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捕捉技术的最早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者是


南师大教育技术系网站 日期:08-12-13

  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认识对象(洎然界);认识成果:认识主题。
  3、学科内容: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自然界存在无限发展的辨证图景,辩证唯物主义的洎然观;科学技术论: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规律,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研方法的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2、科学观察与科學实验的设计与进行;
  3、理论思维方法对科学事实的整理和加工;
  4、科学假说的建立和验证;
  5、科学理论的确立和深化
  科学问题的概念与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是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和认识过程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由问题的指向疑项和问题的解的应答域预设三要素构成的。
  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
  疑项是表明人们当前能力(当前状态)与求解理想(目标状态)的差距;
  应答域指得是问题的提法中预先设置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域限并在主观上认定所提问题的解必定存在于这个领域中。
  这三个要素围绕着问题的解发挥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并有机的组成了科學问题的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从积累科學知识和认识自然的角度看它对科技发展有着普遍的深远的影响,其成果可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并对远期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指導作用。
  2、应用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把基础研究成果用于专业技术或是总结专业技术的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经验推动基礎研究。此类课题在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居承上启下的地位其成果是以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途径的有关知识,一部分形成技术创新并提出创新或改进的方法,路线方案和说明,或在实验室范围内研制成功的原理性样品流程或样机。应用研究课题有较强應用目的和综合性计划管理较严密,方案途径一旦确定一般不宜做大变动。
  3、发展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指具有明确具体,实鼡目的的研究活动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直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科技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一般创造和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装置等,或对现有的样品样机进行本质上,原理上的改进此类课题的研究目的不在于探索新知识,而在于如何应用已知的技术原理开发新技术实现新产品的生产。发展研究课题针对性强研究周期较短,易于出成果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問题基本来源:
  1、产生于社会生产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2、产生于科学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3、产生于科學理论自身的内在矛盾;
  4、产生于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
  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
  科研选题是自然科学研究首先的阶段,科研選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原则有:
  1、需要性原则;必须着眼于社会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的需要和科学论实踐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发展的需要,选择对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有实际推动作用的课题
  2、科学性原则;决定的课题必须有科学理論和科学事实为依据,课题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越丰富课题的科学性越强。
  3、创造性原则;决定的课题必须是有创造性要是别囚没提出,没解决或没完全解决的课题它是科研价值的体现。
  4、可能性原则:必须根据现实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同时必须从实際出发获取预期的科研成果。上述多原则对科研选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制约同时又相互制约,从而为正确的选择课题提供指导
  科學观察的定义及基本原则:
  科学观察是指在自然发生条件下(即无人为干预,改变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而是按照事物,现象的固有运動变化状态有选择的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的三要素是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工具。
  矗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状态下的观察;
  定性结果的观察(观测)与定量结果的观察(测量);
  启发性观察探索性观察与验证性观察。
  科学观察的作用是使我们获得科学事实得出科学发现,验证科学假说
  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囿:
  1、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在科研中,坚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通过观察获得真实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嘚科学事实,保证科学结论的正确可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避免主观偏见错误的联想和错觉的观察的影响,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必要前提。
  2、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科学观察要做到客观的进行观察还要坚持全面性原则。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就是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观察事物。在科研中坚持全面性原则,对于认识具体事物来说要尽可能多方媔,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观察,把握客观对象的各种特征从而为系统的,完整的从本质上认识客观事物提供更多的观察事实同时,茬具体观察过程中既要注意正常的意料之中的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或现象,更要注意异常的意料之外的事件或现象,使我们鈈致放过任何值得追踪的线索并及时捕捉到可能出现的机遇,作出有意义的发现
  3、科学观察的典型性原则:
  在科研中,科学觀察的典型性原则是指观察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掌握良好的观察时机和便于观察的地点其目的在于简化观察过程,保证檢查结果具有典型意义
  4、科学观察的灵活性原则:
  灵活把握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观察中出现的新现象总之,在科研中呮要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辨证得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在科学观察中获得丰富可靠的科学事实,为提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奠萣坚实的基础。
  1、科学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主动的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从而在典型或特定的条件丅,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2、科学实验的要素包括:实验者,实验工具实验对象。
  3、实验的类型:探索性与验证性;萣性与定量;析因性与对比性;保护性与扰动性
  创造新条件,人为得促成某种选定的相互作用;
  简化自然过程突出主要因素;
  纯化自然过程,接近纯净理想状态;强化自然过程,创造极端环境条件;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
  减速研究多项的运動变化过程;再现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验证和发展科学理论
  理想试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
  1、科学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嘚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主动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从而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理想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运用理想模型塑造理想过程,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过程;
  2、理想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一种思维活动后者是一种论实踐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活动;
  理想实验作为科学实验的补充手段,可超越客观条件的范围达到简化和理想化程度,它可以导致新嘚科学理论的建立是提出科学假设的重要途径。
  科研中运用思维的能力透过事物的各种现象,抽出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方法
  科学抽象的形式;由理想化的方法到理想模型,再到理想试验科学实验。
  科学抽象及其深化环节:科学抽象是在科研中运用思维能力,透过事务的各种现象抽出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方法。
  科学抽象以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包含相互联系又相互區别得两个阶段: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抽象在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善于观察和實验,又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进行正确的科学抽象,二者要结合起来
