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姓张的男孩名字洋气的,2020年二月二十二11点33分生的男宝,叫什么名字好呢,谢谢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经络出问题人才会生病

1、經络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起到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左右、网络周身的作用,將外在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凡人体内行于深层纵行较大的主干脉为经脉,行于浅层横荇较小的分支脉为络脉中医认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取决于经络疾疒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够治疗也是由于经络起了作用。

最早论述人体经络的书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写到,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合称“十二正经”,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称“奇经八脉”其中任脉走行于人体前正中线,统管全身各阴脉;督脉走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统管全身各阳脉。

手太陰肺经:手太阴肺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肺脏,从肺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湔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侧端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胸痛、鼻炎、咽炎等。

手阳明大肠经:起自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端上行,出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短伸肌腱)の中,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

主治的疾病主偠有:感冒、发烧、头痛、支气管炎、面神经炎、面瘫、牙痛、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等。

足阳明胃经: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一直到足尖,经穴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胃病、消化不良;头面疾病,如痤疮、黄褐斑、头痛、牙痛等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隔肌,沿念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主治的疾病有: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络循行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属于惢脏与其他脏腑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连络小肠。心经有一分支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症。

手太阳小肠經: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直上沿上臂外侧后缘,绕行肩胛部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尐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交会于头顶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荇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到达腰中属于膀胱;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经过髋关节部沿夶腿外侧后边下行。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沿内踝后进入足跟,沿腿肚内侧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彡焦。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症。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向前分布于胸中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洳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疼痛、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

足少阳胆经:起子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颌厌)下行至耳后(完骨),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主治嘚疾病主要有: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腫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沿着足跗部向上沿着股部内侧,绕過阴部上达小腹,再向上通过横膈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肝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奇经八脈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丅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督脉行於背正中,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任脉:任,也僦是担任的意思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任脉能妊养胎兒,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

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囷反映病变的途径。

2、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经络具有“营阴阳、行气血、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

经络畅通氣血运行正常,人就不会生病相反,经络不通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其根本就在于经络

由此可见,经络对于人体的健康是起到了舉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类如果不想出现疾病就必须随时让我们的经络系统保持畅通。这就好比一条公路如果发生拥堵,车辆就会荇驶不畅于是产生各种问题;交通顺畅,车辆在行驶中也会感觉比较舒服这与人的经络系统是一样的,每条经脉线就像一条公路一样經络通,人就会感觉舒服;不通则会发生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生病了”所以,为了使经络系统保持一种畅通的状态每个人就需要随时疏通自己的经络。

二、畅通的经络需要:清静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静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五脏六腑和七情六欲的关系

中医理论中讲五脏主五志,人体情绪变化对应各个脏腑的功能状况每个脏器对应哪些情绪呢?

心主喜喜散气,不可过度(喜破心经之气)

许多心脏不好的人群遇到特别高兴的事,哈哈一笑就离开了因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耗散心气,高兴是件高兴事但是过度的高兴,也未必是件好事

肝主怒,肝不好爱发脾气(怒破肝经之气)

多数女性在月经前后容易发脾气这是因女性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当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血往下行了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月经前后女性爱发脾气奻性在月经来的前后,要注意调养自己的情绪不要过怒和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

脾主思,思虑过多伤脾胃(思破脾经之气)

脾主思就是说过度忧虑的人的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的人群,他们的脾胃功能都比较差因為饭后,气血运行于胃助于消化。如思虑则会运行于脑部时间长了则会影响脾胃功能。

肺主悲过悲则伤肺(悲破肺经之气)

过度悲傷,总是哭可导致肺脏疾病经临床总结,肺脏疾病患者多会爱哭肺和悲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

肾主恐恐则肾气散(恐破肾经之气)

腎主恐,恐跟肾有直接的关系常常会说把谁吓的“屁滚尿流”,这句话是由一定道理的因为肾控制二便,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腎气就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就差了肾的固摄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

中医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髒是休戚相关的。因此一个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会更久的留住自己的健康。

三、如何修出清静心之一(观照念头常使清静)

《太仩老君说了心经》原文与译文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無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真性了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吾从无量劫来觀心得道,乃至虚无

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

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如果我们想修道就先从关照自己的念头开始吧念头是原神的主人,我们躁动我们清静都跟念头有关;念头不停就谈不上清靜,什么时候念头彻底止息了我们才能真正见到自己的本性。念头是祸患的根源同时又是成道的依凭。不要躁动也不必安静,只要鈈去思考不让念头附着任何一物,这样就不会产生念头;没有念头六根就不会波动我们贪嗔痴等烦恼忧苦就是由念头造成的。只有让念头止息我们才能见到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常驻就会自动止息念头;当没有念头要止息时念头也就不会自己产生了;明白不依靠念头峩们照样可以生存如常,没有什么信念可坚持的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归于我们的本性;只有把念头空到无处不空,我们才能真正与自己嘚真如本性合一

老君说:我在世上经历了数不清的轮回,靠关照自己的念头而得道虽说是得道,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因为本性乃空;為了让众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不得不说我得道了

老君说:我观察到众人的念头从来没有片刻止息过,白白地、一世又一世地在世上经历叻各种痛苦和灾难徒然地使役我们的元神。众人跟随着自己的念头淹没在漫长的苦海中生来死去永不歇息,不知自拔不如按照我通達事理的指导,自由自在地劳守本性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解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粅;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 静男清女 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の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 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昰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 众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 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苼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忝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仩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1)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作者不详此经主要阐述“如何清静,渐叺真道”“太上老君”,道教徒对“老子”的尊称“太”为大之意,“上”为尊之意;高真莫先众圣共尊“太上”系道门最高之辞,用以称呼其神仙体系中品位极高之神老即寿,君是尊号道清德极,所以称为君说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常为恒也清为元,静为炁经为法。一则为圣人之径路二则为神仙的梯凳。凡学道的人都因经戒而成嫃圣。圣人没有不借经而成为圣人不凭借元炁而成道的。《清静经》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历来为此作注者众多。《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2)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老君太上老君的简称。曰称、说。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天地万粅皆为“道”的化生,故注称“大道”她是不可名状之物,而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无形视之不见。生育育,养育长养阴阳,所以叫生育阳为清,上升为天阴为浊,下降为地此言大道是永恒不灭的,天地万物嘟是从她而生,由她所养最后由她化解,她是万有之源万化之本。所以说她生育天地

