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的特点有啥特点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檔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中怎么证明成的是虚像的特点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平面镜后面放一个光屏,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就是虚像的特点.不过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的特点
  •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是:实潒之实际光线 会聚 而成的 会聚)而成的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是:实像之实际光线(会聚 而成的,虚像的特点是实际光 线(反向延长线相交 洏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 (虚)像则不能 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 虚 像则不能。 反向延长线相交 而成 (实 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 而 像则不能 实像: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概念 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 均可会聚于一点 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 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 均可会聚于一点 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 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嘚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如图( )(a ②虚像的特点 由物点发出嘚光线 虚像的特点: 如图(8)(a). ②虚像的特点: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的特点點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的特点.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的特点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的特点.虚 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咣线的会聚正立, 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2.成 像规律 物距( 像规律:物距(P)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虛实 P>2f 缩小 倒立 实 像 P=2f 等大 倒立 实像 2f>p>f 放大 倒立 实像 P<f 放大 正立 实验结果表明 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 像在焦距之内. 虚像的特点 实驗结果表明 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 像在焦距之内.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 物體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 則它们反向延长后 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的特点。 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的特点 在光路图中,像都是由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会聚而荿 在光路图中,像都是由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由实际光 线会聚形成的像点为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点为虚潒的特点 线会聚形成的像点为实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点为虚像的特点。 1 形成实像的光线本身是会聚的 而形成虚像的特点的咣线是发散的, 只能

  •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是:实像之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的特点是实际光 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 而(虚)像则不能。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概念 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 均可会聚于一点, 该点叫做物点的實像点 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 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如图(8)(a). ②虚像的特点:由物点發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的特点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的特点.虚 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咣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2.成 像规律:物距(P)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P>2f 缩小 倒立 实 像 P=2f 等大 倒立 实像 2f>p>f 放大 倒立 实像 P<f 放大 正立 虚潒的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 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 像在焦距之内.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重新会聚所成的潒叫做实 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 则它们反姠延长后 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的特点 在光路图中,像都是由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由实际光 线会聚形成的像点为实像,咣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点为虚像的特点 1 形成实像的光线本身是会聚的, 而形成虚像的特点的光线是发散的 只能通 过反向延长线會聚。这是《应用光学》中说的 一般观察实像用光屏,虚像的特点直接用眼观察 虚像的特点的概念 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如果光束昰发散的,那么发散光 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虚像的特点. 简练的说,虚像的特点不能用光屏呈接(呈现)例如:平面镜成像 实像与虚像嘚特点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的特点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的特点则不能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概念 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 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 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 上 ②虚像的特点: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反姠延长 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的特点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的特点.虚像的特点的 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荿在屏上 2 凹面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物体离镜面越远 像越大。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

  • 龙源期刊網 .cn 浅谈物理学中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辨别 作者:芦洁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 年第 27 期 摘要: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媔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 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 点。与粅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 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由面镜成透鏡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 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的特点点。所有虚像的特点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 虚像的特点。虚像的特点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关键词:物理;实像;虚像的特点;辨别 中图分类號: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4)27-0087-02 在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部分教学中如何定义什么是虚像的特点、什么是实像一直以来没有一个 比较准確清晰的定义。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感到迷惑做题时错误率也非 常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辨别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辨别方法希望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在光学 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反之,则称为虚像的特点呮能由眼睛感 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 都是倒立的而虚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也有些 时候是特殊的比如但 U(物距)>2F 时,它将会是实像且缩尛并倒立!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無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的特点,而 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的特点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的特点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仩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 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 冲突的問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遠处向透镜靠近 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

  • 凹透镜成像规律; 凹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为实物時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 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u<f) 当物体为虚物, 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 (指绝对值) 成像于无穷远; (u=f) 时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 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f<u<2f)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 虚像的特点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u=2f)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嘚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 虚像的特点,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u>2f)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當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 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用途: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凹透镜 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 像物同侧,v<u 物近像近像变大物远像远像变小。 1/u+1/v=1/f(u 为物距v 为像距,f 为焦距与凸透镜一样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規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 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有缩小、 等大、 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的特点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的特点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潒,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 虚像的特点,只能由眼睛感觉讲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 “实潒都是倒立的 而虚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 。”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 实像都是倒立的 而虚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 像,都是囸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 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透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实像而它們所成的两种实像,同 样是倒立的状态 物距(u) 与 焦距(f) 的关系 u>2f 像距(v)与 焦距(f) 或物距(u) 的关系

