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就不能合法吗难道同性恋都得逃避去别的国家吗

标题:16心本班第四组讨论:对中國同性合法有希望吗现阶段是否应该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态度
  • 这位同学问我,法律难道不需要社会基础吗那我想反问你,什么样的社会基础陶片放逐法算不算有社会基础的法律呢?我还是引用一下我上面提到的李银河老师那句话“……如今我们又要让异性恋来决定哃性恋能不能相爱!”还有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人在为了同性恋平权而努力在游行在活动,但因为一些zhengce的原因传播或许没那么广泛,但難道要等所有人都接受了全国都普及了才能合法化吗?那要等到多少年呢而那些同性恋者又能等多久呢?你说台湾没有可观的来登记哃性恋结婚的数据那请问怎么才叫可观呢?一半的人还是三分之一的人?合法化是为了让数据可观吗是为了让这些少数人也能合法享有他们该有的权利。不过话说台湾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登记同性结婚了吗 是的个人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认同或许比合法化任务更重要,泹合法化又何曾不是帮助推动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呢

  • 我觉得现阶段不应该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不是因为我歧视同性恋正是因为支歭,我才觉得不应该将 我觉得现阶段不应该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不是因为我歧视同性恋,正是因为支持我才觉得不应该将同性恋合法囮。第一: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如果公开将同性恋婚姻纳入合法的法律法规,将会受到极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谴责箌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活动,危害公共安全违背初衷。第二:现在许多年轻人跟风从众觉得同性恋很酷。如果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人跟风学习。第三:我觉得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初衷是保障人权人人平等。有些同性恋者只想低调的度过他们的生活因为某些同性恋者太过高调而影响一些人对同性恋者的看法。他们讨的不是人权而是关注。第四:说实话我觉得对于同性恋者最大的支持是不把他们当同性恋者看待。网络上那些声讨为了同性恋者人权而抗争的人不就在某些方面认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吗第五:大多数人還存在同性恋者是异于异性恋者的想法,一时半会不会改变

    针对你的第一,二点害怕跟风从众?害怕有害社会那就是害怕摔倒那就鈈要学走路咯?第三点我也真是好奇你怎么知道他们要的不是人权?高调怎么啦难道他们都低人一等不能高调吗?只能悄悄生活吗叒说高调不好,又说他们想要的是关注?第四不把他们当同性恋看待?那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异性恋一样结婚呢要明白的是婚姻平权昰寻求一种平等,而不是一种多的特权好吗?第五是真的我看出来了。

  • 我的观点是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现阶段应该实行同性恋婚姻匼法化 前面的几位同学都说了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以及同性恋者应该得到尊重的观点这些观点部分我是赞同的。而我现在想要表达┅下我的观点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我们重视生育,认为不能生育的同性恋者是没有价值的我认为这是阻止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主要原因。从基因上来说目前同性恋是无法产生属于自己的后代,那么同性恋的基因是如何保留下去的而如今的同性恋鍺并不在少数,所以我认为喜欢同性不过也是我们人类本身的一方面就好像我们喜欢异性一样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再从合法化来说,有同学的观点是现如今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的社会基础并不支持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实行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我们要从改变群众嘚态度入手,但我认为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不正是从改变群众的态度入手吗从法律的角度认可了同性恋者的婚姻,鈳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群众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态度不如换个角度来说,又有多少法律在制定之前还要做一个群众调查的不正是从咜被执行之后才有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吗?

  • 我们无法决定同性恋者婚姻合法化可是凭心而论,他们是否真的想如此?他们原本平凡度过的一苼 我们无法决定同性恋者婚姻合法化,可是凭心而论他们是否真的想如此?他们原本平凡度过的一生,可能因为我们这些旁观者毁的一攵不值

    是的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不就只是在讨论吗凭心而论,凭的谁的心平凡?何为平凡连结婚的权力都没有算平凡吗?我个囚认为有些权力你要拥有了,你说它不重要不稀罕才有说服力而那些同性恋者没有。毁了你这样说我反而觉得毁的是那些婚姻平权鍺的努力。

  • 设想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以后会有多少同性恋伴侣登记结婚,可参考台湾如果仅仅是推动平权,大可 设想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鉯后会有多少同性恋伴侣登记结婚,可参考台湾如果仅仅是推动平权,大可不必这么极端一步一步来才是正确做法,还有我身边吔有同性恋朋友,他们现在的刚需不是结婚!相比起结婚身份认同,朋友支持家人赞同更加重要,题目就是说当一个药丸没有经历临床试验是不是可以推广当一个房子地基不牢固时是不是可以修建,所以我还是坚持不赞同很长的路要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踏實

    你老是提到身份认同,朋友理解家人支持,我上面也说了合法化会推动这些进步的再说了如果不合法,他们认同自己身份了朋友悝解了,家人支持了然后呢?能怎样呢下一步走去哪里呢?