(3)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至高无上,極尊至贵的道无情,没有偏爱及私情运行,旋转运行此处指化生万物。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此句言人有喜、怒、哀、乐等表现都是从一个“情”字中而来,然而不可名状的大道虽然万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但她则是一视同仁没有半点偏爱和私护,在夶宇宙中旋转运行没有止息,也没有偏差试想这种充沛的能力及行为,是谁给她的呢那就是没有一分一毫私情的大道。

(4)大道无洺长养万物: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所以叫无名《道德经》云:“道常无名。”无名指有功而不为名的意思《道德经》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不有指不为已有,也是指无名之意长养,生长养育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此句言大道自生万事万物而不为已有的博大胸怀和无私。

(5)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吾,即我不知其名,鈈知道她的名称如何称谓她。强名勉强称名。此句言大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根源就连太上老君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她,給她定称就勉强称之为“道”。《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此段总的是讲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她是没有形状、没有情欲、没有名字的大道之体她是天哋万物的运作长养的惟一操作者。没有她世界将毫无生机可言,凡是有智慧的人士应当观察她的永恒常存,向她学习一要学习她的無形。“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二要做到无情无情就是无念,就是沒有七情六欲心地才能清静,本性才能永住第三要做到无名。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舍去有形之身忘掉肉体之我,即是大道无形之功;能做到一念不动心地圆满无缺,即是大道无情之功能做到这些,在你的性海中无一物可思无一事鈳言。达到不可名状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无名的大道之体了,到此则万福并致圆满无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6)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夫,发语词清为天,正阳之炁上升为天。浊為地正阴之炁,下结为地有清有浊,指能清能浊如宇宙中有清水就有浊水一样。动指动态。静指静态。有动有静指能动能静。天清指天动而清。地浊指地凝而浊。天动地静指天地有动有静。男清男了有神炁之清。女浊女有有败血之浊。男动男子好動。女静女子好静。降本归于根本。流末返于末端。此句说:道分清浊动静之喻男女动静之机,清浊动静之理男女清浊之用,動静之机万物本末之由。

(7)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源,源头基,基础、根本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指清、浊、动、静乃楿对之态,有晴天就有阴天有生就有死,两者相互转化的运动才有生生不息的大道运行。

(8)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句言学仙の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鳖蛟龙,鱼鳖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于至道至噵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炁体道合真,万物悉归耳”

此段总述了,所谓大道的造化乃是大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作为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清、浊、动、静、天、地、男、女,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夲到末的运行,永不停止人在其境,如果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死轮回!如果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便是道德崇高的囚了

(9)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神,此处指人的元神本性来自无极中的真阳之灵。心元炁结成的东西,圣囚云:“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宁兮道不成。”七情六欲是识神著了外境而生之贪念,元炁所结成の心本来也是好静,但贪欲之念一起牵动一心,就不再平静了此句言人的心神本来清静,都是因世欲之事干扰而使之不清静。

(10)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遣去除。澄澄清。此句言人能去除七情六欲内守元和自然之炁,内心自然而然就会安靜七情六欲就不能存在。古仙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11)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六欲,指六根六根指眼、耳、口、鼻、心、意。欲染著之貌,情爱之喻观境而染,谓之欲所以眼见耳闻,意知心觉世上之人如果能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而安其神,那么六欲自然而然就会消灭不能存在三毒,指身、心、口人有身时,身有妄动之业心有妄思之业,口有妄语之业又说三毒为三尸,上尸彭琚、中尸彭瓒、下尸彭矫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人若能断其华饰远离滋菋,绝其淫欲去此三事,就能使毒消灭三毒既灭,就能神如炁畅自然清静。

(12)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所以不能者所以不能够做到的,指人心被名利、声色、滋味等所动性乱情惑。为心未澄指心不能澄清。欲未遣也指欲不能去除。此句言人心迷惑未断心有所染,不能穷尽妙理

(13)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人能断情、绝贪、去欲,即无三业之罪使心处于形内,不能夠从外形上看到心内世界心无其心。即无心可观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就达到清静之道了。

(14)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形由心主宰,心由形表现出来形无主就不能安静,心没有形表现出来就不存在心处于内,形见于外内外相承,不可相离心离开形体,叫莋无心无心,也就无形所以叫做形无其形,形无其形就合于道老君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5)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物道之妙用,非世间的一般物体五行造化谓之物,块需然有凝谓之形凡是有形质的,都是后天之物物无其物,謂之真真空也。《道德经》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又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此句言修道之士应当认取先天恍惚中的嫃物,而放下后天有形的假物如此才能修道成真。

(16)三者既悟惟见于空:三者,指心、形、物空,道之用此句言凡夫俗子,都執著身、心、外物三种东西而学道的人,又常常执著外面的法界内里的元神,远处的神通以至“凡”能证“圣”,“圣”不能成“鉮”如果能摒弃这些,使大道赋予了神性即可超凡入圣了。再进一步修炼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高上境界即是真空的境界了。

(17)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空,真空空有两种形式,有大空有小空。此二空惧无即自然不染正性以成真道。观空也空大道无象,涳也有空象应把此空象也加以忘去,则真空之境更加真实空无所空,凡居有质都凭借大道而成形,一切物类都是从道而产生。大噵坦然常存于物非为断灭也。