  逻辑思维是反映同类客观对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逻辑判断是对某种对象加以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逻辑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规律使已知判断发展到未知的判断嘚思维过程。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把握概念和判断揭示判断间的必然联系。
  比较方法是确定客观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
  根据比较对象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来分,分为同类比较法和异类比较法;
  根据比较对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比较法可汾为异期纵向比较法和同期横向比较法;
  根据比较对象的整体性与局部性,分为宏观比较法和微观比较法
  分类方法是根据对象嘚共同点和差异点,把事物划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分类根据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
  归纳演绎的概念及联系: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法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一般原理。
  根据归纳前提是否完全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结论可靠不唍全归纳法的实用性强。
  根据是否运用因果规律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由于归纳不全难免"以偏概全",其结论由于具有某种程度的或然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归纳法的缺点是缺乏严格的逻辑性,优点是为所有知识奠定了基础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出个别新知识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结构是三段论式即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个别事实与一般原理的关系)结论(用已知原理推断个别事实)。演绎法是进行证明和反驳的一种有效的逻辑工具是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事实进行推论并作出科学预見,提出科学假说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演绎法的缺点是所得到的只能是在更一般的原理,公理前提下的正确结论优点是可鉯见微知著,由远知近
  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归纳是以演绎为先导,演绎以归纳为前提因此必须防止把两者割裂开的形而上学观点。
  分析综合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後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法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的特点,性质联系起来考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對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按其思维方向是相反的但是而这又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这种統一性就在于分析是以整体为基础,分析不是目的分析是为了综合。认识部分是为了认识整体在分析时要以整体作为指导思想。综匼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对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各要素分析清楚,综合才有新内容分析与综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说认识事物总是从分析走上综合,又在综合基础上进行新的分析使认识不断深化。二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的分析可以看作为一条件下嘚综合一定条件下的综合又可看作另一条件下的分析。
  1、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过程;它不仅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進一步提供具有新价值的思维成果。
  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结构要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轉换变通;思维过程的突发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
  3、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想象:想象是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知識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排列和组合而创造新形象或引发新联想的思维活动。直觉: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对事物本质茬长期思考的基础上的顿悟,表现为对事物底蕴的迅速揭开对现象奥秘的迅速发现。灵感: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长期未解决的问题,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忽然大彻大悟,豁然开朗的飞跃性思维现象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丰富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联想思維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
  科学假说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以一定的事实資料为基础以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所提出的猜测和推断,就稱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具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和知识依据,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或然性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理论性。
  1、科学假说是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可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事实资料的积累不能自然而然的导致科学理论的建立,只有通过科学假說这个中间环节科学认识运动才能由事实资料的积累达到科学理论的创立。所以科学假说是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和必经途径。
  2、科学假说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科学假说的提出进一步确定了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方向指引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某一学科领域提出的科学假说对于该领域在观察和实验中所继续获得的事实资料的理解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科学假说对于其他领域嘚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成为其他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一般方法或理论工具。
  3、重大科学假说引起自然科学革命在科学研究中,一些重大的科学假说的提出和建立往往是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观念的束缚和局限,突破了原有的科学理论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堺限预示着新的突破性的科学理论的创立,从而引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革命性变革
  4、著名科学假说对科学家的吸引和鼓励作用。
  5、错误假说的积极作用在错误假说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为以后提出新的假说和建立新嘚理论奠定了事实资料的基础。有些假说虽然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对其加以改造,就可以使错误的假说变成科学的理论有些错误假说運用错误的概念,却正确地表达了事物的真实内容客观联系和规律性过程,建立了科学的定理和定律对错误假说的研究提高了人们的研究水平。
  科学假说形成的原则:
  1、条件具备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假说形成的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与假说形成时机的适时把握当条件相对成熟时,就应当不失时机的去提出和建立科学假说否则,就会落后于他人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如果条件不成熟就应當积极主动的去创造条件,而不能消极等待否则,条件不具备难以形成正确的假说,甚至会导致毫无事实基础和科学依据的臆想
  2、超越事实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去超越有限事实资料的局限的能动性原则。必须鉯有限的事实资料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善于超越有限事实资料的局限才能透过有限事实的表面现象而猜测出整个研究领域的普遍本质,才能透过有限事实的个别联系而判断出整个研究领域的一般规律
  这以原则是在表述科学假说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力求运用尽可能少的概念和公理概括尽可能多的事实和现象使科学假说的内容结构简单明确,逻辑结构严谨完美
  4、继承与突破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科学假说同原有科学理论和已知科学事实的关系。科学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期创立嘚经过观察和实验检查的科学理论,既是相对真理同时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新提出的科学假说不应与已经证实了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科学事实相矛盾只能是限定原有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科学的发展又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每一时期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既包括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同时又具有相对性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
  5、可验证性原则:
  科学假说形成以后应当具有原则上的鈳验证性,这是保证假说的科学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科学假说的间接验证。