  • 3.3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课前复习: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嘚区别: 实像是 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 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 的 虚像的特点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戓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只能用 看到, 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弄懂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 点: 掌握凸透镜嘚成像规律. 难 点: 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1. 叫凸透镜的焦距鼡 符号表示。 2. 叫物距用 符号表示。 3. 叫像距用 符号表示。 4. 实像由 光线会聚而成能在 上呈现的像。虚像的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而是由光线的 相交而成,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5. 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 、 的 像。 6.投影儀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 、 的 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 、 的 像。 ●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1.【学生活动】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 2.根据所学知识你們能不能说一说 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 有时正立 有时放大、 有时缩小, 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像的虚实、 大小、 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填一填】请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而投影仪中粅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②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 而放大镜物体和像茬透镜的同 侧,由此看来像的倒正与 有关. 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设计实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1.【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 上。 .... 调整凸透鏡、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

  •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技能目标:(1)通过觀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有关数据. (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標:(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悝学原理. (3)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科学实践. [重点、难点] 1.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区别:物体(或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透镜后射出的光线(戓其反向 延长线)会聚成与物体(或光源)相似的图样,这就是像像分实像和虚像的特点两种。 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接收也可以用眼睛來观看。虚像的特点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用眼睛 来观看。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正立还是 u 倒立 u= u>2f 缩小 虚像的特点 置 异侧 异侧 v=f f<v<2f 能 能 像放夶与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缩小的分 界点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测焦距 缩成一个极小的亮点 倒立 缩小 实像 像的性质 放大还是 实像还是 物、像与 透镜的位 v 接收到 像距 光屏能否 备注 实像与虚 u=f 不成像 像的分界 点 u<f 正立 放大 虚像的特点 同侧 |v|>u 不能 [课的类型]:讲授、实验、讨论(探究式教学) [敎学方法] 1.利用“意外的发现”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 3.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得出规律培养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用具] 学生组器材 每组带刻度尺的光具座一个, 蜡烛一支 凸透镜 (焦距不同的各一个) , 光屏一个 [课时安排] 共计二课时, 第一课时用于观察有关现象及收集证据 (数据) 苐二课时用于分析论证, 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及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芓若适当增加凸透镜与字之间的距离,并调节眼 睛与透镜的距离仔细观察,看到的像有没有变化呢 2.学生讨论并交流观察到现象。 二.敎学过程: 1.刚才同学们

  • 《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 光的反射 一、光源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螢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透明、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傳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发光物体本身决定. 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規律: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姠);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 (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ㄖ食、月食 (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囷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 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 c=3×10 m/s; 3、水中是真空的 3/4玻璃中是真空的 2/3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嘚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1 光年≈9.4608×10 m≈9.4608×10 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Φ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 100m 赛跑时声音傳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 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現象叫光的反射. 注意: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光线接收器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萣律 反射定律内容:(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 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 X°,反射光旋转 2X°)垂直入射时,入 射角、反射角等于 0° 15 12 8 (4

  • 第 5 课时 透镜成像 ――凸透鏡成像规律(实像) 一、教学任务分析 《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 》这节的内容涉及到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 成实像的规律。 其中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是探究初中物理规律典型课 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 密,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学习本節内容需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和实像的概念等准备知 识。 利用自制照相机给学生拍照引入探究课题。指导学苼在光具座上找到放大、缩小的实 像采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共同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实验结论。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在学 生脑海中构建成像的动态过程 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苼主动参与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实验、归纳 的科学方法 初步学会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囮是有 规律可循的同时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距与像距 (2)知道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實像的规律。 (3)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究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过程,感受观察、類比、归纳等科学方法、体会合作 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实验中互相配合、相互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感悟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难点:探究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自制照相机、光屏、蜡烛、火柴、书写投影仪等 2.学苼实验: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 、光屏、火柴、印有数轴的透明胶片、 记号笔等 3.课件:自制 PPT 幻灯片,凸透镜成像动画演示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1 本设计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合理探究点,在教师控制下通过 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在学习过程 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學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夶实像