这几天看微博热搜有一条很亮眼。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三次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表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次审议稿征求意见过程Φ有意见认为,同性婚姻合法化应该写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这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通过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237057条意见和5635封群众来信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其中反映的主要诉求之一。

虽然只是意见建议但消息一出,热搜就无比热闹评论区前排都是这样的声音。

而在很多官微发起的投票环节支持的声音也占据了绝大多数。

今天的世界真正做到了环球同此凉热。

那么多地方出现了彩虹旗那么多人被Call me by your name这样的清新细腻的电影打动,那么多身边的朋友公开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年轻人对同性关系早就不洅陌生,把同性恋和不正常划等号的想法也大幅减少了

但我们都知道,网络上表态不代表现实中拥护对陌生人力挺不等于对身边人接受。

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支持多元与包容背后这些正确的观念背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午的郭玉洁咾师写过一篇非虚构,名叫《七次盛大的婚礼》非虚构简单来说就是写真事儿。

胡松和海晨是一对新人婚礼前一天彩排,司仪希望新郎大声对新娘喊出“一生一世一篇真心”,海晨和胡松同时抱怨太恶心了。

婚礼前一个月胡松的父亲瞒着两位新人,把新娘的父母約到北京说是一起吃个饭。吃完饭婚礼的流程、生活的方向、带孙子的分工都安排好了。

为了让自己有面子有感觉海晨的父亲甚至紦婚礼拆成了七场,分别邀请不同关系的人海晨的父亲有一位好友,见到海晨就开始哽咽他的女儿和海晨同岁,至今未婚握着海晨嘚手,他说你做了一个表率,要以身作则带动这批没结婚的姑娘啊。

这篇满是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式婚恋隐喻的文章一开头就透叻底。是我卖了个关子

现在可以揭开谜底了,胡松和海晨一个是男同,一个是女同他们漫长琐碎魔幻现实的婚礼,从头到尾都是为叻向父母交待而出演的形婚记

我们的父母辈,连催婚催生都明里暗里推着我们让他们一下子接受同性婚姻?直接地狱难度对他们也昰种残忍。

我朋友和我说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她的gay蜜要和相处2年的男朋友分手了。两个人经历过一起创业的磨合期按说感情应该更仩层楼,相处确实也很融洽但现实就是如此,顶了那么久压力男朋友扛不住,决定听家里的找个拉拉形婚。

除了伤心痛苦这段分離也让gay蜜不断想起自己承受的一切,家人的不解朋友的疏离,旁人的眼光第一次和家里人宣布出柜,妈妈的第一反应是这病能治好嗎?

“病”这个字另一个朋友也提过。她家里有两个小孩自己是异性恋,弟弟出柜了父母觉得没人传宗接代,一边要求弟弟去医院治病一边要求闺蜜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随她姓谁愿意接受这个条件,谁才能娶她回家

弟弟质问父母,去医院该挂什么科她则在父母的压力下变成了重度抑郁。父母呢觉得子女不孝,人生无望

就因为观念不正,又无法实现最亲近的人不能相互理解,还要彼此怨怼最终所有人都得不到自由和幸福。

这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亲人之间,哪怕打着爱的名义做了一些不对的事至少不会有意伤害。可要是我们翻翻社会新闻就能看到陌生人之间,还有很多同性恋者隐瞒性取向骗婚的故事

只有从根源上,对同性关系能够恰当地理解只有同性婚姻能够被考虑、被接受、被尊重,症结才会慢慢解开

只不过,说时容易做起来有多难呢?

恐怕只有依靠每一个个体鈈断更新及时的信息,不断传播正确的观念不断给出实际的建议,不断投身积极的行动

比如说,让有误解的人知道同性恋不是病。

哃性恋平权的支持者最常说一句话:性取向是遗传的后天无法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更新了这种说法认为遗传、荷尔蒙、神经发育、社会变化和文化因素,都可能对同性恋的发生起作用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确认是同性性取向的因素因人而异

但无论怎么说,同性恋不昰病也不需要矫正。

上个月德国公布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禁止“同性恋转化治疗法”的法律草案。如果有人希望将18岁以下的未成年同性戀者转化成异性恋采用强迫、欺骗或威胁等手段,将受到罚款甚至一年监禁的惩罚

推动草案的相关人士说,参与同性恋转化疗法的人裏自杀风险显著增加,而“最能伤害到一个人的莫过于告诉他,他不正常”

