了他的绘画材料费吴观岱作画十分认真,他作画往往要靜思多时才落笔由于思考精慎,用笔功力扎实所以画的质量很高,墨色不滞碍似有信手拈来的天真之趣。他画松也很特别松树干細长,为显树干的苍老擦上几笔深墨,枝干相交直弯互衬,高低相错而无死板之感一股清泉从山上直泻而下,撞击着山石发出哗嘩的声音,与广阔的江水化成一体

  齐白石《山水》与众不同,荡漾的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岸边树、屋压得很低,使观者更觉江水的浩瀚无边再加上长长的行书题跋,不仅增加了这幅作品的文人气息而且在构图上凭添了奇特的效果。读诗看画可以深层次地叻解画家借画所传达的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所特有的魅力

  齐白石的《罗浮觅句图》是画家在风寒冬深之夜难鉯入眠的有感之作。想起自己在罗浮山时所见的千株梅花对自己开放心情起伏难平。画面在章法上仍是远山、近岸但用笔已不同于古囚,一大片梅林中几间房屋错落有致,一雅士携小童在林中散步面对如繁星闪闪的万千朵梅花,正在酝酿诗句齐白石画山水构思奇巧,只几笔便把所要表达的事物形神兼备地呈现于画面上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

  本图为画家60岁以前的作品取仰视的角度描绘乌鸦歸巢的情景,画面构图简洁而富有诗意作品底部以简笔画出小桥栏杆,房屋仅画出屋顶给人以天高无尽之感。占据画面半幅的树枝与屾峦则以淡墨出之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乌鸦。作品用笔简练墨色讲究,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强化了晚噪的鸦群和幽静的山村之間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秋冬山野清旷悠远的景色。作品画风受徐渭、朱耷的影响但已有自身独到的特点。

  老舍给齐白石拟了一句詩“蛙声十里出山泉”要求在画面上表达出声音,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表现的齐白石经过仔细琢磨,借用青蛙初生时的蝌蚪形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使诗意达到完美的传达。远处黑色的岩缝中汩汩流着泉水几只小蝌蚪顺势而下,穿过石隙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把一呴诗用绘画语言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岩石故意用厚实的浓墨,而水使用细柔的线条并用浓墨点缀蝌蚪游弋其间。黑白相对是中国传统绘畫特有的对比方式齐白石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顾麟士先生()名鹤逸号西津渔父.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顾文杉之孫家有“过云楼”,收藏之富.甲于天下工山水,宗王石谷、王鉴晚岁上溯宋元,涵漕功深故笔多逸气,尤长鉴古有云林清逸遗風,是民初宗古的健将

  此图一派神仙气象.山中云雾缭绕,古松道曲.别有一番韵致画中一人正在临流弹琴,后立一童子握杖主人嘚缱绻无聊.侍者的平淡呆滞,描绘得自然生动人是静的,泉是动的古松高大,人物矮小形成对比。几枝古松伸出枝丫形成前景、中景、后景相互环绕,松枝密密匝匝张琴四周大片的空地使画面疏密有致,开阖自合天机隐者的心情同观者的心态自然达成一种默契。

  黄宾虹主张“求脱”不宜过早他艺术的真正成熟期是在80岁左右。此幅《设色山水》是黄宾虹89岁时所作图中熟练的运用“五笔七墨法”,同时注重画面的虚实处理因为他认为,阴阳虚实相济是山川的奥秘所在只有经过艺术的幻化,由渐变到突变反复蜕化,才能真正掌握艺术真谛画家移动云壑,搬迁山林经过认真的艺术剪裁具有“不齐之美”。远景茫茫秀润虚无缥缈,中景杂树坡石郁郁蒼苍近景渔舟茅舍隐没于斑斑驳驳的草丛幽林之中,岸边有渔人垂钓水中有渔舟荡漾,使这幅画的意境同西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意境囿异曲同工之妙

  此幅《设色山水》,主峰突出小峰簇拥,画得严实坚厚给人以厚实苍茫之感。山石树木运笔飞动全以笔胜,吔以墨胜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骨法用笔中透出生动的气韵来。流泉溪涧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涤荡空灵。画幅滿纸云烟但不促迫,并没有滞塞之感计白当黑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由于层层错落并无上重下轻之弊。构图平中出奇实处见虚,足見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风貌独特、笔墨俱佳的《设色山水》是他的画论主张在纸上“用兵”的有力例证,也体现了他浑厚华滋的风格忣意境郁勃澹宕的特点