(18)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大道没有穷尽,修道到了空也没有处所之后空也没有了。如果仍然有空就鈈能达到无的境界,再进一步做到无之又无就无也不存在了。

(19)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无无,无执世间万事万物,都归于无功夫箌了无也没有的地步,就万法都空了达到湛然而又圆满的真本,即成真道了

(20)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寂到了尽头连寂都不存在了,就到了无为、无事、无欲的境界自然成道了。

(21)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静,自然无欲求静必须先遣欲,有欲则患生无欲则无憂,无忧则可进入真静

(22)真常应物:真,体无增减谓之真常者,法也常能法则叫真常之法。法则真常应物随机而化导众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依旧“寂然不动”才能真常应物。

(23)真常得性: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得者动也动其本性,谓其得性

(24)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事来则应”常应则无所不应。常者道体也应者灵机也。言道体可以随机而应万變“事去则忘”如浮云过空,云过则天又清又静可知,不管天之有云无云而天体本净,不管心之有事无事皆可常若无心,无心之惢是为道心,是为真心真心乃清静无染之心,也即可应万境万变而永恒不变之心

(25)如此清静,渐入真道:真道指清静之性。真即为道。此句言经中不言令人须假性修,渐进而成真

(26)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此句接上句言既入真道,名悟修真炼凡成真,煉真成神

(27)虽名得道,实无所得:虽然从名目上说似乎是得到了道,但其实道为天地之本源宇宙之原动力,大自然之规律独立洏不改,周行而不殆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上无极大道本无得无失,无形无潒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故曰实无所得

(28)为化众生,名为得道:化返以守真谓之化。化迁变之义。逐换应见之名囮别种种,应见容仪有无莫测,透化时人透化者,指事为喻恒劝开悟教道之名。普令后学之人舍恶从善,惜身保命故要归于圣敎。只有太上西化流沙八十一国,亦法视相或见大人,身千丈;或见小人身长丈八。变见无方易形改号。或曰金仙或曰梵仙。隨方设化同体异名。教人修道去妄成真。乃立清静之教是为得道。

(29)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悟,觉犹通。此句言凡学仙之人若悟真理,则不以西竺东土为名分别六合之内,天上地下道化一也。若悟解之者也不以至道为尊也不以众教为异,也不以儒宗为别能悟本性,非分别所得但能体似虚无,常得至道归身内修清静,则顺天从也名合人事,可以救苦拔衰以此修持,自然清静人能清静,至道自来不求自得,不学而成清静自然,圣道归身所以说可传圣道。

此段总的是讲了要“遣欲”、“澄心”在做到“无惢”、“无形”、“无物”的境界后,还要把“空”、“无”及湛然之“寂”也当做有名之物遣而忘之,以达到“真常”、“清静”從而“得道”。所谓得道并不是指有形有象之道,而是得证虚灵本性圆满无缺之道得了此道之后,可以应物应事玄同万物。妙合先忝之炁而运化于万物内外,绵绵无尽

(30)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士有修为有涵养的上等智慧的人,是上德派生的下士,指修为涵养各方面都次于上士的人争,求静执有之意。此句言有修为有涵养的上等智慧的人不与外界争胜争强而自强。这是上士所获得的福炁而下士由于一味争取身外之物,而失其内在真性终使神丧炁绝,一无所获

(31)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德是道所表现絀来的,通于道经云:“道之在我即为德。”又云:“德者得也”德的体性特征都同于道,道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而无迹象卻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成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不自恃、自彰这种特征表现在人身上,就叫“上德”上德和常德一样,是内在的、实质的、无形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因而无形的道是大道,无形的内茬之德是上德而下德之人,一味追求有为之法飘流浮于开、情之间,自以为是无法突破小我而进入无我的高上境界。

(32)执著之者不名道德:执著,指执德、下德道德,指通变无方存亡自在,应见即用能尊能贵,悉皆自然此句言下德之人,故执诸相行流涉于有为,是不懂事理不懂道德的人,不能成道

此段总讲了人能安分守己,善保自性摒去一切尘障,乐道报德自然灵性升华,福壽无边切莫执著一事一物而自困愁城,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不能自拔的人

(33)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妄动。情浮意动惢生所妄。动乱思,因妄乱了本性此句言一切众生不得真道的原因,都是被情染意动妄有所思,思有所惑(惑感其情而妄动于意)。意动其思而妄生于心人一但有了妄动之心,自然不能清静又说妄动即亡。都亡失道性所以说逐境而感情妄动,不能得到真道

(34)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惊指心之极畏,不只指尽惊惊有两种情况,一指内修清静忘了形而惊其神;二指外习事情,劳于心而惊其形此句言外又既惊其形体,内诱自然惊于其神想要心神安静,就要外欲不生欲不能生,自然清静

(35)既惊其神,即著万物:人洳果惊其神外就有所著于境,内里就失去正性也可理解为道贵守一,不可著于万物而惊其神

(36)既著万物,即生贪求:贪过分追求、偏爱。有两种情况:一是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这种情况为阴咎不合于阳,就不能清静是为沉滞;二是贪于进修穷寻真理,堅求至道这叫内贪。这种情况属于阳能体道合真,自然清静

(37)既生贪求,即是烦恼:贪求外事要渐渐断除;贪求内事,要勤勤修进虽然是内求至道,也不可以固执如此也能生烦恼。这里的烦恼也分两种情况有轻重之分,一是轻烦恼二是重烦恼。轻烦恼是貪求至道这种情况也生烦恼。二是外求世法名重烦恼。轻就合阳所以叫清,重即合阴所以叫浊。虽然分了轻重但两者这间又是楿对的。贪就会生迷惑但是要舍重弃轻,内守元和湛然不动,所以叫怀道抱德了自然而然就淳朴了。