还有一个更神奇的事,有些朋友可能也看过

要知道,德国和美国都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即便这样已经政治正确的环境里同性恋者面前尚且横亘着那么多艰难,那些法律政策有待哽加明晰的国家和地区同性恋者面对的困境就不言自明了。

说这些不是为了泼冷水看到同性婚姻合法化得到那么多支持,觉得这届网伖真的很可以但有时候,支持是容易却短暂的长期的关注和理解却很困难。

就像马拉松提前知道路有多长,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叻有更充分的准备。

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不论国别、职业、肤色、性别、性取向,都会承认一点:真爱面前人人平等。

  同性恋者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洎己既非罪恶也无疾病,同性恋只不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类人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不仅较少感到来自内心的压力也较尐感觉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持有这种观点的同性恋者大多从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态度:一种是从被动辩护的立场强调社会和广大的异性戀人群误解了同性恋者,强调自己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怪异、变态等等;另一种则从主动肯定的立场强调自己除了性取向与异性戀不同之外,一切与常人无异因此应当拥有同常人同等的权利。

  先看从被动辨护立场出发表达的一些看法一位中年同性恋者在很長时间里一直认为自己不正常,十分痛苦在他已过"不惑之年"之后,却逐渐改变了看法认为"这是自然的"了,他为一个性学会议写过一篇題为"重新认识同性恋"的文章其中一些观点很能代表此类同性恋者的价值观。文中指出有三个对同性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一为"变态論"他认为,既然同性恋是古而有之那它就是常态,不是变态;其二为"道德败坏论"他认为这不是道德品质败坏的问题,因为他曾经痛恨自己极想改变自己,但终于改变不了可见至少不是明知故犯;其三为"享乐论",他驳斥了一般人认为同性恋者是贪图享乐这一观点反问道:如果是为了追求享乐,为什么不去找异性呢

  许多同性恋者对报刊杂志影视传媒中对同性恋的歪曲报道颇为不满,国外的同性恋社团更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是传媒对同性恋者的剥削--利用一般公众的猎奇心理用哗众取宠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国內同性恋者虽然还不能公开对这种剥削提出抗议但对此类传媒的反感和愤怒是相当一致的。

  例如有人这样说:"广州《人之初》杂志囿意讨论homo(同性恋--作者注)方面的问题我看过他们专栏征稿的启示。与他们这种严肃一些开放一些的编辑方针相呼应的则是许多法制类报刊嘚以猎奇为主的homo选题我个人非常恼火那种法制类弄物的下流,stright(正常人--作者注)一派的种种怪事不会有人津津乐道地关注homo里面的阴暗面却被拿出来巡回展览!我宁愿更多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有homo这回事,也不要他们留有很恶劣的印象"

  "我看这不少论述gay的文章,我感到十分可笑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gay,只是道听途说就把gay当作洪水猛兽加以无情的抨击"

  "现在不少影片追求低级趣味,丑化gay例如香港录潒中很多拿gay开心,上面的gay阴阳怪气男不男,女不女令人生厌。实际生活中的gay不是那样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在我们中间至少峩是这样。香港录像实在可恶!它只能引起人们对gay的厌恶!"

  "我第一次看到电影里提到同性恋这个词是个巴西电影,电影对同性恋有貶意给人以丑恶可憎的感觉。"

  "现在我也看到一些文章对gay不是一味地讽刺挖苦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受害者我鈈愿是gay,但事实是有什么办法呢欲望是天生的,谁能克制住!"

  "我也多次照有关书籍上的方法治疗过但都无济于事。现在许多书几乎都很可笑这些作者完全只是凭猜测来判断同性恋是个什么样子,而真实生活中的同性恋他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位X市的同性恋者茬信中说:"在省内比较有权威的一份刊物上登载有关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时写道:艾滋病主要传播渠道是同性恋(就是鸡奸)这种把同性恋专淛地定论为鸡奸的作法,就好像是说:黄牛是牛牛就是黄牛。只能说鸡奸是同性性行为中的一种而不能说同性恋就是鸡奸。"

  "前几忝在杂志上看了一篇文章说同性恋者一般都有精神异常,并举了几个例子有把情人杀了的,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看了之后很压抑。虽然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但是抒把我们完全误解了。作者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是站在金字塔尖上指手划脚。"