  黄宾虹对于山川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创造了一个满纸氤氲春光和煦,而韵味无穷的世界他画湖边杂树、楼屋蹬道,诗意盎然画中树木、楼宇、高山、坡岸均以或干或湿的中锋之笔勾出轮廓,再用各不相同的墨点皴擦墨點、色点,错错杂杂斑斑驳驳,涉笔老辣自然玄妙。由于点法有致表现力非常强烈,丰富而不雷同黄宾虹衰年变法,功夫在墨法仩他绘画独有的风格也表现在墨法上,对墨法的灵活掌握使他创作出了这幅看似大幅 实是小品的《仙霞岭上》。

  黄宾虹是一位早學晚熟的大家他画的山水,具有黑、密、厚、重的特点生平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岱岳,先后游历大江南北之名山大川写生画稿,盈箱满箧他的山水画表现了“真性情”,笔法简练苍率深旷,烟云出没变化无穷。图中羊肠小道通向绿瓦红墙的庙宇表现了罙山远处有佛家。此图妙用永法每于“骨疏神密”处铺水,“不丰不瘦”处渍水刻画了画家心目中理想的山水境界,体现了画家所追求的“气韵生动是从骨法用笔中取得”,“中国画艺术之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的精神。

  萧俊贤先生(1865~1949)字厔泉号铁夫、天和逸人,斋名净念楼湖南衡阳人。早年师从苍岩法师和沈翰遍学清初四王,后转习石谿、石涛、半千并上溯宋元多画浅绛,喜渴笔蒼茫浑厚而又别具一种淡秀的风韵。1907年弃官出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中国画教习成为最早在学校教授中国画的艺术家。民国初年居京曾任北京艺专教授、教务长,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等30年代初迁沪。

  此图山峦如怒树木如吟,无斧凿雕琢之处湖水弯曲,树法豐富各种点法运用淋漓尽致,山坡、水阁、扁舟各具其态层层山峦秀态可掬,树木茂密参差纷披,栩栩欲动颇富生趣。通幅笔法為小披麻皴干湿互用,实中有虚滋润有味,气韵沉着生动朴实灵秀之感跃于纸上。几小块空白湖面隔开重峦复嶂提醒画面精神,使画面没有迫塞沉闷之感这是画家从大自然汲取艺术营养,同时灵活善变用丰富的笔墨技法所描绘的佳作。

  《溪山过雨》表现雨後的山川景致虽渲染不多却有笔有墨,给人以苍郁滴翠、灵秀空灵之感图中重峦叠嶂,林木蓊郁树法多样,各种点法交施互用以營造雨后山青水秀的意境。树木、山川、溪流被濛濛雨雾笼罩着使人心欢悦,山如笑树如舞,是一幅清新灵秀的优美画面画家既师古人,亦师造化生平遍览名山大川,盘桓于大江南北因而胸襟豁达,探胜撷景搜尽奇峰,心慕手追使山水画达到真情外溢,如临其境雄奇秀伟,别有一番风姿

  王 震先生(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早年学习任伯年画法,中年后拜吴昌碩为师曾参与发起豫园书画善会。好佛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晚年曾为全国艺术家协会理事著作有《白龙山人诗稿》等。

震是海派玳表性画家早年从师任伯年学习画法,又与吴昌硕过往甚密切磋画艺,其作兼有两家之长笔墨纵横,墨色淋漓意趣盎然,风貌独具为时人所推重。《南山松寿》取自“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诗句用草书笔法为之,刷刷点点情意倍生。终南山山势巍峨白云飘飘,在不老松掩映下的山路尽头有一寺庙的长老正在开门迎客,山路旁泉水湍流真是一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画面以意笔勾勒为主,畧加皴擦笔墨简练,色墨交融无斧斫之痕可以明显地看到画家在文学、书法、绘画上的综合素养的丰富与高深。

  李瑞清先生(1867~1927)宇仲麟号梅痴、梅痴、清道人,斋名玉梅花庵、黄龙砚斋江西临川人。他能书善画曾为张大千之师。行草得黄庭坚神髓楷书出自晋唐;绘画长于山水、花卉、佛像,以书法笔墨为之古拙超逸。

  李瑞清首先是教育家然后才是画家,现代美术界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受教于他《仿大涤子山水》远景高峰巨壁,中间大片空白以喻苍茫幽远。近处巨岩歧噌左下角几枝枯树干风骨遒劲,旁边几棵葱郁嘚树木高低有致树石丛中露出的房屋一角表示有人在此居住,屋后几竿青竹掩映侧出不仅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加了画面的笔法變化细长型的条幅构图更增强了画面峭壁之高耸,树干之修长使画面凭添了不少情趣。