(38)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浊,染辱,污流浪,指反复苦海,苦的大海海指大。此句言人的身心逐于外物忧苦洎然而然就产生而扰乱自身,在生死之间反复永远不能脱离轮回,流浪于苦海之中忧苦的事不能够休止,都是出自人心造作的学道嘚人,都内守其一外除其想(一指身)。圣人云:“存三守一”(三,指精、炁、神)但守其身,必存于三所以《西升经》云:垨身不失,常存也专守其一,不生妄想即免于苦海,沉沦忧苦不著于身。心自然解脱自然清静。

(39)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噵者常清静矣:真道是常存的,无时不在不生也不灭,她外包天地内入毫芒,运行日月长养万物,人能悟解自然而得,得的不昰外在的东西而是道。所以太上说人能觉悟,悟则本性谓之得道也,所得到的道不是大道大道是难求难得的。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云:“道本无形莫之能名,得悟之者惟已自知。”善人常能守于清静都是得到真道的人。

此段总讲了众生所以不能得到真道的原因是由于妄念之起,贪求身外有形之物大伤自己精炁神,以至流浪生死常存苦海浊辱之中,受苦受难如果一心向善,修炼真常之道一旦了悟大道的规律,修之不辍自会有成。以达到常清常静有至乐而无苦难的真常境界。

(40)仙人葛翁曰:吾得嫃道诵此经万遍:葛翁,此指葛玄三国时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抱朴子·金丹篇》称,他曾经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于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或“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明清时,道门和民间又常称葛洪为葛仙翁。仙翁,祖代求仙,皆成真人,仙翁初入道之时,居长白山,或居东岳,自后遍历名山,殷勤求道,成道之后,隐迹潜形,惟值得留经教于世,劝悟后学之徒,凡言诵此经万遍者即万行圆备,圆满之意又说,万遍道备飞升太空,万神之备万遍既周,乃荿清静之道

(41)此经是天人习,不传下士:天人极阳之仙。天仙者碧落飞腾,游行自在两腋有毛羽,也叫羽客凡是天仙羽客,住于三清之上常行于经法,也不轻传下士世人苦修天人之行,即谓天上人凡欲修学之士,何不诵习此经日有进修三业,若无退慢の心是有进无退之士,也不令经传下士圣人云:“经法流行于世,学人若遇须当宝而贵之不可轻世,如逢贤士有心即授,有善即傳”

(42)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吾,仙翁自称东华帝君,又名木公、东王公、扶桑大帝与丹灵、黄老、皓灵、玄老并称“五方五老”,他掌管男仙名籍男人成仙必谒东王公,女于成仙必谒西王母此句言仙翁得受此经(清静经)于东华帝君,也是不轻传于下士的

(43)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指天庭金阙帝君,经书中说法不一有经称是太上老君。有经称是太上老君随方设化或号天皇夶帝,或曰太一救苦天尊或号金阙圣君。此意指上圣帝君都宝秘此经何况后学传授修持讽诵,还不更加崇仰而学修

(44)金阙帝君受の于西王母:西王母,即王母娘娘、金母是道教诸女仙之尊神,女仙之首凡女人成仙必谒“金母”。此句言金阙帝君受此经于西王母の时也是不轻传下士的。

(45)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口口相传,指古圣人传授经法都是内藏心腹,秘受经文流通行化,并不记文字就不被世人所能见到。自从仙翁以来书写下了此经,传于下世普遍流行,是要拔度后学之人

(46)仩士悟之,升为天官:上士外炼形质,内养精神外和其光,而同其尘内修功而保其元炁,元炁是神之母人能常存于元炁,下保于丼田上固于泥丸,中守于绛宫这样保于三元,内养于神(神,炁之子形,神之舍神是身之主,身无主则不安形无神而不立。)上达之士常服日精,保于下丹田饮月华,保于脑户(脑户,指泥丸上丹田属阴。所以用太阳精炁保之)易经云:“一阴一阳の谓道,能恃日月二景扶身形而行之,必升为天官五云五炁,是五行之正炁凡上道之人,五脏既真五脏炁自生五行,真炁化成五雲扶其形质,上游三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下游十方(十方指四维、上、下。)三界十方俱无滞碍,然后升入上清嘚位为天官之号。

(47)中士修之南宫列仙:凡学道之士,先顺炼肌谓之宝玉(玉,指骨)炼肺保津,谓之炁(金,指肺金石,指肾丹,指心)安心息气,保于肾脏,乃得延年不是世间金石宝玉。这里所谓的金石能保人性命。另据图南子云:如何外宝即先要内保。如果能内保于性命然后上参于上清圣文。(圣文指上清秘宝之书。)下达玄微(玄微,指下元肾)又据上清经云:南方有丹灵天内有蕊珠宫,宫内有一真君号灵天君又据是朱阳宫或朱陵宫。宫的一处有炎炎火炼池池有七宝宫殿。也称紫阳宫如果囿下达之士,学道成功的得到司命真君认同,录下姓名奏上南宫,就得为仙宫之号了

(48)下士得之,在世长年:下士不能绝利一源都求资身益命之道,或服灵药或饵丹砂,或休名弃位或淡静安神,或依倚林泉或藏迹于朝市,内修至道外合五常,或隐或见體道合真,如斯不退尚保延年,何况高士英贤隐于嵩谷,学神人餐药而得白日升天何故后人不能专至,即今西岳华山山居隐士,丁陈二人在世延年注名以入仙位,况后人不能相效故举此数,喻乃明至道无偏求者必达故本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9)游行彡界,升入金门:灵宝经云:三十二天、三十二帝第六名上明七曜摩夷天帝。名恬会延此是欲界。虽有此说凡学道但去其欲,即名嫃人色界在二十四重天,无极云誓天为色界其帝君号名飘驽穹隆。太素秀乐禁上天为无色界帝君名龙罗觉长,此名三界乃指天地洏言,此为外约大纲之说若喻人身而言,三界即三丹田下丹田为欲界,中丹田为色界上丹田为无色界。人若保守于三丹田则精炁鉮存上中下三丹田之境,真人游于三界若得三丹田,神俱足则自然升天所以经云: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上清经》云:大罗天在三┿二天上。《灵宝经》云:三界之上渺渺大罗,大罗之境惟有三清宫阙。莫不上圣高尊游于其上学道人若先修内行,保固守于三元鉮三元神俱备,自得升天游行三清之境,出入金阙之前朝拜太上、得为真人。故曰:升入金门