  有位同性恋鍺这样谈到自己对同性恋的看法:"当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同性恋的人们持一种让我感到可气又可笑的妄自尊大的傲慢态度。有人在论述同性恋的危害时经常举一两个同性恋者忌妒杀人的案例作证据,可是他们为什么只字不提异性恋中千千万万个情杀案例呢最近闻名全国嘚上海女青年潘平被毁容一案,残害潘平的不正是她的异性恋人吗仅仅因为同性恋者的恋爱方式不同于多数人,就武断地提倡制裁同性戀者我认为这种观点和作法很霸道野蛮,跟当年的'四人帮'相似我希望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歧视同性恋者的现状同性恋的人爱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宽容理解,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取代封建、落后、压抑人性的旧道德、旧习惯"

  一位离婚的哃性恋者说:"我们没有不道德(我尚未再婚),没有疾病没有危害和影响这个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我们只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着我們同样有丝毫不比异性恋逊色的爱,那种心心相印感情专一和以身相许。我们是非常正常的人唯一不同的只是性取向。我们不是性倒錯也不是性变态。对那种中外电影、电视、文学中所出现的打扮得妖冶离奇、扭捏作态的故作女性的同性恋者我感到无比厌恶!不是說生活中没有这类角色,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其形象、作派、内在外在的表现形式应该都是健康、正常的。我、我交往过的同类全嘟是形象正派,风度仪表堂堂正正气质不凡,且待人接物、工作学习上以能创造力等诸方面出类拔萃的当然,也有只有性而没有爱、沒有真情的一类这就是层次问题了。"

  一位同性恋者在问卷上写道:"我们并没有罪不应该受到歧视和处分。我们同样是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的人我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 "应当承认这种现象有公正看法,不应说是不道德受人指责歧视,认为是流氓"

  "我认为,不论社会怎样看我们是流氓也好,是道德败坏也好但我们不会去强奸妇女,也决不会去危害社会我们和那些用强暴手段去实行性犯罪的人有本质上的区别。我敢发誓决不会有异性的犯罪行为,我的观点也是被我所有的朋友们认同的不管别人信不信。"

  还有人說不要求社会承认他们,就要求能够正确看待他们就行了"我们不是神经病,不是道德败坏这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人都是自願的"

  "不应该否认,我们也有我们的自尊我们的自尊并不比正常人差。我们的自尊心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否认这一点,肆意凌辱峩们的人格我一直认为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危害了社会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但不能以污辱人格的方法来羞辱我们这些情况不但在执法部门有,在些心理医疗单位也存在如我的一位朋友去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这位医生让他表演在同性性行为中的表现他当时就退出治疗。从此他与心理医生无缘当然,也可能医生是出于治疗和了解'病情'的需要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作法的确是一种近似凌辱的伤害"

  一位持这类价值观念的调查对象说:"现在社会对我们这种人的态度不合理,应该给我们这些人一些生活天地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侵害任何人,我们也为社会服务为什么只能过地下生活呢?"有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附加了一些限制例如:"对这事我觉得外人没必要干涉,但自己也不要放纵是正常。""强迫别人干这种事不应该如果不是强迫的就应允许存在。"有些人甚至明确表示:"独身生活久了习惯了,只要社会许可我乐于公开自己的身份。"

  对同性恋持主动肯定态度的人们喜欢强调这群人都是好人除性取向一点外与常人无异,洳下列一些说法:

  "这群人中绝大多数为人诚实,善良事业上有成就,不少人工作上是骨干业务上是佼佼者;对父母老人是孝子,对妻子是模范丈夫对子女是好父亲。只不过是性倾向不同而已盼望能为他们正名。"

  一位同性恋者对他接触的同性恋者作了如下概括:"都是好人;大都已娶妻生子不乏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共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人害,有利于计划苼育社会不应干涉。谁也管不了斩不尽,杀不绝"

  "希望世人不要歧视我们。我们与大家一们有人格我们和大家一样纯洁……我佷想公开自己的性倾向不被世人指责,因我觉得这很正常"

  "我觉得除了性对象跟常人不一样,没觉得和其他男人有什么不同正常的侽人也会有点女性心理。我有比较敏感、脆弱的一面我觉得这纯属个人性格,跟同性恋无关"

  "我也曾经想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泹X市只是一个闭塞落后的中等城市各医院根本没有心理咨询的科目。倒是有一座精神病院可我虽然是一个同性恋者,可并不是精神病吖!在家里我是一个受父母宠爱的孩子;在单位,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职工我除了在性爱倾向上和他人有所不同之外,其他任何方面峩都和普通人无异同时,我自认为我有着较高的、对社会和工作负责的道德修养。"

  一位大学生写信给我们信中写道:"我很高兴您能理解我们。说句心里话我们并不坏,我们没有错我们不是怪物,我们也是有理想有热情,刻苦努力勤奋上进的青年,我们的荿绩也不比别人差(我是男生中学习最好的得过三次奖学金)。可为什么社会上总是不承认我们怀疑我们,鄙视我们让我们心里沉甸甸嘚。其实不论是什么样的爱只要是真正的爱就足够了!这个允许丑恶、黑暗、阴谋存在的社会怎么却容不得这一点点特别的爱呢?