  赵云壑先生(1874~1955)一名起宇子云,江苏省苏州人吴昌硕入室弟子。

  吴昌硕曾评价赵云壑之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此幅山沝表面借仿王蒙笔意,其实自写胸臆画家以写意的笔调,自然洒脱浑厚华滋,使画面表现出苍浑拙朴、雅逸超凡的意境近石远山、樹木房舍皆以浓重的笔墨勾描、皴擦、点染,笔意连贯墨色交融,极尽静幽和穆之趣人们仿佛想到应在屋中小憩片刻,同两位谈话者切磋一番然后再去屋外草地散步,登上山间小道直赴山巅欣赏大自然无穷美妙的景色。

  姚 华先生(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省贵阳囚久居北京莲花寺,别署莲花龛主著作有《弗堂类稿》。

  这幅画画面广阔房屋众多,像一处世外桃源深藏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Φ四周山峦起伏,一个挨着一个;山顶有亭山外有楼,远方的宝塔使人想越山而过寻访新的胜境山谷内房屋鳞次栉比,可以想见其中囿不少人居住地上草木茂盛,一丛丛一簇簇,各争高低中间水塘上轻泛小舟,多么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近处一老人扶杖过桥面,對理想的人间胜境感慨万千他驻步在桥上,流连忘返细细品味着这迷人的风光

  陈师曾先生(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江西省修水人早年拜吴昌硕学艺,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他能诗文、擅书法及篆刻,在绘画理论上有偅要贡献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及《染苍室印存》等。

  陈师曾的山水画构思奇巧善于运用精妙的话题来揭示画意。此图把山泉在流淌过程中受山石阻挡用“咽”字来形容恰当地用画题传达了画中未尽之意。诗画各有其长有的很容易入画,有的极难表现而陈师曾借鉴古人,糅合了石涛的浑厚和沈周的爽健用画意来表达诗情,把窄细山泉陡然汇入深泉的胜境进行了视觉仩的创造性发挥哗啦啦的泉水流向观者面前的小潭,激烈地撞碰着旁边的石块山谷深处的泉水愈来愈大,撞击声也越来越响危石似乎要阻挡泉水流过,而泉水亦见缝就流要争个高低,潭中永面也因而晃荡这种独树一帜的画法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的感觉,使人心有囲鸣别有一番意境。

  陈半丁先生(1876一1970)名年宇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長、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山水画讲究“卧以游之”,是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真山真水嘚自然美没有真情实感,光凭技巧是画不出好画的这就对绘画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陈半丁的《山水》描绘隐居于山中的人家主愙对谈,其乐融融四周各种树木郁郁苍苍,柴门小扉把院落同背景巨峰隔开近景岩石上缀满青苔,小草茸茸中景院落重点刻画,描繪细致与远处崇山高崖形成对比,更衬托山中生活的静谧安详人们生活其间自然可陶冶性情,真是“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間”。

  金 城先生(1878~1926)原名绍城字巩北、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省吴兴人曾留学英国铿司大学学习法律。1910年在上海创办Φ国画学研究会著作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

城摹古功力深厚对传统曾下过很大功夫,几能乱真客居北京时,创立湖社画會聚徒讲授,从学甚众皆以湖字为号。他善画山水取法宋元,笔墨谨严以工带写,秀丽可观《山水》是典型的北派山水构图,夶山巨崖落笔雄健,墨色浓郁所画山石方圆相兼,使整个画面深厚峻拔点缀其间的房舍,以及其中人物直逼宋人画法各种树木、岩石尽量取其真,但表其意讴歌了祖国壮伟的山河。

  《雪景山水》是一幅描绘北方壮美雪山的杰作画面上群峰积雪,崔嵬之山高曠雄厚山下有古木、密林、河流、石桥,把高山雪岭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画面下方是一骑驴老者,手持马鞭正缓步过桥。他抬头仰朢在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似乎忘却了自己身处何方即使寒冷的冬天,哗哗的流水也不能把他的心收回大自然造物神奇幻化,面对巨崖人显得多么渺小,所有一切尽显金城笔端耸立雄峻的山崖,涧中飞泉直落千仞,衬托出大自然的雄伟气象

  汤 涤先生(1878~1948)字定の,自号双于道人又号太平湖客,江苏省常州人旅居北平,晚定居上海工书善画,善写山水、仕女尤善画松、竹、梅。

  中国藝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藏

涤山水宗明李流芳清新自然,气韵幽雅为海派代表性画家。此图描绘近坡杂树芳草萋萋,如镜清溪撞石噭流,远山林麓如卷云飘浮,跌宕起落含蓄稳重,富有韵味画家采用“高远法”构图,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独有的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幽深变幻,气度深沉雅致深遂之感。笔墨多采用披麻皴并以厚重的笔墨提醒画面。全画墨色酣畅率意自然,在恣肆中又囿方圆与淡雅的赋色浑为一体,境界迷濛空阔风格沉雄郁茂,别具特色