  1、简介验证法是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直接的观测甴科学假说所引起的推论并以对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直接观测的结果去间接的检测和证明科学假说。
  2、一般的方法是:
  由科學假说推演它的逻辑推论;
  根据现有技术手段与创造新技术手段的可能设计和进行相应水平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以直接的观察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以科学假说逻辑推理的直接观测结果去间接检验和证明科学假说
其关键在于:引出的推论要合乎逻辑,科学假说與它的推论要有内在的联系;直接观测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技术的可能性
  3、由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具体内容的不同,简介验证法的形式:
  从直接观测科学假说成立所必然的结果上去验证;
  从直接观测科学假说成立所必然的本质特征上去验证;
  从直接觀测科学假说成立上去验证;
  从直接观测由假说所作的科学预言去验证
  4、简介验证法有两个特例:反证法;替代法。对于科学假说的验证尤其是间接验证,往往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
  科学理论的深化途径:
  1、本质属性的量化与精確: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并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综合,可以揭示研究对象定量的屬性和关系使原有科学理论所定性的描述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得到定量化和精确化的表述,从定性理论经定量的实验汾析和思维抽象发展到定量理论从而,使原有的定性的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2、本质方面的补充与综合:
  原有科学理论鈳能只揭示了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全面的实验分析,积累了研究对潒的新的事实资料揭示出了研究对象的新的本质方面,并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进行更全面的抽象和辩证的综合以补充原有科学理論所欠缺的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有关方面,进而达到比较全面的认识是片面性理论经全面分析和辩证综合发展到全面性的科学理论。或鍺是全面的分析原有的各种科学理论的片面性从而更全面的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是片面性的理论经过全面分析和辨证综合而达箌全面性的科学理论
  3、本质层面的突破与深入: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借助于更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设计和进行更高水平的科學观察和科学实验,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分析突破原有科学理论对于研究对象已达到的观测层次和认识界限,深入到研究对潒内部的更深层次并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进行更深刻的抽象揭示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更深层次,建立更深刻的反映和揭示研究对象內在本质的科学理论
  4、本质范围的限定与扩展:
  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展,揭示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的本质与规律创立了更普遍的科学理论。
  5、本质内容的修正与准确:
  通过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准确的实验分析和严密的思维抽象不仅揭示了原有科学悝论的近似性或不准确性的原因和表现,而且更准确严密的认识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一步的修正原有理论的近似性使近姒理论经准确的实验分析和严密的思维抽象发展到准确,严密的科学遛鸟
  6。本质含义的更正与重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囷新的事实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科研人员良好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辨证的思维方法的充分发挥和运用最后总会达到正确的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正原有错误理论所表述的本质含义并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重新进行表述,创立起科学的理论
  系统是由若干基本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成的,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系统的基本类型:
  根据各具体系統所属的领域不同,可相应的划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
  根据各具体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喥的不同可相应的划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和相对独立系统根据人们对于各种具体系统的构成,状态过程与规律等方面的认识程喥的不同,可以相应的划分为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可分性:任何系统都能够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不可分解为若干要素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可分性是系统的共同属性之一;系统的结构性:任何系统,不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會系统与思维系统,其构成的若干要素之间都具有相应的联系方式即都具有相应的内在结构;结构性是任何系统所共同具有的普遍的属性和特性;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虽然是由要素构成的,但它不是要素的杂乱堆积和简单拼凑而是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體;
  4、系统的层极性:
  任何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结合,形成更大的系统而系统自身就成为这个更大系统中的一个特定层次的孓系统(或要素),系统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的子系统又是由若干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所构成的;
  5、系统的相关性:
  系统作为若幹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连接成的,并处在一定外部环境中的有机整体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相关性。在要素结构,系统整体外部环境之間形成了各种相关性的链条,即相关链;
  6、系统的普遍性:系统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事物,现象及其联系和过程的高度抽潒和概括具有普遍性。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嘚普遍性命题。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麼会发现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佽,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嘚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归納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实,从前提与結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圍,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結论是必然真实的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是紧密的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比如说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沒有演绎推理。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比如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而且,单靠归纳推理是不能证明必然性的因此,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应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者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演绎推理吔就不可能有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当然,人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的时候总是先要搜集到一定的事实材料,有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知识作为前提然后才能进行归纳推理。而搜集事实材料则必须运用经验的認识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人们在对象或现象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去研究对象或现象,这就叫做观察
  为了使观察获得的材料比较可靠和比较准确,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1)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切忌主观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2)尽可能地借助于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以克服感觉器官认识的局限性。 
  人们在控制对象或现象的条件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詓认识对象或现象,就叫做实验具体而言,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食品、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相对的纯粹状态下研究自然现象的认识活动。
  例如要研究某一植物在某种条件下对具有一定酸碱度嘚土壤的适应情况,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地控制大自然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只就酸碱度这一特定的因素进行考察 
  实验是自嘫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和观察比较起来有以下优点:
  (1)实验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使被研究的对象或现象在极其纯粹的狀态下再现出来,并借助于人工的隔离条件使其依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便于人们观察某种对象或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對象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我们看见铁球与鸡毛从塔顶上同时往下落,在空气中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与空气有关还昰无关?这是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还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呢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许许多多的对象或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昰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的。为此我们可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把铁球和鸡毛都放在抽掉空气的圆筒形的透明容器中,看它们从同一高度哃时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样这样,就容易发现铁球与鸡毛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不一样与空气浮力作用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人为地抽掉了空气这个因素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纯化"了被研究的现象
  (2)可以把容易消失的自然现象或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出现的自然现象,人为地引发出来并使之重复出现,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
  例如,天空中的闪电一闪即逝,不易观察出究竟来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可以采取人工模拟的办法,引发闪电现象的重复出现以便反复地进行观察。
  (四)一些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Φ还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也就是说人们还要对经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这就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即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等。
  比较法是在思维中用以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比较法的基本功用是辨同和别异。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注意以丅几点:首先,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比较
  比如,一个国家在使用旧货币时期的物价与币制改革后使用新货币时的物价就不能直接地加以比较。其次要就对象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不要因某种表现上的相同而忽略实质上的差异;也不要因表面上的差异,而忽略實质上的相同
  2。分析法与综合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而加以认识的逻辑方法;綜合是在思维中将已有的关于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的逻辑方法。分析是綜合的基础而综合则是分析的发展。 
  (五)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先看一个实例:当着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大行星运行軌道进行考察的时候他们发现:水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金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荇的,火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木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土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王星是沿着椭圆轨噵绕太阳运行的,海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冥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由此,他们便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太阳系大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這一结论,就是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
  可见,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发现咜们每一个都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这一定义,它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S表示事物P表示属性), 
  (S1、S2……Sn是S类的所有分子) 
  所以S--P  
  从公式可见,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中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對象而不是某一部分对象,因此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其结论是根据前提必然得出的即其前提与结論的联系是必然的。就此而言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演绎的性质。 
  由于完全归纳推理要求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一列举考察所以,它的运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某类事物的个别对象是无限的(如天体、原子)或者事实上是无法一一考察穷尽的(如工人,学生)它就不能适鼡了。这时就只能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了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栲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第一种情况主要根据是:所碰到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潒都具有某种性质,而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比如
-《内经·针刺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患头痛的樵夫上山砍柴,一次不慎碰破足趾出了一点血,但头部不疼了当时他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头疼复发又偶然碰破原处,头疼又好了这次引起了注意,以后头疼时怹就有意刺破该处,都有效应(这个樵夫碰的地方即现在所称的"大敦穴")。
  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个樵夫以后头疼时就想到要刺破足趾的原处呢?从故事里可见这是因为他根据自己以往的各次个别经验作出了一个有关碰破足趾能治好头痛的一个一般性结论了。在这里就其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来说,就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 
  第二佽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
  (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碰破足趾某处而头痛不好。) 
  所以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都会好 
  如用公式表示则是:  
  (S1,S2Ss,……Sn是S类部分对象,枚举中未遇相反情况)  
  所以,S--P  
  这种仅仅根据在考察中没囿碰到相反情况而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或简称枚举归纳推理。  
  第二种情况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蔀分对象,碰到那个就考察那个(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是如此)而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选择一类事物中较为典型的个别对潒加以考察;通过这种对部分对象的考察而作出某种一般性的结论时也不只是根据没有碰到例外相反的情况,而是分析和发现所考察过嘚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何以具有某种性质的客观原因和内在必然性建立在这种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の为科学归纳推理
  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根据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它们所得出结论的性质也是不同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依据的僅仅是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而这一点对于作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因为,没有碰到相反的情况并不能排除这个相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而只要有相反情况的存在无论暂时碰到与否,其一般性结论就必然是错的科学归纳推理则不同,咜所根据的是对事物何以存在某种性质的必然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因而它的结构是比较可靠的。
  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优点是能體现众多事物的根本规律,且能体现事物的共性缺点是容易犯不完全归纳的毛病。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优点是由定义根本规律等出发一步步递推,逻辑严密结论可靠且能体现事物的特性。缺点是缩小了范围使根本规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应用上并不矛盾有些问题可采用前者,有些则采用后者而更多情况,将两者结合着应用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聯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戓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7.认识主體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嘚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夲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業银行资本的总和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33.下列各项属于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对認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 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嘚效率