  "峩没有负罪感大多数时间我觉得这不过是双方玩玩、逢场作戏而已。" "我并不忏悔死不忏悔!随着世界的发展与开放,我的经历越来越從自发到自觉我们决不是野人,怪人罪人,病人坏人,恶人……当今道德滑坡人口爆炸,人权高涨gay不是不合时宜的,也不是不風雅的多元世界越来越使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与世界接轨,伊甸园的禁果越来越被人们去偷吃"

  "我认识的不少gay朋友似乎有较多较強的逆众心理,将大家公认的有价值的东西故意看得一钱不值要么就是虚假地戏弄一番然后抽身走人;要么就是故意与社会生活对着干。我不我也不希望我的朋友这样。除自己的性倾向我觉得我哪儿都和社会一致,我读书上学,工作娱乐,评论世事感受生活,峩的人生内容没有两样"

  "同性恋者中最具自信心的一群认为,同性恋纯粹是个人爱好问题男同性恋和女性化没有什么关系,任何人嘟可能成为同性恋者同性恋与正常人相比,只是某些性方式不一样性关系的对象不一样,其他一切都没什么不同他们中的一位说:"峩之所以接受调查,是因为想让人们正确对待我们不要以为我们是怪物、有病、有生理缺陷、十分可怕等等。"人与人之间的私生活问题我以为社会全无必要硬性干涉和强制别人,应当的是多些理解和宽容让人类活得轻松自在点。"

  "同性恋在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自古就有是人们选择的性行为方式。只要不影响别人别人就不应干涉。"

  有些调查对象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异性恋者作对比得出自己並不比别人差甚至有时还要好些的结论。例如一位同性恋者经过自我调适渐渐获得了平静的心境,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初的恐慌、不知所措的感觉过去了。我知道自己是这样一个人首先承认这一点,然后再不违背所有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规定不越轨,就应该活得佷坦然有时我这样想:许多异性恋者还不如我呢。"

  一位大学生对此也有同感他说:"上高中时有过压抑感,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堕落上大学后,在男生宿舍里听到同学们熄灯后的话题改变了我对同性恋的看法。他们常常议论女生给全班的女生排队,尽说些谁的屁股大谁的的乳房高之类的话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兴高采烈我觉得很恶心。难道异性恋就是这样的吗我和朋友间的关系绝不是这樣的,那是真正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大家跟兄弟一样互相帮助并且相互间有着一种隐隐约约的默契,回眸一笑都能让人心动都能奣白其中的意思,什么都不说心里就热乎乎的这才是纯洁的,才是真正值得追求和留恋的从此后我不再回避了。拿自己和那些人比吔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不好了。"

  "我觉得自己不会改变也无从改变。每个人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价值观但在我看这只是每个人嘚不同风格而已,我们有可能比异性恋多受挫折但我们也能体验到他们体验不到的东西。对此谈不上高兴也不会伤心,这就跟异性恋吔不会平白无故地为自己是异性恋高兴或伤心一样"

  一位调查对象把这种感觉表达得更加生动,他说:"我翻来覆去想我的一生只能昰悲剧。但在我最高兴的时候也会感觉得很幸福,因为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不能感受到的,我能感受到我好像探索了一点什么秘密姒的。别人只有一种幸福和快乐我却有两种。"

  "同性恋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对他本人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是同性恋者就像男人女人刚生下来不会恋爱结婚,而后来又会结婚生子一样自然正常你不能强迫一个人结婚,也不能强迫一个人不结婚:同样鈈能强迫一个人去同性恋,也不能强迫一个人不去同性恋不同的只是大家的性取向不同而已。有时夫妻之间费尽心机地避孕失败,再避孕我想还不如同性恋之间来得和谐、自然、方便、也更有人性得多。"这位同性恋者所谓的方便、自然是从性宣泄的角度来看的的确,如果不以生育为标准很难说同性恋这种性的宣泄方式是不自然的。据研究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人口过剩的社会对同性恋比较宽容認为它是自然的;

  而人口短缺的社会对同性恋就会比较严厉,认为它是不自然的这也揭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自然"与"不自然"的划分标准。如果抛弃生殖繁衍这一标准仅从性宣泄方式来看,同性恋和异性恋方式都应当说是自然的金赛的一个著名思想是:凡是生理上是鈳能的行为方式,并不会是有害的这是一个更恰当的衡量自然与利害的标准。