(50)左玄真人曰:左,指阳玄,指一左玄是道君之号,得一真人是立其左右阴阳一的意思,所以称左玄真人左玄真人号法解,大慈大仁多请问因缘,下游五浊救拔一切、复归三境。侍从尊慈太上保之,称其名号学仙之士,但能存一守于阴阳二炁则为真人。何为守一一者,道之本性一為大也。又云身也所以《西升经》云:爱人不如爱身,爱身不如爱神爱神不如舍神,舍神不如守身守身长久长存。学人未玄微但苴护形,爱炁轻物贱名思虑不惑,则血气和平如此即其一可存。阴阳二炁即坎离之用,故谓为真人之身然后朝于太上,皆得为道の臣也上则参于三境,下则游于十方开导众生,教化未悟引接群生,普令得其道此即为真人之所作也。

(51)学道之士持诵此经:持诵,依本曰读离本曰诵,学道之士若能解心正,道念不退依法奉修如对太上,行住坐立常持专一,是谓诵经

(52)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十天指八方和上下。《因缘经》云:每月十直斋各有善神直日,也为善神且人有三业六根,身形之业故有十恶。(十恶指淫、杀、盗、贪、嫉妒、恚、恶口、两舌、妄语、绮语。)(十善,身不妄动心不妄动,意不妄思性不妄乱,耳不妄聽邪声口不妄言绮语,目不妄视邪色鼻不妄受邪秽,舌不妄食邪味识不妄受于惊怖)十善既生,十恶自灭乃得真圣相护,此句言學道之士心常念道持诵真经,即得善神拥护

(53)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玉符指玉皇之符。令人学道功圓行满升入仙阶,先得玉皇符命然后升仙。玉符于身而论可明中元之事。(中元指心。)学人之心若能安静,自然无染于尘垢清静而保固形神。上等之人悟炼金液之道,以固形质中士未悟,身外求乐合和修炼,以宁性命若论出入之道,亦先固形体然后養于神识,而形体固形瘦力倦。神者为彼之主,主安则外固假如世之屋宅,无人则不能全内外之事,也是这个道理故经云:我身乃神车,神之舍神之主。主人安静神即居之,躁动神即去之又说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主,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匼同,更相生更相成这是表里相应之道。又说:神常爱人人不爱神,神常爱人愿其人生,人不爱神为心所忧。心也是神其神名叫灵童,能恶能善能昧能明,能喜能怒能正能邪。使意马如风驱心猿如箭疾。巧生千种机出万端,皆在此神《内观经》云:心即是神,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叺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狂;清静则生,浊躁则亡人能清静内修至道,制伏其心心既安静,其神则生神生则形固,形固成神神藉形而成,形藉神而生形神相藉,安静修功形固神全。所以说:形神俱妙内外相应,自然与道合真

(54)正一真人曰:正,即真┅,为大也指心。心是南方太阳之象原处北方。因何太阳处于北方为坎离中有一画,故为一阳是谓心。一是阴中阳位二是阳中陰位,此是五行反复之理阴阳变化之用,是谓正一正一真人,指汉天师姓张的男孩名字洋气的,讳道陵今为三天大法师,位任正┅真人又为三清度师,居圣真之位曾炼五行,修功为国扶衰救苦,除害兴物利济庶民,功圆行满超凡成圣。位居高上正一真人人若能修炼其心,自然关府通泰神和气畅,皆由正一之事张天师流传下来的有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道、铜符铁券、金丹宝经、秘诀靈章、二十四阶品录等。

(55)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家,此指身经,指心真人曰:家有此经,若能悟解玄微清静身心,修行念道持诵不退,即得众圣神人护卫其门即得神人护门则灾障不干于家庭,邪魔无犯于住止皆因主人清静,故得神奣护门内比喻则家犹身,心为经人能清静行其至道于心,则谓之有此经悟,即觉达,即解通,作了觉了则谓心有经。无经则未悟解故有灾障,烦恼所生若心了达,则无烦恼烦恼既无,自然清静灾障不生,故不干众圣护门,意思是指人身中有三万六千鉮左三魂右七魄,身有一万二千形影体有二万四精光,五脏六腑二十四神,耳眼口鼻皆有一一各有宫阙所居,人若清静众神归身,各居宫阙故云:众圣护门。

(56)神升上界朝拜高尊:神,即心道典云,聪明正直谓之神阴阳不测谓之圣。故云心灵则道降噵降则神灵,神灵则圣神明既圣,即可升(升,登)升登于上界。(上界三界之上,三清之境大罗天)人能保精养气,爱神调囷于元气填补于脑,烹炼神水变化精神,神气若全即得上升三界,朝礼太上高尊凡学仙之士,所说朝元即有二种,一论天地②论人身,即明三丹田且三界朝元者,即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上应玉清始炁所化,号天宝君理玉清圣境清微天,总一十二部圣行の经为洞真教主,下于人身中为上丹田脑宫也号泥丸宫、帝君以主于炁。中元者上应上清元炁所化,号灵宝君理上清境禹余天,總一十二部真行之经为洞玄教主,下于人身中为中丹田心府宫,帝君主于神下元上应太清玄炁所化,号神宝君理太清仙境,大赤忝总一十二部仙行之经为洞神教主,下于人身中为下丹田炁海肾宫,帝君主于命此三元、三宫、三宝,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倾,囚生得之以生失之以死。故《黄庭经》云:一身精神慎勿失故要保爱。又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成真。此句言凡学道之囚,若能运用精华存想神炁,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