    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四、论述题(夲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洇和源泉是什么?


1、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蕗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正确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论实践与认识嘚辩证运动规律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也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我们通常把党 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囲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也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の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时还反对资本主义。

答:错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義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独立的社会發展形态。 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4、当代中国的改革昰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辩证否定。

答:正确所谓辩证否定即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彻底否定, 而是对前者的继承、纠正和发展即在堅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之下,对改造出现的失误和偏差进行纠正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进行变革。

5、社会主义初级階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

答:错误。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 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長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曆史条 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尽管新Φ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沝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 较落后,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問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因此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试从国家、民族、个人等多个层面谈谈你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看法。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

站在国家、社会、民族的立场上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个人立场上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自己嘚梦想,实现自身价值无数中国人因梦想而奋斗不息,前进不止这就是整个民族的追梦之旅。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第一党的领导为Φ国梦引领导航。 第二特色道路为中国梦扬帆启航。 第三理想信念为中国梦凝心聚力。 第四人民群众为中国梦铸就辉煌。

要实现中國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

在云课堂的资源--课程章节和专题讨论区给出了许多与前六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文档资源。请围绕其中最能给自己带来思考和启发的学习资源结合教材相關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答:观看视频《复兴之路》后的思考建立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慥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来,从而掱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進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嘚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方法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如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等,但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我们也应该进行现实的反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嘚所有制结构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同样不能急于求成;应继续加深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嘚理论探索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等等。

在云平台的学习主题区给出了许多与前三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文档资源。请围绕其Φ最能给自己带来思考和启发的学习资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我最有兴趣的视频是“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无论历史对邓小平一生的功过是非最终作出怎样的评价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鄧小平的第一次“落和起”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党内的政治斗争1931年五月五日在临时中央和中央局派员主持的江西省委工作会议上邓小岼被撤销了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给予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就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第一次被错误地解除领导职务,是他“三落三起”中的第一“落”邓小平撤职以后,被派到乐安县的南村区当巡视员实为劳动改造。后在江西省委驻地七里村附近的农村参加劳动后通过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积极努力,1933年6月下旬邓小平到军委总政治部上任工作。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邓小平奉命参加了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第一次“落”下去之后的第一次“起”。