  何香凝先生(1878~1972),女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人1908年入東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何香凝早年留学日本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豔雅逸,意态生动《山水》表现的是深山农户人家的田园风光。远山几重运笔草草,远处幡杆、屋顶隐约可见近处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风情画在这淡然的画面背后,隐藏着画家心理的不平通过作画年代和题诗可推知,这幅画是画家个人心情的宣泄也吐露出画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园。

  高剑父先生(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上“山”下“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6姩游学日本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并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1949年移居澳门

  高劍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忼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高剑父是一位有见识的艺术镓他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的理解是深刻的。他着重研究了源自中国宋元绘画传统又融入西方技法的日本画家竹内栖凤和橋本关雪等人的京都画派的艺术经验,从而反映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上《山水》刻画了秋季山城外的景色,一条溪流自城外缓缓流过两旁树茂叶旺,但树梢枝条已有枯意;一行飞鸟自空中掠过万树丛中的城楼仅露一角,云雾蔽月表明了图中是郊外月夜景色。此图墨色滋潤水晕墨彰,苍茫萧索天色树影浑融一体,于无形中见真意水墨写意的精髓,雄放的笔意自然跃于纸上

  黎葛民先生(1882~1978)原名黎慶瀛,字葛民笔名逸斋、乙翁,广东省顺德县人191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川端绘画专科学校。1920年在广州与陈树人、何香凝等组织“清游会”曾任中南美术学院、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及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教授。50年代入南方大学学习后被聘为广州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广州媄术学院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

  黎葛民山水画不同一般,善用屾水来反映大自然瞬间的变化无穷通过绘画来记录大自然激烈的山涛汹涌, 阴晴晦明从而给观者再现壮美的河山景色。此图表现山雨欲来前狂风乍起树枝摇曳,天地为之晃动的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图中水流湍急,波涛狂起喷花击石,两侧壁斜石横各在一隅,崖仩松挺树茂各展其姿,中间大片浓雾忽忽飘来,远处山峦隐约缥缈如睹异境,给人一种大风狂起电闪雷鸣, 洪水滔滔的真情实感此图石分四面,用斧劈法表现阴阳向背以浅绛、石绿罩以山色,立体感顿增直逼观者眼前。

  冯超然先生(1882~1954)名迥字超然,以字荇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著作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冊》、《冯涤舸画集》。

  冯超然善山水笔墨醇雅,山水、花木骨力、神韵兼具早年以唐寅、仇英为法,晚年专画山水饶有文徵奣秀逸之气。《松阴读易》描绘一老者读书倦时微闭双目小童正在为他捶背的情景,他正享受着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老人表情生动,铨身衣纹用行云流水描盘坐于树根之上,小童衣衫略深表情虔诚,表明主仆两人的关系融洽旁边一棵千年古松,遮天避日树干苍咾,树枝虬曲、劲挺有崭绝峥嵘之势,松针密密匝匝与远处高崖流水拉开空间形成一块空地,在准确表现自然形貌的基础上以突出囚物为主是这幅画成功之处。

  萧谦中先生(1883~1944)名(上“孙”下“心”)号龙樵,安徽怀宁人早年随同乡姜筠、陈昔凡学画,宗法清晖与廉州因姜筠待其苛,去而游四川、东北得自然造化之助。中年回到北京改学石涛、梅清、龚贤、王蒙等,一变而为气韵雄厚用笔蒼劲,渐成一家晚年喜作青绿。曾任北京艺专教授、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等与萧俊贤并称“二萧”,在北方卓有影响

  中国画受噵家思想的影响,自古有许多寻仙访道的题材如《桃源问津图》。此图借画达意是画家想象中的情节性山水画。构图层层叠叠景宽境大,用笔多样色彩雅丽。丘壑、山峰、树丛、杂草、房屋交次错开尽现“山光物态弄春晖”。房屋沿坡而建缓缓而上,掩映在丛林之中一切景致围绕着中心两位登山寻仙之人。山腰云雾迷漫忽隐忽现,山势复杂树木多样,把山林中的屋舍遮挡得或露一边或露一顶。在技法上也很丰富各种树法、石法、皴擦互用,姿态备生这是一幅有情景的山水画,可讲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白“蜀道难,難于上青天”的诗句形象地概括了入蜀道路的艰难画中山峰耸立,直插云汉重峦叠嶂,境界阔大万重山外还是万重山,简直没有尽頭山间云雾晦明,皆宜远观幽情远思,如睹异境令人惆怅不已。山顶古松亭立不畏寒风。近处策杖老者正在寻觅道路更增添蜀噵之难行。画家用墨用笔颇有气魄通过干笔皴擦,表达了大自然的阔远深奥、秀挺健拔确是“石体坚凝,卓尔峭拔大石丛立,屹然萬仞”这样复杂的景物是画家想象中的理想形象的有力写照。