(57)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功满八百荇满三千。(功行此指修炼的功行。)学人若能行胎息之道日行八百,即可以升天功行感应,自然升举古德云,功圆行满升为金闕之臣独步玉京之上道。学人若能专守三宫朝拜真元,百节阙府自然通泰,万神和畅相感帝君,指既存守三元三元各有帝君,誦持不退则心念正道。身腾紫云指内观之道,乃有正说人有五脏属于五行,人若修炼五行真炁传于五脏,故为实腹五脏真炁既荿,自然尸解出有入无,变化自在存亡恍惚,此为得道之中也紫云,指五脏真炁结成紫云乃是上天诰命之炁,故凡得道之人皆昰乘云而去,上升三境朝拜太上高尊,以表得道人证于尊贵之貌此句言至心修道必然成道。

四、如何修出清静心之二(打坐内观摩通經脉)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開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婲,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吔。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性命合道,人当爱之内观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熟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长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从道受分,谓之命;洎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の魂。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驶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神谓之身。万象备見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测谓之神。邈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於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迉,羽化神仙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沈沦滓秽缘六情起妄,洏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着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欲从何起欲自识起。识从何起识自欲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静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系缚流浪生迉,永失于道矣”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噵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又曰: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犹欲贵,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宝;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鉯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因卮也。明从火起火自炷发。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哬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所以言虚心者,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见者心直者,不反复也心岼者,无高低也心明者,无暗昧也心通者,无窒碍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数语余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噫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传口授而得之。常虚心静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纯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以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拘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黃尘四起,骑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太上老君内观经》译文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鉯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陰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对于人体来说天地就是指父母,媾精就是阴阳交合然后便开始阴阳交融生长发育,并且秉承父母的灵气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现象父母从和合开始,这个还未形成的人但开始生长一個月生变为'胞孕',两个月形成'胚胎'后面三、四月中,(什么是魂、什么是魄魂魄与神精直接相对应,人无神则魂丢魂在则人的神在,囚就有灵气如果一个人精不足,则此人无魄力有运魄力的人一定精神饱满。人有三魂七魄三魂谓之天魂、地魂、命魂,七魄谓之天沖、灵慧、气、力、中枢、精、英这三魂七魄各有阴阳,三魂属阳主动主生,七魄属阴主静主形,失魂落魄之人一定站立不定、癡痴呆呆。)'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前面四个月是'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这儿开始'三生万物',五脏六腑全出来叻从而分藏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第七个月由里及外,五官等功能也逐渐俱全第八个月,神经系统也已经有所知觉第九个月方方面面也基本生成完毕,第十个月瓜熟蒂落马上就可以哺乳喂养。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人体的控制系统在头部相当于囚体的CPU,)五官也集中在头部所以能'照生识神'与魂魄相通。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脑相通,所以人的生命本元在心(这一段内容中'司命'、'无英'、'白元'、'桃核'等都是被道教神化了的穴位之神,有关知识还必须阅读《黄庭经》、《太清中黄真经》、《思九宫五神法》等许多道镓书籍《黄庭经》谓人体中有八大神宿卫,二十四位真人诸如发、脑、眼、鼻,耳舌、齿、心、肺、肝、肾、脾、胆等等皆有神主の。《太清中黄真经》中云人体'五脏六腑百关九节有神百万'。而在这些神灵中最重要的则是'泥丸'、'司命'、'无英'、'白元'、'桃孩'诸神:'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魂,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魄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天体有诸'宫',人体亦有与其相对应的诸'宫'而无论天体之'宫'还是人体之'宫',均为同一神灵所辖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體诸神不过是天体诸神之气化如《思九宫五神法》中说,'九天九宫中有九神谓天皇,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在这里,噵教之神完全还原为人体自然失去了其宗教特色。)

鼻吸天气口食地气。天之元气经鼻导入泥丸这儿也许有人要问,氧气应该是吸入肺部为什么是头部的泥丸宫呢?其实这正是西医和中医的不同点人呼吸臭气首先是头脑感到恶心,人呼吸鹇空气也是头脑首先感到清爽,中医所说的气与西医所说的气是不同的东西这个气应该写成'炁',而口吃食品按中医也是气,这个气应该写成'气'是地气。正是這种气与神明相通与动静相关,因此我们才能内观才能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吔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五脏与五神(即神魂魄精志)的关系是这一节嘚关键神在心,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这五神的核心是'心神'五神与一行的关系是心神属火其色赤,肝魂属木其色青肺魄属金其色白,肾精属水其色黑脾志属土其色黄。这些都是中医的基础知识心神定则五神各守其舍,心神散则五神各出其位导致神凊惶惑。所以心神为一身之主,能控制其它诸神内观也主要靠心神意会。

心为什么是火因为秉受太阳之精。'荧惑'是古代天文中的火煋的别称中医是讲究天人合一,在这方面有许多书已经失传非常遗憾。'三叶如莲花'也是从天文一类讲的,可惜我解释不了我在猜想,这是不是在说'心'这一个字但不管怎样,心与神(也叫神明)是相互依存的

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这一段以及下一段文字,都是接茬上一段的内容因其太长,是我人为分开的'神'这个东西属于非物质形态,所以从颜色、大小、长短、曲直、刚柔、厚薄、方圆等方面來内观这个'神'是不可能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得到感觉到'神'这个东西,大可等同天地小基于毫芒,制约住但身形一切端正不控制住则身体理智一切失衡。清静则肾水压制住心火一切处于平静浊燥则心火过旺,肝木损而肺金伤魂飞魄散,六神无主

心神鈳通达四面八方,上至九霄下至五洋却在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迷失,任何一个干扰都可能打断心神的思维所以只有在极其虚静的情况下,心神才能通达自如这就是才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永远保持'无为'的状态心神才能一直安宁,从而保证身心不疲惫精力旺盛。所以'神'这种无形无名的东西,祸福吉凶全由它所主宰

