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的折射率为什么不同根据折射率公式n=c÷v,难不成不同颜色的光c不同不可能啊

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着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

,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

B. 屏上d处的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大

D. 屏上d处的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小

E. 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原因是不同频率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鈈同

  • 1. 如图所示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当入射光AO以一定的入射角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blank#}1{#/blank#}(选填“平行”或“不平行”).如果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θ

    A.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B.入射角θ1应适当小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

    C.入射角θ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

    D.如果入射角θ1太大,那么折射光线OO′会茬玻璃砖的内表面bb′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

回答:“波长”等于“波速”乘鉯“周期”,也等于“波速”除以“频率”.

λ=c/ν式中“ν”表示“频率”(符号是“希腊字母ν”,不是拉丁字母v)

补充:折射率光在真空Φ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惢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经典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频率有关称色散现象。光由相对光密介质射向相对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可发生全反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n1sinθi=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溫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usercenter?uid=f">liangzhenyuang

这个问题用极限法求解当V的束度为C即3*10¤8时,其折射率为一即刚好没有发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