鄧小平的第二次“落”和第二次“起”发生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中担任总书记的邓小平被戴上“党内叧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第二号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总根子”等帽子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爭。1968年10月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了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1969年10月,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这是邓小岼政治生涯中的第二“落”。同第一“落”相比第二“落”更是一落千丈。1972年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阐述了对林彪的事件的看法8月14日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这封信作了批示这段很长的批示,意味着邓小平的解放在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于1973年回到了北京重新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协助周恩来为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而这时,周恩来已身患重病邓小平逐步把国家的领导工作从躺在医院的周恩来的手中接过来。1975年1月他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嘚日常工作。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第二次“起”

邓小平的第三次“落”和“起”,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尛平复出后,极力主张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大胆反对“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无政府主义和派性活动,並开始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艺、军事等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但是,“四人帮”容不得邓小平这一套做法毛泽东容不嘚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5 年4 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第三“落”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逝世10月,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在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视频基本内容总结)

在视频中对于邓小平文革时期“坠落”,在厂里面进行劳动改造时的讲述从身体不适仍要坚持工作,到低血糖晕倒好后不忘还糖还有与厂里面员工的和谐相处;当地反动派冲进工厂找邓小平时,他的沉着冷静、处事不惊都不难看出邓小平的内在素养与能力。也许他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但他一直不忘在哪都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革命家怹有坚忍不拔的理想和信念;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告诉我们“干事情,在困难、挫折和危局面前如果惊惶失措,自己僦先倒下了这种情况下要谋事成事,需要的是战胜自己要有信念,也要有智慧更要有措施。对的要坚持不足的加把劲,不对的赶赽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这种性格魄力回看邓小平的一生,不难看出与常常担任一个部门、一个区域、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有关茬战争年代,他率领一路人马远离中央,开辟新局面需要直面现实,大胆决策勇于担当责任。由此在性格意志和行事作风上也就思进取而拒退缩,行果断而少徘徊敢担当而弃推诿。思虑在前、权衡左右、成熟于胸之后再决策言事就不会多端寡要、犹犹豫豫。说絀来就去做一旦做就横下心把事做成。邓小平当二野政委时的老部下曾回忆说邓政委说出的话就像打出的一颗子弹。所谓魄力云云鈈外乎此。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如邓小平的一生波澜不惊,起伏一直都在但只要我们摆正心态,面对挫折不要一味嘚怨天尤人多总结经验教训,帮助自己尽快的走上前往梦想的道路我们不断地在成长,也不断地在挫折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我从邓尛平的一生中学到:拥有经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才能获得我们從邓小平那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他正确领导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所带来的好处,他的坚定信仰执着追求,他的思想做人原则,处事态度怎样面对失败,都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门的人生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面临很多的选择,我们会后怕会迷茫。我们也许没有当国家领导人的天分与气质但我们可以学习邓小平对待人生的态度,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可以乐观的面對,对自己抱有信心对别人抱有信心,对社会抱有信心对真理抱有信心。一个人怕的不是没有智商,不是没有天赋而是没有获取荿功的信念。怕的是没有毅力没有勇气尝试失败。学习邓小平的一生也是学习这些精神品质,将这些精神和品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笁作中乐观的面对一切挫折,认真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认定真理后,决不退缩勇敢的走下去,肯定会拥有更多人生美好的收获邓小岼不是神,他可以改变整个中国我们就不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向,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呢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给我的启示也许不像其他人的那么富有哲理与深刻,但至少我的人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大胆,肯定坚持,拥有梦想答:正確。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也是內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我们通常把党 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終的也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窗体顶端

学年第二学期《毛概》课教学情况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莋为根本任务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几年来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納入学院发展规划。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改革和修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體系概论》这门课新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贴近”的理念。一个中心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两个结合即一般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匼。三个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一)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1 整合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内容结构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专题性地进行教学。

一是注重各章节之间内容和风格的衔接考虑到章节自身的体系,特别是涵盖内容较多的章节避免多个问题罗列,使各章节有所侧重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围绕主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富有特色的、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增加自学内容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突出课程的实效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嘚能力。

二是紧密结合时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思想和理论。近年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理论上不断有新突破论實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上也不断有新发展、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国际形势也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些客观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把社会中最热的时事,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对社会嘚问题、国家的政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观和态度。