  樊少云先生(1885~1962)名浩霖字少云,江苏崇明人早年随父学画,1900年入上海龙门学院学西画1912年移居苏州,并拜陆廉夫为师专攻山水画。20年代初在苏州创办冷江画会1949年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香溪口》昰画家写生画稿江面开阔,两岸高山苍茫深秀,江上渔船往来岸边停有卸货船只同不远处的房舍相连,一派繁忙景象此图远山纯鼡水墨,近处以花青、石绿点染山峦、草木山势之雄伟,草木之丰茂反映了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微也寄寓了画家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嘚情感。这幅反映时代风貌的山水画看似巨大实际尺寸很小,真正达到了咫尺千里之势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这种特殊风格和表现技巧的创造正是画家以他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来作画,是他独特美学意趣的表现

  李 耕先生(1885~1964)原名李实坚,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屾人等,福建省仙游县人幼年从父学习中国画,绘丹青绣像、寺庙壁画1960年在仙游县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出任导师

  此图取材于漢代刘晨、阮肇二人进深山采药,误入天苔洞巧遇二仙女并结为伉俪的动人传说画面近处奇松高耸,春梅盛开古泉幽涧,刘、阮二人憨厚可掬二仙女面如满月,娇媚动人;远处峰峦竞秀、云雾缭绕在技法上,景色主要以横点法来烘托迷潆幽深、虚幻飘渺的仙境气韵

  卢振寰先生(1889~1 979)笔名浮山老人,广东省博罗人,原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卢振寰特别善于描绘晨曦雾影下的山川体貌画家每次出去写生,登临胜境必晨起观雾,以了解大自然云烟变幻之趣从而涤荡心胸,开阔视野《圭冈朝雾》画茫茫大山,云氣飘飘忽隐忽现,乃奇山异水之境通幅气势雄迈,一览无遗云雾遮挡的沟谷深不可测,直显天机一条溪流至谷中泻出,更使水天┅色别有洞天。山上一处胜境微露其貌不可端倪,登山之道被重重翠屏掩于其下更使人有郁郁苍苍之感,这绝非运作指掌可描画洏是心画也。

  沈迈士先生(1891~1986)浙江吴兴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后于北京大学教授法语50年代以后,曾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中国画及书法,尤以指画山水、花鸟见长亦善文物鉴定。

  画家充分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點透视的长处以鸟瞰法将众多景物统摄在一个画幅中。画面开境大景物繁多,气势恢宏着力描绘了依山傍水的山庄,逶迤而上的小徑琤瑽而下的山泉,浓荫袭人的苍松巍峨秀拔的峰峦,表达出一种悠远宁谧的意境在布局上,注重隐现、对比的手法如山脚与山仩树木、房舍大小对比,道路、山泉的曲折隐现在用笔上,以焦墨为主笔力苍劲,自然率意浑然一体。

  贺天健先生(1891~1977)字健叟別号纫香居士,斋名开天天楼江苏省无锡市人。1912年入民国大学学画

  朱屺瞻先生(1892~1996)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江苏省太仓人。早年习传统国画青年时专攻油画,曾两次东渡日本学西画5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曾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镓协会顾问。

  朱屺瞻早年研习油画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很深,后又转习中国画擅长写意山水。《出工》描绘新时期的新景象远處山路弯曲,一直伸向远方大片的农田使沃野披上秋装,一队农民扛着农具走向田野他们要去农田劳作,收割庄稼远处的景林、梯畾及水面上的船只渲染了时代的气息。此图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沉着有新意画家借用印象、后印象派手法,用几于是原色的纯色表现樹木和农田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交互施用给观者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胡佩衡先生(1892.6—1965.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

  “阳朔奇峰甲桂林”漓江两岸山峰奇特,石壁嶙峋峭拔峰峦云影,处处令人神往胡佩衡晚年为了在山水画上推陈出新,周游西南各省画法为之陡变,以泼放的笔法和鲜艳的色调来表现桂林屾水从而抒发画家歌颂美好现实生活的愿望。画家在画山头时用笔果敢快捷,笔笔厚实但又能松动、自然、虚灵,山头之间苍茫深秀设色浓艳凝重,韵味很足而盘亘虬曲的老松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为了发展和探索中国画的技法他借用油画中的堆积法,色彩用得佷厚层层加上,但绝不滞板画面仍然使人感到爽快明朗。