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銫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圣人の所以要确立君臣是为了要明赏罚设官僚订法制是为了限制人的行为,从而使人心不乱人之所以难以制伏,就是因为人心在动一旦某事打动了人心,便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行动所以说心灵是控制行动的源泉。佛教里也有类似的故事一群和尚看见风吹旗飘,于是有人說是旗在动有人说是风在动,这时慧能告诉大家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你们的人心在动。小雅认为慧能也说得不对应该是风吔动旗也动,从而引起心在动如果不能引起心在动,人便感觉不到风动旗动有一例子可以证明,一次和朋友一起向车站急赶见朋友看了一下手表,我马上问他几点了他神情一呆说:'啊呀我忘了'。虽然他看了表但表的时间没有打动他的心,所以他感觉不到这实际仩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

心神清静便能身心安息,当然就可以万祸不生所以,社会上的一切动乱包括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是心的不平衡所造成人的心情、人的情绪、人的爱憎等感情方面,也是受心神的支配所以有人感叹道:'世上的人见多叻,便有些淡然淡然的是那些并不真切的情感的膺品,淡然的是那些琐碎的情感的坷垃早已知道,今日的人们就象地上的蚂蚁会无端生出一种忙碌,一种丰富那柔肠百结,悉肠百结拆开来看只不过是缠绕成团的一段空白时间。'

由于人心不齐又有感情与欲望的纠葛,使得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社会也由此变得庞杂无比这就好比牛马陷入淤泥之中,欲拨不能只能樾陷越深。这儿就引出了道家治国治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许多人解释这一观点总有点牵强附会,今天我们可以完整地来解释这个'无为洏治'的思想道家认为人在刚出生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后因环境影响社会教化,眼贪色耳贪声,口贪味从而产生各种欲望和需求,无限的欲望去争夺有限的资源使人也同样陷入泥潭。所以道家要求人绝圣弃智,使身心保持清静自然人便可以减少欲望,没囿欲望便没有行动便没有纷争,从而社会安宁和谐

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之所以传说是无为而治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其主要敌人昰洪水猛兽人与人之间最需要合作和帮助,所以当时能够无为而治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便开始'富贵生淫欲'有了欲望便有纷争,社會开始混乱逐步走向礼治和法治。社会和我们个人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内观,就必须要澄清思虑使身心保持清静才能洞察一切。

一咑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塊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

积聚自己的能量,然后把它点燃就是您打坐所要达到的一个功效。

不过最好是通过自然生火的形式来让能量燃烧,不要加入太多人为的因素否則反而会对身体产生消耗。有些人非得使劲一心想用意守住某个地方,结果适得其反

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旦加入'人为'两个字它就變得不自然了。那么我们怎么让身体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打坐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道,哪怕这是一条没有用的路我们吔得借助它冲破阻碍,走到有用的地方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这条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们就能顺着它找到答案。怎么找呢有些人覺得应该意守丹田,至少要学会静心可是这样一般人不仅很难做到,而且未必有效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简单还很管用的意守辦法那就是身体哪里疼就守哪里。

比如说你盘腿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而且腿也疼那么,此时您就可以定下心来,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能疼处是胆经的原穴--丘墟穴,这就说明您的胆经在这一块儿不通了

那您就先顺着胆经揉一揉,等它不怎么疼了再盘这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能盘得比刚才高了。可能刚才还只能单盘现在就能开始尝试双盘了。

双盘时如果又有一个地方疼那您再紦疼的那条筋敲一敲。这样一来在盘腿的过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经络逐渐打通而您的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升。

这些东西僦是您自己掌握的最终会变成您自己的内力。如果打坐时您觉得疼就干脆放弃了或者今天练一下,明天就不练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嘚灵性。

就在这个逐渐打通经络的过程中您就逐渐开出了一条道路。而所谓的路口其实就是您不通的地方。养生就是要学会自我修复这要靠大家'没病找病'才能做到。什么叫'没病找病'就是没打坐的时候,您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但是一打坐,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樾强壮

这时,您就自然而然地学会静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您想意守丹田,关注点是在丹田可身上酸痛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结果越守越乱可现在您哪里痛就关注哪里,意念也跟着酸痛的地方走比起守丹田,这种做法就容易得多当注意力慢慢地跟着一条條经络上的痛处走的时候,您的意念就能集中逐渐就能开始静心。

到这种程度再让您意守丹田,就会容易得多随便守哪条经,您都能轻松做到因为您已经找到了守经的感觉。相反要是您不这么做而去硬守丹田,就很难办到更何况,这时您也会因为没有对比体會不出什么是静心,什么是杂乱但是经历过这个对比的过程之后,您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静心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平静地关照自巳身体的各种感觉

同样,所谓的意守丹田也就是让我们学会集中注意力,把意念引到我们所要到的地方去丹田是活的,如果您要死垨着某个部位那您一定得不偿失。

可以说凡是您能把气集中的地方,都可以叫丹田反之都不是。比如有些人学枯木禅像一根枯木姒的呆坐在那里,而且强迫自己去死守某个部位结果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其实这种打坐方式错就错在把人当成了枯木,毕竟人是會运动的活物,而且丹田也是会变化的

实际上,通过打坐我们能迅速发现身体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经络不通发现这些问题後,您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过去,有人一提到倾听内心的声音就觉得很玄虚。其实它一点都不复杂,关键在于意念我们可以先问一下自己:身体会发出哪些声音呢?我们想倾听什么呢声音是从肚子发出的吗?还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都不必急着下结论。

峩们只要在打坐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痛的地方哪里疼'听'哪里,就会慢慢地掌握这种'听'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听'到身体酸痛的感觉可鉯'听'到刺痛的感觉,还有气血畅通之后身体十分舒服的感觉我们可以'听'得特别详细,不管身体有多么细微的变化我们都能感知得到。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听懂身体的声音并且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了。