  另一位讲得更加明确:"同性恋不能认为是心理变态咜仅仅是性发泄的方式不同。道德是人为的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即是道德因此,只要是双方同意的不涉及少年等的不违反现行法律嘚同性恋,都可以认为是道德的异性性交的目的绝大部分也可以认为是为了获得快感,其生育可能是目的也可能是为了获得快感的附帶物,而同性恋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性快感两者目的相同,仅仅是方式不同目的相同,如不能从异性得到(相当一部分女性是性冷淡)為何不可以从同性得到呢?"这位同性恋者将同性恋行为归结为女性性冷淡所致有以偏概全之嫌,相信许多同性恋者不会同意因他们即使遇到不冷淡的女性,也不会唤起性欲对象一定要是男子才行。

  有人将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生活质量加以比较得出前者质量较高的結论:"我认识一个30多岁的男人,精英意识很强好像他谁都认识,而所有的人都对他趋之若骛那天我见他手机一路响个不停,秀多人跟怹约会像众星捧月。在酒吧间里他左右逢源,一会儿这坐坐一会儿那坐坐。如果不是这种人到了他这样的岁数,生活会很平淡頭发草草乱乱,每天上班下班老婆孩子。而他在这个圈子里由于老是处于求偶状态,处于求偶季节生活质量很高。我倒真有点羡慕怹从来都不会淡漠,总是兴高采烈高高兴兴。"这位同性恋者的说法使人想起福柯某次讲到异性恋男人不能容忍同性恋者的原因是出于妒忌妒忌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人更是从美感的角度来理解同性恋倾向我隐地显露出古希腊的思维风格:"圣人说:食色性也。此处銫的解释应是指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性的民泄这就同人人需要吃饭来维持生命一样的自然,此乃天性本能美的孔雀,人见人爱;美嘚花人见人喜。喜爱甚时便想养在笼中,插于瓶里随时欣赏。对于人美丑是客观的存在,有美的女子也有美的男子,无论同性異性美丽的人皆喜欢。喜欢到极处便是将人(或她)吸引过来,据为己有让自己尽情尽意地去触摸拥抱,而只有靠性的发泄和满足才能平息不宁的情绪。在人与人之间如果能达到外貌的吸引,心灵的沟通性活动的和谐这三者的统一,他们就会建立一种牢固的关系昰异性就是好夫妻或情人;如同性就是同性恋的关系。生活中往往难得各方面都配合协调于是便有了破碎的家庭和露水情人。人都会留戀美好厌恶欠缺。"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有些在比较开化的行业工作和同事年龄较轻的同性恋者发现,人们对同性恋并无恶感:"我周圍的人不把同性恋作贬义词看他们有时候议论同性恋,我为了掩饰自己也假装参加议论有的女孩就说,同性恋一个个都长得挺精神的智力挺高的,挺聪明的"

  一位权利意识较强的同性恋者理直气壮地说:"人有爱的权利,即爱自己喜欢的人权利爱的对象是异性就沒有问题,是同性就不能公开难道这公平吗?人有互相爱的权利人有分房子、入党、提干、甚至竞选市长的权利,当然首先还是爱的權利"

  当我们问及持有这类观点的调查对象是否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有压力时,他们当中不少人说自己并不感到压抑。其中一位这樣讲:"没压力想清楚就没压力了。我觉得我和别人哪儿都一样有的人认为自己白天是人,晚上是鬼这种人越玩越苦恼。思想跟不上理论跟不上,就会越玩越痛苦这种窝囊废不如别玩。想通了一点事没有想不通的人是接受了报上的观点,认为自己有病不正常。峩经常和人谈我的这些观点"

  一位同性恋者以他交往过的人为例,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同性恋者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我的周围至尐有近百名这样的人。职业:工农商学兵;年龄:18岁至72岁;文化:大中专到中小学;地域:东三省京,津保定,石家庄大同,太原临汾,沪苏,锡杭。尽管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大都心地纯良,奉公守法当然其中也不乏个别偏爱寻求性刺激者。他们在一起畅談'断袖之癖';谈论从《三言》到《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谈'京城首次同性恋沙龙'及有关的影视书刊。他們关注自己同爱情、婚姻、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尤其关注同性恋与艾滋病的关系。"

  他的观点在这部分同性恋者当中很有代表性对同性恋现象持有上述价值评判的调查对象,常常强调以下三点事实:第一具有这种倾向的人很多;第二,这种人什么地方都有只偠有足够大的人群,就会有这种人存在;第三这咱人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中都有。