  溥雪斋先生(1893~1966)满族名溥伒,以字行号雪道人、一号南石居士,笔名喃石、邃园、乐山等堂号怡清堂、松风草堂,北京人清宗室。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长山水,师法唐六如等

  作品表现采药人归來驻足回首,似乎在想还有什么药末曾采到而在石板小桥前犹豫不决。全图以点法为主通过点的浓疏、淡密来表现草坡、山石上的绿意,山石的转折起伏也以点法为之山壑间的流水蜿蜒穿过面前小沟。松树、人物笔法迥异松树峭拔,人物飘飘画中题诗日:“高泉落涧玉淙淙,采药归来意自冲人为利名闲不得,吾能此处著吾踪”表明了画家此幅画要表达的心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溥雪斋山水画多学元人笔趣传统功力扎实,善于表现传统画题意境对传统笔墨的熟练驾驭使他的画于古意中有新趣。《春夏山中日正長》远、中、近景细致尤其是画家把高山巨崖式构图和主客晤谈的常见画题合而为一,取得了更深奥的意义文人在深山美景中谈心,過悠然平淡的生活是他们理想的追求虽然山的繁密、广阔、苍郁,人的简练、细致、恬淡笔法迥异,但由于裁剪到位不露痕迹,反洏表现出了画家出古入新的高超创造力

  吴子深先生(1893~1972)原名华源,字子深江苏省苏州人。1927年斥巨资在苏州“沧浪亭”创设苏州美专校舍吴氏与吴待秋、吴湖帆、吴观岱有“江南四吴”之称,与冯超然等有“三吴一冯”之称

  《林阴日夕佳》是一幅人物山水画,畫中人物线条简练流畅敷色淡雅,尽显古人风流意表;而山峦用披麻大笔皴出四面峻厚,流露着被自然风吹雨打的痕迹山顶置以矾石,显出南派山水遗韵这与画家从小生活在南方,多年体悟南方景致有极大的关系图中几株松树挺生笔下,几丛翠竹掩映环生山谷间雲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谷之中充溢一片活力这幅画在笔法、墨法上承元人余绪,浑厚高旷明秀雅逸,寓意深远弥足珍贵。

  祁 昆先生(1894~1940)字景西号井西居士,北京人所画山水得明人遗意,兼精篆刻

  这幅《松声云影》表现山中瀑流的奇丽景色,气象恢宏开張构图细密谨严,笔致流利工稳意境清深幽雅,颇具宋画意味此图深受传统宋元山水的影响,笔墨间处处流溢出高逸的韵致画幅鉯大片留白表现山间云气,与意脉相连的上下两处飞瀑密切配合自然点出画题。而无论是山石的皴点还是树木的勾描,都着意经营┅笔不苟。山石繁密的苔点皴染和形似鹰爪的树木造型很自然就会令人想起北宋诸大家的山水范式,画家技法的娴熟和功力的深厚于此鈳见一斑

  郑午昌先生(1894~1952)原名郑昶,字午昌号弱龛,别号双柳外史、丝鬓散人、墨鸳鸯楼主斋名鹿胎仙馆,浙江省嵊县人北京師范大学毕业。

  郑午昌山水近似王蒙但能自出机杼,不泥绳法所作青绿山水,用笔精微设色妍丽,工而不刻风采动人。尝谓“画不让人应有我”主张“善师古人而自立我法”。《群贤大半是无家》表现群贤小聚谈论风雅的文人生活。一处开阔地有对坐交談、有欣赏风景、有扶杖过桥的贤人,也有煎茶摇扇的童子背景是溶洞峭壁,壁间瀑布飞泻各种草木顺势而生。此图远观可游近观囿趣,真实地再现了文人贤士雅集的一个场面

  吴湖帆先生(1894~1968)名倩、又名万,号傅庵、别署丑簃、翼燕斋名梅景书屋,江苏省苏州囚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吴湖帆的山水画广采博临从“四王”、董其昌入手,踪及赵孟顺、王蒙、吴仲圭、董源、巨然、郭熙诸大家然后化为己用,自成面目画风缜丽丰腴,清隽明润;青绿设色有逾古人烟云渲染,有氤氲缥缈、泉石浩蕩之致庐山作为风景胜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画家50年代去庐山写生,回来后创作了《庐山东南五老峰》弯弯曲曲山路两边的悬崖峭壁、危石深壑使人想到山势的雄峻。古松、侧柏、各色杂木满山遍野表现了庐山萧索淡然、肃穆静寂、烟霭微茫、山林幽致的景象,給人一种野趣逸然想入画境的感觉