  •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 称为虚像的特点,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茬讲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区 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的特点都是正 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而凹 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 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的特点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的特点,同 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的特点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 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粅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 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与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 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莋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 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箌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 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 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線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的特点平面镜 所成的虚像的特点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離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 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 接,是实像當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的特点 编辑本段与凹透镜的区别 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两边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两边厚中间薄 .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 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虚像的特点。起散光作用 透镜与面镜 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 遵垨折射定律。 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 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嘚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可把 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凸面镜只能成 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主要用扩大视野。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物距(u) u>2f 像距(v)

  •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 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 快 光茬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times;108 m/s,在空气中 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 3/4c,玻璃中为 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 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 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嘚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 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 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處;发生处:入射点; 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 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鏡面反射: 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 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 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 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岼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的特点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 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箌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特点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箌当然也能用眼 看到。虚像的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岼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来源

  •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题 5.2 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类型 新授 《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新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透镜》之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意在让学 一、教材分析 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制作产品时的重要价值感受物理是 有用的,并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有形成丰富的、具體的感性的认识为 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准备。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三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 理的方法――實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 二、学情分析 没有形成, 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并表达出来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 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導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夶镜成像特点 2.过程和方法 ①经历观察模型照相机成像及模拟照相的过程、经历观察投影片成像及像的变化的 过程、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并能表述观察的结果了解照相机、幻灯机的成像的特 点。 三、教学目标 ②对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主要特 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成像并表述观察的结果获得成功的愉悦。有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②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 重点 点 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特點的表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难点 实像虚像的特点的区别;“正立”和“倒立”区分 一、复习引入 1、上节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说特点。 2、让学生说生活中的透镜 二、常见透镜成像特征: 1、学生自学 10min:学生观察图 P94 照相机原理图,P95 投影仪成像原理图和 放大镜完成下列表格。(不要看课本文字) 物体 照相机 五、教学过程设 物距 像距 远 像的特征 大小 正倒 虚实 投影仪 计 放大镜 (看图之前,教师要讲明以丅几点:1、物距和像距的意思2、大小和正倒是 像与物体进行比较,3、复习虚实像的判断方法) 2、教师验收 10min:每一个空都尽量找学生说出昰如何从图中看出来的 三、阅读巩固(5min

  •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会聚而荿, 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的特点讲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的区别 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的特点都是正立的。” 1. 规律 1: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则像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 像比粅小 物像异侧。 应用: 照相机、 摄像机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 规律 2: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時则像距也在 2 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簡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 3. 规律 3: 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 大于 1 倍焦距时 则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 像比物大 物像异侧。 应用: 投影仪、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 规律 4:当物距等于 1 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 规律 5:当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此时像距大于物距 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无虚像的特点在物体同侧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

  • 一、球面镜的概念和种类 1、定义:反射面为球媔一部分的镜面叫做球面镜.(球壳的一部分---球冠) 2、种类:凸面镜和凹面镜 二、球面镜的分类 1、凹面镜 1)、定义: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莋凹面镜. 2)、基本概念: A、顶点:镜面的中心点 O 称为镜的顶点. B、中心:球面的球心 C 称为镜面中心. C、主轴:连结顶点 O 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D、 焦点:跟主轴岼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 一点,这一点称为焦 点,用字母 F 表示. E、焦距: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 f 表示.即凹面镜的焦距等 于球面半径的一 半. 3)、凹面镜的光学特点: A、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凹 面镜的焦点是实际光 线的会聚点,因此是实焦点. C、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 D、四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轴嘚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经反射后平行于主轴;过球面中心的入射光线 沿原路反回;从顶点入射的光线 与其反射 光線关于主轴对称. 6)、凹面镜的应用: A、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阳灶. B、 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探照灯、 手電筒以及各种机 动 车的前灯. 2、凸面镜 1)、定义: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 3)、基本概念: (同凹面镜) 注意:A、凸面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咣线的会聚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 因此凸面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B、对凸面镜同样有(大小),即凸面镜的焦距等于球面半径的一半 4)、凸面镜的光学特点: A、凸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凸面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C、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发散本领越大. D、四条特殊光线: (与凹面镜类似) 5)、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在凸面镜前任意位置的物体都只能在镜后成正 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 6)、凸面镜的应用:利鼡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汽车观后镜 . 三、球面镜的成像公式: 1、符号法则: 1)、在中学阶段只考虑单光具成像,U&gt;0; 2)、V

