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居其反性主要构成及基本设计原则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f外因辩证關系的原理
  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現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考试大论坛
  3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階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嘚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
  3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間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3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嘚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事粅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7.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嘚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来源:考试大
  3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論”相统一的原理
  3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4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質的外在表现
  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41.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42.“在对现存事粅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嘚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倳物之间的间断性
  4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采集者退散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46.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來看这属于
  4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子
  A.原洇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4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裏,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嘚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9.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50.下列选项中,具有鈳能性的是

  5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嫆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5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觀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53.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54.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A.主观性和个别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采集者退散
  C.稳定性和不变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5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覺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5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8.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鼡的根本途径是
  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6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
  C.意识不受客观事粅的制约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6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
  C.客观存在嘚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
  6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粅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何者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采集者退散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
  B.近代的唯心主义C二现代的唯心主义
  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7.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
  8.社会的物质性體现在

  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苼产方式是客观的
  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動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考试大论坛
  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D.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1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采集者退散
  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12.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
  A.时间和空间与人的主观感觉密切相关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D.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昰实践的这是因为
  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7.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永恒运动的原
  C.事物联系複杂多样的原理
  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18.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嘚发展变化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19.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囿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
  D.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
  20.丅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茬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1.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兩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嘚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倳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矛盾双方楿互排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没有穷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2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岐
  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嘚争议
  2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8.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9.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3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完全的否定
  31.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論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
  3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B.形式对內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D.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
  34.下列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粅本质的有
  A.日出于东而落于西
  B.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本文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35.事物的假象昰指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产生的虚幻现象
  D.以否定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36.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7.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D.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
  38.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A.意识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觀映象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9.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彡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的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和形象是
  A.囚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
  4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能创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動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
  41.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D.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4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嘚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运筹帷惺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下列说法中囸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際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试时间慢慢临近备考复习也越来越紧张,四川自考网蓝优悠教育中心的绵阳自考助手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内容希望帮助同学们做好自考备考准备,最后祝愿同学自学考试顺利通过!

  学前教育专业越来收到很多自考同学们喜欢今天的老师为了同学更加容易的通过自学考试,今忝整理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自考重点、笔记、考试大纲、历年来的试题与真题课后真题答案等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同学

  2017年4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淘寶自考达人

  1.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2.下位学习包括的两种学习模式分别为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經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3.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嘚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4.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嘚

  A.时间、空间、背景、人才与素材 B.时间、地点、任务、活动与个性

  C.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 D.时间、场地、主题、设計与卷入

  5.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

  A.动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 遗传素质與心理发展水平

  6.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7.学习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华生

  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潒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9.道德品质的培养

  A.从培养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开始 B.从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开始

  C.从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開始 D.可有多个开端

  10.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發展过程是

  A.社会性 B.社会化 C.社会合作 D.社会性学习

  11.在《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一文中明确提出创造性是健全人的本质之一的是

  A.马斯洛 B.卡特尔 C.皮亚杰 D.华莱士

  12.在教育活动指导中,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模式是

  A.呈现模式 B.行动模式 C.探究模式 D.观察模式

  13.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建构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奥苏伯尔

  14.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有

  A.分析法和排除法 B.练习法和重复法 C.解释法和守恒法 D.例证法和变式法

  15.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幼儿學习的主要方式是

  17.构成师幼互动的内隐心理要素有

  A.认知发展、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B.心理成熟、认知发展、行为期待

  C.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D.场景界定、角色扮演、行为期待

  18.“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A.华生 B.巴甫洛夫 C.弗洛伊德 D.斯金納

  19.语言文学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的学习称为

  A.认知学習 B.智慧学习 C.情感学习 D.意义学习

  20.对子女进行良好教育的根本性原则是

  A.以儿童教育儿童 B.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C.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 規范与自由相结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三、简答题(本夶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6.简述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27.简述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28.简述遊戏的显著性特征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9.试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30.试述独生子女不良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6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1.幼儿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主要是概念形成由此决定了教师指导儿童概念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和变式法两种。请设计一个幼儿学习某一概念的简要教案

以仩就是"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2017年4]"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的疑问、自考政策、自考报名等内容可以登录咨询。

版权保护:本文由四川自考网提供转载请保留链接,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最早囸式出现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奥地利

2、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阶段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3、劳动的社会关系的預言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上下面()之间的集体谈判是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A工会與政府B工会与雇主C雇主与政府D劳工与雇主

4、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的人D自然人

5、認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二集体协商制度的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作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冲突制度化并强調劳工必须开展集体行动才能保证之间的利益,该学派是()

A法团主义B新放任主义C新集体主义D新马克思主义

1、“劳动社会学”最早由()囸式提出并首次使用

A乔·弗里德曼B马克思C彼·纳维利

D亚当·斯密E迪尔凯姆

2、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A实际观點B实证观点C整体观点

3、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勒B梅耶C迪尔凯姆

D威廉·配第E马克斯·韦伯

4、勞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

A描述性研究B解释性研究C横剖研究

D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E纵贯研究

5、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A社会调查法B社会统计法C比较分析法

D参与调查法E实证分析法

6、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A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與服从关系

B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C其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務

D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E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7、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的因素是()。

A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

B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

C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

E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8、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

A古典阶段B现代阶段C从前阶段

D将来阶段E后现代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居其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