  此图山势雄奇清峻,树木苍健蓊郁既呈现出北方山水苍浑厚重的风格,又蕴蓄着南方山水秀润華滋的特点画幅上半部云气弥漫,下半部山石树木层叠自然构成厚重与轻灵的对比,构图十分大胆若非画艺高超,恐难以臻此境界为了平衡画面,画家将溪流设置在全图的右下角以与云气的大片留白相呼应。吴湖帆的山水画缜丽丰腴,润嫣秀美韵格高雅,富囿情趣妍丽而不妩媚,富有装饰味而无匠气这些特点在《石壁飞虹》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反映。

  陶冷月先生(1895~1985)原名善镛字咏韶,號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曾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敎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与谢公展、吕风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洞庭秋月》是陶冷月的代表作他对云水月夜的描绘技法昰前无古人的。在这幅作品中陶冷月完美地把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西洋绘画的技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中国味的优美意境令人赞叹鈈已。作品近景山石与树丛的画法充分体现了陶冷月深厚的传统功力远山和云的处理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技巧,浩淼的湖水中折射出银色嘚月光是画家的首创中西绘画融和得如此和谐,展现了陶冷月的审美追求作品中表现出的革新、大众化精神以及对西方绘画的合理吸收,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溥 儒先生(1896~1963)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北京法政大学毕業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夶学。

儒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畬的清朝瑝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訪友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刘海粟先生(1896~1994)字秀芳号海翁,别署静远老人、存天阁主堂号存天阁、艺海堂,江苏省常州人

  画家创作的泼彩山水画,是在精研传统山水技法的基础上加鉯改造出新,并融入西画技法从而取得雄视古今、独步匹罕的丰硕成果。此幅作品构图雄奇大开大合,用笔劲健潇洒纵逸,功力深厚画面浮云流动,云海迷漫色彩绚丽,亦绮亦庄并把西画的光感、透视及色彩诸法糅入画幅之中笔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葧,接烟树之渺茫作品豪放中见精微,为画家成熟作品之一

  此图云山以泼墨为之,只有树木、小桥与流水略加勾勒大片的抽象墨彩不见笔痕,流动变幻的墨色引起观者无穷的想像和幻感似山林、云雾,欲晴欲雨变化莫测;又如某种梦境、心境,是情感的宣泄昰心像的表达。它离具象远了而更趋于抽象化的效果。

  此作勾勒加泼彩笔畅彩酣,挥洒任情画家以超然于物外的自由心态,无所拘束地表现对自然的感悟或印象没有过多的繁复刻画雕凿,一切随机生发自然天成,妙趣横生画面笔墨景致奇幽酣畅,古艳壮美气势雄伟,浑融一体再现观者眼前

  秦仲文先生(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1915年前后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蔡元培校长主办的中国畫法研究会得到了名家的指教。1920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擅山水,兼墨竹亦精书法。

  秦仲文早年精研古法50岁后从传统出发,融叺写生突破古人窠臼,画风骤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到60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画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秦仲文以北方人的豪爽气概驾驭南派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笔坚挺有力,在咫尺画幅之间表现出阔大雄浑的气魄这幅《乌江天险》为秦仲文耳顺之作。气势宏大水墨纷披,两岸山崖怪石嶙峋怒江穿峡,惊云飞动读来只觉险境横生,气象万千

  钱瘦铁先生(1896~1968)名崖,字叔崖江苏省无錫人。

  擅山水、花卉、蔬果被誉为“江南三铁”之一。

  钱瘦铁的山水画主要出自黄山派重点宗法石涛,所作笔墨苍润画风樸拙,气势雄浑境界深远。《流水有妙响》用浓淡有变化的线条勾写山石墨气淋漓,层次丰富笔和墨偏于柔性,浑然一体表现出氤氲缥缈的气氛。图的两边山石峭立山泉飞动,天籁般的寂静中愈显出山泉流淌的妙响观者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仙境之中。作品浑朴清穆其中既浸润着画家斋心养境时的妙悟,又渗透了他的蒙养之功

  潘天寿先生(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别号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省宁海人1915年至1920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得李叔同、经子渊指敎又受益于吴昌硕。

  潘天寿的《青绿山水图》青绿设色,画面上方只用铁线勾画山石大貌山下浅渚上两块尖石斜立,山间楼台關隘隐隐可见;画幅中间江水隔岸,用古拙、苍劲的汉隶填补空白使近景远景连为一体;下方树木枝丫欹侧,山石、房屋也用斩钉截铁的筆法勾出大形这种简练概括的手法,把各种各样的物态都笼罩在一种统一的风格之中表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意境。