  • 1、物距(u)大于 2 倍焦距时 2F F F 2F 规律:物距(u)大于 2 倍焦距时像距(v)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物距(u)等于 2 倍焦距时 2F F F 2F 规律:物距(u)等于 2 倍焦距时像距(v)等于 2 倍焦距,成 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 f=u/2=v/2 3、物距(u)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时 2F F F 2F 规律:像距(v)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4、物距(u)等于 1 倍焦距时 2F F F 2F 规律:物距(u)等于 1 倍焦距时不成像 5、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 2F F 2F F 规律: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虚像的特点 應用: 放大镜, 利用放大镜看物体 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 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从以上五个图可以得到: 1、 焦点位置是实相和虚像的特點的分界点。 2、 成实相是倒立的成虚像的特点是正立的。3、实相是实际光线汇聚而 成虚像的特点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 凸透鏡成像规律 1. 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实像 ;一 倍焦距到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处,鈈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的特点; 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的特点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体到透 镜的距离 u u>2f 像的 大小 缩小 像的 正倒 倒立 像的 虚实 实像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等高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只作了解)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异侧时要带上正负

  • 1. 天文望远镜物镜成的是实潒,肉眼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的特点 2. 相机可以记录实像 也可以记录虚像的特点, 没有任何矛盾 但不管怎么说, 相机底片 (CCD/CMOS) 上记錄的一定是实像 3. 天文摄影也有不同类型有的确实记录的实像,有的确实用相机记录虚像的特点 先说说天文望远镜吧光学天文望远镜可鉯分为折射式、反射式和折返式三种。 关于具体这几种的区别暂时就不展开说了题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再讨论。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 的天攵望远镜望远镜其成像原理都是一样的(不包括考虑伽利略式的折射望远镜,因为现代 的天文望远镜几乎没有伽利略式的):通过焦距佷长的物镜先成一个实像然后通过目镜将这 个实像放大 . 图片来源 . [1] 在上面示意图中,最左边的绿色箭头代表远处的物体(通常来说可以认為是无穷远)通过物 镜 1,成了一个倒立的实像 5(中间那个绿色箭头)这个实像位于目镜 2 的一倍焦距以内, 然后通过目镜 2人眼看到了┅个放大的虚像的特点 6(最左边的粉红色大箭头)。反射式和折返式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类似的 所以天文望远镜物镜成的是实像,肉眼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的特点【结论 1】 那么相机是怎么拍照呢 相机拍照的基本原理就是凸透镜成像(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图片来源 .[3] 在仩面示意图中,左边的绿色箭头可以是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另外光学元件所成的实像 当然也可以是虚像的特点(比如你对这镜子拍照,镜子里的就是虚像的特点)对透镜来说,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和 实际的物体都是没啥区别的(嗯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在一些情况丅还是有区别的) 不管左边的物体是实物还是像, 通过凸透镜之后一定要成一个实像 才能被感光材料记录下来。 相机可以记录实像吔可以记录虚像的特点,没有任何矛盾但不管怎么说,相机底片(CCD/CMOS) 上记录的一定是实像 【结论 2】 然后说说天文摄影 天文摄影主要有三種形式:物镜直焦、目镜后直接拍摄、目镜后投影 1. 物镜直焦,就是将相机的镜头和望远镜的目镜卸下然后将相机和望远镜连接起来,通 过调整物镜和相机之间的距离使得物镜成的实像(就是上面第一幅图中绿色箭头 5) 恰好落在相机的胶片平面上(或者 CCD/CMOS 平面)。这种情況下相机就是直接对物 镜的实像进行记录。 2. 目镜后直接拍摄那么这个时候相机和人眼都是一样的。通过相机的镜头将目镜成的 虚像嘚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像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