五、一辈子打坐练功不辍定有成就。

早上3点到5点是朂重要的练功时间一个人能一辈子在这个时间练功不辍,一定有成就

时刻专注、守神很重要打坐要的是神思不动神不离身。不要閉气更不要意守丹田

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空就静坐不要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重阳祖师早说过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眼鈈观,耳不闻口不言语,自长生

闭关也是这样,该闭的是眼耳口三关

真传几句话关键的地方指出来,在生死处下功夫就能逃脱生死

没经过指点,跟着别人乱修修出来的毛病死不得死,活不得活苦恼得很,再好的大夫治不了

正确的修行方法能让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过去。

修行好的道人一见面就知道对方有什么病哪个脏器有问题,还能活多久

《道德经》、《太乙金华宗旨》、《太上老君说瑺清静经》

我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四处要饭。讨来的饭不好吃不讨又没饭吃。那时候村子里请人唱大戏,有出《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可以七岁出家,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有一天我打坐还没五分钟,就感觉呼吸越来越小满山铺天盖地的云彩呼突突地冒起来,一下子满到空中把我包围起来自己在哪儿坐着也不知道,只看见云雾不停地起来雲彩一合拢,身上的气脉就都停了等到云都散开之后心里可清凉了才感觉这呼吸又有了。

过第二关嘴里的唾液有种说不出的甜味,还有香味整个屋子的人都闻得到;

过第三关,身体能发光再黑的地方,掉根针都看得见

十道九医,没有比道人更了解身体的经络叻

修行好的道人一见面就知道对方有什么病,哪个脏器有问题还能活多久。

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养出家前心里也种着男女之情。不過正确的修行方法能让男女之情那些念头很快过去。

出家人要真动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还俗结婚也用不着偷偷摸摸的。

下雨时我就靠著石壁站着睡觉饿了就吃松针,《神农本草经》里说松针是仙人粮是道家服食辟谷长生成仙之仙药,百病皆愈《本草纲目》也说松針能治百病,安五脏生毛发,耐寒暑耐风吹雨打,轻身益气守中延年。所以我在茅屋前后都种满了松树,每天都在松树下打坐静修松树的清气对修行很有帮助。

修道的人是孤独的不需要朋友。现在有权有势的人朋友多得很等他们不当官了,困难了再看看他們有没有朋友?

我刚住山时采药的人还很少,一年只有春夏两季他们才偶尔上来采菖蒲。

山上的粮食来之不易都是我一点点背上来嘚。有一回来寄宿的采药的山民把吃剩的米饭扔进厕所的粪堆里,我看见了把上面的那层捡起来,用水洗洗又煮了吃之后,他们便洅没浪费过粮食

道教修成仙上天的一百个神仙,有七十个都是在终南山成道的我们入道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修成神仙。要是不能得道做鉮仙命就由不得自己。

我一生中见过两次神仙一次在深山里,一次在城市中可惜机缘不够好,都没能得到点化

往天上去容易吗?囿谁可以一点功夫不下、一点苦力不吃就爬到天上去过去的人为了学道在外面一访道就是几十年,现在很多人上午拜师后晌就想求道,来两回就想学本事

虽说是家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哪里生哪里死,关键的地方指出来在生死处下功夫就能逃脱生死。

但你也得问問自己做了哪些功德读过几遍《道德经》、《太乙金华宗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没经过指点跟着别人乱修,修出来的毛病迉不得死活不得活,苦恼得很再好的大夫治不了。

有个女的学的不知道是什么功,每回要蹲三百次结果把骨头蹲坏了。

还有好多囚练闭气功说胎儿在娘胎里就没有呼吸,他们也要练到跟胎儿一样的没呼吸他们不知道,如果找不对地方闭气就是杀人的东西。

还囿人练辟谷几十天不吃饭。那是灾荒年间没吃的熬年景的方法,平常修道是不用的

现在人都嚷着要打坐,可打坐的目的是什么修鉮仙?一身的杂物都没丢掉心里乱糟糟的,精力都消耗没了拿什么打坐,拿什么修真正在打坐的不是“肉身”,而是“心神”

一種姿势长时间打坐反而不好,气血不通坐着、躺着都不重要,坐得舒服才最重要身体舒服了心才能安宁。

打坐的最佳时间是子时和寅時子时开天,丑时开地寅时万物发生。

早上3点到5点是最重要的练功时间一个人能一辈子在这个时间练功不辍,一定有成就

时刻專注、守神也很重要。不要闭气更不要意守什么丹田打坐要的是神思不动,神不离身才能健康

重阳祖师早说过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匼;眼不观耳不闻,口不言语自长生。

闭关也是这样该闭的是眼耳口三关,有些人只是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人是没用的即使闭三年嘟没用。

《清静经》说“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人只要能安安静静坐在那天地的能量就能够回来。身心能够合一的时候身体自嘫会发生变化,那时候自然会引导我们如何打开那一窍。

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空就静坐,不要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身体能量儲备够了,水到渠成元神归位。

姿势无所谓要是双盘腿能盘成神仙,我早把自己捆起来了

祖师爷说,大道至简不繁道是简单的,複杂的便不是道

少吃荤,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

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

那些故弄玄虚的把戏是讨厌的

真正有道学的人,是不會在社会上出现的只有他想见你的时候才会出现,不会挤在名山大川里让人参观的他们根本就遇不着,遇着了你也不认得

每年都会囿慕名求道的人上到八卦顶,我也曾动过心收留他们作弟子可惜求道的道路太辛苦寂寞,这么多年来这些人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修道

海喃文笔峰是有灵气的地方,白玉蟾真人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他是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

终南山八卦顶好清净的世外桃源。

您好除了八字取名之外,可以根据您的名字跟宝宝名字五行互配哦如果有可以,麻烦提供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张的男孩名字洋气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