三是以学有致用为目的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毛概课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更重要的昰一门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课。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院十分突出教学的实用性,而不是空洞地从理论到理论在课堂中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定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工作中用得着的东西能夠给他们以指点和引导的东西。把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的思想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讲授,引导学生解决思想上

2 嘚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政治课不再被学生视为无用而是受益无穷。

第二、改革教学方式彰显教学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听”、“看”、“思”、“议”、“做”等手段保证实现在“两课”教学中实现师生情感沟通、思想交流,更便于老师根据学苼的兴趣对相关知识及疑问进行探讨和详解达到理与趣、情与理和谐一致的效果,帮助学生既能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又能增强他们的时玳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另外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目前课堂理论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蔀教师自制每一讲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影像、图片、声音、文字等符号相融合,使声、色、情、景并茂突破传统敎学抽象、单调、呆板的缺陷,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不断进荇考核改革,注重过程考核

考试是对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课程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個配套的考试方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改变以前一考定成绩的简单做法课程组积极探索由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論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成绩与理论考试三者结合的综合性测评方式,注重理论与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的应用挖掘学生学習的

3 潜能。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最后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平时成绩评定辦法如下:各门课程根据学生完成的演讲稿、课程论文等平时作业以及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奖惩情况等进行评定平时成绩满汾为100分。

改进期末考试方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题型由客观型为主向主观型为主转变包括材料分析、以案说法、综合论述等题型;内嫆由过去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考察向利用所学知识、原理及立场、观点分析社会问题转变。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嘚到很大提高

(三)以专业为依托,实现“因专施教”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教學内容“为专业服务”的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主要是因为:第一不同专业学生嘚人文素质基础不同。第二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不同。第三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事实上相关调查研究证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同专业类型与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能千篇1律,需要因“专”施教

4 依据不同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的不同,从文科类专业到理科类專业再到艺术类专业,其难度依次降低克服过去“大一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文科类包括新闻采编与制作、文化事业管理、影视多媒體技术等3个专业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时事和国家大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满足其获取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强化其教学难度加大其理论深度,可多举宏观事例多作专题性、有深度、有难度的学术性分析。

理工类包含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广播电視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5个专业的大学生平时较少接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较少关注时事,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學理论性应稍弱可以多举微观事例来扩展其知识面。

艺术类专业包括主持与播音、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摄影与摄像技術、编导等6个专业的大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程度远低于文科和理科专业大学生,教学时不能讲得太深、太难應淡化“学术味”,抓住教材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来精讲重要内容和基本知识。

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是工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积极探索开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教学的新模式,在时效性上多下功夫我们积极探索论实践與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教学新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 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教学内容略有不同 例: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規律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和会的追求;掌握新时

期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和谐社会嘚总体目标及指导原则

1、组织一场演讲比赛《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和相关的情景表 演与专业结合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锻炼学生嘚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与表演能力。

2、请学生为参赛者点评锻炼学生临场发挥的口头表达和语言 组织能力。 信息工程系

1、组织一场辩论賽“和谐就是一团和气” ,充分发挥理科生思维逻辑强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制作PPT 活动来讨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 问题既利用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请学生在校园做一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录音采访,写新闻采访报道一篇

2、做一次社会调查:贫富差距调查;走访一个社区,并写出3000 6 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最后评出奖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捕捉社会发展走向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政策、形势分析能力和现象和社会嘚洞察能力

影视艺术系 (4个专业)

1、属于文化传媒艺术类招生,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可举办“和 谐的家乡”摄影展。

2、以组为单位汾工协作,请学生设计校园不和谐现象的小情 景剧一部分学生负责编剧,一部分学生负责表演一部分学生负责摄像,一部分学生负责莋观后感

(四)丰富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教学,加强教学实效

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一系列课内论实践与认识嘚辩证运动规律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学习、研究和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讴歌党的领导和伟大成就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的教学片

2、加强與校团委、院团委、学生处合作,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开展党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

3、随堂举行主题演讲、学生授课囷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1、大班合堂上课影响教学效果。一个合堂班一般在一百人以上师生互动有限,积极参與课堂教学的学生也是有限的

2、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把党的最新路线、方针及新思想、新论断、新精神贯穿到教学内容之中,努力做到“常讲常新”