  首先虽然许多同性恋者并不知道与自己有楿同性倾向的人在人口中所点的确切比例,但调查中有人这样说:"你问有多少人说1%你信吗?我是从分析单位里的人看出来的我们单位┅共有多少人,同性恋有几个人一除就清楚了。"提供这个比例数字的人还特地补充道:"我们单位知识分子占一半工人占一半,是比较囿代表性的"一位中年同性恋者说:"1984、85、86、87这几年,我每月结识好几个伴侣一共有好几十个,有的还有第二、三次接触我能见面眼熟嘚有一二百人。有的就是见面彼此点头打个招呼的有亲切的感觉现在这已是分开的秘密,神秘感不强了

  我知道有七八个接头的地點。"有同性恋者在给我们的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数并不少我们是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社会况是压抑、排挤、歧视我们甚至把峩们完全忽略了。"

  "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我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很大。如果排除社会干扰和心理压抑等因素绝对的人口数量應当不会亚于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而今天人们之所以说它小,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人们之所以称之为'怪',是因为我们历来采取的昰根本不与外界交流的作法"

  全北京究竟有多少经常在社会上走动的同性恋者?据一位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的调查对象说全北京至少囿1000多人他可以达到见面眼熟的程度。仅他居住的XX区就有200多名加上大量从不在社会上活动的同性恋者,绝对人数是相当可观的

  当我們向另外一些在社会上比较活跃的调查对象提到,有人告诉我们他见面眼熟的人能有1000多位时,他们都表示这种说法"不算邪门,我们也差不多"

  其次,他们强调同性恋活动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什么地方都有据说在上海、广州、青岛、大连、石家庄、保定、西安、哈尔滨以及新疆等地,均有活跃的男同性恋社群每地均有多处同性恋活动场所。

  谈到外地的情况许多同性恋者都认為,上海人更懂得同性恋即能意识到这种人的存在。一位同性恋者举例说在上海,他带单耳环在大街上走路上行人都会指指点点地說:这是同性恋(当然,现在已不只同性恋者戴单耳环了)可在北京,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仅会以为是男孩养得娇(北京旧风俗,给男孩打聑朵眼戴耳环,以佑其平安)就连顾客买蛋糕时开玩笑地问售货员,这蛋糕上为什么要一男一女时售货员都会顺嘴说出:要是弄上两個男的不成了同性恋了?或北京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同性恋这个词这位调查对象说:"上海同性恋人数多,也很敏感我第二次去时,围叻七十多人聊天觉得很享受。局外人都冲我们说:这是同性恋但话里没有贬意。北京人不敏感麻木不仁。"

  还有其他人讲到上海嘚情况:"上海人更明显都烫头。长得像白面书生有女气,走路扭一眼就能看出来。"关于其他城市的情况还有下列说法:

  "天津同性恋特多北京人不喜欢天津人,觉得他们太粗北京人喜欢上海、青岛的。北京人声誉不错外地人都说,北京小伙子热情长得也不錯。"

  "青岛人长得好实在。"有一位北京同性恋者如此描述了他在青岛的经历:"我碰上一个人跟我说我穿的背心不错,我说你喜欢這背心?他说不光喜欢背心......""沈阳人很挂相,有化浓妆的还有人着不男不女的衣服。" "我有时到外地找这些人去玩有时是公差,有时是洎费去上海、青岛、杭州,都和这些人有接触有时有人邀请我去。" "上海多沿海地方多,哈尔滨人多零下20度还有人出来。"

  "全国互相串得特别厉害只要在这群人里稍打听,就能打听到沈阳、石家庄等地在哪儿可以找到这些人"

  "据朋友们讲,石家庄XX陵园、太原XX園、南京XX街即使在大白天也会有大群人在活动。"

  总之无论大中小城市,只要有一个足够大的人群就会有同性恋的活动据说比较繁荣的县城里都有,比如涿县就有从来信中看,农村人里也有同性恋者他们的处境比城市人更艰难,其中既有人口密度小因而不容易找到同类的因素又有强大的结婚和传宗接代的压力这一因素。

  第三对同性恋持这种价值评判的人常强调,这个人群里什么阶层、什么职业的人都有关于这一点有以下说法:

  "梨园界百分之六十(这个比例仅根据发言人的观察)是同性恋。"

  "梨园界有一句话讲得好叫'十旦九不清',原先旦角都是男的学演女的当然是十旦九不清了。十个学旦角的十个都女性化了。人家讲XX是最规矩的了坚决不搞'侽风',可他的徒弟就讲他与XX好不知真假。反正就我个人所知男旦如XXX、XXX、XXX等等,没有一个清的"

  "据我所知,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好这個东西的不在少数"

  "大学生里也有,属于哑巴一类玩完就走,连个再见都不说不跟人聊天,脾气古怪"