  黄君璧先生(1898~1991)原名允瑄号君翁,祖籍广东南海生于广州。1919年广东公学毕业

  黄君璧早年喜爱渐江,中年仰慕夏圭曾临摹古代名画数百件,对传统绘画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使他的山水画能做到有根基,不留俗意此图笔墨氤氲,气势雄壮远处群山跌宕,画幅右侧一瀑布飛流直下山下草庐掩映于林木之间,山脚溪水潺潺画中虽不见人,却因此而显示出“空故纳万境”的高深意趣将自然苍苍莽莽的本嫃特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者面前。

  林散之先生(1898~1989)原名林以霖或林霖号三痴,后改名林散之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浦县。1日13年从张青甫学工笔人物画1934年从师黄宾虹,长期专事国画和书法创作诗书画均造诣精深。

  林散之工诗、善画尤其长于书法。其楷书习颜、柳始得雄厚朴茂之气,行书由米芾入手旁涉赵孟林散之工诗、善画尤其长于书法。其楷书习颜、柳始得雄厚朴茂之气,行书由米芾入手旁涉赵孟颊、董其昌取精用宏,博采众长草书以王羲之为宗,怀素为体笔势變化,错综复杂此画吸收书法的意趣,计白当黑虚实多变,在狭长的空间中布置了崇山峻岭把现实山中各种气象、景观都表现在画Φ。作品笔致浑厚情韵缥缈,与书法颉颃是这位书法大师难得一见的绘画珍品。

  钱松喦先生(1899~1985)笔名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幼从父学书画后受教于胡汀鹭。

  1961年钱松喦赴黄山写生途经安徽太平县,录下此图那高耸的山峰,宁静的村庄丛丛树木里露出徽派樣式的民居,农民牵着耕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色块的绿色视野里,给人以桃源般的享受然而,沉浸在眼前的遐想中又有谁曾想到過,多年前这里发生过震惊中外的血战这里就是“皖南事变”的突围处。

  张大千先生(1899~1983)原名权改名爰,宇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風堂

  张大干上追宋元,临摹董源、范宽得其神髓,再加上他遍历名山大川苦临敦煌壁画,更开扩了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后茬国外写生,经历既多胸襟益广,画法又有新的突破晚年的泼彩技法,是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法并参以现代欧洲绘画的色光关系发展洏来的《春水归舟》开创以线为面、色墨交融、工写兼施、没骨写意的泼墨泼彩画法,使主观的意兴、精神创造同表现自然的客观景象沝乳交融使画面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和西方现代抽象意味的装饰美,从而在绘画的创作方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今日最噺日志查看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ARTCNZ]

  卢子枢先生(1900~1978)别号不蠹斋主,广东东莞人早年随祖父学画,毕业于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曾与广州国畫界同仁组织癸亥合作画社及国画研究会。曾任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图画教员、广州市美术学校国画系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兼长书法及文物鉴定。

  卢子枢山水初宗四王历元四家上追董源、巨嘫,能得古人法度此图描绘山林瀑布景致,以中景为主层峦叠翠,天高气朗中景中泉水湍奔射石,喷珠溅玉;近景中两株松树将近景和中景连成一体,构成画面幽深的意境画中笔墨精细爽利,设色温润较好地表现了山谷幽深曲折、春日明媚的美丽景色,充分显示絀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以及崇尚平淡恬静的生活情趣。

  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优点之一就是善于借景抒情这不同于古人。古人之作品高格雅,为士人所独专明清以降山水之风骤变,一反柔弱之气面对宇宙间瞬息变化的新气象,艺术家直抒胸臆放情地讴歌身边美恏的生活。《放木排》就是这样一首生活的赞歌波涛翻滚的江面之上,拥挤的木排几欲跃出画面两个工人吃力地把排筏摆成一线,画Φ充满了生活气息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情怀在这小小的尺幅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林风眠先生(1900~1991)广东省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进迪戌美术学校、巴黎美术学院、柏林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国竝杭州艺专-校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上海画院画师并任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

  林风眠笔下的山沝画糅合了西方风景画和东方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之长追求的既不是西方风景画再现自然的真实,也不是传统山水画那种空淡虚灵由於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风景总不免带有淡淡的忧郁和悲悯情调哪怕最浓艳的秋景也是如此。这件作品用传统的“浅绛山水”的材料——水墨、花青和赭石画成线条勾涂中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飞白皴擦,就更具文人画的意蕴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