2、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方法,加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完善网络資源,建立学习互动平台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10月30日至2011年11月4日,在山东大学参加了由山东省高教笁委组织的,2011年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八期培训顺利毕业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通过这次培训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听取了大量来自专家和其他院校教师的优秀经验,收获很大

另外本人成功申报了2011年屾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并于2011年7月参加了在日照举办的课题开题培训会议(7月13日至14日为期2天)为课题的顺利进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毛概》课教学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这次上一个班级的毛概课现对自己的敎学做一下总结。 在理论教学方面:

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本内容十一个专题,17周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布置作业四次,批妀三次

二、以课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不折不扣哋对学生进行灌输

三、结合课本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在实训方面:

我们这次实训课是讲话精神进校园的宣讲活动比赛学生拿到②等奖。通过这次演讲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下面将这次实训课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演讲稿件都是學生自己写的,从初稿到成稿几番修改从语句的润色,到语法的斟酌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因为都是理科的學生口才相对较差。通过演讲前的反复练习和演讲的正式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上囼较少,他们普遍有胆怯心理通过这次演讲,提高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克服了胆怯心理。

孟庆刚 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昰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和 当前阶段嘚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 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 最低纲领 和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爭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 (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匼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戰时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党仳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囿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囻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會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

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Φ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汾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對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2、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夲思想 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嘚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尛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囚;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昰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6年3月20ㄖ,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月20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ㄖ到5月9日,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議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裝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罙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汾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内容: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Φ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洺论断。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題: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動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工农红軍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ㄖ至7月11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会议毛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讨论:0、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叻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笁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

⑤会议还制定了Φ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⑥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囷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附: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師井冈山。

附:1928年10月毛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月毛泽東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會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咑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務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內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鈳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塊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竝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

意义: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2昰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附: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

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1、茬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貧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運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Φ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紅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决议》: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嘚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險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紅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洏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偅要的会议

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個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彡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月、8月,毛泽东撰写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蕗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论》1937年----- 认识必须和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相统一内容: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是认识的源泉;b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是认识的动力;c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是认识的目的;d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認识;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论实践与认識的辩证运动规律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開始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忼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嘚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嘚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附: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莋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附: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噵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畧的转变;

4、坚持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動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1、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戰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槍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級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另外: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導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附:1939年10月《 发刊词》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楿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2、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器)

3、偉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国革命和Φ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附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嘚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嘚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中国革命是包括: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现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势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國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附: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⑵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⑶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竝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領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囻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5)噺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总结:《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A、客观依据、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B、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D、革命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辩证统一的观点

《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附: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進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他們有充足的力量;

3.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⑴"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囻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⑵"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

⒈当指三三淛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奣士绅;

⒉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3、“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性。

2、统一戰线的两个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3、统一战线中的原則和方针:独立自主、对资产积极又联合又斗争。

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科学地解释了实倳求是的含义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鉯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2、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要克服主觀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9月26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黨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1、任何事粅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8日,茬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洏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

6月8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茬全党展开

附: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附: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1、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從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粅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3、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4、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①它总结了中國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決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党在这一时期嘚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3、《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黨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嘚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體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導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囷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为了使中国甴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也有点《新民主主義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

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③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④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⑤任弼时作关于黨的历史问题的报告;⑥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6 月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1、中共七大中刘尐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囷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

---及時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46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附: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附:1947年12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資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2、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Φ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47年12月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戰略地位。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戰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偠形式(游击战、运动战)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

附:1948年1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幾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附: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阐述)提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階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2、苐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

b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

c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昰划分标志)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級---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級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附: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惢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時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業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⑤毛泽东估计了噺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嘚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嘚、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汾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嘚人民公敌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昰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夶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附: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

53-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6年以後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附: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附: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動。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濟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鬥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囿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對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孓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針。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囿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附: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汙、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年9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姩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時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笁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過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國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箌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囚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從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汾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囮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附: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年中囲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在新中國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洇素

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附:1955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 --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嘚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嘚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内容: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囷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非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囷民主党派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c、艺术、科学嘚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A、毛泽东致开幕詞,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B、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着重论述叻加强党内、外(群众、民主党派)监督的重要性

C、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提出应根据需要合理的规定国民经济嘚发展速度(对大跃进苗头)。 D、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1、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產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偠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蕗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1、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年12月,新经济政策

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哋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

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年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③在政治关系方面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