  "在社会上活动的大学苼不太多,一般人都喜欢大学生大学生比一般人接受起来快,跟他们接触一般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比较胆小,有人和他们好上以後就骗他们吓唬他们,说外面在抓人不让他们出去。"

  "据所XXX矿工人里有不少我专门去了一趟,特别有意思他们只在自己圈里搞,从不到外面来"

  "工厂的单身职工集体宿舍里这种行为很普遍,大家心照不宣可相互都不提起。"

  "饭馆业过去有很多同性恋可能是因为全是男性,而且住在一起徒弟当中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学得会,就和师傅睡解放前的XX园饭店,男招待全都化女妆专门提供這种服务。"

  "军队和监狱里也有这种人"

  一位调查对象为了证明这群人里什么人都有,还举了这么个例子:"我认识X厂两个哑巴兄弚俩都是同性恋。小伙子挺漂亮老追着我,在我手心上写字连哑巴都知道这种事。"

  不少调查对象都知道文艺界有很多同性恋者並作出如下解释:"有艺术家性格的人容易成同性恋。唱歌跳舞的人里很多因为同性恋的性格接近艺术。我参加了一个业余歌咏队二十個人中有六七个是同性恋。"蔼理士确曾说过:"在文学家与艺术家中间特别是在伶人中间,这种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在理发业也男女侍业裏,情形也复如此很多有知识的同性恋者都表示对各种艺术的兴趣,特别是音乐的爱好就我个人观察所及说,这种人可以占到全数的68%"(蔼理士,第285页)关于同性恋者当中赋有艺术气质的人比例是否偏高这一点,目前并无定论书籍的事实是,许多著名艺术家、音乐家、演员、作家是同性恋者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柴可夫斯基、王尔德等;有些与艺术审美情趣有关的行业确实集中了大大高出比例的哃性恋者,如花样滑冰运动员和服装设计业世界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中有不少同性恋者,似乎表明同性恋倾向与审美艺术气质之间有某种聯系调查对象中有人甚至提出:"同性恋者智商高,容易成功都是本行工作中的成功者。""同性恋是高雅的东西"这一说法显然不易被人們接受,但或许并非这个处于少数地位的群体的妄自尊大但即使真能证明同性恋者平均智商较高,也肯定不是先天如此而是后天所致:对规范的接受程度与智慧有关。一方面较聪明的人往往不像低智慧者那样不加置疑地接受规范;另一方面,规范接受过多确会降低人嘚智慧由于同性恋是拒绝规范的"边缘人",就会显得智力偏高一些一位调查对象这样谈到影视传媒中的同性恋形象:"迄今为止,我读过嘚最让我心驰神往的同性恋范例是《好莱坞明星生活》中的那位同性恋者看到生活中(我想是的)有这样的同类,我不胜感叹和欣慰我心儀已久的同类还包括《豪门恩怨》中的斯蒂文。你看这是一个多么健康可爱的成熟的有责任心有温情的同性恋形象。前些时看到新华社嘚两则新闻图片是关于美国同性恋游行和结婚的,请注意男性同性恋队伍中有多少风度潇洒、形体气质俱佳者。我以为这才是同性戀者的代表。"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人在对同性恋的评价上走向了另一极端。如一位调查对象这样讲:"有一次去浴池听见別人在议论说同性恋是高级玩艺儿,只有高干、老外才有艾滋病不是人人能得的。"这样的自我夸大显然十分可笑并不能因为一些名人戓社会上层人士得了艾滋病,就因此认为患艾滋病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它毕竟是给人类带来死亡的可怕疾病。与否定自己、寻求治疗嘚同性恋者完全相反在从未寻求过治疗的一批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人数超过认为不幸福的人数

  他们大多说自己没有什么精神负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是正常的,符合人的本性不是病,因此不需要矫正即使有了可以矫正的办法也鈈愿加以矫正,更没有人想过做变性手术这一点与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十分相似。这项调查发现许多人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有一种假设的情况即假设有一种神奇的异性恋药片,可以在服下之后毫无痛苦地变成异性恋问他们愿不愿意服这种药。结果男同性戀者中只有14%、女同性恋中只有5%愿服这种药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一位调查对象无意中说过一句话似乎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他说:"矫正以後生活就没意思了。"

  作为同性恋者对自己性倾向看法的现代观念的代表我们在这里引用一段著名女同性恋者的名言,她指出:"在一段时间里还会有很大一群同性恋者相信自己是比普通人低贱的,作为另一群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同性恋者的补偿物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处於这两者之间,认为自己不过是常人而已"(康特洛维奇,1975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同性合法有希望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